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09:12:44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43-02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先后将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作为试点。至此,“营改增”正式拉开了序幕。经过几年试点运作,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这也就意味着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建筑业“营改增”即将落地执行。下面就“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营改增”后建筑业面临的风险

“营改增”是一项重大税制改革, 对建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将产生深远影响。“营改增”绝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变或者财务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而是会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如果应对得当,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竞争力。但如果不及时有效应对,企业将会在税收管理和企业运营管理上产生巨大的风险。

(一)发票管理的风险

增值税是唯一上刑法的流转税,是现今18个税种中,唯一在刑法中规定的税种,《刑法》第二百零五条对违反增值税发票管理上作了严厉的刑事惩罚规定。在旧的营业税管理模式下,建筑业的发票管理较为“混乱”,在分包转包的模式下,甚至是“无票”的管理情形,双方结算只靠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体现;建筑行业占比较高的人工费、砂石土等材料无正规发票或利用虚假发票冲账处理。在“营改增”后,这些做法不但不能进行有效的发票抵扣,而且直接触犯刑法,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二)合同管理的风险

在营业税管理模式下,建筑业大都实行合同总承包模式,企业获得总承包合同后,再行分包或转包,且《营业税法》规定,计税基础为扣除分包或转包之后的余额计税,所以一个建设项目往往形成层层肢解、多层管理的模式。“营改增”后,因建设标的是唯一的,可抵扣的建筑材料等进项税源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合同签订时或进行分包转包时,将要考虑进项税源抵扣问题,考虑如此签订合同是否有利于减轻公司或企业税负。

(三)资质共享的组织模式风险

资质借用属于建筑行业潜规则,本就违反《建筑法》相关规定。但是,多数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为了达到资质的充分共享,一般均拥有数量众多的“名义”上的子、分公司及项目机构,管理上呈现多个层级,合同签订主体与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造成增值税发票“合同流、物流、发票流、资金流”四流不一致等现象。合同主体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可能造成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二、“营改增”后建筑业风险应对措施

“营改增”对建筑工程类企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营改增”后,企业应重新思考项目组织架构的调整,重新梳理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内部架子队分包、资质共享等项目组织模式,在保证“合同流、物流、发票流、资金流一致”可控的前提下进行模式创新,采用能最大限度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或能降低综合税负的业务模式。

(一)规范发票管理,完善财务核算体系

增值税计征复杂、管控严格,以票控税的特有征管模式要求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由于建筑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管理跨度大等特点,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避税,防范税收风险。如EPC项目属于混业经营,兼有不同税率,其中,设计服务适用6%税率,设备采购适用17%税率,建筑施工劳务适用11%税率。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在包工包料的合同模式下,营改增后要完善财务核算体系,对不同的业务分开进行核算,严格发票的管理,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达到最大限度的税额抵扣,为企业赢取利润空间。

(二)斟酌合同条款,合理筹划税收

“营改增”后,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规范合同的起草、审查、谈判、会签等程序,防范法律风险,有效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在合同起草时,需关注采购对象是否可抵扣,在可抵扣的情况下再进行重新计算分析何种模式下可最大限度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营改增”后要解决好谁采购谁抵扣的问题,但能抵扣税款并不意味着税负一定降低,若采购17%、13%税率的货物或劳务,将获得6%、2%税差收益;若采购6%、3%征收率的货物或劳务,将损失5%、8%税差;采购11%税率的货物或劳务,进项销项税将维持平衡。所以,在“营改增”后,建筑行业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过程中应同甲方协商好,以达到双方税负的大体均衡。

(三)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新型组织模式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税务;大数据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要求,将“互联网+”的概念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年,国家税务总局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全面部署在全国税务系统开展“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这是我国政府部门的第一个“互联网+”行动计划。国税总局局长王军指出:“不热情拥抱、主动融入‘互联网+’,税收工作就没有希望,也没有未来,税收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将税收工作与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的智慧税务生态模式乃当务之急。

一、“互联网+税务”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有关“互联网+税务”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在全国税务系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税务”模式下,纳税人可以“少跑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掌上办税服务台或电子税务系统进行纳税申报,避免了纳税人在临近申报截止日期因为资料短失导致无法按期申报纳税而负担税收滞纳金的情况,如此,纳税人就可以把节省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相关的税收政策学习中,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税收筹划工作,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税务部门的角度来说,“互联网+税务”是一种全新的征税模式。纳税人借助掌上办税服务系统或是电子税务局来管理网络报税活动,可以节省大量的纸质资源,而且也方便信息的查找和使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获得解放,人员分流的模式压缩了柜面纳税申报业务的数量,如此,税务工作人员可以有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纳税服务创新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的监管,进而降低税收风险,保障国家税收收入。

然而,“互联网+”在税收领域的应用仍缺乏实践经验,尚处在互联网与税收融合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不明晰的地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1.税收监管风险加大

简政放权是一把“双刃剑”。国税总局取消了对许多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审批要求,诸多涉税事项改为仅需备案,这在优化税务服务的同时,也加大了税收管控风险。很难避免一些纳税人不会利用取消审批之机,从事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导致税款流失,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损失。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税务机关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加强税收风险管控。

2.信息不对称

大数据时代,借助云计算进行“互联网+税务”方面的数据处理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难免会影响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比如说,纳税人在网上进行纳税申报时,因为目前的税收服务平台受互联网带宽的限制,如果有大量的纳税人在同一期间在网上进行纳税申报,很可能会出现纳税人的系统中显示“申报成功”字样,而税务部门的服务器中并没有收到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的情况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传输障碍,很可能会使纳税人负担额外的税收滞纳金,如此以来,不但没能达到方便纳税人的目的,反而会使征纳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进而给“互联网+税务”模式的运行带来反面效果。

二、“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发展对策

1.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储备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绝对重视互联网之于税务发展的重要性。谈及税收征管工作,就不应该再沿用传统的征管手段和稽查方式,而应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加强对“互联网+税务”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利用互联网提高税收征与管。税务部门应该建立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培养不仅掌握扎实的税收理论功底,还能精通信息化技术,善于运用大数据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现代化视野的骨干队伍,为“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人才保障。

2.加强税收风险管控

对税收风险的衡量主要是从纳税申报、第三方信息、发票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就目前形势分析,税务机关对涉税企业的信息检查仍然是被动的。如果企业能够定期的向税务部门报送涉税的电子账簿,税务机关将稽查结果与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通过严格监管和联合惩戒等措施,把纳税违法行为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借助云平台,将碎片化的、独立的、海量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让数据活起来,形成有逻辑的数据链,彻底打通数据孤岛。同时,税务机关应该加强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部门的合作关系,丰富数据内容,扩大可共享的数据范围,整合纳税人资料、发票领购等信息,满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需要。构建风险预警指标模型,实行涉税信息的任务派发、自动扫描、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等任务。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各种数据,计算出税收流失严重、纳税遵从度低的企业,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3.以纳税人为本,加强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税务部门能够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税务”服务模式,以纳税人为本,积极满足客户需求,使纳税人在涉税业务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作过多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云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税务机关得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移动数据环境,通过虚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来优化税务产品和税务服务,增强用户体验水平。与此同时,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对纳税人隐私的保护。大数据条件下,数据信息的公开的,所以,税务机关应加强完善“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基础建设,堵塞漏洞,避免给窃取信息者以可乘之机。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有关“互联网+税务”模式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保障纳税人的隐私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互联网+税务”模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走“一体化”道路。本文简要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给“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互联网+税务”模式发展的相应对策,旨在促进“互联网+税务”模式在云时代下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泽方.“互联网+税务”关键是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2016.

[2]汪星明.“互联网+税务”--理念、实践与愿景[J].经济研究参考,2016.

[3]雷炳毅.“互联网+税务”要解决的问题与推进思路[J].税务研究,2016.

[4]张秋虹.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税务服务”模式的新契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5]鲁钰峰.“互联网+税务”的行动创新[J].中国税务,2015.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一、依法组织税收收入

1.严守收入纪律。坚持组织税收收入原则,从算大账向算细账转变。要既从宏观上分析,也要从微观上分析;既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又强化小型税源和个体户管理。做好分行业、分类别、分税种、分区域税源能力测算工作,综合考虑基数和经济增减情况。

2.强化收入考核。坚持新型收入管理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要从税收征管上,精准找出税收增长点,强化税收收入与税源匹配性、风险管理、第三方信息以及欠税清理等主观努力程度考核与评价,如果因为征管努力程度不够而没有完成任务,要严肃问责。

3.落实优惠政策。从税收角度认真研究供给侧改革、营改增等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从普遍性向精准性转变,不偏不倚、主动依规减免税,执行中不打折扣,涵养税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精准向堵塞征管漏洞、风险应对、税务稽查以及科技应用等方面挖潜增收。

4.加强税收分析。运用好税收分析工作机制,强化国地税分析合作,通过经济税源分析、宏观税负分析、收入弹性分析、收入预测预警分析等多种方法,从税种、行业、区域、经济类型以及规模结构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税收收入及经济运行情况,着力打造系列税收分析“拳头产品”,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组织收入工作服务。要拿出2篇以上有份量的收入分析文章或调研报告。

5.强化税源监控。对占区域税收收入80%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重点税种、高风险行业、高风险企业实施常态监控,并定期税源预警监控分析信息。

二、大力推进依法治税

6.加强干部学法用法。认真落实总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指导意见,依据省市局“十三五”依法治税工作规划,制定完善市国税系统依法治税工作规划和“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建立干部日常学法机制,通过会前学法、领导干部集中法治培训、普通税务干部法治轮训、法制干部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干部职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税务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7.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加强税务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坚决取消清单外审批事项和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后续管理。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工作原则,全面清理本级权力事项,并向社会并向社会公布权责清单和业务流程图。

8.深化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总局、省局、市局创建法治税务示范基地的要求,及时报送法治税务示范基地推荐名单及材料。完善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评价标准,全方位分层级开展“法治税务示范基地”、“法治税务基层样板单位”创建活动。

9.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落实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规范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推行“案例指导制度”,上线税收执法案例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同案同办、同案同罚。推行说理式税收执法,拓展到所有稽查案卷,并纳入案卷评查、执法督察和综合绩效考核范围。严格执行《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加大督导考核力度,逐步规范各类税务行政执法裁量权,减少执法随意性。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创造性开展工作,推进重大决策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认真做好备案审查工作。积极参加省市局案卷评查,力争取得好成绩。

10.深入开展执法督察。在省局确定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后续管理、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税收政策落实、代开发票管理4个重点项目基础上,结合国税实际,加强基础执法工作督察。对出国经费、金税运行费及政府采购进行专项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梳理督察及审计重点、难点和风险点,形成完善的督察、审计预案。

11.加大税收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认真落实随机抽查、案源管理等制度,推行定向稽查、国地税联合稽查,试点“嵌入式稽查管理”,重点加大对发票违法犯罪、骗取出口退税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税警协作,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机衔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2015年度纳税排行“百强榜”,向社会主动公开A级诚信纳税人和纳税人税收“黑名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对失信纳税人实施联合惩戒。

三、全面各项落实税收政策

12.依法推进税制改革。持续推进“营改增”改革,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实现全覆盖。继续完善和推进“营改增”主辅分离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增值税、卷烟及成品油消费税调整、车辆购置税征管改革等各项税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13.积极服务发展战略。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开展税收政策服务,定期开展政策效应分析评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争取对国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14.加强增值税管理。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规范增值税减免税管理,完善增值税农产品核定扣除及化肥恢复征税后续管理。用好增值税发票快速预警、金税工程抵扣凭证审核等系统。

15.加强消费税管理。做好金银首饰、卷烟、白酒、成品油、汽车消费税管理,加强电池、涂料行业消费税减免税后续管理。推进行业消费税与增值税的联动管理。

16.抓好企业所得税管理。全面推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转让等高风险事项团队管理,认真落实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积极做好外来企业、总分机构所得税管理。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极端,全面做好2015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认真做好工会经费工作。

17.抓好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组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团队,推行大企业“一户一策”个性化服务,建立健全风险任务统一推送差别化应对工作模式。探索复杂事项和一般事项分类分级管理新模式,强化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推动反避税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做好“走出去”企业管理与服务。

18.抓好出口退税管理。认真落实启运港退税、扩大生产企业视同自产范围、“营改增”零税率应税服务扩围等各项出口退税新政。深化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推行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试点。

四、推进征管体制改革

19.深化国地税合作。认真落实《国地税合作规范(2.0版)》,对34项基本合作事项,今年上半年要全部落实到位;对联合网上办税服务、互认数字证书(CA证书)、联合共建咨询热线、协同制定税收风险管理年度合作计划、协同开展风险应对、协同做好对外支付税务管理、协同开展反避税调查、联合开展跨区域税收协作、联合开展干部挂职交流、联合开展干部培训等10项创新合作事项,要在年底前基本落实到位。建立并落实联系会议制度、国地税合作情况报告制度,每月定期向市局报送工作落实情况。

20.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推行机关实体化管理,按照“做实县局”的思路,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调整管理职能,做实县(市、区)局机关;同时,对基层“管不住”、“管不了”、“管不好”的反避税、跨区审计、大企业风险应对、重大案件稽查等工作,纳入市局直接管理。

21.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命中率。按照“典型调查、等级确定、风险、风险应对、回归分析、成果应用、循环提升”的思路,开展隐形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以及大企业、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的风险分析,开展行业典型调查,建立纳税人风险账户,实现基于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市局风险管理实体化运作,推行评估预案管理、主辅评制度,提升纳税评估质效。实施风险回归分析,推进评管查互动,持续加强税源管理。抓好跟踪督导和绩效考评,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工作质效。

22.夯实税源管理基础。认真落实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出口退(免)税、国地税合作等规范,深入开展“征管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税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监控日管数据,对出现的征管数据问题要按月进行通报并考核问责,确保在全市数据质量考核中的领先地位。强化户籍管理,认真做好“三证合一”后的税收征管风险防范,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探索推行“证照分离”以及全市范围内的跨区迁移。

五、持续优化纳税服务

23.优化办税服务平台。推广省局新版网上办税厅(电子税务局)和移动办税平台,试点推行涉税事项网上办理系统,突出导税、辅导服务,引导纳税人开展网上认证、第三方缴纳税款、网上开具发票、网上预约申请、网上培训等业务,实现“一网通办”。推广手机APP等移动互联办税应用,全面优化网上办税平台功能,努力实现线上线下整体互动,积极构建全天候、多元化的办税体系。

24.实行办税服务厅分类管理。打造五星级办税服务厅,推进自助办税区建设,扩大自助办税服务区面积,拓展自主办税功能,增加自助办税设备,逐步实现由窗口办税向自助办税转换。深化服务窗口队伍建设,配强窗口服务人员,深入开展“纳税服务标兵”、“最佳大厅主任”评选表彰活动,组建纳税服务专业人才库。

25.试点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模式。“共同进驻”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现联合办税,积极探索“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联合办税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一窗、两人、两机、两屏”服务。通过联合大厅办税服务、合作征收税款等方式,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有效解决纳税人办税“两头跑”问题;通过联合采集财务报表、共享涉税信息、联合开展税收调查等措施,推动信息高度聚合,有效解决纳税人资料“多头报”问题;通过联合开展税收宣传、联合培训辅导、联合共建咨询热线等方式,有效解决政策解答“多口径”问题。加快落实基本合作事项,率先落实创新合作事项,并逐步统一国地税办税服务厅的办税环境、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绩效考评、平台管理、人员管理和培训宣传,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经验。

26.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按照省局市局统一部署和要求,从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实施涉税事项省内通办,为纳税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办税服务。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错峰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二维码”一次性告知、24小时自助办税、取消增值税扣除凭证认证等便民服务机制。规范简并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实行纳税人涉税信息国地税一次采集、按户储存、共享公用,并在年底前全面推行办税无纸化和免填单,提升办税效率。推进财税库银联网缴税工作,进一步提高电子缴税比例。

27.升级纳税服务规范。以落实《纳税服务规范》为抓手,做实基本规范,动态清理各规范之间的业务差异,研究解决业务操作流程的统一性问题;做优升级规范,创造条件实现更多的升级规范;做好后续管理,加强服务规范的培训宣传,狠抓前后台服务管理一体化对接联动,在提高服务效能的同时,有效防范执法前置窗口风险。

28.构建立体化纳税服务社会协作体系。深入开展“税收志愿者便民办税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高校、商会等组织的合作,构建起以税收志愿者为主导、以便民办税服务站为载体、以纳税人维权中心为保障的立体化纳税服务社会协作新体系。深化与银行、邮政、财政、工商、质检等部门的合作,在更深层次上推广“纳税信用贷”、“出口退税贷”,在更大力度上推进税邮“双代”工作,力争达到70%的推行面,在更广领域上探索委托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有关涉税服务事项。

29.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严格落实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及时有效对12366纳税人投诉进行处理,抓好整改落实。深入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通过委托第三方、依托12366热线、窗口评价器等,开展对纳税服务质量评价反馈和满意度调查回访,持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健全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建立纳税人诉求收集、分析和响应机制,开展常态化的纳税人需求收集、分析工作,并及时做好整改优化。强化第三方维权中心建设,开展免费维权服务。

30.推进注税行业健康发展。强化注税行业监管,组织开展注税行业清理,切断税务机关与中介机构的利益链条。强化注税行业党建,规范和发挥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大力实施信息管税

31.全面完成金税三期上线工作。按照6月1日双轨运行、7月1日单轨运行的要求,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倒排工期,从严从实把好系统初始化和数据迁移、特色软件衔接、系统测试、运行维护和工程验收5个关口,统筹抓好方案制定、数据清理、初始化设置、应用环境搭建、系统数据迁移、特色软件改造、应用环境测试、业务操作培训、双轨运行、单轨运行等10个环节的重点工作,确保系统按时上线,稳定运行。

32.推广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积极推广应用增值税发票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版,年内要实现所有发票网络化运行。妥善做好取消货运专用发票工作。认真落实《深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数据应用防控税收风险工作方案》,针对高风险企业的特征,关口前移,在纳税申报环节就应用风控指标开展风险分析,缩短风险发现时间,达到基本遏制商贸企业虚开发票乱象的目的。加强电子发票管理,探索电子发票开具、接受、使用、入账、归档保存等新举措。拓展发票“网上申领”服务,探索委托邮政投递员领票、邮政网点自助办税等服务方式。

33.强化涉税数据管理应用。充分发挥市政府信息平台的作用,将市政府的“三方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引入国税局,并不断提升涉税数据的分析、利用力度,实现第三方信息应用实绩的实质性突破,把大量涉税数据的潜能挖掘出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开展云桌面运用试点,推行信息技术嵌入式服务,做好网上办税和运维工作,抓好系统运行管理与安全保障,确保应用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市局机关各科室(中心)主要负责人,各分局、稽查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对内意识形态工作负直接责任,切实抓好本部门或支部职责范围内意识形态工作。将责任对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并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促进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层层落实。

35.创建党建工作品牌。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组织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之真、永葆党性党风之纯、固守纪律规矩之严、践行发展理念之先。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认真落实“一把手”抓基层党建工作、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积极开展党建先进单位、红旗党支部、“两为”好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系统积极创建党员服务品牌特色项目。

36.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提升领导班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能力。认真贯彻总局《关于加强市、县国家税务局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意见》,适时做好县(市、区)局班子成员的调整、充实工作。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出的工作机制。

37.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积极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多法并举、相对稳定的选人用人机制。

38.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一报告两评议、党组书记离任检查等干部监督制度。认真做好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工作,进一步做好干部职数清理、裸官清理和核查等监督工作。

39.抓好数字人事工作。抓好省局重点项目落实,对牵头承办的“数字人事平时考核”及“组织关怀”项目,明确专人负责,组织精兵强将,确保5月1日前完成有关工作。抓好能力达标测试,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测、每旬一训、每月一评、每季一考、每年一比”等活动,推动全系统干部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抓好综合数据分析应用,加强对各类数据的归集、分析和挖掘,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教育培养、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增强数字人事的生命力和持久性;认真开展“数字人事”领导评鉴、展晒活动,杜绝“不愿真评、不敢真评”、“轮流坐庄”等现象,激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办法,抓好个人纪实、领导评鉴、机关考勤、新进人员培训等配套政策的修订完善,使制度体系与系统深度融合。

40.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尽早着手税务稽查、行政管理、信息技术三个类别的复习备考工作,力争取得好成绩。

41.抓实文明创建工作。按照《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要求,积极打造“七彩文明”实践工程,确保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取得实效。大力实施“健心工程”,借助工、青、妇等团体,深入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培养“向善向上”的国税干部队伍。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42.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老干部工作政策,加强老干部活动平台建设,积极营造孝亲敬老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水平。

八、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43.压实“两个责任”。进一步细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工作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局领导、各科室和县市区局,并通过约谈提醒、工作报告、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落实。出台责任追究制度,对问责范围、对象、标准、程序进行合理界定,积极构建正面引导和负面鞭策相结合的“双向共推”机制,形成明责、确责、考责、问责的落实链条。

44.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确保党员干部学习覆盖面100%,并组织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一次集中培训、一次研讨交流、一次征文比赛、一次知识测试、一次检查督导“六个一”活动,引导全体党员真正将《准则》《条例》入脑入心,做到知行合一。加强对遵守各项纪律特别是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干部选拔任用、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强化纪律约束,确保政令畅通。抓好举报工作,规范问题线索处置,突出纪律审点,加大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力度。创新监督审查方式,整合纪律审查力量,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和水平。

45.严防“”反弹。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巩固“四项整治”和“三项治理”成果,继续开展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出国出境、财经纪律、吃拿卡要报、带彩娱乐、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项等七方面问题的专项清理,严肃查处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等五种顶风违纪行为,重点整治违规发放奖金、滥发津补贴、违规插手涉税中介、违规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违规用车等五大突出问题,严查深究为税不廉、为税不公、自律不严、执行不力和“四难”等五类典型问题,坚决防止“”反弹回潮。

46.加强警示教育。充分利用“国税”微信、“国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平台加大廉政教育宣传,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手机APP,落实各类培训班设立廉政课制度。坚持抓早、抓小、抓常、抓细,严格执行关键节点提醒制度、违规违纪事件通报制度、廉政事件约谈制度,编印《红线不能踩》小册子,持之以恒抓好正风肃纪,切实解决“”问题。

九、规范内部行政管理

47.加强基层建设。认真落实省局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要求,在人财物上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积极开展以“关注小人物、解决小问题、重视小点子、树立小典型、创优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基层办公生活环境,激发干部活力,凝聚向上动力。

48.规范政务运行。严格落实《市国家税务局工作规则》,着力规范公文运转、网站建设、档案保密、舆情、值班值守、干部考勤、综合治理等工作,提高行政运转效率;深入开展税收课题调研,服务税收工作发展。

49.推进绩效管理。完善4.0版绩效制度体系,科学设置绩效考评指标。建立分析讲评制度,推进绩效管理与税收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行工作督办项目化管理,实地督查有方案、有通报、有反馈。释放“八无”绩效管理文化“红利”,强化“真想抓”的自觉、增强“真敢抓”的担当、提升“真会抓”的本领、营造“真正抓”的氛围。抓好绩效结果运用,催生税务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国税工作的全面创新发展。

50.强化督查督办。建立健全包括渠道、氛围、手段等在内的立体化督办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一盘棋”的齐抓共管局面。实行“督考合一”机制,将巡视监督、督查督办、审计监督、舆情监督发现的作为指标考评依据。

51.规范财务管理。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支出符合预算”的原则,细化预算指标,优化支出结构,依托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加强资金日常控管,严格预算执行进度考核;开展资产清查,推行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肃财经纪律,严防财务风险;积极做好第三步规范津补贴及养老保险等工作;认真落实《政府采购工作规范(试行)》,切实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52.抓好后勤管理。修订完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办公用房及食堂管理等制度办法;积极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多渠道解决停车难题;认真开展公房租赁清理整顿,不断强化节能减排,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今年“五一”小长假,合肥市地税系统很多工作人员,度过了一个格外忙碌的“劳动节”。

5月6日起,合肥地税将上线运行省级数据大集中应用软件系统,这是继铜陵市之后,又一个开始应用“大数据”平台的城市。

大数据到底有多“大”?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去稽核一个龙头企业,光员工一个月个人所得税就有七八万条数据,一年就有100多万条数据,这只是一个税种的一个税目,我们要把每个数据一一输入,工作量特别大”。合肥市地税局宣传处处长刘正保说。

合肥有17万纳税户,而安徽全省有100万纳税户。可想而知,大数据之“大”。2013年下半年,一旦大数据平台在全省地税系统推广应用,又将推动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的深刻变革。

技术是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推手,但不是唯一的推手。对于面临多重挑战的税收管理来说,目标、理念、方法、技术,还有人,各种管理要素都在因时而变、互为表里与因果。

大转型:让税源管理更专业

现年47岁的李洪全,是蚌埠市地税局纳税评估局评估二科科长。1996年通过全省统一招考,他成为全省13000名地税人中的一员。

以前,作为一名税收专管员,为了摸清辖区户管税源,他不辞辛苦,骑着自行车东跑西颠,逐户奔波,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政策,催缴税款。为完成税收任务,不惜为了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反复跑企业清理欠税。

现在,他的工作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利用征管信息系统采集信息、对各种涉税疑点做出定性定量判断、约谈企业、提出管理建议。

一叶知秋。

从保姆式的税收“专管员”,到综合运用科学管理手段的纳税“评估员”,李洪全角色转变的背后,是安徽地税管理转型升级的努力,其中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核心举措。

那么,哪些因素促成了这项管理变革?

从管理效率来看。随着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安徽地税系统13000人,8000人在基层,面对的则是100万户的纳税人”,安徽省地税局一位处长指出,“人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必须提高征管效率。

从管理风险来看。纳税主体日趋多元,纳税人行为复杂多变,税收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必须进行专业化的应对。

从技术支撑条件来看,安徽地税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不断深入,也为推进税源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可能。

税源专业化管理,其要义是导入风险管理内容,说到底这是一块“洋奶酪”。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从行为学、心理学的角度对纳税人的税法遵从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和量化分析,用以指导税收风险管理工作。

怎样把“洋奶酪”吃出中国味,吃出地方特色?2010年,芜湖、马鞍山、淮北、宣城4市局启动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关键,一是机构变革,二是流程再造。

汪建国分析指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等要素重新调整设置税务机构。目前,县区已实现乡财县管,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调整机构职能设置,现实可能性要大一些。关键问题是,在试点市如何打破‘一区设一税务机构’的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对税源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为此,安徽“3+1”试点布局应运而生。“3”指按照一城多区、一城一区、县(市)三种类型,采取不同改革方案。例如,一城多区的芜湖市,打破各区行政界线,组建按规模和行业等因素分类的专业化分局;而在一城一区,则重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市区局业务管理一体化;县(市)则一步到位实现实体化、扁平化。“1”则是原地级巢湖市撤销后设立的县级巢湖市采用的特殊类型。

从流程再造来看,纳税评估环节,成为税源风险管理的“牛鼻子”,纳税评估机构对纳税人的风险进行识别、排序,按照风险高低,分别推送至日常管理分局和稽查局,为日常管理筛选管理疑点,为稽查提供重要案源。

2011年起,安徽省地税局组织开发纳税评估软件,建立了12个全省性的行业和类型的评估模型,各市局也根据当地主体税源特点,建立起分行业的评估模型。当年,全省就监测高风险等级42353户次,补税5157户次,移送稽查55户次,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5.9亿。

在这些纳税评估数据中,一定有李洪全的一份努力。

大服务:让纳税人更满意

管理与服务向来是一体两面,管理升级的同时,必然对应着服务升级。

4月底,安徽省地税局纳税服务处收到来自全省各地的函件,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对“全省千户民营企业纳税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您最喜欢的获取税收政策的渠道”、“您认为最有待优化的办税流程”、“您认为税收管理员哪方面最需要改进”、“您最关注哪些权利”……

诚恳地问、认真地答,这份6页纸调查问卷上的3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代表一种谦恭的态度,那就是“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

“为纳税人服务”,看起来短短6个字,其内涵也经历了一番历史演变。自1993年“为纳税人服务”第一次提出,它意味着一杯茶、一张笑脸;2001年5月1 日《税收征管法》的实施,将税务机关优化税收服务上升到法律层面;2008年,随着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的成立,标志着税收管理真正从管制向服务转型。

而正是在2008年,“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第一次写进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对安徽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纳税服务写进工作报告,是政府对纳税人的一种承诺”,安徽省地税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

承诺如山。从此,安徽地税纳税服务迎来崭新局面,上至地税局长下至普通税干,都在践行承诺。

在四级地税局长带头大走访活动中,省、市、县局及分局长进企入户,走访纳税人5000户,收集意见建议600条,解决涉税问题200个;在“办税服务日”,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办税服务厅,零距离听取纳税人意见;“一对一”服务,从不同行业的重点税源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中,确定1995户作为服务对象,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3000多个。

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分层次、立体化服务,服务升级需要载体支撑、人的支撑。这里就不得不提安徽地税系统的“星系列评选”。

2010年,纳税服务之星评选、2011年纳税服务星级分局评选、2012年星级办税服务厅评选,从个人到团队,这88个先进典范,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星系列评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税务干部积极参与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出想做事、抢做事的良好氛围”,省地税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星系列”活动所采用的网络评选,不论票投给谁,纳税人每点击一次鼠标,都是对安徽地税人的肯定。

如今,最为纳税人喜闻乐见的全新服务形式,就是纳税人学校。2012年4月,马鞍山市率先在全省为纳税人“开课”,第一期内容为“新办企业办税流程辅导”。

“这是创新纳税服务的一种举措,将纳税服务前移了,给予纳税人高效、便捷、专业的税收辅导,尽可能地让纳税服务紧密贴合纳税人的办税需求”,马鞍山市地税局工作人员说。

大数据:让管理更科学

如今,在安徽地税系统,有91个炙手可热的业务“尖兵”,他们是安徽地税推动大数据战略的核心业务骨干。

2012年初,芜湖市地税局征管分局局长罗宏庆接到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务:开发省级数据大集中软件,和他一起工作的就是这个庞大的91人团队。

罗宏庆从事征管工作已有10多年,先后参加过安徽地税AHTAX2000、AHTAX2005、AHTAX2009等征管软件的开发工作。这位大名鼎鼎的“电子脑壳”,担任大集中项目组副组长,他和队友们连续作战、封闭研发、集中攻坚。

研发耗时整整一年。

2003年1月4日,随着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按下启动键,安徽地税省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在铜陵市地税局上线运行。

大集中系统共包括核心征管、电子税务局、外部信息交换、管理决策四个系统,能够支持安徽地税系统1.3万名地税人员的各项业务办理,容纳100万户纳税人的网上申报业务,支持10亿笔国库、银行的税款同时划转,300万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全员全额明细申报。

省级大集中数据平台,较之原有系统有何特点?

见证过安徽地税数据平台三次升级之路的罗宏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与以往的征管软件相比,大集中系统在税费管理方面更加精细了。

“首先,基础信息采集更加细致,系统对纳税人的房产、土地、车船、发票、房地产建安项目等明细数据进行管理,且将这些信息与申报直接关联。其次,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9个税种实行分税种申报。最后,建立自然人社保费数据库,为每一位缴纳社保费的自然人都设立一本‘明白账’。”罗宏庆说。

技术具有颠覆性的力量。2013年,安徽地税系统许多人的案头都放着一本《大数据时代》,书本中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前看起来那么遥远,但现在,就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大数据战略既新鲜、又陌生。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省级大集中数据平台会给日常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工作流理念的引入,是省级大集中数据平台的一个全新特点。《决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一位地税人员只要登录系统,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要做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办理时限,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通过工作流的图形化显示,使涉税文书审批、稽查案件查处等业务的办理情况一目了然。

“工作流的引入给地税工作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人找事’,现在‘事找人’,既便于一线人员开展工作,又便于上级部门及时跟踪问效,大幅提高了征管工作效率。同时,使工作任务、涉税信息在不同单位、部门、岗位之间进行流转,为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铜陵市地税局副局长赵怀德认为。

而全省统一、与实体地税局无缝对接的电子税务局,则给纳税人带来了巨大惊喜。

在徽商银行铜陵分行办税员张雪晴看来,电子税务局的网上办税功能更加完善,很多业务在网上就可以办结,不用再来回跑多头找了。电子税务局还会定时为企业发来催报催缴、纳税风险提醒、涉税审批提醒、涉税通知等信息,非常及时和贴心。

此外,通过这个省级数据交换平台,能够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地税部门与国税、工商、人力社保等40多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桥头堡,深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融入国家大战略参与全球竞争,是深圳当下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和角色要求,对深圳现有的税收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鉴于当前形势,深圳税收的未来亟须从角色定位、税务环境、个税政策、税收服务以及征管体制现代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以适应国家大战略对于深圳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深圳;发展定位;税收

作为极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城市,深圳一直处于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挂牌不久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目标瞄准于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这标志着深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头堡之一,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中央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深圳包括税收在内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创造性发展的可能与需要。认识和适应这样的新形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深圳税务人员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全新使命。

一、国家大战略与深圳参与全球竞争的角色定位

(一)打造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自贸区战略“双引擎”2015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1]此举意味着新一批的自贸区改革发展正式进入实操阶段。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深化泛珠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一方案的推出,一方面凸显了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和金融实力超强省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将珠三角核心城市———深圳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要城市,推上了环球竞争的大舞台。广东前海自贸区战略获批,使得深圳成为拥有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自贸区“双引擎”的唯一城市。深圳代表中国城市参与国际城市竞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寄托着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梦想与未来。

(二)构建海上丝绸之路IT产业集群桥头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深圳是重要的支撑城市。目前深圳正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2]互联互通离不开信息化,加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实现相关国家在信息数据服务、互联网业务和国际通信业务领域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除了物理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之外,“一带一路”战略迫切需要在虚拟的信息高速公路等方面加强互联互通。作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强市,深圳拥有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在全球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企业。发挥IT企业整舰出海的优势,组建信息化超强团队,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信息产业的互联互通,深圳可以助推中国信息产业的新腾飞:在为全球市场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信息化”和“电子化”平台支撑。这将大大提升“一带一路”战略的科技含金量,改善“中国制造”目前所呈现的低端格局,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国家形象。

(三)通过“四化”建设建立深圳全球竞争力优势深圳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全球竞争,不可避免地需要适应全球信息化、国际化、社会化、绿色化的新浪潮。其一,深圳社会与经济的“互联网+”浪潮。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国,互联网是2015年全国两会的重点议题之一,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一些零售商的电子商务做出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改革措施,更好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传统纸媒介入“互联网+”变身新媒体,服务通信引入“互联网+”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助推器。深圳拥有完整的信息产业链条,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不仅在国内领跑,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依靠创新驱动、自主研发,深圳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不仅领跑全国,[3]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迎来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其二,深圳改革视野的国际化。刚刚挂牌的广东自贸试验区,将立足于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试验区,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同时,自贸区将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从这个定位看,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需要比外界预期的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对深圳而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开放型经济发达,这已经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显著优势。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深圳需要在充分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在政府、金融、商贸、专业、科技文化和社会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其三,深圳公共管理的社会化。通过改革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管理中来,可以推动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将部分政府管理职能社会化,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目的是引入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不断推动公共管理的自我创新和服务水平提升,这正是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大趋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近年来也在加快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脚步。2013年,仅福田区职能部门年内就实现两项以上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深圳还在职业教育、环境卫生、人力资源、文化司法等重点民生部门,将多重政府职能逐步转移给具有资质的社会组织。[4]公开招标的“阳光操作”,促进了决策程序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弱化了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大决策由“家长”说了算的制度困境。其四,深圳产业与生产方式的绿色化。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绿色化”的概念。会议强调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就要改变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全方位整合现有绿色技术创新要素。深圳依靠科技创新,绿色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深圳万元GDP碳排放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中位居前列。[5]此外,深圳重点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继续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形成围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集聚、释放创新潜能和活力的联动新体制,深圳才能让创新驱动在绿色转型中成为持久的推动力。

二、新角色定位对于深圳税收制度的挑战

(一)落实大战略需要创新税收制度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家引导企业“走出去”,加大对沿线国家投资力度。深圳借助这一良好的发展环境,面临着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目前,深圳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区域产业现代分工格局初现端倪。然而,应该清楚地看到,深圳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大规模的跨境投资不仅需要完善、便捷、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同时也非常需要母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扶持与配合。从深圳自贸区的现有政策来看,目前缺少的正是一个适应跨境投资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财税体制,通常来讲,这个现代化的财税体制的特征应该是———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相结合,以征收管理制度优化为主,税收优惠政策为辅。税收政策如何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深圳创新的一大焦点。如何积极运用税收政策,支持深圳加快产业布局落实,服务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自贸区税收政策如何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的前提下实现创新与突破?这些都对深圳的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深圳应立足于参与全球竞争,制订完善深圳自贸区的相关财税政策,其中包括:完善适应跨境投资业务发展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支持金融行业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税收政策;完善针对特殊业态和交易形式的税收鼓励政策;尝试预先裁定制度创新税收监管等。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税收政策扶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党的十报告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前海自贸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实验区,必须加强与港澳台及国际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深圳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前海、蛇口等自贸区园区为载体,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和对外辐射功能区,尽快形成以深圳为核心,以多基地为支撑,辐射全省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格局。做好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对接先进制造业工作,整合金融资源,着力建设深圳金融改革、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综合实验区。推动深圳成功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从传统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的转型,这些既需市场力量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和扶植。

(三)个人所得税存在亟待破解的掣肘因素以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和自贸区作为定位的前海,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而服务业正是香港的竞争力和优势所在,这就意味着在前海发展过程中,深圳和香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作为部级的高端服务实验区,前海很多新的产业领域和新型业态也是香港所没有的。为此,需要在前海打造一个适合于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之中,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为促进跨境人才流动,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前海需要吸引优秀的境内外机构和个人落户,而个人所得税政策优惠与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吸引高端人才,深圳市2012年出台了《前海深港人才特区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5年)》,对此,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参照香港标准,对其认定的跨境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补贴。但是同时规定,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应满足一些具体条件,包括具有外国国籍或为港澳台居民,或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华侨和归国留学生,服务于在前海登记注册的企业或相关机构等。也就是说,只有符合条件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才可申请个人所得税补贴,标准较为严格,严重影响优惠政策的落实。与大陆个人所得税七级累进税制相比,香港的薪俸税适用2%到17%的四级累进税率,最高税率不会超过17%,[6]而在内地,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45%。此外,香港对个人收入征收的各个税项中,考虑纳税人为取得应税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及相关教育、住房、纳税人本身的家庭状况等生计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从个人所得税因素来说,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要远高于深圳,个人所得税成为掣肘前海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前海境外揽才仍然困难重重。

(四)税收国际化需要高效的风险应对建设国际化城市一直是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要求深圳“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一个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对深圳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深圳在中国城市群中的国际商务、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和制度整合等功能,强化国际税收治理,增强和抗风险能力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对现行国际税收规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为深圳税收管理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如何给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确定性,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深圳税务部门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因此,利用国际化风险“倒逼机制”推动完善深圳税收征管也是深圳税收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关于深圳税收若干问题的展望

(一)税务机关执法者与服务者的新定位深圳按照国家战略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全球竞争,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对税务机关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两项基本职责提出了更高要求。正确认识税务机关执法与服务的双重职能,正确把握纳税人作为税务管理对象与纳税服务对象的双重身份,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也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税务治理的社会满意度,同时更加有利于推动深圳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税收执法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纠正税收违法行为,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促进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努力构建法治、公平、文明的税务环境;而纳税服务的目标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税收治理的社会满意度,致力营造法治、公平、文明、和谐的税收环境。

(二)打造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税收环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法律、规则等软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深圳在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投资和发展环境方面,虽然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扰因素。从根本上讲,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需要政府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建设责任有限、权力有限的现代服务型政府。从税收政策角度看,推进现代服务业,就需要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组合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引导现代服务业担保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鼓励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发展;尤其需要放手放权,鼓励促进会计、法律、税务等社会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三)争取试点吸引人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构建具有前瞻性、符合深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税收政策体系,特别是争取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税收政策在深圳前海先行先试,对于促进前海自贸区和深圳的成长至关重要。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以税收优惠推进实施前海人才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吸引投资者和顶级人才落户深圳,努力打造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区。借鉴国外经验,在前海试点个人所得税由分类课税模式向综合课税模式转变,并引入以家庭为征税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新模式;在费用扣除方面,考虑采用基础扣除和特别扣除相结合的扣除方法,将纳税人为取得应税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及相关教育、住房、纳税人本身的家庭状况等生计因素纳入扣除范围。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家庭状态,包括纳税人的婚姻申报状态、本人和被赡养人免征额、抚养子女的税收抵免、劳动所得税收抵免、被赡养者抚养税收抵免等。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使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与家庭整体税负不高于全球竞争地区的同等水平。

(四)构建适应国际化挑战的税收治理体系对深圳的国际税收治理来说,一是要形成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建立起与开放型经济体相适应的税收服务和管理体系;三是要形成适应跨境税源复杂交易和海量数据管理的信息体系。从跨境税源管理角度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税务治理要齐头并进。当前,参与跨境投资经营活动的企业和自然人都在迅速增加。深圳的国际税收管理的职能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未来要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税收管理并重,积极所得和消极所得管理并重,跨境企业纳税人和跨境自然人纳税人管理并重的方向转变。从税收风险管控角度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利用供应链重组转移利润越来越容易,恶意税收筹划正在威胁我国税基安全。随着深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圳企业从简单加工厂向深度参与全产业链转化,企业利润和税收回报如何与价值贡献相匹配正成为国际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五)建立高效征管体制和探索推进税收社会化其一,要积极推进税收风险管理改革。深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全面参与现代国际经济竞争,对税务部门来说,必须提高有限征管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应对深圳信息化、国际化、社会化、绿色化发展对税收征管的挑战。在现行征管机构体制下,实施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最佳路径。创新改革思维,以参与国际税收竞争为视点,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社会化税务治理为配套的特区现代税务治理体系,达到增强管理效益、提升税收质量的目的。把“精兵强将”投放在专业化管理的重点环节上,以实现“优势兵力”对“重要事项”。其二,要勇于探索发展“互联网+”税务。在移动互联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税务机关融入信息化时代,需要进行积极的尝试。首先是要办好掌上税务局,推动税收业务与移动互联技术全面融合,真正做到移动办税。其次是要运用移动互联网拓展税务治理的多样性。比如建立以微信群为纽带的“国际税收智库微信平台”、“服务业发展税收智库微信平台”、“纳税投诉微信平台”、“执法服务微信平台”等等,依靠互联网技术提升特区税务治理结构。其三,要充分利用税务等中介力量。在现有框架下,独善其身、单打独斗的税收管理很难有大的作为。特区税收管理要走出新路,必须要整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社会化要质量,要效益。具体措施是大力支持税务产业的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端税务专家与税务领军人才,推动各级中介组织依照专业指南从事税务服务,借助现代信息挖掘和审计技术,对纳税人实施全方位、高质量、有弹性的有效治理,推动特区税收走出内外结合,统筹兼顾的现代治理新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方案[EB/OL].人民网,2015-3-24.

[2]吴德群.“一带一路”潜力巨大充满机遇[N].深圳特区报,2015-3-23.

[3]吴德群.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领跑全国[N].深圳特区报,2013-4-11.

[4]福田区加快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EB/OL].深圳政府在线,2013-3-14.

[5]陆云红.绿色经济指数深圳再居榜首[N].深圳商报,2014-12-21.

[6]中国香港生活小常识:个人所得税制度[EB/OL].新华网,2014-11-13.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互联网+税务”; 涉税信息; 纳税服务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63-06

工业信息化部《2016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9.8亿户。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转型,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 ],对税收事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这些将使“互联网+税务”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税务”的产生及其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税务”的产生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表明“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所谓“互联网+”战略,就是把“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它的实际效果既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而是对传统产业的换代升级。为了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国税总局于2015年9月28日《“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所谓“互联网+税务”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为纳税人打造“e路随行”网上涉税服务平台,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推动管理变革和治税能力提升,到2020年初步形成智慧税务系统。

(二)“互联网+税务”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税务”是个新课题,目前全国税务系统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规范执法、简政放权、管理创新、便民办税”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其发展现状通过如下各方面体现。

1.“办税一网通”闪亮登场

在国税总局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税收服务的通知》(税总函〔2014〕298号)中,国税总局研究决定,自贸试验区创新税收服务的主题是“税收一网通办、便捷优质高效”(简称“办税一网通”)。“办税一网通”的闪亮登场,是国税总局落实中央部署、接轨国际规则、推进税收现代化、支持自贸区建设的重大创新举措[ 2 ],集中体现了“以纳税人为中心、干预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纳税诚信化”的税务创新特点。

2.互联网电子税务局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上线

2014年8月1日,我国首个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电子税务局在湖北省地方税务局成功上线。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税互联网电子税务局上线率为90.32%,地税互联网电子税务局上线率为90.32%。互联网电子税务局的迅速上线,是践行“互联网+”理念,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的积极探索。

3.多途径网络宣传税收政策法规

(1)网站、微博、微信普遍上线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税网站上线率100%,地税网站上线率96.77%。国税微博上线率83.87%,国税微信上线率87.10%。地税微博上线率61.29%,地税微信上线率54.84%。全国税务系统利用互联网情况统计如表1。

(2)税法送万家版本在国税总局网站上线

《中国税法查询系统》税法送万家版本于2014年4月在国税总局网站提供免费下载。税法送万家活动,便于广大纳税人最轻松地掌握税收政策,最便捷地解决纳税疑难问题,最安全地查询发票真伪,使总局《关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更好为广大纳税人服务的公告》精神真正惠及广大纳税人。

4.金税三期优化系统全面上线

自2015年1月8日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应用系统在三省(区)六单位(广东、内蒙古、河南的国税局和地税局)先行试点开始,目前已在税务系统全面上线。通过金税三期工程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逐步实现纳税人“万般税事E网收”,有效降低纳税成本;逐步统一国税、地税“核心征管应用系统”版本,实现业务操作和执法标准统一规范,促进税务部门职能变革;实现全国涉税数据大集中,利用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国家税收科学化决策水平及征管水平。

5.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在全国范围稳步推进

从2015年4月1日起,国税总局在全国范围分步、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它是对税务数字证书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稽核系统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升级,实现纳税人经过税务数字证书安全认证、加密开具的发票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上传税务机关,生成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作为纳税申报、发票数据查验、税源管理及数据分析利用的依据[ 3 ]。

6.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全面覆盖

国税总局在2014年11月25日召开了“全面推进税务系统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的会议,强调各级税务机关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将税收内控机制系统不断升级,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风险点无缝嵌入计算机软件,实现执法裁量“人机互控”和工作流程“齿轮式传动”,使内控机制像“信息卫士”,实时提醒执法风险,通过“风险提醒”和“风险阻断”,为行政管理、执法服务装上“电子监控眼”。目前,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层级和所有执法领域的内控机制信息化已做到全覆盖,使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为税收制度的“笼子”上锁,将执法“结果监督”转变为“过程控制”,使廉政风险防控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内控机制信息化的不断升级,逐步将内控机制从执法领域延伸至财务管理领域和其他行政管理领域,最终实现“内控机制信息化”与“金税三期工程”高度融合,使金税三期工程内部控制、监督功能更加完善。

7.设置{税信用“红黑榜”促进诚信纳税

全国各级税务局网站开设“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公布”及“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公告栏”专栏,有力促进了税收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4月29日,国税总局网站上同时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税收违法“黑名单”和2014年度全国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此次评价是在国税总局2014年《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后,税务部门首次使用新指标、新方式(新的评价方式改“人工评定”为“计算机自动生成”)对纳税人年度纳税信用状况进行评价。A级纳税人可以享受多项实在的便利,如“跨区域同等税收待遇”、“优先办理出口退税”、“优先取得信用贷款”等,而“黑名单”上的纳税人将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财政部等21个部门的18项联合惩戒,这些将实现“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二、“互联网+税务”时代税务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税务”时代税务工作的机遇

1.高效普及税法知识

“互联网+税务”时代,已逐步建成以国税总局网站为龙头,省级税务机关网站为主体,辐射地市级税务机关,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发挥整体效用的税务网站群。目前在全国70多家省级税务网站的集中平台上运行着各地市900多个子站,再加上微博、微信、中国税法查询系统、12366纳税服务网等网络平台的出现,使税收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等税收知识能高效率传达到各级税务机关及纳税人。

2.纳税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办税一网通”的成功上线,试点成效明显,以至于国税总局2015年4月20日推出的“办税一网通10+10”覆盖四大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极大限度地满足了自贸区税收服务的需要。“互联网电子税务局”的普遍上线,使纳税人既可以通过税务柜员机自助办税又可以通过税务门户网站、微信、手机移动等办税,实现了办税渠道的多途径化;使纳税人信息通过“企业数字证书系统”(CA)一次采集,全程使用,达到了企业数字证书“一证通用,一证多用”的效果。企业网上办事,多项业务免填单,达到了“一点认证,全网可信”的效果;使纳税人税费缴纳渠道多样化,可以通过银行划转、财付通、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手段随时支付;使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办理,实现涉税事项的全覆盖;使税务机关提供的各种服务网络化覆盖,具体有“在线访谈”、“预约办事”、“纳税人学堂”、“在线培训”、“税收微课堂”……

“互联网+税务”的不断深入融合,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纳税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3.税收风险管理智能化

金税三期工程不断优化,将从信息管税的角度控制“税收立法风险”、“税收征管风险”及“纳税遵从风险”。针对“税收立法风险”,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利用税收大数据信息找出纳税人发生问题概率畸高的风险点,对依靠强化征管难以有效降低的税收风险,将通过改变相应的税收法律制度来解决。针对“税收征管风险”,将通过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解决,具体根据税收征管风险程度的不同,对纳税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风险应对体系,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管风险。针对“纳税遵从风险”,将通过不断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和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提高纳税遵从度。

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的稳步推进,将通过互联网建立每张发票的电子底账,实时采集发票上的所有信息,对其进行存储、随时查验等,有效防范各种发票违法行为。同时数据的不断分析积累必将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智能化,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精确的统计分析数据,为管理部门提供坚实的数据决策支持[ 4 ]。

4.税收征管体系监督智能化

通过全面推进税务系统内部控制机制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地应用于税务内部控制领域,使“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突破传统税务征管监督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使税收征管体系监督智能化。一是结合现有的税收风险预警模型及指标,建立执法风险预警和廉勤风险预警系统,使该系统达到对执法过程的全程实时监督。二是通过信息查询系统,对基层的执法行为从省、市、县都可以监控,这样就保证了执法责任制的落实。三是提高对涉税大数据的专业化分析能力,将内控信息化专业分析体系引入到“监控级别设置”、“监督实施范围确定”和“风险等级划分”等工作中去,减少人工主观因素,提高税收征管科学化水平[ 5 ]。四是强化对第三方涉税信息应用能力,不断优化信息库动态建设。随着组织结构和业务规程的调整,实时更新信息采集处理规则和预警指标,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

5.纳税人依法纳税遵从度提高

转变税务机关服务观念,优化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简化办税程序,提高权益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征管监督,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遵从度的关键。在“互联网+税务”的时代,“办税一网通”、“互联网电子税务局”、网站、微博、微信等税法宣传平台的出现,使纳税人快捷办税,降低纳税成本,为纳税人遵从税法、依法纳税创造了便利条件;“金税三期工程”的不断完善,“增值税发票系统”的不断升级,“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为纳税人全力营造公平、公开、方便、高效的纳税环境,积极引导纳税遵从;随着纳税信用评级体系不断完善,纳税遵从度会越来越高。

(二)“互联网+税务”时代税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互联网+税务”时代的到来,使税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极其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该系统掌握着大量纳税人的涉税数据、生产经营和商业秘密等,一旦相关信息外泄就会给纳税人带来危害,甚至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加上网上办税人员风险意识不足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网上办税系统信息的不安全问题增多、增大;再加上网络地域范围广(包括部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网络设备、网络结点、网络出口等数量都非常多,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内部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系统随时都面临着安全问题。2015年7月6日,《网络安全法(草案)》在人大网上全文公布,征求公众意见。这充分证明互联网信息安全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在税务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法律保障制度及人员保障措施更薄弱。

2.税务机关的软、硬件有待提升

面临“互联网+”的不断挑战,税务机关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服务化”为工作目标,就必须利用相关软件及数据对纳税人进行监控。由于纳税人数量多,税种多,情况复杂,这就需要对纳税人进行分行业、分税种的综合治理,对重点税源进行重点监控,不断提高征管质量。要对涉税大数据进行分析,就需具备信息化综合知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分析、预测税源监管的能力,为纳税人打造良好的征纳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平台。要达到上述目标,税务机关必须在软、硬件方面同步跟进。税务机关的硬件就是税务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如税务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税务机关的软件就是税务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及人文因素,具体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税务应用软件、征收管理能力、税务干部素质、依法治税水平、纳税服务质量等方面。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灵魂,只有两者与时俱进,才能顺利迎接“互联网+税务”的挑战。

3.共享协同机制欠缺制约“互联网+税务”的深度发展

在“互联网+税务”的时代,税务机关既要通过各种渠道与纳税人开展互动,提供优质纳税服务,更要与各部门互联互通搭建涉税信息大平台。这个信息大平台既要包括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形成的信息平台,又要涵盖相关的非政府部门的涉税信息平台。只有搭建涉税信息大平台,使涉税信息各部门共享,才能促进“互联网+税务”的深度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上,仅在税务与工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方面有试点,其他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分类、加工、交换、等法规制度[ 6 ]。缺乏部门间涉税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严重制约“互联网+税务”深度发展。目前在全国各地成功上线的“企业数字证书一证通平台”为建立涉税信息平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4.税务机关核心能力的转变

税务机关必须与时俱进,打造“互联网+税务”的新格局,使税务机关变成“电子税务局+风险管理”的公共服务模式。税务核心能力面临从传统的纳税申报、涉税审批、税务检查、税务稽查等转变成利用“互联网+税务”形成的信息大平台,通过解决征税和纳税双方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问题,进一步与涉税各方充分交流和沟通,来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同时,税务机关利用信息大平台得到海量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力、展望税收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监控税收及打击税法不遵从的执法能力,促成“基于合作性遵从”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新局面。这就迫使税务机关在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三、强化“互联网+税务”时代税务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涉税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既需要信息技术、法律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又需要人来化解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在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方面,税务机关要强化网上办税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平台建设,加大涉税数据信息系统维护的投入力度,建立涉税信息安全监控机制,通过工作人员用户认证与访问节点控制、MPLS、 VLAN及SSL加密、防火墙、密钥交换、防篡改和入侵测试等信息技术,对违规操作进行自动预警和及时查处,防范税务信息风险[ 7 ]。在网络层面,加强网络硬件的投入,比如增加高级别的防火墙、网闸等独立的网络设备,同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网络管理、维护的专业团队,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在数据层面,可以使用服务器双机热备,异地备份、云等技术手段保证税收数据安全及税收业务的不间断运行。在法律政策保障方面,应尽快颁布《网络安全法》,从税收管理方面尽快制定《税务大数据使用与管理办法》等,以实现涉税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使用、、查询、更新及共享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涉税信息安全性人员保障方面,各级税务机关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涉税信息保密、口令密码、机房出入和内外网强制隔离等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以严密的考评和计算机监管制度,确保税务部门信息系y的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二)创造条件提升税务机关的软、硬件

税收机关为了达到“征收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目的,其整体办公硬件、计算机软件及人文环境就需向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向发展。在硬件提升方面,要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执法规范、整洁美观”的设计思路下建起规范化、功能设施齐全的办公设施和办税服务厅,用现代化的服务设施方便纳税人。在软件提升方面,一是要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升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其“专业化”水平,同时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税务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内动力。三是建立纳税人服务评价体系,提高税务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能力,和谐征纳关系。四是不断升级计算机终端,提高网络速度,不断升级扩容,各种系统企业端软件支持用户多种操作系统,随时满足纳税人端的需要。五是对税务应用软件要不断完善,不断升级,与旧的软件系统实现无缝链接,以高素质的软件提供高质量的纳税服务。实现统一的数据平台,所有新系统的数据和旧系统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上传至数据平台,为税务机关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8 ]。

(三)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全面建设涉税信息共享机制

2014年12月29日,税务总局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发改委、中央文明办等20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对税务总局公布的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依法采取包括“限制融资授信”、“阻止出境”、“限制担任相关职务”、“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等在内的18项惩戒措施。这标志着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在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和《预算法》中都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支持、协助税务机关执行职务”的规定。这些规定为各地建立部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了更好地运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我国依法纳税进程,国家应该出台更具体的相关单位履行税收保障职责的法律制度,明确税收协作部门的法律责任。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其中《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通知》和《宝鸡市涉税信息共享实施办法》等,将为全面推行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经验支撑。

(四)转变税务机关核心能力

早在2013年国税总局就了《关于做好税务系统职能转变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3〕56号),其目标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税务机关。在当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税务机关的核心能力将转变为“以自动化税务管理为前提,以不断规范的流程化管理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为核心”。因此,税务机关要在管理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1)管理手段从行政命令向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应用转变;(2)传统人工型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转变;(3)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规律性管理转变。

四、“互联网+税务”的未来发展

“互联网+税务”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深入融合发展,对税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会以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信息管税等方式建立起立体化、多元化的综合性纳税平台。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涉税信息大平台提供的海量数据信息,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深挖其中的相关性、可比性,利用其信息资源优势,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税收政策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导供给侧改革,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电子发票的发展,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懿.大数据时代对税务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交流,2015(6):133-139.

[2] 王桃之,许鑫.加强税收内控机制,防范廉政执法风险[J].江苏经济,2014(10):2-3.

[3] 刘志豪.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34):28-29.

[4] 袁显朋,赵联果.万般税事E网收的企业应对策略 [J].财会月刊,2015(26):72-75.

[5] 范久红,陈婉玲.互联网+政务:助推地方政府向服招妥变[J].世界电信,2015(5):47-51.

[6] 林春松.税务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保障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7):221.

[7] 胡长胜,张雪光.“互联网+税务”处处放光彩[J].中国税务,2015(12):79-80.

[8] 林江.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探索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6(17):2-6.

【基金项目】 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互联网+税务’的机遇与挑战”(16JK2228)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7篇

__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翁旗国税局在市局党组、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人本、求实、规范、和谐、创新”的治局理念,全力组织税收收入,突出夯实征管基础,突出强化绩效考核,突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确保和谐健康发展。截至__年11月28日翁旗国税局累计组织各项税收入库15864万元,其中:增值税8723万元,消费税11万元,企业所得税6191 万元,个人所得税1万元,车购税938万元。

(一)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坚决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组织收入与规范执法的关系,坚决杜绝预征税款等收过头税行为,不折不扣地用好用活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将收入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并明确具体负责人,实行收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和评先争优活动挂钩,确保组织收入工作任务、措施、目标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税源管理。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入企业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经济税源第一手材料;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对重点税源行业及税源大户进行认真的调查,提高整体征管质量和效能,促进收入增长。

四是加强税收分析。全面把握经济税源质态,摸清税源底数,对各种重要增减收因素及时进行跟踪监控,分析其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科学判断税收收入增减的原因,切实把握好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研究对策,确保收入按月、按季达到序时进度。

五是注重税收征管。加强欠税管理,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逐户制定清欠目标,确保清欠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年度清查和日常管理,切实防范税款流失。加强对各税种风险事项的排查分析,完善情报信息采集机制,综合运用评估、稽查、审计等手段,提高风险应对成效,大力堵漏征收、挖潜增收。

六是密切关注“营改增”带来的收入效应。及时跟进相应的征管措施,帮助试点纳税人尽快适应国税征管环境,确保“营改增”平稳运行。

(二)夯实征管基础,提高征管工作质量

一是在全旗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对普通发票开具、使用等情况的大检查。此次检查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部门骨干力量组成检查小组,分步骤、有重点的对全旗范围内纳税人的发票开具、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有力的规范了发票的使用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税收增收。

二是把好政策关,严格落实增值税管理的各项措施。一般纳税人认定是增值税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征管工作中认真地落实和执行好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严格认定标准,提高实地查验和调查质量,抓好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也大大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是做好基层和征管基础工作,从审批权限、期限和内容等方面规范增值税不达起征点纳税人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确定了季度认定、会议审批、公示执行、严格复查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不达起征点户专项清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征管质效。

四是是抓好信息化建设。我们抓住“金税工程三期”推广应用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业务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的结合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市国税局通报的数据为参考,对征管数据进行再加工,清洗垃圾数据。

五是认真开展所得税汇算清缴和后续核查工作。今年以来,翁旗国税局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与优化纳税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相结合,认真做好__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后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__年补缴企业所得税907950.55元,滞纳金56926.97元。弥补亏损企业1户,金额541020.46元。调减亏损7户,调减亏损额12977956.11元。

(三)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效能

一是开展“四无”服务活动,力促服务到家。“四无”服务:即政策服务无差错,主动服务无障碍,微笑服务无冲动,规范服务无投诉,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国税机关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了服务能力,树立了国税的良好形象。

二是扎实推进纳税人学校建设。翁牛特旗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自__年3月20日成立以来,遵循“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理念,依托信息化、科学化手段,整合系统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努力使广大纳税人乐意参训,学有所得。截止至目前,纳税人学校已累计组织了7期较大规模的培训班,对所辖范围内的3000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开展了免费纳税辅导培训。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显示,参训人员对纳税人学校非常满意,同时也提出了更多合理化的建议。

三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税企双赢,共建和谐”座谈会和税法宣传进校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认真开展第2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四是优化税收发展环境。翁旗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的发展。对于政府 招商引资的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尽快为企业办理各方面手续,为企业的顺利投产开辟“绿色通道”。

(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血液”。__年年初对环节干部队伍进行了调整和补员竞岗,通过层层选拔一批年富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的同志走上了环节干部岗位或调整到更加适合他们的岗位上,环节干部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近几年来,翁旗局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评价实施办法》,

组织全体税务干部深入学习了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变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和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并要求全体税干严格按照要求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切实加强对此项规定和会议精神的的贯彻执行。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的活动在全系统范围内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和内控机制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治税工作全面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五)坚持依法治税,营造风气气正的税收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既要抓好大要案查办,又注重从根本上减少税收违法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纳税环境。__年翁旗国税局共检查各类企业8 户,立案查处8户。稽查滞补罚收入85.25万元。其中,查补税款76.32万元,罚款6.21万元,加收滞纳金2.72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稽查和征管的衔接,对稽查检查中涉及内部管理的问题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力争把税收违法问题发现和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是认真开展了税收执法监察工作,对我局机关及各基层分局税收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自查整改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形成了年度《税收执法督察工作报告》,对督察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通过税收执法检查工作,使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落到实处。得到有效地监督,有效防范和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了税收执法水平。

(六)认真做好工作,维护地方稳定

翁旗国税局党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工作,坚持把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要求,工作有措施、有督查、有落实。年初,把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年度工作目标,作为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工作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局领导班子坚持不定期研究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动态,排查不安定因素,及时对各科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加强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继续深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切实制定好措施,确保不出现极端事项,不出现进京上访事件。

由于我局对各类问题处理及时得当,使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__年,未出现苗头,杜绝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维护了社会稳定。

(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

年初以来,全旗国税系统广泛开展了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的专项活动。旗局党组专门下发文件,并多次在局务会议及干部职工大会上强调,要从讲政治和顾全局的高度,以严肃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纪律,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作风纪律整顿工作的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带头改进文风、会风,精减会议,提高效率;带头执行厉行节约和规范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__年翁旗国税局未出现一次违法违纪行为,未出现一次通报事项。

(八)深入推进基层建设工作

基层建设是一个涵盖队伍建设、管理水平、体制机制和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上下联动,协调推进。今年以来翁旗局基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分局税务所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干部职工的薪资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开展道德讲堂、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九)绩效考核工作要落到实处

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实现岗位和工作全覆盖,优化考核方法,提高考核质量。职能科室全面细致的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按期通报,及时整改,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进行整改完善。将结果与部门年度评价,干部晋职晋级挂钩,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确保了在年终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活力不足,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个别干部职工的能力不够强、作风不够正、爱岗不敬业的现象依然存在,政治业务素质仍需提高;征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个别干部职工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规范;依法行政工作还有欠缺,个别干部职工缺乏风险意识,税收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纳税服务意识、措施、内容与纳税人需求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加强,基层建设任务仍很艰巨;国税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还较单一,文化对税收的促进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没有更好的得以发挥;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维稳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__年工作安排

__年全旗国税系统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以提高税收科学化管理水平为主线,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行政,深化管理创新,深化征管改革,深化文化引领,打造理想信念教育高地,打造基层建设亮点,打造纳税服务品牌,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专业化团队,推动翁旗国税事业实现新发展,为建设开 放繁荣秀美幸福的翁牛特旗做出新贡献。

(一)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力完成收入任务

一是加强税源培植,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用好用足出口退税政策,特别是“免抵”调库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税收分析,深入开展税收经济、政策效应、管理风险、税收弹性分析,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可控性和针对性。

三是强化税收征管,开展户籍清查和税源排查,深化信息管税,加大评估和稽查力度,堵塞征管漏洞。

四是强化收入考核,加强对税收预测、申报、入库三个环节的监控,加大组织收入督导力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努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二)加强税收征管质效,提升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局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坚持重基础、重规范、重质量、重落实的工作要求,努力在征管理念上有重大转变,在征管模式上有重大创新,在提高征管质量上有重要举措,征管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抓好征管基础工作。强化户籍管理,推进联合办证,实施动态监控。抓好漏征漏管户清理工作,加强非正常户和停歇业户的实地核查及后续管理,提升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水平。

二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结合机构设置,实施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实行专门管理,做好税源分析,通过信息采集与分析,识别税收风险,采取有效监控措施,预防税收流失。

三是深入开展纳税评估。探索纳税评估专业化管理模式,将评估工作环节进行细分,对每个工作环节确定明确的工作责职和工作内容,使评估做到更加全面规范,更具可控性。

四是继续做好“营改增”和“金税三期”运行工作。加快推进网上申报,推广使用网络发票,抓好普通发票的验旧、缴销、代开管理,加强对发票使用的监控,打击发票违法行为。

五是加强各税种管理。强化对小规模纳税人超标认定和增值税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控,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的管理。做好所得税汇算清缴和后续管理工作,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管理,强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跟踪问效,加强出口退税管理,严格审批及办理流程。完善大企业和非居民税收管理,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建立管理台账和纳税档案。

(三)持续优化纳税服务,提升满意度和遵从度

始终遵循“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理念,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强化服务。

一是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态度。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转变作风的执行力度,狠抓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着装上岗、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公开承诺、规范干部职工税容风纪和仪表仪态;坚决杜绝不作为、效率低、态度差等现象。

二是注重质效,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服务环境、服务制度、服务礼仪、服务操作标准化的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及时查找和响应纳税人需求;切实提高办税服务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纳税服务大提速,提升整体形象

(四)坚持依法治税,防范税收管理风险

一是积极应对“营改增”改革,做好调查测算、业务培训、数据移交审核录入等准备工作。

二是防范执法风险,严格执行《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切实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出口骗税。

三是加强税务稽查,加大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力度,重点做好出口退税企业、水泥建材生产销售企业、接受运输发票及海关专用缴款书抵扣税款企业、部分金融保险企业的检查。

(五)深化国税文化建设,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优秀团队

以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持续不断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觉悟高、业务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措施,提高理论素养,夯实服务基础。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夯实干部尽职尽责的思想基础。加强干部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

二是提高能力素质,夯实干部尽职尽责的能力基础。在加强税收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对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实践和积累,不断提高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注重选拔任用,形成干部尽职尽责的用人导向。要把那些忠于职守,不马虎、不推诿、不耍滑,做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形成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的人受重视的用人导向;

四是强化考核奖惩,构建对不负责任干部的惩罚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失职、渎职,行为失当、权力失范的干部坚决予以处罚。

(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

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考核,严肃责任追究,确保责任履行到位。

一是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情况评估考核,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各项内控措施,全面提升内控机制建设水平。

二是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强化内部行政管理和督察内审工作,促进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税。

三是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积极参加旗委旗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确保政(行)风建设实现保位争先目标。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8篇

一、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合,树立与践行和合管理理念与方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与运用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质量管理、专业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各种理论、制度、方法林立,自成体系而且重复交叉,影响了各自效用的发挥。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需要和谐合作。和合管理理论秉承了中国传统“和合”管理思想,推崇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目标追求,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符合党的“十”精神,也体现了时代要求,更符合理论方法融合、机关部门合作,基层对工作整合融合,构建和谐税务的实际需求。“和”就是要和谐、和睦、和平、中和;“合”就是要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整合。和是前提与基础,也是目标归宿;合是根本要求与工作方法。和合管理理论不是简单的理念方法的“物理叠加”,而是互相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达到乘数效应。其应用步骤:首先,寻找短板。其次,理念融合;第三,团队合作;第四,和谐共赢。2012年以来,我们引入和合管理理论,就是运用“和”“合”的理念方法,促进各种理论、制度、方法的有机融合,组合,优化部门合作、工作联合以及资源整合,实现组织和睦、内外和谐、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进了税务现代化建设。为了整合系统资源,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工作中不融合、不整合、不合谐问题,提质增效,增强组织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追求,更好地服务基层,扫除“”问题。我们认为全局、全员要积极引入并正确运用和合管理的理念方法,树立“和合人”意识。让“和合”成为组织和个人的思维习惯、口头禅;使和合管理理论应用四步骤,成为思考问题、推进工作的自觉行为。

如何做好和合,我们认为:一要摒弃本位主义,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其次才是部门或个人的全部。尤其在当前,税源管理要求高,纳税人、政府对我们的要求高,各项工作头绪繁多,工作量大,更需站高一层,看远一点,不能自顾一块,要有全局观念。二要看到共同点,如对外部企业开展的核查审核、风险应对、评估约谈、税务稽查等,都是对纳税人的调查核实,多次或重复对同一个纳税人的事项;而对内部基层进行的执法检查、岗位考核、综合评价,都是对已经发生的工作进行检查、验证,重复的内容很多。三要找到差异,上述工作各有侧重,或侧重对过程的检查,或侧重对结果的检查;有的在格式上有固定形式,有的在内容上有规范要求。但是,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内容恰恰是互相依存、互为影响的。所以,全局、全员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合”,以开放为取向,以共赢为方向,克服与转变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分类出击、单兵突进、各自为政的局面,树立与践行合管理理念与方法,求同存异,加强务实合作协同。

二、在制度建设上要融合,重点建立“六合一”新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当前基层反映的一个具体问题就是系统各种管理制度较多,执法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专业化管理等制度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基层需要融合。因此,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整改要求,当前要突出制度融合,积极引入与运用和合管理的理念方法,通过“寻找短板”找出现有各种理论及其制度存在的不足,通过“理念融合”吸纳合并各管理理论及其制度,对相同与相似工作制度进行综合,通过“协同推进”在不同环节侧重不同理论及其制度的运用,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出现理论、制度、方法内容相互重叠带来的部门、工作、资源的分割与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范制度执行中不融合问题,实现税收管理理论、制度、流程的“六合一”。具体的就是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在全系统研究制定将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质量管理、专业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等“6个”管理理论、制度、方法融合的新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全局税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用“六合一”的制度融合的减法,获得基层与纳税人满意的加法。如我们在2012年出台综合监督检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考核巡视检查、惩防体系建设情况检查等9项实地检查制度办法融合在一起。并规定:凡已经接受综合监督检查的单位,当年相关部门不得另行组织类似的检查和考核。上级单位和部门布置的临时性专项检查,相关部门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视情进行“动态整合”。综合监督检查结束后,形成了“1+4”工作报告,既符合综合监督检查制度的要求,也满足各专项工作的要求。综合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提高了质效,实现了机关与基层的双赢。

三、在工作组织上要整合,建立与完善工作协同机制

随着税收管理专业化、扁平化、集约化管理的深入,各部门分工越来越细,需要整合,增加正能量。实践中我们要把握税收管理工作规律,按照和合管理理念,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上下结合、左右联合、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协同:一要组织协同,即要进一步打破职能部门分工过细、单打独斗的现象,通过组织协同达到多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开放与交叉,各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坚持总体设计、整合融合、统筹推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人才培养与团队运作的协同,即要鼓励骨干加入团队,提高业务骨干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寓教于团队,寓教于项目,既增进人才的才干与组织归属感,又促进组织建设;三要团队运作与体制机制完善的协同,发挥不同部门职能功能优势,完善与创新各种合作机制与工作机制,充分激发组织和个人的活力;四要个人与组织协同,个人要自觉地融入到组织各项工作中去;五要加强与省局、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协同。总之,应当将协同推进作为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协同,形成系统内外良性互动,行政与业务相互协调,人员与组织同步发展。当前重点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与完善市局重点工作项目组,加强联合与合作,对相同与相似工作事项进行综合,牵头处室统一整合后下发。整合联合开展税收检查核实,将目前分散在市局各业务处室、基层税务部门、各级稽查部门的税收检查核实任务进行合并,使一次检查达到几种效果,并规定由征管科技部门统一扎口管理,未整合审批不得开展检查核实工作,杜绝多头下发税收检查核实任务。建立全局相关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各单位要主动融入,与平台对接,将每年的纳税评估、行业性调查、服务性调研、税务稽查等工作计划、实施情况融入其中,便于全市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避免重复下户及重复检查问题,减少对纳税人的打扰。要整合精简会议,坚持少开会开短会,提高会议效率。要进一步加强任务下发前的分析工作,减少无效数据下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整合各管理系列、各部门的工作团队,推进资源共享。加强机关处室实体化运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机制,增强服务基层的主动性,加强对基层单位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增强防范重大税收风险的能力。在各项考核评比上,要反对形式主义,业务与非业务、务实与务虚的工作布置要寻找有机的结合点,切实为纳税人和基层税务干部减负增效。

我们认为,“和合”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必须以提高基层满意度为出发点,既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又要坚持不懈打持久战,持续改进我们的管理理念、制度与方式方法,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盯住问题不放,切实扫除“”上存在的问题,实现组织和睦、内外和谐、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9篇

按照今年的工作思路,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充分认识组织收入形势,抓好组织收入工作。

要充分认识严峻的组织收入形势。虽然去年经济从低谷走出逐渐转好,组织收入工作压力有所减缓,但是我们仍要充分认识今年组织收入所面临的严峻困难:一是*区经济结构转型正在深入进行,部分地区拆迁仍将扩大,新税源仍处于培育期,对税收贡献仍不突出;二是*区经济总量规模仍有待提升,注册企业数量较相邻城区少一半以上,新入区企业与外迁企业不能接续;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用于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支出的刚性需求递增,财政需求与组织收入的矛盾仍较突出。综合上述因素影响,区局今年组织收入工作仍面临较大困难。

要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贯彻好向管理、向服务、向稽查要收入的思路,落实好依法征税、管理增收的各项措施。加强涉税审批管理,严禁违规审批延期申报、缓缴税款和减免退税,严格控制欠税。要充分认识严峻收入形势,制定周全计划和应对措施,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完成各级税收任务。加强与区委、政府的协调沟通,讲清政策税源情况,争取地方政府对组织收入工作的最大支持。

要加强税收收入分析工作。加强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分析、预警预测分析工作的统筹结合。增强税收收入预测能力,使税收计划更加符合税源实际。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特别密切关注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及时准确地测算对税收增减的影响,把握住抓好收入的主动权。抓好基层税收分析工作,增强基层税收分析能力,提升基层税收分析质量,加大基层税收分析工作的考核力度。

要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质量。继续完善纳税评估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以评促管、以评促收的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完善专业评估所重点评估与税务所全面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评估所尖刀作用,加强尚勤路所建设,开展全局范围的重点评估,总结评估经验,推广典型评估案例;抓好税务所评估工作,要加强税务所干部评估技能的提升,要完善评估考评机制,杜绝评估走形式、走过场,重点考核评估质量、评估实效。

要不断提升征管质量促收入。继续抓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扩大评估面,增加核定数量,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亏损面;继续贯彻分类管理思路,将房地产企业由尚勤路所管理,提升房地产企业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小规模纳税人检查工作,加强对检查工作的考核,降低税收执法风险,提高检查质量。

(二)树立信息管税理念,提升税收工作信息化程度。

要在全局上下树立信息管税理念。信息管税被总局确定为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与科技工作的思路。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这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适应税收工作的发展要求,逐步改变旧有的传统征管思维,确立信息管税的思路,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征管质效,努力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

要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专业化的税源管理体系。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探索信息化形势下的税收管理新模式:一是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开展疑点数据核查工作,把好数据录入关,提高征管数据准确性。二是扎实做好普通发票网上开票系统试点运行工作。运用网上开票系统加强普通发票管理,有效防范发票违法风险,为该系统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三是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结合信息管税的要求,制定全局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规范,明确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内容、职责和工作目标,加大对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力度。

(三)深入开展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纳税服务工作就是要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监督,将双减负落到实处。

要深化税收宣传、政策解读工作。通过举办税法知识讲座、税企座谈会、送法上门等形式,对新出台和调整的税收政策、管理措施及时进行宣传、辅导、培训、解读。加强基层税务所税收宣传力度,强化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的税收辅导、宣传。

整合办税服务厅,拓展办税服务厅功能。对办税服务厅与票证中心业务进行梳理,整合两单位业务职能,采取措施优化办税服务厅业务流程,细化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创新纳税服务举措,提升窗口单位纳税服务质量。

要大力精简办税流程。进一步清理简并涉税资料,简化办税流程,严格控制审批环节和程序,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和无纸化申报,大力缩短办税时间。巩固“两个减负”成果,进一步简并涉税资料,对系统内已存储的各类信息,不得要求基层和纳税人重复报送。加强部门协调,着力解决配合不力、信息不共享问题。

积极完善纳税服务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区局纳税服务宣传咨询制度、纳税服务效能监督管理机制、纳税服务投诉机制等一批纳税服务制度。继续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深入开展纳税人问效于民等工作。把纳税服务工作与强化税源管理、深化行风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纳税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定期通报服务质量考评和投诉整改情况,促进征纳和谐。

(四)树立以规治局理念,狠抓工作落实

整合三项工作,落实重点税收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依然是区局今年工作重点之一,去年区局初步形成了督查督办、行政效能监察、绩效考核三项工作并举的抓落实机制。今年区局将继续狠抓落实工作,梳理三项工作制度,在各自完善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流程的整合与衔接。对三项工作进行合理分工,界定其在抓落实过程中的开展范围和深度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协作,从而形成三项工作的无缝衔接,达到形成合力、狠抓落实的目的。建立抓落实三方联系会议制度,召开由办公室、监察室、考核办三方参加的“抓落实三方联系会议”,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绩效考核打分情况,研究工作开展方向,形成“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上报局长办公会议。

加强科、所工作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加强科、所之间的配合,提升机关服务基层的意识。提高机关安排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机关安排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出台《机关科室工作安排备案制度》;建立科所沟通平台,出台《科室、税务所协调会议制度》。

一是把好入口关,一方面科室向基层安排各项工作须严格按照机关科室工作安排规范要求办理,另一方面推行机关工作安排登记备案制度,各项全局性工作实施前须统一登记编号,统一管理。二是加强过程控制,完善科室对基层所工作指导和监督制度,强化科室对安排工作的领导责任。三是严抓出口关,科室各项工作完成后科、所要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互相评价,机关科室须报送工作报告,陈述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工作参与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四是建立机关科室与基层税务所沟通渠道,定期召开机关科室与税务所业务协调会,通过沟通统一认识,消除隔阂,增进相互了解,提高工作效率。

深化绩效考核改革,提升“创佳评差”工作水平。一是坚持导向、促进、激励和保障原则,对过于繁琐的项目进行简化,对区局重点工作的考核强化,对非重点工作的考核适度弱化。二是探索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重点考核静态考核机制不能考核到的日常工作完成情况,通过动态考核机制实施提升工作质量。三是强化科所对干部的考核。加强对科所考核工作的管理,指导各单位完善考核制度建设,并考核各单位考核制度落实情况。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共建和谐国税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加强科所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贯彻执行《科所级领导干部考核考评办法》,继续开展创建科(所)“先进领导班子”活动,增强基层班子驾驭税收工作的能力。继续开展中层干部培训班,提高科所级领导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领导艺术。着重加强科所级领导副职的管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副职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各单位工作开展。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继续贯彻“考”、“学”、“用”三结合原则,不断增强各类培训的针对性。以纳税评估技能、所得税业务知识以及财务知识培训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科所长更新知识培训和业务骨干等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税收政策和企业财务情况,能胜任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的专业人才。积极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三师”资格考试,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加强干部管理,激发队伍活力。继续抓好工作纪律检查,抓好会风会纪,培养干部凡事讲规则、讲原则的行为习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科所长与干部谈心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了解干部、关心干部、爱护干部,设身处地解决干部的困难,多做一些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认真落实好规范津补贴工作,落实好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完善和落实公务员轮岗交流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活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干部职工中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活动,动员干部职工自觉崇尚文明,革除陋习,提升区局文明程度。开展广泛宣传,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员动员,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针对陋习采取措施,要以管促教,以罚治陋,做到管、教、罚三者有机统一,同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时紧时松现象,确保活动取得长效。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人民满意国税机关

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务管理;风险规避

企业可通过正确的税收筹划,维护合法权益,降低企业税负。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国有企业可利用行业优惠政策进行所得税筹划,可利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抵扣税费,可利用公益性捐赠支出政策享受税收优惠,从而节约税务成本。但不正当的税收筹划会诱发涉税风险,使企业遭受损失。因此,国企应树立税务风险意识,积极针对税收筹划风险成因,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主动防控税务风险。

一、国企税收筹划的现实意义

1.保护企业利益的必然选择税收筹划是调节纳税节奏,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有效手段。税务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纳税人的净利润自然要受税收影响。在收入和费用不变的基础上,缴纳税款越多,税后利润越少。在不违反税法的基础上,对纳税方案进行筹划,尽可能缩小税基,减少纳税额,便可获得更多利润。2.企业投资方向优化的选择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国家则利用优惠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引导企业投资方向[1]。实际上,税基和税率差别就是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杠杆。且国有企业由国家持股或控制,政府意志和利益决定国有企业行为,本身国有企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担负产业发展引导义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国企社会职能,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国有企业有必要正确理解税收政策意图,提前安排好企业涉税事项,通过税收筹划科学优化投资方向。3.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选择纳税筹划的本质就是对企业资金、成本、利润进行综合规划,减少企业现金的流出,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化解资金周转与纳税成本之间的矛盾,确保企业资金的顺利流转,促进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有效管控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便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例如,采取延期纳税,企业可获得一笔无息贷款,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问题。4.企业节约税务成本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更大的利润操控空间,只有将成本控制在定额范围内,企业才能保持合理利润率。企业优化成本结构,塑造成本优势是必然趋势。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压减空间小,而税务成本具有较大的筹划空间。因此,企业要采取筹划措施,达到少缴税、免缴税的目的。例如,采购固定资产时,利用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抵扣税额,降低成本。

二、国企税收筹划的原则、方法及基础

1.国企税收筹划的原则(1)守法原则不论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要求生产和经营过程守法、合法、依法,税收筹划必须遵循守法原则,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筹划[2]。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企业要依据税法规定、地方法规、纳税标准,制定筹划方案,避免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的出现。(2)目的性税收筹划应具备较强目的性、目标性。现阶段,国有企业税收筹划主要目标:第一,增强企业经济利益;第二,帮助企业节约税务成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已经走出了“大锅饭”的发展模式,走向了自负盈亏发展道路[3]。自负盈亏模式下,国有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就要提高利润,降低税负。(3)可筹划性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税收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企业要确保自身经济活动的可筹划性,顺应税收政策,合理协调筹划目标和方向。(4)可行性影响税收筹划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企业要从多个角度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正确评估税收筹划取得的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社会效益,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避免降低某一项税费,导致整体税费增长。因此,企业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2.国企税收筹划的方法(1)利用行业政策进行所得税节税筹划国家为了扶持产业发展,税收政策会有所倾斜,从而通过减税、免税等优惠引导企业投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4]。尤其是所得税政策,国家减免所得税,减免的经济利益归企业所有,可提升企业效益,便可促进企业发展。例如,近些年,国家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另如,为了扶持小微企业,我国也有很多缓征、退税等优惠政策。因此,很多企业会利用行业倾斜政策进行所得税节税筹划,享受对应的税收优惠。(2)选择合理组织形式进行避税企业形式适用的税收政策不同,很多企业会通过优化组织形式的方式来进行税收筹划。例如,一些集团企业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节税。分支机构亏损时采取总分公司的策略,利用亏损可相互抵消的方式,便可降低税负;分支机构盈利时采取母子公司的策略,利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总体税负进行分摊,便可节约税负。(3)利用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税收优惠为促进资源再分配,减轻社会及公民负担,国家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政策。因此,通过公益性捐赠进行税收筹划是企业常用税收筹划手段之一。例如,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税务总局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此次的指引,明确了相关税收优惠事项,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税3个税种5项政策[5]。根据该指引相关规定,纳税人为疫情防控捐赠的物资、现金,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4)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并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150%加计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可按研发费用50%加计扣除。因此,国内很多企业会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享受税收优惠。(5)巧妙选择供应商类型来降低税收负担企业采购取得合法发票,可抵扣进项税,降低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供货价格偏低,但很多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提供合规专用发票,没有相关票据,企业就不能抵扣操作。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一些企业通过平衡供货价格和进项税的价差的方式,根据价差临界点进行筹划,便可节约税务成本。3.国企税收筹划的基础(1)合理的组织形式若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就无法适用相关税收政策,合理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利用组织形式进行筹划的前提条件。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讲,国有企业税收筹划中,合理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现阶段,国有企业通常采用集团形式。集团组织模式下,国有企业可利用子公司进行税收筹划,通过子公司来平衡税负。(2)合理的收入确认收入确认与企业所得税、税额缴纳量有直接关系。实际上,企业纳税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收入。若企业在收入确认中存在问题,势必给后续的税收筹划造成误导。因此,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入科学会计核算方法,正确计算收入。(3)合理的会计设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明细费用,而这些费用通常会影响所得税筹划。若企业没有设置相关会计科目,造成财务报表反应的费用支出情况不准确、不完整,将影响税费抵扣,增加企业税负。因此,企业要想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就要合理设置会计科目,详细记录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三、国企税收筹划风险及其成因

1.国企税收筹划常见风险不正当、不正确税收筹划方案,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而常见是税收筹划风险有:政策风险、人为因素风险、会计处理风险、税企关系风险、方案操作风险等。一旦国有企业税收筹划不合理,诱发税务风险,就可能发生多缴、重缴、早缴、漏缴等情况,甚至遭受税务处罚,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国企要想正确节税,就要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加强对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2.国企税收筹划风险成因(1)税收政策的不稳定性税收筹划要围绕税收政策,但税收政策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在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关的税收政策也会随之调整。例如,产业倾斜优惠政策,通常是国家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采取的引导性政策,国家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自然对该产业有相关的优惠。一旦国家产业布局战略发展改变,相关优惠政策也就会停止。例如:《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的有效期就是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若企业不能准确掌握最新政策,或对政策的理解存在错误,就会错失税收筹划时机和条件。(2)税收筹划人员能力不足税收筹划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了解经济业务发生发展,还要熟悉税务法规,能准确判断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能识别税收筹划的风险因素。然而,国有企业大多缺乏高素质税收筹划人才,现有的相关工作人员,普遍缺少税收筹划的专业技能,不能准确识别税收筹划的关键要素,易主观判断错误,造成税收筹划方案不完善、不准确,使国有企业面临涉税风险问题。(3)对税收筹划风险认识不足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其资本所有权或控制权归国家所有,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在主观认识上认为纳税也是国有资金的内部调整。因此,国有企业普遍对税收筹划风险认识不足,不重视税收筹划风险防范。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国有企业未根据税务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税收筹划管理制度,未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机制,经济业务基础资料收集不及时,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短期或阶段性的筹划效果,忽视潜在的税收筹划风险,易造成多缴税或重缴税情况。(4)供应商资质审查不严谨国有企业要想进行进项税抵扣操作,就要做好供应商管理,取得正规增值税发票。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未充分考虑税费抵扣问题,供应商资质审查不严谨,未对发票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签订采购合同,发票取得具有严重滞后性问题,导致进项税抵扣实时性不足,在缴纳增值税时,需一次性缴纳预收款项涉及的税费。另如,部分国有企业对供应商一般纳税人身份判断不准确,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取得进项税抵扣。

四、国企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诱发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政策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因素。为取得预期筹划效益,国企应树立风险意识,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因此,为增强国有企业风险驾驭能力,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对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提出建议。1.及时掌握税务法规,避免错误解读政策企业只有正确理解、掌握税收政策,才能依法进行准确的税收筹划。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税企沟通,及时掌握最新政策,避免错误解读政策,诱发风险。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积极向税收机关咨询征管办法,深入了解税收机构工作程序,消除税企信息差,避免纳税筹划方案出现严重纰漏,确保税收筹划方案可取得税收机关的认可。若税收政策发生变化,要对纳税方案进行相应调整,避免错失税收筹划时机和条件,正确使用“税收挡板”。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错误解读政策或滥用税收政策,更好的贯彻落实税收政策法规要求,国有企业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对政策要求进行分析,基于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合理选择纳税模式、时点、税率,从而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房地产企业涉及多个税种,其中就包含房产税。而房产税可选择:从价计征或从租计征。不同的纳税模式,税金有较大差异,企业就可利用不同的纳税模式进行税收筹划,降低房产税的税金额度。2.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确保税收筹划的专业性若税收筹划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就会导致税收筹划方案不专业,最终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要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优质税收筹划人才队伍。具体来讲,国有企业可选取权威机构,帮助现有税收筹划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完善现有人员知识体系,使其掌握前沿税收筹划知识和信息,可准确识别税收筹划关键要素,具备一定的税收筹划能力。另外,在专项培训的基础上,还要重视人才的日常教育,可加强岗位考核,定期组织政策法规解读、筹划技巧考核,从而检验相关人员岗位适应性,夯实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基础。此外,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国有企业可设置税收筹划专岗,基于岗位要求引进专业人才,杜绝兼职现象的存在,贯彻落实“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的基本原则。3.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控制风险的发生税收筹划存在诸多潜在风险,税收筹划不当,导致企业资金结构出现问题,就会给国有企业带来资金风险,影响国有企业资金链的稳定性。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发生。其一,国有企业应根据税收筹划需求,制定明确管理制度,对税收筹划的程序做出严格规定,使企业有税收筹划的氛围,确保税收筹划工作可顺利开展,通过制度预防风险。其二,国有企业要对会计核算提出要求,及时收集相关经济业务基础资料,合理设置会计科目,正确核算收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税收筹划奠定基础,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准确性。其三,国有企业要积极评估税收筹划风险,提前预测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对筹划方案进行调整。在出现企业不可接受税收风险时,要采取其他的筹划措施,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案,对风险进行控制。4.强化供应商管理,做好进项税抵扣要想取得进项税抵扣,就要做好供应商管理,取得合规发票。首先,国有企业要建立供应商数据库,严格审查供应商纳税人身份和资质,做好供应商维护工作。采购过程中,要考虑到供应商信誉度,要求对方开具可用于抵扣增值税的专用发票,避免发票缺少情况的发生,解决增值税进项税额申报缺口。其次,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采购形式,签订相应的购销合同,从而确保企业可尽快获得发票,以便于企业进行抵扣操作。最后,企业在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要做好票据管理工作,不仅要对票据进行认证,还要做好票据票据登记,确保票据真实性、完整性,一旦识别出不合规的发票,应及时做进项税转出处理。

五、结语

新经济环境下,做好税收筹划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不当的税收筹划,可能会给国有企业带来涉税风险问题,使企业遭受税收处罚。因此,国有企业应及时掌握税收政策法规,构建专业税收筹划队伍,强化供应商管理,做好进项税抵扣,依法纳税、节税,确保税收筹划的专业性,正确规避涉税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金玲.国有企业资产划转中财务和税务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2021(15):16-18.

[2]付聪.新时期下国企高效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途径探讨[J].纳税,2021,15(21):54-55.

[3]曹慧.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中的税务问题处理[J].中国商论,2021(12):148-150.

[4]岳丽美.国有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控策略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1(12):29-30.

[5]吴爱莹.增强国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应对策略[J].质量与市场,2021(8):19-22.

上一篇:学校团委换届工作报告范文 下一篇:养老院工作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