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范文

时间:2023-02-22 23:55:09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范文第1篇

在外语教学领域, 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 文献中第一次出现需求分析术语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印度, 由Michael West提出(转引自Howatt 1984:245), 当时他发现高中层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没有被精确定位, 处于TENOR(Teaching English for No Ob-vious Reason)的状态之后五十年, 需求分析理念几乎没有在相关文献中出现, 直到七十年代才重新受到关注, 随着着眼点从关注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到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转变, 需求分析开始被应用到通用英语教学领域, 成为外语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步骤。

1 需求的定义以及分类

“需求在心理学上为人体生理所需的某种基本物质(食物等), 亦可是一些社会和个人的因素以及来自复杂学习的东西”(阿瑟・雷伯1985:529)。它常体现为一种“缺乏感”,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朱智贤1989:808)。另外, 文献显示迄今为止,需求的确切概念尚未被确定,有关其分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对需求的分类也就不尽相同。 国内学者束定芳将需求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是社会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的毕业分配紧密相连;个人需求包括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其中个人需求分析不仅符合人本主义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而且符合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

国外学者Berwick, Brown, Hutchinsonwater, Brindley分别界定了需求的分类Berwick(1989)把需求分为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前者为教育者以别人的学习经历为依据而设立的需求,后者指学习者本人的需求或愿望。Brindley(1989)认为需求包括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 学习者的“个人信息”(biographical data) 如年龄、性别、国籍、婚姻、教育背景、已修的语言课程、目前的外语水平、外语学习中的困难以及目前或打算从事的职业等属于客观需求, 而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如自信、态度和期望等归纳为主观需求。另外,他认为需求还可分目标情景和学习需求或产品导向需求和过程导向需求, 目标情景/产品导向需求是学习者未来工作情景对学习者的要求, 学习需求/过程导向需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待这种情景的态度。Hutchinson& Water(1987:59)也赞同这种观点, 认为需求可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同时, 他还把目标需求细化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学习需求则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等。

2 需求分析的定义

需求分析(Brown):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主客观需求信息,以用来确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满足学生要求的课程目的, 这也是检测课程目的是否有效的手段。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思:首先,需求分析是系统地收集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其次,根据收集来的主、客观信息来确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目的;最后,在课程实施的进程中,要检测课程目标是否有效也需要收集需求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修改已有的课程目的,使之更为合理。

3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是一个系统的, 不断收集有关学生需求和爱好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阐释, 然后根据信息有效的设计课程,目的是为了使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老师也因此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中能够起到连接老师与管理者,父母, 其他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作用。当需求分析被不断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时候, 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 同时能够真正体会到一种学习主人翁的感受, 而非被迫沦为学习的机器。

3.1 收集信息的类型:收集关于学生目前和将来的信息。目前的信息大致包括:①学生的身份, 比如性别, 年龄等等;②学生的语言掌握水平,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③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水平,学生对目标语社会文化状况了解程度以及对本民族与目标语文化的区别知道多少。④ 学生的兴趣。⑤学生的学习偏好,他们希望老师使用什么样的教法等。⑥学生的态度, 学生对自己是否拥有自信,对目标语以及目标语文化的态度如何。⑦学习者的目标和期望 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是什么?等, 教师并非需要一一涉及到上述所有信息类型,具体需要收集哪方面的信息要根据课程类型,自己的信念等等一些因素来确定。

3.2 收集信息的时间:课前需求分析――课程开始之前通过收集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析可帮助教师决定课程内容, 目标, 活动和材料的选择.。 课前需求分析活动带有诊断性质,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学生具体的优势和弱势领域,从而了解需要在课堂中处理哪些需求。

初始阶段需求分析――课程开始之后不的一段时间或者前几个星期开始着手收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同在课程开始之前收集的一样或者不同。

课中需求分析――课中需求分析指得是需求分析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过程。 它能帮助决定教师所教的内容,所用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是否对学生有效。

3.3 收集信息的工具:Berwick把各种分析工具分为:归纳型和推理型。前者指案例分析、观察、无结构式访谈等,这些工具可产生概括性的数据; 后者如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测试等, 可为课程设计提供多种形式的基础数据。上述工具各有利弊, 如何科学地选择和搭配使用需视不同的调查范围、对象和目标而定。

参考文献

[1] Kathleen, G. (2009).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 A Guide for Teacher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rch Press.

[2] 陈冰冰. (2009).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

需求分析范文第2篇

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表明,中国各行业前20年的信息化实现了从无到有,注重信息化对行业和企业的覆盖,注重硬件产品的配备的信息化投入。而未来三年将是实现质量(应用水平)的提升。进入这一阶段标志着信息化真正实现了由初级向中级乃至向更高级应用水平的跨跃。

未来三年各重点行业信息化IT需求分析主要表现为: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投人规模与增长速度都很高,未来三年的平均增速仍将达15%,由此政府在信息化IT投入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会略有上升。政府信息化是行业信息化的关键,是指挥系统的信息化。政府的信息化从横向看是税务、工商等为主体的信息化;从纵向看是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信息化。信息化不仅面临单一主体的信息化改造问题,还包括各主体间信息化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投入。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开展,带动了又一轮政府信息化投入的增长。虽然增速不及2008年18%的水平,但未来三年的平均增速仍将达15%,由此政府在信息化IT投人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会略有上升。

电信行业:预计未来三年电信的信息化IT投入将呈现增速逐级放大态势。2008年的增速将接近20%,2008年、2008年的增速则更是高达30%以上,2008年将超过政府行业而跃升至首位.此后三年将是信息化IT投人的主战场。电信企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是信息化的主力军,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同时还要服务于其他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因此电信的信息化在行业信息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电信信息化IT投 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占总体信息化投人的比重13%,行业面临一个高速增长的契机。

金融行业:2008--2008年银行信息化IT投入将继续保持11%以上的增长,但2008年增长率上升后,2008年增长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是银行数据大集中和网络改造的最后一年,银行会继续保持对信息化建设的高投入,同时2008年是保险行业新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主要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扫尾阶段,将保持较高投入,而2008年银行数据大集中项目基本完成,各级网络也完成改造和升级工作,银行总的信息化投入增长速度会降低,同时保险、证券基金行业主要业务系统也已经完成建设,投人总额增长速度将略有下降。

制造业:制造业信息化是整个行业信息化的核心,预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IT投人将以接近15%速度递增。至2008年将达到340亿的规模。WTO后世界制造中心正向中国转移。制造业的竟争也空前激烈。信息化作为提升竞争的手段,近年来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汽车、钢铁、电子电器、烟草等行业的信息化呈遍地开花之势。这些行业应用,也带动了整体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扩散。

能源行业: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对能源产品的强劲需求。这也大大促进了能源行业信息化的进程的加快。2008年信息化IT投人增长13%。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趋稳等因素影响,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趋于缓和。能源行业也将呈平稳增长。其信息化投人大体维持在11%的增幅以内。预计至2008年,能源行业信息化投入将接近280亿元。

教育行业:预计教育信息化IT投入将呈平稳增长态势,未来三年的平均增幅接近9%。2008年后教育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的变化源自以下几个原因:2008年以后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将进入教学资源整合阶段。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投入、投资结构、采购标准上趋于理性化,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为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从区域来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人到业务整合阶段,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用户的IT采购需求将同业务需求的增加而稳步增长,业务系统升级更新的用户增多,大规模采购的用户减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从城市向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但是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投资以国家扶持为主,地方财力有限,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不大。

交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部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交通的制约作用日显露。交通信息化也大大滞后于其它行业。2008年以来信息化投入呈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增长18%。未来几年,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交通信息化面临重大的机遇。预计信息化IT投入年均增长仍将在15%以上。

需求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内在需求,并指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真正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教材是育人之本,它不仅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直接体现出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现行所使用的教材是否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材的实用性,真正满足师生的需求,促进教学的展开和师生的有效沟通,并保证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呢?

一、现行教材的情况分析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本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编制的一套新型教材,本套教材的特点面向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衔接,紧扣新大纲,而且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也层层相扣,每个活动均为主要学习文本进行铺垫,使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本套教材共有四册,以分层教学为统领,以主题教学为主线,以单元教学为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三个板块(Section A、Section B和Section C),每个板块均贯穿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又各自有侧重的分目标。

二、需求分析

1.学习需求分析的定义及理论概述

什么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国外,外语教学界专家对此含义有不同的解释。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最恰当的定义是“目标需求(objiectives)”。它指学生目前的学习需求及未来的工作需求,即他们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用这门语言去做什么。Berwick(1989)则认为需求可以看作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谓的在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以及外语学习者本人希望从外语课堂中获取什么,即“期望与渴求”。

2.对中职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1)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在中职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大多数英语教师过多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他们注重语言知识本身而忽视了语言知识所传承的文化信息;课堂上只有教师的信息输入而缺乏学生的主动输出,这些都渐渐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

造成中职学生英语能力滞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有教材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课前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没有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教学活动。

(2)学生需求分析。分为几方面:学生情况分析:在中职英语课堂上,老师好像是在对“牛”弹琴,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听众,不敢也不会随便提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听“天书”。一节课下来,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大部分学生却不知所云,长此以往,英语课堂变成了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场所,而学生的知识却是毫无长进。

学生的心理需求:从需求角度分析,学生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表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业。因此,大部分学生要求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能用,够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创造条件。

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需求分析:大部分同学希望老师上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调动同学积极性,给大多数学生参与和锻炼的机会,学生希望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要从不同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教师的需求分析:93.6%的同学希望老师具有亲和力;77.8%的同学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 68.7%的同学希望老师在教室里营造和谐的、民主气氛;68%的学生认为对英语感不感兴趣主要是看喜不喜欢其英语老师。?作为学生,他们总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因此,我们老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多和同学们交流,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

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通过对中职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很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他们英语学力基础的落差很大。如何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我们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处理教材,实施分层教学

面对一个班级40多个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虽然我们的现行教材内容设计生活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但如果我们推进同一标准的英语教学模式,必然还是会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无法跟进整体教学进程而选择放弃。改变这种状况的最好选择,就是按照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这样确保每节课、每一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改进教学模式,实现从“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的转变。

根据我们对中职英语课程目标的定位,中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夯实语言基础,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语言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输出,即加强说、写能力的培养;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欲望,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语言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语言交流者。从而实现了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三大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模式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注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转变。

3.关注学生需求,增强课堂实效

中职英语教师经常忽视自己的教学对象,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从而导致教与学脱节,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4.合理设置课程、重视实际运用

当前由于缺乏对行业、社会需求的调查,我国中职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我国大部分英语课程仍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实用英语知识的教学内容较少,涉及英语的实践课程就更少;因此,尽管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较低。为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英语课程设置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依据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设置适合发展要求的英语课程,以最终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中职英语教学教师课前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客观地分析,切实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使教学活动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努力做到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周敏芬,詹元灵,需求分析理论下的特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2010,(9).

需求分析范文第4篇

在酒店中,培训需求分析是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之一:员工培训与开发当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在进行酒店培训规划设计中通常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1)酒店员工培训需求分析;(2)明确酒店员工培训目标;(3)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4)培训预算确定;(5)培训实施;(6)培训效果评估。所谓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活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既取决于酒店客观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又与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的主观意愿与决策水平息息相关。

2传统高星级酒店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2.1根据酒店近期和中期的发展战略确定培训需求。酒店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其自身有着产品更新换代快和受市场其他因素影响显著的特点。因此,酒店培训经理在确定培训需求时,必须将酒店短期和中期的发展战略考虑其中。例如:我国某海岛城市中A酒店的中期发展战略是利用现有营销资源,积极开拓俄罗斯和韩国的团体游客市场,在这样的战略发展背景下,培训需求也相应围绕这一大的战略发展背景进行展开。于是将酒店员工的培训需求确定为“酒店韩语和俄语服务技能”。2.2根据酒店的人才储备计划确定培训需求。酒店年度的人才储备计划是与培训需求分析联系最为紧密的因素之一。一家运营良好的酒店应该有能力处理好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储备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酒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正常运转,人力资源部会提前在酒店内部保持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储备是年度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人才储备计划中的员工往往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培训需求。例如:从事基层技能岗位的员工,一旦被纳入酒店管理岗位的人才储备计划中,就会产生管理技能的培训需求。2.3根据酒店所在地政府和协会要求确定培训需求。无论酒店管理公司是跨国的还是本地的,只要是酒店建在当地市场,每一家酒店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协会的制约与管理。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和协会要求酒店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特定资格证以后持证上岗。2.4根据运营部门实际运营情况确定培训需求。培训是改善酒店各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客人满意度的有效方法。酒店的各个部门在运营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常常会出现服务操作流程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发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不仅会伤害到酒店的品牌标准,还会而影响客人的满意度,最终导致酒店无法完成运营指标。针对这一类型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往往能够帮助培训经理发现潜在的关键培训点。

3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的利与弊

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1)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让培训产生很明显的效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组织的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满足酒店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维持酒店能持续为客人提供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同时减少酒店对于外部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酒店的外部招聘压力。(2)根据劳动分工的不同来确定各工种的培训需求,使得每个岗位的员工的职责和责任都非常明晰。即:员工只需要为自己所处岗位的工作内容负责,相应的也只需要参加与自身所应具备的岗位技能相关的培训。同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根植于传统组织理论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忽略了员工的个人需求,将员工的需求与酒店的需求割裂开来。例如:如果按照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来确定酒店培训需求,一名餐饮部的普通员工将只会被安排参加一系列的餐饮技能型培训,如果这名员工产生了想参加领班级别的管理类型培训的需求,这种需求极有可能不被考虑,因为这与该员工目前的岗位分工无关。

4酒店培训效果评估的四层次模型

1959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柯克帕特里克提出了四层次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成为培训评估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他提出了从反应、学习、行为与结果四个层面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反应评估是第一级评估,即在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第一级评估目标往往包括对培训项目的肯定式意见反馈和既定计划的完成情况;学习评估是第二级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即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行为评估是第三级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结果评估是第四级评估,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并与培训前进行对照,判断培训成果的转化情况。

5基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培训需求分析

所谓基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培训需求分析就是要充分利用上文所提到的这四级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和评估数据,将他应用于培训需求分析技术,从而实现将员工的需求与酒店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分析的目的。从而使高星级酒店的培训需求分析更加准确、有效和全面。5.1利用反应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将自上而下的需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相结合。传统的需求分析多为自上而下的,即根据酒店管理集团的战略发展,组织架构发展来考虑下一年度的整个培训计划和需求。但是这中间忽略了酒店中最小单元———员工的基本诉求。不同的员工对于培训的需求不同。通过反应层培训效果评估,我们就可以了解不同员工的不同诉求。反应层评估的目的是在课程刚结束的时候,用来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程度。反应层评估集中体现了员工对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者,培训场地的观点与看法。例如:如果反应层培训效果评估显示员工对于某项培训内容的培训师普遍反应培训方式不够活泼和生动,那么在接下来的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从被培训员工出发,自下而上的确定培训需求。5.2利用学习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企业文化的培训效果应该定期进行学习型评估。在确定这类培训的培训需求时,现在一些酒店的做法是人力资源部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安排企业文化培训,人力资源部仅仅需要确定出每个部门需要指派多少人参加,但并不具体指定由具体哪位员工参加。这种方式虽然较容易协调好部门运营与参加培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却极其有可能造成下面这种情况:对企业文化已经掌握得很好的员工,由于时间刚好吻合或者仅仅是因为领导安排,而被安排来参加培训。而真正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的员工,由于培训时间和运营时间的冲突,造成这类型员工成为培训的漏网之鱼。5.3利用行为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行为层培训效果评估的意义在于能够在通过对于员工工作操作标准化的度量与打分,并逐一对每位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培训前后的操作比对中,反映出哪些工作行为的缺失是由于培训的欠缺造成的,而哪些是由于态度或员工心态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对于员工来说,行为的缺失是由于态度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在进行培训需求决策的时候,就不应该单纯的定为多增加几场培训这么简单,因为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再多的培训也是无效的,反而会助长员工的抵触心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利用对行为评估结果的分析,我们能对看似相同的行为结果做出不同的需求预测、分析与处理。5.4利用结果评估结果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评估能够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并与培训前进行对照,显现出培训成果的转化情况。结果评估是最能说明培训效果的评估方式,从而减少因为培训经理按照自己的感性认知来确定培训需求而给酒店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6总结

培训需求分析是高星级酒店培训工作开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将基于培训效果评估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与高星级酒店常规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相结合,能够使培训需求的分析更加精准、有效。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分析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这项工作留待日后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德成.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6):9-14.

[2]陈小华.组织理论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J].甘肃农业,2009(9):22.

[3]初娜.高星级酒店管理类培训效果评估的模型构建[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需求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物流 需求 对策

物流产业是从流通产业中游离出的一个新兴产业部门,是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的结果。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由以往的物流活动内部化,逐步转变为物流活动的外部化和社会化,这一切均是从社会总效益、总成本、总流通费用的角度出发,力求降低流通成本、交易成本及减少流通环节。物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将社会较为零散的物流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作为回报,向社会各产业部门提供具有个性化、差异化、标准化的物流服务。城市物流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1.我国城市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物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流,它介于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之间。对于城市及环境的影响,对于城市规划及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对于城市中成千上万企业的运作及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发达的道路系统和繁忙的短途运输是城市物流系统的特色之一,但也就是在这个领域,物流效率和效益却十分低下。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大小企业基本都自备运输车辆,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进出(除自备铁路专用线外)靠自备运输,且大多是单程重车运行,空驶率较高。这种汽车运用效率的低下直接导致燃油浪费、车辆无效磨损、道路拥塞、空气污染、交通事故增多等,总之,使城市交通体系日益不堪重负。

具体来说,存在着如下三方面问题:

1.1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运输能力与货运量的增长很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城市内部运输工具缺乏统一组织管理,重复运输、单程运输现象突出,致使城市交通混乱,车辆拥挤,并且加剧了噪音及空气污染。

1.2城市内部运输工具缺乏统一组织管理,重复运输、单程运输引起交通混乱,车辆拥挤现象比较严重。城市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能力与货运量增长很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

1.3城市物流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把物流连续过程人为分割,归属不同部门所有,致使物流资源浪费严重,60%的运输能力处于闲置状态,严重影响城市物流的合理化、效率化。

2.城市物流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物质需求是人类的第一需求,国家富强“和”丰衣足食“的前提都是要有足够的物资资源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类对物质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小生产时代到大批量生产时代,之后又进入个性化的小批量、多品种消费时代直到电子商务时代,其增长过程就是人类对需求物质的数量、品种和方便快捷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也就随之产生并且发展,任何一个城市形成都是由于人口逐步向该地域集中的结果。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人口集中首先要考虑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形成人口集中地点一般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点自然环境优越,容易生产和获得生存的必要物质资料;二是交通方便,有利于物资的流动、集中与分散。

城市如果形成,众多的人口聚集必然产生庞大的物质需求。此外,城市也是创造财富的基地,要发展制造业来生产各式各样的商品。所以不论自觉或不自觉,各个城市都由一个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来维持和保障自身的发展。否则,生活资料没有来源,生产企业断绝了原材料供应,这个城市不用说发展,连生存也成了问题。即使物流系统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垃圾运不出去,对城市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识,我们在城市管理、规划与建设中,自觉地融入现代物流的理论、观念和方法将会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科学化,更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城市物流需求分析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落后、城市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物流需求分析。各市区政府在物流规模继续增长、物流服务质量需要提高、物流需求结构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要使物流需求与供给相适应,除设法提高物流服务的供给总量及质量外,还应引入物流合理化的理念,加强物流需求管理,即最大限度地控制物的不合理流动,如通过发展区域经济,使区域内及区域间的物流趋向合理,适应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减少原材料、制成品在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双向流动量。重视物流需求分析、加强物流需求管理,能有效引导投资,避免物流设施建设及服务行为的一哄而上,对减少浪费现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结语

物流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显重要,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经济科学——物流科学,其知识体系和产业体系与其他学科和其他产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交叉。就城市物流而言,它不可能脱离城市其他产业而独立存在,所以,在研究城市其他问题如交通、环保、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时应充分考虑物流因素。同样,在研究城市物流特别是兴建物流设施时,也应考虑到上述领域对城市物流的制约影响,最终使城市物流业与城市其他产业能够协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永芬,何记东;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物流科技;2003年06期

2.章志刚,现代物流对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陈娅娜,赵启兰;区域物流规划中物流需求分析及体系构建[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年01期

需求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民;信息服务;信息需求

所属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名称:基于陕西农村居民需求分析的信息供给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JK0345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26日

随着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陕南农民对信息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分析研究当前农民的信息需求,为他们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采取了入户座谈并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深入陕南有关乡镇,对近千农户进行了调查。

一、陕南农民需要的信息服务种类

调查显示,陕南农民对信息的渴求具有广泛性和多层次性,更关注近期的、身边和自身利益密切关联的信息。

(一)政策信息。当前,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陕南农民渴求详细了解农业扶持政策、投入政策、产业政策、减负政策、保护政策等信息。农民希望掌握具体补贴政策操作流程、各项政策的意义等。省政府财政厅将各种相关政策概要通过手机发送给农户并告知网站地址效果较好,但农民中仍有部分人很少上网,网络信息渠道效果大打折扣。

(二)市场信息。陕南农民急需理解生产经营信息,迫切需要预先了解市场行情,及时掌握农产品结构调整,各种农产品农资价格品质,包括基本的比较和投入产出分析,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以及价格被个别销售中介人员操纵。

(三)务工信息。陕南农民尤其是中青年人想多知道一些外出及本地的务工信息和所需培训,也有部分接触到创业理念的年轻人希望有针对性强的创业信息及配套培训。

(四)科技信息。科技信息贯穿在整个生产消费全过程,陕南农民日益明白到这一点,尤其想了解种植养殖各环节的科技信息,如实用技术信息、加工信息、高新技术信息等。

二、陕南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

(一)广播电视。各村均有有线广播,满足对本村日常信息需求,公共广播中无专业农民广播频道,其他频道中农业信息较少,时间不固定。电视方面,陕南农民都知道中央七台和本省的农林台,也经常看,觉得较实用。这个渠道对文化水平要求低,权威性强,是陕南农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报纸杂志书籍。村镇中纷纷建立农村书屋这样的信息渠道,书籍多配置些长期有效的信息、报纸杂志周期性更新信息,以便于陕南农民随之培养起多更新信息的习惯。

(三)亲友传递。传统中和其他生活环节结合,传递经验,有人认为可靠性不足,近来发展和其他信息渠道结合,传递信息获取手段等,价值明显上升。

(四)网络手机等路径。拥有率低,公共服务不足,高信息成本使得网络只是少数人的首选信息渠道,且参与者中只获取不信息所占比例高,本地涉农网站和信息化水平高的农业地区相比明显太少。对手机传递信息功能作用认识不足,提供的手机报中和农业相关的信息不多。

(五)其他各种市场集会等,基层服务推广机构中的科技、信息服务人员。

三、陕南农民信息不到位原因

(一)信息渠道狭窄。部分陕南农民及为其服务的人员认为信息需求量少,只考虑农业方面的,未按规范标准确定实际信息需求,受经济和文化限制,部分新兴信息渠道对相当的陕南农民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且大家都希望渠道简单、成本低,最好是免费获得。一些贫困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对信息传递也造成很大影响,信息的先行作用体现不足。

(二)信息筛选能力弱,获取有效信息难。虚假信息比无渠道更可怕,陕南农民鉴别虚假评估信息价值手段机制不足,部分信息机构把关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信息加工中去伪存真的程度不高,导致传递到最终用户的信息仍是鱼龙混杂,为虚假信息所误之事时有发生,对各信息部门的信誉造成极大影响。

(三)信息积累意识差。缺乏持续认识信息的习惯,有的信息反复从头理解,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使得一些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积极性受打击。

四、加强对陕南农民的信息需求服务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想更好地满足陕南农民的信息需求,首先要健全信息服务体系网络,配备基本的信息采集加工处理设备和对应的人员,形成实在的信息传递能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规范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立跟踪机制,对虚假信息及时剔除,造成危害的有完善的反馈、惩罚、赔偿方案。

(三)创造条件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培养信息自我保护意识。

(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素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信息需求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

需求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必需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奢侈品性生态服务需求

当今,人们的生态服务需求日益高涨,而社会对生态服务的供给明显不足,这已成为一个突出矛盾。已有的相关研究对生态服务供给着眼较多,对生态服务需求则研究甚少。而要有效供给生态服务,首先必须了解生态服务的需求,否则就是无的放矢,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笔者曾经研究指出,生态服务需求并不是铁板一块,并非一个笼统的生态服务需求理论就能完全表达各种各样的生态服务需求,它是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根据生态服务的性质,其可以分成消费性生态服务和生产要素性生态服务两大类,鉴于生产要素性生态服务需求在传统经济学中已得到深入分析,本文专门研究长期游离于经济学研究之外的消费性生态服务需求问题。消费性生态服务又可以划分为必需品性生态服务和奢侈品性生态服务,本文分别分析这两种不同层次的消费性生态服务的需求逻辑。这种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生态服务供给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分析

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消费品性质的,它作为一种消费品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感受,直接进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而不是像生产要素性生态服务那样是通过影响人类需要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条件而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这种类型的生态服务按照其水平档次和消费的收入弹性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或舒适品两类[1]。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是指这种生态服务的消费是维持消费者生存和健康的必需品,不可或缺,通常指空气和水。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着空气和水,离开它们,人类将无法生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生活必需品,像人类生存所需的其他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一样。奢侈品性或舒适性生态服务是指这种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满足程度的生态服务质量水平较高,超出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范围,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享受,且因为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对消费者的收入弹性较高,这些生态服务主要是指那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安静的森林等。

生活必需品性生态服务类型涵盖很广,西方复活节岛和马雅文明的消失正是生态灾难导致了支撑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本生态服务消失的缘故。这些基本标准水平的生态服务对于人类来说是直接发挥效用的,它不是作为生产要素以生产其他产品而对人类间接产生价值,因此属于消费品,又由于不可或缺,所以属于基本生活必需品范畴,像食物、衣服等之于人类一样。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生活必需品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又鉴于其之于人类的特殊重要性,社会因此必须确保其基本供应量和适合人类生存健康的基本水平,而且应该作为基本人权人人都应该享有,满足人人最低的基本生态服务保障。我国目前实施的一些重点生态工程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流域治理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态服务必需品的行为,因为目前这些生态工程的投入及其产生的生态服务量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存危机而施行的,远没有达到能提供精神性愉悦等舒适的功能,还没有达到像新加坡花园性城市那种生态服务水平。这是因为基本生态公共服务水平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而适度地确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要求相适应、相协调。就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讲,基本的生态公共服务水平不宜太高,毕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按照定义,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生态服务,其主要特征是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对其的需求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量或固定的水平,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当人类活动有限,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尚在其承载能力以内,尚未对生态服务造成影响,空气和水的质量在其保持人的基本生存和健康的阙值水平或之上时,因为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满足,消费者不会愿意对其进行更多的支付或根本不予支付。然而,当空气和水的质量处于阙值水平之下时,这种现象在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我国当前的某些地域非常普遍,消费者的福利将会急剧下降,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内心里其实是非常愿意对将空气和水质量改善到阙值水平而进行支付的,以改善和增加其消费效用。传说中的沙漠里的一位富翁倾其所有欲换一瓶饮用水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不过如前所述,像空气、水等生活必需品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消费者对其的需求很难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等强制机制将之显示出来。

综上所述,消费者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态服务的需求行为实际上是分两个不同的阶段体现出来的。一是存在具有阙值水平及以上的空气和水的质量;二是空气和水的质量处于阙值水平以下。

此处我们将问题模型化以进行简单的讨论。假定有一个代表性消费者,其消费两种产品:大气、水等具有基本生活必需品性质的生态服务和除此之外的其他产品与服务。其总收入为W,消费者将在这两类产品中分配其收入,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A, PB,则代表性消费者面临的最大化问题是:

Max:U=U(A,B)

s.t. PAA+PBB=W

根据以上的描述,当其面对的生态资源非常充裕,空气和水质量达到阙值水平或阙值水平以上时,消费者将不会对作为必需品的空气和水的质量进行任何支付。对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额外的空气和水的质量的购买数量为零,而会将其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其他产品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当其面对的空气和水质量处于阙值水平以下时,消费者将愿意对将其改善到阙值水平进行支付。这又要分两种情况:当消费者所消费的其他商品束B中,其他基本生活必需品已经达到完全满足,消费者将会把支配奢侈品的收入全部转移到空气和水质量改善的支付和购买上,因为没有此类生态服务的阙值水平,其他奢侈品的消费将变得毫无意义。此时生活必需品的生态服务的边际效用远远大于其他奢侈品的边际效用。当其他商品束B中的其他生活必需品未得到满足时,消费者将在其他生活必需品和生态服务必需品之间根据轻重缓急来权衡选择。如我国进煤矿挖煤的广大农民工,就是在基本生态服务与其他生活必需品如吃饭之间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理性选择的结果。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里的消费者行为不是其显示出来的真实市场行为。只是其真实意愿行为,其所支付的价格也是其真实保留价格,代表其对生态服务的边际评价,现实中必须通过创新性的机制设计如政府的相关制度才能将之有效地揭示出来。

二、奢侈品性生态服务需求分析

奢侈品性消费性生态服务是那种水平高、质量高,超出了基本生活必需品范畴的生态服务,一般是指生态资源所提供的独特的优美怡人的自然风光、山川美景等,它主要满足的是人的精神和心理享受层面的需求。如非常清新的空气和非常干净的水就是一种奢侈性的生态服务消费品,而与之对应的质量合格、合乎人类基本健康标准的空气和水就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性质的生态服务。这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服务及其优美的景观可以提供给人类精神愉悦的舒适品。如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其负离子含量相当可观;一条清澈的河流可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可以给人带来垂钓和游泳嬉戏的乐趣。据国外学者研究,优美的生态资源、高质量的生态服务可以给人以身心的调适和抚慰,甚至可以治病,眼下在有些国家时新的所谓自然生态疗法也就是利用了舒适品性的生态服务。这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态服务是一种奢侈品,因为人们对其的需求对收入有很大的弹性,享受高质量的生态服务带来的精神性愉悦只能在人们收入较高、已基本或较好地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并有富余,才会关心给自己带来边际效用更大的生态舒适性产品。同时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对价格的变化反应敏感。因为它不是维持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选择的空间和程度较大。

作为奢侈品性的生态服务,人们消费的是其带来的精神愉悦价值和效用,因此,这是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人们对这种奢侈品的需求数量及质量也是由其追求消费总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决定的。因此,我们假定,人们对奢侈品性的生态服务的消费需求是为了追求自身消费总效用的最大化。

在考虑奢侈性生态服务消费的背景下,消费者事实上消费了两类产品或服务,一类是奢侈性生态服务,另一类是除奢侈性生态服务外的社会其他产品与服务,消费者将在这两类产品之间权衡选择,目的是寻求消费总效用的最大化。这里我们假定支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必需品性生态服务已得到满足,这些服务水平已达到阙值或阙值水平以上,消费者在此处的选择仅是在奢侈品性生态服务与其他产品之间,进一步地,我们假定,其他产品与服务包括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奢侈性产品、服务,以涵盖更广泛的消费人群,增强论证的一般性和解释范围。因此,鉴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包含了不同种类和性质的产品,我们需要区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

假定消费者消费包括奢侈性生态服务在内的多种产品的满足程度为消费函数:

U= U(A1,A2,---,An)

(A1,A2,---,An)为包括奢侈性生态服务和其他产品与服务在内的各种消费品的一个消费组合,假设(A1,A2,---)代表其他产品和服务,An表示奢侈品性生态服务,A1,A2,---,An中包括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奢侈品。设消费者的收入既定为I,各种消费品价格依次为(P1,P2,---,Pn),(P1,P2,---,Pn)为其他商品价格,Pn为生态服务的价格,此时消费者的最优消费规划的问题可表示为:

Max U=U(A1,A2,---,An)

s.t P1A1+P2A2+---+PnAn=I

A1,A2,---,An>0

消费者在总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约束下选择一个最优消费组合(A1,A2,---,An)以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即消费者对奢侈性生态服务的消费需求函数为An=An(Pn,m) ,它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其价格有关。价格越高,为消费奢侈性生态服务而失去的其他消费的商品越多,在生态服务偏好不变的静态条件下,理性的消费者势必就会减少对生态服务的消费。

参考文献

[1]余瑞祥. 自然资源的成本与收益[M].北 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2]钟茂初.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需求分析范文第8篇

低龄寄宿局部刹车

11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县域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桂林分会场传出消息,要求农村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应就近入学,不要轻易集中。各县(区)要科学合理地再次进行完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几乎同时,甘肃省教育厅也决定,规范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小学三年级及以下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甘肃省教育厅表示,近年来该省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布局调整不当、“一刀切”和简单化等问题,导致低龄寄宿现象和小学生上学难。省教育厅即知即改,将保障农村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方,应该保留或设置教学点,防止因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和“上学难”;新增教育资源要继续按照“四个集中”的思路;按照“先建后撤”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此外,有效配置师资,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流动,向农村边远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倾斜。

广西和甘肃同属西部欠发达地区,撤点并校后农村和山区学生求学困难大增,正规和非正规的寄宿制学校迅速兴起。两地对低龄寄宿现象已经给予足够重视,并对此做出了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与此同时,其它地方的低龄寄宿现象却正迅速蔓延,从偏远农村到北京、上海这样的都市,低龄寄宿热度不减。

解决山区实际问题

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是当地一所寄宿制学校,覆盖一个乡三个村,共有298名学生,其中203名在校住宿。这所大山深处的寄宿制学校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便利。

在该校对面的山上有不少房子,居住着众多居民;山下是条小河,对面孩子要上学,就必须趟河过来。“冬天河流比较窄,可以踩着石头过,夏天涨水就不行了。”六年级学生王守成说。他家住在校对面,碰到下雨天,山路到处都是泥,稍不注意就会滑到,有时还遇到塌方断路,只有绕山路走两个小时,才有一座木桥过河,然后再走一小时到校。

“有了寄宿制学校,孩子们不再绕路过河上学了。”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朱家友说,过去有孩子起床早来不及吃饭,到校升旗时曾经晕倒过。现在,早餐由学校统一安排,有包子、馒头、牛奶。该校的小学生寝室,每间约30平米,内放8个铁架床。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墙上贴满各式各样的创意画。鞋子有序地摆放在鞋柜上,卫生间里数十个杯子整齐地放在洗漱台上。学校还在每天放学后,组织一个多小时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回寝室,会通过广播播放孩子们爱听的歌曲和故事。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房间里有3台电脑、5部电话,让孩子通过视频、电话联系在外打工的父母。提起边远山区,人们往往会想到边疆地区。其实,在重庆、湖北这样的内陆地区,也有大量的山区孩子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以方便地完成学业。今年,四川省宜宾市把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各乡镇小学寄宿制建设已陆续开始,宜宾县古柏乡中心小学就是一例。古柏乡地处岷江江畔,是一个仅有2.6万人口的农业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

“终于要建寄宿制学校了,这真是太好了!”古柏乡岷江社区居民黄永川这样说。他看见那些天天走山路上学的孩子们,就觉得很心疼。“我把娃儿送去读书,每天接送,单边都要走一个小时,冬天的上学路上,风吹得娃儿直打哆嗦!”古柏乡堰坝村村民郑强感叹,“如果学校有条件让我的娃儿住在学校,我是真心感谢党的政策。”古柏乡整合全乡教育资源,集中乡镇资金、县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2187万元建设寄宿制小学。目前,该项目已经审批完成,将于年底全面展开。学校占地32亩,将在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容纳810名学生,满足500人的寄宿需求。

寄宿制演变为一大特色

由于大量山区学生确有寄宿需求,很多地方的寄宿学校正从非正规向正规化发展。贵州省境内区域主要是山区,寄宿学校是该省的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黔东南州今年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定》,未来3年内,州县按照1:2的投入比例,共投入9184万元用于实施寄宿制学校学生浴室建设工程。其中,7668万元用于浴室建设,1516万元用于购置浴室设备。该学生浴室建设工程,每年计划实施100所,拟建设浴室51120平方米。据悉,黔东南州共有493所寄宿制中小学,目前全州寄宿中小学生达23.45万人。除了提升硬件水平之外,一些寄宿制小学还开设了帮助学生适应寄宿生活的活动。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齐鲁合作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今年新学期,该校一年级招生8个班,每班40人。其中将近30%是走读生。该校为避免孩子经常想家,在寄宿新生报到后,先安排他们做一个月游戏。新生报到的日子,孩子们放下行李后就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开心地玩起了游戏。学生服务处主任李军表示:“玩游戏是为了让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生活老师尽快熟悉,也是缓解他们新入学的焦虑。”山东并非偏远山区,但也存在家长照顾不便的现实。这所学校的存在解决了实际问题。把孩子送来寄宿的家庭,主要是父母工作忙,尤其是外来打工人员,或者是离异家庭。该学校一年级班主任李雅认为,寄宿制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是与家长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度过“断奶期”。“孩子们每周回家一次。我建议家长们先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再问住校期间生活得怎么样,和小朋友交往得怎么样,引导他们说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及时给他们鼓励和表扬。”“第一个月,我也会去宿舍和孩子们一起玩。玩起来,孩子们才会分散注意力,减少了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李雅说,给女生梳头,给男生擦汗,和孩子们比赛喝水,这些生活小细节,都会让他们不那么想家。

多年来,湖北省黄冈地区以应试教育水平高而闻名。寄宿制教学就是黄冈教学经验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目前已经发展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武穴市松山咀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寄宿制课程安排,注重对教师的要求,被认为是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科学管理的有效尝试。该校位于鄂东北山区,寄宿制是现实的选择。该校教师凭着丰富的寄宿制教学经验,把高年级寄宿制管理经验挪用到低龄学生身上。他们针对低龄寄宿的特点,对1200名学生从培养生活自理、行为习惯教育开始,传授生活技能技巧,手把手地教学生梳头、洗脸、刷牙、叠被、摆放生活用具等。

防止不良的寄宿文化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一些知名小学开设了寄宿部。按照规定,寄宿部可以全市招生。很多家长争相缴纳高额赞助费送孩子去名校低龄寄宿。大量的低龄寄宿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危害,已经被教育界广为周知,甚至海外媒体也注意到这个现象。英国心理学家韩美玲认为,中国的教育建立在这样一种文化的基础之上:家庭荣耀完全取决于子女成功或失败,是中国寄宿制小学广泛存在的原因。

目前,北京城区寄宿学校约50所。许多家长都热衷于送孩子上寄宿制名校,公立名校不断扩张,竞相开设寄宿部。54岁的李老师退休前是北京某小学教师,退休后被北京市一所著名小学寄宿部聘为生活老师,在新岗位上已有5年的工作经历。5年来,她一直在思考对寄宿制的“意见”。李老师介绍说,名校的老师们上完白天的课就走了,这一点和走读的学生没有两样。接下来寄宿生就交给了生活老师,而寄宿部的老师只是学校聘用来的退休女教师。

生活老师只是看守型、保姆型的老师,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太多作为。对在职的任课老师和聘用的生活老师,学校区别对待,待遇上悬殊很大。

李老师透露,寄宿学校普遍存在恃强凌弱的问题。以前是体力强壮的学生欺负身体瘦弱的学生,现在是家庭富裕、父母背景优越的学生会有一种强势心理。李老师的班上,有几个孩子带领全班同学欺负一个女生,直逼得她躲在桌子下面,带头的男生说:“她家穷,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学习不好,所以欺负她。”同学之间完全没有友爱互助、同情心。在寄宿学校,老实的孩子可能被欺负,厉害的孩子可能会成为老大,这对孩子都不好。班上还有小马屁精,一看见班主任就紧随其后,端茶倒水,担任自然等副科的老师叫他,连理都不理。寄宿生的家庭比走读生家庭情况复杂得多,孩子本身有更多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同学间相互影响超过家长,也超过老师给予的所有影响。寄宿学校的问题要比在普通学校多。

需求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使得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很多企业管理者发现他们提供给员工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实施培训前没有做好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应充分重视培训需求分析,通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来提高培训效果。

1.培训需求分析的涵义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企业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根据组织绩效现状,对现有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分析与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所需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过程。简单地说,培训需求分析就是确保让合适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有效的培训。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组织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

2.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

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有效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在培训活动中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找出差异,确认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确认差异,即确认现有绩效与预期之间的差异。绩效差异的确认,有助于找出影响绩效问题的真正根源,有助于寻找出解决绩效问题的有效方法。

(2)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绩效差距的方法有很多,有可能是培训的方法,也有可能是培训无关的方法,比如,人员变动、工资增长、新员工的吸收等多种综合方法。企业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最好把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起来,制定多样性的培训策略。

(3)有利于进行前瞻预测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需要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当组织发生变革时,培训计划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4)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培训管理人员应把成本因素引入到培训需求分析中,预算出培训的成本,对不进行培训所造成的损失与进行培训的成本之间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计算培训投资回报率来科学分析培训的可行性。

(5)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收集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方式的大量信息,为确定培训对象、目标、内容、方式提供依据,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有利于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培训需求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培训的开展只有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及由此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发挥战略价值。然而,有些企业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战略导向,培训理念不清,导致企业各层级对于“培训什么”以及“培训的目标是什么”没有达成一致共识,进而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贯彻与实践,培训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

(2)盲目确定培训项目。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起点,直接决定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然而,许多企业将员工绩效问题简单的认为是由于缺乏培训的结果,于是盲目确定培训项目而没有找到真正的培训需求,没有系统性思考,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培训需求分析组织和方法不科学。在培训需求收集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及人员的实际情况,仅凭个人的经验判断,机械地采用单一或与岗位不切实际的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有效性难以体现。

(4)部门观念不正确,在培训需求分析时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培训管理人员没有就培训需求的目的做好宣传或动员,遇到问题没有及时解释沟通,其他部门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培训,没有达成共识,导致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配合。

4.如何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的实效性

4.1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培训管理人员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员工进行宣传引导,使广大员工都能够从组织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于员工提出的培训需求,要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加以协调,凡是符合组织发展目标培训要求都要加以重视,并做好相应的培训计划。

4.2要注重培训需求全员参与

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要充分尊重每位员工的培训需求,让员工感受到是他们有培训需求,企业才满足他们的愿望,而不是由企业主观上安排的。同时,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培训的员工自发形成培训意识。

4.3要注意分析员工的培训动机

有的企业在培训前也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却离职或跳槽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在做培训需求分析的同时,未能充分考虑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员工的培训动机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员工接受培训后,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能够重新回到岗位上更好地从事工作。而有些员工却选择悄然离开,这对组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就需要企业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员工的培训动机,同时,为了减少培训风险,企业可以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以文件的形式对此类员工加以约束。

4.4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流程化设计

4.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之前,培训管理人员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打好基础,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集员工资料,建立员工培训资料库。员工资料应包括员工培训档案、员工人事变动情况、绩效考核资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员工培训资料库可以帮助培训管理者很方便的寻找员工的背景资料,为员工的个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材料。二是及时掌握员工的现状。培训管理者应及时掌握员工的现状,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有效培训。三是建立收集培训需求信息的通道。培训管理者为及时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就必须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培训信息交流通道。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培训信箱”、“培训信息公告板”,制定“培训需求申请规定”等方式与员工和部门交流培训信息,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搭建培训信息交流平台,更方便快捷。

4.4.2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在正式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之前,培训管理者有必要制定分析计划,计划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培训需求分析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各项具体工作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应当注意的问题等。二是设立工作目标。培训需求有三个层次,分别为组织层次、任务层次和个人层次。在计划中应当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在哪个层次上进行,应当达到什么目标。三是确定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培训需求分析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面谈法、测验法、工作任务分析法、资料分析法、重点团队调查法、绩效分析法和全面分析法等。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种类非常多,在实际应用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4.4.3实施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培训需求分析计划的实施主要是按照制定好的工作计划依次开展,主要的流程有:

(1)征求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向各有关部门发出征求培训通知,填报培训需求表。

(2)整理汇总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将收集来的各类培训需求进行整理汇总。

(3)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对申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受训员工的现状,包括其在组织中的位置,是否受过培训,受过什么培训,以及培训的形式和效果等。二是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三是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包括员工期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希望达到的培训效果,然后核实员工的真实想法以确认培训需求。

(4)确认培训需求。通过对汇总来的各类培训需求加以分析和鉴别,参考有关部门的意见,根据重要程度和迫切程度排列培训需求,为制定培训计划奠定基础。

4.4.4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范文第10篇

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①报告提要,即对报告要点的概括;②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③开展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④概述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流程;⑤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⑥对分析结果的简要评析提供参考意见;⑦包括收集和分析信息时用的相关图表、原始材料等。

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建立在对培训需求成因有效性分析这一基础之上的,对培训需求形成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直接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类:①由于工作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培训需求随之产生。②由于人员变化而产生的培训需求:无论员工原来从事何种工作,当他们进入新的或踏入新的工作领域时,为了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实现较好的工作效率,培训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若想做好培训工作,培训需求表的填写至关重要。只有准确地分析了解员工的基本培训需求,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达到有的放矢。目前,培训工作是培训员工的专业水平,但有时候参与培训的员工并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往往填不出真正的培训需求。

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训员工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让员工能有效地将培训中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而不仅仅是在头脑中,使员工能够生存并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升员工的个人技能,并通过配套的激励和约束方法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出最佳的技能水平,提高工作绩效,最终能够达成胜任本职工作,进而增强单位的竞争能力。

年初,血站各部门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以及卫生部等上级部门的要求,填报本部门年度《员工培训需求表》,上报培训管理部门审核。培训管理部门在对各部门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出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汇总整合,进行综合分析各项需求所占的比例(见表1),以培训需求为方向、考虑各部门的培训需求,结合员工的个人培训需求制定详细明确的本年度的培训计划。

依据以上数据,消防安全知识,安全与卫生,此两项内容所占比例【27%】,5S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此两项内容所占比例也是【27%】,再其次为岗位职能和实践技能占比例【20%】,最后法律法规和最新进展占比例【13%】。依据培训需求分析数据按照依次排列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见表2),完成达到质量目标规定的要求。

组织实施站级培训共计12次12个项目,共计6时。①分离机的原理和介绍;②实验室认可申请的培训;③长春市献血管理办法;④消防安全知识讲座;⑤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培训;⑥献血招募的服务与管理的新手段与方向介绍;⑦继教与健教培训,观看光碟;⑧新国标的注意事项;⑨岗位职能培训;⑩5S管理; 1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 12关于举办2012年“安全、合理、科学用血”培训。

首先,为使员工培训每年度达到质量目标,年初根据各科室制定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表。但由于日常工作临时任务很多,培训计划需要让步于采供血供应工作,每一次的全员培训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协调才能真正实施,实际上年初的培训计划表往往需要不断的调整,我们还是想建议年初以培训规划的形式制定总方案,分阶段制定培训计划日程表下发,部门计划也同样操作,这样更切合实际。

其次是提高各部门员工的培训效果,增设专题培训,转变员工培训方式,提高员工培训的灵活性;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各部门计划要将需求放在首位,各部门主管需要认真思考各岗位的培训需求,要充分重视调研中的关键细节,才能调研出真正的培训要求。各部门应该掌握什么,需要从单位发展战略、岗位需要入手,这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分级,要了解人员应该掌握什么知识技能,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知识、技能等大类,知识可分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等;技能也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通用能力等。不要每年都大同小异,要结合全站重点工作和卫生部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真正做到培训的有效性。

上一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下一篇:机房监控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