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1:09:06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化学微课;农村中学

2016年4月,芜湖市化学“翻转课堂”在全市四县五区全面展开,笔者有幸观摩了在芜湖县横岗中学开展的两节基于微课的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展示课。现笔者结合观课时感受及对微课、翻转课堂的认识,粗浅地探讨一下在农村中学开展基于化学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翻转课堂”的界定

1.“翻转课堂”的运作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微课和进阶练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在线学习微课并完成进阶练习或相关任务,师生在课堂上通过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一起完成对知识的释疑和解惑、巩固深化的一种混合型教学模式。”简言之,知识的传递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知识的传授、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在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深化则在课前与课后完成,而翻转课堂则刚好相反,知识的传授在课外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在课内完成,知识的深化在课中或课外完成。

2.芜湖县农村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现状

2016年4月28日在芜湖县横岗中学开展的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有两位教师授课,他们的课题分别是“酸碱盐复习课”和“科学探究题举例”。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看,两位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酸碱盐复习课为例,该教师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程序上均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差甚远。首先,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提供相关微课和进阶练习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而该教师整个课堂中均未提供任何视频和其他相关资源;其次,从课堂程序上看该节课也以传统的PPT课件为主线的复结课,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只是一个知识接受的容器。故此,笔者认为这样一节复习课若强加冠以“翻转课堂”的名义,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二位教师的课题是科学探究题举例。这个课题显然是技能训练性课题,这种课题的选择是比较恰当的。课前该教师在班级播放了一个关于如何解科学探究题的微视频,虽然时间不是很长,学生也未必能静心学习,但这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精髓,知识的传授在课前。接下来,班级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分组教学,总得来看第二位教师较第一位教师进步很多,但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与翻转课堂相悖且亟待改进的问题。

总之,上述两位教师的问题主要在:有的课前没有播放微课微视频,课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没有设计相关的进阶练习以供学生练习,没有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课外没有布置相关任务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等。

3.“翻转课堂”问题存在的成因

“翻转课堂”是指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前置到课前,也即知识的传授是通过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前或家庭完成的。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进入国内课堂已有些时日,但对农村中学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首先,农村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较窄,获得上级教研部门及教研人员的关心指导较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概念或定义层面,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是很了解,对于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更是不知从何下手等,故此对于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比较抵触;其次,现行条件下,农村经济条件有了较大的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购买了电脑,但总的来看电脑的拥有率还不高。笔者曾在我校做过一个关于电脑拥有率的小调查,调查显示家住乡村的学生家庭电脑拥有率不足20%,家住小集镇的学生电脑拥有率不足50%。而且,当下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和儿童,所以几乎很少有开通网络的,这是客观原因。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主客观原因,导致教师不能设计出优秀的微课等学习资源,即使设计出了微视频、微课等,一般无法正常传达给学生。

二、“翻转课堂”在农村初中践行的策略

1.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力度,同时要完善培训考核与评价机制,要对培训后教师达到何种标准进行认定,不能只注重培训的形式而忽略培训的结果;建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城关学校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结对工程,并完善该工程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等。

2.课前学习资源的准备

鉴于农村中学学生家庭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视频资料、纸质资料(导学案、导学提纲等)和家庭小实验等多种方法并举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进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至于如何开发这些资源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3.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家庭中没有电脑与网络的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建立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予以替代或弥补,同时教师尽量设计其他易于在家进行的资源进行取代。如非得用微视频、微课的,教师可在课外活动或其他课余时间安排专人在班级进行播放,以供学生学习。对于纸质稿的导学案、导学提纲和进阶练习等则要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其课前自学并完成相关任务。另也可安排一些家庭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事先QQ或微信反馈的信息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二次备课,课堂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进行知识的内化,课后教师要布置相关任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被推崇的教学模式,确有其独到之处,它体现了生本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使传统教学由课上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升了教学的开放性,但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当下的农村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农村中学教师要克服困难,敢于创新,用当下现有条件开展好“翻转课堂”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夏建华.知识构建型“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研究[J].化学教学,2015(9).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时候却不如人意。不少中小学教师反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云里雾里地让教师们听完后只余“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

教师培训实践中的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培训理念――技术主义和反思主义的冲突。前者以科学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教师发展就是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的合理应用,乃至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时主要侧重于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培训。后者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教师实践的对象是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故而教师培训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技术派鄙薄理论,反思派轻视技术,两派各执一端,都有失偏颇。因此,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惟有将技术与思想融合起来的培训,才是有效、高效的。

那么,如何有效整合技术与思想,使培训既超越经验主义,操作主义的局限,又避免“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的困境,这是我们校本培训面临的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受《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的启发,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在培训中要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培训初衷是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既让教师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可以表述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信念和行为。

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卷入式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与策略

根据技术与思想融合的培训理念,在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我们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在形式上,增加了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着力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动起来,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换和内化。在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要有理论冲击力,又考虑到要有实践的观照,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研究反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主题讲座――每次培训由学科专家或骨干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其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在专家的讲座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课例实践――由一名教师,根据主题讲座的理念与观点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为受训者提供一套思想和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课程团队的力量,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打造名师提供一个舞台,探索一条培养教师的新路子。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组的力量、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

辩课互动――“辩课互动”的核心是个“辩”,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这是“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一个亮点。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辩课过程中,正反双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就是否体现主题讲座精神,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我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我们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组织者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建立QQ(微信)互动群,让所有的与会老师都参与进来,都动起来。活动中与会老师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动一动头脑与手指,就可在群中围绕研修模式、主题讲座、辩课观点、课例实践,发表自己的观点……可点赞,可批评……或支持正方,或力挺反方,或提出质疑,或给出建议……在此期间,线上线下,有线无线,短信微信,文字语音,均可频繁互动,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有的是积极的思考,智慧的火花。互动从活动开始起步到活动结束停止,真正体现了全员“卷入”、全程“卷入”的“卷入式”校本研修理念。可谓场上有风采,场下有精彩。需要注意的是:辩课互动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指出缺点,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发现问题,提出体现讲座主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而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且夸大其辞,一棍子打死。因为辩课的价值,不在于输赢,而在于用辩论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让思想更加敞亮。

辩课发言时,应注意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二是时间可控,限定每人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该基本“趋同”,使老师们越辩越清,越听越明。

点评提升――由于我们在辩前有意安排了正方反方,容易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各自顽强地坚持己方观点,容易形成哪一方辩手水平高,哪一方就占上风,而不是谁的观点正确谁占上风。容易使受训教师不听倒明白,越听越糊涂,云山雾罩,不知方向在哪里,亦易导致教师对正确的理念、教学策略产生怀疑。此时,由一位既有理论权威,又有实践经验,能让老师们信之服之的名师(如没有这样的名师,可在“辩课互动”后安排一个中场休息,几位能者议一议,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然后再由一位代表发言)及时地根据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拨“乱”反正,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则能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更有利于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老师则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如此,辩者将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

研修反思――“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主要考核方式,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指学习思考,到会老师结合现场学习,撰写研修心得,归纳理论上的收获,可以借鉴的教法,点评、辩课中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指活动后的微格式教学,将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卷入式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

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每次活动,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它还需要参与辩课的教师,在主题和辩题确定后,提前一定时间(一般为二周)阅读理论与课例资料,列好辩论要点,做好准备。还要每位辩手带着主题听课,从课例中寻找实践例证,以便辩课时能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时、适度展示。

互动性强――互动环节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到会者再起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的思考,提升到会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说:“一片没有波纹和浪花的水,百分百是死水――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这是生命活力之所在!”互动时,台上台下,正方反方,教者听者,有线无线,短信微信,辩者观者动手摇一摇,扫一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实现智慧碰撞、思维砥砺、观念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对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了其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潜能,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

学用结合――注重教师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用结合”更有实效,我们在学校建立了研修反思机制,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交流为桥梁、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研修反思机制。要求教师撰写的研修反思要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思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的成败、启示和感悟,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通过反思,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形活效显――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异课同构;不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研员调研;其形式不外乎讲座、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些基本环节。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一推出,就以其新颖的形式,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它从过去单一的讲座、授课,单向的评课、总结转而为多层次的递进、互动,尤其是其中的“辩课”环节,一改过去“一言堂”的评课现状:为了顾及到上课教师的面子,不管课上到何等程度,大家都是一团和气、满脸喜气,搜肠刮肚找好话,连最后的不足也要谦虚地以建议形式提出,话是客套的,评论是总结性的。而今的“辩课”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厘清、改进,是过程性的。辩课时,听课的,执教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听课者和执教者之间、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就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你驳我辩,展开思想交锋,寻找有效策略。

操作简便――“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环节清楚,操作简便。不论是学校的校本研修,还是街道、县级教师培训;不论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还是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都很适用。主题可大可小,切口可宽可窄,时间可长可短。

“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提出的初衷,在于改善传统培训模式在内容和方法设计上的一些不足,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应该说,这一模式尚显稚嫩,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修正和完善,使其真正能够成为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学

放射治疗与手术、化学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肿瘤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等,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广泛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1]。但是目前许多院校还未建立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科教育期间也未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接触放射肿瘤学。因此,该学科知识与技能短期内难以掌握,需要建立一套学以致用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达到培养理论扎实、业务熟稔的放射肿瘤学医师的效果[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总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北美临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3]。住院医师培训以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低年资临床专科医师为目标。培训项目从2000年开始经过18年实践日臻完善,培训基地于2015年荣获“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称号,同时也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单位”。放射肿瘤学自2003年进行招生,截至2020年共接收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委托培养的住院医师383名。但是,面临日益进步的放射肿瘤学技术及专业知识,既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出于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急需一种时间地点依赖性低、操作方便的新型培训模式。因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尝试采用一套强化理论训练+临床应用为向导的综合培训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拟2020年结业的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共计33名。人员组成:27名专科硕士,1名外院委培,3名本院职工,2名社会人规培。分组:9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共设3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置1名组长。

1.2培训方法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的放射肿瘤科培训细则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2020版)放疗专业为引导,梳理重点病种如下,头颈肿瘤:鼻咽癌、喉癌、胶质瘤、腮腺癌;腹部肿瘤: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胸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乳腺癌;其他肿瘤:NK/T淋巴瘤。根据重点病种进行课程设置,主要从强化理论学习课程、基础技能培训课程以及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三方面进行。1.2.1理论学习课程学习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癌、宫颈癌、喉癌、霍奇金淋巴瘤、胶质瘤、弥漫大B淋巴瘤、脑转移瘤、前列腺癌、乳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胃癌、小细胞肺癌、胸腺瘤、直肠癌、NK/T淋巴瘤、子宫内膜癌、鼻咽癌、扁桃体癌、下咽癌和横纹肌肉瘤,共计22个癌种。课程共22课时,每节课1.5小时。全部采取ZOOM客服端在线讲授,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临床病案、最新研究进展,集授课与互动提问为一体,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满意度调查问卷。1.2.2基础技能培训课程根据考试大纲,训练心肺复苏、体格检查等。利用华西临床技能中心开放实验室,实行自助预约使用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错峰训练。具体流程: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统一时间到达现场,3人为一小队,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相互交叉练习,组长最终统一考核,全员合格后离场。1.2.3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放射肿瘤学技能培训课程同样以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等重点病种为线索,安排病种放射肿瘤学流程及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共计15课时,每次讲授1小时,讲授与提问相结合,全部采用基于ZOOM的在线教育平台授课。课后发送讲课视频及利用微信小程序,发送课程意见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线下专门在放疗计划室设置实战电脑平台及指导教师,供学生在工作时间之外,随时随地强化放疗靶区勾画、计划评估等内容的学习。

1.3考核内容

1.3.1考前理论强化:基于微信问卷星的考题模拟测试为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强化规培学员记忆,结合考试大纲,肿瘤中心对22个重点病种做了理论强化试题。试题内容紧扣大纲,重点训练临床思维,结合诊疗重点、难点命题,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病例分析题。采取“闯关模式”,即前一个病种获得满分100分后,系统显示通关,发放下一站密码,才能开启下一病种的试题。采取“三部走”策略:第一步:全面复习相关病种知识;第二步:答题;第三步:纠错,查漏补缺,互相讨论。流程如下:(1)扫描二维码,输入初始密码即可进入答题界面。(2)准确填入基本信息,如组别、学号。(3)每道题选择答案后,点击下方确认,确认后不可修改该题答案,可显示正确答案,供大家学习。(4)若在答题中不小心退出答题界面,再次扫描二维码输入密码,就可进入刚才的答题界面,接着刚才的位置答题。(5)提交答题试卷,若为满分,则会出现下一关密码;若不是满分,则显示“谢谢参与”,请重新答卷,直至满分,总共3次机会。(6)如有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收集,出题教师答疑。如此即可反复强化答题者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1.3.2基础技能强化训练:基于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实战安排2~3位高年资住院医师为考官,分时段进行模拟考核,保证全员合格。考核指标:心肺复苏术(单人)分别按照评估(10分)、按压(20分)、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0分)、循环评估(20分)、操作后处理(10分)、操作效果(10分)、人文关怀(10分),共计100分。体格检查分别按照操作准备(10分)、视诊(20分)、触诊(20分)、操作后处理(20分)、操作效果(20分)、人文关怀(10分)评分,共计100分。90分以上为合格。1.3.3靶区强化培训:基于离线靶区勾画测评结合选取鼻咽癌、喉癌、胶质瘤、乳腺癌、NK/T淋巴瘤、腮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为临床常见重点病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展靶区强化训练。每周复习3个病种,每个病种选取2~4个典型病例。具体流程如下:(1)每周五,教师发送下一周将要复习的3个病种患者CT图。(2)住院医师做靶区勾画。复习讲课PPT,仔细勾画。统一勾画颜色,GTV为橙色,CTV、CTV1为浅紫色,CTV2、CTVnd为深紫色。(3)四位小组长收靶区图。周日、周二、周四,中午12:00点前交给肿瘤中心。靶区图命名:学生姓名—病种—病例。(4)肿瘤中心发放正确答案。住院医师先自行比较纠错,再强化学习讨论。小组长总结组内问题,周一、三、五上午交电子版给肿瘤中心。(5)教师批改打分,归纳问题。周一、三、五下午17:00—18:00,使用ZOOM平台,在线一一点评,答疑并总结。既保证集中学习与教授,又能实现一对一个体化纠错答疑。根据考试大纲,每个癌种设置6个考点,每个考点1分,满分6分。5分以上合格,若不合格,再次考核直至全员通过。

2结果

理论学习考核22个重点病种,初次考核均未达到全员通过,其中初次通过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42.42%),最高的为上腔静脉综合征和小细胞肺癌(96.97%),再次考核均为满分通过。普通技能考核心肺复苏和胸部查体两项,初测合格率分别为30.30%和15.10%,再测合格率均为100%。专业技能考核结果:初评成绩:11个癌种14次测试中,初次合格率仅为21.4%。其中初次合格率最低的为NK/T淋巴瘤案例2(0.00%),其次为鼻咽癌(6.1%)。初次全员合格的癌种有肺癌、食道癌和喉癌。通过再次强化训练,初次不合格人员均达到100%合格率。最终结业考核结果:2020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3人,未结业1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0人,通过率96.97%。学员满意度反馈均为满分,见表1~2。

3讨论

3.1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学员积极性及通过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既往,此次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既往数据(2018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7人,未结业3人,其中理论未通过1人,技能未通过2人;2019年参加考试总人数31人,未结业8人,其中理论未通过0人,技能未通过8人,总通过率由2018年的91.89%和2019年的74.19%提升至96.97%(2020年),见表2。在理论学习中,2020年相较于2019年,理论考试通过率差异性不大。但是本次采用了线上教学/线下实战+闯关模拟测试+满意度调查的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趣味性和学习积极性[4]。通过分析学员的反馈得知,一方面学员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不太熟悉的病种,可以做到自学自查,甚至发现题干中的错误。出题的教师均为基地高年资主治医师及教授,出题紧扣临床工作及临床前沿知识,除课本知识的考核之外,也是对学员平时工作学习成果的考核。普通技能培训虽然全员通过,但是小组初测合格率仅为45.5%(15/33),这表明在日常临床训练中,部分学员还未全面正规掌握基础技能,如何学以致用,值得继续探索。技能考核成绩提升明显,相较于2018及2019年,分别由原来的94.6%(35/37)和74.2%(23/31)通过率提升至100%。技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1)原来的单纯授课+课后自行训练未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针对自行训练的成果也未及时得到反馈及纠错,而引入新模式后,采用模拟勾画的方式,同时及时得到学习反馈及评价。(2)并非单一类型及数量的培训,而是综合理论+训练+强化训练的模式,将抽象的知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让学员进行模拟训练。(3)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同时由于规培学员人员组成不同、轮转科室差异,既往难以共同学习,而新模式突破该限制,灵活安排时间,方便学员训练及反复强化。但整体培训的选题还是略显单一,未来还将探索更为丰富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

3.2放射肿瘤学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新模式需继续探索

综上所述,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临床实践要求高、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新兴模式。在依托目前的信息化技术,采用多种媒体及智能化设备,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提升学习积极性的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涌现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提升[5]。此次探索的新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背景下,选用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线下自主学习、应用,利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进设备进行模拟教学,既生动、形象展现了教学过程,又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值得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改进[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153-155.

[2]杜德晓,张能维,朱斌,等.以胜任力为导向提高规培水平[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2):18-19.

[3]王辰,齐学进,陈昕煜,等.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政策体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41-1043.

[4]刘勇,余剑波,马建军.“视频网站+问卷星+微信”组合在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2):45-47.

[5]黄瑞滨,马焕杰,许伟雄,等.微信公众号和问卷星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1):13-16.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能力、可操作性、协调性、应急演练、评估、量化

一 前言

近年来,危化企业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非常重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内容从危险化学品泄漏、着火、爆炸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着火爆炸,几乎包含了危化企业的所有主要事故,初步在危化企业内部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涵盖了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程序、保障措施等内容。这些预案和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协调性。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分析,便于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二 目前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虽然危化企业各个层面基本上都制订了应急预案,但从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看,预案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的原则性内容很齐全,但应急预案的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细节流程不够明确;二是后果严重的事故都已列入预案,但平时发生概率较大的一般性事故及曾经发生过的一般性事故往往没有列入预案,有漏项的现象。

2、应急预案编写及修订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修订小组机构、制度及各项职责都制定的井井有条,但执行起来就很大一部分落不到实处。(1)有些预案的编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调查;或是应急预案修订只停留在安全管理部门,导致针对性不强。(2)有些预案修订不及时,预案修订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与生产实际跟进,出现脱节现象。(3)预案之间衔接不够。上下级、各岗位没有很好的衔接,从组织结构、处理程序到职责划分等,都存在一些盲点、重叠、矛盾现象。

3、现场事故处理不迅速

目前,危化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各级领导都能按预案要求,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出动比较迅速,但是处理事故时间较长。主要还是对事故做出正确处理方法的判断能力不够,在总指挥未到达之前,下达如何处理重大事故的决策性指令的能力差,抢险人员处于待命状态的时间较长,加上处理方法不熟练,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及时,使火灾延续时间较长,影响了整个处理过程的效率,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

4、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配合协调不够

突发性事故刚发生时,由于大家对事故情况了解不是很清楚,往往会出现多个应急小组同时工作,如无先后工作顺序的安排,很容易出现各应急小组间互相等待、互相影响的现象,造成救援场面混乱。如治安保卫组没有及时在现场开出快速通道,影响了消防救援车辆的通行及位置的停放;或是由于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好,造成处理人员无谓等待和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到应急处理的效率。

5、应急演练存在只“演”不“练”的情况

当前应急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如下:

(1)有些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做给大家看的。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的作用。(2)演练预案与生产实际不符,处理事故的办法比较粗,不具体,不合实际,甚至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做法,衔接不好,慌乱盲从。(3)演练后总结和评估不到位。不认真进行书面记录和总结,总结和评估进行的不充分,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作用。

6、应急处置教育培训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应急宣教培训方面,存在着内容方式单一、参训对象范围小、培训内容没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等情况,宣教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的内容仅局限于防火、灭火、应急疏散等内容,没有将危险部位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的存放及检查、应急装备的使用方法及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纳入宣传培训计划,使得现场职工应急能力差。

三 制定的改进措施

1、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具有可操作性。在大原则正确的前提下,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要编写符合生产实际的应急预案,真正编写好应急预案,首先应将本单位和同行业的事故进行认真分析,对本单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另外要使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班工长都要参与到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的过程中来,由公司安全、技术、设备等专业领导及各专业管技人员一起审核,最后再由总工程师总体审核,由总经理实施。只有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过程,应急预案的质量才会有高度的提升,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会大大提高。

2、规范演练程序,加强正规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能力的不足,所以要按照正规的程序演练。

(1)制定严格的演练工作方案。首先要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明确各人员职责,其次演练方案中演练目的要明确,演练事故情景要符合现场实际,参演人员任务及职责要分明,演练步骤要紧张有序,演练物资及保障措施要齐全到位。

(2)注重多样化演练模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类型,即可以单项演练,也可以综合演练,既可以现场演练,也可以桌面演练。

(3)突出对演练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预案,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遇到的问题,修改和调整应急预案,最终实现对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演练完毕后必须形成书面评价报告,经相关各级领导签字后反馈给各个部门,为各个部门今后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完善的依据。

3、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创新应急宣传教育形式。

一是丰富宣教培训内容。将生动的事故案例知识讲座及影片放映纳入宣传培训计划,从思想上增强职工对应急知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微信群等方式让职工全面了解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二是严格应急处置流程,抓好在岗教育。企业的每个重点岗位和关键部位,都应有简单明了的应急流程示意图或应急处置卡,时刻警醒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按照程序应急处置,避免遇事慌乱错过最佳救援时机,甚至因操作失误造成次生伤害,进一步提升企业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 结语

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是整个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反映了企业应急管理水平高低,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试金石。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合理性以及处理过程的快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取决于应急处理人员综合素质及平时演练经常化。因此,应急预案方面要及时更新与完善,应急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要经常化、日常化,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要采用量化考核和动态改进机制,应急管理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全体人员的应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抓好日常应急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并不断改进与创新是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亮.如何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6:28-29。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是事前抓基础知识宣教。对各级应急管理人员采取脱产授课、现场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在校学生、老幼人群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着力培养应急避险能力;对危化品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采取实战演练的方式,着力培养隐患排查和先期处置能力。二是事中抓紧急避险宣教。在防范关键期和处突关键点,通过新闻媒体等,向公众宣传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强化短时应急宣教,增强宣教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事后抓经验宣教。认真总结本地发生和外地同类型突发事件处置经验,对其进行提炼汇总,形成简便易学、好使管用的工作方法,并视情向社会宣讲,提升公众整体应急意识和水平。截至2014年上半年,共组织“5.12防灾减灾日”、“5.24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日”等集中宣传活动20多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万多份,参与群众达3万多人。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应急管理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防”字当先的意识不强,被动应付多,主动防范少,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不足;二是应急指挥体系快速建立的能力不足,应急处置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个别环节存在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四是社会宣教针对性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基层单位和人员先期处置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

3.工作建议

3.1增强风险预判能力。我市发生的突发事件有些是有征兆或者线索的,只要早发现、早整治,就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甚至消除。因此,要善于逆向思维,根据表面现象发现问题实质,积极主动地防范和避免突况发生。一是开展阶段性预测。针对恶劣天气、传染病等具有明显时段分布和区域特点的突发事件,开展季节性、时段性预测分析,提高工作针对性。二是开展行业预判。对所有存在安全风险,特别是危化品、地质灾害、特种设备、海上渔业等行业,组织有关专家开展3年至5年的安全形势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整改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三是开展警示预判。将国内外,特别是与威海相似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统计,认真分析和总结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得失,按照“如果发生在威海,应该怎么办?”的要求,对相关方面提出警示预防建议。

3.2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是应急处置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建立畅通的应急指挥和协同联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快速搭建指挥体系。在强化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的同时,将各参与处置单位的“小网”通过手机、对讲机等,纳入以现场指挥为核心的移动指挥“大网”,做到时时构建、时时畅通。二是科学展开处置体系。按照“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后救物,先救灾、后恢复”的原则,将处置程序粗分为先期处置、整体攻坚、技术支撑和舆情引导四个部分,分层次或者多项同时开展工作,做到多而有序、忙而不乱。三是全面强化保障体系。由市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办事机构牵头,负责应急处置队伍、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等保障;由属地区市负责,行业主管部门配合,负责应急人员和受影响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3增强指令执行能力。每一个指令执行情况,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事件处置效果。因此,要切实提升指令执行能力,做到有令必行、有行必果实。一是规范指令执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每个指令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确保每个指令转办无误;积极推行才淡化工作法,减少甚至取消不必要的环节,努力将工作架构扁平化,提高指令执行效率。二是健全指令反馈机制。指令承办单位要及时报告落实情况,并就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下步工作建议进行反馈,形成“执行—反馈—执行”的良性循环,确保指令执行不走样。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肃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将责任追究制度贯彻到突发事件处置的全过程,对指令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4增强社会动员能力。从国内外突发事件处置经验看,社会力量的参与对提升全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和补充作用。因此,要积极发挥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一是依靠基层组织。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公众紧急避险或者参与应急处置时,由县级政府牵头,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和重点企业党委等基层组织负责,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组织相关群众或者职工有序撤离或者集中开展相关活动,避免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二是利用新媒体宣传。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息等日常动员方式的基础上,完善应急广播和乡村大喇叭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常用通信方式失效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播报有关情况,视情相关动员信息。三是发动其他社会力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事件处置特点和进程,积极发动志愿者、民间救援队伍和具备一定技能的人士,协助开展避难人员安置、心理干预、物资调配等工作,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自2013年开始,《计算机世界》报和计世网共同评选中国TOP 100 IT Manager,将秉承严肃、求实的态度,由资深记者实地走访,通过面对面访谈、案例分析、专家评审等程序,对优秀IT Manager的辛勤工作做出客观评价,并表彰其中的佼佼者。

为此,《计算机世界》自本期推出2013 TOP 100 IT Manager系列报道。记录本报记者走访全国各地IT Manager所思所见,通过大量实地采访,发掘IT创新最佳实践,全力聚焦极具创新性和成长性的IT Manager群体。

“在和川物流这几年,我几乎把所有岗位都干了个遍。每个业务环节我都了解。”陈冠宇自2004年就进入青岛和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和川物流”),如今已接近第十个年头。从业务操作到信息部经理,他见证了信息化在一家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变迁。

陈冠宇认为,单纯基于IT技术来谈创新很不现实,要想真正在企业中做出能带来效益的技术创新,最好精通所在行业的业务流程,先成为业务流程上的专家,再谈创新。

信息化中的“二八原则”

成立于1997年的和川物流是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的具有一级国际货代资质的企业,专业从事海运、空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业务的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租船订舱、报关、报验、进出口拼箱,整箱、制单、换单、仓储、中转、分拨以及内陆运输等服务。

早在20世纪90年代,和川物流就上线了ERP系统。“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中小型企业而言,ERP厂商通常都不会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所以我们常常都要针对业务需求进行开发。如果两个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相互冲突,就要同IT部门坐下来协调,三方共同给出最终解决方案。协调基本遵循二八原则,信息化能做到让80%的人满意就不错了。”在陈冠宇看来,即便是一个最小的流程修改也必须建立在对所有业务系统的整体把握上,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更多的后续运维难题。

在担任信息部经理之外,陈冠宇还兼任员工培训经理:“所有新人到岗都要进行业务培训,我对他们的要求总结起来就是在准确的时间、地点做准确的事情,三者错一不可。”

陈冠宇开玩笑称自己有一套“九阴真经”速成法,可以让新入职员工快速掌握一些重点信息,例如多次确认报关单和提货单,重点关注港口、收货人、集装箱的通风温度等关键信息。

除此之外,陈冠宇还积极参与业务流程改造。例如原来员工休假需要交接客户订单的进展信息,如今员工不仅要把业务进展录入系统,还需要在纸质版上进行勾选,一个订单已经完成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客户有哪些喜好、性格特点,代班者都一目了然,基本省略了交接手续。

小应用 大用途

和川物流以做冷冻柜运输起家,堪称青岛港的冻柜元老级公司,除了冻柜,和川物流还提供保鲜柜、干柜、挂衣箱、开顶箱等多种箱型的运输服务。

由于每个箱型的价格都不一样,给销售人员增添了很多记忆难度。假如和川有15个常用船公司、6种常用箱型和10个常到港口,销售人员就需要记住15×10×6=900个价格。实际上,销售人员需要记忆的远不止这些,他们还要考虑到不同级别客户的运价区别,甚至是港口服务的好坏、优缺点等因素。

过去,每逢客户询价,销售就要手忙脚乱地翻本子、打电话给公司人员查询,如今利用移动终端上的APP,通过个人账号登陆运价系统,选择港口及客户名称就可以查看各种箱型的报价。移动应用操作简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仅让销售工作更高效,也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和公司形象。

这一APP在2013年初上线,并使陈冠宇获选为青岛IT经理俱乐部的IT达人秀冠军。为了让公司一把手接受移动应用,用合适的钱做合适的事情,陈冠宇为和川物流总经理的iPad中下载了各种应用,自己则下载了上万个应用,装满了一个2T的硬盘。

在微信上开发企业应用

如今,陈冠宇又找到了更好的平台——微信。微信在个人用户中蔓延迅速,但基于微信开放平台的企业应用并不常见。陈冠宇敏锐地发现了微信应用之于APP的强大优势。

开发一个APP需要5~10万元,开发周期长达几月、半年,需要测试各种系统、机型;而通过API开发一个微信应用只需1~3万元,短到半小时就能完成。同时微信的安全风险更低、受众更广、安装容易、被删除的概率小。

在正在开发的微信应用上,新增了很多原有APP所不具备的功能。销售不仅可以查询报价,还可以针对某一客户的历史需求,快速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而客户也能登陆系统查询物流信息和订单状态(是否装箱、上船、提单确认以及费用、账期、提货时间等)。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电视与传统的新闻媒体相比较而言,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广播的复制阶段,电视新闻与其他新闻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只是对于其他新闻消息的简单重复,缺乏自己的特色与亮点。第二阶段:在电视新闻的报道过程中融入了形象的画面,形成了文字与画面的结合,此阶段不仅仅要求新闻编辑具有处理文字的能力,更要求其掌握处理视频的技能。第三阶段:可谓迎来了高科技时代,充分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采用了电子新闻采集方式,在传输、接受素材方面利用了现代化的电缆通讯、卫星通讯等技术,增强了新闻素材传播的灵活性与高效性。第四阶段:现场直播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熟练应用EFP等室外设备,将事发地的新闻消息,迅速、及时传回电视台,以便加工制作出视觉效果明显的电视新闻节目。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于电视新闻编辑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与完善化。

1、新闻内容缺乏趣味性与吸引力

实践中,电视新闻缺乏趣味性与吸引力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电视新闻编辑在选取新闻素材的过程中,虽然考虑到了受众者的需求,但其报道新闻消息的方式却存在程序化与单调性的特点,趣味性不强,同时缺乏一定的视觉审美感,不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主要原因是电视新闻编辑受到单位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政治理念意识较为严重,将简单的新闻资讯往往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有时完全成为了对于政策的单调解读,缺乏趣味性,而人们的闲暇之余收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取一定新闻消息的同时,能够放松心情。如果将其新闻报道编辑工作趣味化,则会吸引更多的受众者。

2、新闻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信息化的今天,各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的手段与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时代性。实践中,许多编辑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同时不能有效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新闻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创新型,固定不变的排版格式、节目报道形式,每档节目均以完全相同的程序化方式进行,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与积极性。部分电视编辑只是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微博等搜集新闻素材,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而重复、夸大事实的报道,不能体现出新闻的实际价值。

所谓有志者要学到老,电视新闻编辑更是要具备学习的积极性,电视新闻是一个走在媒体前端的工作,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统筹和把好关的作用,能够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加快学习的脚步,提供编辑的创新性,除了编辑稿子时要统筹全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结合社会客观需要,还要增强编辑内容的趣味性,捕捉受众的观看心理,提供新闻播报的收视率。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驾驭能力是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例如对于突发性事件,编辑人员应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思路,以独特的角度阐述事情的实质,作到及时、有效、准确的为观众提供新闻资讯。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走出办公室,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提取新闻素材,同时通过了解百姓生活,可以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生活性与趣味性,更能吸引广大观众,因为电视新闻的受众绝大部分是普通群众。电视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信息搜集、整合、及反馈的实施者,在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判断新闻价值、体现编辑意图,实现最佳传播。电视台可以为专业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提供定期、专门的培训与经验交流的机会,培训进行的同时是一个加强学习、积累编辑经验的过程,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分享电视新闻编辑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新闻节目播出后对于观众心理与需求方面进行的研究,从实效性、价值性、政治性等方面予以评级。以此可以不断的总结,提高电视新闻的品质,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增强创新意识,转变工作流程,提升新闻的互动性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大量的出现,为人们获取新闻消息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电视新闻与“自媒体”特点的相互结合,可以创新电视新闻的亮点,增强吸引力,微博、微信的评论观点可以作为电视新闻的素材来源。要转变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在对新闻稿件进行采集、编辑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插入精彩的网民评论,其时长、篇幅的大小应在严格控制的范围内合理安排,从而加强电视新闻的互动性。所以,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养成广泛阅读网络评论的习惯。

2、增强网络观念,转变受众意识,吸引受众群体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新闻受众不仅仅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采集、提供、评价等多个环节与过程同样可以成为受众者。作为新时期的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提前预测观众兴趣与期待的意识与思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回复、微信的交流、与微博粉丝的互动等方式了解广大的观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期待与评价,从而为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奠定一定的受众基础。电视新闻编辑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新颖性与观众的受欢迎程度,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职业素养较高的电视新闻编辑是行业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主要动力。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提要】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当今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院通过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应用多模式教学法,使广大学生在培训期内更好地学习消化内镜理论知识,掌握内镜操作技能,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教学方法;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学生;多模式教学法

目前,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化内镜在全国大、中型医院迅速开展,基层医院也逐步普及。通过内镜对一些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一些以往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免除手术,同时大大缩短了病程及治疗时间,消化内镜几乎成为消化专科的常规诊断及治疗工具,而且目前胃肠镜检查在基层医院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消化内科专业研究生及基层医院相关科室医生的消化内镜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本院内镜中心自2008年成为卫生部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以来,承担了近百名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及基层医院医生的消化内镜教学。通过教学研究和实地检验相结合,本院探索出了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的多模式教学法,有利于受训医生尽快掌握胃肠镜诊断和治疗技能。现结合具体实践谈谈作者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消化内镜教学的特点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各级医院,在诊治消化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消化内镜医生的培训是医生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消化内镜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消化内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消化内镜种类多,操作有易有难。消化内镜是一门操作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发展迅速,从最初的纤维胃镜、结肠镜发展到目前的电子胃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等,种类繁多,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2)有创操作,存在风险。消化内镜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必须严格掌握消化内镜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力度。(3)内镜理论知识与内镜操作技能相结合存在一定的难度。消化内镜的教学,既有内镜知识的教学,又有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科之一。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不少挑战。

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单向传授知识的方法,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简单模仿”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内镜教学是教师操作、很少讲解,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作为旁观者进行参观,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偶尔机械性地重复教师的操作过程或者直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胃肠镜的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认识层面仅停留于设备操作,缺乏对原理的理解,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化内镜教学的需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妨碍了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广泛而灵活的知识迁移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3多模式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运用

消化内镜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由于其解剖及操作技能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极强的专业性,被广大医务人员及内镜学习者认为是相对较难的临床学科。如何在短期的消化内镜培训过程中,使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消化内镜学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临床诊治思维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为培养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院消化内科提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将多模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消化内镜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学习更扎实,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

3.1熟悉消化内镜结构及基本知识

消化内镜本身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如果检查不当,对患者可能会造成伤害。对于操作者来说,则专业技术性要求很高。因此,在培训时,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进行内镜实际操作前,要求学生先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半个月,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常用消化内镜器械的结构和功能,各种辅助器械和设备的功能和使用要点,同时要求学生学习消化内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1]。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其消化内镜建制往往不如综合医院分工那么细,这就要求从事消化内镜的医生必须熟悉所有设备和操作程序。因此,应不定期地安排内镜维护专业人员专题培训,重点讲授视频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各影像设备之间的相关性、黑白平衡调节及焦距调节等,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光、电学知识,了解内镜设备的特性,这样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排除。同时,计算机软件操作和计算机与视频系统之间的相关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3.2制订规范的培训方案

消化内镜检查技术是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初学者为好奇心所驱使,急于操作内镜,往往容易出现差错,甚至于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为了处理好学习技术与患者利益的关系,制订规范的培训方案是进行消化内镜教学的必要手段。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的指导意见,建议分不同的阶段进行内镜操作的学习[2]。本院针对胃镜的操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熟悉工作流程,内镜模拟操作训练。学生进入内镜室以后,首先应熟悉工作环境,比如,熟悉内镜主机开启及关闭,主要按键的操作,内镜安装及卸载,电脑操作系统的使用,内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消化内镜报告的书写等。同时,初学者可用内镜中心自制“胃腔”操作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前培训,熟悉内镜大小旋钮的使用及进镜方面的判断等。第二阶段,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退镜”实践操作。带教教师在退到患者“胃腔”时,由学生进行操作,进一步练习胃腔内大、小旋钮的使用及进退内镜方向的控制训练,必要时由教师“手把手”操作教学,操作结束后点评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成败。第三阶段,学生逐步“进镜”独自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讲解“进镜”操作中的要点及难点。带教教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若遇到难以操作的情况,如进镜过程中食管入口插镜困难、胃底无法判断前进方向、无法进入幽门等,及时接手。第四阶段,学习进一步的操作技巧,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动作,提高学生的病变识别能力。针对肠镜的操作分为以下几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于胃镜室操作胃镜,进一步回顾及熟悉胃镜操作要领,一般要求独立完成胃镜操作300例以上者开始肠镜学习。第二阶段,准确识别结肠镜下形态特点及标志,要求学生首先应了解结肠的基本解剖结构,此为结肠镜操作基础,逐步开始进行“退镜”练习。通过反复的“退镜”练习,学生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单人法左右手对内镜的大、小旋钮和镜身转动的操控感,感受在各种情况下镜身所受的阻力。第三阶段,“进镜”练习。在充分掌握“退镜”技巧的基础上,运用轴保持短缩法[3],逐渐“进镜”,先从容易进镜的患者进行练习,其方法包括少量注气、反复“退镜”、辅以左右旋镜、钩拉、吸气及jiggling操作技巧(通过轻微地前后移动结肠镜的动作证实内镜的自由感,同时,还可以调整一些轻微的弯曲和扭曲)等,根据学生熟练程度,逐步增加进镜难度。第四阶段,从不同难度的操作中,进行总结肠镜操作技巧,提高肠镜水平。针对胃肠以外的其他高级内镜(如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小肠镜等)的操作,因种类较多,大致分为以下学习阶段:第一阶段,进一步回顾及熟悉胃肠镜操作要领,一般要求独立完成肠镜操作300例以上者开始进行高级内镜学习;第二阶段,针对不同高级内镜特点进行模拟训练;第三阶段,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试行简单的实践操作;第四阶段,进一步学习高级内镜的操作技巧。

3.3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大卫•科尔布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似乎只需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而体验式教学则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常常要求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作用。消化内镜医生的培养,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将关心、爱护患者的理念贯穿在整个行医过程中;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将沟通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主要实施过程:与消化内镜学生进行医患沟通相关内容的交谈,讲述自己或者亲属作为患者的就医或胃肠镜受检经历及在此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体验,并邀请其他消化内镜学生分享同学或亲属的胃肠镜受检体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和引导。另一方面,在培训消化内镜学生时,教师对于患者的选择应该非常谨慎,初学者基础差,操作生疏,所选择的病例必须相对简单,应选择年轻、身体耐受性较好的患者,以后随着学生操作技术的熟练则选择面放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放手不放眼”,发现复杂或特殊情况,及时干预和接手。这样既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后学生讲述自己的操作心得,其他学生分享其操作体验,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如此循序渐进地进行体验式学习,以达到掌握内镜操作的目的。

3.4应用病案导学式(CBL)教学法,提高学生临床分析能力

CBL教学法是在1965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的,是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一种小组讨论式、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需要和医学模式的转化,贯彻素质教育。其主要特征是强化总体目标和突出自学思考[5]。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CBL教学法主要实施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从内镜中心的网络系统中选择典型消化内镜图片;比如,选取消化性溃疡、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黏膜下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病例,按照拟达到的目的及要求,制订相应的问题,并列出讨论的大致方向,并告知参加的学生,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分析问题,认真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及书箱,充分准备讨论发言稿。讨论过程形式多样,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采取自由发言及推荐代表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组织与引导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评讲,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通过CBL教学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消化内镜的诊断技能。

3.5应用以微信平台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既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又达到长期继续教育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强势推广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多样,不再单纯依赖课堂教育和书本,以现代化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学习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视频等的手机软件,以免费、流量低、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获得大众的喜爱。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增加的功能模块,通过公众平台,单位、机构、企业、个人均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基于此,本院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在消化内镜学习带教及交流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创建了“遵医附院内镜进修与学习交流群”“遵医附院消化道早癌研讨群”“超声内镜群”等学习交流群。在群中不定期消化内镜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幻灯片、Word文档、PDF文档、视频资料等,的学习资料内容多样,如消化内科基本知识的学习、消化道早期癌病例讨论、消化及内镜最新进展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既对消化内镜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又了解了最新的消化内镜进展,同时也在此平台中大家能够长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4展望

消化内镜的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要培养一名全面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本院采用多模式教学法进行消化内镜教学,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逐步熟练内镜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内镜操作技巧,并不断提高消化内镜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出合格的内镜医生。当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仍然需要大家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07.

[2]李兆申.重视消化内镜的规范化诊断[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31.

[3]工藤进英.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M].东京:医学书院股份公司,1997:31-44.

[4]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6):143-145.

[5]张亚清,程晓刚.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3,8(5):417-418.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标准化 视觉界面设计教学PPT的制作教材写作录制视频视频后期制作

现在,不断涌出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课程、APP STROE、微信公众平台等这样概念,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与我们现实的课程教学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可以这么说: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微课程是一种具体视频编辑方案、APP STROE和微信公众平台是种新的安置于手机上的软件及推广方案,移动学习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是种结合移动互连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学习模式。

一、背景介绍

2013年,开始了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的研究与建设,项目本身算是一个较为开创性的尝试。本项目共有四位一线优质老师参与项目的设计、教材的撰写和视频的录制,同时有6名高职学生参与视频的后期制作,历时10个月。由于该项目是从无到有,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和标准可以借鉴,又因为涉及的人员较多,同时存在很多并行任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想要保证项目按照规划的方向前进,就要每个步骤都标准化,无论是小到文件的存储格式,还是大到书内容的写作,都需要标准化。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个探索的过程,亦是不停标准化的过程。这里,我们就来总结下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各类标准。

二、视觉界面的标准化

视觉是人的第一感官,任何一个项目,当用户还不了解其内容的时候,大部分人会从视觉角度来度量这个项目是否规范,是否公司化,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观看。因此,从开始项目确定建立的时候,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视觉设计,主要包括公司LOGO,录制视频时的桌面背景、视频导出时的水印LOGO,整体项目用色标准、图片处理的标准等,如图1所示。被形象设计过的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无论是配套教材,还是录制的视频,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感。

图1:整体视觉设计效果

三、教学PPT的标准化

移动学习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的建设,提供配套视频是项目的重点部分,是实现移动学习的基础。为了统一录制视频的整体效果,标准化其录制过程中使用的教学PPT是关键,主要包括:统一使用指定PPT模版、每张幻灯片标题的写法、编号的使用、字型字号行距的设置范围、幻灯片的用色方案,如图2所示。同时,为了减少在线观看视频的大小,经过反复测试,指定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和幻灯片中动画特效等。

图2:教学PPT的标准化方案

四、教材写作的标准化

与项目配套的教材撰写部分,也是项目的核心部分,关于具体教材内容的组织与设计,可以参阅本人已发表的论文《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的组织设计》,这里就教材写作中需要标准化的部分进行阐述。

(一)章节整体表现形式的标准化。根据整本书的出书大纲,每个章节均以培训形式呈现,每个节既是一个任务,每个培训任务结束后,需要放置相关知识点二维码列表和知识点反馈。

(二)专业术语的标准化,同样的操作,每个老师的描述往往会不同,这里,我们既要保留老师个人教学风格,又要体现规范化,因此,就必须对涉及的操作用语进行规范的描述,例如:“单击‘开始’选项卡 –‘字体’组 –‘字体颜色’中下拉按钮,在列表中选择‘深蓝,文字2’。”这组操作中,我们规范了“选项卡”、“组”、“下拉按钮”、“列表”这些专业术语。而这组术语,不光在教材撰写中使用,还使用在视频的讲解中,从而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掌握学习内容,如图所示。

(三)整本书的编号标准化,根据相关文献和编写章节的需要,确定了本书最多采用四级标题,规范了图和表标识,具体操作的编号和全文正文格式等,如图3所示。

图3:“编号编码”标准化示意图

五、录制视频的标准化

本项目的视频录制工作全部由四位老师来完成的,老师根据教学需求来设计视频脚本,然后,通过“camtasia studio 7”这款软件,边操作边讲解边录制,再对原素材进行基础加工,最后按照指定格式来保存。在整个视频录制过程中也产生了三个标准方案。

(一)录制前期准备的标准化。桌面换上指定桌面背景图片、分辨率调整为1024*768(1024*768是经过测试,是目前最合适手机显示的分辨率),清空桌面上多余的应用软件图标、关闭多余应用程序。

(二)声音的标准化。根据已经提供的标准视频,及自我音量的大小,来调整目前环境中耳机音量和麦克风声音的大小,观察环境,提供最好录音环境。

(三)语言描述的标准化。任何视频开头以“本次主题 是…”开始,最后以“本次讲解完毕。”结束。

(四)文件命名的标准化。项目配套教材采用了嵌入二维码的形式来把书中知识点与视频关联,因此视频命名就直接采用二维码形式,例如,视频“电子计算机简介”,其文件名为1010010001.MP4。命名规则涉及到数据检索格式,这里就不再赘述。

六、视频后期制作标准化

移动学习就是借助移动设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而这里提及的移动设备主要是指手机、PDA等。在全屏模式下录制的视频,当用手机观看时,因为手机屏幕较小,往往很多操作看不清楚,如图4所示。因此,必须对录制好的视频做后期加工。这里,依然采用“camtasia studio 7”来做后期处理。后期处理过程制定了三个标准方案:

(一)给视频添加对焦、高亮和标注效果。对焦犹如电影拍摄中的近镜头,对视频中某些具体操作或字幕进行对焦处理后,可以具体看清楚作的菜单按钮或者字幕,如图5所示。高亮效果是用来突出例如对话框或菜单选项等,如图6所示。标注效果同样是用来突出选中的命令,它可以跟高亮混用,如图7所示。

(二)给视频添加统一的片头片尾。想要所有视频具有整体性、规范性和一致性,统一给所有视频添加片头片尾,是个很有效的措施。不仅可以从外观上看起来整齐,更重要的是可以统一传达信息,例如视频制作人信息、联系方式等,如图所示。

(三)调整视频声音。首先,给视频增加背景音乐,适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屏蔽一些录制视频带来的噪音,还可以缓解听者观看视频的疲劳感。

(四)视频导出标准。视频的导出有着严格要求,结合软件来说,导出文件格式为“MP4”,导出像素为1024*768,在每个视频的右上角增加LOGO水印效果,图片透明度为30%。

七、总结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1.针对性强

高中学生入学时,通过中考成绩已经分化到不同层次的高中学校,高中生层次水平差距很大,所以学习工具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物理的平衡》学习工具,只针对高中学生中的中等学生。

2.课堂教学同步融合

北京地区高中物理教材有两个版本,在开发《物理的平衡》学习工具时,我按照教科版章节开发,同时兼顾人教版教材,力求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学结构完整。我专门设置了课程考纲解读、引入、自学学案、微课学习等多个环节。本学习工具经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反复试验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在线,形成网络版

《物理的平衡》学习工具有硬盘版,并又了网络版,可时时处处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案、课件、测试、教材等所有教学积件,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无需下载外部软件,直接Web访问即可。本学习工具的网络版,支持HTML5,自动匹配多终端访问,实现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图1为其二维码。

4.多平台支撑,形成交互

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物理的平衡》学习工具。学习工具网络版为网站形式,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形式。例如,在线测试,学生可以在线作答单选、多选、填空、连线匹配、排序等多种题目,系统提供在线计时计分,可以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另外,学校物理网站群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交互系统,如物理学习社区,是师生共同学习物理、问题讨论交流的学习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专题探究、协作式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图2为物理学习社区的二维码;我校已自主开发建设了慕课平台等。

开发背景

1.智能手机、平板逐渐普及

我国光纤入户,宽带不断提速,宽带费用不断下降。手机网络也从2G、3G到4G飞速发展。据我校统计,远郊区学生家中计算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5%以上,手机市场已经全面被智能手机占据,手机套餐均有一定流量,智能手C全面兼容HTML5。网络终端多样化,手机、PAD、平板电脑的普及等这一切都为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工具网络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2.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开发课件

当前,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正处速发展期,其具有制作技术程序小、占内存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无需专业计算机编程技术就可以轻松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一线教师往往业务很繁忙,制作课件的精力也有限,而快捷技术的发展为一线教师参与课件制作、多媒体开发、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可能,甚至部分教师都可以独立开发。

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的物理网站群均是由本校的一线物理教师开发的,下设物理教研组网、物理论坛(物理学习社区)、教学评价系统、物理教学平台、文件共享平台、课程管理平台、教育云盘、MOOC平台、微信教育平台、选修课系统等。网站群的开发、运行、维护均由一线教师完成,而且是零费用。

3.一线教师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字资源

一线教师参与或者直接开发数字化学习工具,切合学生的实际,能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结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标。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采用网站形式制作

《物理的平衡》学习工具是本校开发的系列课件之一,课件采用Web形式可直接单机运行,也可网络运行,兼容手机、平板多终端访问。本学习工具按照现行教材实际章节进行开发,每一节都包含了课标考纲解读、引入、自学学案、微课辅导、教学课件、核心知识点、测试七个部分;章小结又有单元知识整合、典型题目分析、单元能力测控三个环节,同时附有两个版本教材的电子版。本学习工具的运行可结合平谷五中物理网站群(物理教研网、物理课程管理平台、物理论坛等)一起使用。

2.学习工具基本功能简介

(1)相关知识点链接

物理知识前后呈现网络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前面知识的铺垫,尤其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需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

(2)课程考纲解读

根据课程大纲、高考考纲的要求,对知识点、考点、三维目标进行细化,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程的目标。

(3)引入

引入,即为本节课创设物理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素养。本学习工具通过问题、视频片段、课件、小实验引入课程。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4)学习任务书

在设计学习任务书时应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基本可以完成任务书的项目。

(5)微课

把教学内容碎片化成较小的知识点,经过一线教师深加工成微课。“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图3为我开发的高中物理系列微课界面。

(6)教学课件

这一部分,教师根据知识点、技能点,将大量的助学课件放在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课件使用。这样做可以对课堂的知识进行内化,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复习。

(7)核心知识点

这部分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形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8)在线测试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建设在线测试题库,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学生需在线完成相应单元指定水平的随机测试,测试成绩可以在线反馈给任课教师,该成绩可以作为原本通过作业批改来评定的平时成绩。在单元测试中,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多次测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测试结束后,师生均可浏览已测试的试卷与答卷,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测试情况进行复结,图4为在线测试界面。

(9)章小结

章小结设置有单元知识整合、典型题目分析、单元能力测控三个环节,同时附有两个版本教材的电子版。

(10)外置交互系统

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物理学科网站群自2011年开始建设,其中:①数字化物理学习平台使用Claroline进行开发。界面整洁,功能相对集中在一个链接里,对于练习和讲义等,还可以做到近似“全屏”的播放。②物理学科主题社区是论坛形式的,采用开源Discuz!制作,是师生共同学习物理、问题讨论交流的学习论坛。③将公众号与我校微信第三方平台绑定,可以信息、微测试、微考试、投票等。④根据目前流行的手机H5的特点,将物理知识点制作成手机访问的H5小站点,把微信、H5流行的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图5为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H5的二维码。

关键技术处理

1.整体网站设计

本学习工具的站点文件是通过Artisteer生成的。Artisteer是一款网站模板设计软件。该软件可以辅助教师快速设计出博客主题和专业水准的网站模板。它采用独特的方法,不需要任何编码或CSS的知识来设计模板,涵盖了各种背景图片、纹理、照片剪贴画、字体的主题和其他设计元素,能够帮助教师创建自己的模板,但不需要额外的资源。成品模板可以导出为WordPress的主题或内容管理系统模板。

Artisteer比其他网站设计软件如Dreamweaver、FrontPage更方便、快捷。中小学一线教师无需学习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即可上手做出精美的站点。

2.微课制作技术

我制作微课时主要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计算机录屏操作的录制。这款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屏幕录像、视频剪辑功能,在后期编辑时能够添加字幕、标注,能自由裁剪,提供丰富的转场效果,能自由变焦,能放大局部画面,并跟随鼠标移动。对物理解题推导板演过程,采用手机加白纸拍摄的方式进行录制。这种方式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教师可首先选取一部手机或摄像头,把手机支架固定在桌子边缘,将手机固定到手机支架上。打开手机拍摄功能,调整手机拍摄的取景范围到能覆盖整张白纸,并保证纸面字迹清晰,然后教师便可在准备好在白纸上的书写、绘图、演示等操作后开始录制。这种录制方式,有利于传授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一对一的授课环境。

3.教学积件转Web形式

通常,Word、PowerPoint、Excel均需要Microsoft Office软件支持,无法在线直接浏览。技术上,通过FlashPaper程序可以将需要的文档通过简单的设置转换为SWF格式的Flash文件,原文档的排版样式和字体显示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论对方的平台和语言版本是什么,都可以自由观看所制作的电子文档动画,并可以自由地进行放大、缩小和打印、翻页等操作,对文档的传播非常有好处,而且Flash文件在各大浏览器中都具有普及性和强大的可调节性。

4.在线测试制作技术

在线测试是利用QuizCreator开发制作的。该软件是一个强大的Flash试题制作工具,它简单易用,功能强大,支持可视化快速开发,普通教师利用它可以在没有编程基础的情况下,轻松制作出基于Flash的交互式的试题和测试并能进行在线测评。

QuizCreator提供了9种测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搭配题、排序题、选择填空题、点击识图题、短文写作题。除了丰富的题型之外,还可以在测试题目中加入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如图片、截屏、Flas、说明元素和音乐,使得试卷不再局限于纯文本编辑。该软件还可以设置测试时间、合格率、题目是否随机等。

评价与反思

本学习工具以网站为载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达标,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本学习工具可操作性强,是根据教材实际章节进行开发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辅助教学两方面的需求。同时,本学习工具坚持了自主原创的原则。图6为基于《物理的平衡》数字化学习工具的翻转课堂实践结构图。

本学习工具的网络版,虽然在设计上提供了交互环境,但并没有与学生自主学习进程很好地契合。而慕课的授课形式,突破了传统中学教学授课地形式。在慕课中,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加强互动,利用各种丰富的学习素材,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我在后续的对本学习工具的改进中,也借鉴了慕课的授课方式,让学习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幕前幕后

2011年,我由高职学校转到普高教授高中物理。我在大学时就对计算机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转到普高后,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简单的设计。随着自己的不断尝试创新,再加上有着多学科知识积累的专业背景,目前我可以较熟练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现在已经为所在学校开发了基于物理教学的系列网站群(下设10个子站点),形成了我校自己的物理教学资源库。同时,学习社区论坛、微课慕课翻转教学、教育云、手机APP以及微信H5等技术在我校物理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不断尝试。

我大学所学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化工工艺,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体系,更不懂编程、色彩、硬件配置等专业理论。我们绝大多数计算机知识,是通过网络、书籍、培训获得的。我凭着自己对计算机的爱好和执着,平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学习,渐渐地将自己的爱好与教育事业充分融合,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研究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积极为我区、市多所学校进行微课开发、课件制作培训,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广工作。

现今的中小学计算机应用,已经不是硬件的配置问题了,而是怎么将计算机充分利用起来。谈起课件比赛,老师们会说难啊,我们不会用Flash,更不会编程写代码。我想说课件制作,无需每位教师都是电脑高手、会编程、写代码。现在,很多的小软件可以实现某些功能,在本次作品中,我就使用了将近10种小软件。只要多留心,就可以运用一切能应用到教学中的技术来服务师生。

上一篇:培训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培训项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