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9 01:29:17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1、第一阶段:全面备考阶段,自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3月30日止。

2、第二阶段:重点备考阶段,自2014年4月1日起至2014年6月31日止。

3、第三阶段:查漏补缺阶段,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4年8月25日止。

4、第四阶段:冲刺检测阶段,自2014年8月26日起至2013年9月12日止。

二、参考用书

关于参考书籍,由于司法考试大纲一般要考试当年的五月份才出来,那等出了大纲再买书复习是来不及的了,一般复习可先参考现有的书籍,进行复习,推荐书籍: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全3卷(法律出版社)。简称司考三大本。准备14年司考,请看13年三大本。

(2)法条,最好是一部重点法条和一部完整的法条,重点法条冲刺阶段看;完整的法条推荐指南针法条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重点法条推荐众合教育国家司法考试重点法条解读及配套练习;

(3)万国或者众合的一套专题讲座;

(4)真题我推荐三套。使用最新的司考真题。我建议大家到233网校下载,不仅收录了历年真题,还可以模拟司考真实场景,对大家很有帮助。

还有就是可以买一套法律出版社的《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汇编》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组编。

(5)司考大纲也是需要粗略掌握的。

三、学会罗列司考清单

1、把每天所要做的每件事情都列出来

2、找出哪几样是最重要的(注意:如果你要考司法考试,这些最重要的事最好与考试有关)

3、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每一分钟是不是花的值得,是不是有生产力,是不是能给我带来回报,带来收益

4、马上行动绝不拖延

5、把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做完

6、学会对那些浪费你时间的人和事说“不”!

7、尽量统筹出整块的时间去完成重要的任务

8、每天晚上睡觉前反思——今天我浪费了多少时间,是什么事,什么人浪费了我的时间,我的无效时间占了多少

9、第二天睡醒第一件事就是总结昨天,让今天的时间过的更有产出,更有效!

四、对司考的几点建议

1.重视平时出现的错误

这些错误正是你的知识精华所在,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我的经验是:到书店购买几本针对每个法律的相应练习题,平时做练习时,千万不要直接在书上作答,用其它白纸来代替。对答案时候发现有错误的,在题目边加一标记,并用笔记本详细地把题目抄一遍(包括四个选项),再做好自己的分析,有问题时询问别人以后有时间又拿出该书来自我测试,看看上一次的问题解决没有,有没有发现新问题。这个笔记本最后就成为精华本。

2.劳逸结合

司法考试毕竟不是绝对的苦生活,平时要有适当的体育活动或者休闲时间。如每天中午我一定要睡觉,才能保证夜晚充足的精力。特别是复习到一定阶段,觉得很困时,千万不要硬顶,因为效果奇差。这时候可以听一下音乐,看一下风景或者活动一下。平时复习达到某一目标后,可以适度放松一下。这样就能保持对法律的不断新鲜感。我还经常进行交叉复习,如记忆完刑法后又马上转到做民法练习,这种跳跃式的思维效果很好。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合理分配及利用时间

对没有大块时间学习的上班一族而言,合理分配及利用时间,提高效率显然是重中之重。司考因为考的科目比较多,对工作的人来说复习起来可能时间会很紧迫,但是,只要制定好一个复习计划,利用好晚上的时间,还是可以保持每天学习5个小时以上。个人感觉司法考试老师所说的800小时还是很靠谱的!因此,最好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然后照着计划坚定的执行。例如这个月规定自己看完民商法,下个月看完刑法与行政法,到复习的后期,有条件的话,最好请假一个月去复习,因为最后的一个月很重要,需要时间去做模拟题,去记忆一些必要的内容。我的司法考试的顺利过关,还得力于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记得在备考的那段时间,我每天临睡前都会看一看,醒来之后,再看一看,不知不觉中,脑海里形成了司法考试各个学科的体系,真正让我学到了“精髓”。

二、保持好的体力

工作的人一般事情比较多,应酬和诱惑也多,因此,定力很重要。由于白天工作忙,人会比较累,精神也会疲惫,晚上看书就没有效率,因此保持好的体力也很重要。在司法考试备考过程中,很多朋友会遇到这样的境况,看书时总是不能专心,一会想这个,一会做那个,就是紧张不起来,效率极低。虽然有学习计划,自己也知道就自己的法律基础而言,时间并不是很充足了,但就是看书的时候总是看不进去,因为觉得考试的日子还很遥远,所以,无法让自己进入紧张的状态。

建议有这种体验的朋友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司考,然后,把考不过的后果一项项用笔列出来,看到无法过关的坏处之后,相信你的心理就会有压力,从而迫使自己紧张起来。如果你是全职学习,可以暂时放开紧张的计划,先随意的浏览一下教材,挑自己喜欢的科目看,不要强迫自己要看多少。因为复习的时间太长的话,人会容易心里疲劳,这是复习的大忌,与其持久战导致疲劳,倒不如集中最后的三四个月时间孤注一掷,这样效果还更好。的老师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何来高分的通过?”

三、要有定力

想当初备考司法考试的过程中,我便经常被书本外的事情吸引过去,无法专心备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尽量克制住,但也会留出一点空间去做其他事情。例如我很喜欢看电视,除非不看,一看就刹不住车,特别是晚上10点之后放的电视,让我恨的直咬牙,呵呵!如果我克制住不去看,结果一定是电视节目的钟点前后,我精神无法集中。针对这种情况,经过我和男朋友多次谈判,他允许我每天中午看一个小时,晚上看两个小时,周末任我看,复习的后期他见我看书很辛苦,还特别恩准我与他一起看电影。不过,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报了的实验班,有诸位老师的精彩讲解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多了不少定力,令我受益匪浅!很重要的一点是,的视频课件,都是高清课件,从而使复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其他诱惑造成无法如期完成复习任务的情况,我一般采取的办法是为计划留出很多空间,以便跟上实际的变化。当然,大家可不要老是给自己找借口,恣意妄为!毕竟考试是自己的事情!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尽管司法考试涉及内容庞杂,但百分之八十的分值却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内容中。建议关注以下内容的学习:

(1)重者恒重,重要考点会反复出题,只是变换角度或综合化而已。重要考点的判断,对于按照学科知识结构归类的真题解析辅导用书,一看便知。如民事法律关系考点下,每年均有一道真题考查,很显然,民事法律关系的判断为重要考点,需要全面、深入学习把握。

(2)新大纲对上一年大纲所作的新增考点、变动考点,为保持考试的稳定性,数量不大,但每年必然成为考查目标。同时,新大纲删除考点,可不必再浪费时间学习。

(3)列入大纲的新增的法律文件,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增的二三十件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必将为当年考试所关注,考查分值少则几十分,多则近百分,不可小觑……

(4)新出台法律文件对旧的法律文件所作的修正之处。

二、备考要重视“听、记、练”相结合

简而言之,“听”指的当然是听课,司法考试面广点多,而且考试灵活,近年来理论深度不断加强,没有高人指点,光靠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记”指的是记笔记,俗话说,“好脑子比不过烂笔头”,面对信息量如此之大,且知识点繁杂的司法考试,记笔记尤为重要。“练”说的是做题练习。“学而不思则罔”,如何思考?恐怕手捧资料胡思乱想是不行的。通过做题带动思考,效果颇佳。

司法考试备考过程中,听课与记笔记两者都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老师授课的信息量巨大,而且讲授的速度一般较快,另外,基本上每位老师都会多多少少带一点儿口音。所以,怎样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如果你的笔记是想把听课的内容总结出来,那么,我建议听完课后再做笔记,因为听课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去做笔记。因此,通常采取听完课后,复习的时间做,这样才不会在听课的时候因为要做笔记而走神。而且,听完课之后自己可以边复习,边理解的总结听课笔记,这样效果会更好。当然,如果你有打印机,方便的话可以把讲义打印出来,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司法考试备考需要做一定量的题,但我最为推崇的是历年真题。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题目,认真的研究真题对我们的备考有很大帮助,而且,每年的司考知识点都会有所重复,做真题把握了经常出考点的地方对我们得分有很大帮助。老师常说,“做历年真题就是做来年真题!”在备考的过程,不必追求做大量的题,主要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就足够了。在复习的前期和后期做题与看教材相结合,复习的中期则注重看教材,理解与记忆。做真题是为了把握出题的重点知识与方向,而模拟题则是查漏补缺,培养自己考试的感觉,所以,题目不在多,而在于精。

三、如何制定科学的司考复习计划

第一、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第二、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第三、刚开始列计划的同学,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的尺度,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方法。

第四、任何学习计划刚执行起来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你应该知道为了执行这份计划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够适应这份计划是保证你的远程学习以及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步骤。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学生面临双课堂、两套教材的困局由于法学本科教学计划按照四年来规划的。因此,法学本科教学计划必须考虑法学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对法学课程的认知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这种安排是若干年来法学本科教育经验的积累。但这种安排不一定符合司法考试中各课程的学习安排。因此,学生只能制定一套自己的复习计划,要么参加各种司考培训班,要么就购买专门的司考复习教材,从而破坏了法学本科教育的系统性。而且司法考试考察的对象并非高深的法学理论,而是将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解决实务的能力。这在司法考试中表现为绝大多数题目都是小案例。司法考试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思维逻辑分析法律问题并作出准确判断和解决实务的能力。由于要求不同,学生在忙于准备司法考试的同时,还得应付学校的课程考试,使得学生同时学习两套教材,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法学本科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专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基本原理的阐释,对具体实务不够重视。就教学内容而言,本科法学教育都是以各部门法的知识体系为框架,教师的讲授以单调说说教为主。法学本科各门学科考试均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题型来考察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试题较为单一,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结果导致学生缺乏法律实务操作的能力。司法考试对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众所周知,每年的司考通过率较低,这让许多学生不能从事法律职业。目前各法学院校都高度关注司法考试的通过率,这导致司法考试通过率已经成为衡量一所法学院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有利于法学本科学生的就业司法考试与法学学生就业有密切关系。基于对学生个人前途的考虑,高校法学本科教学应该对司法考试作出适度的反应。如果法学本科学生通过了司法考试,就有了报考法检系统绝大多数招考岗位的资格,也更容易在各律所、各企业等单位就业。

三、关于解决司法考试带来的影响的对策

司法考试给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契机,面对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法学教育界必须及时作出应对。只有减轻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负面影响,才能培养出不但懂得深奥的法学理论知识,而且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专业人才。

(一)规范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我国目前法学本科教育设立了16门核心课程,这16门核心课程是在教育部和司法部的指导下,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的。核心课程体系涵盖了塑造和培养法律专门人才的基本课程,对法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提高法学院学生素质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当前法学本科教育中,应该侧重强调学生对理论分析应用能力的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16门核心课程重要性的同时,注重对具体法律规定的分解和运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练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中分析比较教育部法学本科教育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大纲与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能从容面对司法考试。

(二)调整教学计划,以便适应司法考试的时间安排按照法学本科教学计划的传统安排,大一上期一般不安排专业课,而司法考试在大四上学期举行。这样一些重要的课程未开设的情况下,学生就将参加司法考试。针对这一现象,适当学生的培养方案。在大学一年级时可以开设法学导论、宪法学、法律逻辑学、民法总论、刑法总论等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其余所有法学专业必修课程和某些选修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仅仅开设1至2门选修课程,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时安排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种安排,既能完成本科教育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兼顾司法考试,有利于学生应对司法考试。

(三)实现法学本科教学与司法考试互动法学教育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考试内容、命题题型方面作出一些改变,兼顾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并且通过教学改革,在坚持法学本科教学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对司法考试作出积极的回应,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能够娴熟的处理社会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案件。

四、结语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实施,目的在于为法律职业设置一个较高门槛,有效提高法律职业人的基本法律素养,这对我国法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司法考试给法学教育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既可能促进法学教育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进行改革,也可能将法学教育变成“高等的应试教育”。因此,借司法考试契机,探寻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以期实现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完美契合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但是该契合需要通过政府、法学界、法律职业人等多方反复的博弈才有可能实现。本文认为,要解决司法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考试内容等方面做出一些改变,兼顾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及操作技巧,培养出真正的法律人才。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修正案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修正案,修改后的《法官法》和《检察官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将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

据统计,2006年司法考试的报考人数达27.8万人,2007年报考人数达29.4万人,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资格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当年报考人数增至37万人,比2007年增加7.6万人,2009年考生人数更高达41万人。报名人数多、通过率低使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

八年来的实践表明,一方面,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有利于提高法官、检察官队伍素质,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社会公正,较好地兼顾司法效率。另一方面,司法考试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也值得我们反思。现行司法考试试卷分为四卷各占150分,其中前三卷均为客观题,卷四的主观题仅占总分值的1/4。客观题多数考查的是考生对重点法律法规条文的记忆和一般理解能力,当考生通过司法考试顺利进入用人单位后,由于欠缺应有的法学理论素养、逻辑推理能力与司法职业能力而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使得司法考试作为选拔法律职业者的资格考试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二、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影响

司法考试直接关系到大多数法学本科学生的就业资格,决定了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法学本科招生的影响

法学毕业生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却不能立刻从事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工作,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或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司法考试直接关系到大多数法学本科生的就业资格,而且司法考试通过率偏低,这就使得法学本科专业早已不再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据统计2010年高考报考人数为946万余人,比2009年1020万的报考人数少了74万人。这就意味着高校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生源竞争,以培养高素质的法学研究人才、法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法学专业院校尚且压力倍增,一些地方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法学院系不得不为了争取生源将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向司法考试倾斜。

将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估要素之一,已经广为社会大众接受,这个法学本科教育质量的硬指标,让一部分综合院校下设法学专业、地方理工院校的法学专业招生难度进一步提高。

(二)对法学本科教学的影响

首先,法学本科学生将通过司法考试作为本科学习的最终成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自己的专业学习,但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常以“司法考试考不考、考多少”为判断标准,尤其对非司法考试课程的学习持消极态度。即使在第四学年9月份司法考试结束后,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有三门以上专业课,实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司法考试的复习中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不愿意再“浪费时间”,导致这些课程正常的教学秩序依然受到司法考试的严重冲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其次,学生往往在第三学年结束后面临司法考试、求职、公务员考试、毕业实习难以抉择。一定程度上,备战司法考试需要花费较长一段时间,使得部分学生错过了一些就业机会。另外,不少人在同一时期内选择双管齐下甚至是多管齐下,这样一来,无法保证充分的精力专心复习考研、撰写毕业论文,不仅影响了考研的成功率,同时也造成了现阶段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普遍急剧下滑的后果。

最后,司法考试对本科实习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司法考试在每年9月举行,这就打乱了一些学校统一安排的从7月开始的毕业实习计划。考虑到部分学生选择回生源地参加司法考试的客观实际,将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实习改为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情况下,一是部分学生不能够在实习中及时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认真撰写实习报告,无法取得预期目标;二是部分学生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甚至不去实习,造成入职后业务生疏、动手能力差的不良后果。

(三)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客观上,把通过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资格无疑增加了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或者将通过司法考试作为应聘条件之一,或者将是否通过司法考试作为简历筛选的标准,造成一些学生根本无法跨过求职的第一道门槛,这样不仅失去了竞争职位的机会,也无法积累求职的经验。

从就业观念上看,通过司法考试的绝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在公、检、法系统就业,而且在地域上集中于中央机关和较大城市,他们通常将基层普通法律工作者作为公务员考试失败后的备选项对待。因此,超过100:1甚至是1000:1的职位报考比例在我们近年来的公务员招考新闻中也屡见不鲜。然而,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法检系统人员逐渐趋于饱和,一些岗位不仅要求通过司法考试,还要求同时达到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公务员考试难度逐年大幅递增,也是造成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一种观点认为,经历了2008年政策调整,司法考试就正式成为法学本科教育的指挥棒,法学本科教育应坚决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因为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比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声誉,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学本科教育不应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单一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学人才的多重需要。一些院校完全以司法考试为中心修订法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形成司法考试考什么,法学教育就教什么,学生就跟着学什么,这显然是将法学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有悖于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无疑是法学教育制度的倒退。

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要充分促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正视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学的冲击,坚持多元化培养目标,全面促进教学改革。在高校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在保证法学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应根据司法考试命题特点重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为了进一步避免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脱节的现象,法学课程考试应适当借鉴司法考试题型,使学生提前适应司法考试氛围;积极开展法律诊所教育,让学生了解与熟悉法律实务工作的流程、特点及具体要求等,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为地方群众提供一定的法律咨询服务。

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司法考试,指导学生科学备考。一方面,尽管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司法考试,现实情况是相当比例的学生并未认真备考,仅存侥幸心理去“试考”,甚至不复习就去考试,这样必然大大降低了原本就不高的司法考试通过率。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平时考试成绩不高而缺乏对司法考试的信心,一部分学生认为司法考试与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在备考时间上冲突放弃系统备考司法考试。另一方面,学生中出现了盲目信赖所谓的权威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现象。一些培训学校声称特邀培训专家或是具有丰富命题经验的原司法考试命题组成员,或是与现任命题专家有密切关系的学者,同时打着“考前全封闭式冲刺班”、“协议保过班”、“未通过者全额退款”等宣传口号,运用一系列营销手段吸引那些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但许多学生并未凭借这种方式通过司法考试。这就需要高校在日常教育中积极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对司法考试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为提高法学本科学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改革司法考试制度,以便实现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良性互动。虽然,近年来司法考试的客观题的题干多出现案例,但是这些案例的答案依然限制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而且排除了其他答案存在的可能性,这点与面对现实案例时差距很大。一方面考生在无法通过独立分析直接得出正确选项时,仍然有可能凭借一定的答题技巧得分;另一方面,其在将来的法律职业过程中面对真实案例并缺乏给定选项时,必然会因此导致其独立分析案情,及时作出案件处理结论的能力大打折扣,因此不能很好地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显然,司法考试受到题型的限制并不能全面考察考生的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还造成了法学专业学生考不过非法学专业考生,法学博士生考不过法学硕士生,法学硕士生考不过法学本科生的尴尬局面。

因此,在今后的考试题型上应削减客观试题的数量,增加主观题的数量;在考试内容上,应进一步减少考查法律条文的识记,着重考查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命题质量上,应适当平衡各学科分值比例;在参考答案制定上,尽量避免冤假错案。此外,还可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采取的司法考试模式,从每年一次书面完成考试发展为分阶段先笔试、后面试来完成,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所谓的运气成分和某些培训机构全封闭复习押题对司法考试通过率的影响。

四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美国的法学教育以研究生为起点不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经历了恢复、初步发展、全面发展、超常规扩充等不同阶段。我们也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引发了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司法考试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建立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叠进的法学教育的基本格局。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6篇

一 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司法考试大纲和本科教学大纲两种不同的指向使得教学活动无所适从。目前,我国普遍认为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是专门的职业教育。就世界范围而言,大多数国家的法学教育在大学本科阶段贯穿的都是一种通识教育。为此,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执行的是法学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教学大纲,其中规定了十六门核心课程,还列举了若干门选修课程,而且对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司法考试则由司法部每年公布司法考试大纲,作为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之用。由于学生关注司法考试,任课教师不得不参考司考大纲,从而改变了本应坚持的法学本科教学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司法考试大纲来组织教学,那么,中国的各法律院校将没有专业特色,导致本科教育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其次,学生面临双课堂、两套教材的困局。由于法学本科教育按照四年来规划的。因此,法学本科教育计划必须考虑法学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对法学课程的认知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这种安排是若干年来法学本科教育经验的积累。但这种安排不一定符合司法考试中各课程的学习安排,因为司法考试考察的对象并非高深的法学理论,而是将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解决实务的能力。为了参加司法考试,学生又自行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甚至参加各种司考培训班,购买专门的司考复习教材。学生在忙于准备司法考试的同时,还得应付学校的课程考试,使得学生同时学习两套教材,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关系的重塑

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关系应怎样定位,如何理性选择,使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接,是法学本科教育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 理性看待法学学位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的差异

法学教育的功能是培养法学人才,而司法考试的功能是筛选人才,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培养法律职业人才,而且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提供基础,或者是培养其他法务人才,甚至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而司法考试的目标很单一,即选拔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法学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而司法考试的范围有限,不可能涉及法学教育的所有内容。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谁决定谁、谁适应谁的问题。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法学教育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适当地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司法考试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适当兼顾法学教育。这样才能确立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

2 确保法学教育的独立性,不能沦为司法考试的“培训班”

第一,培养目标重置。法学教育目标设置是法学教育的起点,其对法学教育的培养方案的确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不同类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应有所差别,这是法学教育“多元化”的要求及必然表现。因此,应当改变实践中培养目标“百校一面”的状况。对于一些知名高校,应根据其教育层次,将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国家亟需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知识与人文素养,能够熟练地从事法律及相关工作或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来讲,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其教育层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等从事实际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着重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及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其毕业生应当是在基本法律方面的“通才”,并对其他知识有适当了解的实用型人才。避免过分追求所谓的“通识教育”忽视专业教育而导致毕业生看似“通识”实为“通通不识”的局面。

第二,培养方案调整。培养方案调整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保障性文件。高校培养方案应当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保障其得以实现。对于知名高校,其调整重点应当是针对司法考试的要求增加司法考试培训类课程,并保证学生在参加考试时主要的课程均已开设完毕。至于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改革: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以法学核心课程为主开展教育,保证学生对国家基本法律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于属于核心课程但学生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科目,应直接以司法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并缩减课时。如三个国际法及法制史等科目完全可以采用概论的方式开设,在保证法学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其次,考虑到司法考试的时间安排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在教学安排上应做调整,改变目前大一、大二法学专业课程开设过少的教学进程安排,理论法课程如宪法、法理学等应当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三年级应当将全部法学核心课程开设完毕。此外,考试方式及实践教学的安排也应当考虑司法考试的要求并作出相应调整。

第三,教学方法改进。我国的法学教育注重法学理论的阐释、演绎以及法律条文的注释。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夯实很有好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容易导致教师对知识的专断,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法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一套普遍性的规则是其第一要义。目前来看,增加案例讨论课及法学实务的课时,建立并完善诊所式法律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第四,教师队伍建设。在知名院校,教师队伍以高学历、高职称为特征,似乎教师队伍建设对其来说是一个伪命题。但应当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高校纯理论教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任何法律职业都是为了将法律更好地付诸实施,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势必要被淘汰”。因此,对于知名高校来讲,鼓励教师从事法律实务并把实践经验及心得带回课堂是当务之急。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既无大师也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近年来,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试图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果不仅收效甚微,甚至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应以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其基本定位,以培养应用型的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改变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这固然是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条件所限,同时也是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 改进司法考试制度

第一,应该有计划地提高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使得更多的毕业生能够过关,取得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在当今世界,采用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的国家,其通过率都比较高。例如美国的律师考试通过率就相当高,各州的通过率相差不大。以科罗拉多州为例,该州法律考试由州最高法院组织,每年举行两次,一次考试的通过率在75%左右。我国的司法考试也应当进一步地提高通过率,一方面能够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法学专业,另一方面,更多的学生能通过司法考试,激励法学专业的学生加强自身法学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关注点局限于司法考试,从而消解司法考试“指挥棒”作用。

第二,应当限制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报考资格,原则上只有法学专业文凭的获得者才能参加司法考试。在美国,如果要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和当律师,必须是法学院的毕业生,而法学院毕业生全部为本科后教育,即至少是取得相当于我国的法学研究生学历的人。在我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无论其所学的专业是什么,都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可以考察法学知识,但难以考察民主、自由、独立、人权等法治意识,而这些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必备的素养。因此,规定只有法学院校的毕业生才能参加司法考试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共有423所高校有法律院系,占全国1700多所高校的1/4。在校法科学生36万多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在这样规模已经较大的法律教育背景之下,规定只有取得法律文凭的人才能具有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已经完全具备了条件。

第三,改革和完善司法考试的试题内容和方式。从世界各国司法考试的内容来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客观题考试内容;二是法律写作考试;三是法律实务考试。其中主观题和开卷考试占了主要的比重。我国司法考试是典型的应试型考试,考试方式是书面、闭卷、一次性的,采用的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四张试卷中,前三张均采用客观题,占总分的75%,最后一张卷采用主观题,占总分的25%。总的来说,统一司法考试还是以客观题为主的应试型考试。在我国每年的司法考试试题中,出现要求考生熟记几千条法条等死记硬背的内容,并且以偏题、怪题作为拉出差距的手段,诱导考生钻研答题技巧,而真正的法学素养却根本无法在考试中得到检验和反映。出题的方式常常使受过正常法学教育的人反而难以通过考试,违背了考试应当选拔具有法律素养的人之初衷。司法考试反映司法工作具有的能力,所以应当将主观题的内容增加一些,同时对主观题的考查方式采用可以参考法规的开卷考试。

参考文献

[1]马治国.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7篇

然而有一个叫朱封的女子却敢于向命运叫板,她在13岁时立志当律师,尽管以后的生活波折坎坷,她却为这个梦不离不弃地奋斗了25年……

朱封是湖北荆州人,出身贫寒农家。读初一那年,朱封看了一本关于律师的书,立即被这个充满正义和挑战的职业深深吸引,立志长大以后也要成为律师。然而就在朱封为这个梦想刻苦学习的时候,母亲突然中风瘫痪在床,这对有着3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让弟妹上学,初二那年,朱封不得不辍学去了东莞,在一家酒店做了服务员。看着客人们衣着体面,吃着每盘价格都比自己一天工资还高的菜,自卑的朱封心里产生了很深的落差。

朱封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她买回了一摞初中和高中的教材开始自学,决定参加成人高考。每天,朱封都会在客人不多的时候,见缝插针地学习,晚上10点半,工友们熟睡后,她又一个人躲在厕所里,点一支蜡烛,埋头苦读。

南方的夏天极为闷热,蚊子又大又毒,朱封经常被咬得全身都是又红又肿的大包,刺痒难耐,一抓破就会流出股股血水。对比着在风扇底下熟睡的室友们,再看看躲在厕所汗如雨下的自己,朱封感到万分委屈,她收了书,打算放弃。

一个月后的一天,朱封在给客人倒水时,不小心烫了客人的手,客人一把推开她,生气又嫌恶地说:“连服务员都做不好,真是个没文化的乡下妹子!”受此羞辱的朱封忍着眼泪连连道歉,但对方不依不饶,还把经理找来了。因为这件事,朱封不仅挨了一顿骂,还被扣了200元钱。躲在角落里,朱封忍不住痛哭起来,她知道,要想改变命运,实现律师梦,除了学习别无他法。就这样,朱封又捡起了书本。

1994年,参加完成人高考后的朱封跳槽到一家韩资企业做了办公室文员,工作轻松,业余时间也充裕,于是她买了几本司法考试的参考书开始复习。然而在第二年报名参加考试时,朱封才知道,要想参加司法考试,学历必须达到大专以上,而且还必须为法律专业毕业。她显然不够格。

同事得知后,劝她别跟自己较劲,认命算了。但朱封却摇摇头,她为实现那个梦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眼看就要成功了,她坚决不能放弃。于是,当年年底,朱封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的专科自学考试。

1996年,朱封回到了荆州老家,在一家工厂做资料员,并在第二年结了婚。有了孩子后,朱封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只有等孩子熟睡了,她才有时间学习,所以直到2004年才顺利毕业。

好不容易才拿到法律专科文凭的朱封兴冲冲地去报名,却被告知,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再次提高,需要法律专业本科或其他专业但有一定法律知识的本科以上学历才可报名。看到自己努力了很多年,还是因为资格不够而被排除在外,朱封备受打击,一回家就忍不住委屈地哭了。可在内心里,朱封没有放弃,她一定要成为律师。

利用休息时间,朱封又开始了学习,并在4年后拿到了湖北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证。随后,她报名考试,却失败了。

这对朱封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沮丧了一段时间后,朱封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复习计划。仔细复习了一年后,2010年,朱封再次报名参加考试。11月23日,朱封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分数远超合格线30分!欣喜若狂的她禁不住当场尖叫起来,并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亲朋好友。

2011年4月12日是值得朱封铭记一生的日子,那天,38岁的她终于实现了自己25年的愿望。捧着绿色的证书,朱封喜极而泣……

现在,朱封已经是荆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了。说起自己多年的追梦历程,朱封说:“有梦想的人都很了不起。只要我们能在挫折和逆境中依旧保持对梦想的执著和热诚,不论发生什么都不放弃,梦想并不难实现。”■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8篇

作为从事司法工作“敲门砖”的国家司法考试,由于参考人员众多、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有“中国第一考”之美誉。在考生逐年增加,考题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考试通过率却出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7g6,2003年的10g6、2004年的11g6,提高到2005年的14.3996。这其中司法考试培训的作用功不可没。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过,“法学是博大精深的科学,司法活动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专门性活动”。这场从2002年开始的司法考试,就是将专业性和博大精深融为一体的考试。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参考人员众多、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

在众多司法工作人员的呼吁之下,相关机构将适当减轻参考现职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予他们一定的假期全力以赴备战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绊倒众多法官”的尴尬局面也许将会得到改变。

而与此同时,京城司法考试培训名家一一三校名师在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全新高端培训模式,设置了以往从没有过的、3~5个月的系统教学长班,这种班次针对公、检、法、司系统内部年龄偏大、通过率低的问题,是非常适合的,它能够行之有效地帮助这些考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司考精髓,顺利通过司法考试,也使得通过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跛脚”的法官落榜司考

司法考试取代了延续十多年的律师资格考试,以及系统内的初任法官、检察官资格考试,实行三考合一。它已经成为从事司法工作的通行证,也是中国法制人才建设走向司法精英的起点。

但是4年来的司法考试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些从来没有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人通过了司法考试,而许多长期工作在司法一线的精英却连续几年不过关。有分析认为,这其中有着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原因,因为司法实践专业性特别强,所以司法工作者大多专于某一领域而无法做到通才。以法院工作为例,法官们长期办理某一类专业的案子,如刑庭法官只办刑事案件,民庭法官只办民事案件,造成他们知识上的“跛脚”,而司法考试却涉及极广,民刑经济行政,还有涉外法,仅一个三国法就包罗万象,这让日常工作繁忙的司法工作者很难抽出时间消化吸收,因此而落榜。

中国政府虽有规定,如果现役司法工作人员在5年内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将从此失去司法工作资格。但是如果届时真的出现“大换血”的话,仅凭司法考试期间的学习通过的司法工作人员,将难以胜任这项实践和经验极为重要的工作。所以,在通往司法精英人才建设的道路上,中国政府也在寻找更为合理的途径。

最近,一条消息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京城知名的司法培训机构主办的“司法考试全新高端模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政法界的专家汇聚一堂,探讨司法考试培训新模式。经研究论证,通过3―5个月系统的司法培训,各部门法足量的讲授,由各家教授亲自编写的教材、习题、评解能够提高公检法司法考试的通过率。

名师是培训质量之本

大量的数据证明,在考生逐年增加,考题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考试通过率却出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7%、2003年的10%、2004年的11%,提高到2005年的14.39%。这其中司法考试培训的作用功不可没。

中国律师与公证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李仁玉说:“专业的司法考试培训在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司法考试的核心在模糊点,有些问题如果没有名师指点,靠自己领悟是很难以分析清楚的。而名师的作用就在于此。”在与一些考生的接触中,他了解到,通过基础性的司法考试培训,一般能够提高50~60分的成绩。

司法考试每年的参考人数在不断增加,司考培训越办越大,市场也逐渐发育成熟。在司法考试培训中,北京可谓是考生心中的圣地。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其一,北京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代表法学教育权威品牌的院校都集中在这里。其二,由于主考机关司法部在北京,考试大纲、指定用书的编写者、命题老师也绝大多数是北京的专家、教授。其三,在培训授课中有影响力、号召力、形成个人晶牌的名师几乎都在北京。其四,北京的培训机构已初具品牌。由于上述原因,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在北京随处可见。

在众多的司考培训机构中,考生如何理性甄别,选择一家好的培训机构非常重要。因为选择不当,考生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宝贵的时间和不可多得的机会。

就国家司法考试培训而言是以名师论的,名家名师是培训质量之本,是司考培训的行业标准。有专业人士提醒,考生在考察一个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时,不应仅限于横向考察,即看师资力量如何、是否能全部到位,要一一对号入座,还要进行纵向考察,看所聘请的名师名家是不是能够讲满其部门法培训所要求的课时。

在众多司考老师当中,名师李仁玉教授无疑已然成为了各培训机构吸引考生的亮点。从1999年以来,李仁玉教授一直活跃在司法考试讲坛上,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授课听众已近百万,凡是听过李仁玉授课的考生,均对其十分钦佩,赞誉有加。

很多学员对其评价是:授课风格通俗易懂,于不经意处见功力,寓真知灼见于诙谐之中。深奥艰涩的民法原理,在其通俗易懂的案例中得到展现,学员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分析题目的方法。

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中,民法是基本大法,可以“通天下”。所以领悟到民法的精髓对于深刻理解司法体系至关重要。有评论说,李仁玉老师的讲授可谓“以己之酒浇学员心中块垒”,或曰“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他的出现让人知道何以为“司考辅导”,其辅导风格的形成也是律考制度趋于成熟的象征。法律教育网的学员对其评价是听李仁玉老师的讲课,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把杂乱无章的民法知识理得头头是道,很容易记忆,自己的民法水平大幅度提高,比看书强多了!

考生是第一位的

像李仁玉这样的老师是各家培训机构必争的。在2005年之前,李仁玉教授还时常游走于各家培训机构。但是2005年,李仁玉教授却与三校名师签署了独家授课协议。李仁玉教授说,选择一家真正为考生负责的培训机构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珍视自己声誉的表现。

三校名师校长谷振维说:“现在三校与不少像李仁玉这样受学员欢迎的名师签订了独家授课协议。这种独家签约,不仅是为了约束老师,使他们认真备课,而不是忙于应付各培训机构的邀请,而且这种专注

和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他们维护品牌形象,提高培训水平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打造名师培训团队,强强联合的结果必然是三校名师竞争力的增强,以及业界晶牌的无可替代。

三校名师成立于1992年,经过14年的历练,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实力、口碑最佳的司法考试培训机构之一,该校是唯一一家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三所院校中最著名的司考专家聚集在一起的培训机构,这些老师既有历年司法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者,也有命题题库编写组成员,加之三校名师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名校和名师的有机组合,共同构建了一种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司法考试培训体系。

三校名师校长谷振维说:“三校名师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感,因为我们深知,没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训机构终将被无情的教育市场淘汰出局。经过市场需求、竞争的不断变化,考前培训这个兴起了十几年的教育产业,急需建设一批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从品牌的树立到项目的选定,以及策划、招生、课程、师资、学员、资料等,三校名师是在用自己的经营教学管理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员工。为了提高广大考生的通过率,我们根据通过率调查和学员反馈,经常与授课教师沟通,不断的更换不适合司法考试课堂的教师。对于为学员们服务的员工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将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铭记在心。”

他还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教育培训这个行业现已不可阻挡地形成了产业化模式,但它的本质仍是教书育人。培训机构面对的是渴望通过接受培训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切不可将他们当作一种商品,因此,司考培训的办学思想不能有太浓的商业意识,过于商业化的思想必将导致办学者和学员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

据谷振维校长介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三校曾经替换了近十位因对司法考试的课程不重视而被学员赶下讲台的教师。

三校名师最初的创业时期,选择好老师是最为头疼的事情。其中民法老师就换了几个。最初三校请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亲自授课,但是博导过于精专的理论教学无法与司考培训相匹配,严重脱离大纲。后来三校请中国政法大学的某教师替代这位博导,但是满意率也仅为70%。直到1999年,三校请来了司考民法泰斗李仁玉,才使学员达到了100%,甚至是200%的满意度。三校与李仁玉的合作也由此持续到今天。

谷校长说,他和李仁玉教授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在培训理念探讨、办学思路及教学过程中,他们经常能够碰撞出火花,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司考通过率上升至70―80%。

诞生全新高端模式

现在司法考试的难度逐年加大。考试范围越来越广,考点越来越细,出题角度越来越刁;考试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司法考试还增强了对考生的理论功底的考察力度,实务性愈强。

如何应对司法考试成为司法考试培训班及授课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三校名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认识到过去的培训方式的不足,在2006年推出全新高端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保持原有教学模式中突出优点,保持名师大腕的授课,尤其2006年得到人大、北大、法大、清华的著名辅导老师的独家授课支持,确保其有充分精力时间研究中国的司法考试,通过最恰当的课程设置来培训学员,完全能够提高学员的通过率。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施行单元式的练习与讲解,增加练习量和讲题量,解决学员吸收消化难的问题,并通过讲题使学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校名师为确保学员的过关,精心策划了高效的长期班,在去年的基础上2006年为不同群体的学员设置了三种高端的班次:150天的航天I号班,120天的航天Ⅱ号班、90天的超级旗舰班。

三校名师的郭副校长详细解释了这一高端模式的办学思路:“在三校名师高端班次的设计中,特别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变为各种方式相互配合、交叉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方式。例如说在三校名师全新推出的为期150天的航天I号班,既有着眼于强化基础的深度讲授和部门法老师亲编习题演练及模考讲评,又有对症下药的‘诊所式’教育和与名师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以及专业人士跟踪整理复习计划、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站式服务。”

再有,备战司法考试的学员大多承受着高强度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三校名师认为,如果一味的灌输、学习,不仅不利于学员的身心健康,而且长此以往将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所以三校名师采取了各种途径为学员释放压力,同时将学习有针对性地贯穿到各种活动中。在培训期间,有意识地为学员安排了各种体育运动,促进学员加强锻炼。并且组织学员进行郊游。在这些娱乐活动中,三校名师都会安排授课老师全程陪同,目的是为学员创造与授课老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样,学员可以将在课堂中的疑点、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解决。

另外,三校名师还组织学习小组,使学员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提高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力。更为难得的是三校名师将这些自由交流,和良好的学习方式制度化,帮助学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考研 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从高考成绩看,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进入一本高校(专业)的学生低100分左右,如此基础较差的学生四年后能考上研究生吗?人们产生疑问有一定的理由。不过,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高考成绩只能表明过去,不能决定他们“永远不如人”。我们独立学院的教师应该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受到启迪,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又要看到“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法学院遵循学校“办负责任的大学”、“狠抓教学质量”的办学理念,把考研指导工作作为一项教学工作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2013年,法学院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的学生共151人,就读于全国20多所高校,其中考取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工程”重点大学研究生的学生64人,考取研究生总人数占同期毕业生总人数的9.6%。2009届毕业生当年的考研率达到12%,创学校历史最高记录;2013年考取研究生人数超过全校考取研究生总人数的二分之一。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对如何做好考研指导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赢得社会信誉产生了良好作用。

1 独立学院不能“忘本”

国家教育部门为了规范普通高校的招生工作,明确划分一本、二本、三本录取分数线,由此也就出现了几个新名词――一本学校、二本学校、三本学校。家长送子女读独立学院看中的是“本科”,学生也因进了“本科”而感到欣慰。独立学院应当以“本”为标准,以“三”为压力,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小与一本、二本高校的差距。独立学院如果以录取分数线为依据,定位较低,要求不高,甘当“三类”,可能会被挤出“本科”行列。

从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需求的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然而各高校法学本科招生人数很多,就业压力特别大,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必须与一、二本学校的毕业生“平等竞争”。近几年,不少法院、检察院已将硕士作为招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一些企业、公司招聘法务工作人员也要求是硕士毕业。社会需要高学历人才,一部分学生又希望继续深造,老师们怎么办?只能知难而上,助学生一臂之力。

再说,独立学院培养出一些优秀学生输送给更高层次的培养单位,这也是本科学校应当完成的任务。指导帮助学生考取研究生,可以一举三得:一是体现了专业教学质量较高;二是既有就业数量,又有就业质量;三是赢得学生、学生母校(高中)、学生家长及亲友的赞誉,是一种最佳的招生宣传方式。笔者曾接到过一位广东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说“我的女儿就读于你们学院,能考上研究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表明你们重视教学工作,为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让我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谢谢老师们为我女儿的成长所作出的奉献!”

2 将“份外工作”列入常规日程

按普通高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考研确实是一项“份外工作”。我们把考研指导工作融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在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一、二年级多作宣传,让学生了解考研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学好外语,同时认真学好专业课程,提前做好“基础”工作。宣传引导工作的重点是讲明考研的利弊和有关政策:首先,从考研的有利方面来看,大学现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升学率高,就业压力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本科学生如能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便于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通过报考研究生,与一本、二本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如考研成功就上升为全国重点高校或省属重点高校的研究生,赶上或超过原来考进一本、二本学校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就不会因毕业于三本学校而受到冷遇。其次,考研也有某些不足之处,考上研究生还需要学至三年,不可能为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研究生毕业后还要面临“第二次就业”问题。再次,帮助学生明确考研是由国家组织的选拔性考试,招生学校通过考试“优中选优”,因而考研具有一定的难度;明确不同地区学校的录取基本条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照顾政策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家庭条件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决定是否报考研究生。

在三年级,做好考研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工作,指导学生确定报考的学校及专业,组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向师弟师妹们介绍考研经验,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安排专职教师接待学生咨询。在四年级,为考研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开展专业课辅导,对进入复试的学生进行面试技巧指导。

我们总结多年考研指导工作的经验,编写了《法学院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指南》,供有考研愿望的学生阅读参考。考研指南的内容包括: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明确“三类(现为二类)地区”,“三个分数线”;如何选报学校及专业;认真做好备考工作;初试、复试、录取的相关事项;学院的考研指导工作;师兄师姐们的考研经验。

3 指导学生“量力而行”选报志愿

考研能否成功,选报学校及专业十分重要。报考研究生的学生都是来自各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而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招生时都想“优中选优”,如果第一志愿上线学生不够计划招生人数还可以接收调剂生,因而研究生的招生总体情况是“录取少数,淘汰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有某些“先天不足”,例如外语基础较差,虽经大学几年的学习有所提高,但仍处于水平不高的状况;从专业课来看,基础一般化,尖子学生较少,与名校的毕业生有明显差距。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自行选报学校时出现“偏高”现象,某些专业出现扎堆现象,如不加以指导,他们就会进入被淘汰的“多数”之列。

我们针对学生们的浮躁情绪,及时引导他们在选择学校及专业时必须量力而行,既要信心十足,又要冷静思考;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了选报考研志愿的三项原则:一是选报学校避开重点就一般;二是选择专业避开热门就冷门;三是考试课程避难就易。我们还组织学生填写“考研学生信息调查表”,了解考研学生的有关情况,查阅他们的专业课成绩和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指导他们调整志愿,务实求稳的报考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据统计,在教师指导下调整志愿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占40%左右。

4 抓基础,促准备

学生考研能否“上线”,一靠基础,二靠准备。“基础”需要积累,“准备”十分关键。研究生考试中的专业课试题分值比重大,答题要求较高,既要考查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考查较强的分析运用能力。专业知识基础需要通过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而逐步积累起来,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考研复习准备时可以省时省力;专业基础虽然较好,但未按考研要求做好充分准备,也难免不出问题。

我们注意夯实学生的法学专业知识基础,提前为学生考研做好铺垫工作。例如,我们选订法学专业主干课的教材时,都选用部级规划教材或是省部级优秀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权威性、通用性,其中一部分教材就是某些学校的考研参考教材,为学生考研提供了方便条件。再如,我们借鉴社会考试的经验,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采用试卷库考试,实行集中流水评卷,有效去除学生成绩中的“水分”,促使学生学习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真实收获,逐步积累,夯实基础。我们教育学生把校内考试当做“平时练习”,把目光盯着毕业前后的社会考试。我们调查发现,我们学院校内考试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中绝大多数人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事实证明了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的重要性。

我们在督促学生加强考研准备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要求学生制订复习计划,参加公共课培训班;购买报考学校推荐的参考教材,注意校内学习使用的教材与参考教材的差异性;收集报考专业往年的试题,分析掌握命题特点,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涉及考生较多的法学课程的复习辅导,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和笔试答题技巧。我们劝导学生平时全面认真准备,考试时“分分必争”,争取理想的结果。考研成绩公布后,我们对进入复试的学生组织了模拟复试,介绍了复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技巧,要求他们认真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六年来,我们学院学生在复试中被淘汰的共有8人,占参加复试总人数的5.3%。考研复试的通常比例为1:1.2,淘汰率可能达到16.7%。可见,做好应对复试的指导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5 给予奖励,增加动力

奖励优秀学生,是一项国家的既定政策,也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鼓励措施。2006、2007年,学校对考取全国重点高校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对考取其他高校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2008-2012年,我们利用昆明万国新起点培训学校在商学院开办司法考试面授培训班的机会,给予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参加免费培训的机会,他们的受益额(培训班学费)为8000元左右。商学院还邀请全国著名律师事务所――云南刘胡乐律师事务所专门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设立了“法律新人奖学金”,奖励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司法考试(A证)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名额不限。2011、2012届学生中共有77人荣获“法律新人奖学金”,其中部分学生既通过司法考试又考取研究生的,获得了双份奖学金。学校对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的考研热情,增添克服考研困难的动力。

6 结论

2010年,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独立学院的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考取研究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教师认识到位、乐于奉献、指导有方,学生目标明确、勤奋进取、脚踏实地,就有成功的希望,就会出现办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林怀满(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法学教育,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第10篇

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CPA)考试是中国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随着近年来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注册会计师执业要求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财政部决定对注册会计师制度进行改革。并从2009年起实行新的考试制度,原考试制度2009年实行最后一年。这次改革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注册会计师考试由一个阶段调整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阶段。二是调整和补充考试内容,充实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三是注重测试考生的综合应用技能,特别是第二阶段考试。整合现行考试制度有关要求,对胜任能力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拆和补充,并加以整合,着重考查考生在执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会的报考条件不高: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就可报考。每年注会考试一般在4月份开始报名。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考试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1个科目。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9月份。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

二、在校生参加CPA考试原因分析

在校生仅指不开设CPA方向院校的经济类专业在校本科生、大专学生。经济类在校生参加注会考试的人数很多。是除了考研之外的另一个热门选择。如某院校管理本科一个班里一半学生考研,一半学生考注会。在校生热衷参加CPA考试原因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

一是报名条件相对较低。经济类的执业资格考试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的报名条件相对较低,而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年限要求较高。例如报考注册税务师要求非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六年;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四年等。报考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不仅对年限有要求,对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经验有更高要求: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3年;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1年等。

二是考试难度较大,合格证含金量较高。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每年的司法考试是国内组织的考试中难度较大的考试,这个难度包括单科难度,而通过全部考试获得证书的整体难度更大。据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有57万人报名,49万余人次参加了考试。各科合格人数及合格率分别为:会计14502人,10.79%;审计9281人,15.06%;税法16498人,13.56%;经济法20034人,17.98%;财务成本管理9579人,15.26%。总体来看,2008年度所有科目的平均合格率为14.53%,与2007年度的平均合格率相当。正因为考试难度较大,考试非常权威,许多在校生希望通过考试拿到注会证,就业时可以多一项选择;通过考试也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即使只通过部分科目,在就业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砝码,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另外,注会考试报名费用相对较低也是在校生热衷参加CPA考试的原因之一。

三、新CPA考试制度下在校生备考策略

注会考试的难度相对于不同专业基础的考生来说有很大区别。经济专业的硕士生考起来较容易,但也要认真地复习备考;在校本科生相对难度稍大一些,对大专在校生难度就更大。所以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制定自己的备考策略。

一是备考期望值要适当。许多在校生参加注会考试是盲目跟风,同学报了名自己不加分析也报了名,但因为前期认识不足,在复习过程中才知道注会的难度,于是就放弃了,所以注会的出考率一直不高。注会考试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考试,所以在选择考试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了解,期望值要适当。鉴于新制度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中注协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因为在校生在上学期间一般很难有实务经验,所以在校生上学期间拿到全科证的可能性不大,这与旧制度不同。而且根据历年数据,全国一次全科通过(指旧制度5科)的考生凤毛麟角,所以在校生的期望值可以定位为2-3年通过专业阶段的6科,毕业1-2年后考取综合。有些在校生还要考研,所以要通盘考虑。

二是备考时间及科目安排。注会新制度专业阶段的六个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之间有一定知识联系。各科难度因人而异。在校生可以选择一次报考2-4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报考2-3科复习压力不算太大,要注意难易搭配。六科中《一经济法》比较独立,不需要太多经济专业基础,而且大量考点需要记忆,在校生正好可以发挥自己记忆力好的长处,在第二学期(大一)报考较合适,而且一般经济专业大一就开设《经济法》课程,已有一定基础。另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2伽嘶增的一门课,一般新内容考试难度不会太大,要求管理学原理的知识基础,一般大一就开设,所以也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报考。六科中会计和审it--定要同时报考,因为审计中有近20分的试题考的是会计内容。会计是注会中难度非常大的一科,一般要求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专业基础,注会《会计》教材对一些基础性问题并不解释,因为那是最最基础的,必须已经非常熟练掌握的,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直线法、两种加速折旧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等。所以在校生在复习《会计》之前应已熟练掌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也是注会中非常难考的一科,其报考人数、出考人数、通过人数都是最低的。要求有一定会计基础。注会《审计》教材较难,因为审计是紧密联系实际审计经验,考生至少要将教材认真复习三遍才能“人门”。上述两科可以放在第四学期(大二)报考。税法在注会考试中属于难度不大的科目,一般要求有一定会计基础,但一般《基础会计》基础就可以了,理解增值税抵扣、会计利润的计算、纳税调整等。税法也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大量的税率、征收管理规定、优惠政策等都需要记忆,所以税法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大一)或第四学期(大二)报考。税法考试时要求考生非常细心。财务成本管理是注会考试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科,难度仅次于会计。一般需要有一定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知识等。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量非常大,涉及大量现值计算、期权计算等,要求财务会计知识扎实,如计算企业现金流时,折旧额是必须考虑的,而折旧方法财管教材并不介绍,可以在第六学期或第四学期报考。

四、新CPA考试制度下在校生备考建议

一要注意教材与辅导书的选用。教材一定要选用当年中注协指定的最新教材。注会当年教材变化内容是重要考点。辅导书一般一科有一套就够了,复习还是要以教材为准,历年考试真题一定要多做几遍,别的练习题适当做就可以。考前模拟题一定要做,选几套好的模拟题做做,不要太多。考生可以在网上比较后选择适合的老师所出的模拟题。

二要早作准备。毋庸置疑,早复习早受益。一旦决定备考,就早做准备。但在校生常常要为期末考试准备,所以最晚要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一般在当年1月份)开始准备,也就是充分利用寒假。建议看上年教材,听上年的课程,教材一般要看三遍才会吃透。

三要借助网校学习。选网校和主讲教师。现在参加注会考试的考生一般都会选择通过网校学习,但选择网校很关键,选择网校主讲老师更关键。现在互联网上提供注会学习的网校很多,考生可以多比较。笔者认为最好报基础班和冲刺班,习题班和强化班看自己原有基础以及自己的时间。也可以考虑几个网校同时报,这样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授课风格以及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四要充分利用考前时间。考试之前的一两个月非常关键,因为注会考试成绩在55-65分之间的人很多,其实这一两分是最关键的,考前一个月的复习就好比这关键分。注册会计师考试一般在9月份,对在校生非常有利,因为7、8月是暑假,可以充分利用暑假好好复习。如果网校的课程较好,可以将基础班再听一到两遍,到9月份开学后正常上课之余再抓紧点儿,做做模拟题。

上一篇:初三语文复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