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6 07:00:51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 体育理论 教育

体育教师培养和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内涵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理论的教学和水平的提高,因为理论知识不只是指导体育实践和体育教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观,从理论回归实践和实践提高理论都是如此.理论教学教予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体育作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巧和能力,以及从严密的分析中培养的体育理论素养能使学生为将来的事业提供更好的技术准备。

以理论研究为核心的体育理论课程很难使驰骋在运动场的专业学生感受到它的威力和丰富多彩,加之体育专业生源素质总体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是崇尚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倡导教育应从传统的“陈腐公式”中解放出来,把科学技术作为教育的中心,通过实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精确操作的能力和清晰地表述事物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与技术工人的工作程序相似,引导文法将培训中的任务提出和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应该做什么?引导问题2.如何做?计划工作3.确定加工程序和工具。与老师讨论3.加工工件完成任务4.作业达标否?质量控制5.下次要注意

什么?与老师讨论6.采用引导文法。

这六个步骤,从开始就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使他们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并能用之独立解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文教学法不仅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德国引导文法的核心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引导文所给出的重要信息它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进度,在鼓励优秀学生和先进生的同时,也不放弃滞后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人,是学生学习、训练或能力形成、素质提升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的弊端。

引导文是专门的教学文件,对工科专业课教学来说,就是来自工程实践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在通过引例讲解了理论的概念和含义后,为了使体育类学生有一个现实的场景掌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涉及人体科学,训练方法论、运动生理实验课程,心理学,体育统计学等),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诸如“引导文教学法” “知识竞赛法”、 做到各种方法结合和创新使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共同参与意识的培养,改变了仅由教师单项传输的教学模式,避免过分强调教材、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的统一,缺乏层次性、多样化,引导文资料与其他学科充分地相互补充,避免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协调不够。

得出的结论证明,使用引导文资料教学的教学班级,对于理论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掌握的具有更好的条理性和深刻的印象,同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方面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英]斯宾塞著  胡毅译:《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7

[2]《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环球频道cctv.com/entertainment/huanqiu/010911_huanqiu.html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2

引导文教学法是积极推动型和行动导向型的教学方式之一,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符合现代职教课程观,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根据篇幅长短,引导文可分为两类:一般(长篇)的引导文;小型引导文(有时也称为信息引导文),他们的区别在于处论文联盟理工作任务的宽度和时间广度,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中,大多以小型引导文为主。

一、引导文教学法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1. 引导文教学法符合现代职教课程观。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认为:职教课程是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强调职业需要的技能与知识习得过程及行为过程的有机联系,学生参与技能、知识和行为方式学习的每一步骤,观察问题——建立假说——形成概念——转化能力的发现式学习,以及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概括的探究式学习,看重教师引导下认识的主动性。近年的中职教育正在向当代的课程观靠拢,力图将分割的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连续的闭环教学系统,引导文教学实现这一过程的连接,按行为导向引导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如图1。

2. 引导文教学法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引导文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动者。“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可以实现:使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帮助学生开发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并将其运用于职业当中;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其批判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和终生学习的目标。

二、引导文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 准备和资讯。在这一阶段,首先要明确给学生说明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其次要讲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最后要给学生引导性问题和信息材料的具体来源:书籍、杂志、具体网站。

引导问题是引导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完成引导问题是引导文教学法的首要环节。以引导问题作为关键线索,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系统地引导并激励学生自主地搜集整理信息,借助已有的材料弥补所出现的信息空白,找到正确的结果,教师也可通过简短的解释来补充所缺知识,完成信息源的汇总。例如,在计算机课程《邮件合并》的学习中,我设计主题任务:给您的好友每人发一份参加晚会的邀请函。引导问题是:(1)您能找出所发邀请函中相同的内容吗?(2)您能找出邀请函中不同的内容吗?(3)能否再找出不同内容,试将它们进行归类,可用什么词来概括?这样三个问题就把邮件合并中主文档、数据源、合并域三部分,主要内容和操作的关键点概括出来。学生通过这三个引导问题,就可围绕主题任务完成具体操作步骤的自主学习。

2. 讨论计划。以书面形式呈现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工作流程(计划表)。这是一个团队合作讨论的过程,讨论作为学习过程个性化的一种途径,已成为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特征,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从同伴中获益。通过讨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如思考问题、组织概念的能力;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能力;还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团队负责的意识。激发并维持一场活跃而有意义的讨论,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陷入假讨论的误区而流于形式。

3. 教师参与决策。决策是前一步工作的延续,是任务计划能否按照计划方案进行实施的关键。实施前,学生或小组要同教师讨论并修改计划,使工作任务结构化。例如,在计算机课程《邮件合并》的学习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中,学生制定的计划表中常在“合并域的插入”方面出现问题,教师就需要对照主题任务与学生讨论修改。

4. 实施。按计划决策步骤来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充当观察者、帮助者、咨询者、陪伴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确保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5. 检验。检验是引导文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当学生借助引导问题和文献,完成了工作任务,便可以得到检查表,用于自评。检查表中不仅包含着每个引导问题的答案,还包括对其他工作的想法和展望。通过检验,进一步完善信息源的汇总,通过信息的归档、再利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计算机课程《磁盘文件整理》的学习中,我制定了检查评价表,评价内容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创建文件夹、移动复制文件、重命名文件、删除文件的各种方法,让学生借鉴,这样进一步完善自己对各种操作方法的理解掌握。

6. 评估。让学生进行任务成果展示,开展开放式的课堂讨论。教师以建设性的、有益于学习的、带有激励性的方式给学生有关其长处和不足之处的反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学习行为和结果。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的一个个循环。评估是经验的交流,不是单纯给出成绩,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经验。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科可只展示成果,但是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成果展示之前还要进行操作过程的展示,特别是计算机课程。

三、引导文教学法的几点反思

1. 引导文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是非问句进行提问,如可用“请检查……,哪里……等语句”;提问的问题不应太过简单,学生需要应用信息材料来回答问题,并能激发学生获得新知识;问题应涉及具体的工作步骤,避免空泛或带有歧义的提问。

2. 对教师的要求。一是论文联盟教师的角色。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导演,引导学生去自主完成任务,通过思想交流与激励,帮助学生学会自助,使学生不致于进入误区。二是在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教材,还需收集最新、丰富、实用的教学材料,准备颜色各异的卡片、各种色笔、图钉、白纸、白板、幻灯片、课件等,为小组讨论等提供辅助。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本文初中教育论文从议论文的教学特点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议论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1. 深入浅出,掌握常识 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比如: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学校中的乱扔馒头饭菜等浪费现象,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学生们会给出自己的回答:生1: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父母的劳动,是对辛苦培养我们的父母的不尊重。生2:作为当代初中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反对浪费之风……。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这些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结合例文学习基础常识 当学生认识了议论文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议论文的要素、结构等。在教学生领会这些基础知识时,要与具体例文结合起来,从具体文章分析到总结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让学生理解论点这个要素,我们就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先说一说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论点这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依此类推,议论文的其他基础常识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

3. 在实际中落实能力 议论文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会让他们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训练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身边随处可以找到材料。在学校附近,经常可以听到刺耳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使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学生的体会较深。我们可以用这种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理由。这样,不但使学生议论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落实、强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分辨能力。

4. 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经过以上三部分的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篇的写作。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很好途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语文学习规律出发,夯实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议论基本能力,议论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必要能力。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重点地经常指导学生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按序训练,讲求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地采用“调、换、补”的三字策略,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社娥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 《学周刊》 2012.04

[2] 冯喜艳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谈》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12.03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4

论文的集体指导主要在毕业论文着手写作前以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体指导有以下几种方式,即以年级为单位的指导,以班级为单位的指导,以小组(论文答辩分组)为单位的指导和以指导老师为单位的指导等。其中,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的指导可由教研室选派科研能力强、指导经验丰富的老师主讲;以小组为单位的指导主要由答辩小组内部安排个别指导老师来完成;以指导老师为单位的指导主要由指导老师本人对所带的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在指导内容上,主讲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学术论文的性质、功能、写作的意义、选题、材料的收集、论文的写作规范等方面向学生予以解释说明。具体而言,集体指导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指导

尽管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其重视不够。许多同学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性质和意义,认为其可由可无,此外,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忙于求职,也忽略了论文的写作。所以,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首先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使其能意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

(2)过程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写前、写中和写后三个阶段。在写前准备中,教师应就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文献检索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写中阶段,应就论文写作的谋篇构思、正文的常用结构、引文的规范、参考文献的格式等予以解释说明;在写后阶段应强调论文的修改和润色,使文章更加衔接与连贯,以适应本校的论文写作规范。

(3)写作方法指导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可谓多种多样,会包括诸如语言学类、文学类、教学法类、翻译类和应用类等选题.在集体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就不同类别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予以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所属类别论文的写作方法有初步认识。

2、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主要是指导老师对自己所指导的学生一对一的、有重点的指导。如果说集体指导主要是宏观指导的话,那么个别指导主要是微观方面的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只能是方向、方法和写作技巧上的指导,而不是有关选题的全部资料、知识和论点⑥。个别指导也可以涉及集体指导的内容,但更应强调对学生论文框架、语言、格式和规范等方面的指导。

(1)选题指导

我们倡导学生自主选题,但并非自由选题,学生选题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选题是否合适决定了最后的论文是否能够写好,因此,要加强学生选题时的主体意识,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而且有能力完成的题目,提倡“小题大做”,老师既要当好参谋,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2)资料选择指导

资料是完成论文的基础。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搜集资料提供指导和帮助,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提出搜集材料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学生搜集的材料应做到“全”和“新”,应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着手论文的写作。只有掌握大量的资料,了解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才能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所创新。

(3)开题指导

开题报告中学生必须提出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的层次和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论文的架构是否恰当。在写开题报告前,指导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广泛、深入地查阅与选题相关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学术界对自己所要论证的问题都有哪些观点,已经得出了什么结论,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选题的背景,避免了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在占有材料的过程中,也能做到有所发现,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指导教师要确认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证方法的可行性、完成论文的可能性,在确定不存在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指导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力求达到论文的结构合理,论点突出,论据详实,逻辑性强。

(4)初稿审查

学生在完成初稿后,指导教师要进行审查。在审查之前,教师必须清楚了解与选题相关的已有的研究,以便确认学生是否有抄袭、重复的行为。如有,则要求学生重写,绝不能姑息;若没有,指导老师要认真审查,大到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足,小到遣词造句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衔接与连贯。还要重点审查文章的规范性,包括格式、引文和参考文献等。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应该包括封面、原创声明及版权协议、致谢、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论文封面要写明学校、中英文题目、作者、学院、专业、指导老师和完成日期.封面中论文题目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要注意简约精炼,字数控制在20以内。致谢(Acknowledgements):致谢页放在摘要前,应用英文撰写。主要内容为感谢导师和在论文写作中,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士和单位,以示尊重他人的劳动。摘要(Abstract):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英文摘要在前,中文摘要在后。摘要的语言要精炼;摘要概括了研究的整体状况,主要包含六个结构要素:主题阐述(topicspecification)、背景信息(backgroundinformation)、目的陈述(purposestate-ment)、方法论和语料(methodologyanddata)、研究结果或发现(resultsorfindings)和研究所带来的启示或结论(implicationsorconclusions)⑦。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是为了文献索引便于从论文中选取出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关键词另立一行排在摘要下面。目录(Contents):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致谢、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等。论文正文(Body):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般应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论文正文部分字数在4000-5000字。前言用中文书写,应说明本选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选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选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选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在正文中,引用别人的观点要注明出处。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文字要加引号,引文采取夹注的方式,夹注内容包括引文作者的姓和出版年份以及其它能帮助检索引文出处的信息。这三项内容可以根据行文需要或融入论文的句子中,或另列在括号里。参考文献(References):参考文献为论文正文引用的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它不仅能反映一种治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作者的水平。从参考文献中大致可看出作者研究的范围、重点、方法、知识结构、挖掘的深与浅以及论文的质量。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的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应分别归类排列,英文在前,中文在后.英文的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的按照作者姓名的拼音字母数序排列。在论文写作中,确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准确引用别人的话是同等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恪守学术论文的文体与格式规范.Slade⑧认为,文体规范包括词汇、语调、语气、简洁、时态、句型、排比、逻辑、连贯和无偏见的语言等方面;格式规范包括拼写、缩写、斜体、大写规则、标题、数字和符号等。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予以注意和重视。关于引文和参考文献的规范化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写作态度,也是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指导老师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和重视引文出处的标注方式、文献的排序、标点符号、文献标识、大小写、期刊页码表示等。为使学生少走弯路,在论文写作之初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教师最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与润色。在初稿审查后,还应对二稿、三稿等进行再检查。科学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在论文写作程中的模糊认识、克服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率,避免事倍功半,从而切实可行地一步一步地改进和完成论文。

(5)答辩指导

学生是否能通过答辩,论文的质量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都会强一些。在论文答辩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在答辩前,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就论文内涵及外延等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论文的内涵问题,了解论文的外延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答能力。论文答辩实质上也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应给予重视。总之,论文写作是个过程,教师的指导也蕴含于写作过程之中,并与论文写作相辅相成。当然,教师的指导只是影响论文质量的其中一个因素。

3、结语

由于连年扩招,教师人数的增长无法跟上学生人数增长的脚步,一些既没有教学经验又没有实践的年轻教师充实到了本科毕业生指导教师队伍中,他们进入高校后,要承担2-3门甚至更多的新课,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中,况且他们中有些人也缺乏搞科研写论文的经验,更缺乏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经验,论文指导的质量就可想而知。而把过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分配给一个刚走上高校教学岗位的硕士生,这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他们只能应付,或者舍弃一些工作,这无疑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派应坚持以下原则(:1)指导教师由讲师以上职称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让科研课题多,科研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指导教师队伍.助教、硕士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论文,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2)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学校应制定相关文件或规定,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同时,采取措施对教师的指导进行监控,以防有名无实。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高职市场营销

一、引导文教学法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导文教学法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综合思考。学生不仅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地加以弥补,不断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只起激励、鞭策、组织协调、多方引导、编写引导文等作用。如,与学生讨论引导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学习工作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学生实施计划时,教师注意观察获取反馈信息等等。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2.教给了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即“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怎样学”,这正是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斯所说:“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引导文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具有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3.可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班级教学”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引导文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学,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适当安排新的内容,保证这些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好”,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情况下,逐渐改变他们“吃不了”的状况。

4.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创造性,也就无所谓“引导”,正是由于这种方法的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引导文教学法适用于具有最终产品或可检验工作成果的教学过程,这些知识大多属程序性知识,部分具有完整过程的陈述性知识也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比如制定推销计划、现场演示商品、新产品铺货、营销策划等。

三、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流程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引导文法在课堂上运用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获取信息。通过阅读引导文,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获得有关目标的整体印象并借助引导文的提示性问题与解答提要,理解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要求、组成及其关联,在此基础上回答引导问题。

2.制定计划。通过对系列化的有关工作设计的提示性问题,确定具体工作步骤并形成书面工作计划,拟定检查、评定的标准。

3.做出决定。学生给出引导问题的答案,并和教师讨论工作计划,找出设计方案的缺陷并予以改正。

4.实施计划。即完成工作任务阶段,学生独立开展工作活动,教师只在发现错误时才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检查。学生依据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并逐项填写评分表,主要看学生是否专业地完成了任务。

6.评定。教师评估学生工作成果,师生讨论评价结果并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

四、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案例――现场演示

现场销售演示已愈来愈成为一种重要的有别于站柜销售的销售促进方法,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一内容实践性较强,市场营销专业中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讲授,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控制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则可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把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文的形式编写出来,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工作,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运用引导文法来学习现场演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和步骤如下:

1.学生获取信息(15分钟)。请学生阅读引导文。引导文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什么是现场演示、现场演示的意义、现场演示的程序,以及如何合理选择演示商品、如何进行现场演示,最终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现场演示。

在引导文中,会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现场演示、现场演示能达到的效果、什么样的商品适合现场演示、现场演示的程序、如何设计演示方法、现场演示的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选择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出适合进行现场演示的商品。比如,让学生从榨汁机、蒸汽熨斗、电饭锅的“炖煮”功能、食品、电脑、摄像机、空调、热水器、Mp3、音响、油漆、健身器材、洗衣机、扫地机等商品中选出适合进行现场演示的商品,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较好地结合了起来。

在本堂课的引导文中,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还给出了一些产品的特征和利益,让学生们选择。比如,平底煎锅:有一个塑料手柄,拿起时不会烫伤手,哪个是特征,哪个是利益呢?再比如,雨靴:保持脚干燥,用橡胶制成,哪个是特征,哪个是利益呢?再比如,信用卡:使你不必随身携带现金,可从银行取钱,哪个是特征,哪个是利益呢?

在引导文的最后,会提出本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在进行演示时,要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自己手机的品牌、型号及自己手机的主要特点、功能(如时尚、实用、摄像功能,音乐功能等等)。

2.学生制定计划(5分钟)。计划是为行为准备服务的,是具体工作的进程安排,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计划能力,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拟定工作计划。学生根据引导文的提示,把自己的手机作为演示商品,进行现场演示,制定计划时根据引导文和信息资料提示的演示步骤,具体写出如何演示自己的手机。

3.做出决定(10分钟)。教师与学生以谈话的方式交换意见,回答引导文所提出的问题,最终作出科学、正确的决定。讨论的依据主要在于:所拟定的计划是否适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所选择的工具是否合适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4.实施计划(10分钟)。学生按照之前所制定的计划完成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也是检验计划合理性的过程,若计划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则需及时反馈,要求学生及时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这也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变能力的途径。

5.检查(5分钟)。让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使其知道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思考改进的方法。

6.评定(5分钟)。采取教师和学生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前几个步骤的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学生行为的评价、工作态度、责任心等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双向性的,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自我评价或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是一种直接交往的方式。不要觉得浪费课时在评价上不值得,通过评价,学生学到了必要的规范,学会了对自己行为作出公正的评价,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案例的应用分析

1.应用条件和场合。引导文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所以,引导文教学法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2.现场演示引导文教学法的分析参考。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现场演示,内容实践性较强,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课堂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虽然知道了现场演示的重要性,通过死记硬背牢记了现场演示的程序,但这种接受性的学习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来学习现场演示,效果截然不同。

(1)教师在编写本节课的引导问题时,不仅要编写出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编写一些选择题目,让学生通过思考选择出哪些商品适合现场演示,而哪些商品不适合,把学到的理论实践化。还通过描述一些产品的特征和利益,比如信用卡、传真机,让学生选择哪些是产品的特征,哪些是产品的利益,为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奠定基础。

(2)很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本节课学生的任务是对自己的手机进行现场演示,学生在实施计划时就是向同学和老师进行现场演示自己的手机,实践性强,引导文教学法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践。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制订计划时,教师要给与监督、指导,看学生准备的演示步骤是否合理、完整,是不是能把自己手机的特性说清楚。学生实施计划,即进行现场演示自己的手机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语言情况,是否按计划分步骤地执行,是不是能够吸引现场观众,达到现场演示的目的。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6

一、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来源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

2.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大型的、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集中关注某一学科(或技术)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过程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实践,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与技巧训练。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他们能按自己的个性走上主动发展的道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是指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的、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一工作任务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整个活动过程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学生将自始至终参与一个项目。学生将学习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不只包含相关的技术,还包含团队合作的能力、演讲的能力、需求的分析能力等。

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五个步骤:

(1) 设计项目主题。第一步,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的发起也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学校的外部环境。不管项目来自何处,关键是要设置一个与生活环境相关的题目或专业问题,要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来策划项目的主题,如组织营销专业的学生开展一次校园促销活动等。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设定目标和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进行监督和必要的指导。通过制定目标,明确不同的兴趣,确定子题目和任务,确定预期成果。

(3)项目实施。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师则作为咨询员和矛盾协调员的身份参与。

(4)项目评估。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总结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然后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是项目反思阶段,项目反思是评估必不可少的要素,要对参与者的经验和进展过程进行讨论。

(5)成果报告。项目教学法要有明确的项目结果报告会,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介绍自己的工作成果并进行讨论。通过结果报告会中学生的项目结果演示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肯定或批评。项目教学非常注重成果汇报,从项目的计划、实施、结果,到遇到哪些问题等都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和汇报,汇报之后还要进行答辩,回答各种提问。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跨专业、多部门参与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可以整合教学资源,打破课程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将不同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为学生和教师克服学科教学所造成的知识和技能条块分割的过程。鼓励使用课程学习的一切资源,建构良好的知识获取和技能训练网络,开展协作互动式的学习,独立地、有评价性地思考问题,理解所学,交流成果。项目教学能融知识、素质、能力教育于一体,综合学生的知识学习及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形成,在互动过程中有机结合、综合体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职业教育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二、引导文教学法

1.引导文教学法的概念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常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的教学方法。引导文的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引导问题、信息来源。除此之外,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导文还可以附带技术说明书、工作计划表、材料明细表、工具需求表、成绩评定表、图纸等必要的资料。

2.引导文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引导文教学法可分为独立工作形式和小组工作形式。独立工作形式是指每个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计划。小组工作形式是指根据学习项目的具体情况,把学生按一定人数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一般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扩大教育能量。在简单的教学项目中,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共同制订工作计划,每个成员独立完成相同的工作项目。在复杂的教学项目中,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共同制订复杂项目(如加工一组合件)的整体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具体分工,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组织形式,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具有整体观念,每个学生加工的部件应能组装在一起,相互匹配,构成一个完整的装置。

3.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及特点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培养关键能力如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等少有作为,而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近乎理想化的、全面的、系统的能力培养法。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

获取信息(回答引导问题)――制定计划(常为书面计划)――作出决定(与教师讨论工作计划和引导问题的回答)――实施计划(完成工作任务)――检查(根据质量监控制单自行或由他人进行工作过程或产品质量控制)――评定(讨论质量检查结果和将来如何改进不足之处)。

引导文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在现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与完善,其主要特点是:

(1)目标明确。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文教学法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综合思考。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重点集中在开发引导文、教学准备阶段和收尾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协调、督促、咨询作用。

(3)教学生“会学”。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具有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文教学法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5)培养关键能力。引导文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品质以及心理和生理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职业行为能力和尽快胜任岗位的从业能力;培养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转岗能力与再就业能力等等。

三、“头脑风暴”教学法

1.“头脑风暴”教学法的概念

“头脑风暴”教学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头脑风暴”教学法与俗语中的“诸葛亮会”类似,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头脑风暴”教学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新思想的过程中来。学生不需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独特的观点哪怕是很唐突的想法,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智慧的火花。所有的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头脑风暴”教学应该在一个开放、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时间很短。可将其插入到任何一个教学单元或工作过程中。但是,对各种意见的评价和整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2.“头脑风暴”教学法的适用场合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上,而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把合理的想象、幻想同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头脑风暴”教学法通过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头脑风暴”教学法适用于解决没有固定答案的或者没有参考答案的问题,以及根据现有的法规政策不能完全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商品营销中的买卖纠纷、导购、广告设计、加工专业的工作程序设计教学等等。

3.“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头脑风暴”一般按三个步骤实施:

(1)起始阶段。教师解释运作方法,说明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入论题。

(2)意见产生阶段。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应避免对学生的想法或建议立刻发表意见,也应该阻止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立刻发表评论。

(3)总结评价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一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还有其他很多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四、张贴版教学法

张贴版是一种用特制大头针随意钉上写有文字的卡片或图表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是一种典型的“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版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而展开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

张贴板教学法主要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可用来收集和界定问题、征询意见、制定工作计划、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做出决定等。张贴版教学的突出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张贴板上既有讨论过程又有讨论结果,既有学生的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的过程又有教师教学行动的结果。

五、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安排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在企业进行。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利用企业现场了解专业的应用,使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更直观,印象更深刻。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于设备结构、工作过程的讲授,将抽象设备结构实物化、复杂的工作过程简单化“教、学、做”相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应用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与社会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利用可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由教师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应用组态软件建立三维、动态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车间和各种设备,将工厂、设备“搬到”教室,学生可“实际”动手操作,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七、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教学活动的多元性、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扬长避短,科学地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或者将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有机组合。教师可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

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为研究对象。在高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文简称“概论”课)的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一、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之一

当前,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之一的“概论”课,从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集中体现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职大学生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之一。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改革、“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都应遵循此主线。高职“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和指引,必须引导高职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高职师生形成一定的价值共识,让高职师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的根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高职大学生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为明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改革、“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概论”课教学与相关改革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才能符合党纪国法,才能为高职师生提供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为他们提供根本的、先进的价值导向。

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利于更充分地反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利于高职自身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高职大学生的重大问题;以利于高职大学生进一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利于帮助和引导高职大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如何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直接进“概论”课课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直接进高职“概论”课课堂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概论”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中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有:

在高职“概论”课第六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教学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等内容的教学中。例如,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等内容的教学中,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力量的凝聚依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提升。因此,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要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践行他们的职业梦、个人梦,必须正确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他们的力量。

在高职“概论”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教学中,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第八章,具体来说:

应该在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和引导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直接进高职“概论”课课堂,使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引领作用,使高职大学生进一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4年12月提出的“四个全面”中再次明确了法治的重要性,中国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高职大学生不仅要深刻理解和认知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布局的重要性,而且要以法治的标准,坚持实践法治思维,坚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他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们在未来工作生活中才能做得更好。

应该在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和引导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职大学生深入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指导意义。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了朴实、深刻的精神资源与精神内涵,独具特色和优势,是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极其宝贵的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培育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直接进高职“概论”课课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可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特色和优势,又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杰出成果,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基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

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开展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向实践学习,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具体做法有:

第一,尽可能利用高职院校所在地的资源,例如高职院校所在地的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街道、公司、红色文化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资源,使他们广泛参与高职所在地的社会实践,从而增强和培育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念,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们营造核心价值教育氛围。

第二,丰富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采取社会调研、生产劳动、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方式进行;强调“概论”课实践性教学与专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有效衔接,对高职大学生的“概论”课实践进行引导,在他们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同时,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开展专业实践,进一步加大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不断突破困扰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种局限,提升高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水平,使高职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为社会服务。(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注:该论文是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编号:14G580)、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黄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编号:2013C20411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12月

[2]徐光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科教导刊,2014年3月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篇8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引导文(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展现),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任务和引导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找出完成工作的方法,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教师的工作重点在开发引导文、教学准备和评价阶段。这种教学方法适应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和进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

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阅读引导文、寻找相关资料(借助引导文提供的资源)、小组讨论活动方案、确定方案实施计划、学生评估成果、教师指导总结。引导文主要由几部分组成:任务描述、引导问题、学习目标描述、学习质量监控单、工作计划(包括内容和时间)、工具与材料需求表、专业信息、辅导性说明。

引导文教学法是培养关键能力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此方法变换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使得教师能解放出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给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学生有机会从引导文独立获取信息,经过个体思维加工,动手操作,对比书面计划和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找到解决途径和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引导文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是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车辆检修规章制度及标准化作业程序,能按照标准化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完成车辆检修任务,按照检修计划控制使用物料更换记录,熟练掌握电气安全操作技术,具备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故障处理、救援抢险的能力,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岗位能力的理实一体课程。

该文以“受流设备检修”学习情境中的“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为例,探讨引导文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课程中的具体应用。由于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有其职业岗位需求,为达到教学的综合目标,采用岗位描述型引导文,帮助学生学习特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有关劳动作业组织方面的知识。

1.1 获取信息

教师提供教材、学习任务书、信息资讯书、检修工艺卡片和图片、网络课件、设备结构图、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线图、牵引控制电气设备参数及结构图,并给出碳滑靴式受流器的flash课件和检修车间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视频。

学习任务单描述任务要求和学习目标。本节学习任务:完成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维护。

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素质目标详细阐述,让学生知道要本节内容要做什么,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的岗位要求。

信息资讯书提出“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学习情境的引导问题及相关提示。引导问题如下:(1)受流设备分类?(2)碳滑靴式受流器的作用?(3)碳滑靴式受流器的结构)。(4)碳滑靴式受流器在SFM04型电动列车的分布?(5)碳滑靴式受流器日检范围和流程。(6)碳滑靴式受流器月检范围和流程。(7)碳滑靴式受流器高度检查和调节方法?(8)碳滑靴式受流器正常接触压力是多少?(9)怎样进行接触压力检测和调整?(10)怎样进行碳滑靴式受流器清洁和润滑?(11)如何更换碳滑靴式受流器碳滑块?(12)更换完碳滑块后还要做哪些工作?(13)列车有一个受流器故障时如何处理?(14)电动列车的碳滑靴式受流器故障时牵引电动机还能运转吗,为什么?(15)电动列车集电靴故障时如何切除?故障排除后如何回位?

在相关提示中还可以附带材料明细表、工具需求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获取所需信息并针对布置下来的任务拟定工作计划。学生在完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自学、搜索有用信息、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动工作计划,填写工作计划表。表格里填写完成碳滑靴式受流器检修维护工作的步骤流程以及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计划成形的过程,是小组集思广益、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过程,小组成员通过这一过程,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达到提高。

工作计划表完成后个小组展示计划,相互评价其合理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计划进行纠错,如生产的安全性问题、检修流程的合理性问题等等。计划阶段还需要核算成本及确定工具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

1.3 做出决定

学生经过团队的努力,确定计划方案。教师和学生要对所做的计划书进行讨论。首先看引导问题的回答是否合理,补充知识缺陷。其次看学生所指定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水平,解决方案是否可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如碳滑靴连接线烧损检测流程是否合理,碳滑靴前后是否有工序遗漏,如果没有扭矩扳手该怎么办等等。

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最终做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决策。

1.4 实施计划

根据拟定好的计划,学生分组开始独立完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小组之间又有分工。有的同学进行碳滑靴检查,有的同学管理工具和材料,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进行复检。一个工具完成后,调换工作角色,再进行一次工作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岗位能力的锻炼。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给予及时指导。

由于工作任务与企业岗位工作相同,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工作热情都得以激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比传统的课堂传授更加牢固。

1.5 检查

计划完成后,学生有步骤地对计划的每个环节进行检验。比如对碳滑靴式受流器检查后的质量,工序和工艺,工具材料管理情况进行检验,然后填写检修记录单。除了组内检查(自检),还要小组互相检查(互检)。然后各组拍代表介绍、展示。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但要完成文字材料组织,还要口头描述检查过程,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在知识方面,不但要运用机械基础知识,还需要运用金属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内容,加强了各学科的横向联系。

1.6 评价

最后教师和学生互动式评价工作任务以对话形式进行。教师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评价结果与企业标准比较,完成自我评价。然后小组互评、打分。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工作中的优点,找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偏差,并分析产生不足和偏差的原因。教师应该在整个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扮演咨询师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关注学生独立学习的全过程,不能放任学生任意学习。在学生正常学习时,不随意介入,而是将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切实掌握“会学”本领。

2 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意义和功能

2.1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取得进步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生源地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技能和目标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模式使学生或感到枯燥无味、或因为内容过难而失去学习兴趣。引导文教学法通过独立自我学习和分组学习的组合、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通过学生的多岗位角色,解放教师从而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来针对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2.2 缩短学生的职业工作适应期

技术工人要解决工作中的复杂问题,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当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引导文教学法将学习环境和职业工作紧密结合,学生从技术材料中独立获取信息,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

2.3 对综合能力和人格的培养

引导文教学法不仅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各种关键能力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3 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1 引导文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3.1.1 对师资要求较高

要有效实施引导文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加工,要具备企业实践的一手资料和操作规范,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的技能训练更接近岗位实际操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同事扮演指导者、咨询师、评价员、班组长等多种角色,督促教师必须提高综合教学能力。

3.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精心准备各类咨询信息,要确定哪些信息是必须准备好的,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自己查询到的。决策过程中要注意如何与学生讨论计划决策,使用怎样的方法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缺陷的计划学生还需要什么,哪些是已经准备好的,哪些是需要再分析讨论的。实施过程中要对示范内容有所规划,哪些是重点示范的内容,怎样示范能让更多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检测反馈时采用何种方式与学生讨论,能让本次工作的经验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内化到知识结构中。

3.1.3 引导问题的设计要求

引导问题是引导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岗位描述型引导文问题应设计具体职业活动,要提示难点,激发学生思考。引导问题应当解决未知问题,不是简单的是非问答题。同时要满足小组学习的可能性,并且是可以独立解决的。引导问题也需要考虑到安全、成本损耗和环境保护问题。

3.2 引导文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上一篇:素质教育理念论文范文 下一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