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

时间:2023-02-28 09:23:30

物流设施与设备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探讨

作为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均在本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在该专业中设置了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但在教学中,因为存在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原因,以至于有的院校降低了考核要求,改为专业考察课或选修课,有的院校干脆取消了该课程。但是,在物流实践中,就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来看,熟悉和掌握这些设施与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在面向高职毕业生的招聘中,非常看重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含义。

物流设施,是指为了满足物流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港口、码头、货场、航空港、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

物流设备,是指为了满足物流生产作业需要而必备的操作工具。主要包括堆垛车、搬运车、货架、登车桥、叉车、升降机、升降台、油桶夹具、吊装车、.手推台车、液压升降平台车、液压托盘堆高车、柱型托盘、集装笼、集装辅助件、货捆、长途货车等。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设施为物流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服务平台,物流设备为物流运作提供了名目众多的技术支持。发达的物流设施设备是现代物流系统的显著特征,不仅影响物流系统的能力与效率水平,而且还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等。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流信息的无缝连接和物流决策的快速和准确性;港口、码头的建设,为货船的停靠提高了方便与可能;升降机、升降台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物流生产高空作业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情况

(一)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逻辑性较差。

大部分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在毫无准备地情况下匆匆忙忙上马的,只有极少数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在原来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改头换面而来,且这部分职业院校基本上是由过去的中等专科学校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由于没有科学的思维体系和实际岗位工作经验,造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明确,甚至于课程定位也不准确(究竟是文科专业还是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是应付专业建设的需要,其目标仅仅定位于物流设施与设备发展状况的描述、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别及使用与管理介绍,设施与设备的实际构造、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等专业性、实践性略强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写在教师的讲义上和课堂的文字讲述过程中。

(二)师资力量不足,理论知识教学为主。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且需要有工科类机械专业知识背景与之匹配,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涉及的专业面较广且跨度很大。而目前开设该专业课的院校基本上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工科专业背景,基本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主。由于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驾驭课堂教学又能指挥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以至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没能脱离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实践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佳。

(三)校内实训设备缺乏,岗位技能培训空白。

现实中,大部分职业院校源于资金及场地限制等原因,出现物流实训设备不足或缺乏等情况,使得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甚至是脱节的。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知也是只停留在图片或视频里,根本就没有看到真实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更不用说现场观看实际操作过程,以致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无内涵,很难发挥作用。

教育部16号文件下达后,大部分院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众多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合作关系普遍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协议书上,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建设,根本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学校无法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工作实践,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现场参观,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和案例教学平台建设都没有帮助。

(五)学生数理基础差,缺乏空间想像力。

管理专业的学生读文科的比较多,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较差,乏空间想像力和严谨的推理性、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因此,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学,机械部分难懂,会造成学生因于缺乏实践和感性认识而看不懂书、听不懂课,并就此产生厌学情绪。

三、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革命,需要创新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需要改善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内容的协同。鉴于此,本研究提出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如下:

(一)把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树立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学习,熟悉物流作业中较常用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具体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物流设备类型、使用方法与管理措施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和流通加工设备、集装箱设备、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的类型、功能、应用场所、操作规程、维修维护等等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物流作业操作与管理岗位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二)建设校内实训室。

努力争取建设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及模拟实训系统,以利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教师指导。一方面,实训内容既要来源于企业,也要考虑学校的场地供给和经费情况。实训内容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实践功能和趣味性,增强实践效果。另一方面,购买物流专业的实训系统软件,将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通过电脑模拟,让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操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方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

做实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学生实训,从中选择到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较好的各类人才;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训,认识真正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并学会操作、维护这些物流设施与设备,真正提高和掌握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具有深度内涵的校企合作,弥补校内实训条件不完善的问题,完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可以聘请校企合作单位负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校外兼职教师或专家顾问,由他们给学生讲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实践课。

(四)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协同的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解决物流设施与设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情况,教学过程设计以展示或演示直观、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认知物流设施与设备,续而进行多媒体教学、企业参观学习、物流设备模拟模型创作大赛、案例教学、任务互动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教学,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过程,并产生对枯燥无味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探索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

积极与大型或新建规模型物流企业沟通交流,以公司岗位需求为教学培养目标,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工)的订单培养模式。即招生专业与毕业岗位技能相匹配,学生入学前就由学校同用人企业签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及应用人才的协议,学生入学后的2.5个学年是在学校里学习专业课,课程标准以企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点为设计原则,强调工作能力的提升与物化,动态地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教学任务由学校老师和聘请的企业技能型人才共同完成。另外0.5个学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实践性的训练方式缩小需求与学习间的潜在差距,学生毕业后直接转变为企业员工身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对高新技术含量一线岗位人才的有效对接。

(六)建设有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努力构建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人员较为稳定的教师梯队,以保证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和前瞻性。如物流设施与设备涉及到机械专业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这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充实具有机械制造专业背景的教师。

(七)面向工科类的学生招生。

鉴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一门原理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改变物流管理专业以文科生为主体生源的现状,转而录取部分工科专业的考生。广义上来讲,工科学生是未来的高级技术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着工程实施的基本理论。其所掌握的工程方法,可以有效地在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维护等方面实施,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御钗,李春侠,徐昌平.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职教论坛,2009,(5).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设施与设备 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性质

1.课程内容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要想成为当今物流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必要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设施与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单元设备、搬运车辆、仓储机械设备、流通加工设备、配送中心设备、物流信息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正确的选用物流设施和设备。

2.课程性质

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且深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接触到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方法,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教学模式

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应用型专门人才方案。按照“理论够用,学会应用,动手能用”的思路,课程采用课内讲授、图片演示,观看设备使用的相关视频、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物、模型及仿真软件,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识与学习。

二、理论教学方法

1.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把复杂的设备原理变得简单,把抽象的设备运行理论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充分显示出来。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生动直观,将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管理方面的内容讲清、讲透。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讲解,辅之以模拟电脑案例,在学生面前营造一个立体的物流设施设备网络图。

2.借助教学录像

物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很多物流设施设备在平时是很难见到的。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设施设备的理解和认识。针对这些特点,这门课程更加需要多种媒体参与教学,需要很多的录像,尤其是物流设施设备在实际工作时的录像,学生只有看到了设施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是怎么运行的,才能对这些设施设备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种教学素材。

3.开发实际案例

物流管理方面的案例有很多,但物流设施与设备有关的案例却非常少。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正确配置和规范化管理,因此这门课程是需要案例教学的。在案例中给出一个企业的背景,根据企业的背景来选择最合适的设施与设备。所以教师需要自己去阅读,或者走到企业中去,去开发这种案例,为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铺垫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实践教学手段

1.物流沙盘演示

物流沙盘的作用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教师通过沙盘模型向学生讲解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概念,让学生从沙盘模型宏观地了解物流主要运输工具及机场、车站、港口、公路、仓储等相关设施以及各种物流设备,宏观地了解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工作过程。使用模块化、可集成、有复杂控制的仿真模型构成的微型物流系统或生产系统模型表现和实现结构复杂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真实系统。让学生对现代物流运作方式、流程、使用的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近距离的观察和使用中掌握物流作业中最新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物流硬件设施操作

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AGV、堆垛机、移动货架、链条输送机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运作流程,以及自动化分拣系统的操作。通过液压汽车吊、装载机、叉车、集装箱、各类缠绕机与包装机的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出入库储存、保养、装卸搬运、集装箱货运、物流配送环节中的各项操作。通过打包机、条形码打印系统、重力货架、电子秤、物料输送带、GPS全球定位系统、搬运车、封口机、托盘、货架的实训,让学生掌握物流包装、采购、仓储管理等实践知识。

3.物流软件模拟

物流设施与设备强调信息的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一些先进的物流软件,如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软件等。物流软件可以提供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如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制造工厂、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大楼等,所涉及到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包括大部分当前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在一些特设的场景下,让学生进行软件模拟实训,通过在模拟环境中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物流设施和设备各细节的操作和管理,掌握物流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4.物流现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物流设施和设备,看看在实际工作中,设施设备到底是怎样工作的。现场教学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会对设备的结构、用途有更深的认识,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授课老师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努力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这也体现了现代高职的教育思想,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这门课程承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52-02

【作者简介】1.张广敬,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2.张梦瑶,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工商管理。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开发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设计和实践分析

表1(见下页)是笔者根据修订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实训课教学的教学设计。

从该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教者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试图通过现场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将手动液压搬运车和手动液压堆高车综合操作技能、技巧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有机组合起来,不仅真正实践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且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将专业素养、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查。

二、课程标准的开发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新课标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整体结构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整体认知(对应项目一);二是功能性设施与设备应用(对应项目二到项目九);三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应项目十)。另一方面,在功能性设施与设备方面,根据物流的功能分为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仓储等几个项目。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与物流的功能相对应,便于学生更加完整和系统地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有利于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新课标在内容和要求的把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有的学校在物流设备的教学中过多强调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参数。比如:在讲到汽车的结构时,过多强调对发动机的原理和性能、轮船的性能以及起重设备的绳索补偿原理等内容的讲解,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背离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第三,新课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专业岗位开展的就业教育,学生不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践和锻炼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基于此,新课标的五条教学建议中有四条涉及实践性教学。通过这种设计,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物流专业实践开发,但信息时代各方面更新都比较快,仅按照“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进行实训器材引进,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实践需求。另外,对于一些学校而言,该课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的场所,也就很难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开发结合当下物流市场人才的需求、现代职教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网络化教学的建议,在保证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同时,解决了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有利于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教学观念合理化、实践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强,缺少足够的经验,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影响教学效率。

(二)加强工学结合

开发“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目标,应该针对物流管理岗位需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实现生产和学习的良好合作。

(三)优化教学条件

如今高职院校的设备条件,很少能符合教学标准。一方面由于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也因为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实践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学校必须优化条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际训练场所和校内模拟仓库。对于产品的出库、入库或库存商品的存储和配送等内容,要能够结合专业知识,采用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唯有优化学校的教学条件,才能使课程标准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中发挥最佳效用。

(四)注重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专业的教学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面授课形式为主,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使本课程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将教师面授为主的“主导型模式”向以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构建为主的“建构型模式”过渡。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以教师面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1 教学内容的转变

1.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目标,以实际的经典案例作指引,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讨论,并对案例的成与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以深化。在课前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研究,使所学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如国际国内物流公司、快递企业有关资料,并将资料整合,并找出与本课程结合的关键点。通过加工提炼、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及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各种设备在物流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加深实践认知。

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深入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与总结工作,但切忌由教师一开始就为案例下定性的结论。

1.2 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讲授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很多教师是从机械等专业转化而来,有些教师缺乏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深入了解,在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十分必要。教学资源库以视频、图片为主,分门别类,按需使用,包含“设施与设备操作规程资源库”、“工作流程资源库”、“物流管理案例资源库”、“物流信息化资源库”等各相关领域,还可设置物流专题讲座资源库,使学生及时了解物流技术的前沿动态。这部分内容可就地取材,也可在网络中选取,并且注意实时更新,既考虑与课程的紧密衔接又要具有前瞻性。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既为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也弥补了实训条件的不足。对应专题讲座可汇总在物流课件中,尤其适合以网络课件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机动灵活。

1.3 课堂讨论

把学生分为6~8人一组,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进行讲座分析,每个成员分工以不同的问题与任务,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图书馆资料等,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汇总后,各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并最终形成PPT讲稿,在课堂上,以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具体问题的方式加以解析。这种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因为侧重点各有不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负责的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及分析,不但增强了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达水平,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 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参观实习

参观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组织学生参观物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会上既有企业讲解也有多种实物,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以及对新设备、前沿技术的了解。参观前对学生分组,按照物流园区规划、物流金融与服务类、物流信息化、物流运输与贸易、物流运输车辆、物流人才交流、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仓储设备等不同领域给学生分组布置重点参观方向。学生在会场可与各厂家代表面对面详谈,搜集相关企业资料,详细了解供应链的构成、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物流设备的操作等。回校后根据参观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参观学习报告。

2.2 校内实训

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环节,保证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如仓储设施与设备部分的教学中,自动化立体仓库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到仓库、货架、托盘、巷道堆垛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也应用了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考虑到本节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设计实践环节时就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将各类设施设备割裂开来,要通过有效的实例使学生在规划、统筹种类设备同时,又要考虑到编码等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按部就班的操作设备,而且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仿真教学

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同设立具有实际运营功能的物流服务网点。学生可陆续在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实训。此种形式可弥补校外实训岗位的不足,使学生逐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基础的环节中去,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在仿真教学、学生实践中,还要体现出物流设备的管理环节,如设备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通过市场考查,由学生制定设备的管理规划,正确选购设备,并制定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检修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已有设备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对仿真案例进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对物流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资产卡片并进行台账管理,以现有设备为例进行折旧的提取、管理,设备更新后的计算等。使学生了解技术管理是基础,经济管理是目标,组织管理是手段,并在实际中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目标岗位的综合管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乐于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角色中既完成任务目标,又能获得工作满足感和认同感,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出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

2.4 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港务区、图书馆及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在这个环节,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企业实际并且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3 考核环节的设置

摒弃以往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将考题转化为选择、改错、连线、案例分析等内容,考试成绩中加入大比重的参观、研讨环节成绩、实训成绩和企业实习的成绩(可通过实训报告和参观报告、模型制作)等形式来体现,通过综合考核的形式,将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表现量化考核到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中,使学生从思想上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思想,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提高考核效果。对物流师认证有关设施与设备的试题部分进行遴选,在每章内容之后进行专题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针对性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姜宁,张承业.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0-92.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设施设备;教学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and hoisting machinery equipment of logistics facility and equipment as research contents, starts with realizing the connection of teaching idea and occupation idea and exerts classroom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etc to promote students' innovation, cre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for the“teaching-learning-dong”integration. Students analyze, explore, practice, query and create by completing the teaching task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guess or assumption and exert scientific method to do the research. They improve thinking ability,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and build a knowledge system independently.

Key words: logistics; facility and equipment; teaching-learning-doing

1 实践研究背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一般是物流专业学生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这些刚刚入学一年多的学生,对物流的概念非常模糊,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突破纸上谈兵的教W方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是学院面临的实际课题。

面对这些课题,无形中给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学院肩负着培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但传统的理论教学占据主流的教学过程,往往养成了学生懒于动脑、懒于动手、懒于动嘴的习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交互式的学习可以将难以理解和应用的知识转变成易于掌握的知识,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资源寻找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设备制造设备,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动手中实现理论与技能学习目标,在成果中总结实践经验获得教改启示。

2 实践应用研究内容、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

2.1 研究内容

(1)使用教材及内容大纲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版,主编蒋祖星、孟初阳。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货物运载设施与设备,第三章物流起重机械,第四章集装箱及其专用装卸机械,第五章输送技术与设备,第六章仓储技术与设备,第七章流通加工设备。

(2)教学案例选取内容

第二章货物运载设施与设备中的水路运输设施与设备船舶基本知识。货船分类有干散货船、杂货船、冷藏船、木材船、原油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气船、载驳船10种,需要掌握船舶组成结构、性能,了解船舶货运常识。第三章物流起重机械。物流起重机械有桥式起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臂架类起重机三大类17种。掌握各种起重机结构、适用范围,了解其性能参数。第四章集装箱起重机械。集装箱起重机械主要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集装箱龙门起重机、集装箱正面吊运机3种。掌握各种起重机结构、适用范围,了解其性能参数。

2.2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应贴近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实现教学理念与职业理念的对接。例如学习认知水路运输的船舶、各种起重机不能流于表面知识的掌握,最终的目的应是将这些设备融入到物流流程作业中,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作业成本的最小化,结果的最优化,作业的标准化,遵循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实现知识点形成链条连接,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理念和职业理念的衔接。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这个理念为中心展开,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体验实践、汇报评价的过程。

2.3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第二阶段】交互活动探究实践

【第三阶段】汇报展示评价反馈

3 实践运用成效

3.1 学生“三全”特点凸显“教―学―做”一体化

从课程开始前3周布置教学任务到整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在学生身上反映了“三全”特点,即全体参与、全过程投入、全力争先。有的团队在设计选材中因队友之间的新观念、新质疑、新思考共通与否争辩的面红耳赤,有的团队连续几个星期校内外到处找可用的废弃物材料,对新旧材料的可利用性、成功率、作品效果做反复推敲,有的团队经常在宿舍用手电筒熬到深夜合力制作,专注力、毅力、热情发挥到极致。

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时间、地点已经不再仅仅是课堂,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校外搜集材料,校园教室里、宿舍中、闲聊时,都充满了求知、求是、求真的氛围。他们在汇报总结时都感到收获了兴趣、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团结、感恩、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各团队在每次的汇报中都能看到别人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一点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自我驱动进步的动力,是任何说教都无法做到的。这种驱动表现出学生从争论到质疑,从质疑到认同,从认同到合作,“学中做”实现了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做中学实现了学生自我认知与成长的过度,实现了从教到学、从学到做、做中交互学习。

3.2 学生创作变成教学资源

实践应用研究使《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相关内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

首先,微课创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全程教学视频录制,对核心内容进行了课例片段的剪辑整理,制作了微课课例,微课资源的整合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资源的单元应用小环境。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都分成单元模块进行了整理制作,扩大了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学习的范围。对今后的教学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和改革创新作用。

其次,实体模型。学生动手制作的各种船舶与起重机械模型,大部分都符合教学任务目标的要求,将每个实体模型都做好标记存入物流实训室成为实体教学教具。实体模型能直观反映学习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的兴趣,使难以实践的教学难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今后学习该课程学生的改进、创新、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三,教学素材。学生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具有感知力,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素材课件日趋丰富;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后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改进。

3.3 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型的船舶、起重机无法搬进校园、搬进课堂,却可以将教学理念、职业理念植入学生大脑,付诸学生双手。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成为当代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首要任务。在实践应用研究中,学生自主创作的作品在职业岗位上的实际操作并不能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在实践应用研究中总结出一些值得进一步去解决的问题。

(1)将信息技术手段嵌入教学设计支持学生的“学”

针对职业岗位应形成教学团队,开发适用普遍物流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或仿真模拟器,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构建性。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能实现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能解决教学实践运用的难题,能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实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动手能力提高的目标,使自主、交互、探究、体验的教学方式得到最大能动性的发挥。

(2)将人文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体现教师的“教”

如果一味的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可能会出现“人灌变电灌”或“技术凌驾于人之上”等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创设情境需要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从课堂教学延伸至职业岗位,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桥接,能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改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

(3)扩大企业实践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帮助学生实现“做”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校企合作是“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的平台之一,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校外基地实习企业”转变,是实现教学理念完美对接职业理念的关键。它从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课程标准、课程设计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技术方法能力、社会交流能力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实现,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指导其他同W进行示范作业;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集体学习过程,以此有效地解决从学校到社会过度的问题,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徐岩. “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模式的构建[J]. 辽宁高职学报,2011(10):35-38.

[2] 刘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应用思路探讨[J]. 中国培训,2016(6):61.

[3] 张伟杰,操阳. 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J]. 教育与职业,2014(33):37-39.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法;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90-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求知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内化,更应该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简单面授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度互动式教学理念,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协作、开拓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特点分析

(一)基础性。《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同时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本专业某个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具有较强分析、解决本专业方向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发展性。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不断发展的,从本门学科的创立至今,物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设施与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过去的一些设施与设备已经被淘汰,新的设施与设备也在逐渐被普遍使用。物流设备的技术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前沿知识。

(三)实践性。该课程还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合理选择与配置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能力,并能够掌握科学地使用与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基本方法。

(四)综合性。《物流设施与设备》涉及物流系统各个环节,包括运输设施与设备、仓储设施与设备、装卸搬运设施与设备、连续输送设备、集装器具、流通加工与包装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等内容,涵盖了物流管理的各个要素,是对整个物流管理实践所涉及到的相关工具的介绍和导入,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综合性。

基于以上的课程特点,传统的理论教学会使这门课内容枯燥、抽象且深度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践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开展的。笔者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设计从视频图片感官认知为起点,开展案例教学环节,明确提出学习任务,师生共同分析任务的解决方法步骤,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引导重点突破,分享和互评,后期深入企业参观调查的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围绕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一)创建情景,引入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点,直接关系到“任务驱动”教学的成败。而创建情景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设计教学过程希望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以本课程“仓储设施与设备”这个新知识内容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企业仓库,对于一个仓库包含的机械设备缺乏认识,播放一段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视频,引导学生从立体仓库视频作业中找出相关的物流设备,并启发学生根据物流作业各个环节对设备进行分类与补充的学习任务。通过启发式学习(视频),了解物流设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联想的习惯。使学生对抽象的、枯燥的设施设备有一个感官认识。同时,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消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

(二)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在创建情境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待解决的任务,此环节由于学生对于情景中的设备缺乏充分了解可能会遇到瓶颈问题,教师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一般而言,任务发出后不宜马上讲解,学生应当先分析讨论任务,分析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完成任务的知识没有学习过,即任务中含有新的知识点,这也是任务所面临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对任务分析之后,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给出合理建议,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料,也可以参与其中讨论。任务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共同完成。如学完本课程集装器具一章后,提出任务:分析某供应商以海运方式通过新加坡港发货到珠海某工厂,在这个物流活动中可能涉及到哪些物流设施与设备?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不急于讲解,多聆听学生思想的碰撞,最后引导学生拓展这些设施与设备的类别和功能特点。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任务的解决也使学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对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平台。

(三)效果评价

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交流体会,针对有争议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分享,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深理解、共同提高。

效果评价阶段采取互动的方式,可先通过小组互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互动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竞争学习意识。教师从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构建进行分析评价,同时需重视完成任务的过程评价,对学生参与式小组讨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信心。

每次教学内容完成后需要对课程要求掌握、理解、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点睛之笔。

四、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更深刻的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正确认识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实践教学技能以及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适时引导课堂气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看”、“说”、“做”,通过整个任务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合作沟通交流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行之有效的、值得在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广的一种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贾旭光,许冬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营课程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09(8):221-222.

[2] 梁川,田红英.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88-90.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高职;物流;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11-0143-02

[作者简介]李玮(1984-),男,汉族,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综保区运营管理。

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特别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高职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因材施教”,丰富教学手段,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这些需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相对于常规课程而言是一种较为微小的课程,由短时间的视频和配套资源组成,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效果,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主要特点和优势包括:

1播放时间短。微课视频播放时间基本都是5―10分钟,短小精悍,易于观看和接受,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较短时间观看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主题明确,内容少而精。微课视频的主题一般很明确,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讲解,重点清晰,内容少而精,便于高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课本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

3易于传播和交流学习。微课视频容量往往只有几十兆,占用信息资源较少,容易存储和传播,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支持在线学习交流,帮助不同院校师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完善。

4实现差异化自主学习。高职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传统课堂的讲授方式往往不适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通过微课将课本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合理控制进度和复习频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二、高职微课及课程教学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创新,在高职教育方面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也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已有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微课资源库,另外也有众多院校参与到微课比赛中,微课的整体发展极其迅速。但许多获奖的微课作品中,虽不乏精品和亮点,但是多数都独立于课程本身存在,系列化的微课资源相对缺乏。因此,目前微课还是主要针对课程独立的知识点,难以支撑整门课程的系列化完整教学工作。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职业技术院校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后续其他的技能训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使用课程。这门课程在教学时着重介绍各类设施与设备在实践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于选择和使用设施设备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常见的设施设备形成基本的概念并且掌握其分类和应用领域。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授课方式以传统的理论授课为主,通过课本的文字图片介绍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感性认识。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着重向学生传达各类设施设备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等,相对来说这种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学生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设施设备的使用方面更加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施设备门类多而杂,知识点多而细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往往由于缺乏足够的兴趣而降低了学习效果。即使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或者分享一线工作中设施设备的使用和发挥的作用,但学生仍难以真正理解设施设备在实际中的作用,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虽然教材中理论内容全面详尽,但理论知识如果不结合实践,将使学生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对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难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和体会,也无法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所以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4实训教学资源匮乏。针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教学,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依托于学校的实训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是从目前来看,一方面,各个学校的实训资源水平不一,并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即设施设备涵盖范围较广,学校实训室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一些大型设施设备,比如集装箱码头的起重设施等,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训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5教师资源不足。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各个物流领域的设施与设备,教师很难达到知识全面和对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基本了解和使用过。因此,教师本身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往往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一个瓶颈。

四、微课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的形式多样,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包含的可视化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如图片、动画、实拍、演示等,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较为主动地在微课的引导下逐步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2串联知识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由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独特性,其知识点多且分散,仅从目录上看就有八个大类的设施与设备。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面对繁杂细碎的知识点无所适从,而通过微课可以更为巧妙地将不同设施与设备的知识要点提炼出来,让学生分清主次,并结合书本脉络进行串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增强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由于学校实训室资源有限,学生对于课本中涉及的专业设施与设备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了解的基础上,难以接触实物并增强认识。通过微课,可以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以实地拍摄、真人演示、三维仿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最直观的知识点。通过虚拟实训手段可以打破学校实训资源的限制,并且杜绝了实地考察和亲临实践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企业不配合的问题。随着未来3D、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学生足不出户体验到最真实的实践过程。

4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师中提倡微课教学,培养一批微课教学能手,使教师通过合作制作出高品质的微课资源,在学校层面建立起微课化的教学实施方案。将微课资源共享使用,弥补教师个人能力及数量上的不足,通过微课化引导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配合微课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水平。

5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时难以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和速度,从而放弃整门课程。而通过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别有选择地重复观看微课内容。同时,建立微课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交流和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和增强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优化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和生高职微课发展困境与解决策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1)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张世微微课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物流设备;物流设施;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d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ntrol.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control transmission line in logistics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xplaine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ode of a higher career academy, an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transmission line.

Key words: electric control; logistics equipment; logistics facilit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0 引 言

随着现代物流配送系y的快速发展,配送中心面积的扩大,产品流转速度的加快,滞留时间的减少,传送带输送设备的加长,处理物流量的增大,自动分拣系统和自动存储系统实现配送中心自动化势在必行,要求在控制系统的统一指挥下,自动完成货物的进货、储存、分拣、输送、发货等任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而言,要让学生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体系中的物流输送单元,教师除了要讲授输送设备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选型原则、制定合理的搬运作业流程等知识点外,还必须通过教学实训的方式,使得学生掌握物流传送线的相关知识。

1 系统要求

某高等职业学院物流实训设备传送线长度为10米,传送线的长度主要受到学校实训室场地的制约。物流实训设备配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其作用是识别信号、接收信号和处理分拣信号,根据分拣信号的要求指示分类装置,按商品品种、商品送达地点或按货主的类别对商品进行自动分类。物流实训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电气控制柜、动力滚筒传送设备、刀口90度转弯皮带机、动力滚筒传送设备、万向滚珠货台、顶升平移设备。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使学生在物流传送系统上认知物流带式输送机、辊道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性能参数,熟悉输送设备的选型原则,结合综合连续输送设备以及作业需求制定合理的搬运作业流程,共同完成物流输送单元的实训教学任务。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流传送系统具有开关整流电源,带动线体启动、紧急停止指示、线体启动告警时间计时、线体启动告警、线体运行、散热风扇等功能。物流传送线电气设备布置如图1所示。

物流传送系统主电路部分由传动电机M1实现带式输送机传送、传动电机M2实现设备刀口90度转弯、传动电机M3实现动力滚筒传送,升降电机M4实现物流产品的升降、平移电机M5实现物流产品的平移完成。升降电机M4分别由接触器KM41、KM42控制电机的升级,平移电机M5由接触器KM5控制动力滚筒的平移。

物流传送系统二次电气部分:物流传送系统采用欧姆龙E3JK-DS30M1光电开关判断传送线上是否有物流产品进入;SB1启动按钮;中间继电器KA1为产品进入道岔投入,并带有绿色运行指示灯显示;KA3为升降电机上升控制;KA4为升降电机下降控制;时间继电器KT2为从顶升平移开始上升到开始下降的时间,设定为6秒;KT3为对顶升平移上升进行保护,是顶升平移上升动作需要的最大时间,设定为2秒;KT4作为逻辑控制,避免使用常闭KM42常闭触点断开KA3回路所造成的触点竞争,是KM42动作到KA3断开的时间,设定为0.5秒;SQ1、SQ2为欧姆龙2线制常闭性接近开关,判断升降电机是否升降到位。电气二次接线图如图2、图3、图4所示。

3 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客户订单先将拣选出来的货物进行打包,并打印好货物运输条码,贴在货物运输包装上,正确摆放在输送设备上,货物先通过皮带式输送机传送到滚筒式输送机上进行分拣,当货物进入到条形码扫描区域,通过滚筒式输送设备两边的光学符号识别信息输入装置对货物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识别,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上,学生根据客户订单分拣信息指示,当需要分拣的商品经过识别装置,升降和平移电机控制装置动作,使其改变在输送装置上的运行方向进入其它输送机或进入分拣口,再由输送装置的带式输送机传送或辊式输送机使待分拣商品贯通控制装置、分类装置,并输送至装置的两侧,连接分拣口,使分拣好的商品滑下主输送机以便进行后续作业。最后由分拣口把已分拣商品脱离主输送机进入出货区域的通道,一般由钢带、皮带、滚筒等组成滑道,使商品从主输送装置滑向出货站台,由学生将该区域所有商品集中组配装车并进行配送作业。通过输送系统作业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物流传送的过程。

4 结 论

物流传送线实训设备丰富了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理论知识,利用实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物流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输送机基本参数的确定,合理选择带式输送设备绘制结构图,学生可以自主制定设计搬运作业流程,理解物流装备操作的原理并会操作部分物流装备。物流传送线实训设备拓展了学生在物流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实训。这种形式的实训教学弥补校外实训岗位的不足,使学生逐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基础的环节中去,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1]。

参考文献:

[1] 李梅. 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3(9):122-123.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粮食物流;环节;粮食物流节点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粮食物流指为满足粮食客户需求,采用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以粮食为内核的原粮、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粮食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全过程流动管理。粮食物流作用在于能立竿见影地降低粮食经营者的边际成本与增加边际收益,从而拉动粮食经营者总利润迅速增长。

一、粮食物流问题

(1)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粮食生产总量不稳定,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一,一则耕地惊人的速度在减少,意味着粮食生产无法通过扩增耕地面积来实现粗放型增长,二则当前粮食生产技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决定着粮食生产技术系数不变,从而导致粮食集约化生产引起的总量增长乏力,因此,技术与耕地现状难以支撑粮食高产量形成。第二,粮食生产者的收益偏低扭曲生产激励。虽然,当前粮食价格理性回归到市场较高价位,但是由于生产成本近年来一路攀升,使粮农纯利润仍然较低,诚然,目前农业补贴政策的运行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粮农生产成本的压力,但是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刚性上涨,必然对粮农产生不努力生产的负面激励,从而引发粮食生产萎缩。第三,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严重,无力支撑粮食产量稳定与增长。以水利设施为例,我国水域分布特点是缺水地区往往是粮食主产区,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粮食集中消费地区,因此,粮食主产区的水利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然而,大部分设施多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基本上失去灌溉农田的功能,从根本上制约粮食产量的稳定与增长。

(2)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一则流通成本偏高,当前此项成本高于国外同行10%以上 [1],仅储藏保管费用年均就高达100亿元。二则流通环节中浪费严重,年均总计损耗总量高达568亿公斤,平均损耗为总产量的12―15%。三则,粮食物流在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不足,结构性非均衡建设问题彰显。以储存设施数据为例,储存设施是粮食物流业设施与设备建设的主体,当前房式仓库占43.8%,土圆仓库占15.3%,简易仓库占2.8%,露天存放占40%[2],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一组数据在直接佐证粮食储存设施总体建设不足的同时,也印证了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的不足。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于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但是资金主要投向骨干粮食物流企业,带动其现代化储运基础设施与设备建的演生,然而,对于其他一般粮食物流企业来说,简陋传统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建设仍然是“山河未改,面貌依旧”,尤其是在粮食物流初端,即农村的基础设施与设备更是异常缺失,从而在结构上形成良莠不齐的建设格局。五则公共品成为瓶颈性约束强,主要体现在公路、铁路及信息网络等公共品对粮食物流作业效率的制约。从全国情况来看,南方高速公路与国道建设好于北方,而铁路建设的优势则体现在北方,这就意味着南方粮食流通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而北方主要依赖于铁路运输,南北地区都不能同时实现铁路与公路的运输,从而制约粮食流通效率大幅度增长。

(3)加工环节中存在问题。加工环节基本功能是增加粮食产品附加值,扩增粮食经济利润空间。目前粮食加工环节主要体现在分捡、包装、原粮脱壳以及在配送中所进行的简单加工,此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为以下四类:一是加工人员机会主义观念严重,频繁引发粮食以次充好的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例如,霉粮、陈化粮渗进优质粮食的事件屡见不鲜;二是加工业总体而言仍然沿用传统粗放型经营方式,只有零星的大加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因此,粮食加工业整体作业环节科技含量偏低,尤其是信息技术严重缺失,导致粮食附加值增长不但总量不高,而且增长乏力;三是加工损耗偏高,例如,加工损耗年均高达20.6亿公斤;四是加工环节没有改变粮食初级原材料的属性,无力促成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成。

(4)粮食物流节点上存在的问题。物流节点是指物流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对周围联系的密切程度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点,主要包括物流集聚区、物流基地、综合物流中心、综合物流配送节点、专业物流节点,目前这方面的主要问题主要指各类节点一则总体上建设不足,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网络一体化格局;二则各地区建设规模不同,规模大者粮食流通能力过剩,规模小者流通能力不足,因此存在相互协调配合的硬;三则降低流通成本作用于不明显,目前发生在流通费用已占粮食销售价格的30%―35%。

二、对策探析

(1)增加投入,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的主要风险有二,一是自然风险,二是市场风险,而这两类风险的弱化都要依赖于资金的投入,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基础异常薄弱的农情,应该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对于投入来源而言,目前至少应该包含三条主渠道: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社会资本流入,三则农民自已投入,而且,社会资本流入应该成为未来投入主流,因为受资本逐利天性趋使,社会资本能使粮食生产效率达到最优,同时也是为政府财政减负的有效对策和粮食生产获得充足资金的保证,因此,培育与打造社会资本成为粮食生产流入主体地位是“一石多鸟之举”。

(2)提高粮食物流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增加公共品供给。粮食物流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将改物流业的生产函数,意味着食物流产业朝着专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各环节作业的模式生产与固化经营,最终引起总收益由线性增长偏向于指数增长,在提高物流业整体利润的同时也带动了粮食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然而,食物流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只是使上述分析理论结果成为可能,它的实现还要依托于公共品的供给水平,例如,公路、铁路、水路及信息网络建设等都是粮食物流产业的资本品发挥潜能的硬性约束条件。鉴于当前上面述及的公共品供给不足现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品供给,为粮食物流乃至整个物流业铺垫良性发展条件。

(3)矫正加工厂商不良观念,实现粮食加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粮食加工厂商不良观念不但直接抑制粮食物流整体信誉的建立与维系,也制约粮食加工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个别厂商投机行为是其它厂商获得负外部性收益的根源,因此,加工行业应该矫正厂商的不良观念,规避由于个别厂商观念而带给整个行业的利益损失。矫正加工厂商不良观念的对策,固然可以选择教育、处罚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对策,厂商产生不良观念的成因在于他们想获得更多的边际收益,如果能找到经济方法来诱发厂商主动地放弃不良观念,那么,此结症便可以得到根治。本文认为此种方法在于粮食加工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来取得低效率的经济增长,不利于加工业边际收益大幅度跃升,也不利于行业整体利润蛋糕的作大。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直接拉动边际收益的增加,而且增长方式转变所引起的收益增量额将大于投机所带来的增量值,显然,这对于粮食加工业具有强劲的吸引力,由此牵引着厂商主动放弃不良观念。

(4)按一体化要求强化粮食物流节点的整体建设。第一,粮食物流节点要按全国粮食物流网络布局来首先确定节点功能,其次构化作业辐射半径,在此基础上确定节点的建设规模;第二,排除省际之间的保护主义制度,尤其是要防止相互掣肘问题的演生,按上下游内部关系区化粮食物流作业领域,相互建立起纽带关联;第三,按一体化要求来规划区域具体的二级、三级等细化节点;第四,各类各级节点建设虽然应该按照先重点后次要的原则进行非均衡建设,但是这种非均衡程度要保持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短期内实现整体建水平设稳步攀升。

作者单位:尹义坤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胡胜德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艳兴. 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系统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J] .港口经济,2007,(2):45-47.

[2] 牛彦绍.粮食储存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2):29-31.

物流设施与设备范文第10篇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系统中贯穿于全过程、深入到各作业细节的复杂技术支撑要素,设施与设备是物流作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物流运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提高物流设施的效率,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并能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影响物流设施设备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使用效率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效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物流设施设备;效率;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多被政府和企业所认识和接受,因而,在我国掀起了物流业发展的高潮,与此相适应的物流设施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和物流规模的扩大,物流设施设备的大型化、高速化、实用化、专用化、通用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绿色化等程度不断提高,物流设施的使用效率也就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成本和效益。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实际需要,选好、用好、管好物流设施设备,是解决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效率的重要保证。

1 影响物流设施设备效率的主要问题

1.1物流设备选型方面存在的问题

设备选型是设备管理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物流设备选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效率的发挥,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盲目性大,给日后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以至于造成很多不应有的损失。

在企业生产维修过程中,尤其是物流设施设备选型缺乏统一规划和前瞻, 每有一个新的项目便带来一批新的厂家、品牌、技术的选型, 这些选型往往又和所用项目中所安装使用的设施设备不相兼容和通用, 也不一定比正在使用的设施设备先进和科学, 有的甚至水平更低, 导致设施设备选型过多过滥和低水平的重复。

就企业整体而言, 不同的设施设备各自为政, 和它的规模、性质不相适应。如果只看单一的设施设备可能是合理的, 但从整个企业高度俯视各设备选型配置又是极不合理的,从而导致其效率低下。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应该统一筹划,避免盲目购置设备。

目前,一些物流企业在对物流设施设备选型时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只重视单一的设施设备选型,没有考虑整个系统的运作,导致不能达到设施设备效率的最优化。

第二,被选设备在一定时期内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而且没有综合考虑和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如果购进一些设施设备后,只能适应企业短期生产的要求,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它不但影响物流企业的效益,还影响着设施设备的效率。

第三,被选设备在使用时对人的操作水平要求程度时,企业不能满足或解决被选设备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的企业花费许多资金购进的先进设备,却因为没有人能胜任操作、维护和保养等工作,只好让设备闲置,造成很大的浪费,对设备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四,被选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法律规范,以及被选设备的价格、交货期、运输、安装和售后服务等条件。有的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条件就盲目的购置设施设备,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低。

1.2物流设施设备的规划布局问题

1.2.1规划的宏观层次不够

第一,仅局限规划执行的主体

物流设施设备的规划是由单一的某个部门来完成,造成物流设施设备设施设备的发展局限于某个行业,使规划缺乏一定区域物流设施设备整体角度的考虑,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如果物流企业按这种规划建设仓库,那有可能返工,将使企业损失很严重。

第二,缺乏全局的考虑

当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只对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规划,只考虑单一的问题,缺乏物流发展的整体宏观高度,降低了物流设施设备的效率,使物流设施设备失去了物流市场需求培育的支持。

第三,局限于发展的基础

物流设施设备规划在一定区域的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发展中的权威性不高,不能站在推进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转变的高度进行物流设施设备的整体性规划与建设,使物流设施设备脱离了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战略的基础支持。

1.2.2与既有相关规划的衔接不够

物流管理存在于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是物流管理技术在上述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应用而产生的,物流基础设施对这种应用提供了组织功能的支撑。因此,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就应当体现相关设施对企业和社会物流活动的支持,能有助于企业和社会提高效率和效益。

从调研涉及的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与规划的实际情况分析,由于很多规划仅仅从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多少物流需求的角度,单方面考虑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与规划,缺乏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造成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不仅是单方面的,而且也失去了相关规划的配合和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支持,实施效果往往不佳,部分设施设备建设和规划完成后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1.2.3空间布局不合理

第一,凭主观判断进行布局。在物流设施设备布局缺乏物流发展过程经验支持和规划方法支撑的条件下,设施设备的规划仅仅成了“图上作业”,往往认为确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的空间布局,缺乏与需求的结合,以及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发展的衔接。这种布局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规划的物流设施设备在配置和使用后因需求不足导致运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经营与运作又缺乏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支持作用的可供选择的设施设备,也就是在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物流设施效率有所降低。

第二,进行利益平衡布局。由于相关行业或地区政府部门对建设大规模、专门化物流设施和布局大量先进的物流设备,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往往只图眼前利益而争取设施设备在本地进行规划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施设备的规模和数量的失控。

1.3物流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不够高

1.3.1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设备陈旧,物流现代化程度低,从而影响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导致我国物流设施设备衔接不协调。比如说,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253.59公里/万人,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经济系统中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物流集散乃至运输的工作效率;各种物流设施及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流采购管理(MRP)、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整个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比较低,同时也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3.2物流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标准化不统一,企业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事故增加,从而制约了物流设施设备的协调运作。

1.3.3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未得到广泛的提高

目前我国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与生产还有一定的落后,不过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设施设备在不断增加,但没有得到好的协调发展。在使用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还有很多物流企业在装卸搬运方面还在用人工搬运,这样不但对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增加了物流成本。

1.4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4.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物流企业非常重视设备的购置,但由于管理和使用人员对设备的管理、软件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设备管理思想淡化,缺少相关的监督和检查,管理层与操作层上下脱节,常常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

1.4.2设备维护保养欠缺,设备管理技术力量薄弱

许多物流企业只注意产值和效益,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只重视使用而轻视管理,为了赶生产,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甚至违规操作。对于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设备,忽视了它的工作原理、使用功能和维护保养等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

1.4.3设备维修滞后,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由于目前很多公司还未能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往往出现事后维修,不注重预防维修,对设备的故障现象未能提早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至于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很多企业还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要设备能用就行,结果导致事半功倍,影响其设备效率。

2 结束语

目前很多企业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不够,选型不合理,管理方面不够专业等。提高物流设施设备的先进性,体现在生产不断进步,产品得到很好的控制。加大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配置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淘汰陈旧、效率差的设施设备,科学正确使用物流设施设备。这样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效率。还有更新和改造物流设施设备也是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效率的有效途径,很多企业希望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借助于现代物流设施设备,重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事实证明,通过实现企业物流的现代化来提升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已成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成功的捷径。物流设施设备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为整个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高玉玲.物流设施设备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向导,2011,(17):169.

[2]于英.物流技术装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10.

[3]祁怀锦,阎正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5.

[4]唐连生,李滢棠.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36~43.

[5]郭玉林.以现代物流理念促进物资流通企业的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2.

[6]刘相民,马英力,曲丽娜.冶金企业设备材料选型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运输部,2011:80~83.

[7]赵林度,李严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4~26.

[8]江春雨.物流设施与设备[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27~247.

[9] 黄中鼎. 现代物流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5~186.

【作者简介】

上一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下一篇:基础设施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