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17:52

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传统教学;引导探究式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55-02

1 概述

“引导探索”式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此教学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将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双向或多向式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新型关系。问题是教学的开端、教学的主线以及教学归宿,是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

2 引导探究式教学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磁场对运动电荷存在洛仑兹力——讲解洛仑兹力的方向——大小——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从效果上看,学生不但了解了洛伦兹力,并且也会判断和计算力的方向和大小。但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学生仍旧处于被动灌输的位置上,我们仅能说学生学会了,但是不能说学生们会学了。本节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此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下: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证明洛仑兹力的存在——由安培力的知识得出①洛仑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②洛仑兹力大小的计算公式——课堂讲练——课堂练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洛伦兹力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以及动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仅是对获得知识的重视,更是对学生获得知识过程和方法的重视,从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左手定则及安培力的大小计算,电流的形成,提出问题:安培力的产生实质是磁场对什么作用表现出来的?通过提出问题以及激发学生手脑并用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在简单的层次上像科学家那样主动的发现问题。

2.2 合理猜想,思维发散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猜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实质上是对什么的作用的表现呢?”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最终根据学生的猜想总结出:因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可以猜想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推理和比较,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源。其作为一个科研的过程,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科研的方法外,还能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2.3 学生实验,引导探究

通过利用试验验证的猜想,教师给学生提供运动电荷和磁场的前提下,让学生设计合理的试验步骤。经过大家的讨论确定了以下进行试验的电路:有导线、学生电源阴极射线管和感应圈组成回路,阴极射线管发射电子,学生观察电子束的径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选出代表来进行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信息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和谐亲密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由此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又进一步发展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作为一个试验探索的过程,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讨论后在对设计进行完善,为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进行设计,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不仅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艰难,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4 学生分析、推导、得出结论

教师设疑:洛仑兹力的方向如何判断?观察大屏幕的模拟,通过安培力的方向迁移到洛仑兹力的方向引出左手定则,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洛仑兹力的概念猜想洛仑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与q、v、B三个物理量有关。教师提示F洛与F安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F洛=qvB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及推理过程,归纳结论。

学生通过试验获得感知的同时在推理过程中通过思维加工,获得结论。这与传统教学的总结完全不同,传统教学的总结是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演示试验,而引导探究式教学则是学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认识结构进行的归纳结论,学生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此过程将传授知识变为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向科学的思维模式,不仅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教学,更潜移默化的锻炼他们的心理、态度以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增长能力的同时增长才干。

2.5 演绎分析,验证规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第二,为了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强化探索的结果以便学生理清因果

关系。

2.6 巩固练习,指导实践

用多媒体电脑将基本训练、能力提高以及综合运用三部分练习题映射在大屏幕上。

2.7 归纳总结,学法指导

我们通过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出,这不仅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更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认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由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分析和试验以及总结等获得知识,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更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通过整个探究过程,除了探究结论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体验探索艰辛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赵文波.对当前探究教学法运用的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2]崔友兴,蔡林,陈瑞君.问题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2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总和,即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法讲授知识,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并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法,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脱节,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生从心理上表现为我要学,老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且有自己不同的个性。

作为现代教学法的主要方式――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目标,以科学的基本结构为内容,进行探索发现,以获得结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掌握归纳发现知识的过程,注意让学生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和组织有关的信息,重视以观察、推测、猜想、判断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学习依靠内在的动机,使教学过程积极化,把想要学习的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思维对象,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现代教学的主要特点为:(1)学生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他必须发挥他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习的内容就要缩短、简化,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从而使学习简单化。(3)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应具有探究性和开发性的特征,始终体现“学生是主体”的主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究、分析、体验,反复尝试、修正,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将有限课堂融入自然和社会,将有限的学习时间放大为无限的自我学习时间中,从而达到真正的开阔的学习环境,充分提供学习计划和条件。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呢?(1)积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策略主要是创造性的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大胆而科学地假设,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思考问题重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最终形成科学假设。(3)积极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关键在创新。(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类、提取、分析和综合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评估并得出结论。(5)积极的和他人交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对比并反思自己的结论的正确性。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42.41;R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80-0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形态科学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使医学生最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法。这种授课法的各个环节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理论课是“填鸭式”,实验课也是教师讲授、示教、小结,造成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室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采用引导式教学,而将同级同专业的2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施教,进行对比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以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45人为试验班,2班45人为对照班。分组随机分配,授课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一教师上课。试验班的运动系统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内脏脉管学部分人体解剖学采用引导式教学,对照班全部章节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每一章节为同一教师任教。引导式教学法主要是该方法由教师提问、学生观察、教师小结3部分组成。课堂上,教师首先以临床问题为引导通过向学生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及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做提示,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一些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个过程约30min接着是学生自己观察标本,教师在学生中巡回指导,即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以便在总结时讲解。每次课为3学时,每节课的最后15min教师进行总结、提问,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实验课的教学。

2 结果

学期中分别对运动系统、内脏脉管两部分内容进行阶段性考试,实验班及对照班的运动系统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93.P>0.05);而内脏脉管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34,P<0.01)教学法的有阶段考试成绩见表1。

3 讨论

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以讲为主、全盘灌输的方式进行,尽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起劲,但学生的反映较平淡,仍是被动地听讲、记笔记。对于课本上教师没讲的,学生认为不考试的内容,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看。学生这种依赖教师的被动的学习习惯,对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可见改革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引导式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起引导性作用,通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参与机会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与“学”双向活动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在正常条件下,知识是可以成功地得到传递的。而教师认为只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才觉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唯恐学生对于没有讲到的内容不理解。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引导式教学法则是教师自己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指引导向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去发现或验证应得的结论,其目的在于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此种教育方式在于重视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由教师“填鸭”似一味灌输理论。

应用引导式教学法上课,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做到畅所欲言,这样往往容易暴露缺点和不足之处。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可当场指出.也可在最后总结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往正确方向发展.使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同时提问、讲授、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做到了动脑、动口和动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课堂学习往课堂外延伸.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可较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科研思维,培养了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引导式教学法;实施策略

一、引导式教学法的含义

引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并自主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法首先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早期引导”,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并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起来待上课时询问老师。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至于解答方式可以是逐个解答亦可以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总之要引导学生心中生“疑”、生“问”。只要学生心中有了问题,那么他们就会自发性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也会促使学生去找到一系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不仅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当今中学生物教学的状况

1、单一的教学方法,绝对的“教师至上,学生从之”的教学观念。

与其他学科一样,生物教学仍沿用以前那套单板的教学方法,即讲述法与讲解法双管齐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占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只是一味地把自己认为正确且有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从未想过学生是否也愿意接受。这样不仅仅扼杀了学生的求新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同化了学生的思想。

2、教学资源不足。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教学资源的不足。归根到底也是由于学校本身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不重视。学校觉得投放过多的资源至生物这门学科中是一种浪费。从而就造成如今这“教学资源短缺”的现状。

3、“理论知识至上”之说在生物教学中大肆横行。

理论知识积累得过多,如果不把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也无疑是废纸一堆。而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所推崇的是“理论知识至上”之说。常见的课堂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神采奕奕地对着课本讲述那些枯燥泛味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则是哈欠连连,不知所云。如此,学生由于过度缺乏实战演习,既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又不能活学活用。时间一长,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让学生滋生对生物课程的厌恶之情。

三、引导式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一般如果老师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下课文内容时,学生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窜,找不到东南西北。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心理上过于依赖老师,已习惯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度,在自学上信心不足。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某些同学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便是能够回答得出来的问题,也只是藏着掖着。实验操作时也只是期盼身边的人能够全部做出来。这都是自信心缺乏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放开双脚去学习,大胆回答问题,并及时为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以及肯定。

2、变主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善于把生物教材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那么必然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求知欲以及浓厚的兴趣。如此便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去运转自己的思维活动。例如,教师在教《鲫鱼》这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做一个小的解剖实验,观察鲫鱼的心脏是否由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并观察其心脏的跳动频率以及心脏的颜色。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主动地去代替学生完成所有的步骤。而是应该等到学生陷入困难中,已无法凭借自身能力解决该项问题的时候才能施以援手。在教师的引导而非主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有始有终,才能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并融会贯通。

3、为学生创设自发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发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并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识。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相互启发。例如教师在讲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这一内容时,在课堂上抽出10分钟让学生带着“种子萌发需要的内、外界条件是什么?”这一问题预习下课文;然后选出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相关实验。其余学生就负责观察其现象并总结出“种子萌芽需要的内、外界因素到底是哪些?”第一组学生把同样被水浸泡的玉米种子分别放入到一个是有空气有阳关的瓶子里,一个是密封不透气的瓶子里。另外一组学生则往两个有空气有阳光的瓶子里分别放入一粒是坏了的玉米种子,一粒是好的玉米种子。最后学生们发现有阳关有空气的玉米种子发了芽,而另外的没有。放入好的玉米种子的瓶子也发了芽,而另外的也没有。这时候,学生们就不免好奇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总结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如此,不但活跃了生物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教学;行为引导式教学;应用

近年来,伴随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专业逐渐成为技术职业学校重点开发与培养的专业。汽车教学是汽车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接受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及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从传统汽车教学情况来看,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新教学方法及方式的运用迫在眉睫。

一、汽车教学现状分析

汽车教学是一门较为注重实践培养的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动力,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对理论知识进行吸收。但是从技校汽车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今学生读书多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但是对于技术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所有知识都会投入到实际的岗位中,每一个知识细节都有可能对今后的工作实践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现阶段汽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力度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配合程度远远不够:理论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和相关概念,并尽可能地记录下来,但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吸收渠道变成自己的认知和思想,在具体需要运用的时候无法灵活的获取,对于实践不能发挥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就实践操作教学来说,教师惯用的模式就是“手把手”,先对学生进行一些注意事项的交代,便开始亲自上手示范,然后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进行照抄照搬,一堂实训课下来,由于学习空间有限,扩展思维及探究积极性的缺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永远不可能超过教师讲授的范围,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特点及作用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现阶段汽车专业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从教学实际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汽车教学现阶段的质量与效率不高;学生的参与性与探究积极性不高,学习状态较为被动;最后,教师互动有限,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针对这样一种现状,新教学方法的引入势在必行。行为引导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在教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好评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营造良好、上进、活跃的教学氛围,实现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从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来看,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法有着本质区别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不再是原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型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以及主持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使之不断地点燃思维的火花。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爱好倾向有效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个性及才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自尊心,同时还能较大程度改善汽车教学现状,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及综合专业素质。

三、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汽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汽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结合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特点来看,其在汽车教学中的应用必定能收获不错的效果。下文论述中,笔者结合汽车专业教学的特征,就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

汽车教学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即理论与实训。理论知识教学是实践操作的基础和指导,实训课程是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因此,就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来说,首先应从理论知识环节入手。教师在进行新内容教学前,应对学生上一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着重围绕新知识点,通过各个角度的诠释与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教学意图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教师应充分利用新的思路及手段,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最后,也是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理论教学应用有效性得以保证和保障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堂理论教学结尾的时候,教师都应进行一个简练的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相应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吸收程度进行审视,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科学的整理,然后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各项信息的综合利用能力。

(二)合理演示提升学生实训积极性及实训技能

除理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外,行为引导教学法还应运用于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学是汽车专业教学的重点课程,是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内容。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清示范教学与合理示范教学之间的区别。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实训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进行所谓的“示范教学”,每位学生都遵照教师的指示,有模有样的进行实践操作,但是可想而知,这样只是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及技能的提高来说,根本无法发挥作业。所谓“合理示范”指的是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对一些关键的实践知识点到为止,进行示范,而深入的部分都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和开发,是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同时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来说,都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行为引导式教学在汽车教学中的应用,应对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进行充分重视,了解学生学习倾向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引导手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进行融会贯通,才是汽车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彭建洲. 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汽车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2012,10:78-79.

[2]王燕,金鑫,赵立军,范桂萍,刘丹丹. 《商品学》课程中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1:171-172.

[3]赵荣. 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4:92.

[4]王伟. 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教育(下旬),2011,03:36.

[5]赵兴娟. 药物制剂教学中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6:3666-3667.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引导式教学法 自学

一、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生物信息、培养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中学生物教学主要方式是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教学改革要通过课堂教学,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衡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很多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仍是将讲解法与讲述法相结合,课堂上教师仍是绝对的主角,将自己的看法和课本内容强加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2.师资力量缺乏。中学生物教学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根本问题是因为学校对生物教学的忽视、学校的忽视,直接造成生物师资力量的缺乏。另外,部分生物教师提供的知识可能和社会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

3.理论和实践脱节。生物教科书中的理论较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且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实践学习时间较少。本来就对书本上复杂的理论认识不清,加上没有实践学习机会掌握和理解,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厌倦。

不难发现,导致生物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改变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生物自学能力,实施引导性教学方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二、生物教学引入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进行主动的生物学习。具体实施引导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习。将学习空间从教师的讲台延伸至整个教室乃至更大的空间,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具体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探讨延伸”的方式。课前15分钟让学生进行内容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思考本节课重点难点。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思考: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你认为这章内容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儿?如果你来讲解这堂课,你会从什么角度进行?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有意识地针对新知识进行自我学习。通过课堂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相互启发。比如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这一节,有同学带着发芽的蒜苗讲述培养过程:把蒜瓣放在杯子里,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阳台上,然后蒜瓣就发芽了;有的同学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入绿豆和满瓶水,豆子都烂了。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总结种子萌芽需要的条件,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是生物课堂应该有的气氛。如果课堂讨论引发了新的问题,就可以留给学生课下进行思维延伸和探索。

2.引导学生培养自学信心。通常提到自学,学生就会从心理上觉得没有方向性,自信心不足。还有些学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实验时不敢操作。为此,教师要注意进行鼓励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科学进行学科事实鼓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人的大脑皮层有140亿个脑细胞,记忆速度为每秒2亿亿次,大脑的存储量是美国图书馆馆藏的50倍,以此鼓励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3.引导学生思考,疏导障碍,唤醒自学意识。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物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整体水平,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自觉思考。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受阻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获得新知识。比如“鲫鱼”这一章,介绍鲫鱼的内部结构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解剖的方式,实际观察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介入学生操作,而是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性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整完成。通过引导和疏导,学生才能真正把知识“为我所用”。

4.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外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之上,而且要注意课外的延伸。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负责收集资料、备课、讲课,然后学生迅速遗忘,教学效果较差。现在通过引导性教学,引导学生熟悉教学过程,通过自己收集生物学科的资料,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这样同学在进行资料收集的时候就会考虑“应该寻找哪方面的资料”,“到哪儿去寻找资料”,“如何把资料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内容”,“该以何种方式进行展示”,“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原理进行解释”,等等,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学生建立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的过程。另外,在生物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要注意贯通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让学生觉得生物离生活很近。通过实验、社会调查、观察等实践活动,将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想到生活中某一现象时能自觉联系生物学内容,彻底转变学习方式。

中学生物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如何发挥生物教学的这种优势,是每个生物教师都应该正视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之外,更能培养学生自信心、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才能营造和谐轻松的生物课程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月玉.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理科教学,2008,04.

[2]宋洁莲.中学生物学“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初探[J].科学教育,2004,02.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引导式教学法 应用方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主体,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相比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还继续沿用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降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完善与推广,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标准开始逐渐明确,同时也给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引导式教学法是目前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将教学内容的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同时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讨充分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教学的重点,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引导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情境引入。在情境引入中主要是在具体的场景或者特定事例中引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这些情境与事例不仅要符合现实社会生活,还要是学生能够遇见或者能够理解的情境。将这种情境方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引入法把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将所观察的事物带入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分析情境后,由学生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带入到数学知识中,不仅会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还会让学生对数学中的抽象问题有更直观的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因此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引导式教学法的出现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主要是把复杂抽象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情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简单化,在调节课堂氛围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角色中。如果在创设的数学情境中加入相关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数学情境,则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解答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数学题目的技能。例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除法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爱玩,所以我们以球的形式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每六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六个球,让他们分别将这六个球平均分成六份,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把球分成六份,但是如果让学生把球分成四份或者五份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了。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就会让学生在分球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2.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法。

问题分析与知识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相关的数学元素,从而解答出复杂的数学难题。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与分析中进行。比如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问题,教师可以用抛硬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试验,在试验前可以先让学生预测试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这样就可以从中发现并了解其中的问题。

3.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新知识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以往学过的旧知识,并注意衔接之前教学中引入的相关情境。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除法的概念时,可以与之前学过的减法运算相结合,并从中引入分水果的事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除法的概念。

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对未来数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邱小琴.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3,4(17):156-158.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引导教学法;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断得到学校以及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实际教学状况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两方面:第一.是课程安排与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第二.是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溶入到体育课堂中去。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案例分析法对引导教学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引导教学应用到中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一些经验。

一、引导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纵观新课改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都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表演式”教学模式;由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我目标,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探研过程,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与新课标要求相矛盾。

(1)传统体育教学

“注入式”教学模式即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又称“三段式”: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顺序进行。“表演式”教学模式即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单方面加入新课标要求形式,学生参与表演所产生的新课改新式教学,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真正学到运动技能是有一个过程的。

(2)引导教学和传统教学合理应用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过度强调引导教学忽视传统教学的作用是不对的,引导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各有各的好处。我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的总结得出:引导教学在学生技能技术形成阶段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学习。

二、引导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1)团队协作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注重团队合作教学,引导教学是在探索中不断学习,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发展能更全面地发展个人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社交能力以及情感,收获友谊。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控课堂次序,时时掌握学生动向。

(2)认知渐进原则

引导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认知渐进原则,要根据学生现有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实和实施教学计划。如:足球传接球教学中首先分组组队进行传接球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现有的运动水平,教师组织队长要求每队采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又快又准得到传球方法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发展技术。然后对比各队传接球技术并点评,讲解,示范正确的传接球技术,然后组织学生练习。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积极性,根据学生现有运动水平发展传接球技术。

(3)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原则

引导教学中应注重运动技术的自我发现,学生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和某身体会,用心思考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技术和方法,教师引导是引导学生,组织学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发生学习的困难环节进行指导,点播。

(4)健康积极原则

1.时刻建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得到加强,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积极发挥或者做出自己或同学不能承受的举动,造成伤害事故教师在教学前应排除可能出现危险情况,提前做出预防或警告以及提示。如在传接矿泉水瓶游戏中,教师告知分组讨论并练习一种能够相互快速传接水瓶的方法,游戏中会出现学生掷水瓶的现象可能打伤接水瓶的同学,所以把游戏命名为“爱心血液传递”暗示宝贵,提示平稳快速的传递。确保自主环节的安全隐患的排除。

2.建立积极合理的学习态度

在引导教学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达到目标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成功的前提是制定合理困难程度的目标,如:“爱心血液”传递游戏过程中学生组队,教师提出起始目标8圈,10圈,12圈,学生通过1分钟传递达到目标。通过反复练习和改进传递技术方式等。合理的目标递进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通过简单目标到困难目标的过度,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态度。

3.鼓动、奖励合理应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用引导教学是很普遍的,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完善技术动作和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在学生不断进步的同时教师不时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奖励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办法不能盲目的使用。

三、引导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1)引导教学引入时深度的把握

案例一:足球课传接球教学,有很多教师在展示课上都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如三人传接球、四人传接球、五人传接球等。分析:传接球技术是足球入门技术,但是传接球方法很多,对于初学足球的学生会用很多方法来传接球。

(2)深入探索难度的掌握

在体育课才用引导教学难度的掌握很重要,过低的难度和过高的难度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激情,合理的难度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解决问题。如:“爱心血液传递”游戏中目标的确定8圈、10圈、12圈, 当分组人数少于10人时这个目标就显得太简单了, 学生在一分钟时间里很轻松地完成目标时不会投入更多的激情,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所以在实施引导教学前一定要寻一个合适的目标, 确定好合理的难度标准。

四、结论与建议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中学的应用需要教师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时刻控制课堂,但不是操纵学生和课堂。并且在运动技术和团队协作方面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引导教学忽视“注入式”教学的作用是不可行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各自的优缺点。我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总结得出:“引导教学法”在学生技能技术形成期间具有教学效果,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技能技术。“注入式”教学在练习、强化、提高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与引导教学相比其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和强度。总之,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候国娇.《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研究》2013年第3期,总第125期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9篇

1.“自学――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

“自学――引导”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教材内容,并对不解之处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通过个别答疑或课堂讨论等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其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自学――引导”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预习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自学――引导”教学方法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实施

(1)给出问题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课前把每节的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作好预习并解决所提问题外,还要求学生学着提出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作好预习,可要求每个学生把预习所碰到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可以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写在作业本上并在课前交上来作为平时成绩.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老师在作业本上简单的给以提示.

案例一

《化学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前设计了以下预习问题:

1.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2.化学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应如何处理?

3.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4.除去可溶性杂质的实验原理.

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节的主要内容已初步了解,基本能解决老师所提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可以有选择的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认真记录,提高学习效率.但开始两三个星期提问题的同学廖廖无几,通过鼓励提问题的同学逐渐多了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

(2)鼓励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

在实施本教学方法的前几个星期,学生仍然习惯于回答问题,提问题的同学廖廖无几,为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对部分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与肯定,并把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

案例二

《化学1(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预习作业中,有同学提出:课本第22页的“科学探究”中,为什么制作Fe(OH)3胶体时要用蒸馏水,而不用自来水?能不能用自来水代替?为什么?

通过预习,学生能大胆探索、敢于质疑.而且通过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能更清楚他们哪些不明白,哪些是他们想了解的,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深入钻研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我除了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外,还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自发的站起来讨论问题.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采取课堂记录的方式,即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记“A”,对于自发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记“B”,假如有的问题没同学回答则指定学生回答并记“C”,如不会回答的则不予记录,期末对课堂记录进行统计,并作为总评成绩的依据.

案例三:《化学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本第7页中的“思考与交流”:(1)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2)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你设计的除去离子的方法中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讲出自己的方案,并鼓励其他学生对其提出疑问,最终达成共识,得到正确答案.

通过课堂讨论得到正确答案,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3.“自学――引导”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引导式教学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 教学 引导式

康复专业的教学正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将康复科医生的水平,与患者不断提高的需要相匹配,并加强康复医学的创新研究,形成具有高理论知识、高主观能动性,高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康复医学教学的重点。我校在康复教学中,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引导式教学应用到教学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0年7月~2011年10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110名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排除:未完成康复医学课程学习,缺课次数在3次以上,既往有康复医学学习史,未完成期末考试等学生。

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10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55例,其中31例为男学生,24例为女学生,学生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3.02±1.06)岁。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1~108之间,平均 (52.62±10.52)。实验组学生55例,其中34例为男学生,21例为女学生,学生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3.42±1.28)岁。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3~110之间,平均 (52.97±10.03)。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排名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校提供的设备,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视频等进行授课。

实验组学生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是综合利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进而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到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和方法,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

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作为引导的开端,例如,在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中,教师可以录制一节膝关节损伤的病例视频,包括患者入院时的症状、治疗措施。并在教案中,写清楚需要引导学生讨论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章节,鼓励学生翻阅各种资料进行扩展。

课程开始时,教师播放视频,然后引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让学生每4~6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哪些康复评定。讨论时间为5~8min,随后由1组的1名成员进行总结性发言,其他小组给予补充。随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讲解。确定学生了解明确后,教师再引入脑卒中的康复运动方案和治疗措施。同样采用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学生在讨论和总结本节课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同时,告知学生下次教学的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成绩满分为100分。批判性思维测试结果,采用WATSON-GLASER批判性思维量表,其中包括推理、假设认可、演绎、解释和评价5个维度,每个维度16个题目,满分为80分,得分越高,表示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越高;得分越低,表示批判新思维认知能力越低。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引导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引导式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之间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讲课为辅助,这样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彼此交流,可以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并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其次,引导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需要进行课前的学习、课上的讨论和总结。同时还要进行讨论、资料查阅、预习等。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经过了多次反复的阅读,掌握得更扎实。

第三,学生在课堂上,要从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然后通过讨论等,搜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摒弃有误和落伍的知识,学生的总结能力、交流能力、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我校将引导式教学方法纳入到康复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了引导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有效性。

而由于此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案例的选择要典型,并贴合临床实际;课程引导要有序,有重点、难点;在引导式教学实施前,要提供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和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料库等;在学生讨论时,要做好课堂控制,避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讨论时间过长。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吴建贤,王斌,唐久来等.引导式教育结合按摩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82-183.

[2]张国勋,成莲英,陈乐云等.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68-1069.

[3]张恒.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实施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6):19-20.

[4]廖洪波.在脑瘫康复中应用引导式教育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探讨[C]. 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11:560-563.

[5]张秀伟.引导式教育在特教学校康复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9(1):35-37.

上一篇:康复培训范文 下一篇:农村用地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