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11:15:43

物流园考察报告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efines the location model of logistics park and line segment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improved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of previous limitations, to achieve the dynamic division of service scope of logistics system within the space of the building, the location model of continuous line segment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ocation model at the same time.

关键词:点和直线段Voronoi图;动态构造;物流园区

Key words: Voronoi Diagram for a set of points and straight line segments;Dynamic construction;Logistics park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168-02

1 Voronoi图背景简介

Voronoi图(泰森多边形)的历史是相当古老的。许多不同的自然结构都与Voronoi图十分接近,并且这些结构曾被很多早期的科学家甚至普通人注意过。自1908年,数学家Voronoi提出了Voronoi图概念之后,各个学科的许多著作中都提到了Voronoi图的算法或应用,学者们逐渐将点的生成元扩展到一般几何图形,将2维欧氏平面内的Voronoi图扩展到m维空间,给生成元点赋予不同的权值,在生成元点之间加上各种障碍等等,如山脉,河流等资源的利用时,生成元不能看作普通点,要对生成元赋予不同权值以表示不同的性质时,学者们开始研究将生成元点扩展到一般图形的Voronoi图。在空间数据处理方面,Voronoi图理论已经成为研究区域离散数据的有力工具,能够解决地理空间设施选址布局、服务范围划分、物流园区界定模型的构建。本文引入Voronoi图对物流园区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基于动态Voronoi图的物流园区选址的界定模型。

平分线之间的这个距离如图3和图4所示。讨论生成元的方式为一点对一点;一个点和一条直线段;直线段与直线段三种。在任何情况下,平分线将空间划分成不相交的区域,以达到分割区域的目的。因此,随着对距离的设定给出了一个以直线平分线构造的Voronoi图。

3 承德物流园区选址问题分析

下边我们给出一组点和直线段构建Voronoi图的动态算法。构建过程中采用增量算法的思想,即逐个的添加发生元。首先,我们针对不同的生成元分配不同的颜色,添加第一个发生元,生成Voronoi多边形;然后选择生成元若干点(如果生成元为点,则忽略此步骤),下一界面以生成元点为中心,距离为半径,我们把生成元标为黑色,分配其他像素为白色,利用动态算法构建Voronoi图。程序结束时,屏幕上的所有点按不同区域被标记颜色,我们得到一组点和直线段组合的Voronoi图。以6个生成元为例,其中四个区域为点生成元,而区域1和区域3为线段生成元,图5-6显示了我们的构建过程,表1给出承德市相应物流园区的物流公司名称,以及权数。

如表1所示,从承德六个物流园区中心强度研究的综合权数来看,北辰物流园(位于山神庙)和双滦物流园(位于三岔口)的权数远大于平均值,表明这两个物流中心强度高于全市区平均水平,而华宇物流和京通物流,位于牛圈子路,明显与北辰物流园有较大差距,有待作出运营和宣传策略上的调整。

4 物流园区选址模型推广

与已有的定量划分方法相比,将点线Voronoi图和引力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由多个物流节点构成的区域物流系统动态服务范围的精确划分,可以通过多层区域物流体系反映不同等级物流节点服务范围的层次关系,对于域物流系统空间服务范围的划分,可以基于不同物流节点的功能或者货种的竞争力、广义费用等因子,对其进行动态划分,此方法可用于任意复杂区域物流系统的动态服务范围划分,具有较强的实际价值。

在区域物流节点布局规划中,考虑到物流需求不是均匀分布的,可以对需求点对应的方格定义一个需求属性值来表达对应需求点的物流需求量,同时,考虑到物流节点的辐射范围受到节点到需求点广义费用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GIS系统中表达区域物流网络,分析各需求点到物流节点的实际运输距离、运输时间以及物流费用来综合表达各物流节点的引力模型,将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F.Preparata,M.I.Shamos著.计算几何导论[M].庄心谷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徐杰,田源,汝宜红.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北方交通大学,2002.

[3]王新生,郭庆胜,等.Voronoi图的扩展、生成及其应用于界定城市空间影响范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1):107-111.

[4]徐冲.尝试大型图书配送中心[J].出版研究,1998(5).

[5]陈昕.日本出版流通体系考察报告[N].中国图书商报,1997.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市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党政考察团

10月31日至11月8日市委常委、副市长*率领我市农业和新农村考察团应邀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开幕式,对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安草滩生态创业园、奶牛养殖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元朱新农村示范村、江西万年县我市农民承包的优质粮基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进行了实地考察。慰问了杨凌农高会温州参展企业,及我市在万年县承包经营的种粮大户,与上饶市、万年县政府举行了两地粮食购销合作座谈会。整个考察活动主题突出、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成效良好。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陕鲁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考察的基本情况

1、高规格地举办农高会。第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于11月1日至5日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隆重举行,其主题为“科技引领·创业推动·现代农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有关部委领导、陕西省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黄德康副市长作为特邀城市代表之一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来自加拿大、美国、巴西等45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1100多家的单位参展,共有5000多项科技成果和项目参加交易洽谈,800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展示交流。农高会五天时间共接待国内外各界宾朋和农民群众150万人次。142家国内及境外新闻媒体的595名记者云集杨凌,对展会盛况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报道。同时举行了展览展示、国际合作交流与论坛研讨、科技成果信息、交易洽谈、咨询培训、评奖颁奖等6大类76项活动。举办了杨凌国际合作周活动,包括举办中国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中国—加拿大—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活动等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举办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信息会,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8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成果323项。成功组织了2场集中签约、7场专场签约,签订合同、协议324项,成交额226.8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76亿美元。

2、高标准地建设现代农业。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8.3万亩,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由“一轴、一心、八园”组成。“一轴”指建设一个景观轴;“一心”指建设一个服务中心;“八园”由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构成。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首批开放的有农业创新园、国际合作园、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五个园区,园区内2300多座大棚主体已经建成,321万株育苗已全部定植完毕;12栋猪舍、20栋牛舍建设和4000亩苗木和杂果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高酸苹果、抗干旱观赏性植物等高新技术企业,及以色列等一些国际知名的种子企业已入园开始了试验示范。实现了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产有机循环模式。

3、高投入地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由香港旺益集体投资建设,园区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园区坚持以“升级寿光蔬菜品牌、拉动中国蔬菜产业、服务菜篮子民生工程”为核心定位,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前瞻性的规划布局,打破传统单一型物流区的开发模式,建成了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和物流配送区、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采取交易、存储、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积聚效应,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一是坚持品牌化道路。以提升寿光蔬菜品牌为重点的经营理念,对内不断完善品牌,对外塑造形象,倾力打造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品牌核心,带动客商向品牌竞争的高端领域发展。二是坚持生态化道路。以服务“三农”,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为己任,严格遵循“环保、健康、绿色”的生态理念,配备完善的农药检测设备,对农副产品实行多层次检测,实现产品园区检测后可以直接运往国际市场。三是坚持国际化道路。该物流园的建成对带动山东全省蔬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接近3000万亩,年产量8300多万吨,其中外销和出口约占70%。同时通过物流园建设,大大提高了寿光蔬菜市场的知名度,每天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实现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年交易量100亿公斤,创造就业近万人。 今年举办的“菜博会”参观人次达170多万,参展商接近万家,交易额161亿元。

4、高质量地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寿光市三元朱村是冬暖式大棚发源地,全村共有216户865人,耕地面积1295亩,全村年总产值38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300元,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特色经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全国首批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等称号。近几年来,三元朱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村书记王乐义的光荣事迹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时任总书记同志亲自为该村村名题词,、吴邦国、、等中央领导亲临该村参观指导。三元朱村的成功经验:一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保垒和村支书的带头示范作用。该村党支部书>文秘站:书记后,村两委率先垂范带领全体村民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各类果园450亩,同时大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进优良品种,试验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成功注册和培育了“乐义”牌蔬菜、“乐义”牌黄瓜等一批着名商标,使农业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村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地区富了也不算富,只有全国农民都能从蔬菜种植中得到实惠,我这个普普通通的产党员才算奋斗的值。”为传播先进农业技术,他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几十万公里,举办了600多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同时派出1000多人次到全国各地传授蔬菜先进种植技术。王乐义本人连续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十六、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二是实施多业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该村通过向农户反租倒包的形式,以每年每亩700元的租金把农户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建成了800多亩的设施大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投资1.2亿元兴建了乐义化工有限公司,组建了乐义管业有限公司,目前该村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300多万元。三是努力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通过统一规划,为村民建设了一排排布置有序、空间宽敞、环境优美的村民新居,建成了一流的村卫生院、幼儿园、敬老院和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同时该村每月还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每人60元养老金,为村民每人每年补贴农村合作医疗80元。

5、高水平地对外农业招商引资。万年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辖6镇6乡,人口40万,总面积__0.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万亩,是世界稻作起源地,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农业产业化试点县、生猪生产重点县,万年贡米、万年生猪、万年珍珠享誉海内外。万年县近几年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做足农业招商引资的文章,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目前该县已引进农业项目17个,投资额达8.07亿元,如上海诚培信在当地投资了1.5亿元建设园林创业园项目;江西云河实业有限公司1亿元的高产油茶种植项目;群牛畜牧机械设备公司投资1亿元建畜牧养殖自动化设备生产项目等。全县现有涉农企业255家,带动了5.6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为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该县还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对外招包发展规模经营,目前我市金显耀、林崇波大户已在当地承包耕地7500多亩种植水稻,效益较好,合作潜力巨大。

二、考察的主要体会和启示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和启示:

一是设施农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从杨凌农高区、西安草滩生态产业园和寿光三元朱村的设施农业发展看,他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栽培技术,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了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之路,使农产品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生产模式,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也使农业低效益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三元朱村大棚蔬菜种植,亩均产值高达3万元,农民转包一亩耕地,年转包费收入700元,不仅种植的农民有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对转包出去的农民收入也比平时有了成倍的增长。

二是建“天下粮仓”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温州的市情决定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证明,建天下粮仓是我市构筑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我市人多地少,是个严重缺粮的地区,全市年产粮食能力20亿斤,三分之二的粮食依靠外地调运,要确保我市粮食供给安全,除了注重抓好自身粮食生产、搞活粮食市场流通外,更需要鼓励农民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全国各地建设温州人的粮食基地。中西部地区广袤的农村、肥沃的土地和优良的粮食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万年县召开的粮食购销合作座谈会上,我们看到了温州外包农民喜获丰收的喜悦,听到了他们对延长承包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政府部门加大支持的热切期待。通过这次考察,进一步坚定了走出去建天下粮仓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扶持走出去农民的紧迫感,进一步开阔了走出去的视野和空间。

三是搞好市场物流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既受制于自然生产条件,又约束于市场外部环境,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由于市场买卖信息不对称、市场物流不发达等原因,往往出现农产品多了多、少了少,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客观事实。山东寿光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立足山东,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大手笔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带动了全国农产品的大流通,形成了全国农产品的集散中心,目前市场年交易量达到40多亿元。如市场上海南客商把水果运到市场销售后,又把市场上的蔬菜拼装后运回海南销售。农业要有效益,不单单种的好、还要卖得好。因此,要搞好农业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构筑强大的市场物流体系成为关键所在。

四是科技创新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从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技术变革和科技创新始终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这次对杨凌现代农业园区考察,其中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占地1300亩,划分为智能温室展示区、日光温室展示区、露地展示区三个功能区,集科技创新、科技示范、科技推广于一体,在展示区内滴灌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 术、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西北部6个缺水省份提供了很好的科技示范,让我们看到现代科技农业的无穷魅力和新的希望。目前我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运用水平较低,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

五是井冈山精神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参观学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大家深受教育、深有感触。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下步工作建议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既使我们看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发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使我们锻炼了党性,开拓了视野,理清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现结合考察和我市实际,对下步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几点建议: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一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在整合和盘活资源基础上,实行绩效、工效挂钩,继续推进国有科研院校体制改革,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办科研组织发展,紧密校(院)地科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二是加快农产品优化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制订农产品品质提升规划,大力实施种子种苗精品工程,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加强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三是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经营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快农业人才引进。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领域创业就业( ),同时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民营资本投资发展农业。五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大力支持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做好科技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工作。完善三级农技通过网络,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和健全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制度,开展大范围的农技培训,积极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帮助提高农民掌握先进农技能力。

2、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一要研究落实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大胆走出去承包耕地、安心在外搞好经营生产。二要帮助做好对接服务。加强与重点产粮区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走出去农民及重点产粮区的信息库,搭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为走出去农民和想走出去农民提供有关信息服务。对走出去比较集中的地区,要考虑设专门服务处,帮助走出去农民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在外农民能够安心经营。同时要拓宽走出去的视野,做好对台农业交流和合作,促进开放型农业发展。

3、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集中建设几个上规模、上水平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同时加快农村专业市场和农贸市场改造,努力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二要大力支持发展全国性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抓紧启动审批北京、南昌等首批温州名购点农产品专卖场的建设,打响温州农产品品牌,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开拓市场。三要积极组织举办和参与各地有影响力的农博(展)会,提高温州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四要建立名优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设立温州农产品专卖网站(页),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开辟名特优农产品流通新渠道。

4、着力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一要以整村推进,连片整治为方向,提高“千百”工程整治效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农房改造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旧村改造和宅基地置换试点,探索农村环境从根本上得以改善提高的新途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利“515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步伐。二要以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深入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学习考察概况

为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找准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结合全区正深入开展的“树立直辖意识,更快更好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区委副书记、区长秦敏为团长,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区委中心组考察团一行26人,于6月10日至17日赴长江三角洲的上海青浦,江苏省昆山、张家港、苏州,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考察学习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开发与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得长三角者得天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因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16个城市迅速集结为当代中国现代化战役中活力四射的一支劲旅。长三角日新月异的经济扩张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汇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实力,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5.8%的人口,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上海青浦区规划馆、博物馆、宏茂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与青浦区党政领导和园区管委会领导进行了座谈,进一步学习了解了青浦区加快发展经济社会的成功经验及作法;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梁丰生态园、世纪广场、前溪居民小区和社区服务中心,听取了张家港市领导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介绍;参观了杭州市宋城和萧山区湘湖,学习考察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考察学习了宁波市北仑新区、北仑港资本运作、土地流转和港口建设的经验。

在学习考察中,六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思想观念新,发展意识强。在六地区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领跑发展的超前思维、率先发展的全新观念和咬定发展不放松的强烈意识。如昆山将“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功过、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优化服务、提高效能,通过走工业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2005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760.6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4.17亿元。昆山的巨变只是我们这次考察所有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无论是在昆山还是在宁波,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已成为上上下下的自觉行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发展意识,是这些地方外向型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产业群聚,特色显著。六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利用、民营资本、现代物流等方面形成群聚,成为发展的支柱产业。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5年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259个,总投资154.08亿美元,合同外资99.61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项目391个,独资企业1007个,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41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有20家在开发区投资办厂,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杭州萧山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到98%;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工业、利用外资、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现代临港型大工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浙江省、宁波市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龙头。三是发展速度快,经济持续增长。六地区虽然经济体量大,但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如上海青浦区2005年实现增加值3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工业增加值181.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19.5%,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6亿元,刷新历史新纪录,比上年增长34.4%;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30.28%;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从开发之初的11.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81亿元。四是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走进长江三角洲,深深地被这里沉淀着的深厚文化底蕴所感染,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音乐、民俗等于一体的江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如杭州文脉悠长,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有岳庙、六和塔等14处部级文保单位和茶叶、丝绸等5个部级博物馆,有2个部级风景名胜区、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部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建筑临水而造,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到处都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五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六地区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处于蓬勃发展态势,人民安居乐业。如青浦区建成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东方绿洲,张家港市投资200亿建设4.4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就达1000多亩、绿化率达45%的暨阳湖生态园区,打造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张家港市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深入实施富民工程、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农民人民纯收入8750元,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达98.5%,农民社会保障达99%,老年农民(居民)享受养老补贴覆盖率达99.2%,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5%。

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作法

在短短几天的实地学习考察和交流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探索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作法。

(一)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观念新

六地区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中心、步调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以发展求共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识到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坚持“助你发展,助我繁荣”的理念,总结出“服务老乡求稳定,服务老外求发展”的成功经验。张家港市提出“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拼搏精神,始终坚持培育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把自己纳入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立足本地,放眼世界,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完善自我,顽强地超越自我,他们是经济的巨人,更是观念的巨人。

(二)坚持科学定位和高起点规划,发展思路清

思路决定出路。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他们发展的大谋划、大手笔和大动作,其发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准确、规划之完善,让人叹服。苏州工业园区对288平方公里的辖区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的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新城区。根据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并先后实施了300余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张家港市制定了“中心城区,保税、出口加工业区,冶金工业区,机电工业区,轻纺工业区”的“一城四个片区”详规,坚持政府的一切发展均严格遵循暨定规划。青浦区建立规划馆,确立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思路;占地面积56.2平方公里的青浦工业园区内道路、通讯、自来水、电力、天然气、供热、污水处理及雨水排放等基础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已达国际标准水平。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机制活

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青浦区政府建立新城区投资公司、朱家角投资公司和青浦区投资公司,用三个公司来运做56.2平方公里的园区建设,通过市场来滚动发展。在资金运行方面,三个投资公司实行起步注资、逐步增资、银行贷款、举债建设发展模式,各公司通过自身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进行资金平衡。在管理方面,成立领导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开发管理、重大项目、债务偿还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定;成立园区管委会,进行具体操作和运行;政府提出投资负债要求,政府财政不担保,实行财务监管。苏州工业园区建立全新的开发管理体制,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等股东组成;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是管理主体,下设17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宁波市北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简称“北仑新区”。北仑新区区委书记兼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区长兼第一副主任,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北仑新区主要负责社会服务工作。

(四)强化软硬件建设,发展环境优

筑好巢方能引好凤,修好码头自有船来靠。一个地区软硬环境改善了,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投资高峰。在硬环境建设上,六地区遵循“两个先行一个调动”的原则,即规划先行,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先行,充分调动和挖掘民间资源、社会资源,凡是愿意到他们这里投资创业的,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下大气力建设好生态环境,建生态城,打文化牌,增强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地方政府的职能真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环境建设为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苏州以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快推进苏州东部新城区开发和市域cbd建设,相继建成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风之园等一批开放式景观,新增绿地1700多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商住房550万平方米,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50多项重大工程建成,环金鸡湖地区正成在加快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投资环境,坚持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放水养鱼,打枣不伤树、让利图发展”等观念,实行部门年终考核由企业打分评定办法,坚决杜绝“政府开门招商,部门关门打狗”现象发生。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坚持“政府就是公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招商主体”,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严格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形成“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营造出“科学、规范、透明”的氛围。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动力足

六地区在发展中,都坚持打好基础、建好平台、选好项目、引好资本,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以良好的服务环境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

(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支撑强

在六地区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他们除把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水平等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标外,也把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形而上”的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力度,加大学习创新工作力度,寻求发展的强大支撑。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推进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富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农民投资性、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强,200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9420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打造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五道保障线,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消除矛盾和社会隐患,构筑起和谐安宁、协调发展的社会风貌。苏州工业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累计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城市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经验,先后建成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部级创业服务中心、部级软件园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投资30亿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聚集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部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人;区内农村居民社保参保率和企业公积金参保率均达100%,90%农户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新的起点期待着新的突破。如何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学习长三角先进经验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做到一以贯之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调整思路,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全面促进思想大解放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九龙坡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在坚持“四破四立”的同时,着力强化“三种”意识,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一是要强化“围绕中心,加快发展”的意识。要把发展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是富民兴区的头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二是要强化“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意识。学习借鉴昆山、苏州、宁波等地的发展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他们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大力倡导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和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率先富民的精神,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三是要强化“积极变革,全面开放”的意识。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加快推进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坚持全面开放,鼓励全民招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实行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全民招商,千方百计实现快步“走出去”,大笔“引进来”,大幅提高我区开放型经济的程度和水平。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利用多种载体以多种形式对外宣传九龙坡,不断提高九龙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不断增强全区上下的开放意识,使“无外不快,区外就是外”以及“亲商、安商、富商”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民关注开放、参与开放、服务开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加收入、搞好项目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首先,要放开胆子,抢占政策领先位次。要更加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市里的多种政策支持,不时推出一些新的优惠政策,始终保持在政策方面的领先优势。其次,要开动脑子,研究市场,抢抓招商机遇。注重外资、内资一起引,引路、引技、引智、引管理经验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拓展利用外资渠道,拓展引进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引进外资规模。要采取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媒介招商、博览招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注重引进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龙头推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给予龙头企业特别的优惠和服务,增强“以外引外”的吸引力。最后,要迈好步子,讲究方法,实行科学招商。紧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学会和利用好现代网络及通过中介机构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必要时组织小团队招商。加强对现代招商引资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要加大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力度。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敢于和世界一流企业做生意,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投资创业者“走出去”,鼓励和扶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促进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扩大合作交流领域,以此推动我区开放型经济向纵深发展。

(三)坚持“三个结合”,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是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促进经济迅速集聚的重要平台。萧山、苏州、昆山等地园区的规划起点高、气魄大,建设的档次高、力度大,工业兴区的意识强、思路明。学习他们的的先进经验,加快九龙坡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要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加强园区建设。一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九龙园区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在新的起点上加快“二次创业”步伐。c区要在抓紧徐工集团、普什集团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力争引进更多的工业项目入驻。西彭园区要坚持以铝业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为方向,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要坚持项目带动,优选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加大服务力度推进建设,支撑工业经济发展。二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产业是园区的生命。这次考察的几个市区的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这也是他们得以迅速膨胀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业已形成的“两车”、材料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抓住格力电器、abb增长迅猛,西南铝冷热连轧相继投产和镁合金激磁建设加快的机遇,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努力改变支柱产业“一枝独秀”的现状,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膨胀增实力,不断提升园区的档次和品位。三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要把西彭工业园区、九龙园区等作为西部新城和东部都市区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园区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特别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当前,要切实抓好园区内新上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做到工业园区建设与新城区建设协调一致,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花园式新城。

(四)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港站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重要举措。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配置作用,加快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服务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加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融合,建立连接发达地区、辐射周边、接口国际的物流网络。二是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物流园区。继续支持九龙港建设,充分发挥长江深水港口、铁路西站和西部工业基地的优势,加快西站物流园区、白市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西彭铝材市场等物流基地建设,积极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再次分工,形成仓储、加工、分拨及提供各项增值服务等新的港站物流体系。三是完善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和设备,对已建和在建的交通道路、码头、货运场站、仓储设施等进行改造,并将分散于相关行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配置,以达到资源使用最优化的目的,力争建成西部最大物流基地。

(五)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学习创新型城区,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实施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学习创新型城区,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在发展科技、运用科技、推广科技和服务科技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自主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二是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和高效节能技术的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数字九龙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

(六)坚持优化环境,增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学习考察概况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__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请记住我站域名/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 ,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__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__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 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秘书网网址:,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 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__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部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__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 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__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__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部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 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五)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效率

应该讲,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还是比较具有优势的,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创造优惠的经济政策环境和较完善的政府服务环境,创造较强的法制建设环境和较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我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任务不仅靠各级领导,更要靠广大公务员的共同努力。要增强全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每一个公务员都代表政府形象,每一个工作部门都是投资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优化的理念来思考工作,切实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调整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凡是能够在网上办理的审批、年检事项,都要逐步实现网上办理,探索研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优化发展环境需要的新的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切实为各类企业和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的有效方式。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从严治政秘书网网址:。组织人事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建立举报投诉制度,设立投诉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各级公务员凡被举报投诉并经调查属实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理。凡政府工作部门被举报投诉并经查实的,实行一票否决,综合目标考核不能评为“一等奖”。对给我区发展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物流产业对接 问题与对策

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提出、认同与共识

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也在迅猛发展。将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区域经济。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越南两国政府于2004年10月8日发表联合公报,提出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合作建设“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但该经济合作区的范围比较小。2006年7月,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已调任四川省委书记)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构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区”。从“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年来产生的一项具体成果,也是未来中国与东盟通过经济合作走向和谐、共赢的新起点。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广泛影响,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并很快上升为部级战略乃至国际级战略,逐步形成当前和今后区域经济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中央领导很重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建设,2006年8月,总书记曾指出,广西要把发展“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用一句话来讲:前景广阔”。2006年10月,在南宁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积极探讨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使次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个新亮点”的倡议。2007年1月,温总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再次提出:积极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很快得到国际上的认同,特别是东盟各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的共识和认可,非常愿意参与和支持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合作。如2006年10月,时任东盟轮值主席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就高度赞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认为这有利于加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作为东盟秘书长的王景荣先生也表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将使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去加快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区,东盟各国负责经济事务的高官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具体的合作领域。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也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支持这一构想。

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合作与发展,关键是要加强中国与海上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与物流对接,通过产业对接与分工,促进相互之间的商贸物流和投资,使中国与东盟从单一的“陆上合作”迈入“海陆合作”,最终使泛北部湾地区成为亚洲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

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产业对接的现状

物流是与商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商流就没有物流,没有物流商流就无法实施和完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产业对接的现状主要是:

1.泛北部湾经济区现有的物流运输方式

目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物流运输方式有海洋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1)海洋运输物流。为依靠港口、轮船和水路进行的物流运输活动,这种方式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在这方面,中国比较大的港口有防城港、北海港、铁山港、钦州港、湛江港、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等;越南比较大的港口有鸿基港、海防港、岘港港、胡志明港;新加坡有排在世界前列的自由港;文莱比较大的港口有斯里巴加湾港、麻拉港、诗里亚港;菲律宾比较大的港口有马尼拉港、宿务港、三宝颜港、达沃港;马来西亚比较大的港口有巴生港、槟城港、民都鲁港、柔佛港、古晋港;印度尼西亚比较大的港口有雅加达港、泗水港、棉兰港。目前该物流运输方式约占该区域总物流的60%左右。

(2)公路运输物流。为通过公路、汽车进行的物流运输活动,这种方式可近可远,可门对门,是最灵活的一种物流运输方式。中国连接东盟国家越南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12月28日通车,与越南贯穿南北的1号公路相对接,南宁还有到防城港的高速公路通过东兴的一级公路与越南芒街的18号公路相对接通到下龙(鸿基)和海防。其它还有防城区峒中的三级公路与越南广宁省横模的三级公路对接,崇左市宁明县爱店的三级公路与越南谅山省绿平的三级公路对接,崇左市龙州县水口的二级公路与越南高平省驮隆的二级公路对接。目前这种物流运输方式约占泛北部湾经济区域总物流的30%左右。

(3)铁路运输物流。为通过铁路、火车进行的物流运输活动。因为目前中国只有铁路通到越南,而中国的铁路是标准铁轨(1435MM),越南的铁路是窄铁轨(1200MM),虽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及泰国与柬埔寨有铁路对接相通,但还没有与越南的铁路对接相通,不能直通物流运输。泛亚铁路正在设计和招商中,还未进行建设。目前这种物流运输方式约占泛北部湾经济区域总物流的7%左右。

(4)航空运输物流。为通过空港、机场和飞机进行的物流运输活动,这种方式特别适宜于运输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以及鲜活产品和紧急件等货物的运输。目前这种物流运输方式约占泛北部湾经济区域总物流的3%左右。泛北部湾经济区的航空物流发展前景很大。

2.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建设得到较快的改善和发展

2007年以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得到了较快的改善和发展。在海运物流方面,中国广西、广东、海南,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在加强港口码头建设,中国广西已计划和实施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建设所属的北部湾海港,海南省已在洋浦港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保税港区,中国湛江港至越南海防港的首条集装箱直航班轮已于2007年3月开通。中联航运于2007年8月投入一条599TEU的集装箱船开通了“华南深圳―广西―越南”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越南政府2007年2月颁布决定,对投资海上物流运输实行优惠政策,企业(含内外资企业)投资海上物流运输的项目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从获利年度起,1年免征和4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越南还将投资近40亿美元发展海港建设。2007年5月15日,印尼最大的船务企业BLT船务集团公司与防城港务集团公司签订了投资1.75亿美元,在防城港建设修造船基地与合资组建汇通物流(防城港)公司的合约,使中国与印尼的港口物流和产业对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2007年10月28日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举办的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简称“南宁共识”),论坛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就本区域港口发展与合作及对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达成广泛共识。目前中国已与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5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达成了一致意见。

公路运输方面,2007年5月底,中越两国修改和补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两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议定书》,2007年9月15日中越陆路集装箱运输定期航班开通,同年11月,中越开通了南宁―友谊关―河内、南宁―东兴―芒街―下龙―海防、崇左―友谊关―河内―下龙等4条客货运输物流线路。广西华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越南”陆运服务,每天从南宁往返于越南河内、海防、胡志明等城市,做到物流门到门服务。

铁路运输方面,目前有中国的湘桂铁路通过广西凭祥友谊关与越南谅山省同登南连胡志明市的铁路对接,昆河铁路通过云南省的河口市与越南老街市连接海防市的铁路对接。1992年中越两国政府签署了铁路协定和1996年两国铁路联运恢复开通以来,货物运输量迅速增长。2003年越方从铁路进口中国货物达72.5万吨。中越两国铁路部门在2004年12月进一步签署边界铁路议定书,2006年仅从凭祥铁路口岸进出口的物流商品就达到68.47万吨,比2005年增长45.29%,是中越铁路1996年恢复业务以来物流运输量最多的一年。

航空运输方面,2007年7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定》正式实施,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柬埔寨、缅甸等国对中国民航取消“市场准入限制”及“国民待遇限制”后,中国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在原有直通越南河内市内排国际机场的基础上,陆续开通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至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的航班,做到直飞对接。

3.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快速增长

东盟国家大部分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有关,中国和东盟的商贸物流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反映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的快速增长。中国和东盟双边的商流物流额从l993年的107亿美元快速发展到2002年双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的547.67亿美元,10年之间增长了4倍多;到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商流物流额进一步快速增长到1608亿美元,双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的4年之间又增长了近2倍.(见图)

东盟从1993年开始连续11年作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后,于2005年首次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2005年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全面启动降税进程,大幅降低关税,并于2010年实现双边贸易零关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发展,双边的商流物流会发展得更快,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伙伴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和东盟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必然更加快速地增长。

4.泛北部湾经济区现有的物流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

泛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物流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是最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在港口、码头、机场、口岸等物流节点仓储设施不足,流通加工少而且粗放,基本还没有开展物流配送业务。

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对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认识尚未完全一致,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目前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范围认识还未完全一致,在中国广西有的只把南宁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划在其中,有的除了这4个城市之外,还把崇左市列在内。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11个国家中,有的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只含中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国;有的则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应含中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7国。这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取得完全的共识。

笔者认真分析了中国南部沿海各省区和东盟10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北部湾水路的联系状况,结合近现代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与密切程度,认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在中国应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广东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除了南宁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4个城市,还应包括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主要国家越南接壤的崇左市和百色市。在东盟国家,既然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应该把泰国和柬埔寨列在内,因为泰国湾比较小,水系与泛北部湾联成一体,泰国和柬埔寨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各国的经贸合作非常密切。当然,前提是泰国和柬埔寨的自愿加入。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跟不上合作发展的需要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发展比较快,但仍然跟不上经贸合作发展的需要,对接不理想。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从1995年至今年年到北部湾的广西沿岸北海、钦州、防城港,以及东兴、凭祥友谊关等中越接壤边境地区进行商贸物流考察,2007年1月又组织调查组专程从广西防城港起,沿着中越边境的8个县市区1020公里进行了认真的商贸物流考察。从北海港、钦州港和防城港直接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港口的直接通航还很少,与越南北方港口的直接通航稍多一些,但最大的船也就两千多吨,而租船业务比较活跃,因越南船只租金比较低,中国许多物流公司租用越南船只开展物流。越南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达400多亿吨,东北部的广宁省有丰富的优质煤炭,以高热值、低灰、低硫、低氮和低磷的特点而著称于世,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无烟煤之一。这里的煤炭主要出口物流到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浙江。由于鸿基港的容量有限,物流对接困难。笔者早在2004年就提出兴建防城港到越南广宁省的铁路,以解决越南东北部和中国南部的物流问题,但至今还未开始兴建。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除了海运物流紧张之外,公路物流也越来越紧张,2005年之前,汽车物流运输经过东兴市过北仑河到越南芒街或者经过凭祥市过友谊关到越南谅山,排队等候报关报检通关的比较少。2006年以来,汽车物流运输在这些口岸排队报关报检通关的越来越长,2007年以来尤其明显。

为了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物流产业对接,建议加快各方的港口、码头、公路、铁路、机场和口岸建设,特别是中国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铁路的建设、东兴市北仑河到越南芒街的第二座公路桥梁建设,加快凭祥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园的第二期工程和第三期工程建设,尽快上马南宁到龙州水口的高速公路建设。还应尽快上马建设田阳到靖西县龙邦口岸的高速公路,同时勘测、论证建设崇左市宁明县到爱店口岸高速公路的可行性,以缓解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东兴口岸和凭祥友谊关口岸的物流紧张状况。

3.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落后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对接中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比较落后。笔者曾亲临广西的沿海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和与越南接壤的东兴、峒中、北山、爱店、友谊关、蒲寨、水口、科甲、硕龙、岳圩、龙邦、平孟等边境口岸对物流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上述港口与口岸仓储设施普遍不足,设备落后,有些商品货物本该存放在仓库内的,由于库房紧张不得不露天存储。边境口岸的仓储比港口还要差,在东兴、峒中、科甲、硕龙、岳圩、龙邦、平孟等口岸连仓储设施都没有。

流通加工和配送也很落后,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几乎没有对任何商品进行流通加工和配送,几个比较大的口岸如东兴、爱店、蒲寨、水口等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流通加工,如分拣、再包装、贴标签等,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凭祥浦寨国际商贸城和东兴的东成水产品加工厂。

建议国家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对接的区域进行更多的政策扶持,促进这些区域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的发展。2004年我国为了鼓励发展物流仓储业,把仓储业的营业税税率从5%降到3%,这一政策对内地的仓储发展作用比较明显,对物流产业对接的边境地区作用很弱。政府还应从用地和用工优惠等方面促进这些区域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的发展。

4.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应该大力发展冷链冷藏物流,在这方面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做得比较好,中国需要加强赶上。笔者对中国和越南的冷链冷藏物流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发现越南的冷链冷藏物流明显领先于中国,以下是笔者近两年6次到中国―东盟最大的边境贸易口岸――凭祥市浦寨国际商贸城的恒大货场、天源货场、卓越货场对中国冷藏物流运输汽车和越南冷藏物流运输汽车进行调查的情况(见表):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除了生产原料和机电产品物流比较多之外,农产品和水产品的物流占有较大的比重,东盟国家的许多农产品如热带水果都是物流到中国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中国的寒温带农产品如黑龙江的土豆、葱头,甘肃的大洋葱,山东和河南的大蒜头,以及北方的苹果、梨、葡萄等物流到东盟各国。农产品和水产品的物流需要冷链冷藏保鲜,以避免这些货物的变质、腐烂造成损失。从表中看出,中国目前的冷藏汽车物流比越南的冷藏汽车物流落后。中国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提供从事冷链冷藏物流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物流属于区域性国际物流,该区域商流快速发展,亟需物流人才。广西是中国对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最便捷的通道,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商贸物流中,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然而广西经过专业培养的物流人才很缺乏,适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快速发展的物流专业人才更是缺乏。笔者曾于2005年4月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前沿的东兴市实地调查,与长期从事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商贸物流的东兴市边境贸易局局长李得恺进行调查,李局长说,随着中国――东盟贸易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奇缺,以报检、报关等物流专业人才为例,整个东兴市对于报关员和报检员的物流人才需求约为300人,实有不到100人。2007年初,笔者实地调查了广西紧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其他口岸如峒中、爱店、友谊关、蒲寨、水口、龙邦、平孟等,以及北部湾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等都需要很多熟悉和了解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物流人才。建设和发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建议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这方面的物流人才,既要懂得FOB、CFR、CIF、DAF、FCA、CIP等国际商贸物流术语的应用,又要懂得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物产、资源、人口、文化、风俗习惯、信仰、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以及各国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物流设施情况。掌握计算机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公关礼仪沟通技能、外语应用技能、商务谈判技能、经济法律知识和其他商贸物流的应用技能。

尽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是世界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

参考文献:

[1]杜 新 邓亚平 王 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期待升级》,《望》新闻周刊,2007年4月16日

[2]《综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获东盟国家广泛认同》,中国新闻网,2007年6月3日

[3]韦克俭 苏波辉 兰必近等:中国-东盟桂越边境商贸物流考察报告,《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J)2007年6月第3期

[4]韦克俭:建设中国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铁路,确保物畅其流,《广西经济》杂志(J),2004年第11期P14、17。

[5]韦克俭 苏波辉等: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物流急需人才,《高教论坛》杂志(J)2007年第2期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部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部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

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五)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效率

物流园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子洲县人民政府县长叶庆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实力子洲、幸福子洲目标,解放思想,自加压力,克难奋进,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开辟了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丰硕成果,较好地完成了本届政府五年发展目标,经济社会“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昂扬向上。预计2016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47.1亿元,较2011年增长40.3%。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较2011年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双突破”,达到2.05亿元、1.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较2011年增长54%。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五连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9元,较2011年增长3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4元,较2011年增长60.2%。

五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打基础的实事、补短板的难事、利长远的大事。一是全县扶贫转入攻坚阶段,实现6.85万贫困人口脱贫,6个乡镇整体脱贫,贫困人口不再以万计算,8217名贫困人口脱贫基础稳固。二是承接旱作农业优势,启动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山地苹果、核桃面积达到30万亩,羊子饲养量57万只,厚植了“三农”基础。三是积极回应百姓期盼,不遗余力办教育和卫生事业,推动教育振兴发展,预算近4亿元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县镇村一体化,一村建站、联村服务,流动医院等自主改革,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投资近亿元的县医院创二甲升等改造工程主体封顶。四是大力实施全民创业战略,激发了子洲创客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初步统计,整合资金2.1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0亿元,实现产值4.5亿元,全县创业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五是加快城市提质增容,完成拉大县城框架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四大工程,中心广场和体育场向市民开放、大理路全线贯通、滨河公园向东西延伸、主城区河堤工程竣工,并建成“三横六纵”市政道路环网。

五年来,我们巩固基础、调整结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山区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确立了“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布局,高标准发展山地苹果、核桃,果品产值突破1亿元;加大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力度,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产业化发展黄豆、黄芪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豆和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均达到15万亩;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畜牧业产值达到5.6亿元。累计投入8亿元,整理土地21万亩,新修生产道路900公里,改造电力线路297公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流转土地22万亩。

五年来,我们释放产能、挖潜增效,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工业增加值达到20.8亿元。工业园区由产业集中区向综合功能区转型,入驻企业12户,工业大道建成通车,110千伏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和消防队营区建成投用。能源转换利用成为新增长点。累计开采原油19万吨。天然气产能充分释放,累计开采天然气48亿方。煤炭资源整合持续推进,永兴煤矿启动矿建施工。全县首个天然气液化项目建成投产,液化天然气64万吨。乡镇气化工程老君殿、苗家坪项目建成试运行。程远洗煤厂运行良好,年产精煤4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效益显著提高,年产值达到14亿元。

五年来,我们拓展领域、扩大供给,第三产业蓬勃兴起。三产增加值达到18.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7.9%。科技服务产业能力增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榆林山地苹果试验示范站在我县挂牌成立。交通货运量达到150万吨,快递业务量达到200万件。启动2个基层供销社改造,注册惠民农村电子商务公司。全县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达到500万元。物业管理、房屋租赁、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等业态加快发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7亿元,同比增长17.5%;贷款余额22.6亿元,同比增长22.1%。乡村旅游迅速升温,举办了两届“四大名山”旅游文化节暨自行车爬坡赛,首届“子推文化节”面花大赛,西峰寺景区评定为县内第一个部级3A景区,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五年来,我们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全民创业蔚然成风。出台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调动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全域子洲”信息系统为“全域创客”搭建了信息互联互动的平台。全民创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展销厅和《创业子洲》报成为创业的三大服务平台。“四上企业”达到28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8户。拥有省级著名商标11件。组织“讲思路、说变化、看亮点、促工作”现场观摩会和山区农业现代化劳动大竞赛,形成“提速度、破瓶颈、抓统筹、上档次”的工作氛围。

五年来,我们建管并重、以创促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项目80多个。成立规划委员会,审查建设方案18个。完成“两场一堤一园一路”等城市重大工程,实施了城区“三沟”综合治理。改造了双湖街,打通一批断头路。城市和4个重点镇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实施了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启动了马蹄沟小城镇和张家湾、焦渠、王庄安置房建设。乡镇机关、镇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财政“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项目,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有了较大发展。建成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和部级卫生县城有望年内通过验收。

五年来,我们保护生态、加强治理,绿色优势逐步彰显。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造林18万亩、绿化道路62公里,全县林草覆盖率24.3%,城市绿化率32%,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加强水源地保护,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0平方公里。天然气入户率76%,取缔了城区机关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老旧车773辆。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率87%,垃圾处理率89%。乡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完善减排监测体系,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五年来,我们关注民生、兜底补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每年办十件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最现实、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实施吕梁片区子洲扶贫攻坚规划,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实行扶贫挂图作战。加强行业扶贫和驻村联户工作,中省委派6位扶贫挂职副县长助力脱贫。创新推出产业扶贫“工具包”,投入资金6854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303万元。金融扶贫扎实推进,发放贷款8000万元。争取省级产业精准扶贫资金2500万元,贫困户种植黄豆和分红人均增收600元。出台了贫困移民搬迁新政策,房地产去库存搬迁542户。脱贫攻坚纳入“三项机制”管理,形成严厉的奖惩措施和追责办法。教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投资1.2亿元,实施薄弱学校和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建学校78所。出台加快教育发展的激励政策,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校长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招聘教师306名。省教育厅将我县列为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县,实施名师支教、校际结对等八方面帮扶措施。省旅游学校在职教中心设立分校,第一期招生76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优秀生源留县比例逐年提高。卫计事业健康发展。建成中心卫生站30个,组建两个流动医院。“一村建站、联村服务”写入《榆林市进一步做好新医改形势下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招聘医技人员272名,引进专家8名。争取到国家卫计委帮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成效显著。新农合参保率99.8%,县内就医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启动了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计生服务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1‰以内。人才和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累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550个。招录公务员2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87名,招聘协管员474名,定向培养园艺专业人才13名,安置大学生义务兵51名。引进硕士以上高级专业人才45名、实用型技能人才210名。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实行了职级工资制。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了普惠型的医疗、生育、工伤、养老、失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覆盖率96%。大病救助成为医保重要补充。残疾人关爱和慈善捐助体系进一步健全。2个区域敬老院拥有床位150张,25个农村幸福院入住600多人。建保障房4193套,改造农村危房4967户,棚户区改造774户。文化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文化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启动苗家坪文体中心建设。成立县老年大学,累计招生360名。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评选“子洲好人”77名,2人入选全国好人榜。电视台设备实现数字化,办台水平明显提高。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5.1万套。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立体育协会13个。保持竞技体育传统优势,少儿体校走出两位世界冠军。

五年来,我们打防并举、创新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政府和社会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风险的局面。完成强制隔离戒毒所主体建设,公安指挥大厅、报警监控联网系统投入使用。以禁毒为龙头,较好地完成了三年禁毒规划。打击破坏投资环境行为115人次,处罚56人。秩序明显好转,开通网上受理平台,矛盾化解率97.6%,年度新发问题控制在10%以内。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审查规范性文件27份,废止5份。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全县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成立了县应急办,处理公共安全事件15次。加强市场综合监管,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五年来,我们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卫生计生等机构合并、撤乡并镇和撤村并支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部门责任清单203项。启用了“多规合一”审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加强办公用房和公车管理。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开展技能培训3.4万人次。十大自主改革全面推进,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五年来,我们勤政务实、主动担当,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552件违纪案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72人,移送司法机关24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为100%。强化审计监督,县乡两级机关单位审计全覆盖。完成村级财务审计,推进了村务公开。制定《子洲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规范了政府工作程序。组织外出考察学习40多次,形成考察报告和《送阅件》120多份。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等全部上网公开。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听证会36次,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既经历了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艰辛,也收获了城乡巨变、民生提质的喜悦;既承受了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压力,也增强了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的信心。五年的奋斗历程步履坚实,五年的奋斗成果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向驻子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各位离退休老干部和所有关心、支持子洲改革发展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的成功实践与重大成就,不仅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们追赶超越积累了珍贵的经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抓住和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把政策机遇转化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奋斗目标,使群众的获得感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各位代表,辉煌的事业总是在攻坚克难中铸就,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县域经济增长势能尚未有效转换,延长石油停产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阶段,难以对冲体量较大的传统行业下行影响,追赶超越压力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后续财源不广,增收困难,项目投资和民生刚性支出逐年增加,保障发展能力不足。三是民生事业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群众的预期与发展现状仍有差距。四是“城市病”严重,城市规划执行不到位,停车难、交通拥堵、占道经营、乱修乱建等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城市综合执法机制尚未建立。五是缺乏宏观把控能力和系统思维,项目储备不足,包装策划项目能力欠缺,没有形成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局面。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为官不为、不敢担当问题依然存在,行政效率有待提高,政府系统党建和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五年,是子洲脱贫摘帽、同步小康的决胜期,是实现追赶超越的冲刺期。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中央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互联网+”、脱贫攻坚,国内新动力正在转换,新业态不断壮大,新政策十分给力。省上实施陕北转型持续发展战略,要把陕北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市上提出“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统筹城乡试验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中省市的战略部署,对子洲来说是重大机遇。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和平省长来子洲调研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十七届党代会报告关于今后五年发展战略部署,执行好“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自身发力、上级给力、向外借力综合施策,全力补齐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短板,子洲就一定能够实现追赶超越目标。

根据县第十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扎实”要求,树立红色子洲、绿养神州理念,紧盯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崛起、追赶超越路径,实施生态立县、果畜富民、工贸增效、文化铸魂、旅游塑形、城镇提质六大战略,努力建设陕北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创新创业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全面提升经济管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水平,开创美丽子洲、幸福子洲、实力子洲新局面。

奋斗目标:实现“一建成、两提升、三跨越、四翻番、五联增”目标。一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提升,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三跨越,主导支柱产业成长、民生事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较大跨越;四翻番,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五联增,工业增量、农业增效、三产增速、生态增质、民生增福。

主要任务:

(一)推动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生产总值达到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形成系统完善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山地苹果、核桃成为大产业,多业蓬勃发展。工业转型格局确立,能源开采和转化利用、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开发成为工业的三大支柱。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显著提高。

持续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保持“果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定力,抓住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机遇,建成全省新型乔化苹果示范县。到2020年,山地苹果、核桃发展到65万亩,打造一批标准化精品果园。大力发展红葱、黄豆等林下经济。建成中药材产业园区,黄芪、黄芩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提高畜牧标准化养殖水平,羊子饲养量稳定在60万只以上。建成小理河综合示范农业园区,农业园区与家庭农场、牧场、果园互为补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生产需求。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科技支农强农体系。建成陕北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县。

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探索煤油气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力争成为全省资源综合开发试点县。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20亿方,县内转化利用率达到60%。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鼓励新上煤化工项目。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现有企业技改升级。积极培育规上企业,鼓励企业集团化整合。通过招商引资建一批生物制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风能、光伏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全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现代服务体系。以苹果、核桃、小杂粮为经营方向,建成仓储物流

园区。完善特色产品网络营销平台,构建到村入户的城乡一体互联网物流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机械租赁、施工承包、种养管理、疫病防治、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专业化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一批特色旅游景点。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到202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

(二)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加强对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精致宜居县城。编制城区“一河两岸”及山体全局规划,实施老城改造提升和新区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区建设、城中村改制和棚户区改造及地下管廊建设等工作。完成县城展览馆、环山生态公园、滨河十里文化长廊工程。新建水源工程和城市水体工程。城市新建筑必须配套建地下停车设施。有效解决“城市病”,建立城市综合执法机制。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施“互联网+城市管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开展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

建设特色美丽村镇。统筹规划小城镇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以马蹄沟镇县级物流园区为重点,打造县城副中心。围绕古镇修复,将周家硷建为传统特色小镇。加快老君殿镇建设,建成南川区域中心。拓展重点镇经济发展空间,形成产业支撑。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到2020年,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增强城乡承载能力。完成307国道过境线改造、绥延高速子洲段建设,实施米子路、苗淮路、横子路、三何路、田南路升级省道工程。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1小时经济圈。

加强电力建设,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推进动力电进企业、进园区全覆盖,提高城乡供电质量。支持通讯运营公司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社会资本建城市充电桩。到2020年,县城、重点乡镇重点区域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全县行政村移动信号无盲区,宽带进村全覆盖。

(三)加强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崛起。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深入开展“五年植绿大行动”。加大二轮退耕还林力度,动员城乡居民植树造林。开展机关、小区、村庄周边和城镇街道、交通沿线、河岸两旁植绿行动。强化森林防火、林地征占用、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管理。制定基本农田、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和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补偿标准。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强化节能减排和降耗工作,环境质量信息。提高城市和城镇气化率,推进秸秆禁燃工作。建成覆盖县城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大理河出入境水质自动监测站。整顿居民区的餐饮业,实行餐饮业排污许可管理。加快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建拦沙坝21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3平方公里。防治土壤污染,推广科学施肥及合理用药技术。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结合山区立地条件,积极构建梯田台地集中上苹果、小杂粮,缓坡梁峁栽核桃、种药材,陡坡沟洼广种柠条和牧草,川台坝地推广设施蔬菜、瓜果和花卉。支持生态种养、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努力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

(四)坚持发展为民,筑牢幸福根基。把和谐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措施,强化干部包扶责任。扎实推进省级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鼓励大户、合作社、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2018年至2020年,目标再聚焦、标准再提高、内容再充实、产业再提升,全县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强基础、重激励、严管理、提质量”的思路,优化学校布局、教师结构、校长队伍,加强教育督导、质量评估,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盘活教育资源,加强骨干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扩大省教育厅对口帮扶成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名师支教、校际合作工作。

改进教育督导评价方式,推进管办评分离。

加快建设健康子洲。利用国家卫计委包扶机遇,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县医院、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分别与一所省级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镇一体化改革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完善“一村建站,联村服务”和流动医院服务模式,满足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新农合、大病救助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实现多元发展。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服务、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四大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实施生育关怀行动。

建立保基本广覆盖的保障体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健全医疗保险、职工互助、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干部帮助、邻里互助、慈善救助、政策扶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机制,提高农村幸福院入住率和覆盖率。抓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打通商品房转为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安置房通道,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广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培育健康文明社会风尚。加强诚信子洲建设,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乡镇文化站、乡村文化室、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拍摄《李子洲》纪录片,打造文化名片。提高电视覆盖率,打造电视台精品栏目。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普及校园足球。

(五)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不断提高改革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提升全民创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农资金整合、社会保障等改革成果,推广可复制经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力争PPP模式成为促投资的主要方向。

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部门信息互通共享、资源高效利用。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建立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开放的农产品市场。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特色产品销售渠道。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建立社会治安信息化立体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政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和粮食市场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快推进依法治县。坚决维护县委权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按照“一年摘穷帽、两年抓提升、三年建小康”的总体部署,全面开展“双包双推十覆盖”活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引导干部把智慧发挥在谋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在抓发展上,达到清家底、明政策,找短板、破难题,理思路、促工作,求创新、上台阶的目标。

三、明年工作计划

2017年是全县实施追赶超越的第一年,脱贫攻坚拔穷根的关键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预期发展目标是: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2%,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种植山地苹果3万亩、核桃4万亩、中药材3万亩、黄豆10万亩。落实《共同促进山地苹果产业发展备忘录》,打通山地苹果出口通道。支持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畜牧业产值达到5.8亿元。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建设小理河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

(二)推进工业转型发展。探索长庆油田、延长石油与民营企业合作综合开发煤油气资源,推进存量资源深度转化利用。稳定天然气产量。推进永兴煤矿矿建施工。完成程远洗煤厂改扩建项目,年生产精煤50万吨。搭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技机构合作平台,加快技改和产品升级。推进中药材种植销售加工一体化项目,启动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启动6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和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三)促进服务业升级。完成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引领和扶持政策。鼓励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为大户提供订单收购、代储等服务。筹建筛选分级、包装运输、质量检测、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仓储物流园区。支持中心村建综合网点。制定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产品品牌创意设计,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推动乡村旅游与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融合发展。

(四)深入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完善全域子洲信息系统,开展子洲创客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加强创业指导服务,鼓励“草根”创业。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提高“山地”系列产品知名度。在大中城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卖店、直销店、配送店。支持发展加工、销售、文化创意等产业,指导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加快发展。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参与企业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发挥科技促进创新创业的作用,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

(五)全面开展“双包双推十覆盖”活动。制定“双包双推十覆盖”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审查、争取资金和整合资金三个机制。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排队、全部覆盖。财政投入2000万元,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积极利用“多规合一”成果,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林地保护等规划修订工作。完成《县城及重点镇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提升工程。制定县城及周边景观林建设规划,力争城市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制定城市停车和公共交通布局规划。启动建设新水源工程,筹建城市水体工程。完成子洲展览馆、苗家坪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同步推进布展工作。组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机构,加强规划执行和城市管理能力,继续开展治理城区违章建筑、禁燃烟花爆竹、禁止鸣笛等专项行动。巩固“一城四创”成果,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完善城市数据信息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成马蹄沟小城镇和苗家坪安置房主体工程。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改善镇区和农村人居环境。积极申报传统村落,做好保护和适度开发工作。

(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工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40亿元。完成307国道过境线项目,开工建设绥延高速子洲段,实施3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制村全部实现畅通目标。推进乡镇气化工程,完成马蹄沟、周家硷加气站建设。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推进重大前期项目基础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财源、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项目资金,建PPP项目库。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严厉打击无理阻工行为。

(八)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实施佛殿堂生态公园提升工程,完成阳山、金鸡山环山道路绿化。狠抓封山禁牧,保护还林还草和经济林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项目8000亩。建中型拦沙坝7座、小型拦沙坝40座。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布局,完成老君殿、马蹄沟撬装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淮宁湾、裴家湾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强油烟污染防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建筑施工噪声、医疗废物等专项执法行动。

(九)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强化脱贫攻坚指挥部综合协调职能,严格执行扶贫失职追责办法,完善扶贫退出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搞好兜底保障工作。以扶贫“工具包”为抓手,发挥部门行业扶贫作用,利用好对口帮扶政策,突出抓好产业、教育、健康、金融、就业、搬迁六大扶贫工程,彻底摆脱贫困,夯实迈向小康的基础。

二是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抓住省教育厅“两联一包”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试点县机遇,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调整学校布局,撤并33所学校。新建第一小学、第四小学,完成第二中学扩建和子洲中学教学楼、职教中心实训大楼建设。发挥教师激励机制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强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三通两平台”应用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健康子洲行动计划。探索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广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推行乡村医生补助明白卡制度。流动医院农村巡回服务全覆盖。完善药品供应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和药品备案采购管理。巩固提升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对县医院的帮扶成效,协调一所三甲医院对口帮扶中医院。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建立中医骨干队伍培养体系。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抓好计生服务工作。

四是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整合盘活编制资源,招聘、引进一批紧缺人才。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搭建招聘平台,做好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及家长转变就业观、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或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创业促就业。

五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任务,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6%。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管养老机构。完成民政综合项目主体工程。加快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障房入住率。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六是促进文体广电工作。推进“子洲好人”评选等十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面推广市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广场文体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抓好市级女子摔跤和举重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创建省级示范少儿体校。积极备战市十四届运动会。提升电视台新闻采播能力,办好政治、经济、民生、创业等特色栏目板块。

(十)维护良好发展局面。

围绕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村痞恶霸等违法犯罪行为。改进和调解工作,完善依法维权和矛盾化解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协商沟通、行政裁决和救济救助机制,努力实现风险预警和矛盾化解常态化。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重大活动、节假日、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理政能力

谋划新布局,实现新发展,树立新形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职能。实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扶贫工作、社会救助、就业创业等信息公开。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建立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深化审计结果公告及整改情况的公开,促进重大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正确引导社会舆情。

加快效能政府建设。继续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登记制度。

按照投融资改革要求,完善PPP融资模式。继续精文减会,狠抓落实。健全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行政问责,坚决纠正不担当、不敢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行为。

加快服务政府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注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推动政府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严格执行预算法,精打细算,切实保障民生投入。加快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代办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加快虚拟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实现实体大厅与虚拟大厅相融合,创建高效、便捷、智能、透明的政务服务平台。

加快廉洁政府建设。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改进领导干部公务活动,轻车简从、简化接待。

上一篇:社区换届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赴国外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