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22:29:26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大家下午好!

我是行政人事部jd,2010年6月因工作需要从前厅部培训师调至行政人事部,2010年11月20日起正式被任命为行政主管。下面我向大会作2010年度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

一、主要工作

行政人事部是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重要枢纽部门,是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行政工作事无巨细又千头万绪,常常一天下来都记不起来自己做过些什么,更不要说回忆一年了。在这一堆琐碎中,我东拼西凑,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做好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2、协助起草酒店的部分文字性材料,如总结、文件、会议纪要等;

3、按时完成酒店证照的年审及办理工作;

4、策划和筹备员工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周年庆晚会等;

5、员工事务工作及其他日常事务工作。

行政工作虽然琐碎,工作量却不大,通常情况下完成一天的工作都不需要花费8小时。时常有人对我说:jd,真羡慕你们这么轻松。每当这时我就会觉得像被狠狠抽了两个大嘴巴一样难受。在工作上,我自认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愿意白拿钱不做事,也不愿意为了凑时间硬把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掰成两个小时来做。为此,我主动向上级申请担负起酒店网站的部分工作:负责稿件的初审以及网站版块《wt人》、《职场心灵》、《主题专栏》的编辑工作。在充实自己的同时,顺便分担一些其他部门同事的工作压力。

对于兄弟部门需协助的事宜,我也尽力而为,如:应客房部请求完成了“晚安卡”和“快捷离店卡”的设计;应前厅部请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厅秋季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也许作品的专业性有所欠缺,但都是我尽心尽力的成果。

尽管如此,工作还是很轻松。

二、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人事部的一年多时间,学到和见到了在一线不曾接触的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首先,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知识作指导。在准备述职报告时,查阅网上的资料,知道要对照岗位职责进行报告。也是在这时才发现了我们的管理手册中没有“行政主管”的岗位职责。现行的管理手册是四年前制定的。经过四年的经营,酒店在岗位设置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手册却没有得到及时修订。作为行政人事部的一名主管,肩负草拟规章制度的职责,如此疏忽其实这是缺乏专业知识的结果。

其次,在工作中容易突显个人性格缺点,与人交流说话太秉性、直率,不懂得含蓄、委婉地表达意见与建议。

2010年是我在wt的第四年。个人认为前三年是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这一年则是心智变化最大的一年。站的角度不同,见的东西也不一样,从一年前初到行政人事部的紧张好奇逐渐变得成熟事故或看透人生。对于这样的改变,我不能确定是好还是坏。同时,由于现实与个人期许上的落差,工作中时常出现焦躁的情绪。

三、2010年目标

总结2010年,我没有在行政主管这个岗位上得到自我提升,没能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也没有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我深感惭愧。面对2010年,心里有太多的迷茫与惆怅,很想作一个明确的规划和表态,又不知从何说起。只给自己一个简单的目标,那就是——不放弃,不放弃自己能好好成长的期盼,不放弃快乐工作的信心,不放弃追求真实与单纯的可能性。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大家好,本人于年2月底来到行政事务部办公室岗位,过去的一年,有感慨,有喜悦,有探索,有突破。在各级领导的帮助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视野更加开阔,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本职,完成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行政主管,我能够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络内外的枢纽作用,从信息调研、文件起草、综合协调的文秘工作,到会议组织、来宾接待、印章管理的行政工作,都体现出行政主管工作的重要性。行政工作无小事,每一件细小的工作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形象。自担任行政主管后,迅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完成了各类文件起草、会议安排、信息上报、接待、参谋督办、印章使用、档案存放以及其他服务工作。特别对仓库物品出入、印章管理等工作要求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避免因责任心不强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和产生负面影响。

1、注重学习,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问、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应用文写作大全》、《秘书学》和各种行业报刊杂志,以此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立足本职,完成各项文书工作

完成公司年度总结、目标完成情况和下年度工作安排的起草、报送、印发工作。做好公司日常公文起草、处理和文印工作,全年收转、传递、报送各种请示、报告318份。校对、印发党委、行政、工会、团委各类文件共198份。向市建委上报各种文字材料163份,做到了及时、准确、规范,满足了公司正常的工作需要,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

3、热情细心,完成接听接待工作

耐心接听、解答用户来电,全年共接听用水业务咨询、反映问题、投诉电话2860余个,收发传真材料500余份,接听率100%,尤其去年年底和今年一月份天气寒冷,大量用户出现用水问题,每天办公室接听用户来电80余个,都能够及时、耐心的为用户解答。接受、处理、反馈市建委12319服务平台,市消费者协会12315、市长信箱、市人大、政协提案,累计40余份。按照公司领导安排,较好完成了外地水司人员及上级部门的接待、安排和招待任务,一年来共接待来访53次。业务招待烟、酒、会务用品均按公司标准,严格做好登记、领用、报销工作。

4、积极主动,做好城市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制订了公司市容环境和立体美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分别于年4月、9月和今年1月集中开展了综合整治活动。活动期间每天收集整理活动开展情况,填写综合整治日报表,坚持一日一报,节假日不间断,及时将整治情况上报市建委。

5、认真负责,加强行风建设工作

编写、制定了公司年行风建设实施方案、公司行风建设汇报材料、年度公司行风建设工作总结,以及行风建设工作的整改报告。监督、解决用户提出的各种用水投诉,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由于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在今年一月份纠风办对公司测评中,获得了满分。

6、多方联系,做好水价调整工作

积极配合公司做好水价调整相关工作,多次同省内各地市水司联系,了解相关信息,掌握最新水价动态。

7、积极投稿,多方面宣传供水工作

及时向各类报刊投稿,全年个人在全国各类供水报刊网站上发表文章52篇,其中在《中国供水节水》、《中国水星》、《河南供水》等报纸网站发表文章40篇,《中源水务》报发表稿件12篇。

8、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加强本岗位员工培训教育,制订学习计划,重点学习本岗位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各种制度、专业知识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9、参加活动,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代表公司参加了新乡市基础产业工会“华电杯”职工羽毛球比赛,获得团体第三名;参加了公司庆建国六十周年篮球比赛,获得亚军;参加公司迎国庆书画摄影展。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参与“扶贫济困一日捐”活动,以微薄之力向困难群众、职工献出一片爱心。

二、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自身的学习抓的还不够紧,业务技术素质和办公室公文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同领导、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方面还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交流。

在新的一年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多看、多写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积极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同各部门之间联系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1、标题 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直接有“述职报告”作标题,较多见。

第二种,根据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一句能概括其中心内容的话来作标题,而述职报告只作副题,如“忠于职守,尽力而为——我的述职报告”。

2、正文 正文包括四部分:

1)开头,即导言部分。这部分主要写自己何时至何时在何单位任何职务,分管哪一方面(或负责全面)工作,任职期间在自已的工作范围内做了哪些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这一部分要写的集中概括,简洁明了。

2)任职以来的主要政绩。这是述职报告的核心部分之一。要紧紧围绕自已所分工负责的工作来写。

党内一把手,就要写自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执行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一班人工作的情况;为政是否清廉,是否联系群众,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情况。

行政一把手,除了写清自已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外,还要写任职以来所分工负责的工作情况,学院面貌在原基础上有无改观;作风是否民主、是否联系群体,是否廉洁,为教职工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与具体困难。

党内副职,主要写协助书记做思想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和所分工负责的工作情况及任职内的廉洁状况等。

行政副职,写如何支持行政主管工作的,如何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如抓教学、科研,坚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做学生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等情况。

负责纪检和监察工作的领导干部,写执行党的路线、维护党的纪律、查处各种违纪案件,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清除党内各种腐败现象、保持党的清廉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负责工会工作的领导干部,写工会是如何协助党组织对教职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维护教职员工的权利、关心教职员工的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情况。

在写政绩时,还要简要说明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3)任职期间出现的失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写在执行党的政策上的失误,教学、科研管理上的失误,经济工作决策上的失误,处理其他问题上的失误和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结尾。这一部分主要表述干部的态度,欢迎大家对自己的述职报告评议。要写的简洁真诚。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持续健康发展,规范体系运行,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考评对象为体系聘任人员,包括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第三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1.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2.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3.工作日志;

4.其他。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评分年度考评和综合考评。年度考评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可与体系年度会议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评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评。

第五条首席科学家的考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考评,由各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考评内容

第七条首席科学家

1.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况;

3.对本产业技术研发的全国统筹情况;

4.对本体系的组织管理和各机构、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

5.对本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

6.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研究室主任

1.对本研究领域的全国统筹情况;

2.对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情况;

3.与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协作情况和与综合试验站的结合情况;

第九条岗位专家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本岗位领域的国际前沿跟踪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及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综合试验站站长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2.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关于考评内容的说明见附件1)

第四章考评程序

第十一条首席科学家

1.本人依据考评内容撰写述职报告,考评前发给本体系全体人员。

2.在本体系的考评会议上述职。

3.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及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本体系全体人员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表见附件2),并根据投票结果确定考评等级,形成考评意见。

4.考评意见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存档,同时将本人述职报告和考评意见抄送本人所在单位。

第十二条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1.本人依据考评内容撰写个人述职报告,考评会议前发给本体系全体人员。

2.在本体系的考评会议上述职。

3.体系人员对被考评人打分(打分表见附件4、5),被考评人不对本人打分。

4.由执行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组织对打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按照执行专家组成员评分占权重的60%,体系人员评分占权重的40%,计算出本人的平均得分。

5.根据得分结果确定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80分以上为优秀;60~79分为称职,60分以下为不称职。根据考评等级,形成考评意见。

6.原始打分表和考评意见由体系首席科学家管理办公室存档,同时将本人述职报告和考评意见抄送本人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研究室主任

考评办法同第十二条(打分表见附件3)。

第五章考评结果处理

第十四条考评结束后一周内,首席科学家将本体系人员总体考评情况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所有人员的考评结果均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在体系管理平台上公布。

第十五条年度考评优秀的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优先推荐其参加各种荣誉评选活动。

第十六条年度考评结果为不称职的首席科学家,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征求体系部分专家的具体意见后,向首席科学家提出整改意见;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不称职的,取消聘任资格。

第十七条年度考评结果为不称职的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由执行专家组对其提出整改意见;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不称职的,取消聘任资格。

第十八条综合考评与年度考评程序相同。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5篇

行政人事部是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重要枢纽部门,是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行政工作事无巨细又千头万绪,常常一天下来都记不起来自己做过些什么,更不要说回忆一年了。在这一堆琐碎中,我东拼西凑,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做好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2、协助起草酒店的部分文字性材料,如总结、文件、会议纪要等;

3、按时完成酒店证照的年审及办理工作;

4、策划和筹备员工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周年庆晚会等;

5、员工事务工作及其他日常事务工作。

行政工作虽然琐碎,工作量却不大,通常情况下完成一天的工作都不需要花费8小时。时常有人对我说:jd,真羡慕你们这么轻松。每当这时我就会觉得像被狠狠抽了两个大嘴巴一样难受。在工作上,我自认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愿意白拿钱不做事,也不愿意为了凑时间硬把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掰成两个小时来做。为此,我主动向上级申请担负起酒店网站的部分工作:负责稿件的初审以及网站版块《wt人》、《职场心灵》、《主题专栏》的编辑工作。在充实自己的同时,顺便分担一些其他部门同事的工作压力。

对于兄弟部门需协助的事宜,我也尽力而为,如:应客房部请求完成了“晚安卡”和“快捷离店卡”的设计;应前厅部请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厅秋季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也许作品的专业性有所欠缺,但都是我尽心尽力的成果。

尽管如此,工作还是很轻松。

二、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人事部的一年多时间,学到和见到了在一线不曾接触的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首先,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知识作指导。在准备述职报告时,查阅网上的资料,知道要对照岗位职责进行报告。也是在这时才发现了我们的管理手册中没有“行政主管”的岗位职责。现行的管理手册是四年前制定的。经过四年的经营,酒店在岗位设置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手册却没有得到及时修订。作为行政人事部的一名主管,肩负草拟规章制度的职责,如此疏忽其实这是缺乏专业知识的结果。

其次,在工作中容易突显个人性格缺点,与人交流说话太秉性、直率,不懂得含蓄、委婉地表达意见与建议。

2010年是我在wt的第四年。个人认为前三年是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这一年则是心智变化最大的一年。站的角度不同,见的东西也不一样,从一年前初到行政人事部的紧张好奇逐渐变得成熟事故或看透人生。对于这样的改变,我不能确定是好还是坏。同时,由于现实与个人期许上的落差,工作中时常出现焦躁的情绪。

三、2010年目标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6篇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的校长基本都是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免为主,一来是行政手段之必须,二来是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直接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的基本保证。这种任免机制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教育行政的有效性,使处于基层的学校能够最大限度地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命令,能够确保基层学校组织随时听到上级的声音,同时也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下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教育管理的效度和力度。但是这种任免形式毫无疑问会带来一些弊端:校长只需对上级领导负责,而无需对全体教师负责,这样的情形之下,校长容易滋生集权思想,权力过大则又导致监督乏力,学校管理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因此,现在许多的教育行政部门有意做出一种姿态,将校长任免的权限下放,甚至鼓励学校“海选”校长,目的大概只有一个:选好校长,管好学校,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服务。于是。一片喊好之声下,一些地区的校长竞选活动可谓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笔者有幸观摩过一所学校的校长竞选,至今记忆犹新。竞选前的各项工作可以说准备得相当完备,无论是资格审查、任职资历还是个人意向等相关材料一应俱全,然后经过一轮、二轮的民意测评、个人演说、评委打分等环节,按照一定的比例淘汰一部分人选,最后确定两人正式候选。按道理来说,竞选走到这一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潜在的矛盾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整个校园环境还算得上井然有序,然而等到最终结果出来的那一天,却不啻发生了八级地震!一方面教师之间议论纷纷,各种传言不胫而走;另一方面是竞选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相互的人身攻讦。一时间,校园内外,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偌大的校园不再是文明教化之地,却分明是是非窝、乌泥潭!而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教育主管部门却是一筹莫展,莫衷一是,煞是难堪。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始作俑者――教育局:以一纸公文、行政任命的方式强行了结此事,暂时平息了“风波”。一场貌似严谨的“改革”最终又落入了行政任命的“窠臼”!

以上事件说明,在某些地方推行的被大家一致喊好的所谓的校长“海选”、“直选”,并不是说教育主管部门一推了之,袖手旁观!教育行政部门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聘用、培养和指挥管理,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措施和严格的监管体系,要直接“选”出一个好校长可谓是难而又难!

国外有董事会任免校长的做法,我,国不可能照搬照用,但其思想精髓却可以为我所用。也有人说,我们现在有教代会。可以让教代会在校长竞选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不妥,毋庸讳言,在现有形势下,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还极其有限。现在有不少媒体报道:我国目前许多村级行政中心都有自己的“议事会”,凭“议事会”对行政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效果非常好。既然村级“议事会”在乡村管理中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我想,学校不妨借鉴一下,成立自己的学校“议事会”!校长由“议事会”推荐,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校长对“议事会”负责。那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议事会”成员由什么人组成?是不是也像组建教代会那样操作?笔者认为。学校“议事会”的人员组成宜少不宜多,根据学校规模,按一定的比例组成。每个成员的准人必须要经过自我推荐、民主测评、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每个成员有任期限制,每年有述职报告,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当然,每个“议事会”成员都有“票决权”。

“议事会”一旦组成;主要任务就是推荐校长人选,对校长工作进行评估。“议事会”在酝酿校长人选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思想道德素养,文化专业知识素养,岗位能力要求,健康状况等四个方面对校长人选进行严格的筛选,并且将选拔标准、方案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校长人选一旦确立,及时向学校和社会公示,凭各方意见基本统一后,即可上报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及至批文任命。当然其中操作过程及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校长由谁来选”是一个大命题,也大有学问可做,愿抛砖引玉,以得大家之言。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7篇

第一条 组织名称、地址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辖区域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性质和宗旨

业主委员会是本物业管理区域范围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由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对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负责。其宗旨是: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保障物业的合理、安全使用,维护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秩序,创造整洁、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三条 委员会自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登记之日起成立,并接受其监督与指导。

第四条 本章程所称业主,是指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各类住宅的非住宅房屋及其他各类物业和产权所有人。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第一届业主委员会由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建设单位,在街道办事处配合下组织业主召开第一次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以前建成的各类房屋或住宅区(包括公有住房出售后的住宅区),按物业管理区域,由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建设单位或原产权单位,在街道办事处配合下组织业主召开第一次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后,15日内持成立业主委员会登记申请书、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委员会章程到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六条 业主大会由本物业管理区域的全体业主参加,业主人数较多的,应当按栋或单元推选业主代表,组成本物业管理区域的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业主(业主代表)出席才能举行,业主可以委托其人出会。

产权性质单一的写字楼、商场、大厦、居住区、工业区等,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由业主自行产生。

第七条 第一次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按下列程序召开

1.由大会筹备组介绍大会筹备情况;

2.由大会筹备组介绍业主委员会候选人情况;

3.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的成员投票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成员。

第八条 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业主委员会负责在会议召开7日之前将大会召开日期和内容送达每位业主(业主代表)

经10%以上业主(业主代表)提议,委员会应在接到提议后15天内,就其提议的内容召开临时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大会对提出的议案已作出决定的,业主(业主代表)在半年内不得以同一内容再提议召开临时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应按栋或按业主人数的一定比例邀请非业主的房屋使用人列席会议。

第九条 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的决定,由出席会议的业主(业主代表)投票表决,过半数以上通过。

第十条 委员会设委员名(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得少于5人),其中主任一名,副主任名。主任、副主任在全体委员会中选举产生。

第十一条 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委员可连选连任

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聘任专职或兼职执行秘书一名,负责处理委员会日常事务;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也可以参加委员会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委员会权利

1.召集和主持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

2.制定委员会章程,代表业主、使用人,维护其合法权益;

3.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或指导下,采取公开招标或其他方式,选聘或者解聘物业管理企业,与物业管理企业订立、变更或者解除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4.审定物业管理企业提出的物业管理服务年度计划、年度财务预决算、住宅配套工程和重大的维修项目计划;

5.负责维修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6.监督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

7.组织换届改选业主委员会;

8.提出修订业主公约、委员会章程的议案;

9.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10.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和权利。

第十三条 委员会义务

1.向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2.执行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

3.接受业主和使用人的监督;

4.听取业主和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服务活动;

5.协助物业管理企业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协助物业管理企业收缴物业管理的有关费用;

6.涉及全体业主利益的有关事项决定,应书面或口头通告,也可张贴公布。其中重大事项,必须经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通过

7.建立业主委员会档案制度;

8.自觉接受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物业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

9.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违反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的决定,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十四条 经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同意,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执行秘书可获得适当津贴

1.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执行秘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条 委员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主任召集、主持,主任因故缺席时,由副主任主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委员会提议或主任、副主任认为有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会议。

第十六条 委员会召集人应在会议召开7日之前将会议召开日期和内容送达每位委员。如会议讨论重大事项,可以邀请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物业管理单位的人员和非业主使用人代表参加会议,但上述人员没有表决权。

当本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有三分之一以上为出租时,必须聘请承租人代表列席委员会会议,但没有表决权。

第十七条 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十八条 委员会会议必须做好记录,并由会议主持人签署后存档。涉及重大问题应由与会全体委员签署。

第三章 委员

第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是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

2.能够遵守物业管理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

3.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必要工作时间,能够较好履行业主委员会成员职责;

4.品行端正无劣迹;

5.热心公益事业。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委员会委员,已担任的须停任,并由下次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确认

1.已不是本物业管理区域的业主;

2.无故缺席委员会会议连续3次以上;

3.因健康原因丧失履行职责的能力;

4.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司法部门认定的;

5.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委员的。

第二十一条 委员停任时,必须在停任半个月内将由其管理、保存的委员会各种资料和财物移交给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委员会委员缺额时,应在下一次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召开时予以补选;缺额人数较多时,可召开临时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予以补选。

第二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主任的职责

1.负责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

2.负责召开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

3.代表业主委员会对外签约或签署文件;

4.核定维修基金帐目;

5.经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授权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 委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参加委员会组织的有关活动;

(2)参与委员会有关事项的决策;

(3)具有对委员会的建议和批评权。

2.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

(2)执行本会的决议,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3)参加本会组织的会议、活动和公益事业;

(4)向本会的工作提供有关资料和建议。

第二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主任每届期满必须进行一次财务审计和工作述职报告;离任时应进行离任审计,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查处。

第四章 经费

第二十六条 委员会经费由费用中支出。

第二十七条 委员会的经费开支包括: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和委员会会议;有关人员津贴;必要的日常办公等费用。经费收支帐目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每季度向委员会汇报,每年度向业主公布。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或本章程的修订经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本章程未尽事项由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补充。

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本章程的决定都是本章程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制定和修订后的章程,应报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8篇

全矿现职副科(区)级以上干部,(含副总)。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主要看: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执行矿党政的决议、指令、制度等情况;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群众威信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及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水平。

“能”主要看:对企业改革及创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驾驭工作的能力,科学决策、综合协调、组织领导能力;知人善任、选贤用能能力。

“勤”主要看:工作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工作质量、效率等。

“绩”主要看:主管或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职责履行情况、工作绩效及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廉”主要看: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等。

“学”主要看: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及参加培训情况等。

(二)实行量化考核。将德、能、勤、绩、廉、学等六项内容进行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分为优秀(90—100分,含90分)、称职(80—90分,不含90分)、基本称职(60—80分,不含80分)、不称职(60分以下,不含60分)四个等次。

(三)末位基本条件

1、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加达到50%以上的。

2、在考核中较差,量化考核低于60分的。

3、经组织综合考察考核,综合分析认定为不称职的。

4、经考核排名较后的。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直接进入末位:

(1)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含)处分的。

(2)年度内连续三个月或累计六个月完不成矿下达的指标和任务的单位党政主管。

(3)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职、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对重大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领导责任的。

(4)严重违章指挥,造成严重后果的。

(5)违反财经纪律,侵占集体或职工利益的,克扣截留工人工资奖金,私设小金库,乱支乱花受到处理的。

(6)经查实有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行为的。

(7)分管工作不到位,致使工作被动造成严重后果、不良影响,或工作总是处于末位、或者因此影响矿荣誉及上级评估检查的,或单位出现严重越级集访的。

(8)因自身行为不当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三、考核程序

1、个人总结:被考核者对照个人岗位职责要求,实事求是地总结年度主管或分管的工作,撰写述职报告,基层单位科(区)级干部在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上述职并接受评议,机关部室的科级干部在本机关述职,副总、井领导在中层干部会上述职,并接受评议。

2、民主评议:版权所有

(1)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评议;

(2)机关与基层单位科(区)级干部之间实行双向互评。双向互评一般安排在年初,对上一年工作进行评议;

(3)基层评议机关、采掘评议辅助。

3、分线领导考核:矿分管领导根据平时工作情况对分管干部按照量化考核内容考核评定,并签署考核意见。张小楼井、东城井则由井分管领导考核。

4、部门日常考核:矿职能部门对分线或上级安排的阶段性、日常性工作的考核、通报、记录是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5、组织综合考核:政工部汇总科(区)级干部民主评议情况,分管领导考核情况,部门日常考核情况及考察情况,提出末位人员名单和处置意见。

四、末位的处置

按照全矿党群线、行政主管线、行政副职线分线排出各线及全矿末位人员名单,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全矿副科级以上干部总数的3%左右。对末位者,视情况分别采取下列办法处置。

1、诫勉:在年度考核中处于分线位置相对较后者,或经组织考察考核认定为基本称职的,由分管矿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提出警告。

2、待岗: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分线末位或位置较后的,实行待岗、降职或离职学习,或调整其工作岗位及职务。待岗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3、降职、免职(解聘)、责令(劝)辞职:在年度考核中位于全矿位置较后的或处于末位,并经组织考察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免去(解聘)职务或责令辞职。

受到降职、免职(解聘)的科(区)级干部,一年后各方面表现较好,有突出成绩、群众认可的,可重新选拔使用或参与领导干部公开竞聘上岗。

五、考核办法

1、末位考核工作与科(区)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结合进行,每年一次,但对直接进入末位的视情况也可以随时进行考核处理。

2、末位考核工作与组织考察、考核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可适时进行末位考核工作。

3、末位考核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尤其是注重平时各职能部室对各单位日常工作及表现的考核、记录。

4、当年考核及末位考核工作在次年四月份前结束。

六、考核纪律版权所有

科(区)级干部末位考核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考核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考核,全面、客观、准确、细致地反映考核对象的情况。考核人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对考核材料和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负责。

考核工作中,考核人员和考核对象都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借考核之机谋私利、泄私愤;

(二)不准泄露考核机密;

(三)不准设置障碍、干扰或妨碍考核工作;

(四)不准弄虚作假,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

(五)不准对反映问题的人打击报复。

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当事人,视性质、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末位考核工作的领导,矿成立科(区)级干部末位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矿长任组长,其他副矿级领导为成员。按照专业分工成立安全、生产、经营、政工四个考核小组,矿分管领导为各分线考核小组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考核小组成员。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9篇

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采取接管、托管等措施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以该金融机构为被告或者被执行人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国务院可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但是,对于托管关系的法律性质、受托公司的地位以及各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等,修订后的《证券法》和《破产法》都没有作出明晰的界定,相应的部门规章也比较粗略,仅在2001年国务院《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和2004年财政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业务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规定》中略有涉及。行政托管的本质分析(1)从具体行政行为的角度分析。有观点认为:鉴于托管经营严重限制了被托管公司全体股东的权力和公司的正常经营,该种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行政处罚性质。笔者认为的确如此,但由于涉及到通过行政权力直接限制民事主体财产权益的性质,这一授权必须明确由法律规定,而且行政主管机关作出这种决定要严格按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托管人要处于严格的监管下,涉及到的利益相关人应当有合法的渠道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2)从公司控制权转让的角度分析。为公司提供了重要资源而这一资源正处于重大风险状态时,如果没有其他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该项资源的提供者就会努力使自己处于公司控制人的地位。同理,公司债权人(在金融企业主要是投资者或其他金融消费者)在公司运转良好时可以完全不管公司内部事务,而在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则要通过重组、诉讼等各种手段来干涉乃至控制公司事务。事实上,在英国和美国公司法上,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人甚至可以通过任命董事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利益。由于金融消费者数量众多,像银行债权人那样直接主导公司重组既不现实也缺乏效率,由行政机关来代表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主导公司的重新整顿过程看似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行政托管中的主要法律关系。从目前的行政托管模式来看,在出现法定托管条件后,行政主管机关直接指定托管人,政府部门与托管人签订委托协议,托管人对其任命机关负责并履行职责,并不对原公司股东或债权人、普通投资者直接负责。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公司经营权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授权给资产管理公司来行使,而且资产管理公司与被托管公司之间没有直接法律联系也会带来权责不明的致命缺陷。在英美法上,与此相类似的公司法上的“义务转移理论”也面临着同样的致疑。笔者认为:从公司控制权角度来解释行政托管更具有合理性。根据前述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转移理论,公司出现债务危机时债权人从股东手中抢夺公司控制权是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不采用债权人直接主导重组的模式也有相当的现实依据。如前所述,在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企业重组时,数量众多的中小债权人是无法像银行这样的大债权人那样有力地主导重组过程的,所以类似在中小企业重组中需要加大法院的作用一样,金融机构重组中需要加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达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和普通金融消费者的目的。“在中小企业重组中,需要法院采取更积极的角色来作为债权人缺乏积极性的替代,同时应加重债务人信息披露的义务,以增加重组的可靠性”,而中小投资者和普通金融消费者比起中小债权人在市场弱势地位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如何避免政府主管部门越俎代庖过多干预市场,如何加大中小债权人的力量,创造他们发出自己声音的有效机制恐怕是目前更需要考虑的。另外,在注重金融机构特殊性的同时,如何做好制度的对接与协调,保持整个公司重组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现有制度模式对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并不令人满意。

我国现有行政托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关系不明确、权责不清。目前行政托管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行政机关指定的托管人与公司债权人、金融消费者、公司股东之间缺乏直接的法律关系纽带,这些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的主体在托管人行为失范时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和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有效机制。因此,在前述主体的利益得不到有力保障的情况下,行政托管人行为的正当性往往会受到质疑,而长此以往,甚至会直接影响行政主管部门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实践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案件:2004年9月,汉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经营。2005年6月,汉唐证券被关闭清算。2007年5月15日,信达汉唐清算组分别和信达证券以及华创证券签署合同,正式转让汉唐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作价约合5300万元。对此,汉唐证券大股东润达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表示不满:“22家营业部卖了一个月的手续费收入,作价太低。”据此,润达实业提讼,指控信达资产在处置过程中没有履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反而廉价将汉唐证券的资产转让给自己的关联企业信达证券,认为信达资产“未经公司股东同意或未履行告知义务擅自处分公司所有的重要财产……,未将清理公司债权债务的进展和结果通知股东……,剥夺了公司股东对清算事务的知情权。”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首次被同业,也是第一起证券公司股东状告托管人的案件在法院系统立案。本案可谓是行政托管人与被托管公司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一次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出行政托管人职责不清、义务不明的法律窘境。我国《证券法》第153条对行政托管的规定非常粗略,相关部门规章或从税务的角度,或从财务的角度,或从技术的层面进行规定,3却并无对行政托管人、行政清算人职权、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明确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第37条略有涉及托管人的责任,但这一条文一方面只能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处理经其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而且条文本身也过于简略,可操作性不强。2.行政主导色彩太强,企业自主性不够。如果说之前的职责不清、法律责任不明是被托管方最大的担忧,那么从托管方的角度来看,目前这种完全行政机关主导下的托管模式存在的最大弊端则是企业自主性不够。以广东发展银行为例,1996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了被央行托管一年的中银信托投资公司,进而获得了由地区性银行扩张为全国性银行的机会,但在收购前,中银信托投资公司己经被央行托管并停业了一年,为偿付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的债务,广东发展银行实际付出的成本高达40亿元,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广东发展银行的负担。在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之后,广东发展银行也不时受命为广东省内金融整顿埋单。1998年12月,根据央行和广东省政府的决定,广东发展银行正式托管了广东省恩平城乡信用社,后来也曾短期托管破产的汕头市商业银行,2003年佛山市商业银行重组引资时,广东省政府也一度希望广发行出面收购,但此时问题缠身的广东发展银行已经没有能力埋单。随后,佛山商业银行在广东省政府补亏之后,于2004年底转手福建兴业银行。这种行政主导而非市场导向的经营行为,无疑将给企业带来过重的负担,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制的要求。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政府主导的托管、重组过多,也会损坏金融企业的自身生存能力,最终破坏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和公平发展的机会。

将行政托管纳入公司重组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行政主管述职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法 信息公开

一、国内外海域溢油污染事件信息公开历程回顾

近期国内外发生了诸多海域溢油事件。以最近发生的墨西哥湾溢油事件与我国渤海湾溢油事件的历程作一对比回顾,可以发现我国的处理方式尚有欠缺。

(一)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0年4月20日夜间,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4月24日起发生漏油事故,至2010年9月24日时的测算统计已有44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4月20日爆炸事故发生当日,以美国海岸警卫队为核心的地方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第二天,国家应急组启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媒体已经公布事故照片。4月24日漏油事故发生;25日相关官员抵达现场;28日总统赶往事故现场,但仍遭到了民众激烈批评———速度实在太慢了。29日,政府公布事故升级为国家特大级溢油事故,英国石油公司(BP)公布溢油量,政府介入救援,媒体指责政府救援过慢。5月2日,BP公司开始受理索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禁渔令。

在整个事件进程中,政府反映还是相当迅速的,并在第一时间向各国媒体公开事故最新进程,在事故发生当日即启动了应急方案。事故责任人BP公司在溢油后第四日即公布了溢油量统计。事故在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下,得到了有序的处理。

(二)我国渤海湾溢油事件今年6月4日,由中海油与康菲中国公司合作的位于渤海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此后,关于事故的发生时间、发生原因、事故影响、事故索赔等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热议。

渤海湾此次溢油事件是我国近三十年来采油作业事故中最严重的一次,但在事件发生后,却未能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国家海洋局在事故中没有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更未对公众及时公布事故情况,而是在事故发生后第32天才召开新闻会向公众告知。中海油作为油田51%股权的持有者、康菲公司作为实际作业者,在事故的处置、应对上都“仅对外输送可能预知的最好消息”,被指责瞒报、谎报,且在事故后从未对相关渔业人员通报可能受污染的海域等信息,致使发生大量贝类死亡,渔民损失惨重。企业、政府对污染事件的暧昧态度使整个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

在我国此次渤海湾溢油事件的处理进程中,政府作为信息公开的主体及监督方,未及时向公众进行事故的发生、影响、处理结果等的信息公开。作为责任方,中海油及康菲公司不仅未向公众进行及时的披露,而且事后对外公开的信息更为有限,甚至披露的内容广泛遭质疑。在其背后,存在着我国现行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和不足。

二、我国现行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框架

目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最主要的法律规范是2007年4月5日国务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原国家环保总局在2007年4月11日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该两项规范皆在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框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对于政府的信息公开和报告义务主要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简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办法》”)予以规范。前两部文件主要针对的是政府日常环境报告及信息公开,针对类似于渤海湾溢油的突发事件和重大环境事故,主要由《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办法》予以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办法》系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而制定的规范政府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内部报告程序。其中对突发环境事件作出了明确定义。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本次渤海湾溢油事件属于突发环境事件,政府部门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办法》予以报告。

该办法第五条要求:“在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办法详细规定了针对《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的不同分级,各级部门、政府的报告流程。其中针对最低一级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也要求“事发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的对外公开要求,我国目前现行法规仍较原则,主要体现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第九条,即“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由于是针对环保部门对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及企业常规污染事项的公开义务,并未涉及突发环境事件政 府对外信息公开的要求。这正是我国目前政府及时公开环境事件信息,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对外信息公开的一大缺陷。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框架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主要规定在1989年12月26日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及2000年4月1日经修订实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报,并向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令人遗憾的是,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里,虽规定了企业的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制度,但是针对企业日常经营中产生污染的报告,并没有相关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的强制公开的企业为“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当企业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或环境事件时企业的具体信息公开要求、公开程序、公开方式等,目前都没有明确规定。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对完善,目前已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2010年的《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但是这些制度规范的仅是我国上市企业,本次渤海湾事件中的中海油公司,因其系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前述针对我国上市企业的规范不适用,造成了法律适用的真空地带。

三、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法律义务

(一)公开的范围根据信息公开的法规,政府公开信息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规定了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部分事项,《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政府职责设计的相对较细致,规定了17类公开内容,同时该办法第十一条要求,环保部门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向社会主动公开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

而在本次渤海湾溢油事件中,我们看到国家海洋局作为负职责的政府主体,在溢油发生后根本没有对发生情况进行主动公布,而是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后,在媒体和舆论的压力下,仅对外公布了事故的大体情况及简单的调查结果。

(二)公开的时间要求根据法律要求,政府的信息公开应当及时、准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同时,法律规定公开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第十四条也相应要求,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环境信息,环保部门应当自该环境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然而本次事件国家海洋局第一次的新闻会,系在事故发生后整整32天,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的明文规定。

(三)违反公开义务的法律责任对于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开义务是强制性的,在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都是应当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的不公开,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就是行政不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惩罚措施分为公众举报处理和监督机关处理两种方式。举报处理如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监督机关处理方式如条例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情形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规定了类似的罚则。

可见,罚则规定的惩罚措施包括调查处理、责令改正、对负责人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到目前为止,本事件中我们还未看到对违规不公开事故信息的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认定乃至进一步追究责任的处理。

四、企业的信息公开法律义务

(一)企业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该办法专设第三章对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作出了要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公开试行的是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制度。按照现行办法,只规定了“两超”企业是在强制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即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其他主体皆属于自愿公开的范畴。

本事件中,是否中海油、康菲公司就不是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了呢?并非如此。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都应当进行公开披露。由于事故油田是合作开发,对于合作开发者信息披露的主体,是否合作者各方都有披露义务,在法规中没有明确,这是目前法律规范中的疏漏。

(二)企业信息公开的对象在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会后,康菲公司面对舆论瞒报、谎报的质疑,坚持称自己已在第一时间内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报告,并未瞒报事故。对此,企业在信息公开的对象要求上,是否只要像有关部门进行内部报告就认为是履行了信息公开的义务呢?

同样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者通报,并向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因此,义务主体不仅应当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更应当向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报告。

(三)企业信息公开的要求及罚则目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仅规定了对于“两超”企业,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其名单后30日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其环境信息,并将向社会公开的环境信息报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但对于其他,如应当对重大事故进行报告的,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哪些内容,目前规范都未涉及。

在罚则方面,《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按照规定报告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予以警告,或者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目前,对于中海油、康菲公司对于信息公开义务的不履行,有关部门并未追究责任,也未对其进行处理。

五、对我国现行信息公开制度的评述及建议

自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在信息公开的制度上花大力气建设,但是为何在面对重大环境事故时,从2009年的阳宗海水污染事件、2010年紫金矿业铜矿污染事件,到2011年渤海湾重大溢油事故,都频频爆出污染企业瞒报、谎报,政府部门监管不利、甚至被报政府与企业形成了同一利益链条的新闻。那么,我国现行制度存在哪些缺陷和障碍需要改进?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1.健全问责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相关行政主体违 反条例的法律责任规定不足,应当首先予以明确,向谁问责,由谁问责。

首先是对责任主体的确定,条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自条例实施以来尚未曝光一起因政府信息公开不力而受到行政处罚的例子,而近年来的诸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中相关部门信息公开义务的履行已经屡遭诟病。在条例的执行层面,因我国时常决策与执行主体不分,监督与被监督主体不清,导致了最终责任主体难以明确。事故发生后,究竟是因为决策失误还是由于决策执行不力、甚至执行错误造成的,两者往往难以区分,更难以追究责任。

其次是由谁来问责的障碍。目前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章,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评议、责任追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现行上述法律的问责制度是“同体问责制度”,即由政府内部进行问责。然而,政府内部问责的方式缺乏透明度,公众知情权更是无法得到保障,使得最终问责和处理成为内部事件。

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必要的“异体问责制度”,即由公民(包括相关受害人、其他公众)、社会团体以及媒体构成的立体问责制度,增强对违法行政机关的监督、处理透明度,这也能使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更有保障力。

2.降低公众申请公开的限制要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就必须保障公众对信息的知晓权利和获取权利。目前条例明确规定了公众只有与“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相关,才能申请政府部门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

此规范在环境污染事件中,严重限制了公众对相关信息的知情权,更剥夺了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和机构、志愿者个人对环境事件的公益维权和信息获取。在多次重大环境事件中,包括本次渤海湾溢油事件中,都未见有相关人员向政府部门申请对事故的情况进行公开,这是公众监督的一块空白区域,建议降低公众申请公开的限制,以保障全方位的公众知情权利。

3.改变公开模式现行条例采取列举方式将17项公开事项予以列明,并且规定文件不能公开,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的模式。然而,我们看到国外的相关制度则正好相反,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以列举不可公开信息的方式予以规范。

我国的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将直接导致虽有信息公开制度,但在实践操作中应当公开的信息很容易变相地成为了笼统的文件,这样其实间接地侵犯了公众和权利人的知情权,造成信息公开制度成虚设、被架空。

4.增加公开义务履行的方式目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环境信息,要求通过政府网站、公报、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目前实践操作中多以政府网站、新闻会方式公开。然而,因在一定程度上公众对其信任度已经不足,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更加难以服众。建议可通过专业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的网站等予以公布,并且可以与政府述职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相结合,要求政府公布年度环境报告书。

(二)企业信息公开制度1.增加强制公开义务主体目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的强制公开主体只有“两超”企业,此规范过于狭隘,对于其他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企业未予涉及,未做到与《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相结合。

建议以企业的行业、所在区域、国有成分性质、是否上市企业等多个维度为区分,增加强制公开的主体。尤其是对于影响面广泛的上市企业,或像中海油这样在香港上市或其他国家上市的企业,更应严格规范其信息公开的责任,避免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成为我国环境执法监管的真空地带,导致最终对其违法行为难以追究的情形。

2.健全责任救济制度对于企业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或拒绝履行信息公开的情况,应当审查其拒不履行是否与企业有其商业秘密或其他利益信息不便透露有关,还是单纯地为逃避执法而瞒报。

对于企业对监管单位强行公开信息的要求有异议的,目前法规未有规范。对该情形,也应当考虑保护企业自身的经营自,衡量其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轻重。对于认为自身权益受侵害的企业应当赋予其救济权利,如设立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对应制度相衔接。

上一篇:研发转正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采购转正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