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11:48:09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为建设美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活动,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强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学法、用法、尊法、守法和崇尚法治、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创建和谐的良好局面;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决策,健全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完善高效便捷、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规范行政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办事,社会治理法治化,为实现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二)具体任务。创建工作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指标要求,按照《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表》(简称《创建任务》),结合《省依法行政示范市(区)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标准》(简称《创建标准》),由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在总体方案框架内组织实施。

三、工作措施

(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化建设,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明确决策程序,规范会议制度,严格公文审批。健全和推进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和水平。扩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行办事公开和政府预算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落实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开展综合评查工作。完善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机制,加大行政调解工作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以法制宣传为基础,营造社会法治氛围

结合“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系列活动,掀起法制宣传高潮,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推进机关依法行政,引导群众依法办事,提高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

(三)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推动整体工作进展

深入开展示范县、区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按照《创建任务》和《创建标准》积极开展本单位本部门的创建工作。力争依法行政示范县区达到6个,示范单位达到80%以上。

(四)以监督考核为抓手,扩大创建工作实效

贯彻落实《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认真开展创建监督检查工作,对组织不力或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市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体系,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依法行政工作分值不得少于3分。

(五)以组织建设为保障,提升法制建设水平

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体系,强化法制队伍建设。各县区、各单位组建相应机构,抽调专人专门负责创建工作。财政拨付专门经费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工作机构,提请市政府研究决定。

(二)宣传动员阶段:召开全市动员大会,通过报社、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形成良好创建氛围。

(三)创建推进阶段: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根据《创建任务》和《创建标准》,集中力量开展创建工作,市政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回检查和指导创建工作。

(四)评估初验阶段:市政府组织评估小组,对依法行政示范市创建工作进行初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树立典型,整体推进。依据《创建标准》,整理资料汇编,做好迎接省政府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

(五)验收巩固阶段: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加快进行整改。迎接省政府对依法行政示范市的验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制定巩固创建成果的工作措施。

五、创建要求

(一)工作认识到位。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按照创建要求,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做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二)组织领导到位。市政府成立依法行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并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全市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市的日常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抓总。各单位要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创建责任,制定详细方案,认真安排部署,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创建落实到位。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增强创建意识,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创建任务,做到部署工作有新思路,落实工作有新举措,推进工作有新亮点,以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契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全面推进美好建设。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完善我市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程序,将依法行政考核结果纳入政府行政效能考核范围。

(二)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年度依法行政情况的制度。

(三)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适时召开全市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

二、坚持科学民主立法,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一)合理制定政府立法计划。在继续做好向市政府各部门征集政府规章立法项目的同时,向社会公开征集政府立法项目建议。

(二)抓好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重点加强城市管理、改善民生、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立法工作。

(三)深入调研,做好起草、审核工作。起草部门要按照立法计划精心组织,加强调研、认真起草。注重立法的适度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科学立法。实行立法草案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规章草案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公开征求意见,并继续采取座谈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民意。

(五)不断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公开制度。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政府网站上公布。

(六)不断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定期清理制度。

三、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继续深化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等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二)认真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各部门要对本部门、本系统实施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条款进行梳理、公布。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程序建设和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开设投诉举报电话或信箱,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受理投诉举报。

(四)加强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和备案工作。加强对部门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登记、审查、公布、通报等工作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将备案审查通过的规范性文件在南宁政报和政府法制网站公布。年内开展一次《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活动。

四、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做好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

(一)抓好行政复议受理工作。加强与部门的协作,引导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的上访人员通过复议渠道维护合法权益。探索建立网上行政复议预申请制度。

(二)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质量。继续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进一步推行简易复议程序和听证程序的审理方式,有效运用调解手段解决行政争议,依法办结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力量办好房屋拆迁、山林土地纠纷等重点案件,提高办结速度。

(三)规范和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复议案件群众接访、案件讨论、案卷查阅等各项配套制度。

(四)加强对基层行政复议机关的工作指导。开展全市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交流活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五)依法开展行政应诉工作。依法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严格执行法院判决和裁定。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建立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跟踪反馈制度。

五、加强政府法律事务工作,避免法律风险

(一)认真做好政府法律服务工作。认真办理政府法律事务。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构建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库。

(二)建立行政法律事务风险管理制度。凡确定政府投资、采购、重点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等实行由法制机构出具法律审查意见制度;凡政府招商引资、经贸洽谈都应有法制机构参与合同谈判、草拟等工作,建立健全不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不上会、不签批的工作制度。

六、加强政府法制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进一步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采取短期轮训、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

(二)抓好经常性的宣传工作。组织好重大法制事件的宣传报道。做好《政府法制简报》的改版工作。做好新版《南宁政府法制网》宣传报告工作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三)开展政府法制研究工作。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开展法制调研工作,重点做好物权法对政府法制建设的影响、加强基层政府法制建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不断开创政府法制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政府法制工作思路。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抓好对投融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城建体制、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重点做好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推进五象新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的法制工作。

(二)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县、区政府要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基层政府法制机构编制,选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加强经费保障。市直各部门的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也应当与其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把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地震局切实加强对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整、充实、完善了防震减局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年度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局干部共同参与的格局,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上来,增强法律素质和法律责任,为全面落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构建和谐海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质

1、开展机关干部学法活动。我局采取集中学与分组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专门学习与会议安排相结合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的部署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任务,重点围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XX省防震减灾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地震行政执法规定》等法律法规学习。采取做试卷、听讲座、看音像等形式,加大对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培训。

2、完善防震减灾管理机制。为了适应普法工作的需要,我局建立健全了组织制度、学习制度、责任监督制度、过错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评议考核制度等16项工作制度,保障学法、守法、依法、执法到位。防震减灾局将遵纪守法和岗位法律知识掌握情况作为技能素质必备内容,列入年度绩效考核的德、能、勤、绩、廉计分标准。还将领导干部学法、职工学法及法律考试情况与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相挂钩,把政策法律素质作为干部评优的重要指标。

三、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机关依法行政工作

1、全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涉及防震减灾工作的12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在网上公开,实现流程全固化、网络全互通、过程全监控、裁量全标化,将其依据、程序、标准等置于服务对象监督之下。

2、积极参与修订《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的工作。编制了《县防震减灾规划(2014--2020)》。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全面防御、统筹兼顾的原则。到2020年,基本形成专群结合、上下结合、宏观微观结合的资源共享综合观测系统。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在全县全面覆盖,防震减灾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一是我局把法制宣传与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想结合,利用“3.1”防震减灾法实施日、科普宣传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5.12”汶川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集中一定时间,组织各种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利用特殊时间,进行多形式、多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今年5.12纪念日当天,通过移动通讯平台向机关单位和企业发送防震减灾科普信息1000余条。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75-01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有利于对社会人才的再分配实现有效的导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我国行政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基层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好的发挥行政效能,是现阶段行政机关管理人员需要率先考虑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也有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行政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一、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对象是基层行政机关中的领导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行政效率的最大化,最终提升本机关的行政能力,实现行政机关为人们服务的宗旨。那么通过长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深远

在我国现阶段的基层行政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受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我们知道,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对事不对人”,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的政治影响力较大,也就是说组织安排已经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走向,然而在此事过后无法实现对人才与其能力的估量,只是重视到了人才现阶段的工作能力,完事之后却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人才流失。

(二)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对人进行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主要集中在人如何发挥其最大的能力来实现行政权,也就是说在一个机构的人员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这个机构的效能最大化。但是从现实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机构以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不必要的机构或者临时机构常常会发挥常设机构的作用,并且有越俎代庖的嫌疑。人员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现阶段是科技与知识并重的社会,但是在现阶段的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中,仍旧没有实现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得到发挥,而一些没有能力或者学历较低的人却通过某种方式进入了基层行政机关,这样的人员配备自然不能实现机关效能的最大发挥。

(三)考评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基层行政机关的管理过程中,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有效的监督体制是发挥人员能力最大化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是不难看出,从现阶段的基层行政管理的实践中,考评机制不健全,或者某些行政机构更笨就没有一定的考评机制,上级机关进行检查,就临时应付了事,这样就完全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反而促使一些人员急需放纵,整个机关陷入不良运作中;在监督方面,基层行政机构的监督员往往由某些领导亲信或者相关领导兼任,这样的管理失去了监督的原始意义,形式化问题严重,导致众多的行败等现象的出现,考评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着我国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二、优化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分析

在我国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或者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基层行政机关或者部门已经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形象,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这与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相连。要实现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建立健全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基层行政机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在机关、人员等方面实现最优化的模式,在这种模式指导下进行行政行为,才能保证行政机关行政能力的提升。在机关的设置上,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运用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行政机关和部门进行优化,要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价值,在人员的配置上,要发掘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实行人才战略,时刻用高标准要求行政机关人员,实现人员与机关的匹配,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发挥,建立科学完善的基层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实现严格的考评和监督机制

完善的考评机制是激励工作人员增强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基层工作部门要建立健全良好的考评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此机制为依据进行全年考评,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考评体系,可以借鉴上级机构的考评机制,但是目的是为了实现激励的目的,而不是应付了事,在考评机制的基础上要实现有效监督,设立专门的行政工作监督员或者相应的部门,对整个部门或者机关各部门进行一定的监督,将监督结果时时进行公布,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就极大的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避免贪腐现象的滋生,着实提升了行政效能。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不同主题,积极开展了有特色、有创新、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较好宣传效果。一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3月8日,县司法局、县妇联、团县委开展了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和“3.5”志愿者日宣传活动;3月15日,县工商局、消费者协会牵头,质监局、卫生与食品药品监督局、物价局、移动公司等单位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了“消费与民生”为主题宣传活动;3月21日至27日县农牧科技局开展了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4月19日至5月20日县司法局与铜仁地区司法局等单位开展了“法律六进”宣传活动;5月9日至27日县综治办组织多家单位在“综治宣传月”期间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月活动;5月18日至19日,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开展了“话惠民、颂党恩”为主题的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集中日宣传活动;月12日,由县安委会牵头,安监、公安、消防、教育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展板、图片、编发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征订法律知识读本、播放录音录像、出动宣传车、解答法律咨询、座谈会、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了《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刑法修正案》、《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省法律援助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农村土地承包法》、《水法》、《森林法》、《禁毒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60余部法律法规。据统计,1-月份,共有50多个部门(单位)参加了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余万份,出动宣传车30场次,为中小学上法制课40余场次,出板报、宣传栏160余期,报刊、电视、网络宣传50余次,发放自编各类法律知识手册5000余册、便民服务联系卡600余张,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

二、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切实抓好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

1、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一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表率作用,切实推进政府法治建设进程,继续加强对《县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制度》(草案)的宣传学习,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二是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加强领导干部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法律法规选编》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各部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3月15日,县纪委对各乡镇、县直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开展纪检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纪检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5月27日,县计生局和县法院联合对各乡镇的计生干部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非诉执行工作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强化了计生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的观念。

2、重视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意见》的要求,加强县职业学校、黔东民族寄宿制学校等13所中小学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5月中旬,县教育、综治、公安、卫生、住建等几家单位,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为期4天的集中整治,维护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月13日中学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活动;月14日县安监局、教育局、供电局、消防大队、禁毒大队等部门联合新店寄宿制学校举行了安全宣讲及模拟地震、消防逃生演练活动;月17日至21日镇政府组织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深入小学、小学等4所小学宣传远离、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安全生产生活等有关知识,向青少年学生普及了法律法规知识。全县各中小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载体,广泛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同时,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特点,采取班团活动、编写法制手抄报、法制讲座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大力开展了以防灾减灾、禁毒、“四自”教育等为内容的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活动。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各部门紧紧围绕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3月5日至6日,县农牧科技局举办种子经营管理培训班,组织全县50户种子经营户学习了《种子法》、《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3月25日,县住建局组织全县各建筑企业负责人学习了《安全生产法》、《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等建筑业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月16日,县质监局、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学习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学习,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

4、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深入开展农村主题法制宣传,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服务进村、培养法律明白人、充实法律图书室、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以大龙镇大龙堡村、田坪镇田坪村等8个农村法制教育基地的法制宣传教育。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学法用法意见》,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二是按照“先普法后调解、先调解后诉讼”的工作模式,各乡镇对排查出的家庭、土地、山林、婚姻纠纷等突出问题逐一进行实地调解,邀请当地群众、特别是当地村干部、党员及纠纷双方当事人参与,对广大群众进行《土地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婚姻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让群众在调解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解决问题。三是结合农村实际,以村为主,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民、农民工和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4月份,县司法局联合铜仁地区司法局下到田坪村举办村干部、村民法律法规知识讲座;5月份,县法院组织农村100余名执行联络员学习了反规避执行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村干部协助法院开展执行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四是以开展农村思想建设“六进村”活动为契机,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于4月、5月份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法律法规服务进村”活动,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农民工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

三、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县

1、按照玉法治字()5号《关于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考核标准,进一步在全县开展了“法治县”创建活动,以示范带动,稳步推动了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2、扎实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工作。自1月份至月份,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积极组织开展了黄赌毒、盗窃抢劫、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易燃易爆物品、假劣商品、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文化市场、学校周边秩序、社会治安、投资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全县各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实际,积极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执法程序公开,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

四、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工作,启动“六五”普法工作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网信息;网络技术;数据;SDH;MSTP

1、电网信息网络技术特点

电网信息网络技术是电力系统的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之一,而电力系统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涉及面广: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五个环节;

(2)专业化程度高:除一般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之外,还包含众多的电力系统专业业务知识;

(3)各地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各国、各地区在电网运行、经营管理上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在电网信息网络技术系统上,更难做到完全标准化、产品化;

(4)受国家政策保护,国产化是主要方针。

2、信息业务分析

2.1调度电话及行政电话。属于传统的语音业务,是电力调度及行政工作的重要通信平台,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快速接续速度。

2.2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为了对“四遥”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变电站视频监控信息多采用TCP/IP与10/100Base-T网络接口方式。

2.3管理信息系统(MIS)。提供日常业务查询功能,各个部门之间的计算机信息联网均基于电力信息通信专网。

2.4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数据。其作用为调度控制中心采集实时数据,可靠性要求高,并需要较小的时延。

2.5继电保护信号。对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可以通过PCM设备的G.703/64kbps接口接入SDH传输平台。

2.6视频会议业务。基于H.323的运行在分组交换网络的IP视频会议系统,已经逐步被电力企业用户所认可。今后将更多采用TCP/IP的接入方式。

2.7通信支撑网及通信监控信息等附属业务可以通过TDM或IP两种方式进行承载。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网正在由基于TDM的语音通信为主逐步转变为承载越来越多的IP数据业务。与此同时,传统的基于TDM的重要业务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

3、信息技术体制分析

随着国家电网改造项目的实施,很多县级电力企业建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基于SDH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但是,目前通信网的网架结构普遍存在薄弱环节。此外,随着网内的IP数据和图像等多种业务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加,以支持单一TDM业务为主的SDH技术体制也难以高效地支持此类业务。

3.1链状网络,可靠性低目前的电力通信网网络拓扑整体上依赖于输电线走向,大体上呈星形或链状拓扑结构,其可靠性很低。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目前的状况,只能采用线路保护倒换,无法实现环形网保护。

3.2不支持IP业务,在电网系统中,传统的SDH体制主要传输语音等TDM业务。SDH是一个以复杂的集中式供应和有限的扩展性为特征的体系结构,难以处理以突发性和不平衡性为特点的IP业务,无法满足IP业务的需要。

4、技术体制的选择与发展思路

基于以上的技术需求,为了在将来的网络中更好地支持比重日益增加的IP业务,县级电力系统运营者在建设自己的通信专网或对现有的SDH网络进行扩容与升级时,均把目光投向以下的技术体制,即DWDM波分复用技术、RPR弹性分组环和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等。此外,纯IP宽带网络、NGN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对于已经建成SDH网络的地区,从保护投资的角度考虑,应该尽量以现有设备与技术体制升级到适合承载IP业务的通信网络,寻找一种方案,从现在的静态TDM复用模式过渡到动态IP网络模式;对于尚未建设本地电网电力通信网络的地区,应该充分结合业务需求,选择一种适合的技术体制。

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Multi Service Transport P1atform)技术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数据业务动态变化的特点,在传统SDH设备上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功能。它将传统的SDH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网络二层交换机和IP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的设备集成为一个网络设备,即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因此,MSTP既能够兼容目前的TDM业务,又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的要求,同时采用了SDH成熟的组网和保护技术。可以说,MSTP体制为电力通信专网建设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5、电力信息数字化的展望

随着我省电网的不断发展,总公司相关领导提出加强电网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思路进行电网建设,以提高大电网的驾驭水平。深入开展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运用,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提高各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水平,逐步实现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重点城市的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4.82小时,城市配电网综合线损率低于4.5%。其他地区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达到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技术导则要求。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率2012年达到100%。

建立业务系统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以业务部门为主体推动业务系统的应用率和实用化,提高信息化系统实用化水平。加强通信主网网络结构,提升主网光通信环网率;综合数据网覆盖全部地区局,主干网千兆到地区局,地区局百兆到分县局;建设光传输B网,与地埋光缆、卫星通信系统构成立体化通信网。建设配电GIS、DMS和配电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配电生产管理信息化。110千伏及以上站点、新建35千伏变电站和分县局光缆覆盖率达到100%,城市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逐步实现双环网;光通信网络覆盖全部35千伏变电站。”

6、结束语

电力通信专网最新发展趋势是:在保证可靠传输TDM业务的前提下,支持IP和以太网业务的接入。对于已经敷设了大量SDH网络的县级及以下电力分公司,MSTP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从而在保护了原有的SDH设备巨大投资的同时,保证了电力专网的可持续发展。第3代MSTP已经针对不同的应用融人多种接人功能,可以根据农电通信业务的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对网络实现低成本优化,同时保持其高可靠度。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我受青锋司长和会议的委托对第四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议作小结。并借此机会,就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工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为贯彻落实《纲要》做贡献,如何更有效地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以及抓好当前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的一些重点工作和同志们交流意见。

一、对会议的基本评价

这次会议,是全国政府法制机构在认真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刚刚结束,耕耘在政府法制监督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历经了严格地党内生活锻炼,根本政治信仰得以巩固做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具备的理性思维、战略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的情况下召开的。

昨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建平同志,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家仁同志,分别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到会看望了大家并致词祝贺会议的召开。青锋司长就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抓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建设以及同志们关心的有关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广西、重庆、山东、江西、内蒙、江苏、辽宁、南宁、南京等省区市及省会城市的政府法制机构的同志,在会议期间,就行政执法的形势、如何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如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如何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队伍建设和如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工作等问题在大会上和讨论会上作了发言,有的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在会议交流和提交的经验交流材料中,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办《关于深入调研,明确政府法制监督的创新方向,加强行政执法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的经验》;重庆市法制办《关于创新政府层级监督的做法》;山东省法制办及南宁、柳州市法制办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和山东省法制办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做法》;江西省法制办关于《从强化政府法制机构编制入手,加强政府法制机构队伍建设的经验》;吉林、辽宁省法制办关于《参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的检查及其问题的分析研究》;黑龙江省法制办关于《冷静判断行政执法形势,针对性地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做法》;内蒙古自治区法制办关于《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着眼于构建行政执法的社会评价监督机制,着眼于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等,对于政府法制机构监督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经验交流广泛充分,特别是听了青锋司长的讲话,对开展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和创新政府层级监督工作机制等问题,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必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统领,切实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好务

我讲三点建议:

(一)认真学习好、宣传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履行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赋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职责。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同时明确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七项具体的任务和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的措施。从《纲要》所确立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所提出的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七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结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我们不难看出,《纲要》已经给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指明了工作的路径和方向,并对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我学习《纲要》的体会,我认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贯彻落实《纲要》起码有八项工作任务:一是为在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程序和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追究机制等工作中,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及参与研究相关配套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对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清理、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三是参与指导推进综合执法,特别是指导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项工作;四是参与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完善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和创新政府法制监督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五是积极参与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积极探索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六是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七是积极参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培训和考核以及法制宣传活动;八是及时地总结、跟踪、反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工作进行指导等。根据国发办号文的要求,虽然上述工作,有的不是我们政府法制机构以及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主责,但我们应当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法制机构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工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和本部门贯彻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的规定,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要履行好贯彻落实《纲要》的任务,就要从思想上解决好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心态问题。我认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们,心态一定要“静”。我们是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我们的主要责任是为制度建设服务的,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加强调查研究,并按照《纲要》的要求,为创新、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做好相关工作和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指导涉及政府共同行为的各项制度有效实施,为建设法治政府当好办领导的参谋、助手。我不赞成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针对某一个执法部门或者某一项执法去搞执法检查或者评价,如果我们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去参与检查活动,应当在活动中多从加强制度建设的角度去考察、思考、评估这些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查找制度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的建议。

(二)认真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送审稿,阐明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性质、内涵、基本制度和结构体系,规定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注意的有关问题,强调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的措施,特别是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等方面,从执法主体、工作原则、制度规范、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若干意见》是全国政府法制机构,经过二十多年探索和创造并经过广泛实践证明对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对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经验总结。《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纲要》,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文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性文件。它一旦,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执行《若干意见》谈一些想法:

⒈充分认识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若干意见》阐述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确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要求,它充分表达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它有利于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促进行政程序建设,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惩分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建立。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一定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⒉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措施。就行政执法状况而言,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清醒地正视这些问题,强化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感,通过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遏制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地区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还不重视;地区间、部门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够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评议考核机制不够科学,责任追究比较难落实,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等。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点:首先,对什么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没有认识、理解清楚;其次,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再次,制度建设滞后,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建立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来看,制度体系比较混乱,有的把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范围,有的把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从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中分离出去,有的把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行政务公开,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还有把领导不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体系范围,把行政执法责任制当作一个筐,只要与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有关的东西,就往里面放。第四,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与执法责任脱节,各搞一套。对于上述在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对照《若干意见》规定的要求,有制度的要改进完善,没有建制度的要按照规定抓好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按照规定,有序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推行工作。

⒊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在过去的研究和推行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从语义分析,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关于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法定职责及其相应法律责任与追究的行政法律制度的总称。”这个概念从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本质出发,揭示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法律地位,对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反思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现状时发现,过去在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概念的研究和定位上,还只限于学术研究、现象归纳之中,缺乏语言分析的转向或者说至少在语义分析上没有从它的内涵意义出发做一些学术探索,或者对概念进行精确的功能分析。从而出现一些缺乏指导意义或者形而上学式的概念。由于概念定位不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当然就大打了折扣。《若干意见》开宗明义地给行政执法责任制下了一个概念—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个概念体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制约权利的价值,体现了权责统一、权责相当的法治原则,突出和确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概括。认识和把握好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从现在起,我们再不要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概念从实务的角度再去争论了。要按照《若干意见》的定义,扎扎实实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做好。

⒋要坚持和发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近二十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这些原则和经验从总体工作思路上表现为: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典型引路、适时制规、渐进推进;在落实执法责任上表现为:依法确定执法主体、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程序、科学细化执法标准、建立相关追究制度、通过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手段,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于这些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我们在抓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工作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抓发展和创新。

⒌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什么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点?我认为,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建设和保障制度建设是今明两年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重点。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建设问题,据统计,全国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有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其中:由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有个省、区、市(除广东、重庆市外,其他省、区在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中列明),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规定的有个省,由政府规章规定的有个省、区、市,由政府文件规定的有个省、版权所有区、市,严格地说,全国各省、区、市有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或者规定的只有个。而这个省、区、市的条例、规定,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还需要完善。可见,就基本制度建设,任务还很重。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还要高度重视与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相配套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如: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方面,最基本的有三项制度要建立,一是,关于各部门的法定职责、职权、执法程序、执法责任的公告制度,二是,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三是,行政执法主体的培训考核发证制度。如:在建立评议考核机制方面,起码要建立和完善与依法行政总体考核,与法律监督等五大监督制度,与公务员工作目标或者绩效考核相衔接的制度和机制,如:在责任追究的落实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有个别地方推行的是错案追究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到底实行过错责任(错案)追究,还是实行违法责任追究,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若干意见》明确的是违法责任追究,即违法责任归责。为什么要适用违法责任归责原则?大家都知道,行政执法责任是国家责任。对国家责任的归责的适用,行政法理论主要有三种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过错责任原则呢?过错责版权所有任原则是从民事侵权责任理论中的过错原则演绎而来的。过错责任原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行政责任理论的基础并被人们赏识,主要取决于它,一方面实现了规范与救济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过错原则可以从理论上合理地解决共同侵权行为和混合过错造成的责任承担问题。过错责任有主观过错责任与公务过错责任之分。主观过错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对违法行为及后果的一种心理态度,即故意或过失。公务过错责任是客观过错,以不当履行职务作为客观评价,它与违法原则渐趋一致,但两者仍有差别,构成公务过错责任的客观方面不仅涵盖了违法行为,而且还包括某些合法行为,可见公务过错责任其外延比违法过错责任原则大。我们从适用过错责任来讲,由于过错责任原则依附于民法,若适用主观过错责任,要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首先要确定具体过错人,如果行政侵权行为由于集体决策或者程序复杂或者不公开或者侵权人的行为系执行上级命令或者经上级批准等情况,责任就很难落实。其二,从主观心理上认定过错责任,不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而公务过错责任呢?公务过错责任在适用上,比适用主观过错责任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仍然和过错责任原则割不断联系。公务过错责任和个人过错责任在实践上去区分和划分并非简单,客观化责任也很难确定。鉴于上述问题,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甚为不当。由此,我们回过头对照各省区市、各部门已建立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分析、判断认为实际上名为过错责任追究,实为违法责任追究。

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无过错责任追究(无过错原则)呢?无过错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在整个归责原则体系中处于辅助的地位,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评价原因行为的性质和内容,而从结果责任出发,实行客观归责。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意旨在于将行政危险造成的风险损失由个人承担转嫁给社会承担,实现责任的社会化。上述理由说明,无过错责任原则,不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所要追求的目的。

我国行政主体的违法责任归责是违法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是以职务违法行为作为归责的根本标准,它体现了认定标准的客观化。《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很显版权所有然,一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存在没有事实根据或法律根据乱施行政的或者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以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都属违法行为,都要承担违法责任。《若干意见》对此作了相应责任追究规定。《若干意见》还对违反法律原则的行为判定为违法和不当,对此,规定了相应的责任。

高度重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障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点,实践证明,缺乏保障制度和保障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很难推行的,其效果也大打折扣。我认为,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并落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工作意见。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责任,评议考核和奖惩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职责争议的协调制度等。

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还要认真探索研究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三)继续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⒈认真完成法定任务。对贯彻行政许可法,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国务院下发的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的目录,认真做好清理、核实、取消、纠正等项工作;二是,尽快制定国务院决定保留的许可项目的实施条件,实施程序和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评价、监督以及后续监管措施、收费、审计等配套制度。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地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完善,针对性差,有互相抄袭的。对此,有的同志提出制度要上级政府来做。我认为,省级人民政府是有权的,是有责的,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据悉,国务院审改办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是,积极指导做好相对集中许可、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办理,集中受理和送达等试点工作。

⒉认真研究行政许可法贯彻中的有关问题。比如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界限问题,行政许可程序适用规范,听证当事人的选定标准,听证证据规则,有限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行政许可的具体范围和程序等问题。行政许可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很多,就执行法律制度方面我梳理了一下,有十多个问题需要加强研究。

⒊继续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学习、宣传、培训的重点在各级领导和行政许可的相对人。

同志们,未来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更加努力地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第四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议题,这次会议能够圆满成功,得益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劳动,得益于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在此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的××主任、××的××秘书长、××的××主任、××的××主任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一、实施“12345”举措,进一步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

(一)健全一个机制。充分发挥普法办的协调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大普法”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普法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制度,力争将“五五”普法列入全区考核内容,并研究制定“五五”普法考核实施细则。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投入,切实加大普法工作保障力度。

(二)发挥两项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在继续办好《领导学法》、《普法简报》的同时,采取改版法治xx网、在《今日xx》和社区报上建立法治栏目等措施,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二是注重结合“一社区一顾问”平台,依托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将普法工作触角向基层、向社区延伸,实现法律服务与法律教育的良性互动。

(三)推进三大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学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依托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示范点,把握春节、元旦等重点时期,通过组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活动周”活动、印发普法扑克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协调落实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区长学法日、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公务员学法年度考试考核、向领导干部发送普法短消息等工作,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三是努力推进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新一轮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适时召开普法依法治理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加大对新建社区指导力度,全面提升全区社区普法依法治理水平。

(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扎实开展“法律六进”工程。通过组织开展普法征文、诚信守法企业创建、青少年法律教育基地建设、组建社区青少年法律维权岗、“百场普法讲座社区行”等活动,积极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楼宇”,大力探索楼宇法律教育新形式。二是实施“普法服务大发展”工程。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劳动就业等关系社会和谐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保障法》、《行政强制法》等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创建工程。在全区开展创建企业、机关、学校、社区、楼宇等法制教育示范单位活动,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及经验总结推广力度,着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探索实施法治文化培育工程。举办xx区首届法治文化节,开展法律文化“五个一”活动(开辟法律文化一条街,扶持建立一些法制文艺小分队,创作一批法制文艺节目,开展一次普法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举办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成果展评),努力营造良好法治文化氛围。

(五)健全五支队伍。一是强化职能,努力增强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部门专职队伍的协调指导能力。二是加强联系,及时调整充实各单位普法联络员队伍,建立普法联络员变动工作交接制度,最大程度保持工作连续性。三是注重推选,不断调整充实各级普法讲师团队伍,开展普法课堂观摩会活动。四是立足学校,开展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培训交流活动,建立法制副校长法律服务评价制度。五是广泛发动,吸收各个层次热心普法的人士加入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全区性普法协会。

二、规范运作机制,进一步筑牢维稳工作基础。

(一)以推进派驻司法所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司法所“四化”建设。一是通过召开司法所长例会、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使业务学习经常化。二是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派驻司法所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规范化。三是通过开展学习培训、经验交流、工作观摩、监督检查等活动,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使队伍专业化。四是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整合司法所各项职能,使司法所功能扩大化。

(二)紧紧围绕“大调解格局建设年”主线,推进“平安xx”、“和谐xx”的建设。一是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不断扩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进法院人民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加强交通事故调委会、劳动争议调委会、治安纠纷调委会、行业化和企业调委会建设,在全区进一步构建“大调解”格局。二是采取集中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强化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四是深入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的宣传活动,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以开展“安心工程”为助推器,遏制归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一是加强归正人员安置基地的深层次建设,提高安置基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二是建立归正人员分类别帮教谈心模式,重点对象实行多帮一,一般对象实行一帮一。三是把握重要时期,加大工作力度,适时开展排查活动,防止帮教对象脱管、漏管。四是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五是在各街道和社区建立维护归正人员权益点,加强对归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归正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年”为载体,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一是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案卷对口检查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二是加强指导,深入调研,通过组织联合执法活动,促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队伍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全面提高社区矫正队伍专业素质。四是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与街道和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影响力和社会认同感,真正形成专门机关为主、其他部门配合、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相结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抓住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实效。

(一)加强指导管理,深化“一社区一顾问”工作。一是强化工作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规律,不断完善“一社区一顾问”工作机制,落实“四个服务”要求。二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台帐资料、问卷跟踪调查、座谈征求意见、工作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对法律顾问履行职责情况的日常监督。三是强化考核评比。逐步完善符合“一社区一顾问”工作发展要求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切实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并对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落实“三个加强”举措,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一是加强工作宣传。继续深化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军营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大型公益宣传牌、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组织法律援助宣传图板展、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建设的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工作交流、调研研讨等多种形式,狠抓业务技能学习,切实提高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专业水平。三是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点制度,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联络点作用,畅通、优化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确保外来务工人员能便捷、及时地寻求法律援助。

(三)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确保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坚持严格监管,加大对法律服务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整肃行业执业纪律,优化行业竞争环境,确保法律服务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坚持科学引导,以律师事务所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加强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法律服务队伍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服务全区中心工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四、强化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执政能力。要继续坚持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主要形式,抓好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廉洁从政教育,增强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把握全局、协调服务、开拓创新的能力。二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与民主生活会制度相结合,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任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营造良好的竞争激励氛围。

(二)以教育管理为手段,切实抓好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打造‘三大中心’、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大局,将深化“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及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为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三)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抓一流党建、促一流发展”为目标,结合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要以局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党员服务岗为阵地,组织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打响局党员服务中心及党员结对服务社区特色品牌。

(四)以完善制度为保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落实廉政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用制度来规范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和机关内部运转。加大执行“四条禁令”督查力度,严格自查自纠机制,不断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坚决杜绝违反机关效能建设的行为。

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xx区司法局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我区司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构建“大普法”格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为打造“三大中心”、促进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平安xx”、“法治xx”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迎接“五五”普法督查为契机,坚持普治并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今年是“五五”普法的中期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小结深化的重要一年。我局根据“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积极构建“大普法”格局,切实增强公民法律素质,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顺利通过了市委中期督查组对我区“五五”普法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得到了督查组高度评价,认为我区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方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工作机制,做到组织人员到位、规划制定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和督查考核到位等“四个到位”。

(一)统筹协调,强化责任,努力构建“大普法”格局。一是完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起草并由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下发了《xx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xx区“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责任分解》两个文件,明确定位政府各部门在组织实施普法规划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二是完善工作督查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对全区的“五五”普法工作进行督查。配合区人大开展“五五”普法重点课题调研,并专门向区人大常委主任会议作了关于“五五”普法工作履职情况的汇报。三是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普法网络,调整充实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法制副校长、法制宣传员和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普法队伍,将资深律师、政法干部、相关部门骨干吸纳到区普法讲师团队伍,指导组织街道、社区以共建共享形式,邀请法律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同时,采取集中培训、开座谈会、外出学习、互相观摩等方式,切实提高普法队伍法律素养。四是拓展法律宣传阵地。克服局里经费困难,出资为社区新建了3个法制宣传窗,定期对全区12个法律宣传窗进行维护及内容更新;针对普法对象的不同需求,每月印发一期《领导学法》、《普法简报》和《法制宣传资料》;同时,注重依托网络开展网上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全区85个远程教育点播放法律宣传课件,强化“法治xx网”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法治xx网”被评为省十大优秀普法网站之一。

(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大普法”作用。一是创新载体,认真抓好重点对象普法教育。通过督促健全落实“区长学法日”、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中心组学法、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领导学法用法制度,并指导全区各单位建立学法制度,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公务员法》、《行政法学》测试,有效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通过集中开展暑期青少年法制教育、举办“百场法律讲座”进“四点钟学校”活动、在外来民工子弟小学中建立青少年法律教育基地、对特定青少年群体开展有针对性普法等举措,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通过强化“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指导、深入开展“送法上门,服务企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工作。通过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律宣传阵地、推广仇毕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示范点经验、启动外来务工人员法律志愿者培训计划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法律宣传教育成效。二是组织协调,广泛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会同区政法委、公安、劳动、工商、安监、妇联、科技、侨联等部门,以宪法、物权法、拆迁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9个专题法制讲座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三是普治并举,努力提升基层民主法治水平。积极开展基层普法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及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加大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今年我区又有曙光、安居、潜龙、明东等四个社区被评为市四星级“民主法治社区”,划船社区被评为省五星级“民主法治社区”。

二、以加强派驻所建设为抓手,夯实基层基础,全力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一)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司法所建设。一是以福明街道派驻所为样板,进一步完善区司法局和所在街道双重管理的xx派驻所建设模式,并在全区推广、实施,现我区七个街道均已建立了派驻司法所。二是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加强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在加大硬件设施配备力度同时,着力加强司法所内部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预警预情机制、请示报告机制等长效工作机制。同时,以司法所长和新上岗的司法所工作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采取工作调研、召开司法所长例会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广泛进行研究,探讨有效工作举措,确保司法所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完善网络,创新机制,实现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一是创新载体,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仇毕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地成立了全区首个外来人口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实行外来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模式。指导福明街道新成立社区全部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区200名职工以上的企业开展建立调委会的活动。同时,加强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协调和衔接,积极推进在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室、每个派出所配备两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工作。二是完善机制,加大人民调解激励保障力度。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两个文件精神,出台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在全区全面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的激励保障机制。三是加强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出台了《关于xx区实施“人民调解质量工程”的意见》,在全区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优秀案例评选和人民调解协议书大检查活动,切实促进基层人民调解质量的提高。四是强化排调,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大力开展矛盾纠纷的预警、预防、预案和排查调处工作,全区1—11月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693起,调解2693起,调处成功2677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9.4%,其中由街道调委会调处解决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共47起,为维护全区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人文帮教,强化安置,深化安置帮教工作。一是精心部署,组织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对象和有特殊困难归正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帮教,落实帮困解难措施。春节期间,全区共走访归正人员困难家庭91户,慰问钱物87200元,化解邻里纠纷1起。二是注重实效,实行分级管理帮教。针对归正人员情况复杂、帮教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将归正人员划分为A、B、C三类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帮教,实行重点对象重点管理,一般对象一般管理,切实提高了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奥运会期间深入开展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排查维稳活动,由于工作到位,全区无一名归正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在奥运期间上访或闹事。三是加强探索,形成社会化帮教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对安置基地进行调整,指导其充分发挥作用,现已帮助解决落实工作2人。组织开展业务软件管理培训,在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上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归正人员221名,其中刑满释放人员200名,劳动教养人员21名,帮教率为99.5%,安置率为94.1%,全区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开展“社区矫正规范管理年”活动。一是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先后建立并落实了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制度、检察监督联系卡制度、月通报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为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档案。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调整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档案要求,并统一印制档案封面,使全区的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三是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模式。采取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社区轮流组织教育和劳动制度、组织进行赈灾捐款等举措,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截止11月,全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96名,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16名,其中管制1名,缓刑74名,假释26名,暂予监外执行6名,剥夺政治权利9名,无一人再犯新罪或脱管、漏管。

三、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指导管理并重,努力树立法律服务队伍良好形象。

(一)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扎实开展“一社区一顾问”活动。根据区域发展、群众需求及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实际,我局改变往年在法律服务队伍中单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的做法,以开展“一社区一顾问”活动为载体,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司法行政干部为主体,与全区72个社区结对开展法律服务,组织和引导广大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在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服务服从于全区中心工作。如积极参与东部新城建设,提前介入拆迁维稳工作,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并针对政府部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法律意见,有力推进了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选派精兵强将做好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的法律服务工作,先后参与新舟宾馆租赁纠纷、甬江工业公司群体性纠纷等事件的法律论证和调处,切实保障了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二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广大社区法律顾问认真落实“每月一次联系、每季度一次上门、每年一次法律咨询、每年上一堂法制课”要求,协助社区做好各项规章制度、合同协议的法律审查和重大决策事项的法律咨询工作,积极参与社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开展便民、优质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共为社区群众讲授法制课15次,开展免费法律咨询33次,免费写作法律文书203份,审查社区规章制度及合同协议7件,提出法律建议4条,参与调处社区矛盾纠纷200余件,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二)突出重点,多方联动,有效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一是结合我区实际,将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主要服务群体,积极探索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在全区所有社区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点,聘请了法援联络员,就近为外来务工人员代为申请法律援助。同时,开通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依法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申请资格条件。开展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法律咨询宣传活动,现场发放了500张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卡,扩大法律援助受惠面。二是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与区有关部门协作,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老年人、军人、职工的特色服务,把法律援助延伸到社区、学校、企业和军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区军人军属法律维权工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新闻节目报道。今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3件,“148”法律咨询热线接待咨询来访130余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5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以创建“五型”机关活动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服务司法行政工作大局。

(一)丰富载体,强化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和政法系统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一是组织全局干部在学习理论、坚定信念的同时,通过开展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就如何立足本职,解放思想,推进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并先后获得了市司法行政系统十七大征文比赛一等奖、全区机关“学习贯彻十七大,服务东部大会战”清风讲坛讲课比赛三等奖。二是以民主恳谈会的形式,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对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制定了改进措施,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三是以新成立的局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设立党员服务岗,不断拓宽党组织及广大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先后6次开展了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等服务活动。

(二)围绕大局,学以致用,全面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狠抓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营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工作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深化拓展领导干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局领导深入社区蹲点调研,提出创业创新建议,并广泛征求社区干部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活动。二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培养和选拔力度,先后提拔任用干部2名、轮岗交流干部1名、引进科级优秀年轻干部1名。三是扎实推进干部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专题培训、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等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技能。

(三)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研究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职责,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保廉。同时,通过加强廉政勤政教育,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落实严肃整顿“”、严格执行“四条禁令”等监督检查措施,确保队伍不出问题。

回顾一年来我区司法行政工作,从总体上讲,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司法行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民生能做到思想重视、工作落实,但在工作载体的开拓创新上还不够;二是虽然我区“大普法”格局已基本建立,但在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大普法”作用的长效机制建设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三是社区矫正这项全新工作虽能全面有序推进,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具体衔接配合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抓好重点、夯实基础、寻求突破、创造亮点”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职能,为我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实施“12345”举措,进一步完善“大普法”工作格局。

(一)健全一个机制。充分发挥普法办的协调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大普法”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普法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制度,力争将“五五”普法列入全区考核内容,并研究制定“五五”普法考核实施细则。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投入,切实加大普法工作保障力度。

(二)发挥两项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在继续办好《领导学法》、《普法简报》的同时,采取改版法治xx网、在《今日xx》和社区报上建立法治栏目等措施,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二是注重结合“一社区一顾问”平台,依托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将普法工作触角向基层、向社区延伸,实现法律服务与法律教育的良性互动。

(三)推进三大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学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依托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示范点,把握春节、元旦等重点时期,通过组织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活动周”活动、印发普法扑克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协调落实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区长学法日、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公务员学法年度考试考核、向领导干部发送普法短消息等工作,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三是努力推进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新一轮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适时召开普法依法治理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加大对新建社区指导力度,全面提升全区社区普法依法治理水平。

(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扎实开展“法律六进”工程。通过组织开展普法征文、诚信守法企业创建、青少年法律教育基地建设、组建社区青少年法律维权岗、“百场普法讲座社区行”等活动,积极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楼宇”,大力探索楼宇法律教育新形式。二是实施“普法服务大发展”工程。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劳动就业等关系社会和谐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保障法》、《行政强制法》等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是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创建工程。在全区开展创建企业、机关、学校、社区、楼宇等法制教育示范单位活动,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及经验总结推广力度,着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探索实施法治文化培育工程。举办xx区首届法治文化节,开展法律文化“五个一”活动(开辟法律文化一条街,扶持建立一些法制文艺小分队,创作一批法制文艺节目,开展一次普法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举办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成果展评),努力营造良好法治文化氛围。

(五)健全五支队伍。一是强化职能,努力增强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部门专职队伍的协调指导能力。二是加强联系,及时调整充实各单位普法联络员队伍,建立普法联络员变动工作交接制度,最大程度保持工作连续性。三是注重推选,不断调整充实各级普法讲师团队伍,开展普法课堂观摩会活动。四是立足学校,开展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培训交流活动,建立法制副校长法律服务评价制度。五是广泛发动,吸收各个层次热心普法的人士加入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全区性普法协会。

二、规范运作机制,进一步筑牢维稳工作基础。

(一)以推进派驻司法所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司法所“四化”建设。一是通过召开司法所长例会、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使业务学习经常化。二是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派驻司法所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规范化。三是通过开展学习培训、经验交流、工作观摩、监督检查等活动,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使队伍专业化。四是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整合司法所各项职能,使司法所功能扩大化。

(二)紧紧围绕“大调解格局建设年”主线,推进“平安xx”、“和谐xx”的建设。一是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不断扩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进法院人民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加强交通事故调委会、劳动争议调委会、治安纠纷调委会、行业化和企业调委会建设,在全区进一步构建“大调解”格局。二是采取集中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强化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四是深入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的宣传活动,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以开展“安心工程”为助推器,遏制归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一是加强归正人员安置基地的深层次建设,提高安置基地的利用率和影响力。二是建立归正人员分类别帮教谈心模式,重点对象实行多帮一,一般对象实行一帮一。三是把握重要时期,加大工作力度,适时开展排查活动,防止帮教对象脱管、漏管。四是深化人文帮教举措,对有困难的归正人员实行帮教管理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提高帮教工作实效。五是在各街道和社区建立维护归正人员权益点,加强对归正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维护归正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年”为载体,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一是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案卷对口检查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二是加强指导,深入调研,通过组织联合执法活动,促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队伍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全面提高社区矫正队伍专业素质。四是以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与街道和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矫正工作影响力和社会认同感,真正形成专门机关为主、其他部门配合、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相结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抓住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实效。

(一)加强指导管理,深化“一社区一顾问”工作。一是强化工作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规律,不断完善“一社区一顾问”工作机制,落实“四个服务”要求。二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台帐资料、问卷跟踪调查、座谈征求意见、工作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对法律顾问履行职责情况的日常监督。三是强化考核评比。逐步完善符合“一社区一顾问”工作发展要求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切实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并对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落实“三个加强”举措,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一是加强工作宣传。继续深化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军营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大型公益宣传牌、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组织法律援助宣传图板展、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建设的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工作交流、调研研讨等多种形式,狠抓业务技能学习,切实提高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专业水平。三是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点制度,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联络点作用,畅通、优化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确保外来务工人员能便捷、及时地寻求法律援助。

(三)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确保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坚持严格监管,加大对法律服务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整肃行业执业纪律,优化行业竞争环境,确保法律服务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坚持科学引导,以律师事务所联席会议制度为平台,加强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法律服务队伍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服务全区中心工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做出积极贡献。

四、强化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执政能力。要继续坚持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为主要形式,抓好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廉洁从政教育,增强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把握全局、协调服务、开拓创新的能力。二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坚持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与民主生活会制度相结合,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任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营造良好的竞争激励氛围。

(二)以教育管理为手段,切实抓好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打造‘三大中心’、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大局,将深化“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十七大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及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方向、开

拓创新、扎实工作,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为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三)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以“抓一流党建、促一流发展”为目标,结合深化“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要以局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党员服务岗为阵地,组织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打响局党员服务中心及党员结对服务社区特色品牌。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自觉把社区矫正工作放到社会管理创新中来谋划和推进

社区矫正工作是在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 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社区矫正工作起点高、发展快、前景好。这项工作顺应了时代要求,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需要, 特别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 在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具体部署下, 社区矫正工作从试点到全国试行, 7年间跨越了三大步,实现了较快发展。从 XX年 6个省市开始试点, XX年扩大到 18个省市, 加上另外 9个省 (区、市) 主动开始试点,等到 XX年全面试行的时候, 全国有 27个省 (区、市) 已经开展工作。 7年的试点实践, 探索总结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 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具体执行, 政法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 XX年中共中央转发的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中发 [ XX] 21号) 和 XX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做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都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XX年 12月, 中共中央转发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的通知(中发 [ XX] 19号 ) 要求 #推进社区 矫正立法工作。∃XX年 12月, !中办、国办转发 %中央政法委、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 [ XX] 46号) 对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 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出要加快推进社区矫正立法, 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 减少社会消极因素。

今年以来, 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多次调研社区矫正工作, 研究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xx同志实地考察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对朝阳区 #阳光中途之家 ∃的经验作出了重要批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 xx同志还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专门要求, 提出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 要尽可能地放到社区去矫正, 最大限度减少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难度, 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 还强调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基层基础建设, 努力把社区 (农村) 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管理新平台, 在有条件的城乡结合部, 要探索村庄社区化管理等。王乐泉同志专门听取司法部的汇报, 作了重要讲话, 在视察北京、黑龙江、江苏、江西、山西等地司法行政工作时, 特别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王乐泉同志在 !关于江苏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 ∀ 中精辟总结了江苏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立足全局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认识问题, 统一思想, 积极稳妥推进; 二是解决协作配合问题,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推进; 三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 完善法律, 依法规范推进。xx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 为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孟建柱同志和中央政法部门有关领导同志也非常重视、关心社区矫正工作,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给予多方面的支持。社区矫正工作从局部试点到全面试行, 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和关心的结果, 是中央政法各部门大力支持、协力配合的结果。

今年是我们这项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 也是得到社会更多关注的一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社会各界非常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自 XX年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议案、提案。今年 #两会 ∃ 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社区矫正的议案有 16项, 186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涉及社区矫正的提案 7项。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领导、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领导先后到河北、福建、浙江等地, 对社区矫正立法进行专门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 8月份、12月份审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草案稿) 都规定了对管制、缓刑和假释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工作试点、试行了7年, 累计社区矫正 57万多名罪犯, 现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有27万罪犯。7年的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写进了国家的基本刑事法律中, 由此确定了一项新的刑罚执行制度, 这对我们研究刑事法律制度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这也是刑事法律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结晶。

要全面理解中央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 坚定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讲到这项工作法律依据、执法主体和政策要求, 一定要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的根本点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 党领导人民执行法律。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法制的进程, 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改革先行, 试点先行, 取得经验后上升为法律, 积累经验后完善法律, 而不是理想化地先把法律修改好了, 先把班子队伍配备好了, 组织机构健全了, 然后再开展这项工作, 再干这件事情。社区矫正工作有党的xx届六中全会决定, 有中央的决定指示, 有中央文件要求, 有 #两院两部∃ 的政策规定,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这项工作。当然, 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仍然是任务繁重, 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今年的社区矫正工作确实是取得了突破, 历经多年实践, 今年得到了集中的收获, 包括这次理论研讨会也是 7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 今年我们还有一大收获, 就是司法部正式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 这是司法部机关的一件大事, 同时也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一件大事, 是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历史性标志。中央编办批准司法部成立社区矫正管理局,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体现了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也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在看到 7年来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社区矫正工作正处在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目前我们已经有了 7年的试点经验, 同时又面临着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关键时期,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意义重大, 如果出现问题, 影响重大。研讨发言中, 很多省市都讲到, 围绕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大事、喜事、难事, 切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 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做到了万无一失,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对这项工作既有信心, 同时又非常担心。几年来,一有什么大的治安事件, 特别是有影响的几件社会治安事件, 像一些地方出现的校园伤害案,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社区服刑人员干的。我想在座负责这项工作的厅局长和有关同志都会有这种担心。我们就是要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来做好这项工作, 这也是基于我们对这项工作责任重大的深刻认识。我们正在试行社区矫正, 有 27万人在社区里服刑, 换一种说法, 就是 2 7万罪犯在社会上, 这不是个小数。

分散到各个社区是个小数, 集中起来又是个大数。同时这个数还在增长。全国监狱在押 160多万罪犯, 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是 40多万。其中实行社区矫正的有 27万, 还有 10多万由公安机关监管。如果社区矫正全面实行以后, 特别是刑法、刑诉法修改之后, 非监禁刑罚执行都由司法行政机关执行, 社区矫正的数量还会增多, 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在新的形势下, 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xx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 把社区矫正列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在开放的社区环境下矫正和管理罪犯的活动。它具有刑罚执行的性质, 同时又有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优势, 实践中呈现了刑罚执行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 其本身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研讨情况看, 大家普遍认识到: 更新执法观念, 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 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实施社会化的矫正, 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 符合我国国情, 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加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 实现以专门国家机关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很有必要。与传统意义上的监禁矫正相比, 社区矫正的工作场所在社区, 各项措施更应当充分立足社区、依靠社区, 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的重大思路转变。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最本质的区别是通过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充分地依靠社会力量把罪犯管理好教育好。各地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通过组织社会力量, 促进公众参与, 运用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岗位资源、纠纷调处资源、法律资源等, 共同构建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机制, 是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实践,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我们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组成部分最核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其中也包括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 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也是我们国家的性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所要求的。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更新观念,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社区矫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我们国家历史传统看,社会上对犯罪的惩罚心理、报复心理是很浓重的。所以, 各地试点初期, 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 现在这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做。需要向群众宣传, 统一思想认识, 让社区群众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犯了罪, 经法院判决, 除了死刑立即执行的, 经过执行刑罚, 经过监禁, 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中来的, 还是要回归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实行社区矫正, 就是让这些人在社区接受改造, 直接融入社会, 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这些观念需要反复讲, 反复宣传, 改变一味崇尚严刑峻罚的刑罚观念。同时, 社区矫正也绝不是宽恕犯罪, 纵容罪犯,不要把对社区服刑人员从严管理和社区宽松的环境对立起来, 而是要和谐地统一起来, 努力让社区服刑人员改造好,实现刑罚的目的。把罪犯放在社会上、社区里, 在不脱离社会的情况下, 改造成新人是一件很复杂、很难的事。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文明国家所必须的, 这是我们担负的重任。

司法部党组高度重视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和部署, 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今年以来, 吴爱英部长在全国县 (区 ) 司法局长培训班、全国司法厅 (局) 长会议上强调, 要把社区矫正工作摆到社会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来谋划, 放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中来考虑。在对一些省(区、市) 实地调研中, 在一系列会议讲话中, 在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协调解决中, 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最近召开的全国司法厅 (局) 长会议, 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重点总结, 并把社区矫正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能, 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积极推进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 要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 统一规范接收、管理、变更、解除矫正等各个执法环节, 统一执法标准、程序和法律文书格式, 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防止脱管、漏管, 防止重新违法犯罪; 要加强教育矫正, 大力推广江苏省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等经验, 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制度; 要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 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要加强社区矫正规章制度建设,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发展。从研讨和调研情况来看,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按照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全国司法厅 (局 ) 长会议精神和司法部有关部署, 充分履行管理指导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以推进全面试行为主线, 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 以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突破口,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寓社区矫正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 创造了诸如北京 #阳光中途之家 ∃、#区县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 和河北省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小组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还意味着, 只有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这个层面上, 立足于这个大的背景,研究部署和组织推动社区矫正工作, 动力才会更加强大, 路子才会更加宽广, 措施办法才会积极跟上。所以, 我们要贯彻好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 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机遇, 广泛动员、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及资源, 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认真学习推广江苏经验,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能作用

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早、起点高、谋划远, 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为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品牌。各地要充分学习、借鉴, 同时, 不断总结, 加强完善。江苏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省份,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坚持统一思想与完善制度并举, 一手抓规范运行机制, 一手抓强化保障机制, 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 在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富于开拓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新模式, 强力推进 #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 ∃ 建设, 利用 gps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 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 减少社会对抗因素。 7年来, 江苏省立足本地实际, 积极探索创新, 努力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教育好, 将重新违法犯罪率降到最低, 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 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总数、现有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保障本省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同志在调研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苏的经验和全国七年来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践有力地说明, 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负责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是可行的。同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行职责, 相互支持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正是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工作的优势。

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工作经验, 深化认识, 提高工作水平。各地都总结了许多很好的经验, 从省一级区域看, 江苏发展比较平衡, 江苏社区矫正在全辖区实现了全覆盖, 全员接收, 社区服刑人员都在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之下。其他省、区、市在很多方面也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这几年, 我们不断总结交流, 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开创了工作新局面。这些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优越性, 也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成绩, 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些经验和成果。随着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社区矫正由执法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组成的模式全国基本是一样的。

司法行政的很多工作都是先干起来, 边干边总结经验, 边干边完善制度, 边干边壮大队伍, 这是我们自己工作的特色。

所以,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 我们认准了目标、统一了思想、看清了形势, 就要克服困难, 努力去做。几个省市在介绍经验、探讨的过程中都提到这个问题。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随着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法律会逐步完善, 队伍会逐步壮大、保障也会逐步到位。绝不能等把条件等齐了才做这项工作, 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来取得支持、完善制度、壮大队伍、得到保障。现在全国共有24个省 (区、市 ) 司法厅 (局 ) 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处。

不少地 (市 )、县 (市、区) 司法行政机关也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如河北省承德市、邯郸市、保定市经编制部门批准, 在 27个县 (市、区) 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社区矫正经费保障逐步得到加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吉林、河北、湖北、安徽等省 (区、市 ) 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提供专项资金, 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支持。对这些成绩, 对这些支持, 我们深受鼓舞, 特别是经费方面, 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从政治上看, 这项工作的完善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权巩固、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从经济上看, 监狱关押一个罪犯, 执法成本一年需要 2- 4万, 社区矫正经费实际保障约占 10%, 也就是每人每年XX- 4000元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算社会账。这笔账, 我希望各个地方的同志要加强调研, 要研究清楚通过社区矫正使一个罪犯回归社会的价值意义。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最主要的是算社会账, 目前, 社区服刑人员有几十万人, 他们一失足犯了罪, 法院判了刑, 没有进监狱, 刑罚得到了执行, 直接融入社会, 这会减少很多社会矛盾、社会对立, 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的路线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是要把我们的群众基础做好, 把矛盾减少。这几十万人没有离开社会, 顺利地回归社会, 从犯罪分子改造成一个守法公民, 这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非常重大, 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总结。

这次研讨会取得了很多成果, 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刑罚执行的专门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是当今世界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分散的、多元的刑罚执行机制向统一的刑罚执行机制发展, 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刑罚的制定、刑罚的追诉及刑罚的裁量只是为刑罚的实际执行提供了条件, 但不是刑罚执行本身。刑罚执行的成败最终决定着整个刑事法律制度的成败。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和科学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 刑罚执行既是对整个刑事司法活动目的的最终落实, 又是对侦查、、审判环节运作质量的总体评价和有力制约。与刑罚执行的地位作用相适应, 积极地预防和减少犯罪, 提高刑罚效益, 应当强调刑罚执行的专门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对同一性质的刑事执行司法活动实行统一的法律调整, 由专门统一的刑事执行机关负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刑罚执行是统一的, 当时统一于公安机关。1983年司法体制改革, 监狱劳教划归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现在我们国家完全有条件建立完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有之义, 这个目标应该是坚定的。现在刑法修正案规定了对管制、缓刑、假释三种对象实行社区矫正。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准备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 因为它不是一个刑种, 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问题, 在法理和实践方面都有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认为, 从统一刑罚执行的角度来看, 不能再分成多个部门来负责, 统一刑罚执行制度要求把剥夺政治权利对象纳入社区矫正中。这样, 在我们国家, 罪犯必须是经人民法院判决, 决定执行刑罚。然后, 所有罪犯的刑罚执行都统一由一个国家机关来管理, 这样执行机关可以通盘考虑, 统筹合理安排, 科学有效地执行刑罚。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 失去了非监禁刑执行的条件, 就要收监执行; 刑罚执行完毕, 进入安置帮教, 从而实现我们国家侦查、检察、审判、刑罚执行的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三、要以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发展

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社区矫正的规范化工作。xx同志明确指出: 社区矫正要在试点的基础上, 实行规范化管理。王乐泉同志在听取司法部汇报时的讲话中, 明确指示要搞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 其本身就要求必须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七年来,各地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 25个省 (区、市)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 #两院两部∃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和 !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 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办法或实施细则, 对本省 (区、市 ) 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 6月吉林省长春市人大通过了我国

第一个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 ∋ !关于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决定 ∀。重庆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起草了 !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条例 ∀。另外, 山东、湖北、安徽等省还制定了 !适用非监禁刑判前社会调查暂行办法∀、 !社区服刑人员异地委托管理办法∀ 等制度。这些制度和规定, 为保证各地社区矫正工作在试点、试行过程中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 (八) 草案中明确了社区矫正制度。刑事诉讼法也将着手研究修改。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依法、规范地实行社区矫正成为必然要求。最近刑法修改中增加 #依法∃ 二字, 依法就要有社区矫正法, 所以最近部里正在抓紧着手研究社区矫正法的制定准备工作, 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把各地的成功经验变成法律和制度, 来指导、规范社区矫正工作。

四、要着力加强社区矫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社区矫正理论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 属于法学应用理论研究的范畴, 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 司法部党组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 把理论研究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基础和重要任务, 不断加强对全系统理论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为了积极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各省 (区、市 ) 司法厅 (局) 对这次研讨会高度重视。许多省市成立专门课题组, 明确责任人,抽调骨干力量承担课题任务, 深入基层进行调研,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理论研究工作。征文活动还得到了广大社区矫正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本次理论研究会共收到论文近500篇, 内容涉及社区矫正立法完善、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信息化管理、审前社会调查、心理矫正、风险评估、社会资源整合、矫正工作方法、农村地区社区矫正等方面, 对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对社区矫正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多方面的共识。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区矫正的惩罚性问题。大家认为, 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改造罪犯, 刑法的任务是运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活动, 惩罚性是其本质属性, 社区矫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刑罚的目的。虽然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的、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 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执行刑罚、惩罚罪犯的本质属性和首要任务。社区服刑人员作为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罪犯, 理应受到惩罚, 这既是社会公众的普遍诉求, 也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客观要求。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要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理直气壮, 严肃执法。社区矫正中的 #帮困扶助 ∃应是对社区服刑人员惩罚教育基础上的社会适应性帮助, 其目的在于帮助罪犯融入社会, 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帮困扶助措施是辅的, 是为监管矫正服务的。

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社区矫正问题。大家认为,宽严相济是社区矫正必须坚持的前提与基础。 #人是可以改造的∃ 是我国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改造罪犯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宽严相济, 当严则严, 当宽则宽, 宽严适度。在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基础上, 对不同危险程度、犯罪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 根据其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区情况采取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分类分阶段的监督管理与教育对策。有的同志以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为例, 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社区矫正中的实践价值, 认为公益劳动不是改造罪犯唯一方法, 但是一种重要方法、重要手段, 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 通过劳动来达到认罪、悔罪并补偿社会的目的。公益劳动的实施, 体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工作性质。让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 可以逐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纠正其不良习气, 加强其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从深层意义上, 来达到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的目的。

关于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问题。在实施社区矫正前对被矫正人员进行社会调查, 是刑罚个别化的前提性程序和基本出发点。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认犯罪人是否适合适用社区矫正, 其所居住的社区是否具备对其进行监督教育的条件, 对其适用社区矫正能否达到刑罚执行的目的。

社区矫正立法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前社会调查的主体地位, 社会调查报告应当由检察机关作为诉讼文书移送人民法院作为适用社区矫正时的重要依据。

关于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的关系问题。大家认为,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对象的性质不同, 但是两项工作紧密衔接, 二者之间的确有密切的联系。按照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办发 [XX] 5号文件以及 11个成员单位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的精神, 社区矫正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争取安置帮教组织配合, 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将刑释解教人员的各项安置帮教政策提前用于社区服刑人员, 社区服刑人员刑满之后, 当地司法所要做好衔接工作, 确定帮教责任人, 落实后续帮教措施, 确保不脱管、不失控、不重新违法犯罪。

此外, 大家还针对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其他难点和热点问题, 比如信息化问题、规范化建设问题、外省籍罪犯的管理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今后工作中, 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和各省 (区、市 ) 社区矫正处要着眼于司法行政工作, 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 深入研究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发展,不断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服务。

行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依法行政 社会管理 法治政府

一、依法行政的现状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最根本的是依宪行政。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把依法行政放在执法办公的准则首位,时时刻刻在工作中秉持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基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基本条文措施而存在的,是一种源于法律又执行法律的意识形态和具体行为的结合。法律是基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社会存在而存在的,依法行政作为法律的升华,也同样要求其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机构、运行和发展趋势相一致。

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与落实,依法行政在政府各级机关单位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在基层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欠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1]这些问题既反映了当期政府机关的行政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

二、创新社会管理

当前的社会管理可以简洁概括为八个字:“线面结合、人人参与”,即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一)纵线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当前社会的执政党,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根据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升华、理论概括而得出的高度指导思想,是党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要指导思想支柱。

政府作为行政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始终要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建设努力。各级政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体要服务好人民,就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

(二)横面参与

在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社会的主体,是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和土壤,是政府运行的对象和负责的主人。虽然社会管理表面上看是由党和政府机关在负责,主体是党和政府,但是究其根本主人翁是最广大的人民。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代表人民选举组成政府行使人民赋予的各项权力,为人民群众工作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人人参与”是在人民赋予政府权力的同时又积极主动,更为直接的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是监督监管政府是否合法、合理行政,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党是否真正为人民负责的一种监督机制。这样既能有效的防止纵线上的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产生,同时也可以使人民更能理解和解读党和政府制定出的政策,利于政策的推行和修正,最终真正实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实现依法行政

根据当前社会情况,要实现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党和政府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将各项社会管理工作走上法治轨道,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完善健全制度规章,有法可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万事万物的产生、运行、发展乃至消亡都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行政机关要实现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当然,前提是有法可依,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47件,制定行政法规167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规章5208件。[2]政府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合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后盾。

(二)严格谨慎规范服务,执法必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行政机关的工作上至国家机密,下至人民百姓生活的日常琐事,因此严谨二字是必须时时牢记在行政工作人员心间。依法行政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法必严是其关键环节,是影响法制对人民和社会作用的重要因素。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提出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文明、理性、平和、规范。公安机关作为最直接、最全面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政府机关,在当前社会大力提倡百姓参与社会管理,人民群众“自治”的社会环境之下提出这样的理念,是完全契合依法行政的要求的。政府机关从严要求自己工作的方式、服务的态度,执法的依据,是从理念上、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中体现严谨规范。

(三)加大行政问责力度,违法必究

“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这是对行政问责制本质的高度概括,实施行政问责制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是健全责任体系的重要内容,[3]“2008年是我国真正意义上行政问责元年,这在中央的问责实际行动中是可见的。”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表示, 2008年以来,每年都会有领导干部等被问责。问责制实现了权力和责任的统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依法行政的一把利剑,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国当前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中心依然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法治建设,但是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同样是任重道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创新社会管理格局是党和政府针对当前社会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高度的全局眼光和长远的发展筹划蓝图,我们应当不断努力实现全面的依法行政,才能创新社会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新华网:新

华社受权2004年3月22日

[2]马宝成.党的十七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评价[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1 年11 月,第12卷第6期

[3]文宏解亚红.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中国

上一篇:驻村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申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