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9:31:24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文化是指“高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利益和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和安全监管制度,以预防和消除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专题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而营造稳定、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包括物资与精神两方面。”[1]校园安全文化问题虽然广泛存在于中国各高校,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极为薄弱。时至今日,关于校园安全文化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孙晔《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2],邓国林、朱蓉蓉《试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3],陈良栋、夏向阳《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4],熊雁兵、翟兆斌、张勇《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讨》[5]等。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时期相关地域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据统计,到2012年在校学生将超过2500万人。高校扩大招收规模,致使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体现在盗窃、诈骗等常见安全事件,而且涉及人身安全的也屡见不鲜。开放式的校园,使其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化,这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较好地解决校园安全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在“十二五”科研规划中,将《学校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防范的应用性研究》作为一个重点课题立项研究。研究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对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较好地解决当前高校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有深远意义。

一、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决定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师生个体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校扩招与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开放式的特点,导致校园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化,不安全因素增多。校内主要体现为偷盗、使用违规电器、违规操作实验器材、社会不法分子入校犯案等。同时,校园周边网吧、KTV和其他娱乐场所也是高校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成为安全事故频发地。据笔者调查发现,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多特点,如突发性、多样性和季节性等,近年来事故发生率逐年递增,使得校园安全受到极大冲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学生本人及家庭造成重大打击或影响,而且也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反映,更有甚者,校园环境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祖国未来。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校园安全问题。各种校园安全事故警示我们,应特别重视和保护师生在教学、学习及其在校园周边公共场所的安全与健康,这是新时期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高校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影响学校竞争力

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中,校园安全文化是最关键部分,其建设水平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标尺之一。通过强化校园安全文化力量来保障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在新时期已被纳入评价一所高校是否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基本范畴。高校要想提高竞争力,首先要保障基本教学、科研、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避免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受到侵害,但由于校园内外环境受社会变革的影响日趋复杂化,校园安全受到极大冲击,因而应站在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高度,努力抓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从而为校园稳定与和谐提供必要保障。笔者认为要充分注重以下两点:首先,要让校园安全理念与安全价值观在领导的态度和行为中体现出来,并将其落实到学校管理制度中。其次,除把安全管理融入教学实践中之外,还应将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到领导与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氛围,以便使提升学校竞争力。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教育、规范和激励功能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自身功能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教育功能。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不仅影响师生员工的安全理念和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行为,而且在应对其他非安全因素时,也表现出明显的责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扼杀或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规范功能。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对师生员工能起到规范作用,经过教育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员工的安全行为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他们会自觉地以校园安全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为追求,这能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安全行为的出现。第三,激励功能。校园安全文化在支配师生员工行为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起到支配作用,具体表现为他们对各种不安全行为会避而远之或是勇敢地作出反应。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长期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校园安全文化内涵缺乏

高校在长期建设和实践中,校园安全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但时至今日,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开放式的校园,决定了校园内除学生之外必然还有一部分社会人员流动,从而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难度。相关领导虽已看到这一事实并也想努力构建平安、稳定、和谐校园,但部分管理者做的却只是一些日常工作,不仅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而且他们不能从学校长期实践经验与安全管理特征中,提炼出可以代表本校安全文化内涵的文化用语。第二,高校虽然投入大量经费购买诸多安全器材,但缺乏利用这些安全器材宣传、弘扬校园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其应有之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第一,校园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纵观各地高校均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将安全理念向学生灌输,但事实上这种教育模式效果并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对其并不认可。因为它不仅缺乏事例分析,而且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这就显得比较枯燥、无力,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此外,高校学生长期生活在安全事故相对较少的校园里,因而在思想上还未对安全问题形成一种警惕感,在这种思想模式下,安全教育的效果必定非常有限。第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教学内容未把安全文化纳入其中,同时,也无需通过考试或采用其他方式考察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因而“一旦文化本身无法依靠自身强大的教育感化功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则这种安全文化很可能会流于形式。”[6]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支持力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只靠学校本身努力,而应积极争取外界支持,外界支持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展与成效。但是国家与社会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第一,经费不足。新时期国家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更加重视,但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在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背景下,国家用于高校建设的经费有限,因此,现阶段用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经费相对于实际需求来说,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尤其在安全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第二,缺乏社会支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任务,社会为其提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都将对其产生积极作用,但事实上社会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不仅影响建设进程,而且效果也不明显。

三、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

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全面落实高校安全管理责任制,狠抓高校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与心理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多渠道宣传,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精神。

(一)全面落实高校安全管理责任制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领导支持与带动,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从行政管理层面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保证,而班主任、辅导员等则是教学管理层面的主要责任人。

第一,在行政管理体系中,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是安全教育工作的负责人。首先,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应兼任学校安全教育领导组组长,成为全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首要负责人,其他校级分管领导应兼任副组长,是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直接负责者。其次,学校与各学院之间通过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明确各学院党政“一把手”为所属院系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力抓手,形成一种层层负责制。校、院两级主管领导既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计划,也要亲自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便在全校形成一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机制。

第二,在教学管理体系中,各院系分管领导、班主任等都是安全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首先,各院系应积极与保卫部门建立起长效协作机制,将安全教育以不同形式深入课堂、班级和宿舍,从而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其次,高校应划分片区,并指定各片区安全文化建设责任人,如果高校存在多个校区,还应在各个校区设立安全员,以便协助校区负责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总之,只有将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才能营造出一种有效的安全教育责任文化。

(二)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重点抓好学生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必须加强人身安全与心理安全教育,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一,高校应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教育。首先,高校应健全以保卫处为主导的专职保安队伍,完善相应救助服务体系。校园保安或校警是保障校园安全的中坚力量,在创建平安校园中扮演主要角色,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徒步式巡逻,这种方式虽有其必要性,可在新时期已不能满足校园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应构建由校园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和徒步组成的“三位一体”巡逻巡更体系,以便提高见警率。通过提高见警率,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安全问题,从而达到人身安全教育的目的。其次,组建一支由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组成的安全协管队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防护体系中,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信息员、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宣传、示范的带动作用,利用这种辐射功能对其他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进而形成对安全知识文化的认同。最后,学校或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安全知识征文活动、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相关安全知识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有助于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

第二,高校应普及心理安全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心理特征,在学校设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而在各学院也相应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通过配备专职心理教师,进而提供各种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其次,学校应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专家或专科医生到校讲学,以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最后,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组织观看相关电影等,这对建立心理咨询评估制度有重要意义。

(三)重视宣传,普及安全文化知识

让安全文化知识在全校内普及,是搞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要想使安全知识得到最大化普及,关键在于宣传。第一,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首先,学校要敢于打破将全校学生集于一个大礼堂听安全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地应采用以学院为单位的小班制安全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更具针对性,效果更明显。其次,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师应把高校学生经常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传授相关防范方法与避害技巧,进而增强受教育者的安全意识。第二,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这是宣传安全知识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通过组织观看影片向学生宣传一系列安全常识,从而起到一种安全警示作用,让安全意识及其避害技巧在每个学生头脑中留下烙印。第三,学校应制作安全教育小册子,集中印制安全知识的同时,适当附带相关典型事例,这可以让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更加注意安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微博等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向学生介绍和宣传各种安全信息与知识。

总之,随着校园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化,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面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积极研究和探索应对措施,通过构建校园安全防护网络,将各种校园安全隐患扼杀在源头。

参考文献:

[1]胡源春,刘江华.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实践与创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孙晔.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论[J].现代情报,2002(8):116.

[3]邓国林,朱蓉蓉.试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8(2).

[4]陈良栋,夏向阳.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

[5]熊雁兵,翟兆斌,张勇.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经济师,2013(2).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引言

从80年代初至今,高职教育可以算是一位仍在探索与发展中的青年人,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不同于普通高校,它强调职业性、实用性与岗位针对性,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性人才。然而,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花大力气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没能同步学校的其他软硬件设施。诸如研究课题、培养方式、师资力量、学生素质与心理,甚至是校园安全等领域都存在着漏洞与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的一次又一次扩招,很多问题将会愈来愈明显。其中,大学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团结,而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学校的安全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将以辅导员的身份对怎样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学校,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学校,认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是实施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亦是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高校必须具备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主体意识,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配套设施。合理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充足的资金投入、科学严谨的安全事故反应系统等因素。①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越来越的校园安全危机事件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旦预防或是处理不当,将会给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带来严重的影响。预防工作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而辅导员,作为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指挥者与承担者,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同样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最广泛最直接。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入学教育和日常普通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是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机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进社会而需要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学校第一道防线的辅导员,需要提升的安全空间很大。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养

辅导员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素养,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负责校园安全管理的是保卫处,其他部门几乎不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学生一旦遇上紧急或突发困难,第一个求助的往往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笔者所带班级中就曾遇到过丢失钱包的事件,学生第一个打电话求助的是平日跟他们经常联系的辅导员。如果此时辅导员没有第一时间指导并教育学生做出合适的处理方法,那学生所损失的将会更多,除去钱财也将会丢失学生对老师及学校的信任感。因此,尽快且专业地掌握相关校园安全处理方法是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之一。

笔者认为我院的保卫处定期给相关辅导员进行谈话式的培训很有帮助,一来可以及时地掌握校园动态(学校组建的保卫武装QQ群会每天更新内容,第一时间将在校园里发现的可疑人员拍照分享),以便各系辅导员根据不同的内容及时展开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来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有助于各系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时更新有关安全知识的技能,也加强了辅导员对安全管理的正确认知,使得校园安全管理不再只是保卫处的工作,从而在各个方面确保学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的稳定。

三、提升辅导员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的工作可谓是繁琐而细小,其需要强大的责任感与职业素养。在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我系所开展的“幸福教育”主题活动便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室中宿舍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这便要求每一位教师、辅导员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观点及权利。在安全管理中同样适用,辅导员该是学生在校园里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第一个掌握信息,提高危机预警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心理构成复杂,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各种因素交织组合使得每一位大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在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档案之后,辅导员仍需要及时关注所带学生的最新动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②,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

四、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块领域中更是需要加强认知与学习,因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是小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校园稳定、家庭幸福、学生个人成长的重大事宜。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在其中发光发热,真正站好第一班岗。在平时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关爱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以自己的实际努力将“幸福教育”的理念落在实处,作用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相信一定可以减少或是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与校园的平安与幸福。

注释:

①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②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人们应付心理应激造成的压力,适应环境而是用的一种策略。大多在不知不觉地运用,可以使人们减轻由于心理压力或挫折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

参考文献:

[1]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颜伟.大学生安全问题浅析[J].科技信息,2009(17):93.

[3]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4]许芳.如何进行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意义;措施;大学生

1引言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对大学生而言,安全是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同时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前提。要想保证大学生的安全,使其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就要在校园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2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安全是保证其生活与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是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已经定型,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再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但是缺乏足够的经验;最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自我防范能力不高。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仍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避免安全事故的侵袭,从而对其顺利完成学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还有利于学生安全学习环境的创建,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

2.2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与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增大了高等院校的开放程度,使得后勤管理制度逐渐趋于社会化。在这一时期,社会问题与学校内部问题愈加突出,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对高校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预防与消除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高校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安全问题,尽量降低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对校园治安秩序、教学秩序与工作秩序的有效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校园的和谐、稳定。

2.3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大学生来说,对其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逐年增长,对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调查与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园缺乏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学生与校领导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十分必要。在校园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生经历的挫折都比较少,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温室下长大的,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学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促进其抗击打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3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就要求国家制定完善的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高校校园来说,其并不是一个具有绝对安全保障的地方,其中包含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将会给家庭、校园与社会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建立具有安全防范作用的法律制度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以“通知”“办法”“意见”等形式呈现,这种法律形式不具有权威性,约束性不强。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对学校、家长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使校园安全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为校园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3.2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就要努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学生与教师的长期创造与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对校园安全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校安全设施的检查与维护,并注重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大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文化建设中来,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中国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并对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2]。

3.3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中。此外,高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逃生和急救等演练,并让学生对常见的人身损伤紧急救护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必要的救护技能,还要对生活中的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教会学生健身与防身的方法。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向大学生讲解必要的防诈骗知识,使其掌握防诈骗的本领,避免被骗。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同,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讲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应急与急救演练,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园内部进行讲座,从多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防范技能的提升[3]。

3.4建立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

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高校要想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就要建立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如果辅导员的思想陈旧、管理水平不高,就无法很好地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了解,也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层应当对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4]。首先,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鼓励辅导员进行创新,使其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其次,学校应提高辅导员的准入标准,从根源上解决辅导员队伍素质低下的问题;最后,学校应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使其掌握足够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然而,现阶段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给校园与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崔常铭,刘伟,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03):119-121.

【2】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189-190.

【3】潘静.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2(04):50-52.

【4】车五丰.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03):132-133.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校园 安全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完善中学校园的安全管理,使校园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加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意义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过去的几年,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脆弱的校园安全环境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校园安全预防意识薄弱、处理机制混乱,而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带有偶发性,一旦中小学校园突发安全事故,那么通常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和实践。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对于学校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因此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范和处理机制。在总结和学习已有校园安全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完整稳定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是应对校园安全事故的重中之重。

三、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过于虚无飘渺,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所以,各个学校很难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学校管理者人本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最后,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一些领导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2.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综合影响

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形势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来看,校园安全形势的好转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彻底好转。不良社会文化,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安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安眠药、鼠药、避孕药、焰火爆竹、酒精、汽油、刀具、强酸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酒吧、卡拉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校外的一些不法社会团伙对教师、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3.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影响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自然火灾、雷击、山体滑坡等,或者社会原因如战争、国际恐怖等,不可抗力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的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意外事件也是影响学校安全的一个因素。

四、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法

1.协调相关部门,净化社会环境

学校管理者主动联系并邀请相关执法人员一同参与在社区和住宅小区开展的有关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社区活动,参与法制宣传、传播安全教育观念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一同对周边环境进行巡视、走访,及时清理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将危害铲除在萌芽中。

2.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校园环境

一是清理校外人员,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二是组织学生排队依次有序按指定路线上放学;落实楼道管理人员,每节课上下课学生集中进教室时段巡视管理楼道,以防发生拥挤碰撞,平时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落实课堂安全责任,每一节的老师上课必须清理学生,询问学生身体情况,若发现生病或学生缺课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理,下课前进行安全提醒;落实安全教育,作好安全教育记录;每期至少开展2次地震、火灾等逃生演练活动,做到紧急疏散忙而不乱;制定食堂、超市管理方案,抓好食堂、超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坚决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以及人格完整;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旦有学生生病或遇到安全威胁找到老师,该老师必须及时处理,不得推脱。再次是经常请派出所民警、政府安全管理人员或社会法制宣讲人员到校宣讲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是增强了安全意识,使校园安全环境得到优化。

3.加强家校联系,创造文明家庭环境

我们必须得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让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与引导。其次,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多处于性格形成期或者说是叛逆期,他们总会自以为是,不希望老师和家长过多参与他们的事,所以,越是这样教师和家长更应该加强联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变化,对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和孩子进行对话,防止出现跳楼、喝安眠药等轻生行为,家庭要尽力给学生传达一些必要的安全预防知识,通过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中学生识别社会的诈骗行为,防止自己受到危害。再有就是,家长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杜绝家庭暴力以及家庭矛盾和纠纷,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强生活信心,做阳光少年。

4.培养健康心理,增强自保意识

学校经常利用升旗仪式等集会,对学生人格进行教育,要求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班队课或者健康教育课以及安全教育课的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遭遇诈骗等危险情况如何冷静运用智慧去处理的方法,培养自保意识;另外要求班主任(也鼓励科任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个别谈话,以了解学生心理动向,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能力,经常组织班队活动或外出活动,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情绪和排除压力的方式,防止过度压抑和抑郁。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做人就不成问题。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向,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确保校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楠.呵护祖国花朵营造平安校园――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探究[J]现代交际,2011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安全问题 归因分析 对策措施

一、引言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原地区,地形多山、农村学校分散、办学条件差,校园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云南省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统计表》显示:全省平均每月丧失一个中等规模的教学班,在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中,7岁~16岁学生均占到85%以上。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如何摸清边疆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各方面现状,探讨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全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是教育部/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之“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校园安全问题急迫程度等因素之后,我们确定了云南省X地区作为课题研究点,通过对能够代表全区并覆盖城区、坝区、山区安全现状的三个乡镇(11所学校)的基线调研(包括座谈、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对其做出归因分析。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课题实施得出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X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1.试点乡镇基线调研结果

城区、坝区和山区的三个试点乡镇分别用A办事处、B镇和C乡来代替,排除自然灾害,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将基线调研得出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描述如下:

(1)校内

基础设施:危房问题突出。A办事处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449平方米,其中,危房有9001平方米,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三分之一;C乡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748平方米,其中,危房有12478平方米(全部集中在小学),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二分之一;B镇居于二者之间。部分学校教学楼的走道女儿墙高度低于国际标准120CM,学生有跌落的可能。教学楼的楼道较窄,学生在课间操、下课、放学时候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大部分学校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无安全通道标志,无应急照明设施。食品卫生:多数中小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食品卫生环境管理的硬件设施要求,食堂从业人员不经培训、无证上岗,导致不规范操作。学校保卫:由于经费不足,多数学校无力聘请专门的保卫人员,只能由教师轮班执勤,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C乡大部分学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难以管理外来人员。青少年校园暴力、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体育运动损伤等现象时有发生。

(2)校外

交通安全:A办事处车辆较多,B镇逢赶集日便会交通拥堵,C乡学生私自乘坐非客运车辆,三个试点乡镇的学生上、下学路途中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食品卫生:校外“三无”(无工商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饭馆及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食品质量不堪一提,却治而不止。校外劫持:不法青年校外拦路抢劫,学生的财产安全难以保障。部分学校附近农户私自将房屋出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喝酒、打架斗殴的场所。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为求暴力而留宿非住校学生。靠近水库、河流学校的学生存在溺水隐患。

2.对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归因分析

(1)投入不足

投入主要包括财力和人力。“排危”工作的顺利进行,消防设备、照明设施和食堂硬件设施的添置及保卫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聘请、学校大门和围墙的建设无不与经费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对184名试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90.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工作还需要投入财力。某些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漏是由于没有做到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校外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流动摊点、娱乐场所、交通等)的整治,需要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人员的协助。

(2)安全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私自游泳、乘坐非客运车辆、租赁民房、夜不归家、购买“三无”食品等现象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问卷中有93.5%的教师认为“学生安全意识差”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00%的家长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然而,仍有4.9%的家长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的事,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安全工作中,参与的家长有96.7%也只是通过“家长会”,形式单一。此外,极少数教师及校长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有6%的学校未组织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3)自救自护能力弱

2004年~2005年,全区中小学校非正常死亡主要源于溺水和交通事故,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53%和90%,溺水死亡人数居于首位,平均约占死亡总人数的77%。据调查:全区有98%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导致学生缺乏游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自救自护能力较弱而导致溺水死亡。学生安全演练没有日常化,学生及家长问卷中有26%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演练。

(4)心理障碍

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兼有儿童期和成年期的特征,青少年幼稚的心理状态使他们随时可能成为“越轨者”,导致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4%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由于少数教师法制意识淡薄,无法承担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变得性情烦躁,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归责问题缺乏法律依据,各种纠纷不断,该调查中有97%的家长愿意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除纠纷,然而,学校筹集资金的方式单一,抗安全风险的能力极弱。

3.对策措施的行动干预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

(1)投入保障

从财力上,把安全投入列入区教育局的经费预算,构建了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四次安全会议,会议经费纳入教育局的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培训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各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从人力上,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股,配备3名专职人员督查和指导学校安全工作,使安全监督日常化,聘请了508名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分散到各学校,学校联合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2)宣传教育与培训

由于多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自护能力弱,教育部门在3月和9月两个“安全宣传月”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活动和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形式单一这一问题,学校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使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良好;确立学校(园)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制,以督促少数不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校长;对学校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健康协会,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把“举报箱”改成“知心话信箱”,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关注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过重的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风险防范

大力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制,以增强学校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案例:2006年10月19日下午2时30分,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某,课间休息时离校外出游泳,不慎溺水死亡。经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和死者家属共同协商,由学校赔偿死者家属2.66万元。因学校投了校方责任保险,2.66万元赔偿金由保险公司支付。

4.措施干预前后伤亡比较

该项目启动于2006年,我们以2006年为界对学生伤亡情况进行比较(如表1、表2所示)。

措施干预前:

措施干预后:

02

由表1、表2可知:干预后两年死亡总人数减少了32%,其中,溺水死亡人数减少43.8%,交通死亡人数减少60%;干预后万人死亡率连年下降,成绩显著:2005年上升3个百分点、2006年下降3个百分点、2007年下降5个百分点,表明采取的各项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值得推广。

三、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在X地区安全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概括为:“建好机构、抓好制度、做好教育、关注心理和加强联动”,具体来说:

建好机构,抓好队伍是前提。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使安全工作日常化。

抓制度建设,突出抓好痕迹管理是基础。出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台账制度,规范痕迹管理。

强化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是关键。通过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德育工作是根本。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源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项以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加强部门联动,改善法治环境是保障。中小学安全工作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在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法治效力的同时,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展望

通过本研究发现,边疆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还须从如下几方面来努力:加大校舍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排除D级危房;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解决寄宿制学校的校医编制问题;保证各校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城乡交通环境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慧勤: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云南省在校学生安全问题调查[J].云南教育视界:2008,(5):39~41

[2]李吉泰:农村中学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2007,(6):25~26

[3]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78

[4]罗 侃:新西兰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7,(10):76~78

[5]马洪波: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责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38~39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1.试点乡镇基线调研结果

城区、坝区和山区的三个试点乡镇分别用A办事处、B镇和C乡来代替,排除自然灾害,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将基线调研得出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描述如下:

(1)校内

基础设施:危房问题突出。A办事处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449平方米,其中,危房有9001平方米,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三分之一;C乡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748平方米,其中,危房有12478平方米(全部集中在小学),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二分之一;B镇居于二者之间。部分学校教学楼的走道女儿墙高度低于国际标准120CM,学生有跌落的可能。教学楼的楼道较窄,学生在课间操、下课、放学时候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大部分学校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无安全通道标志,无应急照明设施。食品卫生:多数中小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食品卫生环境管理的硬件设施要求,食堂从业人员不经培训、无证上岗,导致不规范操作。学校保卫:由于经费不足,多数学校无力聘请专门的保卫人员,只能由教师轮班执勤,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C乡大部分学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难以管理外来人员。青少年校园暴力、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体育运动损伤等现象时有发生。

(2)校外

交通安全:A办事处车辆较多,B镇逢赶集日便会交通拥堵,C乡学生私自乘坐非客运车辆,三个试点乡镇的学生上、下学路途中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食品卫生:校外“三无”(无工商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饭馆及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食品质量不堪一提,却治而不止。校外劫持:不法青年校外拦路抢劫,学生的财产安全难以保障。部分学校附近农户私自将房屋出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喝酒、打架斗殴的场所。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为求暴力而留宿非住校学生。靠近水库、河流学校的学生存在溺水隐患。

2.对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归因分析

(1)投入不足

投入主要包括财力和人力。“排危”工作的顺利进行,消防设备、照明设施和食堂硬件设施的添置及保卫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聘请、学校大门和围墙的建设无不与经费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对184名试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90.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工作还需要投入财力。某些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漏是由于没有做到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校外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流动摊点、娱乐场所、交通等)的整治,需要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人员的协助。

(2)安全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私自游泳、乘坐非客运车辆、租赁民房、夜不归家、购买“三无”食品等现象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问卷中有93.5%的教师认为“学生安全意识差”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00%的家长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然而,仍有4.9%的家长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的事,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安全工作中,参与的家长有96.7%也只是通过“家长会”,形式单一。此外,极少数教师及校长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有6%的学校未组织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3)自救自护能力弱

2004年~2005年,全区中小学校非正常死亡主要源于溺水和交通事故,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53%和90%,溺水死亡人数居于首位,平均约占死亡总人数的77%。据调查:全区有98%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导致学生缺乏游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自救自护能力较弱而导致溺水死亡。学生安全演练没有日常化,学生及家长问卷中有26%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演练。

(4)心理障碍

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兼有儿童期和成年期的特征,青少年幼稚的心理状态使他们随时可能成为“越轨者”,导致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4%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由于少数教师法制意识淡薄,无法承担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变得性情烦躁,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归责问题缺乏法律依据,各种纠纷不断,该调查中有97%的家长愿意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除纠纷,然而,学校筹集资金的方式单一,抗安全风险的能力极弱。

3.对策措施的行动干预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

(1)投入保障

从财力上,把安全投入列入区教育局的经费预算,构建了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四次安全会议,会议经费纳入教育局的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培训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各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从人力上,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股,配备3名专职人员督查和指导学校安全工作,使安全监督日常化,聘请了508名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分散到各学校,学校联合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2)宣传教育与培训

由于多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自护能力弱,教育部门在3月和9月两个“安全宣传月”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活动和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形式单一这一问题,学校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使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良好;确立学校(园)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制,以督促少数不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校长;对学校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健康协会,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把“举报箱”改成“知心话信箱”,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关注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过重的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4)风险防范

大力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制,以增强学校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案例:2006年10月19日下午2时30分,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某,课间休息时离校外出游泳,不慎溺水死亡。经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和死者家属共同协商,由学校赔偿死者家属2.66万元。因学校投了校方责任保险,2.66万元赔偿金由保险公司支付。

4.措施干预前后伤亡比较

该项目启动于2006年,我们以2006年为界对学生伤亡情况进行比较(如表1、表2所示)。

措施干预前:

措施干预后:

02

由表1、表2可知:干预后两年死亡总人数减少了32%,其中,溺水死亡人数减少43.8%,交通死亡人数减少60%;干预后万人死亡率连年下降,成绩显著:2005年上升3个百分点、2006年下降3个百分点、2007年下降5个百分点,表明采取的各项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值得推广。

二、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原地区,地形多山、农村学校分散、办学条件差,校园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云南省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统计表》显示:全省平均每月丧失一个中等规模的教学班,在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中,7岁~16岁学生均占到85%以上。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如何摸清边疆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各方面现状,探讨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全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是教育部/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之“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校园安全问题急迫程度等因素之后,我们确定了云南省X地区作为课题研究点,通过对能够代表全区并覆盖城区、坝区、山区安全现状的三个乡镇(11所学校)的基线调研(包括座谈、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对其做出归因分析。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课题实施得出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在X地区安全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概括为:“建好机构、抓好制度、做好教育、关注心理和加强联动”,具体来说:

建好机构,抓好队伍是前提。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使安全工作日常化。

抓制度建设,突出抓好痕迹管理是基础。出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台账制度,规范痕迹管理。

强化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是关键。通过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德育工作是根本。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源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项以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加强部门联动,改善法治环境是保障。中小学安全工作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在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法治效力的同时,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展望

通过本研究发现,边疆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还须从如下几方面来努力:加大校舍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排除D级危房;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解决寄宿制学校的校医编制问题;保证各校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城乡交通环境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慧勤: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云南省在校学生安全问题调查[J].云南教育视界:2008,(5):39~41

[2]李吉泰:农村中学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2007,(6):25~26

[3]丁克芹:校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78

[4]罗侃:新西兰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7,(10):76~78

[5]马洪波: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学校责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38~39

[6]徐文后郭炫宙: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J].职业圈,2007,(12X):172~173

[摘要]本研究通过座谈、个案和问卷等方式对云南省X地区校园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过去该地区中小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危房率高、食堂不规范操作、拥挤踩踏、校园暴力、体育运动损伤、“三无”食品卫生、校外劫持、溺水等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自护能力弱、心理障碍等。实践证明,采取投入保障、宣传教育与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等措施对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进行干预是切实有效的。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网络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付龙海(1983-),男,河南南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刘影(1981-),女,安徽阜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研究项目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2DJSZ001)、江苏省教育规划办十二五规划项目“‘高校综合改革’视阈下江苏省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c-c/2011/01/6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219-02

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种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致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越发成为独立学院工作的“重头戏”。做好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既关系到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全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容忽视。由于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暂,发展迅速,同时由于其自身特点,使得其安全稳定工作有着不同于传统高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校园安全稳定主要来自于传统安全观视野下的安全稳定问题,如治安刑事民事案件、消防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传统安全稳定问题亦呈上升趋势。但是,独立学院诞生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下,使得其安全稳定工作越发呈现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矛盾。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独立学院多属于三本院校

独立学院介于二本院校和专科院校之间,同时由于数年来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学生参差不齐,成分更加复杂化,素质层次亦差异较大。

2.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差;行为特点是自律性差,生活没有规律,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时间多;思想特点是意识多样化,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强;思维习惯是看问题较片面,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1]

3.管理模式带来的新问题

独立学院延续一本或二本母体学校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自由和宽松。由于其学生的特殊性,使得其管理难度较一本或二本院校更大,对独立学院管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4.社会变化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问题

面对虚拟网络世界的迅猛发展,面对社会风气的快速改变,社会转型导致的归属感缺失,传统信仰断裂导致的信仰真空,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响,以及“90后”大学生脆弱、敏感、自私和张扬的性格特点,使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越发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使得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产生了不同于一本、二本及专科院校的、超出传统视野范围的校园安全稳定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学生突发意外事故增多;学生暴力事件与行为偏差事件涌现;师生矛盾冲突事件增加;影响稳定的政治敏感性事件出现。

二、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问题

做好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不仅要应对传统安全视野中的安全稳定问题,还要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结合当前社会背景,积极应对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当前独立学院应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功利主义心态的驱使,不少独立学院把盈利放在首位,在投入方面严重不足。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需要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存在极大隐患。

2.工作理念、方法落伍

多数独立学院主要依赖主办的母体学校,在管理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安全稳定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应对理念上,使得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严重滞后。当前,独立学院不但要应对传统的安全稳定问题,还要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安全稳定问题。依靠传统安全稳定教育理念,显然不足以应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3.技术防范意识薄弱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校园一体化、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成为可能,这为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之外的科技方面的支撑。技术防范能力是从技术层面来解决校园安全稳定的高科技手段。目前,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稳定认识理念落伍和建校时间短暂等原因,多数独立学院只建立了部分技术防范系统,使得技术防范力量和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而给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隐患。

4.工作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校借由社会力量来解决或辅助后勤工作,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导致人员成分复杂、经验不足和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同时,大多独立学院实行员工人事或人才派遣,福利待遇比较低,导致员工归属感不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另外,人员流动频繁和责任心不强等成为常态。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独立学院安全稳定队伍参差不齐。

三、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网络体系建设

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问题繁多复杂,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在提出具体对策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网络体系。在独立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中,网络体系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良好的网络体系有利于快速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实现工作目标。

1.以人为本,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独立学院在短暂的发展过程中迅速壮大,要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就要求其把责任心和良心放在盈利之上,加大经费投入,解决好人力、物力和高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真正把校园打造成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场所,为独立学院乃至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2.解放思想,转变传统工作理念

当前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及教职员工转变传统观念,深入研究独立学院新形势下的特点、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从而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3.科技创安,构建技术防范体系

校园安全稳定技术防范体系是校园人防和物防手段的延伸与加强,也是对校园人防和物防在技术上的补充与加强。防范体系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门禁系统、应急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心理咨询系统等。[2]

4.多管齐下,打造良好工作团队

面对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参差不齐的复杂局面,独立学院要通过改善待遇、增加福利和加强责任考核等途径,多管齐下,逐步解决安全稳定队伍参差不齐的问题,建立一个高素质且具有奉献精神的良好团队。

5.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从管理机制、法制基础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人为本,建立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机制。构建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机制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前瞻的安全预防机制;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广泛多层次的参与机制。[3]前瞻性的安全预防机制是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的基础,能够有效防范或减少安全稳定事故的影响。要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迅速开展工作;要增强师生意识,强化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师生防范和应对的意识和能力;要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尽可能减少显患。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是通过会议、协商、讨论、沟通和交流等方式,相互协作,共同配合,整合校园各部门资源和力量,以达到及时、迅速处理问题的目的。要提高认识,建立校园管理协调机构,协调各部门行动,避免推诿、掣肘,提高效率,形成合力。广泛多层次的参与机制则是通过整合校内外力量,共同参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一种方式。应鼓励师生和校园维稳队伍参与到校园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防范的局面;要启动警察进驻校园工作,通过警察校园执勤、驻守等方式,最大限度整合校内外力量。

第二,依法治校,构建校园安全稳定的法制基础。要实现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必须有法律层面的基础和支持。校园安全法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建筑和设施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餐饮安全;医疗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和其他可危及学校及师生安全的事项;校园安全事故处置办法;校园服务安全等。一是要借鉴欧美高校经验教训,尽快启动校园安全立法,逐步构建完备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校园安全稳定的预防、处理和事故问责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要借鉴美国《校园安全法》,确立校园警察制度,从法律上确立校园警察地位,对其工作要求、执法权力和授权做出明确规定。[4]三是要设立校园专门机构和严格的法定程序,对安全稳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鉴定和处理。四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做法,逐步创建完善的校园伤害事故赔偿制度。五是要在校园公共医疗保障之外,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学校或政府为学生投事故责任险,家长为学生购买人身伤害险,从而形成良性的保险运作机制,使得发生事故时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

四、总结

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做好独立学院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要在深入了解独立学院特点、学生特点、学生行动逻辑及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安全稳定工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校园安全稳定网络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努力,多层次、多方面通力合作,经过持久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乔宏伟.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学生工作途径[J].管理之窗,2009,(7);140.

[2]李红,阎耀军.基于前馈控制的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100.

[3]高岳仑.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10):204.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校;救护队;体验式生命教育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立项课题

G717

2012年12月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参加了福建省红十字开展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并于2013年确认为福建省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试点校。根据活动的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开展系列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包含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交通事故、溺水以及中毒等常见灾害事故的应对处理(重点是拔打110、112、119);紧急避险和防灾常识(重点是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发生时群体安全有序撤离)等。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的体验式生命教育课题组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式,由班级、宿舍推荐学生代表成立校园救护队。校园救护队通过近4年的体验式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服务活动,已成为了校园生命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和谐校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一、中职校构建校园救护队的意义

近年来,中职生自残、自杀、校园暴力、伤害动物等案例常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中职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缺乏尊重,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对他人他物生命的漠视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中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出众的人才,更应培养生命健康的人,培养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在中职校构建校园救护队是加强中职生生命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1.构建校园救护队是中职校校园安全的保障

校园安全是中职校师生工作、学习的最基本要求,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落实。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校校园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此时构建校园救护队是校园安全建设的需求。

(1)校园救护队的构建完善了中职校园人力防范网络体系

一般中职校校园安全人力防范体系多由教师队伍组成,由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形成三级防范网络体系,也有部分中职校会由团委学生会成立安全志愿者作为补充。而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校园救护队,让学生担当起校园安全管理者、安全隐患发现者的责任。救护队的成员活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通过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培训,让他们成为了校园安全的“移动活探头”,及时地将身边可疑的安全问题、涉及安全的可疑之人反映给校保卫处。救护队能够将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地反映出来,可以使学校对安全隐患尽快整改从而消灭一切不安定因素,有效地遏制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校园救护队这一安全队伍已成为学校人力防范网络体系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2)校园救护队的构建成为了中职校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

自2014年成立校园救护队以来,救护队成为校园各项活动的重要保障。以校体育节为例,在赛事开展前,校救护队考察运动场地的安全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解决,协助校方发放并收集《学生特异体质调查问卷》,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体质隐患。在赛事进行时,救护队成为运动场地的安全协作员,保障比赛的安全开展。同时救护队成为运动员的有力保障,当运动员们出现运动伤害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象,按照学校培训的程序,疏散围观的同学,及时向校医务室汇报,在汇报中能够简单描述运动员的伤害情况。在校医较忙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校医的电话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现场急救,例如擦伤等,若遇到涉及生命危险的伤害时,他们能够协助教师及时地正确地拔打120.三年来,福州商贸职业中校园现场救护队出色地完成校内大型活动的现场安全保障工作,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2.构建校园救护队是中职生生命安全的需要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更多的心理矛盾,更易产生心理失衡现象。他生命意识淡薄,处于既忽视生命安全,又想学习急救安全知识的矛盾中。在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96.4%的学生对急救知识感兴趣,96.9%的学生表示愿意学习急救知识。他们渴望学习急救知识,希望成为学校安全的保护者,甚至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指导家人、朋友或同学,为急救知识的普及贡献一份力量。

二、中职校构建校园救护队的方法

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的校园救护队依托校学生会团委,以学生社团的方式搭建校园救护队的组织结构。借助福州市红十字会的力量,培训校园救护队的导师、开设校园救护队的急救课程。

1.中职校校园救护队的组织结构

中职校校园救护队的组织建构在校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以校园社团为蓝图,制定校园救护队的活动章程,制定工作计划,以团委学生会、寄宿生管理委员会为依托,推荐吸纳校园救护队成员。每班级推荐2人,1男1女,每宿舍推荐1人,总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队,每队分设队长、副队长各1人,再指定一位指导教师。校园救护队的指导教师都是经过福州市红十字会培训,取得急救证书及急救培训证书的教师。

2.中职校校园救护队的培训内容

中职校校园救护队的培训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一)第一部分课程是福州市红十字会要求的救护课程,有包扎技能、心肺复苏等,该部分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第一部分的课程开设利用9月份每周的体锻课时间,由校医主讲,由各年段的校园救护队的指导教师担任助教共同完成。(二)第二部分课程是学校自行编写有地域特色的安全小知识校本教程,例如:手指夹伤或砸伤如何处理?被困电梯如何处理?台风信号刚解除应注意什么?第二部分的课程多以救护队员自学为主,由指导教师组织考试。(三)第三部分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拓展课程。例如:模拟火灾现场,引导学生从火灾现场逃生,逃生后如何报警,报警的同时如何自救。第三部分的课程由指导教师组织开展体验式训练完成。(四)第四部分课程是大型活动时的任务培训,例如:如何检查活动现场的安全问题?如何处理活动中预测的可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何担任现场的救护工作?该部分的课程由校医指导完成。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9篇

一、引言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高原地区,地形多山、农村学校分散、办学条件差,校园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云南省学校师生非正常伤亡统计表》显示:全省平均每月丧失一个中等规模的教学班,在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中,7岁~16岁学生均占到85%以上。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如何摸清边疆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各方面现状,探讨出一系列对策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全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是教育部/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之“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校园安全问题急迫程度等因素之后,我们确定了云南省X地区作为课题研究点,通过对能够代表全区并覆盖城区、坝区、山区安全现状的三个乡镇(11所学校)的基线调研(包括座谈、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对其做出归因分析。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区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广课题实施得出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X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1.试点乡镇基线调研结果

城区、坝区和山区的三个试点乡镇分别用A办事处、B镇和C乡来代替,排除自然灾害,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将基线调研得出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描述如下:

(1)校内

基础设施:危房问题突出。A办事处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449平方米,其中,危房有9001平方米,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三分之一;C乡中小学校舍占地面积为24748平方米,其中,危房有12478平方米(全部集中在小学),约占总校舍面积的二分之一;B镇居于二者之间。部分学校教学楼的走道女儿墙高度低于国际标准120CM,学生有跌落的可能。教学楼的楼道较窄,学生在课间操、下课、放学时候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大部分学校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无安全通道标志,无应急照明设施。食品卫生:多数中小学校食堂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食品卫生环境管理的硬件设施要求,食堂从业人员不经培训、无证上岗,导致不规范操作。学校保卫:由于经费不足,多数学校无力聘请专门的保卫人员,只能由教师轮班执勤,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疏漏;C乡大部分学校没有围墙和大门,难以管理外来人员。青少年校园暴力、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体育运动损伤等现象时有发生。

(2)校外

交通安全:A办事处车辆较多,B镇逢赶集日便会交通拥堵,C乡学生私自乘坐非客运车辆,三个试点乡镇的学生上、下学路途中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食品卫生:校外“三无”(无工商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饭馆及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食品质量不堪一提,却治而不止。校外劫持:不法青年校外拦路抢劫,学生的财产安全难以保障。部分学校附近农户私自将房屋出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喝酒、打架斗殴的场所。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为求暴力而留宿非住校学生。靠近水库、河流学校的学生存在溺水隐患。

2.对安全问题和隐患的归因分析

(1)投入不足

投入主要包括财力和人力。“排危”工作的顺利进行,消防设备、照明设施和食堂硬件设施的添置及保卫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聘请、学校大门和围墙的建设无不与经费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对184名试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90.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工作还需要投入财力。某些校园安全管理的疏漏是由于没有做到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校外周边环境(主要包括流动摊点、娱乐场所、交通等)的整治,需要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人员的协助。

(2)安全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私自游泳、乘坐非客运车辆、租赁民房、夜不归家、购买“三无”食品等现象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问卷中有93.5%的教师认为“学生安全意识差”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00%的家长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然而,仍有4.9%的家长认为安全管理是学校的事,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学校的安全工作中,参与的家长有96.7%也只是通过“家长会”,形式单一。此外,极少数教师及校长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有6%的学校未组织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3)自救自护能力弱

2004年~2005年,全区中小学校非正常死亡主要源于溺水和交通事故,分别占死亡总人数的53%和90%,溺水死亡人数居于首位,平均约占死亡总人数的77%。据调查:全区有98%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体育专业专职教师,导致学生缺乏游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自救自护能力较弱而导致溺水死亡。学生安全演练没有日常化,学生及家长问卷中有26%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演练。

(4)心理障碍

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兼有儿童期和成年期的特征,青少年幼稚的心理状态使他们随时可能成为“越轨者”,导致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4%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由于少数教师法制意识淡薄,无法承担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变得性情烦躁,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归责问题缺乏法律依据,各种纠纷不断,该调查中有97%的家长愿意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除纠纷,然而,学校筹集资金的方式单一,抗安全风险的能力极弱。

3.对策措施的行动干预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并切实行动:

(1)投入保障

从财力上,把安全投入列入区教育局的经费预算,构建了安全投入保障体系。每年定期召开四次安全会议,会议经费纳入教育局的工作经费预算。学校校长培训费、校方责任保险费等统一纳入各学校的公用经费预算。从人力上,区教育局成立了学校安全监督管理股,配备3名专职人员督查和指导学校安全工作,使安全监督日常化,聘请了508名专(兼)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分散到各学校,学校联合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整治。

(2)宣传教育与培训

由于多数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自护能力弱,教育部门在3月和9月两个“安全宣传月”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活动和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形式单一这一问题,学校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使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良好;确立学校(园)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制,以督促少数不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校长;对学校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各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健康协会,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把“举报箱”改成“知心话信箱”,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关注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过重的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风险防范

大力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制,以增强学校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案例:2006年10月19日下午2时30分,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某,课间休息时离校外出游泳,不慎溺水死亡。经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和死者家属共同协商,由学校赔偿死者家属2.66万元。因学校投了校方责任保险,2.66万元赔偿金由保险公司支付。

三、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在X地区安全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概括为:“建好机构、抓好制度、做好教育、关注心理和加强联动”,具体来说:

建好机构,抓好队伍是前提。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使安全工作日常化。

抓制度建设,突出抓好痕迹管理是基础。出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台账制度,规范痕迹管理。

强化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是关键。通过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对师生进行交通、饮食卫生、用电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德育工作是根本。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源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项以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家长、学校和社会相互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加强部门联动,改善法治环境是保障。中小学安全工作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在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法治效力的同时,有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展望

校园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当前民办学校校园安全的现状和问题

1. 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存在隐患

“据2010年5月13日贵州都市报报载,黔灵镇一民办学校安全状况堪忧,该校一位老师阳某称学校校舍是租的当地村民的,校园内除了学校,还有3间工厂以及另外几位租住户。学校连一个封闭的环境都没有,更别说保安了。谈及学校安全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但是由于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经济上完全自负盈亏,加之前来就读的全是外来农民工子女,很多学生连学费都交不起,学校也不想给他们再增加负担了。记者又走访了几家民办学校,看到的情形相差无几。”[1]

“没有围墙的乡村小学、退休老人充当门卫的城市私立幼儿园、仅靠一把挂锁守卫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近一段时间,接连发生的多起校园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的空前重视。各地纷纷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工作的防范力度,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为学校配备保安和校园民警,还有的为学校添置安防装备,安装摄像监控系统等。和安保程度不断升级的城市公办学校相比,一些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则因为缺少相关的经费投入,校园安全的软硬件设施都显得相当薄弱。”[2]

存有此类境况的民办学校,不胜枚举。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没有政府提供的专项教育经费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除少数企业办学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外,许多民办学校,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学校和城市中的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校舍简陋、教学设备和器具缺乏,甚至有些校舍设施和周边环境根本不符合国家所规定的设立学校的标准。

2010年“9月1日,新修订的《宁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在校园入口、教学楼、食堂等要害部位以及易发生安全事故场所,采取安装视频监控和红外线报警器等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的监控和防范。《办法》实施第一天,走访银川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后发现,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基本都安装了相关监控设施,但民办教育机构中,除部分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学校、幼儿园安保设备比较齐全外,一些小型民办教育机构由于无力承担高额的安保费用,都没有安装监控设施。”[3]“公办”“民办”之所以出现安保差别,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安保支持有力,而对于同样缺乏安保资金的民办学校却未提供相应的支持所致。

2. 校园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许多民办学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在硬件设施方面,只是配有简易的木棍或者铁棍之类的安保工具,缺乏监控设备,缺乏钢叉、防割手套、橡胶棍等防暴工具;在人员配备方面,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保安,有的学校让学校体育教师或后勤教师兼任保安一职,即使是配有保安的,许多保安人员的年龄也已经在50岁以上;在社会保护方面,缺乏公安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在安全保障工作方面,由于硬件和人员等方面相关因素的缺失,无论安保建议和思路再怎么完善,也终究难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命运,无法组建校园安全巡逻队,因此也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校园安全网,难以建立起完善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3. 校园安全保障经费不足

“民办教育是对公立学校有益的补充,不以赢利为目的,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民办学校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众所周知,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主要来源:政府补助、社会捐助、服务收费和经营性收入。而民办学校的资产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①举办者的投入。②向学生收取学费、建校费。③社会捐赠。④政府资助。⑤学校教育教学的资产。从结构来看,民办学校资产的主体是由①②两项组成。”[4]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民办学校自筹经费和学生缴费,缺乏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扶助。而2010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严禁向学生收取安全管理费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严禁学校和幼儿园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为由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这一规定使得民办学校安保工作的经费来源不得采用向在校学生收费这一渠道。但聘请保安、安装监控设备、配备防暴武器,都需要资金。有的学校教师之所以身兼两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从专业保安公司聘请保安相比,将教师派到保安公司培训的费用要低得多。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有着先天性不足――缺乏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着校园安全建设的投入。

4. 民办学校校园安全未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当前,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存在较大缺失。一方面出于民办学校举办者性质和办学资金来源考虑,强化了民办学校自身的责任,淡化了政府应负有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在对待民办学校所采取的态度上,忽视了民办学校固有的教育的公共性和民办学校中学生的身份,即义务教育受教育者身份和未成年人身份。因此,相比于公立学校,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二、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的责任的必要性

民办学校对其自身的校园安全保障问题固然要负有责任。然而当民办学校自身无力承担安保问题时,其办学资格是否应受到质疑,政府是否应对其予以取缔?如果考虑当地情况的需要,不予以取缔,那么,民办学校的校园安全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政府是否应对民办学校的安全负有必要性的责任?目前,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政府对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持不同态度的原因在何处?衡量政府是否应对学校校园安全负有责任,究竟是应从学校的举办者性质和办学资金来源考虑,还是应从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受教育者的身份特点以及政府的教育职能等方面考虑?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应从后者来审视,并确定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的责任。鉴于民办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体制,有必要对政府在民办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上是否负有一定的责任展开讨论,并对政府所应负有的相关责任进行初步探讨。

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负有必要性的责任,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 民办学校教育具有教育的公共性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经主管机关批准登记注册的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正规教育的机构。对民办学校的界定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准,即学校举办者的性质和资金来源。第一,民办学校举办者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第二,民办学校办学资金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5]教育是非营利性事业,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这几乎是一个世界各国都普遍予以承认的事实。[6]“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教育涉及社会公众、公共经费以及社会资源的使用,影响社会成员共同的必要利益,其共同消费和利用的可能性开放给全体成员,其结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性质。现代教育是指由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消费的最基本的教育服务的总称。它是从多种观点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组织和运筹的,目的是实现广大国民的教育福利。”[7]学校教育“是以少年和成年人为对象,广泛地以全国、全社会的规模,提供教育的机会,设立教育的机构进行的,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适应个人的能力,尽可能地丰富而多样地实现国民的教育福利。从而学校具有了公共性。”[8]。目前日本的学说中,对于学校的公共性(公的性质)普遍认为,在学校内实施的教育事业本身具有公的性质,因此学校也具有公的性质,其公共性是指学校即使是“私”的也非“个人”的,学校乃是社会上的公共事务。[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台湾学者周志宏在其《私人兴学自由与私立学校法制研究》中提出:公共性是指涉及公众、公费、社会资源,影响公共利益(社会成员共同之必要利益),其结果为社会成员得以共享(共同消费、利用的可能性是开放给全体的成员)之性质。他还认为,私立学校由于其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组织以及财团法人的预设而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因此,国家对私立学校加以规范具有合理性。[10]

在我国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有对学校教育公共性的认定和政府相关责任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因此,由于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性,无论是对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六条也提到了政府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等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应当负有责任。

2. 民办学校中的学生作为义务教育受教育者、未成年人,理应受到政府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指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第七条指出“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在法律意义上,其学生同公立学校中的学生一样,同样享有义务教育受教育者及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根据以上列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几项条款,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提供物资和人员上的支持,来保障民办学校中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以履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

3. 保障民办学校校园安全属于政府责任内的公共事务范畴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那类事务。按照公共事务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政治公共事务、经济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狭义的‘社会’涵义)三大方面。社会公共事务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11]

民办学校(包含幼儿园)是我国义务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设施,是满足因国家投入不足而采用社会化形式办教育的必要补充,在普及和衔接义务教育的工作中,同样担负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的重大责任。民办中小学为农民工子弟和打工子弟方便就学,为“普九”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占据了幼儿教育绝大部分份额,减轻了财政和公办幼儿园的压力,解决了城市、农村居民就近方便入学、入托问题,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为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因此,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属于政府责任内的公共事务范畴,政府理应对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三、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的相关责任

基于民办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和民办学校学生主体的法律地位,这里简要列举了政府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的几点主要责任。

1. 为民办学校配备校园安保工作所需的人员物资,提供专项的资金支持

政府为民办学校配备公安人员作为学校安全指导员,联合保安服务公司为民办学校提供保安人员,并提供所需的钢叉、防割手套、催泪喷雾剂等必备的防暴设备及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设立专项的资金,解决聘用保安人员、购买设备等所需的费用,以维持校园安全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

2. 为安保人员提供专职培训,推动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

组织公安部门为学校聘用的保安人员提供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保安人员的安保职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定期开展民警进校园活动,在学校开设法制课、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舆论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组织模拟情境演练,不断提高学校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3. 督导民办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

敦促并协助学校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在教师队伍中成立多个安全小组,分工合作,在安全责任的确立、联防工作环节等方面给以指导。与公安部门联网运行,形成警、校联动体系,督导各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合当地公安等部门配备校警,聘请专业保安人员维护学校安全。并组建校长、园长牵头负责的巡查和护校队伍,与校警和保安人员配合,加强对校园的巡逻和巡查,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严格门卫安全检查,对进入校园的人员严格查验和登记,防止可能肇事肇祸的人员进入校园;对校园及周边的隐患和矛盾纠纷加强排查,及时整改和化解,消除隐患和不安定因素,保障校园安全。

4.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为民办学校校园安全提供合法保障

民间校园安全立法的建议和呼声由来已久。我国急需推进校园安全立法进程,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校园安全中,特别是在民办学校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做到“公办”与“民办”一视同仁。将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的各个方面加以规定,以保障民办学校校园安全的经费支持、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同时,校园安全立法也是推进依法治教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大门敞开,随便出入[EB/OL].[2010-05-13]..

[4]曾晓桦.从性质之争谈我国政府在民办教育中的责任[J].文教资料,2008,(5).

[5]余雅风.新编教育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7,23.

[6]劳凯声.教育市场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8]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14.(转引自蔡海龙.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公共性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7.)

[9]平原春好,牧名.教育法[M].东京:学阳书房,1994:59.(转引自余雅风.中国公立高等学校公共性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C].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4:17.)

[10]周志宏.私人兴学自由与私立学校法制研究[M].台北: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转引自余雅风.中国公立高等学校公共性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C].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4:16.)

[11]周义程.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概念界说[J].行政学研究,2007,(1).

上一篇:安全工程导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消防安全知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