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04 16:44:58

校园音乐教育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音乐艺术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其分别定位为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其社会责任为普及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讨论音乐问题、开展音乐评价,弘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根据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

一、了解音乐教育的特征,树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思想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校园音乐文化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国家总督学柳斌指出:“美育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崇高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应该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潜在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1、在唱歌活动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唱歌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当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公仆赞》等歌曲,使青少年学生从小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在乐器表演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给青少年学生以音乐艺术的享受,在思想上得到熏陶,让青少年学生在乐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如学生演奏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既可通过乐曲朴实、热情、欢快、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曲调),为青少年学生描绘出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和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又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增大也越快,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完美。

3、在音乐欣赏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中,通过歌(乐)曲来感染和教育青少年学生。如欣赏田农作词、践耳作曲的《清晰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这样,让同学们来回忆经历过的“鲜艳的红领巾,飘在我胸前”的那充满朝气的童年时代,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共青团的徽章,挂在我胸前”的这富有活力的青春岁月。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又是师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音乐教育是与这一精神的树立与存在着有相辅相成的联系的。音乐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的同时,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时刻感染着学生,催人奋进,激人向上,达成一个人生里渗透着“五爱”的内涵的人格上的“完人”。

二、运用音乐教育的功能,坚持良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给青少年学生讲述一定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知识及意义,还可精心组织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讨论。比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正确引导他们。同时,让孩子们在流行音乐大潮的冲击下,听到从我们血脉源头传来的民族乐声。亦可播放一些像《黄河大合唱》、《长城随想曲》这样的歌(乐)曲,让他们逐渐领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独具个性的音乐文化。笔者相信,这样做将会引起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传统的音乐美学发生兴趣。追求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美感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愉悦之感。从而加深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艺术价值”的认识,达到启迪孩子们的音乐审美意识之目的。坚持良好的文化导向,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默化潜移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一些合唱、舞蹈、乐器表演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同样是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目的。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除了注意思想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青少年学生教育成美和善的。如用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来熏陶青少年学生,把音乐审美教育与道德、人格、品质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鉴赏力。从而树立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真正的美。

一个人的成长,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虽说主观因素是内因,是决定因素;客观因素(如音乐传媒、环境)是促进主观因素转化的外在条件。但只有二者共同起作用,才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既要让青少年学生懂得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的丰富即心灵美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又要让他们健康地追求音乐艺术美,还要让他们知道音乐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和达到人品完美、素质全面提高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更要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创造力。给青少年学生以美的享受,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发展。

综言之,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其根本意义在于教育的、文化的、理性的、道德的审美价值判断。通过音乐文化教育可以达到对青少年学生的先天素质的开掘和后于素质的培养,促成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素养完善。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58-01

音乐教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任,它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学生情操的养成都有独特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让音乐教育在校园中绽放。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意义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多数学校能做到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个别学校能达到开设三节音乐课,但是因为音乐课是“副科”,有时为了准备考试等原因,“副科”经常“让位”给“主科”,音乐课被其他课占用的现象司空见惯。学校应对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让人陶醉于无穷的想象中,使人得以寄托情感,抒发感情。

音乐的魅力是强大的,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刻激励着中国人不断地奋勇前进。音乐还可以营造环境,调节师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情感、生活态度。校园音乐教育开展得好,能充分开发师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有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陶冶师生的性情,师生可伴随音乐释放情感、缓解压力。缺少音乐教育的校园,不利于提升师生的人文素质及综合素质。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音乐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有歌声的校园必定比没有歌声的校园更令人振奋,有音乐的校园师生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生活态度更积极向上。

二、加强音乐教育,丰富师生生活

流行歌曲《我多想唱》中的歌词说得好:“高三成天都闷声不响,难道这样才是考大学的模样?我这压抑的心情多悲伤,凭这怎么能把大学考上?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爱放声歌唱。”越是关键的时刻,越需要音乐来放松心情,轻松上阵才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应该让音乐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让音乐教育在学校正常有序地开展,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一)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指导部门加强组织搭建平台

1??主管部门(市、县、乡)营造浓郁音乐氛围,开展音乐节、音乐比赛活动。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音乐教育,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以正常开展。如各地市教育局每年开展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艺术节及文艺汇演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熏陶,为学校营造浓郁音乐氛围,进而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2??教研部门促进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开展音乐课堂艺术展示课比赛等活动,开展教研交流、对音乐教学得失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健康、快速、优质发展。教研部门高度重视音乐教育教研,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教师的活动,抓好相应的艺术活动教学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校园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学校开展正常的音乐教育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1??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授课和质量。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养,认认真真上好每节音乐课。让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上真真正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享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利用校园艺术节宣传音乐。学校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艺术节活动;加强对特长生的培养,在特长生的带动下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3??利用学校广播系统课间广播,早午唱宣传音乐。通过校园广播来丰富师生的校园音乐生活是很好的途径。通过不同时段播放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让师生了解外界的音乐,又通过学校的早午唱来推动班级的音乐文化,丰富校园的音乐氛围。

4??利用各种节日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比如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班级或者学校开展庆祝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表演舞蹈、小品、声乐、器乐等,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发展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让我们的校园再多些音乐教育吧。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音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对美的事物有分辨能力,对美的事物有追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让学生交流思想、完善品格、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小学音乐教师让学生学唱和欣赏一些歌曲,培养学生养成有礼貌、讲卫生等文明行为习惯,可以让他们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因此音乐教育具有引导性、激励性、凝聚性、美化性。

2美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真诚的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因为“真善美”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通过美妙的声音打动人,陶冶小学生们的情操。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情感感受音乐,学习方式由被动化为了主动,这样有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音乐教育具有激励性。音乐作品能够启迪心智、激发灵感。教师通过选择好的音乐,组织好音乐教学、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学校应该阶段性地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例如,歌舞演出、歌咏比赛,师生一同努力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当校园充满着良好的文化氛围时,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起来,校园人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3音乐教育具有凝聚性

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使师生形成凝聚力,凝聚力是学校的灵魂。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情感、良好行为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开展的歌咏比赛、合唱、乐器表演、舞蹈排练等活动,增加了同学和老师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同学相互帮助。音乐教育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又让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了校园凝聚力,校园成为了真正的大家庭。

4音乐教育美化性

音乐活动是一种艺术活动,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学校通过开展知识性、娱乐性的文艺活动,用音乐去陶冶小学生的心灵,美化其语言、行为。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提高他们分辨美丑的能力。音乐教育为校园师生打造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礼貌的环境。久而久之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也变得更加健康美好。总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学校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育人,而育人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教导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则具有这种育人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当然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音乐文化的熏陶。但是受我国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很注重理论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如语文、数学等。对音乐这种学科并不愿意让学生投入过多的精力,错误的认为音乐教育对自身学习和工作没有实际用处,甚至还担心会耽误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为了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必须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认识到音乐教育对校园文欢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用心去领略音乐的魅力,从内心深处真正将音乐教育重视起来。音乐教育对于高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承担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能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艺术气质。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音乐背后的正能量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正面的影响。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既统一了学生的思想,也让学生的价值理念一致化。

二、音乐教育加强校园文化的对大学生的凝聚激励功能

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极大增强的凝聚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音乐教育则会促进校园文化的这一功能,因为合理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只有音乐课程教学的这一种形式,学校会在学生课程中增加音乐鉴赏课,对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进行普及之外,校内还存在一些自行成立学生音乐社团或是兴趣小组,可以聚集那起些具有一定音乐基础或是热爱音乐的学生,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并会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如迎新晚会、中秋晚会、合唱比赛、音乐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还有一些奋进向上的主题音乐表演能够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增强学生间凝聚力,激励学生,催人向上。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潜在力量,培养他们的对学习、对生活乐观积极的心态。一场格调高雅、内容积极、主题鲜明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不但会提高一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增强校园活力,更会大大加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凝聚激励功能。

三、音乐教育增强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协调发展

功能校园文化具有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的能力,而合理的音乐教育更是可以大大促进这一点。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学校的各个发展要素之间应当达到一种有谐有序的状态,建设出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如此才能够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愈发迅猛,给自然、社会以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带来了一列的包括伦理道德的各方面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工作的现实意义也就更加明显了。

四、结束语

为了让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下高校必须加大对音乐教育的力度,把音乐教育切实落实到教学活动当中。首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转变原来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态度,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应该适当增加音乐课程的课时数,让授课老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教授音乐知识,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刚接触到的陌生的知识。老师通过丰富音乐教学的授课形式,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最多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以达到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目的。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功能,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音乐教育,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空间总构成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底蕴的厚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源头和重要基地,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建设校园文化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创设一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文化设施、制度规章等方面很容易设立,而作为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的人文精神则需要经年累月、潜移默化的逐渐形成。审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在提高个人审美情趣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体认人类的终极关怀,知道自尊自爱,关怀自然、社会和他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纯净心灵,完善人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和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归根到底是育人,目标就是教育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等。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使广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亦即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生动鲜明的旋律和艺术意象感染人,以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对形塑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等文化主题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心是校园音乐文化教育中的重点。高校的音乐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播此类人类传承的文化精髓。比如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开展歌咏活动,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丰富内涵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在给予学生音乐艺术熏陶的同时,学生思想观念上也得到启迪和感染,让他们在器乐表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信念;通过音乐欣赏,加以教师的讲解和诠释,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感染和教育学生。通过这样一些音乐教育活动,在审美育人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的正面导向功能充分体现出来。通过音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既统一了学生的思想,面向统一目标,又一致了广大学生的价值理念。

二、音乐教育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通过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在大学生中普及音乐乐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艺术社团音乐指导的方式,对那些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基础和热爱文艺表演的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辅导,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学生自发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在诸如迎新晚会、中秋晚会、联谊会、校园卡拉ok歌手大赛、街舞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合唱比赛、音乐剧展演等等活动中,音乐是这一校园文化的常规表现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思想性引导和训练,以主题性音乐表演来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以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音乐作品,鼓舞学生,让好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动机。通过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主题鲜明的系列校园音乐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时,也将会很大程度上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三、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

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其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意义尤为重大。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要达到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同发展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基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改变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随之也带来一系列包括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所谓“人的异化”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和关注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种方式,但就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和作用来说,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人格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题是以情感为纽带,强调欣赏作品时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华,在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当前,大学生们往往强调自我意识、彰显个性,易受外部社会的多方面影响,社会阅历缺乏,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常常会出现困扰和焦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专职教师的职业化程度不够,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往往流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俗套。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音乐在大学生的生活随处都在,特别是流行音乐。从这样一个文化现象的侧面也可以说明,音乐对大学生心理需求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抵制不良音乐作品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必要的。音乐艺术活动是个人参与的审美历程,而按照美学的一个流行定义“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对美的规律的能动建造、美的理想自觉追求、美的标准的积极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形成相应的交流,通过认知、情感、意志在反复交流中所达到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

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发现往往都是在具有文化精英意识的校园中产生,校园文化具有创造创新的功能。高校校园里各种文化思想聚集,相对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同时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高等学府,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具有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意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重要阵地,不仅仅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毕业生,更要培养出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有关音乐和创新关系的研究文献很多,无不明确地指出音乐审美活动对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作用。一个流传很广的例子,是说爱因斯坦就是在他弹钢琴时把“一个奇妙的想法、一个美妙的想法”变成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经过教育科研论证,音乐教育和技术训练能使学生的双手同时活动,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积极思维,锻炼大脑,提高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的声音来反映现实生活。音乐审美活动中,通过听觉产生音乐形象,唤起人的大脑中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和视觉的通感效应,促使人想象丰富,进而调动储存的表象,进行重新组合更新,构成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意象,从而开发智力,增强创造力。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音乐是美的灵魂,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效的利用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需求,在高等校园里,重视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设新世纪符合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4]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6篇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音乐是所有生命的快乐源泉。因为它能传情达意,能刺激感官引发共鸣,能触及心灵,能表达心声。所以,在特殊教育工作中,音乐教育更是有语、数、外等学科无法代替、无法比拟的。现在我校东办公楼二楼上,有一个音乐理疗室,就是专门为康复班自闭症的学生设置的。康复班的学生按课程安排,每周都可以到这个理疗室里,享受用音乐进行的康复的特殊训练。它正是利用了音乐治疗功能的另一方面,即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但是,这只是用别人研制科研的成果,在固化的模式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音乐理疗,它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音乐理疗。于是我想:为何不利用自己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发挥音乐的独特功效呢?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审适时度、大胆创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定会让学生们获益匪浅。 记得在班固撰写的《汉书・赵充国传》中这样写到:“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他道出了实践和参与的重要性。但是,我想我该怎样让音乐教育融合到特殊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康复训练中?该如何让音乐在特殊教育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呢?

尽管来到学校后我了解到,学校一直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即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培养有音乐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排演各种形式的节目,着重参加各种活动。但只是针对个别孩子,人数一般非常有限,还从没敢大胆地大面积的挖掘、培养那些看上去好像有点音乐潜力的学生。所以,我做为学校唯一的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倍感身上责任重大,有义务、有责任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做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要让真正的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生根发芽”。

于是,在新学期一开学,我斗胆向校领导说出了要扩大兴趣小组的规模,要在全校范围内招募“艺术人才”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且很快就在全校发出了通知。不知是不是因为自愿报名的缘故,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参与率竟然达百分百。音乐,它竟然能使这些神态各异、举止怪异、行走说话都难以保证的特殊孩子们,表现得如此兴奋,他们争先恐后、各展其才,一双双渴望得到认可的眼神,让你难以将他们拒之门外。这让我真正看到了音乐魔术般的魅力,也让我看到了在残障儿童的世界里,同样渴望得到自我展现的机会和他人的肯定与赞扬。

为了保护这些身心有残障的儿童,使更多的残障学生在音乐训练中感受韵律之美,享受旋律之美,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之美,在选择队员和具体分组时条件非常低,可以说只要有兴趣和乐感,甚至只要喜欢即使没有乐感也可以参与其中。坚持人人平等、扬长避短的原则分组。如手脚行动不便,但语言能力强,且能正常发音的学生分到声乐小组;语言表达能力差,但四肢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舞蹈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腿走路也不便,但手指较灵活的学生分到器乐组。这样一来,无形之间使更多的残障儿童从中受益,实现了兴趣小组真正为所有学生创建的意义。

有人曾好心地劝说:“不要想得太简单了!面对这样一群走路摇晃欲倒、说话句子难成、1.2.3.4.5都有时不分的孩子,能有极个别的独奏或能背过歌词,把歌曲唱整齐了、歌词唱准了,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想要训练什么二声部合唱?还要引进簧片琴进行器乐训练?吹奏合奏曲?岂不是不可思议,天方夜谭吗?无疑是在难为自己。”……是啊,虽然我来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清楚看到,他们都是特殊的智障或自闭症儿童,有的智商低得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不如;有的相对聪明,但却情绪难以控制,甚至会有暴力倾向;有的看上去跟正常的孩子无异,但却经常是答非所问或心思早已跑到自己的世界里;有的手脚不停地在晃动,还不时得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既然是特教的老师,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有了爱心与责任做动力,再用赏识的眼光欣赏、关爱每一个孩子,何乐而不为呢!我坚信:只要主意真,点石能成金!

训练中,针对这群特殊孩子的个性突出,差异性强的特点,在平时的兴趣小组训练内容和目标中,都是根据孩子现有的状况和基础,自己设计训练方案和编写训练材料,根据训练现场的学生表现,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训练作品简单易学,短小好记,针对性强。不管何时,都让他们没有高不可攀的感觉,而是随时有一种成就感,让这种成就感始终带动着他们快乐地学习,始终期盼着下次训练的到来。同时,因为他们个性差异大,所以,训练的时侯要注意用心呵护每一的学生,仔细观察其情绪变化,耐心地手把手不厌其烦的重复教授和训练,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信任你、喜欢你,始终期待着你能天天给他们上课、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些从不认识da.re.mi、五指不分瓣儿、说话很难连贯的特殊孩子们,在短短两个月乐此不疲的训练里,真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在去年“六一”节的展示中,他们不但能唱出优美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曲,还能演奏出流畅轻快动听的器乐小合奏。让来访的领导、社会爱心人士、家长们都为之震惊,拍手称赞。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7篇

(一)音乐的艺术声音、时间、表现、情感、联想,这些都是音乐的艺术。音乐以声音为素材,通过节奏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层次等手法来诠释人物的情感,表达物体的形象。脑海中的情境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音乐而发挥想象。比如:听到《十里埋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想到其中的壮观与士兵们拼搏的场景;听到《葬花吟》会感受到林黛玉看到花儿掉落时惋惜的心情。

(二)音乐教育的创造性音乐在人们的创造中起着引导、强化、调节和补偿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让学生们对音乐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他在第一章中采用悲壮的气氛,第二章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模式,用快板代替慢板,表现出了为抗争奋斗的,伟大的英雄主义情怀。对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音乐的发展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二、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建设的可能性

小学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具有引导性、激励性、美化性和凝聚性。“真、善、美”是音乐的重要品质。音乐通过声音进入人们的内心深处,通过情感来引导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们的心智,提高学生们分辨美丑的能力。学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比如说:在学校组织一些舞蹈、合唱、乐器等社团,定期举办一些表演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之中。学生在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增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还能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学生们在具备了演唱与演奏的技能之后,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以后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校园的美化之中来,使学校的建设得到完善。

三、小学音乐促进校园建设可行性的探讨

(一)丰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活动是让学生们参与到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学校可以建立声乐团,让一些喜欢声乐的学生参与其中,在每周升国旗的时候演奏国歌、在运动会和平时的校园活动之中扮演演奏者的角色,让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中明白音乐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对音乐的发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还能让学生的信心得到提升,提高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一些舞蹈、合唱等社团的建立,不仅能让学生综合素质的得到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融入文化气息1.改进教学结构以前的音乐教学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学的方式单一、死板。小学生的自觉性不高,难以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对于课程的理解不强,对于音乐的学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老师在教学之中可以运用这些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多彩的画面、欣赏一些有趣的视频,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一些角色等来提高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将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动画里面的场景相结合,明白其中的意义。2.结合人文素材,拓宽教学内容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引进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比如说:老师在对贝多芬的《月光》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德国的歌舞、话剧等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当时的现状进行思考。收集一些贝多芬的照片、介绍贝多芬的生平、然后让学生们体会贝多芬在一种复杂却坎坷的时代中长大却仍旧坚持创造的精神,最后再对贝多芬的作品进行学习。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还拓宽了学生们对于德国的认识,为其它音乐的学习之打下基础。

(三)创建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交流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要提供足够的音乐平台来供学生们学习。比如:建立专门的舞蹈室、音乐室、器乐室,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中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使用;老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懂得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对这些特长进行培养;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见解并加以引导等,都是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方式,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小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之中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一种艺术,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载体,一种精神文化进步的体现。因此小学文化在发展的同时,音乐教育对学校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的发展之中应该加强对音乐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校园文化

一、小学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由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环境设施文化、校园社团活动文化这四个层面组成的。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学校为了维持纪律规范而制定的校规校纪、规章制度等。

校园精神文化则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经过日积月累的一种精神,在教师、学生身上都能够体现。精神文化不仅可以体现在我们可以了解的校训、校歌、校服、校旗上,还体现在小学的学风、德育等无形的方面。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体现,是小学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环境设施文化主要输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包括校园的建筑、自然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 校园社团活动文化则是学生极为喜爱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较为枯燥,而社团活动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学习到新的知识,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学校开展的文艺汇演、书画展、歌咏比赛、舞蹈队、师生摄影、手工制作、乐器小组等活动都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寓教于乐。

小学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成长,是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的音乐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对于学生音乐艺术的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性与音乐本身的性质有关。“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决于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对于教者和学者,对于因受到教与学的一切因素制约的人来说,音乐教育的特征,乃是音乐本身的特征在起作用。”

音乐是听觉的享受、充满创造性,是一门具有审美性、充满想象、快乐的艺术,那么音乐教育也具有与音乐相同的性质。因此,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的教育,是充满愉悦感的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

音乐教育首先是审美的教育,一种培养欣赏美的艺术教育。音乐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往往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美好的旋律和歌词,能够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进而能够带给孩子愉悦感,孩子能够享受其中,从而能得到一种愉悦的感觉。寓教于乐,是音乐教育的一大特点。亚里斯多德在其《政治学》最后一卷中对音乐教育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他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内含美善的教育,包含着“内在的愉悦人生的幸福境界”,‘令人怡悦,奠如歌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给予人轻松欢快的快乐,让人忘却所有的烦恼忧伤,它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的审美性和愉悦感,所带来的是音乐的另一属性――创造性。音乐教育毋庸置疑是创造性的教育,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情,而音乐教育则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体会的时候能够进行强化、调节自己的思维,思维和创造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创新力。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先听,感受里面的旋律,体会后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吧注意力放在音乐上,接下来我再进行补充和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教学中我还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能够锻炼到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因此,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不能被忽视,因为音乐教学活动是通过寓教于乐,贯穿于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得到文化知识、道德修养、智力开发、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从而使教条、沉闷、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的实施。能够通过音乐教育的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小学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首先,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经常开展各类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交流思想,提高创新和思维能力,完善品格,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小学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音乐艺术才能,而这些学生又是学校的校园文化构建的参与者,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进而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又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充满意愿地去接受音乐教育,从而可以达到促进音乐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措施之一的音乐教育,想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在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大对于音乐教育的关注与监督程度。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而慢慢形成的。校园文化活动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处理校园之中的活动影响,社会的风气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音乐教育作为构建良好校园文化得手段之一,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不能收到社会的不良影响。例如,现在的流行音乐盛行,但其中也存在着国语通俗和功利的歌曲,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整体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构成潜在的威肋。因此,对于音乐的教育需要教师严格的监管,从而形成更好的校园文化。

其次,音乐教育应当重点开发音乐经典的深层次涵义,深入探究音乐其中的内在文化。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教师应当努力的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音乐教育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针对校园文化,而是在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能自然而然达到的目的。

因此,只有加强音乐教育才能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更好的帮助,同时也能促进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振飞.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 (32): 64

[2][美]贝尼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9篇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配置齐全音乐教学的一切条件。比如,充满艺术感的校园建筑装饰、合理的校园以及教室的布局、完善的教学设施(音乐器材、音乐活动舞台)等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完善的教学条件,能够让教学活动中开展的一切教务活动顺利展开,并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条件完善的教学环境中,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齐全的音乐教学条件是校园的物质文化,艺术的建筑装饰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艺术品味,让教学与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音乐教育促进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是制度文化的建设。建立统一、严谨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的约束与管制,也是对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要求。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是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是维护校风的基础。音乐教育在音乐的教学上,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结构、织体等有组织的进行音乐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规范性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道德观念。而音乐教育中规范的学习习惯,正是能够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匹配。

三、音乐教育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一)音乐教育促进校风建设

音乐教育对高校的校风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校歌上。校歌作为一件音乐作品,要体现校园的教学理念、文化观念等校园的核心思想。音乐教育不仅是对音乐作品的演绎,还要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情感。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情感细腻而震撼,优美的旋律能够表达校歌的听觉美感,内在的细腻能够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校训,并能够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真诚勤恳的人生态度。

(二)音乐教育促进教风建设

音乐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因其属于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一样,主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过程,在对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练习能力,此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长期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特点与风格,并且,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对音乐的学习效果,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音乐教学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专业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三)音乐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所谓的学风,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音乐教育,要求学生对音乐旋律、结构、织体的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天赋,还需要学生能够按部就班的掌握学习方法。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人优雅的气质、儒雅的内涵。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音乐教育促进校园人际关系建设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能够让广大师生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大家庭。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对音乐的研究,对音乐教学方向的掌控,促进了领导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领导将音乐教研计划安排于教师,促进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设;教师之间相互切磋音乐教学方案、相互探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状况,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教师对学生音乐教学内容的安排,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为合奏音乐作品而组成一个队伍,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作为一门对天赋、对技术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为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校园人均极力配合音乐教育。高校也开展各种音乐方面的社团,如歌唱社团、舞蹈社团、音乐剧社团等等,由学校领导、老师组织,由学生参与,大大促进校园里人间关系的建设。此外,音乐教育常常安排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有盈利目的的,有公益性质的。不论是盈利目的的艺术实践活动,还是公益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与教师成为好朋友。而在公益性质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学校的口碑,在外树立学校的形象。

校园音乐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音乐 美育教育

一、构建和谐校园是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在高校搞好音乐教育对校园和谐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的高校是一个文化知识传播的摇篮,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自主性更强,爱好更加广泛,知识面广,而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从音乐漫长的发展来看,人类在各地交流中把不同音乐普及,音乐与其他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在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上要不断创新,拓宽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设立一些跨学科的音乐课程,把各学科的知识与音乐相结合,相渗透,实现音乐与各学科的融会贯通,把音乐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的校园是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各类学科教育都需均衡发展,才能更好地确保音乐教育的效果。一所和谐的大学不单单是有良好的教学组织,更要有人性化的教育,以及受教育者素质的和谐培养。只有置身于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才能更好地让受教育者全面的感受音乐,一所大学积极构建良好的音乐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学校经常能欣赏到古今中外的名曲,可以看到经典的舞剧,能经常参加音乐大师举办的音乐讲座,另外,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歌手比赛、舞蹈演出等活动,学生必定更充满自信心,人格更健全,更加热爱生活。

只有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对学生人才的培养,和谐校园是为和谐的社会提供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谐的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把自己融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首先实现和谐自我,再积极投身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文化的活动中,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为音乐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中既锻炼了自己,又能实现个人价值。

二、音乐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审美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与理解,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审美,这样所获得审美情趣更自然。音乐教育作为音乐审美的灵魂,审美过程应该贯彻整个音乐教育,大学生经过不断的、重复的强化美感,使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才能获得情感和意识上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完善审美情操。因此,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方法上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主动感受美,审美教育的方法之一就是音乐教育,把学生作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来设计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体现美育给人带来的作用。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韵律等特点带给人们美感,通过音乐在生活中感受美,现代的大学校园受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因素影响,腐朽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的培养通过音乐活动的体验来实现,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让他们实现从感性欣赏到理性理解的升华。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德育

音乐教育它可以引导大学生追求人性的完美,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教育与道德情感是相通的,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生通过优美音乐的熏陶,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把审美情感转化为道德情感,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意识。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国人民被迫流亡的情景,激起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历史的认识,一部《东方红》无不激起学生的革命意志,通过鲜明主题思想的作品学习,音乐教育不仅提高大学生的情感,更增进了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首《芬兰颂》让学生感受到异国作曲家的爱国热情,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音乐,可以引导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教师要用音乐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提升道德品质感悟人生。

(三)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

在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教育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音乐通过独特的方式,给人带来听觉、感觉、意识上的领悟。通过一些正能量的音乐,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在加大力度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食粮,淡薄了对理想的追求,音乐可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净化心灵,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大学生在自己专业学科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下,通过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音乐,在感情上更能建立民族意识,加强民族情怀,建立学生的时代责任感,音乐教育是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三、校园建设提升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构建校园的和谐过程中,音乐教育在提升学校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大力推进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对构建校园的和谐有重要意义。高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入手,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音乐活动,提高课堂音乐教育的质量,让学生经常舞台实践来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足。

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也在日趋重视音乐教育,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音乐课程在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偏少,班容量小,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无法获得对音乐的爱好;音乐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合适,音乐教师的素质不够全面,使得课程设置太过单一,学生的音乐修养不能够全面发展;音乐教学设施缺乏,音响设施不完善,乐器的种类不齐全,数量缺乏,学生不能够进行音乐实践的锻炼。高校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音乐作品的内容丰富化,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民族音乐到世界音乐,从听觉音乐到视觉音乐,把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意思,创作背景所包含的历史因素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了美,把身心与音乐融合。因此,高校要改进音乐教育的课程管理,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注重音乐设施的建设,确保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使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

上一篇:初中德育课堂范文 下一篇:学校食堂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