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1 14:38:06

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1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6岁(1989年7月18日)

居住地:山东

电 话:18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 ]

公 司:XXX房地产有限公司

行 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职 位:房地产分析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统计学

学 校:山东工商学院

自我评价

有良好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熟练的操作Windows 7/XP和使用Word, Excel, Powerpoint等office办公软件, 网络操作熟练。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基础,能够在不同文化和工作人员的背景下出色地工作。本人精力充沛, 有很强的事业心;思维活跃,具开创精神,有组织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有良好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 资深分析人员,多年行业分析经验,长期从事市场调研分析与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熟悉市场规律与产业形势变化。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目标地点: 山东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房地产分析师

工作经验

2012/9—至今:XXX房地产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研究部 房地产分析师

1. 主要从事周报、月报、季报以及年报的撰写;

2. 分析全市、各区县以及各环线的房地产销售、供应及价格等的变化动向和原因;

3. 相关政策解读;

4. 热点区县、板块以及楼盘的测评;

6. 百强企业及项目评估报告,品牌企业及项目评估报告;

7.企业项目满意度研究,企业咨询报告。

2011/8—2012 /8:XXX金融投资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数据分析部数据分析师

1. 收集并更新投资数据,并实施质量保证流程,确保数据库和产品的准确性;

2. 运用数学、统计、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经济学软件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数学建模,分析数据间关系并预测未来趋势;

3. 研究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文件,协助基金定性研究和资产分配最优化模型的构建;

4.与基金提供者联系,拜访基金公司,以获取新的信息;处理客户请求和外部查询。

教育经历

2007/9 --2011 /7 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2篇

通过分析现有统计学教材的特点,总结不足,提出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验教学衔接等方面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

统计学;教材;教学方法;统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3501

1现有统计学教材分析

(1)部分教材针对性不强,包含内容太广,与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比如当今较多统计学教材中的概率基础部分,在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中都设置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或《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这样的课程,而如果将概率基础部分纳入统计学教材中,意义不大。再比如,在目前有些教材中的方差分析和国民经济统计知识部分,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而言,该部分的必要性不大,同时也受到学时限制,这些内容在本科教学中不做要求。如果将其纳入教材中只能增大学生用书成本。

(2)部分教材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不便。主要体现在目前市面上统计学教材中绪论、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和描述这几个章节部分的布局比较乱,与统计工作过程的程序不相吻合。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应该是:统计数据搜集、统计数据整理与描述、推断。

(3)教材案例陈旧、案例缺乏趣味性,不能适应学科应用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由于学科内容性质的原因,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相对死板,学生学习中普遍反映难度大、枯燥。目前的同类教材中,有较大部分教材没有应用案例,即使有少部分教材有案例体现,但绝大多数案例都比较陈旧,同时也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孤立。在统计学教学中单纯进行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该学科的社会性、工具性和应用性的需要。目前统计学教材中较少有体现统计实验部分,这不符合统计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个别的教材将统计理论方法的介绍和Excel统计处理同时进行,虽然表面上是将统计教学与实验教学做了结合,但其实这增大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不利于教师对统计理论知识的讲述和对软件操作的指导,因为学生对统计理论方法还没有掌握的基础上,要想使他们同时掌握该理论方法的统计软件处理,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统计理论和软件操作处理的难度。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在相应的统计理论方法讲述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中的统计实例做介绍,指导学生运用统计软件对实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掌握统计软件的具体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这恰当地将统计理论教学与理论应用、统计实验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突出了理论方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现了该部分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性,同时也显示了统计软件使用的合理性,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理论方法和实验应用的掌握。

总体看,目前的统计学教材中,能够将教材内容与经济管理专业设置相结合,体现学科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现代教学方法的高技术性、教材实用性、针对性、经济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并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材非常欠缺,老师和学生都呼吁这样的教材。

2教材改革目标

教材改革目标:未来新编写教材应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经济性等特点。具体做法,可以在内容上对现有《统计学》教材进行恰当增减,删掉与其他课程教学重复的部分:概率基础;删除对经济管理本科专业非必须掌握的国民经济统计部分,增加应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将理论方法与统计软件、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更强,同时节约学生用书成本。

3教材改革思路

(1)内容需覆盖统计领域经典理论基础,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基本内容包括:数据的搜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描述;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同时,突出统计方法应用,因此,需要增加应用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及操作,将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和统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内容体系应反映大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的《统计学》教学中所必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其应用。

(2)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融入到教材中,体现教材的应用新颖性。各章内容结构设计:案例-理论内容-应用与实验-实务练习”,从而体现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导向-理论方法学习-归纳总结-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理论教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重要知识点的练习巩固-实践与实验应用的提升”。

(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从两个方面实现:第一,各章可配以相应的开篇案例和应用案例。开篇案例中主要体现当今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最新问题所涉及的统计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引导学生对该章理论的学习。在各章结束配以一至二个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对该章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掌握。第二,每一章使用一至二种统计软件进行实验设计,有针对性地把各章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可以弥补当今统计学教材将理论与实践和实验脱节的不足点。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3篇

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有SAS、SPSS、Statistica、EViews、Excel等,但上述软件的特点和功能优势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选用不同的统计软件或者软件组合。但是由于专业统计软件需要安装后才可以使用,不便于课堂教学使用,也不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与上述专业统计软件相比,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的课堂教学当中[4-9]。作为当前使用最普遍的电子表格软件,它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较为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该软件比其他专业统计软件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易于推广。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管理、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管理专业教学对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软件的选择上,我们首先选择了Excel软件,依据Excel软件中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形成以Excel为主要统计决策工具的实验教学内容。但是由于Excel软件中没有直接提供箱线图、茎叶图、无交互作用可重复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9],所以,在学生掌握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使用,以提升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处理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实现其教学目标。

2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统计学课程的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使之与理论教学进度协调一致。按照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推断统计学、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因此,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决策为主线,将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应地分为四个模块,即收集数据模块、整理数据模块、分析数据模块和决策分析模块。将各模块的内容依据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功能,形成的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将统计学课程的54学时,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2∶1进行分配,即其中的18学时为实验教学。可以看出,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1)收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统计数据的录入;二是统计数据的排序、筛选与数据透视表;三是抽样方法。安排两个教学学时。

(2)整理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是数据的图表展示,另一部分是统计函数的学习和运用。安排5个教学学时。其中数据的图表展示是整理和反映统计资料的主要工具。常用的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常用的统计图有:饼图、条形图、柱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雷达图、直方图等。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统计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正确计算和绘制频数分布表,掌握基本统计图形的绘制,最重要的是能够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形来展示其规律。而统计函数主要涉及到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数据离散趋势的测量、以及相关关系等内容,实现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统计函数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函数,如总和(sum)、均值(average)、众数(mode)、中位数(median)、百分位数(percentile);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函数,如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极差(range)、四分位差(quartiledevia-tion)、异众比率(variationration)、离散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以及表示数据分布形状特征的统。除了基本统计图表和统计函数以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如何使用Excel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命令和直方图命令,并将这两个命令的统计输出结果和统计函数两者一一对应起来,以巩固和强化基本统计知识。

(3)分析数据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多,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所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应的统计输出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计算机操作命令主要都集中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中,如:关于假设检验的命令有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双样本异方差假设)以及z-检验(双样本平均差检验);关于方差分析的命令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回归分析的命令有相关系数和协方差,以及回归命令。此外,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当中,还要注意与统计函数的相互融合,要求学生掌握如:参数估计中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中卡方检验、F检验、t检验和z检验;回归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协方差、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等统计函数。鉴于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及其重要性,安排5个教学学时。

(4)在决策分析这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统计分析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进行研究、探索和应用的新型教学过程。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择有兴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各种统计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完成调查报告。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3~6个教学学时,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除了上述四个基本模块的实验内容以外,根据课程需要,还需补充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概率与概率分布的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经典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如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二是分位数和p值的计算,如统计中常用的四个分位数的计算。安排3个教学学时。最后,利用3个教学学时,为学生展示和介绍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主要功能,重点强调该软件与Excel操作中的不同之处,譬如在数据输入前,要先定义变量;箱线图和茎叶图的展示;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非参数检验等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3实验教学方式

数学实验课程内容一般分为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五类。在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强调基础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如统计函数的使用、图形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功能的操作。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如运用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来展示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基本内容,加深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结合统计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应用性实验方法,锻炼学生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能力,以及统计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教学的实施保障措施

(1)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按照理论教学进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保持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协调一致。

(2)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目标有计划、高质量地实现,应当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给出详细而完整的实验教学设计,包括具体内容、操作步骤、结果分析、时间安排。通过精心选择的实验例题、练习题和思考题,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目标。

(3)必须重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完成质量。实验报告不是简单地将课堂上的实验过程记录一遍,而是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思考。所以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都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4)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对实验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实验教学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履责情况;学生对教师个人和教学过程的评估及反馈建议;以及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价也应当是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上的上机操作表现、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实践调查活动成果。通过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统计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5结语

围绕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Excel软件为主、SPSS软件为辅助统计决策工具的实验教学体系,对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使学生不仅能熟练操作统计软件,对统计输出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当然,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统计调查实践活动的指导,保证统计调查项目的完成质量,使学生将统计理论与方法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4篇

1.1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律和统计战略素养

法律,是公民日常行为的一种向导,是雷区的界限.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9年6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了解并遵循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学生今后能科学、有效地参与统计实践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是学生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保障.学生只有了解国家统计发展战略(NSDS),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动态,才能为实践与创新确定大方向.

1.2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生实践和创新都离不开现代统计技术和工具,因而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很重要.计算机的熟练应用和统计软件的熟练掌握,可以使数据挖掘整理、分析变得快捷,MATLAB、SPSS、SAS等数学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及统计模型的选用、模拟和检验,能极大地提高统计预测的效率,为决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2教师方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若要授人以“渔”,首先教师要懂得“渔”术.对代课教师的统计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安徽省各高校现已陆续出台了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实施办法,鼓励大学中青年教师以挂职、顶岗、企业博士后研究等形式参加社会实践,这样,代课教师便有了足够的案例和经验,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得以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更好地通过举例、启发等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企业或政府等部门的现实统计问题,也有利于高品质教材的选取,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现统计知识,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贯彻科研创新与统计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统计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校方面

3.1建立实践创新奖励机制

建立针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创新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统计建模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申请国家专利、参加统计调查活动、申报校企合作项目和其他课外创业实践项目、改良现有的统计指标及数据搜集方法、发表科研论文、考取统计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等,对参与或获奖者,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或总评加分,既能使学生打好基础,又兼顾其个人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同时,也可通过这些实践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大学考试总评一般为“平时+期中+期末”的闭卷考试模式,实验上机课等采用上机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实现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在传统的考核方法上加上案例论述评析、案例分析写作、答辩、方案评价、抽样设计、制作统计报表等以进行综合评价,考试不拘泥于考场,不限当堂考试时间等,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突出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成长的摇篮.

3.3加强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寒暑期社会实践等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选题、开题、实习与实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数据能力、统计调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使用WORD和LATEX等软件进行写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都得到检验和提升,其实践与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3.4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应用统计学专业的统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从传统的项目合作方式,发展为战略合作,因此,在产学研项目等项目承接的基础上,共建实践基地,可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统计问题、更清楚地了解现实统计问题的各环节,在实践学习的同时考虑现有方法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和创新研究,并将创新研究成果尽快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创新研究.实现实践和科研创新尽快衔接、相互促进.

3.5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教学质量,建立院系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4结束语

可以看出,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的统计知识,其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培养应用统计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计学 统计软件 多媒体

一、因专业施教,合理改革教学内容

1.根据专业不同,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据了解,很多院校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不区分学生的专业,所有专业的学生均采用同样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考试时也采用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但是,由于学生专业不同,需要的统计学知识不完全一样,需要区别对待。比如经济学类的学生,通常在大三时还需要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该门课程需要较好地掌握数理统计中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相关知识。虽然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中也有可能会讲授到这些知识,但是数学老师通常不会强调这些知识在后续课程中的重要性,因为毕竟这是两门不同的课程,通常由不同的学院或系开设,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与交流。因而,有必要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有选择地介绍相关知识,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繁杂的公式,尽量避免方法的证明和过程的推导。关键是统计思维的培养。因为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在得到大量数据后,如何采用合理的统计指标或模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关于政府统计工作进行的原则、统计任务等内容不必过于详细介绍,而是有选择地重点讲解实用性较强的内容。

2.适当增加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实践。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可以说,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是学好统计学的必要条件,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了。要使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数据,需要根据总课时的设置适当安排统计软件的学习以及上机操作的练习。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EXCLE软件基本能够满足通常的统计分析需要。另外,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学的学习更主要地是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繁琐的计算过程既费时间,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烦心理,因而在学生了解各种指标及统计模型的计算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软件来分析数据,得出结果,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较好地启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现在有统计软件的帮助,计算过程可以大大简化甚至省略,学生仍需明白结果究竟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基本的统计思想或原理要搞清楚。因为很多学生即使给出他们统计结果,他们也不知如何去解释。

二、大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案例教学法。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由于刚接触到这门课,没有实际运用统计的体验,所以很难认识到这门课的实用性,自然学习兴趣也不会很浓厚。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往往是灌输型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要改进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各种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外国学者Bradsteet有句名言极精确地概括了案例教学的作用:I hear, I forget;I see, I remember;I do, I understand。通过案例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统计学是通过处理大量的数据以及绘制图表的方式来表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与分析,而传统的黑板板书的方式传递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现在随着各高校教学条件的大力改善,多媒体教学方式已得到普及。因而,教师需要好好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一方面精心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完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在多媒体上较为详细地直接展示各个指标及统计模型的具体运算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以往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掌握,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60分万岁。当然,这与平时只注重对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现在,很多学校对成绩的考核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如,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至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至80%,平时成绩可由到课率、案例分析、上机实践等综合评定。至于案例分析可以给学生若干具体的案例题目,采取个人(适用于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或团体(适用于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完成分析报告的形式,包括数据的收集,采用软件处理数据,得出结果,撰写分析报告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既可以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与欠缺,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其实践操作能力,体会到统计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方海燕.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校管理,2011(7)

[2]张琼.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11(8)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经类;统计;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统计学作为财经类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对于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特别注意统计应用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统计教学中应尽可能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的才能。应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提问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统计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实际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应用,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应用统计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创造适当条件,加强统计实践性教学,把统计课堂教学和统计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 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

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的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与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 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非统计专业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第一,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材、1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第二,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让同学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四、将Excel应用在统计学教学中

第一,Excel是使统计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第二,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1)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软件来更受欢迎。

五、注重实践

第一,课堂体验方式,即在课堂进行现场实验教学。例如在介绍统计学的抽样估计内容时,可以以同学的学习成绩、学习时间、学生每月的消费等为调查内容,课堂上当场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资料,进行样本资料计算,进行估计和精度分析,当场给出结论说明。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抽样调查和估计的整个过程,从而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不再显得抽象和难学了。

第二,实践性教学,即通过组织学生到统计部门进行见习活动,增加学生对统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的基础知识,理解了统计的学科性质和任务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统计局进行现场了解本区人口数据,根据统计目的的不同,让一部分学生用变量进行分组,如按年龄、按家庭人口数等进行分组,以了解人口的年龄状况、家庭状况等情况;让一部分学生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如按职业、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组,以了解人口的职业、文化程度分布等情况,再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把结果与该局统计的结果进行交流比较。让学生了解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使学生对如何组织一项统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能胜任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直接参与方式,即利用假期,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调查,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统计调查工作的理解,而且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调查,如调查网吧的运营情况,学生就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而调查上网人员的构成情况,有的学生采用了抽样调查,也有的学生采用了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组织形式有的采用等距抽样,有的采用整群抽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学生将来独立组织统计调查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发山.统计学课程教与学探讨.高教论坛,2006.8.

[2]王尚武.重建统计学教学模式.统计与决策,2001.1.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7篇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2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2.5创新统计学教学考核方式

结合统计学自身特点,打破原有的考核制度,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采取“理论+实践”的考试形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可以将考试分为卷面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卷面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实践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选题,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对“团队”、“合作”等概念有更切身的体会。

摘要:统计学已经被列为经济管理类本专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把课堂讲授与软件操作、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统计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非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其生源介于二本和高职之间,使得独立学院不能套用其母体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寻求新的突破。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独立学院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统计学,学生往往感觉公式多且学习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后受益不大,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本文将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二、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统计学课程教学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在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知识的运用层次,因此统计学教学也应充分体现统计知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应用。而目前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却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特点,比较重视统计理论体系以及统计方法的推导,侧重统计推断及各种证明;一种是重描述统计、轻推断统计,大量课时用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指数等等,倾向于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特征。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中普遍缺乏统计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比较陈旧,与现实经济管理严重脱节,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部分学生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对统计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在实践中对如何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总感到统计学课程过于抽象,缺乏学习兴趣。

2、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紧密。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统计学在各学科上的适用内容是不一样,比如会计专业更侧重统计指标、指数的应用,而市场营销专业更侧重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等的应用。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都要充分体现其应用性特征,因此就要求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然而,目前各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都一样,没有针对各专业特征而专门编写的统计学教材和大纲,教学上也没有体现统计学在各专业的应用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统计学后不知道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有何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无用。

3、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大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注重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手工的操作与运算,使得学生将大量精力用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由于统计数据大量性和复杂性,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离不开各种统计软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缺乏实验课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很少接触和操作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Eviews和SPSS等,这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会运用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使得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市场要求。

4、教学方法单一。尽管目前统计学教学手段在原来粉笔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量大、表现力强、准确度高等特点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方法上却依然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只负责统计知识的讲授,学生负责听和记笔记。相比于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只是机械性的被动式接受,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学生学习难度大。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且容易混淆、公式多且计算量很大。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二本学生而言,其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弱,而且经济管理类学生大都为文科背景,其数学基础较薄弱,在统计推断内容的学习上显得非常吃力;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包含大量数学符号的公式和大量计算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这进一步减低了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的兴趣,因此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难学。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应当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当充分体现统计学的应用性。

1、实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市场上各种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指教师利用黑板或多媒体在课堂上讲授统计学基础知识。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它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讲授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分析结果解释,利用统计软件代替手工来处理复杂的统计分析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从而使学生从大量复杂公式演算中解放出来。实践教学是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问卷等多途径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这种全过程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采用“分专业”教学模式。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案例等方面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统计调查内容讲授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某产品的满意度调查、售后服务质量调查等;讲授时间序列分析时,可以根据某公司近10年的销售额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等。再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案例来讲解统计调查内容,并依托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来讲解方差分析等统计推断内容,也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来讲解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种“分专业”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应用性特色。一方面加强实验实践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突出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统计知识的教学。(1)删去统计分析中的几乎所有的数学证明,只给出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和特点,以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和“从应用角度把握”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2)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在以应用为中心的统计学教学中,要增加统计数据收集内容,尤其问卷调查部分;(3)删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到或者已经是常识的内容,如指标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等内容。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微观企业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核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且这部分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已有涉及;(4)加大推断统计内容的课时比例,如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应重点讲解,在教学中应突出各种推断统计方法的作用,弱化它们的理论推导,重点在于各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4、实施“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往往都是从概念、作用、分类、意义等开始,教师花大量时间在这些概念的讲解上,这种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容易导致学生疲倦,也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采用“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能有效地避免传统式教学的上述缺点。任务导向型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前任务,提示完成课前任务可能需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去主动学习;三是提高了后面内容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前任务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任务的解答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

5、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大胆采用现代教学方法。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应该大胆改革和创新,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鼓励互动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导向任务、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教与学共鸣。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元欣,庄严.“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曾五一,孙蕾.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统计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统计研究,2007.8.

[3]潘求丰.统计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课程介绍

1.统计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 统计学专业的具体含义以及学生以后就业的时候应该进入的公司或者单位的类型

统计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中主要包含一般统计学以及经济类统计学这两个方向,统计学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拥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或者数学以及经济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其中这些人才应该非常熟练的掌握统计学的相关基本理论或者基本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拥有很好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或者功能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工作。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应聘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在单位或者公司中进行经济、金融或者相关的管理部门中的相关的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相关数量比较分析工作、市场研究工作或者高新科技产品的相关研究、开发、应用或者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在科学研究的相关教育教学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

1.2 统计学在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的培养要求或者培养标准

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相关的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计算方法,与此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关的科学综合素养也应该在学校期间进行加强,统计学的相关老师对学生进行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训练或者练习,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或者练习之后,相关的学生才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以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要想能够在毕业之后掌握非常良好的综合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才可能在走向社会中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单位以及工作岗位。

首先,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想拥有比较缜密的思维,相关的教育教学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非常严格的科学思维练习以及思维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拥有比较深厚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好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统计学的相关专业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计算方法,同时相关的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需要不断的训练以及提升,要让学生经过学习之后拥有采集相关数据、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以及处理调查问卷的结果数据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以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提升自身公司或者单位的综合实力。

第三,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了解与统计学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社会科学学科或者工程技术等等很多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其中具体包含的自然科学为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以及工业方面的统计等其他方面的统计,只有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非常熟练的掌握,才能使学生拥有相关的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最终能够达到解决工作过程以及实际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第四,统计学专业是一个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了解甚至掌握到统计学专业的理论以及计算方法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的应用情况。

第五,针对于那些理学学士,他们应该拥有熟练掌握操作各种统计软件包的能力,拥有非常好的统计计算水平;但是对于那些经济学的学士来说,学生需要掌握非常扎实的经济学的基础,同时相关的经济环境应该也需要有所了解,比如:了解甚至熟悉国家政府相关的经济发展的政策方针或者与统计有关的法律规定,最终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利用相关的统计信息资料的基础或者前提下,进行综合分析或者数据管理的能力。

最终一个能力,同时也是各种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拥有的实践能力,就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相关的资料查询、相关的文献检索程序,与此同时由于现在进入了电子信息现代化,所以很多相关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样就直接要求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水平的现代信息技术取得相关的统计信息或者统计资料的基本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或者实践工作能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想非常熟练的掌握统计学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不仅仅知识将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公共基础课—数学课、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其中数学课中还渗透着很多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其中包含学年论文、实际的社会调查、生产实习以及毕业生论文,这些都是在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之前都需要将这些练习很好的完成,否则就不能够在走向社会之后非常顺利的完成相关的统计工作。

2.统计学专业的总体介绍以及具体介绍

统计学主要是针对现实生活以及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随机现象,找出这些现象中的本质或者规律性,从而对各种类型的数据或者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处理或者进行统计推断的一门科学性的学科。现在我国国内的很多相关的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变得更加精细,同时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统计学的相关专业的重要性或者必要性在人们的工作或者生活过程中越来越大。统计学的运用遍及各个行业或者各个领域,其中不仅仅在科学技术的相关领域有所应用,同时在工业生产或者农业生产中也有所应用,所以统计学不论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我们的科学家可以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或者统计手段对气象、水文情况或者地震的预测问题等很多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分析;在一些制造企业或者单位中,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在对研制新产品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或者基本知识进行试验或者数据测试,从而在很多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的生产方案。

统计学专业范文第10篇

一、数据的搜集与获取

在《河南省统计学专业就业能力及要求》的调查中,将调查问卷划分为在校学生卷、毕业生卷、用人单位卷和教师卷,对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基本能力要求、在校生的认识、用人单位对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意见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从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四个角度比较不同主体的认识差异,以期改进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用四套问卷,对郑州市某高校近几年的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在校的大三、大四学生、统计学专业的全部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各类问卷350份,收回325份,回收率92.86%,调查结果有效。

二、河南省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河南省统计学专业就业岗位多在经济管理领域,就业的工作岗位有国有企业统计人员、政府相关部门职员、金融保险业职员、民营工业企业管理人员等,多属于文职人员或者企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其中,30%左右的学生从事与统计相关的工作,70%左右的学生从事管理工作或者服务性工作。综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和专业教师的调查结果,统计学专业总体的就业能力较强,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多学科的学习背景,使得学生在用人单位能够适应统计、综合管理、市场营销、数据分析、证券投资等不同岗位的要求,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从问卷中也发现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一些不足:

1.自我认知不清晰,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

统计学专业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盲目、无计划、茫然的行为,这一现象可能存在于许多专业。对“大学期间的规划”的调查显示,仅26.8%的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活动有计划,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对就业方向有大致的规划,这部分同学就业能力较强,就业时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和单位。73.2%的学生在大学四年较少计划或者没有计划,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自我认知不清晰,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相对劣势,行业观念淡薄,对未来就业和工作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同学的就业优势不明显,竞争力有限,工作机会比前者要少一些。

2.就业观念略显偏颇,偏好稳定的国有单位

对“就业单位选择偏好”的调查显示,统计学专业学生对待遇稳定、工作压力较小的机关事业单位偏好最强,其次是金融企业、国有工业企业,三个单位的比例分别是78.6%、66.4%和56.8%。偏好稳定性强的用人单位是每位同学的本能选择,但从区域经济单位的构成看,这三类单位多属于大型单位,在河南省的比例较小,不足10%,90%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因此,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略显偏颇,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

3.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需加强,与用人单位要求有一定距离

从学生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的调查结果看,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认识上有差异。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在具备管理知识、人文知识修养、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63.3%的用人单位认为还需要了解工程技术类知识、机械制造类等理工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在工业企业工作提供基本条件,学生在后者的学习上略显欠缺。65.8%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工作后存在进入角色时间较长、动手能力不强、灵活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英语水平、管理类知识等知识能力更重要,对通用知识能力重视不够;从素质能力看,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三种能力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结果对比,学生的认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学生工作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原因。

4.学科理解力不够,与工作岗位结合不密切

统计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工具性较强,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和规律,继而提出决策是专业特点和优势。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调查显示,选择“经常应用”的比例高达67.3%,这些同学在就业岗位中经常应用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统计思维模式基本形成,习惯利用数据发现规律和问题,并能够辅助日常工作,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持肯定态度。选择“较少应用”和“不应用”的比例总计32.7%,这些同学在就业岗位中较少应用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统计学学科的理解力不够,不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的辅助工具,与工作岗位的结合不够密切。

三、河南省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参考上述的调查结果,针对河南省统计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以提升统计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完善“知识”+“素质”的复合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现有的统计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知识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专业知识和通用知识的实际应用体会较少;素质能力的提高部分依靠教学计划中有限的实践课程,如毕业论文、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等实现,考核的方式比较简单,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效果有限。结合前述的调查结果,逐步完善“知识”+“能力”的复合培养模式,在培养宽厚学科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实践课的力度,注重学生经验的积累,既强调统计学专业的工具性和方法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2.营造师生共赢的学术环境,加深学生的学科理解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调研活动,营造自由、宽松、积极的学术环境。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和调研,积累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经验和思路,锻炼学生的文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能力,达到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标,加深对统计学学科的理解。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赢。

3.鼓励学生构建自我完善模式,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

上一篇:统计学基础范文 下一篇:电子商务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