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3:23:02

投资理念论文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1篇

上市公司的市值,即上市公司整体的价值,用该上市公司所有股票的总价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表现为该公司股票的市价总值,即该公司股价×总股本=每股收益×市盈率×总股本=净利润×市盈率,方法是,首先评价公司的价值,即总市值,再用总市值除以公司总股本,得出的股价,即是该公司股票的合理价值。股价的上涨是价值低估的结果,但是,股价高的公司未必比股价低的公司市值大,沪深股市价格最高的“亿安科技”涨到100元,市值仍然只是股价最低“马钢股份”的一个零头。股价的分化只是投资的表面,通过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从而使市值分化才是掌握了投资的本质。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理性投资者把眼光集中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上。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投资者历来把市值看作公司实力的象征,世界500强,及亿万富豪的排行榜都把市值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市值是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形成的,因此市值指标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是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这样,越是受投资者看好的公司,其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市值就越大。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位于新兴产业中的一些公司,亏损累累,但其市值却大幅上升,无法用其净利润和市盈率来解释其股价的上涨。如互联网公司往往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亏损,没有净利润。而股价一升再升。这就要用新兴产业的市值规律来解释,其中最说明问题的是雅虎规则;“只要互联网产业的扩张速度继续维持,投入互联网产业的社会资本也将继续增长”。这种增长是出自于互联网产业高速增长在现实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这种预期导致了一种事实:在以互联网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之下,网络公司不断攀升的市值正是来源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价值转移。

二、用发展眼光和扩张能力看待上市公司的股价

除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必然导致这一价值的转移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时采取的是传统产业截然不同的模式,它不需要通过自身形式规模化的初始资本积累,而只需拥有一定的网络资源、或建立起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甚至只需要一个有成功希望的创意就可获得风险资本的注入,然后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来扩大对网络资源的占有、推广商业模式、实现创意。这种网络资源以模式、创意吸纳的风险资本的预先投入推动着规模扩张的成功。美国在线(AOL)成功收购“时代华纳”足可说明这种价值的潜力。作为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互联网公司,AOL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在互联网领域内规模的扩张,而投资者也对这种高速的成长给予了慷慨的资本支持,虽然在其市值成百上千位的膨胀过程中始终有“泡沫”的隐忧,但当其凭借市值优势终于将“时代华纳”这样的传媒巨擘收归于旗下时,其中的泡沫部分市值就被实质业务所填充,进而又为下一次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全新的资本运作模式,使网络市值以更惊人的速度通过吞噬传统产业的领地来获得自身的壮大和充实。所以亿安科技股价上升只是表象:市值扩大才是实值,当市值做大了,随后就有可能的收购、兼并网络的、数码科技的、新能源的,各项充实项目注入使公司的市值有了成长性基础;开始这些项目还可能要依靠关联交易,而公司市值大了,实力强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也响了。它的股价一路飚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不同潜质的公司评价方式应不同

资本总是处于不断流动之中,并且总是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互联网公司不断攀升的市值正是来源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价值转移。1999年美国股市异常火爆,但是代表传统产业的道琼斯指数仅上涨20%,而代表高科技新兴产业的NASDAQ指数却暴涨86%。进入2000年以来,道琼斯指数不断下挫,以至跌破1万点。而NASDAQ指数却屡创新高,这些公司股价的差异,从上面所说的总市值估价法难以判断该股价是否被低估。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传统产业的公司,首先要取得良好的收益,较高的利润,才能获得较高的股票总市值,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用以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成长业绩,以过去的利润指标去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从而吸引投资者以收购、兼并或是扩大再生产等方式进一步获取利润,使公司总产值进一步提高。可见传统产业公司有高的净利润,才会有高的市值,其资本运作是渐进的,通过几十年才积累起来的市值。而对于一些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市场占有率对其市值的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外—媒体曾对有线电视每个用户的标价为4000—5000美元,一个有线网络拥有100万用户,就值40亿美元,对电子商务的用户标价是1000—1500美元/人,一个网络有10万用户,就值1亿美元以上,随着网络的扩展及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使其一开始根本没有固定资产,没有盈利,甚至亏损,公司也能够通过换股等方式,轻而易举地进行收购、兼并等活动,从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实现资本市场与新兴产业的一种良性互动,从资本运作来看它一开始就获得了高市值,继而迅速扩张,且在不断的收购兼并中,将老牌的传统产业公司纳入麾下,进行跳跃式的发展。因此,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公司目前普遍获得了较大的市值。当新兴产业公司收购传统公司并将其脱胎换骨时产生的这种双盈互动,便是推动股市不断前进的动力。四、不同评价的公司炒作方式的各异

公司总市值由净利润×市盈率。而公司的净利润不能包含诸如公司人才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公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这些智力因素无法合理地与净利润和市盈率指标挂起钩来。海尔靠张瑞敏的管理和创新,而张瑞敏几年后退休了呢?所以股价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上下波动。市场主力往往利用散户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在上市公司发出利空之际建仓,在利好之际派发,把获利的主要来源放在投机炒作上,挣散户的钱。投资股票往往是短期行为,抄底和逃顶成为股市投资者共同修练的课程。掌握超级短线,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成为投资者对这类公司的投资技巧之一。然而199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世界经济一日千里,分析上市公司的价值潜力,与上市公司共同成长,彻底分享经济起飞阶段的丰厚利润,出现了一批做跨年度的长庄,如深市的康达尔、湘火炬,沪市的火箭股份,南通机床等都是筹码高度锁定,深度沉淀的。获利均达10倍以上,真正的股市赢家正是这些找准了成长股,找准了长“庄家”的投资者,而不是会逃顶的短线客。

五、投资理念和选股原则

1、把握大势。投资证券市场就是要从价格的变动中获取利润,而走势是价格趋势的方向,要想把握市场就必须认清大势,当前政府的机构改革获得成功,国有企业改革获得良好效果;财政新政取得良好效果;金融改革使金融风险得以释放,帮助东南亚顶住了金融危机,证券市场上利空出尽暖风频吹。证券法为其规范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持;知识经济的到来,给经济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使证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为股市打下了上升的大趋势。

2、公司的质地。在一轮上升行情中,有涨几十倍的股票,也有一路下跌成为PT的股票。要对所属企业的背景状况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不外乎从以下几方面去考察。(1)所处行业:公司所处行业对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定位相当重要,如高科技与信息产业,在市场的定位极高且表现突出,是我们这个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热点,新兴行业的产生将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因此在新的世纪我们的目光应矢志不渝地关注这些股票。新型成长股,往往在弱市中跌幅小,在强市中又遥遥领先。(2)业绩状况:投资股票,不仅仅只是投机,更有多的是投资理念,所以,应尽量避免持有业绩差的股票,经常研究行业的集体排名,以及相对的价格优势,投资高速成长的公司,以取得稳定的收益。(3)股盘的大小: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偏好不同的股票,在总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总股本在一亿左右股的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升值。而购并重组时总股本小,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转配股少的上市公司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着潜在的机会。(4)把握市场热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科技网络板块、邮电信息板块、并购板块、低价股板块、环保及公共事业板块、西部板块、台湾回归板块,会轮番成为我们市场长久的热点,股市总是波浪式前进的,这种波浪此起彼伏,推动着经济的良性发展,投资就是在各种投资浪潮间交替进行为特征的,我们应该紧跟这种潮流公司,以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往往引导潮流的产生,比如支持陷入困境的纺织行业的压绽重组政策及电力、医药行业的提价政策,对西部投资倾斜政策和石化行业的航空母舰政策,以至加入WTO的临近,均对市场格局带来不同的变化。顺应当时热点的转换趋势是投资者跑赢大市的关键。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2篇

一、以市值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

上市公司的市值,即上市公司整体的价值,用该上市公司所有股票的总价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表现为该公司股票的市价总值,即该公司股价×总股本=每股收益×市盈率×总股本=净利润×市盈率,方法是,首先评价公司的价值,即总市值,再用总市值除以公司总股本,得出的股价,即是该公司股票的合理价值。股价的上涨是价值低估的结果,但是,股价高的公司未必比股价低的公司市值大,沪深股市价格最高的“亿安科技”涨到100元,市值仍然只是股价最低“马钢股份”的一个零头。股价的分化只是投资的表面,通过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从而使市值分化才是掌握了投资的本质。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理性投资者把眼光集中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上。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投资者历来把市值看作公司实力的象征,世界500强,及亿万富豪的排行榜都把市值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市值是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形成的,因此市值指标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是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这样,越是受投资者看好的公司,其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市值就越大。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位于新兴产业中的一些公司,亏损累累,但其市值却大幅上升,无法用其净利润和市盈率来解释其股价的上涨。如互联网公司往往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亏损,没有净利润。而股价一升再升。这就要用新兴产业的市值规律来解释,其中最说明问题的是雅虎规则:“只要互联网产业的扩张速度继续维持,投入互联网产业的社会资本也将继续增长”。这种增长是出自于互联网产业高速增长在现实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这种预期导致了一种事实:在以互联网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之下,网络公司不断攀升的市值正是来源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价值转移。

二、用发展眼光和扩张能力看待上市公司的股价

除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必然导致这一价值的转移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时采取的是传统产业截然不同的模式,它不需要通过自身形式规模化的初始资本积累,而只需拥有一定的网络资源、或建立起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甚至只需要一个有成功希望的创意就可获得风险资本的注入,然后通过频繁的资本运作来扩大对网络资源的占有、推广商业模式、实现创意。这种网络资源以模式、创意吸纳的风险资本的预先投入推动着规模扩张的成功。美国在线(AOL)成功收购“时代华纳”足可说明这种价值的潜力。作为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互联网公司,AOL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在互联网领域内规模的扩张,而投资者也对这种高速的成长给予了慷慨的资本支持,虽然在其市值成百上千位的膨胀过程中始终有“泡沫”的隐忧,但当其凭借市值优势终于将“时代华纳”这样的传媒巨擘收归于旗下时,其中的泡沫部分市值就被实质业务所填充,进而又为下一次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全新的资本运作模式,使网络市值以更惊人的速度通过吞噬传统产业的领地来获得自身的壮大和充实。所以亿安科技股价上升只是表象:市值扩大才是实值,当市值做大了,随后就有可能的收购、兼并网络的、数码科技的、新能源的,各项充实项目注入使公司的市值有了成长性基础;开始这些项目还可能要依靠关联交易,而公司市值大了,实力强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也响了。它的股价一路飚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不同潜质的公司评价方式应不同

资本总是处于不断流动之中,并且总是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互联网公司不断攀升的市值正是来源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价值转移。1999年美国股市异常火爆,但是代表传统产业的道琼斯指数仅上涨20%,而代表高科技新兴产业的NASDAQ指数却暴涨86%.进入2000年以来,道琼斯指数不断下挫,以至跌破1万点。而NASDAQ指数却屡创新高,这些公司股价的差异,从上面所说的总市值估价法难以判断该股价是否被低估。这就要求我们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传统产业的公司,首先要取得良好的收益,较高的利润,才能获得较高的股票总市值,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用以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成长业绩,以过去的利润指标去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从而吸引投资者以收购、兼并或是扩大再生产等方式进一步获取利润,使公司总产值进一步提高。可见传统产业公司有高的净利润,才会有高的市值,其资本运作是渐进的,通过几十年才积累起来的市值。而对于一些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市场占有率对其市值的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外—媒体曾对有线电视每个用户的标价为4000—5000美元,一个有线网络拥有100万用户,就值40亿美元,对电子商务的用户标价是1000—1500美元/人,一个网络有10万用户,就值1亿美元以上,随着网络的扩展及社会资本不断涌入,使其一开始根本没有固定资产,没有盈利,甚至亏损,公司也能够通过换股等方式,轻而易举地进行收购、兼并等活动,从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实现资本市场与新兴产业的一种良性互动,从资本运作来看它一开始就获得了高市值,继而迅速扩张,且在不断的收购兼并中,将老牌的传统产业公司纳入麾下,进行跳跃式的发展。因此,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公司目前普遍获得了较大的市值。当新兴产业公司收购传统公司并将其脱胎换骨时产生的这种双盈互动,便是推动股市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不同评价的公司炒作方式的各异

公司总市值由净利润×市盈率。而公司的净利润不能包含诸如公司人才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公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这些智力因素无法合理地与净利润和市盈率指标挂起钩来。海尔靠张瑞敏的管理和创新,而张瑞敏几年后退休了呢?所以股价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上下波动。市场主力往往利用散户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在上市公司发出利空之际建仓,在利好之际派发,把获利的主要来源放在投机炒作上,挣散户的钱。投资股票往往是短期行为,抄底和逃顶成为股市投资者共同修练的课程。掌握超级短线,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成为投资者对这类公司的投资技巧之一。然而199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世界经济一日千里,分析上市公司的价值潜力,与上市公司共同成长,彻底分享经济起飞阶段的丰厚利润,出现了一批做跨年度的长庄,如深市的康达尔、湘火炬,沪市的火箭股份,南通机床等都是筹码高度锁定,深度沉淀的。获利均达10倍以上,真正的股市赢家正是这些找准了成长股,找准了长“庄家”的投资者,而不是会逃顶的短线客。

五、投资理念和选股原则

1、把握大势。投资证券市场就是要从价格的变动中获取利润,而走势是价格趋势的方向,要想把握市场就必须认清大势,当前政府的机构改革获得成功,国有企业改革获得良好效果;财政新政取得良好效果;金融改革使金融风险得以释放,帮助东南亚顶住了金融危机,证券市场上利空出尽暖风频吹。证券法为其规范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持;知识经济的到来,给经济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使证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为股市打下了上升的大趋势。

2、公司的质地。在一轮上升行情中,有涨几十倍的股票,也有一路下跌成为PT的股票。要对所属企业的背景状况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不外乎从以下几方面去考察。(1)所处行业:公司所处行业对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定位相当重要,如高科技与信息产业,在市场的定位极高且表现突出,是我们这个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热点,新兴行业的产生将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因此在新的世纪我们的目光应矢志不渝地关注这些股票。新型成长股,往往在弱市中跌幅小,在强市中又遥遥领先。(2)业绩状况:投资股票,不仅仅只是投机,更有多的是投资理念,所以,应尽量避免持有业绩差的股票,经常研究行业的集体排名,以及相对的价格优势,投资高速成长的公司,以取得稳定的收益。(3)股盘的大小: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偏好不同的股票,在总价值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总股本在一亿左右股的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升值。而购并重组时总股本小,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转配股少的上市公司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着潜在的机会。(4)把握市场热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科技网络板块、邮电信息板块、并购板块、低价股板块、环保及公共事业板块、西部板块、台湾回归板块,会轮番成为我们市场长久的热点,股市总是波浪式前进的,这种波浪此起彼伏,推动着经济的良性发展,投资就是在各种投资浪潮间交替进行为特征的,我们应该紧跟这种潮流公司,以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往往引导潮流的产生,比如支持陷入困境的纺织行业的压绽重组政策及电力、医药行业的提价政策,对西部投资倾斜政策和石化行业的航空母舰政策,以至加入WTO的临近,均对市场格局带来不同的变化。顺应当时热点的转换趋势是投资者跑赢大市的关键。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主要讲述各种证券投资理论和其随市场变化的必要性。证券投资的理论往往都是在特定的市场所总结的规律,目前最多应用的投资的理念大致有以下四种:价值投资;获得分红;趋势技术投资;博弈投资。

一、四种投资理念如何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价值投资,它们的概念都很轻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广泛的簇拥,当公司盈利提升时会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公司股票,当这种投资方法成为一种共识时,它就成为股市的规则。运用这种理念的关键在于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提前精确的猜测公司盈利,从而找到相对的价值低洼并从中盈利。

获得分红:这是种相较价值投资更为原始和单纯的理念,相对更轻易操作和接受。国内很多投资者都是这种投资理念的支持者,策略的认同度较高所以其表现就相当不错。

趋势技术投资: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者的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涨跌,趋势延续概率永远高过趋势改变的概率,用这种方法交易将像是在用自己动过手脚的筛子,掷出自己需要的点数的概率要高过其它的可能,长期来看肯定是获利的。

博弈投资:是指散户、“庄”、大股东,政策这四种力量互相间的博弈。它是种完全忽略股票投资价值的方法,也是行为金融学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博弈获利空间通常的前提是强势力量发生违规,证券监管体制越薄弱,博弈行为可能的机会就越大。在这四种理念的指导下,各自又衍生出无数的投资策略。我的理解是:这四种理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基于这四种理念所衍生出的无数投资策略也是一样,投资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这四种因素都要参考。

二、关于系统的两个结论

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与趋势投资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定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定。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纯粹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但事实恰恰相反。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闻名投资家寥寥无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定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定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这就说明,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趋势投资也是一样,国外的期货外汇基金对自己的技术模型都是保密的,因为模型在猜测走势时忽略了自身猜测对于走势的影响,技术模型被更多的投资者运用之后会改变股票原有的走势,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定越来越不准确。

四、总结

所以虽然国内的投资者普遍将价值投资视为成熟市场的标志,但我认为价值投资只是成熟市场的过渡,真正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策略多元化的市场。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4篇

在市场面方面,各种定价模型的提出生命周期短暂,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我国市场的这两个基本特点出发来综合探索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及运行机制。我国深沪股市与西方发达国家高度成熟的股市相比起来,还显得很年轻,还在不断地成长与完善之中。因此,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但有利于投资者规避风险,获得利益,也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市场的运行机制分析在证券投资市场中,从需求的角度看,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投资的行为。无论是短、中、长线投资,还是技术炒作或基本面投资反映的都是一种投资理念,反映了市场对整个证券市场,相关行业及个股的定位问题。因此,综合来看,这个投资需求的产生来自于从基本面分析出的一个投资理由主要包括公司的成长性,主要方面在行业特征、发展速度,公司的持续发展情况及技术面的投机理由。而在市场中,由于资本对利得的追逐,表现为对不同基本面的板块的供需状况有异,这种投资理由的系统化就逐渐会形成一定的投资理念,以指导投资者进行稳健投资,这就成为市场建立对不同股票的定价模型的基础。而这种定价方式具有萌发、发展、高潮、到崩溃的运行特性,本身就是在矛盾中运行。这种运行方式基本上近似于资本七义国家经济危机的运行过程,因为二者都是由其逐利本性所决定。

因此,在市场投资理念的分析和关注成为成功投资的关键点之二。比如,在市场中由于网络科技股的重新定价反映了对高速成长而没有实际收益的股票的一种理念变化,这种思维的变化最终影响了生物基因类股票的重新定位。而现在市场中开始的水泥加鼠标的运行模式,这种方式的定价又怎样来合理确定股价,公司的这种变化,生产力的这种变化,公司运行内容的变化对公司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这都是值得分析和关注的。这种影响、变化对公司的竟争力的影响会在资本市场上产生怎样的一种变化,市场理念的不断萌发、发展、讨论,争辩将会使资金在股票的技术面有反映。由于理念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不同的操作思维将会给它以不同的定价。因此,作为一位中小散户应尽量成为不知不觉者,追随市场主流资金的流动趋势。在国外市场就是对不同股票的定价机制的产生,在我国市场就是不同板块的资金流向,运行趋势。这点的关键是强调技术面的重要性。

二、投资理念的转变在上述三方面的关系中,是每一个方面都需全面的了解,自己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全才吗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基本面决定市场面,决定了技术面。因为任何新的投资理念的兴起都需要基本面的支撑,都需要从基本面的变化来找到其提出、变化的根据。基本面分析的弱点在于其只能够提出一只股票是否有介人或卖出的价值。应该说,从其本身延伸出的投资理念是能够站住脚的。其价值在于判断未来公司所在行业、所在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成长性水平,从而决定公司股票价格应该相对升高业绩提升还是下跌业绩下跌,决定波段操作介入的时机。市场面反映了基本面的基本特性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也是技术面层面对一类个股的定位的原则性基础。这种定价相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中国的股票市场,即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由于没有一个较为理智的投资群体,其投资理念都是源自成熟市场而来。但两个市场由于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参与者、机制、环境都不一样。一般来讲,对不成熟市场显得投机性强,个股的波动幅度加大,这是其本身投资理念的不成熟的反映。因此,波段操作显得相当重要。在成熟市场由于不同定价模型的产生都会是一个相对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其发展经历如同上所分析的四个阶段。的运行基本上证实了这种变化。在这里加强基本面分析,加强市场投资理念的确定,长线持有,在一种理念发生转变之时卖出,可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它分析的关键是市场对不同生产类型的公司的定价是如何。特别是对新兴产业的定价争论,确立、转变等值得重点关注。

其缺点是理念的形成是不断争论的过程,只有市场才是真正的裁判员在我国股票市场其关键市场理念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其本身不能够建立起有效的股票定价机制。每一种投资理念的变化由于来的草率泊来品,市场本身属于一个和世界金融市场完全不一样的异类。由大量的资金堆砌成的高市盈率的市场按照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运行趋势来看,融入世界金融大市场是必然的事。在全球主要的股票定价趋势情况下,它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向低市盈率发展。因此,在加入后的年时间对我国股票市场而言,并不是大发展的时期,而是规范的时期,时间长、力度大、影响深远。我国股票市场不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在转型时期我国股票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运行格局种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投资理念会怎样变化,这对市场的板块有何影响,值得分析。其相同之处从市场的层面来看,首先由于不同行业的成长生不一样,其定价应不一样,而市场对该类股票在其基本面不发生较大改变之前的定价可从同一板块、同行业的同类个股的总体市盈率来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市盈率标准。

因此,从这点出发,对于由于公司新项目投产或资产重组后业绩得到改善的个股将重新定位。这种分析的原理在于既然大家对该行业持这样一种评价体系,当出现“低评”的个股时将会对该类股票不断买进。这种方法是投资于个股,中短线持股为宜。当然,当某一类个股由于宏观面的好转出现业绩的提升,成长性加快,从而在该公司股价的市场定位方面将相应发生变化。投资理念的短期主要功能仅在于追随成熟市场的变化。解释不成熟市场的原因。由于不成熟市场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这种市场的一种定价功能就是把不合理的东西合理化。比如提出小盘科技股票倍的市盈率。提出倍的市盈率是正常的。但是这种主要用于解释一种现象的理论本身就不具有起理论基础的稳定性,逻辑上的不严密,因而在指导实践上将显得滞后在现在我国股票市场对股票的定价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什么。是市盈率法则不是。因为在我国市场不能够建立有效的股票定价模型,因为对股票价格定价的市场原因是以成长性为表象,在资金的推动下、技术面的判断才成为一个股票股价的主要定价基础,表现为现在流行的是比价效应和板块的联动效应。个股炒作看重题材的力度主要涉及业绩方面的题材。要分析其不变化趋势,首先得从长本期来看由于其最终会回归合理化,因此,短期投资理念的生命周期更短,变化更频繁。我国股票的整体来讲是缺乏投资价值,缺乏外国大资金介入的价值。

因此,不管怎样,其价值中枢将逐渐下移,包括绝对方面对夕阳行业和相对方面对朝阳行业。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合理,这种定价更多的依据基本面、资金面和技术面来得出的博弈结果。因为技术面在市场的操作中显得比成熟市场更为重要。而市场技术面最关键的在于趋势,短期、中期趋势的分析成为关键。当然技术分析的弱点是多方面的,比如敏感性等。资金面的关键是国家对相关投资仁体的金融监管的松与紧。盘面或技术面的变化反映了基本面的变化情况。因为市场总有先知先觉者在进行趋势的判断,总有擅长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在进行分析。大盘能够向上运行的原因在于市场指数以红盘报收,表明市场中的上涨家数大于下跌家数,表明市场中具有这种买入需求的投资者多于卖出的投资者,因此,从基本面、政策面、行业特征得出的一种需求趋向变化是一个宏观性的判定,而通过市场而表现出的需求变化就是各种板块的总体趋势及其演变。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都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都是能够先知先觉的是少数,大多是不知不觉如技术分析者,甚至是后知后觉。因此,一种趋势的演变所反映的基本面特性或基本面问题是会最终影响它能够影响的范围,技术面的变化就是这种基本面变化的先兆。同时它与市面具有双向的功能。一方面是在市场低迷结合资金面给出一个大概的定价区间,从而创造出市场在现阶段的定价模型。由于定价模型本身的基础不稳定,因此,它在一波行情中就不断的演绎了一个生死轮回,在沉迷中爆发,在高涨中死亡,符合市场本身的特点。盘面分析的关键之一包括技术分析和板块的分析。应该来讲技术形态的趋势是市场整体态势的描述,是对市场进一步运行进行宏观判断。板块分析是反映了市场运行的微观层面,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直接性。从趋势来看,无沦是技术分析还是板块分析都具有此特点,不过,技术上的趋势变化频繁。板块的运行趋势相对稳定。二者关系是技术面从趋势的层面决定,反映板块的运行动向,板块的运行动向及变化趋势主要是各个板块活跃程度的变化,周期性的变化将对大盘的运行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即当处于短或中期处于上升或下跌态势,两者都一致时,这种趋势将继续维持。如趋势发生改变的时刻、下跌、上升的维持当处于盘整态势时,盘面的演变、各个板块的活跃程度及其趋势将率先反映这一点。它的弱点在于盘整态势中,也有表现较好的板块,这时候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弱点。从而得出错误判断。避免的方式是分析上涨的板块活跃度如何,进一步的演变趋势如何,上升和下跌的板块是如何演变,速度、力度的变化如何在从宏观看技术面的运行态势,基本上能够得出一定的分析判定。超级秘书网

三、在我国市场中合理的判断大盘运行态势的原理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成为市场价值中枢判断的关键。市场面,各种定价模型的提出生命周期短哲,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盘面分析,技术面的分析是关键。关键是进行趋势判定,力量判定。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主要讲述各种证券投资理论和其随市场变化的必要性。

证券投资的理论往往都是在特定的市场所总结的规律,目前最多应用的投资的理念大致有以下四种:价值投资;获得分红;趋势技术投资;博弈投资。

1四种投资理念如何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价值投资,它们的概念都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广泛的簇拥,当公司盈利提升时会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公司股票,当这种投资方法成为一种共识时,它就成为股市的规则。运用这种理念的关键在于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提前精确的预测公司盈利,从而找到相对的价值低洼并从中盈利。

获得分红:这是种相较价值投资更为原始和单纯的理念,相对更容易操作和接受。国内很多投资者都是这种投资理念的支持者,策略的认同度较高所以其表现就相当不错。

趋势技术投资: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者的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涨跌,趋势延续概率永远高过趋势改变的概率,用这种方法交易将像是在用自己动过手脚的筛子,掷出自己需要的点数的概率要高过其它的可能,长期来看肯定是获利的。

博弈投资:是指散户、“庄”、大股东,政策这四种力量互相间的博弈。它是种完全忽略股票投资价值的方法,也是行为金融学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博弈获利空间通常的前提是强势力量发生违规,证券监管体制越薄弱,博弈行为可能的机会就越大。

在这四种理念的指导下,各自又衍生出无数的投资策略。我的理解是:这四种理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基于这四种理念所衍生出的无数投资策略也是一样,投资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这四种因素都要参考。

2关于系统的两个结论

(1)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

(2)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3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与趋势投资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断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纯粹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但事实恰恰相反。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著名投资家寥寥无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断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断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这就说明,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趋势投资也是一样,国外的期货外汇基金对自己的技术模型都是保密的,因为模型在预测走势时忽略了自身预测对于走势的影响,技术模型被更多的投资者运用之后会改变股票原有的走势,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断越来越不准确。

4总结

所以虽然国内的投资者普遍将价值投资视为成熟市场的标志,但我认为价值投资只是成熟市场的过渡,真正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策略多元化的市场。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价值投资理论成长型价值内在价值安全边际

论文摘要:价值投资理论经过许多价值投资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构建起了以“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为核心的价值投资理论体系。但是作为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理论在很多情况下还是被投资者所误解。本文严格界定成长型价值与成长型概念的区别,指出成长型价值是属于价值投资理论,而成长型概念更多是证券市场上的投机炒作。最后,通过分析价值投资理论发展演进的过程来证实上述观点。

在回顾华尔街悠久的历史时,不难发现,在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充斥着投机和内幕消息的领域。但是伴随着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的《证券分析》一书的出版,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本被后来者奉为“投资者的圣经”的书籍,在其后的岁月内被连续再版,其投资理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证券投资者。格雷厄姆用他所倡导的证券分析理论和技巧奠定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基石,其后的价值投资者都是在格雷厄姆的基础之上,不断引入其他分析方法,形成各自鲜明的投资特色,因此价值投资理念才得以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且一直被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价值投资理论作为证券市场策略和价值分析的众多投资理论之一,其产生至今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但是价值投资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证券投资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在价值投资理论产生之前,证券市场投资理念主要以趋势技术分析为主,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涨跌规律来进行投资。而价值投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模式,转而强调从公司经营管理的实质以及公司基本财务状况出发来寻找公司的投资价值。

投资与投机

投资和投机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交易的两种基本行为,并且同样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是两者在根本上有所不同。对此,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亨利•彼特认为,区分投资和投机的标准应该从分析投资的动机入手:买入股票通过长期持有、期望分享股息分红的长期行为是投资;而买入股票仅仅是希望通过不断的买卖来获取二级市场上差价的行为是投机。杰克•弗朗西斯认为:一项交易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均是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有用标准。《中国金融百科全书》则认为:投机是指利用股票价格波动,以牟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短期交易活动,其特点是交易期限短、次数频繁,具有风险性;除此之外都是投资。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

从以上的各种不同表述可以看出,投资和投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实质在于投资和投机的盈利模式。笔者认为,投资和投机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风险的可控性:投资是指通过发现和创造价值来获取回报,其风险可控;而投机是指承担较大的获利不确定性,并以此来获取相应的回报,其风险不可控。从格雷厄姆的表述中,可以发现投资相对于投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投资是建立在对投资对象详尽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客观地研究来创造价值,而投机则是通过主观的判断来获取收益;投资能够保证本金安全;投资能够保证满意的回报。

价值投资理论的定义

价值投资理论从产生以来,一直就建立在证券市场的三个基本特征基础之上: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受一些影响深远而又变幻莫测的因素所支配,正是这些因素导致股票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动;上市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却不同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起伏不定,而是相对稳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在短期可能会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价格会逐渐向内在价值回归;如果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进行购买,肯定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而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就是“安全边际”。

证券市场的三个基本特征指出了价值投资理论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内在价值(IntrinsicValue)与安全边际(MarginofSafety)。价值投资理论的核心就是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所谓内在价值,就是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股利、未来前景以及管理状况等因素所决定的股票价值,是未来上市公司所拥有所有现金流的折现值。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分为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两部分:内在价值是由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所决定,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而市场价格则由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所决定,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变化较大。因此往往会出现市场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情况。沃伦•巴菲特指出,“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公司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公司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贴现值。但是内在价值的计算并不如此简单,它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加以改变的估计值”。

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理论的简练概括,就是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超过其市场价格的部分,也是价值投资者能够稳定获取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安全边际越大则代表投资风险越小,而相应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于内在价值的理解,随着价值投资理论不断完善,其内涵出现了一些差别。最初,内在价值以格雷厄姆的观点为主,强调上市公司的绝对价值,也就是公司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清算价值。后来才逐步加入菲利普•费雪关于成长型价值的观念,将公司的无形资产以及未来的成长预期也计入公司的内在价值当中。在格雷厄姆和费雪投资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而形成了目前价值投资理论的理论基础,这也就是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所认同的价值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在分析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时,看重上市公司的有形资产,而不看重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品牌等。格雷厄姆认为价值是被事实所确定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的资产、收入、红利以及任何未来确定的预期收益。所以,格雷厄姆在其投资分析中,主要在寻找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的比值偏小(也就是安全边际较高)的股票进行投资,通过买入并持有,等到其市场价格上涨体现其内在价值时,便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费雪则把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扩充,他把这样的“内在价值”称为企业的特质,即上市公司所拥有的高于一般水准的能力,能够使得公司利润逐年递增。相比之下,他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所带来的价值,也就是那些能够增加公司价值的因素。他认为可以通过对获利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借助于其强大的盈利增长来获取可观的超额利润。

综合格雷厄姆和费雪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定义,不难发现,尽管不同的价值投资者的理解有所差别,但是其实质是趋同的。尽管在公司内在价值的定义上不尽相同,但都来自于上市公司本身,这其中包括有形的资产、收益和股利,还包括无形的独特竞争力、优秀的获利能力、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甚至还包括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等。价值投资者都认可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是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并且迟早会向价值靠拢。价值投资是通过寻找优秀的投资对象而从中获利,其持有时间的长短仅在于价值投资者个人对市场的把握,而不是区分价值投资与非价值投资的关键。

笔者认为,价值投资理论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研究分析,然后比较证券市场价格,以此来决定股票买卖策略的一种投资理论。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内在价值是确定股票价格的核心因素,只有在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即存在安全边际时,才会做出买入操作。格雷厄姆以及其后的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而仅仅在价值投资的主要步骤的一个或几个环节有所差异,这些环节包括怎样寻找低估的证券、如何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构造投资组合的方法。

价值型投资、成长型投资与成长型概念

成长型投资(GrowthInvesting)一直以来被误认为是一个跟价值型投资相对立的概念。绝大部分投资者认为,价值型投资就是指投资于股票价格低于其帐面价值的上市公司股票,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中获利;而成长型投资则正好相反,指的是投资于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销售及利润增长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股票,通过其高速成长带来未来股价上涨而从中获利。这种看法体现到投资操作上,则是价值型投资者和成长型投资者从来不会在同样的时间买进同样的股票:价值型投资者选择的买入时机为上市公司公布利空的消息时(如利润每况愈下、公司收益处于下降或没有收益、公司最新消息令市场失望等);而成长型投资者则选择上市公司公布利好的消息(如利润上升、收益加速增长、公司公布的业绩超过预期等)时买入。正是基于上述概念,很多投资者认为伴随着证券市场涨跌的交替出现,相对应地采取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才是最佳的获利模式,即在熊市到来时选择价值型投资,通过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票来规避市场风险,而到牛市来临时选择成长型投资,通过利用市场热点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其实,上述的这些观念误解了成长型投资的真谛。成长型投资并不等同于成长型股票,成长型投资是指投资于具有长期持续获取超过平均水平的销售和利润增长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事实上,这种真正具有长期持续获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是罕见的,投资大师费雪在其全部投资生涯中所发现的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也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在证券市场上之所以成长型投资会被广泛提及,能够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得到应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者往往将“成长型投资”与“成长型概念”混为一谈。所谓的“成长型概念”,就是证券市场上经常蜂拥出现的投资热点,如新技术、新专利、新产品、新市场,通过超乐观的财务业绩预测,来凭空描绘超出想象的美好前景,构造一种不切实际的高速增长。这样的成长型概念往往只能体现在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预期上,难以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尤其是没有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增长。但是成长型概念却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能够吸引投资者的追捧,特别是在牛市环境下。从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电子半导体成长概念,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生物工程、网络科技成长概念,最终只不过是资金追捧出来的泡沫,只有其中真正具有长期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如IBM、微软、英特尔才能够脱颖而出,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持续而稳定的投资回报。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随着价值投资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新发展赋予了当代价值投资理论更多更新的内涵。格雷厄姆所推崇的以寻找市场价格低于上市公司绝对价值的投资品种的投资模式,是属于价值投资理论的,同样以费雪为代表的寻找具有长期持续成长能力的投资品种的投资模式,同样属于价值投资理论。成长型价值只不过是将更多的未来盈利增长计入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本文认为以费雪为代表的成长型投资实际上属于当代价值投资理论范畴,而证券市场上所谓的“价值型投资与成长型投资”分类,实际上只不过是价值投资与成长型概念的区别罢了。

价值投资理论的演进

价值投资理论从20世纪初产生至今,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但是追随价值投资理论的价值投资者们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投资业绩。不过,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价值投资者经过不断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在价值投资理论演进的过程中,有四位价值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彼得•林奇和沃伦•巴菲特。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把逻辑和分析的原理引入证券投资领域的人。格雷厄姆构建了价值投资理论的框架:“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受到所在时代的影响,格雷厄姆在应用价值投资理论时,往往都是在寻找被市场绝对低估的投资品种,对安全边际的要求远远要超过对公司本身经营状况的要求,并且格雷厄姆在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时,只将企业的有形资产算作企业的内在价值,而剔除企业的无形资产,这样所计算出来的企业内在价值属于企业最核心、最具有安全性的价值。事实证明,在证券市场陷入低迷的时候,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技巧显得格外有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能够表现出对持续低潮的抗跌能力,还可以表现出在弱市中较强的获利能力,一旦证券市场行情开始转好,依照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所购入的大量低价股就可以籍此获得巨大的回报。

菲利普•费雪同样为价值投资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格雷厄姆强调“价值绝对低估”有所不同,费雪更加强调投资品种的“成长性”。如果说格雷厄姆看重的是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绝对价值的话,那么费雪更加看重企业盈利改善来保障股票价格未来增长的相对价值。费雪所看重的“成长型价值”,非常清楚地体现在他价值投资理念中的集中投资(费雪的投资组合中从来不超过10只股票)和长期持有(费雪持有摩托罗拉达21年之久),这与证券市场上盲目地炒作“成长型概念”的投机,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因此,费雪所推崇的企业“成长型价值”属于价值投资理论的范畴,只不过在认识企业的成长并且发现去投资价值上,需要有非比寻常的眼光和深厚的投资底蕴。

彼得•林奇是率先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理念结合起来,并且成功运用到投资实践中的价值投资者,因此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影子。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组合,有绝大部分是按照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而买入的证券市场上极少数优秀公司,并且通过长期持有获取超额投资回报;而剩下部分则充分发挥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的优点,不断寻找被市场所低估的公司股票,在企业的恢复性上涨中获利。借助于格雷厄姆和费雪价值投资理论中的优点,彼得•林奇取得非常成功的投资业绩。

沃伦•巴菲特是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彻底融合,并且取得非凡成就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常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费雪”。巴菲特是借助于格雷厄姆的方法找到了市场犯错误的机会,而借助于费雪的集中长期持有的理念实现了财富的巨幅增长。巴菲特将价值投资理论中的“成长型价值”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所长期持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够保持快速而持续的成长,最终都成为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巴菲特也借此成为了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的含义,基于盈余管理的概念,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同时也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也不会因为股份的全流通而得到彻底的解决。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 经济 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股权分置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制约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公司股价难以对大股东、管理层形成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资本流动存在非流通股协议转让和流通股竞价交易两种价格,资本运营缺乏市场化操作基础。股权分置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 发展 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

(二)促使上市公司注重公司价值

股权分置的解决,即股份的全流通,将有效抑制二级市场的投机性,重塑投资者的理性价值投资理念。在股权分置情况下,上市公司2/3的股份是不流通,只有1/3的股份流通,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较小,在“一股一票”制下,流通股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能力非常有限,通过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来提高司价值的动力不足,所以流通股股东很少期望从公司的期 发展 中受益,而只是通过获取买卖价差来实现自身收益,也就是所谓的投机。而这种投机行为使得股票价波动不能正确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广大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股份全流通以后,股份再无流通与非流通之分,所有股东有了共同的目标利益,即公司价值的上涨,而不是具有 历史 性质的账面盈余。这样, 企业 管理当局也就会对账面盈余渐渐失去兴趣,而将注意力集中于改善企业的经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上来。

然而,股权分置改革只是解决了我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的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也不会因为股份的全流通而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国资改革的方针政策明确表明,出于国家安全和 经济 战略等方面的考虑,国有资本将对一些基础性行业和战略性行业控股。其次,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即使在股份全流通状态下也仍然存在。内部人控制即便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困扰公司治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不会因为股份全流通而消失。

参考 文献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QFII;投资策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73-05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趋势越来越明显。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证券市场尚不完善,QFII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是经过新兴市场国家及地区检验的可以促进证券市场有序、稳定开放的较为可行的渐进开放模式。

在投资实务界,从2004年第2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QFII的持仓总市值基本在稳步增加,在2007年9月达到410.35亿元;随后的2007年第4季度大幅减持,直至2008年12月到达一个新低点,持仓市值为203.41亿元。此后QFII持仓市值继续大幅上扬,在2011年第一季度创出高点698.15亿元,随后小幅调整。结合中国股市情况可知,2007年9月,上证指数处于5500点左右,即在第十最高点6124附近,而到2007年年底,QFII持仓市值锐减时,此时的A股市场经过一轮调整,正处于一波更大幅度调整前夕,QFII成功地逃过了下一波幅度大于40%的调整。QFII从沪指1000点左右抄底直到5500点附近逃顶,其出色的投资管理能力彰显无遗。QFII的优异表现不禁让我们思考,其究竟是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更注重公司的哪些特征?

本文围绕QFII的投资策略,首先介绍QFII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与中国台湾、印度、巴西、韩国的差异;其次从宏观、微观等方面分析了QFII投资策略的影响因素;再次以QFII的持股比例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等8个方面、共计14个因素对上市公司特征对QFII持股决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找出对模型影响显著的因素;最后提出建议。QFII制度作为一种跨国投资方式,研究其投资策略对进一步充实投资者的行为理论也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增强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2 QFII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在归纳了大量的QFII相关的中外文献后发现,现有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了资本市场的自由化、证券市场的开放模式、QFII制度及其本身的诸多方面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因其发展历程,并无QFII制度。学者对QFI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新兴市场经济体QFII制度实施的观察与总结,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及总结QFII制度的经验。早期的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中国台湾、印度、韩国等,学者对其QFII制度的研究较为广泛而深入,涉及QFII制度的方方面面,如法律法规、政策、影响研究等,且每个国家或地区由于有亲身的经历,故多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来探讨与研究的,因此带着浓重的本国色彩。我国对资本市场开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而对QFII制度的研究则是在国外学术界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处于追随研究的状态之中。许文彬(2001)对中国台湾的QFII经验进行介绍,对我国实施QFII制度的合宜性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实施QFII制度尚存障碍,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自2002年12月QFII制度在我国实施以来,我国学术界相关研究大量出现,除了对QFII制度本身研究之外,多集中于QFII制度的设立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黄少杰(2005)利用GARCH(1,1)模型研究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和投资基金波动性的影响,得出引入QFII后证券市场和投资基金的波动性增大且持续性增加,但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影响不大的结论。近年来,随着QFII在我国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及其投资实践的日臻成熟,学者们对其研究的角度更为宽广、内容更为深入。黄斌(2011)同样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随着竞争不断加强,QFII偏好于投资财务状况良好、发展前景看好的股票,同时他认为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与QFII持股量有比较重要的关系。腾莉莉,黄春龙(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QFII的持股比例的高低与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上市公司和上季度股票收益率呈显著地正相关性;与股票换手率、市盈率呈负相关性。吴卫华,万迪昉(2012)的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对QFII持股比例影响显著且二者相互促进,QFII投资策略更注重上市公司规模、赢利能力、成长性。

综上,国内外对QFII制度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本身的研究,对QFII自身的特点及其投资行为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立足于此,力图能在QFII的投资策略方面得到有所启发的结论。

3 影响QFII投资策略的因素分析

3.1 宏观因素

(1)我国证券市场日臻成熟。自2002年QFII制度在我国实行以来,从整体规模、功能和效率上已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证券市场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效率、创新、监管、法制等各方面日臻成熟,这成为吸引QFII投资国内市场的因素之一。

(2)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把QFII制度引进中国。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使《暂行办法》更具操作性,在政策上对长期资金管理机构适度倾斜,引导长期资金入市。2012年以来,监管层继续推出一系列政策,再次给QFII带来发展机会,监管层在2012年4月宣布新增500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将QFII总投资额度扩大到800亿美元,又在7月了《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大幅度降低了QFII的资格要求,提高了其持股比例的上限。

(3)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市场预期良好。十年来,我国经济稳健前行,交出了令人瞩目的“中国答卷”,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据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GDP增长近4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瑞银证券、德银等权威机构认为,中国未来十年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也将保持在7.5%左右,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增长质量将会更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3.2 微观因素

(1)上市公司所属行业。从表1可知,2004—2005年

信息技术产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采掘业是QFII青睐的重仓行业;而在2006年后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是QFII投资的主流。结合大盘走势,2004年开始,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相关股份行情一路飘红。随后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崛起。纵观QFII的持仓数据,可看出QFII持股周期一般较长,且倾向于用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进行资产配置,在我国A股市场上扮演了价值发现者的角色。

(2)上市公司规模及流通性。为考察QFII对不同流通市值的个股的交易偏好,笔者考察了2004年第2季度到2007年第3季度的数据,将样本数据按流通市值大小分为三组,分别为小流通市值组(流通市值大小为2亿股以下,共包括168家上市公司)、中等流通市值组(流通市值大小为2亿~5亿股,共包括163家上市公司)和大流通市值组(流通市值为5亿股以上,共包括94家上市公司)。

从表2可知,在观察期内,QFII买卖过的小流通市值股票家数最多,达168家,而大流通市值股票家数只有94家;但从持仓变动情况来看,大流通市值股票无论是持仓股数占比还是持仓市值占比都远远大于中小流通市值股票。其中小流通市值股票持仓占比和持仓市值占比仅为6.99%和13.75%,而大流通市值股票相应数据分别为68.24%和56.88%。明确显示出QFII更倾向于交易大流通市值个股。大流通市值股票流动性及安全性更高;而且大流通市值的个股基本都是业内绩优蓝筹股,这更符合QFII价值投资的操作理念。

(3)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个股的赢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吸引因素,对于QFII也不例外。我们以市盈率作为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指标衡量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对于QFII决策的影响。2006年8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的颁布放宽了长期投资机构的资格标准和资金锁定期要求,吸引了更多的QFII进入中国市场。所以笔者引用2006年第4季度到2012年第3季度数据分析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对QFII投资决策的影响。

QFII投资不同PE值公司家数(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上图显示,QFII对上市公司赢利能力的判断较准确。QFII最倾向于投资PE值介于20~100的高市盈率公司,此类公司的市盈率大大超过同类公司及大盘整体,表现出强劲公司未来赢利水平的发展潜力;而对PE过高的公司(大于100),QFII持股很少,预期其股票存在较大被高估风险。其次,QFII持有的PE值介于0~20的公司多为金融业、制造业等行业PE均值低且稳的绩优公司,符合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理性而稳健。

3.3 自身发展的成熟性

(1)坚持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外国投资机构长期的发展一直坚持其价值理论,实现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换手率反映了股票交易的频繁程度,其与投资期限呈反相关。1993—2007年中国A股换手率最低为200%,虽然外国机构投资者的年换手率一直在上升,但依然能保证持股2年以上,以期实现价值最大化。

(2)对股票市场及政策的敏感性。中国股市在2005年、2008年、2012年大规模崩盘,而每一次的崩盘都伴随着外国投资机构的巨大获利。从2008年的一份报告来看,“从1月初至3月25日,53家QFII在A股上大部分减仓,累计抛售达234亿元;从3月25日起,QFII反手做多,五个交易日内累计净买入达21亿元;而4月2日后,大规模建仓出现,直到4月中旬,QFII已完成146亿元规模的建仓。”QFII的政策敏感性可见一斑,其寻找价值洼地的能力确实在中国之上。

4 上市公司特征对QFII的持股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样本为2003年、2012年的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通过对QFII的持股比例进行回归分析,来考察上市公司特征对QFII持股决策的影响。

(2)研究方法。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以QFII的持股比例为被解释变量,为衡量上市公司特征对QFII投资决策的影响,经查证大量文献资料,分别选取赢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发展能力和短期、长期偿债能力等四方面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具体指标见表3。利用OLS回归分析法,采用后推法(backward),即以计算含有全部自变量的模型的统计量为开始,然后将变量一个接一个地从模型中剔除,直到在模型中的所有变量产生的F统计量显著,每一步中剔除出的都是对模型贡献最小的变量。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 论

QFII的持股比例主要受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其中,与流动比率、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呈正向变动关系。在影响程度上,从大到小依次是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QFII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更看重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以长期投资作为投资理念,而非简单地以个股的市场表现来决定投资策略,这一点很值得国内的投资者借鉴学习。

5.2 建 议

首先,继续促进QFII的发展壮大。我国引入QFII后,改变了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过少、类型过于单一的局面,多元化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规范市场的投资行为,提高我国的市场效率。

其次,注重培养国内投资者理性、科学的投资理念。QFII的投资遵循当今股市所倡导的价值为本投资理念,有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而我国国内的基金则偏重于以个股的市场表现来决定投资策略,这样的投资风险相对更大。我国的国内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通过理性地分析宏观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来判断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再结合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选择成长稳健、赢利能力强且股价相对稳定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努力避免短视行为。

参考文献:

[1]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辅导小组.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姜波克.国际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贝政新,冯恂.机构投资者发展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罗静.QFII持股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

[5]许弘林.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与影响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6]骞书君.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偏好的实证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徐龙炳,等.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D].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9]蔡宇娜,王玉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区域差异特性与成因分析[J].财会研究,2009(7).

[10]谢恒,马伯东.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与我国机构投资的发展[J].理论与改革,2002(3).

[11]John, K., A. Knyazeva., and D. Knyazeva. Does geography matter? Firm location and corporate payout polic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101):533-551.

[12]Almazan, A., De Motta, A., Titman, S., et al. Financial structure, liquidity and firm locations[J].Journal of Finance,2010,65(2):529-563.

[13]Simone Brands, David R.Gallagher, Adrian Looi.Active investment manager portfolios and preferences for stock characteristics:Australian evidence[R]. SIRCA working paper,2002.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强制分红制度能够提高股市的稳定性,笔者认为这种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强制分红制度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而获得的。此外,本文还进行了股利政策提高股市稳定性的国际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强制分红制度能够提高股市的稳定性。

关键词:强制分红制度;股市;稳定性

本文将首先明确强制分红的概念,本文谈及的强制分红制度是指一国的立法机构或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或法规强制上市公司将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利润在扣除了法定公积金之后的余额全部或按确定比例以现金的方式定期的发放给股东的制度。下面来具体讨论一下强制分红制度对提高股市稳定性的效应

一,强制分红制度将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可以预见在实施强制分红制度以后,上市公司定期分发的股息将引导市场参与者由目前的投机者转变为投资者。之所以称目前的市场参与者为投机者,原因在于如果把所有市场参与者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必然是亏损的。这是因为: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相对较小。二,二级市场交易需要缴纳手续费,印花税等。三,上市公司筹资额巨大。也就是说这个整体的“支”大于“收”。所以,一个市场参与者要想获利,他就必须来博取股票买卖差价,而不能指望上市公司的现金回报。同时,一个市场参与者获利,必然会有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亏损,这是投机者和投机市场的典型特征。然而,如果上市公司将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股东,并且只要股价合理,整体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将大于银行存款利率。这将吸引那些投机性不强、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为目标的市场参与者并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投资者。而且根据大多数人为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假设可以得出:只要通过上市公司分红给予他们这样的投资机会,他们就会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此外,机构投资者也将秉持价值投资理念进行投资。这样,价值投资将取机行为而主导整个市场。

二,强制分红制度下的股市稳定性分析

在价值投资理念取机理念而主导市场行为时,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将按照经典的股票定价模型即股息贴现模型来进行投资。该模型的股票定价公式为:

其中V代表股票价值,Dt代表t期的股息,pT代表T期的股价,y代表必要的贴现率,T为投资期限。为了讨论的方便,也为了使该公式更适用,结合股票定价的市盈率模型,本文将上式进行变形如下:

其中A代表每股资产,Rt代表t期的资产收益率,αT代表T期市盈率,其余字母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在第二个公式中用ARt代替了Dt(假设每股收益全部以现金形式发放),用αTARt代替了pT,这里采用了股票定价的市盈率模型。在价值投资理念下,价值V等于价格P。可见,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包括每股资产A,各期的资产收益率Rt,T期的市盈率αT和必要的贴现率y。

在上述因素中,假设每股资产A在上市公司不增发或配股的前提下不发生改变(不考虑公司负债)。必要的贴现率y由证券市场线得出,它受无风险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和股票自身的风险系数影响。可见,y的变动幅度也不会太大。所以,对价格P产生较大影响的只有各期的资产收益率Rt和T期的市盈率αT,而T期的市盈率αT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对T期以后各期资产收益率的预期。资产收益率Rt的变化受经济环境和上市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有一定的范围。另一方面,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市盈率αT大致在10到15倍之间。由此可见,股票价格P的变动范围不会太大且紧盯实体经济因素,即使由于实体经济因素使股票价格P变动较大(如大规模的经济衰退),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它反应了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这些都说明在强制分红制度下理性投资者的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投资行为将使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变小(相对于投机行为)。尽管不同的投资者对上述影响因素的预期不同并且市场上也存在着非理性投资者,但是投资者部分相互抵消的投资预期以及作为主体的理性投资者的存在还是将大大提高股市的稳定性。

三,股利政策提高股市稳定性的国际分析

在这里,主要分析国外的成熟市场,本文以美国股票市场为例。美国股票市场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成熟和完善的市场,他的稳定性也好于中国,笔者认为这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

1.股利支付率高。1962-2001年,美国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为48.9%,1991年12月达到最大值为76.4%,2000年9月达到最小值为29.9%。

可见,在这40年间里,美国的平均股利支付率接近50%,远远高于我国的平均股利支付率[2]。

2.股利支付多用现金。

3.股利支付次数多。美国的股利支付一般按季进行,一年为四次。

总之,美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普遍将利润相当大的部分以现金的形式,频繁的发放给投资者,这为美国股市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提供了必要条件,对美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股市在价值投资行为的指引下,其稳定性大大增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虽未实施强制分红制度,但上市公司的自觉分红行为实际上起到了强制分红制度的效果。与此相似,如果中国在A股市场建立强制分红制度,也将取得美国上市公司自觉分红行为的效果――股市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投资理念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缺陷的消除将为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带来生机。由于交易模式的改变和与国际接轨,后股权分置时资者的行为应更趋于理性。无论是原非流通股股东、机构投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上应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实际投资价值,而非投机价值和政策预期,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发展和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股票全流通;投资理念;后股权分置时代

一、股权分置问题与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划分

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主要根源在于早期中国资本市场对股份制认识的不统一,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不统一,对国有资产管理在当时主要强调管理地位而没有建立起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等。这一制度性缺陷的存在,扭曲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制约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长期存在着利益分割的局面,作为大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并不关心上市公司股价的高低,造成了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体制性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改正这一制度性缺陷,使上市公司股票全部流通,取消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分别存在问题。

何谓“后股权分置时代”?按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段来划分,2005年6月之前是股权分置时代,其中从2001年5月至2005年6月主要是股改前争论准备阶段,即用什么思路完成股改;从2005年6月17日至2008年6月16日是股改中时期,在这一时期,深圳和上海两市的上市公司都在股改的进程中,尚未有一家公司实现了全可流通;从2009年6月17日之后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就陆续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后股权分置时代是全流通的时代,是同股同权的时代,是消除了股权分置问题的时代。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缺陷的消除将为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市场将按照价值投资策略来进行股票投资,促进投资理念的转变,并会加速股价分化,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向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后股权分置时代将促进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

股权分置时代的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存在制度性的缺陷,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并不完全按照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运作,炒作各种概念以及投机行为普遍存在。投资者虽然也关注公司的内在价值和红利的现金分配,但主要追求的还是市场的价差收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以中短线为主。在这种行为的追逐下,市场很容易出现虚假的繁荣,风险积累较大,市场始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市场估值功能将得以恢复,新的预期机制逐步形成,人们的投资理念将发生变化,中国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体系会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分离。我国将告别资产价格无差异时代,由过去那种“以政策性预期为主导”、“投机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念转向“以市场预期为主导”、“内在投资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念。

(一)原非流通股股东投资理念的转变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将从股东之间的内部博弈向市场博弈转变,股东行为将趋于理性。在股权分置时代,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获取最先是从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开始的,股东之间利益博弈完成后才转向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博弈。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由于形成了股东之间共同的利益平台,股东具有共同的利益趋向,所以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获取不再来自于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而来自于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他们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培养,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内在投资价值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二)中小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

股权分置时代,中小投资者注重投机,运用差价法获利。这是因为股权分置的时候市场缺少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要获得股本回报是很难的,只能进行投机,这是最优的选择,所以不能说中小投资者博差价是不理智的行为。但这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这种博差价的行为会大大减少,投资者会更多地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在新理念下中国资本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价格体系将会发生巨大的结构性分离,我国将进入一个资产价格无差异的时代。后股权分置时代将加速股价分化,促进资本运作。“全流通化定价”将凸现优质公司价值。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小投资者需要在全流通视野下认识个股价值。

(三)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

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是改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规范投资者行为、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基本政策。我国机构投资者主要有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事业法人及各类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这些机构投资者群体正在日益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与西方成熟股市机构投资者达70%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的比率仍然很低。西方发达的证券市场,相对于个人,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一般被认为较为理性和长期,较少受到心理因素和行为倾向的影响。但中国众多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低,基本上不存在长期投资获利的可能性,所以机构投资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通过资金和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行情,使股票价格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然后获利脱身。机构投资者这种操纵市场行为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机构投资者中因私募基金的存在,也具有极大的投机性。随着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来临,上市公司的质量不断改善及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机构投资将逐步回归理性并且伴随着机构投资者增多,其稳定市场的作用将会显现出来。

三、后股权分置时资环境变化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票会全部流通。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以及伴随股权分置改革重新修订颁布的公司法、证券法、监管法规等的一系列法制法规的配套出台实施,会极大地规范后股权分置时资者的投资行为。

(一)法律法规的健全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全流通的市场环境将会使市场创新氛围和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和频繁,金融产品和业务将更加丰富,对法律法规的制定提出更高要求,国家会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法规,中国资本市场会呈现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点。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为了规范交易者行为,所以投资者要严格遵循新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

(二)交易品种的增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取决于做多与做空机制的协调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日益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做多机制相对应的做空机制不完善并处于明显的劣势。引入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以强化做空机制,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又具备了基本条件。我国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先后引入了TEF50、认购权证、认沽权证和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丰富了交易品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会陆续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这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内外的经济发展速度变化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由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涨跌幅度较大以及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问题;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为应对危机,我国推出4万亿刺激内需的经济计划。这些问题对我国A股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A股市场上证指数从2008年年初的6000多点下降到2009年5月4日的2500点左右,投资者的股票市值大幅缩水,对于没有及时清仓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资证券市场时要特别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规避风险。

(四)人民币升值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投资者也会面临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从中短期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导致股指暂时走高,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即上证指数2006年-2007年从2000多点上升到6000多点;从长期角度来看,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种总体的负面影响,并最终作用于证券市场,因而会使股指大幅下落,上证指数从2008年初的6000多点下降到2009年5月4日的2500点左右。这种情况在日本证券市场上也曾经出现过。后股权分置时资者面对人民币升值的A股市场,应理性选择自己的投资方案,把握好时间和节奏,顺应股市的总体发展趋势,调整好自己的持仓比例以规避风险。

四、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其外向性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国加入WTO有关金融服务协议的承诺无疑也加快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实施的几年来,外资累计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外汇额度已超过百亿美元;QFII在A股市场上的大扩容,也是我国股改顺利进行带来的良好预期所致。QFII的大规模进入对A股股票市场投资者有一定影响。

(一)影响投资者理念趋于理性化、改变赢利模式

QFII制度是在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方位开放时代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不仅可以带来一些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会使市场投资理念转变。而投资理念的转变直接导致了股价的结构性调整,并由此催生新赢利模式。以前的投资理念是以挖掘投机价值为主,其特征表现为挖掘所谓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及壳资源的重组价值,但由于业绩无法同步跟上,使操作理念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动摇。同时,由于盛行资金推动方式也致使市场的流动性趋弱,特别是在股市处于低迷时期。QFII作为有着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考虑,会更多地关注和控制风险,因而会特别关注大盘蓝筹股,以实现长期投资和控制流动性风险。毫无疑问,QFII注重基本面的投资方法将在市场上带来较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过去封闭市场中集中资金重仓操纵中小盘股票价格来牟利的赢利模式正在淡出,机构投资者将趋同合理分散、长期投资、注重流动性的组合投资方式,这一新赢利模式将逐渐兴起。

(二)创造了新的竞争环境,改变投资者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QFII将改变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可以有效地激活证券市场,提升证券市场的吸引力。只要政策调控得当,完全有可能形成证券市场发展、国内外机构投资者不断成长、投资者满意的“多赢”局面。由于QFII的进入,市场的竞争必然加剧,这将有利于培育国内证券机构及基金管理公司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逐步对外开放的证券市场对国内证券机构及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是一个最好的训练场。此外,通过QFII制度向国外投资者逐步敞开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门,建立规模更大、流通性更好的市场,不仅有助于新股的发行,而且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权可以出售给QFII。这样,在一个市场容量不断增大的市场中,国有股流通所造成的冲击将会相对减小。重要的是,QFII制度的引入会促使A股和B股的并轨,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步伐。

(三)对市场不利的影响

QFII的资金进出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有额度和资质的限制,还不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威胁。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国际化进程的发展,QFII的资金额度会逐步放开,且国际热钱会以正规和非正规的渠道流入我国,借人民币升值的机会,冲击我国资本市场,导致外汇管制失衡,从而给股市带来风险。同时由于QFII参与我国证券市场的炒作,使A股与美国股市的连动效应增强,投资者对A股的分析不仅局限于境内的因素,还要分析国际金融形势,操作难度增加。另外,我国政府稳定市场的消息要不断提前,政策面过于透支,使国家监管受到挑战。

上一篇:理性投资论文范文 下一篇:股权投资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