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民俗舞蹈

时间:2022-05-27 02:46:09

新兴民俗舞蹈

摘 要:随着舞蹈事业的飞速发展,舞蹈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舞蹈编导不仅仅局限在原有的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现代舞中,而是把各种民间艺术与舞蹈融合,搬上舞台,拓宽舞蹈道路。通过“俏夕阳”舞蹈队的皮影舞蹈,分析皮影舞蹈的基本动律和其发展、影响。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舞蹈;风格特点;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I2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76-02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各具特色。随着舞蹈事业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提高,舞蹈编导们挖掘各种艺术特色与舞蹈结合,用舞蹈的手法保留、发展民俗文化,壮大舞蹈事业。

一、中国皮影戏的溯源

(一)中国皮影戏的历史发展

皮影,又叫灯影,以在灯光的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得名。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驴皮影”等,是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的鼻祖,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所谓历史悠久,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据说,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军事远征和海路交往,相继传入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德、法等亚欧国家。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清代后,一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场聚众起事,便禁演。皮影艺人还曾受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使其一蹶不振。

(二)中国皮影戏的分类

由于皮影戏在我过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皮影戏、凌源皮影戏、弦板腔等等。

(三)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它源于河北省滦县,盛行在滦县、乐亭一带,因此,在民间它又被称为“滦州影”“乐亭影”。因其道具是驴皮所制,固也称其为“驴皮影”。

它的演出方式是前台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操纵演员在“窗”后操纵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演员的延长以及灯光、布景、音乐、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烘托,活灵活现的刻画人物,曲折生动的演绎故事,表达剧中的人物感情。

二、唐山皮影戏文化内涵和民风民俗

唐山皮影是冀东人民按照自己的语言音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经过改造培育发展而成,它是集光影、美术、雕刻、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一)唐山皮影与宗教文化

唐山皮影有很多佛教的迹象。皮影影人的造型,显然脱胎于佛教庙堂里的造像。人们的信仰决定着认识。佛教徒们为了宣传佛教,利用各种手段,皮影就是其中之一。影卷《西游记》中的神仙鬼怪,还有菩萨的善德修养,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和寄托。

故老相传的故事,是从皮影戏的征兆中产生的,一切征兆表明,皮影是佛教的化身。

(二)唐山皮影与民间故事

唐山皮影受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细查唐山皮影的唱词,有很多接近说唱叙述体的形式。比如,影卷《五峰会》中“不言这里去送信”,“再表那镇江总兵把兵排”。这样的例子很多。又比如“押下这里且不表”,“再把……说一回”等等,显然是民间的说唱体。

唐山皮影中人物的上场诗、下场对,就更接近民间说唱的诗赞了。影卷《保龙山》中艾云晴的上场诗:“不喜狄公辞孀妇,愿听西厢一曲琴。”下场对:“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唐山皮影的剧本,也叫影词。唐山皮影剧本的来源一是取材于民间故事,称为现实题材,其中的《潘家峪》写的就是1942年日寇火烧潘家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潘家峪惨案的事情;二是改编其他剧种或是曲艺故事,都是根据京剧、梆子等剧本移植改编而成的;三是根据历代文学名著和野史小说改编,比如《西游记》、《杨家将》、《封神榜》等等。皮影剧本为什么要改编这些文学名著和野史小说呢?其中有三个原因:第一是通俗性易于接受,或者是早在民间流传了。第二是故事性强,能抓住观众。第三是宣传正义,有利于世风人情的教化。

(三)唐山皮影与方言

唐山地区的方言,大体可分为唐山市区、乐亭、迁西三种。其实就是西部、北部、西南部三个地域。方言中的土语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方言中的语音却 大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唐山皮影最早源于乐亭,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乐亭方言模式”。不用这种模式唱皮影,观众就不认可。

现在举例把唐山方言(土话)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现在皮影发展了,乐亭方言模式正逐渐淡化。这也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皮影毕竟是民间艺术,它的原始模式是不会改变的。惟有如此,才是唐山皮影。

(四)唐山皮影与民间雕绘艺术

民间剪纸是极普通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和皮影同出一源,但剪纸早于皮影,是皮影的基础。直至今日,唐山一带的老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还要减窗花,增添喜庆。

(五)唐山皮影与民俗民风

民俗民风,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内的民众历代相因而形成的习俗,大到国家叫国风,小到一个地区叫乡风。它是社会经济、人文精神的最生动的反映。

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喜悦,莫过于农田的丰收了。大地主大财主纷纷“写影”庆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就是“丰庆演影”。同时皮影戏还可以庆贺宅门大院的贺号庆典、庙会等。直至今日,唐山还保留着过年逛庙会的习俗。庙会,最早起源于祭祀,百姓们在寺庙烘香焚告,还愿,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

三、皮影艺术与舞蹈的融合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皮影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法,完全是根据皮影的表演而来的。皮影人的走动是幕后表演着的控制,表演着左右手交替就是皮影舞蹈步伐的迈步;表演着的左手跟着右手就是舞蹈中的点步。编导在编排舞蹈时不会在手上增加表演,那是因为皮影人的手指是固定的,不能分开,因此,皮影舞蹈的手位是五指并拢,大拇指回扣,手腕活动。

皮影舞蹈中的跳,全部都是外开的跳,是因为皮影人面对幕布时的腿只可以左右动,不可以前后动。皮影舞蹈中很少使用胸腰,上身只是后靠和前倾,道理同于舞蹈中的跳。皮影动作结合舞蹈的表现形式,动作干净利落,活泼可爱。在具有艮劲的同时又不失舞蹈的圆润,使皮影舞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果。

服装与音乐的超越,以及在表演过程中侧面与正面对比的效果结合下,使皮影与舞蹈的联姻浑然天成。

皮影戏的改编不仅是历史文物的传承,也是现在艺术发展的见证。满足人民不断发展的艺术欣赏水平,使我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四、皮影舞蹈的传承和创新

现在的皮影舞蹈于传统的皮影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创新的改动。

(一)从表现形式上说

传统的皮影舞蹈是以演员在后台舞动“皮影人”来表现的,其中,皮影人能够活动的地方包括“手腕”、“肘”、“肩”、“腰”、“腿”,而创新后的皮影舞蹈加入了“脖子”活动的内容。这是因为在传统的皮影戏演出时,由于唱腔的需要,后台的演员在演唱的时候,大多脖子前后伸动。为皮影舞蹈灌入了新的活力!

(二)从音乐上说

皮影舞中的音乐和传统的皮影戏中的音乐已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传统的皮影戏属于戏曲的一种,其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也归属于戏曲,说唱为主,而创新后的皮影舞蹈音乐则属于歌舞化的音乐。传统皮影演出时,乐器很少,而创新后的皮影舞蹈音乐,加入了许多舞蹈音乐的元素,变成了专门表现皮影舞蹈的舞台化音乐。

(三)从服装上说

服装造型上我们刻意让皮影舞蹈与传统皮影戏相似,许多防状的样式和皮影中的“影人”的衣服很相似。都采用了大喇叭的袖口和裤腿,并且在服装的周边还用刺绣进行装饰。乡土气息浓郁,舞台效果好。

五、皮影舞蹈对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作用和影响

皮影舞蹈使古老的皮影艺术通过舞蹈融入了时代精神,再现了时代风貌。

它不同于其他民间舞蹈,它们已经搬进课堂,有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一步步在模式化、规格化。而民俗舞蹈恰好相反,它没有完整的编排模式,更不可能走进课堂,直至目前为止,还处在探索、模仿阶段。这就是民俗艺术濒临危机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在继承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途径保护民俗艺术,发展民俗文化。就以河北民俗文化的统计数据为例,河北现存民间舞蹈127种,其中84.26%即107种在活动着;尚未消亡但没有活动的是19种,占现存舞种的14.96%,其余部分已逐渐消亡。

虽然皮影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早已经被风吹雨打,有如绚烂的烟花悄然消逝于夜空。但其中的艺术因子还会被后人发掘,并注入新的内涵,从而让其发出灿烂的光彩。

六、结语

民俗舞蹈的发展和壮大,也体现了我国艺术的多样化,把他们从开始的最低层发展到今天的艺术形式,从老百姓的娱乐方式发展到艺术家、演员们的演出内容,这是延承民俗艺术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墨瑶、李彦彬著.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

[2]鲁杰.唐山皮影[M].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一张竹椅 第3期 下一篇:漫谈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