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范文

时间:2023-03-14 07:34:30

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范文第1篇

作者:张洪友 曲永利 李祥辉 那璐 王春仁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务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条件

“双师型”教师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前提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要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教师资格,又要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也就是既有理论讲解能力,又有实践动手能力。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学生想有一碗水,教师则至少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因此,拥有一批“双师型”畜牧兽医专业的任课教师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前提。基于这个条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配备的授课教师均是专业理论扎实,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这为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基本保障由于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是将动物生产与疾病诊治多门课程的相关实验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训练,实验教学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此,从2006年该校招收应用本科生以来,就聘请动物科技学院资深的专业教师成立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制定小组,根据应用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课程设置合理,前后顺序衔接流畅,知识体系完整,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够满足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生的培养要求,这为该校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完善的实验条件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基础良好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的实验场地是顺利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基础,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技能训练犹如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给综合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该校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动物医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动物医学基础实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学生的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顺利进行。另外,校内实习基地———动物疾病诊疗中心已成为该校动物医学专业的综合实践场所,每年可接收60~80名学生在此实习。该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动物疾病诊断设备,实验室条件完善,并拥有各种动物正常及病理标本,便于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马上就可以在动物疾病诊疗中心进行实践。配套的优质实训教材是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理论指南良好的技能训练需要配套的优质实训教材进行指导,为此,该校应用技术学院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教授和教授们编写了《畜牧兽医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教材》,2006年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实训教材具有内容针对性强、实验步骤清晰、目的明确、方法准确、操作合理等优点。2006年以来已在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使用,成为了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的理论指南。

开展畜牧兽医综合性技能训练取得的成效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虽然在选择给应用本科生任课的教学均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是因为这些教师均为动物科技学院教师,一直给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比较注重理论研究。现在给应用本科生上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本人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积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牧场、动物医院、药厂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教师本身也经常到基层,去接触新的养殖技术和疾病诊断方法,这样,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真正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动物医学专业应用本科学生通过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因为该校对应用本科生采取的是“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理论学习,1年的生产实践。学生们在最后的1年实习中,基本上掌握了动物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能在农场或兽医院兽医的指导下开出处方,并独立进行动物治疗。这些学生成为了养殖场和动物医院的重要人选,而且企业或动物医院非常愿意选择这些学生留下工作,这样缩短了毕业生上岗的“后熟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该校动物医学专业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在4个应用本科专业中名列前茅,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也非常满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节省实验经费以前学生实验是以课程来安排的,每门课程均独立进行,需要单独的实验动物,这样就造成了实验动物的极大浪费。现在采取综合性技能训练,将多门课程的多个实验组合在一起,提高了实验动物的利用率,节省了实验经费。例如,动物医学课程中的《普通畜牧学》(包括养牛、养猪、养羊、养鸡等)《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等课程均需要实验动物,《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卫生检验学》均需要采集病料,这些课程均单独进行,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造成实验动物的严重浪费。现在的综合性技能训练,首先进行的是普通畜牧学内容,进行外貌评定、猪的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屠宰指标测定、猪肉品质测定,然后采集血液、尿液、粪便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学、寄生虫学实验,依次对动物进行临床诊断、内科检查、外科手术、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观察、传染病检验、内脏寄生虫检查,最后取肌肉或器官进行兽医卫生检验。这样,对一个动物就可以进行多项实验,既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又节约了实验经费。

实践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法指导;教与学;技能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小学英语学法因年段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分为低段和高段两个学段。低段(1至3年级)以字母、单词、对话以及简单的语篇学习为主;高段(4至6年级)以单词、语法及语篇的学习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我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纳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可能比较好。

一、学法指导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前提,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其次,要了解学生共性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个性的情况,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英语学法指导中,首先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去学习方法,去运用方法,去创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学习具有强烈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法指导切合学生的实际,产生最佳效果。比如:以一年级英语教材(上册)12课 At the park 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色彩方面的内容,小孩子对颜色特别敏感,在授课中学生采用“猜”游戏的方法便于加强单词和句子的巩固与掌握,方法简单、效果相当不错。示范如下:老师把一张带色的卡片递给一个蒙着眼睛的学生,让他把卡片高举头顶并面对班级学生,其它学生看到后提问:What colour is it ? 他如果猜中,其它的学生就说“Yes”, 如果猜不中,师生都不要用话语贬低,而是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猜对就给该生加上一分,学生掌握了这个学法之后,就会有兴趣的小组操练。当然还有很多可行的方法有待我们一线老师去挖掘。这不但有效地调节了英语学习的气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

二、学法指导必须兼顾学生的听、说、读、写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学生要想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到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体验、去锻炼,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因此,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2、养成听英语的良好习惯。3、养成敢于大声读书并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持之以恒的好习惯。4、养成良好书写的习惯。5、养成复述课文的好习惯。6、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好习惯。这些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学法指导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步骤地指导

1.师生互动,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沟通教与学的关系,充分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在英语学习上渴求进步的需求,及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身心愉快的参与学习。小学教材多以对话为主,主要涉及谈论颜色、数量、就医、餐饮、价格、年龄、问路、交通、购物、天气、时间、方位、距离、形状和频度等方面,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听说,尽力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变的十分融洽,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教学下,主动的、有目的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生生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输入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学会质疑。在内化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固定的表达方法,学会比较、对照,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习和多模仿,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新知结构,为输出、运用做好铺垫。在运用阶段,要指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在实践中领悟学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前两个层次的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生生交流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领悟学法才是根本。比如:老师把课堂所学的单词贯穿在句型中,模仿某首歌的音调,编成歌曲唱给学生听,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也会把其它的单词唱成歌,可能比老师的还要好。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启发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实践中,有意识地注意学法的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法指导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同一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包含于同一教学方法之中。它能使教师的工作方法形成独特风格,赋予教学方法以个人特征,也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人特点。

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上课时必须采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学习。当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认识的满足和乐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学法,比如:唱歌法、游戏法、直观法、电教法、记忆法、创设语言环境法、简笔画法、身体反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达到教师的教法生动有趣,学生学的轻松自如并能发生班级效应,产生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使学生心境放松,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实践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 实践技能 编写

Reflections on the compil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Meng Fanyong, Chenping

(Luohe Medical College, He Nan Luo He 462002)

Abstract:clinical pratice Skill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edical education,and it is the basic capabilities and requirements of medical students,so it is a scientific,standardized,in line 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teauirements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textbooks" is particularly inportant. This paper,prepared by our organizations of the clinical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the background, purpose, content and use of materials and do som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issues,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level.

keywords:clirical; Practical skills; compiling

2010年3月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由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7所本专科医学类院校共同编写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专科规划教材《临床实践技能》,并成功申报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关于此教材编写,有一些体会和思考,报告如下:

一、编写背景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需要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往复循环,不断发展。医学教育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但是,现实情况是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教学条件不足是一对限制医学教育发展的矛盾问题。同时,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存在,也限制了院内教学和床边教学的规模,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实践能力欠缺。因受学制的限制,此问题在三年制专科医学教育中更为凸显,导致医学毕业生毕业不能上岗、上岗不能胜任工作[2]。

许多院校都意识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因而进行了各方面改革。我们的做法是探索一条临床实践技能相对独立的课程之路,即开发出与临床课程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进度一致的实践课程,包含内、外、妇、儿、急诊、传染等临床专业的骨干课程的实践内容,含校内实训、院内见习和院内实习内容,还囊括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同时兼顾临床工作的岗位需求。在内容的编排上要体现临床工作过程,即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实践课程,因此命名为《临床实践技能》。

二、编写目的

一是有一本规范、统一的教材,以区别于实训指导、实训手册、操作指南等一些指导用书。

二是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判断标准。

三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训练方法。

四是可在本教材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操作。

五是临床工作中可用。

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等可用。

七是为构建新的实践课程打基础。

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能训练临床综合思维能力,使之能独立处理基层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初步治疗。

三、编写过程

(一)编写人员构成

编写人员是来自七所本专科医学类院校的内、外、妇、儿、急诊、传染、影像等专业的临床教师,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又有临床教学能力,能把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教材的编写结合起来,能深刻领会本教材编写的意义与目的,且都有把自己多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转化成文字的能力。

(二)内容选择

临床实践技能由第一篇临床基本实践技能和第二篇临床综合实践技能两部分组成。

第一篇临床基本实践技能包括诊断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和传染病学等的常用的诊疗技术(见表1),既满足基层工作岗位的需求,又符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大纲要求,内容全面。

第二篇是临床综合实践技能,包含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科等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分析,及该病的临床见、实习要点,囊括了基层常见病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中的病例分析范围(见表2)。

(三)内容编排

作为尝试或创新,所有内容均采用三线表式,由上往下按照临床工作过程,如疾病的诊治过程或项目的操作程序来排序。临床基本实践技能的每一个项目均首先由一个典型病例引入,围绕病例进行诊治操作或扩展操作,使其更接近临床。临床综合实践技能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疾病的诊治过程,依序按接诊病人、采集病史、对病人体格检查、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提出诊断和诊断依据、指出需要鉴别的疾病、选择进一步检查项目、制定治疗原则、完成病历书写等步骤展开,至最后完成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书写完整的病历。如果有手术治疗的,还要求提出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主要内容。每一个病例后附有该疾病的见习要点和见习方式,供在院内见习时参考。

所有项目后都附有相关的知识问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便于考核,项目中的每一步骤都给出了不同的分值,满分均为100分。

四、使用及解决的问题

本教材出版后在我校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2400人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中,师生普遍认为该教材解决了以下问题:

一是结束了无专门教材的历史。本教材使用之前,我校临床实训使用的是各教研室编写的临床实训指导,也曾选用了一些出版社的类似指导之类的书,但都因各种原因不一而终。学生也结束了上不同的临床实训课而带不同的临床课本的历史,现在只需要一本《临床实践技能》。

二是有了统一量化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学生的练习标准和考试标准一致,不同带教教师和不同班组的练习标准一致,更具客观、公正性、准确性。

三是有了与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接轨的教材。解决了校内临床实训与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脱节的问题,学生毕业后亦不再需要再去购买社会上的各种临床技能考试参考书。

四是临床主干课程的实训内容汇总在一起,可作为一门与理论课并重的课程同时授课,强化了临床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临床实践技能课程的地位,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3]。

五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区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五、不足及改进

在使用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再版时改进:

一是尽管是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来编排内容,但限于书本是平面媒体的特点,还不能完全的贴合临床工作,还不能动态的展现临床疾病诊治过程。

二是实训项目很多,但还不能完全囊括临床操作的所有内容,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专科诊治技术。

三是限于编者的水平,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本书中的内容的选择与编排、项目的操作步骤及其分值分配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也是在再版时要重点考虑的。

六、体会与思考

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除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外,有一本贴合培养目标、符合专科医学生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实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也有很多已经出版的类似教材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很多教材无一例外地落入了传统教材的套路,内容很全却不能体现工作过程,不能真正结合基层岗位的需求和将来考试的需要。很多项目不能在校内进行初步训练,只有到实习或参加临床工作时有机会练习,凸显了动手能力的不足[4]。

其次,如诊断学、内科、外科等等临床课的实训教材还限于实训指导、自编小册子等各自独立的,或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了类似教材但内容却不尽一致。

再次,已有教材里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限于基本技能操作,多无训练综合思维能力的模拟临床情景教学的临床典型疾病的诊治过程,即临床综合实训。

通过本书的编写,我们认为临床实训教材应有以下特点:

一是必须符合该教材所面向群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合理性,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切合实际。

二是医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是诊治病人,教材必须结合岗位需求,所有的实训项目均要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医师的临床工作打基础。

三是医学生毕业后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拿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临床医师,所以,临床实训教材内容应该包含该考试大纲内的所有内容。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是检验医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试金石。

四是临床实践技能注重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写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在一个典型病例的引导下,需要医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依序进行某一项技能操作,同时,可对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自我评估,最终可对该项目有一个总体的熟练程度的判断,以便再次练习时更有针对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五是基本实训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我们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必须有临床的综合思维能力,即对就诊的病人进行基本的诊治判断与操作[5],所以,临床实训教材应该包含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实训内容,这也是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选择应该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典型疾病,但内容的编排上,可能不同专家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认为,应该按照疾病的接诊和治疗程序,即诊治疾病的思维程序来依序展开内容,符合诊治疾病的工作流程和人的思维惯性,也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是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也是有别于课堂讲授理论课的实践内容,我们认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见实习的方法与要点应该编在临床综合实训里,附在每一个疾病的后面,学生可以作为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用书。

总之,《临床实践技能》的编写与出版为医学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有特色的教材,也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怎样去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供了更广的思考空间,尽管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它对临床实践技能教学的改革无疑是有利的,是发挥着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罗涛,张懋,冯静,李芳,等.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探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417- 419.

[2] 孔祥,陈牧,黄谦,等.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2):174- 176.

[3] 米树华,杨红霞,王京.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社会科学版增刊):355-357.

[4] 谷依学,王汉群,康颖,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534-536.

实践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技能;课改;市场需求

在面对职校学生及其家长时,他们常埋怨说:三年的职校生涯,我什么也没学到,在学校学的东西在企业中根本用不上,到了企业又要重新培训,浪费了我的三年青春。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呢?原因在于学校没有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或者说没有面向市场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职校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技能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比理论教学的地位更重要。我们要以能力为本位,提高认识,深化“实践技能”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下面我结合培训期间的体会,谈谈职校实践技能培养的认识。

1 向市场需求,加强技能教学,能促进就业,有助解决招生问题。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同时也是理论的再证明,而理论应该在一定高度上指导实践。我们国家的教育,究其实是应试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高分低能”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些人是考试的高手,不具备真正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实际还没有走出普通教育的圈圈,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融入到社会当中的。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为企业直接创造财富或利润的技术工人.所以在就业市场上,现在很多企业都要求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因为他们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培养人才.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利润”就是其生命,“效率”就是其基本。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职校要加强学生的技能教学力度,合理分配理论与技能的教学比例,为学生的就业提前打下基础.所以加强实践技能教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形成的必然趋势。

如果我们的技能教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并能满足企业需求,则我们的毕业生受社会欢迎,受用人单位的好评,那么学校的招生不成问题.反之,学校的生存受到影响.所以说有针对性地将实践技能练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才能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立足社会,促进学校的生存发展。

2 深化课程改革,使课程设置能满足市场,技能教学的要求。

我们职校学生的特点是:对理论课兴趣不大,对实际操作课较感兴趣.但是,我们使用的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电子电工类教材,是以学科本位,知识为体系编写的,并且理论推导证明多,面广,深度大,除此之外,与之配套的教材如数学课本: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编排顺序跟电子电工课本要用的数学知识衔接不上.它实际上是大学教材的缩影.这样的教材怎能满足市场企业的需求,教师怎能有效地进行技能教学,如此枯燥深奥的理论课,学生怎能感兴趣?所以,我们职业教育的教材不能按普通教育的模式进行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应按“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模式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课程规定着学生必需学习的内容,及必须掌握的技能,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并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学校在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上,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 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此次同济大学的培训,有很多学校的改革措施值得借鉴:

2.1 程设置、教学计划每年必须重新修订,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有的学校,可以说没有两个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计划是完全一样的,只有新的计划比旧的计划更加适应市场的要求,砍掉过时的课程,开设市场需求的新课程,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化、内容更加综合化。

2.2 材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寻求实操课,理论课的紧密结合。

2.3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编写实训教材,让学生按布置的任务由浅入深一个一个完成。

2.4 少文化课,增加专业课,确定实践技能,理论课间的合理比重。

2.5 学分制,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修专业课。

2.6 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保证学校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当然会重视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但是为了使其们的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必需的.因为它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第二课堂的蓬勃勃生机发展,会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率各一定的经济效率。

3 改变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创造技能教学的条件。

为什么许多公办的职校可能不如民办的职业学校呢?这并不是民办的学校有什么优越性,而是他们总是积极的探索办好学校的方法。实际上这些民办学校的老总或校长因为能”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力市场”,因而对学生的技能学习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知道学校生存的根本。职业学校里的学生不是最好的,基础并不扎实,所以他们的切入点是引进技能型人才(有实际经验的工厂工程师、退休的老教授等),买进设备,制订制度等。这为学校的扩大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些公办学校的领导不是这样的,思想不够解放。所以有一个 领头羊一样的领导是实施技能教学的前提。

技能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怎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以进行校本培训,企业培训,使他们从专业理论技能到教材教法再到教育理念接受系统的培训,或者从外面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或工厂工程师,创造环境,留住优秀教师: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他们把职业教育不是当成职业,而是当作事业。

但仅有教师是不行的,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设备是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的对象,没有它,教师所讲的知识很可能无法使学生消化。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采用仿真,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弥补资金的不足.因此,只有具备好的教师和设备,才能谈的上技能练习,也只有这样,一所学校才有可能发展。

4 在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及学生成绩的考核上,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并向实践技能引导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导向性、准确性和激励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贯彻落实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质量和信誉,也预示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所以学校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上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与时俱进。从学生评教,师德水平、教书育人、处理教材、编写教案、安排教学进度、课后辅导、批改作业(或工件)、组织教学、继续教育、撰写论文、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质量分析上全方位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应用先进的教学统计方法,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等功能,促进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必须坚持学生的技能考试来考核学生成绩,因为专业技能的考试规范性,程序性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这样能把学生的学习方向向技能方面引导。

但是,我们很多职校的评价体系照 搬普通教育的评价模式,只有理论课的考试且与文化课同等对待,对技能的是考核不是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往往是走过场,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只要我们始终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力市场,努力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技能教学,我们一定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木杰

[2] 职业学校的技能练习.勋良

[3] 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兴旺

[4] 加强技能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景容

实践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 护理技能 职业认知 综合素质

护理专业学生是医院、社区和公共卫生机构护理人员的直接人才资源,护生的培养为医院的诊疗工作提供主要人力资源保证。面对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需求和较大的护士缺口,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护理职业人才是护理教育的目标。

然而,护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理论基础和护理技能成绩,进而影响其综合实践素质。明确护理专业职业认知、打下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和练就过硬的护理技能基本功对护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根据我校护理教学改革的三级考核模式,每个实验室实行小组学习,设置大组长名、小组长4名,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指导―教师、小组长考核―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集训、教师辅导―大组长考核―教师考核,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自我认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力提供有利的教育教学改革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内容

某医学院护理学院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学生自主集训活动前与经自主集训后护生的护理专业职业认知、护理学基础知识平时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分析。

1.2方法

1.2.1问题采集

在学习的过程中,采集学生对于理论基础和护理技能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条目归纳和分组讨论,采用教师指导、网络课程学习和文献资料查询等方式解决;以护生针对解决问题进行的资料检索、扩展阅读和知识分享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记入护理学基础平时成绩,85分以上为自主学习良好落实;护生的护理专业职业自我认知度采用Arthur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Cronhach's值为0.81,该问卷总分共计120分,得分75分以上的表明有护生有较明确的职业自我概念。

1.2.2集训

集训项目:根据学习进度,以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铺床三项操作为首批阶段式集训项目。技能集训规则:在理论、技能学习前组织预习,鼓励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后开展讨论,对问题是否解决及解决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再由任教教师和小组长考核,考核后统计成绩优越和存在问题同学,结成配对小组,交流学习认知、练习技巧和分享如何避免问题发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在课余时间由任教教师、学生志愿者开展集训,期间随机选出成绩优秀者担任督导,互通有无;集训后再次由大组长组织模拟考核,并由学生或教师模拟病人角色参与打分,实行评委制,即规定每项操作由六位评委监考,例如:第一小组的参加者由第二小组的评委进行评分,反之亦然,最后由非任教教师再次考核,实现考、教分开,角色护患,补缺增益,提高整体技能水平、换位思考及沟通能力。

1.2.3考核

形式:先让参与者提前熟悉用物和考场环境,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参与者各项操作的考试次序,分项目进行考核。操作时间:按照统一标准,例如无菌技术操作要求6分钟完成,穿脱隔离衣5分钟完成,铺床7分钟完成。时间每超过10秒扣1分,不足10秒不扣分。评分标准:评委严格按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化评分项进行加/减分;模拟病人对学生的操作、解释沟通和问题解决予以打分,将每个同学的成绩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平均成绩作为最后得分。

2结果与分析

2.1自主集训活动对护生的护理学基础平时成绩的影响:经自主集训,护生护理学基础平时成绩平均分为86.12±2.04,较自主集训前(70.25±6.48)有明显提高(n=156, Student’s ttest, p< 0.05)。

2.2自主集训能提高护生的护理专业职业自我认知度:经自主集训,护生的技能(p

3讨论

通过护理技能训练能使护生掌握标准的护理技术,从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基础。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在教师辅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集训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对自身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技能培养不单是力求实践操作上的熟练应用,更要注重护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力的提高。

3.1自主集训,有利于提高护生对操作的规范性的认知、认同

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娴熟、准确、符合程序的护理操作技术。护士的行为关乎患者的健康、安危,在医院这种交叉感染高发的环境中,应注意防范感染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每项操作都符合标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护理工作中,护理实践活动是面向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的人的操作,只有严格把握标准,才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有效的护理,如无菌技术操作,每一个步骤都强调无菌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树立无菌的观念,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这对预防院内感染、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减轻病人的伤痛和促进康复尤为重要。

3.2自主集训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护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好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进一步创新。如铺床时要求两脚与肩同宽,符合省力的原则,很多同学在操作中并未注意这个细节,或者注意了却没有深究这种做法的意义,理论与实际脱离。而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后,只有通过临床实践的应用,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以及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模拟病区是护理专业教育与职业的桥梁,在模拟病区展开的以学生和模拟病人为核心的集训、实训活动,能够为临床护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自主集训活动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

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的给予病人的情感付出;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护士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照护。通过护理技能课上学习与自主集训相结合,使护生体会到护士是一个人性化的职业,是充满爱与奉献的职业,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多一分理解和尊重,便少一分猜忌与不信任,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贯彻执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4自主集训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生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

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有的同学在正式考试或参加竞赛时会由于紧张而慌乱,影响正常发挥,而在处置护理操作、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则更需要具备承受应激压力的能力。因此,通过在模拟病区集中集训,竞赛式的面对广大师生、面对模拟病人、面对评判,有助于练就镇定自如良好心态、精准快捷而不乱的实施护理操作。

3.5自主集训活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护士礼仪与仪态

护士的行为与礼仪涉及站姿、行姿、坐姿等,护士是“白衣天使”的代名词,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应注意礼仪与仪态,这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为患者所做的一切都要求科学、规范、准确、娴熟。护理技能的操作过程本身就有艺术美,这样的美能使患者信任、放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护理技能,使学生们通过旁观者角色、患者角色到护士角色的转换,体会到良好的护士礼仪与仪态对服务于患者及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在模拟病区中逐渐适应职业角色,更具备护理工作的职业胜任力。

参考文献:

[1]裘炯华,张丽.护士缺口愈200万[N].生命时报,2013-05-10.

[2]戴立丽,陈瑜,史瑞芬.某校一至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12).

[3]梁宇杰,王春艳,王红明,等.三级考核模式在护理技能操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10):3572-3573.

[4]Arthur D. Measur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Developing a measurement instrument[J]. Nurs Educ Todav,1995,15(5):328-335.

[5]Crillv J, Chabover W, Creedv D.Violence towards emergency departmentnurses by patients[J].Accid Emerg Nurs,2004,12(2):67-73.

[6]武巍,李亚洁,翟惠敏.护理学员专业素质及护理技能规范化训练的教学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4-295.

[7]孟秀,刘丽华,李蓉,茹淑玲,等.强化护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2):112-113.

[8]金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参加省级护理技能大赛有感[J].2012,11(12):466.

[9]李慧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实践技能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餐冷拼;训练水平;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45-03

由江苏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共同举办的201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项目比赛已经硝烟散尽,来自全省12个地级市137名中职学生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每年的江苏省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是面向全体省内符合参赛要求的烹饪中职学生而展开的一次盛大的技能比拼。本次中职学生组烹饪项目比赛同往年一样,共设中餐热菜、中餐面点、中餐冷拼和果蔬雕4个项目,且均为个人单项竞赛项目。竞赛的内容仍然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会的要求,包含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笔者结合本校实践经验,试探讨技能指导教师在中餐冷拼技能竞赛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及技能训练水平。

一、制定保障有力的规章制度

笔者所在学校在多年的技能大赛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训练制度体系。其目的不仅能促进和提升技能训练效果,更能为技能训练实施提高良好的基础保障。如技能训练后勤保障制度,建立有专门关于技能训练选手及指导教师节假日食宿管理办法等。正是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解决了长期困扰技能训练选手和指导教师的难题,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促进了训练质量的全面提升。再如,关于技能训练的费用,其背后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支持。由于各地各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发激烈。而随着技能大赛的常态化,许多学校在肩挑市赛、省赛甚至还有国赛的长期重任下,不得不将技能训练之外的常规教学变成“窘态”。因而,技能训练的资金保障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物价也在不断上涨,倘若没有健全和严格的训练费用保障制度,不仅对比赛成绩产生严重制约,更有可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制定科学严谨的训练计划

(一)钻研大赛方案

经常参加省烹饪技能大赛的教师都知道,每年的省技能大赛方案看似变化不大,变动好像不多,但恰恰就针对这一点点变化、这几个字的不同,就极有可能给最终的比赛结果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如在2014年省赛方案中,中职学生组中餐冷拼项目规定品种(三拼)的竞赛内容描述是:竞赛内容为三拼(半球型)。现场提供每位参赛选手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熟胡萝卜各250克,统一提供8计脚蹋内径15.5cm)。成型标准: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胡萝卜切成两层刀面,呈扇形,每料均120°角,相邻间应保持0.5cm的齐直缝隙,每料垫底的原料应与刀面原料一致,成片状,不得使用茸泥粒形料垫底,组合成半球型的三拼冷盘,作品收口部分以原有自然刀面收口,不可使用其它装饰物,竞赛时间为30分钟。

同样的竞赛内容,在2015年省赛方案中是这样来描述的:竞赛内容为三拼(半球型)。现场提供每位参赛选手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断生胡萝卜各250克,统一提供8计脚蹋内径15.5cm)。成型标准: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胡萝卜切成两层刀面,呈扇形,每料均120°角,相邻间应保持0.5cm的齐直缝隙,每料垫底的原料应与刀面原料一致,成片状,不得使用茸泥粒形料垫底,组合成半球型的三拼冷盘,作品收口部分以原有自然刀面收口,不可使用其它装饰物,竞赛时间为30分钟。

就这两段描述,倘若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经历过上一年度的省赛指导老师来说,感觉两段描述根本就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变化。起初,笔者所在学校两名中餐冷拼项目指导教师同样在看完几个关键词和数字后,也认为方案还是沿袭了去年的内容,没有带来本质上的变化。而在随后的第二次方案解读会上,细心的指导教师发现,2014年版方案中,对现场提供的原料――胡萝卜的描述是“熟胡萝卜”,而2015年版方案中的描述是“断生胡萝卜”。

那么,到底熟胡萝卜是否就是断生的胡萝卜?针对这个问题,指导教师向语文教师寻求帮助,同时通过文献检索理出如下答案:“所谓断生,俗称“八分熟”,就是把原料加热到无生性气味,并接近成熟的状态”。具有一定烹调常识的应该知道,生胡萝卜切出来的片,容易起翘,拼摆成型时易变形,不如煮熟的胡萝卜切出来的片显得“服帖”。所以,谨慎起见,教师将参加过2014年省赛中餐冷拼项目的选手叫来,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去年赛场提供的熟胡萝卜较烂,优点是比较容易切片,但缺点是切片易散、碎。针对这样的情况,指导教师不置可否,唯有展开实验。通过几轮实验和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即在接下来的三拼项目训练过程中,所提供训练的胡萝卜分别取用在水锅中煮沸2分钟、3分钟、4分钟和5分钟的,此举旨在让学生能适应在不同生熟度下,胡萝卜在切片和拼摆上所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学校也主动向大赛组委会咨询,得到组委会“稍后会给予准确的回复”信息。在后面更新的最新大赛公告中,特别给本次冷拼项目“断生胡萝卜”较为明确的回复。

由此可见,指导教师对于解读方案的能力能直接影响到训练的合理和有效性。只有具备良好的解读方案能力,才可能制定出科学严谨的训练计划。

(二)制定训练计划

2012年之前,我校中餐冷拼赛项指导教师制定出的训练计划相对简单,针对性不强。训练时间看似很长,但训练的效率往往不能与此成正比关系。此后,相关指导教师通过由省职教学会组织的技能类暑期培训,并结合学校技能训练软、硬件条件等,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此举较往年训练计划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可操作性更强。首先,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选手基本功的高低,分别给予不同的训练量,且要求也略有不同。有时,还会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及时的调整等。第二,层次感清晰。将训练期扩充为5个阶段,即扎实基本功阶段、强化基本功阶段、分项计时阶段、仿真比赛阶段、备赛阶段。每个阶段都相应配备十分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考核标准,只有通过考核的选手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这给选手无形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感觉落后他人势必会有失颜面,因此训练也格外认真。

三、制定合理得法的训练方法

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方能达到训练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餐冷拼项目的训练更应如此。以2015年省赛方案中三拼项目为例,根据其比赛内容的描述,三种原料均需在8计脚蹋内径15.5cm)中拼摆成两层刀面,并呈扇形,每料均120°角,相邻间保持0.5cm的齐直缝隙的半球型。那么,在内径15.5里面的圆盘中,究竟所拼摆出的三拼的高度、刀面的长度在多少才最为合理?上下两层各多少片视觉效果达到最佳?以往,指导教师只能以上一年省赛中所收集到的三拼图片作为资料来参考,但对于诸如上述问题却从未深究。2014年暑期技能培训会上,专家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经过高等数学知识精确计算后可知,在规定内径为15.5cm的空间里,每种原料上下刀面的比例应为1:1,约4cm左右长;下刀面为28片,上刀面为22片最为和谐,若下刀面增减,则根据其比例关系对上刀面进行增减即可,以上述数据为参照,半球型的高度在4.5cm效果最佳。

关于“三拼的扇形刀面需拼摆成120°角”,如单纯靠手工操作制成120°角刀面,一次性成型的技术难度较大,且稳定性差。即便是教师选手也不能达到每次都能100%的成功率。在训练过程中,借助量角器在塑料透明薄片上剪出准确的120°角的扇形模具,以此来提高训练的成功率。通过大量的训练,选手还可逐步具备脱离模具完成拼摆,且保持较稳定的高成功率。

由此可见,在中餐冷拼项目上的“角逐”,已经不单纯是靠基本功的扎实与否来解决问题,更是充分体现出中餐冷拼项目在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必须通过更为科学的运算方式等来给予其有力的理论支撑。除此,还需要选手和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等能力。

四、制定常态化的训练方案

多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经历使我们体会到: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着力于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好教师的教,导好学生的学,把各级别技能大赛的要求落到实处,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比赛,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让每个学生从中学习,在比赛中得到锻炼,让最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省级或者是全国级别的比赛。

目前,有部分学校参赛选手(其中有参赛教师,更多的则是参赛学生)急功近利,为了金牌长期停课训练,同时占用了学校大量优质资源,严重影响了学校其他受教育者的正常学习。把本来是针对广大受教育者的教育变成了只针对极少数参赛者的精英教育,而放弃了对大多数受教育者的培养。此等做法,即便获得金牌,也违背了大赛的主旨,更不可能真正反映出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把大赛所展示出的学习精神和氛围融入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努力使之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良性的教学活动。同时,视大赛为一次特殊的教学活动的延伸。

实践技能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汽修 实践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8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教育在教学中一向是偏重于技能,中职院校毕业学生的技能相比本科院校学生高,这也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竞争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做好理论教学,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应用。下面具体介绍了中职院校提高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方法。

1 良好的理论基础是实践的前提

中职教育的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偏重于技能,而忽视理论教育,这也是中职、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汽车维修的实际动手技能非常关键,但是理论同样不能忽视,因为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实践技能的支撑,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维修。

1.1 理论教学要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

现在中职教育中运用的理论课本编写时间都比较长,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技能的说明都已经过时,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再按照书上的内容进行课本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所以,汽车维修的相关授课老师要使自己与最新的理论和技能保持同步,让自己不断的与时俱进,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当代汽车维修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成果,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于已经过时了的维修技术,老师可以进行简略的讲解,让学生做到基本了解就好,这样还节省了上课的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另外,技能是中职学生的竞争力,因此,在理论教学时,老师也要加强学生这一竞争力,理论知识在讲授时应该注重对维修技能以及故障排除方面知识的讲解。

1.2 理论课程要做到“够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现在许多中职的理论课程教学过于看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由于中职的学生知识素养和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这就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痛苦,而且使用价值很低,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减少了实践的时间,对中职汽车维修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们在授课时要“删繁就简”,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结合摄影仪、多媒体等尽量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们尽快掌握汽车维修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技能还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最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时要始终坚持“技能为主”的培训原则,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心智技能,即在维修中能够不断的创新维修方法的技能。学生也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笔者认为校外的实习更能提高W生汽车维修的综合素质。

2.1 校内实践

校内实习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到学校相关的实验室中去进行操作,也就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针对此,学校可以进行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提高学校实验室的规模,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备支持;第二,对于实验室的操作,学校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就是在学完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演示操作,这样可以将理论更快的实践化,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一般学校都有自己专业的特点,比如说一个中职学校中汽车专业最好的技术是汽车发动机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整合一切的学校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中可以具体将汽车维修课程分为发动机故障与维修、汽车车身故障与维修、汽车底盘的故障与维修、汽车中电气设备的故障与维修这四个大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做到学有所长。

2.2 校外汽修厂实践

校外实践主要是到汽车维修厂中进行实习,汽车维修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学生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学习。另外,在学校的实归是范围比较小,在汽车维修厂中,学生们能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维修方法,汽车维修厂也有许多经验丰富、技术良好的修车师傅,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向这些师傅学习,另外,学生们还要发动大脑,努力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维修方法。笔者认为校内实践是理论的应用过程,而校外的实习是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与老师傅一起动手修车,逐渐将理论知识内化。

2.3 实习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回顾

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要定期的对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回顾,逐渐形成长期记忆。对于一些没有还不太理解的地方,要及时寻求老师或者是汽车维修老师傅的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中,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职教育中的关键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上,要在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的课时,也要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汽车维修厂地,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汽车维修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何厚昕.浅谈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5,(10):130.

[2] 黄斌.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8):61-62.

实践技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强化 高职学生 实践技能 策略

[作者简介]朱世蓉(1968- ),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74-02

研究提炼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必须把握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基础,以学生人才素质培养为根本,构建完善的实践技能培养策略系统。在高职实践技能培养教学中,应当有目标、分步骤地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掌握全面的职业岗位技能,在岗位工作上有所创新。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策略主要由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体系、实践技能培养内容、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式三部分构成。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中高级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型强调熟练的技能。要贯彻实施 “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高等职业教育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兼具职业教育的属性,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高职教育在遵循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在专业布局、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环节设计等方面突出独特的要求与特色。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强化实践技能培养,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做到在实践中掌握应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二、强化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社会急需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既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实现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握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这对提高人们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认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哲学理论基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包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践观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必须具备的教学形式,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教学来体现,同时实践教学是也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2.知识观基础。知识观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前提,不同的知识观支配着不同的教学实践。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默会性决定了在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将形式知识、描述知识、说明知识和实践知识等四大类知识运用于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设计,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都是具有差异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具备自身发展潜力,但体现出来的领域不同,要求关注学生的起点行为及个体优势,强调学生潜力的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深入认识职业教育自身独具的特点,激发实践教学领域的发展的新活力。应该说,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吻合的,是实现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发展个性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智能,这是他们的优势智能。他们懂得“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但如果要他们回答“是什么”,则是有难度的。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必须明确化、教学内容传授方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形象思维,教学场所要实现多功能化。

三、构建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体系

1.建立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目标体系。“高等”与“职业”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功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有高等教育中素质拓展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也要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行业技能培训。建立一个完整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系统,必须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设定目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技能培养,找准合适的方法和途径。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实践技能培养知识目标。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支撑、前提条件,必不可少,居于首要地位。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培养内容给学生讲述相应的职场心理学知识,职场礼仪知识、职场谈判与沟通知识、职场专业技能内容及要求等专业理论知识,使他们了解并掌握实践技能的专业理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实践技能培养能力目标。实践技能培养能力目标是指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让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学生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掌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技巧和工作要点等;职场学习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在实践技能培养中对这几项能力运用自如,并能提出新的见解,在技能掌握上有所延伸;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高职学生要能够在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发现创业的可能,并能运用所学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实施创业。

实践技能培养素质目标。实践技能培养的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未来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有熟练规范的操作性技能、高效独特的策略性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职业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文素质与修养,包括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一是高职学生职场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的职场学习能力,指在职场环境中,以职场的要求来树立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需要选择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和运用,善于反思和自我总结,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职场上已成为共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必须贯穿职场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把学习看成“个体改革和发展”“应用”以及“创造新知”的高层次职场学习观;加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强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反思性学习,提倡合作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多方面提升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二是高职学生职场心态的调适培养。所谓职场心态,就是在职业环境中或者职业岗位上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好坏优劣之分。要给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懂得心理调节;解决职场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是高职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岗位技能指掌握和运用专门职业技术的能力,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岗位技能培养要掌握与岗位技能相关的知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培养,促使学生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

3.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式。为了让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可以采用以下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模式:

仿真模拟培养模式。模拟实习是用缩小规模或代用材料等方式模拟某些工种或企事业的业务工作而进行的操作练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餐饮服务实训室用两张桌子和一些餐具代替酒店餐厅对学生进行托盘、餐巾折花、斟酒、中餐摆台、西餐摆台等系统的操作技能培养,并评定成绩。全部合格后,再进行连续操作与考核。模拟实习具有仿真性、全面性、综合性、可控性等特征,比校外实习有显著的优点:一是可以系统地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动手机会更充分,兴趣更高,教师指导具体规范,学生技能增长快。二是可以模拟各种岗位,如经理、会计、出纳等,学员体会不同角色的业务工作,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目前,国际上也出现了一种职业模拟公司,专门为受训者提供相应的职位模拟工作,即“实战模拟”。三是可以显示指标强化培养,在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业务,达到能力的飞跃,实习效益和实习效果明显。模拟法教学应用很广,如土建工种、扳金工、焊接等许多工种都是先选用模拟法培训。我校的客房服务、模拟导游等也都利用此法开展强化培养。可见,模拟实训是一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适用于各种经营管理服务培训,有极为广泛的开发前景。

阶段式技能培养模式。所谓阶段式技能培养模式,是将职业技能先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单项技能培训项目,由简单项目培训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综合技能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由简单技能到复杂技能、由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过渡的方式培养职业技能,符合一般教育规律,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都采用这种培养模式。如旅游专业学生先进行前台实习、客房实习、餐厅实习、酒吧实习等,掌握酒店服务的简单技能,培训内容是单项的,到毕业实习时则要完成酒店服务全过程培养,这时进行综合技能培养。又如,会计专业学生也是先进行记账等单一技能培养,逐步过渡到模拟公司综合财务业务受理培养。阶段式培养模式将技能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每一阶段又分解为若干个细小的培养目标,逐步过渡到更高的学习阶段和层次,最终达成一个总体培养目标,容易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在完成每一个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都要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学习能力在得到了增强,甚至创造欲望也被诱发出来,使得他们对技能的掌握充满热情与兴趣。同时,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培养中,每一个环节的技能都掌握得比较牢固,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步,最后水到渠成地掌握岗位综合技能。当这个过程完成后,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得到极大提高,不仅掌握了岗位技能,还掌握了运用资源的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提高了观察、判断、对策的思维能力,还会具备一定水平的管理能力。通过长期反复的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可能性得以增强。

项目式技能培养模式。项目技能培养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与同学讨论后确定;制订计划,由教师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让学生了解;实施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然后按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自评,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的方法及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师生评价对比,找出存在差异原因;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如汽车维修工作项目,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工具制作、软件开发项目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有应用价值就行。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工作任务,在职业教育的基础培训阶段或专业技能培养阶段都可以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

事实上,以上三种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践技能培养中经常是交叉运用的,如采用仿真模拟培养模式同样应当遵循阶段式培养和项目式培养的原则。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培养模式,总结自己的经验,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法,就会找到一条快速提高技能培训水平的捷径,为实现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3]王建勋,黄立志,李俊芬.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4]王宇雄.浅析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2).

[5]徐业滨.对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实践技能范文第9篇

一、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企业调研,首先通过行业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与分布结构。在此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企业调研,了解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了解面向具体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职责和职业结构能力构成,并具体分析与专业相对应的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几个核心岗位。(1)调查时间:2014年5月-2014年9月。(2)调查对象:选取西安及周边的10家典型资产评估机构。(3)调查人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及部分学生。(4)调查目的:资产评估行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是专业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的重要依据。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走访等形式,综合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研究合乎当前形势的人才培养标准,明确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依此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资产评估专业新型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为本行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5)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与资产评估事务所的主要负责人面谈的方式进行,并辅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此外,我们也通过本次2012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表现,获取了评估机构对我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总体评价与期望要求。(6)调查方案设计:①企业可为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岗位;②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需求;③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④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⑤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⑥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⑦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评价与期望。

(一)人才需求素养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资产评估行业也有了进一步的细致分工与发展,专业评估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各评估事务所的人才缺口相对很大。另外,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学历层次有待提高。通过这10家评估机构的调查表明,未来几年内各企业及评估机构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28%的企业认为本地高职高专毕业生能满足该企业的要求;72%的企业则认为不能满足要求,不能满足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技能不达标(占问卷比例58%),职业道德素质差(20%);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11%);专业不对口(8%);综合素质差(3%)。要改善现状,我们应该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道德、提高操作技能这几方面着手,尤其是提高操作技能方面。由于技能不达标占比最大,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上岗时间,在教学模式中,应当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也是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培养的主要区别。

(二)岗位类型分析通过与这10家评估机构的深度访谈、调查问卷与资料搜集,我们整理出高职高专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参与的专业岗位,大体上分为这几类:会计、资产管理员、资产评估师助理、房地产估价师助理等。每种就业岗位都对应着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我们高职专业教育中,完全可以根据此次调研结果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实践技能改革。另外,通过调查显示,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用于实践操作,所以学校对于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当作为教学的关键点,并将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点内容。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一旦建立并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企业对高职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要求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是希望学生系统掌握资产评估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因此,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实践,应当从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实习机会入手,不断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面对竞争要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有虚心向他人请教的正确态度。3.应具备与市场接轨的专业知识高职教育要紧跟迅速发展的资产评估形势,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通过与评估机构沟通,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重点。4.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应当聘请校企合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到学校的教学队伍,对于补充学生的实习实践经验,补充适应市场要求的专业知识,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另外,让学生定期进入企业现场实习,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对于毕业后及时上岗,担当重要岗位,非常必要。5.学院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共赢利用学校资源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利用企业平台丰富教师和学生的实践经验。采取联合办学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和实践接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使学生对实际操作有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和发展,邀请企业有经验的干部、职工为学生讲课,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使学生能更快的了解企业,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

二、学校调研分析

(一)调研概况对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我们做出了学校调研,选取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招生与就业状况、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情况、专业教学水平、专业教学条件、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等情况展开调研。为了全面了解高校开设此专业的实践技能课程的开展情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首先研究了调研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查资料表明,每个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都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调研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均充分考虑了资产评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的形成,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进而确定与其相对应的支撑课程,通过课程之间的整合,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均能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实践的内容包括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房地产评估实训、资产评估模拟实训、顶岗实习、资产评估报告等。鉴于各高校开设课程的差异性,这些实训内容在时间安排上有所差异,但是重要的是,每个学校都能够依托自身办学特色着重于强调资产评估的某个方面。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基本有课程内实践技能训练考核、专业模拟实训实践技能考核和实习鉴定三种方式。

(二)本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建立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对目前我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现行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做了一定的调整,后期的课题研究也将围绕这个模式做进一步的论证和修正。新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职业实践为根本”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突出实习与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增强实训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通过安排集中实践教学周的办法,进行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尤其是第5、6学期,为集中实习学期,主要是顶岗实习。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教学主要方式考虑采用仿真实训与轮换制顶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结论

本次调研历时五个月,采用了企业调研为主,学校调研为辅的形式。通过企业调研,梳理资产评估领域里各个岗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形成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学校调研,借鉴其他院校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中的优秀经验,对本课题初步形成尚未检验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有力补充,也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调研成果,我们会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同时运用教学实践的效果不断修正完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通过这一动态修正过程,实现我校资产评估专业教学与实践的良好循环。

实践技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与企业接轨;双师型;技能大赛;职业道德

教育改革的发展改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从关注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转变到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关注教师的教学效能。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使中职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从教学实践角度看,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要与企业需求接轨,扩大教学设备建设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每个专业要根据岗位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定课程,把理论和实训结合起来,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充实、更新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其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我们必须重视对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二、突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先进教育资源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中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应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既要担当教师的角色,更要充当工程师的角色,应尽可能多地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其他各项技能,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提供指导。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过程,是帮助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准确预测几十年后的人类社会,但我们能通过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为未来作准备。

三、根据学生特点,贯彻“理论够用,实训为主”的教学方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中职生学习成绩一般,往往缺乏学习上进心。如果专业课程理论性太强,容易使中职生对本专业失去兴趣而望而却步,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中职学校应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认知能力,力求“以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尽量能体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突出操作”的原则。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注意设置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或课程模块,确保每个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能力教学内容,以确保中职生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激发中职生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

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强化

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不仅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是将各种职业规范转化为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术、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

五、师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不仅体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也突出了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技能大赛不仅是促进中职学校技能教育提高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展示中职教师学生风采的平台。国家每年组织的技能大赛,起到了加强交流、提高水平、鼓励先进、扩大影响的作用,掀起了学技能、赛水平的技能比赛热潮,形成了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技能大赛可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检验、考核中职学校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的成绩,展示素质教育的成果,促进培训与教学,进一步营造“重技能、学技能、钻技能”的良好氛围。中职院校的技能大赛活动,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大设计和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六、实行“双证”毕业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建立规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成为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必须针对所学专业考取至少一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一篇:专业技能培训范文 下一篇:技能人才培养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