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05 15:18:26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范文第1篇

记得有一个曾经在国内引起轰动的的中日联合夏令营活动,在活动当中中方的小孩所体现出的生活技能上的缺失,让国人大吃一惊。而同龄的日本小孩却有着较高的生活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领。鉴于此,很多有识之士当时发出感叹:国家危矣!那些祖国的明天竟然连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很难让人相信未来他们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上有很好的表现。而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实际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小孩大多数都有着“高分低能”的问题,这和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有关。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一味的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除此之外什么事情都会帮你安排好,不需要小孩动手。生怕小孩子磕着碰着伤着,或者理直气壮的说不让小孩为这些生活琐事浪费时间。种种行为实际上从小就抹杀了小孩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造成上文所说的“高分低能”,而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了批量生产如此产品的工厂。通用技术课程教授学生的就是一种设计与技术的理念和实际操作技能,让我们的学生从“高分低能”变身为“高分高能”。但从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到现在我们并没有看到事情往可喜的方向发展,而是被一贯的思维所同化,成为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价值观的附属物。而它本身想带来的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价值观却被淹没不见。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这种不重视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俩方面。

一、软件方面

首先,我们大部分学校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对技术类课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轻视心理。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中都有“重学轻术”的思想,尽管理论上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实践中,我们还是很难给予技术类课程其应有的地位。特别是在强调应试的高中段教育中,还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认识鸿沟,通用技术课改变不了它最终沦为“副课”的命运。要改变这个认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其次,我们缺乏专门的通用技术课师资,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课教师都是从物理学科、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甚至化学、生物学科转任过来。从知识、能力方面看,通用技术课程中主要内容如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对转任的教师来说也都是崭新的。我们的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的那种灌输式教学,而通用技术课最怕的就是这个。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我们的老师总是会担心学生无法做好,希望帮学生把问题都安排好,处理好。就像前面所说的家长一样,怕孩子出问题。殊不知,这些学生迟早都要进入社会,自己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求学阶段,没问题才是大问题。真的碰到困难了,他们都会学着尝试解决问题,这个思想是最重要的,也是贯穿整个通用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的。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在技术实践上也并没有很多的经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也会习惯性的多讲理论少实践。

最后,对通用技术的考查还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的学业成果主要是通过笔试来实现,这某种程度上也促使学生和老师走进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学生的背、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二、硬件方面

设施、设备、器材、学具、经费没有着落,影响了学生操作与试验活动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专用教室、仪器设备有一定要求。这一方面对学校的场地、资金投入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来实践和探索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装备方案、仪器设备配备内容。在这个方面我们很多学校应该说还没有配备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导致教学活动中的很多实践项目无法操作,大部分只能是纸上谈兵。

通用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启发;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6-02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门新课程,它不同于其它传统课程,其教学应立足实践,提高学生课堂实践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目前硬件设施匮乏情况下,组织好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呢?本人经过多次新课程的培训和五年多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针对落实教学活动这一难题,谈谈个人的理解和做法。

1.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全面推行教材中的教学栏目

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②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③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⑤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理解整个技术设计规律,必须从教材涉及到的一般知识入手,全面推行教材中的教学栏目。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网络教学条件,创设好教学情境导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探索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例如:(1)《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讲完,我就布置学生以身边的技术发展为主题、让学生多方收集资料,以手抄报、小论文、辩论赛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技术知识进行梳理和充实。在学生上交作品中,技术知识内容充实,画面形象生动。学生不仅学会收集资料和组织材料,还发挥个人在版面设计、绘画、制作等多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更加关注自然、人文、社会。并从中精选一部分,在校园内开展学习通用技术手抄报展览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通用技术内容奠定了基础。(2)如《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本以陈晨同学设计制作木榔头为例介绍设计的一般过程,如果没有木榔头教具,老师讲解就显得比较枯燥,本人到一位朋友开的木器加工厂,亲自参与设计、加工,做了几个与教材相符的木榔头,拿在课堂上一亮相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找了几位同学做了技术试验。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枯燥"的理论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讲设计一般过程,内容自然也轻松了许多。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设计一般过程内容的理解,课上还让学生自己设计承重桥梁,其中不少学生作品也不乏新意,在课上互相展示一下学生也挺有成就感。

2.通过设计理念的交流,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这是形容一些人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句俗话。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举行作品设计交流会、对某个技术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制作思路进行介绍汇报。每年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我们都把学生期末的优秀手工作品进行公开展评,让全校学生们都去参观,并让作品的制作者现场演示和介绍。教师也可针对与教科书中的某个知识论点开展分组辨辩论,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技术与设计2》的《系统与设计》一章的教学中,每个授课班中举行了辩论会,辨题为在一个系统中,各元素性能与整体性能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3个人为一小组),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把整个辩论会过程拍摄为录像,以供学生们记念和保存。这样的课堂既生动,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3.燃学生设计激情,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按照课程标准,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必须动手,不动手怎么改造世界?技术素养中有:技术知识、技术试验、技能操作、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特点要求。不是仅仅通过思考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要想使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必须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堂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例如:(1)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呈现技术与设计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启迪学生设计思路,落实操作项目,创建技术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在过程中了解欣赏技术设计,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2)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或买到的纸板、吸管等简单材料,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个人或集体参赛形式的校级创意设计比赛。设计作品既有各种造型便携式小板凳模型,也有时代感很强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帆船,神舟六号飞船、埃菲尔铁塔及桥梁等模型,(3)利用废旧饮料瓶,组织策划我校首届"水火箭"科技设计大赛。其中多件作品无论从造型创意、个性风格、色彩及工艺制作设计上,既体现火箭发展的前瞻性,也达到了设计风格鲜明、色彩搭配合理、工艺制作精美的要求,其中有五件作品发射距离超过50米,还有一件作品取得发射距离100.1米的好成绩。

4.会设计表现,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在通用技术中,图样、模型和符号也是一种技术语言,是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很好载体。不管是把设计的产品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看懂,还是理解产品,了解产品功能,都需要会绘制和识读各种形式的图样,有的还要制作出它模型。草图通常可以很好地反映产品的外观,它能把设计思想变成一种可以用来与人交流的直观形式。图形在传达物体的尺寸、形状及功能方面比语言更有效,而模型能有效地将设计理念变成三维的现实。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各种优秀设计产品的图片、实物、模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如在上《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与设计》一章中,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大自然中结构的精巧,我不辞辛苦找到了一个蜂巢实物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学生们显然对这黄褐色的蜂巢奇特的六棱柱体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赞叹不已,并主动对六面形的特殊构造进行了探究。我适时地引导他们了解六面形结构的功能以及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飞机夹层、移动通讯机站,隔音墙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5.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加德纳认为,人际关系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与人的交往与合作中对他人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据此做出的反应。

当今世界的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与创新以及生产与运用都离不开合作,合作不仅是人类的生存方式,还是人类达成某种目的的重要手段。我在通用技术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实验(造纸实验)、分小组进行某个观点的辩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的讨论等等。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合作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使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态度。

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学会合作。合作技能包括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意见并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从别人的语言、行为中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向,并能据此对自己做出适当的反应和调整;善于坚持原则,说服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学生在辩论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合作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一件为难事,而是一种共同承担风险,分担失败痛楚、分享成功喜悦的经历。

6.课堂评价促创造激情

我在学生评价上也动了不少的脑筋。我设计了一份课堂评价表,把随堂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每节课前发给学生一份课堂评价表,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上课感想和创作的灵感及时地写在上面,做到评价和教学同步,及时对学生的情况做出即时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宝贵的创造萌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 对学生的想法提炼加工,形成项目,申请专利,让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技术带给他的愉悦。同时,学校的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在学校建立了科技制作室,同时在学校礼堂举办了科技文化节,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创造热情。

总之,面对通用技术课程,我认为:技术课程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我们教学工作者应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利用通用技术学科教材新颖,富有活力的特点,在通用技术课上培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所不能提高和训练的各种技能,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生活以及进入社会大家庭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2》 江苏教育出版社 顾建军主编

[2] 《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育;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6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完善创新,通用技术在人们的心里早就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但是通用技术不少人觉得很陌生,高中阶段那么紧张的学习,还花时间精力去学那玩意有没有必要,其实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到处都看见有新的技术在应用,可是有很多人只能叹而观止。他们根本都不了解,更不懂得怎么去应用。其实通用技术(简称GT)在高中课程当中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这门课程的设置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

在目前的中小学里,都有良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是硬件条件很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为什么学生中学毕了业到了社会都变得不知所措,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家用技术例如摩托车驾驶及维修,小轿车驾驶及维修等更是一无所知,家用电脑出了一点点问题就束手无策呢?有的人无法去使用或驾驭具有现代化办公的技术呢?我们也许会回想我们在学校里做过些什么,学到些什么?结果当初他们学习了很多内容,比如语文外语数学等等学科,然而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却没有印象,对其他一些知识更是一无所知。回想的结果是这样,面对这样的结果,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学生也很无奈。没有技能防身那是不行的。面对这个问题,随着学校,社会的不断反馈,最后,得出了一个解决这样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当然,在这里应该好好的说说关于这个通用技术,它在中学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样的模式是嫁接了大学学习的模式。目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一些最基础的实用技术。这样是方便学生在他们自身的基础之上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社会方面的,也有家庭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广泛。当然,另外的一个方面,高中学生也有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不但要学习新的技术,也要学习其他很重要的教育部规定的基础文化课程课程,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在这两者的比较下,一个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个是为了考更好的大学为以后学习更多的知识打下基础。两者之中,后者肯定比前者更重要。面对这样的选择,很多人选择的后者,但是也有很多人选择前者,他们觉得这是他们以后生活应该用到的,当然,当时的学生是没有几个可以想到这些事情。也许以后等他们长大了,才会意识到这样的结果。

面对社会发展的情况,老师应该知道怎么去做,面对学生,作为通用技术课老师应该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在正确处理基础文化学习与通用技术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更多去了解现代技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通用技术老师虽然自己不是这方面专家,还有不少问题靠自己去学习研究,我们也应该知难而进,主动向有教学内容有专长的人士请教,力求把技术知识讲授准确清楚。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生学习掌握现代技术提供了机会,老师们通过学习,也通过和专家的探讨,获得了新的理念以及解决教学难题的办法。当然每个学校或者地区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首先是老师的视野和业务水平都在学习中锻炼,使得老师们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认识新事物和新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通用技术课老师如何去上好自己担负的教学任务呢?一般学校担任通用技术的老师都很少专业的老师。有的是物理教师上相关学科,有的是信息技术老师上有关学科,也有请当地专业人士临时讲解一些相关内容的。专门的通用技术老师目前在中学应该是比较紧缺的。通用技术课老师要上好自己担负的课程,一般需要老师从头学习,认真准备。当然这与其他教学一样,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状况。更具学生爱好兴趣去传授实用技术。除了准备如何去引起学生的注意,还有准备如何去教育学生?这个技术课程,可不是其他学科,技能重点表现在应用,不管你有好高的知识水平,在是在应用这个方面都不是你的知识水平越高,使用起来就越简单。而是重在练习技能,反复的思考和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领悟和提高。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们有些头痛了,他们都知道,这样的课程开设时间很短,一周只有一节,这样应该怎么办呢,开设补习班?还是抽空余时间?等等想法出现在了老师们心里,应该怎么办呢?技术主要是练习,没有时间怎么去练习。学生为了考试,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真的卡住了,老师们也卡住了。面对这样的困境,随着时代的发展,通用技术的地位也不断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它的非常重要的时候,这样的困境自然也会解决了。也许以后会出现专门的通用技术专业训练班或者学校类似的组织。

通用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字:通用变频器;变频调速技术;工业运用;关键技术

1 前言

现代社会的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在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军工国防、电力通信、能源冶金等诸多领域中,都需要依靠稳定高效可靠地电气传动系统来给生产生活提供动力。目前交流调速传动技术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变频器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通用变频器应运而生,并在电网中的到了广泛应用。通用变频器在保障电网安全有效的运行及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通用变频器的性能取决于其有关关键技术的开发及改良。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通用变频器调速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合理的运用这些关键技术,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的促进通用变频器调速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

2 通用变频器的结构与原理

2.1 通用变频器的结构

通用变频器在精度、效率、可调范围上较之传统的变频调速器,均有着巨大的提升和改进。通用变频器主要有主电路、控制电路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的由下列几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I/O几口电路、通信接口电路、输出信号检测电路、数字操作盘电路、和控制电源等。由于控制电路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加之高性能微型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使得通用变频器技术得到飞跃式发展。得益于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应用,通用变频器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体积越来越小。

2.2 通用变频器的原理

通用变频器控制系统的重心是DSP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的负荷条件。通用变频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改变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控制调节要求。通过连接操作键盘对通用变频器进行信号的输入,通过霍尔元件使变频器的可以对电流信号进行采样,经过DSP系统的转换、分析、运算,来判断工作状态是否有异常发生。变频器一旦发生异常,保护电路立即启动,通过切断信号的输入与变频器的输出的方式,使变频器停止工作。

我国目前所广泛应用的通用变频器多采用交流-直流-交流变频器的模式。这种变频器相比以往的变频器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但在在快速运行及频繁运行的工作系统例如要求电机采取四象限运行的系统中,不适合使用通用变频器调速系统。因为在四象限运行的系统中,存在很多不可逆电流,导致泵升电压升高,进而致使电机及元器件绝缘层破坏,对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威胁。

3 通用变频器调速系统关键性技术分析

3.1 通用变频器的死区补偿技术

通用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人为控制的死区时间及关断死区时间两种不同的死区时间。这些都会使指令电压与实际输出电压间存在差异。为了抵消这种由死区时间造成的损失,避免死区时间对通用变频器造成的干扰,通常采用补偿方法进行补偿。目前在通用变频器的死区补偿上,主要应用的是电压反馈型补偿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封闭环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两种电压之间的差异,对指令电压进行补偿,达到形成新的指令电压,消除死区时间的目的。该方法的操作难度极高,对实际操作的要求也较为苛刻。必须在保证很高的线路电压检测精度时,且时间不滞后的条件下,才能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

3.2 滑差补偿技术

对滑差的补偿,在通用变频器的低频运转时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用变频器输入电压的频率,决定了通用变频器异步电机的滑差值,且滑差值的大小与输入电压频率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在对变频器异步电机滑差值的补偿方面,通常在计算转矩的基础上,采用减小电流或增大额定值的方法,实现对通用变阻器异步电机进行补偿降速的作用。补偿值的确定,取决于电机的具体参数和电流的大小,尤其是电机的运行温度,对但是,这类补偿技术并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原因是这类补偿技术缺乏稳定性。目前,有一种新的滑差补偿方法拥有较为先进,该种技术基于转子磁场的定向控制补偿,拥有较高的稳定性。

3.3 能量回馈技术

通用变频器的两侧,可以用技术实现单元能量反馈。电机在电动运行时会自动将逆变器的开关管封锁,而在发电运行时,直流侧的能量回馈使得直流母线的电压不断升高,直到直流母线的电压超过电网电压峰值,会产生反电压作用,致使整流桥关断。而当直流母线电压继续升高,直到当工作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正常范围时,逆变器便开始工作。此时逆变器将直流母线直流侧的能量持续回馈到电网中,借此实现对电网进行能量回馈的最终目的。能量回馈技术有助于解决泵升电压的问题,使得通用变频器可以在更宽的适用范围内应用,大大扩宽了通用变频器的应用广度。

3.4 脉冲优化管理

当通用变频器的信号脉冲与功率脉冲产生相互作用时,通用变频器会自动分析驱动以及主电路中的脉冲序列和脉冲产生的瞬间现象,并同时分析变频系统中动态换流的过程,将脉宽最小的单位进行单独管理,以交换电流思想为主要依据,决定脉冲管理的方案。通常所被广泛采用的脉冲管理方案有最小脉宽调制、预励磁技术等。脉冲优化管理技术通过对比不同平率与不同电压调制比,将电流区域按照不同类型分为不同的环形区域。根据这些区域的脉宽调制状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从而达到增长脉宽影响作用时间的目的,实现脉宽影响的最小化。

在通用变频器中存在单独开关器件工作时间过短导致的元器件承受直流母线电压冲击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要将参数控制脉冲与离散型同步之间所产生的矛盾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4 结语

通用变频器变频系统尚处于发展之中,很多关键技术都有待完善和改进。需要我们更加全面的去了解这些关键技术的作用原理,并合理、灵活的着用这些技术。根据实际中通用变频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有选择的采用各种不同的变频调速技术对通用变频器进行设计。加大通用变速器调速技术的科研投入,加快研发进度,有助于提高供电质量,满足人们对更安全、更稳定的电力系统的需求,促进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焦.通用变频调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2]卢博.双馈电踊转子侧变速调节与节能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

[3]赵争鸣.高压大容量变频调速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学,2009(03).

[4]吴洪涛.基于FPGA数字下变频技术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4).

作者简介

通用技术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新课改的逐年深入,我省的通用技术课已近四个年头,我紧随郑州市这支先锋队勇往直前。郑州市以综合课为主课型模式,以多功能笔筒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将结合本校及教材的特点谈谈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要想真正上好这门实践性很强课,有效的教学实施就显得优为迫切。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感悟

通过近四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参加了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通用技术课程培训与交流活动,我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下面谈谈我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得一些感悟:

一、深化对通用技术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开始接手通用技术课时,我对通用技术还很陌生,时而感到非常郁闷,有很多困惑。我是物理学专业的,在高中教了三年物理。突然转到这个陌生的领域不免有些恐慌,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在市教研室的带领下,我们雄心勃勃的上路了。我们提出了评价的问题;如通用技术的地位问题,通用技术教学中的问题等等。到现在,有些问题解决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当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感到郁闷,但是通过一段时间以后,认为我们学校对通用技术是重视的。教学上的困惑也在逐渐减少,前途逐渐明朗。

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这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首先,通用技术教师应研究教材,同时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这是对通用技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只有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思想和观念,广通博览,努力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才能真正“授人以渔”。

二、创新教学内容,正确选择生活中的案例

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实际情况,比如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班级整体素质等开展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例如:我在讲《产品的使用说明》时,用了“桂枝茯苓丸的案例”之后让学生辩论,“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丸,你认为厂家的说明书这样写有问题吗?(出人命了,谁的责任)请陈述你的理由。”学生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对产品的使用说明书重要性的认识,当学生若干年之后设计和制作说明书时,认识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他至少会考虑到说明书编不好可会出人命的啊。

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术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或设计匠心独运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过程,激发学习激情

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技术实践中来。

在《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亲历包括设计、制作、试验、交流、优化、评价在内的技术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从而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在所发现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问题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从最后实施的情况来看,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拓展动手实践泛围

通用技术缺少试验设备,缺少试验条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在困境中开展好通用技术的教学,达到技术课程标准中的最低标准,这是每个学校和通用技术老师普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件使用的物品或多或少多存在着技术性或使用方面的缺陷。让学生拿实际生活中的物品作改造对象,或物品的二次利用,或制作相应的模型展开教学试验,以此为切入点,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利用课本中的方法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又解决了教学和设备之间的矛盾。

(二)提升评价手段,有待专业指导

评价手段丰富,有及时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并设计了最佳外观奖、最佳创新奖、最佳个人贡献奖等奖项,但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必定有其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而这一点正是在目前情况下最缺乏的,这样在具体评价时,不能完全给出学生最具信服的说服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往往凭直觉经验得出评价结论的成份多。

四、探索前行中的问题

(一)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各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因为学校缺少相应专业的教师,多是从担任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科目经过短期培训转型而来,并且国内各高校尚未开设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相关专业,所以通用技术教师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需要加大教师专业培训。

(二)课程资源缺乏

通用技术的教学决不是单一模式的,应该是丰富的、开放的、多元化的。资金缺乏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瓶颈问题,但是,我国教育的资源配置呈现出重高考科目轻非高考科目,重城市地区轻农村地区的情况。目前,部分学校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在校内没有同伴互助,只有课程标准、教材,有的并不去充分阅读、加深理解;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培训的机会不多,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交流等平台更少,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引领。

(三)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的疑惑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检验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如何对通用技术进行评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通用技术要不要高考”。一些人认为:“通用技术教育不宜上升到必考高度”。通用技术列入高考会使新课改变味,可能会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另外一些人则以为:“通用技术不列入高考,这门课程就要夭折”。列不列入高考,这是通用技术的生命所在。评价就是控制,评价结果的运用决定了被评价事物的价值,通用技术的评价结果不能被运用,通用技术课程就要失去了它的价值。通过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初衷将会变成泡影。然而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走向逐渐明朗的今天,通用技术课改成功,需要产生通用技术课改精神。通用技术课改精神是什么?要靠大家在实践中去创造、去概括、去总结。按课程改革的要求,通用技术老师需要有敢于负责、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不断解决问题的精神。

总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还在摸索,我们感觉要上好这门课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技术本质。我想,在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通用技术课程乃至整个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应试教育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2]《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3]《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二版.

通用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 课堂教学 模式

自2011年我省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学科以来,我便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逐渐转型为通用技术教师。两年的通用技术教学经历,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同学科一起发展壮大,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现简单谈谈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心得。

一、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我校的三位通用技术教师,分别由物理和信息技术老师兼任,所学专业与通用技术联系较少。因此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首要的而且是较为严峻的任务就是专业发展的问题。我校通用技术组的几位老师做了很多尝试,在外出参观交流,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也很乐意把我们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经验与他人分享。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吸取百家之长,极大的促进了我校通用技术备课组各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认真上课,提高教学质量

(一)集体备课。首先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研读《通用技术学科指导意见》,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清楚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明了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储备,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后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认真教学。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自制教具,满足教学需求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直以来,教学用具及其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现有条件的限制,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注重自制教具的探索、研发与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自制教具是目前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制教具来演示技术现象,能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与领悟。我们在《控制与设计》一章的教学中,就制作了一部分教具,其中有《为教学录放机加装MP3解码板》、《在音频前置放大器上加装MP3解码板》等。在应用自制教具协助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自制教具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往往比购置的教具更密切,能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自制教具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参与教具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技术情感和兴趣,这对他们人生中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产品的使用、技术的管理以及技术的参与、提高技术素养水平都是十分有帮助意义的。

四、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学相长

(一)选好研究课题。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等各方面,涉及到的研究课题是相当广泛的。要把研究的内容和课题的选择、设计、从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的事件、问题、情境以及自然界的现象等方面。我指导的研究课题《探究性格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和《房屋建筑发展趋势及绿色生态节能改造构想》,这两个课题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收集和整理,以文献资料汇总和加工,研究讨论为主要学习过程。《关于攀枝花市炳草岗及周边地区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的调查研究》和《攀枝花市废旧电池回收调查情况及回收装置设计》则需要大量的走访调查和实地考查,获取可靠地研究数据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研究结论。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归纳梳理,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等科学研究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

(二)重视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所以其研究过程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采用在通用技术课堂用20分钟时间,让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上讲台展示他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小组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点拨、督促。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老师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科技创新,强劲学习动力

(一)电脑制作活动。攀枝花市教育局每年都有一次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我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有自身的专业优势。通用技术开学第一课,我就会把全年所有的竞赛活动时间、内容告知学生,并给他们展示学哥学姐们取得的优异成绩,鼓励他们早准备、早策划、早制作,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其中优秀的作品有:《掌上攀枝花手机门户网》、《局域网聊天器》、《欢乐校讯通》、《心灵的“沟通线”》等作品。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市级、省级多次获奖,我校高2012级6班雷小力同学的作品《“校讯通”VI设计》,通过精心的艺术策划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全面展示了“校讯通”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家校互动、校园安全、教务管理、学习辅导等应用服务的宗旨,获得大赛主委会的高度赞誉,荣获四川省一等奖。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在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课上,我们鼓励学生制作了大量的作品,有家庭换灯泡用的工具“刚抓手”、废旧电池回收装置、多功能载机舰、手动拧干器、多功能书盒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设计与制作的重要意义,从直观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进而升华为成熟的技术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科协组织的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也为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在攀枝花市和四川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比中获奖。

通用技术范文第7篇

前几年,由于受应试教育和高考模式的影响,导致在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赶进度、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违背了教学规律,背离了开设通用技术课的初衷,脱离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更是脱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重要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强调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问题,因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对通用技术实践活动设计的看法。

一、通用技术实践的几种形式

我觉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式的实践活动,做到实践活动恰到其时、恰如其分,使教学活动成为一条完整的链式整体。我认为实践活动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课中实践

这种实践安排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往往让学生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设计一些小作品,进行一些小试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这种课型要注意:一是教师在备课中要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有机嵌入实践环节;二是对课上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分配,要精讲多练,预留较长的时间让学生能完成设计;三是教师要提前准备需用材料,教师准备不够时,可发动学生准备。

2.集中实践

有时课程知识内容过于集中,课堂上没有加入实践的时间,或者虽然能嵌入实践内容,但会造成内容和实践都显得零碎而不连贯,这就要等待,抽出整壮时间进行实践活动。这种类型也叫实践课,即以整课时用于实践活动。这类实践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保证时间,如果一课时完不成,就提前调成连堂二课时完成,保证让学生实践到位,完成任务;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实践课可安排在一个单元的中间进行,也可在一个单元完结以后集中进行,还可以在一个单元中间穿插完成一次后,单元内容完成后再实践一次。第三,老师在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材料准备,课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3.期末实践

利用放寒暑假前本学期内容完成之时,安排一次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假期里完成。学生在家中可以查找资料,搜寻模型,还可以得到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设计活动会更顺利,制作的模型产品可以更具创造性。老师的安排内容可以多样化,让学生自己任选题目,更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发挥自己特长的东西。

二、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

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关系到实践目的的成败。好的、得当的评价,会成为学生发明创造的催化剂,使学生终身受益。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评价的多元化,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技术设计制作,应当用技术设计的原则来评价。对学生的作品,应尽可能多的发现其优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但也应有对缺点的指出与评价,这更有利于设计的改正与提高。对学生的作品,有条件的学校,教师最好开辟展室予以展览。这样,一方面作为资料、样品服务于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个人荣誉,形成学生专长发挥,创新的增长点,促进学生今后健康的成长。

三、实验用品的解决与实验室建设问题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材料和用具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部和各省相关的标准的出台,各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器材配备,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与课本相匹配的实验器材也逐步完善,这无形当中为我们的实践课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实验器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实践课程。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验室中现有的器材,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设备改造,开发属于自己的学科特有的实验用品。当然,要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应当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与拨款,学校的重视与筹资也是重要解决办法。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在坚持困难条件下上好通用技术实践课的同时,也要经常向校长汇报教学工作,引起校长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和对实验室的重视并挖掘资金建成实验室,也可以借用上级检查督导促进实验室的建设。

四、通用技术实践课与劳动技术课的区别

通用技术课倡导学生动手实践,将动手实践定为课程特点。有人认为,这不是又上成劳动技术课了吗?事实上通用技术的实践课与劳动技术课是有质的区别的。通用技术课是建立在劳动技术课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课,它比劳动技术内涵更宽泛,是对劳动技术课的提升。就通用技术实践课与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区分,通用技术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是技术素养,而劳动技术目标是学习一种技术;就追求学习结果看,通用技术的实践是追求设计的具体体验,而劳动技术追求的结果是技术作品;就二者的作品看,通用技术实践课的制作品是原型,即是真品的模型,而劳动技术课的作品是实际生活中的完美的真品;就制作时间来看,通用技术实践课不论在一节课或是整个模块中所占时间相对较短,约占整体的五分之一,而劳动技术课实践的时间较长,约占整体的三分之二;就二者实践环节而言,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往往根据进度和内容而定,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而劳动技术几乎课课有实践,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综上所述,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充分的、恰如其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使通用技术课堂成为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摇篮。

通用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通用技术实践 有效性 实施方法

自开设通用技术课以来,我校一直坚持通用技术实践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有效实施通用技术实践,不仅培养了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真正转变,更是让百年老校的教育焕发了青春,走向理想。

一、在通用技术实验室中学习――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课程理念之一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发展不能脱离情趣爱好,于是我们开放通用技术实验室。学校为了保护学们实践学习的热情,购建了许多工具,有木工用的工具、金工用的工具等,教师们又找了许多废旧的材料:木板、泡沫、纸、线、针等。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问题来选择工具和材料,班级学生分组确定问题,教师指导流程,因参与实践的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学习情感变成学生自然永恒的记忆。

二、多种实践模式。

多种实践模式,可以化解许多现实难点,以桥梁模型制作为例,学生的方案不同,所需要的材料五花八门,制作的工具也不尽相同,这个项目,优点非常多,而且容易落实,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完成。我们把这种目标比较单一的实践项目,归类为简单项目,如:蛋壳的承压测试、校徽的制作等,它的特点是材料准备方便,有的可以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能大面积实施,花钱少,项目容易落实,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三、在实践探究中成长――走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理性之路。

新课改强调实践和探究能力在亲历实践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孩子们真正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根据我们的观察,高中生的探究性学习是从自由、自主开始,然后到自觉的。学生从自由、自主到自觉不能完全由自己完成,他们需要教师引领、示范、训练、拓展。

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新课改的“通用技术实践”作为课题进行了立项研究,首先在课堂中进行实践,经过2年的研究,形成了实践课堂的三个教学策略。

第一,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每位学生容易接受的实践情境,把一些实验和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结合起来,有直观的形象可把握,有丰富的情境可感受。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力之源。比如在上测试一节时,联系同学们买指甲剪是要先进行测试,用指甲剪试剪指甲,看是否好用,同学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许多同学还在买指甲剪时进行了实践。

第二,边做边悟,动手又动脑。我们注意到人的学习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不同模式,学生的学量依赖的是无意识、不能自我觉察的内隐学习。我们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材料和机会,让学生先进行设计,再进行制作,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和亲身经历中去领悟。

四、走出课堂,进行使用技术产品的实践。

实践的能力只有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使能力生根。于是,我们提倡将学生身边、校园、家庭、生活中的技术产品搬进课堂实践,以此作为实践的内容,逐渐形成意识后,让学生的视角扩大到生活,在购买和使用技术产品时实践。在课堂上,同学们交流了手机这个技术产品的使用,他们以诺基亚的一款手机为例,说出了该手机的录音、摄像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同学们兴趣很浓。

几年来,我校高中生利用实践学习的“情景模拟一问题提出―制作―检验―优化―指导生活”模式生成100多个问题,并且都设计了解决的方案,进行了制作。这些问题都与孩子们的生活和经验息息相关,比如:“书夹怎样才可以方便收藏”,“在宿舍里如何方便爬上上层的床”,“在宿舍里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晾晒鞋子和小的物品”,“怎样使黑板擦擦黑板没有粉尘”,“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排放才能减少人为的干扰”,“选怎样的餐具才能减少同学挑食”,等等。每一个高中学生通过“自选题目―小组合作制作―教师指导―成果―评价”的路径,都能在高二一年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期间完成1~2个问题的探究。

参与设计和制作小发明是高中学生喜欢的另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发明和制作的“黑板擦”、“便携式书夹”、“无尘黑板擦”、“晾鞋架”、“多功能雨批”、“多用伸缩衣架”等许多作品都反映出学生们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习得了相应的方法与技能,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意识。

走进通用技术实验室,你很容易看见那些或是锯,或是粘,或是剪,或是专心制作模型的学生的身影。实践,已经成为我校高中学生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实践,已经成为我校学生获得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学生们鲜活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实践过程做到位,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五、在实践中养创新意识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充分利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创新的表现是使技术产品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或者是改变原来的技术产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每次学生有了新的设计,我都会建议学生去查一下互联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设计前人有没有做过,还有设计有没有意义,如果是一样的设计,那么重复的产品就不用做了,我们也体会到了通用技术实践的重要价值。

六、在实践中建立有效的评价

没有评价,通用技术实践课就没有发展和提高。评价并不单单甄别学生的作品的好坏,最重要的是课程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或者让学生之间对其他小组的设计和作品进行评价,具有用评价引领实践教学的作用。通用技术实践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而以多维评价的方法,形成设计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首先让学生互相评价。因为在通用技术实践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而且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进行的,对实践全程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尤其是小组合作伙伴,评价起来会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实际。其次要加强设计和过程评价。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是否能在活动中积极为解决问题去进行设计、制作等。对每组学生进行制作的作品构思评价和他们的作品评价。

在我校,通用技术实践的有效实施实现了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更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们在指导学生通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自身也体验到了劳动价值的回归。教师们常说:“一想到开学、上班、教学,心中就充满了快乐。”他们找到了职业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同时也在通用技术实践中实现了教与学观念、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校整体育人个性的发展和形成。

参考文献:

[1]高中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6次印刷.

通用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技术:始业教育:通用技术: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是高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的。换个角度,站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又会怎么做?对同学们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进行始业教育,我就把这两块内容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又很好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这一节课还有学校中层领导听课指导,因此课前做了比较精心的准备,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坐落在金华市蒋堂镇,老的金华・中就在此,后来由白龙桥中学和罗埠中学合并搬迁至此,重新建设校园,改名为宾虹高级中学,因此刚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什么都很好奇,我们老师就可以把外界的事物当做教学素材,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学习当中感受通用的实用价值,感受技术学科的魅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 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框架和结构。

3 从感性上认识与通用技术相关的课外知识。

4 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感性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较好地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今天由我带领大家走人技术的世界、技术的博物馆,同学们不再纯粹为了某种目的而去购买商品,而是用技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应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 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2)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3)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参与程度、讨论、辩论、操作、作业、作品、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包括作品、操作、考试。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模块的递进学习过程起着高中与大学或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我们将来的大学专业学习或走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技术基础。

3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事例:我们很多同学都用过银行卡吧,对于缺乏技术素养的人来说,拿到卡后,即使看了卡上的说明也可能不会使用。技术素养高的人在第一次看到卡时,会立刻仔细观察,寻找卡起作用的主要部件,关于卡的保存,考虑到强磁场会影响卡的技术核心部件,所以存放卡时会注意避开强磁场,甚至远离手机放置,以防这些卡失效。

(2)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工难”,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工难”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反映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因为市场总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供求失衡,所以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是新问题,其背后折射出多方面的因素。

a 反映出我国经济回升较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在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收入增加,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务农,或在当地转移就业。

b 反映出劳动力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c 反映出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变化着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不相适应,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相适应。

而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数比,从机械化初期9:1,中等机械化时期的6:4,到全自动化阶段的1:9,无不说明科技型人员成为社会主体劳动者。

(3)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于二人,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

我国国产汽车的销售量越来越好,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发动叽作为汽车的核心技术,是汽车的心脏,可是我国发动机大部分不是原创的,经过这么多年,为什么国产发动机技术不行,无论是汽车还是轮船,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大多是国际十几年前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关键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对中国电动车“第一燃”调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乘客座位下冒烟后,司机张学军掀起座位的动作。如果说这辆众泰朗悦电动车自燃的直接因素,是张学军掀起冒烟坐椅这一偶然动作,那么最终让其彻底烧毁并应该引发行业全面反思的,则是这一动作背后,电动车运

营企业有意无意间的一连串疏忽,培训的缺乏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电动汽车在试验阶段发生自燃并不可怕,但是由于驾驶员缺乏相关的事故处理知识,直接导致车辆被完全烧毁。因此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对汽车做相关的技术试验,对驾驶员做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以及平时注意对汽车进行保养。这也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普遍较低的一个表现,科技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考试的需要)。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三类考生必须高考的一门学科,我们从下面的表格去了解它的重要地位吧。

4 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么学)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动手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位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上,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技术产品的制作,还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决策等内含大量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容。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它将引导我们经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一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书本中有大量的图片、思考题,方便理解和学习。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向学生讲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地分析,有效地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相信同学们在豆蔻年华的学习过程能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技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技术世界,与技术打交道。离开技术,我们将寸步难行;不懂技术,我们将是21世纪的文盲。通用技术就是一门培养同学们技术素养的课程。

通用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三视图;通用技术;教学

人类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创造了多种技术语言以满足各类信息传递的需要,三视图就是一种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尺寸的约定俗成的技术语言。在通用技术程课标准中要求学生“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突出了对学生在技术设计实践活动中应用三视图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将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教活通用技术三视图?”,权作抛砖引玉。

一、解读课标,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是我们开展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的唯一依据、准绳及标尺。认真解读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我们清晰地知道通用技术课程是通识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通识教育强调如何取得知识,即获得知识的途径,而非获得什么知识,以及获得多少知识。因此,通用技术三视图教学不能停留在“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技能水平,更要挖掘蓄含在其间的思想和文化;它不等同于数学课三视图教学侧重学生空间能力培养的纯粹性,也不等同于中职课三视图教学的专业性。教材在内容结构的编排上直接反映了这一要求: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必修1)教材把“三视图”安排在“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之后,在“制作模型”之前,教材讲述了正投影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通过案例分析用形体基本块叠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简单组合形体三视图的画法;通过机械加工图模型房案例分析,简要介绍三视图形体尺寸的识读;设置为1-2课时。

从上述分析可知“三视图”是通用技术课程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载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突出“学中做、做中学” 的基本理念。不同学科对三视图的教学目标要求各不一样,教学也应有所不同,那么通用技术教师应如何设计与实施三视图教学呢?

二、整合教材,渗透教学

教材是课程实施中师生对话的平台和主要资源,如何选择教材、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把握教材内容是教师从事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我认为通用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即教师课堂教学时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制作模型的教材内容,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首先,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视图的知识,对三视图的原理、三视图的形成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三视图的画法;但对作图的操作规范没有要求,许多学生所绘图时,常出现三个视图的位置随便摆放,几种线型画法和含义混淆不清,尺寸重复、遗漏、数字位置、方向混乱等不规范现象。其次,学生的空间观念仍然较弱,识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基于学生现有的情况,结合本校拥有通用技术实践多媒体教室、配备有制作模型的工具和材料等教学资源,我对三部分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改造教材案例(如图1:由已知三视图画正等轴测图,并制作模型。),使三视图教学与正等轴测图的绘制、制作模型进行相互渗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通用技术“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特色;通过4课时的教学活动最终达成课标要求。

三、开发资源,创新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客观基础。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这一人力资源,没有一支精良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就无法保证这门课程的正常、持续开设。在2006年12月,我曾开了一节《三视图》通用技术研讨课,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精辟指导,教育部课改专家崔允教授评课时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堂要富有‘技术味’”的命题。我深受启发,就这一命题开展了丰富的教学实践。

我上网搜集了大量有关三视图方面的资料,经过整理汲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水平,开发了通用技术版的《正投影三视图》、《正等轴测图》flash课件,两个课件在福建省“三优联评”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正等轴测图》flash课件用同一个改造的教材案例动画呈现绘制正等轴测图的三种不同方法,即“坐标法”、“切割法”、“叠加法”。教学中借助这一课件,引导学生边学边画,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聚合性,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绘制方法,为学好三视图奠定基础。

《正投影三视图》flash课件以动画直观的方式展现三视图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巩固数学课所学三视图知识,正确掌握三视图的安置方式、方位关系及投影规律的制图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借助具体的三视图案例,先向学生介绍清楚三视图的线型规范(图2),再动画逐步呈现三视图的画法(图3),要求学生边学边画,注重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促进学生的绘制规范和能力形成。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图4),纠正学生绘图时常出现的错误,进一步规范三视图的绘制要求。通过课后练习巩固,从而实现对学生绘制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学生掌握尺寸标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经历图样的识读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三视图作为技术语言的一种形式,在技术交流中能更方便、正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结构和大小的优势。在教学时:首先,借助flash课件逐个展现图5的基本体三视图,组织学生竞猜活动,复习巩固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为后继简单组合形体三视图的识读作铺垫;其次,借助flash课件和模型直观,引导学生掌握传统识读三视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图6),再循序渐进地动画演示讲解自创的旋转归位识读法(图7)――“移图位,抓主视,对投影,归原位”,并引导学生边学边画,从多维角度促进学生掌握三视图的识读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后,给出三棒孔明锁的三视图(共三幅,即1号棒、2号棒、3号棒的三视图),组织学生分组、分工制作模型活动,培养学生识读三视图的实践能力。

四、寓乐于教,感悟文化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文化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如孔明锁,它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一般易拆难装,是一种很好的益智玩具。这一案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可亲、可感性,是制作模型识读三视图不可多得的载体。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根据三棒孔明锁三视图图样,读懂关键技术信息,绘制出正等轴测图,并同心协力分工制作模型,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拆装孔明锁的游戏竞赛中愉快结束。在这里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对图样的理解,更是心田的滋润、技术思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是最活跃的因子,所有的课程资源只有通过教师的整合,才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技术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因此,通用技术教师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真正让教学“活”起来,才可能使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通用技术 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机械制造范文 下一篇:农业机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