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4:14:52

微信调查报告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济南长清区高校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微信等社交软件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微信从上线之初,它的功能即以交流互动为主,通过手机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一大特色,在传播史学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为我们所用。

一、探究意义

“三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微视频与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一脉相承,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08月23日正式上线;2013年1月正式突破3亿用户,这一数字也成为微信平台最闪亮的光环。

近来新媒体已经成为现如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当前中国最迅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势必成为最大的公共历史传播平台。新媒体不仅有着海量时政、娱乐信息,也存在大量史学信息,有大批历史学者在媒体上交流分享各自的史学心得,有无数史学爱好者在各种平台上谈论着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分享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书籍。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新媒体在公共史学传播中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巨大光芒。因此我们项目的提出开展与现实紧密结合,贴近生活,“高大上”的公共史学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这将是未来史学前进发展最为主要的方式。新媒体与我们当代生活紧密相关,做好该项目无论是对现在新媒体在公共史学传播作用研究还是在未来新媒体将如何继续发挥优势都有着重要意义,最终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让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学习的新媒体传播平台。

目前在公共史学传播方面,学术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它开辟了史学研究和史学应用的新途径。公共史学就其功能而言,仍然承担着传统史学的任务,只不过更加注重发掘史学的现实性,力求直接服务于社会,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入发现挖掘。

二、问卷阐述

我们在分析微信的各项功能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等网络通信方式使用情况及对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熟知程度。调查的主要范围集中在山东济南长清区的三所大学,其中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本团队主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507份。问卷中的题目是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中心,以此展开人们对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同时通过部分题目的调查来把握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发展本团队创建的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更加有力地传播史学知识,扩大史学知识的受众范围。

三、数据分析

1、长清区三大高校微信使用人群及分布比例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就调查主体来说分为男生和女生两大类,使用微信的男生占百分之六十一,使用微信的女生占百分之三十九男生微信使用者多于女生;原因是男生对于新开发的应用软件有更强的好奇心。使用者的年纪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二,占百分之四十三,二年级的学生对微信软件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课余时间较充足,有余力体验新鲜事物。

2、长清区三大高校人群使用微信的频率

在507分调查问卷中,百分之五十四的人认为微信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有百分之三十一的人认为微博对他们的生活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使用微信的人群中,百分之三十七的人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是一到两小时;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以微信为聊天通讯工具,而微博以其固有的娱乐性特点也占据着一部分的社会市场。

3、长清区三大高校人群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情况

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群经常使用微信的聊天功能,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使用微信的订阅号功能,从微信公众平台中汲取更多有趣、有意义的内容;百分之四十二的人关注的订阅号数集中在11-20个,以社会媒体、娱乐休闲、生活健康为主;高校人群中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关注集中于娱乐性较强的平台,对于历史学的关注程度远远不足。

4、长清校区三大高校人群对于公共史学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七的人群从未听说过公共史学这一名词,百分之十的人略知一二,百分之二的人对公共史学有着深入了解;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在高校中公共史学知识的普及范围有限,公共史学的传播工作理应受到高校教育部门的重视,传播公共史学的教育意义与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5、长清三大高校对于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构想

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三的人群认为图文结合式的历史类微信公众号更具吸引力,可以运用视频来丰富微信号的内容;同时公众平台内容需要丰富多彩,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多有吸引力的历史故事,同时需要还原史实,不可肆意歪曲;这些调查结果都为本团队建立一个有威信力的历史类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四、调查报告总结

微信公众账号拥有极其丰富的功能,可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部分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和网络信号覆盖面扩大,人们将通讯方式由QQ转变成微信,微信公共平台里的内容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近十余年来,公共史学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远未达到成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发展我国的公共史学需要我们多角度向社会渗透,扩大其功能影响。一个具有威信力与感召力的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需要与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气息;推送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时,应实现内容简单易懂,同时可深入人心,掌握推送频率,适当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将微信公众平台视为与用户沟通连接的桥梁,了解用户内心对史学的需求;创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品牌,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历史特色,吸引更多的学校及社会用户,更加广泛地传播史学知识。

公共史学的传播理应与大众文化贴近,在工作时间日益缩短的今天,人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群众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空闲接触公共史学,对于我国史学发展大有裨益。目前,微信订阅号中虽不乏与历史文化知识相关的内容,但其中存在着大量歪曲党史国史的内容;对此,我们亟需建立更多正规的历史类公众平台,还原史实,回归历史。不难发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传播公共史学,有利于史料的保存和史学信息获取的便捷化;同时通过公众参与度的提高,历史学在社会上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公众认可度会大大提高,传播范围会增大,而且更加有利于立足中国公众史学自身的形成过程、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基础。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还记得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掀起讨论热潮的推送广告吗?想知道它的具体推送情况是怎么样的吗?HCR针对这个问题适时做了一个小调查,接下来就是揭晓答案的时刻!

在这次的小调查中,男性参与者占比为55.6%,女性参与者占比为44.4%,其中大部分是90后和80后,少数是70后和60后。

根据HCR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玩朋友圈的累计时长低于30分钟的人中只有40%收到了推送广告,而玩朋友圈累计时长2小时以上的人100%都收到了推送广告。我们发现收到广告的比例随着累计时长的增加大致呈现递增关系,即玩朋友圈的累计时长越长,越有可能收到推送广告。那最多人收到的是哪个产品的广告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收到推送广告的人中,有63.3%的人都收到了vivo智能手机的广告,占比位列第一,其次是可口可乐,收到宝马广告的人最少。看来,宝马虽好,但不是人人都能收到的。

那收到的广告是不是都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呢?是不是能勾起我们的购物欲望呢?根据我HCR的调查结果,目前有30%的人认为推送广告与日常生活是相关的,而有26.7%的人认为与自己日常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有43.3%,将近一半的人处于中立状态。是不是觉得相关就会勾起购物欲望了呢?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调查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对推送广告没有兴趣,认为不会勾起购物欲望,只有13.3%的人觉得能勾起购物欲望,根本抵不住诱惑。这就说明,要想消费者买单,微信朋友圈对于广告的推送方式方法都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每当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神烦。那面对微信朋友圈的推送广告,人们的反应是不是也如此呢?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大众对于朋友圈推送广告的态度与跟观看一般媒介的广告有较大差别存在。有73.4%的人是可以接受朋友圈推送广告的,而当中的36.7%的人不但接受而且还喜欢推送广告。看来,朋友圈推送广告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既然那么多人喜欢推送广告,那是不是喜欢就会在朋友圈分享呢?通过调查我们得知66.7%的人表示绝对不发广告,也有23.3%的人是无条件愿意分享广告的,另外有10%的人只有收到宝马广告才会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目前大众对于朋友圈推送广告的排斥心理没有特别强烈,但真正使得大众接受朋友圈的广告并进行分享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即使进行分享的用户也是出于一定的特殊原因。综上所述,HCR认为,朋友圈的广告分享的方法和形式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升级,如何能够使得用户接受广告并实现更好的广告宣传是进行朋友圈广告推广应当考虑的关键因素。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价值观;大学生

微信自2011年推出后,其使用人数逐年上升,根据其官网显示,目前使用微信的人已超过8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中国社交网民年龄结构中,20至29岁的青年人占32.9%,其中大学本科生占12.4%,大专生占9.2%。可见,大学生是微信青年用户中的活跃群体。

同时,根据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显示,在微信用户中,微信朋友圈是微信使用目的中最大方式,有76.4%的用户倾向于用朋友圈与好友进行互动。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职业的影响,加强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影响的分析,以帮助其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现状调查

(一)朋友圈成为一种“习惯”

从调查结果来看,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大学生已高达,其中一天多次查看朋友圈的大学生达到了44.1%,基本不使用朋友圈的大学生仅占17.7%,当问及“浏览的朋友圈的原因”时,有37%的大学生选择“习惯性翻看”。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朋友圈存在依赖的心理,使用朋友圈已然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

(二)朋友圈成为朋友沟通的“桥梁”

当问及“比较关注朋友圈中什么样的信息”时,有81.2%的大学生选择了“朋友的日常”,当问及“浏览朋友圈的原因”时,有的大学生选择了“获取朋友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朋友圈这个“熟人圈”里,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加强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缩短空间距离,进行互动交往。

(三)朋友圈成为展现自我的“平台”

有71.3%的大学生认为朋友圈不是绝对隐私,并且有28.2%的大学生指出朋友圈内的点赞、评论是促使自己不断更新朋友圈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朋友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工具,因为它的互动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向“熟人”展现自我的平台。

(四)朋友圈成为联系亲人的“纽带”

有88.4%的大学生微信中有父母长辈,并有59.1%的大学生将朋友圈的动态选择完全对父母可见,仅有4.4%的大学生选择完全屏蔽父母。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背井离乡,朋友圈已然成为亲人们沟通联系的纽带,双向的互动加强了大学生和父母长辈们的联系。

二、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信息资源丰富,利于完善价值观念的建立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你的朋友圈都有什么信息”中,有94.3%的同学选择了朋友日常,55.2%的同学选择了微商广告,42.5%的同学选择了哲理文章,51.7%的同学选择了鸡汤励志,44.8%的同学选择了学习知识,可见在朋友圈中信息种类多样,可以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同时,由于朋友圈中可以接触到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信息,可以有效缓解同一心理群体给大学生带来的情感极端的暗示,从而利于完善大学生价值观。

2.新平台和新载体的出现,利于引导正向的价值观念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2.4%的同学参加过学校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发起的活动,有65.5%的同学接受学校或学生组织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推送通知公告、典型事迹、红色教育等信息,仅有3.4%的同学表示不想关注这类信息,有69%的同学认为高校有必要通过朋友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朋友圈中优秀的文章推送呈现出一种渴求的态度,利用这种新兴平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加以正确的引导变得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二)消极影响

1.多元信息冲击,价值选择困惑

(1)信息泛滥影响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在朋友圈的信息中,有56.3%的信息是大学生觉得特别有意义又想让好友知道的事情,但是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的圈子,就易导致同一信息的“刷屏”,同时,这些信息转发有往往取决于信息者的主观意志,对于信息的受众来说,往往没有实际意义。在“您认为朋友圈中的信息对生活有什么影响?”中,仅有11.5%的同学认为朋友圈是重要的信息来源,不可或缺,而有23%的同学认为朋友圈信息多,容易浪费时间。可见,在朋友圈中信息的泛滥已经影响到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虚假信息影响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有43.7%的同学对朋友圈中的信息半信半疑,认为其有待考证,但是一定会通过多种途径核实或进一步了解从朋友圈中所得知的信息的同学仅占4.6%,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看情况、有时会(见图12)。也就是说爆炸式的信息较易是大学生产生价值困惑。当面对朋友圈中传播的一些失实、虚假和不良的信息,仅有4.6%的同学会向有关部门举报,而42.5%的同学选择了不加理会(见图13)。这种消极面对朋友圈信息的态度极易助长“三人成虎”的效应,推动虚假信息的传播,影响更多的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信息缺乏深刻性和规范性,价值观念普遍泛娱乐化

在朋友圈中网络用语、符号表情以及各种表情包已经成为其不同于其他社交平台的主要内容,朋友圈“斗图”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恶搞文化,越丑越能吸引人的眼球。同时,在朋友圈的文章分享中,不乏“标题党”用夸张、虚假的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增加阅读量。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不仅对大学生语言表达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将丑化恶搞与辞藻浮夸视为正常的情感表达。

3.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学生不介意同老师成为“微信好友”,但是50.6%的同学不会对老师的朋友圈特别关注。这说明在朋友圈中,教师作为价值观引导的中心作用正在减弱,多元化的信息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同学们在接受信息时缺乏一个核心机制。

三、利用朋友圈正向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监管

中国1994年加入互联网,仅22年的时间里,在互联网的发展又日新月异,中国相对于互联网管制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幼年期”。朋友圈仅仅属于互联网建设的一株小小的脉络,这就导致互联网法律建设不健全。这要求国家法律部门加强对朋友圈发展状况的调查,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既迎合依法治国的要求,又促进朋友圈的发展。

2.多途径改善朋友圈网络环境

微信公众号是朋友圈信息主阵地,但是在现在的制度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公众号准入标准,这就有可能给给不良信息提供可乘之机。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公众号散发不良的言论、信息,另一方面,有部分公众号是建立者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这就导致部分文章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当不了解文章实质的的读者观看以后,易把这种“感性”当成事实,造成网络暴力。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把控公众号的准入程序,提高公众号的准入标准。同时,要加强对微信朋友圈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于朋友圈中不良信息要给予严厉的打击与处理,及时核实处理用户的举报信息。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理性看待朋友圈信息的同时,也要对朋友圈中的不良信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营造良好的朋友圈氛围贡献力量。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程

朋友圈中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于建立,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程。与传统的灌输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重点在于采用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大学生推荐贴近生活的图文,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的价值观念,并逐渐形成坚定认同。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

朋友圈也不例外――各种表情包恶搞成风,公众号以低俗标题吸引关注,炒作社会热点,“搞笑”成风,“闹腾”无罪。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规范化,从思想根源弱化这种恶搞文明带来的不良影响。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育人理念,加强自身的媒体素养,理性认识朋友圈。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近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

(三)加强师生之间、同辈群体之间的线下交流

尽管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也同样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用彻底的理论知识来征服学生,而不是仅仅依靠生硬的灌输,从而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认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其不良情绪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纾解,而不是仅仅依靠虚拟世界。同时,还应加强同辈群体的交流,发挥”意见领袖“榜样作用。

四、总结与反思

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对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朋友圈对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我们需要针对其特点,加以积极引导,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局限:一是主要研究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社会人口特征的组间差异较小,对研究的假设检验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研究时间过短,只能得出某一时间点上的影响现状,而无法得出系统结论。这些局限也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期望有所攻克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晓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师生信息互动平台研究与实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张艳.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一一以微信营销为例.[J].中国出版.2013(8).

[3]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一一以腾讯微信为例.[J]理论前沿,2013(7).

[4]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一一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社会科学研究,2010(1).

[5]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

[6]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2014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后称年度婚恋报告)由百合网设计、实施和。与学术性报告不同,百合网的年度婚恋报告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在选择调查题目、行文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热点和轻松活泼。据透露,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经济条件、感情等爱情和婚姻的热点话题,也没有回避诸如非爱而婚、婚内出轨等敏感性话题。在形式上,除了纸质的报告以外,还相应推出新媒体版本,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阅读习惯。

与以往的年度婚恋报告不同,百合网2014年度婚恋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百人推荐团的概念。百人推荐团由行业内的情感专家、社会舆论家、媒体人士,及对婚恋问题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组成,共邀约100人,为此次调研做内容补给和推荐,共同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调研方式也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共采用四种方式。第一,线上问卷调研,将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出具问卷,并基于百合网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多万份;第二,深度访谈,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专家针对单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别进行多次群体访谈,针对婚恋观及婚恋态度进行详细沟通;第三,联合AA租车、乐蜂网、爱奇艺、搜 狐新闻客户端、百程旅游网针对旅游、新闻、电商消费等不同领域做出单身调查,推出行业婚恋调查。第四,通过微博、微 信平台对单一问题进行广泛征集。

年度婚恋报告是婚恋领域每年年终的一件热点大事。百合网从2007年开始连续8年婚恋调查报告,持续记载了中国人婚恋态度和行为的状态、特点和变迁。其每年的婚恋调查报告,是国内婚恋行业内较为专业的调研报告之一,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康同学刚发表报告时我刊就采访了他,几个月后,在我刊对康同学的回访中,他对创作初衷、调查经历和个人理念进行了梳理。

通过这个事情,短短数月,却明显地感受到他成长了。

当理想遇到出国,练习抉择

《沉默的铁狮》并不是康宸玮的第一部作品。在 2016年2月,他就过另一篇同样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非虚构作品《她的国》。这篇作品的发表为康宸玮带来了不小的关注度,并且为他后来的调查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延续《她的国》关注某些特定人群的取材方向,很快第二部作品的选题就确定了――大学校园里的性骚扰事件。

如何寻找到调查对象,是康宸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出于羞怯和恐惧,许多校园性骚扰的受害者不会公开自己的创伤,这让寻找受害者变成一件难事。康宸玮只能在微博、微信、蛋蛋网等多家媒体上广撒网、通过“悬赏令”等方式来寻找受害者。得益于《她的国》在北师大校园内所产生的影响力,很多同学对康宸玮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康宸玮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一部分人主动联系他提供自己的经历,甚至愿意当他的助手。最终,康宸玮征集到了个案 20个左右,开始着手写报告。

时间,是拦在康宸玮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康宸玮的调查报告的康宸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

一大特点就是有大量的文献参考和理论分析。要完成一篇有份量的报告,其工作量不亚于写一篇毕业论文,这就意味着他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康宸玮习惯利用假期来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因为大一大二基本上各种实习都做遍了,放假也不出去旅游,终于可以有大把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了”。

为了写《沉默的铁狮》,康宸玮不得不用 2016年整个暑假――这本是他为了出国打算备战雅思的关键时期。考雅思,还是做调查康宸玮不是没犹豫,可是“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要么就做调查,要么就考雅思,两个事情同时做一个都做不好”。抉择再三,他放弃出国,全身心投入到调查报告的写作。

于是,在这个告别了雅思的暑假,康宸玮开始了密集的学术文献整理工作。他形容自己是“一旦做起来就全身心投入”的性格,一旦确定了要写作,一整天都会花在这上面。很快,《沉默的铁狮》就有了雏形。

教授传秘笈,解锁采访核心技巧回顾两篇报告的调查经历,康宸玮觉得最难的还是采访。“成败点,永远都在于受访者是不是足够信任你。”在做《她的国》的时候,康宸玮就有过被放鸽子的经历。本来与受访者约好晚上 6点见,结果康宸玮独自等到了 8点都没有等来对方。他就“坐在那里伤心,默默想,为什么她这么不信任我?”

怎样才能得到受访者的信任呢?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教给康宸玮一个小技巧:和受访者成为朋友。比如,为了了解北师大面对性骚扰事件在安保问题上的对应措施,要采访保卫处,“就真的和保卫处的人做朋友,从一起聊天,到请他吃饭,了解保卫处的人到底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再比如,过年时节给受访者送点年货过去,也不显露出很强的目的性,东西放下就走,“让她们不烦我”。

无声释放出来的善意和诚意,让康宸玮赢得了受访者的信任。一两个月后,原本对康宸玮的到来有所顾忌的调查对象,终于松口了。

受访者愿意敞开心怀侃侃而谈,也因为康宸玮对于调查伦理的坚守。每一次采访,他都会向对方承诺,不会透露隐私信息,作品写出来后也绝不会对对方的安全造成影响。事实上,两篇调查报告发表后,很多人联系到康宸玮,希望能够采访一下他报告中的当事人,但都被他拒绝。“我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透露隐私信息,都不可能的。这是我始终保持的原则,是我的底线。”在报告公开两个月后,据康宸玮的了解,没有任何一个报告中所提到的人,或者协助调查的同学受到打扰。他骄傲地说:“这是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不错的。”

师大优良学术,加上我的色彩调查报告公布后不久,随即就引发了网络热议并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但康宸玮的初衷却并不仅仅是获得关注而已。“我不希望这个报道一闪而过,只是上个微博热搜,转瞬即逝,没有人做深刻的思考。”康宸玮说。

为了让报告的内容更加深刻,也更专业,康宸玮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文献研究。在他的报告里,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层出不穷: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概念、克拉克的“情境犯罪预防理论”、赫伯特的“局部控制假说”、性生理学、赛克斯和马特扎的“中和理论”中的自我辩解机制而这些参考资料也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要求,制成参考文献附录,放在了调查报告的最后,洋洋洒洒一大章。

扎实的学术功底让这篇报告读来格外厚重。尽管是独立完成的作品,但康宸玮还是将这份成就归功于自己身处的北京师范大学和文学院老师们的提点与帮助。而北京师范大学优良的学术传统,教会了他用研究的方式去做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调查报告。

康宸玮所说的“深入思考”,不仅仅是引用大量的学术巨匠的理论,更是指他自己个人独特而不失深刻的思考。在他的两篇报告里,可以看到浓重的个人风格:他将文学话语、新闻话语和学术话语揉捏进同一篇报告里,在对他所观察的现象进行不失诗意的描绘之后,用学术理论进行剖析,然后加以主观意见做分析。“我希望尽可能客观一点,但报告不一定客观就是最好的,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主观立场的,所以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以我自己的意见为主。”

比如,在分析北师大出现的我希望尽可能客观一点,但报告不一定客观就是最好的,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主观立场的,所以我的写作方式就是以我自己的意见为主。

性骚扰者特征时,康宸玮认为可以分为焦虑型和恐惧型两种类型。“前者对他人持消极态度,根深蒂固的自卑感,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后者渴望社会接触和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对他人不信任,害怕被拒绝,为了防止被拒绝,会主动回避社交场合及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一观点并非既存学术理论的生硬沿袭,而是康宸玮自我思考后的结果,虽然尚未经历时间打磨,却也颇令人信服。

这样的风格并不是一开始完美无缺。对康宸玮的《她的国》进行过指导的文学院教授张柠就曾向他指出,这种风格杂糅的写法还有待改进。康宸玮自己反思:“当时确实没有能力把这三种风格统一起来。”只能尽可能地什么都写,甚至一些极为私人化的片段也未曾遗漏。比如他回忆自己在调查过程中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受访者们遭遇报复,于是“醒来之后,惊魂未定,呆滞地坐在电脑旁看着文献。”

到了《沉默的铁狮》,康宸玮在写作技巧上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行文也更为冷静克制。在他的笔下,没有楚楚可怜的受害者、穷凶极恶的施害者这些刻板印象,只有深入到人性深处的冷静探讨和对社会现状的理性呼吁。但不变的是文章中随处可见的文学气息。《她的国》中那些“煮姨将一个问题煮在味道发酸的空气里”一类的字句,在《沉默的北师》中亦有段落相呼应,比如那抓人眼球的开头:“他的手颤抖地将行李箱的重心重新扶正,母亲的白发和六月齐至”

很清醒

《沉默的铁狮》发表后,激发的回响远超康宸玮的预料,其中有些让人闹心。

有些“标题党”,如《北师大男生绘制防狼地图,提醒女生绕路走》,令康宸玮觉得很奇怪:“我的天,什么叫做提醒女生绕路走?我画的地方都是教学楼,难道我是让女生都不去上课吗?”

在康宸玮看来,这一类报道并不是他眼中合格的新闻报道。“我希望媒体做一个报道的时候,把分析也写出来,希望是一个带有学术性的媒体报道,应该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果没有人讨论背后的东西,对于整个公民的智识和整体素养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只是徒然地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感。”

所以,当“防狼地图”成为我希望媒体做一个报道的时候,把分析也写出来,希望是一个带有学术性的媒体报道,应该追求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一个事件。如果没有人讨论背后的东西,对于整个公民的智识和整体素养是没有任何提升的,只是徒然地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感。

关键词,与自己的名字一起成为网络热搜词的时候,康宸玮觉得很讽刺。这并非他“花大力气,写了一万多字”的初衷。或许这也是他立志毕业后从事新闻业,写出更多更好的、在他自己心里觉得合格的报道的反面原因。

夹杂在众多赞扬声之中的,也有很多负面批评。“作者像是在包庇施害者”“对施害者的批评不够”认为他细致刻画了施害者的心理状态,是对犯罪者的同情,是一种立场的不正确。但康宸玮并没有因为这些评价而怀疑自己的态度。“其实这些人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画上了圆心,只要发现一篇作品的立场是稍微偏离这个圆心,就认为是偏袒。”但其实,对社会学和心理学有诸多涉猎的康宸玮认为,坚持客观立场是必须的,但是“研究施害者的心态和环境成因,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对夸自己的,康宸玮很清醒:“我觉得这篇报告之所以会引发大家的赞赏,是因为这是一个大三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所以他们觉得是挺可以的。但如果跟博士论文、大作品放在一起,或者过段时间,大家可能就不会这么看了。所以不能沉溺在别人对我的称赞当中,否则很致命。”他认为当下自己更重要的,是让采访技巧更加成熟、选题更有张力、文笔更精炼。

准新闻人的野心

现在康宸玮形容自己是“老师知道的学生”,他和一些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老师成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并且时不时来一些幽默的互动。当然,这不是缠着老师刷存在感。“主动跟老师交流,也分目的。看你的主动是为了拿学分、套近乎、考研,还是真的就为了学术本身。”显然,他是自己所说的后者。有一名老师在读过他的调查报告之后,激动得马上给他打赏了 100块钱。老师甚至把他和他的调查经历当做教案,让师弟师妹们学习他的田野精神。

进入毕业年,除了继续准备下一个选题,康宸玮也对未来的职业开始有了规划。放弃出国之后,他打算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做一些“未来的调查”。他说,可能延续《她的国》《沉默的铁狮》这类描绘群体的纪实文字的风格。因为他有一种“野心” ――“对很多人群我们有刻板印象,但这种印象不深刻不全面,我希望能把这些人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很多层面上剖析出来”。他说:“我觉得如果这条路能走通的话,再过多少年回过头来看现在,真的是无憾。 ”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一、 大赛背景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才能、奉献精神、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格、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湖北省委有关指示精神,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省社会学学会决定自2014年起,面向湖北省内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湖北省社会调查报告大赛。本届大赛由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主办。

二、大赛目的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大青年学生开始利用假期积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社会调查报告作为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总结、升华实践的成果。通过开展湖北省社会调查报告大赛,我们希望:

1、 鼓励更多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关注当下中国社会各方面状况,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深入接触和思考,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弘扬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2、 展示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对他们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方法上的理论指导和能力提升,培养大学生的实证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3、 为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各种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从而让各个大学生团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和提升。

三、参赛对象

湖北省范围内各大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调查报告的撰写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团体调查报告的归属以作品的第一作者所在学校的所在院系为准。

四、大赛宣言

开合睥睨 点星三十六笔 尽书乾坤国事

管窥蠡测 变化七十二般 明察细微秋毫

五、报名方式

1、华中科技大学校内

1)纸质档报名:可将填好的报名表与参赛作品直接交到紫菘七栋120室。 联系人:肖 黎 TEL:13477037304

2)电子档报名(推荐):可以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系网站下载报名表,将填好的报名表与参赛作品以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到 。

3)在路演宣传时,可在现场报名并在之后联系相关负责人提交参赛作品。

2、湖北省其他高校

1)纸质档报名:各高校院系推荐报名,将报名表和参赛作品集中一并交与本校相关院系,并由该院系以学校为单位,严格做好保密,在报名时间结束后统一交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2)电子档报名(推荐):可以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系网站下载报名表,将填好的报名表与参赛作品以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到 。

六、比赛进程

比赛分为初审、复审和决赛答辩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在比赛进行中有鲜明的层次感。

1、初审

评审细则:论文规范程度,社会真实反映度,资料丰富程度,学术性及分析的深刻程度。

评审结果:由相关评委评定作品,并将总数的40%入围复审(实际晋级复审作品数目会根据参赛作品的水平动态浮动)。

2、复审

复审采取一文多评取平均的评分模式,作品先分别由几位评委打分,并写下评语和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几位评委的评分取平均分,按分数排名,用邮件的方式通知前十名入围决赛答辩队伍的负责人评委给予的评语和问题。评委团将由各高校相关院系的专家教授组成。复审最终的成绩占到总成绩比重的50%,作品的评审内容主要为作品创意新颖程度,学术性,整体报告分析的逻辑性,生动性以及社会适用度,评判比例为独创性30%,学术性30%,调查报告逻辑性20%,实用性20%。

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会将入围决赛的参赛队伍和作品名称在媒体上公布。同时开通咨询和答疑的平台,届时将会把具体方式通知给各参赛队的负责人。在此期间,各参赛队可对比赛细节及作品评审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将请相关专业人士对问题进行回复,并将问题及回复公布在比赛主页或微博上。

3、决赛答辩

经过复审晋级决赛答辩的十支队伍,其最终成绩是复审得分与决赛答辩分数相加所得的总得分。答辩分数占总得分数的50%,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角度和新颖的表现形式会对决赛答辩有较大的影响。

答辩会

与会评委、嘉宾:省社会学学会领导和老师

湖北各高校相关院系的专家教授

湖北各高校参赛代表

答辩会准备: 1、检查设备(微信大屏幕,视频音频设备等)

2、视频展播,包括社会调查大赛比赛历程,各参赛队风采展播(视频为队伍自己提供,每支队伍不超过30秒。不是必须。)

3、校内队伍要在答辩会开始前15分钟到现场签到,外校队伍要求在答辩会开始前30分钟签到,以便做好准备。(参赛队伍的PPT在答辩会前统一发到)

答辩会开始: 1、参赛队伍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演展示作品成果,每队限时5分钟,超时扣分。在最后三十秒会有声音提示,五分钟结束时会有提示音。扣分以分钟为限,每过一分钟在总分中扣除两分,每隔一分钟会有提示。

2、答辩提问,提问环节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分为现场竞争对手提问(一次机会)和嘉宾评委提问。

3、观众提问环节,在所有队伍完成答辩后,观众可以有三次机会对所有队伍进行提问,提问题的观众可以收到一份小礼品。

答辩会评分细则:独创性见解20%,展示内容20%,展示效果20%,现场谈吐20%,表现形式10%,现场气氛10%

注:1、决赛答辩会的表现形式鼓励多样,但是要求有学术意义,不可过于娱乐化。

2、本次活动拟将比赛的优秀作品刻录成光盘,并推荐优秀的作品在全国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扩大实践成果的社会影响。

我们在这里郑重承诺:我们一定严守比赛规则,保证评审的公平性!

七、奖项及奖品设置

一等奖 一名 证书+奖金1500元

二等奖 两名 证书+奖金800元

三等奖 三名 证书+奖金500元

优秀奖 四名 证书+精美礼品

八、注意事项

1、高度重视,把握导向。要结合大赛的新改革、新要求,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的飞航杯社会调查报告大赛暨武汉邀请赛举办多年来形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做好建设工作;

2、广泛动员,密切配合。大赛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要广泛动员,认真选拔,既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也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受益面、影响力,努力为实现大赛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3、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可抄袭,且必须是2013、2014年内所做的调查,未参加过往届的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

4、作品必须是真实的从社会中调查而来的,要有学术意义,具有一定的社会反映力。

5、作品上交纸质档或电子档均可,纸质档要求是打印页,并请预留电子档,作品上交不予返还。同时,我们郑重做出承诺一定做好参赛作品的保密工作,无论是赛前、赛事进行过程中、还是赛后。

6、报名时间结束后,我们会联系每一位参赛选手和参赛队伍与之签署知识产权保证书,保证参赛选手或队伍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7、作品上交准时,逾期不候。电子档参赛作品统一用WinRAR软件压缩后提交。

九、活动创新点展示和效果评估方案

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在积累了以往十四届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了检验创意点效果,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增强大赛的影响力,故制定创新点+反馈的方案进行效果评估。

1、以往十四届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以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节为依托,是一个在校团委的支持下面向武汉市高校在校本科生的比赛活动,今年的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将由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和社会学系分团委学生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分团委学生会承办,是一个面向湖北省所有高校学生的大型比赛活动,本次大赛空前扩大了比赛规模,提高了大赛的规格,让大赛更具有广泛性和影响力。

2、让湖北省各大高校统为一体融合成一个大平台举办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反馈方式:采集外校进行社会调查报告大赛宣传的照片,并对外校参与社会调查大赛宣传、比赛和评判的学生和教授进行采访,将文字资料和图片整理成册。并将这本小册子向各个学校、各个参赛队发放。

3、在创新方面,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为创新的施展提供平台;创业的各方面是需要社会调查作为支撑的(如:创业前的市场分析调查),社会调查能够为创业提供一个支撑点。本次大赛能够体现社会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交融,能为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开阔新的想法。

4、用新颖的宣传方式并结合活动形式在路演当天进行宣传。反馈方式:采集活动当天即时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并在路演结束后统计宣传效果的广度。

5、比赛阶段有梯度的评分方式。反馈方式:了解不同比赛阶段评委对于评分细则更改的感受,尝试着分析梯度的合理性。并向相关专业人员请教有关比赛方式的问题,进一步使评分方式更有科学性。

6、为维护参赛者的合法权益及参赛作品的保密性,创新性加入了产权保证书。

十、时间安排表

活动阶段

活动时间

报名

11

月1日

11月

22

初审

11

23

12

月3日

复审

12

月5日

12月12日

决赛答辩

12月20日

19: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

513

后期展示

12月25日

1月5日

十一、 附录

附录一:

社会调查报告大赛报名表

学校

院系

作品名称

姓 名

联系方式

邮 箱

作品名称

第一作者姓名

团体成员姓名

联系方式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面向职场,活动引导

根据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在各专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基础必修课程。应用文写作是语文工具性与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它与学生生活及将来就业息息相关,应用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很多,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由于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课程理论性强,实操课程少,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等原因,导致应用文教学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窘境。教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学生在应用写作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觉得应用写作是很简单的事,完全可以从通过网络下载等。作为担任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的笔者,在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期,面对如此窘态,通过深刻反思,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在面向职场的应用文教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用文教学随之改观:

一、在课外的生活中营造职场,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在课外的生活中,笔者将应用文写作的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营造一个职场环境。如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等。建立现在信息化群的意义非常重大,营造一个社会职场模式,教师作为单位主管,班干部分工协作,分别为人事部、行政部门,对QQ群、微信群所发表的一切通知、请假条、策划方案等做记录及监督。教师作为单位主管针对言论做点评及更改。这种职场的模式,让同学们很自然的接受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如果不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会给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应用文的使用与写作将成为他们肯工作中的必备技能之一。这个技能如同其他体裁的写作一样,均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都必须在学习期间认真学习,多学多练才能熟练掌握,毕业后才能更好的运用于职场。

在校园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形成相关活动的新闻稿。笔者在学期中对所任教学生作了一次特殊的测试,这次测试囊括了本学期所学应用文相关文体的写作。由笔者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发起了“暖心活动”倡议,向贫困山区捐赠物资,再由学生会在课后组织策划全部活动。包括策划、主题班会、物资募捐现场等。围绕这次活动设计了一系列应用文写作教学案例,按照活动顺序安排了以下案例(以外语系教学活动为例):

外语系学生会组织临时工作会议,商议“暖冬行动”计划,并撰写会议纪要;

以外语系学生会名义拟写倡议书,号召大家奉献爱心、积极响应暖冬行动;

以组织者――外语系学生会的名义向外语系申请组织全系“暖冬行动”主题班会,并提交活动策划书;

通过主题班会进行现场募捐并邮寄物资,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

以记者的身份撰写新闻报道,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向全系捐赠衣物的同学写感谢信。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对活动进行总结,对所收集的作业进行当堂修改。此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增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并乐于参与。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爱心、博学的良好品德。

衡量一门日语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日语讲得有多好,衡量一门销售课程的真正标准是你卖的有多好,而衡量应用写作课程的真正标准是“写”得有多好,“用”得有多流畅。因此,要把应用文写作延伸到第二课堂,在课外生活中营造这种职场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课堂的教学中定位职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大胆改革,致力创新,改变传统的老实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和一味让学生写的方法,定位职场,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学习求职信、简历的制作后,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取得的资格证书等写好简历;教师根据专业搜寻市内热门招聘信息,如针对外语系的日立汽车系统有限公司,针对建艺系的敏捷集团增城分公司相关职位的招聘,在课堂上设立模拟面试现场,模拟职场分为分组――实施――评估――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组阶段。将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招聘方、求职方和观察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要求求职者准备好求职信,结合学过的面试礼仪,尤其注意仪容、服饰、语言、行为等。招聘方:主考官出考题,每位主考官的问题不得超过两个。要求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且需与本专业知识联系密切。观察放负责观察、及时做好相关记录。第三阶段:评估阶段。由全班同学对招聘方、求职者、观察方互相点评:哪一位求职者的表现最好?你认为哪一位主考官提的问题较契合专业要求、具有面试官素质?并投票评出:最佳求职者、最佳招聘方、最具口才奖。第四阶段:总结阶段。通过模拟职场情境,从HR的角度分析优秀的求职材料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如何才能写规范、得体的求职材料,HR眼中优秀的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使学生意识到,在日后的学习中,需要更加努力学子,努力考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成为求职中HR眼中优秀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这种模拟职场,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有主导意识,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感受到职场,在学生能在“职场”上“舞文弄墨“、尽显才智。这样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强,具有很强的临场感觉,学生能在模拟职场中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笔者求职信、简历的教学中感悟:真正的应用文教学应立足教材面向实际、立足课堂面向职场。

三、在文体选择时结合专业,活动引导学以致用

在文体的教学和写作训练中,笔者改变过去每一种文体都讲、练的方法,改变教案通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将课本上没有而学生将来在专业工作中涉及到的文体进行补充。如经管系增加专用文书《市场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报告》等文体的教学。在应用文教学中,利用活动引导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这种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文的实用型,让所学到的知识及时体现他们的使用价值。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教学才能取得零号的效果。如在《条据》教学中,教师设置因借条写作不当引发的经济”纠纷“,再在教师引导下,让同学们根据教材上《条据》写作时,数字应该用大小写来消除“误会”;在《演讲稿》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竞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竞岗活动为线索,面向职场实际情况,设立相关情境进行教学,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践活动做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带着迫切需要去学,便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开放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社会

应用写作是实用学科,程式性是其最大特点,因为应用文教材多为条条框框,单调枯燥,尤其针对教学中学生感到陌生又难以学会的内容,笔者做了大胆尝试,进行开放式教学,一方面,将课堂延伸到校外,让学生真实地参观并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文体写作。如在学习“调查报告”中,针对学生专业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如建艺系的学生根据所学《古代建筑史》,调查家乡或周边城市存在的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的现状、当今社会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及修护的建议和意见等相关的调查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调查报告文体的写作,写一个关于家乡古代建筑的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内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维能力,拉近了学校教学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如经管系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可在学习调查报告文体知识的前提下,教师调查报告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按要求完调查报告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收集网络资料和分析、筛选资料的能力,也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技能。

通过校外的课堂延伸以及网络资源的拓展等开放式教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驾驭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对笔者的启示是:开放式课堂对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实际锻炼是任何课堂教学都不能替代的;作为一名应用文写作教师要善于把握一切对学生有锻炼价值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总之,应用文写作的实用型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只有面向职场,突破理论范围的束缚,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才能使真正使应用文写作学以致用。同时,这种立足教材面向实际,面向课堂面向职场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高职生学习应用文的心态,提高高职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应用写作教程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2]结合实际活教活学 安徽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242000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数字化阅读和碎片化都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随之而来的浅阅读、段子、鸡汤泛滥等现象,这让很多专家学者表示担忧――“浅阅读”席卷来袭,深度阅读岌岌可危。

亚马逊中国在2016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再次联合新华网进行了“2016‘全民阅读’调查”,并了《亚马逊 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独特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佳的选书、购书和阅读体验。通过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11800多位受访用户的数据调查。

在这份报告结合了多年来亚马逊中国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研究以及读者在线消费行为的分析,并从读者行为、喜好等多个维度对阅读热点和趋势进行了全方位的权威解读,其中也包括了深度阅读相关的话题。

社交媒体阅读=浅阅读?

在《亚马逊 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结论:在阅读方式上,男性偏爱深度阅读,女性偏爱浅阅读;在各年龄段中,60、00后更爱深度阅读,80、90后更爱浅阅读。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每天通过社交媒体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比例为45%,而女性高达55%;男性每天读书时间高于1小时的比例为41%,而女性仅为36%。90后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每天通过社交媒体阅读超过1小时的比例高达54%,每天读书超过1小时的比例为41%。受访者中00后和60后每天读书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比社交媒体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高出约12%。

对照着这组数据和得出的结论来看,这组数据背后存在着一个使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社交媒体阅读=浅阅读,读书=深度阅读。

“浅阅读”兴起于网络小说与网络媒体,随后膨胀于碎片化的SNS、微博,微信等,具备便捷、实时、高速、开放、草根、圈子等特征的社交媒体,这也是“浅阅读”的特点所在。

百度百科中归纳了“浅阅读”的四大特征:1.浅阅读产生的背景是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爆炸;2.浏览式娱乐式阅读成为浅阅读的重要特点;3.浅阅读的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4.浅阅读的过程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标题党、一图读懂XX、数字解读等形式,都是基于社交媒体的浅阅读属性而演变出来的。“短、快、新、活”都是社交媒体所追求的特点。这么看来社交媒体阅读和浅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浅阅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不够系统、完整等问题这么看来确实存在。

有评论指出,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同时,让自己在碎片化时代下,依旧可以选择完整、系统、深度的阅读,也是有方法可循的,这也是碎片化阅读应有的能力所在。

时间是碎片化的,但阅读的内容未必如是

与“社交媒体”一词如影随形的除了浅阅读,还有碎片化一词。不少专家对数字阅读所引发的碎片化、浅阅读增多现象表示了担忧。在他们看来,重网络阅读、轻纸本阅读等现象影响了青年人的读书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行为,无法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无尽乐趣。

《亚马逊 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对读书时间的调查分析显示:在较为放松的整块时间,进行的深度阅读仍是大部分用户会选择的方式,同时一天中各个碎片化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补充。用户最主要的读书时间集中在睡前和周末,分别占比78%和48%,其次是早晚上下班的通勤时段,占比35%。

爱书的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通勤路上、午休、如厕等时间进行阅读。通过对该调查报告数据背后的分析发现,深度阅读仍是读书的主要方式,碎片化阅读时重要补充。

也就是说,阅读的时间是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并非全是碎片化的。就如白岩松所说的那样――碎片化的时间是一定的,但不应该把内容碎片化。阅读要像享受大餐一样,保证完整性。也就是说在碎片化中,阅读依旧还是可以选择完整、系统、深度的阅读。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识时,可将它们作为起点。以“趣点”为出发点,探索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去查资料,顺藤摸瓜。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去探索的过程。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带着“问题”阅读更有效率

与“深度阅读”还是“浅阅读”密切相关的除了阅读“客体”之外,阅读的目的也十分重要。

《亚马逊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业余爱好”和“职业知识储备”是排名靠前的两大阅读目的。文学小说以74%的比例高居阅读榜首。39%的社科和25%的经管类图书居于次席。心理励志和哲学也分别在国人阅读五大题材中榜上有名。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题材选择上有各自的显著特征,对比各个年龄段,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石建军发现,00后偏爱原版图书和教材教辅类书,这跟大部分00后处于求学阶段,有学习的需要密不可分;90后多读文学和心理励志类图书,这体现了他们刚刚步入社会后对于人生经验的渴求;80后对经管以及孕产育儿类书籍情有独钟,很多80后已经是管理层中坚力量并且为人父母,他们生活与工作同等重要的现象也反映在了阅读上;70后则爱读生活和少儿类图书,因为现在都倡导科学育儿,70后在带小朋友的时候也在努力吸收新知识;60后的最爱是社科及哲学图书,60后的朋友们已经步入“四十不惑”的人生阶段。

同时,阅读内容的群体性特征表现明显。亚马逊中国大数据显示,纸书读者排名前五的图书题材为文学、少儿、社科、经管和艺术;电子书排名前五的图书题材为文学、经管、社科、科技和少儿。

导致这些数据差异的行为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如石建军分析的一样,因处在不同阶段的人的需求不同而不同。当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时,如何抓住自己所需并不随波逐流地去阅读?

在《学会学习》一书中,就列举了多种阅读技巧和方式,其中第一条就是明确阅读目的。书中提到,做一件事总是有很多种方法,无论是解决一个难题、画好一幅画,还是对理想的结果精益求精。出于不同目标的阅读,也是如此。把你的阅读速度、阅读目的和读物性质匹配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阅读前应当断定阅读材料的类型、确定阅读的目的、设定阅读速度之后则可以开始阅读了。

撇开阅读介质,就单纯的读书来说就应回到问题的原点,明确看这本书之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创造性地去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甚至不应局限在一本书,可以在几本书之间展开“主题阅读”。

能否“用”起来,才是关键

其实阅读的重点在于有没有主动阅读、有没有独立思考、有没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不是阅读的介质本身。换句话说,读一本书也可能是碎片化阅读,如果不加思考和内化的话;读一篇微博也可能不是碎片化阅读,假如它拓宽了你的视野、引发了你的深入思考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话。

同时,读书不用追求“读完一本书”,而应该追求“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东西”。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100%对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你所无法接受的东西,没关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务求全部读完。甚至,读一半,放回去,再跳着读别的书,也是很好的方式。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个性作业;调查报告;自主学习

今年寒假,结合我的思考、学生的建议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最终我在放假前给孩子们布置的寒假作业包含下面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作业。(1)完成《水浒传》的阅读,并对书中的主要人物作简单的读书笔记。因为这部书是八年级下学期课标推荐的必读书目,趁着假期让学生初读了解基本内容、主要人物及其经历,为开学后的深入阅读作铺垫。(2)至少练习十张字帖,继续强化规范书写的意识。(3)在班级博客上传一到两篇修改过的好文章,可以是本学期随笔练习中最满意的,也可以是假期新作,关键是要修改到自己满意,然后上传发表,供同学们浏览阅读。

基础作业的布置一方面是考虑到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从下学期的教学需要出发,安排了全班同学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部分:个性作业。这是本次假期作业布置过程中的一种尝试。我给孩子们的建议是:第一,读书。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而平时的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少,那么全力把握这个愉快的假期,平时想读没顾上读的书,就在这个假期“一饱眼福”,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第二,习字。书写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因为眼前的大考小考,还是因为“字如其人”的修养需求,写一手好字,都是应该也必需的。如果你的书写已是端正清秀,那么完成基础作业,适当加强即可。可是如果你的书写难上台面,是平时老师家长反复唠叨的对象,那就趁着这个假期好好练字吧,目标不是当书法家,而是让自己的字工整端庄,大小匀称,清秀悦目即可。第三,其他。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给自己布置其他的个性作业。比如运动锻炼、陪伴长辈、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旅行日记,等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做的、充满正能量的,都可以去做,关键是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确有收获。

个性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想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基础上,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需要的收获,在收获中愉悦成长。个性作业的布置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重要的是你需要,你想做,你有收获。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有学生偷懒,不给自己留作业怎么办?”那就得靠检查评价来督促了。说完作业要求,我告诉同学们,开学以后我们要进行假期收获的展示交流会。总之,有检查评价的督促与鞭策,每个孩子都一定会有自己的计划了。

寒假中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孩子的微信留言:“老师,我想做一个关于压岁钱使用情况的调查,这样的作业行吗?”看到这样的询问,我打心底里高兴,因为这就是我留个性作业的初衷啊!我把电话给他打了过去,仔细询问了他的想法,鼓励他积极尝试,又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可以百度一下社会调查的方式及调查报告的写法;调查时注意调查对象不要太单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了解,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成为调查的对象;要提前思考确定调查时的话题,调查时要做好资料和数据的记录,对所调查的材料要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写调查报告要按照一定的格式,等等。

新年过后,同学们喜气洋洋地回到了学校。我在正常上课之余,陆续安排了寒假收获展示交流系列活动。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分享我的假期收获。先让学生对假期的收获做以总结:基础作业的完成情况,个性作业的收获情况,在总结中反思得失。陈彦浩同学给同学们分享的收获就是他的这篇调查报告,虽然这份调查报告内容上还不够丰满翔实,写作上、格式上也有待修改之处,但是作为一个八年级学生的第一次尝试,我还是觉得难能可贵,在班里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他学生也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

我想,这次个性作业的尝试,陈彦浩同学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完成作业的表扬,也对其他同学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也是我的欣慰之处。相信学生,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他们就有可能回报我们一份精彩!

附录:

关于学生压岁钱的数量和使用情况的调查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八(12)班 陈彦浩

一、调查原因

寒假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段修整歇息的时间,同时也预示着新年的来到。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那么同学们拿到压岁钱之后,会怎么支配这些钱呢?我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时间

正月初三~正月初七

三、调查对象

小区内年龄相近的20位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六年级2人,七年级7人,八年级10人,九年级1人)

四、调查方法

访谈法

五、调查问题

1.对学生的调查

(1)你压岁钱的数量是多少?

(2)你的父母让你自由支配你的压岁钱吗?

(3)你如何使用你的压岁钱?

(4)你认为怎样使用压岁钱最有意义?

2.对家长的调查

(1)您给孩子压岁钱的初衷是什么?

(2)您会将压岁钱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理财吗?

(3)如果您需要,您会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吗?

六、调查结果

1.这些同学压岁钱的数量大约为1200元/人。最多的达到2300元,最少的有700元。说明同学们压岁钱的数量是有很大差异的。

2.大多数的家长春节期间让学生自己支配压岁钱。

3.压岁钱的使用很广泛,在学习方面占的比例最大(39%)。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钱花得没有计划,去买一些自己喜欢却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或者是吃喝玩乐,没有多大意义。

4.在怎样使用最有意义方面,同学们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或捐给希望工程。

5.大部分家L都希望将压岁钱交给孩子自己保管,培养他合理使用的能力,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家长由于害怕孩子乱花钱,会自己保管孩子的压岁钱。

6.大多数家长会在急需时使用孩子的压岁钱,少部分家长表示会征得孩子同意后,向孩子借钱。

七、调查建议

1.家长应该教孩子理财,教他们正确、有价值地使用压岁钱。初中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财能力,家长不应该再让他们把压岁钱全部上交(在调查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要给孩子自己使用压岁钱的空间。

2.同学们对自己的压岁钱都比较满意,但压岁钱的数额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说明大家高兴的不是压岁钱带给我们的亲情与感动,而是可以用压岁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认为大家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微信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为了解现代企业的内部心理与文化基因,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Ipsos)围绕“组织与员工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调研,其调研结果——《员工组织关系调查报告》显示,员工对自主性的追求使企业维系稳固的关系越来越难;管理者已在努力感知员工需求,但仍有改进空间;就组织转型来说,无论员工还是管理者都认为这并不容易。

超四成员工想脱离现有组织

尽管当下国内年轻一代个性化、反传统的特质十分明显,但在30岁以下受访员工比例高达60%的情况下,受访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整体仍然较为积极。《员工组织关系调查报告》揭示,绝大多数受访员工(89%)认为兴趣并非勤奋工作的必要条件,他们认同下述观点:每份工作都应尽力做好,无论自己是否喜欢。现实的生存压力也许是他们选择主动适应的重要原因:66%的受访员工明确表示,在高收入与兴趣之间,他们会选择前者;“令人满意的薪金待遇”是他们心目中理想公司的首条要素;“薪金待遇不满意”也位居员工流失的原因之首。

不过,敬业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员工们内心没有其他想法。相当一部分人已在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近四分之一的益普索(Ipsos)调查中被访员工自己已经很难或只能勉强兼顾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多数受访员工对此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如果在工作压力与收入之间进行选择,近50%的人宁愿从事收入较低但压力相对较小的工作。许多受访员工对组织明确表示不满:近六成受访者认为所在公司部门设置过多,流程复杂,影响工作效率;仅有约半数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或战略思路。

员工流失率高是许多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益普索(Ipsos)调查中的受访员工表示,有机会就会离开现有公司,或者肯定不会长期做下去。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创业在许多员工眼中成为职业生涯的一个明确备选,超过50%的受访员工认为,自己未来可能或肯定选择创业,这也许从一个侧面说明,现代员工对自主掌控生活与工作的强烈诉求。

管理者“巴结”员工

除普通员工外,此次调研还专门针对近50名企业管理层人员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在“组织最吸引员工的因素”和“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两个问题的回答上,管理层的判断与员工给出的答案既有一致之处,比如对于薪金待遇的重要性都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也有判断不一致的地方,如在员工看来,组织内部沟通是否顺畅是一个组织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在各要素中排名第3,而在管理层看来,这一因素仅排在第7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员工组织关系调查报告》中,受访管理者普遍认为应当更加尊重员工的自主选择权。比如,所有受访管理者都对员工离职自主创业表示支持(也许是因为未涉及具体对象),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创业员工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也没有关系;七成受访者表示,只要机会合适,将来还是会继续聘用曾经离职的员工;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即使员工离开,公司也要和离职员工定期联系,进行一定的“感情”投资。

在管理理念方面,受访管理者的观点也体现出一定的反传统色彩。88%的受访者认为提拔不一定按部就班,只要有能力均可提拔。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更倾向与员工建立轻松的朋友式关系,而非严肃的上下级关系。另外,多数受访者都赞成通过微博、微信等现代沟通手段与员工开展互动。尽管观念与行为之间不可避免会有差距,但管理者已明显表现出对更具人彩的组织关系的追求。也许这样的关系不仅利于团队合作,也更有利于在组织关系的刚性约束力量大不如前的背景下,留住宝贵的人才。

组织变形看上去很难

本次益普索(Ipsos)调研还围绕“如何看待一线员工的决策权”、“组织如何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及“如何看待消灭中层等组织转型趋势”等三个开放式问题征集了受访员工与管理层的观点。

在第一个问题上,多数受访者都承认给予一线员工决策权的重要性。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增强员工自主性与积极性、提升客户满意度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支持理由。相对而言,受访管理者的态度更加谨慎,他们更多地强调风险控制、精确界定决策边界、通过事后的审查、评估机制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此外也有不止一位管理者提到,除决策权外,企业最应当给予的其实是一线员工所需的资源和支持,通过健全的流程、制度给一线战士配好枪支弹药。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与前面的问题一脉相承,只是牵涉的范围更广。与管理者相比,更多受访员工认为自己所在企业尚未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双方提及的快速响应障碍主要包括:信息沟通不畅、制度流程不完善、决策流程过长、企业文化松散、员工素质不够、推诿扯皮严重、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关于“组织变形”这个话题,受访者的观点相对保守。多数人表示自己所在企业尚未开展相关尝试。单就“消灭中层”来说,虽然受访者多承认组织的扁平化、灵活化是大势所趋,但也许跟口号过于触目惊心有关,绝大多数受访者都用“导致管理混乱”、“降低管理效率”、“减少职业发展通道”等理由予以否定。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然而我们也看到,海尔这样一家典型的传统家电企业正在拖着庞大的身躯,试图完成包括消灭中层在内的无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敬业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水产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