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3 19:39:32

事故分析报告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电厂;非同期;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320-02

某电厂一台装机容量为200MW发电机组在修复1号锅炉省煤器东侧漏泄后,在启机操作时,因运行人员操作失误,致使非同期合闸,同时1号主变B相绕组损坏,造成事故扩大,在1号主变故障的同时,2号机组跳闸,后果极其严重。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实际工作的锻炼;在操作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密切监视机组及表计变动情况;抓住机会稳、准地进行发电机的并列操作,确保待并发电机安全可靠地并入电网运行。下面我就对此次非同期合闸事故进行一下详细的介绍及分析。

1 事故经过

11月9日1号机组准备起机。

06时1号锅炉点火。

08时50分汽轮机冲转。机组参数正常。

09时00分1号发电机开始升压,合上MK开关,合上DL3、DL4开关,定子电压15.75kv,转子电流700A,220kv母线带电压239 kv。其他各参数正常。

09时05分投入同期装置直流保险器,检查同期闭锁STA在闭锁位置,将同期方式切至自动,投入同期开关TTA,将同期装置复位,通知汽机投入同期允许,进行并网操作。监护人唱票“按下1号发电机组自动准同期启动QA按钮”,操作人边复诵边将光标点在操作端界面驱动级操作“合”按钮上,按下,监护人没有确认,操作人和监护人都没觉出错误,又将光标点在确人执行的按钮,驱动级操作“合”按钮上是2201开关传动试验用的, 2201开关合闸立即跳开。

同时,MK、DL3、DL4开关跳闸,1号主变本体压力释放阀喷油,值长命令停止起机操作。

保护动作情况:主变差动速断、发变组差动速断、主变比率差动、主变工频比率差动、主变轻瓦斯、重瓦斯、发电机过流I段保护动作,1、2号机故障录波器、网控1-4号录波器启动。经更换主变压器后,于11月25日13时09分1号发电机组整体启动并网成功,现带负荷200MW,主变压器和机组各项参数正常。

2 设备损坏情况

1号主变压器距上部铁扼500mm处B相绕组突出100 mm, 突出部分宽度200 mm,严重变形需返厂修复。事故停止机组运行388小时,少发电量7760万千瓦时,少供电量万7489亿千瓦时。变压器返厂后检查认定损坏,修复费用******万元。按合同修复时间******天。无其他设备损坏。

在1号主变故障的同时,2号机组跳闸,主变比率差动、发变组比率差动保护动作。其间锅炉1-4号捞碎渣机,3号除尘泵,6号空压机跳闸,机侧EH循环泵、2号内冷水泵、1、2号给水泵油泵、油净化器、1号轴抽风机、泥浆泵跳闸。判断保护误动作后,10时57分2号发电机与系统并列。

3 非同期并列事故原因

3.1 直接原因

(1)运行人员在操作端界面上操作错误,在使用自动准同期装置并网时,按操作票顺序,执行“复归1号发电机组自动准同期装置‘系统电压低闭锁’信号”后,应操作“1号发电机组自动准同期启动QA按钮”,实际按下的是2201开关合闸按钮,并且确认执行。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同期检定继电器TJJ接点绝缘不好,导致检定继电器接点经常处在导通状态,绝缘阻值为1.2 MΩ。能够导通合闸回路,当有合闸电源时能够使合闸接触器充分励磁,去合上2201开关,失去非同期闭锁的作用。是本次事故发生和扩大的主要原因。

3.2 根本原因

(1)操作中没有认真执行操作监护制,操作人在操作端界面上将光标指到要操作的位置,没有经过监护人的执行指令。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过执行操作监护制不认真,在操作端界面操作节奏控制不规范的问题,但纠正的不够坚决。没有按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理念指导安全运行管理。

(2)操作端界面设计不够人性化,将不同结果的操作设在同一界面,而且密度较大,预选操作后提示不明显,在操作中容易选错位置造成误操作。没有做好通过完善技术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工作。

(3)设备维护不够,对于同期检定继电器这样重要和关键的设备,缺乏日常监督检查的技术措施,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使其在该起作用时失去功能。

3.3 扩大原因

3.3.1 2201开关第二次合闸原因是

DCS的合闸脉冲为2秒,同期检定继电器TJJ的接点1.2 MΩ导通,当按下“驱动级”2201合闸按钮后,合闸K2615接点接通,2201开关进行了合闸,合闸保持继电器HBJ励磁并保持。合闸后152ms变压器B绝缘击穿,发生单相接地,61ms跳开2201开关。在2201开关跳开之前,发电机被拉入同步,所以TJJ继电器的接点闭合,直到2201开关跳开。开关跳闸过程中,保护跳闸接点仍然在导通状态,则TBJ1动作,其接点去启动防跳继电器TBJV,TBJV励磁,其闭接点将合闸回路断开,直到开关跳开发电机灭磁失压相位摆开,使得TJJ接点断开, TJJ接点的1.2 MΩ电阻使TBJV继电器达不到动作电流值而失磁,其闭接点接通,HBJ再次励磁,进行了第二次合闸。经2次分合后,2201开关油压下降,开关禁止操作了,待开关压力正常之后,超过2秒DCS的合闸接点已经返回断开。

3.3.2 2号发电机组跳闸原因

在2201开关非同期合闸后2号发电机组跳闸,经与设备生产厂家共同分析,保护动作原因为1号机组非同期合闸时,引起2号主变高压侧电流出现非正常变化,产生差流,进入差动保护动作区,导致2号发变组保护装置中主变比率差动保护、发变组比率差动保护动作跳闸。

4 采取的防范措施

(1)将原有BT-1B同期检定继电器进行更换同型号的新继电器,新增一块DT-13同期检定继电器,两块同期继电器的交流电压线圈并联,两接点串联后接入同期闭锁回路。在试验室进行继电器的动作值试验,两继电器动作值应相同。

(2)针对值班员责任心不强,对规程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强化值班员责任心教育,通过对本次事故相关人员的处理,要全体人员进一步理解安全责任制的严肃性,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制度的执行,纠正操作态度不严肃的现象。针对部分值班员电气二次回路掌握不透,安排专业专工对重点电气二次回路及跨专业的盲点进行讲课。

(3)“驱动级”软手操在同期操作画面中,容易发生误操作,封闭“驱动级”软手操,拉合闸试验用硬手操完成。

(4)全员进行安全活动,讨论此次事故,吸取教训,组织对操作票制度学习和检查,安全活动讨论,深入现场检查落实成果,纠正存在的不符合现象,直至不折不扣地执行

(5)机组检修后应进行假同期试验,每次停机后要求对TJJ继电器的接点进行检查,从技术上检验同期装置及回路良好。

5 对同期并列及非同期并列分析

5.1 同期并列条件

准同期并列是将未投入系统的发电机加上励磁,并调节其电压和频率,在满足并列条件(即电压、频率、相位相同)时,将发电机投入系统,如果在理想情况下,使发电机的出口开关合闸,则在发电机定子回路中的环流将为零,这样不会产生电流和电磁力矩的冲击。

5.2 引起非同期并列的原因

当把启动中的发电机在相位、电压、频率与系统的相位、电压、频率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即不满足发电机并列条件时,由人为操作或借助自动装置将带励磁的发动机投入系统,这就叫非同步并列,而引非同期并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电压不等。

(2)电压相位不一致。

(3)频率不等。

(4)自动准同期并列时同期装置故障。

(5)自动准同期并列时操作人员未按操作票操作。

(6)手动并网时操作人员未按操作票操作。

(7)手动准同期并网时同步表故障。

(8)新安装或大修的机组投入运行前没有进行发电机相序检查和核相,有关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检修后没有核相。

(9)相关的表计指示不正确。

以上列举的任何一种情况而引起的非同期合闸所产生的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一定不能盲目地将发电机并入系统,一定在各级人员严格监护及回路、表计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并网操作,以免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6 结语

综上所述,非同步并列是发电厂电气操作的恶性事故之一。并列合闸瞬间,将发生巨大的电流冲击,使机组发生强烈振动,发出鸣音。最严重时可产生23至30倍额定电流的冲击,在此电流下产生的电动力和发热是发动机和所连设备(如断路器、变压器)不能承受的。它会造成发动机定子绕组变形、弯曲、绝缘崩裂、定子绕组并头套溶化,甚至将定子绕组烧毁等严重后果。若一台大型发动机发生此类事故,除本身的损坏外,该机和系统间产生的功率振荡,将危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期并列是一项极为严格的操作,任何小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非同期并列的严重后果,采用正确的同期设施及采取防非同期并列的闭锁措施,有效地避免非同期并列现象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1997.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组织 发射机故障 故障焦点 事故

一、领导重视常态化

广播电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发射台属于科学技术密集型行业,“安全播出”是发射台工作重点,我台技术人员是应用高科技设备的主要工作人员,“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有安全”的十二字方针是我台立台之本,因此,发射机故障是威胁我们工作的工作要点。由此产生的发射机故障分析会,是我们上到台领导高度重视,下到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方向,因此,发射机故障分析会是了解和分析故障原因主要工作形式,是保障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保障流程化

组织保障流程化,即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领导周密部署,为安全播出提供保障。每次故障分析会主管领导参加,亲临故障分析会现场,时刻关注故障分析会的每一个细节,故障焦点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台技术办和部门领导提前组织上报技术材料,进行故障分析会的周密部署,确保故障分析会能够开的有收获。发现故障当事人描述故障要清晰,工程技术人员故障分析有分析记录。分析出故障焦点形成后,提出整改方案量化到个人,最后上报故障分析报告及整改措施报告,形成故障分析流程化。

三、过程客观科学化

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确保事故分析报告会的过程客观科学化。按照事故前、事故中的处置事故经过和事故后客观数据参数进行分析,本着客观、科学、系统的分析事故,把事故焦点问题挖掘出来,以下几项是发射机事故分析的几个方面:

(一)提供发射机生产厂家、型号、使用日期以及设备运行期间的运行维护数据、使用后的检修试验报告,提供给参加故障分析会人员有可靠地故障分析依据,能够提高发射机故障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

(二)确定发射机故障前运行正常参数,准确分析信号显示参数,发射机联锁保护装置数据、发射机电压、电流、功率指示、发射机各个功放温度指示、整机控制板数据采样记录、发射机附件外观情况、发射机监控显示信息、发射机自动监控采集信息等内容进行分析。

(三)认真分析工程技术人员描述事故全过程。发射机故障从开始到故障发射机检修状态的发现和处理全过程,工程技术人员把事故当时状态和内容进行系统描述,时间要求精确到分,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认真回忆,不能丢掉任何环节。

(四)发射机相关故障的检查和试验进行分析。依据故障发射机的基本性能和参数,根据工程技术人员描述事故的全过程,通过发射机专用测试仪器,对发射机的指标和故障相关参数进行测试,检查发射机电器元件损坏情况,对发射机的故障进行准确判断和分析,并进行参数记录和元器件检查结果记录,为事故报告和整改措施提供有力数据。

(五)系统分析数据参数,找出故障焦点。根据搜集故障发试机相关数据参数,认真分析故障发射机相关数据参数,通过发射机故障前提供参数和故障后数据参数对比,认真分析故障后监控采集数据参数及故障后相关测试数据参数,分析发射机相关故障前和故障后工作数据参数信息分析,分析工程技术人员描述故障现象的经过分析,以及参考故障发射机故障档案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故障焦点并做好故障记录,把故障发射机记录进行档案归档,为以后发射机再发生事故提供依据。

(六)整改措施,落实到人。为了防止发射机的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采取整改措施是关键,整改措施总体要求落实到人。在整改措施落实中,要明确整改完成的时间及落实人员,要整改措施结合故障焦点问题举一反三,在岗工程人员集体学习发射机事故发生和处理经过,故障焦点和故障分析要求每一位工程人员熟悉并掌握,并按照故障分析结果,落实到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范围内,以防止类似发射机事故再次发生。

四、发射机事故报告规范化

发射机事故报告是发射机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发射机事故运行数据和检测分析后,得出发射机因事故运行原因暴露出来的问题的书面说明。根据发射机故障,检查和分析,把涉及到的发射机结构、运行数据、检修维护、措施落实、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说明。事故报告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发射机事故分析会的故障焦点议题和主持人及参会人员。发射机事故分析会有主管台领导参加、机房主人主持事故报告会、事故分析会名称是故障焦点名称+故障分析会名称、故障分析会参加人员是机房业务骨干人员。

(二)发射机故障前运行参数分析。故障发射机故障前各项数据参数,包括有故障发射机生产厂家、型号、使用日期以及设备运行期间的主要运行数据。

(三)发射机事故发生前后参数对比。发射机故障前后各运行正常参数对比,对比故障前后信号系统显示参数,对比发射机故障前后供电电压、电流、功率指示、各个功放温度,对比发射机故障前后自动监控采集信息等内容。

(四)认真分析事故经过。描述发射机故障状态及发现和处理全过程,时间要求精确到分,不能丢掉任何环节。根据发射机的基本性能和参数,发射机电器元件损坏情况和搜集故障发试机相关数据参数,对发射机的故障分析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记录的经过,

(五)事故原因综合结论。把分析出故障焦点结论汇总整理,组织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形成发射机事故结论。

五、事故分析会常态化

发射机故障分析会保持常态化,在每次发射机发生事故后,都要有事故分析会,并且按照故障分析会流程认真组织,保证每次故障分析会都使得焦点故障准确、整改落实到人的收获,最终达到条块有人负责,事故提前处理在始发阶段,使发射机没有停播事故或少发事故。

六、结束语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促进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基础和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同时选好、配强工作人员,做到人员到位,同时完善办公设备,强化办公职能管理。

二是健全机制体系。由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牵头,镇党政办配合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相关制度上墙工作,要建立健全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同时与各村(社区)签定《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对全镇村级班子的考核,同时认真落实好“一岗双责”,实现对全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常态化管理。

四是推行例会制度。镇安全生产办公室、镇交管办要定期组织全镇驾驶人员召开工作例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向广大驾驶人员进行讲解,要做好会议记录和驾乘人员学习记录,同时要着力做好全镇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分析报告,做好事故分析报告备案工作。

五是完善车辆台账。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要组织村(社区)干部开展全镇机动车辆数量、运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工作,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全镇机动车辆信息台账,同时做好备案工作。

六是加强隐患排查。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建立安全隐患信息台账,要及时更新和增设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警示牌,确保镇辖区无安全事故发生,要着重做好大坡中学大桥防护栏工作,从源头上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施工管理;质量与效率

我们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化在社会生活中显而易见,企业要想存活于全球的竞争之林必须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变得尤为迫切。我国的建筑企业相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同国外先进同类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项目管理过程,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存在管理粗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尤其在信息化时代,我国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然采用纸质记录的办公方式,在很多方面很难达到工程自动化办公要求。在21世纪这个信息快速流通的时期,很多先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例表明将信息化应用到建筑现场施工管理中可以确保施工质量。

1建筑施工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传统建筑施工理念根深蒂固,投资资金一直都是首要问题,这两点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忽视了新市场环境中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和可以创造的经济效益。同时,加上企业部分方面的能力太低,使得自身发展不平衡,制定体制时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且企业战略目标的方向模糊不清,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1.1施工质量管理效率低

很多企业在记录数据时仍采用纸质的记录方式,这是一种常规的纸质静态管理方式,是一种旧式的方式,在发生施工事故,进行事故原因调查的过程中,记录十分不详细,还需要一个个走访当时在事故现场的人员,而且这样获得的数据不太完善。同时,如果出现一些特殊原因甚至会拖延采访,降低处理事故的效率和实时性。而且工程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现场的报告下决策,如果不能尽快的作出报告,将现场的实际情况报告给他,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1.2施工质量管理成本高

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有资料的储存都依赖的是纸介质储存,这需要大量纸质材料,提高成本的同时,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而且这些数据的管理,包括及时提取,查找,都需要大量人工,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成本。

2企业施工质量信息化构想

2.1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

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物料采购、事故分析处理、财务管理等,在这些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数字信息化,将收集到的各种有用的信息及时的记录下来,这样使企业的内部资源的分配得到优化,达到不浪费资源,提高效率的要求。

2.2信息化管理构想

实现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需要通过计算机构建一个网络信息系统,质量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其质量管理的水平。信息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工序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施工要求。

3施工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变化

3.1事故现场实况信息的收集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质检人员、指挥人员对事故的情况较为清楚,原来则需要向他们询问,而且是以面对面的访谈形式,来了解收集事故现场的信息,而现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的记录来收集,并且可以通过对坍塌的事故现场进行描述、测绘和录像等记录信心,并交予专门的管理部门处理,这样收集信息较快,工程管理者也能及时的收到报告,并且依据报告作出合适的选择,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3.2原因分析所需资料的查找

当需要与事故现场相关的资料时,查找这些资料不再需要工作人员亲自去资料室寻找,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检索软件来查找,这个过程极大地缩短了工作的时间。

3.3事故原因分析

信息化后,收集来的所有资料的处理,不再是通过人工统计,而是直接交由计算机诊断,分析来完成。

3.4事故分析报告的生成

将管理软件安装到计算机后,事故分析后的报告是在计算机上自动生成,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收集来的数据整理编制事故分析后的报告。

3.5事故分析报告的储存及影响

报告及其相关资料的储存方式主要是电子方式,这样就减少了纸质的应用。

4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需要依赖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到信息化,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比较复杂,要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借鉴别的优秀先进公司的经验,规划好企业的目标,确定实施战略,,企业管理者要有耐心,不要因为没有马上看到结果就放弃,高标准的规划好整个信息化的过程,然后逐步实施。企业在规划自己的业务的同时,要注意留心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的需求,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同时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系统的结构,包括系统的框子,数据类型,结构模型等。

同时也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标准化工作中,同时依据信息化的要求,建立一套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从而规范企业收集来的各类信息资源等,达到方便分析处理的要求。企业根据其所处的阶段对管理的需要,对比较繁琐且耗时较长的管理工作进行集成信息化,来简化甚至消除没必要的工作,例如工作信息的传递,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等方式传递给所需的部门和人员,使得远距离上报材料和审批文件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4.1交谈访问方式的改变

原来信息的收集,传递等需要面对面的访谈,而信息化后则转变为网络方式访谈,由于网络式访谈无需出行,大大降低了质量管理人员出行的开支。

4.2人员工作量的减少

(1)通信即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人员,提高了传递效率。(2)查找文件不再需要人员去资料室或档案室翻阅,而是通过计算机搜索,所需时间更短。(3)签名无需手工。

4.3现场取样,调查,实验工作减少

既可以减少这些工作的人力资源,将这些人力应用到其他工作当中,又降低了进行这些工作的费用,降低企业的工作成本。

4.4专家工作减少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中意味着企业采用了一些专业的管理软件,这一改变使得一些专家变得不再需求,这样极大的节省了企业的开支。

5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得到极大的普及,而信息技术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也因此极大地促进了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时至今日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发展相对成熟的软件已有不少,例如CAD辅助设计技术,office软件等。传统施工方法和理论随着这些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不断的发展,形成新的理念,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再一次解放。但是我国建筑施工管理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是不争的事实,主要是由于我国对信息化水平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太低,但是我们应抱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在此只是对施工管理工程中的信息化应用做一个浅谈,为的是引起和提高部分企业的重视,相信我国企业会因此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旷春阳.施工质量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2014(4):12-14.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们**油建施工的工程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安全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并做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是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我对生产管理区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制订《岗位安全应知应会》,使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代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他们在完善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抓好“一岗一责制”和“安全承包制”的落实,加大检查与考核力度,对违章操作严考核、硬兑现,以严格的制度帮助职工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二是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桩一生产管理区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制订《岗位安全应知应会》,使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代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他们在完善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抓好“一岗一责制”和“安全承包制”的落实,加大检查与考核力度,对违章操作严考核、硬兑现,以严格的制度帮助职工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是建立月度安全例会和事故查纠制度。他们不断拓宽安全管理思路,在坚持每天进行HSE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月度安全例会制度,总结一个月的安全管理工作,查找影响安全生产的瓶颈,群策群力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对出现的故障,建立事故查纠制度,严格按照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由事故主管或实施直接责任人对事故经过和原因进行剖析,形成事故分析报告。报告由责任人在职工培训课上进行详细讲解,切实起到警示和规范职工工作行为的作用。并针对油井经常出现的各项安全事故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事故案例分析,由专职安全员讲解分析报告,总结出事件教训,教育广大职工要以高度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电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供水管网;管理系统;C#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423-03

The Application of MapXtreme6.6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Analysis

ZHANG Hui-zhe, CHEN Hong

(Shanghai Urba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2012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MapXtreme groupware designed by Mapinfo and C# language designed by Microsoft.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system function block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 of the existing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es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solutions are offered. The modeling process 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example of modeling is also presented.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an be efficiently built up by using MapXtreme.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

城市供水管网构成复杂、规模巨大,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供水管网的规模愈来愈大,传统的人工管理纸介质图纸的模式已非常不适应供水企业服务社会与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采用高新技术建立科学、准确、完整、动态的城市供水管网管理系统具有现实意义,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实现城市供水管网高效管理的主流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管理大型复杂空间数据的实际手段,它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采用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满足用户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并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方式为辅助决策提供支持。因此,结合GIS工具软件与当今可视化开发语言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就成为GIS应用开发的主流。它的优点是既可以充分利用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分析功能,又可以利用其它可视化开发语言具有的高效、方便等编程优点,集二者之所长,不仅能大大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而且使用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尤其是利用GIS功能组件进行集成开发,更能表现出这些优势[2]。MapXtreme正是MapInfo公司为了支持Microsoft的框架,重新设计MapX和MapXtreme for Windows代码库体系结构的新产品[3]。

本文主要介绍以Mapinfo公司的MapXtreme组件为基础[4],利用Microsoft公司的C#语言开发的某供水企业的城市供水管网管理系统和其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 系统功能结构

根据现代供水企业对于“运行节能、维护降耗和抢修准确”的新需求,并利用GIS系统强大的图形和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对现代城市供水管网管理系统进行概要性设计[5],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主要由管网建模、查询统计、运行状态监控、爆管事故分析、系统维护、使用帮助等6部分功能组成。系统的支撑部分来源于MapXtreme、Visual Studio2005 C#、模型图元(6个基本建模元素)和Weblogic网络服务(B/S使用),控制部分为现有供水管网系统的管理规范。整个系统的输入部分为用户的界面操作,包括鼠标Click和字符输入等一系列的界面输入操作,系统将按照界面的操作定义,解析用户的操作意图并实现对应的功能,输入部分还包括GIS .Tab格式的地理信息文件数据。整个系统的输出部分为城市供水管网模型(图层化的网状结构)、查询统计报表、动态的监控曲线、运行分析报告、渗漏分析报告、爆管分析报告、爆管抢修单、系统应急预案等若干图表结合的用户定制文件。下面简要介绍主要模块的具体功能。

1.1 管网建模模块

此模块是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主要入口,主要功能:属性数据输入,包括按管线、管段、管点进行属性输入,添加节点符号,输入节点属性,定义管段划分,添加阀门、消防栓等管网要素符号,输入要素属性,添加三通、四通等管件符号;空间数据输入,包括绘制、删除矢量管线、管段、管点图形;键盘输入管线、管段、管点;由MapInfo地图文件直接读入;管网编辑与更新,包括对管线、管段、管点空间数据的编辑与更新;对管线、管段、管点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更新;对各种节点、管网要素、管件符号的编辑与更新;

1.2 查询统计模块

此模块可以实现双向查询。该模块主要功能如下:具有放大、缩小、漫游等浏览工具;图层控制;用户可通过从图上选择一定范围内的目标而显示其相关的属性信息,如点查询、矩形查询、缓冲区查询;提供按名称、编号、直径、路名等管网信息进行模糊查询,并可以迅速准确地定位用户所需的管网要素,如管段、阀门的定位;提供支持标准SQL语句的SQL查询;提供灵活多样的统计方法,可以按口、材质、年代等属性对管线及管网要素进行统计,并输出统计结果。

1.3 爆管事故分析模块

此模块为关闸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主要功能包括:根据故障位置计算最小停水范围和停水管段,确定需关闭的阀门,列出受影响用户,为决策提供支持;遇到阀门故障,系统可以向下进行延伸计算;输出计算结果和阀门图,供抢修使用。

1.4 运行状况监控模块

此模块是对管网进行平差计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根据水力计算结果进一步确定各水源的供水区域、供水路径、供水分界线以及绘制等水压线;可以直观了解管网的运行情况,供分析者使用,如动态闪烁各管段中的水流方向,显示节点到水源的供水路径,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管网中个水源的供水范围等。

1.5系统维护模块

此模块主要为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权限和定制数据备份,以及普通用户定制个人信息。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资料管理;数据备份;修改个人设置;工具栏设置;系统注销与退出。

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数据采集与传输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是准确地进行事故分析的前提,其也成为事故分析的瓶颈。数据采集系统应采集到分布在供水管网上的测压信号(管网压力)、管段流量、各水厂泵的运行参数、当前功率因素、水厂进/出水量等。数据传输系统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实时地传递到控制中心的供水管网管理系统,从而监控整个给水系统的工作状况。可采用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信号的传输,其中监测点的布置可参照参考文献[6]进行优化布置。

2.2 数据库结构设计

采集到的数据要输入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的分析。供水管网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前者由地形图空间数据(X,Y坐标、海拔等)和供水管网组成成分(管线、阀门等)空间数据(X,Y坐标、海拔等)组成;后者由地形图属性数据(如建筑物名称等)和供水管网组成成分(管线、阀门等)属性数据(管径、管长等)组成[7]。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地理底图数据、点对象、线对象。地理底图数据包含最基本的信息,如道路、建筑物等;阀门、水塔、水库等的空间数据形成的点文件;管线的空间数据形成的线文件。根据供水管网的实际情况,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管线、节点、阀门、水库、水塔、水泵六个元素,其属性数据库结构可综合设计为6个关系如下:1) 管线数据表(属性有:编号、起点节点、终点节点、管径、管材、铺设年代、是否防腐、用户类型);2) 节点(用户、三通、四通、堵头)数据表;3) 阀门数据表;4) 水库数据表;5) 水塔数据表;6) 水泵数据表。系统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配合使用,对建模元素属性数据进行设计。

2.3 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关联

系统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对属性数据进行了设计。每个建模元素有很多属性信息,另外系统进行事故分析时,需要查找故障点,及元素的空间信息,因此必须将每个元素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相关联。解决的方案是通过地图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中的公共标识符(唯一的ID号)实现两者的连接,通过每个元素的ID(表的主码)属性对图元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下为此实例中用C#编写的建立地图空间数据表的程序,在新建的.Tab表中插入了ID列,用于标识每个元素,并可与属性数据表中的ID列进行双向查询。

MapInfo.Data.TableInfoNative tableInfoNative;

currentTable = "Temp";

tableInfoNative = new MapInfo.Data.TableInfoNative(currentTable);

tableInfoNative.Columns.Add(MapInfo.Data.ColumnFactory.CreateStringColumn("ID",10));//新建表插入ID列

2.4 爆管事故的分析

爆管事故分析程序的设计的关键在于数据库的结构设计,良好的数据库结构可以提升系统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8]。基于属性参数,可以建立阀门、节点和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程序在数据库中以事故管段的上下游节点为起点,进行有无阀门的判定,然后搜索与该上游节点与下游节点相连的管段,再进行判断有无阀门,并以此向上下游搜索阀门,直到与事故管段相关的所有可能的管路上都找到阀门为止。

通过以上的阀门搜索过程,可以找出使事故发生处停水需要关闭的阀门。但是在这些搜索出的阀门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必关闭的阀门。如果关阀搜索过程中得到的所有阀门中某些阀门属于断水管段集合,则该管段上的阀门属于不必关的阀门。因为该管段的两端都不存在通水管段,该管段已经是停水管段。因此,要通过搜索过程找出这些不必关闭的阀门。确定需要关闭的阀门后,还需进一步根据用户的等级进行分析,确保大用户断水时间尽量缩短,或改由旁路进行短期供水。

2.5 抢修方案的实施

可通过建立先进的GPS卫星测量和定位系统进行实现,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对闸门快速进行定位,赢得抢修时间。在应付突发事故的时候,管网维护人员通过GPS定位所处地理位置的坐标(经度、纬度、高度),然后将数据打包,中心调度的决策人员利用GIS平台提供的分析功能分析,通过调度指令将采集到的相关阀门坐标传输给GPS接收机,GPS调用坐标数据便可实时动态地找到阀门或检修井的准确位置,实现供水管线的自动监控和抢修。

3 供水管网模型的建立

在供水管网管理系统的建立过程中管网模型的建立是管网分析的基础,可以将模型的建立及分析分为图2的几个主要步骤。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数据录入是重要的环节。供水系统的数据录入有三种方式:外业测量数据、施工图矢量化和数据转换。外业测量数据将外业测量成果在GIS软件平台上直接形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方便准确,但是成本较高;施工图矢量化是采用对纸质施工图扫描矢量化,数据精度主要由底图质量和数据录入人员控制;数据转换是从CAD等电子格式数据通过数据转换的办法,生成城市供水系统数据。此系统综合采用外业测量数据和数据转换两种方式生成模型图。图3为在此系统中使用管网建模元素生成的某一区域的水管网建模图,可进行相应属性数据的输入,并实现了自动标注功能。供水管网事故的分析将在后续的论文中给出。

4 结论

GIS技术作为一门多学科融合的先进技术,其技术体系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随之建立起大量专业性的GIS软件系统,是现代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依据某供水企业设计开发的城市供水管网管理系统为实例,介绍了系统基本的功能模块及其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建模实例。实践证明,通过此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了供水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MCKINNEY D C,CAI X M.Linking GIS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l:an object-oriented method[J].Environment Modeling & Software,2002(17):413-425.

[2] SMITH L A.Option for Leak and Br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for Drink Water System[M].Battelle Press,2000.

[3] Babovic V.A data mining approach to modeling of water supply assets[J].Urban Water,2002(4):401-414.

[4] 刘光.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教程一语言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80-285.

[5] 黄宇阳,许仕容.给水管网图形信息系统的研究[J].给水排水,1998,2004(10):36-39.

[6] 郭思元,刘遂庆,陈嵘.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12):82-84.

[7] 王亚民,马建刚.基于MapX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6,32(7):258-260.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在用;压力管道;安全

压力管道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按其用途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管道在企业中的作用越发重要。管道运输的技术可靠性、安全性、风险性、经济性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我们要在修建新管道的同时,能够保证在用管道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对企业来说,由于管道往往输送介质工作压力高,且易受到环境、腐蚀、甚至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日常检测困难,因此事故发生有隐蔽性。同时,管道内某些介质具有易燃、易爆和易扩散的特性,所以在用压力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或断裂将有可能引发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使社会生产和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安定。所以,管道的管理、使用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对管道事故的预防能力,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在用压力管道进行安全性评估[1]。

1 安全评估体系

管道安全评估体系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应该基于数据资料、运行经验、直观认识的科学方法,通过识别系统风险、分析失效因素和失效后果以及量化后果,从而充分了解系统安全性情况[2]。

安全性分析作为管道安全评估体系的初步评价阶段,主要目的是找出对在用管道安全性起主要影响的因素,确定失效概率、相对失效后果和相对风险值,了解管道整体安全性状况。安全性判断作为一般评估阶段,在此阶段中需要根据管道具体标准确定各管段的安全性等级,确定失效灾害范围,参照风险可接受准则判断管段事故的可接受性。控制作为就是管道安全性评估的详细及决策阶段,在此阶段中对需要对管段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给出风险降低方案,并选出最佳方案,在用管道安全评估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在用压力管道安全评估体系

2 安全评估流程

在用压力管道安全性评估流程需要结合管道安全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3-4],具体见图2。安全性评估的流程如下:

(1)分析任务

由于安全性评估实际上只是针对在用管道的某时间进程中的某一瞬间场景进行评定和估计,所以理论上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什么客观因素会引起管道失效;诱发管道事故的概率有多大;管道失效事故会造成那些方面的损失。

(2)引起管道事故的因素

众所周知,引起管道事故,造成管输介质流失的原因只有管道泄漏和管道破裂两种情况。前者是较小量的流失,后者为大规模流失。从大量管道事故分析报告的统计结果可知,导致管道泄漏的主要有腐蚀、施工损伤、焊接缺陷、接头缺陷和第三方损坏等;导致管道破裂的因素主要有第三方损坏、超压、焊接缺陷和腐蚀等。有时,其中的一个因素即可引起管道的事故,但更多的管道事故则是因为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发的。

(3)因素诱发管道事故的可能性

在引起管道事故的各种因素中,除腐蚀、超压和第三方损坏是变化、发展的外,其余事故因素都是在管道建成后就已经存在了,并且一般没有太大的变化(管材中的可扩展裂纹除外)。不变事故因素容易在管线投产初期造成事故,而可变事故因素则主要在管道使用中、晚期引发其事故。随着管道使用时间的增加,像腐蚀之类发展的因素更有可能导致管道穿孔或破裂事故的发生。

(4)管道事故造成的后果

管道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一般可从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环境影响和信誉损失四个方面来考虑。其中财产损失在这四个之中是最容易估计和有明确标准的,人身伤亡和环境污染两方面的损失计算与社会的价值观取向关系密切相关。财产损失包括计算损坏的建筑物、车辆和其他财产,中断管输的损失,输送介质流失的损失以及污染场地清理的费用。人身伤亡损失包括救治伤员的开支和按国家有关工业事故致人伤亡赔偿标准支付的伤残抚恤金等。环境损失必须通过专家和业主对包括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评定。

图2 在用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评估流程

3 总结

在用压力管道的安全性评估的思想主要是建立在用管道的安全评估体系,并在实际生产中作为确定管道是否进行检测、维修和更换的依据,使管道管理更加科学化。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管道安全评估体系需要不断深化,建立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

【参考文献】

[1]郭茂树,周根树,赵新伟,等.现役油气管道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J].石油工程建设,2004,30(1):1-6.

[2]周长春,向衍荪,吴宗之,刘潜.生产系统安全评价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5(1):56-62.

[3]国外天然气事故分析[J].王善坷,译.国外油气储运,1994,13(6):168-172.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实验室;管理

混凝土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标号、塌落度等指标,准确为施工提供水泥、砂、石子的配合比例,水灰比,及添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合理配比。

对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国标(行标)要求及材料性能,积累经验,根据材料情况准确预测不同标号、塌落度的混凝土的配比情况,指导员工进行配比实验。 对实验中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出现数据异常情况时能很快分析出原因,指导员工及时纠正。 对施工现场出现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应该有较准确判断能力,并能指导纠正。

1加强成本控制

水泥和外加剂在整个混凝土原材料组成中占重要位置,也是价格最高的两种材料,要做好成本控制首先就要从这两种材料入手。我们在选择这水泥和外加剂时始终以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稳定可靠、成本可控性强为原则,综合考虑最优性价的产品。通过严格的试验检验程序后优胜劣汰,将得出的数据及时上报公司领导,为公司领导在选择供应厂商提供了参考依据。

(1)外加剂。在外加剂选择上从以适应我司使用水泥特性的角度出发,在前期送样的几十个外加剂中样品中精挑细选反复试验 ,坚持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比质量,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比价格的原则,确定了正式投入使用的产品。

(2)在配合比确定过程中借鉴同行数据但不校仿同行数据,通过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不断创新工艺优化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厉行节约,从优化后的配方来比较当地同行业同等级配合比每方减少水泥用量5-10公斤。

成本控制工作是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所以成本控制对我们而言将是一项任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2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

2.1积极参与行业学术交流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动态,搜集相关技术资料。同时积极组织优势技术力量,从实际出发,以本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为基础,通过拌制试配小样,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反复论证和试验。争取为生产线提供更经济、更优质、更先进的配合比。

2.2坚持“三不”原则

继续坚持“不接受不合格材料,不储存不合格材料,不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三不”原则。制定更完善,更严格的检验制度,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检测,做到无漏检、错检。保证用于生产的材料合格率达到100%,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拒绝进入公司料场。同时,积极与材料部沟通和协条,尤其做好对连续生产的大方量混凝土的原材料的准备和储备计划工作。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工作,力争让原材料在进场前便处于监控中。

2.3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作好各部门的技术指导工作

(1)以人材培训为重点工作之一,不断强化培训手段和机制建设,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力争全员外送培训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做好新员工培训、帮带工作,对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老员工给予上报提拔和奖励。同时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建立起学习型工作环境。

(2)以机操室为重点,加大对各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力度。由于公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公司大多员工以前都未接触过混凝土行业,虽然经过公司培训后能操作设备完成生产,但对混凝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还比较欠缺。我室准备不定期的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例如给机操室讲解和易性、坍落度、砂率等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各项指标在施工和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其在生产过程中能有意识的去主动控制、调试设备,使生产出的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和质量要求。对材料部说明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常规验收标准以及对有疑问的材料的处理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前场的沟通交流,及时将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砂率等常规指标向前场泵机操作人员作讲解和传递,以确保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2.4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制度细化到岗位,细化到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切实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四凡制度”。根据公司特殊生产情况实行的倒班工作制度,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前一工作班组要对后一工作班所交接的工作负责,后一工作班组监督前一工作班组的完成,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切实做到督促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2.4.1见证人、取样人岗位职责

(1)见证、取样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有法定责任;

(2)及时对进入现场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等原材料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样,见证人可在旁进行见证或指证;

(3) 应随时查看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计量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按配合比执行,混凝土抽样数量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取样后交试验人员按规定制作试块;

(4)取样后及时填写取样单。

2.4.2保密制度

(1) 为了加强各环节的保密工作,保护受检企业的正当权益,保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地位,特制定本制度;

(2)属于保密范围内的文件资料、检测报告或检测数据,在上级未公布之前,或未经委托方和受检测企业同意,均应保密,不得向外扩散;

(3) 抽样人员接受抽样任务后,应切实做好保密工作,不得事先向有关企业部门透露抽样消息,防止抽样缺乏代表性的虚假样品;

(4)样品测试过程中,为加强保密工作,非试验人员禁止进入试验室,在有受检企业参加调试的试验中,受检企业之间应相互回避;

(5) 试验室内部会议,或者检测组内形成的意见决定,不得随意向外透露;检测数据除受检企业外,非经正式渠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部门泄露;

(6)为保护受检企业的权益,对受检单位提供检测用的技术资料和设计文件,试验室负责保密,仅供与检测工作有关的人员检测时使用,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或复制。检测验收后,检测人员一般也不得索取或复制;

(7) 试验室一切工作人员均应遵守保密制度,如因不执行而造成不良后果时,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必要的处分。

2.4.3事故分析及报告制度

(1)凡是被检样品未经检测受损坏,检测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检测程序,仪器设备损坏,检测数据不准,漏检项目,技术资料被盗丢失、泄密以及预料不到的事故和人身伤亡等都为事故;

(2)事故发生后,发现人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检测并报告室主任,说明事故情况,查清原因,备案处理;

(3)事故责任者应实事求是地填写事故分析报告,说明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旁证,事故的性质和原因。由室主任签署初步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

(4) 检测部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由主任责成有关人员临时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给予批评教育,扣发奖金者由试验室主任批准,给予收回检测证或行政处分者,并报请上级部门批准;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局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组织和带领全局青工为确保运输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青工安全路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团组织保安全,正路风的生力军作用,促进全局运输安全和路风建设,实现青工安全路风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工安全路风工作是全局团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团组织围绕中心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引导青工岗位成才的重要实践环节。

第三条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围绕中心,抓住根本,突出特色,形成机制,建功育人”的指导思想,以提高青工素质为重点,以开展岗位创优活动为载体,以青工安全路风逐级包保责任制为手段,逐步形成全局团组织抓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机制,促进青工安全路风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条工作目标:全面加强青工安全路风基础管理,建立完善青工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青工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基本稳定”,消灭青工责任行车险性事故,消灭青工路风事件,消灭青工责任火灾、爆炸事故,消灭青工因工责任伤亡事故;不断提高青工的整体素质,为全局的安全生产和路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条青工安全路风的工作对象是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职工,责任对象是28周岁(含28周岁)以下职工。

第二章职责和任务

第六条路局团委的职责主要是:研究并提出全局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意见,确定全局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指导性文件、办法,对站段团委抓青工安全路风工作实施检查考核。

第七条站段团委的职责主要是:依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掌握各项工作进度,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抓住关键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青工安全路风活动,活跃基层团支部工作,加强青年班组建设,全面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八条各级团组织的安全路风工作任务是:

1、紧扣安全路风主题,强化青工安全路风意识,加强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并解决影响青工安全和路风的不稳定因素,加强青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青工主人翁责任感,使青工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服务运输生产的实践中体现出来。

2、以提高青工职业技能、增强保安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工技能培训活动,建立青工培训机制,构建青工技术、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

3、积极推进“包、练、创、评、赛”管理模式。广泛开展青工包保优质设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大练兵,创建“青”字号工程、推动青年班组建设,健全青工安全路风评价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安全路风竞赛,充分发挥青年群体保安全、正路风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

4、不断提高团干部对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管理水平,抓好团干部的技术业务培训,团干部要主动了解掌握本单位的安全路风状况和生产组织情况。

5、与各级安监、路风工作部门加强协作,主动配合,优化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外部环境,完善青工安全路风工作保障体系。

第三章监督与考核

第九条在衡量站段团组织工作成效及评先选优时,安全路风工作具有否决权。凡发生青工责任行车险性及以上事故、青工责任重工伤及以上事故,青工责任火灾及以上事故的团组织及其负责人,取消当年度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干部的评先资格。

第十条路局团委与基层站段团组织签订包保责任状,站段团委与站段行政签订青工安全路风包保责任状,并实行风险抵押,制订措施,狠抓落实。

第十一条全局青工安全路风工作实行事故(事件)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台帐管理制度、联系通报制度。

l、事故(事件)报告制度。

凡管内发生青工责任行车事故或路风事件,要于当日将有关情况迅速上报局团委,事故责任明确后,站段团委必须在三天内迅速上报《青工安全路风事故(件)情况报告表》(见附件),并将事故情况,事故分析,处理结果一并上报路局团委。

2、统计分析制度。

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青工安全路风工作的调查研究,加强对青工安全思想动态的掌握,每季度及时检查分析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影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根据检查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站段团委每季末月25日前向局团委上报《运输站段团员青年安全路风情况季度报表》,每半年上报《青工安全路风写实分析报告》(书面文字材料)。

3、台帐管理制度。

站段团委要建立青工安全路风综合台帐。要记录有关青工安全、路风天数;防止或发生事故(路风事件)情况和表彰奖励、处分处罚;开展安全路风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以备检查。

4、联系通报制度。

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同安监、路风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对青工的安全路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讨论处理青工责任行车事故或路风事件,团组织负责人要按时参加。

第十二条根据安全路风包保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奖惩。对于青工安全路风工作发生问题的单位,局团委将给予通报批评;对于青工安全成绩突出的单位授予奖牌(杯)。各单位团组织会同安全部门每年对青工安全路风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安全路风包保责任制给予奖罚兑现。

第十三条积极选树安全路风先进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对防止行车事故、路风事件,重大质量事故的集体或个人,经站段团委申报,路局安监路风部门审定,路局团委将予以通报表扬、奖励。

第十四条对于在安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工,各级团组织要在推优入党、就学深造、晋级晋职等方面争取有利政策,为青工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十五条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青工,团组织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批评、帮助。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团员,团组织要视性质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团内处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解释权属路局团委。

事故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安全工作;责任;落实

近年来农村小学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惨痛的教训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安全工作责任之重,重于泰山。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从认识到落实,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地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一、农村小学安全事故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据2008年教育部中小学事故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学校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明显高于城市,分别是城市的1.74倍、4.68倍。一次死亡4人以上的较大安全事故73.00‰发生在农村。从学段分布看,小学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是最多的。从时间分布看,学生平时在校外的时间以及节假日发生事故多。在学校范围内体育课、课外活动、晚自习后、全校集体活动等时间,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学生安全事故的空间分布看,校园外发生事故多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学校周边。在校园内楼梯处最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农村小学安全工作应对策略

1.营造安全教育环境,增强全体师生安全意识

安全重在预防。安全教育要时时讲、人人讲、结合主题讲。目前对于学生安全教育来说,核心的工作是在教育模式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学校要探索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改进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农村小学可结合自身条件,通过书籍、光盘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防汛、防雷、防溺水、防火、防震、防盗、防触电、防煤气中毒和交通安全等常识教育。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如果学校只是把学生当做被动的教育对象,一味地说教和灌输,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因此学校要立足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针对各地不同的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做到安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另外要加强安全预案的应急演练。农村小学可结合当地实际,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演练,并且做到有指导、有预案、有总结。演练应覆盖全体师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保证演练质量和水平。

2.推行常规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人

要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只有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人人落实,环环相扣,才能真正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学校的每位教职工,根据每个人所在岗位的安全工作要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谁的岗位谁负责。只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安全岗位责任才会落到实处。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最长,做好课堂安全责任的落实最为重要。因此必须做到谁的课堂谁负责。另外要保证学生的正常作息时间,老师不得随意留下学生进行辅导或活动,如确实有客观原因,必须告知家长,确保学生安全,谁留学生谁负责。

农村学校安全教育还有一个突出的不利因素就是很多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学校要主动联系家长,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向家长宣讲一些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合力,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学校之外的人身安全。

上一篇:产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案件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