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09:24:48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质量;缺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13-02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枝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并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缺陷的防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1]。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发生58起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各科室发生护理缺陷共58起,对58例护理缺陷进行分类评价,并查找原因加以分析,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缺陷登记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将护理缺陷,医嘱处理,口服药发放,注射输液,护理观察,护理处置,护理记录,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类型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班次,护理人员年资的分布。

2 结 果

2.1 不同类型护理缺陷发生的例数及构成比 见表1。

3 讨 论

3.1 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3.1.1 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待遇差,要上夜班,工作辛苦,不安心护理岗位,有时把家庭、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上班心不在焉,造成执行医嘱错误,延误、遗漏治疗,观察病情不到位,护士法律意识淡漠,看不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这也是引起护理缺陷的原因之一。

3.1.2 缺乏工作经验 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3.1.3 缺乏管理力度 护士长是科室管理的责任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护士长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事务工作上,缺乏护理风险管理的力度和能力,责任不清,奖惩不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发生护理缺陷后不认真组织讨论,不找原因及制定防范措施,都是护理缺陷的隐患。

3.1.4 缺乏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制度是避免护理缺陷的有效法宝,执行医嘱和各项治疗护理时护士必须严格遵守。但有些护士因为工作量大,为尽快完成任务怕麻烦,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习惯性进行操作,造成输错液体、打错针、发错药,导致发生护理缺陷,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3.2 防范措施

3.2.1 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关键,护士长应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安全关,发现护理隐患要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护理隐患抑制在萌芽状态,对科室内的“重点人员”如实习生、低年资护士,要按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切实负起防范护理缺陷的责任。

3.2.2 加强技能培训 加强年轻护士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对防范护理缺陷十分重要,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护士业务学习,训练专业技术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以及观察病情的变化能力,从根本上防止护理缺陷发生。

3.2.3 严格规范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 护理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士长期护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因此,督促护理人员规范执行,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加强巡视和观察,严防对患者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3):259-260.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置胃管;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操作难度大,患者耐受情况差,一次插管成功率低, 对于昏迷患者、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常规置胃管方法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置管时不能配合,且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受套管压迫等原因,一次成功率低。现在根据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了改进的置胃管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07~2010-07,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昏迷患者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包括休克、呼吸衰竭、脑血管病、脑外伤病种。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改进组。2组年龄及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可比性(P

1.2 材料:一次性xx号胃管由xxx生产,材质为管壁光滑的透明硅胶管。

2 方法

操作方法:在插管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差异,选择合适的胃管。

2.1 常规组: 即用常规置胃管术,操作前吸痰, 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插入14~16cm ,因为昏迷患者会厌部松驰,胃管通过会更困难,插管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将胃管插入45~55cm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说明已达胃部,盖上胃管外端塞盖,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2.2 改进组: 首先要抬高床头约30°,取侧卧位,操作前吸痰;再将胃管用石蜡油充分湿润后插入,自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动作应轻柔,当胃管插至咽喉部时,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按摩甲状软骨处,以刺激患者做吞咽活动,右手将胃管随吞咽快速插入,通过咽喉部,再缓缓插至所需长度,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置管成功后,抽出套管气囊内的空气,预防长时间充气压迫气管而损伤粘膜。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身高不同,实际长度应按耳垂至鼻尖至剑突再增加5~10cm,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在刻度处作一标记,用胶布固定。

数据的统计分析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一次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6.50,P

4 讨论

在常规置胃管时,吞咽动作是成功的关键,因为直视下食管入口呈关闭状态,仅为一凸面向背侧的新月形裂隙,此为食管的最狭窄处,如果没有患者的吞咽动作,向食管内插管会遇到抵抗力而导致置胃管失败。但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却难以做到,而且气管切开患者因为:①手术刺激使食管上端平滑肌痉挛,食管开口处狭窄。②气管切开术后软骨环后方缺如,由结缔组织膜填充,气管套管压迫膜部,使软组织向后方突起,从而间接压迫食管壁,使食管腔相对缩小,阻力更大。

上述原因均可致常规置胃管方法成功率降低。如果反复插管可使食管上端充血、水肿程度加重,还可引起呛咳,并使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活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颅内压、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

对颅内高压、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脑出血患者可导致再出血的危险。因此,一次性成功操作能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昏迷患者常伴有舌后坠,采取侧卧位,也可缓解舌后坠而致的呼吸困难。操作中配合拔出部分气管套管,则减轻对食管壁的间接压迫,减轻食管内阻力,使胃管置入顺利。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在患者吸气时呼吸道的阻力减少,此时可插入约5~7cm胃管;在患者呼气时,呼吸道阻力增大,故暂停。

实验结果显示,其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胃管法。

参考文献

[1]赵美剑,介绍一种新的置胃管法;护理与康复,浙江省护理学会,2004年4月第三卷2期:82

[2]陈仁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3~267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论文;总结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f 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from a Hospital Nurse

TAN Yan1,LI Jing2,ZHENG Si-lin2

(1.School of Nursing,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Sichuan,China;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Based on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has been obtaine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hospital nursing research course, trends,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nurs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and recommendations. MethodsSystem retrieves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 selec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exclusion criteria of the paper. Using Microsoft excel and SPSS 21.0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each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volume, periodicals distribution level and Papers, research and conten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Results (1) As of July 2013, our hospital nurses published a total 871, of which 97 core journals, A Class 300, B class 474. (2) the distribution of papers in the 93 kinds of journals, core journals of which 10 kinds; A journals 22 kinds; B 64 kinds of journals. (3)clinical nursing class most papers, accounting for 60.39% , while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community nursing class were only 3,10.(4) Nursing 432 class papers, and research literature(including intervention studies, surveys and applied research) 299,accounting for 34.32%.(5)the number of total 326 first author,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over 10 have more than 11 people, while 146 people only published one paper. ConclusionStrengthen nursing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thorough systematic research to enhance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mote 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new model, followed trends; strengthening nursing and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regional hospital collaboration.

Key words:Nurses ;Papers ;Summary analysis护理论文是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的总结,其"质"与"量"将科学地评价了一个单位及个人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1]。为此,笔者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人员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与总结,全面了解我院护理科研历程、趋势、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科研水平提供客观依据与建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止2013年7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

1.2方法

1.2.1资料来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与万方数据库

1.2.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2.1纳入标准 ①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作者单位、第一作者为我院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②第一作者在我院工作期间发表以我院为作者单位的论文。

1.2.2.2排除标准 ①会议文献。②我院护理人员参与,但非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③重复或一搞多投文章。

1.2.3检索方法 时间限制于2013年7月以前,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作者单位进行一次检索。以"护理"为关键词或篇名字段等进行多次二次检索。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提供护理人员花名册,精确作者姓名,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作者单位进行一次检索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检索。

1.2.4分析方法 将检索出的有效文献按文献名称、作者、发表年份、论文篇幅、期刊、期刊等级等指标导入Microsoft excel与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采用图表与统计描述。

2结果分析

2.1各年论文数量分布 系统检索出有效论文总计871篇。1986~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总量逐渐上升,2004年达到年发表量顶峰,97篇。2005~2006年发表量小有起伏,分别为84篇、97篇。然而2007~2010年有所减低,趋于缓和,平均每年54.5篇。2010年以后共205篇,占总论文量23.54%,见图1。

图1 各年论文数量分布

2.2期刊等级论文量分布 根据2012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非统计源期刊目录统计,我院护理人员于核心期刊97篇,A类期刊300篇,B类期刊474篇。其中护理类核心期刊、A类期刊的发表总量289篇,为非护理类核心期刊、A类期刊的总量的2.68倍。在B类期刊中,非护理类期刊论文总量约为护理类的3.12倍,见图2。

图2 期刊等级论文量分布

2.3期刊分布 据统计,检索的论文共分布于93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0种(护理类3种、非护理类7种),A类期刊22种(护理类12种、非护理类10种),B类期刊64种(护理类12种、非护理类52种)。刊载论文数量大于或等于10篇的期刊有19种:核心期刊3种,A类期刊8种,B类期刊8种。刊登在本院(泸州医学院学报)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总论文量 19.7%,见表1。

2.4论文研究领域 按研究领域(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研发、循证护理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护理类论文最多,占总量的60.39%。而循证护理类、社区护理类分别仅有3篇、10篇,见图3。

图3 研究领域论文量分布

2.5论文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内容(干预研究、个案研究、体会总结、调查研究、文献综述、应用研究等)对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体会与经验总结高达432篇,而研究型文献(包括干预研究、调查研究和应用研究)299篇,仅占34.32%,见图4。

图4 研究内容分布

2.6作者分布 对我院护理人员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进行作者分布统计。第一作者人数总计326,平均每人2.67篇。其中发表10篇以上有11人,146人仅发表1篇论文,见表2。

3总结分析

在医疗领域,论文不仅是评价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更能反映其作者的学术造诣。对我院护理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客观的反映我院(教学型三甲医院)护理科研发展情况,从而分析我院护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3.1加强护理科研人才培养 图1显示,虽然论文总数量逐年增长,但自2004年达到最高年发表量后有所下降,可见近些年我院护理科研水平发展较缓慢。我院现有护理人员110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占5.24%,主管护师19.35%,护师与护士高达75.41%。而据护士花名册和作者分布统计,约80%作者的职称为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而仅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人数高达44.8%。说明我院职称较低的年轻护士的论文数量有待提高,护理科研能力必须加强。①虽然我院护理人员各学历层次都具备,但其构成仍以大、中专为主,期间虽然有一部分人员通过继教育、自考本科等来提高学历层次,但总体来说护理人员学历较低,科研知识较欠缺,科研兴趣不高,缺乏一定的护理科研探索能力。②护理人力资源不充足,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时间紧,导致很难开展护理研究工作。③发表10篇论文以上的护理人员,均属我院护理研究团队的核心作者群。虽然此团队凝聚了学院,学院三个附属医院,以及学院各学科科研力量,但整个队伍人数较少;护理高学历人才较少;年轻血液较少。因此医院应加大力度培养或引进国内与国外护理高学历人才,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尤其低年资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普及,采取各种有效激励机制来增强护理人员科研的兴趣,如对护理科研立项、于核心期刊等护理人员给予物资奖励与精神褒奖。在以护理研究室为护理科研核心团队的带领下,各科室组建分支团队,按科室不同确立团队主攻方向,主攻方向再按研究领域发展分枝。从而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加入护理科研,这样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更利于护理科研多领域拓展。

3.2深入系统研究,加强质性研究 图2显示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仅占总量11.13%,虽然非核心期刊的论文质量不一定低,但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更能反映一个单位的学术水平,更容易得到同仁们的关注,而其学术价值会更快被放大[4]。因此我院护理人员论文期刊的刊登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期刊范围需进一步扩展,提高护理论文撰写的“质”与“量”。从研究领域分析来看,我院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缺少深入的系统研究,临床护理类最多,多为短小的描述性报告,一般篇幅在2~3页。其中多数属于纯描述性的观察;简单、重复性技术操作总结;治疗或护理案例报告。大多研究报告"零敲碎打"缺乏固定的主攻方向和主题内容,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同时分析研究内容,护理体会与经验总结占50%,而研究型文献(包括干预研究、调查研究和应用研究)仅占34.32%。其中大多研究偏于重“表面现象”、“经验与直觉式护理”而忽略理论,少见现代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结合的研究报告。因此我院护理人员科研需深入系统研究,加强质性研究,将提出的护理问题由表及里的进行解剖,由此及彼的进行扩展。

近年我院护理产品的研发逐渐增多,其中许多产品产生了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在全省、全国进行广泛地推广使用,如(静脉输液装置、有氧吸痰管等)。这些产品的研发来源于临床护理,再深入系统的质性研究,但是相应的论文较少。将其运用整合于护理各个领域的更少,而目前仅有静脉输液。其贯穿护理各个领域,从而推动着我院护理科研走在四川省前沿。因此,应将护理研发的产品(有氧吸痰管、医疗灌肠器等)细化运用至护理各个领域研究,从而形成一条一条鲜明的护理科研线路。

3.3提倡运用循证护理新模式,紧跟发展趋势 源于循证医学的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又称实证护理,是20世纪提出的护理新观念,是护理学发展的新动向[3]。其寻求研究问题的最佳证据,在严格的科学证明上开展工作,近些年循证护理不断运用于护理研究的各个领域。但从统计来看,我院循证护理类论文只有3篇,研究领域仅涉及临床护理,而其他领域一篇空白,可见我院要发展护理科研,必须填补我们面临的领域空白。运用循证护理新模式,指导我院护理的深入研究,确保护理科研的科学性,着重发扬我院特色护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护理已逐步兴建起来,虽然我院地处二级城市,社区护理发展缓慢,但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护理在未来发展的趋势,拓展护理的分支,护理不仅局限于医院,局限于疾病的治疗与干预,局限于患者。我们更应拓宽医疗的范围,改变对护理、护理对象的认识。

3.4加强护理与各学科、各区域医院协作 从期刊分布来看,非护理期刊论文量高达467篇,占总量的53.61%,可见,护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与医学、社会学、人文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的交叉与融合,从而拓宽了护理研究领域。医院应加强与各区域医院的交流与学习,打破地域的局限性。使我院护理与各学科各区域做到"走出去"和"拿进来"的有效整合。

综上所述,我院护理科研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运用新的模式指导护理科研的发展,紧跟护理发展的趋势,相信我院护理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吴慧华.2003-2006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10(23):351-352.

[2]吴娴波,黄开彦.试析医学论文的内容价值与形式价值[J].医学信息,2005,18(10):1300-1302.

[3]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摘要

摘要是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用第三人称撰写,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秘要的信息。因此文摘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不得简单地重复文章篇名中已经表达过的信息。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气预报;科学思维

0.引言

天气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思维决策的过程。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报员的结论又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指导防灾活动进行决策的前提,因此,预报员的预报结论含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慎重地做出。本文就如何运用科学决策的原理讨论天气预报员所应遵循的思维原则。

1.预报员思维的前提

天气预报员从事天气预报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具备天气学、数值预报和气候学三方面的专门知识,方能对天气结构特征、数值预报结论和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天气学知识为预报员提供了对天气结构进行分析的理论依据,帮助预报员理解天气发生的原因,对天气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做出比较好的定性预报,缺点是需要预报员进行相当的工作经验积累,主观性大,难以做出定量预报结论。

数值预报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天气模式的改进,预报精度在不断提高,时效在不断延长,但现在看来,数值预报并不可以取代天气学方法,原因是我们对大气的物理过程的认识永远不能完结,数值预报中参数化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半经验和半理论的东西,天气的可预报性在不断探索中,不同的数值预报模式结论会有不同,数值预报产品永远不可能绝对准确,数值预报和数值预报集合产品,只能是可供预报员选择的一种产品,而不能取代预报员。

气候学方法是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方法的有力补充,历史上虽然没有完全一样的天气状况,但都是不同程度天气事件的重演,随着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序列的不断延长,大多数天气变化不会超出历史资料的变化范围,预报员如果能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对预报制作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2.分析方法分类

2.1常规性分析

科学的预报思维必须遵循一定的分析流程,我们称之为常规性分析。每个地方的气象台站都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特征结合实践经验确定对某类天气的预报流程,这是科学预报的基础,是常规性分析预报方法。

2.2非常规性分析

天气事件常有特殊性,预报要遵循常规性分析流程,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天气变化的细微之处。风场上一个很弱的切变就可以发展成一场局地强对流天气。为此,预报员在进行常规性分析时,还要对一些异常特征进行非常规性分析,增大预报信息量,以免漏报重大灾害性天气。

2.3头脑风暴会商法

由于有了信息网络手段,现在各级气象台预报员所掌握的信息量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各地气象台可利用开通的可视会商系统,运用决策科学中的头脑风暴思维法,进行天气会商。即上级气象台不是先发表主导意见,而是让各地预报员把各自集体会商的结果通过会商系统先发表出来,相互启发,经过再分析,上级台汇总综合,完善会商结论,做出更接近实际的预报。

2.4预报结论的三种分类

在天气复杂时,预报人员要做出肯定性的预报实际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鉴于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的局限,对于天气变化的可预报性不是完全清楚的,天气预报的结论不总是能够确定的,实际存在确定型预报、风险性预报和不确定预报三种预报结论。所谓确定、风险和不确定是相对的,一般天气形势比较简单有把握的预报作为确定型预报,对于预报有一定把握但是不十分确定的,作为风险型预报;对于预报没有把握,只能作为估计的,作为不确定型预报。但大多数情况下,短期预报可归为确定型,一部分短期和中期预报,可归为风险型预报,而对长期预报,因统计预报的缺陷和现阶段数值预报模式水平非常低,不管如何只能作为不确定型预报。通常情况下,对为公众服务的短期预报只能给出表面确定型预报,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公众可能会无所适从。但对专业、专项天气预报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可对一个天气过程做出一种估计,即不确定预报。例如,对向水库调度人员提供的预报,在给出预报的同时,说明预报可靠性,即使是不确定型预报,对水库调度人员的决策来说仍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尽量确定预报中能确定的部分和确定不能确定的部分对服务对象来说同等重要。对不能确定的预报做出确定的结论或做出模棱两可的预报都是有害或不利用户使用的,这需要预报员有科学的态度和勇气。

3.预报思维的主、次策略

数值预报、天气学方法、气候学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三种方法必须并用,但它们的主次作用不是等同的。一般情况下,短期预报主要依赖数值预报和天气学分析法,而气候学方法辅之;长期预报主要依赖气候学方法,其他方法辅之。对不同预报对象,仍要作具体化分析。另外,不同的预报方法预报因子所起的作用都有主次之分,可通过统计分析和预报实践逐步积累。

4.综合的策略

天气学的、数值预报释用的和气候学的预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必须在最后加以取舍和归纳才能得出惟一的预报结论,而取舍的标准则要建立一个判据参数体系,这些判据源于统计分析和预报员的经验总结,对于简单体系可人工完成,对复杂的体系可借助计算机完成,做出的预报结论还要通过与实况的校验,以丰富预报员的经验,修改判据,从而提高预报水平。

5.小结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燃气管道 泄漏原因 检测 方法 新技术

1.燃气管道泄漏的危害性

随着燃气管道的在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和普及,燃气输配系统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管道的泄漏。管道的检漏及其修复成为市燃气输配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根据调查某市的燃气数据可以得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理和检测。随着年限的增加我们很容易发现,泄漏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泄露的燃气很容易引起火灾,情况严重的会带来爆炸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查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国内外曾经发生由于地下的燃气泄露,燃气会慢慢的透过土层并轻易的绕过房屋从基础侵入居民的卧室内,将正在熟睡的人们毒死,其中有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半个城区的燃气停止供给,而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同时值得注意的有,随着燃气泄漏到空气中,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降低空气的质量,燃气泄漏会危害到人民正常生活,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2.泄漏检测的必要性

由于这几年的燃气管道在国内泄露的现象时有发生,泄露时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及时找到泄露点,并且能很准确的找到,才能给予及时的修复。只有这样我们的燃气公司才能减少燃气运输的损失,才能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燃气管道的管理者,要想减少运行成本,我们就要有一套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在不同情况的下,及时处理燃气泄露的问题,维护自己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研究燃气泄漏检测技术就很有必要。

3.燃气管道泄漏的原因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地表的架空管道(主要包括室内的燃气管道,调压,储配)的泄漏,主要是由于阀门上的相关构件或压、法兰的泄漏。而地表以下的情况泄漏大多由接口松动或管道腐蚀,但引起的原因相当复杂,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的原因,供广大同行参考。

⑴ 材料质量问题

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就缺乏质量检查,所以导致有裂缝或孔洞的燃气管进入施工现场。在很多承插口接头部位都是用的橡胶材料,如果在进场后的材料,由于保管不力,导致胶老化失去密封作用,这样就肯定会导致燃气管道的密封性比较差,而出现细微的漏气,为后面的安全运输埋下了隐患。

⑵ 施工技术不过关

燃气管道的施工对施工技术要求相当高,由于它对气密性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施工时应该谨慎和细心。很多没有足够施工经验的人员,施工时很容易发生:管道连接不合理;钢管,焊接质量差;接口草率;焊缝没有焊透;焊缝厚薄不匀等等,这样就在施工阶段埋下了泄漏隐患,如果在测试阶段测试人员再敷衍塞责,那就会影响整个燃气管道工程。

⑶ 忽视管道的腐蚀

通常我们日常用的燃气中含有氰酸铵、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成分,这些成分会与空气水分作用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这样就会容易导致燃气管由于腐蚀作用而穿孔。如果让其长年作用就会最终使铸铁管管壁腐蚀成疏散状而塌陷,大量燃气泄漏,后果相当严重。

⑷ 汽车的碾压和意外的损坏

根据很多资料记载发现很多道路下面的燃气管道出现了破裂,这是由于很多管道埋藏的深度不够,在汽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频繁地受到地面动荷载的扰动而折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其他单位的施工,如:电力、排水、通信;房屋建筑等施工,由于标志不够明显或其他原因,所以动土时比较容易损伤到燃气管道。

⑸ 温度应力的作用

燃气管道由于温度变化会有伸缩反应,其中变化的温度包括:土壤温度、大气温度、燃气温度等,在这些应力的作用下,容易会使得管道的接头出现松动、产生间隙而导致燃气的泄露。

4.管道泄漏检测的方法

根据目前主要存在的的检查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根据检测原理划分的。一类是直接的采措施进行检测,另一类是根据各种参数的变化,从而间接的检测。

1.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输送的主要隐患是泄漏问题,燃气管道泄漏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管道系统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所以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一种权威通用并且简单可靠的泄漏监测办法。所以我们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不断改进检测技术紧跟着科学研究,采用新的方法和方式处理管道泄漏事故。

参考文献

[ 1 ]李青平,林越玲,郭秀英,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市场预测,

煤气与热力,2008

[ 1 ] 刘宝荣, 填琦。, 城市燃气管道泄漏成因分析及对

策,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

[ 1 ]张其敏,严宏东,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及评价,重庆科学技

术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毛海杰. 天然气长输管道泄漏点的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硕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逆行穿刺;肢端关节;静脉输液;固定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176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基本操作, 是考察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疾病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 2]。临床上患者因疾病致皮下水肿, 血管弹性差且反复穿刺血管受损者, 护理人员往往采用肢端关节静脉较浅部位用传统的穿刺与固定方法进行操作, 但由于部位不易固定, 导致穿刺针滑出血管的事件屡见不鲜。对血管条件差、反复静脉穿刺的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及心力衰竭水肿患者能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 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穿刺水平和妥善的固定方法, 这对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工作强度、改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 作者在肢端关节静脉输液方面改变传统的做法, 采用逆行穿刺并用宽敷贴固定穿刺针的方法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患者232例, 其中男132例, 女100例, 年龄53~83岁, 患者均因静脉血管欠佳而选择肢端血管穿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静脉穿刺均选择在肢端关节静脉的浅表小血管进行, 穿刺针选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全部为一次性5.5号静脉输液头皮针。观察组采用离心逆行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用宽敷贴固定, 再常规固定好输液管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后以普通胶贴固定, 同样再常规固定好输液管道, 穿刺和固定均为专人操作。

1. 3 肢端静脉穿刺与固定成功判定标准 整个输液过程, 无穿刺针针头完全或部分滑出血管外, 患者静脉输液处无渗漏无皮下水肿为成功, 否则为失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输液成功106例, 失败10例, 成功率为91.38%;对照组输液成功81例, 失败35例, 成功率69.83%。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在肢端关节静脉输液固定中, 首先常由于关节位置特殊易导致穿刺针针尖完全或部分滑出血管外, 造成液体渗漏皮下肿胀;其次因为浅表静脉血管短小, 穿刺后大部分针柄暴露于皮肤外[3], 不易固定, 患者稍微活动或者衣服摩擦都会造成穿刺针针尖完全或部分滑出血管外, 或者是针头移位等。自控能力较强的患者, 尚可减少针尖滑出血管外事件的发生, 但脑功能退化、疾病因素导致自控能力减弱者, 穿刺针针头滑出血管外的事件就会频发, 这样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 有时患者家属认为是护士穿刺水平差及操作不熟练而发生争执,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在老年心力衰竭水肿、慢性病患者中, 长期和反复的静脉穿刺使血管严重受损[4], 大部分易穿刺血管已经受到破坏, 肢端关节浅表血管清晰易辨, 虽较易取得静脉穿刺成功, 但是因为位置特殊, 患者输液时间过长, 输液关节肢体疲劳, 常会身不由已的活动[5], 导致普通输液贴松动, 穿刺针针头全部或部分滑出血管导致输液渗漏, 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在肢端关节静脉输液固定中, 首先避开了关节位置, 有利于操作者的穿刺角度,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其次采用宽敷贴固定, 穿刺针固定面积较传统多条胶贴固定面积大, 并且针柄完全包裹在一个敷贴内, 输液管道更加牢固, 同时也避免了暴露在外的针柄受到污染, 即使输液时间增长, 患者的活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 输液的通畅度也不会受到影响, 针头移位和滑脱现象明显减少, 避免了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让患者及家属更加满意, 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减少了护患纠纷。本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输液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逆行穿刺法在肢端关节输液的固定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方便, 可行有效, 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保护了血管, 固定后更加牢固不易松动、滑脱及渗漏, 不但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使患者的活动不严格的限制。但是在穿刺前一定要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方法, 部分患者看到逆行穿刺可能不易理解, 因此要耐心解释取得配合, 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放心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莉茹, 李彩云, 吴玉梅.谈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反应与方法改进.医学创新研究, 2007, 4(8):84.

[2] 王欣.静脉穿刺的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 2007, 2(4):44-55.

[3] 汤颖, 张瑛, 罗晶.翻转针柄法应用于输液不畅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 2006, 21(23):43.

[4] 刘碧英.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失败的原因和对策.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14, 30(16):148-149.

[5] 尹巧玲, 宫建华.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55-56.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资源多、整合少

教育科研资源涵盖广泛,可以是前人的成果,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可以是校内图书室中的书籍、报刊,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繁杂信息;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本身。笔者曾走访和调查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80余所,从物质层面看,这些学校的教育研究资源内容不可谓不丰富,种类不可谓不齐全,设施不可谓不完善,可是从实效性上看,真可谓是整合不充分,挖掘不彻底,利用不到位。教师面对排列齐整的书报架无从下手,对大量的音像资料和调研数据也找不到共同特征,抓不住共性规律,而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更是摸不清头绪。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按照自己适应的分类方式对资源整合分类,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整理,注意收集和记录自己及他人闪光的思想碎片。

方法多、运用少

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面向被研究者的行动研究,也有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叙事研究;有总结经验、理论探讨的定性研究,也有通过图表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有观察法,也有文献法;有访谈法,也有问卷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长期的教育科研过程中显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但是科研方法单一化也逐渐成为解决教育科研问题的瓶颈,制约着中小学教科研的发展。

教师们往往只钟情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明明看出了问题却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找不到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根本的解决办法,阻碍了教科研的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对现象的观察,对问题的描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却在更深层次上忽略了教科研的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里突出强调教师对于事实描述、经验总结等定性研究运用的泛泛,并不是全盘否定观察法或坚决排斥描述方法,一味地推行问卷法或盲目地崇拜实验法,而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基于学校,从问题出发,面向不同的研究对象,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感性、理性相交叉,描述、推理相补充,观察、分析相支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使科研成果同时具有可读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从本原上有效解决教育疑难或预见性地对潜在的问题敲响警钟,防微杜渐。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课题多、研究少

现在各个中小学不论是示范校还是一般校,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些不同级别的课题,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设立了以学校命名的校级课题和项目,教师也因此分了一杯羹,“被科研”了一把。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课题的产生和发展,课题应该来源于问题,是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同时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真问题,并且一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得出的结论或产生的成果能够使学校工作、教师行为和学生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很多教师不了解课题情况,不了解自身能力,不了解研究对象,却盲目地参与课题或申报立项,最终导致课题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结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二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进行科研的能力及条件。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进行科研的宽松政策,“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科研培训,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从事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立于实践,用于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成果多、转化少

每到年终,中小学的年终总结或评优申报材料中都会有一连串让人振奋的数字,教科研部分自然也是其中的闪光点,可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干货”呢,又有多少可以带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教师行为的改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呢,教师在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的时候是否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为促进中小学教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定期开展成果汇报会和推广会,使课题、研究、成果不再神秘;支持成果转化,给予一定财力和时间保障;出台相关制度,定期检查转化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要始终以成果的最终转化为衡量标准;要坚持读书学习,阅读教科研论文和书籍,充分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再外显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间方法和手段。

被动多、主动少

学校教育科研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多”与“少”的博弈,究其本质,是教师科研价值观的缺失和歪曲。有的教师陷入了“不评职晋级不申报课题,不评模选优不撰写论文,不接受检查不参与项目”的怪圈,自己也看不清前行的方向;有的教师则是找到了“打算研究,没有时间;想写论文,缺乏能力;发现问题,难于解决”的种种借口,为自己免去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和义务。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对非数学或者经济学专业的人士来说,统计学是陌生的;对我国研习法学或者刑事司法的人士来说,统计学更是一门枯燥而且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问。但是,统计学是很有用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答绝大多数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处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要揭示这些“灰色地带”的规律,非统计学莫属。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侦查学教育甚至侦查学研究中都几乎找不到统计学的身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侦查学的发展,使侦查学教育长期徘徊在经验传授的低水平层次上,使侦查学无法摆脱“技艺”的身份而难以跻身于真正的学问之林。为了使人们认识到统计学在侦查学教育中的必要性,本文从正面讨论统计学对侦查学意义的同时,亦从反面分析了统计学缺位给侦查学教育带来的后果,从而论证了在侦查学教育中开设统计学这一课程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

事实上,在我国,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远被低估了,因为我国侦查学者没有真正认识到统计学能够为侦查学做些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侦查学界的研究成果中,能够找到熟练运用统计学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侦查学研究者们的知识库中,能够找到统计学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便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统计学对侦查学的意义的有力证据。那么统计学对侦查学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更为直白地说,统计学能为侦查学做些什么呢?

(一)统计学能够帮助侦查学较为精确地揭示各类犯罪的特点

和犯罪学一样,侦查学也要研究各种犯罪类型的特点。只不过,二者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犯罪学研究犯罪特点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改造犯罪人,它反映的是犯罪现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而侦查学研究犯罪特点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证明具体的犯罪事件,因此,侦查学中的犯罪特点反映的是犯罪人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犯罪人的职业习惯、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是犯罪学和侦查学都要关心的问题。然而,犯罪学只关心这些因素的差异是如何导致犯罪人犯罪的,又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人;而侦查学则要追问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犯罪现场、犯罪痕迹、犯罪遗留物、目击证人、被害人等途径反映出来,又如何通过这些途径来识别这些因素,从而最终识别犯罪人,建立特定犯罪人和犯罪事件的关联。当然,应该承认,这些差异在侦查学著作中表现得也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但是,无论如何,侦查学是要研究各类犯罪的特点是没有疑问的。要研究各类犯罪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或犯罪行为改变环境表现出来的特点,统计学在其中大有可为。还是拿犯罪人的职业习惯、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来说,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犯罪现场或者其他途径反映出来?对此问题,侦查学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解答。但让人遗憾的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常常不能让人满意;因为缺少统计学这一工具,我们无法准确得知犯罪人的这些个人特征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犯罪类型、犯罪手法,这些个人特征各自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特定途径表现出来,是否有些因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是否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也要影响具体的犯罪行为本身?我们习惯的方法是通过与侦查实务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案例的总结,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想当然地“反思”,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到头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我们的著作中始终是一片混沌。反之,如果我们吸取社会学发展的经验,对每个因素在犯罪中的反映程度、反映方式,以及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反映程度、反映方式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前面提出的这些问题相信会有一个准确的回答,而且还可能会有让人意外的发现。

(二)统计学能够帮助侦查学准确评价侦查方法和策略

特定类型的案件的特定侦查方法、策略是什么?这些方法、策略的效度(effectiveness)、效益(efficien-cy)及正当性(justifiableness)如何?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些方法、策略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多大改变?这些侦查方法、策略在多大程度上打了法律的球?公众、其他司法机关、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对有违法嫌疑的方法、策略有多大的容忍度?这些问题在我国侦查学著作中几乎是没有答案的,即使有,得出答案的过程也是非常草率的。然而,如果我们应用了统计学这一工具来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就会发现不同的侦查策略和方法,侦查学著作中就再也不会有所有案件的侦查方法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我们对方法、策略在特定类型案件中的效度、效益和正当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就会减少侦查实践中侦查方法、策略的设计与运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会促使侦查学界、诉讼法学界、侦查实务界就某些侦查方法和策略正当性这一问题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应用统计分析的工具,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侦查方法、策略的效度、效益及正当性的问题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也在发生变化,对变化的程度、导致变化的因素都会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总之,统计学可以帮助侦查学较为准确地评价侦查策略。实际上,将统计学应用于侦查策略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而这一成功范例是由侦查心理学家提供的。讯问策略和技术的评估,是国外侦查心理学家们长期研究的侦查策略问题。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侦查讯问手册中,Inbau等人竭力推荐在讯问中使用“里德讯问技巧(ReidTech-nique)”,这项技巧是由Inbau和Reid二人于1962年提出的,技巧分为九个步骤[1]:直接正面接触;帮助犯罪嫌人找到借口;对否认和抵赖的操控;平息异议;抓住并维持嫌疑人的注意力;控制嫌疑人的消极情绪;换一种形式提问;使嫌疑人口头交代犯罪的各个细节;将口头供述转化为书面供述。这项“里德讯问技巧”也是无数审讯人员的经验总结,而且这项技巧一直以来用于培训美国的审讯人员,而且还一直为一些学者所引用。然而,有的侦查心理学专家对这项技术也有疑问:和强制程度较低的讯问技巧(里德讯问技巧具有较大的强制性)相比,运用里德讯问技术能获得更多的供述吗?使用雷德讯问技巧导致的虚假供述所占的比例是多大?[2]这些问题显然是对里德讯问技巧的评估。而且,很明显,单纯从侦查人员的经验感知出发,很难对这两个问题有准确的答案,而且即使有答案,也只是凭个人感觉而得出的想当然的结论。经过侦查心理学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犯罪嫌疑人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都有可能说自己有罪,冰岛和北爱尔兰的研究分别显示20%和22%的犯罪嫌疑人都会如此[3];而Leo等人认为讯问成功的策略以及在讯问中成功使用的几率如下[4]:诉诸犯罪嫌疑人的道德良心(97%);发现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91%);“夸奖”(91%);为犯罪行为提供伦理和心理上的“正当”理由(90%)。从冰岛、北爱尔兰以及Leo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成果都对“里德讯问技巧”提出的疑问进行了间接回答。而且,从上可以看出,对这些疑问的回答,依靠了统计学这一工具。可见,对侦查方法、策略的评估研究是应当应用统计学的,而如果引入统计学这一工具,将把我国侦查学中侦查方法、策略的研究引入一个崭新的阶段。#p#分页标题#e#

(三)统计学能够为侦查学建立证据的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的侦查实践中,对证据的评估完全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状态,规范性和科学性很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侦查学没有为侦查实践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评估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侦查学著作描述的多是对证据资格而非证明力的评估,对证明力也多是定性评估而非定量评估。然而,在侦查实践中,证据资格评估和证明力评估是同等重要的;定性评估虽然不可少,但定量评估更有说服力。然而,要在侦查学中建立一个能够定量评估证据证明力的方法体系,是离不开统计学的。在侦查中评估证据的证明力,要同时考虑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的情况。单纯考虑某一证据可以确证或者可以否证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都是不科学的。客观地说,任何一个证据对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既有确证能力又有否证能力,只是能力的强弱不同而已。而且,犯罪嫌疑人没有最后定罪之前,证据对犯罪事件的确证和否证都实际上是一种假设。是否要选取某一证据,就要将证据对犯罪事件的确证假说和否证假说进行一番量化对比,然后根据量化标准来选取证据。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将证据标记为E,证据的确证假设标记为Hp,证据的否证假设记为Hd;那么,证据支持确证假设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E|Hp),而证据支持否证假设的概率可以表示为p(E|Hd)。而要比较这两个概率的大小,同时用于决定是否选取证据,则要引入一个概念,即概率比(LikelihoodRatio,LR)。这个概率比等于证据支持确证假设概率p(E|Hp)除以证据支持否证假设概率p(E|Hd):LR=p(E|Hd)[5]可见,若证据支持确证假设的概率越大,则概率比值越大;若证据支持否证假设概率的概率越大,则概率比值越小。假如,经统计分析发现,犯罪现场找到的某一枚弹头由某一枪支发射的概率为80%,而并非由这一枪支发射的概率为10%,则两个概率的比值为LR=80%/10%=8。那么,这个概率比值要达到多大才能作为证据呢?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这些比值用自然语言划定等级,用于帮助选取或者排除证据。表1列出了与LR等值的自然语言。当然,侦查实践中远比这上面的情况复杂得多:首先,证据可能会很多,其次,证据的两个概率值不易获得。对于证据很多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需将前面的LR公式推广就行了(由于推广的过程有些繁琐,兹不赘述);对于证据的两个概率值的问题,诚然,并非所有证据的概率都容易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侦查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证据的概率值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一评估证据的方法体系,可以应用到侦查学中去,当然这一方法的实质还是统计学。其实,类似的方法早已在国外的法庭科学实践中运用了。总之,在侦查学中,统计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中具有统计学知识背景的人却少之又少,导致侦查学研究很少运用统计学。之所以如此,很大成程度上是由我国侦查学教育中统计学缺位造成的。

二、统计学课程缺位给侦查学教育带来的后果

据Robertson和Fields二人于1986年对美国大学刑事司法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四年制本科刑事司法专业都必修统计学这一门课程[7]。这还只是1986年调查显示的结果,现在开设统计学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了。而相反,只要了解一下国内数十所警察、政法院校侦查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我们就会发现,侦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没有统计学这一门课程的。那么,统计学课程在侦查学教学中的缺位,到底带来了什么不良后果呢?

(一)使侦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

侦查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侦查人员需要有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犯罪侦查工作。因此,侦查学教育应该坚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侦查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格局。然而,实际情况是,不管是警察院校还是政法院校的侦查学专业,其课程设置以人文学科为主,缺少科学技术学科;并且,侦查学教育长期重实践、重应用,因此侦查课程设置也是重实务、轻理论。在这种课程设置的框架之下,是没有统计学这一课程的,似乎也不需要有这门课程。然而,由于没有设置统计学这一工具,使侦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表现出不合理的特点:人文学科知识比重大而科学技术学科比重小;实务经验比重大而理论比重小。因为,只有开设了统计学这门课程,现代自然科学技术才容易为侦查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都必须要运用统计学这一工具,而如果没有这一工具,学生对任何自然科学技术都不可能深入学习、研究下去;这样一来,在侦查学专业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成为空谈。此外,由于缺少统计学知识,学生便缺少了一项研究社会的工具,对侦查实践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只能停留于侦查实务人士的工作经验总结这一水平上,根本无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从而展开有计划、有条理的、系统的侦查学理论探索;这样的结果便是,实务经验的价值被无限拔高,而理论思考和探索的价值被无限贬低。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培养侦查学专业的学生的科学精神所造成的,而科学精神的培养,少了统计学是不可能的。此外,由于缺少统计学的训练,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专业人员常常不知道利用统计学工具来分析侦查实践中的问题,也不知道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对具体案件中的证据进行科学评估。

(二)使侦查学研究长期处于“缺少问题”的状态

科学哲学认为,科学探索开始于问题。[8]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社会等等现象有疑问,而又有力图解决疑问的强烈冲动,因而才有人花费无数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科学探索。可见,提出问题在科学中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而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意识就是问题意识;而如果有无数的问题需要某一门科学解决,那么这门科学将获得无穷的发展动力,这门科学的发展前途将无限宽广。我国的侦查学研究却处于“缺少问题”的状态。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从事侦查学研究的人士感叹:侦查学的问题太少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且不说侦查学的概念体系需要厘清,学科体系需要完善,基础理论需要完善和深化;就侦查实践来说,亦有无穷无尽的问题需要侦查学研究者去研究、去解决。然而,人们为什么要感叹侦查学“缺少问题”呢?道理很简单,缺少发现问题的工具,而统计学则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工具。侦查实务人士最关心的是具体工作目标怎么达成,如何清除阻碍工作目标实现的因素。对这些问题,侦查学界常常没有一个好的答案,其原因在于没有从这些表面问题看到更深入的问题,当然不会有好的答案。而要从表面问题看到更深刻的问题,没有统计学这一工具是不行的;因为统计学可以将十分庞杂的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统计学能使我们从资料中发现行为模式、设计有效的研究计划、对大量信息进行简化描述”。[9]然而,我们的侦查学教学计划中却没有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侦查学研究者当然也没有统计学知识,那么在研究中当然也就无法应用这一研究工具;因此,我国当今的侦查学研究者除了只能进行一下概念上的分析、观念上的推演外,只能充当侦查实务人员的传声筒,根本无法对侦查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独立的研究;这样一来,侦查学研究怎么会有“问题”呢?没有“问题”的科学是没有前途的科学,我国的侦查学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得利用统计学。而侦查学要利用统计学,则需要有懂统计学的研究者,而懂统计学的侦查学研究者则绝大多数来自于学过统计学课程的学生。因此,在侦查学教育中开设统计学课程可以造就懂统计学的侦查学研究者,可以帮助侦查学找到“问题”,从而推动侦查学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三)使我国侦查学研究者长期无法与国外同行进行有效对话

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研究的范式这一概念,他指出“‘范式’就是彼此纠缠的、复杂的理论信念和方法信念体系,它指导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进行选择、评估、批评”。[10]同样,侦查学也有研究范式。我国侦查学的研究范式是借助自然语言对现象的描述进行观念推演,而推演的过程和结论缺乏精度。而国外的同行进行的刑事司法研究(包括侦查学在内),深受西方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影响(从单纯观念推演转换到观念推演与定量研究并重),一定程度实现了定量化研究。这主要体现在研究中大量利用统计学工具来获取、分析、解释资料。现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学者(其中包括侦查学研究者)出版的论文、著作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大多数公开发表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定量化了的,而且还要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11]而查阅包括犯罪侦查在内的刑事司法文献的学人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如果不怎么熟悉统计学,就几乎不可能读懂绝大多数公开发表的刑事司法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12]然而,不熟悉统计学,正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的“软肋”。于是,我国侦查学研究者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对话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国外同行不习惯我们的研究范式,认为我们的研究缺乏科学方法和科学依据;而国内学者只能知道国外同行对侦查实践中某一问题的研究结论,根本无能力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估。这样一来,我国的侦查学研究无法介绍给国外同行;同时,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国外同行的研究结论,结论是对是错,根本无力进行评估。显然,这是一个让人无奈的对话过程。这样的对话并没有使双方真正了解对方,是一种无效的对话。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侦查学研究者没有受过统计学训练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同样可以追溯到侦查学教育中统计学的缺位。

三、结语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 急诊输液; 潜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52

急诊科室是医院内工作量最为繁重的科室之一,补液和建立静脉通路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抢救方式,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诊输液风险对于提高急诊科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品管圈护理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其通过相同工作性质和同一工作单元的护理人员自发组织成业务小组,运用科学方法,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有效减低护理风险[1]。基于此,笔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了急诊输液潜在风险预防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急诊输液患者140例,年龄22~35岁,平均(27.8±4.3)岁,男93例,女47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急诊科输液护理,作为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急诊科护理,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活动进行临床护理,即:(1)品管圈小组建立。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2名副主任护师作为圈长,4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及9名护士作为组员,由圈长组织小组进行目标、工作计划制定,负责对小组内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2)主题的确立。圈长可通过组织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形式,让小组内组员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情况,每人提出至少3项研究主题,圈长对所有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筛选出出现率最高的3项主题,并通过全体小组成员协商、分析、讨论,确定本次品管圈小组活动主题为“如何有效的降低急诊输液患者产生的输液反应”。(3)原因分析。品管圈小组成员依据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对造成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输液装置是否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取药/配药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输液人员的穿刺技术是否熟练[2]。(4)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诊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小组成员应分析输液工作中每个环节出现的漏洞及相关责任人,依据方法、环境、物、人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小组内开展急诊输液操作的培训班,加强小组内成员无菌操作、取药配药和穿刺操作的规范性,降低输液风险[3]。(5)实施及反馈依据“PDCA”模式进行对策实施[4]。对实施过程中成功之处进行推广、应用,不成功之处进行经验总结,圈长定期对小组内成员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记分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记录,小组内就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进行讨论,安排专门人员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继续讨论、分析,提出新的改进方法,再次执行。(6)业务水平培训。小组内部定期开展业务技能水平培训,由小组组长或科室内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对小组内成员进行输液技能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培训,并对组内成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员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员,分析学员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持续性提高小组的临床服务水平。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液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输液疼痛情况使用VAS量表进行评价,无痛:0~1分;轻度:1~3分,中度:3~6分;重度:6分以上。护理满意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或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输液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穿刺、输液及拔针过程中的疼痛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最早起源于质量管理课程和统计学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临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大多数患者越来越注重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态度,为了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品管圈活动逐步运用于医学领域中[5-7]。品管圈护理活动方式通过组织院内一线医护人员对急诊输液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圆桌会议等讨论方式,集思广益,确定目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并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持续性的提高输液护理服务质量,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临床输液风险,提高了输液安全性,一方面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8-9]。品管圈护理模式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定期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一线护理人员(尤其是刚入院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技能,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总之,品管圈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急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预防急诊输液潜在风险、提高急诊输液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琼辉,张翠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3,28(15):66.

[2]黄雪飞,陈全景.品管圈管理在门诊护士静脉用药核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50.

[3]凌秀云.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11-112.

[4]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84-85.

[5]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3.

[6]廖梅嫣.急症输液中潜在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59.

[7]张爱萍.护理干预减轻静脉输液疼痛感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8-59.

[8]梁美丽,谢伟红,陈雪峰,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输液患者亮红灯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4.

[9]孙艳艳.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3):116-117.

统计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内容摘要:为了主动消除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导入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施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这类理念和方法对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效果是有差别的。笔者试图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效益 实证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性竞争趋势表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层次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的组织、管理活动,已经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扩展到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部门;相应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也从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扩大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旨在通过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持续提高。山东处于南北经济的联接带上,山东中小企业具有沿海和内陆双重社会经济特征,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研究知识管理对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导入知识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概况

(一)数据简介

笔者在山东省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效益影响的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并进行企业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尽力将调查对象的主观意愿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区分开。在基本了解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认知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能力,将知识管理项目分解定义成相对明确的行为。

笔者将中小企业按照地区、行业和规模划分成不同组群,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前后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19份(下文对这119家有效作答企业称作样本企业),问卷有效率为29.75%,样本企业遍及全省,涉及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各个行业。调查后期,笔者走访了其中的18家企业,仔细研究了走访对象提供的11个典型案例,以便深入了解其中的种种细节。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以对半分析模型(split-half)来分析问卷的可靠性,将全部问题等分成两部分。在所有119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48,第二部分是0.920,两部分的相关系数是0.676: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见表1)。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包括政府、外来竞争者、技术、原料供给和客户需求等市场要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样一个同时蕴藏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知识管理的适应环境战略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战略决策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在主要决策之前都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但他们对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技术、关键性业务预测方法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还不太了解,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也不高。调查表明,样本企业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适应变化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十分的重视。多数样本企业都积极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变化、规避风险。如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和不同流程、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协调和职能互补、使信息能够在不同部门间高效率的传递。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得到了样本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员工和部门对决策的支持,以便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但是企业试图彻底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或经营流程的举措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慎重对待系统流程再造等激进的改革方式。

(二)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组织结构特征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尽管样本企业规模较小且结构简单,但其经营者们仍然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内部需要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成本质量控制绩效评价和生产(服务)监督控制部门或人员,负责新业务开发、客户需求分析和技术改进和分析评估的部门或人员等等。但是绝大多数样本企业还没有成立这类专业部门,同时,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效率。山东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来设计组织结构,而不要刻意去完善组织结构。

(三)学习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样本企业非常重视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创业史、清楚的理解并始终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员工使用历史经验和获得新知识、实行自我评价和绩效测评制度都被样本企业所不同程度的采纳。企业需要组织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和积极掌握技术变化的趋势等两方面,标准差分别是3.738,

3.783:这说明样本企业做法差别较大。在雇佣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获取所需技能方面,样本企业表现谨慎,实际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少数特定领域,如会计、法律等。

调查表明,许多企业高管都积极支持和实际参与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这对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非常重要。这类样本企业也十分重视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及那些为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配套的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实际创新投入也较少。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短时间内降低成本的考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创新前收集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竞争对手发现机遇之前做好市场价值和需求分析、员工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达成有广泛员工基础的产品战略以及创新速度也得到了样本企业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使用。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模型分析

(一)模型选择

本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来估计不同的知识管理行为和措施对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对问卷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同时计算异方差稳健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时,那么这个变量就进入回归模型;若一个变量F统计量的值大于0.10,那么这个变量就从回归模型中删除。回归方程采用以样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以其所从事的各种知识管理活动为xi,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知识管理行为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为了保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对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F检验和异方差稳健的t检验。本文关注的是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率的影响,虽然LPM存在着一定异方差性,但是大样本情况下应用OLS异方差稳健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LPM 模型的优势突出体现为容易估计和解释。因此本文采用了线性概率模型,并用OLS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二) 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回归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与下列因素成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企业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以低成本优势和通过降价获取市场占有率。以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可以用方程Y=HRi(respondi,valuei,decision assistanti, IS decisioni, CRMefficiencyi,teachi, hormonyi,standardi, historyi, costi)来表示,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Y=

0.333X1+0.497X2+(-0.293)X3+0.337X4+

(-0.426)X5+0.369X6+0.046X7+0.304X8+

(-0.332)X9+0.119X10+0.166。

回归系数显著的不为0。F统计量为13.362,统计量大于F值的概率为0;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是0.744,判定系数(R square)是0.553,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该模型的DW检验值是2.355,说明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等项目对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前述项的投入每增加1,就可以分别使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改善增加0.333、0.497、0.337、0.369、0.304。应当注意的是: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成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293、-0.426、-0.332。

经过对样本企业的重点访谈调查研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比较紧张,辅助决策机构使用起来并不经济,而且有可能会降低效率。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产生影响。但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客户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这就需要平衡各部门利益,合理分配各部门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历史经验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应当会理性地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经验。

结论与建议

越来越多的山东中小企业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将其不断付诸实践。根据笔者调查,知识管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传统的依托高技术设施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适合知识管理起点较低的山东中小企业实际。而为山东中小企业真正带来效益的某些理论和具体方法却被掩盖了。中小企业有着突出的个性特点,必须依据自身运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水平,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剥离出来,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做法,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率的知识管理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Martin Glisby; Nigel Holden. Contextual Constraint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The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Nonaka's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03.1

2.Ikujiro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2

3.Sys. Acc. Fin. Mgm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Intel [J]. Konstantinos Ergazakis, Konstantinos Karnezis, Konstantinos Metaxiotis,2005.13

上一篇: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活动先进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