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6 07:48:55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24号)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防范、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事故灾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事故伤亡总量大、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突出,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工作目标:在"*"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到20*年底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三、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报所在地的省(区、市)和市(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管理企业总部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审查、演练等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和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做到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预案演练的总结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高危企业、部门、地方的联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教育公众、提高能力,促进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对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

四、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都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职责。到20*年,完成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理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对于隶属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要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

依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部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确保顺利实施。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大中型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高危险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统筹规划,建设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部级区域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基地以及骨干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和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规范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加强业务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与训练,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战能力。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即将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尽快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地方和部门法规规章及标准。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

七、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切实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灾难预测预警工作,要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整改的工作机制。组织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相关救援队伍参与企业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危险源监控以及应急知识培训等工作。部级区域救援基地和骨干救援队伍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技术业务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以生产经营单位、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加强基层和现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队伍、加大应急投入、完善救援保障、普及应急知识等方面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环节、各岗位,全面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八、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做好信息报告等工作。对重特大事故灾难信息、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和灾难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重要信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上报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减少损失。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科技手段,加强事故发展趋势预测工作,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同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有效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调集救援物资与装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事故现场救援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舆论引导工作,为处置事故灾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面宣传,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安全监管系统及各行业内各类媒体要积极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对所辖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处置、相关防范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九、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在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生产类资格培训,以及特种作业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市、县长等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分类组织开发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适用教材,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宣传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方共同支持的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投入机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争取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需要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有偿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正常的经费渠道。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投入保障机制。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2

7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意见》精神,组织开展了全国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督导工作。本次督导检查工作从9月中旬开始,分5个督导检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15个省(区)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对象主要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应急管理机构,同时对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抽查。

9月26―29日,本刊记者跟随第二督查组赴宁夏回族自治区督导检查应急管理工作。第二督查组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党委副书记张平远带队,本次督导检查工作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全自治区各市、县的监管监察机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解读《意见》和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以下简称“88号令”);二是采用了重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了银川市、固原市、石嘴山市、泾源县等4个市、县,及辖区内8家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检查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教育培训、应急处置等。检查的方法主要有调阅资料、现场检查、问卷调查、听取汇报和意见反馈等。

政策宣贯

9月27日,督查组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安监局及下属6个市(园区)安监局(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约九十余人进行了《意见》和88号令的宣贯培训,传达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于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使得基层安监人员更加了解88号令对应急预案编制等的新要求。

张平远指出,《意见》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也是着眼于解决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接连发生了多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安全红线意识不牢靠、责任不落实、事故防范和应急准备不到位、企业第一时间应急处置能力和员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对生产经营单位平时的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不到位的问题,包括执法检查项目不清楚、程序不完善、授权不明确、依据不统一、自由裁量不规范等,导致执法检查工作在督促企业夯实应急准备、储备应急资源、协调应急队伍、完善应急机制等方面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进而错失了事故先期处置的最佳时机。

《意见》的出台就是要瞄准这些问题,紧盯遏制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这一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副主任高双喜在对88号令的解读中强调,应急预案的本质,是在对事故风险特点和影响范围评估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的最优化的反应程序。他总结了当前企业应急预案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应急预案照搬照抄、不切合实际;企业负责人对应急预案工作口头布置多、抓落实少;平时不学不看、险时凭经验指挥。

由于对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不清楚,部分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脱离实际,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如:以行业常见事故代替事故风险分析,以日常管理机构代替应急响应机构,以物资保障工作要求代替物资保障机制,以法定事故分级标准代替实际应急响应标准,以工艺操作规程代替应急处置措施等。

企业编制应急预案过于追求大而全,常常是能编制预案的都编成预案,不考虑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和事故风险状况。如一些企业把行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均编制了专项预案,事实上有些事故处置程序十分简单,用现场处置方案即可。

近年来,应急预案优化工作的经验成果之一就是简化应急预案体系内容。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和中石油管道公司均采用了“公司级综合预案+分厂级应急预案+站队(车间)级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极大精简了应急预案文本内容,实现了简明化的目的。同时,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结合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配合的实践经验,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在培训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就应急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督查组专家进行了交流。很多参会者表示培训收获很大,希望今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区安监局能够对基层安监干部多进行类似的法律法规宣贯培训,使基层安监人员的应急管理执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存在问题

本次督查组走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4个市、县和8家企业,分别了解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应急管理情况。其中发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

从检查结果来看,企业应急培训存在的问题较大。培训不认真、走形式,缺少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不系统、不量化,有的企业实际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不符。多数企业的培训对于应急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未将应急处置与逃生自救互救知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和计划之中。缺少对从业人员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的组织考核。有一些企业的培训纪录过于简单,记者曾在一家企业看到,该企业每次培训记录仅有一页表格,表上仅写了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的大致内容,当问询负责人如何能够证明真的培训了的时候,该负责人称:“表上都有人员签字,就证明培训了嘛。”但培训的具体情况无从得知,培训效果更是无从考证。有的企业则把员工的职业资格考试充当培训考核记录,并未有真正组织员工开展日常培训考核的记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专职救援队救护队员培训证书均过期等问题。

在应急演练方面,8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的演练评估报告中缺少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演练并未达到对应急预案进行检验、改进和完善的作用。还有的企业在应急演练计划后面直接写演练总结,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在应急预案的编制方面,有的企业应急预案评估流于形式,预案评估中专家均未提出实质性意见;缺少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等内容。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也不容乐观,多数企业今年并未按照88号令的要求重新修订〔88号令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在现场检查时,督查组专家实地查看了企业的应急设施设备、装备器材等应急物资、应急标志、标识应急逃生通道等。发现有3家企业存在着应急救援器材维护间隔时间过长、部分标准不量化的问题。如呼吸面罩没有及时清洁、涂防雾剂等,一旦付诸使用,将严重影响到救援人员的视线。有的企业班组工作现场未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救援器材均在物资储备库里。通过对企业员工的随机抽查发现,部分企业应急处置有关员工对应急救援器材的熟悉程度不够,如穿着防化服的时间过长等。此外,应急处置物资配置不足,影响使用,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在检查中,督查组还随机抽取部分企业,现场进行了不打招呼、无脚本的应急演练。从演练结果来看,一些企业的专兼职救援队伍培训尚待加强,一些队员对于救援的程序不熟悉、不清晰,例如在模拟火灾救援的演练中,救援队员未向指挥人员领取救援命令、不了解火灾的性质就直接开展救援,且在队伍集结后未进行清点人数,在救援实战中将可能影响到需要团队协作进行的救援工作。此外,一些专兼职救援队配备的设施装备过于陈旧、落后,对于救援效果、救援实战的顺利进行将产生影响。在其中一家企业的现场应急演练中,企业与县政府消防队无沟通、无联动,缺乏应急处置衔接环节。

对于区、市、县的应急管理工作,督查组除听取了区、市、县相关负责人进行的汇报之外,也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检验区、市、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总体来看,各级政府均设置了应急管理机构,但仍存在着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存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规模“上大下小”的现象,基层应急管理力量不足。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应急预案备案和演练,以及应急队伍建设,但应急培训工作较为弱化。比如此次检查过程中就发现,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88号令的宣贯力度不够,培训没有落实到辖区企业。

亮点做法

在检查中,督查组也发现了一些企业的亮点做法。如宁夏新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定点核准的农药生产企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自主出资,建有专职应急消防队(共13人,配有2台消防车),并与周边几家化工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联动互助协议》,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该公司于去年通过了由宁夏自治区组织的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3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市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在我市现有省级(包括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区(市)县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医疗专科齐全和技术密集的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和应急救治基地、应急培训基地,逐步加强应急装备配备,提升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使我市成为西部医疗应急救治实力最强、应急反应最迅速的城市。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在加强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市政府统一指挥。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到2010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区(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疾病应急预案。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建立*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到2009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军区总医院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市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特别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所需培训和装备配置等费用,由市卫生局向市财政局专题报告安排;需配置的救护车辆,纳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救护车配置中,统一调度和使用。

2.加强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现有市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基础上,采取补充、更新的方式加快全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各区(市)县也要加快各自卫生应急专家库的建设。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市范围内包括部、省、部队医疗、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制定和修订;指导市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4.加强区(市)县和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各区(市)县要依托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一支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配置必要装备和救援设备,加强培训、演练,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医疗应急救治。

各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依托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建立一批具有专科优势的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进行集中收治;对非基地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1.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军区总医院建立烧伤救治基地;

2.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建立核辐射救治基地;

3.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建立脑外伤救治基地;

4.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中毒救治基地。

(四)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建立市级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以市传染病医院为基地,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军区总医院为基地,开展全市院前紧急救援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发给院前培训证书。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目督办、市卫生局、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目督办、市红十字会等组成。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目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

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由市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从2009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市财政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建设、应急事件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区(市)县要对120急救指挥中心二级指挥平台建设、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给予专项资金保证。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4

为加强本县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和能力,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确保卫生应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订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计划。

一、职责分工

(一)县卫生局

县卫生局负责县内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的计划和推进实施。做好卫生应急基本理论知识培训的组织工作;负责本县突发事件综合性医学救援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应急演练的组织工作和辖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专项应急演练的指导工作;负责对辖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和总结工作。

(二)公共卫生机构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和指导;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条线内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做好卫生监督条线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和指导工作。做好条线内卫生应急技能培训、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工作;本条线活动开展督导、总结工作。

(三)各级医疗机构(含医疗急救中心)

负责做好本单位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的工作计划和推进实施。按要求做好应急队员(志愿者)的相关培训、演练;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二、活动内容

根据文件要求,本次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主要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实施。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

1.县卫生局:组织辖县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和卫生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卫生应急基本理论培训。培训包括内容:卫生应急工作基本知识;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2.县公共卫生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流感、脊灰等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方案要点;突发中毒事件、放射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年度工作,组织本单位和辖县各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应急队员(志愿者),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3.各级医疗机构(含急救中心)组织卫生应急人员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监所开展的卫生应急理论和技能培训;组织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单位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预案(包括事发现场和院内救治)、基本救护技能、专业技术、后勤保障装备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和报告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二)应急演练

1.县卫生局组织开展辖县内以应急流程、应急岗位职能为内容,多部门参与的突发事件综合医学救援演练。演练科目包括:事发现场公共卫生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紧急救援和后送;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传染病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食物等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受污染人员洗消、疫点消毒;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3.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演练。演练科目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现场生物、环境和水样本的采购、保存和运送;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和方法,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现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等。

4.各综合性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的现场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和院内批量伤员救治演练。演练科目为:紧急医学救援现场的展开、伤情判断、检伤分诊、医疗救护和后送;院内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治工作的启动、展开、接收、分流、处置、信息收集和报告;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等。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对本年度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

(二)各单位要把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及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评估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本次活动切实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61-03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灾害事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灾害事故类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灾害事故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主要的几个原因就是:一是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气象条件多变,因此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灾害事故类型有:地震、洪灾、泥石流、旱灾、风灾、雪灾、冰灾、雹灾和沙尘暴等。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频次仅低于日本和美国。二是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使用,加上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救援难度不断增大。如:矿山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公路交通事故、铁路列车事故、飞机坠落事故和沉船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不完善,许多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多;职业病、慢性病、意外伤害危害呈现上升趋势。四是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各类人员遇险事件经常出现。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都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对灾害事故救援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灾害救援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原劳动保障部于2005年了紧急救助员这一新职业,并在2006年开始了资格认证。民政部成立了专业的紧急救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一些高危行业开展了职业培训和鉴定。

2 国外应急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美国等国外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应急救援教育体系,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救援专业水平。[1]

2.1 美国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美国消防主要是由专业消防人员和志愿消防队伍组成。消防以及应急救援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是美国消防学院从1998年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其长远目标是形成一个综合的、基于能力的全美消防以及应急医疗服务职业发展体系和从准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的全美高等教育体系,并且负责全美消防以及应急服务部门的专业人员得到良好的培训和教育,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灾害发生的准备。[2]

2.2 日本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日本的救援人才教育体制十分健全,国家统一制订了《消防学校教育训练大纲》和《消防学校设备、人员及管理标准》,由国立消防大学(前文已有介绍)及都道府县、政令指定城市的消防学校、市町村消防训练班具体实施。其中创办于1959年的国立消防大学是日本消防教育的最高学府,负责对日本中层以上消防干部、消防团领导干部进行高等轮训,为下级消防学校、消防训练机构指派、推荐和培训教员,提供技术援助。日本全国有54所消防学校,分布在47个都道府县及6个政令指定城市,负责对专业救援人员的教育(主要进行初级教育、专科教育、干部教育和特别教育),承担救援团员培训工作(进行基础教育、专科教育、干部教育、特别教育)。

2.3 韩国救援人才培养体制

韩国的救援人才培养分为两种,一是各地一线消防署以国民为对象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另一种则是韩国消防协会根据《消防法》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必修培训。韩国消防协会在全国的5个城市设有各能容纳千人的培训中心和两个实习场。(如表1)

2.4 新加坡救援人才培训体制

新加坡有两个消防培训机构,即民防学院(CDA)和基础训练中心。基础训练中心(Basic Rescue Training Center,简称BRTC)为所有新入伍的全职专业救援人员(NSF)提供培训。民防学院(Civil Defence Academy,简称CDA),1999年建成,对基础训练中心培训结束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职业训练,所有全职专业救援人员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训练。同时对国内人员,每年要对全职专业救援人员、国民服役人员、警察、海军、医院医护人员、有关政府部门、机场地铁等企业、公司等进行几千人次的培训。课程范围为灭火战斗、城市搜索和救援技术至危险物质减灾。(如表2)

其中高层综合训练楼所有设施均按实际比例建造,以使受训人员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火灾发展的规律及扑救方法,以及火灾的成因与调查方法。一层至三层为消防火灾调查和消防设施控制熟悉训练,三层至九层为各种不同建筑(商场、实验室、危险品仓库、酒店、超市、洗衣店)的火灾扑救训练。地下层设置成地下室火灾扑救与救人的模拟设施。这些能提供真实的室内和室外的消防、救援、辅助医疗和其他的应急机能训练。

3 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现状

3.1 应急救援队伍组成情况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应急救援人员50余万,[3]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4]:

(1)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武警、、预备役)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提高 矿山救援队伍 实战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R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75-01

1.引言

我国向来十分注重矿山的应急救援任务工作,尤其是十召开之后,中国安监总局又进一步地加快了推进更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的体系建设,特别是对抓紧国家以及区域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地方骨干的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不过想要全面地增强矿山救援队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提升应急救援队员们的综合素质技能的建设,塔高应急救援体制和机制的管理与创新,真正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国家矿山救援队伍,就要想办法提升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执行能力,特别是实战技能。将管理的一体化、训练的科学化以及演练的经常化进行有机的结合统一,使其充分地发挥出应急救援职能部门与急救队伍专业特点及优势,重视实战中的实际效果,提高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应急救援实际执行能力,从而做到在实战中实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理想化效果。

2.提高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技能的策略

2.1 对矿山救援队伍管理的一体化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矿山应急救援的责任体系建设,并由应急救援中心的专人负责进行责任的督导以及情况的落实,提倡全区的救援呈现一盘棋格局,对人才的选拔要不拘一格,同时,对于救护指战人员的培训、训练以及演练效果,还有应急救援的优缺点、队员们的技能学习等方面要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工作,通过举办每年组织内部的竞赛式比武,来奖励那些取得优异战绩的应急救援指战员们,并协调有关的部门授予其“救护技师”、“五一劳动奖章”、“岗位能手”等光荣称号,来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身实战技能。另外,建议企业对于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应急救援指战员们进行提拔或者重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实战技能。

把责任当做其救援队伍的发展主导,积极促进人们负责、担责的观念与行为的形成,使他们树立起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负起应负的责任的思想,同时,还要每年在应急救援协议费之中协调出专项资金,来满足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器材、伙食、训练等方面的购买与补助。另外,要始终突出救援团队的合力,要求其理事勤劳、执行严格、方向准确、人才稳定、训练精细、培训严苛。但是考虑到应急救援队员们的训练量大,特别是对体能的消耗非常大,所以,在他们的伙食方面,绝对不可以吝啬,要发动有关工会以及共青团等组织的力量来为他们创造出良好的环境,还要适当举办一些活动使其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劳逸结合。

2.2 对矿山救援队伍训练的科学化

对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工作一定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考察、有评价、有改正的方案模式,在其训练之前要制定出科学化的计划方案,来构成系统化的日常训练思路,再根据每周的训练效果对其进行评估与指导,在对训练强度以及训练方法方面的问题也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与完善,争取最大限度地加强应急救援队员们的平时训练水平。另外,还要在那些亲自参与过竞赛比武的老队员中精心的挑选出适合做教练的人选组成一个团队,让他们利用自己多年比赛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科学化的分析与精心认真的探究,去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这些教练们要通过不断地探索,结合队员们的考核成绩,来对其训练的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保证队员们的训练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同时,参加训练的队员们也要根据训练的计划与安排进行针对性练习,考虑到各人领悟能力的不同,所以训练科目和训练强度要因人而异,使得具有潜力的救援队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水平,另外,要坚持科学化训练模式,不可以让队员们经常进行超负荷的训练,这样容易使他们造成运动损伤。

2.3 对矿山救援队伍训练的经常化

每个月要以救援团队的形式,模拟实际灾区生活中多变的天气条件、人为障碍、呼吸问题等,来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实战执行能力,不断提升队员们的适应力、忍耐力以及对风险的评估技能,从而加强自身的实战水平。另外,还要注意定期开展综合性的演练和随机性的演练,增强应急救援队员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执行技能,同时提高矿山救援队员们对于灾害的了解以及进行自救与互救的能力,真正实现以预防为主,不断加强队伍训练,开展安全救灾的良好演练效果。

3.总结

当前,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仍然处于一个初步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在基础技能、队员编制、救援计划、组织体系、训练制度、实战执行、后勤保障、科学技术以及集体作战方面进行重点的强化工作,尤其是针对小规模的单元作战建设方面,另外,要格外重视对队员们自救以及互救的能力的培养与加强,不断推进安全救灾工作的展开,从而大大地提升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组织能力,促进安全救急进程的向前推动。

我们通过对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训练以及演练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有机地将管理的一体化、训练的科学化和演练的经常化进行了结合统一,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应急救援职能部门与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特点和优势,还能不断提升救援队伍整体的管理水平,加强他们对于实战执行效果的关注以及日常训练的科学性,为不断推动矿山救援的执行体系与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大大地提升矿山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实战执行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战术策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立斌.加强基础创新管理 提升矿山救援能力.《办公室业务》.2012年4期.

[2] 汪金花,张亚静,李玉萍.三维GIS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机理的建模与研究.《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5期.

[3] 李九青.浅谈如何提升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城市地理》.2015年4期.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7

受访专家/李宗浩(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夏威夷大学KC学院急救系荣誉主任,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理事)

我国的培训总体来讲还是以医院为基础、在围墙里进行的培训,缺乏在医院外的“大救援”观念的培训。我们的医生、护士习惯于在医院的急诊室里抢救危重病人,其水平我认为在世界上也属上乘,但是在医院以外的范围还是比较乏力。

我们所要面临的灾难

在这个地球上,人类所要面临的灾难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战争、烈性传染病等等。我们一直力图为它们分出类别,以便于及时应对可能到来的灾难:

自然灾害事件

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天灾,以现在的科学水平我们往往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其爆发却是不可阻止的,《时代》周刊所评出的2007年全球十大灾害属于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是我们最常见的灾难,最典型是交通事故。它也是一种高死亡率,高发生率的重要灾害事件,属于紧急救援的范围之内,与重大自然灾害相比,事故灾害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医学上的重大灾害,其发生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比如SARS,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有SARS的存在,一旦被我们知晓了,SARS也就爆发了。这类灾难的危害往往最大,十四世纪的黑死病即腺鼠疫就曾经在短时间内灭绝了整个欧洲近3/4的人口。

除传染病外,有些寄生虫病往往也会成为某一地区的突发卫生事件,像前不久的北京“福寿螺事件”,就是由寄生虫所导致的卫生公共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这类事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灾难,与人类的行为关系紧密。社会安全事件包含的范围很广泛,除了战争之外,它还包括了恐怖主义等多种人为的巨大灾难,比如美国的“9.11”事件。

这四大类灾难对人类造成的恶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对人身的损害、对财产的损害、对生态的损害。医学上的紧急救援通常会以对人身的损害为核心。在面对任何灾难的时候,医学救援的唯一目的就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那么这个目的有没有评价标准呢?有的,那就是减少死亡和残疾的发生。

意识差距――走出围墙

有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紧急救援与欧美国家相比,在技术和设备上是相对落后的。其实不然,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在医学救援的技术,设备上并不落后,我们国家紧急救援的应变能力也不落后于欧美国家。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公众在意识上的确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识相对落后。多少年来,我国的卫生体系一直是以医院为第一核心的,现在这是需要改变的。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急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个医生也许在手术台上可以轻松地完成他的手术,但在野外呢?在极其恶劣的灾害环境中呢?他是否具备这样的素质?

医护人员的自救与互救意识。在急救中,因为不熟悉灾害现场的环境,即使再高明的医护人员,也可能出现危险。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首先学会保护自己,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救助别人。现在我们的医护人员还缺乏自救、互救、脱险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

医护人员要适应医院外的恶劣的工作环境,比如高温、寒冷等各种自然条件,这时候就需要相应地增强我们的装备,必须在保证队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条件下开展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的语言培训。我国是一个地区语言复杂的国家,在受到灾难的时候,普通话就成为了重要的交流方式;在应付国际的紧急医学救援时,英语又形成了交流障碍。所以,必须培训救援人员规范普通话,流利使用英语。

围墙外的教育和培训。现在的培训总体来讲还是以医院为基础、在围墙里进行的培训,缺乏在医院外的“大救援”观念的培训。我们的医生、护士习惯于在医院的急诊室里抢救危重病人,其水平我认为在世界上也属上乘,但是在医院以外的范围还是比较乏力。

这就是我们所指出来的落后,这种意识的落后就是指一种围绕在围墙内的,以医院为核心的培训机制的建立。事实上,中国的医学救援更需要的是一种走出医院的更高素质的教育和培训。这不是医务工作者素质的问题,是卫生行政部门从根本上还没有重视起来的问题。

非典后的转变

2003年非典以后,国家一步一步参考外国的紧急救援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紧急救援的总体预案,并且在2007年通过立法。从政府方面看,我们与美国的机制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美国人也是在“9.11”事件之后才开始反思自身,吸取教训并且亡羊补牢的。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是把卫生事业和突发公共事件分开来抓,分开进行。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尽快将二者相结合起来。

救援现场我们能做什么?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在灾害现场可以做些什么呢?恐怕无能为力。因为灾害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比如唐山大地震,当地的百姓只在一瞬间就陷入了灾难的恐慌之中;印尼海啸也是如此;甚至于面对非典,普通人也是无能为力。

真正有效的是医学救援人员该如何去做,在灾害现场的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是检伤分类。

在灾害现场医护人员遇到的通常是大批的伤员,而此时救援人员所掌握的调配资源(如药品等)却往往十分有限,检伤分类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是一个需要特别训练才能准确掌握的救援技术。就是要迅速地把伤员分成几个部分,哪些是重伤不可救的,哪些是必须及时治疗的,哪些是轻伤可以延后治疗的,哪些是死亡的。

当然,这只是紧急救援的第一步――抢救生命、处理严重创伤,一般是灾难发生后的三至四天内。这段时间的任务一般都是由当地或本国的救援队来完成。

第二步相对于第一步来说可能会更重要一些,也就是灾难发生一周以后。这时候灾情已经稳定下来,伤亡状况也逐渐明确。抢救死难者的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日常医疗护理阶段,这也正是国际救援队帮助灾区所做的工作。对于受伤的人需要常态下的治疗,另外还需要防治伤口感染、烈性传染病等。

尽快学会心肺复苏

公众在面对紧急情况下,最需要掌握的自救互救技巧和知识是什么呢?

心肺复苏(CPR),这是可以救命的急救知识。主要通过口对口吹气、心脏挤压等方式来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重病人。通常病人倒下的7―10分钟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救活几率可以达到30%-50%,超过十几分钟还没有救治,大脑就会严重缺氧受损,难以存活。因此,在救护车赶到之前,抓紧时机给病人做心肺复苏,对于成功抢救病人非常有利。

发达国家的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很高,而我国相比之下普及率较低。所以应该尽快掌握类似的知识。

李宗浩: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急救事业,主持筹建并在北京急救中心担任领导工作,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急救医学专家。被德国授予空中救援总部荣誉会员。

应急救援培训总结篇8

人类在进入20世纪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趋势。2011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不断,而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护士总是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战斗在救灾活动前线,紧急医疗救援被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毕业后的灾害护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做好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如何培养并建立一支精干的、一专多能的、“实用型”的灾害护理专业队伍的一些见解和看法。目前已有学者意识到灾害护理教育的重要性。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的重要性

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应立即建立我国灾害护理学专业协会。当灾难发生时,这一机构可根据灾情救援不同,整合护理人力资源,协调和征集有注册护士资格的各类人员,加入护理救援队伍。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与会专家、学者和官员对护理工作在自然灾害救援与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阐明了应急救援医疗中护理专业的角色和需求,并建议为护理工作在今后灾害救援和应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培养一人多专、一专多能的全面、优秀的救援护理人员[2]。做好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工作势在必行。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我国的灾害护理学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导致大多数护理人员没有做好灾害护理技术及心理准备。有人对20所开设本科护理专业的院校进行了灾害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个别部队院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3]。同时,灾害救援组织机构不健全,救援设备陈旧短缺,急救手段落后,医疗救援人员缺乏灾害救护的培训,动员机制不完善,救援行动迟缓,预警机制不完善,灾害信息不能快速整合等[4]。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

灾害护理学专职教师少。许多国家还没有对发展灾害护理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国家尚未成立灾害护理协会[5]。灾害护理教育内容方面没有一定的标准,且关灾害护理的研究资料较少,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普遍掌握不足。目前灾害护理救援时,缺乏“实用型”的护士。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养的发展方向

灾害护理专业队伍的培训:①专科护士的培训:我国研究者提出,灾害护理内容包括8项,初级治疗伤情评估、处置,伤病员运送,心理应激评估与干预,参与传染病评估,救援、急救技术,参与灾害经费预算,参与灾害指挥、管理网络的建立,评估救灾人力、物力和数据库[6]。进行专业护士培训时应把以上内容纳入至课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参与救援工作的机会有限,培训时应结合护理救援实践经验,利用参加过医疗救援的图片、录像、救援中的案例等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可使护理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救援护理工作的特点,强化储备和积累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的技能,提高对就是扶伤职业操守的认识[7]。②“实用型”护士的培养:应尽早建立灾害护理培训网络系统,开设灾害护理学课程,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加强护理基础教育中的灾害护理教育及在职教育中的灾害护理培训,重点以培训灾害急救、灾害预防医学、灾害心理、卫生防疫应急处理等基本技能为主,强化急救医学知识,提高素质,尽快培养优秀的灾害护理“实用型”人才。

开展继续教育:以医院急诊、ICU为救援护理培训基地,开展救援专科技术培训和加强灾难状态下的心理素质训练,还可以建立灾难医学、护理学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网络化教育。用统一的标准建立有效的灾害医疗救援专业人员培训机制及公众防灾、自救知识的培训机制,有效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专职教师的培训:世界灾害护理学会会长南浴子会长提出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因此,面对灾害,我们需要准备[8]。我国在灾害护理教育方面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平时做好准备工作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灾害护理专业队伍的根本保证。因而应定期选送教师参加有关灾害医学及护理的学术会议或培训班的学习,以提高护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2011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不断,而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护士总是同其他专业人员共同战斗在救灾活动的第一线,紧急医疗救援被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护理领域在经历5?12汶川地震救护工作同时,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灾害护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的体系。我国地形复杂且气候变化大,灾害时有发生,灾害发生后造成的伤害等如何应对,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因而如何做好灾害护理专业队伍培训及多学科之间的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利岩,管哓萍.灾害护理学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38-340.

2 管哓萍.2007年“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纪要[J].中华护理教育,2007,4(6):273.

3 张清.我国灾害护理学及灾害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J].护理研究,2009,23(4):923-924.

4 缭春勤.突发性灾害急救医疗体系现况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7,21(6):1505-1507.

5 许景灿,郭巧红,任小红.灾害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护理研究,2010,24(3):659-661.

6 于梅,王丽芹.救灾医护人员对灾害护理学认知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8,25(7):1-2.

7 管哓萍.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两点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8.

上一篇:岗位技能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创业培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