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2 15:39:41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1

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地为旅游者提供救援和帮助,保护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的旅游形象,制定本预案。

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旅游者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而发生的游客伤亡事件。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导致的游客伤亡事件,包括: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其他各类安全事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游客伤亡事件,包括: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特指发生涉外旅游突发事件和旅游节庆活动事故。包括:发生港澳台和外国游客伤亡事件,在旅游节庆活动中由于人群过度拥挤、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中以保障旅游者生命安全为根本目的,尽一切可能为旅游者提供救援、救助。

(2)属地救护,就近处置。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向事发地相关部门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寻求援救与帮助。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在事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内,立即向事发地及注册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或边救援边报告,并及时处理和做好有关的善后工作。

四、组织机构

晋阳辖区成立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办事处副主任、武装部部长、晋阳派出所所长担任,办事处各科室、所、队负责人、各村居委会主任、各主任为成员。安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城管科科长担任,副主任由安监站站长担任。

五、工作职责

(一)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三)负责通知有关人员和协调有关部门对旅游安全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负责上报各类旅游突发事件。

(四)认真落实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对工作不负责任,者要建议进行责任追究。

(五)依法对本辖区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六、应急救援适用单位

(一)旅行社:

1、要成立安全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制定组、接团的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按规定做好各类合同的签定,旅行社要与游客和旅游车辆单位签定租用合同,明确安全生产等工作责任。

3、制订和实行旅游团队活动中的旅游安全措施、要求全体员工都要熟悉安全救援常识、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

4、要选择符合旅游运营规定的车辆为旅游团队服务。

5、对开展特殊旅游项目的活动,事前必须制定好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6、带团导游员随时向旅游者提醒安全注意事项,旅途中遇特殊情况,要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二)旅游星级饭店

1、要成立安全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认真做好消防、治安、卫生、防

疫工作和各种紧急救援的物质准备工作,防范各类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3、要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熟悉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护常识。

4、对餐厅、厨房、商场、舞厅、酒吧、咖啡厅等卫生防疫要达标。对重要的公共场所要加强值班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

5、加强对配电房、水泵房、锅炉房、消防和安全监控室等24小时值班制度和严格操作规程

(三)旅游汽车公司

1、成立安全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旅游车辆运营的安全防范制度,根据国家规定办理车辆保险,每辆车上配备的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3、严格执行车辆一日三检制度(出车前、途中、收车后的检查保养),确保投入运营的车辆符合《旅游汽车服务质量》的各项要求。

4、加强对驾驶员管理教育,遵守交通法规。规范操作程序,熟悉应急预案、防护措施。

(四)旅游景区(点)、游乐场所

1、成立安全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下设抢救救援组,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等组织。

2、要制定各类游览,游乐规则和游客须知。

3、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客运索道、缆车、游船等设备的检查,坚持日小检,周中检、月大检,要保存好原始检查记录。

4、较大的景区(点)在旅游黄金周期间,要加强警力,并做好重点时段的游客分流疏散工作。

5、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培训,提高救护技能。

七、应急救援措施

(一)辖区旅游企事业单位都要制定“旅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和成立“旅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二)应急人员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旅游安全防护技能及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消防、卫生、防疫、救护等安全知识、应急措施,增强对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并报告相应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

(四)当发生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时,现场安全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按操作规程,及时处理,同时要报告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五)在遇到险情、灾情时,应按要求做好疏散撤离工作,并及时提醒游客和附近的群众要听从现场统一指挥。

八、应急救援程序

(一)当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街道办事处及晋阳派出所(电话:87428937,87428110)。

(二)事故单位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应急处理工作状态,以最快捷的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抢险救援行动,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书面将事故发生及救援情况上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油库;安全;防火工作

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在油品接卸、储存、转输和设备检维修作业过程中,须严格按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操作,作业中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和“三违”等现象,极易引发油品火灾事故。故在安全管理上,必遵循HSE管理体系,牢固树立设备的本质安全和消防的长效机制;在防范措施上,必须落实安全防火工作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的平稳运行;在事故抢险上,必遵循“抢救生命优先、应急救援人员行动优先、防止事故扩散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影响罐区作业的安全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罐区输转、计量、司阀、检维修作业,未采取安全的防范措施,不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罐区工艺设计、设备、保护措施、安全装置的缺陷,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或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森林火灾

处于山区和森林环抱之中的油库效多,周边一旦出现森林火险,对油库将形成极大的安全威胁,易引发罐区火灾和爆炸事故。

(四)雷击

雷电流发生的电动机械效应力,在雷击点的高热量下,可导致金属熔化或气化,使油罐和附件发生严重扭曲、解体、撕裂和爆炸现象。

二、罐区防火工作的管理措施

为有效的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油库防火工作应从基础工作开始、从设备设施维护着手、狠抓日常管理,采取多方面的防火应对措施,打造油库安全生产的坚强后盾。

(一)注重长远

加大对油罐设备、罐区设施的检查,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危害分析,从员工安全教育入手,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标准化作业流程。

(二)严抓细管

切实做好油罐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从精细化管理做起,落实设备“四定”,确保设备的完好率、隐患控制率达到100%。

(三)重点防范

从季节上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构筑有效的防火隔离带和消防设施的配备,加强重点时段的巡检、巡查,防止山火袭击。

(四)落实责任

做好防雷电、防静电设备的强制性检测和雷雨多发期的自检工作,确保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起到对油罐的安全保护作用。

三、罐区防火安全的管理体系

油库的防火工作和应急管理体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措并举中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体系,减少事故的发生和财产的损失。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油库应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周边情况等,制定和完善消防灭火、应急救援、抢修抢险等预案。体系建设中,一是协调各方力量、上下联动、部门间的配合;二是健全隐患整改责任、应急信息传递、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三是构筑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体系;四是不断加强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二)罐区的防火与救援

罐区的防火工作和事故抢险,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目前油库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义务消防组织与人防、安防和技防并举的措施,在一旦出现突发性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库自身义务消防组织力量,启动上下联动机制,依托当地政府和消防单位的力量,共同处置和抢险救援。

1、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上分析

在罐区抢维修过程中,有统计显示,人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发生率占67.8%,较常见的有设备抢修、跑冒漏、油罐清洗、油料回收等引发火灾事故。故在罐区的防火工作中,一是要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发挥培训库的功能,以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教育,将安全防火工作渗透到员工的脑海之中;二是强化应急管理措施,在罐区的防火工作中,制订切合实际的、符合实情的、实战实用的应急抢险预案;三是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结合季节性的变化,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实施预案演练,尤其要加强企业上下联动的救援机制,加强联防单位间的应急管理措施,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进行抢险和救援。

如:抢维修过程中出现火灾事故,员工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火灾初起的那一刻,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就近取用移动式消防器材或石棉毯,控制火势的蔓延,有序的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如险情恶化,火势范围和危害程度进一步扩大,现场救援人员,则应撤出救援现场,到指定的安全施救点,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消防灭火系统、开启罐区固定消防炮、泡沫消防栓等设备,控制火势向周边蔓延,等待地方政府、消防单位和外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共同剿灭。

2、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分析

储油罐的安全保护装置有泡沫、清水消防系统,有防雷、防静电保护系统、罐顶设有波纹式阻火器。在罐区的日常防火工作中,一是要加强设备专项检查制度的落实,查找设备的薄弱环节,加强罐区安全工作的巡检,消除设备隐患,使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二是要认真吸取事故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上,加大技防设备在罐区上的应用;三是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注重员工在操作失误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技防措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如罐区固定式消防炮、罐体喷淋冷却保护等系统的投入。

如未认真履行岗位防火工作职责和设备“四定”的责任,设备疏以检查、存在缺陷,在突发事故中,设备在本质安全上,发挥不了正常的作用,那么,事故势必升级,酿成更大的灾害性事故。若罐区安全防火工作严谨有序,安全保护装置完好有效,遇储油罐意外着火,在第一时间,启动油罐灭火预案,配与罐体清水喷淋和罐区固定消防系统进行抢险,处置得当,油罐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灰飞烟灭;若出现意外,同样可以对火势进行控制,等待地方政府、消防单位和外援力量到达后共同处置。

3、从“森林火灾”上分析

南方油库的建设,大多坐落于边远山区,依山而建,处于森林覆盖之中,与山形成环抱之势,其枯枝、落叶、枯草、丛林遍布整个油库周边,加之附近村民火烧田埂、稻草、清明祭祀等用火,季节的不同,火灾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则不同。故油库在森林防火工作上,一是要加强与周边单位、村民小组的防火联防,制订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措施;二是要加强周边民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三是要加强与联防单位和村民小组的联系,开展森林火险的应急预案演练;四是要加强自身防范和救援能力的建设,充分利用应急物资在森林火险中运用。

如罐区周边一旦出现森林火险,若防范措施空白,联防机制瘫痪,安全间距不足,山火借助可燃物、风之势,将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可预知的阻力,直接威胁着罐区的安全。故构筑油库有效的防火隔离带已势在必行,以消防通道而定,距防火堤应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以油库围墙划分,内外必形成5﹕3米的防火壕沟,在发生山火时,能借助其人工屏障,一是阻隔火势对油罐的直接威胁;二是出现山火气旋、飞火时,有足够的防火空间。所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十分必要,同时还应发挥油库联防组织作用,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设置瞭望台和监控系统,确立发现优于灭火的原则,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防范机制。

4、从“雷击”的自然灾害上分析

雷电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建(构)筑物等设施和设备遭受雷击时,会产生相当高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设备和设施的破坏,导致火灾和爆炸,甚至人员伤亡。而有效的防雷装置,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泄入大地,使人员、设备和设施免遭雷击,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所以,在罐区雷电的防火工作中,一是油罐防雷装置同其他设备一样,应定期检查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和锈蚀情况;二是每年春秋两季,气象检测部门应对油罐防雷、防静电保护设施进行强制性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三是季节变更时,要加强油罐区季节性的防雷、防静电自检工作;四是加强防雷电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强化员工抢险救援能力。如油罐遭遇雷击起火,未造成油罐撕裂爆炸,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用泡沫消防系统,控制罐内液面火势,同时施以着火罐、相邻罐的罐体冷却,配与地方政府、消防单位和外援力量的救援,从而达到对火势的剿灭。

(三)强化应急预案演练

加强油库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抢险能力,应在提高员工救援处置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制定符合实战、切合实际的应急抢险和救援预案,运用HSE管理体系中PDCA管理模式,在演练中不断地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罐区防火工作,应依靠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消防警力的配合,从罐区火灾的危害性和施救难度上着手,形成油库义务消防组织与外部力量的救援整体;三是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救援力量,从个体出发,以班为组,形成班组与班组间的配合,在应急抢险中发挥团队力量;四是强化应急预案的演练,克服“练为看”的错误观念,根据季节性的灾害变化,制定相应的演练科目,使其具有实战、实用、实际的效果;五是在救援能力上,加强对预案抢维修能力方面的训练,在演练中把预案的抢维修与应急救援相结合,促进油库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提高。

四、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在我国油库管理中,标准制度不健全以及落实不到位是制约油库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的隐患。目前,各油库以及中转站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测试仪器以及计量设备使用使得人为影响逐步减少。因此,建立和落实合理的、适合本油库的规范作业流程和安全制度,对于油库的安全作业和效益的最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安全工作的行为准则是油库企业安全的生命线。只有抓住贯彻规章制度这根主线,油库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力度、有效果。首先,要从学知识、强素质,学规章、守制度抓起,准确理解各项法规制度的内在含义,增强遵守法规制度的自觉性;其次,要“严”字当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管理制度办事,按操作规程做,按技术规范管,坚决处理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违章不究和违章介定不清的问题;再次,要狠抓安全制度的落实,切实做到制度全覆盖,管理无漏洞,这样才能保证油库的安全最大化。

五、结论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3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大型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

(三)完善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央企业要加强与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预警信息。

三、推进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四)编制完善企业预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以编制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重点,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方面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差企业、产生或经营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和改革重组改制企业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规范、装备先进适用、信息畅通、处置能力强的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承担起一定区域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地方的沟通,做好救援基地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全国救援基地信息沟通渠道。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救援基地在区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九)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各企业要组织力量,重点针对企业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等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改革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溢流、井喷、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有关单位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相关政策措施

(十一)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二)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方案,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与有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高危行业企业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4

2015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和任务是: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安全红线,完善制度机制,依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发展,大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坚守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的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提出了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思想、应急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论断,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一)深化宣贯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研究、编发学习教材等方式,把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坚持舆论导向,组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行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企业负责同志,撰写发表学习体会文章。开展面向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强化应急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注重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中筹划部署、组织实施。加强应急管理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网评员和评论员制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氛围。

(二)开展警示教育,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来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来对待、把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编印近年发生的一些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深刻剖析和吸取因处置不当造成次生衍生事故的教训,认真查找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工作。制作宣传警示教育资料,采取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对象,广泛组织实施,确保应急处置警示教育效果。

(三)强化理论创新,积极引领应急管理工作向前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积极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有重点地确立一批理论研究创新课题,集中力量攻关,形成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加大与党校、行政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为理论创新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将汇聚各方面理论创新成果,并适时召开研讨交流会,推动应急管理理论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二、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进程

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努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应急管理工作法规政策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积极推动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为重点的法规制度建设工作。坚持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教训指导《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实践,搞好顶层设计,细化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指导下修改完善条例,适时组织现地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做好立法审议保障工作。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规章和标准建设框架。指导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选择1~2个不同领域的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研究制定全国高危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

(二)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执法检查。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实践,加强属地监管,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内容,加大惩处力度,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以规章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培训演练、队伍建设、应急装备配备、应急救援资产监管等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工作。建立完善企业应急管理违法违规信息库,公开向社会曝光一批非法违法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年内,应急指挥中心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工作执法指导意见,组织部分地区开展1~2次应急管理工作互查互检活动,推动执法检查落实。

(三)深化应急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煤矿、危险化学品、油气管网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园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以“六打六治”为主要内容的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煤矿安全“双七条”规定,积极参与全国煤矿隐患大排查活动,督促煤矿按标准配备和更新应急救援装备,实现所有煤矿应急管理措施全覆盖。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建立国家、地区、行业领域协同联动机制,筹划组织应急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暗查暗访活动,保持持续推进的有利态势。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强化和拓展应急管理工作职能

紧紧围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职能建设,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作用,积极适应安全生产工作新常态。

(一)深化应急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坚持在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级五覆盖”框架内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考核权重。在地方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体制内加强省级、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总结推广广东大亚湾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经验,围绕提高指挥协调、救援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园区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强化统一领导,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协调联动,探索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应急服务新模式。

(二)编制“十三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落实工作,并对其实施情况全面总结评估。坚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中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认真编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重大政策措施。组织中央企业研究提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和战略发展意义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项目,编制完成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十三五”规划。

(三)推动应急管理工作“三同时”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通知精神,围绕提高安全生产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应急服务能力,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应急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和各类应急救援基地、队伍的装备配置标准,推动安全生产应急设施设备装备与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应急指挥中心将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三同时”建设的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四、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进基层、进企业、进班组

坚持重防范、抓治本,创新培训思路,丰富培训内容,大力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指挥能力、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企业一线员工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全覆盖。

(一)推动应急管理人员分层级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培训的原则,加强省、市、县、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应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普及应急知识,提升应急能力。加强煤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考核规章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培训目标、内容、标准和方法。应急指挥中心将分期组织省级和重点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赴国外参加专项培训。

(二)深化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培训。依法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培训,突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指战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术能力。充分发挥部级应急救援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广泛运用模拟仿真、实战化演练等新技术改进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应急指挥中心将按照《矿山救护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展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工作,并对省级矿山应急救援管理机构、矿山救援大队的培训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面向企业一线员工的应急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生产安全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全民应急意识。依法推动企业落实对从业人员的应急技能培训要求,突出重点岗位和班组、车间等一线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对生产安全事故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应急演练工作,不断增强应急准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救援”功能,优化预案编制,严格管理制度,推进实战化演练,真正把应急预案落实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一)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严格规范应急预案分级属地监管和行业管理责任,着力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政府和企业、以及行业领域间应急预案的有机衔接,确保应急预案专业、简明、标准、实用。总结推广中石化集团天津分公司、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应急预案优化工作经验。推动矿山、危险化学品和油气管网行业领域完成预案优化工作,实现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应急处置卡全覆盖。修订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二)抓好应急预案落实。大力推动应急预案向应急实践转化工作,认真落实应急预案所明确的指挥机构、责任分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定期培训制度,并及时根据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推动将应急预案工作纳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范围。举办应急预案培训班,提高应急预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三)组织实施以基层为重点的实战化应急演练活动。坚持面向基层、贴近实战、注重实效抓好应急演练,切实发挥应急演练在检验预案、磨合机制、完善准备、锻炼队伍中的作用。研究制定应急演练规章制度,建立政府和企业应急演练定期上报机制,推动企业实现应急演练制度化、经常化、全员化。加强应急演练基础研究,推动开展由第三方评估应急演练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开展示范性应急演练工作。

六、狠抓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与灾难

坚持科学施救、安全施救,优化队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落实应急处置制度,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全面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功能综合的要求,完善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主、社会救援力量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铁路、高压电网、粮食仓储和远洋油气开采等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突出油气输送管道应急保障体系和长江流域及内河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立事故灾难心理辅导专家志愿者队伍。加快推进国家化学品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将会同安徽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依托社会志愿者和相关资源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的试点工作。

(二)加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两批“四个一批”项目管理,组织推荐第三批“四个一批”项目申报,编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攻坚目录,征集、推广和遴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科技项目。积极推进省、市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强化应急指挥大厅、应急指挥车和移动应急通信设备功能。组织实施基于云服务的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联动与智能决策系统建设项目,开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应用及建设趋势研究。

(三)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建立应急值守和应急救援信息跟踪报送制度,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实施和组织管理,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确保应急救援到位。全面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规定,不断改进应急准备工作。应急指挥中心将适时召开座谈会,研究深化和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对策措施。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5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能源化工基地的建立,危险货物的运输量不断增大,运输种类日趋复杂,如何预防和阻止重、特大危险货物事故的发生,积极实施有效的危险货物事故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探索和研究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应急机制,已成为应对危险货物突发事故,防止或最大限度地降低由突发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

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尚缺乏对上述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的完善的系统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因而,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建立和健全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机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我国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道路和安全方面的法令、法规和条例,对我国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2年3月15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实施,其中第50条中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2002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国务院第68次会议上通过,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交通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交通法实施条例》在国务院第49次会议上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2004年6月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5部委发出《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罐车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2004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2004年5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11部委印发了《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2005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印发了《关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通知》;2005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对危险货物运输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二、我国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面临的问题

1. 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尚不成熟。我国处在各种应急机制建立的初级阶段。从微观上看,缺乏一套比较系统的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现有的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措施,粗放、不规范,应急能力差。从宏观运行体制上看,同样未建立起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的宏观机制。

2.缺乏系统的应急救援反应机制。目前大多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公司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缺乏严格、科学的运输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监督机制和及时有效的强制执行手段。应急救援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不能显示和发挥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反应机制在危险事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缺乏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3.应急救援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立法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新建立的紧急状态法、紧急动员法和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与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侧重于一个国家面临重大的灾难和威胁时或一个城市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对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故所引起的紧急状态针对性差。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与危险货物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制度。

4.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应急能力弱。在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应急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技术教育和救援能力培训。即使是长期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现场人员,也不可能对所有承运货物的危险性逐一进行准确判别,加之,没有经过救援演练训练,造成对事故救援机会的延误,甚至丧失。

5.安全运输缺乏技术经济投入。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化程度是加强运输应急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实行危险货物运输车载定位,实现智能化运输,无论在安全监控上还是应急管理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未配备GPS等必要的现代化设备。除此之外,其他的物资、通讯和技术保障也难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

三、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有效运行措施

1.理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当前我国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运行体制非常需要建立一种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的宏观运行体制。为此,从我国危险货运物运输管理现状出发,通过对“立法决策、运输实施、执法监管”职能的研究,建立了我国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的“三位一体”宏观运行体制模型,从而依靠体制、机制的保障,实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行。如图1所示:

(1)决策系统: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是管理的核心。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即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均属于政府决策立法系统范畴。同时,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行,也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

(2)执行系统:在管理学中,方案的实施过程就是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执行,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在宏观决策的基础上,实行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是促进“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高效实施的重要举措。

(3)监督系统:监督管理是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评估方案及反馈信息于决策系统的重要管理过程。我国目前的宏观监管职能工作仍处于薄弱、甚至是空白状态,既未成立专门的专业执法监管组织部门,也未设立重要的中介机构,执法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及执法监管不力,是当前“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运行的最薄弱环节。完善监督体制,实行行政效能监督,是优化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三位一体”宏观运行体制职能的重要保障。

2.配置必要的保障资源。“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措施”的实施,在宏观机制的监督保障下,微观上离不开人力资源、财政支持和技术物资三大保障。

(1)人力资源。我们这里的人力资源保障,不仅是指危险货物运输执业人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重要的是应急管理、指挥人才的配备、选拔及应急技能提高。应急技能提高依靠平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特别要重视危险货物专业及救援知识学习。

(2)财政支持。经济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运行的物质基础。资金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危险货物救援的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的保障。目前,运输行业危险货物突发事故频发的局面,不仅与我国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宗旨极不相符,而且,经济损失逐年上升。解决这一问题的途经,除了社会各利益团体和协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由政府确立财政支持政策。如,建立危险货物应急救援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或由中央财政、地方各级财政设立危险货物事故专项资金等。

(3)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物资储备对“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机制”实施的保障作用更是无处不在。从广义上说,应急机制中涉及的应急能力应该称为应急技术,应急救援管理、指挥和协调运作更是技术。从狭义上讲,危险货物知识、环保知识和医疗知识都是专业技术。所以,更要注意技术的储备和提高。

3.建立与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危险货物运输法制化过程中,颁布了不少有关危险货物应急救援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从而构成了我国危险货物运输的坚实保障。此外,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法规、标准来约束和控制运输全过程,并在运输突发事故发生时,起到救援技术指导作用。与应急有关的法规体系可分为4个层次:

(1)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紧急状态法和紧急动员法等。

(2)由政府颁布的规章,如应急救援管理条例等。

(3)包括预案在内的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规定等。

(4)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

除了上述与应急有关和危险货物运输有关的法规体系外,还应确立重大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使救援工作进一步实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些制度应包含: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和备案制度,报告与信息制度,应急救援的分级响应制度,应急救援演习制度,应急救援的资金补偿制度和应急救援的奖惩制度等。

4. 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精神,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如有个人或单位,因违反有关规定所造成的损失,应当对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处罚的形式及程度,以确保一定的警示作用,并起到宣传教育、吸取教训的作用。对于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单位,应当给予奖励,并且规定奖励的形式和标准。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尤其是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后,各油田企业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这项工作已经较普遍地开展,目前油、气勘探开发应急预的编制与应急管理都还存在某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应急预案编制前,缺乏对潜在危险的风险分析和危害识别,尤其对一些设施复杂的重大危险源。

(2)应急预案内容不完善,应急程序不清楚,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应急预案缺少应急组织及职责、通讯、物资装备和器材、救护等基本内容。

(3)由于风险分析和危害识别工作不全面,因而评估出应急事故种类不全面。如有的油气生产企业联合站、处理站锅炉压力容器不少,但制定的预案仅有防井喷、防火灾、防油气爆炸、防硫化氢中毒等,没有编制防洪涝、防锅炉压力容器爆炸等应急预案;

(4)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培训和演练少,职工的应急思想认识及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应急需要。

上述问题反映应急预案未得到落实,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还不能及时组织有效的救援,控制事故的扩大。对此油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的编制及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 油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编制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编制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和“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正是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按《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必须编制应急预案。

(2)由油气工业生产特点所决定。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明显的高温、高压和产品易燃、易爆,生产和施工作业中的危险性比较大,可能导致井喷失控、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因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有可能遭受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且这类事故多半具有突发性、急迫性,一旦这类事故发生,后果极其严重,可能造成财产的巨大损失和人员的重大伤亡,影响也特别重大。当应急事故发生时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抢救,控制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加强应急管理。

2 应急预案的定义、编制范围及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1)在应急预案编制前,首先应对本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辩识,再根据危险源的情况来编制应急预案,同时,要与当地政府及外部应急救援服务机构取得联系,进行调查,以取得支持;

(2)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3)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把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作为重大危险设施维持安全运行状态的替代措施;

(4)应急预案应有充分的人、财、物的保证;

(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并修订,以保证防灾减灾措施的科学性和应急设备的先进性。

3. 编制油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的要求

(1)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油气生产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及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袭击)都应编制一个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大型储油罐应做到一罐一案;

(2)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故的潜在后果进行评估;对于设施复杂的重大危险源,应充分考虑每一个重大危险源性质、规模以及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和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3)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由企业生产综合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公安、消防、工业卫生、医疗、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

(4)应急预案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机构、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处理程序简单,步骤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设施复杂的重大危险源更应如此;

(5)应急预案应包括保证有关设施受影响部分的安全规定(如紧急停车等),同时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6)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7)企业应保证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中现场能采取的措施和决定具有灵活性;

4.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

根据石油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关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有关标准及上述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和主要要求,油气勘探开发(陆上)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编制的目的、原则。明确指出本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原则。如编制井喷失控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高压油气井井喷失控事故发生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抢救,控制易燃易爆物品及含硫有毒气体的扩散,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并迅速控制住井喷,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其救援原则应是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减少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

(2)生产及施工作业区(或现场)情况概述。主要包括:① 工区地理位置(含地理图),自然环境、气象资料等;② 装置、设施概况(含平布置图),工艺流程等;③ 周围地区可提供支援的机构简况,如应急服务机构等。

(3)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应明确各级应急组织的名称、人员组成及其职责。应急组织分三级进行管理,一、二级单位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三级单位建立应急指挥小组;各级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和应急指挥小组组长由相应级别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应级别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级应急组织应编制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各级应急组织应建立相互联系的应急工作网络图,图中标明各级应急组织名称、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联系人

员的地址、电话、传真等;应急组织和有关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包括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和协调职责以及现场的有关应急人员的职责。

(4)应急事故或险情。经过危害辩识后列出本企业或工区内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可能遇到的需要进行应急抢险的重大突发事故或险情的种类,以便分别作应急救援方案和应急措施。

(5)应急报告的基本程序。应明确应急事故发生后现场及各级应急组织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基本程序及报告负责人、报告方式、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种类、严重程度、报告时限、地点、原因、概况、救援、求救要求等)。

(6)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的基本程序。明确事故或险情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开始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的基本程序、下达指令的负责人及指令下达的具体方式,应急状态解除的人等。如井喷失控一级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在高压油气井发生井喷事故、现场经采取措施已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才启动,发生一般的井涌、井喷,经现场采取措施就能得到控制,就不必启动一、二级应急预案。

(7)各类事故或险情的应急救援方案和应急措施。该项内容应对本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事故或险情的应急救援方案和应急措施分别进行编制,应包括:① 报警措施。明确报警程序、报警方式、报警人等;② 现场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在突发事故或险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的行为规定,所采取的报警、扑救、消防、逃生、个体防护、人员救护措施以及紧急关断和停止设施设备运行的工艺处理措施及程序等,尽量控制事态扩大;③ 应急救援方案。包括各种事故或险情发生后需要上级应急组织救助的施救方案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含抢险和救护、其它危险源潜在危险的控制、人员的撤离、危险区的隔离等);

(8)应急救援设备、器材。

(9)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出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要求,定期组织演习。

(10)附录,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和图表。

4 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应急救援设备、器材是进行事故应急救援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中各类事故或险情种类所采取的方案和措施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这些设备、器材平时就应予以配备。现以含硫高压油气井井喷失控应急事故为例,需要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如下:

(1)报警和通讯设备、器材,主要是各种气体监测报警装置和仪器、电话、传真机、无线电通讯等应急通讯设施;

(2)井控装置及液压控制系统,抗硫井口装置和管材,足量的压井材料及相应密度的压井液等;

(3)与油气井压力级别相匹配的压井装备,如压裂车等;

(4)井口装卸及切割用的设备、工具(防爆型)等;

(5)消防设备及器材,如消防车、灭火器、灭火剂、消防水等;

(6)发电机、探照灯、照明车等应急电源及器材;

(7)个体防护用品,如防静电和防火工作服、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护目镜、耳塞等;

(8)人员救护设施及药品,如救护车、担架及其急救药品;

(9)其他设施和器材,如运输、装卸、拖、铲、挖设备及其他应急器材等。

(8)应急预案的检查。各级应急组织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其内容包括应急报警和通信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应急事故处理人员能否准时准确到位,各种抢险救护设备(设施)和器材是否齐全、有效,人员撤离措施和步骤是否适宜,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是否已掌握,职责是否清楚,对应急程序和措施是否熟悉等。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各项应急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安全监督.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200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浅海石油作业安全应急

计划编制要求(SY/6433—1999).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7

刚才,广东省召开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会上,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总结了全省近两年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情况,部署了试点工作任务;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对我省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副省长佟星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如何做好试点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国家安监总局和省领导的重要讲话标准高、要求严、力度大,对省、市做好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我市各级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及时传达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提高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要求,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遏制各类事故的有效措施。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一是要认识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有利于推动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应急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应急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整个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等等,是最直接的安全监管手段。因此,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应急管理工作做好,以此推动和促进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二是要认识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事故灾难损失。从一些单位发生的死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其主要原因可以说都与应急救援工作滞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把事故救援工作做好了,就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灾难损失,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三是要认识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情况下,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而加强应急管理,遏制和减少事故,则是全面落实“三促进一保持”的重要举措。我市各级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把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在广东开展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市政府的指示要求上来,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要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步伐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较大的投入。市安监局和增城市安监局已筹建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次国家总局在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步伐。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年底前,我市离中心城区较远的番禺、花都、萝岗、南沙和从化市(增城市已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六个区(县级市)安监局都要完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组建工作,建成率要达到50%;2010年底前6个中心城区全部建成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级编办、财政、人事部门要认真落实佟星副省长的重要讲话指示,积极配合支持本级有关部门抓好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坚决完成好任务指标。二是要抓紧指挥平台建设。市安监局和增城市安监局力争下半年国家总局在广东召开现场会之前,把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好,其他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安监局也要把指挥平台建起来,使之形成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框架,依靠科技提升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实现企业接入平台实施视频监管。根据省里试点方案要求,年底前有100家企业接入省指挥平台。我市厂矿企业多,经济总量达,今年必须有10家以上企业与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对接。四是要抓好应急装备、物资仓库建设。根据省领导指示要求,我市年底前必须建成一个以上安全生产应急装备、物资库,实现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器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使用。明年上半年我市30%的区、县级市要建立1个以上应急装备、物资库。

三、要狠抓应急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既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也是这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的重要内容。为此,各单位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建立事故预案机制。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二是要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各专业抢险救援队,要结合这次试点,普遍组织一至二次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三是要完善安全生产值班制度。所有区、县级市安全监管局都要设立专门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认真做好紧急状态下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值班登记制度和交班制度。四是要加强信息预报、预警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同级公安、交通、消防、海事、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事故预防、预警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五是要搞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市局今年要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各区、县级市安监局也要制定应急管理培训计划,分类组织对街(镇)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安全监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要做好应急管理综合试点的保障工作

这次国家总局在广东进行安全生产应急综合试点工作,主会场设在广州,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我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市、区(县级市)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都要乘这次会议的东风,一方面要早受益,多受益;另一方面要全力做好试点的各项保障工作。一是要深入搞好思想发动。各单位、各部门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大张旗鼓地搞好宣传教育,切实统一各级各类人员的思想认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二是要认真制订试点方案。市政府已制定了试点方案,拟于近期下发各单位落实。各区、县级市政府都要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保障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步骤、方法、时限和措施,确保试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三是要加强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试点工作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对思想认识高,组织计划严,工作质量好的单位要及时给予表扬;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切实防止图形式,走过场,真正把试点工作抓出成效来。四是要严密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把保障试点工作作为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凡涉及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重大活动,各级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分管领导要积极主动抓好落实。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密切协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真正把试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来,大力推动我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应急救援措施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空管;地震;应急;空中救援;措施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91-01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频发的大型地震以及各类余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应对突发地震,减轻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成为大家学习研究重点。由于航空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地震应急措施可用性不是特别的安全。面临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空管人员和工作设备都经历严格考验,普及地震逃生知识和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措施迫在眉睫。在地震发生以后,由于地震对于地面道路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现代航空运输的发达和它自身快捷的特点,使得空中救援在各类紧急救灾中作用愈来愈大,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空管部门的管制保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空中应急救援立体航路图成为保障灾后救援的空中生命线,空管工作就是要保障这条生命线的安全,快速,高效。本文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地震对空管工作和人员设备的影响以及地震应急措施。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料,破坏性大等特点,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地震逃生知识。在工作中,我们要提前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措施。对于空管行业的管理,一定要在运行之前制定一个可实行的、严格的、安全的地震应急措施制度,这样才可以在地震等紧急事情发生时有一个可根据的实行手册。当然,这种措施绝对要杜绝表面现象,制度不仅是要写在规范手册上的,而是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并且在日常生活管理中也要严格的执行其要求。这样才能在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行动,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大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根据空管工作场所特点,空管人员可以迅速地躲在桌下,通报空中所有飞机地面发生大地震,飞机保持高度盘旋等待,落地飞机复飞到等待点等待,必要时通报飞机联系备用频率,工作人员撤离到厕所或者门框等相对安全的地区,撤离建筑物时不要拥挤惊慌,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大地震所产生的振动对空管设备有巨大的破坏力,容易造成设备摔坏,线路断裂,电源供给终止等;空管工作对设备依赖大,为了应对因大地震造成的地空通讯和雷达监视系统双重失效以及电源供应停止,应该建立备份通讯系统和雷达系统,备用电源以用于紧急发电。便携式陆空通讯设备,应急箱,安全帽等设备放在工作场所指定地点。工作场所重要设备要进行加强和固定,尽量放在低矮处,以免晃动摔坏。

2 地震后空管工作的重点和空中救援保障工作的开展

一般在大地震发生后,长时间内都有余震发生,这对从第一次地震波中死里逃生的人们造成极大的恐慌和心理负担。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资料显示,在地震发生后,地面通讯基本完全失效,陆空通讯地面基站部分信号断续,雷达信号不稳定,机场跑道,导航台等设备有不同程度损坏。无法确定飞机位置和状态,地面通讯失效完全无法与相邻单位联系,这些都给空管工作带来重大考验。由于汶川地震主要受灾区地处山区,地面道路交通受地震破坏严重,地面救援受阻。在灾后救援黄金72小时,空中救援成为唯—选择,空管工作是空中救援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地震发生后,空管部门应该启用应急预案,首先利用备用通讯设备安排空中飞机备降或者返航,在地面通讯失效的情况下可通过飞机向相邻管制单位沟通协调,组织检查人员设备,建筑物和机场导航设备受损情况,必要情况撤离建筑物,在空地上建立临时空管指挥中心,暂时关闭机场等措施。在空中救援中,空管人员要充分了解航路地形和飞机性能,天气情况等,调配其他航班飞行,保障空中救援的顺畅进行,随时与机组联系,了解地震现场情况,提供机组相关资料,并把机组报告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便各类救灾资源合理配置,最大程度挽回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另外,应该要注意安排管制员合理休息,地震对每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和负担,对管制员家庭成员安全情况也应有所了解,以免个人状态影响空中救援工作开展。

3 空管地震应急措施模型以及风险评估

空管工作中对地震应急措施的制定要看其的可靠性,根据应急措施手册,参考汶川地震双流机场灾后应急措施成效,制定如下针对空管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初步模型:

4 加强空管地震应急人员和设备专业化建设

我国民航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措施和空中救援还不成熟,空管单位要注重这方面的人才教育和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保障空中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日本地震逃生手册中文版

[2]吴凡,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J],灾害学,2012年03期

[3]金庆昕,民航空管系统启动应急措施全力确保地震灾区航路畅通[J],空中交通管理,2008,05:4-4

上一篇:刑法法律法规范文 下一篇:医药行业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