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1 22:04:37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作用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考察结束时,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指示。为实现提出的“中国梦”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职业学校必须强化育人意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中职学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三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感恩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信念。而这些都离不开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当前,各校都在着力校园文化建设,但尚未形成有特色的模式。笔者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贯串于中职德育教育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缺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的国民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还无端反感传统文化,以至于一些国民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和不稳定的因素。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教育的现实状况,迫切需要在学校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将会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

(一)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传承和包涵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富民强”、“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思想,从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儒家“天人合一”、“隆礼重法”等思想,从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从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有利于塑造平等、诚信、与人为善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职生都处在15-18岁的青春躁动期,尚未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时,他们对新事物的探求欲和模仿力很强,不论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东西,他们都会不计后果地去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社会教育外,汲取知识,塑造人生观、形成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学校都必须重视的工作。学校通过重视这项工作,能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创新性,养成感恩、孝悌的好习惯,也可以帮助中职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塑造个人良好品格

从诸子百家以来的哲学家、教育家,到近现代的每一位伟人,都非常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与提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有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心理素质,助其成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我校这几年,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三个一”活动,即学唱一首歌《感恩歌》、熟读一本书《弟子规》、上好一堂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行为,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感恩社会、国家、父母、长辈、他人的良好品德,学生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总之,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成长,并养成其良好的品德。品德修养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生活、学习、乃至就业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彰显人文性

中职生将来要走入社会、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和社会的良好公民,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彰显人文性。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继承的精华:如仁、义、礼、智、信、孝、勤等。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等传统经典文化的系统教育,让优秀传统的经典文化净化洗礼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其高尚人格。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和义工活动,通过班会、国学班、第二课堂讲座等形式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重塑自信。

二、中职校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权威的定义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阐释,如何区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也没有标准可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的文化正慢慢被遗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独特见解的专家、学者没有机会、没有渠道走入校园为学生授课。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通常年纪大、见识广博,而中职学生年纪小、视野狭隘,新、老一辈没有机会进行交流,两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出现断裂,极大地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弘扬。

(二)盲目推崇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好的。这样导致了封建主义思想死灰复燃,固步自封,缺少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或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照搬西方的文化,脱离中国的实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无用,淡忘了儒道的传统思想,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浮华世界中飘渺的概念,过度追逐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从而忘记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心灵愈加空虚,都市中患上忧郁症、轻度自闭症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中职学生走上这两种极端,都会对生活、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扭曲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需要学校、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轻松、愉悦、平等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投入更多的关注。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普及教育上,并未走向深入。职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过去在专业设置、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上,学校、教师花的精力较多,而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上关注的较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生活和学习,理论和实践,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建成符合学校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校园文化,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精心的打造。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先后、轻重之分,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时,“教什么、怎么教”,需要教育有关部门做出规定,并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

三、常创常新,做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协调

笔者认为,在中职校园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中职学校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习传统文化内容的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安排学习的内容侧重不同,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内容。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二是中职教育培养理念的认识。中职教育要把“人人成才”的观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和育人的活动和实践中。学校应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教育内容,并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中。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保证校园文化工作计划有序推进。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副书记为副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抓的良好局面。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不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和交流会,适时对工作加以评估和检查,为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三)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

校园文化工作措施应依据计划和各时段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并在人、财、物上给予有力的保障。同时要积极探索与校外活跃的文化组织、机构合作,通过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几年来,我校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通过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摄影大赛,运动会、大型团体操和文娱晚会等丰富的课余活动的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到中职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让校园成为学生的一方乐土,为创建乐教乐学的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四)为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中长久有效地开展,确保工作有落实,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可以在各班开展校园文化推广示范班评比活动,并把该活动列入班级半学期或年终考评分数之一;在学生层面上可以执行学生个人星级评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评选德育优等生,根据学生的星级在毕业时可以优先推荐就业等等。总之,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向品牌化、长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职生必将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品格,形成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人人成才的局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发挥真正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文吉昌.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2]王碧昱,梁宗宪.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渗透意义[J].中国轻工教育,2014,(1).

[3]罗冲.浅述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报业,2011,(4).

[4]张媛磊.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J].开封:河南大学,2013.

[5]王晓蕾.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 会展 必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型人才,并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高职院校因自身的独特性,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层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紧跟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开展多样性的教育模式,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会展作为近年来社会上很热潮的一种行业,逐渐走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因其独特性、可操作性,纷纷被一部分高等院校所接受。某些大学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教育目的,举办各色各类的会展。会展对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与社会接轨,以及创造就业契机、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有其他模式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因侧重职业性的特点,更应该将会展引进校园,让学生接受课本外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熏陶,为将来进入社会工作集聚足够的能量。

一、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会展业务的现状

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不但是集商务活动、会议展示、观光旅游、对外宣传“四位一体”的新兴产业,而且能推动会展地的经济及文化的发展。由于其新颖性、独特性、先进性,正被世界各国经济发达地区所接受和举办。我国某些有远见的大学校园纷纷引进会展,为的是引进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与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成果接轨,便于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然而,因会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并未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和认可,很难堂而皇之地走进高职院校校园。主要原因有:

(一)会展文化建设未得到高职院校有关部门重视。

高职院校图书馆会展文化建设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第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认为会展文化可有可无,不办会展没关系,办了有时吃力不讨好,还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未把其列入图书馆工作计划之中;第二,图书馆本身的规划建设上,没有预留出用于文化展览的空间,没有展厅或者展厅狭小,会展就无从开展;第三,资金投入较少。由于会展不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因此图书馆很少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会展文化活动之中,没有足额的资金支持,会展文化工作或是走走形式,或是干脆不办;第四,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机会参加有关文化展览的培训。

(二)会展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枯燥单一。

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是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会展文化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会展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代节拍,不仅会给观赏者留下不良印象,而且会增加开拓与深化的难度。由于我校图书馆面向的是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展览内容、形式上的不断创新是推动高职院校会展文化建设发挥职能的重要动力。

(三)会展文化工作流程不规范。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部门设置及管理制度问题是致使会展文化工作流程不规范的主要因素。部门设置上,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存在负责策划和筹备文化展览的部门,工作起来难以找到真正的负责人;管理制度方面,许多高职院校根本不存在有关会展文化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不能为会展工作提供规范的制度规章,这是影响会展顺利进行的直接因素。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举办会展的意义

(一)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文化中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多元化、复杂化、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生态环境,也提出新的要求。会展正好迎合了时代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了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会展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极易被广大年轻的学生接受。每学期在固定的时间举办各式各样的会展,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陶冶情操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将会展引进高职校园,多姿多彩的办展方式,让广大师生体会到时代的气息,学习到课本没有的知识,对开发学生智力,拓宽视野,培养与时代接轨的优秀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集生动性、显像性、集中性、优秀性为一体,突破了校园常规的文化模式,能够让学生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看待学习的问题,把社会看成一所大课堂,在会展中学习与提高,为将来进入社会积累丰富的知识。另外,会展进入高职校园,体现了高职院校职业性的办学特色,让高职学校的办学模式更体现自身的特色,凸显职业性、行业性、社会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高职人才。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会展,扩大拓宽图书馆业务范围(功能)。

传统的图书馆功能主要业务是收集、整理、储存文献信息、资料,并以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等形式,提供相应的图书管理服务,满足师生的学习与科研需要。这种功能以文献为中心,具有相对封闭性、静止性和平面化的特点。学生接受知识只是停留于书本和表面,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更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宽泛,对于知识的需求向立体化、数字化、形象化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创新与教育思想的变化,由此引发高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迅速发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已成为普遍的形式。

这就要求对图书馆对传统的功能进行更新,吸收新的观念和模式。引进新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那么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拓展,想方设法地与社会的先进模式接轨,使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成为信息资源的加工基地,而且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体闲教育的理想场所。作为休闲教育的重要形式――会展,应该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式[3]。

(三)会展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全新的教育。

社会上的会展业是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可见会展在社会上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所办的会展虽然与经济的联系并不紧密,但可以培养和造就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多技能型人才。

教育人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技能为社会服务。现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模式所熏陶的人才,只能说是单一的接受书本知识的人,且知识面狭窄,见闻浅薄,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需要。会展因其举办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门的举办会展的机构,有计划、有组织、针对学校的育人特点依序地开展会展活动。会展的内容可以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时事政治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政治动态,把握全球政治格局,培养爱国情怀;经济风云展,可以让学生知晓国际经济走向,通晓世界经济风云,懂得如何看清市场经济……金砖五国展,可以让学生通晓什么是金砖五国,以及金砖五国的联合和发展;雷锋事迹展,能让现代大学生了解雷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并在心中树立做一个伟大的人和小事之间的联系,便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礼仪展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学子懂得如何爱护自己和尊重他人,注意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艺术展如油画展,可以让学生受到五彩缤纷色彩的感染,美的激动,从而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各专业展示既可以是实物的又可以是文字的或图片的,每一种展示的教育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每一场精心布置的展览都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属于一种活生生的社会教育课堂,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素质教育,也可以是实物现场展览(如与外厂联合,为电子系的学生举办的电子模型展,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举办的建筑模型展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学院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举办一些特色展,这些展览不限于本专业的学生参观,其他专业学生参观非本专业的展览,既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学到知识,又可以发展多向思维,学习专业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在这种亲临其境的现场观展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使其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为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举办会展的必要性

会展作为新时代的一种交流模式,正日益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将这种全新的学习交流方式纳入日常事务中,使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做。因为大学校园的会展,不仅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丰富了高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而且让学生学到了课本学不到的知识。它既可以是感性的又可以是理性的,既可以是客观的又可以使直观的,既可以学校独立办展又可以与他方联合办展,既可以有学生办个人学习展又可以各班级自己办展;会展以自己不拘一格的独特的方式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喧嚣的场面让人亲临其境地学习文化,增长知识。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办展应该是大势所趋,应该成为高职校园名正言顺的一项日常事务。

参考文献:

[1]谈鹤灵.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第四期.

[2]叶木权.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8月第七卷第八期.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人才培养 路径分析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教育、是管理、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犹如无形的力量,不断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展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能力、素质不断完善,成为合格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文化概念,是隐性教育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启迪、感染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区分有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主流。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教育设施、服务设施等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歌、校风等校园激励文化,健康向上、依托文体实践活动的、展现教学成果的校园文化等;制度文化包括保证校园文化目标实现的制度文化,学校管理的管理文化。

二、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校园文化对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校园文化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生命潜力充分发挥。积极的校园文化构成校园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理想、道德、感情、追求和行为,树立自信、磨炼意志,有凝聚、规范、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次,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思维方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扩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可以进行想象、类比、猜测和构思,产生直觉,并激发灵感。第三,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格和能力。能力包括智能层面和人格层面。高智商的人之间的差别是非智力因素影响。好的校园文化以良好的示范性和集体舆论谴责不道德,在这种氛围中的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人类、关心自然,有高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为大学生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才培养的总体分析,对人才培养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向要正确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活动组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进行积极健康、追求高雅、生动向上的优秀校园文化。我们的学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就应该永远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工作的第一要求。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把握这个方向,工作中时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马列主义立场,并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问题的能力,使广大学生快速、及时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政治格局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主人翁精神,从而能够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人生使命,不断培养品学兼优、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文化氛围要开放、民主、积极向上

学校都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保护大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进精神,全力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真知的校园氛围,使学校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潜力和禀赋的进一步开发创造出尽可能宽松的校园环境。普通高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新体会,鼓励大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观察,积极支持学生对社会、自然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积极的主观探索,从而使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全面观察,敢于冲破桎梏、敢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置身于这样进取、良好、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就能够营造出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3.校园文化活动要丰富多彩

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直观载体,是课堂教育的继续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补充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和发展、思索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对新思想的思索和追求,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事件和沟通,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普通高校利用众多的活动组织机会,积极鼓励和细致引导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组织和积极参与,从而很大程度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和意识,开拓大学生的思路,形成良好的思考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课堂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校园文化发展趋向。第二课堂的优点是不影响教学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可以进行广泛的涉猎、自由的驰骋。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大学生的能力发挥提供重要的现实的应用条件。大学生们通过参加高职学校举办的演讲、各种主题班会、适应时事的辩论赛、应用于实践的比武大赛、技能评比、计算机协会等等活动,通过这些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够非常快速地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快速培养学生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争先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锻炼和形成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意志品格,进一步激发普通高校大学生刻苦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社会生活的主观自觉性和主动性。

4.班集体、寝室、社团要进行引导和管理

大学生寝室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休息、学习和娱乐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信息传播、问题探讨、思想交流和自我表现的主要平台。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加强学校对学校寝室的细致管理,为学生日常生活能力形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客观环境。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依附的最为重要的群体,具有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要努力抓好普通高校的班级工作和文化建设,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这样,将有助于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集体凝聚力。普通高校中的社团,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举足轻重。社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更多的途径来逐渐地熏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意志品格,逐渐激发在校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种认识社会、体验生活、考察人生、探知未来的良好氛围。并且如果制订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工作计划,可以进一步保证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在有序和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保证以优良的成绩完成学生阶段的学习任务。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同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第12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校园文化的概念,随后在全国高校迅速传播开来,掀起了“文化热’’的高潮。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自此,校园文化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开始起步。所谓高校校园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社会亚文化,它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的活跃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地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它包含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它是在学校创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二、高校文化环境内涵

高校文化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子系统,也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条件。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会在高校校园里有所反映,作用于高校文化环境,决定其基本内容。

从范围的角度来划分,高校文化环境由国际大环境、区域中环境和高校小环境三部分构成。高校文化环境所面对的国际大环境,是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高校带来的影响,和西方文化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高校所属的区域中环境是指高校所属辖区的地缘文化、校园周边文化;地缘文化是高校所处地域历史智慧的结晶,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山水意境、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也包含有思想、经济等方面的内容。高校周边文化,是以学校地界为界线,或者以围墙为界,围绕学校的社会环境。高校小环境是指大学文化环境,它包括校区文化和校园文化。大学文化环境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场所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的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形成的行为习惯、理想追求、价值体系,建设共同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

三、高校文化环境的特征与功能

高校文化由于其所形成的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众不同又极具典型的特征:1、多元性;2、潜隐性;3、继承性;4、开放性。

高校文化环境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对高校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的各种影响功能:1、熏陶功能;2、教育引导功能;3、社会辐射功能;4、凝聚人心功能。

四、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坚持马克思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引领新思潮。当代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呈现出更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学习和研讨,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改造自然、修身养性、成就事业等方面的观点、警句、格言、都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校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3、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旗帜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高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深入发掘蕴涵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知识传授之中,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之中。要在大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4、科学吸收外来文化,营造开放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形式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教育学生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引导大学生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精华。在高校教育中要注意,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良成果,使高校成为交流和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媒介。

5、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伦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地

目前,部分大学生网上道德弱化现象十分突出,必须加强网上的道德建设,注重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提高网络道德素质。首先,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使他们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道德规范,不能认为网络的隐蔽性而忘记了遵守的行为规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网络知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求网络文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高校活动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广平台

高校党委、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领导,正确把握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形式,调动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各种形式学生活动的积极引导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7、构建和谐教室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宣传

教室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长期的影响。第一,把握教室文化环境建设的方向;第二,选择名言、警句、伟人画像,装饰教室,发挥精神激励作用;第三,教室文化环境要精心设计;第四,健全管理制度、争创文明班级。

五、以大学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也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的体现。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人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是一个由历史传承开来,经过岁月的沉淀薪火相传的精神。它包含着对学术刻苦钻研的态度,对梦想执着奋斗的毅力,对困难豪不畏惧的勇气、对青春无怨无悔的责任。这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这种积极的态度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教育目标与被教育者的期待值达成统一的时候,那么教育行为本身也会融合在日常行为之中,并形成习惯传播开去。

参考文献:

[1]丁钢.大学:文化与内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韩源,侯德芳.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苏振芳.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要求,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根本要求,抓住认知认同、引领整合、实践转化等基本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和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二是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进一步宣传大学生先进典型,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精神诉求,顺应他们的心理期待,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三是以培养培训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督查,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积极组织辅导员开展社会考察,加大对优秀辅导员的宣传表彰力度。四是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为重点,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融教育、管理、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以“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为原则,以“理实共进”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两大平台”(校园内、外环境文化)为基础,以“三个抓手”为手段,以“四个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为愿景。

(二)主要举措

“理实共进”思政双基地工作构架的具体内容包括:“两大平台、三个抓手、四个满意”。

1.两大平台:“校园内环境基地”和“校园外环境基地”

“校园内环境基地”“一个窗口、两个部门、三个目标”。

一个窗口:高校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思政文化网站。内容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软实力文化建设的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校园制度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文化精神窗口,举办征文活动。“从我身边的人与事看文化特征”。以历史回忆录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实例回忆谈文化作风、传统以及文化特征等,并选择积极典型的回忆录像校内进行宣传播放。进行学生演讲比赛,通过剖析、挖掘和生动描述身边的典型事件,形成“校园文化发展之我见”。进行校园文化论证答辩活动,这项活动要发动全院各单位广泛参与,每个单位和部门推荐2—3人参加,全院组成若干个代表队进行答辩论证并评选优胜者。将校园文化固化于窗口形象,为增强校园文化核心竞争能力,提高校园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源泉。

两个部门:第一,成立院长为主任,党委书记亲抓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包括全院各级主要领导,使文化和校园各方面的管理紧紧地融合在一起;第二,成立校园文化部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该部设在宣传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全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管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可为校园思政工作软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运作提供组织保障,也为校园思想教育文化工作建设扎实有效地稳步推进奠定基础。

三个目标:制度目标,机制目标,管理目标。校园文化部(宣传部)、办公室、学工部、工会等部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校园规划、年度计划合并编制,要重点列出制度文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并列入年度经营承包责任制,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管理工作一样也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校园管理者业绩考核体系,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实现校园思想教育工作软实力文化的三大目标。

2.三个抓手:“思政之星”、“思政旗帜”和“思政精神”

①评选思政之星:以思政之星的行为引领的行为,思政之星既是同行形象的代表,也是全院行为的楷模,并在员工中推选出行为榜样,推动全院教职员工共建校园和谐文化而付出努力。

②树立思政旗帜: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③凝聚思政精神:“理实并举,知行合一”为学校所倡导的思政精神,把思想教育研究工作融于企业、融于社区、融于社会,实现企业思政教育向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转化。

3.着力提升四个满意

“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获取直接信息传递,提供了对思政工作改进和研究的依据,并围绕“四满意”的目标,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以“理实并举”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软实力文化模式与校园本身产生共鸣蕴含其内在的统一

1.“理实并举”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文化建设实现社会实践与政治理论教育协调统一

以“两大平台、三个抓手、四个满意”作为高校思政工作思路,把社会实践与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两方面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2.“理实并举”思想教育工作软实力文化建设实现参与社会实践与培养社会责任相统一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员工,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读书和研讨,努力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员的理论学习要与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有效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的局面。

2、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为依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要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综合运用教育、管理、舆论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守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应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评优晋职等坚持高标准来要求,制定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促进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少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校内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必须坚持为育人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并把丰富教师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情切实抓好,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局面。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入、持久、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深入到教学、生活、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选办法和评选行为,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提倡向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学习的同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要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6、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交警、综治、公安、工商、文化及城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保证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学校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7、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条件设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必需的时间、场地。加强学校图书室、活动室和各种功能室的设施建设,保证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相应的设备设施;重视宣传栏、板报、校园网络等舆论阵地建设,本着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

8、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水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这支队伍,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制定培养、培训、轮训、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

9、大力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并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总体评估体系中;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经常检查和督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以及干部、教师、职工、学生考核、考评、奖惩的具体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在学校精神文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10、学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建立和健全主要负责亲自抓,党政工团队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政一把手亲自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的研究制定,做到教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统筹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学校制定和出台有关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都要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根本任务出发,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政工团队、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及学生组织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积极为学校精神文明作贡献。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进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进一步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员工,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读书和研讨,努力进步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党员的理论学习要与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公道安排,确保有效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的局面。

2、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为依托,深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要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同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遵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综合运用教育、治理、***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治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气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进步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遵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团结互助、同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应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评优晋职等坚持高标准来要求,制定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向,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促进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着力进步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少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治理,校内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必须坚持为育人服务,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进步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并把丰富教师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情切实抓好,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局面。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进、持久、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深进到教学、生活、治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选办法和评选行为,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提倡向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学习的同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要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题目,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6、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调动学校各部分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公安、工商、文化及***等有关部分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保证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学校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7、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条件设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的时间、场地。加强学校图书室、活动室和各种功能室的设施建设,保证购置必须的图书资料和相应的设备设施;重视宣传栏、板报、校园网络等***阵地建设,本着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

8、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努力进步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水平,坚持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这支队伍,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制定培养、培训、轮训、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进步理论素养。

9、大力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并纳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总体评估体系中;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经常检查和督促;治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以及干部、教师、职工、学生考核、考评、赏罚的具体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在学校精神文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进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进一步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员工,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读书和研讨,努力进步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党员的理论学习要与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公道安排,确保有效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的局面。

2、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为依托,深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要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同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遵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综合运用教育、治理、***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治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气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进步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遵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团结互助、同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应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评优晋职等坚持高标准来要求,制定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向,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促进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着力进步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少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治理,校内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必须坚持为育人服务,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进步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并把丰富教师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情切实抓好,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局面。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进、持久、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深进到教学、生活、治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选办法和评选行为,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提倡向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学习的同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要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题目,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6、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调动学校各部分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公安、工商、文化及***等有关部分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保证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学校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7、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条件设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的时间、场地。加强学校图书室、活动室和各种功能室的设施建设,保证购置必须的图书资料和相应的设备设施;重视宣传栏、板报、校园网络等***阵地建设,本着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

8、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努力进步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水平,坚持用***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这支队伍,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制定培养、培训、轮训、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进步理论素养。

9、大力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并纳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总体评估体系中;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经常检查和督促;治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以及干部、教师、职工、学生考核、考评、赏罚的具体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在学校精神文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员工,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读书和研讨,努力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员的理论学习要与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有效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的局面。

2、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为依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要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综合运用教育、管理、舆论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守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应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评优晋职等坚持高标准来要求,制定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促进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少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校内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必须坚持为育人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并把丰富教师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情切实抓好,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局面。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入、持久、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深入到教学、生活、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选办法和评选行为,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提倡向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学习的同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要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6、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交警、综治、公安、工商、文化及城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保证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学校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7、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条件设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必需的时间、场地。加强学校图书室、活动室和各种功能室的设施建设,保证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相应的设备设施;重视宣传栏、板报、校园网络等舆论阵地建设,本着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

8、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水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这支队伍,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制定培养、培训、轮训、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

9、大力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并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总体评估体系中;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经常检查和督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以及干部、教师、职工、学生考核、考评、奖惩的具体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在学校精神文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10、学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建立和健全主要负责亲自抓,党政工团队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政一把手亲自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的研究制定,做到教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统筹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学校制定和出台有关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都要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根本任务出发,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政工团队、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及学生组织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积极为学校精神文明作贡献。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校园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要求

1、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员工,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校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读书和研讨,努力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把握全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员的理论学习要与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科研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有效学习时间和效果。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效果明显的局面。

2、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在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并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为基础,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为依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要求,广泛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厉行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基础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讲理想、讲奉献、讲责任、讲道德、讲文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健康成才的良好风气;综合运用教育、管理、舆论等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耐心细致的工作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严格校纪校规,依法治校,使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在学校校园无立足之地。

3、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守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应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评优晋职等坚持高标准来要求,制定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思想导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促进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支持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集体建设、党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加强少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校内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必须坚持为育人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并把丰富教师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件重要事情切实抓好,形成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局面。

5、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深入、持久、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进一步推动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在广泛开展文明修身、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扩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深入到教学、生活、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校园里形成处处讲文明、人人争文明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选办法和评选行为,引导师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大力提倡向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学习的同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要关心和爱护先进典型,帮助他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6、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交警、综治、公安、工商、文化及城管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保证校园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为学校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7、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的条件设施,保证宣传、教育活动必需的时间、场地。加强学校图书室、活动室和各种功能室的设施建设,保证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和相应的设备设施;重视宣传栏、板报、校园网络等舆论阵地建设,本着方便、美观、实用的原则。

8、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努力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水平,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武装这支队伍,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大局、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制定培养、培训、轮训、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

9、大力推进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并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总体评估体系中;按照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经常检查和督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以及干部、教师、职工、学生考核、考评、奖惩的具体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对在学校精神文明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10、学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建立和健全主要负责亲自抓,党政工团队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政一把手亲自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的研究制定,做到教育教学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统筹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学校制定和出台有关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都要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根本任务出发,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政工团队、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及学生组织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积极为学校精神文明作贡献。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上一篇:清廉金融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街道宣传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