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范文

时间:2023-03-07 03:13:38

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1篇

一、酒店的需求层次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在《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之后他又把人的需求分成七个层次。但是,首先马斯洛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他的模型是建立在对美国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再者理论的提出是在一百多年前,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由于时间和国情以及行业的特殊性,我们不能直接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酒店业中。

有人口专家和心理专家通过对职工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表1。

另外,由于酒店的特殊性,尤其是星级酒店,对员工的年龄和气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女职工偏多,工作环境优雅高档,每每还有丝竹般的音乐环绕耳畔,整天接触的是上层社会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中员工让自身的“品味”也不自觉的提升了很多,这使得她们审美的需求更加凸显出来。

基于以上,我们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给予调整,以便更适应我国酒店人员的激励。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求严格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原因和动力。当低级层次还未满足时,其他需要将不能激励他们。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酒店的需求层次理论。

二、激励的具体措施

在酒店员工生活和安全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后,应该针对员工审美(均匀、整齐、美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挑战、晋升、成就),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审美的需求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自我实现则建立在企业内部的用人机制上,这两个方面是现代酒店首先需要解决的。

(一)薪酬的重要性。一篇研究综述考虑了80篇有关激励方式及其对员工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仅仅靠目标设定这一项因数,员工的生产率平均可提高16%;对工作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工作更为丰富化,会带来8%~16%的提高;让员工参与决策的做法使生产力水平提高不到1%;如果以钱作为刺激物可以使生产力水平提高30%。数据说明,薪酬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1、岗位工资制与绩效工资制。(1)岗位工资:即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工种的差别和技能的高低,以及对酒店的贡献确定工资的级别。这是酒店员工的一项基本的、稳定的收入,一般比较低。对于酒店来说,应该关注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和酒店的盈利水平,来确定岗位工资,以使酒店的工资保持市场竞争力。(2)绩效工资:工资与绩效直接挂钩,强调以目标达成为主的评价依据,注重结果,认为绩效的差异反映了个人在能力和工作态度上的差异。绩效工资通过调节绩优与绩劣员工的收入,影响员工的心理行为,以刺激员工,从而达到发挥其潜力的目的。

关于酒店的绩效工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奖励:1单个员工绩效奖。这个奖励可以通过对员工的业务操作水平、顾客满意度的调查、点子创意的多少,以及直接领导的评价等给予奖励。2班组绩效奖。酒店可以以轮班为一个班组,或者以一个楼层,或者以一个服务部门为一个考核班组,根据班组的工作绩效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并且起到激励的作用。3酒店整体绩效奖。酒店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盈利,都靠全体员工的努力。酒店可以在年末通过对出租率、收入增长率、成本费用率、行业占有率、行业收入水平等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如果企业各项财务指标都有增长或者居于行业的前列,酒店应该创造分享成果的机会。这样的奖励,可以向员工和社会传递酒店良好的运营状况,有力于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而且可以犒劳你的员工。员工既得到了物质上的实惠,又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增加员工的士气和信心。

另外,在酒店发放奖励的时候是有一定技巧的。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个人取得数月奖金、年终奖金,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出于避税的考虑,酒店可以将本年奖金推迟到下一年平均发放。这样,既不用公司花钱,又可以为员工节省,何乐而不为呢?

2、小费的合理、合法化。首先,小费是商家和顾客互相尊重的表示。顾客通过自愿付小费来表达他们对服务的满意和感谢,而服务生通过小费得到很好的回报和补偿,这样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刺激服务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次,小费的合理化,产生弹性的收入,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收到小费的员工会更加努力;那些收不到小费或者小费很少的服务生,要么好好表现,提高服务质量,要么干脆走人。

(二)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现代员工都希望自己的未来明朗化,以消除内心的不安定因素,增强自己的信心。酒店要在真正了解员工的这种需求的基础上,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培训是增强酒店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酒店行业发展呼唤人才。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渴求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将会产生深刻而又持久的工作动力;同时,培训又可使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意识有所提高,增强了酒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酒店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1)酒店自己的人力资源部进行基本的业务训练;(2)通过录像带或者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3)通过外聘专家给予讲座的形式提高员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4)与高校合作,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5)举行研讨会,激发员工的想象力;(6)委派员工到行业内公众口碑良好的酒店进行一定期间的学习;(7)派往总公司去实习,等等。

2、善于利用晋升的激励手段

(1)晋升职务奖励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标志着个人能力得到展现和认可,能增强被提升者的自信心;使个人在家庭、组织、社会上的地位提高,给其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职务晋升意味着工资和待遇的提高,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的实惠;它推动了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高的起点。

(2)酒店晋升的一些标准。1积极进取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问题。对于这一点,酒店最好的做法,就是保证上下沟通;还有就是通过领导的观察,这一点也很重要。所以说作为酒店的领导应该经常到各个部门走动,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一些想法。2具备潜在的管理能力。这一点应该说是最关键的。所谓的管理能力,就是指协调、控制、计划等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胜任。例如,在酒店的客房部,可以定期举行做床比赛、演讲比赛、实际操作流程模拟比赛、或者部门规划书的可行性比赛,等等。如果说在各项比赛中都能够脱颖而出,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员工具备很好的管理潜质,值得酒店对其进一步的培养。3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一个人得到晋升时,即“众望所归”,他便承担起完成协调机能的责任,需要做好组织上下之间、下属之间的协调,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只有组织内部的关系和谐融洽,才能激发员工斗志,才能以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才能以更充沛的精力为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三、总结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行政管理;激励;绩效

Abstract:Incentiveisthecoreofhumanresourcesmanagement,itcanfullymobilizeitsmembersfortheworkoftheenthusiasmandcreativitytoattractandretainqualifiedpersonnelandtoimproveindividual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areofdecisivesignificance.China''''suseofgovernmentadministrationinthelevelofMaslow''''stheoryneeds.Withtheadministrationofspecificcharacteristics,improvethecivilserviceperformanceappraisalandeffectiveincentivesystem,theworkofthecivilservantsistoraisetheenthusiasm,creativity,andimprovetheadministrativeefficiencyofscientificchoices.

Keywords:TheoreticalLevelofDemand;AdministrationManagement;Incentive;Performance

一、中国行政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1.约束不对称、重监督而轻激励

加强监督,对公职人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必要的约束。但监督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通常具有滞后性和对公务员激励的被动性,激励成效有限。因此,除了加强监督以外,还应该强化内在激励机制,从积极方面引导广大公职人员敬业务实,拒腐防贪,从源头上减少公务员的失职行为,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2.考核激励的作用难以得到体现

考核激励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奖惩、职务升降、级别和工资的调整等挂起钩来,促使公务员积极工作,尽职尽责。而公务员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稍不注意就易产生考核误差,影响对公务员德才表现的准确评定,影响考核对激励功能的发挥。我国目前对公务员只进行定性考核,如某乡镇机关2007年年终考核,有48名公务员参加考核,除了4名公务员为优秀外,其余44名公务员均为合格,“不合格”一档形同虚设。这种考核无疑有失全面和客观公正,甚至没有体现出考核的意义。

3.干部选拔机制中缺少激励

中国的干部选拔机制中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体现不够,科学的具体的操作规范也不够健全,干部选拔过程中缺少激励,缺乏活力,必然导致利益分配激励功能减弱。由于工资基本固定,收入与努力无关,与组织目标完成情况无关,其结果是、无所作为、消极怠工等“搭便车”现象反复出现。这从根本上说,不是某个人的过失和责任,而是在组织制度中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二、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于1943年出版的《动机激发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着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据此,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1]。

行为学家们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需要的层次、激励的因素以管理的策略对应成表,为管理的实践提供指南[1]:(1)生理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工资和奖金、福利、工作环境,管理策略可表现为完善的工资和奖金制度、贷款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工作时间(休息),创造健康工作环境,住宅和福利设施。(2)安全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职位保障,意外事故防止,管理策略为安全生产生活条件、危险工种的营养福利制度、合理的用工制度、离退休养老金制度、健康和意外保险制度、失业金制度等。(3)隶属与爱的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良好人际关系、组织的认同,其管理策略为和谐工作小组和良好人际关系、协商和对话制度、互助金制度、工会及其他团体活动、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4)尊重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名誉、地位、权力与责任、被人尊重与自尊、与他人工资奖金之比较,管理策略为人事考核制度、工作职称晋升制度、选拔择优的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与提合理化建设制度。(5)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有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组织环境、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管理策略为决策参与制度、建立攻关小组、提倡创造性工作、发动职工研究发展规划、交给职工挑战性工作和破格晋升制度。

2.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制度和灵活的福利机制

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薪酬因素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物质激励的范围,成为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重要因素。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曾指出:“金钱对那些抚养一个家庭的人来说要比那些已经功成名就、在金钱的需要方面已不再是那么迫切的人,就重要得多。”[2]

在中国公共部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公职人员的薪酬一直实行等级工资制,一般工资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高薪金的公务员制度,一位高级行政官员的年俸可以与首相相比。鉴于中国的国情,目前不可能实行高薪金公务员制,但近年来公务员待遇的提高体现了决策者们对薪酬因素的重视。目前,中国公务员薪酬提高的趋势使得公共部门在与企业及其他行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中增加了优势。但是,要使金钱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激励因素,必须保证“在各种职位上的人们,即使级别相当,但给予他们的薪酬也必须能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工作业绩”。也就是说,薪酬应当与绩效挂钩,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以往刻板的工资报酬制度正逐渐被以工作成绩来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所取代。以工作成绩来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是基于这样的论点,即“公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应该符合经济市场的工资水平,并且不论公务人员之间可能存在何种差异,他们工资报酬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其工作成绩的好坏,工作成绩越好,所得到的报酬就应该越多。这一论点意味着传统的、强调统一的公务员制度应该被取代。尽管公务员无疑也会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但在以前,公务员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他们努力的目标。然而,金钱奖赏正逐渐取代这些无形的、但却是真实的价值观和激励因素而成为招聘人员和提高其积极性的主要手段。”[3]

3.权力激励——公务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国家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尽可能合理地配置,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公共部门这个庞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公共服务产品的过程中,权力始终都在对支配和使用公共资源的公职人员起着不容忽视的激励作用。

公职人员处于何种行政职位,就拥有相应的行政权限,职位越高,所享有的权力就越大。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满足对物和人的支配欲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自己越来越成为受人瞩目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建立并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权力激励体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权力对于各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集中体现在,为了能够支配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必须在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勤奋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得以受到提拔,从而能够行使更高职位上更大范围的权限。

在建立权力激励体制过程中,必须在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避免出现“为了掌权而掌权”的不良倾向。要明确公共权力是人们赋予的,是用来更好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合理的运用权力激励,不仅能够激发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权力腐化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丰富激励手段,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1.拓宽激励渠道,注重加薪、休假等激励方式

有时将公务员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奖励,反而使公务员无法很好发挥才能。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者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公务员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他们应有的地位与价值。激励渠道多样化有利于公务员合理地自我定位,从而可以不必将职务晋升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2.在工作设计方面,尽量丰富工作内容

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内容,采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工作设计方法,尽量丰富工作内容。对公务员工作内容的改善及对其工作行为的认同和奖励,可以使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促使工作不断创新。如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由于每个公务员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对岗位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因而须建立岗位流动机制,使公务员能感到工作的乐趣。

3.打造和谐有序的行政组织文化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马丁・伊登 成长经历 内心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也称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马斯洛认为在一个人的

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对一些东西的需要从比较低的水平到比较高的水平发展,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下面作者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马丁・伊登成长发展的人生历程。

一、马丁・伊登的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 、生理平衡、分泌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人类所呼吸的空气、解渴的水、解决温饱的食物、遮风避雨的住房和穿着等需求,这是人类需求的最低的要求。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在对较高水平的需求之前,总是先满足生理上的食物需求。一个人在饥肠辘辘、连温饱也解决不了时,是不会对这些之外的任何事物感兴趣的,他的欲望就是有东西可吃。马丁・伊登出身于贫苦农家,整天为生计东奔西走,无暇顾其它;在马丁・伊登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死了,和他的姐姐相依为命,他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如在小说第一章中写道:“无数的生活图景围绕在自己意识周围:司炉室、水手舱、露营、沙滩、牢房、酒吧、贫民窟街区,……”。他这时候连最基本的食物和睡眠都保证不了,更不要说精神上的最求了,这个时期的他是处于生理需求阶段,为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在四处奔波。

二、马丁・伊登的安全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和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马丁・伊登想拥有安全的自身、稳定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威胁、不遭受疼痛或疾病是一种安全上的需求。马丁・伊登在遇到自己的爱情之前就是处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阶段;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出于自卫的本能可能对伤害他的人采取一定的行动。比如,在他跟着露丝的哥哥第一次到露丝家的时候,他的内心就怀着自我保护意识而小心谨慎地行事:“……他心里还暗自紧张,怕他那巨大的肩膀会撞上门框或是把矮架上的小摆设拂到地上。他在家具什物之间东躲西闪,原本只存在他心中的恐惧又成倍地增加了。在屋子正中堆满书籍的桌子和钢琴之间分明有可容六个人并行的空间,可他走过时却仍提心吊胆。……他擦干前额,摆出平静的样子向四面看了看。眼里却掩饰不住一种野兽害怕陷阱的神气。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包围了他,他害怕发生什么情况,无法应付。……” 在这个阶段他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免收外界的伤害。

三、马丁・伊登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 爱情和性亲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都有关系。

人类对友情、爱情以及他们在社会中关系的需求指的是社交需求。这种需求是隐隐约约伴随于各种需求之中,只是在某一阶段不太强烈,在另一阶段有比较突出。当人们在满足了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后,就会想到与外界其他人士交往。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社交需求是和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不一样的人类的心理与思想的需要。马丁・伊登在遇到露丝之前的社交需求是一些生活中隶属于友谊、爱情的社交关系。在遇到露丝之后,马丁・伊登的社交需求就突显出来,表现得非常的强烈。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围绕着与露丝进一步发展爱情关系而进行的。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填饱肚子,仅仅是当一名默默无闻的水手;他又有了更高的需求---对于爱情的需求。马丁・伊登为了满足自己的人际关系的交往,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地学习写作;为了这种需求,他常常去露丝要去的图书馆;为了这种需求,他出入于露丝经常去的聚会用餐或交流的各式场所等等。他的这种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在满足了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后逐渐突显的另外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四、马丁・伊登尊重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 成就、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马斯洛认为对尊重的需求不但包括对自己价值或成就的感觉,而且也包括其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和对人格的尊重。有这种需求的人期望别人能够接受他们的实际形象,而且要承认他们有能力,他们一生中所奋斗的目标是有显赫地位、良好的名誉、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这是因为别人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才华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尊重需求。马丁・伊登在与露丝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差别太大,马丁・伊登经常被那个社交圈的人看不起而耻笑他,使他的尊重需求无法满足,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也就是去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五、马丁・伊登自我实现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 创造、 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和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自我实现需求实际上就是实现自我。想要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他的主要的行为表现是追求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目标。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这最基本的四种需求后,就开始去寻求更多生活中的乐趣和更多的知识,去享受自己工作以外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实际上,马丁・伊登是在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当时的人与环境迫使他去自我实现。他认为只有展示了自我价值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于是为了实现自我,马丁・伊登开始了他写作道路的奋斗历程。在小说第九章:“马丁・伊登......把积蓄的钱花光以后,就上了那艘寻找海底宝藏的船当水手。八个月也没看见宝藏的踪影......,这八个月不但让他挣到了钱--可以在陆地上过好几个星期的钱,而且也让他有机会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阅读。”马丁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渐渐地成长为一名自我实现的人。因为个体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受到了当时“病态”的社会文化环境阻碍,马丁的自我实现需求已经到了虚无缥缈的地步,投出去的文章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退稿信像雪片一样飞来。恰恰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他的小说被发表了。他成功了,他的自我实现需求已经满足了。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的成长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因素,他又感到了失落,感到了空虚,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失去了信心,以至于最后走向了死亡之路。实际上他选择自杀是他接受现实能力差,他不能够适应当时的那个社会。

从本篇小说我们可以得知,马丁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是他对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他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就会有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经济水平影响的,而且,需求的层次也是不断上升的。

通过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马丁・伊登成长发展的人生历程更加说明人类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就有不同的欲望,有了欲望就有了生活的目标,也就有了生活的动力,在这种动力之下就造就了形形的人生。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JIT;实施困境;需求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准时制生产方式(JIT)就必须正确地认识JIT。首先JIT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以它所要追求的目标所定义的一种思想,其核心是为了实现零库存、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产品而进行持续改善,其改善的对象是大野耐一所提出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七种浪费现象,因此我们在理解JIT时必须抓住它的核心――持续改善;其次才是实现改善的具体方法。JIT的实施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李祺、捷认为企业最高经营决策者对进一步推行TPS的支持力度不足;郭振宇认为中国企业多盲动、浮躁、企图一步到位;李耘涛认为企业对于JIT的理解没有做到全面、准确,然而这些都是一些深层次原因的外在表现。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如图1所示,在以下三个方面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图1)

一、社会层面

(一)JIT的实施要以需求层次的多样化为前提。丰田的JIT模式能够战胜以通用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模式,表面上看是得益于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而实际上是随着西方国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已经得到了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阶段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是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了,而JIT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这才是JIT模式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然而,当前我国还没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个人消费明显不足,这一结论可以从图2中不同国家的个人消费占GDP比重的横向比较中得出。(图2)

而当今国内房价虚高,国际公认的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即工人的年均收入与房价的比值)是3~6,国内房价是居民年收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就使得本来数量就不大的个人消费的相当一部分又集中到了房地产领域,而住房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低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不会追求以产品的多样化为特征的社会需要这一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使得社会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下降,势必会削弱JIT的实施效果。其次,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尤其是经济比较活跃的江浙及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占的比重很大,然而外贸企业多是订单加工,承担的是制造业分工的下游产业链,不直接面向市场,这使得需求的多样性下降,因此JIT的实施显得不是非常紧迫,而且实施起来效果也不明显。

(二)JIT的实施要以基础IE的广泛推行为基础。丰田汽车公司生产调查部部长中山清孝认为,丰田生产理念(JIT)就是IE在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在丰田每个公司都熟知泰勒管理思想。工业工程之父泰勒创立这门学科进行基础IE实践的时候,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那时我们无暇顾及这一先进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时期内,西方的科学理论又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手段同样没有得到重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理论,然而这时IE已经淹没在各种时髦的理论之中了。因此,我们要想在中国成功实践JIT就必须进行一次基础IE知识的普及性宣传。目前我国制造业靠资源、劳动力低价优势发展的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这种微利发展模式是经不起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这正是我们大力推广基础IE进行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

二、企业层面

(一)企业管理者层面。实施JIT是一种变革,任何变革是有阻力的,而长期以来内资企业普遍缺乏变革的动力。JIT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持续改善,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效益,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把这整套思想在丰田的所有协作环节内全部付诸实施。其次,实施JIT的企业应该是像丰田一样具有一定规模、制造过程所需工序较多、较复杂的企业,因为规模较小的企业存在的七种浪费现象较少,满足以上条件的只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和少数民营企业。

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层不是非常稳定,领导层主要由上级任命变更比较频繁,这就使得领导层没有安全感,即他们对于工作安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由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工作安全没有得到满足时,他是不会追求归属感(属于社会需要)这一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在领导者对企业没有归属感的情况下他们就很难集中精力谋划企业的发展,因为他们首先要做的是维护自身的安全,讲求成绩。而JIT这种实施周期长、见效慢而且投入、风险比较大的项目自然不是他们的首选,即使有高瞻远瞩的领导人进行了变革,随着领导层的变更也可能会终止。

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真正的发展时间较短,从1992年产权制度改革开始至今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目前还处于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的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渡过生存期;普遍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比较少,JIT实施的效果更不明显。即使有一些发展较快的大企业有能力实施,但是他们有顾虑,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较短,改革的过程中还遗留了很多问题,这使得企业家感觉未来政策的走向不明晰,他们对自己事业的未来缺乏安全感,即他们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受到了限制。由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是进行重大变革。

(二)企业制度层面。JIT生产理念有别于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核心就在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在JIT生产方式中工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中工人仅仅是无法用机器取代的工具。这就意味着在JIT生产方式中工人的需求层次高于大规模生产方式中的工人。晚年的大野耐一在书中留下了感人的反思:“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何而忙,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员工奉献宝贵的时间给公司,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愿望,只是在低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高层次的需求不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很好地实施JIT,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是有利于高层次需求的实现的。自下而上的决策制定过程是日本管理的特点。在准时生产系统中,生产线中的决策权在整个工人的责任心控制下。比如,在丰田一旦发现问题每个工人都有权使生产线停止,然后依靠团队的力量解决,而这一切在丰田都是有制度保障的。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管理制度为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目前在我国普遍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上说,企业权力制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普遍建立,很多企业还是“一把手”体制。这种制度会导致信息自下而上的传递渠道很不通畅,这种压迫式的管理方式会对工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进而影响JIT实施的效果。

三、员工层面

JIT的实施是需要全员主动积极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和团队合作的,其中团队合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丰田很多改善工作尤其是生产线停止后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团队来完成的。只有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员工对团队合作的渴望才会上升。在JIT实施比较成功的美国和日本这两个低层次需求的实现是有一定保障的,在美国有强大的工会来维护工人的权益,有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来实现就业,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在日本,终生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意识。然而,目前我们的现实状况是住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员工只能通过增加自己的储蓄来应对。非常高的储蓄率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内需不足。还有一个对JIT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是,中国人工作时间长,效率却不高。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一年约为2,200小时。而阿根廷是1,903小时,巴西是1,841小时,日本是1,758小时,美国是1,610小时,英国是1,489小时,而荷兰人均工作时间最少,一年才1,389小时。在如此高的劳动强度下,工人只能疲于应付、甚至消极怠工,而不会产生JIT的实施所需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意识。

四、小结

为了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们必须要重视JIT这种适应时代需求的生产理念的应用。为了使JIT的实施更加顺利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安全层次的需求,尤其是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从而释放巨大的国内需求能力。

2、进行一次基础IE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性宣传。

3、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工会的建设,使之能够真正为工人争取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祺,捷.中国企业深入推行丰田生产方式的障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

[2]郭振宇.为什么中国没有实践丰田生产方式的成功典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6.

[3]李耘涛.丰田生产方式及其新发展在我国农机企业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 2006.4.

[4]孙鑫鑫,贾蔚,徐军.中国企业学不像丰田的症结所在[J].商场现代化, 2008.1.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学习动机;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动机被视为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秦晓晴①提出动机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接受二语输入的程度、与本族语使用者的互动、学习目标的设置、坚持学习的毅力和拓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系动机理论的奠基之作,综观文献,采用该理论来阐释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甚少②。作者认为,该理论能够帮助外语教师从根本上审视学生学习外语的出发点,并能揭示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不同。作者还结合了自己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活动来阐明如何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早期的动机本能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从其动物性的本能中得到解释。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超越了简单的生存观,认为人的需求可以按照其重要性,从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求,维持生存的需要;(2)安全需求,受保护和免受威胁的需要;(3)社交需求,被群体接纳和爱护的需要;(4)尊重需求,个人渴望成就及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5)自我实现的需求,渴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

实际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有一个七层次模型,即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加上求知需求(认知和理解自身及世界的需要)和审美需求(渴望对称、秩序和完美的行为)。

秦晓晴认为,需求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外语学习中的学习者动机,并提出外语学习涉及到主要是个人需要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所谓情感需要,即学生渴望作为学习优秀者,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从而积极地应对教学活动。事实上,情感需要突显的都是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够得到他人的承认,与尊重需要有异曲同工之妙。秦提出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与外语学习直接相关的认知需要,例如探索与外语相关的语言体系,文化,以及语言运用,才会得到关注和满足。

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与秦晓晴个人需要的对接

二、需求层次理论与中国外语学习者

根据“中国外语能力需要2010调查”的结果③,在内地城镇地区,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城镇居民需要在工作中运用外语。该项调查还运用五级likert量表测量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外语任务的频率。排行在前十位的都是以了解外语文化为目的的行为,例如排名第一的 “看外语原版电影、电视剧”(平均值2.22)。真正与日常交流和工作相关的事项,例如读外文电邮,听外语工作安排和参加外语讲座论坛等的平均值都排在1.58到1.32之间,即处于“很少”(赋值为1)和“较少”(赋值为2)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该项调查的所有选项的标准差值到超过其对应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即可以认为,该题的被选中的选项分布相当地分散,所以得出的平均数据可能无法代表数据的全貌。但不可否认,对于大部分内地居民来说,英语还只是了解外国文化的一种工具,而不是赖以生存的技能。由于缺乏沿海地区的调查数据,无法确定相关结果的外推性。但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在某一程度上排除生存需要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层为安全需要,即在生命、财产和职业等获得充分安全感的需要,在此我们重点讨论的是职业上的安全需要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21世纪中国,学习和职业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如以前紧密,体面的学习成绩并无法保证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时,随着学习成本的大幅增加,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尘嚣再起①。再具体到英语学习,随着四六级考试社会化进程,学校不再把毕业证书和英语证书挂钩。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和政府鼓励自主创业的种种举措,英语水平的等级证明,甚至英语的实际能力水平与就业和待遇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无法确认。例如,笔者曾经任教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课学分与专业课学分基本持平,但无法拿到四级证书的学生依然能够找到相应的岗位。崔景珍②的研究也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没有明显差异,即就业预期并不能驱动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因此,作者认为目前情况下职业上的安全需要可能无法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

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的用途和重要性。二语学习者身处二语本土国家,其二语水平是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基础,是校园中继续学习的重要保障,更是获得社会接纳的基本条件。换言之,他们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未来的职业,为了在新社会中获取归属感,必须要学好二语。然而,外语学习者身处母语国,学习外语的目的大多是满足纯粹的考试需要,缺乏相关的迫切性。Gu③的研究也证明,即使是在英语专业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高低也不是受到群体接纳和爱戴的必要条件。在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中国外语学习者依然缺乏真实的英语交际语④。学生之所以觉得英语难学,没必要学,究其原因,英语作为外语并非影响人们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决定性因素。而学生缺乏迫切的驱动力,也是外语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值得指出的是,无法取得学生认同的强制性需要,例如中医专业学生必须通过英语考试才能获得学位等,把英语学习跟与之无关的利益挂钩的行为,虽然短期内能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长期来说,却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和抵触的情绪。

在外语教学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成为外语使用的主要场景。在外语因素,例如社会需要,职业追求等或者缺失,或者无法对全部人产生足够的影响的情况下,要令学生建立学习外语的信心和获得相关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强化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即秦教授提出的情感需要,那就必须为课堂教学寻找新的途径,最直接的着力点就在于课堂的教学设计。下面作者将以自己目前在做的一个课堂改革试验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从而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并提升英语学习的动力。

笔者所教授的是某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大三的一门为期12周的《职业口语》课程。学生全部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大多数同学自通过高考后从未进行过口语训练。他们在本学期还面临着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该课程也与他们的专业相关程度不高。另外,该校的补考制度比较宽松。因此,可以说该课程的课堂表现与他们的生存、安全和情感需要无关。开学初,作者就向他们公布了课程考核要求,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要在堂上举手发言15次以上,并以此代替考勤,因此得到学生普遍的支持和认可。为了鼓励学生能开口说,多开口说,设置了多层次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张旸.学校教育价值危机的凸显及超越——基于对“读书无用论”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3(3):16-9.

② 崔景珍.关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106-9.

③ GU M M. Identities constructed in differe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1):139-52.

④ 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17-22.

类型的课堂任务(见表1)。为了争抢到发言机会并达到规定的次数,学生们暂时忘却自己的口语障碍,踊跃举手。每当口语水平比较差的同学发言时,附近同学都会自觉小声地提供帮助。如此一来,前者也能够完成口语任务,后者也得到额外的锻炼机会,大家都对自己往后的口语表演更具信心。截止目前为止(第九周)已经有将近80%的同学完成了基本发言任务,部分同学更累计发言30余次。学生普遍欢迎此类深浅交错的口头任务,并认为英语表达并没有想象中困难。由此可见,恰当的课程设计(以堂上发言代替考勤以使学生认可该项要求)和课堂设计(由浅入深,深浅交错的口头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营造积极参与的气氛。最重要的是,就如一个人有过一次很愉快的烹饪经历,

表1 《职业口语》课堂任务列表

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后却并不一定立志认真钻研厨艺一样,只有在尊重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认知需要才能自动浮现。但是由于中国外语教学的特点,例如大班教学和课时较少等限制因素的存在,无法轻易满足所有学生的尊重需要,因此作为老师还是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认知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尊重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学生完成自主认知任务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最后,作者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确会对驱使学生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对于大部分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来说,难有明显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不再详述。

三、结语

尽管有研究表明,需要并不能很好预示学习成绩,毕竟从个人需要到产生学习的动机,建立学习信念,形成学习行为,最后体现为学习成绩的一系列过程中,参与的变量太多,相关的环境因素也相当复杂。然而,没有人可以否认,经典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外语学习的各个层次的需要,从根本上审视了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需求,提出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安全需要;并提出真正获得学生认同的学习需求才能驱动有效的学习;而在满足了尊重需要后,教师还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外语学习表现的效果。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科技期刊;作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35-03

随着科技期刊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渗透的今天,推动期刊向精品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高水平的论文。优秀的论文离不开优秀的作者,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期刊重要的出版资源,建设一支稳固的作者队伍[1],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创作出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保持可持续发展,确保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重要保证。在科技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和作者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作者为期刊提供稿源,编辑为作者服务。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作者,编辑再能干也是空谈[2]。所以,科技期刊的发展要依赖大批优秀作者的支持。本文主要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科技期刊作者队伍的建设,运用马斯洛层次理论分析作者的需求,从而激发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作性。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科技期刊作者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5个方面: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这5个层次需求是以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基础,而最终追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5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需求、行为、和动机他们有彼此关系。需求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动机是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运用这一理论分析作者在创作、投稿、编辑出版等过程中的需求。

1.1 生理需求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生命的基本保障,如,食物,水、空气、睡眠、和健康等[3]。如果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的生存都会出现问题。特别是科技期刊的作者,他们是具备较强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脑力工作者。因此科技期刊的作者大都是高校、科研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科研和日常工作,所以科技期刊编辑应该考虑如何减少作者在投稿、编辑出版过程中工作量,从而创造出顺畅的出版方式。

1.2 安全需求

当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发挥作用。安全需求是对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工作、秩序、稳定的需要[3]。在数字出版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科技期刊作品未经作者允许而被转载、数据库收录、期刊论文的不规范引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使作者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科技期刊作者需要的是一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出版环境。特别在全媒体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有作者认为:编辑对作者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为作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及对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上[4]。因此,科技期刊需要帮助作者规避著作权的问题,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安全”的出版环境。

1.3 感情和归属的需求

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包括对友谊、亲情和隶属关系的需求。感情与归属需求是较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高一层的需求[3]。这是建立和培养编辑与作者间关系的关键一步。人在生活别是科技期刊的作者,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有的是某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更希望有归属感,得到别人的友爱与认同。他们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通过书面形式与大家交流。这就要求科技期刊创新工作思路,尽量满足作者的这种需求。

1.4 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对于科技期刊作者而言,内部尊重就是其自尊,外部尊重是希望自己的观点及科研成果得到别人的尊重并获得高度评价。作者在科研论文创作过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往往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承认与尊重,从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科技期刊应该考虑如何让作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1.5 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理论集中体现了马斯洛人本主义思想的精髓,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具有最高的层次,有着特殊的地位[3]。科技期刊作者作为科研工作中的专家,通常会进行更多科研创新,有更高的事业追求,以实现自我。科技期刊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如果为作者事业发展中做好相关的服务,就能在最高层面上实现对作者的服务[4],同时,也会激励作者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2 对科技期刊作者的服务

前文运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对科技期刊作者在投稿过程中的需求做了分析,针对以上需求,科技期刊应该为作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激励和鼓舞作者的创作热情。

2.1 减少作者的工作量,提高稿酬

2.1.1 提前告知论文撰写规范

让作者第一时间了解杂志的办刊宗旨和投稿须知。特别是对刚刚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期刊论文撰写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就会让作者在文章格式上增加工作量,而浪费大量时间。科技期刊可以通过高校宣传、网站投放、微信推送等形式让作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期刊投稿须知,让作者在撰写文章之前就了解期刊的稿件要求,这样可以减少作者对稿件的修改,减少作者的工作量。

2.1.2 持续长期关注作者

作者在收到约稿信有时与研究方向不一致或者期刊要求不够明确,这样造成作者很反感,甚至增加作者的工作量。所以,编辑在做选题策划后,编辑在约稿前应该对作者的研究方向做深入了解,甚至有的是编辑长期关注的作者,做到知己知彼,在约稿时可以直入主题,明确提出期刊要求。这样作者会很享受与期刊合作而且能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稿件。

2.1.3 提高作者稿酬

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本身是一种再加工的过程,他们需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劳动。稿费回报对作者而言,微薄的稿费几乎是一种象征性表达,但它仍然体现期刊对作者真诚的感谢,期刊应当根据文章的价值给予适当增加酬劳,甚至创造条件多致酬金,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诚意。

2.2 保护作者著作权

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一方面明确作者与编辑部各自的职责范围。国外众多期刊均非常重视作者权益的保护,会在其版权块的显著位置标注,明确编者与作者各自的权责范围,避免著作权纠纷[4]。本刊在接受稿件时,与作者签署相关著作权、使用权、出版权协议,特别明确网络信息传播权的归属,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广大作者对著作权的认知。不但要关注媒体宣传的同时,还要在高校、科研等部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和教育,使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既不侵犯别人的著作权,当自身的著作权收到伤害的时候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洁身自律,坚决抵制和杜绝捏造、篡改、剽窃行为。编辑可以通过AMLC、Crosscheck等国内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判断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剽窃[5]。总之,科技期刊编辑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为作者营造一个“安全”的出版环境。

2.3 建立和扩大作者的朋友圈

2.3.1 包容作者创新性

科技期刊应遵循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科技期刊编辑在初审时,不受作者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包容和鼓励作者开展更大的创新性研究。对于新作者, 尤其是默默无闻的作者,往往需要编辑人员慧眼识人,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大胆而且科学地起用具有创新性的作者[6],使他们的认同感得到满足。

2.3.3 创造多种沟通形式

日常交流中要注意尊重、爱护作者;节假日可通过贺卡等形式问候作者。借学术会议机会与本领域的作者专家见面,这些都有益于增进期刊与作者的感情,激发作者的积极性。2012年至今,本刊杂志每年参与举办的城市应急论坛、校园安全论坛等学术会议。这些学术会议的举办,不仅增进了与老作者的感情,同时也结交一些优秀的年轻作者,大大提高了期刊合作吸引力。

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等操作简便,零收费,且可使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瞬时传递信息。科技期刊可以开设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平台,使作者与编委、读者、编辑之间借助这些平台建立网络联系,实现高效便捷的沟通,这有利于作者拓宽在学术共同体中的人脉,建立同仁友情。

2.4 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1)内在尊重。在作者投稿过程中,编辑要肯定作者的科研热情和投稿积极性。编辑部收到作者的论文大多在文章选题、材料运用、语言和思维逻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编辑的首要职责就是不要轻易否定作者,特别是对青年作者的科研热情和投稿积极性予以肯定[2]。特别是在改稿工作中,编辑人员对作者的稿件,一定要认真审阅,编辑人员应该平等的对待作者,如果有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应该以平等的关系与作者讨论,决不能有在未经作者同意就在作者文章上胡改乱,这样会伤害作者的自尊心。编辑人员必须遵循“能不改的尽量不改”,这个原则本身就已体现出对作者自尊心的尊重。我们应该多发现作者文章的亮点,在表扬亮点的同时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保护作者的自尊心,同时也增强作者的自信,从而提高作者文章的水平。

2)外在尊重。作者花费大量的精力,把自己的文章投给编辑部希望能在期刊上发表,借助科技期刊的平台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大家,获得行业内的认可。因此作者都迫切的希望能与编辑部合作,从编辑哪里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告诉他们如果改进和提高自己文章的水平。所以,编辑在给作者稿件退稿的时候,一定要说明退稿原因,尽量发现稿件优点,在从稿件的实际出发对文章的内容、形式、研究方向等提出指导意见,尽可能多的帮助作者。本刊曾经有一篇文章,未通过审稿,编辑结合稿件特点,给作者发了退稿信,编辑从文章立题、结构、内容等方面说明退稿原因。作者根据退稿意见,经过修改很快就经过审稿并发表。退稿的作者其实有时候是潜在高质量的作者,编辑应该培养作者的写作兴趣,努力做好作者的良师益友。通过种种人性化的服务,作者会从心底里信任编辑,为编辑的真情打动,与期刊建立平等、理解、尊重的互动关系。

2.5 提供给作者更多的机会

对于优秀的论文作者,可以定期组织由编委及有关专家评选优秀作者的活动,表彰优秀作者,在报刊和网络上宣传,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作者的积极性,使作者更愿意为期刊的发展多作贡献[8]。《安全》杂志每年会在所有的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的优秀作品,并为每位作者颁发证书及奖金。

在投稿作者中有的作者不乏是某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聘请作者作为期刊杂志的审稿专家或者是编委。邀请作者成为审稿专家,是对他学术能力的肯定,从而成为一种学术荣誉,对这种荣誉通过发聘书予以肯定。《安全》杂志中的有些审稿专家都是从我们作者中挑选出来的,首先他们对期刊要求及定位有一定了解,可以更好的站在期刊的角度来审稿。成为审稿专家的作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更多的科研成果,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提高,这样可以调动创作他们的热情,产出更多科技成果。

2.6 实现自我,激发动力

科技期刊作者作为科研工作中的精英,通常会进行更多科技创新,有更高的事业追求,以实现自我。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出版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宣传优势,为作者提供宣传服务,使其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编辑部利用自己网站系统,并设立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业务相关的网站链接,刊登公布作者研究领域,学者情况介绍以及研究成果展示,为作者提高其学术影响力。每期都在特定位置对特邀专家学者的研究经历及成果进行介绍,也是宣传作者的有效举措。

缩短刊登时滞要在各个环节找出可以利用的空间,进而缩短刊登时滞[9]。例如,利用数字优先出版,可以对有创新性,对相关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文章给予优先审稿,优先出版,从而扩大作者队伍。

3 结论

在激烈经竞争中科技期刊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拥有一支素质高、数量多、领域广的作者队伍。在今后的发展中, 科技期刊需要继续深入分析和挖掘作者的各种需求,并做好相应的贴心服务,才能与作者建立持久共赢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赵薇.李凤学.李锋.罗朴.基于共生效应的学术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1):71-73.

[2]李世红.高校学报应重视青年作者队伍的培养和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97-599.

[3]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4]蔡琳.王跃军.王秦玲.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J].编辑学报,2014,26(2):175-177.

[5]林汗枫,贾晓燕,张月红,等.重视学术论理是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J].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初探crosscheck 的工作模式和规范标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328-333.

[6]陈翔.科技期刊构建核心竞争力中作者队伍的组建原则与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98-501.

[7]陈军.不同编辑环节与作者心理表现[C].学报编辑论丛:第9集,2000:55-58.

[8]林平.基于共情的编辑与作者和谐关系构建[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50-51.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解读;需求;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首次提到了“需求层次理论”这一概念。他把人类的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他认为人的很多活动都是受自身需求驱使的产物,某些需求的不能满足会导致一些看似怪异的行为甚至精神疾病。本文试图引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解读玛丽悲剧的成因和最终走向死亡的必然性。

马斯洛认为,处在人类需求金字塔最底部也是需求量最大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1]我们从玛丽童年的回忆中可以看出,玛丽幼时的生活应该是贫苦拮据的。父亲的无能和嗜酒成性导致家里入不敷出,父母长期吵闹。对于一个连账单都还不上的家庭来说,维持温饱自然是很困难的。而婚后的生活,虽然能吃饱穿暖,但丈夫的软弱,包括性生活方面的无能,又剥夺了玛丽的另外一种生理需求。所以,在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能满足的前提下,玛丽自然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可以把基本需要受到阻遏的人称作‘病人’”[1]所以发展到后来,玛丽整天萎靡不振、混混沌沌,好像整个人都失去了生命的光彩。甚至和家里的黑人男仆发展出了不伦的男女关系,这些都是和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分不开的。

处于人类需求金字塔第二层的是安全的需求。马斯洛在论文中提到,家庭内部出现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婚或者死亡可能会使小孩特别恐惧。[1]小说中,玛丽的父母为了还不清的账单每年都要打十二次架,家庭生活难得平静。她对这样的家庭生活深恶痛绝,甚至到父亲去世时,她居然内心非常庆幸,“于是,她害怕记起的一段童年生活,从此被切断了最后一根记忆的纽带……以及父母的争吵全都一刀两断了。”[2]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的玛丽,成年之后本来在城里找了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日子也过得不错。可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嫁给迪克之后,她发现自己原来就是在重复父母不幸福的婚姻模式。对于迪克一无所知的她,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慢慢认识到迪克的软弱无能。她也开始担心还不清的债务、歉收的庄稼和丈夫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尝试带来的后果。到后来,她发现自己的日子过得连土著黑人都不如,甚至还要向自己厌恶的黑人女人售卖那些便宜的、油腻腻的便宜日用品。这时,她彻底绝望了,再也不做任何无谓的尝试。

如果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得到很到的满足,那么对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出现。从整个小说的行文中,我们首先没有体会到玛丽的家庭中有任何挚爱亲情的存在,其次在她的婚姻家庭中也没有温馨亲情可言。父母爱的缺失和婚姻生活中爱的缺憾,让玛丽感觉不到任何生的希望。反倒是黑人男仆总是关心她的喜怒哀乐,所以即使在当时非洲对于不同种族之间的男女私情百般禁忌的情况下,玛丽还是投向了摩西的怀抱。她对爱的渴望是那么强烈,好像这个男仆对她的关心是她赖以生存的唯一力量。直到后来,这唯一的感情寄托也不能被接受的时候,她终于走向了死亡。玛丽的死亡与其说是他人造成的,不如说是她宁愿选择的结果。当一切生的希望和寄托都被抹煞的时候,活着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处于爱的需求之上的是尊重的需要。在我们的社会中,所有人都需要自尊、自重,以及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城里生活的日子里,玛丽可以用自己的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可以在俱乐部中如鱼得水,应付自如,甚至还可以常常为别人排忧解难。然而到了迪克的世界里,她没有办法和任何人保持较好的关系,也得不到任何人的尊重理解。相邻农场上的斯莱特太太嘲笑他们的生活和猪差不多,什么东西也不添置,连黑人女人都用匪夷所思的眼神看着她,用土语嘀嘀咕咕嘲笑她。在迪克的世界里,玛丽找不到一丝被人尊重的感觉,她整天把自己困在无助的生活中,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当她终于有勇气逃离迪克给她的生活,要找回原来城里的生活的时候,老板并没有选择接受她,这时她的世界彻底绝望了,她的自尊彻底崩溃瓦解了。一个不受人尊重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从此她也自能自我封闭地过她不幸且不被人理解的生活。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那更是一种奢求。

所以,玛丽的悲剧是所有人生的需求都被阻遏了,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这样的人她的生活是绝望的、无助的,她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病态,她的死亡也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 370-396.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8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老年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7-2-0040-03

早在2005年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对老龄化国家的划分标准是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称为“老龄化社会”,超过了14%称为“老龄社会”。201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0%,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8.2%。即在15年的时间里,中国正在加速从老龄化社会迈进老龄社会。

现代生活离不开媒体,媒体的公共服务作用,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尤为突出。媒体不仅给老年人提供特殊的精神食粮,更应发挥“聚众”功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照,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创办于2009年1月1日,以55岁及以上年龄群体为目标听众,以“立老年之言,传老年之声,抒老年之情,扬老年之德,维老年之权”为节目宗旨,从立言、传声、抒情、扬德、维权五个方面全方位打造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家园。该频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老年人提供新闻信息、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内容,满足老年人多方位的精神需求,力争打造成为老年人最贴心的新闻媒体。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老年之声的节目优势

老年群体与其他的人群一样,同样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老年之声作为专业的老年广播频率,其目标便是打造老年人的精神家园,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满足老年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现依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需求理论对老年之声节目予以分析。

(一)满足老年群体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属于第三层次需求。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的需求,感情上的需求往往比生理上的需求更为细致,也是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需要通过身边人的关怀,来获得社会的温暖。

老年之声频率于2014年3月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立了“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经常组织学生、社会志愿者去养老院看望老年人,陪老年人聊天、读书、游戏,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以满足老年群体情感和归属的需求。2015年7月,“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成员来到北京市广安怡乐园敬老院与老人们共度欢乐时光,在游戏环节中和老年人玩“拍拍手,我爱你”游戏,与老年人面对面十指紧扣说出“爱”的话语,原本拘谨的老年人在“爱”的游戏中笑颜如花。在文艺汇演中,不少老年人走上台表演独唱、大合唱甚至载歌载舞,养老院充满欢歌笑语。老年之声“爱在一起志愿者联合会”还组织志愿者到北京长青养老院、北京石景山颐养年养老院、北京鹤童慈善养老院等地方,给老年人带去爱与关怀。除此之外,一些老年人也参与到“爱・在一起”行动中,2015年“八・一”建军节,该频率的部分老年听众作为“爱・在一起”志愿者跟随老年之声到军营慰问战士,为驻扎在呼家楼地区的四个连队的战士送去一台精彩的演出。老年人在老年之声“爱・在一起”公益活动中感受到社会的关怀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获得与回馈之间,情感上与归属的上需求得到满足。

(二)满足老年群体的尊重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重是指自己认可自己,他人的尊重是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与高度评价、信任。如果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人会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反之则充满失望。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给老年群体贴的标签往往是“无用”“衰老”等负面形象,而且老年群体退休后便无事可做,无法像年轻时在工作中创造价值获得社会认同,因此相比其他群体而言,老年群体更需要满足尊重的需求。2015年7月,老年之声频率组织了“秀出‘明星范’时尚老人评选活动”,鼓励老人通过关注老年之声微信公众号上传生活照参加“时尚老人”海选活动,并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评奖。同时,在老年之声频率官网上晒出67岁的李玮的时尚穿搭,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智慧、时尚与魅力的老年人,传递了一个积极乐观的老年人形象。一般人会认为时尚是属于年轻人,与老年人无关,但是老年之声频率通过组织活动将时尚带给老年人,让老年人在时尚评比中找回年轻时候的自信与美丽,找回对自我的认可与获得他人的尊重。

(三)满足老年群体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老年人基本是年过六旬,在年轻时候追求个人的理想、抱负,但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理想与抱负、个人追求不同。老年之声频率更加强调的是老年人在社会中价值的自我实现与对社会的回馈。在2016年1月9日的《夕阳红茶馆》节目中,节目组邀请四位老年嘉宾谈人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一个嘉宾说到年轻时候指导与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恩师,但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没有寻找恩师,最后无缘再见,现在他常常教导后辈要学会感恩。正如这位老人一般,更多的老年人也都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年轻人,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2016年1月8日在《姥姥的厨房》节目中,“姥姥”通过小技巧指导人们将苦瓜烹饪得更加美味,在生活上对人们进行指导。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帮助他人,通过回馈社会的方式,可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老年之声的发展路径初探

(一)增加健康服务类节目播出时间,满足老年群体的安全需求

根据2016年1月老年之声节目表分析,除重播节目外,该频率每天只有九档节目,在整个频率节目比例中文艺类型节目所占比例高达67%,即九档节目有六档就是文艺类型节目,而其中音乐类节目就有四挡,《清晨有约(轻音乐+晨练音乐)》《戏曲舞台》《倾听时光》《广场舞时间》。音乐类节目直播加上重播时间,占全天播出时间的40%。虽然满足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需求,可是其他节目类型却缺失了,造成播出比例不平衡。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二层次的需求是安全需求,安全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需求、健康保障需求、家庭安全需求、财产保障需求等方面。老年人相对来说身体较弱,很多老年人面对疾病、死亡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所以很多老年人常常意志低沉、悲观消极。作为服务于老年群体的媒体,老年广播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关注老年人对于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的需求,提供更多满足老年人安全需求的服务性信息。而老年之声频率现在只有一档名为《健康之家》的节目,因此应该加大健康服务类节目的播出比例。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解答健康方面的问题,满足他们对医疗与健康信息的需求。家庭安全问题既包括家庭安全隐患问题,也包括家庭成员间纠纷问题等方面,因此可以适当播出相关方面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介绍家庭安全用电、煤气等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年人带孩子,由于年轻人与老年人育儿观念的差别,容易导致家庭矛盾。育儿节目可以提供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老人咀嚼食物喂孩子等不科学的育儿方法,通过主持人或者嘉宾第三方劝说的形式告诉老年人不科学育儿的危害,既能达到传播知识又能消除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育儿矛盾,创造一个安全和睦的家庭环境。老年人经过大半辈子积累,掌握着一定的财富,因此频道可以开办理财类节目教老年人理财,使老年人既能有精神寄托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保障,掌握更多正确的理财方法,同时加强老年人对财产的保护意识,避免受到诈骗,通过广播宣传的方法加强老年人财产安全意识的需求。

(二)老年广播要长远发展需要政府与全社会的支持

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而针对弱势群体的广播媒体,与其他频率相比创造的经济价值较少,既要创造较高的社会价值又要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往往陷于两难的境地。2005年我国出现专业化的老年频率,如2005年江西电台健康老年频率开播,2006年杭州电台AM954金秋频率开播,但是由于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2008年两个频率先后更名为江西电台民生广播和杭州电台新闻谈话台,因此,老年广播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国家与社会的支持。据了解,“在国外的媒体机构中,老年、妇女、少儿、残疾人等群体的广播节目,由公共频率来承担,纳税人通过纳税的方式支撑这些媒体。这些媒体为上述群体提供无偿的服务,频率不承担商业运作的压力”[1]。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老年广播的发展经验,政府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老年频道发展,频道所属广播电视集团也应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老年频道运转,此外老年频道可以通过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适度增加广告量以谋求自身的发展。

三、总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频率开播以来,倡导积极健康的老龄生活,以“贴心、实用、轻松”的原则为老年提供精神服务,满足了老年人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加速的进程中,只有重视老年群体、做好老年广播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在社会中的服务作用,推动社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锐.老年广播节目初探[J].新闻世界.2010(9).

[2]魏胜利.广播老年频率发展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5).

[3]夏晓丹.关于老年广播频率专业化之路的思考[J].视听纵横.2011(4).

[4]曾学优.以服务求生存 用服务谋发展――浅谈全国首家健康老年广播的节目定位与运作[J].声屏世界.2015(12).

[5]王亿本.中国老人传播研究二十年(1990―2010)发展状况述评[J].编辑之友.2011(7).

[6]高飞.试析老年广播如何贴心服务[J].新闻传播.2015(9).

[7]张仕勇.社会“老龄化”和方兴未艾的老年广播[J].今传媒.2005(9).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9篇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需求层次理论;逃离

一、引言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1931-)在文学界享有盛誉。在40多年的创作中,艾丽丝・门罗坚持用短篇小说展现女性世界,迄今已发表一百多篇,并取得了文学界的认可。她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加拿大本土作家。她的作品主要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小镇――门罗生活的地方――为背景,描述乡村女性的生存、婚姻、家庭、觉醒、挣扎等主题。门罗以细腻、精致、平淡的笔触展现小地方女性的悲剧命运。她的叙事风格类似音乐中的柔板,节奏轻柔缓慢,描摹混沌朦胧,但却能在浓缩的时空情境中展现出她在探究人类灵魂上的深度与灵敏性。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门罗日益关注,对其作品的研究日渐增多,基本从叙事学、主题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析其作品,但鲜有从需求层次理论做剖析的。本文试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剖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中女主人公卡拉的行为动机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经典阐述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1.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人类生存基本需求;2. 安全需求――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稳定工作等的需求;3.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对亲情、友情、爱情、性亲密的需求;4. 尊重需求――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5. 自我实现需求――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能实现个人理想和自我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限度。此理论有以下特点:1. 这些需求成阶梯状,由低到高,逐级递升;2. 底层需求得到满足,高层需求才会显示出激励作用,成为人类前进的动力和源泉;3.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后,低层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4. 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2]p15-29

二、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卡拉两次逃离的原因

《逃离》中的主人公卡拉,和丈夫生活在加拿大乡村以马匹训练出租为生,这样一位典型的加拿大乡村女性曾两次逃离,逃离父母、逃离丈夫、逃离平淡压抑的生活甚至逃离自己。两次逃离的结果及背后的动机完全不同,展现了女性典型的两极心理特征和内心挣扎,以及普通女性的典型生存状态。

第一次逃离使卡拉从一位待嫁闺中的少女转变为人妻,追求爱情、组建家庭无疑是女性成长中必要的一步,但卡拉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实现这一转变,与其家庭生活不幸福、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是直接相关的。其逃离原因如下:1. 情感需求。卡拉所在的家庭是母亲再婚后重新组织的,其继父并没有把卡拉当做自己的家人,始终对其和对自己的亲生儿女区别对待。并且文中几乎没有关于卡拉亲生母亲的描述,可知其母亲在新的家庭没有什么话语权,一切听从丈夫的安排。在这种环境下,卡拉与克拉克一见倾心,出于对爱情的向往,对家庭不平等待遇的反抗,卡拉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了。2. 安全需求。在继父家生活从未被当做一家人看待,寄人篱下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恋人克拉克有自己的房屋、自己的马场、而卡拉也很喜欢马匹,嫁给克拉克,卡拉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自由的去做喜欢的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装饰他们的家,这无疑让卡拉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3. 生理需求。克拉克在加拿大乡村经营者自己的马场,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并且自己也是驯马师,可以带给卡拉衣食无忧的生活。当然这其中不乏卡拉对性的需求,“她走进马厩,见到他在墙上挂他的马鞍,变顿悟自己爱上他了。”[1]p27卡拉在第二次逃离前这样描述自己当初恋上克拉克时的原因,“她认为那只是性这方面的问题。”[1]p27卡拉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成功地逃离了继父家,“他们哼唱着歌曲…太阳从他们背后升起…所有这一切,无不使她心醉神迷”。[1]p32

婚后的卡拉并不幸福,丈夫的粗鄙、暴力和狭隘使她经常落泪、郁郁寡欢,在贾米森太太的鼓励下,卡拉决定了人生的第二次逃离,逃离她粗俗的丈夫,逃离令她心碎的婚姻,甚至逃离软弱的自己。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原因可分析如下:1. 安全需求。克拉克是镇上有名的不讲理,脾气暴躁,与附近的人经常起冲突,对待卡拉自然也不例外,经常对卡拉发火,“脾气不火爆还算得上是男子汉嘛?”[1]p5卡拉试图用温柔化解不快,“她快步走进起居室,用胳臂从背后把他抱住”,但结果只能是卡拉的泪水“不断涌出来”。[1]p10 “他什么时候都冲她发火。就像心理有多恨她似的…跟他一起过真要把她逼疯了,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疯了”,[1]p22这样的克拉克根本不能带给卡拉安全的生活,卡拉不仅要担心克拉克与他人起冲突,也担心他对自己使用暴力。2. 情感需求。暴力、粗俗、大男子的克拉克不能带给卡拉幸福婚姻,他还利用卡拉曾照顾过已故的贾米森先生这件事,无事生非,以卡拉受到骚扰和侮辱为由企图敲诈贾米森太太。这件事给了卡拉沉重的一击,使其对克拉克彻底失望了。作为传统女性的卡拉不能原谅克拉克为了钱财不顾及自己妻子的名誉,拿妻子的清白故意制造事端来获取不义之财。这对于把家庭看做自己感情全部依托的卡拉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的打击,是促使卡拉逃离的最重要的导火索。3. 尊重需求。克拉克的不讲理和大男子主义无疑没有给卡拉足够的尊重,“用不着你来告诉我我怎么样了。你弄得我气儿都透不过来了。去做晚饭吧。”[1]p10克拉克没有把卡拉当做平等的另一半给予她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可是他恨她。他瞧不起她。她一哭他火就更大了…”[1]p22在他的概念中,妻子就应该是照顾丈夫、顺从听话的。克拉克对于女性在婚姻及社会生活中的这种定式代表了其社会阶层的典型观念。克拉克是社会底层传统男性的典型代表,他们蔑视社会规则,不易与周围人相处,自幼接受的男性教育要求他们不示弱、有力量、有进攻性,控制周围环境与其他人。克拉克与卡拉的婚姻关系是当时大背景下社会普遍意识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性。4. 自我实现需求。结婚后,卡拉一直在丈夫的马场帮忙照顾马匹,在家操持家务,没有自己的职业。结婚前,卡拉已经在圭尔夫上大学,卡拉是有能力找一份工作,独立生活的。如今婚姻生活不幸福使她想上“一个马术学校去找一份工作”。她不想投奔父母和哥哥,她想去多伦多,在“一家汽车旅馆或是这一类的地方待下去”,[1]p23她胸有成竹、下定决心成为自信、勇敢、有尊严的独立女性。然而她的这份决心还未达到目的地就消失殆尽了,她跳下那辆能带她走向独立的崭新生活的车,给克拉克打电话求救,“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来接接我吧。”[1]p36

三、两次逃离不同结果的比较

出于生理、安全及情感需要,卡拉成功地逃离不幸的家庭走进婚姻生活,这第一次逃离是成功的;而第二次卡拉的逃离动机层次提高了,除了安全和情感需求外,卡拉希望被肯定被尊重,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经济独立,赢得尊重,但失败了。显然,第一次逃离的动机相对低级,容易实现。卡拉的生存模式没有改变,经济上,她从依附于继父变为依附于克拉克,始终没有获得经济独立。情感上,她在继父家中得不到的温暖与关爱在克拉克这里寻找到了。对于在经济和情感上都要严重依赖于他人的卡拉来说,第一次逃离是成功的。她不用担心自己的基本生活,并且克拉克还满足了其在继父家中不能满足的生理、安全及情感需求。

第一次逃离后第二次逃离的动机相对高级,卡拉需要摆脱传统的社会女性诠释,赢得经济及情感独立,这对于受到传统父权社会影响的卡拉来说是不容易实现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第二次,卡拉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理、情感需求,她试图摆脱克拉克的暴力与控制实现自我独立。她渴望尊重与自由,实现自我价值,其需求层次提高了,完全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规律,但也意味着实现的难度加大了。要摆脱克拉克的控制,得到尊重,意味着卡拉不能再依附于克拉克生活,她必须实现经济独立。对于一直生活在小镇上的卡拉来说,其所受的教育及社会规范使传统女性气质深深内化于自己――亲切、殷勤、服从、谨慎、克制与平凡[3]p93,而且社会公众意识对于卡拉在婚姻生活中的遭遇没有强烈的反对。尽管其好友西尔维娅鼓励卡拉摆脱克拉克的控制,追寻独立的幸福,但其对卡拉的帮助和鼓励极其有限。社会伦理要求女性在婚姻中隐忍、妥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尔维娅点燃卡拉“逃离”的想法也只是星星之火,刚刚燃烧,便熄灭了。“她真是想象不出来。她会怎样去搭乘地铁或是电车,去照料陌生的马匹,去跟不熟识的人说话,每天都生活在不是克拉克的人群之中”[1]p34刚登上去往多伦多的大巴车,卡拉就对未来紧张起来。深受社会对女性气质的传统定义的影响,卡拉没有经济与情感独立的准备,其第二次逃离失败是意料之中的。完全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规律:人类需求层次追寻的成功率与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成正比率关系。因此,卡拉最终回到丈夫身边、抑制自己逃离的念头。

四、结论

卡拉的第一次逃离虽然成功了,但长远来看实际是失败的,经过短暂的甜蜜后,她的生活依然不幸福,只是从继父家辗转到了克拉克的家,她始终都是一名寄宿者,始终依附于别人在生活,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第二次逃离,卡拉的女性意识促使她萌生了独立生活的想法,但她的逃离还是流产了。从客观来说,卡拉中途辍学,婚后也只是帮助丈夫打理马场,没有一技之长让她有自信可以独立生活。从主观来说,卡拉一直依附于别人生活,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想要实现女性独立,赢得社会尊重与认可是不容易的。卡拉的选择与内心挣扎倒映了许多女性的生存状态。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赢得平等与尊重,但又没有足够使之获得独立与尊重的生存技能与资本,并且一直依附于男性的生存模式使她们对未来充满恐惧与不自信,即使疼痛与不甘,很多最终还是选择了忍受,如同卡拉“埋在心里的那个刺痛她已经习惯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卡拉不再朝那一带走了。她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1]p47-48(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艾丽丝・门罗. 逃离[M]. 李文俊译.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2]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布尔迪厄. 男性统治[M]. 刘晖译.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2.[4]

[4]向玉乔.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5]于艳平. 《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11(3).

需求层次理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行政管理;激励;绩效

一、中国行政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1.约束不对称、重监督而轻激励

加强监督,对公职人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必要的约束。但监督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并通常具有滞后性和对公务员激励的被动性,激励成效有限。因此,除了加强监督以外,还应该强化内在激励机制,从积极方面引导广大公职人员敬业务实,拒腐防贪,从源头上减少公务员的失职行为,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2.考核激励的作用难以得到体现

考核激励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奖惩、职务升降、级别和工资的调整等挂起钩来,促使公务员积极工作,尽职尽责。而公务员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稍不注意就易产生考核误差,影响对公务员德才表现的准确评定,影响考核对激励功能的发挥。我国目前对公务员只进行定性考核,如某乡镇机关2007年年终考核,有48名公务员参加考核,除了4名公务员为优秀外,其余44名公务员均为合格,“不合格”一档形同虚设。这种考核无疑有失全面和客观公正,甚至没有体现出考核的意义。

3.干部选拔机制中缺少激励

中国的干部选拔机制中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体现不够,科学的具体的操作规范也不够健全,干部选拔过程中缺少激励,缺乏活力,必然导致利益分配激励功能减弱。由于工资基本固定,收入与努力无关,与组织目标完成情况无关,其结果是、无所作为、消极怠工等“搭便车”现象反复出现。这从根本上说,不是某个人的过失和责任,而是在组织制度中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二、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于1943年出版的《动机激发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着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据此,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1]。

行为学家们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需要的层次、激励的因素以管理的策略对应成表,为管理的实践提供指南[1]:(1)生理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工资和奖金、福利、工作环境,管理策略可表现为完善的工资和奖金制度、贷款制度、医疗保健制度、工作时间(休息),创造健康工作环境,住宅和福利设施。(2)安全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职位保障,意外事故防止,管理策略为安全生产生活条件、危险工种的营养福利制度、合理的用工制度、离退休养老金制度、健康和意外保险制度、失业金制度等。(3)隶属与爱的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良好人际关系、组织的认同,其管理策略为和谐工作小组和良好人际关系、协商和对话制度、互助金制度、工会及其他团体活动、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4)尊重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为名誉、地位、权力与责任、被人尊重与自尊、与他人工资奖金之比较,管理策略为人事考核制度、工作职称晋升制度、选拔择优的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与提合理化建设制度。(5)自我实现的需要方面的激励因素有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组织环境、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管理策略为决策参与制度、建立攻关小组、提倡创造性工作、发动职工研究发展规划、交给职工挑战性工作和破格晋升制度。

2.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制度和灵活的福利机制

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薪酬因素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物质激励的范围,成为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的重要因素。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曾指出:“金钱对那些抚养一个家庭的人来说要比那些已经功成名就、在金钱的需要方面已不再是那么迫切的人,就重要得多。”[2]

在中国公共部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公职人员的薪酬一直实行等级工资制,一般工资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高薪金的公务员制度,一位高级行政官员的年俸可以与首相相比。鉴于中国的国情,目前不可能实行高薪金公务员制,但近年来公务员待遇的提高体现了决策者们对薪酬因素的重视。目前,中国公务员薪酬提高的趋势使得公共部门在与企业及其他行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中增加了优势。但是,要使金钱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激励因素,必须保证“在各种职位上的人们,即使级别相当,但给予他们的薪酬也必须能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工作业绩”。也就是说,薪酬应当与绩效挂钩,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以往刻板的工资报酬制度正逐渐被以工作成绩来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所取代。以工作成绩来确定工资级别的制度是基于这样的论点,即“公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应该符合经济市场的工资水平,并且不论公务人员之间可能存在何种差异,他们工资报酬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其工作成绩的好坏,工作成绩越好,所得到的报酬就应该越多。这一论点意味着传统的、强调统一的公务员制度应该被取代。尽管公务员无疑也会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但在以前,公务员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他们努力的目标。然而,金钱奖赏正逐渐取代这些无形的、但却是真实的价值观和激励因素而成为招聘人员和提高其积极性的主要手段。”[3]3.权力激励——公务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国家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尽可能合理地配置,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公共部门这个庞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公共服务产品的过程中,权力始终都在对支配和使用公共资源的公职人员起着不容忽视的激励作用。

公职人员处于何种行政职位,就拥有相应的行政权限,职位越高,所享有的权力就越大。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满足对物和人的支配欲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自己越来越成为受人瞩目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建立并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权力激励体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权力对于各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集中体现在,为了能够支配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必须在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勤奋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得以受到提拔,从而能够行使更高职位上更大范围的权限。

在建立权力激励体制过程中,必须在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避免出现“为了掌权而掌权”的不良倾向。要明确公共权力是人们赋予的,是用来更好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合理的运用权力激励,不仅能够激发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权力腐化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丰富激励手段,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1.拓宽激励渠道,注重加薪、休假等激励方式

有时将公务员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奖励,反而使公务员无法很好发挥才能。在晋升中,并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人得到晋升就是公平。业绩优秀者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但是否晋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则更主要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个性特点。这一点应在晋升标准与要求中明确说明,并在晋升人选决定之后加以解释。对未能晋升的优秀公务员应有足够的表彰与补偿,以体现他们应有的地位与价值。激励渠道多样化有利于公务员合理地自我定位,从而可以不必将职务晋升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2.在工作设计方面,尽量丰富工作内容

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内容,采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工作设计方法,尽量丰富工作内容。对公务员工作内容的改善及对其工作行为的认同和奖励,可以使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促使工作不断创新。如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由于每个公务员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对岗位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因而须建立岗位流动机制,使公务员能感到工作的乐趣。

3.打造和谐有序的行政组织文化

良好的行政文化凝聚了公务员行政智慧和行政实践经验。行政文化诸要素对于激励机制的制定、激励手段的确定、激励机制的实施和激励结果的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4]。健全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以良好的行政文化为基础,促进行政文化的建设,要鼓励公务员树立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成为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主体,促进公务员对政府工作的主动参与,有效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如果能做到公务员都相信:职位只是分工,薪酬体现贡献,那公务员就不会去追求层级的发展,而转向关注工作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效率。随着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群众之间、干群之间沟通会更容易,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会为和谐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刘小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62.

[3]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11.

[4]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2.

上一篇:应收账款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产管理软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