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9 11:05:04

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一、虚拟经济:形成机理、发展与规模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虚拟经济则不同,它是指与虚拟资本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因此,讨论虚拟经济可以从虚拟资本入手。

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与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带来“剩余价值”、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资本凭证。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产生分不开的。货币开始是为突破物物交换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交换媒介,但货币发展到由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一种价值符号以后,在交换媒介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储藏功能,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可能。在信用关系出现后,资金借贷双方联系日益密切,资金需求者愿意向资金供给者支付利息,货币产生了“收益”,从而转化为了虚拟资本(借贷资本)。借贷资本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了银行信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必然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于是股票和债券应运而生,它们是最明显的虚拟资本。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资本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继股票、债券之后,又出现了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证券化资产是因资产证券化而发展起来的。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各种信贷资产经过重新包装后实行证券化,或者在一些低信用等级的证券中加入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并用其作为抵押发行新的证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样等于是在本身就是虚拟资本的信贷资产及初级证券的基础上,又产生的虚拟资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虚拟化程度。金融衍生产品是虚拟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产品,金融期货、期权合约的买卖者并不真的拥有合同中规定数额的证券或货币,也不必在交易清算时真的买入或者卖出这些证券或货币。特别是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实际上是就指数的涨落打赌,无任何实际对应物,是最彻底的虚拟资本。

与虚拟资本的发展相适应,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考察,虚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闲置货币资本化。这是虚拟经济的最初阶段。例如,当某人持有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而另一人却急需生产经营资金时,前者便可将其闲置货币让渡给后者去使用,后者则承诺对借入资金按期还本付息。在这种货币的直接借贷行为中,由于贷方并未从事现实的生产经营,而是仅仅凭借代表借贷行为成立的借据或凭证获取利息收益,因此,这种借据或借贷凭证便成为虚拟资本的雏形,贷方据以获取利息收益的活动也就是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

2、借贷行为中介化。这一阶段的标志就是银行的产生。在这一时期,货币资金借贷主要不再是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而是表现为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借贷。此时,对广大的存款人而言,其持有的能够带来利息的存款凭证就是虚拟资本。因此,借贷行为的中介化实际上意味着虚拟经济活动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由于能够扩大社会的资金借贷规模,提高社会范围内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因而,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证券交易的市场化。随着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大量发行,客观上要求形成一种便于有价证券实现流动性的机制或场所,于是,证券市场应运而生。虚拟资本交易的市场化可以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有利于优化社会资金的配置结构,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4、虚拟经济国际化。进入20世纪后,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开始出现,虚拟资本的发展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关贸总协定推动下最终形成的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便利了虚拟资本的跨国交易,从而使虚拟资本交易日益呈现为一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可以促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并使资本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5、金融工具创新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虚拟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国际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期权等在内的金融创新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工具的创新化使得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使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日益呈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

80年代以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交易规模迭创新高,使得虚拟经济的运行愈发脱离实体经济而扩张。据报道,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却增加了25%,全球股票的总价值增加了250%。1997年全世界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28.2万亿美元)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已高达1.5亿美元以上,约为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膨胀。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麦金农,1973;格利和肖,1960)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2、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

3、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但是,虚拟经济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因为:虚拟经济要正常运转,需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然而,虚拟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却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在证券市场中,人们对于证券市场未来价格的预期往往并不是基于公司的财务状况,而是基于一种心理预期和想象空间。这种投机者的“市场接力棒理论”(金德尔伯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生动地描述了投机者普遍存在的“博傻心理”,即投机者见到大家都看好某一金融资产,自己也加入这一行列,期望自己的“接力棒”下传,由于大家有相同的预期,在相反的预期未形成主流之前,市场接力棒就不乏接手者,从而带来市场的火爆,使市场价格脱离客观价值,形成泡沫。前面所提及的虚拟化程度较高的证券化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更是在虚拟资本基础上的再次虚拟化,几乎与实体经济没有联系,易形成泡沫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投资中也可能存在着泡沫成分。企业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可以向银行贷款,也可以发行股票和债券。但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遇到经济全面衰退,企业破产倒闭,实际资本创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企业先期的银行贷款和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较之实际资本来说,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际上也是一种泡沫。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市场供求机制而自动恢复均衡,只有当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譬如1978-1981年发生在墨西哥的泡沫经济,在1981年股市崩溃之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大批企业和个人破产,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整个墨西哥经济一片萧条;80年代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迸裂同样使经济实力雄厚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至今难以自拔,所谓的“日本神话”由此破灭。

泡沫经济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主要是由金融投机引起的。人们在“博傻”心理支配下,金融资产价格越高越买,越买价格越高,导致金融市场超常规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从客观上看,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由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见一斑。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三、我国经济中的泡沫风险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由国家决定,基本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泡沫”的威力大大发挥出来。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利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

四、结论和建议

以麦金农、格利和肖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

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确实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盲目的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却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内部经济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应当慎重,我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应是逐步的。我们应当下大力气进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体系的完善,以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加快资本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不仅包括扩大证券品种的规模,也不仅包括增加新的证券品种,而且包括拓展和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和企业获得资本性资金的渠道。其中,存量股份制、债权转为社会股权、将建设国债建立在运用资本经营方式运作国有资产的基础上等,都是应当重视的具体措施。

2、积极推进创业投资,加快高科技产业化步伐。知识经济是将知识转化为经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投资的功能极为重要。在资本市场的配合下,积极推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

3、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实物经济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实物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物的非货币化,有着诸多弊端;资产的非证券化,严重限制着资产的准确定价和资产存量的盘活。

4、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关键的问题是,运用何种机制和规范。在双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运用计划经济机制,虽一时抑制了某些现象,但不利于金融市场的成长,结果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为此,应特别重视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强化金融监管。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人民出版社,1998。

2、麦金农,1998:《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

3、J.G.格利,E.S.肖,1996:《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4、金德尔伯格,1992:《泡沫》,载伊特韦尔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刘骏民,1998:《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6、谢太峰,1999:《正确认识虚拟经济》,《金融时报》10月30日。

7、许均华、高翔,2000:《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研究》第3期。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通常来讲实际资产其实是由投资者将自身的资金利用在具体的生产运营中进而赋予资产实际的价值,而实际资产正是实体经济中的代表,实体经济包含了实际资产,实际资产的重要功能在于其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社会资产以及新的物质财富。而这种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附于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实际资产究竟是什么?其实实际资产包含着较多的内容,包括建筑物以及生产设备器械和生产物资等等,而如果将这些实际资产放在一些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者是股票投资上,那么实际资产就变成了虚拟资产,同样也就归属为虚拟经济中,也就是说将实际的资金变成了一张纸,或者是变成了电脑中的一个经济条目,而这些虚拟资产仅仅是将实际资产进行提高可能性收益的一种凭证,并不能直接的提供实际的生产力,总结来讲实体经济可以不断的提供生产力进而不断的创造社会财富,而虚拟经济仅仅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进行相关获取相应的利益分配。而人们在进行实际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可以投入生产农产建设,但是期间往往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运营能力的支持,进而人们更愿意投入虚拟经济中以股票或者是债券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投资中进行利益的获取。

二、初探虚拟经济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之策

(一)风险分析

一般来讲虚拟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和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发展限于一定的范围内,但是就目前来讲这样的发展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从虚拟经济的实际发展角度来讲进行发展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价值,虚拟经济在依附于实体经济进行膨胀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产生,同时对于实体经济来讲也是也起到消极的影响,其中存在的风险包含了可能将经济过热进行掩盖导致泡沫经济,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状况下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应对虚拟经济过渡膨胀发展之策

虚拟经济的发展在过度的膨胀之后就会对其依附的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而必须要对虚拟经济给与一定的控制,在应对之策上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讲:其一是从国家角度来讲应该对虚拟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国家应该对实际的货币供给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及控制,促进信贷保持在一定的合理发展范围内,同时还要对房地产的实际融资给与较为严格的把控,通过税收这个有利的杠杆来实际的调节房地产的相关收益率,此外还要对土地方面的违规炒卖进行严厉的打击等等,从这些综合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宏观调控。其二是不断的加强金融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一定要实施相应的金融改革措施,尤其是在利率方面以及汇率方面给与一定的改革,制定相应的具有规范性以及约束性的监管机制。可以说对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给与有利的宏观调控以及严格的监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影响,对于实体经济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探析对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建议

可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因而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依然是强国之本。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就成为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企业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对中小企业投资组建给与鼓励

通常来讲一些投资者在给与实际经济进行投资的实际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资金方面的短缺的问题,而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应该将这种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对中小企业的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应的制度给与大力的放宽,让更多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中小企业的创建中,同时还可以利用相应的税收方面的手段来进一步的对中小企业进行建设扶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的将社会资金逐渐的流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中,促进实体经济的真正发展!

(二)增设资产投资机制稳定实物价值

国家还要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增设资产投资机制,也就是说在投资机制中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例如增设相应的二级资产市场或者是转让产权市场等等,将实体经济的投资实物价值进行不断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将社会中各个投资者的眼光集中在实体经济中,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对于实体经济来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虚拟经济过渡发展就对会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因而必须要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不断的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中,进而真正的促进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虚拟资本

国务院总理在2012 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

所谓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是用钱生钱的资本运动,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在《资本论》第 3 卷第 5 篇中,马克思对虚拟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细致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虚拟资本是用货币表示的现实资本,代表着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但并不能支配现实资本的运作,只是作为实体经济获取收益的凭证。虚拟资本主要采取有价证券的形式,但有价证券并不都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也不是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而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时才成为生息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场对有价证券未来收益预期的高低,与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虚拟资本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的生产活动。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一切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产品既包括了有形产品也包括了无形产品。实体经济始终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二,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程度。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附属物,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带来虚拟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那么虚拟经济最终必然萎缩。实体经济根据其发展需要决定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数量与交易规模,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虚拟经济的载体,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性根植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即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带来效率的改进,满足微观个体的真实消费需求。第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器,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带来虚假的繁荣,从而危害实体经济,引发泡沫经济,而金融危机是泡沫经济破裂的必然结果。泡沫经济破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反之,若虚拟经济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强大,才会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第一,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稳定。当一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协调、稳健、相适应时, 必然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规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等。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适度流动,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当虚拟经济发展适度时,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本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还可以凭借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行业与领域流动,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虚拟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不健康发展会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破灭, 会扰乱投资与消费市场, 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对投资与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会引发通货膨胀。当虚拟经济的货币体系中存在着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时,不仅会引发虚拟资产市场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还会带动实体经济中固定资产、生产原料以及生活消费品等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诱导大量境外“热钱”入境,产生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泡沫的产生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导致投机盛行,利率提高,高利率诱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集聚潜在的经济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发展匹配度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脱离和失衡现象,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协调度;灰色关联模型;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 F01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3-0012-04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拟经济的统计核算方法研究”(06BTJ015)部分成果。

一、引 言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所谓“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1]与之相对的是“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产业部门。[2]

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成为实体经济的运营环境。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仅其优点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会放大和加剧其负面影响,增加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因素,可能引发经济泡沫。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产生泡沫经济,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此,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基础,而且也是保持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目前,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上的分析,比如,王爱俭(2003)主要是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角度来分析,提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货币,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财富效应,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以及虚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等;[3]王爱俭(2006)还从资本市场效率角度对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4]郝香英(2005)分析了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影响;[5]何宜庆(2006)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边际溢出效应;[6]伍超明(2004)用货币循环流模型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分析。[7]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定量研究比较少,代表性的是刘金全(2004)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8]此外,王谢勇(2005)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缓慢,应该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9]但是对于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是否协调,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我国近年来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通过定量的分析来检验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与作用关系是否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并且根据模型找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各自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且根据这种分析,进一步看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度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一)理论阐述

对耦合协调度的理解要从耦合论与协调论两个角度分别去理解。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类似地,可以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耦合。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具有胁迫效应,因为经济增长会引起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方式。反过来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也有胁迫效应,如果虚拟经济适量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可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如果虚拟经济发展过快,超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则就会引发泡沫经济,最终会遏制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反过来说如果实体经济发展过快,而虚拟经济跟不上步伐,则实体经济会因为缺乏资金而不能较快的发展。

从协同学的角度看,协调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和谐一致性。这种和谐一致的程度称为协调度,协调作用和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或称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10]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程度与虚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和谐的搭配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虚拟经济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反过来会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二者协调地发展。

(二)模型建立

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测度协调度的方法主要有四类: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模型、熵变方程法和区间值判断法。我们选用其中的灰色关联模型,这是因为灰色关联模型可以计算系统内每个指标和另一个系统每个指标的关联程度,还可以计算对某一系统影响的主要胁迫因素,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为了能够进行时空比较,在进行关联分析之前,一般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将关联系数按样本数k求其平均值可以得到一个关联度矩阵γ,反映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作用的错综关系。通过比较各个关联度γij的大小,可以分析出虚拟经济系统中哪些因素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而哪些对实体经济系统作用不大。若取最大值γij=1,则说明虚拟经济系统某个指标与实体经济系统某个指标之间关联性大并且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单个指标间耦合作用明显。γij的计算公式为:

在关联度矩阵基础上分别按行或列求其平均值分别得到公式(4)。根据其大小及对应的值域范围可以遴选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胁迫因素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最主要的约束因素。

为了从整体上判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系统耦合强度大小,可以在式(3)的基础上进一步构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关联的耦合度模型(5),通过该模型可以定量评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系统耦合的协调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在协调分析中,一般把C(t)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耦合度,它是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关联性大小的量度,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与速度的相对性,如果两者在发展速度过程中,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大,反之,两者关联就小。

三、对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较好的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的真实发展水平,选取合适的指标非常重要。指标体系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测度的载体,是提供两系统信息的基本单元。它应该全面完整地体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的内部特征、发展状态、两者间的联系以及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指标体系应满足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完备性原则。因此本文选择的指标体系如下:

代表虚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X1――市价总值/GDP;X2――债券余额比重;X3――股票发行量;X4――准货币化程度;X5――金融相关率;X6――M2/GDP。

代表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Y1――农业增长速度;Y2――工业增长速度;Y3――建筑业增长速度;Y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速度;Y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速度。

上述指标体系中,实体经济发展指标涵盖了实体经济的主要方面。对于虚拟经济指标,金融相关率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解释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迁和发展;而M2/GDP指标主要是反映一国的货币化程度;准货币化程度指标是由准货币除以GDP计算得出的,它主要用于衡量一国非货币金融深度;而市价总值/GDP、债券余额和股票发行量反映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规模。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计算。

(二)灰色关联度矩阵的分析

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首先计算得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各指标的关联度矩阵(表1)。关联度矩阵γ是将关联系数按样本个数求均值得出的,它反映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作用的错综复杂关系。通过比较各个关联度的大小,可以分析出虚拟经济中哪些因素与实体经济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或者哪些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变化影响不大。若取最大值γij=1,则说明虚拟经济指标系统中某一指标Xi与实体经济系统中某一指标Yj的关联性越大,说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单个指标间耦合作用明显。若0

从计算出的关联度矩阵可以看出,最大值为0.761,最小的关联度为0.509。按照上述的关联度范围可以看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关联度主要介于0.35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度分析

从时序角度分析耦合度的变化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阶段特性.利用公式(5)计算出我国1991年以来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作用的耦合度变化值如表2:

从图1上可以看出两个系统耦合]变的特点:首先整体上耦合度大部分在0.470和0.738之间,中间得波动性比较剧烈。其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的强度和协调程度存在差异。1991年到1993年耦合度是下降的;1994年到1997年耦合度呈平稳的上升趋势;从1998年到2000年耦合度又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阶段;2001年到2003年耦合度下降的幅度降低了;2004年到2006年耦合度经历了上升、下降到上升的过程。

耦合度曲线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这16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得到发展,但是规模比较小;而实体经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得到了跳跃式发展。这时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不足,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耦合度下降。

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这在根本上促进了虚拟经济总体效率的提高,也使虚拟经济真正发挥出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且这期间实体经济也大力的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二者的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从图中可看出,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1994~1999年处于基本正常的发展状态。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1999年,出于防范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需要,中国的虚拟经济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政府加强金融监管,整顿信托投资业、清理各种基金会、规范拆借市场等,形成了一种信贷紧缩效应。这一时期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减小了。

2000~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较差。这一期间股市资金经历了大规模流入和大规模撤离的过程,股市资金大进大出,给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虚实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冲击。

2004年二者的耦合度显著上升,而2005年由有所下降,这与这一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是一致的。2004年2月份《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规范了资本市场的运作,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2005年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收益,普遍都比2004年下降,在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必然显示出虚拟经济耦合度的下降。2006年资本市场形势好转,带来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度的上升。

四、结 语

本文利用耦合度分析法,对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模型也得出了虚拟经济中对实体经济影响性最大的因素,以及实体经济中对虚拟经济影响性最大的因素。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者的耦合度变化幅度比较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我们既要发展虚拟经济,也要保证它和实体经济发展这种协调性。因此,必须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促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政策的实施不能局限于调节实体经济,必须把虚拟经济纳入经济政策目标和调整领域。各项经济政策在实现其他经济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管理评论,2005,(1):3-4.

[2]于红鑫.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新疆财经,2001,(3):20 -23.

[3]王爱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1):8 -11.

[4]王爱俭,陈杰.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6,(8):16-20.

[5]郝香英,赵昕,桑朝阳.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5,(5):258-259.

[6]何宜庆,韦媛辉,曾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边际溢出效应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5):430-433.

[7]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8):95-104.

[8]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4):80 -90.

[9]王谢勇,徐鹏.关于我国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定量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2):13-16.

[10]孟庆松,韩文秀.符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177-179.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Yuan Guomin1,Wang Yage2,

Wang A'nan2

(1.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Abstract: Virtual economy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and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can promote real economy; but excessive virtual economy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real economy. By means of coupled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the gray correlation model, this paper giv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in China.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1.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第一,虚拟经济发展需要实体经济提供物质基础。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发展就是“海市蜃楼”。第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随着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对虚拟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等,必然会推动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虚拟经济发展好坏需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体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程度。若实体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则说明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匹配。

2.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首先,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实体经济要发展,需要有资金支持,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向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一种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筹集资金。无论实体经济采取哪种方式融资,都与虚拟经济产生联系。其次,虚拟经济发展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虚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轨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若虚拟经济发展过慢,会制约实体经济发展;若虚拟经济发展过快,则会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因此虚拟经济要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第三,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实体经济发展,不仅受制于自身状况,而且还受外部环境影响。其中一项重要的环境就是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筹措及循环状况等,而这些都与虚拟经济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二、黑龙江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与结构性矛盾

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化进程缓慢。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黑龙江省退出计划体制最慢,融入市场竞争体制存在诸多障碍。例如黑龙江省非国有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相关法律政策还不完善。二是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黑龙江省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如哈尔滨电机厂、一重等,大多是苏联时期的援建项目,是在“一五”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自诞生之日就背负着企业债务、办社会和冗员三大历史包袱,改制成本巨大,影响了企业重组。黑龙江省又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众多的省份,由于多年的超强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如大庆油田自2015年以后每年要调减150万吨原油产量,国有林区已经无林可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三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转换远未到位。虽然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尚未真正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缺少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盈利水平不高。结构性矛盾表现在:一是支柱产业中地方占比小、收益低。在支柱产业中,除食品产业、能源中的煤炭和装备制造业的部分配套产品外,其余原油和天然气开发、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均由国家直接掌握,地方所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协调和服务。中直企业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税达1620亿元左右,接近全省GDP的30%,导致地方GDP虚高、收益较低。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黑龙江省主要工业产品有28种,其中高端产品仅有工业锅炉、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和微型计算机4类,数量比较少;属于原字号的产品包括原煤、原油、十种有色金属和天然气4类,但对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贡献度达到90%以上。三是产业链过短,如一条包括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和碳纤维设备等完整的新材料产业链还未形成;在新能源太阳能产业中,多晶硅生产、组件生产、系统集成以及国内外销售网络产业链一体化还没有打造出来。

(二)发展路径依赖性强,技术创新水平低

黑龙江省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较强。在发展观念上,一直以来在谋思路、摆项目时,只是在油田、森工、动力、煤城、军工等固有定格中形成思维定势,很少能够突破创新。在发展出路上就是依赖煤、木、粮、油四大自然资源。在发展动力上,过度依赖国有经济发展。黑龙江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实体经济发展慢,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黑龙江省只有1/3左右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知名品牌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更新换代周期较长。个别企业里,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设备仍然在挑大梁。受体制、机制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技术人才流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实体经济遭遇虚拟经济的严重挤压

近年来,黑龙江省虚拟经济中的典型代表房地产业异常繁荣,在暴利的吸引下,在宽松的融资手段的支持下,许多企业和个人涌入房地产投资,致使房价虚高,致虚拟经济过热,投机盛行,社会资本大量流向虚拟经济。这将挤压生产资金,导致黑龙江省从事生产经营和研发的企业和资金减少,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关心生产的程度下降,抽出大量资金从事资本投机,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利润率赶不上金融投机的利润率,反过来更助长投机风气。这不仅会增大黑龙江省虚拟经济的泡沫,而且还会造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断裂,将会对黑龙江省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三、大力发展黑龙江省实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打造一个真正讲法治的“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也要营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引导企业正确认识财富的意义。二是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近年来,针对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黑龙江省要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要打造更加重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积极聚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有利因素,培育开放发展的新优势,增强区域软实力。三是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二)为实体经济创造盈利空间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关键一点就是要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要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通过破除垄断,保护实体经济的生产积极性;收入分配更多向劳动者倾斜;着力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家精神。此外民营(中小)企业税负过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对生产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实施减税、减费、减负等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

(三)继续深化黑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着力解决产权单一,活力不足的问题。指导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实现集团层面产权多元化。支持国有企业靠大联强,加快资源整合,实现战略转型。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黑龙江省国有企业与央企、民营大企业战略合作,引导企业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靠拢,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推进资源与环境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改革。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经济。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加快环境设施建设,抓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强力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接续产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较好的大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有重点地向符合产业政策的相关企业倾斜。进一步改革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主体,大力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继续支持龙江银行、省农村信用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地方金融资源的规模和实力。

(四)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目前,全球产业发展创新呈现新的趋势,一是服务贸易比重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贸易的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外包、远程服务和知识产权传递等服务贸易比重将从现在的不足20%快速提升到40%,美国是这一趋势的主导者。二是绿色更新周期日益明显。绿色更新周期是指绿色消费和低碳技术推动的全球设备和住房的更新改造周期,设备低碳改造周期预计为10年,住房绿色消费更新周期则可长达20年以上。绿色更新周期的出现对制造业提出新要求,当前欧洲是主导者。三是新兴经济体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个更加富裕的中产阶层逐步形成。居民消费将由数量消费全面过渡到质量消费阶段,增加消费选择、提高消费质量,都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黑龙江省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增强创新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低碳经济发展与黑龙江省既有的制造业工业基础可以实现较好的对接,应该得到高度关注。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低碳最终消费补贴激励,强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扶持;实体经济;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认真对待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在实体经济的结构中,小型微型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共有6000多个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商户,在我国的实体经济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为我国的GDP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岗位,解决了社会人群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另外,每年这些小微企业和合体商户在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的同时,也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这些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在我国较多的金融企业都流向了大型企业,这样看来,小微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劣势,没有金融的支持,这些企业难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倒闭。

2.民间借贷风险大。现如今,民间的资本较为充裕,这样也就导致大量的社会闲钱流入了借贷市场。从理论上讲,民间借贷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民间借贷的利率近乎处在一个疯狂的状态,高利贷这种情况几乎到处都有,这样就使得民间的资金脱离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误入歧途。在社会上经常存在着小微型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向金融机构融资不成功的情况下,在民间借贷,更有严重者甚至转向高利贷,这样的发展状况无疑使企业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在资金和市场的压力下,最终导致企业的崩溃和破产。

3.银行的借贷结构不完善。相对来说,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显得较为简单,银行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大中型企业的信任,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由于银行信贷对小型企业制定的约束较多,大中型企业的频繁融资也占用了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在当前的形势下,银行的金融资源大都投入到重复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中,不仅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轨迹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一来,由于银行借贷结构的不完善,就造成了金融资源被大中型企业占据,使得其他产业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

二、改善金融扶持经济发展的建议

1.强化金融市场机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保证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的协调与适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依赖银行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政策杠杆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调节金融市场机制的措施和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机制。

2.优化金融信贷政策。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优化调整现行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逐步出台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适应社会各类企业的需要,在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实施差异化的要求,另外,在优化金融信贷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资金周期性的监管和风险的评估,减少信贷风险,保证每一分钱都流向正确的经济发展轨道。

3.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金融行业在做好原有的金融产品推广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客户的需要,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并且确定合适的收费价格和应力空间,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从而扩宽融资的渠道,不断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基础资产的金融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4.规范民间信贷。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业缺乏的是内部之间的市场性和竞争性,在加上政府对利率的调控较为严格,这样的政策就造成了民间信贷的疯狂,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拥有资金的群众走向了高利贷的道路,然而简易的借贷手续又吸引了大量融资难的企业,这样民间信贷就显得没有那么正规,反而处于较大的市场风险中。因此,规范民间信贷,也是推进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民间信贷规范以后,大量的社会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较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较为可观的力量支撑。

三、结语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作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必须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发挥它最大的市场价值,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稳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佳卉.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关于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J].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01:7-14.

[3]陆岷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J].西部金融,2013,12:6-10.

[4]张莉.浅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金融,2012,08:29-30.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7篇

在世界经济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历次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与实体经济基本不关联,但深究其根源,他们都与当前金融“脱实向虚”的过度发展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在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正确把脉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党的十提出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重塑被一再强调,并提升到新的战略发展的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金融业的高度集聚性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反复的欧债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复苏态势一波三折,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长已进入到一个趋势性放缓的阶段。当前,“脱实向虚”、“以钱生钱”热潮不减,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分离趋势日益明显,在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的转型发展攻坚期,实体经济企稳回转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双重压力。虽然国内金融改革和金融政策在以往思路上已做出适当调整,但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围绕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寻求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最佳的组合与平衡点成为决策者及监管层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工作难点和重点。笔者从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评估出发,分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以稳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动关系为着眼点,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一整套金融政策体系与调节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质效评估

为解决实体经济发展问题,国家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但实体经济身陷困境的局面仍未缓解,突出表现在实体经济回归与转型基础薄弱、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节分离的趋势明显两个方面。

实体经济回归与转型的基础薄弱

实体投资锐减,产业呈空心化。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依靠原材料、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的共同投入推动。受危机重创之后,在资产泡沫和高通胀率的双重挤压之下,实体经济投入大量流失,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一路下降,第三产业贡献率逐步逼近,如图1所示。

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占GDP的比重为45.9%;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增长8.3%,占GDP的比重为47.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首次超过制造业。其中,投资锐减是引发产业空心化的最主要原因。第一,在一度放缓的经济复苏进程中,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延续疲态。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比2011年回落3.4个百分点。第二,受投资瓶颈的约束,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迅速转移和外迁,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2012年1~12月,第三产业投资197159亿元,增速增长0.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投资158672亿元,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54636亿元,增速比1~11月回落1.1个百分点。第三,外商直接投资在危机之后出现首次下降,总额达到1117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3.7%。2013年一季度,企业资金周转指数为58.2%,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5和2.2个百分点。国内经济发展存在因实体经济投资不足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风险。

外需持续疲弱,出口增速剧降。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并不明朗的形势下,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拉动国民经济出口方面遇到瓶颈约束。虽然外贸出口总额不断上升,但外需疲软仍在继续,出口增速下降,外贸依存度进一步回落,如图2所示。

此外,我国贸易顺差的减少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企业利润的下降同步发生。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外贸净出口(顺差)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6%,外贸依存度降至47%;2013年5月我国出口1827.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出口外需萎缩停滞,外需的超预期下滑阻碍了实体经济回升。

企业生产下挫,实体利润缩水。面对产能过剩、成本上升、资金不足、订单外流以及贸易摩擦等严峻挑战,实体经济自身信心不足,盈利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态势不明。据《2013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一季度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57.1%,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5和6.5个百分点,企业销货款回笼指数为62.1%,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6和2个百分点。第二,部分行业利润下滑比较明显。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企业产销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已2013年中期业绩预告的913家上市公司中,有多达52%的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现下滑,并多集中于餐饮旅游、化工、农林牧渔、钢铁业、传统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经济失衡增加实体经济的脆弱性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国内金融部门发展速度已超过实体经济,而且部分地区的金融资产规模也超过实物资产规模,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互换的表象背后,隐藏了经济失衡的本质,经济体系内的不平衡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脆弱性。

资金价格双轨,施加融资压力。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金融体系内部的自发调节机制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金融领域的二元结构及其诱发的资金价格双轨制给实体经济施加了较大的融资压力。在“影子银行”和“全民泛金融化”的趋势下,银行的存贷利率并不能客观反映市场上资金的真实价格,资金市场上价格双轨并行。长时间维持的高位同业市场资金价格进一步扰乱了市场流动性预期,金融机构去杠杆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实体经济流动性收缩力度,使得利润微薄的实体经济融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短期资金成本逐步上升。自2013年5月以来,长期资金成本已上升1.5个百分点,未来12个月还可能上升0.5到1个百分点。

高倍利润差额,加速虚实背离。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其必然流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巨大的利润差,导致整个社会资源向高利润的非实体领域急速流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背离。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同业市场间低价易得的资金使得不少金融机构绕开信贷额度控制和杠杆的限制,通过信托融资等系列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利活动,将资金等投向房地产及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脱离实体经济实现自我增值。从审计署公布的36家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看,包括信托融资在内的其他单位和个人融资从2010年到2012年末已飙升125%。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被扭转为“以钱生钱”的虚拟活动,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一旦市场流动性收紧,实体经济融资主体极易遭遇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困境。

金融杠杆高企,催生投资泡沫。金融机构的高杠杆与资源错配,导致了企业的流动性过剩和高杠杆经营,国内实体经济忽视扩大产能,转向虚拟投资,造成实体经济振兴乏力。企业通过实体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热钱”,引发实体经济投资泡沫。这突出表现为上市公司利用大量闲置资金购买金融投资产品,忽视扩大产能再生产,非上市公司通过利用各种途径从事民间借贷活动牟利,大量资金流向增价资产和政府投资平台,原本流向实体经济的生产资金被抽空。根据摩根大通银行提供的数据,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约为5.86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

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大方向下,大量的信贷投放与政府投资等各种刺激政策接连不断,但资金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实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鼓励与引导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整个国民经济进入正常的复苏轨道。

金融支持政策执行不力。虽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对政策的贯彻落实缺少监督,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功效的短期化特征明显。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实体经济对货币政策效应日益敏感,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政策执行缺少规范,信贷倾斜政策未能有效落实,对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以及狭小市场的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更加严格,实体经济受益于金融支持的范围与力度有限。此外,相关配套辅助政策、信用环境等也制约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发挥。

金融资源错配投向偏失。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金融体系的功能不能完全适应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具体表现为:金融部门依托贷款形式,通过利率管制压低资金成本,为重资产的制造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服务;实体经济体系中大量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产业、绿色经济产业则尚处于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此外,储蓄与投资的转化机制不畅,游离于监管体系边缘的民间资金难以通过有效合法的途径参与实体经济运营发展,造成严重的资源错配与浪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实体经济融资结构失衡。实体经济过分依赖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具有不可持续性。国内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增长过快,截至2013年5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39.57万亿元,而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50万亿元,其中贷款增长最快,已从2007年底的27.8万亿元达到目前的67.22万亿元。相比之下,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很不发达,虽然截至2012年底,债券市场的发行余额已超过23.8万亿元,但债券余额的60%以上仍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持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之中,阻碍了整个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金融创新正负效应倒置。从理论上讲,金融创新重在以金融体制的变革和金融工具的研发与推广来增添潜在利润,维持一种以盈利动机推动金融持续不断发展的状态。当前,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效与预期相差甚远,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创新帮扶实体的正向效应小于挫伤实体的负面效应,金融创新效益倒置。除了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关系处理不当、契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创新缺乏等原因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基础性产品的发展也远远不足,金融工具的同质化已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相反,影子银行体系内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非正规金融创新泛滥,徘徊在监管体系边缘的影子银行将资金输入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将风险隐患传染给了实体经济的运作。

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缺位。虽然社会融资总量在增长,但真正到位实体经济的融资数量并不多,在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进程中,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机制缺失。从准入上说,国务院已出台相关规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推动民间资本开办银行和金融机构,但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主体对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尚不明确,多层次的竞争性格局并未形成。从退出上说,当前扰乱金融秩序的违规违法活动存在于整体金融体系之中,风险不可避免地在传递,甚至波及实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而清理退出机制不完善,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资金无法及时有序地退出高风险投资领域,实体经济资金注入不到位。

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透过经济表象寻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性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深度把握国家金融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配合实体经济优化升级的进程,以市场机制调动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是引导资金从虚拟市场导入实体经济、扭转流动性“脱实向虚”趋势的政策选择。

推进市场化改革,激活实体经济。在以银行资本为核心的金融资本网状联合控制的格局下,要将资本配置于具有最大经济效益的实体经济部门,就必须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一方面,面对信贷市场供求偏紧、贷款利率上浮压力较大的局面,在可监控的范围内完全放开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定价、信贷额度控制以及贷款投向管制,在市场主体可容忍的范围内,将资本配置于高回报率项目或强竞争力企业。另一方面,在当前存款增长缓慢、流动性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由存款利率减档过度到完全放开利率上限,推动储蓄向投资转化,为大量民间闲散资金疏通投资渠道,加速实体经济产业资本的形成。此外,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用市场机制来化解风险,最终构建一个成熟的市场化体系,利用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亟待升级的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具有经济效率、就业创造能力的中小企业。

盘活资金流动性,渗透实体经济。根据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适度微调流动性管理策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政策的适用性。第一,差别化流动性管理已成为央行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第一步,组合运作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创新工具,审时度势,调节银行体系流行性。有限度地允许商业银行核销坏账,将部分资金从产能过剩企业撤出,引向符合监管要求的实体经济领域。第二,在新增贷款有限的情况下,要有步骤、有差别地退出房地产、平台贷和“两高一剩”等高风险和产能过剩的行业,盘活贷款存量,同时深入了解实体经济发展的态势,强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根据项目资金的周期性特点,实施资金账户监管,确保回笼资金及时归还,提高风险防范的前瞻性。第三,利用政府对资金流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减免中小企业税收等方式,以高投资回报率吸引资金流入。

调整金融结构面,对接实体经济。“钱荒”高峰过后,国内资金面滑入“紧平衡”状态,围绕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利用信贷杠杆推进金融结构面的调整,保持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是解决银企双方隐忧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调整融资结构,改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失衡的状况。加速开发契合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完善制度安排与优化准入标准,鼓励经济活跃地区的实体经济主体走向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融资渠道;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有序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包括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挂牌公司推荐、股权买卖等业务。另一方面,调整客户结构,纠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偏离现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针对大中型核心企业客户,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客户理财、资产管理、财产保险、投资咨询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针对处于发展状态的中小企业客户,要适当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配合地方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警惕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

加大金融再创新,助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因,金融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借鉴国际金融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金融创新的量与度,是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的关键。首先,以传统业务为前提,通过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金融机构要做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传统业务,将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组织机构、改进考核激励等贯穿于日常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效率化经营。其次,以现有产品为基础,通过技术创造实现创新。各方市场要围绕服务对象及资金投向,借助现代科技与互联网技术,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大力推广我国已推出的利率、汇率、股票、权证、股指期货以及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继续推进衍生品的品种和业务创新,推进基础资产金融化。

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力挺实体经济。针对社会资金闲散与实体资金缺位的矛盾,培育有保障力、有竞争力的资金供给组织,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第一,抓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机遇,放宽金融市场准入,运用社会资金,发展各种自担风险的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等合规合法的金融主体,构建竞争性市场格局,推进资金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健全和完善退出机制,综合市场自发调节与政府调控的作用,推动泡沫投资有序退出。依靠政策强力引导社会资金从低附加值、高风险领域向高附加值、低风险的实体经济领域转移。运用资本市场与专业援助机构的力量,采取措施化解资金退出过程中遇到的制度难题与债务风险,深化改革,促使资金转向新兴优势产业并从过剩行业退出。第三,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保证金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参照资金投向与效益,对金融机构给予考核评价,一旦发现其金融行为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相偏离,则追究其责任并给予相应惩戒。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体经济;困境摆脱;挑战;虚拟经济

一、引言

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利润空间小,利息负担重,税费繁多,虚拟经济的冲击等等。本文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梳理,并提出对实体经济发展摆脱困境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1.利润空间小。其一材料价格不断的上涨、劳动成本不断的攀升,使得企业的利润降低。其二实体经济运输成本逐渐提高,且场地租金逐渐增加,其成本不断攀生。其三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劳动力逐渐降低,劳动力的成本逐渐提高,这就呈现出了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高的现象,造成了生产力不足的情况。此外我国现代自动化工业技术尚未完善,自动化尚未完全解放人类劳动力,使得企业供求不平衡,成本逐渐增加。而且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治理环境的投入也不断的增加。伴着全球金融萎缩的刺激,出口国外的需求不断降低,企业的利润更是被严重压缩。同时能源、资源大量消耗,造成了成本不断的提高。总的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倒退的迹象,我国实体经济还没摆脱高消耗、高投资的模式。发展成本逐渐攀升,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2.利息负担,税费繁重。其一实体经济的税费压力太大,例如需要交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还有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繁重加重复征收、税收负担缺乏公平性、税收立法不完善、税收计划与税收考核工作制度存在缺陷等都是造成企业税费繁重的原因,也是限制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二融资难、利息成本不断的攀升等,这都是限制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融资难成为了限制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根源,虽然出台了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改善了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相应的通过了财政的支持,但是真正的进行融资的中小型企业很少,大都被大型企业占去了大多数资金。同时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利息普遍偏高,利息低的利率为3%,高的则利率为5%,如此高的利息,使得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利润空间本就很小,再用来还贷,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3.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电子商务是虚拟经济的直接表现,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电子商务从外到里冲击着社会体系。实体经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电子商务则只需一个仓库存货,随着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也会飞快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线上商品价格低,竞争优势明显,能够吸引潜在的客户,实体经济的客户群逐渐丢失。

三、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本身的发展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佳动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从根源解决,我们可以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手解决。1.企业建立新型管理模块。提升企业竞争力可以从客户管理模块、商业智能模块、销售管理模块等三方面解决。其一客户管理模块,企业核心的资源是客户,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深入了解客户,才能够维持企业和客户的关系,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例如某企业在客户系统中建立了问卷、客情统计、行动记录、联系人资料、客户资料等形式。对客户进行系统的利用和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业务规则,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其二商业智能模块,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智能化”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利用,例如某知名企业已开展营销数据、企业“诊断”、黄金定律、产品分析、业绩年报等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和分析,以期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三销售管理模块,分为销售服务、售后服务、销售漏斗、市场活动、销售任务等形式,是通过分析、计划、控制和执行建立的管理模式,能够给销售人员起到合理的分配,提高销售成功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完善设施、价格更加实惠。实体经济的优势在于顾客体验,利用电子商务没法给予的体验感、参与感以及信任感留住客户,提高营销成功率。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店面,离不开环境,更离不开相应的设施。例如建立更加人性化、更加智能化的商场,增加商场停车位、空间等,提高实体店面的装修环境,在节日开展促销打折、消费送礼等活动,降低商品价格以吸引客户等。还要树立长远的战略发展,例如新老顾客回馈活动等。除此之外,实体经济可以从实际提高店面的知名度,诚信开店等,而且换季清仓等,要大力宣传,从提高店面的知名度做起,从而提高企业的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我国实体经济摆脱困境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

作者:赵晨希 单位:南京市中华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红伟,冉芳.货币供给、资产价格波动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2001-2015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01(03):17-23.

[2]宋亮华.全球交易银行模式创新及我国银行业的推行路径——基于服务实体经济供给端的分析[J].南方金融,2016,06(06):10-19.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9篇

本文主要是结合相关经济学的各种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形势,对金融虚拟化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使人们对其的了解更加明确,同时也更加深入,从而实现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实际发展之间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推动金融虚拟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金融虚拟化;实体经济发展;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活动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其中,实体经济能够通过实体物质的转换,为我国社会提供实质性的收益,而虚拟经济是在金融虚拟化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的资本运作手段来对未来的资本价值进行获取并使之增值的经济活动。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的决定性作用不仅不可小觑而且意义深远。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和深入了解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实际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关于经济的各种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基本观点,根据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并拿出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正确、妥善的处理,在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1金融虚拟化的定义

虚拟化经营的发展观点是由肯尼斯•普瑞斯等学者所提出的“虚拟企业”概念引申而来的。然而,金融的虚拟化也可以看作经济的虚拟化,这些都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经济虚拟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就是虚拟经济(FictitiousEconomy)的实现。金融虚拟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最终结果,它贯穿于社会实体经济发展的始终,服务于其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虚拟化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其实力也可以使其独立于市场经济之中。和实体经济的定义相比,金融虚拟化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投机性都比较高,其不稳定性也比较大。

2我国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其现代化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我国的许多重点企业都对其公司制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使得企业亏损的现状得以扭转,并且有着十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其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公有制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也随之较快地发展。市场运营体系的建设、改进和完善进程日益加快,使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明显地增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财税体制的建立、改进和完善,使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的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的飞跃。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也日益健全,这就是我国实体经济目前的实际发展形势。

3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的相互关系

3.1实体经济是实现金融虚拟化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的实体经济主要是指股份制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因此,实体经济是实现金融虚拟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实体的经济就没有虚拟的资本,也就不可能实现金融的虚拟化。

3.2实体经济的运行是金融虚拟化利润和价值的实现途径实现金融虚拟化的目的是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以及体现其创造价值,然而,我们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运行来实现其利润和价值。

3.3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及其对社会实际资本的需求量影响着实现金融虚拟化的进程,它决定着金融虚拟化的发展规模,限制和制约着其发展。

4实现金融虚拟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实体经济实际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经济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相混合的必然产物,这也使得我国金融虚拟化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虚拟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实现金融的虚拟化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4.1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虚拟资本(例如股票和有价证券等)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是金融虚拟化衍生的重要工具之一。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因此,我们要通过灵活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来对各种资本进行引导,使得效益较低的企业和地区转化为效益较高的企业和地区,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促进金融的虚拟化进程,对我国的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有序地引导,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

4.2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战略性的调整实体经济的各方面成本都比较高,其流动性也比较低。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使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必须加快金融虚拟化的进程,将实体经济转化为虚拟的金融形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对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性的进一步调整,并且使之符合我国经济战略发展的要求。

4.3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深化金融虚拟化的实现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深化,因为这些改革需要我国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改革并对其进行深化,实现金融进一步虚拟化的必要条件。

4.4提高金融的虚拟化水平对民间投资的启动具有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民间投资的启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例如储蓄转向投资的渠道不够顺畅和投资产品单一等,导致其启动进程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金融的虚拟化水平,促进实体经济资产的证券化,使消费信贷业的进步和发展得到促进,使银行贷款的各种风险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最终促进各种金融资产品种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

5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和实体经济实际发展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

5.1为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创造健康良好的基础环境为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创造健康良好的基础环境,首先,我们要建立、改进和完善我国社会的各种信用制度;其次,我们还要做好各国有企业的转型工作和利润控制工作,为金融虚拟化创造健康、良好且轻松的基础环境,加快对企业机制的转换速度并且加大对其行为方式的调整力度,使企业的各种行为得到相应的规范和约束,避免出现金融虚拟化背景下的金融投机行为和经济欺诈行为。此外,我们还要对社会各个保障体系进行建立、改进和完善,使人们的各项基本权益和经济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5.2对金融虚拟化实现的非劳动性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实现金融的虚拟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劳动性的贡献,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重视它的重要作用,为促进金融的虚拟化提供至关重要的思想基础。

5.3正视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之间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实现金融虚拟化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和正确处理其关系,进一步提升金融虚拟化的重要地位,做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工作和改革、完善工作。同时,正确处理金融虚拟化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6结语

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在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其关系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它们两部分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加快我国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还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使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和发展性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明确和深入了解金融虚拟化的实现在实体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正视其作用和关系并对其实际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段彦飞.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

[2]仲崇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龚颖安.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4]王靖婧,白俊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5]季欣.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陈广.遏制经济“脱实向虚”的金融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

实体经济发展范文第10篇

相对来说,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显得较为简单,银行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大中型企业的信任,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由于银行信贷对小型企业制定的约束较多,大中型企业的频繁融资也占用了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在当前的形势下,银行的金融资源大都投入到重复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中,不仅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轨迹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一来,由于银行借贷结构的不完善,就造成了金融资源被大中型企业占据,使得其他产业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

二、改善金融扶持经济发展的建议

1.强化金融市场机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保证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的协调与适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依赖银行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政策杠杆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调节金融市场机制的措施和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机制。

2.优化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优化调整现行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逐步出台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适应社会各类企业的需要,在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实施差异化的要求,另外,在优化金融信贷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资金周期性的监管和风险的评估,减少信贷风险,保证每一分钱都流向正确的经济发展轨道。

3.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

金融行业在做好原有的金融产品推广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客户的需要,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并且确定合适的收费价格和应力空间,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从而扩宽融资的渠道,不断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基础资产的金融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4.规范民间信贷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业缺乏的是内部之间的市场性和竞争性,在加上政府对利率的调控较为严格,这样的政策就造成了民间信贷的疯狂,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拥有资金的群众走向了高利贷的道路,然而简易的借贷手续又吸引了大量融资难的企业,这样民间信贷就显得没有那么正规,反而处于较大的市场风险中。因此,规范民间信贷,也是推进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民间信贷规范以后,大量的社会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较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较为可观的力量支撑。

三、结语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作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必须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发挥它最大的市场价值,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稳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上一篇:影视动画设计范文 下一篇:政治哲学常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