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4:10:31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21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刁‘的需求,首先触动的是长期形成了的计划经济卜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集中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到本世纪60年代,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为卜,70年代末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而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全国20多所高师学前专业都为全国60多所幼师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培养需要量较少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所数和人园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需要幼儿园有高素质的教师。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学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不一r幼儿园,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培养日标与规格的调整。

纵观国外幼儿园教师,其基本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以仁,以本科为上,很难找到中等师范学历的幼儿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再从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看,要适应21世纪对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这些都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应当把培养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个上要方面,这是高师学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面向21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i.."下移,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为_上,包括共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人才。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专业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刁’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高师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日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卜考虑培养日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尸上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在观念上、从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

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艰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三、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行学分制运行机制

1,培养目标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刁培养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作必要的调整。

2、建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为目标服务,受制约于目标的。围绕高师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人才的目标,恨据高校课程设置宽n径、厚基础的原则,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仁限定性选修课)组成。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外语、体育、普通话、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专业茱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钢琴、声乐、舞蹈、美术。专业课(含选修

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n生学、学前教育学、幼)L科学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教育、幼儿体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育评价、幼儿家庭教育、中外幼教史、比较幼儿教育、外国儿童发展理论、幼儿心理测量技术、特殊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几生、优生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与指导、玩教具制作、数据库语言、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实习与见习(在原实习与见习周数与学时上加大比例)、毕业论文。(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U4}介绍》)

为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而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

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F社会,必须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上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刁’,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同时,通过学分制的运行,

进一步促进学前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课程内容的改革,使其更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因此,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高新技术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如何适应新形势,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争为各行各业输送大批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技术人才,应当引起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认真思考。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幼儿教育虽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之中,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的人文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既可以胜任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又具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能担任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一、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前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它既有显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见习、模拟练习、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又有教学计划以外隐性课程,它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与专业和综合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

显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这反映了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1)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专幼师、高中职业幼师、中等师范学校,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提前实训时间、突出实训学时,加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它的首要任务。实训过程应该是多层面的主题交叉,短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具体、直观的教育主题,如环境布置、教材教法、活动区域等;长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观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现象、特征及规律性的主题,使学生们用已知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之不足,激发出深化和发展已知理论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隐性课程中的实践学习:社会中的人它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制约,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意无意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参与着,这里边就深藏着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技术也好,综合素质也好,只要你多加留意把握好契机,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第二课堂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周末应聘家教、假期选定对象追踪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等,经历了那就将是一笔财富。

二、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是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2)要考虑到学生的转岗、自学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理论衔接。因此,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链接未来的链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不断升级。由于未来的职业不可能是终身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就必须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专业,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它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道理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使学生面对教育对象能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中国论文联盟-

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加知识培养文化底蕴,而且是构建专业学科的框架和支撑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专业理论时教与学都感到枯燥无味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既要做到独树一帜又要考虑到符合自身特点,使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强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敢于创新,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听取批判性的意见。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争辩中得以发展完善,任何的墨守成规对理论知识的发展都是毫无益处的。

三、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保障

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融入研究性和学术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同时,应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得从选题开始,而选题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进程。首先应该是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善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带有批判性继承的课题。其次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教育对象的言谈举止,把现象、问题、规律性等归纳、概括成为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有是国家根据发展和改革需要统一规划的课题。不管是从理论从实践还是从规划选出的课题,都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结合。因此,平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实训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管理性和综合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目标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意志健全、态度能力一流、知识结构合理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在综合性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技巧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社会性素质等等。台湾学者马信行在其《训练方法的创新》的文章里,把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3)笔者认为这四种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中,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正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宗旨。在管理性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育对象个体、班级、年段、全园性、地区性等在各种层面的管理。无论将来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者,还是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管理都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对教育对象个体的管理,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必须追踪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等,应该记录在案,以便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借鉴。班级管理应建立在个体管理的基础上,各个教育环节中必须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清楚对各种群体的孩子达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教育,这都应该贯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特色教育。至于年级管理、全园性管理、地区性管理,涉及到教学、行政、后勤等更复杂的管理层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积累管理经验,为将来就业时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里特殊的一个专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双重性,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应该具有特色要求,以使他们更快、更高、更好地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34期.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6期.中国论文联盟

[3]曹炎等.成功举办高职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2期.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它既有显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见习、模拟练习、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又有教学计划以外隐性课程,它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与专业和综合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

显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这反映了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1)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专幼师、高中职业幼师、中等师范学校,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提前实训时间、突出实训学时,加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它的首要任务。实训过程应该是多层面的主题交叉,短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具体、直观的教育主题,如环境布置、教材教法、活动区域等;长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观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现象、特征及规律性的主题,使学生们用已知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之不足,激发出深化和发展已知理论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隐性课程中的实践学习:社会中的人它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制约,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意无意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参与着,这里边就深藏着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技术也好,综合素质也好,只要你多加留意把握好契机,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第二课堂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周末应聘家教、假期选定对象追踪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等,经历了那就将是一笔财富。

二、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是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2)要考虑到学生的转岗、自学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理论衔接。因此,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链接未来的链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不断升级。由于未来的职业不可能是终身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就必须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专业,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它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道理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使学生面对教育对象能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

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加知识培养文化底蕴,而且是构建专业学科的框架和支撑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专业理论时教与学都感到枯燥无味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既要做到独树一帜又要考虑到符合自身特点,使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强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敢于创新,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听取批判性的意见。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争辩中得以发展完善,任何的墨守成规对理论知识的发展都是毫无益处的。

三、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保障

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融入研究性和学术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同时,应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得从选题开始,而选题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进程。首先应该是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善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带有批判性继承的课题。其次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教育对象的言谈举止,把现象、问题、规律性等归纳、概括成为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有是国家根据发展和改革需要统一规划的课题。不管是从理论从实践还是从规划选出的课题,都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结合。因此,平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实训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管理性和综合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目标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意志健全、态度能力一流、知识结构合理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在综合性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技巧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社会性素质等等。台湾学者马信行在其《训练方法的创新》的文章里,把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3)笔者认为这四种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中,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正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宗旨。在管理性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育对象个体、班级、年段、全园性、地区性等在各种层面的管理。无论将来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者,还是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管理都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对教育对象个体的管理,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必须追踪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等,应该记录在案,以便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借鉴。班级管理应建立在个体管理的基础上,各个教育环节中必须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清楚对各种群体的孩子达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教育,这都应该贯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特色教育。至于年级管理、全园性管理、地区性管理,涉及到教学、行政、后勤等更复杂的管理层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积累管理经验,为将来就业时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里特殊的一个专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双重性,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应该具有特色要求,以使他们更快、更高、更好地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34期.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6期.

[3]曹炎等.成功举办高职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2期.

[4]李秉德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师资现状学前专业的英语教师一般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他们有着良好的语音语调,同时具备英语教学能力。再配以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教师的努力,基本能够满足学前教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教学实践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还应了解当前的幼儿园英语教学实际状况,接触实际教学过程,分析探讨教学实例,掌握并满足家长诉求等。在这一点上,大部分高校教师还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学生现状学生们从小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到上大学前,所受到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则更为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四六级考查的重点则是听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学生口语能力没能重视到,即使学生通过了一系列考试,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社会和大部分孩子家长对英语教师的要求。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很简单,不需要教师教会孩子学会多少单词,能达到多高的听力水平,只需要教师能够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要求幼儿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发音标准,给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英语基础,真正引起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处于学前阶段的小孩注意力很难集中,耐性有限,这样便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一边玩一边学。所以教师要有设计英语游戏的能力,吸引孩子学习。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之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就能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不再是传统的英语阅读习作练习,而是有目的性地提高听说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任务组织教学,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参与、互动、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能力,调动学习者的语言资源,从而在实践中听、说、用新型语言,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外语教学手段。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方法介绍任务型教学法认为,掌握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使用,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技能训练或是知识拓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决定好规定场景和交际语言项目,并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学生则通过语言表达、交流沟通、问答解释等来完成任务,最后达到掌握所学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没有冲突,各种学习方法科学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教育。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任务型教学法有很多优点:完成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将语言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有大量小组活动,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全面性教学;实践活动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及应变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这种教学法注重对外语的认知和领会,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多参与交际性质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已经学到的语言,在交流沟通中获取信息,完成任务,达到课堂预期的目标。

(五)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要素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和情景。目标,就像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任务,教学任务首先也要规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具有两重性,第一,要通过完成任务达到非教学目的,比如通过语言交流增强语言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第二,要通过任务本身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内容,每个任务都要有其具体的实质内容,表现为课堂上学生需要做的事情。程序,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和步骤,包括某一个任务所处位置、先后次序和时间分配等等。输入材料,执行任务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辅助资料。材料可以是语言材料,如新闻采访、旅游指南、产品说明等等;还可以是非语言形式的,如照片、图表、时刻表、地图等等。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中要明确定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并且能够具体反映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保证任务顺利有效进行。情景,规定任务情景时要设计好执行任务的环境及背景条件,另外,还包括交际的语境、任务的组织形式。情景要尽量靠近现实,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语境的认识。

(六)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真实性原则,任务所需的输入材料必须来自真实生活,任务情景也要贴近真实生活;形式/功能原则,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使学习者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和语言语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理解;连贯性原则,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任务与任务之间在教学和逻辑上是连贯和流畅的,一堂课的若干任务要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内容上要有连接性;可操作性原则,课堂环境中要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杂的任务;实用性原则,任务设计时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让学生互动交流;趣味性原则,要考虑到学习任务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英语教育课程基本采用的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即便学生听懂了课堂上的内容,但是由于缺少活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也很容易忘记,不能实现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们分组执行任务、个人演示、集体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出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可以在课前接受任务并查找资料,课堂上互相交流,课下则要编写试题,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克服课本的局限性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只有一种课本,再多就是加些教参,而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藏和网络电子资源查找材料,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四)改革评估形式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是应试型教育,学生和教师都把考试成绩看作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完全限制住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在任务型教学法中,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再只靠一张考卷,其中过程性评估中包括了教师评估、小组评估和同学间互相评估。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勇于表现,为学生今后的英语教学打下基础,又激发起了学生们对今后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思考,其成果显著意义深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不难看出:①其具体内容与组织形式仍旧较为单一,通常仍旧通过集中实习、委托形式以及分散形式进行。安排实习的时间不足。②实习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基本功仍旧不够过硬,无法掌握丰富的设计教案能力,语言表达欠缺合理性,无法良好地制作教具,不具备综合型弹唱、创编舞蹈技能的能力。一些实习生在进行教育实习阶段中,不能契合幼儿心理特征,进而导致了一定的沟通障碍问题。③理论以及实践无法统一,实习生不能对各类教育现象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④在实结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即较易受人为左右,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不同均会导致评定成绩的不同,有失公平。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科学策略

1.提升教育实习课时比例,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对自身基础教学技能的验证以及全方位地体验实际教学生活,均需要充足时间的保障。为此应进一步扩大教育实习的课时比例,令教育实习全面渗透至教学计划的全阶段中。大一阶段可引导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在大二阶段可安排学生在幼儿园展开教育见习,在大三阶段可引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而进入大四阶段则应组织集中性的实习任务,进而令学生将理论知识同幼儿园现实状况紧密结合起来。实习生作为教育实习的核心主体,应树立正确的态度,意识到教育实习环节的核心重要性。实习生应在实习前做好充足准备,将该过程作为校验自身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应强化耐力以及适应力的训练。例如,利用假期时间引导学生深入幼儿园参观实习,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提升学生的适应性。在校期间,学生应有效应用各类资源,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应扩充知识面,进而有效应对实践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因此,实习生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视不同领域专业技能的锻炼。应注重各类知识间的有效联系,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实习生应注重综合艺术技能的学习,例如唱歌、琴棋书画、舞蹈、讲故事等。同时应强化语言表达技能、组织能力以及游戏编创能力的锻炼。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幼儿园实践工作,展示自我才能,实现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

2.丰富实习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效果,应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丰富组织形式。在知识教学层面,应增加实用性内容,例如,幼儿园教学法、游戏设计引导、活动安排、卫生保健等。另外,还应扩充素质训练内容,如人际交往、教学礼仪、心理健康教育等,令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能力训练环节应优化艺术技能训练,配备齐全的实习用具设备。课程组织形式安排上,应引入虚拟场景训练模式,开创更加真实形象的实习教学环境。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将形成丰富体验,并产生不同的问题,进而可激发其智慧,学会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3.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

对于评价内容层面,不应单纯地将完成实习之后学生上交的文字材料视为唯一标准,而应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如实习态度、职业情感、不断进步的空间等。对于考核管理以及评价主体层面,应将学校评价作为核心主体,开展实习单位评估以及实习生自我评价。另外,应将实习生在实习阶段中的成绩同其取得的学分以及毕业证书有效的联系挂钩,进而令学生真正地重视教育实习。学校应合理地制订综合评估量表,提升评价管理可执行性。

三、结语

总之,为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只有重视教育实习环节,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优化教育实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实现全面升华。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1.课程安排重能力轻教育。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学的重视度不断加大,使学前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师的学前教学,因为就业率高一直是重点招生专业,很多社会机构也趁机办起了学前教师培训。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使他们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即使一些正规院校的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音乐课程的设置,将《舞蹈》《键盘》《声乐》当成必修课从入学到毕业坚持学习,而对于《幼儿舞蹈编排》《幼儿音乐教育》等教育教法课程只安排在毕业前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忽视了学前专业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教师重实用而轻理论。高师及综合大学的学前专业一般隶属教育学院,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招生名额受各个方面限制学生不是很多,专职教师也不多,几乎都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他们的艺术教师都是从临近高校聘请的年轻教师指教,这些教师学历很高,但是教学经验尚且缺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内容、学生评价、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中实用轻理论的状况。比如,在声乐课上,教师一般先领唱几遍,就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至于为什么这么唱、学前儿童有什么样特点及他们唱歌时应注意什么,教师都没有告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像舞蹈、美术、键盘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都是这一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唯一优势,就是学习成效高,短短几节课,学生就能学会好几首歌,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很占优势。但是,学前专业培养的是走向幼教岗位的教师,他们应该学会如何教幼儿唱歌、跳舞,而不是像艺人一样唱歌、跳舞给幼儿看。目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只会让未来的幼教教师,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还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育现状的策略

1.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一专”技能。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课堂学习实践十分有限,而课余时间却十分充足,学生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自身的艺术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参加二胡、钢琴、声乐等艺术社团,院校可组织专职教师参与社团管理,给社团成员布置作业,并督促他们完成。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发展了艺术特长。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对准幼教教师来说是提高个人素质及艺术教育技能的贯通都有很大帮助。

2.注重幼教一线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幼教教师,该专业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加强与幼儿园教学一线的联系,及时掌握教学一线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及教学规律,将自己了解的情况融汇到教学中去,使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幼儿园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专业教师还应将自己所教授学科与学前教育体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技术技能不是单独表现出来的,是揉合在幼儿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逐渐展现出来。说明,幼儿园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学前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学前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只有这样,院校培养的幼教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岗位。

3.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实习及见习活动是学前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奏,也是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幼儿教师的最好契机。然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对实习活动并不看重。我国现有的见习时间一般在毕业前的第一个学期,见习实践仅有一周;实习时间一般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实习时间为八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实习、见习机会太少、时间太短。导致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使他们不清楚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及努力方向。所以,笔者建议,学生要充分认识见习、实习的重要作用,努力创造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模拟课堂的形式经常性练习。学校也可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进行考评,特别是艺术技能课,让学生把艺术技能渗透到游戏或活动中,教师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计入期末成绩,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三、小结

总之,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机构,应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处理好教育能力与艺术技能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学生联系幼教一线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8项技能:普通话、三笔字、教学简笔画、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音体美舞、幼教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都要考虑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应是当今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应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2.3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情景性

2情景设计常常是现代教学的中心内容,新课程与幼儿园活动

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需要情景与主题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教材的情景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景、审美情景、道德情景和综合情景。情景与教学主题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创设适宜的情景,以承载特定的教学主题。

3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点

3.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反馈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主体地位,以完整的体系和协调的机制来观察、评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将形成的结论与评价全面交付学生,使学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形成学习——实践——评价——反馈的循环逻辑链条,让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使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更为彻底,从意识上和能力上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3.2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微格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展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客观性优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录摄设备和多媒体采集系统记录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细节与过程,然后与教学和指导教师一道观看形成的资料,针对录像、音频的分析和研讨找出实践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形成改进实践方法的策略和方案,如此循环、大量训练直到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和任务位置。

3.3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交叉模式

交叉模式是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专业资格为“经线”,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成长为“纬线”相互交叉的信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交叉模式的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来让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使学生得到社会的承认;交叉模式的另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各类研修培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在交叉模式中要做到双重目标的共同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将两个侧重点统一在一起,深层次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

3.4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和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要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入手抚平这一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面前获得统一的平台,进而实现差异个体的共同发展。在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应该将内容适当地延伸和深化,以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时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使实践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多元化实践教学中,相关教学要素要相互渗透,相关教学内容要相互穿插,相关教学目标要相互支撑,使教学真正成为有地的、多元的统一体和综合体,在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长远发展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提升创新出新的模式与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项目的完成程序,制定项目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1.任务阶段:教师确立项目、向学生布置并解释任务,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项目的确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2)此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3)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

(4)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

(6)所选取的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计划阶段: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阶段: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和结果。

5.评价总结阶段:学生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心得。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博采众长,项目完成后的小结也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出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时,对“一题多解”应该极力推荐,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三、项目教学法的案例

项目名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课时:四课时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具备了初步的数学公式推导能力和解题能力。

2.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培养学生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施:第一步,教师通过演示备课时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创设教学情景,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并提出本次课的任务要求(包括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记忆和应用)。第二步,科学分组,项目合作。分组时主要考虑小组成员能否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互补。教学活动围绕项目主题要求以小组形式展开,各组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共同制定项目目标的完成方案,并将项目再细分成各个子模块(包括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记忆和应用三个子模块),各个模块落实到人,组员之间既要做到相互合作,又要做到分工明确。教师在其间要起引导、协调和答疑的作用。第三,演示“项目报告”及评价表现。以小组为单位对完成的“作品”进行效果评价,各小组可推荐一两名学生将本组制作的“项目报告”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评价采用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将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总评的评价结果记录下来,汇总并量化,作为本项目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并成为本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第四,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并挖掘各位学生的优秀表现。

四、项目教学中教师的定位

1.教师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在项目教学中,许多教学项目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设计的,教学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时会超出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与垄断,同时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2.教师的工作方式将从个人教学的狭小领域走向集体合作

在项目教学中,围绕着教学项目,教师指导的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会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五、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从理念上讲是非常先进的,它解决了目前困扰学前教育专业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项目教学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能力,这一点也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海燕,郧建国.职教论坛,2004,(29):34.

[2]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51

[3]杨黎明.项目教学方法[R].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07.

【摘要】由于生源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特点,并且大多数学生过分偏重专业课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可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法。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1.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在教学改革之后,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一进行实践,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作用。情景式教学法作为当今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法之一,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器材、设备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尤其是在对重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一些难度稍大的动作,学生很难懂,而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而且,在情景中的反复练习,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进行舞蹈创编,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极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法主要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为主,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去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由于整个过程中大多都是以各种舞蹈动作学习和练习为主,长时间如此势必会引起学生对舞蹈的反感,而且,经常性做一些舞蹈动作的话,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劳的现象,疲劳状态下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通过情景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引入一些音乐搭配舞蹈练习,音乐可以起到舒缓人体神经的作用,减少学生的疲劳。当然,任何情景中都存在一定的休息间隙,这对缓解学生的疲劳无疑是最有效的。

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情景式教学实践中,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以及现有的素材等因素来创设情景,同时,还要将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1)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了解。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同时这也是创建学习情景的基础,而在此之前,必须要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进行调查,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舞蹈水平的不同,对其做到因材施教,并将其作为创建教学情景的参考依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关键,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会不自觉地对舞蹈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这也是情景式教学方式实施的关键所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来说,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等特点,再结合教材大纲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良好的氛围来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增加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授课的感染力和直观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并快速地进入情景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应对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创新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模式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效率。

(1)对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要考虑到新形势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目标,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考虑。其次,要打破传统教学目标的束缚,彻底解放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思路,拟定学生的发展计划,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基础水平对学生展开不同的学习规划,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2)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过于老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实践中,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幼儿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欣赏以及创编;让学生就自身对舞蹈的了解和掌握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经过观看后,再对其给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而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让其他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在这个情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做学生情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和主宰者,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网络上搜寻一些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引用一些当今的热门舞蹈,这都会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

(4)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情景式教学在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教师有着较高的授课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情景式教学有着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情景式教学与舞蹈创编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情景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学中将情景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将情景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不能一味地提倡教学创新,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情景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现有的素材以及新的素材再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建的学习场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通过本文对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作者主要从情景式教学应用能够带来的好处,以及几方面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效率给予一定的启发。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培养目标是制定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它对课程的具体目标具有规范的限制作用。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事业单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全国各地幼儿园、家庭成长教育工作与学前教育领域。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要求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幼儿教育技术能力强,专业新知识吸收快,熟悉幼教方法,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及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能在幼儿教育管理与教学业务中发挥骨干作用。我们根据高职的职业化要求重新确定了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幼儿园实际需要,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突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就业的定向性,即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能够满足幼儿园需求的毕业生。同时,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课程为主要基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幼儿园工作的需要,努力做到毕业后就能独立开展工作。(2)解决当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前教育工作相对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工作来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创造机会使学生接受基本能力训练,让基本职业能力训练不走过场,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3)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就业方向针对性,满足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计划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持,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尚处于探索之中。一个优秀的课程体系的产生,首先要通过对职业领域现状与发展的深入调研,切实把社会对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实际要求,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创新组织方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我们的思路是:

以培养能力为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把高职课程归类为“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即直接对应社会生产相关的某类岗位,是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能适应一定职业领域要求的课程。由此可见,高职课程不管是理论体系还是实践体系,都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

以“全实践”为理念所谓“全实践”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以前,我们往往存在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只有到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才有实践教学,因而强调集中实践环节,忽视全过程实践。事实上,实习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完整过程,它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学生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

具有针对性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每门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进行“订单式”教育和培训的机制,使所学知识学了有用,学了会用,学了实用。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是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弹、唱、跳、做等内容的考核,严把出口关。

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围绕目前幼儿园的主要课程及私立幼儿园开设的新课程设置了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见下图)。

职业技能课程强化学生专业方向的发展,通过专门化、系统化的学习,促进学生专业方向的形成和巩固。此类课程包括:语言、艺术、健康、自然、科学五个模块,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围绕幼儿教师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在设置这一模块时注重强调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综合化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经过一定的调整、删改、补充,有机重组为一门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综合化的成果是综合课程的系统讲义或完整教材。比如,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物理等多领域的知识综合为《科学》,《美术》是素描、简笔画、手工三方面内容的综合,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能用”、“会用”、“活用”。

教学见习、实习教育实践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安排,我们的特色是提出“学前见习”的概念,在新生入校后不久,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感受教学环境,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一个职业角色中或准职业角色中。以后随着教学深入,逐步增大课时量,形成以后期为主,集中与分散并行的实践形式。教育实践课程内容依据学科的序列和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机结合安排并贯穿始终。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渠道。此类课程包括幼儿故事创编、儿童玩具设计与制作、创新成果展示、儿童心理咨询、学生创意竞赛、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故事创编、幼儿珠心算等等。选修课的设立要着眼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全面素质;着眼于学生自我设计知识结构,体现个性化教育。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得学校对教学内容的调整更加灵活,教学针对性加强,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学生学有所用,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持。文章结合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实践,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邵宗杰.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8).

[3]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4]冯光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上一篇:小学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重要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