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8 11:24:39

新兴经济发展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一、楼宇经济的主要特点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主要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楼宇招商引资,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整合城市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是城市繁荣文明的鲜明标志。它具有如下特点:1、低投入高产出。楼宇经济实现税收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据有关方面统计,一幢高级商务楼所创造的效益,与城郊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商户所产生的效益相等,因而被称为垂直的商务街、金融街。2、集约利用土地。楼宇经济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实现了城市经济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深化转变的新型经济形态,通过把平面土地和空间概念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土地要素得以拓展,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3、现代复合型经济。楼宇经济就其核心而言,就是要求产业结构从原先的马路市场、路边门面式的传统工业、传统服务业、现代城市绿色工业拓展。它要求外迁传统工业实体,优化传统第三产业,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管理”经济、二产延伸服务经济等高水平要素的集约化经济。

二、新兴街道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一)起步早、入驻率高。新兴街道三幢“千万元商贸楼宇”中的世纪广场与中环广场均于20XX年开始建设,是嘉兴市较早投入使用的楼宇之一,已基本形成了金融业、贸易业、商务服务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结构。去年刚建成的耀城广场入住率也达到了65%。

(二)位置优、配套全。新兴街道地处嘉兴市南湖区西南,所在地南湖区地处上海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和环太湖经济圈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是长三角最具经济活力的中心区域之一。街道距沪杭、乍嘉苏高速公路均在5-10分钟车程内,距上海、杭州、宁波和苏州等城市均在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运输非常便利,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金融、酒店、餐饮、商店云集、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能及时高效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的服务需求,是理想的商贸投资之地。街道三个“千万元商贸楼宇”之一的中环广场位于嘉兴中环南路之侧,而另外二个世纪广场和耀城广场则分别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路两侧,街道商务楼宇具有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

(三)产业集聚、产出高。截止2013年10月,世纪广场写字楼入驻的132家企业中,商务服务业企业有41家,占比31.1%;贸易类企业有44家,占比33.3%。中环广场税收在我街道的131家入驻企业中,批发及零售类贸易业企业居多,达70家,占比53%以上。耀城广场已入驻的58家企业中批发及零售类企业有35家,占比达60%。三大广场的产业集聚明显。楼宇经济趋向产业化,其企业间业务相近,有利于开展多方位合作、拓展、创新,可以形成强大、稳健的产业链条和利益共生体,取得明显的同步增长效应。今年1-10月,世纪广场税收总额:1376万元;中环广场税收总额:2523万元;耀城广场税收总额:1271万元,三大广场共计税收总额:5170万元,今年街道1-10月总税收额18225万元,三大广场税收占比:28%以上。

三、新兴街道楼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楼宇可用资源减少,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由于街道楼宇发展比较早,目前除了耀城广场入驻率在65%以外,世纪广场和中环广场入驻率均接近100%,可利用的资源日趋减少,新建的嘉悦大厦、龙跃大厦目前都还在项目验收中。二是由于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企业效益下滑,也导致楼宇经济发展后续乏力。

(二)双重因素,街道优质企业流失严重。一是世纪广场写字楼建造较早,房间面积小,虽然容易招商,但是企业不稳定、进出频繁。据物业公司介绍,这十年来世纪广场培育了不少大公司。例如:麦包包、嘉化进出口、新汉邦贸易等都是从几十平米的小房间开始做,到后来的一百多平方,最后因为不能满足公司发展要求搬出去了。二是市区新建楼宇不断涌现、中心“堵城”现象不断升级;加上周边区域强势招商,导致优质企业不断流失。

(三)服务楼宇入驻企业过程中信息相对滞后。虽然街道一直有领导联系企业、走访企业的制度,但是只针对税收大户或者街道重点企业,而且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基本流于形式;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也因为人员紧张的问题腾不出更多的精力走访占大多数的普通企业,导致在为楼宇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信息相对滞后,政策宣传不能完全到位等问题。

三、对策措施

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解决楼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楼宇得租金、企业得利润、政府得税收、经济 得发展”为目标,确立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四项举措。主要包括:

(一)丰富招商渠道。目前楼宇招商中仍存在信息不对称、手段不新颖、无法形成合力等问题,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和企业主体的原则,丰富招商手段,完善招商平台。一是在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招商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楼宇招商,同时在区招商手册制作时将街道相关楼宇资料作详细介绍,并提供精美图片,借助区里的招商平台扩大街道楼宇的知名度;二是及时更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面向企业、商会会员、房产中介、新闻媒体高密度、高频率地进行楼宇招商推介;三是编印各类楼宇招商画册和宣传资料,依托区、街道、物业、中介等各种力量和渠道,深化楼宇经济概念,强化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楼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拓展推介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供精细服务。联合财政、税务、工商、街道、楼宇管理主体和社区六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楼宇服务平台,各司其职做好每月新增和注销企业的信息传送和情况调查反馈工作,使企业信息库及时更新,实时动态管理,较好地解决楼宇招商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的问题。通过楼宇服务平台,实现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企业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和了解到经营发生异常的企业,变原先被动等待企业找上门为及时、主动地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援助,同时也提升对中小企业和楼宇经济信息掌握和研判的水平,将企业和政府各部门之间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辖区内企业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工商、税务、政策宣传、创业辅导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梳理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把现代服务业政策、总部经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转型升级等政策中与楼宇经济相关的精神深刻领会,让招商一线人员、物业部门和开发企业掌握相关政策,积极建立企业与街道之间顺畅的双向信息沟通机制,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税务等综合,最大程度争取政策支持。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 金砖四国; 七国集团; 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2

全球经济格局是指各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和经济影响强弱的一种结构性体系和势能状态。当今时代,全球经济格局最显著的变化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日益崛起,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发达国家要走出金融危机也越来越依赖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需求,而拥有庞大人口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正在重塑人类经济版图,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要求必须转变传统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向着绿色化方向转型,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新兴经济体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发动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所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大量兴起。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由于这些国家的首字母组成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6年,高盛公司的奥尼尔等人又创造“新钻11国”(Next-11,简称N-11)概念,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11个国家,认为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潜力上仅次于“金砖四国”,不仅目前在经济发展上有良好表现,其前景也一片光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进一步验证了高盛公司预言的正确性。

肇始于2007年的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的中心地带美国爆发,席卷全球。首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日本、尤其是欧洲国家经济低迷,多数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已经更换了发动机,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危机中的“双速复苏”到目前的“双速增长”以及未来很可能的“双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

事实上,新世纪以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显著好于发达经济体。其中,“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七国集团国家3~6个百分点,一般地,前者是后者的2~4倍(见表1)。图1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增长速度开始快于高收入经济体,摆脱了此前两者在经济速度上孰快孰慢的不确定性。进入本世纪以来,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经济增长不仅快于发达经济体,而且这种速度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主要是中等收入国家(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发挥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快于低收入国家1~2个百分点。

表2显示,在2000年之前,高收入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0%左右,2000-2005年其贡献率仍超过70%。此后,高收入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金融危机后,高收入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下降。其中,2009年贡献率一度下降到-85%。与此同时,中等和低等收入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2000年及以前贡献率仅为20%左右,2000-2005年贡献率接近30%,2006、2007年贡献率超过40%,2008年及以后贡献率达到50%左右(因全球经济衰退,2009年除外),2010年甚至一度超过60%。在不同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根本性转变过程中,七国集团对发达国家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金砖四国对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的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全球经济重心正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偏转,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是人类社会正经历的世界性历史事件

表3显示,在2007年之前,新兴市场国家能够挤入前十的国家不超过2个,2008年挤入前十的新兴市场国家增至3个,2011年挤入前十的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增加到4个。并且,新兴市场国家在位次排名上也逐步靠前,改变了此前发达国家垄断排名前几名的状况。2010年以来,中国取代日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巴西也改变了在前十排末尾的情况,2008年之后位次排名不断靠前,2011年巴西超过英国,排名居世界第六。

七国集团(G7)是发达经济体的主要代表,金砖四国(BRICs)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主要代表,这两个集团占世界GDP比重的变化最能感受到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图2反映了这两个集团的变化趋势,1980年七国集团占世界经济总量约为2/3,2011年其所占份额下降到不足世界的1/2。相反,尽管金砖四国所占份额一直较小,但其占世界比重呈直线式上升,2000年仅为8%,2009年却已达到15.9%,不到10年的时间占世界比重翻了一番,2011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已经达到19.3%。

高盛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金砖四国”与“新钻11国”的GDP总值只相当于七国集团(美日德英法意加)的1/4(应该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结果,如果按照当时汇率计算,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1/6);但至2035年,它们将会后来居上,全面超过七国集团经济总量;到2050年,世界经济大国的排序是中国、印度、日本、巴西、墨西哥和俄罗斯。其中,中国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印度在2032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另外,“新钻11国”的GDP总值将激增11倍,达到相当于一个美国或4个日本的规模。如果这些预言都变成了现实,可以推断,全球经济格局将被重塑,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博弈中将获胜最多。

今天,全球总人口接近70亿人,但时至今日,全球已实现工业化国家的总人口也仅为13亿左右;而目前正在进行工业化国家中仅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人口就接近26亿人,是目前已实现工业化国家人口总和的两倍。此外,还有巴西、印尼、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孟加拉国都是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正在进行工业化。①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同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人类社会所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性事件。

从中国、印度、巴西等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进程来看,这些国家工业化是“压缩式”的工业化,将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50~100年)完成发达国家200~300年走过的工业化路程。庞大的人口规模正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对全球气候、能源、资源、环境、治理等各方面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三、全球经济必须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或许是人类唯一选择

在传统的工业文明和经济模式下,人类活动已经给地球母亲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且这种趋势仍在蔓延。据统计,近年来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超过2亿吨,排放温室气体超过3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超过1000亿吨各种生产和生活废水,大大超过自然界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随着工业化不断深入,累积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可否认,现在生态系统破坏、生物物种灭绝、荒漠化、大气污染和酸雨、河流和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在对95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过去50年来,人口增加使得人类赖以生活的2/3的生态系统,包括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报告指出,过去50年来,人类为了取得食物、净水、木材、纤维和燃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来得快,破坏面也比任何一个年代来得广,这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承受着无法扭转的损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观测显示,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英里,比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还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一份报告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中“死亡区”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1994年全球海洋共有149个“死亡区”,但2006年“死亡区”已多达200个,增长了34%。

如果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继续沿着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前进,那么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有研究表明,2008年占世界总人口14%的25个发达国家消费了全球41%的一次能源、43%的铜、42%的铝以及29%的钢;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一次能源、钢、铜和铝仅为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24%、40%、21%和21%。②发达国家以如此少的人口比例,消费如此多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如果发展中国家继续沿着发达国家工业化老路走下去,恐怕需要几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工业化对巨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在其推进工业化历史过程中,因其规模较小,加上其拥有的技术优势、军事优势等,可以很大程度将其工业化的“外部性”转嫁出去。比如,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由全球承担,而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等从世界其他国家“掠夺”或不平等贸易而来。相反,当今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再也不能“外部化”其工业化的负面效应,而必须“内部化”,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转变传统工业社会的增长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

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其的《迈向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经济”。“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David Pearce)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的蓝图》中提出,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并提出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纳入国家经济平衡表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旨在于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由于绿色经济概念比较宽泛,不同学科背景对绿色经济理解有所不同:生态学家强调绿色经济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要保持生物多样性;环境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实现途径重点在污染的末端治理;资源领域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其实现途径重点在于从生产端提高资源生产率;能源专家强调绿色经济要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开发新能源;经济学家强调绿色经济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社会学家则将社会包容性引入绿色经济的理念中,等等。目前,在国际上逐渐达成的共识是,不宜把“绿色经济”看成是某种状态或是某个终点,而应把它看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或者一个过程。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文明形态,所对应的经济形态分别是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原始文明的特点是简单、淳朴,对自然不构成伤害。农业文明的特点是勤勉但具有依赖性,靠天吃饭,随遇而安。农业文明有时也会对自然造成一些伤害,但由于程度较轻,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的特点是进取,但具有掠夺性。伴随科技革命而来的工业文明虽然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就迅速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但人口剧增,自然资源总量锐减,环境污染日重等问题时时困扰着人类。工业文明表现为钢筋水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无止境的索取,人们称这种文明为“灰色文明”。它人为地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对立的局面,破坏和牺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是由于工业文明对自然带来了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已经难以修复,因而必须倡导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对应的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经济,是在扬弃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环境舒适性”经济。这种对舒适性的环境需要实质上体现为一种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基础上的更高级的生态需要,它既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又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注释:

①这些国家全部是“金砖四国”或“新钻十一国”的成员。

②“全球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需求重心向亚洲转移”,《科学时报》2011年1月30日。

参考文献:

[1]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M].赵士洞,等,译.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易蓉蓉.全球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需求重心向亚洲转移—— 访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安建[N].科学时报,2011-01-30.

[3]郭朝先,张其仔,白玫,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与空间布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M. Ayhan Kose, Eswar S.Prasad.新兴市场:全球金融风暴下的弹性与增长[M].田慧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5]吉姆·奥尼尔.高盛眼中的世界[M].中译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郭朝先.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处理好几大关系[J].经济视野,2013,(1).

[7]哈继铭. 2013全球经济展望与中国的政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15).

[8]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Towards a Green Economy[R]. 2011.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9-3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Guo Songke Liu Lingling Guan Miaoxian

(Guangzhou University Sonta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1370)

Abstract:China,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emerging economies,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which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s:Emerging Economies;One Belt and One Road;Development opportunity;Policy suggestions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导致众多发达国家出现经济低增长的局面,国际市场呈现低迷状态,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疲软态势。而作为后发之势的新兴经济体则展示了强有力的生命力,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因此,新兴经济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兴经济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大,在为其新兴经济体发展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殊的一员,采取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并予以实施,在缩小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 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1.1 “新兴经济体”的提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打开国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发展之路,世界经济开始由最初的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逐渐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局面。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对国际关系的一次重新洗牌,发达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则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非很大。发达国家成为金融危机最为直接的受害者,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停滞。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则出现了后者居上的势头。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带来政治地位的上升,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的话语权的逐渐提升,使其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中一股新生且强劲的力量。对于这些崭露头角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现在有个专业名词,称之为“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普遍的说法是指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具有后发优势,成为新兴的潜力股。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发展中国家开始拓宽本国经济发展市场,逐步将本国经济发展融进国际市场,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发展路径。这些国家作为新兴的发展力量迅速崛起,在国际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兴的经济力量,逐渐有了“新兴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称谓,这些名词从不同角度解释着新兴的发展力量的不同特征。

由此看来,“新兴经济体”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现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英国杂志《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将新兴经济体划分为两个梯队: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五个国家为第一梯队,也称为“金砖国家”;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为第二梯队,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新钻国家”。国内学者张宇燕等(2010)在编著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09年度报告》中提出新兴经济体可以界定为11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都是“20国集团”(G20)的成员国,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韩国、墨西哥、南非、阿根廷、巴西、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统称为“E11”。“E11”这个说法符合现阶段相关学者关于界定“新兴经济体”的标准[1]。

1.2 新兴经济体发展现状

从IMF在2014年4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来看,发达经济体上调经济增长速度到3.6%,而美国、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则分别调至2.8%、1.2%,欧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将会得以改善[2]。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紧密联系的经济圈中,欧美经济的复苏必然会拉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欧洲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明显受益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的恢复。新兴经济体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制造业为主,以中国、韩国以及一些东南亚的国家在出口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从外销中受益。而处于南亚、拉美以及非洲的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有限,从发达国家需求中能够获取的收益会受到更大的限制。由于新兴经济体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新兴经济体在恢复经济建设过程中总体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不同的国家的经济前景分化态势则十分明显,有些处于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的压力比较大,有些国家在政治上的不稳定也会引起经济上的震荡。金融危机前处于中东欧的国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但由于危机发生后大量外资外流,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总体看,新兴经济体也存在局部风险:资产经常性账户赤字较高的存在;地缘因素引起的政治不稳定;债务风险高;创新后劲不足等。尽管存在一些风险,但在金融危机恢复期间采取的恢复性措施已经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兴经济体逐渐采取促经济增长、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以及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的一系列措施,这类措施在近几年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持续向新兴经济体偏转。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一般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国内环境、外资吸引力、消费人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流中,持续出现经济要素的流动,将出现“溢流”效应。在资金丰富、技术先进的国家往往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寻求与劳动力丰富以及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这就给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带来了发展契机。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在金融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产业劣势,则可能在寻求合作中使其相关的内在机制不断得到健全、完善。

2 “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由在对中亚访问中提出来的,是依靠中国与其他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标志,以和平发展为基础,主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在政治上互信、经济上融合、文化上相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中涉及的国家有60多个,从其国土面积来看,最大是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国家是市场最大的两个国家,也都是亚投行的重要创始成员,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将为沿线的60多个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1 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拉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配套的设施建设。从2014年各国GDP来看,中国GDP总量达到99 255.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俄罗斯GDP总量是23 081.9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九;其他国家的GDP总量都有所增长[3]。中国是制造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处于资源大国的俄罗斯需要外资的注入,中俄经济存在互补性,很多方面契合度高,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国一贯推行友好睦邻的外交政策,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一直进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也是发展的契机。沿线的道路建设是打通丝绸之路的基础。中亚各国在寻求贸易,对道路建设的需求不言而喻。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有助于带动中亚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欧亚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于诸多国家,需要多个国家建立起区域合作机制,从而建立起连接亚洲以及欧洲的重要通道。

从供给端来说,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的国家,同时我国也存在建筑业以及制造业过剩的问题,需要对外转移。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财政方面比较紧张,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在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方面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会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转移,将缓解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在国内市场过剩方面的问题。在“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国内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的良性运转。采用“走出去”方式也会更有效带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劳务的形成,迅速达到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4]。

2.2 面临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涉及的国家(包括中国)带来一定的挑战。

2.2.1 合作机制的建立问题。合作的基础是本国的国家利益。涉及到合作问题必须要有合理的合作机制才能维持友好的关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会出现意见分歧,乃至造成合作的中断。跨越国界的投资政策能否长期实施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建立合作监督机制时把所有国家的利益考虑进去并保证机制运行的合理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间建立起来会有极大的挑战性。

2.2.2 国家间的信任问题。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中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而我国是对资源需求量高的国家,不免其他国家会有所猜忌。另外,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低,信息的不对称也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偏差性,从而造成不信任。

2.2.3 资金缺乏问题。沿线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能投入的资本有限。在资金缺乏的状态下,会造成预计计划无法完成。这个需要所有国家加入的事情,怎样发挥好“亚投行”等机构的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筹集足够的资金,确有一定的难度。

3 若干建议

3.1 中国应扮演好主“角”角色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者,金融危机恢复期间,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行动为世界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经过多年的经济增长,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继续上演经济稳定增长的好戏,成为牵引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火车头”。

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一起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为营造良好的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纽带,在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鉴于此,中国应继续扮演“主角”角色,一方面唱响新兴经济体发展后发优势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承担更多的大国义务,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沿线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帮助。

3.2 继续做好政策沟通、机制保障和新政策导向“功课”

利用好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发展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也可以实现海外投资的转移,并且实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友好合作、资金融通、国家间共同利益的维护。措施如下:

3.2.1 加强国与国之间政策沟通,寻求利益共同点,致力于构建合理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了解,寻求更多的共同利益,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家政策的对接,为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打基础。目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领域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寻求更多共同利益,中国应着重加强在经济发展政策、产业规划技术利用等方面的交流,挖掘更多的投资增长点。

3.2.2 着力构建海外投资机构,保障本国利益,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国际环境相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较低,但我国中小企业可利用资源有限,投资能力不足,对东道国环境把握不准,对市场风险分析力度不够,如果国家建立相关的投资保障机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将会有利于保障投资企业的利益,从而更好开展国际合作。

3.2.3 强化在高新技术、金融等方面的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导向,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型发展路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强项,这就需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其他短板的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的比较优势,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此,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促进中国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采用,如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奖励、资助政策;大力促进企业融资渠道方式多元化,如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与交通设施建设,如鼓励服务业劳务输出,鼓励利用现代交通便利条件增加来自外部的可贸易服务业需求等;大力扶持企业出口产品,通过国家选择主导产业,制定产业政策,引导受扶持行业内企业搞好产品升级换代和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2] 林跃勤.金砖国家经社会发展报告2011[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蒋娅.“一带一路”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估与管理[J].国际贸易,2015(9):21-24.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合作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新兴经济体这一概念正在愈发深入到世界经济中,并且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新兴经济体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对全球经济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更是如此,新兴经济体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兴经济体是一个新兴经济的实体,并不能用准确的定义对其进行界定,但是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当前的新兴经济体中以“金砖四国”以及“新钻”国家这两个梯队为主要代表。相信通过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合作,可以将世界经济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如何界定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这一概念始终没有得到过统一,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对于新兴经济体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认识,但是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新兴经济体正在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虽然概念得不到统一,但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却是十分明显的。新兴经济体的前身可以说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各国都将重点放在工业化的发展上,并且在随之而来的改革过程中,更多国家的经济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这是新兴经济体所带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更高的收入,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目前,关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主要具有六种划分的类型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划分,最重要的就是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经济确实具有十分显著的变化。

对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经常是以少数几个国家组合并且冠以特定称谓的形式得以实现的,例如前文中所说的“金砖四国”,就是指中国、巴西、印度以及俄罗斯。另外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新钻”国家、基础四国等,都是常见的一种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的方式,这些被纳入到同一集团的国家,有着共同的经济发展特点,或是在经济发展中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人们可以通过其简单明了并且鲜明的特定称谓对这些国家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中,“金砖四国”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对于全球事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兴经济体的界定直至目前来说仍然不甚明确,并且在国家名录上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有些观点认为世界各国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发达经济体,二是发展中经济体,三是转轨经济体,在后续的观念中,又将世界各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亚洲为首的经济体系,另外一种是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体系,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数量每隔几年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如2010、2014、2015年的数量分别为43、56、58个,而其中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数量为23个,分为两个梯队,其中之一是先进新兴梯队,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南非等5个国家,其他国家则主要包含在第二梯队中。

总结历史上关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将满足新兴经济体的标准分为如下几点要求。一是在二战以后,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国家;二是人口总量以及经济规模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三是当前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四是对于经济的开放程度处于高度开放的状态;五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在上述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当前明显具有上述几个标准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阿根廷、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阿拉伯、土耳其、南非以及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可以称之为E11,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国家,E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新兴,即Emerging;二是经济,即Economic;三是经济体,即Economy。

二、世界经济格局中E11所处的地位

当前,以中国为首的E11国家在领土、人口、经济以及增长速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是领土的问题,领土是人们的生存空间,对于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中国、巴西以及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位居E11中的前三位,整个E11国家共同的领土面积占据世界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可见新兴经济体在领土上的影响性是十分之大的。

其次是人口,拥有领土也就是为人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有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而E11中的所有国家将人口数量合计起来,在世界人口数量中占有一半以上,所以,E11中的中国以及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对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在经济增长过程中,E11都具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其中又以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较快,但是虽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但是中国与印度均是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均经济增幅不大,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加快速度增长,使得人均GDP的差距不断缩小。

E11在当前的发展中需要注意,要想加快增长速度,实现更加稳步的发展,就需要加强教育基础以及基础设施等相关方面的建设。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具备了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振兴提供重要的保障,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在教育投入上明显还严重不足,其中小学的入学率依然具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而中学以及大学的教育经费投入需要更大的改善,只有加强教育基础的投入力度,才能有效的保障经济发展,提升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实力。此外,在创新方面,美国以及日本在专利申请的数量上占据前列,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只有中国与韩国发展较快,其他国家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更加良好的进展。并且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点,无论是通讯还是互联网,都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两样“武器”,E11中的各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明显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这样才能在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上述几点问题是当前E11国家中存在的劣势,除此之外对于欧盟等国的依赖也相对严重,只有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发展的要求。

三、E11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随着近几年的调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年-2008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相应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1变为目前的约2∶1。而到2015年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比基本上已经达到了7:5。不过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2010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自2010年到2015年间,中国经济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依然处于不断增长态势中,到2015年,中国的GDP已经占全球的11.5%。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势态,这也恰好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所占据的位置愈发重要,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虽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E11各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可见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渐将世界经济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谐韵.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位[J].学术探索,2012(02).

[2]张茉楠.练好内功迎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J].中国经贸,2010(06).

[3]纪军.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走势[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04).

[4]周洋.世界经济中金砖国家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0).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达经济体系;新兴经济体系;体系比较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069-02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双赢做出了重要的努力。新兴经济体系与发达经济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新兴经济体的建立与发达国家的体制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对发达国家体制的一种变革。其次,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详细探究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之间的异同,加强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之间的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和稳定发展。

一、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的概念比较

要对发达经济体系和新兴经济体系进行充分的比较,首先要对两者的基本概念作比较,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比较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双方基本概念的对比,来对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做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比较。

发达经济体系和新兴经济体系都还没用一个统一确定的概念,特别是对于新兴经济体系的概念有很多的讨论,虽然至今还没有明确规定出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发达经济体是以欧美国家为主要代表,国力相对强盛、经济发展相对较高的国家。新兴经济体还常常称为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经济体等。新兴经济体是某国家或者是某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非常的蓬勃,成了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又被分成了金砖国家和新钻国家两个梯队。其中金砖国家是第一梯队,并由印度、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组成了“金砖四国”,“金砖四国”在新兴经济体制中属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对于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窥的作用。对比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发现,在发展程度上,发达经济体系要比新兴经济体系的发展程度高一些。在国家组成上,发达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组成,而新兴经济体系从传统意义而言,都是发展中国家。

二、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对比

尽管强调发达经济体系要和新兴经济体系共同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而合作。但是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并不是平行的存在,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存在着竞争的关系。竞争力的比较可以看出体系的整体实力和未来的发展。竞争力并不是从一个或是几个角度就可以比较得出的,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比较才能得出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力的强弱。可以从基本要素、创新要素以及效率要素三个方面来对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基本要素包括国家的制度、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健康与初等教育四个部分。由于新兴经济体系国家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多,所以需要的食物越来越多,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更高,安全与防护方面更加重视。所以,新兴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方面对比发达经济体系想对较差。新兴经济体系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在基本素质这部分进行改善和提高。在制度方面,新兴经济体系要注意企业制度与政治制度两个内容的完善。对于政治制度,要加强法律的细化和独立性,严厉打击各种腐败现象和行为;提高对知识产权与家庭财产的保护;坚决打击官员的腐败行为,净化政府的工作环境;坚决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以及具有组织性的犯罪,保障政策制定的透明化,减少商业成本。对于企业制度,要对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有效的改革;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审核力度;加强对企业各种投资的安全保护力度;提高公司管理层的工作效率;促进市场的监管与发展。

创新要素包括商业机制与创新,新兴经济体系在商业的发展中还不够完善,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新兴经济体系明显有很多的不足,经验不够丰富,技术不够先进。新兴经济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商业机制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要想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必须要对国家的商业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完善一个国家的商业体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这个国家的商品供给者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属于商业企业在竞争方面的优势、加强控制国家分销、提高市场化的开放度来进行的。不断完善企业生产机制、加强企业的有效管理。

效率要素则包括商品市场效率、技术储备、高等教育、劳动市场效率和市场规模。新兴经济体系在效率因素方面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升的地方:第一,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完善高等教育的体制,丰富教学资源;第二,要提高商品市场的运行效率,减少市场垄断的现象出现,促进新企业的建立;第三,要注意技术储备,提高对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提高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第四,要扩大国内外的市场规模,促进国内消费和对外出口。

三、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的发展形势比较

(一)金融方面:发达经济体系回升,新兴经济体系问题增加

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危机给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面对债务、金融等危机,促使这些受到影响的发达国家建立了非常稳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此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在危机过后,发达国家大多都采取强化金融监管和完善金融系统的资产结构等方法来维护和保障金融稳定。从2013年开始,美国的银行问题逐渐稳定,利润开始逐渐的回升,银行的亏损数量也在逐渐下降,欧元区的银行业出现的资金紧张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与发达经济体系相比,由于没有完善的监管监管制度,新兴经济体系的金融体系在资本外流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双重冲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在债务违约上风险明显上升,银行不断暴露系统风险,债务进行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市场地位:发达经济体系处于支配地位

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上,发达经济体系牢牢地占据着支配地位,其政策产生的效应对新兴经济体系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还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发达经济体系下的发达国家处于支配地位。这些发达国家有权对国家金融产品进行定价。此外,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凭着自己具有发行国际货币权利的不同地位和以自己为主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兴经济体系是国家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由于新兴经济体系的结构还没有完成优化,仍旧脆弱,在应对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新兴经济体系在发展中比较容易受到大大小小的伤害。发达经济体系的资本回流造成了新兴经济体系的出血,导致货币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严重的贬值,一些新兴经济体系陷入了保证增长和预防风险的两难之境。因而可以看出,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三)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的当下发展阶段的比较

发达经济体系和新兴经济体系的发展阶段是各不相同的。发达经济体系中国家处于国家产业链的上端、后工业化的时期,所拥有的经济结构比较成熟,受到国际产品的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小。发达经济体系的金融体系在资本流动的承受方面能力相对较强,对于一些失衡的部分,可以自发调节达到再平衡,对于实体经济,与发展中的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汇率波动产生的冲击更小。新兴经济现阶段处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底端,过于依赖国际产品,金融体系的抵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不够成熟和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系的局部问题非常容易变成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

结语

新兴经济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和变革中,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达经济体系从危机的冲击下逐渐恢复。新兴经济体系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研究发达经济体系与新兴经济体系不仅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全球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肖立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J].世界经济,2014(8).

[2]李永刚.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综合竞争力分析――基于12个基本指标的GCI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4).

[3]李永刚,赵海益,张宇.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竞争力比较――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视角[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11).

[4]奚广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世界历史内涵和意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2).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已经赶超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明显已经向出口导向型转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年度发展会议中首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定义为新兴工业国家,虽然这十个新兴工业国家在经济层面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由于出口发展带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当时,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安东尼•范•阿戈塔米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新兴市场的概念,意指那些经济处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经济体。在众多科学院所和研究机构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分析研究中,分析角度、切入方式都有所不同,在选取经济体的样本时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新兴经济体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不断的进步,都在经济工业化发展中不断变革,本文所研究的新兴经济体是站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得到快速的发展,其规模和发展方式也有了巨大的转变,而且新兴经济体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主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其经济增长方式和相关经济政策也随之快速的转变。进入新世纪,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和世界主力经济体的经济转型,对新兴经济体的负面声音也不断出现。但是有关数据表明,新兴经济体在2014年的生产总值已经与发达国家相差无疑。可见,为了使新兴经济体能够持续、高速地发展,并使其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对现阶段的发展困境与发展出路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二、新兴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新兴经济体国家内部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危机过后,新兴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暂时性回落,世界上一些经济学家在面临该问题的出现时在增长方式转变方式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面对各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新兴经济体成员国也出现一些微妙变化。比如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其近年来在电子软件方面发展迅速,国家经济发展也是如日中天,但其经济发展阻力也比较明显:比如高贫困率、国内消费与储蓄之间具有较高不平衡性,主要面对的是自身经济增长,刺激国内消费和拉动内需等问题。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直接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这种内部经济不均衡发展的情况也在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出现,是我们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2.新兴经济体国家外部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的外部挑战是各成员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不断减速甚至是快速下滑,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进入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后,新兴经济体国还保持着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在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新经济时期而进行的快速经济转型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新兴经济体在后危机时代要快速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从而解决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巨大阻力。

3.新兴经济体间激烈的竞争挑战

由于以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的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经济竞争,这使得新兴经济体内部出现了经济合作方面的矛盾。例如,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能源争夺战以及俄罗斯、巴西的能源价格战等,而最终的结果必将导致新兴经济体成员国之间经济利益的互相损伤,进而阻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

三、新兴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增长路径

1.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构建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

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和金融风险高企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乏力,进口需求不足,并且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和就业,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不断对新兴经济体的产品做出反倾销、反补贴裁定。面对外部需求萎缩以及外资抽逃,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明显受到抑制。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恶化,新兴经济体必须扭转原有经济增长方式对外部市场的路径依赖,转向依靠国内市场拉动。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针对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导致消费疲软的普遍现象,新兴经济体:首先,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另外,要健全失业保障金制度通过发放失业保障金使失业者的生活有基本保障,并通过职业培训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其次,新兴经济体要重视和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行业、职业和专业间的收入均等化;最后,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来拉动企业投资需求。新兴经济体各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调控,优化信贷投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应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努力拓宽企业的投资空间,鼓励中小企业投资生物技术、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投资新兴产业提供保障。

2.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从短时期来看,一国经济的较快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物质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但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代价高昂且可持续性低。特别是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普遍较低,资源享赋供给将无法支撑经济增长的高效和可持续性,导致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直接制约了其在世界产业发展链条中分利的能力与份额。因此,经济发展动力客观上要求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应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作为新兴经济体,政府要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的全面实施。首先,科研经费影响自主创新的产出,政府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要通过大力提高科研经费投入比重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次,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新兴市场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信用担保等措施来引导企业增加科研经费,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能动性。对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产业部门,政府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其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和科研效率最高的组织,政府在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要鼓励企业向高校进行资金投入,以此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此外,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创造出新思想,技术领域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都无一例外的表明,只有长期以来对基础研究持续稳定的支持才能获得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7篇

>> 新兴经济体:再次“被”金融危机? 新兴经济体分化与危机 新兴经济体国家执政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及启示 当代经济体金融危机的研究 新兴经济体高储蓄是造成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吗 经济危机下的新兴经济体群像 金融危机过后的反思――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 浅析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的选择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主要发展模式的变革与调整 新兴经济体危机会重演吗 新兴经济体危机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浅析中国应对新兴经济体危机的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新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走向 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全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别范围、发展潜力与经济表现 新兴经济体任重道远 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新型南南合作的探讨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与金融危机中的对策探讨 陈平:金融危机与欧美经济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再加上世界银行和IMF提供的贷款,巴西、阿根廷等拉美新兴经济体不仅没有重蹈国内金融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崩溃的悲剧,相反经济获得迅速复苏和增长。如巴西2008年时经济增速依然达到5.2%,并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在“金砖国家”组织等世界多边舞台中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第三,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等国受地缘关系影响在经济上对美国依赖较深。墨西哥1994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而美国目前也是哥伦比亚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并在2006年2月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因此,两国一直以来都是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支持者,但在现实情况下也并不排斥国家宏观调控。如哥伦比亚被认为在经济上向来都实行着一种 “混合经济模式,强调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所以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还是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哥伦比亚均得以幸免。最近数十年,哥伦比亚经济总体保持平衡增长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也高于大多数拉美国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哥伦比亚经济增速一度显著放慢,但自2009年底已经开始得到复苏。其《1999—2009生产力和竞争力政策全国规划》由于强调国家对本国出口企业的“促进补贴”方法,包括补贴出口财政、营运资金贷款和信贷,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拥有开放经济下最完善工业政策的拉美国家之一。对于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引发的严重社会矛盾,哥伦比亚也开始关注社会领域。如其2003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就强调了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医疗卫生保险范围,哥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政策至少增加500万人享受医疗保险《哥伦比亚政府经济发展计划简介》,。

此外,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结构主义对拉美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影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大的市场使得拉美地区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纷纷从过去的内向发展战略转向开放的市场战略,巴西政府甚至提出“出口或者死亡”的口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衰退下,为了进一步加强抗金融危机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一些拉美新兴经济体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如在进入2012年以来的仅仅12周内,阿根廷一共出台10项贸易保护措施,高居全球首位;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其他拉美新兴经济体则紧随其后。这确实与新自由主义模式所倡导的“开放性”截然不同,但是一旦过度就很容易演变成过去进口替代战略中的各项保护措施。而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将最终导致拉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无法生存和发展,并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结语

自独立以来,拉美人民就一直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著名的拉美问题研究专家E.布拉德福斯·伯恩斯曾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主题,即拥有丰富资源的拉美土地上为何广泛生活着贫困的人民?即使经过独立以来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却依然未带来人民生活和经济依附状况的改善。全球金融危机迟迟难以复苏宣告了美国模式的失败,在20国集团伦敦峰会前夕,欧洲的一些政治家把美国经济称为“贪婪的资本主义”,而德国的资本主义则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认为后者比前者优越。应当承认,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与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相比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社会福利和安全网方面。但是欧洲国家也深受难以为继的高福利所苦,欧债危机的爆发便是其发展模式中的弊端所致。而拉美新兴经济体在发展模式的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目前,全球性频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宣告完全由市场导向、放弃政府监管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失败,政府应该保持对市场一定的监管权成为共识。这也表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能够为成功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蓝本。新兴经济体的成长更不是一个平滑的过程,要面临很多挑战。而这些在为拉美新兴经济体提供重要经验的同时,也强调了其未来发展模式无论如何选择,都必须关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凡.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298.

[2] Conger L. A Fourth Way?: The Latin American Alternative to Neo-liberalism. Current History, November 1998: 380.

[3] 向红.探寻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替代方案及其启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2):66-67.

[4] [美]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阶段正走向终结.路爱国译.国外理论动态,2008(5):8.

[5] 杨建民.“新自由主义对拉美的影响”研究会综述.拉丁美洲研究,2007(6):75.

[6] 苏振兴.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退潮”,本土发展理论复兴.红旗文稿,2008(6):25.

[7] Fraga A. Latin America since the 1990s: Rising from the Sickbed.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Spring 2004, 18(2):89.

[8] Weyland K. Neopopulism and Neoliberalism in Latin America:How much affinity?.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03, 24(6):1095-1096.

[9] 王家枢.21世纪新一轮石油资源国有化浪潮.国土资源情报,2007(5):33-34.

[10] 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31.

[11] 韩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拉美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3.

[12] Melo A. Andrés Rodríguez-clare. Productive Development Politica and Supporting Institution in 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Working Paper, February 2006(C-106):15-16.

[13] 王绪苓.21世纪初墨西哥经济展望.拉丁美洲研究,2001(5):45.

[14] 张明德.拉美新兴大国的崛起及面临的挑战.国际问题研究,2012(5):117.

[15] 尹朝安.拉美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拉丁美洲研究,2005(3):36.

[16] Sunkel O, Zuleta G. Neostructuralism versus Neoliberalism in the 1990s. CEPAL, REVIEW, December 1990(42):47.

[17] Kurtz M J,Brooks S M. Embedding Neoliberal Reform in Latin America. World Politics, January 2008, 60:241.

[18] 高和荣.论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人民日报,2012-5-27(7).

[19] [英]杰勒德·斯特兰奇.中国的后李斯特主义崛起.许宝友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3):166.

[20] [阿根廷] 克劳迪奥·卡兹.后新自由主义的拉美关于未来发展道路的争论.贺钦译.国外理论动态,2008(1):81-82.

[21] 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朱莉·阿·查利普.简明拉丁美洲史: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的诠释.张森根出版主持/审校,王宁坤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2] 陈宝森.美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及其未来走势.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4):8.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8篇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包括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四国,这四国中除俄罗斯以外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而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国力大幅下降,经济全面衰退,本已退出了国际霸权的争夺序列,但是,其凭借着国内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基础以及政府领导人的经济复苏政策,使得俄罗斯迅速崛起,成为了新兴经济体的主要代表之一。金砖四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经济发展正处于非常强势的劲头,但是,四国在国际政治与地区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与其经济力量不对称,另外其他一些新兴的经济体和地区联盟纷纷表达了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中一超多强局面的不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旧有体系开始对欲颠覆其格局的因素展开政治攻势,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其根源在于经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而致使美国、日本等借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施压,欲阻挡或延缓中国经济的崛起。但是,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新兴经济体移动的事实却也不可否认。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地区联盟必定被全球化所淹没,这是资本市场化的内在要求,而在国际格局中单极化现状也必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多强局面在短时间内仍然会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格局。虽然和平与发展以深入人心,成为与世界的共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旧有国际政治格局体系的冲击,大国之间的博弈也必将越来越激烈并且白热化,局部冲突、货币战争、市场壁垒、资源争夺等国际问题将会频繁发生,不过,由于大国之间经济融合度的深入以及相互之间军事力量的增强,全面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甚微。新兴经济体在世界政治进程以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其突出表现便在于传统掌控世界经济和政治的组织G8转变为更为全面的G20,这代表着一种认可,一种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世界平衡与稳定中所发挥出的巨大力量的认同。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变,让全球政治关系更加复杂与多变,可以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走向以及经济重心的移动,国际政治格局也必将因此而发生剧烈变化。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将会重新洗牌,其根本内因就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有曲折也有进步,其总的特点便是在曲折中前进,社会大生产分工以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奠定了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在科技技术以及生产劳动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并互相渗透,在商品原料、加工、生产、流动、分配等各个环节的联系日趋紧密,最终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走向在向全球化靠拢的大方向下,还呈现如下形式: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求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二战以来国际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凸出表现,它建立在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以利益最优化为主要原则建立的全球性的劳动分配网络,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未来世界经济必将出现较大的波动,不过在和平与发展的主基调下,对世界经济体系具有较大的破坏的动荡出现几率较小,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便是危机与机遇并存。其原因包括:1.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具有一定的冲击。目前,传统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增速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或者开始衰退,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跨国公司开始将工业生产转移至新兴经济体之中,以寻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新兴经济体开始大规模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其经济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关税、国家补贴支持等,这一系列的措施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入驻。另外,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政策具有较大活力,其经济增长束缚较小,最终使得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长期维持在较高的速度。新兴经济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与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经济的衰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者之间开始在世界分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竞争,这给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其不得不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进行阻碍,以维持传统经济大国的地位。2.新型科技技术的发展,将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各国在商品经济的各个环节进行互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商品经济的各个环节的分工中,开始从整体上进行最优化比较,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老牌资本主义大国与新兴国家虽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但同时,两者之间的互补也越来越强烈。资本主义大国在科学技术以及资本力量、管理经验、海外分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新兴国家则具有人力资源成本低,国内自然资源、原材料丰富,国家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势。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互补空间,互补合作则两利,反之则两害,两者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会以经济合作为主要策略。

(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历史发展过程上来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指各国或地区间发展水平程度的不同,也指在整体经济实力上的不平衡,另外,经济发展增速也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世界经济重心的运动必将导致国际经济秩序的颠覆性调整,同时也将导致国际关系的重新洗牌调整。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步不同,使得发达国家在国际大分工中占得有力先机,处于世界经济的上游阶段,而发展国国家由于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较差,最终沦为发达国家的代工厂、原料来源地或者产品倾销地。在未来经济结构中,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增速较大,并且大有赶超发达国家之势,但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于新型经济体国家。并且在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国际贸易等环节也仍将占据主导地位。2.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的不同,逐渐开始分化。发展中国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被发达国家进行过殖民和掠夺,无论是经济殖民或者政治殖民,最终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衰退,成为资本附庸。不过,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以及国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奉行的经济政策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发展中国家之间增长的差距也十分悬殊。一些政局较稳定,经济政策也十分适合国情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而许多政局不稳、经济政策不当,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并且国内外政治环境较差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则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在世界分工中沦为最为下游的地步。

(三)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其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最终迈入世界分工的中上游阶段。早期世界经济发展中以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要代表其经济发展十分抢眼,并最终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序列。而在现阶段,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趋势更加巨大,尤其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四国为主要代表,合称“金砖四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其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扩大,同时国家对地区的影响力也开始增大,尤其是在关乎世界经济稳定以及增长的国际事务中,其所获得的权利与地位也开始上升。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在传统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是否融入现有旧经济体制之中,新兴经济体对传统资本体系注入活力还是祈祷颠覆作用,其最终还并未表明态度,但是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规律来看,政治必将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式。单极化的现状完全不能满足其他经济大国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要求,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也必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而越加明显。

三、世界经济走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之中,使各国、地区之间的贸易规则不断趋于一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政治经济态势。经济全球化除了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以外,还将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一)新兴经济体借经济全球化制衡美国的单极化态势

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尤其是在科技、国际贸易管理以及资金等方面都具有完全的主导优势。美国借二战以来所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制定了许多国际贸易规则,并且以经济手段操纵国际经济政治组织,以巩固其超级大国地位。以美国为首的传统经济军事政治强国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规则之上,导致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许多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并开始抓住机遇奋力直追,最终不断发展崛起,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贸易不平衡的加剧以及地区政治军事力量的变化,新兴经济体也借全球化的态势不断壮大己身。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政治力量的对称,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度提高必然要求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这一趋势将促进地区大国力量的崛起,冲击美国的单极化世界。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纵观当前世界,地区经济的加强必将使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同一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必将更加频发和紧密,同时,在经济关系的促进下,也将使得地区各方面交流进一步加深,包括人口流动、资本交流、政治军事、文化交流等,最终迈向区域一体化。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加将极大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欧盟和东盟为例,欧盟成员基本上都属于发达国家序列,地区之间在经济贸易不断深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的现代,其早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以增加地区总体竞争力,其突出表现便是货币一体化以及政治管理的一体化。欧盟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联合体,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当前多极化政治格局的重要环节。而东盟成员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联系日益紧密,不过在政治化进程中却困难重重,全球化贸易时代的到来,将促使地区经济贸易的深化发展。在未来,东盟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必将形成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重要地区政治力量而参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新分配事务。

(三)政治重心将随着经济重心的移动而转移

政治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其本身所具备的经济活力也早已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大国,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加巨大,因此,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必将要求更多的国际政治权利以保护其经济增速。这就必然导致世界经济重心的变化,传统大国为维护自身的主导地位而不得不去阻碍新兴国家的崛起,其政治重心以及焦点都将会放在新兴国家身上,并且其国际策略也大都将围绕新兴国家来制定,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政治重心朝新型经济体国家移动。以中国为例,中国经济发展增速长期以来都保持较高速度,国内政治稳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经济总量也超越传统的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力量的膨胀,使得其在东盟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在国际政治秩序和地区政治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使得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国际政治势力开始围堵中国的和平崛起,最终导致国际政治重心朝向西太平洋移动。

(四)国际性政治联盟出现

国际政治联盟的出现是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目前国际性政治联盟主要包括非盟、欧盟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为了营造地区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开始有意识地形成一些政治联盟,以保障区域政治稳定,协调地区政治、经济矛盾。国际性政治联盟的出现对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联盟以经济联合为基础,以政治为手段,不断内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开始积极谋求联盟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保障自身的国际安全和经济发展态势。

(五)大国之间合作与对话将会成为解决国际冲突的主要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大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密切,任何一方经济受到损害,都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大国军事力量的增加也使得大国之间不可能轻易使用武力,因此,合作与交流将会成为未来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主要方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在未来,大国之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而经济安全则将成为大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与竞争压力,大国将会形成一定的关税壁垒或者地区贸易保护政策,并且贸易战争、反倾销调查、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也将更加频繁地使用,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大国实现政治目的的主要方式将以经济手段为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基调,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变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将会充分地使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目的。3.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大点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以及经济、文化等合作都将以经济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的同时,尽量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贸易主导权。

(六)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走向将导致国际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准则将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并且也将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与接受的行为准则。经济多极化趋势必将对现有国际政治秩序形成巨大冲击,但从当前世界经济与环境、能源等方面来看,世界政治格局与之前美苏两极格局的任务完全不同,当前世界必须要以国际社会共同的力量去解决国际正义、和平、反恐、核扩散、能源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重要任务,综合起来即是以合作的手段去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世界政治格局虽然将发生剧烈的变动,但是,大国之间合作必将多于对抗。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多极化的出现,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将开始上升,经济环境也将得到改善,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将在合作中逐步认可,国际政治舞台上政治力量的增多将会使世界经济秩序更加稳定。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 危机 原因

一、新兴经济体危机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经济体国家先后爆发了近10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94年到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从墨西哥开始蔓延,波及众多拉美国家,甚至影响到了亚洲和全球的金融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经历一场严重的债务危机;在1994年,由于墨西哥恰帕斯州帕底斯革命军发表声明称将组织武装暴动,投资者担心1982年的债务危机再次重演,因此迅速撤回在墨西哥的债券,比索贬值压力骤然增加。至此,金融投机活动进一步加剧,资金外流日趋严重,造成股票市场大幅震动。从1995年2月开始,墨西哥经济进入全面衰退,全年GDP下降6.9%,工业总产值下降15%,农业产值下降6.2%。货币贬值造成物价上涨,外债危机再次发生,比索贬值使得外债由原来占GNP的39.3%上升至69.6%,债务利息增加了59%。

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开始,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巨大。此次危机主要是由于以索罗斯为代表的投机家在2—3月份从泰国银行买入高达150亿美元的远期泰铢合约,并于2—5月份多次大量抛售泰铢,引起泰国金融市场的动摇。此后,由于国际投机者的炒作,使得泰铢多次受到冲击,一直处于波动之中;泰国股市也因此急剧下跌。此后,投机商又转移到邻近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度波动。由于危机的蔓延性,这次危机很快就波及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从而衍生为在亚洲金融危机。

二、新兴经济体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内部经济发展存在问题,抵抗外部冲击能力较弱。新兴经济体国家内部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旦受到某种冲击,由于内部发展积累较少,对于这些冲击的抵抗力很弱。

内部资金匮乏,对于外资有很强的依赖性。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资金是其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新兴经济体在资金方面有很强的的外部依赖性。新兴经济体拥有较丰富没有开垦的自然资源,且劳动力充裕、成本低;但是由于其教育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低,技术水平不先进,更重要的是其资金匮乏;一旦获得资金投入,那么其社会各部门都可以得到运转,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资本边际产品递增的效果。因此,资金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以及提高各部门机器运转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内部需求不足,对于出口依赖很强。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上都是属于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的变化对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很大。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其国内对于产品的需求并不旺盛。企业要生存,经济要发展,就只能依靠外部的需求;因此,出口成为带动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动力。

三、新兴经济体危机爆发的外部原因

国际资本大多流向了新兴经济体,而流向发达国家的资本较少。在过去10年中,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的地位显著提升,在经济总量、货物贸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都有显著增长。而金融危机后,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同时,新兴经济体却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新兴经济体由于其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全球经济重心向新兴经济体倾斜,资本大量流向新兴经济体。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加大并且流动速度快,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动活跃。在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较多的流动性;因此,国际资本并不是因为危机而减少,而是由于各国救市的货币政策而增加。同时,由于国际上的资本大多是私人资本,在经历了危机后,他们的风险意识更强,投资更谨慎。因此,大多数的国际资本选择以投机的方式流入被投资国家,短线投资更多。

除了以上原因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各个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间的联动性增强;投资者的心理以及资产价格间的过度的相关性,如股市与汇市的明显的联动效应,也会成为危机出现的可能。

四、对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所述原因,为了使自身经济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减少外部冲击对于自身经济的影响,新兴经济体需要尽量减少对于外部不管是在资金上还是贸易方面的依赖性,不要过多的依赖发达国家的需求增加来带动自己的经济;要尽量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改善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等,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人数占比,从而扩大本国内部的需求,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这在短期内是不容易实现的,因此,在长时间内,其经济的发展应该还是主要依赖于外部资金的投入。针对这种情况,新兴经济体应该加强对于国际资本的检测与监控,密切关注那些流动规模较大,并且可能有异常的资金。将预防投机性资金流出对于经济的影响作为首要检测任务。其次,新兴经济体要调整自己的外债结构,尽量减少短期外债,增加中场期外债,从而减少那些投机性热钱的流入。在预防了投机性资金的有前提下,新兴经济体政府应该制定本国经济发展的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有利利用外资的情况下,最大可能的发展本国经济,实现本国经济剩余的积累,不断创造财富。最后,新兴经济体的一国政府要采取措施调整一国的经济结构,防止某一行业过热;因为过热的行业无疑是热钱蜂拥而至的方向,对于一国经济影响较为深刻。

总之,新兴经济体要合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的经济,不断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与此同时,严防热钱对于本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岑品杰.20世纪9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研究[D],2009.

[2]闫文彬.美国与亚洲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策略比较分析[D],2010.

新兴经济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新兴经济体;稳定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0日

一、金融创新与新兴经济体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什么是金融创新?许多知名学者就其概念进行商榷,但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答案,但总归来说,就是在经济利润的驱动下,促使人们不断探求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结构、新的金融服务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因素,进而变更现在所运行的金融体系,实现利润效益的最大化。当然,金融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概念的理清也是一个过程。总而言之,对金融创新概念的理解可以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解释。

从宏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就像人类发展一样是一部不断更新的历史,它的发展往往与金融界的重大事项紧密相连,金融界每一次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都是金融创新推动的结果。在此层面上的金融创新呈现以下特征:时间跨度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且形式多种多样。之所以呈现时间长,是因为每一次创新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过程,都需要时间来完成;之所以范围广,是因为创新不仅仅在技术领域还包括服务领域、市场机制、结构体系以及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业务。

从中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的内涵要比宏观层面的内涵更加清晰,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局限在金融领域的技术以及产品上,通过对这些金融项目进行更新,进而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从而提高金融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就技术创新而言,是指运用新的技术或者重新组合各个要素,从而制造出新功能的产品。就产品创新而言,是指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传统产品所不具有的新性能,也提高了原有产品的质量,整体上性价比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制度创新而言,则是指变更原有的管理、形式、规则等,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都在原有程度上有所提高。就此层面的意义来说,这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转嫁金融风险,把风险限制在最低限度,积极地适应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变化而做的努力调整。

从微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单单指金融工具的创新。从创新实践上来看,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风险转移创新型、增加流动创新型以及股权创造创新型。

(二)新兴经济体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新兴经济体”这一新的名词开始进入人们的世界,那么如何对新兴经济体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如何正确的审视新兴经济体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新兴经济体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处理同发达国家与加强自身合作的关系?这些问题是自20世纪末期以来都讨论的话题,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都认同的是新兴经济体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经济持续不断的蓬勃发展,进而成为新的经济实体,主要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再者,从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逐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经济迅速增长,呈现赶超态势,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另外,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虽然新兴经济体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主要的冲击在发达国家,且新兴经济体在危机过后恢复崛起的势头很是强劲。

(三)金融创新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关系。那么新兴经济体与金融创新有何联系呢?新兴经济体能够快速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创新是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后劲充足的动力,崛起中的新兴经济体日益改变着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掀开了人类迈向新世纪的新篇章,但是这一过程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金融创新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机遇,促使其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助力,这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根据数据统计,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而金融的创新又给新兴的经济实体注入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金融业属于第三产业,在21世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抓住第三产业的机遇发展自己,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新型经济体的增多和发展,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日益有声,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有了希望。旧的国际经济格局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他们才是最大获益者,促使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登上历史舞台,将有利于构建平衡、稳定、互利互惠的格局。

二、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稳定性的影响

新时期,经济领域的环境十分复杂,尽管金融创新促进新兴经济体经济不断增长,但是经济的过热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制约着经济的增长速度,影响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总而言之,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有利也有弊,金融创新的积极影响体现在:第一,相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可以审时度势选择比较安全的金融方,增多了选择项,提高了投资者实际的效益收入;第二,对于筹资者来说,为筹资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使其能够聚集社会上闲散资金,为其提供了资金保障;第三,对金融机构而言,减少了程序处理的流程,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资金运转的效率;第四,对经济发展本身而言,打破了资金流通堵塞的障碍,促进经济迅速的发展。但是,金融创新也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金融创新产生了新的金融工具,这些新的金融工具货币性较强,给货币政策如何制定、如何实施带来了困惑。与此同时,金融创新给金融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竞争,因此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就大大减弱,这些矛盾的存在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时期,世界各国普遍呈现出经济增长放缓的态势,出现放缓态势一是由于需求不足;二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了牵连性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缓解金融创新带来的压力。金融危机产生的市场疲软不仅仅在发达国家,也表现在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需求乏力将是各国面对的一种经济常态。

(二)新兴经济体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自从爆发了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找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其中,低碳经济被人们提上了讨论的日程,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试图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研发高新技术支持能源的循环利用。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没能在低碳经济原则上达成一致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倡导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可想而知,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还是正在进行时,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还是支撑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实施无疑会限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三)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10年间,世界各国的大宗商品,其价格都有所上升,有的还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商品价格有的呈现回调之势,但总体上仍然会持续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更重要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逐步迈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金融创新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更多的是一项挑战,因为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三、金融创新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径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出路在于能够适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以便可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性的发展。而今,新兴经济体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些成就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掌声,这就在客观实际上掩盖了新兴经济实体追求经济发展与快速积累的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跳出大多数国家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一)培育中产阶级,扩大内部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的创新带来的机遇是共享的,带来的危机也是波及各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新兴经济体不应该被外部的需求减少打垮,因为新兴经济体内部还有未开发出来的潜在消费者,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像中国、巴西等这些新兴经济体要设法把潜在的消费者变成实际的消费者,培育正在发展中的中产阶级群体,激发其消费需求,给予其消费能力,创造各种条件发挥自身存在的优势资源。

(二)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20世纪末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把自己成熟或者增加值低的产业向外转移,转移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从客观角度来讲,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推动了新兴经济体走上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发达国家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发展中国家以产品制造业为主的局面。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应该调节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自身的产业实现升级,适应发达国家的需要,另外还要抓住改革创新中的机遇,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三)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制度环境。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发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制度来规范实施。再者,金融创新要想顺利进行,也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来保障,没有好的市场秩序,金融创新就是一纸空谈,金融业也会加大经济的不稳定,从而使经济陷入困境。总之,新兴经济体能否在完善的市场体制下实现调整,既关乎自身命运,也关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2]应寅锋.金融结构对金融稳定的作用机理:功能观的分析视角[J].经济理沦与经济管理,2009.8.

[3]陈景艳.浅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现代金融,2010.7.

上一篇:教师劳动教育范文 下一篇:合同存档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