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9:45:56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北京望京地区农贸市场变迁的社会学调查

村镇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框架研究

苏州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初步研究

面临新型城镇化的三个规划转型问题

中国巨型城市地区:发展变化与规划思考

世界五大城市地区土地使用模式比较研究

京津冀城镇空间布局研究

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几个理论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编制技术方法研究

大遗址承传与美丽城镇的文化复兴

台湾大学与台北城市关系演进研究

深圳“设计之都”的实证研究

南京市广告业的空间集聚与分散

户籍制度、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性别差异

清末京师大学堂建设中的房地产问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中关村现象”与中关村“科学城”研究

我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方向

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乐山古城历代水患与防洪措施研究

中国城市推广长寿命住宅的政策模式探讨

欧洲城市规划的历史:延续与变迁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

中国城市化的福利转向:迈向生产与福利的平衡

人居环境思想与广州的实践探索

国外城市服务边界研究进展及启示

空间、空间的生产和空间政治经济学

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合作调整模型及其应用

河北省城市规划代表团赴首尔都市圈规划考察报告

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

澳门城市管治对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影响

海外经验对新时期国土规划工作的启示

日本高速铁路建设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积极推进城镇化稳妥建设新农村

从“大盘”到“新城”——广州“华南板块”重构思考

新时期上海新城发展与市域空间结构体系研究

城市转型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家援助政策评价及调整思路

对沟通规划的批判认识和适应性分析

通过城市规划建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195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进展与展望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考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考

汶川地震灾区人口与居民点配置适宜性研究

旧城绅士化过程中的城市管理策略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临港产业区

2011年有10座城市在发展产业集群领域被兄弟省市作为学习目的地考察学习,共涉及考察点15个,其中上海4个,被考察5次,排在首位。

上海临港产业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产业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今年该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上海临港产业区按照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定位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套功能完善,尤其是发展临港产业的现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路数值得学习借鉴。”

――江苏盐城党政代表团

基础设施建设:华北未来重要综合通枢纽――石家庄新客站

2011年全国在基础设施与交通航运建设领域有6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0个,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突出,排在全国前列。

石家庄新客站区域占地7.9平方公里,由建设大街、南二环、中华大街、槐安路围合而成,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以客运为主的综合通枢纽。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新客站铁路入地工程,让城市桥东桥西的分割成为历史,货运外迁结束了百年货运市内穿行的历史,原有场地全部改为绿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和景观大大改善。”

――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与宜居兼顾的新城市发展典范――钱江新城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15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26个,其中以浙江杭州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主城东南、钱塘江北岸,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越发展”战略的先导性工程。新城建设2001年启动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核心区4平方公里内的中央商务区、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市民中心等已陆续投入使用。钱江新城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在建筑风格上,以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重点突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最高天际线可以达到600余米。不仅完美体现了杭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也尊重了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历史格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学习杭州等地的先进经验,不仅请专家规划,还要尊重市民意见;不仅制定好规划,还要严格执行规划,要制定一流规划,建设好我们的城市,让城市有特色、更宜居。”

――山西党政代表团

低碳技术与新能源:采用“两型”技术建立的文化艺术品――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

2011年全国在城市建设与旧城区改造领域有9座城市处于领先,共涉及考察点19个,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考察点最为集中,分别被考察次数7次,排在全国首位。

“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通过声光影等高科技技术立体演示,详细介绍了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规划、阶段成果、创新技术等情况。该馆建筑本身也体现了“两型”理念,整个展馆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半导体LED节能照明、风光互补发电和竹木环保装饰材料等大量“两型”技术。

“令人震撼!”“这是一件集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于一体的'两型'艺术品。”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在兵团“三化”建设中,城镇化被放在了第一位。目前,兵团已建成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在兵团“城镇化行动计划”中,兵团现管辖的5个城市将承载107万居民。

2015年,兵团将形成以10个城市、10个垦区中心城镇、160个一般城镇、400个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基础的兵团城镇体系。

一批条件成熟的团场加快建设速度,纷纷“华丽转身”,成为垦区中心城镇和一般团场城镇,如散布在天山南北的颗颗珍珠,发出熠熠光芒。

观念的变化

2007年1月,在去黑龙江省考察之前,兵团建设环保局局长钟波的心里还是有些“傲气”的,但当他看了黑龙江省农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后,“傲气”就变成了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我当时被他们的小城镇建设震撼了,他们的农民住在规划合理、生活便利的住宅区里,而我们的职工当时还住在平房里,连队规划也做的不好,很多职工房子后面就是猪圈羊圈,不仅不美观,也不卫生。特别是很多人当时观念里的城镇化就是盖房子,以为房子盖得漂亮就是城镇化。”说起当时的经历,钟波记忆犹新。

于是,钟波在《关于对黑龙江农垦总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的考察报告》中提出。团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建设,建设的前提是规划,规划滞后是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规划抓不好,规划不科学,建设就是盲目行为,投资越大浪费越大。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团场和连队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新型团场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他同时提出,加快节能省地型建筑技术和材料推广,落实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提高团场建设的科技含量。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工作呈整体推进之势,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启动实施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兵团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47%提高到55%。

宜居宜业宜商的团场城镇,不仅为职工群众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也增强了兵团凝聚力。

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指出,城镇化建设提高了兵团维稳戍边能力,实现了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使城镇成为维稳戍边的新堡垒。

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建设力度大、进展快、势头好,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看得见、能切身感受到的明显变化,带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兵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成为兵团发展中影响带动面最广、职工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工作。

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说,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农牧团场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为有机组合体,必须同步推进,推进城镇化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城镇化发展,带动兵团由传统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转型,同时,也带动兵团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使兵团由管理团场、连队、职工向管理城镇、社区、居民转变。

兵团正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农业生产”向“工商经济”转变,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

农十二师建起占地2万多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实行公司化管理,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向公司经营转变。过去承包这些土地的团场职工,变成每月固定领取收入的产业工人,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效益可观,帮助职工实现增收。

农一师六团在城镇繁华地段,投资4000多万元建起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商贸区,有600多名团场职工在此从事个体经营。

环境的变化

10月12日清晨,农十三师火箭农场银天小区。和每天一样,3岁的邓清清牵着奶奶的手从3楼的家里走出来,去上幼儿园。在她的记忆里,没有地窝子也没有土坯房,更没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她记事以来,家就在亮堂宽敞的楼房里,楼下的健身广场和绿地是她和小伙伴每天玩耍的“根据地”,她眼中的团场是楼房、绿地、宽阔的马路、漂亮的幼儿园、货品丰富的超市。

而68岁的农四师退休职工李奎如眼中的兵团要“丰富”很多。上世纪60年代,他随部队进疆,住过地窝子、土坯房、砖房,现在又住上了新楼房。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4000多元,生活无忧。闲来无事,他就喜欢到文化活动中心打乒乓球健身。

阿拉尔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经过几代军垦战士的艰苦创业,农一师在阿拉尔开垦良田140余万亩,把阿拉尔建设成了塞外江南。2003年,阿拉尔市正式成立,数年来,这里建起了大学、产业园区、三五九旅纪念馆以及“两桥两岸”辐射南疆的公路交通枢纽。

在2002年,现在被称为图木舒克的地方还是一片棉田,如今,这里不仅有宽阔的道路,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国槐、白蜡、雪松等几十个品种的风景树也已经郁郁葱葱。一座具有大漠民族风情、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正展现在世人眼前。

2004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五家渠市打出的特色牌就是“打造首府后花园”。如今,“郁金香节”、“荷花节”、“观鸟节”已成为五家渠市的城市名片。而不断高升的房价正是五家渠市高速发展的佐证。

军垦城市石河子,未来定位是“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旅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清洁区水平,地下水质为一级清洁水质。交通噪音、环境噪音均低于国家标准。这座著名诗人艾青笔下“令人一见倾心”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来八方客。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农八师、石河子市共接待游客19.13万人次,同比增长58.62%;旅游总收入8963万元,同比增长81.73%。

“刚来北屯的时候,这里连条正经路都没有,30年前,也只有一幢二层楼。现在,到处是楼房……”年过古稀的农十师建设局原局长张鸿猷,谈起北屯的变化如数家珍。

2011年12月27日,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北屯正式挂牌成立。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为屯垦戍边这一千古之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生活方式的变化

十年前,如果有人对农四师七十五团七连职工梁飞说,以后你们这里就变成城镇了,你们和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坐公交、逛商场,梁飞一定不会相信。

十年前,这个距伊宁市240公里的边远农牧团场,虽然拥有耕地10.4万亩,但人口只有3900多人。由于该团属高寒半温润冷凉气候,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无霜期90天左右,因此,只能播种小麦、油菜两种单一的农作物,而且经常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团场经济效益低、职工收入低、城镇化建设程度低,“三低”现象困扰着团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桎梏了团场的城镇化建设。大部分的职工都住在土坯房子里,全团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路,没有一家健全的商店,整个团场非常落后。

那时,七十五团很多职工的梦想是:有个砖房就好了。楼房?过城市生活?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奢望。

十年后,梁飞住在楼房里,每天上健身广场锻炼,去超市买菜,一切再自然不过。

如今的七十五团楼房林立,团场公路纵横交错,休闲广场绿树成荫,健身器械齐全,职工文化中心、医院、学校、幼儿园、办公大楼、商业一条街在团部中心聚集,商业一条街、生活住宅一条街、办公一条街划分清楚,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小城镇展现在大家面前。本着“量力而行,有序建设”的原则,该团对小城镇进行了科学规划,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综合开发配套道路、供热、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虽然小城镇建设起步晚,但是,几年时间,小城镇建设出现可喜的变化,团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只是十年兵团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走进农三师四十一团东江花苑小区,亭台楼阁错落,独具江南风貌。四十一团团长杨明超说,小区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铁栅栏和电子监控设备,今年还从喀什引进了城市管理先进技术和管理队伍,加强对东江花苑的美化、绿化、亮化和治安管理。这两年,很多年轻人来团场创业,今年就有200多人。

四十一团职工杨丽高兴地说:“有人说现在我们团场职工的生活就像城里人一样,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比城里人还好。以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觉得他们生活便利,有上下水不用自己挑水倒水,天冷了有暖气不用生炉子,天热了有空调,到哪儿坐车都方便,购物也方便。这些曾经令我们羡慕的现在我们都有,我们还有比城里人更宽阔的绿地,更宽敞的马路,更新鲜的空气。现在倒是城里人羡慕我们了。”

在刷卡才能出入的农三师五0团红柳小区,退休职工李新建说:“以前哪儿敢想这样的生活啊,现在我都很习惯了。今年夏天我回安徽农村的老家去住了几天,他们也没个上下水,也没个垃圾站,村里都是土路,车一过灰扬的老高,我实在住不惯,赶紧回来了。还是咱兵团好啊!”

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兵团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城镇,更是让兵团人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使城镇成为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器,是现代文明的集聚地,是维稳戍边的新堡垒。

声音

探索城镇化特色之路

兵团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张丽华:兵团应按照“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发展理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努力构建以“兵团城市、兵地共建城区、垦区中心城镇(拟建市)、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节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分工协调”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兵团要在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已有城市和拟建城市以及兵地共建城区中,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聚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提升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要结合团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鼓励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型、口岸贸易型、城郊卫星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特色的城镇,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要快速推进统筹团连发展,抓好中心连队居民点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连队职工群众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享受到城镇居民一样的现代生活。边境一线连队要按照维稳戍边需要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团部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和生产作业点的团场城镇格局,按照现代城市理念,把兵团城镇建设成为“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器、现代文明的聚集地、维稳戍边的新堡垒”。

新城镇改变生活

农一师四团政工办宣传干事罗青玲:我住的新楼房在农一师四团团部托峰二区,十年来我亲身见证了城镇化给团场带来的好处。现在的楼房比起过去居住的土坯房、砖房干净方便,感谢兵团的好政策!

近年来,四团盖起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别墅,设计新颖的托峰小区。每天清晨7时多,许多老人们背着手在小区里溜达是他们最惬意的事,因为陪伴他们的是清脆的鸟鸣声,方便、现代、舒适的生活,使四团大多数连队职工的生活与城市市民的生活并无差别。

现在,从团部到连队种一片、绿一片、美一片,形成了团场连队环境生态化,团部小区城镇化的新景观,使居民生活在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花园式家园中。

享受实惠的不仅有汉族职工。少数民族农牧工也逐渐搬进新楼房。近两年,四团累计投资16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改水、道路、住房等建设规划。从今年起,四团将统筹使用保障性住房国家补助资金和对口援建资金,集中实施保障性住房、游牧工定居工程、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在城镇定居的梦想。

经新疆规划设计院设计,集餐饮休闲、适宜人居为一体的托峰小区正建设中,四团正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打造成边境的一个独特的样板工程。

城里的生活真方便

农六师一0一团二连职工

徐永清:以前的生活条件想吃个啥,都没有地方去买,买肉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五家渠市里买。现在条件好了,连队通了班车,就花一元钱,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到市里了,冬天买菜可以直接去五家渠,而且团里也有了大棚蔬菜,冬天都可以吃上夏天的蔬菜。

针对连队职工经济条件有限,住不起房子的问题,团场一直在想办法,为改善职工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工程。以前,冬天住平房要架炉子,每天房子里都是灰,不干净不说,安全还得不到保障,洗个澡都要跑到城市里找澡堂,十分不方便。现在,我家住上了楼房,夏天可以用太阳能,冬天有暖气,一年四季都可以洗热水澡,真是太方便了。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今年四月末,我市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江西省考察学习,时间虽短感触和收获却颇多。江西作为中部的一个农业大省、资源大省、正在发展中的经济穷省,其发展条件与我区十分相似,所以其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同样会给我们很多借鉴。

一、江西总体印象及“十五”期间发展的基本经验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人口4200万。即便没到过江西的人也会对江西有三个基本颜色的认识:一是“红”,中国第一个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都在江西;作为江南丘陵的一部分,江西的土质也是红色的——红壤。二是“绿”,江西森林覆盖率达60%,是名符其实的山清水秀、“绿色江西”(后详)。三是“穷”,江西作为革命老区也一贯以“穷”著称,“十五”前,江西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全国后十位,“十五”期间江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GDP达到4070亿元上升到全国第十六位,但在中部六省(河南、湖南、湖北、山西 、安徽、江西),江西仍排名靠后,人均GDP在全国靠后,所以江西人也自嘲说“倒数看江西”。但不管怎样江西在“十五”期间实现了缩小差距、得到了最快速的发展。其重要经验有: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一)观念就是财富

江西地形上三面环山(东是武夷山脉、南是九连山脉、西是罗霄山脉、西北部还幕阜山脉、九岭山脉),一面向水(只有北部鄱阳湖开一葫芦口面向长江),所以江西人把江西的落后首先归结为:地形的封闭,带来观念的封闭。要解决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

2001年4月,从上海来的孟建柱同志出任江西省委书记,首先进行了为期四个半月的“思想解放”活动,以至江西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江西想致富,要看孟建柱”。为此笔者特意找到了当年根据孟建柱在思想解放动员大会上整理的录音讲话,会上先特意请时任辽宁省省长的同志做了报告。孟建柱说:“刚才同志应邀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他以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的语言重点介绍了大连市十多年来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其中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和善于从大连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省长的报告再次说明,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变化大不大,关键在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在于敢不敢干,会不会干,能不能干。我相信,听了薄省长的报告,大家一定受益匪浅,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加快江西发展,需要激情,需要智慧,但首先最需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从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旧观念、旧思维方式下解放出来。要同小农经济封闭落后的旧观念决裂,同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重农抑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等、靠、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等旧观念决裂,要树立勇于开拓意识,树立市场观念、改革理念,要转变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当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十分严峻的挑战,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躲不过、绕不开的新矛盾、新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争取更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有新的超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路中跳出来,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昨天一位老同志跟我讲,江西过去是鱼米之乡,周边省份的经济发展都不如我们,但现在他们都比我们发展快。对此,我们要承认差距,但更要不甘落后。”

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活动,全省干部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明、气顺、劲足、心齐、人和,软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这些都为江西日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思路决定出路

在发展的思路上,江西提出“培育创业主体,构建创业精神”的口号,重点解决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具体措施首先是“找差距,学先进、议发展”,学习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的;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筹措问题;怎么把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为资本;怎么盘活国有资产,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怎么在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体制、培育非公有制经济上下功夫。

然后是真抓实干,努力实现两个下降:一是一产比例的下降,二是国有经济比例的下降。

“十五”期间,江西实现了GDP 年均增长11。6%,达到4070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人均GDP由2000年的586美元增加到1140美元,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达到425。7亿元,年均增长19。9%,五年翻一番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620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

二、江西 “十一五”发展目标及发展前景

江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具体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同时即是在发展中总结也是在发展中必须遵循的两条重要经验是: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一)环境是最大的品牌

江西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庐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个(南昌、景德镇、赣州)、部级风景名胜区6个(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仙女湖、三百山)、部级森林公园20多个,全省有已对外开放的风景游览点400余处。

2005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095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

条件得天独厚,更需要格外珍惜。所以,江西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省委政府明确提出:即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即注重招商引资,更注重招商选资。对落后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决不允许进江西。

保护环境并不仅仅是保护旅游资源,促动旅游业。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更大的招商引资的品牌。江西唯一的一高就是招商引资额的奇高,“十五”期间引资3000多亿元,高居中部榜首,2005年招商引资额高居全国榜首。打造“三基一园”,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沿海发达地区传统产业转移承接的基地,沿海发达地区劳务输出的基地,沿海发达地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这也会成为未来江西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户籍 住房

一、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城市化问题也受到多方关注,也强调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农民工要想市民化需要从括生存职业、自身素质、社会身份以及意识行为四个方面有所改变,而其中又需要历经农村退出、城市进入与城市融合三个阶段。当前,农民工从农村退出已无实质阻碍,进入城市务工也不算有太多阻力,但要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户籍问题

户籍制度衍生的“国民待遇”非均等化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同时导致了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是农民工市民化最主要障碍。党的十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反映出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一)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户籍墙”问题

由图1可以看出,农民若想进入城市,需冲破户籍制度来解决住房和子女教育的问题。而对比若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则农民要想市民化不再过多的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可更快地达到效果。而现今的户籍制度就像一面难以翻越的墙一样堵在农民工面前,可以形象地称为“户籍墙”。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户籍制度及其抑制功能形象地称之为“户籍墙”问题,虽然户籍制度抑制乡-城劳动力流动的功能有减弱,但确一直从不同方式和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流入城市。“户籍墙“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工成为城市户口的门槛升高,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只有极少部分对城市有特殊贡献的农民工在城市落了户,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讲,将户籍迁入城市还是困难重重。基于问题的存在,需要在改革户籍制度时突出解决“户籍墙”问题。

(二)农民工市民化中户籍相关问题

1.户籍管理分权问题严重,政府监管能力不够。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将户籍管理职能下放到地方政府,户籍政策也是地方政府自主制定。各省制定省内各地市户籍制度,下发到各地市政府,各地市政府依照国家政策的总方针和原则因地适宜的进行户籍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尽管民众对户籍改革的热情很高,但是政府在户籍管理上的分权现象过于严重,导致政府不能在监管力度上有所提高。

2.成本阻碍户籍制度改革。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8%,这意味着约3.9亿农民工需要在城市落户,而落户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公共成本需要政府提供。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后,基于户籍制度建立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相应改变,户籍制度改革成本加上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成本给我国的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也就是说,巨大的公共成本对政府的供给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3.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建议。

第一,迁徙自由化。在西方,政府只对人口进行统计,在户籍制度上没有硬性要求,遵循着人民自由原则,而在中国以户籍制度为要求,限制了公民的自由。中国要想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取得成效,需要贯彻迁徙自由化原则,只有公民的自由不被束缚,户籍改革制度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同。因此,要使农民工成为市民,从户籍制度的方面考虑,首要的是将自由迁徙权还给农民工,再者是消除户籍制度的粘附性,剥离“户籍墙”存在的载体。

第二,落实政府户籍制度管理。由于户籍管理上出现严重的分权现象,不利于城市流动劳动力的落户,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各地政府落实户籍制度管理,不能只从当地利益出发,为高学历、高资产的群体提供户籍,也应从大局出发允许农民工落户当地,有效监管户籍改革中的落实问题,将分权现象减弱到最小,为农民工市民化做出激励机制。

第三,建立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政府在户籍改革成本中承受着财务上的巨大压力,作为受益者,企业及公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理应为政府分担公共成本,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即以政府财政为主,企业及公民分担为辅,这样一来政府在财政上的压力减轻,户籍制度改革中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也能顺利的进行,既可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另外,户籍制度改革也会为当地带来投资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机会。

三、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住房相关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2016年为了消除一、二线城市的库存,房地产行业也经历了波动的一年,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限购政策,限制非城市户口居民的购房权利,对于城市流动劳动力来说房价和限制权利成为了不能买房的两大原因,作为基本的生活需求,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

(一)农民工市民化住房现状

中央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但迄今为止,住房价格仍然使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接受,对农民工而言更是难以承受。2016年1~10月中国商品房平均销售单价为7602元/平方米,尽管农民进城务工所赚的收入要远高于务农收入,但以农民工目前的工资水平根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如表1。

由表一可以看出,全国农民工2015年生活消费支出均高于2014年,在消费支出中,住房支出也有所增长,占生活消费支出的近一半,这表明,好多农民工将所挣的工资近一半用来租房或者付贷款。由于城市的房价远高于农民工的承受能力,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租房,而租房的支出也占据了一大部分。这就暴露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住房问题的存在。

(二)农民工市民化中住房问题相关建议

1.建立政府保障与市场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城镇住房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建国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解决城镇住房问题,必须建立政府保障和市场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其基本原则应该是建立在个人为主、政府给予支持的基础上。

2.探索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公共租赁住房是城镇基本住房保障的主体,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应考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并允许其先租后买,或实行共有产权直至最终拥有完全个人产权。

3.增强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支付能力。为了增强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支付能力,首先是要研究将其原有的农村土地等资产权益带进城市;其次是要研究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并将其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再就是要研究对农民工在城市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优惠政策,降低首付款的比例。如果近期农村土地等资产权益不能马上变现,则应允许农民工以农村集体土地或宅基地之权益用于银行住房借贷的抵押。

四、总结

在“十三五”规划中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常住人口中有能力在城市中稳定生活的公民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去库存,报告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库存的关键环节和成败所在。而农民工市民化又主要面临户籍、住房这两大大问题,因此在有效的政策指导下,做好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十三五”中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为农民工们谋取成为城市的主人的福利,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赵立新.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4).

[2]高峰.苏南地区外来农民工市民化长效机制的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06,(4).

[3]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学,2005,(4).

[4]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黄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6:187

[6]杨静.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x及实现路径文[J].求职,2009(4)

[7]王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考察报告:以河南省为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为学习借鉴清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理清我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思路,2006年8月6日,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魏久琳带队,县计划和城建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朝阳镇镇村两级干部组成的考察团一行30人赴清徐进行了为期1天的考察,重点学习考察了清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日程安排紧凑有序,考察内容精广相济,在与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的基础上,实地考察了清徐的水塔集团、和小区建设,听取了当地负责人的情况介绍,使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引发了深深的思索,获益匪浅,启示良多。看别人,比自己,深感差距大、震动大、压力大。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清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况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郊,总面积609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4镇5乡193个行政村,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全境依山面川,汾河纵贯,交通便利。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清洁能源、冶金铸造、新材料、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精细化工、运输商贸为主的经济主框架。食醋、暖气片、出口焦、金属镁四大产业规模为全国之最,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居山西十强县之列。2003年清徐国民生产总值达39.1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3.21亿元,财政收入达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8元。同时,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旅游服务业方兴未艾,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清徐县经济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城市急速扩张裹挟进来又来不及消化的村庄形成了典型的“城中村”现象。处于清徐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迎宪、春光、南营留、西关四村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

2003年底,新一届清徐县委、县政府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并于去年11月28日召开全县城中村改造工作动员会,正式拉开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

清徐县在兼顾经济发展、农民利益、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整体展开、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后,将撤销原迎宪、春光、南营留、西关四村村委会、党支部,组建成立新的居委会和党的组织,社区居委会负责管理居民的日常事务,原村全体在册村民全部转为城镇户口;原村集体资产由新成立的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全体村民既是居民又是股民;原村全体在册村民以股民的方式参与原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

为了体现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的原则,县委、县政府就城中村改造作了以下规定:零费用整体转户,所需费用由县政府承担,转户后符合条件的居民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畴;村改居后,原城中村居民按照新的区域划分,纳入新的社区居委会管理,并参与原村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改造后,原城中村居民将同时拥有农民和市民的双重身份,同时享受城市居民和公司股民的双重利益。

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驻村工作组人员讲大局、讲原则、讲奉献,积极主动投身其中,不厌其烦处理问题,做深入、全面、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有的居民一时不理解,工作人员坚持骂不还口,笑脸相迎,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了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得农民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更有利于城市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实现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离,通过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最终建成组织健全、环境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区居委会。目前,清徐县城中村改造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这将是一个全赢的结局。

二、几点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短短的1天学习考察中,考察团一行不仅亲眼目睹了清徐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高品位发展、大手笔规划、创特色建设以及重实效管理,而且切身感受到各地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大胆实践的浓厚氛围,可以说,一天的学习考察都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给予考察团深切的感受和丰富的启发。概括起来,启示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我县城中村改造工作首先应从解决农民的市民身份转变、实施改造的“阳光”操作,以及全面落实试点村改造扶持的配套政策等方面,真正实现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化目标。

解决农民的市民身份转变

城中村改造首先要解决农民到市民、村委会到居委会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实施土地整理,通过剩余土地和集体财产的整合,达到资金平衡,并建立就业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通过将村集体经济转化成原村民拥有的股份制企业或物业,解决村民转变成市民后的生活出路问题。

改造过程实行“阳光作业”

政府为此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城中村居住地和生产生活留用地将进行总体平衡,通过阳光作业引进投资商、开发商,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划出部分地块给开发商实施商品房开发,从而使城中村得到彻底改造,提升整体城建水平。

三项配套政策促成改造

一是引导农民按规划要求建房。建新村必须建新房,规划部门应引导和管理好农民按规划建房,避免短期内出现二次改造;同时特别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合理规划的拆旧建新。二是实施“五改”及旧房改造翻新,整治村容村貌。“五改”包括:改路、改沟、改水、改厕、改圈。三是重点扶持部分试点村,以点带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选出经济基础好、建设条件成熟的试点村,提升其新村规划水平并全方位重点予以扶持;同时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提升全县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水平。

相关链接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各类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堪入目,小巷子里到处可见废旧家电被“开膛破肚”。这是几年前美国一家电视台在广东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画面中的城中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脏的村庄”。而如今垃圾难题也正困扰着“美丽中国”的梦想。

“垃圾围城”日益严峻,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占地面积较大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不够用。此前曾引起争议的垃圾焚烧发电,重新受到各界关注。

8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肯定垃圾焚烧发电,提出到2015年,中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要达到每日87万吨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

受政策春风的刺激,今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全国各地密集上马。业界测算,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

“旱涝保收”争补贴

目前,中国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的上马速度正明显加快。但与过去不同,这一轮密集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的地区已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都市,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在加大垃圾焚烧项目的审批和建设。

南宁市投资10.8亿余元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公开招标工作顺利完成;总投资8.13亿元的北京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在大兴区开建;广东四大垃圾焚烧电厂的环评、建设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出现垃圾焚烧项目集中上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垃圾数量快速增长,从长远看,垃圾处理的市场空间较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垃圾焚烧属于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地方政府想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一方面,大小城镇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内有关专家还指出,垃圾焚烧项目上马快,是因为可以从国家拿到补贴,而且企业投资垃圾焚烧项目的利润稳定。

2012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执行全国统一的每千瓦时0.65元上网电价。”

除了享受电价补贴之外,垃圾焚烧发电厂还能享受到垃圾处理费、优惠信贷等多重政策。据悉,大多数垃圾焚烧厂难以达到满负荷运作,但是,政策补贴还是会按合同发放到位。可以说,垃圾焚烧厂的赢利模式就是靠这些补贴,“旱涝保收”。

然而,巨大的投资冲动面前,垃圾焚烧产业的突破口关键在于技术提升。

《意见》提出,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重点推广每日3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烟气净化成套装备。

配套法规有局限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作用,中国的垃圾焚烧工程正提速扩展。

广州是一座被“垃圾围城”困扰的城市,番禺垃圾焚烧厂却曾遭遇争议。2009年,由附近居民发起的反垃圾焚烧运动持续了近3个月之久,项目因此一度搁置。

不过,广州并没有放弃对垃圾焚烧的研究。争议渐渐归于平静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日前,广州市城管委组织专家、媒体赴中国台湾地区考察垃圾焚烧项目。在考察报告中,广州市城建委认为:广州建7座焚烧厂不会过量。

报告还分析认为,以台北市为例,全市人口约262万,建有3个垃圾焚化厂,日处理能力4200吨;推行垃圾分类10多年,成效显著,但每天仍有约1800吨垃圾需无害化焚化处理,也就是说每天人均约有0.7公斤垃圾需要焚化处理。

报告是根据广州目前约1800万人口进行推算,认为广州在若干年后若和台北一样,能实现人均每天只产生0.7公斤的生活垃圾,至少需要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2600吨的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广州规划至2015年建设7座资源热力电厂,处理能力为15000吨,完全符合城市发展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

台北市实施垃圾费按袋计量政策,为保证政策的执行设立了多项重罚措施,比如:伪造专用袋可判7年以下徒刑,往街头行人专用垃圾桶排放家庭垃圾罚款约合人民币1230.6元的措施,等等。

目前,广州虽然制定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因各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口结构不相同等客观原因,以及区、街的推广力度、措施方法等主观原因,虽然98%的人支持垃圾分类,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且相对投放准确的不到30%。

各区、街推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法规制定、推行方法、保障措施等方面,广州相对于台北还有很大差距。创新精神不够强,没有很好地探索适应本街道、本社区的垃圾分类模式。

自主技术待推广

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及各种金属垃圾等互相混杂,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

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在日本,聚居区每一个门栋前,都摆放着多个垃圾桶,分别贴着可燃、不可燃、可回收、不可回收等标识,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则倒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既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然而,全球各个城市的垃圾量都与日俱增,仅仅依靠企业来完成垃圾分类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位企业家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垃圾处理企业的补贴,吸引更多有资质的企业投身其中。他认为,做垃圾处理需要有门槛,一定要做到无害化。

无害化、资源化和减容化是垃圾处理的三大目标。垃圾焚烧要做到无害化,才能全面推广。

我国处理垃圾最先进的是大功率等离子体火炬装置,通过电弧产生高达5500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能迅速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裂解气化,经过急冷、提纯等环节后,气体中的二恶英等有害成分会被彻底脱除,最终成为洁净的富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合成气。

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暖、制油或制造化工产品;无机成分形成玻璃体态,无重金属渗出,可以回收再利用,加工成建筑材料等。

等离子体气化技术不是传统的焚烧技术。该技术处于国际前沿,其二次污染排放几乎为零,适用于热解生物质、城市固体废弃物、医疗垃圾、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等;熔融飞灰、石棉、电子产品、核废料等各类高危废弃物。

如今,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约10余家垃圾处理厂运用了该技术。中科院及国内一些企业均在加紧研发,旨在打破技术封锁。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这次苏沪之行,四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一是工业园区起点高。二是招商引资力度大。三是产业结构层次高。四是投资环境引力强。五是人才储备力量足。

看苏沪,比自己,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当前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条件先天不足。我市地属丘陵地带,创建大规模的工业园区难度相比较大;我们虽然地处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背靠大山,缺乏大都市的有效辐射,经济发展的外界推力相比不足;全市至今既无科研院所,又无大专院校,人才配备条件和科技创新能力相比薄弱。二是园区建设魄力不大。我市工业小区数量不少、但小而杂乱,配套设施不完善,规模档次低,孵化功能不具备,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手笔和魄力远不可比。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市有一支庞大的供销大军和优势显现的海外侨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10亿美元,“三资”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业产值的18%,这不仅与先进地区的外资利用水平无法相比,还与我市全国著名侨乡的地位极不相称。四是服务环境质量不高。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机关效能建设力度,但机关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个别干部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顾全大局的观念淡薄,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软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与人家自觉强烈的亲商观念和服务意识相距颇远。五是科技创新步伐不快。我市虽然拥有部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市级以上科技示范企业和科技示范镇为数不少,但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大,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相比不足。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差距明显。

二、得到了启示,坚定了信心

苏沪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苏沪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一是有眼力才有魄力。苏南这些城市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他们不仅夺开放之先机,而且紧紧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等几次大的机遇,以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路、超凡的措施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浪潮,尤其是加入WTO在即,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坐失良机、止步不前,必须解放思想、登高望远,善待机遇、只争朝夕,勇于创新、敢拼爱赢,才能不辱使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是有外力才有活力。四市(区)的侨台优势不如我们,民间资金也不如我们充裕。正当我们为资金投入不足而窘迫时,他们却在引资、融资方面得心应手,经济发展保持高投入、高产出的良好态势。其主要得益于体制创新,善于借助外力,激发出经济发展内部潜力,使经济焕发活力。特别是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措施上招招新、招招实,在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上敢于大胆创新,更是令人赞赏。对此,我们要认真借鉴,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地借助外力来激活发展的细胞。

考察报告格式·民办教育考察报告·服装企业考察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三是有载力才有张力。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四市(区)从90年代初开始大手笔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各类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外资的最佳载体,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入区落户,开发区作“龙头”拉动外向型经济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要着实增强经崐济发展的后劲,就应该把开发区的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以建设一批规模大、配套齐、档次高的开发区为突破口,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

四是有引力才有实力。苏沪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确立营造投资环境的新理念,并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提升和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和“磁场”效应、“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资金的聚集。环境代表着形象,蕴藏着后劲,体现着实力。新世纪的竞争,突出投资综合环境的竞争。学习苏沪,就是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的观念,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要着眼21世纪的竞争,大手笔建设生态城市,变后发优势为先发优势。

五是有智力才有潜力。四市(区)之所以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究其原因,根本的在于他们在建设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经济发展的人才“金字塔”。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离不开人才提供的智力支持。在科技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招才引智工作愈加紧迫,科教兴市步伐缓慢不得。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赞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加快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信心来自于基础设施有保障,“九五”期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1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4倍;信心来自于产业升级有潜力,“二区三乡一军一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三次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产业特色凸显,形成了建材支柱产业和纺服鞋帽、电子机械、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纸品纸业、家私装璜等六大优势行业;信心来自于市场开拓有基础,市场发育走在全省各县市前列,建材、粮食、花卉、家私、纺织、汽车、日用品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信心来自于招商引资有优势,是福建乃至全国著名的侨乡,侨力资源十分丰富,台港澳侨胞总计超过300万人;信心来自于资金挖掘有空间,民间资金雄厚,全市存款余额超百亿元,仅去年涌向股市

一、二级市场的民间资金就有5亿多元。加快发展,我们也有动力,动力来源于“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心齐力聚,风正气顺,赶超先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创业氛围不断形成和发展。

三、拓宽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创造奇迹。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回来后,市委随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会议,通报了市党政代表团赴苏沪学习考察的活动情况,传达学习了刘德章书记、施永康市长在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贯彻意见,狠抓工作落实。一阶段来,围绕“对比先进找差距,学习经验出思路,挖掘潜能增后劲,立足实际促发展”,市五套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各乡镇传达学习刘书记、施市长的讲话精神,与各乡镇共商加快发展对策;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调研组,由市领导带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我市乡镇明星企业,了解和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组织两个招商团赴深圳、珠江三角洲等地走访慰问在外的籍企业家,进一步招商引资。并安排有关职能部门再赴苏州,学习他们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土地开发的先进经验。

今后,我们的工作将围绕调结构、增总量、提效益、促后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到2005年全市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除山区乡镇外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侨乡和现代化工贸、旅游、生态、港口城市。工作思路体现为“六个新”:

(一)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

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潜力在招商引资。要把招商引资列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吸引大公司方面有新突破,投资高新技术产崐业方面有新突破,投资质量和总量方面有新突破,今年利用外资增幅力争超过50%。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六个更”:一是领导力量更强。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计经贸委、外经委、乡企局、市商会等部门的精干人员组成。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还要实行市领导挂钩挂帅,切实加强项目跟踪落实。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制度,协调解决全市在项目引进和对项目后期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二个月将开展一次定期检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二是激励机制更活。制定出台《关于引进利用外资项目的奖励办法》,对引进外资项目的,按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建立健全外商投资鼓励机制,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落实“按项目给土地,按效益给优惠”的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出让和财政扶持办法,以吸引更多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在沿海和中部地区,为山区和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开辟外商投资工业区,实行单独统计、税利分成,为这些乡镇的招商引资创造条件。三是招商方法更多。要适应新的特点,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努力搞好与三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对接。积极拓宽对外联系渠道,参与或举办各种招商会议、活动。切实用好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鼓励各种中介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招商,在著名网站设立招商主页。发挥在外乡亲的纽带作用,延伸招商触角,选择合适的城市设立驻外机构,依靠在外商会和社团组织,强化其招商联络职能。进一步实施以商招商策略,对现有的三资企业,要精心呵护,悉心服务,使其尽可能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增资扩股,进一步膨胀壮大,进而实现“以商招商、以侨引外、以侨引台、以台引台”的乘数效应。四是招商方向更清。招商对象要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欧美日,侨资外资并举,新老朋友齐上。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实更新项目内容,以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导向,坚持引进短期合作伙伴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相结合,引进小型加工企业与大企业相结合,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与高科技型企业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启动内资相结合,引进设备人才与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五是招商环境更优。要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和公开办事制度等。在武荣大厦内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机构,提供“一门式”咨询、“一条龙”服务,做到“一站式”办结。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清理各类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现象。遵循国际惯例,对外来投资者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市民待遇。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给外商以安全感。要在全市倡导“亲商、安商、富商”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发挥团队精神,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解决“中梗阻”问题,营造程序规范、政策透明、运作高效的招商服务环境。六是发展空间更宽。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获取出口经营权,培植出口大户,打响集体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着力提高石材、轻纺、鞋帽、机电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二)载体建设要有新手笔

要学习苏沪的开发经验,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对全市工业园区布局进行调整。按照“能大则大,能并则并”的原则,扩大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提高工业园区档次水平。一要建好示范园区。要以今年南益集团在扩大1亿元投资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蟠龙开发区建设,园区规模扩展到30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规划面积650万平方米的国道324线复线工业区、面积各自上100万平方米的五里桥轻污染工业区、石井石化投资区、官桥南联工业园、官桥方圆开发区,把上述六大工业园区连成一片,构建规模达15平方公里左右的官水石工业走廊。集中力量,高起点开发市民营科技工业园(包括成功科技工业区和扶茂岭工业区),按照“五个一流”(即规划创一流,管理创一流,速度创一流,效益创一流,服务创一流)的要求,加快建设进程。经过几年努力,把成功科技工业区建成面积2-3平方公里、就业人员1.2万人、年工业产值50亿元、集工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把扶茂岭工业区规模扩展到15平方公里。要积极抓好开发区--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的升级工作,努力建设高新技术创业园和企业孵化基地,推动工业园崐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新台阶。二要加强工业园区的配套建设。改变以往平面的、单一的开发思路,把工业区开发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项目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对小区内项目安排、企业布局、具体地块、厂房建设及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绿化等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化功能,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三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开发区管理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起政府引导、开发商为主体、区内自行平衡的投资开发管理体制。要制定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措施,在规费收取、地块出让、资金融通、进出口经营、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力争使工业园区做到“五个优”(即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土地优价、服务优质、设施优良),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要多形式地盘活工业园区的土地,在强化调控下,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盘活做大。

要着眼于产业链的延伸,工业配套能力的增强,大力兴建完善一批专业市场,重点抓好“七个城”:一是中国石材城,续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向全国一流、辐射亚太的目标迈进,争取今年市场销售额达40亿元以上。二是闽南国际家私城,抓好首期300亩工程建设。三是福建粮食城,扩建官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使之成为全国销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之一。四是花卉城,经过一两年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花卉基地。五是纺织品城,依托我市纺织产业优势,在柳城筹建纺织品市场。六是汽车贸易城,在官桥福达汽贸公司的基础上,按汽车贸易、汽车配件、汽车维修、售后服务四位一体的构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汽车贸易城,努力建成“影响全省、辐射闽南”的地区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之一。七是轻工日用品贸易城,巩固提高洪濑商贸中心地位,办好首届洪濑(全国)轻工品贸易洽谈会。

(三)资本运作要有新力度

资本运作是加速企业资产重组、提高企业筹资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筹资的办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一要争取企业上市。加强政策引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资本运作领导小组,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励设立股份制公司的有效机制,发挥政策调控、利益导向作用,加快股份制企业发展步伐,争取今年有10家以上企业设立股份公司,新办企业有2家以股份制发起设立。要积极协调做好新世界石材、科力陶瓷这2家省级上市后备跟踪企业的改制和包装工作,争取年内完成股份制改造;重点扶持培育10家上市后备企业,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十五”期间有几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思路,灵活措施,促进企业直接上市或买壳、借壳上市;要善于抓住二板市场呼之欲出的有利时机,加快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争取二板上市。二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企业间的购并、资产重组等手段,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发挥国司资本运作的龙头作用,加快组建公共事业国司,盘活现有公共事业资产,采取BOT、TOT、ABS等方法进行融资,加大对城建、教育、卫生、旅游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力度。对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股份制的项目业主公司,明确权利、责任,规范运作。三要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增加财政建设资金来源,建立财政贴息制度,把一部分财政拨款或财政信贷转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贴息资金。要积极探索以“财政+会员”等组织形式,设立股份制担保公司的新路子,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扶持发展民间型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事业互动发展。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充裕的潜在优势,政策引导,利益诱导,想方设法促进民间投资增长,聚好民间游资,用活民间游资,拉动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继续争取国债资金,并落实好资本金,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金融互助,探索在行业协会或商会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信贷协会或金融互助协会。

(四)产业层次要有新提升

调整为6:55:39,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农业要调特调优。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念好山海经,努力建设“山上”和“海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打响“中国龙眼之乡”品牌,收缩战线,重点抓好水果、畜牧、花卉产业,在特色、规模、技术上进行突破。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兴办现代化农场,下大力气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以“基地+公司+农户”的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积极引进世界上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最新的农业技术、先进的加工方法,推广“有机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努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稳定。工业要调大调高。调大,就是要培植“月亮”,对有效益、有潜力、有市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增资扩营和技术改造。要引导企业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出台鼓励规模经营的政策,推广华辉、东升企业股份制的做法,积极推动一批骨干优势企业走扎木成排、强强联合、强弱兼并之路,实现低成本扩张,组建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建联合舰队,扬群体优势。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提高专业分工协作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小型巨人”企业为骨干,众多协作配套的中小型企业为基础的企业组织体系。要壮大建材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把“中国建材之乡”这篇文章做活做深。调高,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有重点地改造传统优势行业,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向科技要利润、要效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做好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及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形成新的产业群和增长点。要推进企业信息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大力开发高市场容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品牌;组织企业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和计量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走名牌兴业、名牌立市之路,力争实现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第三产业要调活调新。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提高比重、全面发展”的思路,把第三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来抓。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响古代海丝之路起点和郑成功故乡的品牌,以办大产业的思路和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城镇建设要有新面貌

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瓶颈”制约问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为经济持续发展造好环境、打好基础。要以石井港口为龙头,以漳泉肖铁路为纽带,以纵横交错公路为骨架,进一步完善海陆交通网络,提高总体运输能力。重点抓好南同公路段等16个重点项目、市垃圾处理场等13个重点前期项目、120急救中心等9个社会事业主要建设项目、内沟河整治等11个市政设施主要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等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要依托大“半小时城市群”,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在“十五”期间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一要统筹规划。保持适度超前,跨出区域局限性,把城市化发展置于海峡西岸现代化城市群这一大背景下,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发展的趋势,统筹研究制定城市化规划。二要分类指导。中心城区按照“打开城门,拓展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塑造城市形象。实施“东进、北拓、西延”计划,规划美林庄顶至柳城霞东组团,高起点构架城区路网,推进片区改造,不断完善市政设施,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推进中心城镇建设,重点抓好、洪濑、英都、梅山、诗山等城镇建设,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按照“小镇大镇区”思路,推进山区乡镇的城镇建设。继续扶持100个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村建设,把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三要推进改革。重点抓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城镇化门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向城镇聚集,促进全市城镇人口每年增长3-4个百分点。

(六)科教兴市要有新步伐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常态 商业银行 发展

引言:经济下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实体如何面临新常态下暴漏出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商业银行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其受“官办”思想及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

1.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受到的挑战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进入了调整阶段,农村金融需求、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全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1.1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率差异化,通过信贷实现银行的利润,而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这就标准着依靠利率获取利润的时代过去了。在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而农业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信贷风险。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将资金贷款给养殖户,而养殖产业的利润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当借贷者一旦出现收入与预期不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逾期的风险。

1.2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国内外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下降,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现象。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主要是面向“三农”产业,经济下行期,农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会增加企业的违约风险,而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必然会采取压缩信贷的模式,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资金链紧张的局面,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状态,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率提升。另外由于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农户,他们信贷的资金相对比较下,所以商业银行投资获利的能力就相对比较小,同时在加上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

1.3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向农村地区发展,这样必然会造成部分良好客户的流失。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利用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丰厚的利率将部分优质客户吸引过去,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

2.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分析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积极寻求提升发展的对策:

2.1将“服务三农”融入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全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三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将服务三农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要将总理在湖北十堰农商银行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坚持信贷资金不外流、支农力度不减弱,不能因为向非农业企业开展信贷而获得较大利润而不向农业产业开展信贷业务;其次创新金融产品。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式,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及时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创新产品,满足农业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户选择金融机构的途径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来自于服务客户的原则,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2.2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目前我国债务危机比较严重,再加上国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审慎经营,做好风险防控体系:一是优化信贷结构,保证新增贷款的质量。农村商业银行要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新型农业产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特色化的信贷支持业务。例如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制定特色的金融产品,满足当地企业融资的需要;二是树立风险意识,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树立风险防范氛围,让全体成员树立关注风险的理念,并且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强化合规风险问责制度。为切实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并且可以通过参加反面教材的方式提高法律意识;三是完善管控体系。针对商业银行所存在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制度化。

2.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本着资金取之于地方用之于地方的原则, 建立县域银行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机制;要紧紧围绕客户需要,加快“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创新,深入企业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挥金融优势,着力为企业搞好综合化服务。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要拼弃过去“赢在大堂”的思维定势,积极倡导“赢在线上”的思维模式。要树立不论客户身处何处都是我们农商行的客户,打破城乡、地域的限制,把农村变为地球树。

2.4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队伍素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等级待遇,对业绩差的通过薪酬手段迫使其主动转岗。通过对全员各流程岗位梳理,尽量精简后台人员,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提升学习效果。二要提高薪酬机制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客户经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积极营销、扩大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注重控制风险,不断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绩效薪酬的比重,按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拉开薪酬梯队差距,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总之基于经济新常态,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经济转型要求,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差异化风险经营能力,在推进转型,谋划创新的同时,始终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坚持稳健风险偏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军,陈军,朱飞燕,在新常态下探寻农商银行发展新引

擎――农商银行发展联盟深圳、福建、厦门三地考察报告

中华合作时报 2016―06-17

[2]周亚楠,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J].

新型城镇化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一、立足于科技引领,夯实创新基础

2013年,亳州市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宣传培训取得新成效、专利和科研成果丰硕、科技奖励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日益完善。

召开奖励大会,指引创新方向。市召开科技创新奖励大会,隆重表彰奖励一批科技成果和优秀科研人员。科技奖励注重向农业项目、民生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和科研一线人员倾斜,强调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强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获奖项目整体水平较高,经济、社会效益好,对地方带动作用强。市委书记杨敬农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市长沈强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沈市长要求要紧紧围绕“四化”同步抓科技创新,结合特色产业、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结合“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丰工程建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强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数字亳州、文化亳州和效率亳州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力推动信息化进程。此次会议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强化专利申请,保护创新成果。亳州市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对县区实行专利申请量目标量化考核、邀请专利机构上门服务、开展企业专利联络员培训活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工作,推动专利申请工作取得新进展。1~6月份,全市共申请专利709件,其中发明专利27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居全省第4名;获授权专利595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居全省第6名。

抓好考核工作,检阅创新成效。两年一度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是评测各地两年来科技进步状况,激发县(市)科技工作活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市政府高度重视考核工作,沈强市长要求,要把反映科技进步的主要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把科技创新的实效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强化跟踪问效,严格兑现奖惩。科技局积极协调市财政、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做好数据和证明材料的收集、填报、整理、汇总、审核工作,力争市及三县一区顺利通过考核并争创先进。

搞好宣传培训,营造创新氛围。一是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市以科技活动周为载体,围绕“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主题,积极开展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科技宣传咨询等一系列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积极与青少年学生互动,效果良好;科技宣传咨询活动大量发放资料、各类图书,接待群众咨询。二是注重加强科技培训。科技部门先后开展了科技副乡镇长培训活动,召开了高企认定管理培训会、科技项目与政策管理培训会和创新基金工作会议,举办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与政策”专题讲座和专利联络员培训班, 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县区科技局、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近千人次。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市民论坛、在线访谈、《亳州晚报》、亳州科技工作网等宣传平台和《亳州科技动态》,宣传报道科技亮点,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我市科技方针政策。

二、致力于创新驱动,巩固主体地位

亳州市注重突出企业主体,不断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与零部件、节能照明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产业关键技术,开发自主创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程度高的“三自三高”新产品。全市集中优选推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8项、技术创新试点省专项资金项目5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2项、“科技小巨人”创新能力提升计划3项,提前、超额完成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的年度目标任务。目前,已获批2012年科技攻关计划第四批项目1项;2013年度省级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软科学研究1项、孵化器绩效考核补助1项、创新型企业奖专项1项。

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院士工作站。今年以来,本市济人药业与天津药业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安徽亚珠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进行会商并签订合作协议,近期将分别在亳州建立院士工作站。二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今年5月份,浙江大学(亳州)技术转移中心在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揭牌。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将大力推动亳州现代中药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时学校最新科技成果,积极收集亳州市企业技术难题,落实“点对点”产学研对接活动和常态化的科技人员培训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在亳州的转化力度。三是小微企业孵化初见成效。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为入孵的24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培训、管理和服务,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科创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建设与“孵化器”相匹配的“加速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借助于典型经验,完善体制机制

为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提高我市科技管理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皖北崛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科技局领导班子带领工作骨干,赴合肥、芜湖两市考察学习。考察组实地调研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创新平台、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科大讯飞公司,参观体验了全省自主创新成果展;考察了芜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浦农业科技园和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运营、管理情况。考察组成员与两市科技局领导、对口科室就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利管理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充分探讨交流。考察后形成的《考察学习找差距 见贤思齐谋发展—市科技局赴合肥、芜湖两市学习考察报告》,通过对两市科技创新先进经验的总结、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的比较,分析我市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引导激励不够、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强等问题,对提高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水平、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建立后补助机制。下发《亳州市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试行)》,调整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方向,改进专项资金管理方式,对符合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企业创新成果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新建或新获批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开发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型园区等,分别给予奖励。

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加大专利资助力度,上半年共发放2012年度省级发明专利资助款12.5万元,市级专利资助款12.44万元,县区专利资助款190.54万元,比去年提高56.5%。

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反腐倡廉的有效措施。实施科技项目公开征集制、科技项目论证制、公示制等一系列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阳光作业”工程,规范操作,全程留痕,保障了科技计划立项公开、公平、公正,科技专项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合法。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每年定期抽查部分项目,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占用科技经费的行为,根据情况予以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处理。

四、依托于执法监督,提升服务水平

市科技局自觉地接受人大执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上级领导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一是人大审议科技报告。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经过测评,对科技工作成效比较满意、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二是政协提案关注科技。市科技局对承办的《关于大力提升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建议》和《关于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2件政协提案高度重视,把办理提案作为了解社情民意、改进工作作风、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目前,市科技局已经按照规定时限要求,将答复内容及时报送相关单位,得到了提案委员的肯定。三是领导调研科技工作。省科技厅领导周宏和周晓刚分别带队来我市调研技术创新试点省项目申报实施情况和院士工作站筹备情况;市人大副主任李伟和市政协副主席齐建华也分别带队调研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省厅和市人大政协领导对我市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

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极大提振了科技部门做好工作的责任心和信心。市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排查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宣传科技法律法规,从强化科技服务职能入手,抓管理、强服务、促发展,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题推进工作组,其中市科技局负责牵头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2个发展战略研究推进组工作,协同做好现代服务业、能源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等6个战略研究推进组工作。科技局成立机构,抽调专人负责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工作方案,并与省内外知名研究和咨询机构联系,依托专业团队,全力以赴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二是助力科技金融结合。积极宣传《亳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及时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困境。三是服务美好乡村建设。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项目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和争创农业科技型企业活动为载体,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围绕美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技术需求凝炼项目,推进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五、着眼于争先进位,再创工作佳绩

当前,全市科技工作态势较好,进展顺利,但在招商引资、专利申请、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孵化器建设方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压力较大。全市科技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市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化同步”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平台建设、打造人才高地,服务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建设。

(一)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一是做好刘昌孝院士工作站和卢秉恒院士工作站挂牌工作;二是做好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服务工作,帮助推进成果产业化进程;三是组织好药博会期间中医药科技论坛活动。

(二)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一是重点做好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创建为省级科技孵化器。二是借助先进地区经验,督促、帮助涡阳、蒙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利辛、谯城建立孵化器,为科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抓手。三是继续推进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培育申报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四是推进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在亳州经济开发区现代中药园的基础上培育以中药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启动并培育20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二是加大专利申请力度,确保完成全年专利申请22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00件的任务;三是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工作。

(四)突出科技企业培育。一是开展市级创新型企业认定工作,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推荐5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组织1~2家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推动科技型农产品的涌现;四是完成民营科技企业年检工作。

(五)强化科技项目攻关。一是设立全市科技专项。根据全市产业发展特点明确扶持重点,并对科技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和服务,落实创新激励政策;二是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推进工作,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三是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项目, 为企业争取上级经费做好服务,同时做好项目监督管理工作。

(六)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一是强化科技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加强科技示范推广,争取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家、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村10个,培育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6个;三是实施科技惠民计划,通过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科技知识。

(七)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一是完成全国科技进步县(市)考核工作;二是对照年终科技工作考核目标,做好各项任务的查漏补缺工作;三是做好科技政策宣传和科技专题培训,在全市范围内营造重视科技和发展科技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大学生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商品混凝土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