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3:06:14

需求管理论文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酒店客源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方法

喜来登旅馆公司的创始人欧内斯特.亨德森先生的著名格言是:“在旅馆经营方面,客人比经理更高明。”了解宾客的需要,不仅能更好地为宾客服务,而且也能从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商务客人处掌握国际饭店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帮助自己改进服务。因此,现代饭店很注意对客源资料的搜集与分析。那么,饭店应如何来搜集与分析客源的各种资料呢?描绘出你顾客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客房预订单、住宿登记卡、结帐单,同时也可以把早餐预订单、宴会预订单、餐饮付款单、洗衣付款单和微型酒吧付款单等作为客源的信息来源,对饭店顾客的需求特点进行系统描绘。这些特点主要包括下列九个方面。

(1)顾客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这可用作联系手段。

(2)预订的日期和方式。这可帮助选择销售渠道和确定提前进行推销活动的时间。

(3)到达日期、离开日期和停留时间长度。这可了解客源的季节性和停留长度。

(4)每次一起来的人数。这可知道目标客源人数规模。

(5)所支付的客房价格。这可了解每一类顾客对饭店这一主要经营收入来源的贡献大小。

(6)顾客类型,如会议代表团、观光旅游包价团、商务客等。这可用来了解顾客的需求类型。

(7)总的帐面支付额和支付方式。这可用来了解顾客总的花费额、消费结构和支付方式。

(8)支付给旅行商的佣金类型。这可用来了解支付不同旅行商的销售成本。

以上这些信息既可以用手工记录,也可以输入计算机。从便于进行销售角度考虑,应按客源业源来对这类信息资料进行分类。这将能判断客源市场的地理分布。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标出客源的来源地、类型和相应的数量。考虑到改善淡季的销售量,我们也可以对顾客信息资料按时间分类。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到某一时间某一地区来多少客人。如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客人在11月份的感恩节和在12月份的圣诞节一般在家里团圆度过,中国人却不是这样。如港澳台同胞一般是在1和2月份的春节在家里团圆度过。既然运用以上信息,在不同季节我们就可以对不同客源进行推销。然而,如果我们能根据客人地理分布、类型和时间对客人信息进行分类,那就更好了。这样做也能帮助我们发现,是否有可销售的客源地区,客源类型和季节需求被忽略了。掌握目标客源需求要点与变动趋势

我们通过分析比较以上记录的有关顾客的连续几年的信息,就可以发现客源的变动趋势。可能某一细分市场的客源正在下降,而另一细分市场的客源正在猛增,它的发展潜力必须受到关注。如我国1989年和1990年外国旅游者市场下降,可是台湾旅游者的市场猛增,就是一例。

我们可以将经常来饭店居住的顾客,数量和消费额都很大的顾客,或者对饭店声誉影响很大的顾客作为目标客源。对这些宾客我们可以制作一份宾客历史卡,来发现这些顾客的需求的详细特点,以便饭店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推销和服务。一份宾馆历史卡,是在对每一位顾客日常记录的基础上,综合了几次记录的信息制成的。它的内容栏目可以是很广泛的,只要对饭店的推销与服务有用就可以设立。一般有客房类型,所支付的价格,每一次居住的时间长度、信用情况、预定方式,爱好各种活动、特殊要求、生日、结婚周年纪念日、投诉等等。

宾客历史卡上的信息大部分是由总服务台服务员汇总处理的。但是,我们可以鼓励各个经营服务部门的员工,如客房部、餐饮部、商场部、康乐部的员工提供他们目标客源的重要信息,或建立各部门的宾客历史卡。当然,宾客历史卡也需要不断更新。当原来的老顾客已经不再光临饭店了,他们的宾客历史卡就可移放在一边。深入了解宾客意见

如果我人还需要深入了解宾客的需求问题的话,我们还可以运用《宾客意见征询表》和直接与宾客面谈的方式。

按照国际旅馆业的经验,《宾馆意见征询表》的设计和使用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第一,要有保密性。防止有关部门的服务员和人员看到后,认为对自己不利面藏匿不报。因此,《宾客意见征询表》可以设计成折叠式信封样,收信人姓名是总经理。顾客感到需要,填好后可直接寄给总经理。第二,突出个人负责感觉。宾客在花时间填表之前,往往会考虑谁会认真处理这张征询表。现代旅馆管理强调要有具体的人负责。如维也纳马里奥特宾馆的《宾客意见征询表》上有马里奥特公司总裁比尔.马里奥特先生的肖像,下面有这样一行字:“你是能告诉我们已经成功了还是尚未成功的人。我们重视你的评论,想要知道哪些事情我们做好了,哪些事情我们还需要改进。你能让我们知道吗?我们必须确信我们的服务是做得好的。毕竟,我的名字写在大门上。”第三,内容要全面。不但要包括我国饭店星级评定标准中《宾客意见调查表》上的内容,而且也要包括从客房预订渠道、各种投放状况、各种服务人员的表现和以后是否再愿住这家旅馆的所有信息。第四,要对《宾客意见征询表》进行正确分析,由于宾客一般只有在服务质量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情况下才愿意提意见,因此如果宾客没有提意见,说明服务质量也不是很高。为了主动了解服务质量,总经理可以直接与宾客交谈,这通常也是总经理助理的任务之一。如需要,在谈完之后也可再请这位宾客填一下《宾客意见征询表》。这里要注意,与宾客交谈的饭店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级别,使客人感到受尊重,而不是要有一种被骚扰的麻烦感。同时,也可给被访问交谈宾客以特殊的优惠待遇。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对于主要目标客源的基本需求情况,还可以通过定期的专项调查研究来了解。我们举一个向旅行商进行间接了解的例子。美国旧金山市旅馆市场营销协会副主席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调查了美国本土,又访问了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的75位主要旅行行业专业工作者,研究日本出国旅行者的需求特点,他们发现日本海外旅行者的餐饮需求方面有下列特点:他们发现日本海外旅行者在餐饮需求方面有下列特点。他们不太喜欢:(1)零点菜。(2)每份菜份量太多。(3)油,太香,辣。(4)不讲究烹饪技术。(5)小羊肉、羊肉、鸡肉和鸭肉。(6)干燥的米饭。(7)主菜前送色拉。(8)黑面包,腌或熏的猪肉。(9)大米布丁。(10)烈性威士忌,杜松忆酒和伏特加。(11)用现金单独付小费。他们更喜欢:(1)客饭或公司菜。(2)每客菜分量适中。(3)味道轻淡。(4)烹饪精制。(5)牛肉(腰部)。(6)有粘性的米饭。(7)色拉伴主菜(甚至早餐也这样)。(8)意大利细条宝地。(9)白面包、火腿、香肠。(10)牛奶蛋糊布丁。(11)苏格兰威士忌。(12)白兰地。(13)价格固定,小费包括在帐单里。(14)肉饭。(15)辣酱油、酱油和泡菜。

不断把握世界需求的新潮流

现代饭店经营的任务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要发现和创造顾客;二是顾客是为了饭店的承诺所吸引的;三是顾客是由于满意而忠诚的。显然,要完成好饭店的经营任务,关键是要把握好宾客的新需求。有家饭店餐厅调查发现,青年恋人中的女方往往喜欢男方带她到具有特色的高级餐厅用餐,而男方既想避免“小家子气”的坏名声,又想适当少付钱。针对这一需求特点,该餐厅就取名“情侣餐厅”,并设计了两种菜单,一种是供女方用的,菜单上的品种价格非常贵;另一种是供男方用的,品种价格则比较低。这样当男方点了许多菜后,女方自然会感到男方很有气派,产生好感,男方很乐意经常带他的女友光临该餐厅,这家餐厅的生意也兴隆起来。那么,营销人员一般应把握宾客哪些新需求呢?我以为至少应把握以下两方面:(1)世界需求新潮流;(2)饭店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特点。在这里着重说明世界需求新潮流及饭店营销的新对策。

1、青春化潮流

每个旅游者都希望自己像想像的那样年轻,特别是中老年旅游者更是如此。针对这种需求,饭店可以商场里设立“使您青春化专柜”,出售章光毛发精、假发、美容产品及时装等。

2、健身化潮流

西方旅游者,很怕因环境污染而损害健康。针对这种需求,饭店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1)在饭店里推销中医中药。这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美人认识到中医中药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自然医学,他们越来越喜欢中医中药。

(2)改变菜单设计,增加蔬菜和豆制品。以前美国人很强调品尝各种以肉类为主的主菜,现在却越来越偏好品尝蔬菜,特别钟情于食用大豆制品。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大豆里的蛋白质含量高,可防止许多疾病。因此,美国卫生机构公司开始号召美国人最好每天食用50克大豆制品。

(3)推销天然饮料和健身菜。美国人发现,可口可乐这种碳酸饮料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它含有咖啡因,其金属罐还会损害人的牙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尝番茄汁,果汁等各种天然饮料。另外,据美国医学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美国人患肥胖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比例在80年代急剧增长,1976-1980年患肥胖症者占总人口的20%,1988-1991年则猛增到33%。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减肥在美国正成潮流,人们在饮食方面讲究低脂肪、低糖、低热量。此外,近年来科学家发现饮茶有助于防止癌症等疾病,常食水果蔬菜有益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冰茶、果汁等新型饮料盛行。我们在推销中菜时可以强调其防止癌症与减肥的功能。

(4)推销健身用品、健身器材与健身俱乐部。美国最畅销的是健身用品和健身器材,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运动衣和运动鞋。由于下雨天,热天和冷天都不能在户外锻炼。因此,健身俱乐部也流行起来。我们可以向饭店公司的长住客人大力推销健身用品、健身器材和健身俱乐部。3、发达国家的爱国热潮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看齐的热潮

如法国抵制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侵入,美国公司经常用美国国旗图案来做产品包装和广告,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爱国热潮的一种反映。针对这种需求,饭店在为外国旅游者服务时,要特别尊重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维也纳马里奥萨尔茨堡喜来登宾馆,在门厅上县挂主要客源国的国旗。

发展中国家则掀起了向发达国家看齐的热潮。针对这种需求,我们可以适当宣传,我们中外合资饭店,我们的产品是中外合资产品,我们的饭店是由国外著名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

4、非正式、非正规化潮流

如时装的休闲化、随意化、自由化,几乎想得出的、穿得出的都是时装。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牛仔裤的裤可以一截二,裤上可以有破洞,裤边上可以有须线。这启发我们在饭店商场里销售各色时装。又如据统计,到2000年美国的单亲家庭将占家庭总数的47%,这启发我们在以家庭旅游者为销售对象的客房、家具、食品设计上规模要小一些,因此家庭人口减少了。非正规化潮流对饭店的装璜设计有很大影响。如以前人们欣赏具象画,画面上出现的山水、人物都很逼真,具有平衡对称感。现在人们欣赏抽象画,一种意念的画面与色彩,可以不对称,不平衡。饭店在选择风声和展示各种画品时就要注意这一点。5、回归自然

旅游者越来越追求阳光、海水、海滩、绿色植被、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大自然。针对这种需求,饭店大堂以配有自然采光的透明屋顶,设置由绿树环抱的花园咖啡厅,再加上瀑布或喷泉。饭店也可以提供散步的绿茵草坪与游船、钓鱼、户外烧烤等各种旅游活动。另外,在游泳池旁装饰棕榈树;在做饭店广告时,以饭店的自然景区为背景,让人们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情趣。

6、追求奇观

旅游者越来越追求新奇、新鲜的经历,他们渴望暂时摆脱或改变一下自己已经习惯和厌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提供具有民族特点、地方特色的东西,创造奇观。布置幽默漫画式的小雕塑、饭店的观光电梯和顶层旋转餐厅往往大受旅客欢迎。如上海新锦江大酒店顶层蓝天旋转餐厅,与云天门浑然一体,申城景色一览无余,已成为上海美食一景。

7、个性化服务

宾客到饭店来追求的是高气氛与高服务的产品,一般具有很强烈的自尊感,同时往往也具有各自独特的需要,我们要精心予以满足。在这方面,光按照作业规程来做还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如上海新锦江大酒店门厅服务规定,“客人乘坐的车辆到达饭店时,要主动为客车开启车门,在手挡住车辆门框上沿,以免客人下车时碰痛头部,并主动向客人招呼问好”。但是,如遇到老年客人,下车时还需要携扶一下,因此,光按照门厅服务规程来提供服务还不够,需要个性化。在饭店的日常营销管理中要注意处理好“大众情人与个性化服务”这一对矛盾。饭店是大众情人,因为饭店的一间客房一年可以有365位客人来住,饭店的销售人员要向无数位客房时行推销。这种情况往往使饭店的销售、服务人员对某一位客人的独特要求处于麻木状态。饭店产品是高消费、高气氛、高情感与高服务的产品,一定要避免出现这一麻木状态。要注意选用一批专业化的、富有同情心的、能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员工来从事营销、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对酒不同需求状态的管理方法

饭店经营管理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饭店的需求管理问题。饭店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下,顾客愿意购买各种饭店产品的数量。饭店管理者在完成经营目标时,可能会遇到下列八种不同的需求状态。

1、对负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一部分宾客不喜欢或厌恶你饭店的产品,故意避免去购买它们。如上海××饭店曾有一位日本宾客被一谋财的暴徒伤害了,显然,宾客很害怕住这间客房。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就要分析宾客不喜欢这家饭店的原因。如加强饭店的安全措施;如果产品过时,就要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就要提高质量;如果宾客对这产品有误解,就要用更积极的促销手段来改变宾客的态度。这种需求管理可叫扭转性营销管理。

2、对无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宾客对你饭店的产品不感兴趣,没有人来购买你饭店的产品。如某城市旅游涉外饭店已过剩,而又有一家新的旅游涉外饭店开业,这家饭店的位置又远离城市中心,宾客对这种饭店的兴趣就会很低。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就必须发现一些能把自己饭店产品的利益与宾客的需要与兴趣联系起来的方法。如上海某外贸饭店就采用在开业时打50-75%折扣的方法,也可宣传它环境高雅、宁静宁静可供独用的气氛,来吸引宾客光临。这种需求管理可叫刺激性营销管理。

3、对潜在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宾客具有一种需要,但这种需要目前还没有被任何现存的饭店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如饭店星期天的早午餐,饭店健身俱乐部和饭店荣誉奖励宾客俱乐部等。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了解这一潜在市场的需求类型和需求规模,发展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一需求。这种需求管理可叫开发性营销管理。

4、对下降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由于任何饭店产品像人一样,具有出生、成长和衰老等生命周期。因此或迟或早每一家饭店总会遇到它的某一种产品需求量下降的情况。例如在本店附近又有一座新酒店出现后,本店住宿人数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者必须努力发现新的客源市场来增加新的需求,也可以改变原有产品特点,或使用更有效的沟通手段。这种需求管理可叫再性的营销管理。

5、对不规则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饭店的需求是在一年的不同委节里波动很大。这样就会产品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旺季高峰时宾客过分拥挤,另一方面是在淡季时设施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人员必须通地活的价格、促销和其他激励手段来调整宾客需求量的时间分布型态,分流旺季、高峰的需求量,增加淡季需求量。如旅游饭店可以淡季招徕会议客,商务饭店可以周末推出住二夜收一夜房价的家庭市场计划,城市酒店还可推出傍晚正餐之前的“幸福时刻”的较便宜餐饮项目,以吸引年轻的恋人。这种需求管理可叫平衡性营销管理。

6、对充足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饭店的产品拥有充足的需求。如从1979年到1986年之间,上海涉外饭店客户年平均出租率高达85.04%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者要密切注意宾客需求偏好的变动和新饭店竞争态势,保持饭店的高质量宾客满意程度。在维持原有需求水平基础上,还可用高质量客源来代替低质量客源,这种需求管理可叫做维持性需求管理。

7、对过度需求状态的管理

这种需求状态是:需求量高于饭店设施所能挂靠的数量。如饭店客房出租率高于100%,饭店餐厅门口始终有人排队等候餐位。在这种情况下,饭店管理者的任务叫反营销,也就是要减少过度需求,以维持长期的正常需求。否则,会降低饭店产品质量,破坏饭店形象,从而导致饭店需求的大量减少。反营销方法包括提高价格、提前预订、减少广告宣传等。

8、对不健康需求状态的管理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概念

“需求侧管理”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意义电力需求侧管理

是完善我国能源开发与使用状况的现实需要。通过政府、电力公司和用户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方式和提高用电效率,可以减少或推迟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减少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减少发电燃料消耗,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近几年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电力需求侧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采取一些激励政策及措施,推广节能灯、高效变压器等节能设备。从我国近年来的电力持续负荷统计数据来看,全国95%以上的高峰负荷年累计持续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采用增加调峰发电装机的方法来满足这部分高峰负荷很不经济。据统计,2008年全国有19个省市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23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800万千瓦,节电90亿千瓦时。2004年24个省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30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1000万千瓦,节电170亿千瓦时。2008年20个省市电力短缺,全国缺少装机2300万千瓦,需求侧管理弥补了1500万千瓦,节电290亿千瓦时。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始较晚,在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持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但目前我国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关的只有《节约能源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少数法律法规,缺乏财政、税务、物价等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支持,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启动需求侧管理项目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但目前我国缺乏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影响了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参与实施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

(二)电价结构不合理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是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但现时执行的峰谷分时电价结构不合理,峰电价只为谷电价的2~3倍,对用电客户移峰填谷的激励作用不大。另外,两部制电价使用面很窄,两部制电价的基本电价严重偏低,电度电价偏高,仅靠电度电价拉开差距,对用户激励作用也不大。工业发达国家在两部制电价的基础上,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峰谷价之比可以拉大到8~10倍。季节性电价对抑制高峰用电负荷,缓解季节性的供需矛盾有很大作用,避峰电价是削减电网高峰负荷、改善电网负荷特性的重要手段,但这些科学合理的电价政策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实践环节的考核流于形式。

因为酒店管理专业需要设计很多实训的内容,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考核方面就难以实现有效化。例如对酒店的前厅服务模块而言,一些高校并不具备酒店前厅的运营软件,因此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是进行模拟对话、填写单据以及礼仪礼节等方面的项目,而没有掌握酒店的前厅服务所需的真正技能。教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当中也难以做到严格要求,同时学生也抱着得过且过心理,导致实践考核分数基于教师感性认知而缺乏公平性。

2.教师实践技术的业余化。

目前高等院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都比较高,但是高院招聘的高层次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未接触过实践性比较强的那些服务技能课程,反而是侧重于学术栽培有着较强的科研力量,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实现真正的专业化。例如酒店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师当中,真正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一些教师由学校组织到酒店进行相关的培训,有些教师则是直接上岗,而面对需要实践经验的学生在教课时只能纸上谈兵,一旦在遇到实际问题就会因为经验不足以及知识结构的偏差而无法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合理建议。这就导致高学历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却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发挥作用,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教师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教学工作顺利得开展进行。

二、基于市场需求建设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职业教育。

本科的酒店管理可以考虑增加心理教育的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行业心理素质。除了旅游饭店服务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外,还可以增加同酒店管理相关的心理及沟通能力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专业好感,将其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当中。此外,教师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训练。从学生入学之后就培养其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低年级学生可以以参观有一定知名度酒店以及模拟训练为主,例如餐台准备布置、厨房备料、初加工、餐具洗涤、酒水鉴赏以及现场督导管理,高年级的学生则开设拓展课程,例如艺术欣赏以及民俗等。通过各种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酒店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技术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2.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

首先可以增加交互式的实验课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主要讲授过程性的知识,所以要将学生置于核心,而强调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酒店运行需要的知识能力来设置现场项目情境实训同时进行分析总结。其次是鼓励课外的学研实践,从而提高行业的感知感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到酒店实践,增加同行业的接触,提高专业学习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职场的实践经历增加,可以熟悉掌握行业的职业要求,对职场能力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这些实践经历以及职业感知能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毕业后的职场表现力。最后是要设置实习的分享课程,从而培养管理能力。本科酒店管理的毕业实习长达半年乃至1年,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阶段。出于利益考虑,学校以及酒店方都不会投入太多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学生缺乏目的性。教师就要设计实习分享的课程,从而引导学生对酒店服务的流程、对客服务以及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为将来管理奠定基础。

3.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保持教学同酒店行业的发展接轨。

因为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往往开设的时间不够长,大部分的专业教师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因此缺乏酒店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行业的联系也不够密切,并且对酒店行业发展的趋势也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变得流于形式,未能达到专业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尝试通过驻店调研以及辅助管理等不同的形式来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的第一线,从而掌握酒店经营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那些新问题,最终有针对性更新专业教学的内容,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聘请著名的酒店企业管理人员来讲学或者作为兼职的教师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以及实习培训等专业教学的过程当,确保本科酒店管理的教学始终同行业保持接轨,最终保证学校的专业建设可以处于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需要从市场需求以及素质要求变化而出发,从而创新专业目标,革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及教学目标,从而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变化,通过建设应用型的本科酒店管理而满足市场需求。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对员工管理实现了分工合作

高校与员工通过签订相应的合同实现了学校与员工之间的合同关系。高校和其员工也必须依照合同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人事制度使高校对员工的管理实现了社会化,那么高校员工的人事档案也就相应地归人事机构管理。一般情况下,高校人事档案的机构是人才服务中心。在合同期内,学校可以依据相关内容对员工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一旦合同关系解除,员工的个人档案就会转到人才中心。这样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能够减轻高校在人事管理上的压力,实现自主用人。

2.部门和高校共同协作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教职工档案和进行人事的人员档案。教职工档案是学校聘用教职工的传统基本信息,由学校档案室或相关的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而实行人事的人员档案则是与学校签订相应合同以后的员工的一系列档案信息,由相应的人事机构代为管理。与此同时,人事机构应该对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良好的保管、传递,为高校人事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相关服务。高校人事部门也应及时将聘用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时转交给人事机构,以方便其进行统一管理。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不规范

一些机构在对相关的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档案接收和档案存放等流程性工作,而对档案的审查、归类、装订、录入等方面的工作则十分欠缺。这就导致所的人事档案存放比较散乱,不能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查找,甚至存在导致档案丢失等现象的隐患。一些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也不是很重视,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对员工档案进行审核、归档等。

2.人事档案的日常利用不方便

由于档案管理规定比较严格,使得高校或个人在查阅或应用相关档案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这就给人事档案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高校各部门由于各种需要而对其代管人员的档案信息进行查阅时,往往需要由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到机构进行借阅,高校员工需要使用相关档案信息时,必须要通过用人单位开具相关证明之后自己才能前去查阅。

3.人事档案完整性缺失

人事档案需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相关人员的信息和人事档案的价值。然而一些机构的管理工作在这方面则显得比较被动,往往不能及时对被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补充。在档案内容上,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有限,导致被人员的档案内容往往存在呆板、单一的情况,使一些能够反映出被人员能力的档案不能全面地呈现出来。此外,一些高校员工的进修、学历学位变化、职位调动等情况在人事档案中存在缺失的情况。

4.人事档案存在重新建档和遗弃档案的现象

重新建档本来是针对那些人事档案丢失或者查找不出相关信息的情况而采取的一种人事档案补救的办法。但随着聘用制的实施,高校为了防止人员流失情况的发生而采取扣留人事档案的措施,有些高校为了引进人才就对那些被扣留人事档案的应聘者采取重新建档的办法。虽然重新建档能够吸引一些人才,但也直接导致了“一人多档”、“有档无人”等情况的产生,违背了人事档案管理原则。而有些高校的员工为了职业发展,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往往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档案。高校不但不能将这些档案处理掉,还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财力对这些档案进行相应的清理和管理,这就给高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对策

1.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有助于推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因此,人事机构人员和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人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人事机构人员应转变观念,重视被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等工作,并及时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录入,以方便查阅利用。同时,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人员应重视人事档案,并及时将相关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送交人事机构补充留存。

2.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些人事机构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够完全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业务环节和技能,从而导致不能高效合理地管理人事档案。因此,应加强对人事机构和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人事工作的相关流程和操作技能。此外,高校或人事机构在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上也应加强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考察,聘用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推进人事档案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操作就是指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各个步骤的标准化操作,使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人事机构在对被人员档案进行收集、审核、整理、装订、录入等流程时,应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模式进行,使每份人事档案的整理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同时,高校在对员工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时也要进行相应的核实和规范化整理,保证人事档案真实可用。

4.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高校应根据人事档案的相关流程和工作要求,与相关机构制定分工明确的管理制度,以实现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与人事机构的有效分工合作,共同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同时,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制度,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的档案及时退回,并严格把控重新建档的相关情况,使人事档案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实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虽然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人才的有效竞争和合理流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使人事制度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高校和相关部门机构应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角度而言,人类的生命意义与内在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获取到一种需求之后,另外的需求也会接踵而至,人类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我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其中生理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前提条件下,人类会产生安全需求;如果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爱与归属的需求。而自尊需求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能够胜任、有信心、有成就、自由与独立,第二种是渴望得到外界的重视、关心、欣赏与高度评价,如果这些需求未得到满足,就会出现无能感、软弱感与自卑感。自我实现需求是建立在以上几类需求的基础上产生而言,即人类渴望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符的活动。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于教育活动有着极大的参考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好学、乐学,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目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一系列的条件,满足他们的集体感、自尊心与荣誉感,让学生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

2马斯洛需求理论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1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既有着敏感的心思,也喜欢追求新潮,为了表现自己,常常特立独行,甚至出现与班级制度唱反调的问题,而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表现,不同的表现代表相应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学生不安心上课、焦虑,大多是由于安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基础知识薄弱,不愿意学习,少言寡语,是由于尊重需求未得到满足。只有正确意识到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惑,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进步空间的,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而言,如果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并表现出某种行为。教师需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识别出他们的潜在需求,切实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2.2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在采用“量化式”管理模式在管理班级,只注重整个班级中的量化考核结果,并不注重考核的过程,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这显然是无法达到管理目的的。教师必须要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实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需求,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牢固、稳定的地位,也希望可以得到外界的高度评价,高职学生大多学习基础差,自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意见,创设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

2.3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

数据显示,在高职院校中,贫困学生的比例着实不低,大约有20%,对于贫困学生,学校与教师应该予以他们一些实质性帮助,减轻他们的压力,让学生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才能够让他们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更好的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鼓励他们定期锻炼,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

2.4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科学的管理团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稳定的管理团队能够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班委会,采用教师任命与学生投票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学生投票一般仅仅考虑到自身的情感问题,而教师任命即可兼顾行为、思想、品格等方面,这就可以选择出最优的班级管理班子。同时,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住校,日常衣食住行均需要自己进行处理,教师可以常常深入到班级与宿舍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和住宿氛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安全教育工作,内容需要涵盖到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上网安全等方面,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让他们可以踏踏实实的进行学习。

2.5满足学生的爱与归属需求

爱与归属需求属于高级需求,如果学生得不到来自家庭、群体的关心,就会产生空虚、失落、孤独的心态,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措施满足学生的爱与归属需求,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

2.5.1开展合理的教育

在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开展入学教育,包括行为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内容。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主动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欢迎学生的到来,交流活动不需要有顺序,通过交流大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存在的负面行为要及时地回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让学生可以获取到足够的归属感。

2.5.2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属于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思想,每一个班级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行为来促进这种文化的形成。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让学生得到满足,自觉保持行为,并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周围群体中传播开来。

2.6加强引导,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级的需求,高职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就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为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学生明确自我实现的意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高职类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很多方面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而且很多高职类院校在教学上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定位不清晰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高职教育的定位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学、创新、研究等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导向可以分成四种:供给导向,根据学校自身资源提供教育产品;经济导向,追求办学经济效益最大化;就业导向,以学生高就业率为导向;实践导向,强调课程实践、实验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导向总体来说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高职教育定位并不清晰。

1.2教学方式落后,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有待丰富

当前我国国内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授课为主,方式较为落后。虽说伴有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但是也仅以一些多媒体形式或者实验室教学为主,没有真正迈出学校大门,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教学形式过于枯燥。课程体系设定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目前高职类院校在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上以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采购、信息等为主要内容,这些课程的内容绝大部分与社会相脱节,存在盲目设置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加以应用。此外有很多内容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内容设置过于理想化,这都是由在课程体系设计之初没有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调查导致的。

1.3理论与实践脱轨,实习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从原先的中职类院校升级而成,大部分物流管理教材在内容编制上仍然沿袭着中专教材,或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减。有的院校直接选用本科类院校的教材进行授课,其内容与高职类院校并不匹配。总的来说,当前高职类物流管理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轨,过分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忽视了应用层面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此外,缺乏一定的实习资源也是当前高职物流教育的突出问题。我国大多数省市并没有足够的相关物流企业满足学校的需求,只能供学生参观学习,不是让学生真正地上岗进行操作。实习仍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2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模式

2.1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模式我国早在2007年就开始大力资助高校筹办各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希望通过竞赛的模式提高当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从2010年开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就已经在天津市成功举办了四届,参赛队伍持续增加。同时,为了更好地筹备国赛,很多省市地区也都纷纷举办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参赛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提高实践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学生的理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通过竞赛模式,促进高职类院校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高职类院校仍然沿袭着单纯的理论授课和案例分析并行使用的教学方式。这与职业教育重视的能力素质培养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竞赛模式的导入,让学生能够在高仿真模拟实操的环境中亲身进行操作。比如很多院校专门建立高仿真自动立体化仓库,让学生可以亲眼见到现代化仓储行业的硬件设施及其应用,还有一些高仿真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3D模拟仓储配送的整个过程,并且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1.2通过竞赛模式,促进高职类院校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

目前在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有些课程并不符合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需要。可通过举办高职类物流管理技能大赛,将大赛之所需、所用的相关内容加入到课程体系中,新增一些实训类课程,加强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更能适应物流技术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

2.1.3通过竞赛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通过竞赛机制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不再单纯地为了考试得分或者获取奖学金,还可以参加相关省级和部级比赛,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物流知识,为自己今后的求职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1.4通过竞赛模式,大大提升高职类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建设

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的名次,一方面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对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类院校老师的理论知识要过硬,职业技能水平要得到提高。教师在整个竞赛过程中,通过与全国各高职类院校教师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2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思路构建实训教学模式

2.2.1重构高职物流管理实训教学目标,以此进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根据高职类学生毕业以后的就职方向规划,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物流职业无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物流基层作业人员;另一方面是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这两种人员的仓储作业能力、运输作业能力、配送作业能力需要通过实训教学才能进一步获取。对于实训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应该清晰地划分为三部分:(1)面向物流相关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和新能力需求,包括为人处世、与人交流等社会工作能力;(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前面所提到的仓储、运输、配送等能力。在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上,可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是开展物流操作的初步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物流基础理论教学的直观认识,比如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企业或者学校实习地点的参观学习;第二步是开展单项的专门技能实训,这些主要是结合具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比如“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加强学生对核心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掌握;第三步是综合项目技能训练,这一步主要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汇总,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者校外实习企业进行综合化的项目模拟操作,从而对物流管理有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扩展所学范畴。

2.2.2大力推进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建设,以此进行实训教学任务体系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相当高,有很多物流企业迫切希望前来就业的学生能够直接上岗,而不需要长期的企业培训。目前我国校外实习资源有限,很多实训环节只能在学校内进行。比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线、叉车、堆垛机等都应该是现代化物流实训基地应该具有的基本设施设备,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学校还应该配备AGV小车、激光扫描设备、ERP沙盘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流。

2.3通过“校企合作”的思路构建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2.3.1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校外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

第一,学校应该单独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负责学生的校企合作事宜,责任到位,由专门的领导负责。并且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规范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定期对实践教学环境进行督查,开展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第二,学校应该派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工作。每位老师负责相应的实习学生,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防止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实习学生每周完成实习周记,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并进行汇总和反馈;第三,企业在体系保障方面,除了保障学生基本的经济利益外,还要给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岗位轮换,让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受到平等待遇和安全保障。

2.3.2筛选正规企业,保证校外实践基地符合实践需要

实践基地的筛选是保障校外实践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在考察前期,要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以供学生进行实践。一是企业的岗位职能设置是否与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一致,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该企业所设置岗位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对基本物流技能操作的环境需求;二是企业的背景文化是否与学校培养学生的理念一致,一些企业如果观念较为落后,设施设备不到位,岗位设置存在明显问题,则不能作为学校筛选实践基地的后备队伍;三是企业的地理位置,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学生还没有独自出去工作的经历,在筛选的时候尽量挑选离学校较近的实习企业。

2.3.3坚持互惠互利原则,保证“校企合作“长远发展下去

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项目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寻求双方合作的切入点,是维系校企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的关键。对于企业来说,学校可以定期向企业输送专业的储备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进一步需求,从而保障企业生产运作的连续性。而对于学校来说,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和校内实训完全不一样的实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通过社会实践操作加深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获取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降压减载

电压以及功率的平方关系通常会导致电压变化时对功率产生较大影响,当电网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时,不等式约束条件允许电压额定值在某一范围内正常变化,这一点为我们进行降压减载提供了条件。验证说明,每降低1%的电压便能够降低1%的负荷。

1.2用户可中断负荷的周期控制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对用户可控负荷的最有效的办法,它主要是通过主站以及具备双向通信能力的,具有200万点以上寻址范围的负控终端来实现的。

1.3切除用户可中断负荷

切除用户可中断负荷属于最为简便的降低负荷的措施,只需要借助单向通信的负控终端便能够实现。单向通信的负控终端通常存在若干个能够单独进行寻址的继电器以及组地址,同时能够利用更换地址插销的手段来对不同地址进行组合,比如说同一地址对两个继电器进行控制。另外,可以制定多种管理计划。即是确定哪些负荷组参与控制、哪个控制组选择何种控制方案、各个控制方案的优先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哪些操作。一般来说一个方案内存在若干控制组,而一个控制组能够被多个方案所选择。由此可见,现代化的负荷管理是结合电网以及用户实际,选择丰富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负荷管理手段,对用户可中断负荷进行控制,同时与启停式设备的自启动相结合,从而组建一个良好的供用电环境。这样的负荷管理方式能够和分时电价、可中断电价结合起来,还能够与需量控制挂钩,负荷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广实施DSM需求侧管理。

2.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是DemandSideManagement的直译,它包含了特定的内容。在市场环境之下,供电侧的供方以及需求侧的需方属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平等交易关系。负荷管理以及需求侧管理差异性主要是:负荷管理一般属于削峰填谷、供需双赢的市场行为,主要对用户可中断负荷进行控制;而需求侧管理一般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激励环境下所进行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建立实施负荷管理方案,战略节电、节能降耗以及推迟发电投资的实现,不单单对可中断负荷进行控制,同时还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制约,推广普及各种节能设备等。IEEEDSM委员会对DSM实施方案的分类名目众多,每个参与国所制定出的DSM规划也各有千秋,但一般都会包括下面几点对策:

2.1行政对策

行政措施一般来说是利用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的方式来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电监会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借助价格杠杆来实施电力调度管理,科学引导用户进行电力消费,确保供电工作有序开展,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合理的控制,优先保障居民生活以及其他重要用户的供电,保障电网安全等规定。

2.2财政对策

财政对策一般是利用电力市场运营来实施激励/抑制电价的措施,比如说分时电价、区域电价以及优质优价、电量计价和可中断电价等。实质上,国内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借助于价格杠杆来实现削峰的目的,比如说享受优惠电价的高能耗用户在高峰季节进行设备检查维修等措施。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价机制必然会更加有助于需求侧管理的推广普

2.3技术对策

在技术对策中,其一可以选择旨在削峰填谷的负荷管理系统来对负荷曲线进行改善,减少或者推迟发电投资,而非是单单用于解决缺电状态下的负荷控制问题;其二,必须要积极推广普及节能技术,比如说无功补偿、绝热保温、高效变压器以及其他低耗家电设备等。

2.4引导对策

引导对策通常包含了宣传、培训等。比如说借助媒体手段对相关节能政策以及技能技术进行大力宣传,定期组织节能讲座或者技能产品展示等活动。另外,还有很多有助于开源节流以及环境保护的项目都能够归为DSM计划的范畴中来,例如说把非电力部门所经营的分散电源借助DSM系统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管理,从而促进热电联产以及循环发电,逐渐加大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力度,着力于解决部分边远地区的用电问题,积极寻找其他的可替代的用能设备。

3.结论

(1)过去的负荷管理一般是对需求侧的可中断负荷实施管理,从而对负荷曲线起到改善作用,而不单单用于电力紧缺时的削峰填谷。(2)需求侧管理摆脱了可中断负荷的限制,它的内容名目较多,通常联系到行政措施、财政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引导措施等多个方面,并借助于相关法律以及市场机制来引导科学用电,实现降低能耗的目的。(3)负荷管理、调度运行和电力营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必须要严格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中的内容来进行系统集成,从而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与功能互补。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

系统分析员必须要对用户的需求比较了解才能够很好的展开工作,系统分析员能够顺利的展开工作这就要看他们能否理解用户并且要具有较为充足的工作经验,系统的分析结果也对系统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分析员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在工作中产生问题,最后使得开发出来的系统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失败的产品。

1.2“堆栈”现象

管理信息系统是有多个阶段进行开发并最终完成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系统开发失败,并且不同的阶段出现的错误其错误的“潜伏期”是不一样的,错误越早发生就好导致越晚发现,类似堆栈规律。

1.3重编程,轻规划,轻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最开始的计算机被用于电力企业中,主要是处理简单的信息,是单项目系统,这种小型的计算机系统比较简单且功能单一。如果需要将多个不同的单项系统进行整合,并发挥其整体的优势时,就会让整个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行,系统无法将各个单项进行很好的整合并协调好不同单项之间的关系。

1.4过低估计信息系统的投资而使开发工作夭折

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有些投资是能够立马看到成效的,例如投资软件和硬件等等,就能够较快的看到效果。但是还有一些投资是不能够马上看到效果的,例如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某些需要,必须要对系统进行修改,并且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对系统的一些维护费用等,这些改变所带来的费用是不能够马上见到效果的。

2电力需求预测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

2.1电力市场预测内容

2.1.1年度预测

(1)年度电量预测。全社会口径、本企业口径、统调口径电量,各产业电量,行业分类电量等。(2)年度电力预测。最大用电负荷、年平均最大用电负荷、最小用电负荷、年代表峰谷差/负荷率/最小负荷率等)。(3)年负荷曲线预测。

2.1.2月度预测

(1)月度参数的预测或结果获取。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月平均最低气味和降水量的大小以及进行拉闸限电的情况等。(2)月度电力的预测。月最大的用电负荷、月平均最大的用电负荷、在工作日内平均最大的用电负荷、最小用电负荷、工作日最小用电负荷、月代表峰谷差/负荷率/最小负荷率等。

2.2电力市场预测方法

电力负荷在不同的地区其发展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每一种预测的规律方式都是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律。如果预测的方法越多,那么预测的选择性就会越大,也就会更加精确。软件有一个预测方法库,里面有大约50种预测的方法。在这些预测方法中,大部分都是被经常使用的预测方法,并且还加入了一些比较特别的预测方法,如灰色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2.3电力市场预测策略

综合预测模型的技术。对序列号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之前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预测方式进行。其中用数字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在负载发展的过程中,其自然的规律不是简单的数字模型可以进行描述的,一般情况下,单一的预测模型不能够进行精准的预测。所以,之前的预测理论不够完善就是这个原因。

2.4预测决策技术

预测还没有被确定之前,预测系统所预测的结果还没有满足预测的精准度需要的时候,这些都是预测工作者们最为重要的工作。系统为分析提供相应的决策并进行回答。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进行预测,观察越策系统在数据变化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进行稳定的预测,并且观察其精准度和虚拟预测准确度等指标,并通过模糊决策系统,得到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等级。

2.5预测过程控制技术

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预测人员必须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将其运用到系统中去,使其主观因素得到有效的发挥。系统还会将预测的过程进行输出,以让预测人员参考使用。

2.6预测过程的用户可控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策略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预测方法。(2)分析参考,可以通过查阅各种数据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对预测方法进行选择。(3)预测期限,可以对隶属数据和预测结果的起止时间进行自由的设置。

3结语

在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建立和维护,利用实现数据仓库的软件硬件资源,包括开发平台、开发工具、DBMS、网络通信、终端访问工具及建立服务水平目标(可用性、装载、维护及查询性能)的选择等。还要加强管理水平,并进行有效的维护。数据库的问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还要对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进行完善,对数据仓库和管理权限需要加强管理。并且要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管理,并且需要利用RAID来对数据仓库进行配置,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数据仓库的性能。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群,是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与社会接轨的桥梁,更是行政管理专业生存下去的保证。当代中国进入了新时期,到处充满机遇和挑战,政府管理必须顺应时展满足新任务的需要,努力推进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这当然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行政管理专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人才培养一定要与社会需求接轨,探索“社会需求”导向锚定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模式,适应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对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进而谋求更好的发展。(3)立足于“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群,有助于准确、科学、合理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发挥行政管理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的有效途径。专业特色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培养出的人才本身要具有独特性,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质”。要培养出的人才有独特优势,则首先要立足于实际岗位需求寻找人才培养特色定位,其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优势,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层次、规格和类型的特色公共管理人才,以赢得社会赞誉和欢迎。

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高校陆续开始设立行政管理专业,到目前,全国至少有50多家普通高校施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以上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多高校都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但是全国统一的培养模式并没有形成,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普遍沿袭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的表述;当然,在培养模式上强调整齐划一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约了人才的产出是显而易见的。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各级行政组织急需具有现代行政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专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行政单位求职又并非易事。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诸如以下的问题:第一,培养目标方面,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第二,专业取向方面,政治学色彩浓厚,政府管理偏向明显。第三,课程设置方面,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

2.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参照国家教育部《行政管理教学规范》,并调查分析开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状况,可以把行政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指基础、通识性课程群,涵盖要求高校本科生必须掌握的高等基础教育知识和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模块,是为行政管理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模块,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富有本专业特色,以该专业中以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专业技能方法课模块,是专业需要掌握的应用方法与技术课程;其他课程模块,是指除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外所开设的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模块,是指为了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专业素质的课程。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关注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胜任素质也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必须及时地反映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平时教学过程中,然而,现有课程体系却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第一、课程中片中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课程比重太少。第二、定性课程偏多,定量课程偏少。第三、政治学、管理学类课程偏多,经济类、法学类课程偏少。第四、课堂讲授类课程偏多,案例分析与讨论类课程偏少。

2.3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设置的现状

一方面,国家启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全面优化整合的格局在学校课程中呈现出来,课程改革中单纯地针对一门课程的设计已经落伍;另一方面,高校层面,对教学资源的优化、师资队伍管理的改革、课程管理改革等举措,使得建设的辐射作用、规模效应在课程建设中得到重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也初见成效,各门专业课程的建设都有了进步和发展,但是,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上,认识存在不理性,缺乏统一认识,课程群建设力度不够。第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性,对建设与改革有不利影响。第三,缺乏教学改革研究,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需要教学改革研究的推动。

3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

围绕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录用情况;对录用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配置与评价;对毕业生的岗位工作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与测评;以及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建议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及分析显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分布情况是:在国家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仅占16%,其余大都集中在企业中工作,另有一少部分毕业生在学校工作;具体从事的是一般行政事务类管理工作,具体有:人事管理、综合协调、文秘、办公室管理等,各工种分布比较均匀,差别不明显。调查结果还显示,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在于两个大的方面:其一,需要具备的通用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英语文献查阅及基本交际技能,公文处理技能等;其二,专业核心能力:(1)组织协调能力。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的工种具有较大的综合性,需要对机构、人员、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而在此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组织协调艺术,才能科学地协调分配工作,提升工作效率。(2)人际沟通能力。现代社会普遍采用科层管理模式,行政管理过程中工作关系的协调、上级命令的传达、单位信息的传递、组织目标的统一等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的有效处理与协调。(3)公文处理能力。行政管理专业首选就业方向是事业单位或党政机关,而在现今的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选拔中,竞聘者具备公文写作与处理能力已成为了一项基本的要求。(4)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办公中资料查询、文件处理、信息传递、沟通联系、财务转入转出、电子报表制作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5)调查研究能力。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分析组织内外环境,为组织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6)信息处理能力。行政管理工作会面临大量的信息搜集、识别、甄选、处理、存储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4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

(1)宏观上,既要考虑学科因素,也要重视专业的影响。划分课程群的根本依据是学科性,因为只有依照学科的界限去划分课程体系、确定并协调课程内容才是科学的;而通过专业的组织实施才可以确定课程群内课程体系并发挥各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宏观上,课程群既要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合理分工,又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性,满足专业的教学要求。(2)微观上,要关注相关课程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整合性是指利用课程间的互补优势,重新设计、规划,把原有课程间的空白填好,原有课程间的重复删掉,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构架专业知识体系。关联性是指在内容上、逻辑上具有一定联系的各门课程,它们之间的理论知识可以进行关联、融合,使学生掌握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3)基于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拟组建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课程群。行政管理公共基础课程群的设计思路是,以本科教学要求为前提注重通识、素质教育,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基准上,强调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专业基础课程群,重点在于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在拓宽学生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力求体现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并且应该整合专业师资的优势,开设一些有特色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从事专业的所需的核心技能和方法,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必须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尤其是针对社会对专业人才岗位胜任素质的需求,增加实践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

需求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258.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1-0065-04

1 引 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终身学习的场所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公民素质等重要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队伍素质日益提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文化支撑。[1]本文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1―2010年10年间我国在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进行年文量、核心期刊载文量以及研究主题等方面的统计与分析,试图揭示近1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学术成果、研究主题倾向等,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2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题名”为检索途径,选取“公共图书馆”为检索词,时间限定在2001年至2010年。同时,为了提高检全率,选取了全部期刊;为了提高检准率,将匹配限定到精确,同时剔除那些属于通知、会议、纪要、讲话、征稿等非原发性论文,统计出共有相关论文4 813篇。

2.2 处理方法

主要借助Excel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采用信息计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近1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发展规律。

3 数据分析

3.1 文献增长规律分析

国内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晚,但进入21世纪之后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笔者统计到的4 813篇论文的具体年代分布见表1。

表1的统计数据表明,论文的年度发文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态势,尤其是2006年、2007年和2009年发文增长速度更为明显,平均年发文增长率为3.0%,而20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量达到972篇,约占10年间发文总量的20.2%。这说明现阶段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和农民工服务、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的服务以及公共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评估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亮点。

3.2 核心期刊载文量分析

在CNKI中以“期刊名”为检索途径,期刊范围限定在核心期刊,确定在核心期刊上刊登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1 154篇。通过对检索到的1 154篇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得出载文量较多的前10种核心期刊及占核心期刊总载文量的比例(见表2)。

表2中的数据显示,公共图书馆研究论文仅在《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5种期刊上刊登的数量就占在所有核心期刊上刊登论文总数量的62.1%。这5种期刊在公共图书馆研究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很重要,同时也促进公共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从表2还可以看出,载文量较多的前10种核心期刊均属于图书情报类专业的期刊,这说明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图书情报界。

3.3 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重点,有利于了解公共图书馆目前研究的现状和水平,帮助研究人员正确地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运用内容分析法,笔者对检索到的4 813篇研究论文进行微观主题分析,运用Excel处理后,将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管理、公共图书馆工作、公共图书馆功能、公共图书馆建筑(馆舍建筑标准)、公共图书馆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的思想、精神、价值以及理念)、公共图书馆运动和活动、其他类型的公共图书馆、技术应用、公共图书馆其他问题研究内容14个主题。如果从宏观角度将上述14个主题再进行分类,又可以分为下面6个方面:公共图书馆管理、公共图书馆工作、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建设、先进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等。

3.3.1 公共图书馆服务主题分析

(1)弱势群体服务主题分析。自2001年“弱势群体”作为外来词引入国内,国内图书馆界对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日益显著。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尚未有权威的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有以下10类群体: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乡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群众、受灾地区群众、体弱多病的离退休人员、孤寡老人、特困户、未成年人、伤病残人等。[2]由于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对农民、农村、外来工、农村留守儿童等的重视,笔者也将这些特殊群体归入到弱势群体当中进行统计、研究。

基于以上定义,在统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论文中,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论文共有384篇,约占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总数的31.3%。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机构,而弱势群体是公益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论文中关于为农民、农村、农业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论文有134篇,约占为弱势群体服务论文总数的34.9%。为身体残疾的弱势群体以及老年读者服务的论文数量分别是141篇和36篇,分别占为弱势群体服务论文总数的36.7%和9.3%。统计数据表明,为身体残疾的弱势群体服务的研究仍然是2001~2010年10年间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服务农村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公共图书馆倡导的服务均等化、公平化的服务理念。

(2)信息服务主题分析。[JP〗现代图书馆要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地方形象的树立等提供直接支持,以期获得相应的回报。具体地说,就是要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3]

信息服务研究的论文有162篇,占公共图书馆服务论文总数的13.2%。其中信息服务工作的论文64篇,占信息服务论文总数的43.0%。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主要有社区信息服务、政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服务、知识信息服务以及情报信息服务等。其中政府信息服务文献23篇,占信息服务文献总数的14.2%。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来说,政府信息服务是一项新业务。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公开信息的查阅场所”。自此,公共图书馆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的“新元素”。这不仅使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有了法律依据,也成为一种法定职责。[4]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为公共图书馆开展为政府提供决策信息服务以及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提供了平台。

信息服务论文中关于服务理念的论文有157篇,占公共图书馆服务论文总数的40.9%,服务体系方面论文88篇,服务模式论文35篇,服务原则和理念论文34篇。数字时代,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要适应社会和用户,就必须转变服务理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公共图书馆服务还包括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均等化服务、网络服务、社区服务、有偿服务、知识服务以及情报服务等服务,相关论文分别有58篇、58篇、42篇、20篇、23篇、21篇、15篇、10篇,这些数据表明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具有多元化形式。

3.3.2 公共图书馆管理主题分析。

公共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主要是对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业务流程的管理,行政管理主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危机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等。公共图书馆管理论文有1 147篇,其中业务管理论文有561篇,约占公共图书馆管理论文总数的48.9%;行政管理论文有586篇,约占公共图书馆管理论文总数的51.1%。

(1)业务管理主题分析。业务管理中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论文有200篇,约占业务管理论文总数的35.7%。数字化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数据库建设与开发和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等。其中关于数据库建设的论文75篇,占业务管理论文总数的13.4%。其中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文章43篇,特色数据库建设论文29篇,还有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资源门户系统构建等方面的论文3篇。统计数据表明,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国内主要集中在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方面。

信息咨询的论文87篇,占业务管理论文总数的15.5%。这里的信息咨询指的是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活动之一,是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有以下几类:咨询台、网上信息查询、网络导航、特色数据库、提供二次文献、SDI(定题服务)和用户教育。随着信息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现代参考咨询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参考咨询、虚拟信息咨询和企业与政府的决策参考信息服务等内容,服务对象逐渐多元化。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服务对象和范围仍然狭窄。在国外,据2005年的文献显示,数字参考咨询已经可以为开业医生和消防队员服务等。[5]因此,国内参考咨询服务范围仍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业务管理研究论文中关于文献采编工作的论文有57篇,关于阅览室的论文56篇,关于流通服务的论文39篇,关于业务外包、业务统计和典藏的论文共7篇。这说明图书馆业务流程中的文献采访和编目工作仍然是图书馆的业务核心。对阅览的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电子阅览室的发展、服务和管理方面。

(2)行政管理主题分析。公共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管理体制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图书馆评估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论文392篇,约占行政管理的论文总数66.9%;规章制度建设论文122篇,约占行政管理论文总数的20.8%,均位居研究前列。

数据表明,人力资源管理是近10年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研究中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图书馆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包括绩效管理、人才建设、人才培养、馆员素质和教育、馆员情绪、情商教育和管理、馆员心理健康、馆员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等。统计资料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的有258篇论文,占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总数的65.8%;绩效评估论文54篇,占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总数的13.8%。图书馆服务于广大读者,靠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各种服务,图书馆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队伍的水平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绩效评估是对图书馆工作效率、技能、态度等的考评,以此达到图书馆业务效率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指标体系,更加重视定性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更加重视评估体系的发展和创新。[6]

在122篇规章制度建设论文中,有关图书馆立法方面的研究论文39篇,占规章制度论文总数的32.0%,图书馆制度、标准、管理办法、条例和行业自律规则论文共计83篇。我国图书馆法的制定于2001年启动,但又于2004年中断。2008年11月18日,文化部召开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会议, 明确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图书馆法从制定公共图书馆法做起。自此, 我国的图书馆立法工作在2004年中断以后又进入到再次启动并加快进程的阶段。因此,2001年至2008年间有关图书馆立法的研究偏少,仅有10篇。2009年1月初, 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新年峰会在北京召开, 专题讨论、部署公共图书馆法立法支撑研究事宜。之后对图书馆立法的研究普遍开展起来,2009―2010年该方面的研究论文已达29篇,占图书馆立法研究总数论文的74.4%。图书馆立法问题是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之一,立法是改变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包括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弊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7]

行政管理研究中还有公共图书馆安全、经费管理、危机管理和战略营销管理等。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和经费管理的研究有发展的趋势。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服务部门,图书馆面临着各种各样影响安全的危机因素,如近年来的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图书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图书馆做好相关工作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势在必行。[8]

4结 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公共图书馆的研究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为大众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必须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而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推动服务的改革,是图书馆向前发展的“护航船”。可以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仍然是公共图书馆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

[参考文献]

[1] 许建业.当代中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之比较[J].图书情报研究,2009(1):28―31.

[2] 于良芝,李晓新,王德恒.拓展社会的公共信息空间――21 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

[3] 李松妹.现代图书馆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30―131,150―151.

[4] 李国新.推进和深化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0(1):1.

[5] Rockliffs,PetersonM.,MartinK.,CurtisD.. Chasing the Sun: A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 Between SAHSLC(SA)and SWICE(UK)[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 ,2005,22(2):117―23.

[6] 李志忠.关于图书馆的绩效评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2):2―5.

[7] 蒋永福.当前公共图书馆研究的三大问题[J].公共图书馆前沿,2009(1):20―23.

上一篇:统计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自主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