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慧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30 10:57:52

小学智慧教育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阅读教育;阅读智慧;大阅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8-0058-04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规定小学1―6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相对语文课本上的300多篇文章不到40万字,这个量够“大”;此外,“标准”还提出要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对阅读的速度也有了量化指标,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对学生阅读“智慧”的考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小学智慧型大阅读教育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研究的目标

1.课题的核心概念

(1)大阅读:它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来思考、研究阅读问题。从对象上看,它既关注学生阅读,又关注教师阅读和学生家长阅读,以期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家长共同阅读的格局;既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思想性和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又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优化和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既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的自主管理,又关注学生课内外、校内阅读的互动性,以期提高阅读的整体效应。

(2)智慧型大阅读:所谓智慧是指人利用知识、技能、智力等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和才智。智慧型大阅读具有以下特征:1.自主性。阅读者具有积极的阅读心向,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为喜爱读书;2.实效性。阅读者能判断出文本内容的优劣,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能快速地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3.创造性。阅读者能从文本中读出新意,读出美感,获得创新能力。

2.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构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育策略, 体现从“知识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变的理念。它引导学生“智慧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智慧”,使学生喜爱读书、学会读书,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获得高效率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此外,通过倡导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既能为儿童阅读创设良好的氛围,又有助于全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智慧阅读”的操作策略

(1)营造氛围,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

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学校以建设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

①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我们在校门口竖立醒目的警示牌:“今天,你读书了吗?”在图书阅览室、教室及走廊,张贴温馨的阅读暗示:“与书为友,走向优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外,增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景点,比如百草园、三味亭、读书涯、落霞池等;专门辟有读书长廊,及时报道读书信息和阅读中典型案例。

②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书香信息传递给家庭。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推动家庭阅读正常化、持久化,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优越的环境。

③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县图书馆、读书广场、世纪公园、管鲍分金亭、古老的淮河、汴水……泗洲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社区资源给学校推进“智慧阅读”建设增加了新的内涵。

(2)互动共读,引导学生享受读书乐趣

①生生共读,让学生影响学生。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使谈书论文成为学校时尚,让“今天,你读书了吗?”成为孩子们最温馨的问候。

②师生共读,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阅读精神的内化,让聊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常态,让荐书进入教师的教学常规,让换书成为师生交往的剂。

③亲情共读,建立友好、开放、灵活多样的家庭读书氛围。在亲子共读中,家长与孩子进行着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引导孩子好读书、读好书,和孩子共享成长的快乐。

(3)读书争章,引领学生走进读书殿堂

为了促进学生广泛深入地读书,学校为各班配备了专用书柜,设立了各种读书奖章,如“小书虫”“小书童”“小书迷”“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等等,制定了《泗洪县实验小学“读书争章”实施方案》。

学校还实行荣誉公示制,一是每班教室内布置“读书争章”荣誉公示栏,二是“小硕士”、“小博士”奖章在全校大会上公开颁奖,名单公示于学校橱窗。

(4)立体推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在“智慧阅读”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功能,立体推进,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活动及评价的作用,让阅读伴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①发挥活动的推动功能。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之“乐”、读书之“幸”。“读书节”活动不光有读书,还有孩子们以小品、话剧形式创作的童话故事、课本剧,生动活泼,意蕴深长。童诗童谣比赛,让学生们自由创作,自由投稿。少年编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大家在一块定刊名、定栏目、写文章,自己设计,自己组稿编辑,教室成了编辑部。

②发挥课程的固化功能。我们重视通过课程建设来固化阅读教育,使智慧阅读活动走向常态。首先,学校将原来的每天30分钟晨会课改为“智慧阅读课”,使其成为师生读书心得交流会,既练口才,又展文才。其次,学校充分依托名师、骨干的力量,开发了《小学生智慧阅读》作为校本教材。

③发挥评价的调节功能。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看学生的作品、汇报成果;定量,看一个班级各种荣誉的获奖总量。二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指对活动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三是笔试与诵读相结合,笔试包括“我眼中的作者”“我心中的人物”“我的新发现”“我的观点”等,诵读主要是完成指定的诵读篇目或片断,进行量化评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2.“智慧阅读”的操作程序

(1)阅读书籍的选择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主要做好五个层面的“好书推荐”:

①学校荐书。组织老师涉猎儿童读物,凡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名篇,经专家审定后在学校图书室开辟“新书介绍”栏目或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向学生推荐,也可以编印成目录发放给学生和家长。书籍的内容广泛,涉及古今中外人文和自然学科等诸多领域。

②教师荐书。教师利用晨会课、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教师还可以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适时向学生荐书。

③学生荐书。利用每周的经典诵读课,让学生带上近期阅读的书籍,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认为好的、感兴趣的一本书,说说喜欢的理由,再互相交换读物。

④家长荐书。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保持沟通。利用“家长好书推介会”向学生荐书。

⑤书店荐书。学校和新华书店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书讯,通过“红领巾书市”等形式,由书店工作人员向学生推荐书目。

(2)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循循善诱,久而久之,使之爱上阅读。

①环境激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如藏书丰富的阅览室、有着浓郁书香的班级、静谧的读书长廊等都是好的阅读环境。

②创境激趣。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比如,搜集读书格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感受书海之浩瀚。激发学生对读书人的仰慕,对好书的渴望,从而形成与书本交流的强烈意向。

③交流激趣。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闻逸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和大家分享。

④目标激趣。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动力。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阅读目标。各年级读什么,读多少,要达到什么目标,达成目标给予什么奖励等,都要细化,量化,从而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总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淡化功利意识,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让学生博览群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阅读功利的淡化,使学生的阅读有了自由。这样,他们才会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这正是语文阅读教学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等待。

(3)阅读智慧的生成

引导学生“智慧阅读”,进而生成“阅读智慧”,必须有所凭借:

①阅读课程――智慧阅读的导航仪。编写校本教材,开设大阅读校本课程,列入班级课表。课例有:经典诵读课,每天15分钟的诵读雷打不动,诵读内容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坚决做到“日有所诵”;好书推荐课,程序为:认识作者―感知书籍―解读序言―游戏激趣―故事抢先听―作家寄语。绘本阅读课,教师带领低年级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讲故事,适时让学生想像、讨论,组织语言表达。大声读故事,这种课型适合中低年级使用,老师大声读故事给学生听,只是其中精彩的一小段,学生眼睛发亮的时候,故事没有了,想读自己找。班级读书会,流程为:选书―阅读―讨论。在班级读书会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和作品。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项教学,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某一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地言说,自由地分享,自由地吸收。

②星级评定――智慧阅读的助推器。除了“读书争章”外,还可以设立“星级评定”。比如背诵之星。每月设定一个背诵主题:儿歌之星、古诗之星、三字经之星等,每月将背诵结果公布,并以书面表彰的形式告知家长。再如阅读之星。将阅读书名、页数、收获、家长评价设计成阅读卡,由学生、家长共同完成,每月评选一次,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此外,还有朗诵之星、演讲之星、辩认之星、写作之星等。

③跳蚤书市――智慧阅读的长流水。为了解决书源问题,学校定期举办跳蚤书市。学生把家中读过的书拿到学校书市上交易,书的品种之多,推销手段之丰富,场面之火暴,令人惊喜。

④读书竞赛――智慧阅读的催化剂。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一本书,然后学校组织竞赛,各班组队参加(教师、学生、家长均有),有笔答有表演,有必答题有抢答题,题型丰富多彩,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读书热情。

⑤读书节――智慧阅读的不老丹。近几年,学校每年都隆重举行读书节活动,年年盛况空前。读书节历时一个多月,大小十多个活动,每年都有不同内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对读书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⑥作家进校园――智慧阅读的点金术。利用名人效应,请学生喜爱的儿童作家到校园里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地交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作家们耳提面命,侃侃而谈,孩子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⑦读书格言――智慧阅读的强力针。为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学生自创读书格言活动,经过层层选拔、评选出获奖格言。学校将获奖格言制成标牌,装饰在逸夫楼、剑桥楼、清华楼的走道内,引领学生在自创格言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读书行为,提升自己的读书智慧。

⑧创意读书――智慧阅读的动力源。每读一本书,我们都要求学生做到: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写读书感言,写出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同类比较,不拘泥于某一本书,要善于触类旁通,进而生发开去,与读过的同类(体材、题材或写法等相似)书籍比较,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读书辩论会,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与同学展开辩论;在碰撞中捕捉火花,激发灵感,生成阅读智慧。与大师对话,写信给作者,内容可以是对原文的认知,可以是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是再版建议等等。带着书本走向生活,对书本中所描写的事物和景象到现实生活中去求证,体味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效果分析

经过三年的探索,我们的理性思考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层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理性层面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现代社会的人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必须有智慧。阅读是人类提高品德、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2)目前儿童阅读能力不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重建阅读教育策略,走智慧型阅读之路。(3)生命活动是教育的实现机制,智慧阅读必须符合人生命的成长规律,体现人生命的自主性、完整性和探究性。

通过研究,实现了以下创新:(1)建立“阅读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家长共同阅读的格局。传统阅读教育多着眼于课堂上的学生阅读,时空狭小,且缺少感染、互动的氛围。本课题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还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不仅关注课堂,还重视课内外及校内外阅读的整合。这就为学生的阅读创设了良好的环境。(2)重视培养读书智慧――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生成阅读智慧。当前,市场上书刊浩如烟海,好坏优劣并存。学生阅读往往是“羊吃碰头草”,阅读的随意性很强。因此,不仅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还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学会选择经典精品书刊阅读。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就此意义上讲,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读书方法格外重要。本课题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启导。(3)摸索出一套小学生智慧型大阅读教育的操作策略和实施程序――规范了长期以来教师课外阅读指导“东一榔头西一棒”、茫然、随意、无序的教学行为。

2.实践层面

学校组织精干力量编写了一套《小学生智慧阅读》校本教材,供1-6年级学生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智慧阅读”的开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情共读,学生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实小学生胸前佩挂的“小书虫”“小书童”“小书迷”“小学士”标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获得的“小硕士”“小博士”及“星级”证书更是学生和家长的骄傲。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增加。据统计,2009年,学生年均阅读量低、中、高年级分别为15万、60万、90万字。学生的阅读智慧和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三年来,学生参加县以上语文知识竞赛,有800多人次获奖,学生的习作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900余篇;语文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在全县毕业水平检测中,我校语文成绩连年遥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

学生阅读智慧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和家长的读书热情。调查表明:当前,我校教师平均藏书420本,征订报刊5份,年阅读量约38万字,学生家庭平均藏书102本,征订报刊3份,家长年阅读量约12万字。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已悄然形成。

教师的科研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三年来,我校教师共执教县以上语文公开课124节。在省级语文优课评选中,9人获一、二等奖,7人在市公开教学中获一、二等奖,30多人获县一、二等奖。阅读教学方面的论文有50多篇公开发表。

多家主流媒体对我校的“智慧阅读”研究情况进行报道,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读书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带动了社区阅读活动的开展,为书香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Study on Intelligent Reading Educational Strategies for Pupils

WU Bo & YAO Ke-jun & JIANG Guang-jian

(Siho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ihong 223900, China)

Abstract: Primary reading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grand Chinese perspective, starting with promotion of student's intelligent reading, and ending with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intelligence for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Reading field must be constructed by establishing quality reading climate. Student's reading intelligence can be created by means of selecting books, fostering interest, and developing courses, aim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reading society.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2篇

《窃读记》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这里的读不仅指朗读,还包括阅读和理解。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被进行了放大,经常出现为了读而读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读,如何通过读正确地理解、感悟,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难以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也难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背景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2.无意义的问题设置,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

设置问题的目的是引发思考或检验学习成果。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常常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有的问题在课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却还要不停地发问,虽然看似师生配合得很好,但这都是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3.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渗透不足

现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具体的文章看得非常重要,将文章中的句、段分析得滴水不漏,但是对这篇文章所承载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强化和渗透。

4.教师的精彩胜过学生的精彩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氛围或者热热闹闹,或者潸然泪下,但是学生却表现得很平庸,完全成了教师表演的陪衬。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快速入境

上课伊始,首先放映老北京的视频(选自林海音的电影《城南旧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到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这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窃读”的含义及原因,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

2.有效的任务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窃读之后,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而是出示了按照原文制作的动画,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请学生仔细观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及其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对比阅读,感悟至深,方法渗透水到渠成

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之后,再出示课文,进行对比,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描写得好的地方,并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通过经历和作者一样的经历之后的深入思考,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样主动寻求写作技巧便水到渠成。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还能力给学生

教师合理有效的任务驱动,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的思考、积极的表达,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写作的技法。

案例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窃读记》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实际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不同的人的帮助,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

2.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身处现代,很难理解作者当时因家庭贫困买不起书而又非常渴望读书的痛苦心情。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3)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有一定难度。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课文中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文章中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通过与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深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润,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背景呈现,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段,让学生认识老北京,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递进式提问:“这是九十多年前的北京,谁能谈谈那时的北京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那时人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主要是通过读书。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她就很喜欢读书,可是她家生活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买书来读,怎么办呢?”“书店老板会允许她这样只看不买吗?”从而引出“窃读”。

设计意图:“窃读”这种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通过视频的方式再现课文的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他们体会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为学生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偷着看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调动思维

步骤一,再现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活动:呈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思考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并选择一种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

步骤二,小组交流,充分表达。

教师活动:将你对叙述顺序的思考结果和你对小女孩窃读经历的描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叙述的顺序及小女孩经历的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交流,叙述顺序可能为地点转换的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

步骤三,小组汇报,成果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每位学生都在通过视觉的输入,经历着和作者当年一样的情境,他们并没有被文本所束缚,而是会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去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他们经历了视觉输入、语言转化、语言组织、表达输出这样一个过程,他们是在主动思考。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和按照一定顺序表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对比阅读,技能提升

步骤一,对比中感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的,并与自己的描述进行对比,发现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对作者的描写进行评述。

步骤二,细细品读,寻求技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和词语是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细细品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和词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再与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经历过思考之后再与文本对话,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种方式远比直接学习文本收益大,且更有效率。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写作技巧。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不但能使学生从内容上领会课文的主旨,还能从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指导朗读,效果自然更好。

第四环节:通读全文,再次感受

引导学生再读全文,从内容或写法上谈谈收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评价及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升华情感。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也来写一写。

(2)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小女孩不再窃读?

设计意图:写一写自己小时候的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小女孩想一个不再窃读的好办法,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智慧教育理念所提倡的。

智慧反思

常规的语文教学在讲授这种类型的课文时,一般都是先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再逐段分析,不管是采用以读促讲,还是采用小组研究,都摆脱不了将课文解剖的模式,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总是很难达成。本课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有效达成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反思内容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主动学语文,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

其次,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不是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学生学习过语文,就应能够在合适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去进行合理的表达。而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通过反复诵读就能够形成的能力,而是需要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通过不断地实践运用才能够形成的。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3篇

智慧教育

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

智慧,按中文解释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信息时代,随着现有“数字土著”(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其以后的年轻一代人)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传统教育存在根本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因此,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智慧教育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专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

2.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模型

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因此,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①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②学生和教师通过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离开了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智慧学习环境就不是学习环境了。③有效学习的发生是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协作、交流;教学共同体是教师共同学习、协同工作、寻求持续专业发展的统一体。④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同时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提供支持。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类智能工具为学习环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时,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为资源和工具的进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泛在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为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环境有很多种,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正式的教育环境,以及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探究基地等非正式的教育环境。这里对智慧教室的组成做了简单分析。

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包括社会化云平台、网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交互电视、教师、学生。其中社会化云平台包括云资源(各种多媒体素材、微课素材等)、云教学、云学习、云管理。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下载并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材料,然后在云教学中进行备课、指派与批改作业、生成班级诊断报告。学生则可以在云平台中记电子笔记、回顾学习历程、接收诊断报告、进行补救学习。同时在云平台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单位、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知识呈现,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交互电视与电子书包进行协作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其中学生的课堂任务以及作业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教师登录到云平台中进行批改诊断,再通过网络发给学生。

这样的智慧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使其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②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④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扶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数学学习

数学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

首先,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入手,提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体验。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的智慧情境,提供有效的智能探究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究其中缘由。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完成意义建构,扩充自己的思维图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这样学生就会在智慧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式思考会强化训练思维,才会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案例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显示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具体任务,发现、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5.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上,通过创设动画情境,给学生安排打扫公共区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②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如图3所示,课件中呈现三个组合图形,给出必要的数据。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形进行分析探究,可通过任意辅助线分或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推送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参与热情,引发深度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自选图形,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随机抽取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到第几组,学生就进入第几组的题库。学生完成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再进入挑战组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选题库,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④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⑤总结归纳,生活延伸。今天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用了什么方法?(揭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分割、添补)课件出示一系列生活场景,每一幅图都用有色边框显示组合图形。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4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学习活动具备任务化、探究性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5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讲授法到现在的科学探究,小学科学越来越贴近生活,以生为本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科学课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探究的机会,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还不能得到充分体现。项目学习是以学科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并使技能得到提升。因此,项目学习是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让项目学习插上智慧教育的翅膀,必将全面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二、智慧教育对项目学习的推进作用

1.提高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效率。

科学就是用事实说话,小学科学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要用事实说话,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这是科学探究的基本功。综观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研究都有详细的实验记录。科学记录是学生最好、最真实的教科书,因为它记录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轨迹,这是他们研究的经历,也是他们探究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实验证据。

在项目学习中,我们需要不停地收集各种数据以助力项目学习的开展,除了探究实验中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外,还需要记录学生参与情况的数据、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这些数据量比较大,而且记录非常繁琐,记录完成后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项目学习的顺利开展。在传统教育环境下,仅仅记录就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把这个繁琐的记录过程分工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项目学习的效率。

在数据分析阶段,虽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很多项目学习仅仅依靠小学生自己的分析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而在小学阶段,有些数据分析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目前的数学水平,会导致项目学习无法推进。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各种软件来进行分析,这样就降低了数据分析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助于推进项目学习的开展。

2.基于数据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很多教师教得很苦,苦在自问自答,代替学生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动手……唯恐没有给学生最好的引导、最好的知识传授,但是最后却在抱怨:“这些孩子,学了一,就会一,怎么一点迁移意识都没有!”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正是教师缺少具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意识。还有的教师频频发问,几个颇有灵性的学生频频作答,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顺顺利利,圆圆满满。可是这样一来,优秀生永远优秀,学困生怎么使劲都提不上,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正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我们可以依托各种教学工具,提前对学生的学前状态进行摸底。利用教育软件可以很轻松地整理归纳出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已经熟练掌握,不需要再重复性讲解,学生对哪部分内容还不够明白,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对哪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可以进行充分拓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课堂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也可以利用工具软件对教学重点中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在教学中就可以重点和掌握不够好的学生互动,既照顾到了全体,也照顾到了个体。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得好的能更进一步,掌握不够好的,打好基础。在项目学习中,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出各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或者某个人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跟进,保证项目学习顺利开展。

3.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评价体系。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目的和方法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项目学习的评价体系有别于常规教学的评价体系,它从一元走向多元,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项目学习的评价比常规教学更加全面,是包含整个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明确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小组合作开展活动、形成学习成果、项目反思改进方案,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评价量规在指导着学生如何去做。而且评价量规不仅仅是简单根据学生做到的程度M行一个所谓好中差的评价,而是包含在该环节学生应该做到的各个方面的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的评价量规表。根据这份提前拿到手里的评价量规表,学生非常清楚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评价。项目学习的评价也不再仅仅是教师做出的评价,它还增加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使得评价的维度更广,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客观。

正是由于这样,项目学习中的评价实施起来是非常繁琐的,占用了项目学习中的大量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项目学习的进度。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评价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常规环境下每次收集并汇总统计学生的个人评价就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耗费教师的大量时间,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自己评价,系统自动统计完成,教师只需要在终端查看即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统计完成后,教师根据这些评价数据,不仅可以进行横向对比,更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进行纵向对比,有助于教师对整体的把握。总之,基于数据驱动的评价体系,更加具有及时性、便捷性,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让评价真正能够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6篇

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智慧,培养能力。本文将以《垃圾分类》一课为例,探讨智慧教育理念是如何支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

垃圾分类》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淹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采用讲授、练习的方式,《垃圾分类》这节课也不例外。教师先讲解如何给垃圾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此种课堂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校本课程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中,过于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按照教师统一安排的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统一的,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个性发展得不到体现。

3.教学环境常规化,很难实现分层训练

在课堂训练中,常规教学环境只提供统一的试题让学生作答。这种试题没有进行分类,针对的学生范围过大,导致水平不同的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难度需要进行选择。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要重复去做最简单的题,费时费力;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遇到较高难度的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开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

游戏是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对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垃圾又脏又乱且携带病菌,所以直接用实物分类不太可行,运用电子书包开发制作“垃圾分类”教学游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通过拖拽等方式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游戏还设置了“求助”“知识链接”等功能,让学生在需要支持与帮助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则与应用,可谓寓教于乐(如图1)。

2.提供丰富且可选择的教学资源包

电子书包存储量丰富,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声音、影像、动画等,为社会课教学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教师采用教学资料包的形式,为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学习资源都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编辑过的。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自行查阅学习内容,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借助文字书写、拍摄等辅助工具,对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3.实现分层教学,提高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效率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教学实践智慧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以提高在职教师学历水平为目的的教育。如: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渐向大学专科、本科发展, 中学教师则开始追求本科、研究生学历。从对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学历达标情况的调查研究来看,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还比较低,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类教育还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二是短期的、不同层次的在职教师的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校长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新课程实施之前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培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然而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改进,中小学管理者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对此很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继续教育中缺乏教学实践智慧的培育。

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践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在继续教育中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以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的原因

1.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基础”不实。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然而,从目前看,表现为教师教育的课程门类少,实践训练的时间短。教师教育课程多为《教育学》、《心理学》,而且学时少,如许多高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为54 学时(每周3 学时) ,少的只有36 学时(每周2 学时),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的学时也很少,一般仅为8周。这么少的学时怎能使未来的教师具备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际应用的能力呢?而在教师教育较为完善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是非常重视的。如美国,心理学一般都在9个学分(162 课时) 左右,师资培训课程中有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而且平常也有很多走进课堂、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我国教师教育课程门类少,教学实践训练时间短,课程教学理论性过强。可以想象,这样的课程设置及实施对后续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更谈不上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2.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引领”偏差。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引领”是教师入职培训。入职培训是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一种初步的师范性质的适应性培训。它对新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完善综合素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第一步”,因此许多国家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把关很严,美国新教师的培训要求:增加新教师对教学神圣职责的认识;探究和发展新教师的知识技能、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通过他们对职业的奉献,挖掘科研潜力;体现对所奉献职业的快乐和追求。从我国目前的培训看: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过程缺少实践性,而且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教学的要求,教师也不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对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高作用不大。

3.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催化”不力。学校是教师教学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场所,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因为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是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进行的。学校的政策导向、帮扶措施、激励手段和学校文化等,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外部原因。经常性的课堂行动研究让教师采取自省的计划、实施、观察和再思考这一螺旋循环方式,运用设计、行动、观察、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观察和反思的程序,利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然而现在许多学校教师业务学习,共性的要求多,结合教师具体的实际情况的少,结合学科的研究少,分析课堂情境的更少。许多学校专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不多,忽视课堂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的“课堂问题”不确定,因而也没有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4.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动力”缺乏。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动力”是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教师的主体意识是建立在教师的自我认识、职业认同程度、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基础上的综合反映,它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导向、激励、规划、维持、调节与监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稳定性,教师可以“一劳永逸”;由于教师被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其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受到漠视,许多青年教师开始工作就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工具意识,失去了专业发展的愿望和动力;由于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成就感不高;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等,因而表现为专业发展动机和信心不足,专业发展意识比较薄弱。由于主体意识不强,进取心减弱,教学能力提高较慢,根本谈不上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

二、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培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对策

1.确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的继续教育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师教育的主导潮流,成为一切教师职业者的必然选择。教师继续教育不应以取得学历、学位或晋升为主要目的。教师职业标准要求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什么和怎么教,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具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对学生负责的品质,成为开发学生智慧、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导师。中小学继续教育应以此为基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而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赫伯斯特在总结美国师范教育发展历史时认为:“我们已经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一味追求公共教育中教师地位的专业化,而忽视了培养我们课堂教师教学实践的专业化。现在需要的是把两者协调起来,使我们的教师像真正的专业人员一样发挥作用。”很显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了。

2.变革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课程体系,形成教师课堂管理技巧。目前承担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任务的,主要是培训实施单位的学科专家和课程研究人员。整个课程开发――实施过程基本上是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思路展开的。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被排斥在课程开发过程之外的。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很难保证能够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理论课程偏多,不实在、不实用。而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他们迫切需要能够对其实践给予切实指导的理论知识,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他们的经验,并且将培训过程中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搭配,有机结合,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并没有在该问题上做出突破。很多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最大的感受是,理论和实践在培训过程中明显地成为“两张皮”。

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尤其注重培养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能为教师形成教学实践智慧打好基础。如在英国,教学法课有“教学材料的准备”、“教科书的使用”、“教学材料的使用”、“教案的制订”、“评价方法”、“小队教学”、“低能儿童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课堂的管理和组织”、“黑板的利用”、“视听教具的利用”等,教学技能课有“学校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学生个别差异的成因与因材施教”、“学习环境”、“表达技巧”等,这反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趋势。

3.改革“讲课―听课―考试”的培训模式,加强交流与反思。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讲课―听课―考试”,受训教师顺利通过了课程考试, 便认为是完成了继续教育的任务,把短暂的面授学习作为获取学历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唯学历化”的追求中, 在学历提高的表面现象之下, 掩盖了学力不足的事实。

尼利(A.M.Needy)1986年对新教师备课时的认知进行了训练,结果发现受过训练的教师在教学上优于未训练的教师。这表明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教的。教师经常进行交流,观摩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起研讨、分析,学习、研究专家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有效教学监控、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教育机智等的本领,这样可大大缩短教学的适应期,从而加快教学成长的进程,促进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经常性、有针对性的甚至是系统性的反思能形成教师的创造精神,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如: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及何时学习等,这样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对自己的教学发展作出诊断,并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策略。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评判教学活动的得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促进教学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形成教学实践智慧的过程是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核心因素是教师自身。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必须满腔热情和充满激情地关爱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与进步,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这样就会培养起自己对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厚情感,就能深深地领悟教学活动的本质内涵,并把这种领悟逐步转化为责任感、工作热情和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就能形成一种自尊、自信和较为强烈的主体意识,促使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追求。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Day: Developing Teachers : the Challenges of Life -long Learning [R].Promising Practice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0.

[2]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成功的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生近乎一张白纸,那么开启激发主体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了。有智慧的教师除了常规教育教学,会更加注重挖掘当今教育存在的现象,寻求解决策略或是拓宽影响。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修炼,以达到成功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蹲下来看学生

个别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定位为“高大严”,有点“”,冰块脸、命令式,一心想着镇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和体验学生,并成为我们追求常态教育有效的重要工作。

1.辅导与教育中,蹲下来看学生

回想工作初期,面对捣蛋鬼和懒散生,容易急躁、发飙、埋怨,往往出力不讨好。试看看学生眼里藏着的求知欲,伴着一脸的无辜,即便是学困生,也是难熬。静心想一想,小学生是孩子一个,谁爱他多一点就跟着谁。耐心引导与帮助能提高师生乐观接受“挫折”、勇敢跨过“挫折”的能力。批评教育时避免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要用“从零开始的心态”去面对,多想想“他较以前有进步了”“再鼓励和引导会做好的”,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在的我,常讲“有进步”“再来一次”“没关系,你可以的”。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容易淡化学生的优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然而长时间地努力表现,都听不到赞美的话,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当他们带有一定期待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就有可能放弃。

2.蹲下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了解到他们上一学段学得怎样,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时需要哪些旧知识来迁移,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铺垫,影响知识的顺利探究和掌握。既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探索,还可以使一些教学活动达到“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把数学难点转化为直观理解。如,在教学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两个运动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必定相遇”这个抽象原理,不如来个体验:同座位两位学生以走路的方式表达相遇的情景,在演的基础上加上条件与数据,还可以用双手鼓掌的动作,简约地把数学问题呈现。

要成为小学生需求的解救者,我们必须蹲下。

二、善导学生

教育中常常出现: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不能否定这种教育没有效果,问题在于事倍功半。要克服说教这一毛病,就要把教变成导,而且要善导。善导要有“四心”,即有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学生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有其独特成因的。记得上一年,新接手的班总是有人不见了东西,不管是讲理说教还是三番五令,都不能喝止。还演变着从一支笔、两把尺,到一群人不见了一堆用具。我决定来一次侦查,在缩小的范围内,得知陆同学的爸妈长期在外工作,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带弟弟在外,留下两姐妹在外婆家寄住。我跟孩子们商量:这位同学能交出文具,可以原谅她吗?孩子们看着我一周来为此事团团转,欣然同意了。单独谈话有突破性的进展:“用这种方式引起大家注意是不对的,可以在学习上的进步、自律友善、助人为班等方面,让大家关注你、认可你。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相信你会把那些文具放在一个地方保管得很完好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眼泪往下流。她遵守了约定,在第二天的中午,我在办公室等到了一大堆完好无缺的文具。我也遵守了约定,没有在班里讲出她的名字,反而引导孩子从“完好的文具”这方面来讲,这位一时糊涂的同学是善良的。慈爱与尊严从来不对立,要开诚布公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同时要对特殊生倍加关怀。一年之后的陆同学,助人友善,成绩从不及格到七八十分,凌乱的头发整洁,还带着蝴蝶结呢!

在善导过程中,同时展现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是最深刻的,影响最深远的。

三、在教学实战中彰显实力

教师要想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除了不断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本领,更要有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智慧。

1.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新授课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点对齐。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我会把计算与问题解决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出示带标价的铅笔、圆珠笔、橡皮、卷笔刀。引导:“同学们最需要什么?”多让学生讲,激发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紧接着引导:“想买到它们,先来看看价钱。”出示上面文具图片的课件,学生说出每件文具标价表示几元几角。“你想买其中的两件文具的话,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出两道加法的问题:(1)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尝试解决问题,讲演计算过程和算理。(2)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持续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在生活实践中悟理,师生教与学都显得轻松。

2.发挥互相评价的作用

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接龙评价”是我们班常用评价方式,在练习时,完成最快的前几位会得到我的面批面改(走到座位前),该生是全对的,才有资格帮其他人评价;每个被评价者是全对的就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评价资格,如果有错,我会与该生讲解,他只有改正好,同时得到我或全对者再次评价了,才有资格评价他人,最后剩下的几个,就需要一对一的辅导。经过实践,接龙评价还可以改良成小组间的比赛。我不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你认为他说(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要改?”“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等蕴含信任和期待的评价引语,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助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发展。在与同伴的一次次讨论、质疑中,学会欣赏别人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批评性思维的方法,当意见达到科学的统一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天地。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追求教育理想,紧贴地面而行!”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经验积累中执着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路!

参考文献: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美国小学语文教师纳西的教育智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相信学生潜能、鼓励经典阅读、创设自由空间、优化教室布局、善用图书馆藏、支持个性阅读、成立特殊小组、渗透文学教育、转变故事形式、坚持日常写作、重视多元评价、践行理性反思等。从中可获得几点启示,如科学艺术皆注重、阅读写作共提升、教学评价互促进、理论实践相结合等。

一、走近纳西老师

纳西大学毕业后从教已近三年,目前正在教小学二年级。纳西所在的学校坐落于一个小镇上,她的班级共有23个学生——10个女孩,13个男孩。纳西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并善于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二、教育智慧从何而来

1.相信学生潜能。教师理应将学生看作是能够学习且渴望了解生活和所处环境的个体。纳西认为,父母和她一样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的潜能,并十分乐意协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当基于其实际的能力水平,要避免思维定势(如女孩比男孩更擅长阅读),否则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鼓励经典阅读。如果孩子成为阅读者,他们应该有阅读世界经典读物的机会。纳西对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感到满意。她说:“他们很喜欢阅读。实际上,我们的书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专家认为,教室的图书馆至少应保证人均十本书。此外,这些书的涉及面要尽量广,以适应学生各种不同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水平。与此同时,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也可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书籍。

3.创设自由空间。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交流。纳西所在的教室建于1881年,是曾经的女子学院,它既不现代,也不陈旧。教室的墙上、空中悬挂的装饰物都是学生的艺术作品,这种非正式的空间更加灵活多变,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随时随地变换位置,移动物品和桌椅等,这样一来,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学生或独立学习,或两两互助,或小组合作。

4.优化教室布局。一些教师自行设计教室,如建立学习站,开发图书角等,但可能造成混乱局面。实际上,有效的教室布局也应当根据教学计划予以实行。纳西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她逐步引入各种学习中心,旨在让学生明白他们应该做什么,如听力中心包括录音机、磁带、空白的录音带灯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合作和独立学习,其他中心都以类似的方式引入。

5.善用图书馆藏。一项好的阅读计划应该指向图书馆。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图书查阅的相关技能,还可以学会使用书籍报刊等参考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图书馆应该包括丰富的阅读和视听资料。纳西会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范围涉及基础学科到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学生既可以在班级图书角看(纳西会有规律地更新图书角的内容),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

6.支持个性阅读。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且个体间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阅读兴趣。纳西认为,通过横向而非纵向的个性阅读方法,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需要。横向阅读为不同儿童提供了合适水平的训练。一些根据中等或以下水平选择阅读材料,还有一些凭借教师对学生文学素养的了解来满足其阅读兴趣,发展其阅读能力。

7.成立特殊小组。需要训练特殊技能的学生应该组织在一起,寻找合适的学习材料,并根据他们的喜好向同学汇报。一旦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小组中,他们在学业上不良的自我认识就会降到最低程度。纳西举了一个关于特殊兴趣小组的例子。一些学生观看了航天飞机发射的节目后,对太空探索产生了兴趣,他们满脑子都是问题,怎样才能解答疑惑?结果是,感兴趣的学生结成小组,走进图书馆,有的浏览报纸,有的访谈成人。当他们再回到教室的时候,不仅增加了很多关于听说读写的信息,还参与了有效的语言艺术训练。

8.渗透文学教育。美国大多数小学虽然没有文学项目,但教师们会记录下他们为学生读的书,并与新老师分享这样的阅读清单,以避免学生听到重复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应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增强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纳西每天至少为孩子做两次有声阅读,每周伊始,她会制定一个本周阅读计划,有时聚焦一个特定话题,有时关注某个作家或诗人。

9.转变故事形式。故事一旦被儿童的创意表演转变成不同的角色和情景,它往往就会更加真实。创意表演促使学生回到课本,进而对故事中的角色更加敏感。既然没有现成的脚本,学生就要凭借自己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经历,加以表达。纳西的学生们非常喜欢《五个中国兄弟》的故事,他们不仅会认真听纳西讲这个故事,还会讲给其他人听。

10.坚持日常写作。在小学阶段,写作当成为持续的、日常的活动。很多学生从未经历过与真实读者的交流,而没有读者的写作会成为一种勉强的训练,且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腾出时间让真实的读者与他们交流,让家长和一些重要人物阅读学生的文章,这样有利于促使写作成为一个沟通的过程。纳西班上的学生有许多机会展示写作成果,一些学生会编辑自己的书,她特别为其中一本关于火箭的书感到自豪,这本书还被作者设计成火箭的样子。

11.重视多元评价。评价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同的评价满足不同的目标。标准化测试反映一个班或一所学校的学习情况;诊断性测试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步调;谈话等非正式评价手段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口头表达和创意写作等方面的才能;学生平时的创作也是评价其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纳西通常会综合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及日常观察所得信息进行评价,她始终相信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更有效。至少两周一次,她会让学生将所有试卷带回家。与此同时,她还会写下学生做过的有趣的事情,与家长分享。

12.践行理性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教师都希望学生学习,但其效果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该乐于检查自己的行为,并让他人观察其课堂教学,以便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相应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纳西热衷于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次,她录下了自己和学生的讨论,在回放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嗓音温柔而悦耳,但自己说得太多。从那时起,她在讨论中总是尽量让自己少说。

三、启示与总结

从纳西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专业发展的追求可知,工作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让她实现生命价值、享受成功快乐的事业。正因为如此,她的教育智慧才会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1.科学艺术皆注重。关于教育智慧,叶澜老师这样总结道:“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从纳西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她不仅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也谙熟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心理需求及个体差异,并通过优化教室布局、创设自由空间、故事创意表演、以及多元评价等方式给予学习支持。

2.阅读写作共提升。虽然纳西老师面对的只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却将阅读和写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方面,纳西老师尤其青睐经典读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了帮助学生将阅读落到实处,她采取成立特殊小组、支持个性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开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长期实践表明:同样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大孩子的阅读水平、阅读热情及感悟能力远不及小孩子,由此可见,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期。

在写作方面,纳西老师不仅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读者,促进持续性的沟通,还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发表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编辑成书。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抱着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相关研究证明:提早起步,满足学生的“发表欲”,对于优化写作心理、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3.教学评价互促进。教学和评价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纳西老师也致力于两者的有效结合,她不仅灵活地运用教学艺术,还善于进行多元评价。

在教学上,纳西老师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定期为孩子们做有声阅读,用创意表演的方式解读故事,有意识地渗透文学教育等,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低年级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想象力丰富,因此,用表演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故事无疑是一种好办法,这样,学生不仅对其中的人物、情节及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还可以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进而用语言或动作加以表现,实现从理解走向表达。

从评价来看,纳西老师的目的很明确,即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在操作层面上,她不仅根据不同的目标实施评价,还引入了谈话等非正式评价手段,将日常观察所得的信息纳入评价范围。为了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与家长的沟通,她还在反馈考试成绩的同时,与家长分享学生做过的有趣的事情。

4.理论实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教师的个性则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得到张扬。因此,教师对教育智慧的追求,就是在个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纳西老师尽管是一线教师,却不断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通过反思等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她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在充满诗意的教育土壤中尽情撒播希望的种子,辛勤地耕耘着,且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张梅.教育智慧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9,(1).

[2]刘创.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3]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79.

[4]薛瑞萍.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38.

小学智慧教育范文第10篇

《鸽巢原理》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抽象,任务分离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关于鸽巢原理的学习内容,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存在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将“同日过生日”“铅笔问题”“鸽巢问题”等各种任务顺次提供给学生,但学生往往不了解这样设置问题的原因,这几种任务环境之间的关联也不是很大,所以课堂上的实际状态是,学生在机械地完成一个个形式不同、内容却相同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容易被一个又一个任务分散注意力,从而难以聚焦于数学问题的本质。

2.学习过程整齐划一,内容枯燥

由于《鸽巢原理》本身就是抽象、难懂的学习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采用听讲式教学,教学方式相同,问题也都是统一的,这就很难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常规教学难以实现分层训练

巩固训练环节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出示的训练题目都是相同的,这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而一部分学生完成训练后无所事事的弊端,从而导致总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的支撑优势分析

1.智慧教育的优势

智慧教育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从学生的角度帮助其建立学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学科思维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方式、方法角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促进他们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能力的智慧发展。

2.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的支撑优势分析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支持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为学习者建构趣味学习的环境,使其与数字媒体内容进行有趣的交互,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效果,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询和讨论的深度。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对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交互式电子白板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普及,与其自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具体优势如下。

(1)交互性强

交互式电子白板包括白板面板、感应笔、投影等功能。在白板面板上,感应笔能够自由地进行书写、绘画、擦除等功能。投影可以将学生的练习或实物投放到白板面板上,让学生观看。师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更便利地实现教与学交互。

(2)兼容性强

由于教师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相应的计算机功能,所以如果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教师能够快速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多种操作模式的使用,就能弥补黑板面积不够大、重要内容不能重放等不足。

(3)Y源丰富

上一篇:基层管理知识范文 下一篇:新审计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