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0:05:57

小学科技论文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加强科技教育的组织领导。认真制定科技教育工作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进行合理安排, 对各阶段和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书面总结, 建立完整的科技教育工作档案。其次,加大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化科技教育的队伍建设。教师间学科背景的不同,他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最后,重视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建设,科学组与语文、美术和其他学科组密切配合,创设好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书香的、数字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确定学校科技教育的活动类型

借助于活动的目标功能, 我们将传统的科技活动课程进行梳理, 形成科技教育的三种活动类型。

(一)普通参与型

它的功能是面向全体学生,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参与,进行大众科技知识的传播。

(二)实践探究型

它是面向部分学生, 其活动要求有明显提高,学习内容有所加深,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综合主题型

它是依据社会的热点与学校的教育需要,以一种科技主题开展全校性专题活动,含营造科技氛围的常规活动, 包括大中小队科技专栏、科技小报、科技信息交流会、科技广播、科技讲座和每学期一至二次主题教育活动等。

三、教学改革

(一) 强调实际操作———构建由 “读 ”到“做”的课堂教学模式

科技实验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过程及本质, 在活动中体验科学家工作的方式和形式,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因此,我校科学课堂的教学十分重视由“读”科学到“做”科学的转变,从教师的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体, 切实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和个性, 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科学知识的过程。突出在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自主设计,初定方案———动手操作,大胆探究———汇报交流, 适时点拨———深化总结,拓展延伸”的以探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离开了思维动手操作,只能将一个智力活动干成“体力活”,科学更应追求的是深层次的思维, 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强调自主体验———以活动课程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活动课程亦称实践课程, 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我校开展的活动课程, 就是以实践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自主体验良好科学习惯的形成。

(三)强调创新实践———以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实践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学校努力搭建平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让学生能从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科学的精神和素养。学校筹建机器人工作室, 建筑模型实践基地,不仅是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更能在比赛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机器人比赛的优势就是相互交流的媒介,学生在赛场上就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自己在结构搭建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其他选手在处理场上任务中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迎刃而解。学生需要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转化自己实践的结果。机器人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改革教育思想、方法、评价体系,学校以机器人工作室为依托,通过机器人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找活动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2 年的 FLL 主题是“食品安全”,学生看到这一主题当时非常激动, 一起交流的时候首先谈论的是生活中见到听到的 “问题馒头”“苏丹红”“转基因食用油”“地沟油” 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学生了解掌握了很多的知识, 在场地的搭建中,学生热情很高,想了解需要自己从哪些方面去解决问题, 对于生活中的问题在不足三平方米的赛台上驰骋自己的创新思维。 生活中的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 怎样预防和收治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得以解决。 生活中食品的运输和储藏, 学生只是知道简单的方法和过程, 但是通过自己研究和资料的查阅懂得了一般性的方法, 前期一系列的探究让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 )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 ,完善课程活动资源的配备

在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整合的今天, 为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经济和地缘优势,依托广阔的社会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将本地现代科学、 技术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引入小学科学课堂,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力加强与家长、社会力量、科研机构的联系, 保证我们的实验研究和科教实践活动。 学校通过邀请著名科学家和企业技术人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举办科技讲座、“家长开放日” 科技活动展示, 组织亲子互动实验,带领孩子走进工厂车间,鼓励学生自创条件,动手创作等多种手段,积极营造浓郁的社会、家庭、学校、全体师生齐参与的“四结合”科技活动教育氛围和环境, 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创新实践的舞台,努力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跨世纪人才。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提出了将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根本宗旨。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做好科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其实质性而言,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而科技竞技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借助科技竞技活动,学生将会产生相对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助竞技活动,对竞争和挑战的氛围加以营造,进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培养。此外,将科技竞技活动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高尚的情操,也保证了各个学科能力之间的综合运用,对科技活动的成果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更应该适当地融入科技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竞争意识,为我国人才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

开展科技竞技活动,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就要立足于当前,正确地认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对于如何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并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备课的准备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科学教师就要做好备课的准备,将本节课的内容贯穿整个学段,并将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融入备课的主要目标中,对教学的度加以把握,做好材料的准备,适时对实验进行改进,并对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采用,尽可能地做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2)对探究任务加以明确,并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明确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科技竞技活动的任务和内容进行充分的探究,加强同学之间的观察交流,对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加以满足,引领学生对新的任务以及新的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探究,进而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

(3)将小组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技竞技活动,做好对学生的和谐化管理。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就要将科技竞技活动进行分组进行,充分发挥小组间的学习作用,保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坚持长期的小组参与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保证科技竞技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定期地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以及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际的科学探究能力。

(5)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竞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一定的评价环节。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更要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科技竞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科技竞技活动开展之后,对其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竞技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为我国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区实验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往往忽视课堂教学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所谓科技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省**市**区实验小学创立于1997年,是一所富于理性,洋溢激情,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潜能激扬——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在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区实验小学以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为着眼点,在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课程文化的同时,努力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探究性课程三者有机整合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

(一)培育科教创新课程文化

科技创新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与能力。当下不少学校为科技创新教育投^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总想在短期内换来巨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应,忽视了学生创造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二是误认为创新教育就是搞科技活动,只要让学生动手制作了科技作品就能培养创造力;三是部分教师只把眼光盯着少数学生,甚至把自己的创新设想嫁接给学生,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忽视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性与提高性的辩证统一,导致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畸形走向。

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实践创造的信心和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释放了潜能,显露了才华,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奠基了生命的优化成长。**区实验小学基于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科技创新课程文化建设。学校认为,要追求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化,就必须让科技创新教育常态化。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基于此,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科教学从科技创新教育中获得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让科技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体现在课堂上,科技创新教育才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二)构建科技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反映着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在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中,**区实验小学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多年的实践结果,以学科教育、科技创新课程、社团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有机整合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坚持对学生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教育。

1基础性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普及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基础性课程中,主要以学科渗透、科普教育为载体。学科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因此,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整合到各门学科课程以及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时刻都能受到科学思想的感染与熏陶,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还长期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将每年的5月和11月定为“科技创新活动月”,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听科普讲座、进行科学小调查;评选表彰“科技创新小能手”“十佳科技创新之星”。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拓展性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提高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拓展性课程中,主要以校本课程和科技创新社团为载体。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是**区实验小学于2003年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由专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潜能激发、技能指导和专题培训。同时,学校按学生的兴趣组建了各类社团。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是一项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力求做到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征,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指导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

3探究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区实验小学把探究性学习引进到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开展学科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全员激发——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

教育的责任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

(一)促进科技创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科技创新教育不能走依靠个别人才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区实验小学积极铸造团队精神,注重思想引领,全面建立人才激励、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悄然形成。学校还建立了实力雄厚的科技创新项目组,使科技创新教师有了用武之地。科技创新的每一个项目都有教师具体负责,需要技术攻关时,大家自发团结在一起,发挥团队智慧,共同解决难题。科技创新项目组还建立了定期研究制度,每月开展一次研究活动。辅导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同,有助于科技创新教育横向开发、纵向发掘、相互碰撞、集成智慧,增强科技创新教育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二)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科技创新教师。

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忽视了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性,制约了学科课程的发展。许多教师都习惯于准备一套娴熟而不容置疑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提出的问题大多在教师的脑子里已有现成答案,教师问题意识淡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淡漠,学生的创造力也随之被扼杀。科技创新教育不单在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上生辉溢彩,还与多种学科交相渗透,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区实验小学的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科技创新教育的素材,选择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视点,确定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放大设计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课后延伸。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生成的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校以创新教育思想为引领,建立教师全员激励机制,转变全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引导每位师生都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教育的自觉行为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三、机制催生——聚力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区实验小学积极创造和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为科技创新教育注入理性和秩序

**区实验小学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与实施科学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引导教师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优质优酬的薪酬体系”,对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进行科学管理。这种完备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科技创新教育注入了理性和秩序。

实施全员科技创新教育,教师能量的自主性释放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因此,学校着力于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的机制建设,对教师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努力创设科技创新教育的条件、经费、制度和支持性评价力量,创造性地实施了“统筹安排,分项目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享有必要的人员调动、物资支配、项目实施规划和一定的考核权,学校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物资支持,充分激发了每个教师的创造性能量,优化配置了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二)开发与整合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学生打开创新的视野。学校聘请院士、教授、专家、博士和有科技创新特长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生、教师、班主任、家长、社区辅导员“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力量网络。学校还积极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硬件建设,建立了科技制作室、科学实验室、电脑机器人活动室、科技创新作品陈列室、艺术墙、科幻画廊、科普橱窗,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四、价值共享——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

(一)科技创新教育成就教师事业价值

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教师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区实验小学注重全员激发,让每个教师立足教学岗位实践科技创新,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在教学技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教育人生新的跨越!

(二)科技创新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科技创新教育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其潜能获得释放,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区实验小学有一门鼓励学生“胡思乱想”的课程——科学创新课,这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与“优秀”无缘的学生,在这门课上悄然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

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社团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拓展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新发明,真正成为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实践活动的主人。学校按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组建各类社团,如红领巾发明俱乐部、柳器人俱乐部、创新思维俱乐部、学生点子俱乐部以及科幻画、电子制作、航模、船模、车模等社团,让学生们在相互协作的科技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火花,聚生创新的点子,生发创造的种子。: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较强,分析综合能力较弱,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巧妙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分散学习难点,便于学生抓住知识关键点,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借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释疑解惑,激活思维,深化知识理解。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哲理性较强,课本重点:学生能够凭借文中语言体味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难点: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中的“乘虚而入”“不堪设想”等词,指导学生放飞想象,领悟“眼前利益”和“身后正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之意,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最后,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的事例,深化学生理解,把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广泛阅读、多方涉猎,然而,这一要求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自主学习探究,学会搜索、查询、分析、鉴别、筛选、归纳、整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信息环境,广泛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通过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延伸,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一课后,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的成功发射,以“中国航天科技”“探索太空奥秘”为探究主题,让学生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并开展相关专题学习活动,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和设想。

三、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技术加以重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功用,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有效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科学大会;体育研究;数据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26-06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2~5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体育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体育界盛会。会议的交流形式分为专题主报告、专题报告、书面交流和墙报交流四种。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11年12月5日至7日于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体育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九科大既是体育界学习与贯彻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议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对过去四年体育科学技术及体育科学理论的总结和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技和理论发展趋势的展望。文章从入选本次大会的论文的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和作者单位构成等方面,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这不但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全国体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体育科学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的总结性论文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目录。

1.2.2分类与数据统计法对入选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

1.2.3比较分析法对根据入选论文所做的分类和统计进行比较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概况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录取论文3379篇(除专题主报告),最后入选论文3151篇,这些入选的论文不仅体现了我国体育科技或理论发展的最前沿或最新的发展方向。更表现了我国在体育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的发展和创新。它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专题报告437篇,书面交流1182篇,墙报交流1532篇。分别占录取论文总数的13.9%、37.5%、48.6%(见表1)。

比较表1、表2可以看出,本届大会的论文录取总数超过了以往三届大会。同时本届科学大会入选的专题报告形式和书面交流形式的论文比率比上届有所上升,这种入选结构上的优化,有利于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论文入选,从而使这些论文中的科研思想得到更好的传播。

2.2第七、八、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主题的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奥运、科技、健身”,彰显了以发展科技为手段,服务2008奥运会和全民健身为目的的宗旨。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体育科技与和谐社会”,这表明了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社会的和谐可以促进体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体育科技的进步又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即体育科技的进步可以更好的造福与人们的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正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技是促进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这种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此外体育科技又是体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准,因而只有切实发展体育科技,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实现体育强国。

2.3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论文的地域分布

表4分别反应了入选九科大的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北京、上海、辽宁三个地区,无论是专题报告,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论文的入选数量上都居于前三位。特别是北京地区在入选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不难看出,北京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社会地位,其体育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入选论文数量较多的地区都是经济、文化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论文入选数量上远远低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因而更应该注意在抓好较发达地区的体育科技文化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体育科技、文化的投资力度,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通过上述数据同表5的比较可以看出,入选论文数量上占优势的地区,大学综合实力的排名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靠前。由此看见,体育科技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建设水平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因而对于那些体育科研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国家也应加大对其教育的投入和扶植。另外,在九科大中,入选论文除港、澳地区的论文外,还有多篇来自国外的论文入选,由此看出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走向世界体育科学的舞台。

2.4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2.4.1专题报告的学科分布

由表6中可以看出,九科大专题报告的学科分布安排不同于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学科分布安排,在安排上更细化为58门各学科的具体内容。从这种一改三种会议交流方式学科分布形式相同的安排方式中,不难体会到会议组织者对专题报告这种交流方式的重视程度。而这种新的学科划分方式也使得专题报告的指导性更有针对意义和更强的专业学习意义。另一方面,从各学科入取的论文的数量中也可以看出,专题报告的各学科入取数量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平均的,均衡的照顾了各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各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2.4.2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学科分布从表7中可以看出,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学科数量分布,按学科入选数量的多少排序,前六位的学科分别是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化学、武术和体育产业,这些学科大都是建立时间较久,研究方法较为完善的学科,而对于—些新兴学科和冷门学科,例如体育建筑学、体育仪器器材学、体育统计学、体育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入选论文数量很少,这表明了我国体育研究中存在的各学科间的不均衡陛。正像经济学中所说的“木桶效应”,体育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是由其中最薄弱的学科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体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只有实现体育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才能达到“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因而有必要注重发展我国的短板学科,从而促进各学科问的均衡发展。

2.5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作者的单位 构成情况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研的主力军仍旧是体育院校,体育院校无论在专题报告,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中的论文入选数量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均达到了入选总数量的55%以上。其他高等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在体育科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它们的论文数量在入选总数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了总数的20%以上和12%以上。再次是体育局和科研所。同时从表8中也可以发现,中小学入选的论文比例过小,因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职前科研教育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培训形式化,工作方式的惯性等原因,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能及时转化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第七、八、九届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虽不尽相同,但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九科大的主题“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更彰显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信心和决心。

(2)从入选的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入选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数量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3)从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传统和热门学科的研究要好于新兴和冷门学科,更有学科有“无人问津”的情况。

(4)从入选论文作者的单位构成来看,高等院校是我国体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3.2建议

(1)入选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在保证稳步提高体育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科研水平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植。

(2)在发展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兴和弱势体育学科,实现体育学科各领域的均衡发展。

(3)在保证高校教师的体育科研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切实将他们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变成可利用的科学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杰,张琦,黄军.从第四、五、六、七届体育科学大会分析我国体育科研的进展状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16(4):84-86.

[2]田玉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3]蔡有志,王凯珍,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03-1306.

[4]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2):82-84.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为检阅两年来我市中小学科普教育成果,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加强与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根据《“科普之光”*市中小学第四届科普节活动计划》(*教体普字[*]9号)安排,决定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展评

1、参加对象:中小学生。

2、展评时间:*年11月20—25日。

3、作品选送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⑵选送作品分创造发明、光电技术、制作创作(科幻绘画[60cm*40cm]、泥雕塑等)、工艺美术四大类。各单位参展作品数量要求,制作创作(其中科幻绘画、泥雕塑各2件)、工艺美术类每类选送10件以上,创造发明、光电技术类每类选送6件以上(小学组光电技术类作品不作要求)。⑶选送作品必须突出原创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⑷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作品不得再次选送。

4、其它事项:⑴综合实践活动作品展评奖项以小学、初中三个竞争圈,高中组为单位设作品奖和团体奖,同时另设展台布置奖。作品评奖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逐项评定。⑵展台布置,绍兴市级及以上的示范小学、初中,城区初中、小学,高中段学校单独设置展台;其余学校由教体局统一设置展台。⑶各参展单位要在选送作品前进行自评,并填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选送目录表》(样张附后),按自评优劣进行编号,作为作品验收和评奖参考。⑷每件作品都要有标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标签样张附后),并将标签粘贴在作品上。⑸各校必须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指导,积极选送,以充分反映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果,展评期间,教体局将邀请上级领导、新闻媒体、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参观。⑹展评地点另行通知。

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1、论文体裁: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理论文章等。

2、论文主要选题范围:⑴科技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⑵科技教学课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开发、构建的研究。⑶科技活动模式研究。⑷科技教育(活动)的资源开发(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活动方案的开发与实施、活动器材的研究开发)。⑸科技教师的素养发展及其培养。⑹科技特长学生的培养研究。⑺科技教育的评价、学生科技素养的评估研究。

3、论文要求:⑴理论文章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经验总结应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地方特色,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调查报告需材料翔实,数据准确,分析透彻,观点鲜明。⑵论文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上,不超过5000字。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摘要必须与正文分开另页书写,字数800字以内)、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论文引用部分请注明出处)等。上送材料必须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论文作者必须认真、准确、逐项填写“论文登记表”,没有“论文登记表”,不予评审。送选论文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⑶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各单位限送一篇),于10月20日前送普教科,市教体局在评比的基础上,将选送优秀论文参加绍兴市级评比。

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成果展评

1、参加对象:全市中小学校。

2、主要内容: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线索,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以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将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他们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感悟道德内涵,体验成长快乐。

3、有关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制成二块展版(90cm*120cm)参评。⑵展版必须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成系列。⑶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展版不得再次选送。

四、*年绍兴市青少年航模(*赛区)比赛

1、比赛项目:⑴橡筋动力模型飞机飞行比赛(小学)。⑵橡筋动力模型伞翼机飞行比赛(初中)。⑶“东方号”电动拼装模型拼装、航行比赛(小学)。⑷“极速号”电动遥控快艇航行比赛(初中)。

2、参赛对象:全市各初中、小学在校学生。

3、参赛办法:⑴比赛分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赛区各校选派9-10人组队参赛,每队必须有辅导老师1-2人参加。为争取团体优胜,每单项可报3-5人(限报5人)参赛,参赛报名表于11月10日前交*市青少年宫,由*市青少年宫具体组织比赛。⑵为使比赛统一有序,参赛模型由绍兴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绍兴科技馆)统一提供,请各校及早直接联系购买。

4、比赛时间和地点:*年11月22日,地点另行通知。

5、奖励办法:按参赛人数20%的单项优胜成绩于*年11月30日前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绍兴科技馆),市级组委会将按成绩分别发给市级获奖证书,以资鼓励。二个项目的名次相加为团体总分,*赛区中小学各取最小数值,发给团体优胜奖状。对于普及面广,成绩优胜的学校,本赛区将推荐中、小学各1个申报市级优秀组织奖。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态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有效做功。

3.开展主题科技活动,创建校园特色。

二、情况分析

1.教研组概况

本组共有七位成员,大多数是多年任教科学的老教师,全体教师责任心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个别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还不到位,课堂教学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2.相关设施说明

目前,我校有两个科学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两个小仪器室,实验器材比较齐全,为科学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障。仪器室有专人负责,但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实验仪器的管理还不是很科学,从而影响仪器的有效利用率。

3.师徒结对

培养对象:周照明 指导教师:陈建秋

四、研究专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本学期我们科学组研究专题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拟定从全册和单元、远期和近期的高度出发,认真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五、学科竞赛

1.开展3-6年级学生科学知识竞赛。

2.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和学生小论文竞赛。

六、具体工作内容和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研讨,引导教师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编写意图。要求每人每学期经常翻看专业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努力把握教学方向。

2.加强教师业务进修

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组活动。利用每次活动,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和质量。高度重视科学教师的理论创新,积极撰写教后感,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讲究备课的实效,深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形成自主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素养,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与科学实践。平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后进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4.开展主题科技活动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老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重视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撰写科学小论文,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小发明的实践,处理好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七、教研活动安排表

月份

活动内容

9

1.召开教研组开学工作会议,讨论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2.任课教师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3.组建“科学俱乐部”社团

4.制订本组校本培训方案

5.承办莲都区小学科学集体备课会

6.参加丽水市小学科学教坛新秀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10

1.开展“我爱乒乓球”主题科普活动

2.实施校本培训方案

3.参加莲都区小学科学教师团队研修活动(一)

4.常态教研活动和教学常规检查

11

1.组织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和学生小论文竞赛

2.实施校本培训方案

3.参加莲都区小学科学学科专题研训活动

4.常态教研活动和教学常规检查

12

1.组织3-6年级学生科学知识竞赛

2.实施校本培训方案

3.参加莲都区小学科学教师团队研修活动暨学科基地展示活动(二)

4.常态教研活动和教学常规检查

1

1.开展期末复习研讨、命题工作

2.总结学期工作,做好资料台帐整理工作。

3.教学常规检查、评价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本学期,我们小学科学教研组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科研工作的专题化,树立教师天职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的观念,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科学素养,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已成为我们教研组教师的共识。本学期,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和落实。平时我们经常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展开讨论,提高认识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外出学习、听课的老师,回来后能热心地向组内其他老师介绍学习内容与经验。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主题,讨论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经验、取得的成功、经历过的失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月14日,丽水市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培训会在莲都区城北小学召开,来自九个县(市、区)的小学科学教研员和50余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我组陈建秋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主持短信评课活动。

3月20日—21日,莲都区小学科学(修订版)下册教材培训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区的30余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全组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组陈建秋老师作《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专题讲座时,他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和与会老师互动交流等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所有老师的目光,使研讨氛围达到高潮。

4月16日,区教研室组织送教下乡活动,我组陈建秋老师到老竹民族学校上了题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交流课,整节课一气呵成,学生主动参与,在有效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得到听课老师极高的评价。

5月20日,XX年学年第二学期区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在中山小学后庆校区召开。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个进行经验交流的教研组,陈建秋老师作了《关注科学概念优化教学过程——“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二)》专题讲座。之后,我组叶巧美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她执教《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注重在“科学概念”的引领下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概念,展示了我校教教育科研的显著成效。

5月27日-28日,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萧山区朝晖小学举行,我组陈建秋老师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为网络骨干参与主持视频直播和互动评课活动。

6月6日,莲都区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刘英小学召开,我组陈建秋老师作了题为《有效记录深化探究》评课讲座,探讨如何关注实验记录,进行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记录描述能力,搭建相互学习和对话的平台。

本学期,组内教师多次参加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并取得不少荣誉。另外,我们十分注重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有不少论文获奖、交流或者在刊物上发表:

论文标题或荣誉名称

颁奖单位

级别

获奖者

时间

XX年年度优秀版主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省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优秀指导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部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重新确定市学科带头人

丽水市教育局

市级荣誉

陈建秋

2011.1

《科学网络,一路走来……》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部级二等奖

陈建秋

2011.1

《整体把握 准确定位 实施有效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部级一等奖

陈建秋

2011.1

“有结构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莲都课改》

区级发表

陈建秋

2011.1

《科学课》伴我成长

会刊《科学课》

部级发表

陈建秋

2011.2

科学教学博客《不睡觉的兔》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部级二等奖

陈建秋

2011.2

《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专题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3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送教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4

《生的生物和熟的生物》优质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二等奖

叶巧美

2011.4

现场教学设计比赛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三等奖

叶巧美

2011.4

《关注科学概念优化教学过程——“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二)》专题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5

《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观摩课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叶巧美

2011.5

《有效记录 深化探究》评课讲座

莲都区教研室

区级交流

陈建秋

2011.6

二、少儿科普,硕果累累:

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再次警示科普知识的重要性,给青少年最需要的科学知识、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科技知识,掌握一些科技技能,增强科技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科技素材,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实验过的科技知识整理成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思想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个学期,我们组织了校首届科学小论文比赛,并挑选了相对比较优秀48篇小论文篇参加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共有19篇获奖,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具体名单如下:

论文题目

获奖级别

作者

班级

指导师

“怪异”的水

部级一等奖

梁逸超

601

朱美珍

厨房卫生

部级一等奖

留念

502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9篇

【关 键 词】 专业成长;科学教师;环境

点军区地处宜昌市长江南岸,1987年建区,现辖两乡两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国土面积528平方公里,人口11万。2002年秋,点军区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较早地参与了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全区各中小学教学硬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科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程之一,课改之路显得艰难而又坚定,点军区的小学科学教学经历了“多年基础――‘一五’规划――‘二五规划’”的发展过程,旨在着力营造科学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多年基础――学科状况

(一)学校基本状况

2008年9月,全区14所中小学,其中小学10所(含私立学校天问学校小学部,下面教师、学生统计数未含天问学校)近400人,小学生近4100人,有3所小学共含有6个教学点。6所小学(天问学校、土城小学、车溪小学、点军小学、联棚小学、艾家小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室,5所学校(车溪小学、土城小学、桥边小学、石堰小学、点军小学)开通了“班班通”,各学校均给综合组(含有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配备了电脑,科学教师初步具有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学校有■的教师进行了电子备课。

从近几年学校科学的教学来看,就学校整体而言,能够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能够正常开展科学的常规教学工作。个别小学(艾家小学、联棚小学等)配有教学实验室,少部分学校(点军小学、土城小学等)配有教学仪器室。

(二)任课教师状况

据2009年2月上旬统计,全区有科学教师30人,其中专职5人、兼职30人。科学教师状况呈现以下特点:(1)专职教师是以老龄教师为主、中年教师为辅、青年教师基本为无;(2)与其他学科相对而言,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偏弱。

(三)学科突出问题

学科意识淡化。一部分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对科学等学科重视不够,学科意识相对淡化,尤其是部分科学教师本身自认为这一学科是“小学科中的小学科”。

教师年龄老化。科学专职教师5人(其中专业教师3人,为原初中物理教师),50余岁的有4人,均龄达51.4岁,含兼职教师均龄达44.3岁。

学科环境弱化。近几年,科学教材变动频繁,版本较多,有些版本教师可参考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科学学科教学设备相对滞后,未能随教学需要更新,实验设备相对陈旧。

二、“一五”规划――营造环境

针对以上的状况和问题,制定了“点军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五年’(2008.9~2013.8)规划”,是全区小学科学教学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以来,以基础教育课改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把握任课教师、综合教研组、教学阵地三个重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全区小学科学研讨、培训活动,大力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一)建立专业队伍,改变教学硬件条件,学校科技工作得到重视,科学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 建立了小学科学专业教师队伍,队伍结构得到大力充实

据2012年3月上旬统计,全区现有科学教师23人,其中专职8人、兼职15人。12年3月,根据全区科学教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点军区小学科学专职教师调查、配备建议,并得到了一定的落实。

2012年7月,全区有科学专职教师8人;2012年9月,全区共有科学专职教师11人,其中退休1人(石堰小学王官发)、紫阳小学并入点军小学1人(胡小娟)、点军小学由品德改为专职1人(闫永利)、石堰小学由数学改为专职1人(闫祖培)、联棚小学兼职改为专职1人(胡斌)、桥边小学由数学改为专职1人(张国雄)等。

2. 科学教学硬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012年3月,全区8所(含天问学校)小学联棚小学、艾家小学、桥边小学、石堰小学、土城小学等5所学校建立了教学实验室,配备了比较相配套的教学仪器。点军小学与紫阳小学正在合并建校之中,将设2个教学实验室。

2012年9月,点军小学与紫阳小学正式合并,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成为我区的标杆实验室、示范实验室。

3. 学校科技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各学校于2008年9~10月成立了学生科技小组,开展了学生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了一年一度的市区“科技节”活动。2012年,各校科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专利申请。

2012年8月,区教育局提出了“点军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点教发[2012]37号)。同时,区政府制定了“点军区专利奖励办法”(点政规[2012]2号),对学生的专利申请活动进行资助。

(二)注重学科研讨、培训活动,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1. 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2010年5月中旬,组织8名科学专职教师参加了“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和实验操作竞赛”活动,其中天问小学李晶晶老师获优质课二等奖。

2012年,注重“三个结合”,即把“课内比教学”活动与学科专题培训、与集体下校视导、与教研员联系点工作相结合。多次到联系点紫阳小学开展工作,“课内比教学”专项活动5次,“课外访万家”专项活动1次。全区共10名教师参与了校级比武,学校确定了8名教师(含天问小学)将参加区级比武活动。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了市区“课内比教学”优秀资源包评比活动,教学反思获市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

2. 开展实践操作培训与竞赛活动,提升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2010年3月30日~4月1日,在点军小学举办了“全区小学科学优质课和实验操作竞赛”,其中参加优质课的有7人,参加实验操作的有9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请有经验的老教师现场对科学教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5月中旬,组织8名科学专职教师参加了“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和实验操作竞赛”活动,点小杨军教师“制作水壶”获市实验操作二等奖。10月21~24日组织4名科学教师赴武汉观摩了“省小学科学教师教师实验操作竞赛”,其中点军小学杨军老师作为市参赛选手获得省二等奖。

2012年9月25~26日在点军小学举行了全区第二届小学科学教师实践操作竞赛及培训活动,全区7所小学的15名专兼职科学教师参加,活动有制作沙漏等9个实践操作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分组训练―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10月9日~11日,组织我区9名专职科学教师在市东山小学市第二届小学科学教师实践操作赛及教学研讨活动,点军小学胡小娟老师代表点军区作了交流发言,石堰小学闫祖培老师代表点军区参与了操作竞赛、进行了“组装滑轮组”的操作演示,并获得一等奖。11月1日~3日,我区石堰小学闫祖培、联棚小学李玉华等3名教师前往武汉,参加了湖北省第二届小学科学教师实践操作大赛活动,我区作为宜昌市12名参赛选手之一的闫祖培老师参与了“用报纸造一座桥”“盒式悬挂指南针”等两项实践操作,并以娴熟的操作、巧妙的设计和具有特色的模型获得一等奖。

3. 开展论文、案例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2009年11月上旬,组织8名教师参加了由北京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资助、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实施、宜昌市教研中心促成的“09年桂馨科学教师培训湖北长阳项目”活动。教师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小学科学教材、教学研究专家章鼎儿和陆培奇两位老师的讲座,观摩了长阳、杭州两地的4节科学示范课,并就教学工具箱的使用进行了培训。并接受了有关机构捐赠的5套培训教材、2套教学工具箱,价值1.3万余元。

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形成了自己的培训学习小结,并将培训学习体会上传到“教研论坛”中,其中点军小学杨军老师的“我与专家零距离”、紫阳小学胡小娟老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两篇文章被“桂馨之友电子杂志”第10期摘用。

近年来,多次组织科学教师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举办的“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竞赛”活动。6月底,区教研室就着手安排对科学专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科中心组经过“初评修改复评定稿”。

2010年12月,在“第四届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竞赛”中,有杨军等8名教师的6篇论文获得部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2篇。

2011年11月,初选送的10名教师的9篇科学论文获得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4篇;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了省级论文评比,上报4篇获得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

2012年11月选送的10名教师的9篇科学论文均获得部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

三、“二五”规划――专业提升

今年是实施“点军区小学科学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2008.9~2013.8)”的最后半年,也是着手实施“点军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13.9~2018.8)”的起始年,因此,既要注重“一五”期间经验教训和成果的积累,又要对“二五”规划修订实施。

2013年9月,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共11人(含有天问小学2人),其中退休2人(艾家小学胡军、土城小学黄代元),点军小学3人(杨军、胡小娟、闫永利),联棚小学2人(李玉华、胡斌),石堰小学1人(闫祖培),桥边小学2人(梁玉平、张国雄),土城小学1人(刘世海),天问小学2人(李倩、丰林娟)。专职教师均龄46.2岁,不含天问47.2岁。专职教师整体上年龄偏大,但教师们敬业精神强。

(一)发展目标

打造“三型”科学中心组,着力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把科学专职教师队伍打造为学习型、协作型、实效型的小学科学团队。2017年,科学中心组成员12~15人,中心组骨干成员达5人左右。

1. 学习型。科学中心组成员,能学习专业杂志和相关书籍,了解科学教学信息和动态,有读书笔记,主动参与区级网络教研。中心组骨干成员研读(不少于)5本专业书籍,引领课堂教学和研讨活动,能主持区级网络教研、热心于市级网络教研。

2. 协作型。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和谐共进,整体提高。

3. 实效型。中心组成员,能组织校级科学活动,指导学校科技活动,如科技节活动、学生专利发明活动等。在市级以上活动中能主动发表观点,积极参与各级的“五优”评比活动,在市级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中心组骨干成员,能组织区级活动,在市级以上活动中能主题发言,能参与市级以上优质课、实验操作等竞赛活动,参与省级以上论文、案例评比等活动,文章能发表。

(二)主要措施

1. 课题引领。组织1~2所学校申报课题,让大部分科学教师参与市级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的研究、思考、论文写作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 学科培训。中心组骨干成员专题讲座(专题学习),1次/学期。中学专业教师知识讲座(教材培训),1次/学年。组织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市、省级培训活动。

3. 专题研讨。中心组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每学年1个单元主题,1次/月。改进对专职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每学年对专职教师、学生学业均进行评价。

4. 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要大力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要相对(现有老师年龄)年轻化、专业化。在每年春季学期末提出科学教师配备建议。尤其是要逐步在点小、土小、桥小等窗口学校或者较大规模学校配备专业化的年青教师,同时为1~2年级也开设科学课作好专业教师的准备。

不断改善实验室装备。各个学校在实验室要逐步配备多媒体,以方便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把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逐步改变当前学生手中小学科学教材的循环使用状况。当前,小学科学等教材的循环使用,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给教师和课堂教学带来极大不便。

着力提升科学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在高效课堂创建、课题研究、论文案例修改、对学校科技工作如科技节活动、学生专利发明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堤仿,杨仙萍. 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新视野[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 何洁茜.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推动力[J]. 新教育时代,2014(3).

小学科技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工具性;自然科学;结合

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一篇优秀的科技议论文除了能够让读者理解其中的科技知识外,更能够理解自然科技议论文的语言的优美。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新课改,语文要注重跨学科学习与运用,自然科技议论文是语文与自然学科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语文新课标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原有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与其他学科交叉有其必要性。

二、科技议论文中语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的重要意义

这里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家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为例,它讲述了生活中常见的三件事情,让学生了解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从事未来科学研究。课文以简单的文字叙述,侧面反映了在语文学习中能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迁移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还能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具体重要意义从以下三点来谈:

1.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

水漩涡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教材简单介绍水漩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从水漩涡为什么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深入研究。课文简短介绍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得知水漩涡转向与地球自转有很大关系。这种问题形式本身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发散,旨在培养学生留意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篇课文单纯从语文角度是不够的。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

2.吸收不同学习内容与方法

学生误以为只有做实验才能发现真理,殊不知很多被发现的事物往往就是由生活现象引起研究者注意的。在化学领域中酸碱中和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化学现象,其实酸碱中和这个化学现象由化学家波义耳爱花引起的。这种正常的化学现象能引起学生思考语文学习中能否从不同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中取得切入点。

这个故事也告诉学生除了学好文化知识外,还要有一种审美心理,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新课程需要学生综合学习思维,善于吸收不同学科的学习技巧,不能用老一套学习技巧。语文学习要从多方面去总结,语文学习能探索更多其他学科学习的内容。

3.形成一种大语文学习观

对于梦里知识在中国古代《周公解梦》中有介绍,这是梦的文化分析,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与文学意义。但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中,奥地利医生发现做梦的生理是从生理角度解析梦与眼睛转动的关系,可谓给学生指明了一条新的学习思路。我们要善于打破原来的学习思维,从多角度去学习。课文叙述中还蕴含了父爱思想,正是因为奥地利医生对儿子的关爱,才成功地让他发现梦的生理知识。新课改要求“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将语文与其他自然学科结合,让学生培养一种大语文观的思想。

三、学科交叉学习是素质教育发展趋势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通过一门学科来延伸拓展其他学科知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交叉学科学习有利于综合思维的培养,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出现不单单只是一个因素造成的,需要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去看待,势必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不同学科交叉学习有利于各个学科知识的交融结合,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语文课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是新课改的需要,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学研究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这离不开全体教师的不懈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廷跃.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其他学科知识[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2]周树山.浅谈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J].快乐阅读,20012(33).

上一篇:民营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阅读科技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