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电影范文

时间:2023-02-27 10:32:22

校园电影

校园电影范文第1篇

一、校园微电影的兴起及创作特点

微电影因为具有投资少、创作周期短、不需要发行许可等低门槛特点吸引着广大电影爱好者纷纷加入到创作中。这些电影爱好者里面,有一大批是传媒类院校的大学生们,他们拥有电影梦想,具有创作电影的热情和潜力,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在梦想的驱动下,他们立足校园,策划和尝试着去做一些与大制作、大手笔所不同的“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的微电影去践行自己的电影梦。校园微电影因此异军突起,成为微电影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并呈现出自己的创作特点:

(一)从主题内容上看丰富多彩

大多数都是反映年轻人的学习和生活,主题主要是学业、励志、青春、爱情、友情和亲情,也涉及公益、社会热点等。特别是表现青春和校园爱情的,在微电影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再见金华站》《不想说再见》等。―方面说明大学生们在内容的选择上会选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在创作中注重对自己的生活、人生进行观照。校园化、个性化,成为校园微电影的最大特点。

(二)从创作手法上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能力强,也更愿意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虽然他们能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一些人和事,用现实主义手法去进行创作,但更多地具有浪漫的情怀,因此在创作中往往具有深深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创作的爱情微电影,男女主人公往往都是“女学霸+学渣男”“女神+潘磕小被蛘摺巴踝+灰姑娘”,情节往往都是一见钟情,在主人公深陷爱情之中憧憬美好生活时,其中一方却因病不久要离开人世或因家人反对被迫出国深造杳无音信,空留一方独自惆怅。画面虽唯美,但稚嫩化、情感化、个人化倾向较突出。

(三)以赛促创,硕果累累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兴影像艺术,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特点风靡全球。为使校园微电影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蓬勃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等相关机构联合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高校举办微电影大赛,如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等,或者在大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电影节上设立微电影竞赛单元,如武汉大学生电影节等,或者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举办校级传媒艺术节、微电影大赛等,达到以赛促创的目的。许多大学生创作的校园微电影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绩,不但获得大奖,网上点击量也较大,引发广泛热议。

二、校园微电影在创作与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虽然校园微电影在微电影大潮的推动下创作活动如火如荼,但因主客观原因,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专业水平整体偏低,艺术水准有待提高

近几年,校园微电影在广大电影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如中国传媒大学毕鑫业的《我要进前十》、河北传媒学院刘啸宇的《天堂午餐》、颉宇航的《面包师的理想》和北京师范大学陶志强的《雨花错》、浙江传媒学院的《北京梦》等不但在网络人气上还是获奖规格上都属于校园微电影的佼佼者,但大多数校园微电影良莠不齐,剧情老套,拍摄水平低、故事情节不流畅,画面稳定性差、演员不专业等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呈现出的影像质量不尽如人意。

虽然微电影属于个人化、草根化的艺术形式,但整体来讲,专业院校的专业学生拍摄的影像质量相对较高,而非专业院校或非专业学生拍摄的艺术水准相对较低,整体上艺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题材相对狭窄

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主体主要是学生,因受个人阅历等方面的制约,表现的主题往往也就集中在了爱情、友情、青春、励志、亲情等方面,如前所述爱情在校园微电影中占有的比重非常大,雷同的情节也比较多。有的创作者为了自娱自乐或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甚至过多地去表现同性恋、无厘头的东西,过度娱乐化,让作品难以承载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优秀创作团队难以传承

一部成功的校园微电影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优秀的专业创作团队。这些团队往往由一些对电影充满热爱的学生组建起来,一般是以宿舍、班级、专业为单位,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葫芦三兄弟、河北传媒学院刘啸宇组建的Maker工作室、李胤泽组建的冬启工作室、浙江传媒学院的微电影创意社、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鱼人工作室等等,这些创作团队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的团队拍摄了数部甚至数十部微电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校园微电影创作团队的生命周期一般在2~3年,往往会随着主创人员毕业而解散,只有小部分微电影团队会走出校园冲进商业市场进行创业。所以即使优秀的创作团队,也很难保证数年持续产出精品。

三、校园微电影的出路与展望

作为微电影家族中的生力军,校园微电影虽然有多方面的短板,但只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微电影之路。

(一)学生要加强学、练、创,提高实践能力,提升艺术水平,以质量求生存

微电影的“三微”特征以及具有平民化、个人化的特点,人人皆可参与拍摄,但正如中国传媒大学胡克教授所说:“微电影虽小,却不可等闲视之。”道出了它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也道出了它不是任何人都能分得一杯羹的事实。校园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如何以最好的影像质量示人,如何让广大观影者买账?

首先要求故事精炼,有着令人动容和直指内心的力量感。一般的电影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几部分即起承转合的内容桥段,微电影因时长限制,要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讲好一个故事,开端、发展一般不设置,即使有也是稍加铺垫,直接就是高潮、结局,人物塑造、悬念设计等把握好很难,所以要树立“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从创意上下功夫。要注意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和精巧的情节设计,要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创意结局。

其次要用优质的影像质量感染观众,达到观影者的期待视野,引起情感共鸣。微电影是通过视听语言来传情达意,观影者要在碎片化的影像中寻求视觉听觉的享受,满足生活的想象,用剧中人物的成功、胜利、曲折、苦难来填充自己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所以拍摄时要从专业角度研究整部故事的架构,场景的设计、摄影机推、拉、摇、移的应用,背景音乐的配置,后期的剪辑都要精心安排、琢磨,让每一个镜头都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正如著名导演王小帅所言,“创意出人意料,拍摄方式不落俗套”的具有独特创意、精美制作和丰富内涵的微电影才是好的艺术作品。所以,作为一名微电影创作者必须不断加强电影理论学习,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具体创作、打磨中提升艺术水平,才能拍出高质量的校园微电影。

(二)学校要打造良好实习基地或建立相应文化产业园区,助推校园微电影创作,以质量求发展

为培养高素质影视专业人才,大多数专业院校都在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以赛促创的方式和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成立工作室等方式引进项目,以项目拉动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本校名师与社会团体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在微电影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的院校甚至成立微电影系,让学生能够更专业地去从事微电影创作。这些都为校园微电影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持。笔者认为,学校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助推微电影创作,才能更好实现校园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1.以学校为依托,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微电影专业工作室

在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好多学校学生都是以共同兴趣爱好组建创作团队,虽然冠以工作室的名义,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更没有充足的仪器设备和资金支持,这种“三无”微电影工作室取得一定成绩已实属不易,形成长效机制很难。以学校为依托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微电影工作室就会呈现梯队建设,也能解决优秀专业创作团队难以传承的矛盾,让学生背靠大树,心无旁鹜,专心创作,取得佳绩。河北传媒学院推出的“三特生”工作室制度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尝试。

2.以学校为主体,与行业合作,走商业化创作之路

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新形式,如果只具备艺术性没有商业性,没有经济效益,就很难有长期生存的土壤,更不能很好地服务到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只有艺术性和商业性同时兼顾,才能算是成功的微电影。本身微电影也是从商业广告脱胎而来,所以与行业建立联系,走商业化之路也是用“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育人模式来实现校园微电影创作者的大银幕电影梦的途径。

3.以学校为平台,与一些知名网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园微电影的播出渠道主要是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或者以微信、QQ群的形式进行传播,只有极少部分作品能够走院线上映。传播渠道上处于劣势,不但不能盈利反而许多都是自掏腰包。学校在这方面要积极拓展播出渠道,利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或者与一些电视台、知名网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学生打造品牌形象,实现多种方式的传播,进一步使校园微电影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甚至更多的利益分成。

(三)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三贴近,体现人文关怀,让校园微电影成为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

校园电影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电影;国产;价值诉求

在国产电影中,校园电影无疑是大众视野内的一个新生事物。在高投入、大制作的电影占据市场之时,校园电影的出现使得整个国产电影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它不以繁琐炫目的剪辑和视听冲击来夺人眼球,而是以情感渲染和对人物细致饱满的刻画来吸引观众。校园电影往往以青少年的学生时代为主要题材,以年轻观众为主要的受众对象,具有鲜明的青春性,彰显的是一种消费时代下的青春亚文化(Youth Subculture),与爱情片、等类型片有一定的重合之处。校园电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不羁叛逆的青少年们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这种烦恼到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和性解放运动后达到顶峰。[1]因此美国校园电影始终带着强烈的躁动、自由、青春洋溢的气息。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国产校园电影在价值诉求方面则明显淡化了西方同类电影中大声UO的对抗、放纵与叛逆感,而往往是导演从成人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对青年人的生活进行真诚的关注,聆听他们的声音并委婉地表达出来。严格来说,国产电影基本上都是主流的成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是成人认可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社会问题反思的一面镜子,校园电影也不例外。

一、对成长困惑的真情彰显

校园电影的背景主要是中学与大学校园,此时电影的主人公正值成长的关键阶段,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正是第二性征发育之时,身体逐步向成熟迈进,有充沛的能量需要宣泄;而在心理的角度,青少年们刚刚脱离了童稚时期的无忧无虑,而又没有形成成人的世故老到的内心,无法在前后两个阶段的人群中寻求自己精神世界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会有诸多难以启齿的念头以及抑郁、纠结、困惑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国产电影对于这种青春的“阵痛”是持忽略态度的,青春在我国话语体系中是与对祖国未来美丽的憧憬,对祖国建设事业上的无畏无惧等概念相结合的。[2]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僵死的旧话语体系逐渐瓦解,青少年成长时的困惑,无所适从的“青春不能承受之重”也就渐渐开始为电影人所重视。

以周杰伦执导的《不能说的秘密》(Secret,2007)为例,电影中女主人公路小雨在20世纪70年代读书时,因为才华横溢而遭受包括班长在内的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只有大勇偶尔会让大家不要欺负小雨。而路小雨本人又因为长期沉浸在对音乐的热爱之中内心极为细腻,在不友善的校园环境中逐渐变得极为孤僻和自卑。以至于当她在意外中穿越二十年时空认识了男生叶湘伦之后,依然对这份有“时差”的感情毫无安全感,常常会吃醋,尤其是在目睹叶湘伦与他现实世界中的同学晴依在一起之后。而路小雨对于叶湘伦的喜爱,除了两人都在钢琴上有着巨大的热情和天赋以外,还因为来自陌生世界的叶湘伦不会冷漠地对待她。但是出于敏感和自卑,路小雨始终不敢将时空穿越的秘密告诉叶湘伦,并且在两人的相处之中十分矜持。

不仅对异性的情感容易对青少年造成困扰,同性情感也是校园电影表现的内容之一。在电影《蓝色大门》(Blue Gate Crossing,2002)中,女生林月珍和孟克柔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友情,因此林月珍才会在自己喜欢上男生张士豪以后,委托孟克柔帮她收集有关张士豪的一切,如笔记本等,让孟克柔帮助自己给张士豪送情书,然而却因为羞涩而故意在情书中留下的是孟克柔的名字,这份感情执著而又保守。另一方面,张士豪也喜欢上了孟克柔,并且骄傲而自负的他对孟克柔做了笨拙的表白。然而孟克柔心中真正中意的却是同为女性的林月珍,她出于对林月珍的爱才一直帮她牵红线。相比起林月珍和张士豪而言,孟克柔的感情无疑是更加隐忍和克制的。毕竟同性之间的爱情在社会的生存空间更小,毫无社会经验的孟克柔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非主流的感情。只有在两个人幻想未来的生活,林月珍对未来有着绘声绘色的幻想,而孟克柔却只有一句“月珍,我什么也看不见”时,观众才能体会到孟克柔心中的无奈。

二、对社会问题的客观呈现

欧洲著名文化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曾经指出:“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应该直接触及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人物,触及人类的经验,总是为当代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帮助人们理解产生那些问题的环境。”[3]国产校园电影与西方同类影片的最大区别,就是承担了反映现实这一重要的艺术使命。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实际上是社会的缩影。以台湾林清介的校园电影为例,台湾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社会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岛内的民主运动一浪接一浪,各种政治禁忌在轰轰烈烈的各种运动下不断被突破,校园之中的“党化教育”也摇摇欲坠。以至于1988年蒋经国去世之后,台湾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而在经济上,台湾也迅速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思想,色情、、吸毒、黑帮等现象层出不穷。校园并不是社会中的一方净土,教师、家长与学生也受到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少年犯罪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少年帮派问题,绑票勒索、打架斗殴等行为成为当时校园问题的常态。而林清介等导演又是嗅觉十分敏感的电影人。因此,台湾70―90年代之间的校园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均体现出了自己诞生的气候和土壤。[4]

以《鲁冰花》为例,影片中的台湾当时正逐步脱离的独裁统治,“劳民伤财”的选举制度开始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然而的阴影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上。学生中古阿明与林志鸿要为谁去参加全县的美术比赛而进行竞争,单纯从绘画技艺来说,极具绘画天赋的古阿明更占上风,而林志鸿却满脑子条条框框。然而古阿明出身贫寒,林志鸿却是乡长的儿子,美术老师郭云天和包括校长在内的其他老师展开了争执。一位老师就提议既然现在是民主时代了,那么不如投票决定。投票的结果自然是林志鸿胜出。这实际上是对古阿明极不公平的。校长口中的所谓“民主一下”,实际上正是教师们对官僚表示谄媚的一个借口。又如林志鸿的父亲需要到处进行宣传和拉票,林志鸿学校的老师因为校长拍乡长的马屁而纷纷帮助乡长拉票,郭老师也要帮助乡长画宣传画等。本应该纯洁的校园也因沾染政治气息而发生了许多令人哭笑不得之事。

内地的校园电影亦不例外。在金琛执导的,根据韩寒小说《三重门》改编的电影《青春演绎》中,林宇翔除了语文成绩比较出色、有“才子”之称外,其他科目的成绩并不出色。林宇翔一直迷恋着恬静漂亮的女孩苏珊,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时代,尽管林宇翔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无数习题集和补习班的洪流中,他依然怀疑自己并不能实现苏珊那个四年后去清华园找她的约定。而实际上在交往中,苏珊也默默地喜欢上了林宇翔,为了能够与林宇翔在同一个高中,苏珊故意在中考的数学考试中放弃了几道大题。而原本凭借分数能够和苏珊一起上县重点高中的林宇翔,却在妈妈的上下疏通下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了市重点高中三中,而实际上林宇翔并没有接受过真正的体育训练,他不仅要与真正的体育生一起训练和生活,还因为母亲的望子成龙错过了心爱的苏珊。电影并没有大喜大悲的情节,然而主人公林宇翔的少年情怀中却暴露出了应试教育、教育资源不公、走后门等社会问题。

三、对救赎之路的执著寻觅

尽管从彰显成长困惑与呈现社会问题两个方面而言,国产校园电影不免略显沉重,但就整体情调而言,国产校园电影基本上还是采取了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大团圆结局。尽管青春生活中不乏叛逆、暴力甚至犯罪等阴郁的主题,但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国产校园电影还是要偏重表现青少年在成长当中的青春气息,体现主人公个性上阳光、积极的一面。[5]主人公的魅力往往并不只体现在困惑的一面,还体现在困惑之后仍然能为自己寻找到救赎之路。

以九把刀执导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为例。在电影中,主人公柯景腾与心仪的女孩沈佳宜出生于台南彰化,潮湿而闷热的当地天气见证了他躁动不安的青春。对于柯景腾等人来说,落后的彰化比起发达的台北显然遥不可及。然而因为沈佳宜不仅十分漂亮,且学习很努力,很有可能考到台北的大学念书,柯景腾萌生了“一定要在她上大学之前追到她”的念头。对于高不可攀的沈佳宜,15岁的柯景腾一方面嘲笑她“假仙”“机车”,一方面却又不放过和沈佳宜在一起的任何机会,并且因为想保护沈佳宜而立志“成为厉害的人”。从家庭条件来说柯景腾并没有任何优势,他的母亲给他递上一包纸的时候还要叮嘱他“省点用”,在学习上他更是落后沈佳宜一大截,两人几乎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为了能够实现自己追求沈佳宜的理想,柯景腾将自己的漫画书收起来,开始好好读书,与沈佳宜坐着前后桌,放学时还在黑板上比赛做题,没有晚自习的夜晚两人也留在教室看书。这一切就因为沈佳宜曾经说过“我不是看不起差生,我是看不起那些什么都不会却还看不起努力念书的人”。尽管到最后,柯景腾也没能够和沈佳宜考上同一所大学,并且在若干年后,沈佳宜还是嫁作他人妇,但是对于柯景腾本人而言,他早已不是那个在彰化炽热的阳光下懵懂的少年。沈佳宜成为柯景腾有关青春的全部回忆,柯景腾凭借这份爱情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尽管称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他已经成功地在社会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在沈佳宜的婚礼上坦然地待人接物。清纯漂亮且读书用功的沈佳宜的出现,对于柯景腾来说是打开了一条新的向上之路,在青涩爱情的激励下,柯景腾才能够从那个跟别人打架的叛逆男生,变为一个知道要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的人,从而真正走向成熟和稳重。从成长的角度而言,该剧的结局依然是喜剧的,柯景腾曾经的奋斗并没有指向徒劳无功。

国产校园电影目前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对于它的讨论,单纯研究拍摄技术和营销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受整个电影创作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更广泛观众群观赏、思维习惯的考虑,电影的价值诉求方面难免带有一定的道德说教或沉重的社会反思意味,使得电影蒙上了一层成人气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校园电影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类型体系,但是这并不会抹杀校园电影的艺术价值。国产校园电影的导演们真诚地凸显着青少年们的成长困惑,揭示他们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并积极地为他们寻找救赎之路,体现出单纯迎合青少年消费口味,强调电影的娱乐价值的美国等西方校园电影所欠缺的社会责任感。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疑具有独特的心理问题以及人际交往圈,但这并不是真空于成人世界的,相反,青少年们的困惑与迷茫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远离成人的权力中心,因为在智识与体能上的弱势而常常受到社会主流的忽视。国产校园电影正是将青少年的世界与成人世界相结合,对现实进行了深切的观照,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类型。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2013CZ016)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q201317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爽.青少年在美国青春电影中的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2009(15).

[2] 陈月娥.国产青春片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J].电影文学,2015(09).

[3] [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居延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4] 赵静蓉.作为“异己之物”的青春[J].文艺研究,2015(10).

[5] 张慧瑜,毛尖.无法表述的青春:谈大陆青春片[J].文艺争鸣,2014(10).

校园电影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电影;国产;青年形象

无论是从电影本身的艺术道路抑或是从公众的认可度而言,校园电影都已经成为国产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因为其所具有的小成本、高回报的商业特色而成为近年来导演勇于尝试的拍摄方向。如麦曦茵的《烈日当空》(2008)、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等都取得了口碑与票房上的成功。可以说,就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校园电影可谓是一颗散发着光彩的新星。毫无疑问,校园电影的重要表现对象乃是正经历着人生的成长阶段,还未踏上社会,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校园中的青年。这些青年尽管在生理和心智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长,然而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摆脱封闭的校园,进入成人世界之中。特殊的年龄使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而摇摆在校园与社会之间的特殊环境则为青年们的种种与成年人迥异的思维和举动的萌生提供了“气候”与“土壤”。对于校园电影来说,无论是基于传播学视域下的商业回报的考虑,抑或是电影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产品所应当肩负起的教化、宣传使命,关注青年始终都是校园电影不可回避的责任。[1]20世纪90年代后诞生的国产校园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一批性格各异、命运殊途的青年形象,展现着青年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让观众融入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之中,促使观众产生共鸣,可以说这便是国产校园电影体现出来的最有意义的人文情怀与写实精神。

一、迷茫、困惑的青年形象

在谈及台湾青少年时,有学者指出他们具有“动态性高、爆发力强、个性不稳定、价值观尚在摸索当中,做任何事并不深思熟虑,冲动而无需太多动机,他(她)们摆荡在孩童/成人、纯真/世故复杂、正途/歧途之间”[2]的特色,而事实上,这一概述用以形容内地乃至更广范围内的青少年都是可行的。青年人的世界观尚不健全,既无法完全理解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无法全面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另一方面,青年在成长中又需要不断地面对自由与束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残酷对抗,这往往使得他们倍感焦虑。一旦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一个合格的领路人或同伴的角色,青年就有可能沦为在黑夜中前行的船只,无法分辨出正确的前进方向,无法领悟到认知社会和自我,接近生活真谛的正确途径。而对于电影艺术来说,塑造出迷茫、困惑,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了伤害的青年形象,也有助于为电影增添悲剧意味。

以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为例,电影中借助小四和小明之间的悲剧故事为观众揭开了整个台湾社会的病因。[3]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20世纪60年代的台北,电影一开始便渲染了那个时代极为严酷的社会秩序,如小四等人必须面对的竞争激烈的大学联考与中学淘汰制度,以及迁台以后为整个社会笼罩的“”的意识形态高压和“”的自由牢笼。而另一方面,来台的外省人们又带来了各式各样有关家乡曾经的繁华诉说和迷梦回忆。在这种环境中,青年人对于未来有着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当这种迷茫和困惑被放大到极限时,青年人便有可能在其中窒息。电影中表现了太多善意被“恶”驱赶的画面,首先是群殴事件,学生们先是在学校里打群架,随后发展到在外面争地盘,在台球室和冰店之中互相砍杀,画面极为血腥,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只能以暴力的方式发泄自己多余的精力。杨德昌给予这些“小大人式”的青年足够的主体性,丝毫没有低估他们可以表现出来的残忍和狡诈。而男主人公小四原本是一个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并且还承担着家里人对他考上大学,提升家庭地位的殷切期待。他原本完全可以走上一条与“小太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自从喜欢上小明,小四的人生便越来越脱离了自我掌控的范围,以至于道德感十分强烈的小四在发现小明频繁更换男友后选择了杀死小明。电影改编自台湾的真实案件,如果对杨德昌的表现手法稍加梳理便不难发现,小四的悲剧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结识了小明,而是整个社会震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的一角。当小四无比信赖自己强硬的父亲时,却发现父亲需要低声下气地对训导主任赔好话;当小明成为小四眼中唯一的光明时,小明却因为生存的压力而不得不周旋于多个男人之间,成为小四不能容忍的、堕落的“娼妓”。正是因为小四无法接受,又发现自己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他才用青年人冲动的方式投向了“恶”的怀抱。

二、追求情感实现的青年形象

故事类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是由人倾注情感打造而成的,在内涵上也必须是关注人的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出于人的生理本能,对异性情感的萌动是绝大多数青年成长的必经历程,获得异性的欣赏和肯定也是青年的个体需求,这些对青年精神世界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可能直接影响青年人的情绪、信念和人生态度。同时,在追求个人情感实现的过程中,青年与同性之间的友谊、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在接受着考验。尤其是在中国特有的环境(如学习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家长集权观念下对青年情感的忽视,等等)下,青年的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而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良好的情感素质将直接关系到青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自信感,人与人之间健康、积极的情感关系与人是否能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加之就电影艺术而言,人类复杂的情感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微妙的循环力,推动着情节不断发展,扣人心弦。因此,国产校园电影中不乏一批渴望获得情感满足的青年形象。

其中男性形象较为典型的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柯景腾。在校园中,柯景腾和自己的兄弟曹国胜、谢明和、廖英宏和许博淳等人都对班花沈佳宜有着一种或深或浅的情愫,一方面他们由于自己吊儿郎当,故意对沈佳宜这一类用功读书的女生流露出鄙视之情,但另一方面清纯美丽的沈佳宜又对这群男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柯景腾因为成绩太差而得到了沈佳宜在功课上的帮助,并且因为一次意外的体罚而让柯景腾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生性顽皮的柯景腾为了得到沈佳宜的肯定而开始努力读书,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自己情感的证明。而另一方面沈佳宜也在内心默默地喜欢上了喜欢逗趣的柯景腾,但由于女生更为早熟,因而她总是对柯景腾的幼稚行径不以为然。两人之间的感情不着痕迹,始终没有明言。最后,在成长之中,两人渐行渐远,各自带着这段情感留下的温度度过尘埃落定的人生。

而女性青年形象的代表则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郑微。郑微原本是抱着对青梅竹马的林静的一片深情踏入大学校门的,结果却遭遇了林静出国的打击。在一次误会中郑微与陈孝正相识,两人从死敌逐渐变成了甜蜜的恋人。然而校园恋情终究要经历多重考验,毕业之际陈孝正得到了出国留学的名额,让郑微触动往事,深深地感受到了背叛。直到多年以后,郑微已经在职场上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林静与陈孝正又同时出现在了她的面前。电影的情感叙事由毕业这一事件分为泾渭分明的前后两段,前一段中校园生活中的情感叙述张弛有度,然而毕业之后,叙事节奏迅速变得十分紧凑,不再有校园爱情中的风花雪月,人与人之间似乎已经产生了一层隐形而坚韧的隔膜。导演对象牙塔内外人物感情走向的正确把握,使影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三、突破逆境的青年形象

与其他电影类型不同,校园电影有较为明晰的受众指向性,相当一部分校园电影的观众也是正处于追求、建设自己未来过程中的青年人。如前所述,青年极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诸多逆境,或是面临爱情的迷失,或是陷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困境,因此对于一部分校园电影来说,其有必要为观众展现一个青年人从弱小逐渐变得强大,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命运给予的彷徨和困惑,突破逆境的叙事结构。

校园电影的教化作用正是通过为观众提供一种改变个人命运的可能性,以及从一文不名到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的人生样板,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投射获得心理满足,同时也使电影呈现出一种励志、阳光的叙事格调。讲述男青年挑战人生、实现梦想的电影中有侯量的《滑向未来》(2009)。电影中的天一是深圳特区的移民二代,这种尴尬的身份使得他自幼便十分懦弱。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决定学习滑板运动,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培养出了自信的性格。然而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那便是自己心爱的女孩霄霄罹患白血病。已经十分坚强的天一决心与霄霄一起筹钱治病。与之类似的还有张荣吉执导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逆光飞翔》(2012),主人公黄裕翔是一个天生失明的青年,从家乡考到台北读音乐大学后面临着学习与生活上的诸多困扰。如无法从自己的宿舍走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必须先等老师教完其他同学之后才能与老师单独学习,甚至连衣服都无法自己洗干净,等等。但是在面对命运的不公时,黄裕翔并没有屈服,而是自己想出各种办法进行克服,如让妈妈带领自己走去教室然后记住路径等。他的信念便是,尽管自己看不到世界,但是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而《逆光飞翔》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是一部完全表现黄裕翔故事的纪录片,而是导演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产物。导演在了解黄裕翔的人生经历后,在电影中创造出了一个与黄裕翔相对照的人物小洁,使电影既有事实基础又增添了戏剧冲突。[4]小洁是另一个突破逆境的女青年形象。小洁原本热爱舞蹈,然而因为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在奶茶店打工,需要顶风冒雨每日骑电动车送外卖,甚至发烧的时候也要坚持,与男朋友的关系也走到了终点。在一次意外中,黄裕翔与小洁邂逅了。而在与黄裕翔的相处之中,小洁受到了心灵的触动和人生的启迪,如黄裕翔去盲校教盲人小朋友们唱歌,小洁在音乐的感染下决心重新拾起自己的舞蹈梦,并在刻苦的练习之后去报考舞蹈学校。在爱的指引下,两人都实现了对逆境的突破。

校园电影的崛起可以被认为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年人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被凸显出来,青年人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日益强势,大有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之一的态势,青年正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话语权。而另一方面,青年人意味着成长、希望与未来,也意味着敏感与迷茫,整个社会、历史的巨大变迁在作为个体的青年人的思想上可以体现得极为深切和生动。这就导致电影乐于将青年人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近年来,国产校园电影的兴盛也证明了校园电影并不因为其表现的内容大多被拘泥于校园、学生之中而狭隘、肤浅;相反,校园电影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塑造出风格各异、发人深省的青年形象,并依靠这些丰满、立体的青年形象构建起极具戏剧张力的叙事,触发观众深刻、真挚、独特的青春回忆和人生感怀。校园电影所采用的是“小”题材、小投资的发展道路,然而正是一个个青年形象帮助校园电影完成了“大”背景的展现和严肃话语的诉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体制对电影创作者在思想以及表现手法上的约束越来越小,电影传播渠道和受众定位的不断扩大,以及青年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国产校园电影势必将继续书写国人的青春,为观众创造深入人心的青年形象。

[参考文献]

[1]陈远东.试论大学校园电影的作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5(05).

[2]张舰蓓.台北青少年的心灵空间[M].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93.

[3]付晓红.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电影的青春叙事[J].当代电影,2007(06).

校园电影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全面部署,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

我县一直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了促进校园电影的顺利开展,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2014年9月28日由县宣传部牵头,会同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新广电影视局等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电影放映工作的通知》精神,使广大电影放映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做好配合工作。另外,县教育局和县电影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还专门深入到全县23所中小学校,认真收集、听取学校领导及老师对影视教育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查看放映环境,制定相应的放映工作安排。对于没有放映场地的学校,我们还专门购买了流动放映充气大棚,以保证放映质量。

二、放映工作具体开展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放映安全顺利

为了顺利完成校园放映工作,我们部门,专门成立了校园影视放映工作小组。形成一套完整的影视放映工作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制度建设、工作考评、员工培训等工作的完善。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以提高广大干部员工对校园放映工作的重视,以实际的行动来响应我县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号召力。每次放映前,我们工作人员都会积极与该校领导和教师积极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工作人员还要对放映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师生观看电影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二)放映工作科学、服务到位

我们对校园放映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工作落实的督察工作,根据学校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放映计划。提前对放映器材进行检查,维修,储备,以保证放映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差错故障。同时,积极加强对放映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放映工作的认识和工作熟练度。2014年,我县电影分公司总共放映了180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有23所学校的6267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占全县学生总人数的98%,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校积极配合、适时开展观影教育

为了达到影视教育的教育激励作用,各级单位和部门也积极配合我们校园电影放映工作,基本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自然也十分重视观影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是学校专门实行在放映前教师指导,提出观影任务,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观看。在观看电影前,基本上各班的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都会积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影小培训。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学生不认真、不仔细观看电影。这样,通过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明白每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所包含的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等。这样,在观影后,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及观后感,或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影片的认识和观点。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有的学校因设施不足,场地不够,还积极想办法应对,确保全校师生都能看到影片。学校学生人数较多,共两千多人。而且校园场地也明显不够宽敞。因此,学校采取分批观看的方式进行,即把全校学生分为三批错开时间进行观看电影。在19日上午,由一、二年级学生观看,下午则由三、四年级观看,20日五、六年级观看。放映队为师生放映了《铁擘阿童木》和《七小和尚》两部影片,生动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极具感染力,在整个放映过程中,师生们看得十分投入,时而欢笑,时而哀叹,有部分同学还流出了泪水。为了延伸影片教育效果,该校老师还及时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观影讨论活动,发表自己的主张,并写出观后感。

三、放映工作取得的效果

2014年县电影分公司在县教育局、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安排下,认真开展影视教育进校园的活动。全体工作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矜矜业业、奋勇前进的精神,努力推动影视教育工作的不断前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分公司全年深入基层学校放映了《七小罗汉》、《乌龟也上网》、《小英雄雨来》等180场爱国主义影片,有23所学校的6267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各个中小学利用班(队)会等形式举行演讲比赛,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进行交流,从各中小学到教育局层层组织评选,共有300多位同学得到表彰奖励。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校园电影范文第5篇

微电影创作的首要步骤是剧本创作,它是微电影创作的基础。如何让主题和故事情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故事情节。在确定好主题和故事情节之后,必须把它写成剧本,这种文本格式小学生未曾学过,只有通过网络自学,并改变自己惯常的写作思维和方法去编写,这是学生创造力得到培养的另一种表现。最后,还要把剧本转化为分镜头,对小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最困难的,学生以前未曾考虑过怎样用镜头来表现剧本内容,未曾体会过镜头与文字的差异:有时一段复杂的文字只需要一个长镜头就可以表达,有时一句短短的话却需要几个分镜头来体现。一组学生一般只有一部DV摄像机,这更增加了构思分镜头的难度。学生要学会像导演一样去思考镜头的机位、演员的表演,以及影片的蒙太奇思维等。这一过程是最具“头脑风暴”的,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在此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二、传递正能量

一部微电影,要表达什么、弘扬什么,是创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小学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对于事件的对错、现象的美丑辨别不清,所拍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明确的观点,有时连自己拍摄的微电影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所要拍摄的内容进行研究:影片中的人物做法对吗?你对影片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影片结尾对人物或事件的对与错是否有明显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在创作小组中交流探讨,或向家长请教,或在书籍和互联网中寻求答案。经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制作出来的微电影就会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作为创作团体中的一员,学生在创作中思考、探索,对影片内容深有感触,所受教育也最深,而其他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由于与创作者年龄相仿、心理特点和想法相近,加上影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因而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接受影片所要表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三、磨炼意志力

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撇开其他步骤不说,单“正式拍摄”就已经花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小学生控制能力差,拍摄过程容易笑场,拍一个镜头可能要NG好几次;一个小组一般只有一台摄像机,对某些多机位拍摄一次就能拍完的镜头,实际操作中学生要停下好几次,利用仅有的一台摄像机从不同的机位来拍摄,演员也要重复演几次,这无疑增添了拍摄的难度,延长了制作时间;学生的拍摄时间一般定在周末,如果其中的某位学生不能如约前来拍摄,那下周同一时间整个团队未必能按时继续拍摄,原因可能是某位学生的家长要带小孩出去办什么事,也可能是另一个兴趣班时间有改动等。微电影创作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已经如此耗时,可以想象,完成全部创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么艰巨!确实有不少学生因为困难而中途放弃了,但也有更多的学生坚持下来并成功制作出一部部微电影,他们的意志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磨炼,得到了提高。

四、建立团队意识

校园微电影创作,是一个团队的运作:它需要组织者的统筹帷幄,也需要队员的分工协作;它需要队员有铁的纪律和精确的时间观念,也需要队员有强烈的团队意识,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以上这些,恰恰是大多数小学生所欠缺的。校园微电影创作,让学生“不得不”去建立这种团队意识,否则将无法如期完成创作。笔者执教的班级有个以陈圳晓同学为首的团队,准备拍一个反映老人摔倒后该不该扶的微电影《扶不扶》,笔者本来对该团队抱有很大的期望。三周以后,查问进展,竟然连一个镜头都没拍出来,究其原因,说第一次是陈圳晓迟到,第二次陈圳晓临时换角色,一个队员因为自身的角色由男2号降为配角,想不通而闹矛盾;第三次是一个队员没来,原因是“陈圳晓第一次也迟到了”。哭笑不得后,笔者只能把队里的成员全部找来,告诉他们:团队就是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每个队员都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件,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同样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件,机器都不能正常运转……这个团队最终如期完成了创作,作品虽不太理想,但还算完整。笔者觉得,能够让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学会去建立起团队意识,也就足够了。

五、提高综合能力

在专业电影拍摄中,场地、饮食、时间、道具等都有专人安排。小学生拍摄微电影,则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笔者把以上这些统称为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如拍摄过程队员内部有分歧,要学会去调解;节假日要进校园拍摄,要学会与门卫沟通;有些镜头需要“群众演员”,要学会去寻找等。通过处理这些问题,每个队员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团队组织者无疑是受益最深的,某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得异常出色,李煜炜就是其中一个。在拍微电影《青涩爱恋》时,她的团队原定于在暑假期间开始拍摄,没想到女主角临时被家长带回老家去,李煜炜主动打电话与女主角的妈妈沟通,“晓以大义”,最终成功地把人“要”了回来。另一次是她的团队无法在上午完成预定的拍摄任务,下午又有队员要上兴趣班不能继续拍摄。李煜炜果断地决定利用中午时间完成拍摄,但是吃饭成了问题:回家吃吧,不够时间拍;在外面吃吧,又不够钱。她聪明地给笔者打来电话,让笔者代向学校门卫借钱,最后大家吃上了饭,顺利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她们的作品《青涩爱恋》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深圳市首届“雏鹏奖”校园影视大赛。在辅导学生校园微电影创作中,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拍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你的拍摄经历却是最美的。”只有经历过艰辛的拍摄过程,才能体会到个中的酸甜苦辣,才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校园微电影创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德育途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校园电影范文第6篇

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一天,甚至在网吧呆上一天,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最新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优秀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优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3]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优秀的影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人生阅历不丰富,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容易走入误区。电影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代表着现代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影视作品向学生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不同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电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很多人物的心灵美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内心,启发着学生,引领学生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妨将影视作品加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当然影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构建还不健全的时候,不乏很多低级趣味的影视作品出现,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优秀的影片并对学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并充分挖掘出这些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内涵,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自我修养,构建健全的人格。

校园电影范文第7篇

导演:米歇尔·弗兰克

主演:Tessa Ia、Gonzalo Vega Jr.、Tamara Yazbek、Hernán Mendoza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12年5月23日

残忍地讲述人的丑恶

这是一部用痛心疾首的方式反映校园暴力的电影。获得了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头奖,评审团主席蒂姆·罗斯在颁奖时评价说:“这部影片无论是从演员的表演、画面还是技巧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大师之作,令人难以置信。”

影片讲述高级厨师罗伯托,在妻子遇车祸身亡后,陷入无尽的悲伤中,于是决定离开家乡港口小城,迁往首都墨西哥城开始新生活。罗伯托很快找到新工作,但与女儿的交流却十分勉强,并不是因为互相不够关爱,而是罗伯托始终无法走出阴霾,这也让他在餐厅的工作中与同事经常发生矛盾。

而与此同时,女儿亚丽杭德拉在进入新学校后显得如鱼得水,似乎一切都很融洽,很快跟几个家境富裕的同学打成一片,被邀请去参加周末派对。派对上她喝了太多酒,酒后乱性与公子哥胡安发生了关系,胡安还用手机录下了俩人的视频,亚丽杭德拉开始时并不在意,但很快视频传遍学校,她成了学校里人尽皆知的下贱,之前的友情统统消失不见,那些表面上的朋友转而成了攻击她的人。

剧情由此急转直下,成了一出考验观众忍耐力的虐待电影。胡安不承认他传播了视频,说自己当夜把手机落在了卧室,而那些愤怒的女同学先是言语上羞辱亚丽杭德拉,进而用更残忍的方式虐待她——身体上的暴力,甚至害。

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亚丽杭德拉对自己的遭遇只字不提。而同学对她的迫害则愈加疯狂。

此前用极端方式描述青少年暴力的影片可能还要追溯到《蝇王》,有记者说:“有些场景的残忍让人不忍猝看,因为着实令人厌恶。”这样一个“下手极狠”的故事,自然不能虎头蛇尾,导演这样解释复仇的结局:“我想父亲的复仇,是对前面矛盾积累的最好交待,它可能让残忍更进一步,可能太戏剧化,但我想这是结束故事的最佳方式。”

复古Dogme 95规则

《露西娅之后》是33岁导演佛朗哥的第二部长片,他2009年拍摄的《丹尼尔与安娜》曾在戛纳电影节展映,讲述原本感情很好的姐弟俩,意外被一伙拍AV的人绑架,并逼迫他们在镜头前,从而扭曲了姐弟之间的关系,影片虽题材耸动,但剧本和导演手法都十分生涩,并没引起多大反响。《露西亚之后》则脱胎换骨,全片用一种冷静到残酷的方式讲述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巨大伤害,长时间的静音和旁观的机位视角,无配乐的声音处理等,都显得导演控制力十足,让人想起当年拉斯·冯·提尔和托马斯·温特伯格等人为Dogme95制定的规则。

对于题材,米歇尔·弗兰克说他从没想过拍摄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影片,但墨西哥的现实促使他制作了这么一部电影,“当然有人会认为现实没那么糟,电影是戏剧化的表现,但真的有观众会因为这部电影去关注校园暴力对青少年的伤害,引起社会的关注,目的就达到了。”

媒体反馈:

导演用节制的手段表现高强度的剧情,使得影片尖锐有力,这样一来,关于故事可信性的问题就可以先放到一边了。

——《好莱坞报道者》

一部尖锐沉痛的反映校园暴力的影片。

校园电影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园电视;微电影;拍摄技巧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6-0065-03

校园电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校园新闻、校园专题、校园微型剧、校歌音乐电视、电视教学及校园主持人等类别。每一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比如校园微型剧,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微电影,以校园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视艺术形式,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在制作中要重点抓住细节的表现,要突出同期声和长镜头的使用。微革命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最醒目的文化标签,我们毫无防备地进入了一个听起来很时髦的时代——微时代。微,不是弱小,不是卑微,也不是那种可以随便忽略的东西。微是精妙,是文化,是那种春风化雨无处不在的力量。

笔者在学校从事校园电视这方面的工作已有多年时间,凭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边拍摄边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体会,几年时间下来,拍摄了系列剧《舞动的青春》、《成长的足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专题片》和学校校歌MV等短片,都获得了区级以上的荣誉,其中《舞动的青春之二》和校歌去年都获得了全国校园电视评比银奖。下面笔者就谈谈对校园微电影拍摄的一点体会。

一、选材要精挑细选

拍摄任何一个对象,选材很重要。校园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我们要提炼其中有意义的故事。记录学生的真实校园生活,主题鲜明,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反映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以小见大,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人感受其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给其他学生以启示,让他们产生共鸣,从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一面。

2010年暑假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看到学校的健身操队员在学校体育馆训练的场景,直觉告诉自己他们肯定有活动要参加。经过了解得知,健美操成员将代表学校参加2010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健身操苏州赛区的比赛。这么热的天,其他学生都已经在家过暑假了,而这些学生冒着酷暑,在训练场所日复一日地挥洒着汗水。笔者从中发掘出这是一个反映学生不断拼搏进取、为了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健康阳光的一面,所以笔者也跟随着健美操队员,在学校体育馆时刻陪伴着她们,用摄像机记录着她们的训练生活。笔者把整个训练和比赛的过程通过编辑加工,制作出了一个名为《舞动的青春》的短片,通过健美操这个载体,反映健美操这项运动给学生带来的无限乐趣,从而表现她们都热爱这项运动、珍惜这个团队,最后得出每个人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我,让热情的舞台挥洒出青春的光彩这样一个主题观点。这个短片在学校校园电视台播放之后,反响强烈,还刮起了一股练习健美操的风潮。

后来笔者又对该短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挖掘。新学期之后,来自不同年级的健美操队员都升入了新的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有的学生面临毕业,为就业准备去学校实习,或者为继续深造而认真复习;有的学生继续在健美操队训练,不过她们已经变成了教师的好帮手,成了健美操队的核心骨干。以前她们仅仅是在健美操这个共同的舞台上发光发亮,共同努力。现在笔者觉得可以把这个舞台延伸出去,在她们各自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个舞台,在各自的舞台上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情境,同样值得其他学生学习。因为是以前短片的延续,所以笔者把它起名为《舞动的青春之二》,作为一个续集,通过校园电视台播放,很多学生都被主人公积极向上、青春阳光的故事感动了,从中得到了震撼。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这个选题应该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今年笔者在健美操队员中选择一个已经工作的学生,继续跟踪拍摄了她上班时的场景,从训练健美操,去市里比赛,去幼儿园实习,然后现在正式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记录了这名队员的成长过程,笔者把这个过程制作成了《成长的足迹》,在校园电视台播放之后,反响强烈,很多班级都开展了写观后感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思想教育。对于制作校园电视的教师,一定要把好选题关,在选题上多花工夫,相信会有好的收获。

二、素材要注重积累

素材的积累很重要,素材唯有真实,才能得到大家的共鸣,用时间的长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如果能够坚持拍摄下来,给学生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点点滴滴的素材保存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在坚持中才能出精品。

校园电影范文第9篇

制作时间:2012年10月

作品时长:11分43秒

作品类型:剧情片

前期设备:佳能EOS C300

后期软件:Adobe Premiere cs6

达芬奇

从影片整体素质上,影片的艺术性可能不及从前作业的品质,但毕竟这是一部有商业投入的影片,因此从整体角度上,这部影片应该是几部影片中最完整和成熟的影片。毕竟在未来的影像中,导演是要靠制作影像而生存,因此能将商业和艺术结合起来,对于导演来说,本身就是其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一封邮件,让阳光又有些腼腆的大男孩小宇终于决定去追心爱的女孩。从学校到机场,小宇骑车一路狂奔。

大学青春岁月中与心爱女孩一起的日子如幻灯一样从小宇的脑中闪过,四年的时间里,小宇有无数的机会表白,但他却一次次遗憾地错过。而这一次,他决定不再等待、不再犹豫,要大胆地向心爱的女孩说“我喜欢你”。

第八届中央戏剧学院影像展最佳男演员最佳制作

导演阐述

这是一部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拍摄的商业微电影,前期通过和客户充分的交流确定了微电影整体方向。针对的观众群是年轻观众,主打青春小清新路线,同时有机地结合邮政相关服务和产品。故事起初创意只有一句话:利用邮件倒计时追女孩。所以在一开始就决定了这部微电影结构一定是倒叙的,在骑车追女孩的路上交代大学时代的青春往事。“表白”很难,对于身在象牙塔内只知憧憬美好世界的大男孩来说更是如此,当有勇气的时候缺了些对友情与爱情的判断,当爱意不再懵懂时又缺了些勇气,有时候美好的初恋往往就这样变成了默默的暗恋,最终随着青春不了了之。大学校园里有类似经历的男生不在少数。

故事中的女生大大咧咧,甚至与男孩称兄道弟,这样男女关系更像是他身边的“女哥们”或她身边的“男闺蜜”。“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是个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然而片中男女主角在一开始却为证明“存在这一友谊而奋斗”。大学就是这样,谁不曾“二”过,谁不曾迷糊过。

还原校园氛围在当时存在困难。适逢黄金周休假,校园空无一人,虽然满人的校园也不理想,但作为校园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仍要有一定可信度。我们找十几个群众演员,作为教室、走廊、操场的点缀,既不太空也不太满。为了让故事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我们设置了很多不同的场景,并配合不同场景不同剧情给演员选择了很多套衣服。

这次的拍摄资金相对充裕,人员配备专业,所以整体进程比较顺利。但抢时间仍然是每时每刻要面临的问题。《爱的速递》场景众多而距离间隔远、人物造型也要不断变化,故此对一些非重要场景,我们也根据日程做出了相应调整。

小清新爱情故事对画面要求不言而喻,所以大部分戏的理想状态都是阳光灿烂。其中一场天台日落的戏,当天天气很好,为了给演员补充面光,得到唯美效果,灯光师选择了12k钨丝灯和夕阳对打,为了抢日光我们先拍完了所有逆光镜头。拍摄中我们遇到了最大困难就是在公共马路上维持秩序,其中那一场表白的重场戏,因摄影师要带着稳定器360度旋转拍摄,所以让来往的车辆停驶就成了最为头疼的事情,为此耗费了大量时间。

拍摄技术难点在于各种运动镜头的速度问题,因为后期需要把这些运动镜头剪辑在一起,所以尽管镜头运动方式不同,但速度要尽量保持一致。我们应用手动轨道,对于横移镜头比较容易控制速度,但对于突然拉起后移等运动手动轨道就显然达不到稳定和理想速度了。所以在成片的组接镜头看,还是存在一些衔接问题。

倪骏

命题作文,注定导演要依据商业客户的需要来进行创作。但与学生作业相比,这次创作拍摄资金相对充裕,人员配备专业,所以在场景的选择、演员的选择、服化道的选择、在技术层面,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影像呈现出浪漫爱情小清新电影的质感,剪辑流畅,故事也颇具观赏性和趣味性,不足之处是受制于客户要求,故事和人物都尽可能类型和简单,情节推进也过多依赖画外音。但与市场接轨是未来导演必须要面临的职业状态,如何平衡个人创作和商业要求,如何兼顾艺术追求与市场需要,这是他们走出校门、走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必修课。

卢晟

从画面到配乐,都像一阵清新自然的风吹过面颊,或许会有水晶般闪亮一滴从眼角滑落……导演用旁白娓娓讲述一个纯真、青涩、在美好大学时生的爱情故事。

校园电影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校园;微电影;创作;探究

在大数据时代的召唤下,各种“微”事物蓬勃的发展,微电影受欢迎的程度,通常与受众对信息接受时采用的是何种方式,还有微电影对这种信息传播形式的适应性有关。大数据时代,报刊等传统媒介逐渐被取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就连微博这类新兴媒介也受到移动终端设备的干扰。众所周知,2012是微电影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微电影行业对经济市场进行了更深层面的摸索。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大大降低了微电影制作的难度系数,大学生积极的涌现在各类微电影的制片中,推动了校园微电影前进的脚步。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形式进行探究。

一、浅谈校园微电影的定义与特征

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行业的组成成分,微电影又被称之为微型电影,其本质也是电影,可以被视为传统电影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主要产物。而校园微电影实质上就是在校学生利用某种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协助下自行编制、自行指导与自行演绎的影片。校园微电影题材内容上多数以爱情、友谊、青春、家庭为主,将生命发育的意义、成长进程中的感受融入进微电影的剧情之中,以达到阐述当代大学生群体情感理念、价值观念、生活面貌的目的。校园微电影可以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达到被播放的目标,人们也可以在移动以及短时闲暇状态下自行的对其进行播放,上述为校园微电影播放的特点;此外,校园微电影还具有完整度高的故事情节、内容上具有丰富性、题材广泛性等特征。校园微电影与传统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具有“三微”的特征,即微时长、微投资、微周期,这些优势的存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校园微电影的创作工作中,此时观影者承担的不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也可以加入到校园微电影画面拍摄与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环节中。

二、分析微电影被大学生创作的原因

1.互联网的推动效果

互联网作为影视播放的主要平台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现如今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等各大视频网站竞相发展,那么经济型的微电影就为网络视频运营商创造了机遇。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乐于接受网络所传播的讯息,善于对其创改,也就是说很多类型的校园微电影是对传统电影产品效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微电影为大学生创造了才能展示的平台。

2.内容精悍、成本低廉

与播放时长1~2小时的传统电影相比较,篇幅短小的微电影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正因为内容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其制作成本的经济性,这样就为大学生制作微电影带来了契机,作为非专业的人员,他们利用一个小型的DV机或者一台普通的单反相机、甚至是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对画面拍摄的工作,制作成本也相对低廉,这就为校园微电影的蓬勃发展注入动力。

3.参与性强、传播范围大

之所以认为微电影的参与性强,是因为视频摄影技术与录像设施均已普及化,此时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行的下载与影视视频制作相关的软件还有各类微电影创作的教学课程,这样就有大批量的大学生积极的参与进微电影创作的工作中,编排剧本、做演员导演,这是大学生创意思维得以发展的途径。校园微电影传播范围广体现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设备中存在的爱奇艺、PPTV等视频播放器均可对其播放,受众在博客、微博也可以对其进行点评与转发等。

三、列举校园微电影创作的类型

1.爱情片

爱情片描述的是校园男女生之间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在爱情萌发、发展以及结束各个环节经受的曲折为微电影故事的主线,结局或忧伤或圆满,体现出学生时代对美好爱情向往的人生态度;而校园微电影爱情片讲述的一般都是男女情侣之间相逢的羞涩、相恋的美好、相知的感触、误会中的磨合、和好之时的欢乐。这是大学生分享美好青春时光的途径,以微电影的形式留住了最深刻、最青涩的日子。例如《心动》这一校园微电影爱情片中讲述了球迷陆小楠与一北之间从友情到爱情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尽管两个人最终没能终成眷属,但是小南对自己的理想更为的坚定,为之不懈努力,心动的感觉也成为了那个夏天所有的记忆。校园微电影爱情片更能传递出纯情的气息,因此该影片类型在校园微电影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2.励志片

励志片其实质就是对一个人物成长过程的描述,主人公在经受各种打击与磨难,心灵上更具有成熟性,最终收获辉煌与成功的喜悦。校园微电影中励志片创作的目的一般都想要对学生潜能达到启迪的效果,协助他们确定人生目标,引导他们合理做出人生规划。优质的励志片能够辅助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苦,获得战胜挫折的信念。例如《女生日记》这部仅仅9分钟播放时长的校园微电影中讲述了艺术学院一个普通女大学生江小夏自升入大学以后经历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各种打击,但是在各种挫折面前主人公江小夏并没有逃避,她勇敢的面对与承担,渐渐的变得成熟与坚强,对美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磨平了棱角,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大学生通过对励志片微电影的创作,传递的是勇于挑战的正能量,也向外界流露出他们心中潜在的愿望与理想。

3.友情片

校园友情片描述的是朋友之间的故事,目前大部分校园微电影友情片呈现出来的是和寝室室友之间的友情,他们在对小事斤斤计较,但是在困难面前情深意重、共同承担,每年毕业季这类校园微电影影片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有很高的播放率。朋友之间的情谊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朋友的勉励与扶持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由此可见大学校园里纯真的友情是值得被高度颂扬的。

4.搞笑片

校园搞笑片就是就是指哪些能让观赏者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的影视作品。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处于节奏极为快速的模式中,他们的身心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一定的压力,那么此时校园微电影搞笑片的创作与涌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在某一时间段使他们拥有愉快的心理环境,正因如此,这种类型的影片是得到大学生高度青睐的,学生在对这类校园微电影创作之时,一般会把身边搞笑的故事融入其中,增添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5.悬疑片

这类校园微电影中存在着很多未知因素,有效的利用观众的好奇心理,描述了离奇古怪的故事。在具有震撼性视觉冲击以及恐怖声音的环境中,衍生出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感慨与深思,观众蒙生“再看一遍”的念想。学生在对该类校园微电影创作之时,多数是以悬念为整部影片的骨架,而拍摄环境一般都选择教学楼或者是寝室楼场景。

四、推动校园微电影创作良性发展的对策

1.还原大学校园的本真

还原大学校园本真,概括校园生活实际面貌,这是校园微电影拓宽选材范围的基础。很多大学生在对校园微电影故事情节进行创设时,为了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刻意的去编造故事情节,这种生搬硬套、不按照故事情节发展而随意创作的方式对校园微电影的播放效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丰富对校园微电影创作的灵感,大学生应该积极的探索校园实际生活,善于发现周边美好的、典型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思维,以此途径去达到充实校园微电影创作题材的目标。例如《学渣大战高数》这部科幻类校园微电影采用了身边故事性素材,讲述了主人公邓涛这一大一学渣为了应对金融系的期末考试而与大魔王奋力激战,夺取高数下册书的故事。总之,在对校园微电影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只有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题材融入进去,才能收获到感化观众思想、激起共鸣的效果。此外,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微电影的题材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应该树立延展性意识,将眼光发散到社会环境中以达到充实校园微电影故事情节的目标。

2.培养并强化大学生对微电影专业的技能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画面拍摄的技能,学会推、拉、摇、移、晃这些基础性的拍摄技巧。在对景象拍摄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切身的认识到维持画面的稳定性是前提,也是最为基础的目标。而为了落实上述的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掌握稳定摄像机镜头的技巧,为了增强镜头的稳固性能,大学生可以使用三角架设备,在对画面拍摄之时最好选用广角镜头这一类型,以达到对画面整体效果维护的目标。此外,大学生在对校园微电影后期制作的进程中应该娴熟的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程序,使其最大限度的与文案所要表述的效果相匹配。大学生为了达到掌握更多与微电影创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的目标,采取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例如课余时间多看微电影专业书籍、向专业教师咨询请教、也可以当本地区电视台实习一段时间去达到锻炼与强化实践技能的目标,为自己在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进程中铺路垫石。

3.宣扬与提倡校园微电影的创意性

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目前很多校园微电影内容过于随意,甚至衍生出低俗肤浅、恶意搞笑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类型的微电影所占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使上述状况得到有效的解决,最佳的解决策略就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的观影水准。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供应通常都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在大学生欣赏水平以及标准要求提高档次的基础上,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质量必然会得以强化,此时那些低俗性的微电影才不会霸占荧屏,在这种创作环境下,校园微电影创作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动态平衡的模式中;为了使校园微电影在制作的过程中富有创意性,参与微电影创作的大学生应该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科学发展观理念作为创作的基点,共同努力传递正能量;与此同时巧妙的将传统艺术渗透进校园微电影拍摄与后期制作的工作环节中,使影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彰显艺术色彩,拥有视听特色。大学生在对校园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意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那么制作出的微电影产品创新效果浓厚且彰显了主流价值精神,对大众群体的价值观念实现了正向引导的目标,当然校园微电影也过得了长足发展的机遇。

4.建立健全相关审查体制

2012年,我国广电总局与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颁发了关于网络影视剧的专项标准,但只是大略的规定网络视频制作方、视频产品发行机构和政府机关统一的配合审查工作,并没有实行“责任到户”的体制。为了使校园微电影创作实现良性发展的目标,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下几点浅见:一是大学生在对微电影进行制作之时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形式与规律,始终坚持传播主流思想以及弘扬正确价值理念的原则;二是负责对校园微电影播放的平台应该编制并实施“谁办网络、谁负全责”的审查体制,并对校园微电影执行先审查后播放的工作任务,杜绝那些低俗恶搞、色情暴力的校园微电影出现在荧屏上;三是与微电影行业相关的协会应该具有自觉性与自律性,定期的开展自我审查工作,以确保微电影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四是政府机关应该积极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进程中,将自身的权威性发挥出来,对不遵守微电影专项规定的大学生、审查单位以及影片发行机构进行严肃的处理。

五、结束语

由全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微时代”的发展,“微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校园微电影创作与发展的进程。本文作者建议当代大学生在对校园微电影创作之时,应该积极的融入现代化新鲜元素的同时,将传统艺术与文化精神融入其中,达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继承与发扬的目标;此外,在对微电影的创作应该体现出创意性的特征,以生活为基础,用最真诚、最自然、最质朴的艺术需要传递出当今时代的美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高江龙.微电影创意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高江龙.探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微电影的剧本创作[J].大众文艺,2014(8):190-191.

[3]崔健东.大数据环境下剧情类微电影创作特质探究——以微电影《情意》《鼓舞》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78-80.

[4]袁鑫.探析微电影与校园文化的互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6-49.

[5]杨晓林.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J].民族艺术研究,2015(02):18-27.

[6]何少杰,朱青.微电影:命名、分类及本体论初探[J].电影新作,2013(2):44-49+54.

上一篇:青春校园电影范文 下一篇:校园三剑客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