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1 15:34:04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 游泳场馆 游泳安全 游泳事故案例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游泳是人们在夏天选择的最佳运动方式,即可以避暑还可以增强体质。但是游泳作为我国第一批危险性体育项目(2013年5月1日公布)之一,其他的项目是滑雪、潜水、攀岩。游泳安全的问题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听到游泳馆出现溺水事件或者野游溺水等,由此可见游泳安全的重要性。①游泳安全主要包括游泳馆的设施、游泳者、水质、教练以及救生等方面的内容,充分重视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防止游泳安全问题,本文根据具体的案例展开了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将以近几年游泳馆的安全事故的例子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走访武汉几家游泳馆观察其安全保护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泳协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嗽拇罅康南喙刂识和信息,同时通过中国知网搜查相关文献,对所有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案例分析法

本文以某些游泳安全事故为案例进行说明,具体分析了案例发生原因,并提出加强游泳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1.2.3 现场调查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国游泳场馆游泳教学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将在武汉大小游泳馆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2 游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基于游泳场馆设施,安全事故的发生

2.1.1 案例回顾

案例一:2008年,一8岁女童由其母亲带到张家港某室外游泳池游泳,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死者母亲发现孩子不见了,救生员下池寻查,在池边深水处发现死者,将其救起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14岁的方某是潜山县梅城镇人,今年刚从潜山四中初三毕业。2016年6月26日下午,方某花15元购票进入潜山县游泳馆游泳,没想到身高约1.5米的他在水深不到1.1米的游泳池内溺水身亡。

2.1.2 案例分析

首先,案例一的游泳馆的基础设施不合格,根据要求游泳馆应在深、浅区设有明显的标志物。其次,游泳馆的水质要求不合格,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游泳场馆安全设施不合格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救生员和教练员的工作。②最后,救生员没有过多的关注游泳者,如果救生员可以对游泳者多一点的关注悲剧就不会发生。

2.2 基于游泳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

2.2.1 案例回顾

2013年7月15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吴中区小石湖路附近的“阳光100健身连锁店”内的泳池中,发生了一幕悲剧:11岁男孩小易(化名)在学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据小易的父亲介绍,事发时孩子正在深水区游泳,溺水后教练未能及时发现。

2.2.2 案例分析

首先,教员安全意识差。学生刚学会游泳不允许去深水区进行联系,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其次,教学安全管理不当。在游泳教学中,教练应该掌握和了解每个孩子的动态,严格要求学生在教练不在的情况下不能下水。在深水区游泳时,教练员必须在岸边观察学生的安全。③最后,救生员没有及时发现。救生员在教练员教学时,也应观察学生的动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有孩子在深水区游泳时,应及时制止让其在浅水区继续。

3 游泳场馆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游泳场馆安全设施

游泳馆的基础设施要符合国家或者是游泳产业的相关的规定。任何符合规定的游泳馆都需要具备以下的条件:第一、游泳池的底部或者是四壁要呈现浅色,游泳池中的水也要保持一定的可见度。第二、深水区和浅水区要要明显的标志,浅水区的水区不能多于1.5米,要配备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第三、举行夜场需要具有专业的照明设备,水面的亮度不能少于80勒克斯,而且要配备各种设备,比如电器、机械等设备。并且游泳馆要配有医生,救生器材也要符合标砖,安全标示的处理都要规范。

3.2 游泳馆从业人员的情况

在调查的27游泳馆中,对于从业的教练员和救生员127名进行分析。持高级,中级,初级教练证以及无教练证分别为1、36、71和17人。

根据国家体育局以及救生协会管理规定,考取教练员证书必须持有同等级的救生员证书,因此持有教练员证书的游泳教练都应该具有应对泳池急救的能力。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很多教练都有一定的急救能力,拥有教练员证的人数占了86.4%,仅有17人教练员证,占13.6%,属于无证上岗,不具备上岗资格。由此可见,还是有部分游泳馆没有配备专业的人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救生员以及游泳教员职业道德偏低

有些救生员没有责任心在工作时间,玩手机睡觉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会游泳的游客关注度不高,在泳池发生紧急安全事故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导致安全事故。游泳教员在上课时,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不足,无法关注每个学员的动向,导致事故发生。④

4.1.2 游泳场馆设施不全或者场馆环境不合格

游泳馆的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善、救生设备缺少(救生杆、救生圈等)、深浅水区的标志不明显。游泳馆中的卫生情况不规范或者是没有达到标准(有些场馆池水余氯量低于标准:个别场馆的设施不能正常的使用),有关的消防设施也没有在场馆中安置,难以保证游泳者的安全。

4.1.3 泳客安全意识薄弱

有些泳客,能按照泳池规定在泳池内游泳,比如:酒后游泳、跳水、潜水、在逆向泳道内游泳等原因,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还有部分游客在吃饭过后随即游泳造成安全隐患。还有些游泳者因为自身的心理、生理等问题以及薄弱的安全意识,对自身行为产生的后果也缺乏很好的把握,因此就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建议

4.2.1 加强大众游泳培训教练员和救生员队伍的建设

注重教练员与救生员的监察和管理,坚决禁止无证上岗。并且要提高救生员、教练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救生员应该具有冷静的心态,熟练的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对现场的情况作出敏锐的判断。教练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还应该掌握一定的现场救助的能力。面对这种现象,可以对救生员何教练员开展救生大赛、检测、现场急救的训练等,提高救护能力。对教练员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并查缺补漏,完善培训内容的切实实用性,也要定期的参加部级或者是省级培训等,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能力。⑤

4.2.2 积极改善游泳场馆的硬件、软件设施

首先,场馆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需要符合规定,特e是引起安全事件的一些因素:水的质量、深浅水的区域隔离标志和夜场的照明情况,水的清理要及时到位,水的消毒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第二、救生器具和材料的安放要合理,要符合标准,设备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安全标示的设置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保障广播宣传等的顺畅,安全警示牌、宣传牌以及示意图等都要醒目。

其次,游泳场馆要配备专业的人才对场内的基础设施和器具尽心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场馆内的设施保存完好,严禁使用过期或者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器具。此外,场馆中也要建立巡查、保管、维护等管理提示在,并让专人负责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每个游泳场地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

4.2.3 加强对泳客的安全意识,以及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应在游泳场馆内放置安全表识,加强泳客安全意识的提高与管理。在游泳场馆显眼的地方,放置安全标识,让泳客意识到游泳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泳客在游泳场馆内一些危险行为,救生员及管理者应及时制止并说明其危险性。

注释

① 李志超.对游泳教学安全问题的几点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141-142.

② 樊朋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锻炼者安全感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③ 唐春芳.武汉市游泳市场经营现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

④ 仲崇霞,韩奇.游泳运动伤害事故致因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2).

事故案例分析篇2

甲生、乙生(被告)和丙生(原告)均系深圳市宝安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甲乙丙三人都是男生,11周岁,平时爱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停留玩耍。2011年7月2日下午第一节课间休息时间,甲乙两人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玩滑水游戏。那几天正好大雨频繁,走廊上的地板(地板是瓷砖铺成的)较为湿滑,甲乙两生所在的走廊是三楼中间较为宽敞的地方,学生课间小游戏较爱在此处玩耍。那天雨水没有停过,即使负责楼层卫生的清洁阿姨已经马不停蹄地拖干地上积水,仍容易再次被雨水泼湿。甲乙两人一时兴起,就想玩起“双人滑冰”样式,乙生蹲下身子,甲生站着两手抓着乙生的双手,用力把乙生转动起来。而离他俩较近的地方站着丙生,他好奇甲乙两人的游戏,就站得比较前观看,随后他自己也觉得好玩,就自己滑起水来。就在这时,乙生在旋转的时候,幅度较大,脚刚好绊倒滑过来的丙生,丙生稳不住重心,整个人脸朝下摔倒,牙齿刚好磕到了地板,门牙当即掉了一颗。甲乙两生和其他同学见状,马上送丙生到校医室去。

班主任得知消息,也第一时间赶到校医室,校医告知学生牙齿磕掉一颗,没有流血,嘴唇有一点小擦伤,处理过没有什么大碍。班主任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告知孩子意外受伤的情况,家长听说校医说没有大碍,刚好家里有事,就说让孩子放学后自行回家,到时再看看牙齿要不要紧。放学后班主任把甲乙丙三生叫到办公室,具体询问事情的经过并进行了教育,也电话告知了甲乙两生的家长,并让甲乙两生陪同丙生一起回家。当晚丙生家长送孩子去医院检查,由于伤的是牙齿,医生说暂时还不能确定牙齿伤势的具体情况,要根据复查结果才能做出判断。

开学后丙生家长联系到原班主任,说孩子的门牙掉落,由于已经换过牙,只能种植,掉落门牙的两边,各有一颗门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一颗经检查已经神经坏死,也得拔掉种植新牙,根据医生的估算,要求向甲乙两生家长共索赔手术治疗及护理、交通等费用两到三万,并请学校出面处理此事。而甲乙两生家长则认为此为意外伤害事故,有学校的意外伤害保险赔偿,加上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丙生本身也有过失,丙生家长也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学校负责人则解释,学校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较为妥善的处理,不存在不作为的过失责任。事后积极联系家长,协调三方家长,不存在推脱的责任。而学校在雨天也会特别加强安全教育,事故发生的当天也有在广播提醒学生雨天路滑,不要追逐打闹,班主任也在晨会放学时段提醒学生,注意路滑注意安全,还在每个走廊的醒目处摆放黄色的安全警告牌。学校认为不存在监管不力、教育不当的过失责任。

此案例中,我们看到教育法律的关系主体是甲乙丙三生以及家长、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教育法律的关系客体是甲乙两生对丙生造成的意外伤害行为、学校的监管行为,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甲乙两生过失损害丙生的人身权,至于学校是否存在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则要具体分析。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他人损害,依法应得到赔偿,这是普通的法律常识。然而,应由谁赔偿,如何赔偿,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换言之,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或者如何分担,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此案例中责任归因的话,首先是追究甲乙两生的责任,虽然是过失行为导致丙生牙齿受伤,并非故意行为,但两人仍然是侵害行为的主体,对丙生的伤害构成直接事实,应该负大部分的法律责任。而由于甲乙两人都属于未成年,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审慎自理自己事务的能力,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责,其监护人应负有下列主要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并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管理。上述案例中,甲乙两生在学校广播提醒和班主任口头教育不要在走廊嬉戏打闹,注意路滑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仍进行有危险性的游戏,可推定两生家长平时对孩子缺乏安全教育,未能尽到充分的监护职责。监护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监护人违背法定义务又有被监护人损害他人的事实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且《民法通则》第133条也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同时,从该法条理解,即使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也只能减轻其民事责任,而非免除民事责任,这是法律确定监护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更是基于公平原则考虑,充分保护受害者的利益。被告甲乙两生虽直接实施了侵权行为,但由于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观上不具有过错,故不符合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关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的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的规定理解,被告甲乙应按照公平原则承担其民事责任。因此,甲乙两生监护人甲乙两生家长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此案例中,学校是否存在监管不到位而承担小部分的法律责任呢?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课间)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此案例中,我们看到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从校园广播宣传、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提醒到校园走廊告示牌的摆放,到已经具体落实到位,学校场所管理也不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下雨天清洁工人已经在积极拖干地板,事故是学生个人原因直接导致的,综上所述学校不存在监管不力的过失责任。事后班主任老师及时处理,联系三方家长,汇报校领导,多方进行积极沟通协商,事故发生在课间,老师也不负有直接的监管责任,所以此事班主任老师以及校方都不负有赔偿责任,当然如果出于人道主义,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慰问金。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有其特殊性、突发性和不可控性,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特殊人身侵权行为,制定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就成为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简称《方法》)已经实施。这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规。《方法》中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提出了解决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

一、建立预防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安全事故预防和快速反应行动机制。首先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行政分管具体工作,制定学习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狠抓校园内外的教学安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和制度落实及执行情况。其次定期组织有关教学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维修、调整教学设备和校园设施等。

建立师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学校责任保险制度,学校还需要与保险公司共担风险。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由学校购买的“校园责任险”和“学生意外险”,要由学生自愿购买。但学校要向学生及家长讲明保险的好处,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是会接受的。

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和救护能力。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做到定期以各种集会、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和设立专门宣传窗、展览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确立明确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预防、保护和救护能力。

落实各项教学活动的安全责任。在校内外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主持教学工作的教师是教学安全的具体责任人,活动首先必须落实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教学活动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应对办法。

建立特殊体质师生档案。除了配合每年定期举行的师生体检工作,对身体有异常的师生要重点复查,掌握既往病史及所患的疾病,提出注意事项和相关保护及应对措施,并通知家长配合,做到有备无患。

二、建立快速应对机制,降低责任风险

学校建立一套校园安全快速应对机制,对于及时科学地处理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和经济损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建立首遇责任制。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第一目击者、发现者要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立即通知校医,对伤者先进行科学处理并组织护送去医院抢救,同时报告第一决策者校长和学生家长,马上决策救治方案。

建立事后调查认定和协调机制。及时调查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具体责任,协调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事故伤害程度降到最低程度。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应对和协调机制,可有效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降低责任风险。(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 穆书芹.论学生人身损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0(4):15-16.

[2]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N].中国教育报,2002-08-21(2).

[3]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刘士国.民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刘心稳.中国民法研究述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事故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地基基础;缺陷事故;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基与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位于地面以下,存在着储多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工程竣工之后,难以全面了解其状况,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出现的事故苗头又很难察觉,一旦发生事故则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勘察、设计、施工及使用功能变更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在这些因素中,某些因素会引起突发事故,而另一些因素则可能由于消耗性逐渐发生而导致事故,从安全上讲,突发事故是危险的。困此,对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同时,研究并探讨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究其所具有的普遍性、地方性和经验性,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积累知识财富的途径。

1.桩基础工程质量造成的缺陷事故

当场地土质很差,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或上部荷载太大,无法采用天然地基,或要严格控制不同部位的沉降时,常用桩基础解决这些问题。若考虑桩穿越软弱土层时能加固天然地基,则桩构成人工地基(如灰土、砂石等挤土桩);若考虑通过桩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坚硬土层,则桩成为深基础;所以桩在地基土中的工作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往往由于无法直接洞察桩孔的成孔及混凝土浇捣过程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

事故实例:某21层商住两用综合楼采用泥浆护壁机械冲孔灌注桩。主楼部分65根,直径为Φ1000 mm;辅楼部分23根,直径为Φ800 m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5820kN和3800kN,设计桩长最深36m,要求进入较完整石灰岩层不少于lm。桩顶混凝土应浇筑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0.5-0.8m。施工采用CZ-30 型冲孔灌注桩桩机,正循环泥浆护壁冲孔,接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成桩。

该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填土:未经压实的亚黏土,厚3-6m;淤泥:软流塑状,高压缩性,厚2-4m;淤泥质土:软塑,高压缩性,厚4-6m;可塑性黏土及少量砂层:厚3-5m;⑤破碎石灰岩:岩体破碎、孔洞较多,厚2-9 m;溶洞:填充物主要为黄色可塑性粘土,厚0.8-5m;较完整石灰岩:厚6-8 m。

1.1桩基础质量问题

桩施工完毕砼养护28天后,首先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全部桩的桩身完整性,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有问题的桩共8根(直径为1000mm的5根,800mm的3根)。对19根桩(包括低应变法检测有质量问题的8根桩)进行钻芯法检测发现:有1根桩至-7.0m桩顶设计标高处无混凝土。有1根桩端未进入较完整灰岩层。有2根桩端底部沉渣超厚(均为泥浆),分别为232mm、267mm。有1根为断桩、2根桩身夹泥、5根桩桩身有一处以上桩芯混凝土破碎不连续。

设计要求的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为C30,个别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只有C22。各选取1根(直径1000mm)沉渣超厚的、1根(直径1000mm)桩芯混凝土破碎不连续的、1根(直径800mm)桩身含泥的桩进行静载试验检验竖向抗压承载力,数值分别为4560kN、4220kN、2950kN,达不到设计要求值。

1.2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2.1 入岩程度判断失误。由于停钻前终孔采样中已含有石灰岩颗粒,未根据桩孔超前钻的资料进行孔底持力层标高的确认而误认为已进入较完整石灰岩层而停钻。经钻芯鉴定,桩端只是进入破碎灰岩层而未进入较完整石灰岩层。

1.2.2沉渣超厚。安放桩身钢筋笼时由于碰撞扰动了护壁泥浆而导致护壁泥浆坍塌,钢筋笼就位后未重新检查沉渣厚度而直接浇捣混凝土。

1.2.3桩芯破碎、夹泥及断桩。主要有几点原因:导管接头密封不好,漏气、漏水,使混凝土产生严重离析导致桩芯破碎、夹泥;混凝土质量不佳,如塌落度不满足要求、运输灌注过程中产生离析等造成卡管,导致桩芯破碎;初灌混凝土过少,导管埋入砼深度太小,使导管进水或进泥,导致桩芯破碎、夹泥;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以及后期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太小,提管时高出混凝土面,使导管进水和提漏导致断桩;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接头断裂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引起断桩。

1.2.4桩顶混凝土未达设计标高。原因有三:

由于所浇注的混凝土面不断上升,混凝土面以上的泥浆不断被挤出孔外,使所剩的泥浆变稠甚至形成泥团,受到侧边钢筋笼的阻滞,上升的混凝土难于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形成大体以钢筋笼为边界的假桩侧壁,这时测得混凝土面的标高为假标高;待浇注完混凝土后,初凝前混凝土内的侧压力增加,它与桩壁间的侧压力差p会使混凝土挤入保护层,使混凝土面的标高下降(见下图)。

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拔出后造成混凝土顶面下降。

混凝土的侧压力大于泥浆护壁压力,会使混凝土挤向四周,形成鼓肚使混凝土顶面下降。

1.2.5桩身混凝土强度低。其原因有二:

由于运输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产生严重离析必然会降低强度。

②由于混凝土内混有泥浆也必然会降低强度。

1.3事故处理措施

1.3.1考虑到该建筑为21层的高层建筑,为安全起见,对出现的桩质量问题作出如下处理:

桩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标高的:凿除桩顶浮浆,按规定焊接钢筋笼,装模浇筑砼进行接桩。

对沉渣超厚,桩芯破碎、夹泥,断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低的桩,由设计院核算另出变更图在有质量问题的桩边进行补桩施工。

2. 因地下水渗流造成的缺陷事故

土是有连续空隙的介质,当在水头差作用下,地下水在土体中渗透流动的现象称为渗流。当渗流速度较大时会引起:①地下水位变化。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原来处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的有效重度将因失去浮力而增加,从而使地基土的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产生超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相反,当地下水位上升时,会使地基土的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而压缩性增大,同样可能使建筑物产生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②管涌。当细粒土被渗流冲走,因土质级配不良产生地下水大量流动的现象。③潜蚀。当细土粒被渗流冲走,留下粗土粒,导致土体结构破坏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产生土洞,引起地表面塌陷。④流砂。当渗流自上而下,可使砂粒间的压力减小,如果砂粒间压力消失,砂粒处于悬浮状态,就会产生土体随水流动的现象,严重时可使正在施工或已建成的建筑物倾覆。

事故实例:

某教学楼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约5000m2,平面为L形,门厅部分为5层,两翼3~4层,混合结构,条形基础(见下图)。地基土为坡积砾质土,胶结良好,设计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建成后经过23年,使用正常,未出现任何不良情况。2009年5月由于在该楼附近开挖水井,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最大开裂处手掌进出自如,东侧墙身倾斜,危及大楼安全。

2.1 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沉降原因,于2009年8~10月在室内外钻了8个勘探孔,钻探查明,建筑物中部,在5~8m砾质土下埋藏有老池塘淤泥质软黏土沉积体,软土体底部与石灰岩泉水口相通,在平面上呈椭圆形,东西向长轴为32m,南北向短轴为23m(见上图)。该楼建成后,由于原来有承压水浮托作用,上覆5~8m的砾质土又形成硬壳层,能承担一定外荷,所以该楼能安全使用多年。2009年5月在该楼东北方200m处有一深井,每昼夜抽水约2000m3,另一深井在该楼东南方300m处,每昼夜抽水约1000m3,深井水位从原来高出地表0.2m,下降到地表下25.0m。因深井过量抽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土中有效应力增加而引起池塘黏性土沉积体的固结,另外还由于承压水对上覆硬壳层的浮托力的消失,引起池塘沉积区范围内土体的变形。抽水还造成淤泥质黏土流失。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

2.2 处理措施

经各种方案比较,采用旋喷桩加固。该楼为浆砌块石条形基础,抵抗不均匀变形能力较差,而基础下持力层是砾质土,强度很高,压缩性甚小,又有5~8m厚度,有一定的整体性。但是,由于高压缩性的淤泥质黏土的固结变形和承压水浮托作用消失而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并不因抽水停止而停止,而且在缓慢地发展,因此必须加固淤泥质黏土层。

在旋喷桩施工中,因安装钻机需要,旋喷桩中心至少距离墙面0.85m,墙体厚0.4m,而墙基宽仅1.5m,旋喷桩无法直接支承墙基。本工程的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经砾质土扩散,若按扩散角22o计算,到砾质土底面应力影响范围约有10~13m,而墙基内外侧旋喷桩的桩心距仅2.1m,完全在应力传递范围以内。另外,在旋喷桩布置较密的情况下,砾质土厚度与桩距之比为2.5~4.0,不可能产生冲切破坏。因此,本工程中砾质土层实际起到桩基承台作用,旋喷桩顶部要嵌入砾质土硬壳层1~3m,而不直接支承墙基,可简化施工和降低造价。

旋喷桩桩长按穿过淤泥质黏土进入坚实的石灰岩风化残积土或石灰岩来设计,控制了砾质土与石灰岩风化残积土之间高压缩性淤泥质黏土的变形。旋喷桩实际起支承桩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计算中,按支承桩估计(共用104根旋喷桩,实际有成效的为92根;旋喷桩直径为0.6m,单桩承载力为424.5kN)。

本工程地基经旋喷桩加固处理,效果明显。对原有的墙面裂缝灌浆处理后,两年来,未再出现任何裂缝,说明沉降已停止发展。

3.地基受载密度过大造成的缺陷事故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

事故实例

某旅店为7层公共建筑,在装饰收尾阶段,于2007年5月3日倒塌,造成重大损失。

3.1工程概况

该旅店为七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砌填充墙,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埋深0.8m。2005年5月开工,2006年8月完成主体结构,2007年4月基本完工,拟于7月1日开始营业。该建筑于2006年6月即发现地梁开裂,并测得有不均匀沉陷,柱子最大沉降量为10.5cm,同年11月测得最大沉降量为43cm。12月发现1~6层部分梁、柱墙裂缝有31处,最长裂缝为480cm,最宽裂缝为0.3cm。上述质量问题虽已发现,但未得到及时处理,并仍按原计划筹备开业。2007年5月3日下午6时30分,在无风无雨的情况下,整幢大楼突然全部倒塌(见下图)。

3.2 倒塌原因分析

经事后质量事故认定,产生倒塌的原因既有结构设计计算错误,也有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和公司主管部门管理问题。

3.2.1设计问题。

地基承载力取值错误。该建筑地处沿海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区,设计前未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无任何依据地按180 kPa的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而实际承载力特征值只有100~120kPa。加之计算时少算了荷载,实际柱基底所受的压力有的达190kPa。由此基础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破坏。

基础设计计算错误。首先,该工程在淤泥质土的天然地基上,采用独立基础方案是不合理的,而且基础埋深只有80cm;其次,基础尺寸及配筋太小,受冲切承载力严重不足。基础混凝土厚度及配筋量远达不到实际荷载的要求。例如中间柱基的允许冲切承载力为530kN,按倒塌实际荷载计算为1550kN(按设计荷载计算为1630kN)。

框架计算错误。整个框架计算都有错误,构件截面尺寸太小,配筋严重不足,其中以底层柱的情况最为严重。底层柱宽仅为250mm,梁、柱节点构造未达到刚性连接的要求。尤其严重的是框架柱配筋普遍不足。例如底层中柱实际配筋为851mm2,经验算需要配筋4461mm2,实际与需要之比仅为19%。这种薄弱结构,在基础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下,必然产生日益增大的附加应力,因此构件初期多处出现裂缝,最后构件达到极限状态,在瞬间发生破坏,导致整幢楼房一塌到底(倒塌时,梁、柱接头折断,7层楼板原地叠在一起)。

3.2.2 工程施工问题

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中,不认真审查图纸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对有些明显违反施工规范的做法也未加修改,开工后又盲目追求按图施工,直至建筑物临近倒塌时,才对设计提出疑问,并要求重新审查图纸,但为时已晚。

原材料问题。原材料钢筋、水泥等没有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从倒塌开挖的几个部位来看,一些不合格钢筋都使用到主要受力部位。混凝土无配合比,而是套用过去的预算定额上的配合比。整个工程没有按规定留置任何混凝土试块。

技术管理松弛,工程质量失控。一幢7层高、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的大楼施工两年,施工技术资料残缺不全,技术交底、各主要施工工序的检查隐蔽记录等缺失。设计多次改动,设计或建设单位都没有书面文件,施工单位凭口头通知施工,工程质量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发现问题不及时分析处理。工程施工至二层时,就发现地梁开裂,以后建筑物不断下沉、倾斜、开裂,都未认真调查分析其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只是盲目地赶工期施工。

3.2.3 公司主管部门问题。

该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没有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公司主管部门始终无人过问并干预。在房屋即将坍塌前,公司主管部门还组织进行了例行的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该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亦未被及时发现。

3.3结论

该旅馆倒塌的直接原因是设计错误,使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上部结构以至整个建筑的破坏。应当指出,此次倒塌在一年前已有先兆,并非突然发生,如能及早采取措施,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施工管理混乱,施工质量低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4. 结束语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础事故后,最关键的是对这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明确事故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崔干祥.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科学出版社, 2010.

事故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情景故事 识字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3-02

我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编教材,低年级教材尊重学生识字规律,认识高频字及与儿童关系密切的字,而识字部分内容编排丰富,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识字,在连图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识字,但由于孩子们有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故关键还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持续。为了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所以要有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培养识字能力。这样,我对“情景故事”识字教学进行了初探。

所有小朋友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只要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美好的美好情景,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满足孩子们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要时,就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结合识字内容创设“情景故事”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就运用了情景故识字,给枯燥的识字课留下了生动的记忆。

1、种子宝宝――学习生字

通过创设情景故事引入,把13个生字,设计成种子宝宝,在渗透了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的环保意念下,读准读顺生字就可以种种子。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借助以往的识字方法把生字读准读顺,还进行扩词、把生字按部首归类等多种方法识字。最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一起与孩子们种种子,把生字种在山坡下面。

2、长叶开花――学习词语

在成功种下种子时,老师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演示,把种子的发芽、长叶、开花的成长过程展现出来。首先把6个课文、课后的两字词语做成花朵,课文的4个四字词语做成叶子,然后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演示出来:

经过同学们的辛勤耕耘、小天使的细心照顾,种子宝宝早已发芽(简笔画树干)、长叶(张贴叶片词语――山清水秀、万紫千红、和风细雨、鸟语花香)、开花(张贴花朵词语――朝阳、朝霞、夕阳、晚霞、晨雾、秋霜),同学们看,这山坡变成美丽的花园啦!

最后提示:看哪位同学的眼睛雪亮,认识花园里的词语呢?请举手。

顺其自然,孩子们情景中愉快地认识和积累优美词语。

3、欣赏百花――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时,也创设山坡上百花盛开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欣赏百花中,陶醉地进入课文内容――对对子。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孩子们观察对对子的特点,自读自悟中发现对对子的节奏美、对称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初步了解对对子的教学目标。

4、效仿文豪――创作对子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触景生情”,让孩子们当当小文豪,创作对对子。在教学中我作适当的提示:

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吟诗作对,今天我们也来到了百花盛开的山坡上,咱们也来当当小文豪,作作对子,好吗?

结果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被激活了,创作了许多新颖的对子:红花对绿树,蓝天对白云;男对女,老对少,温馨对笑语,平安对幸福……

5、颁发“种子”――书写生字

“种子”是本次情景故事识字教学的“起因”,故此,在书写生字时,为了激励孩子们认真书写,把真正的花种作为特别的礼物颁发给书写工整的学生,同时让孩子带回家种植继续美化家园。

二、“情景故事”识字反思

这是一节情景故事识字课,全程学习安排在环保活动中,种子宝宝――学习生字;长叶开花――学习词语;欣赏百花――学习课文;欣赏百花――学习课文;效仿文豪――创作对子;颁发“种子”――书写生字……在全过程中,同学趣味浓厚,积极投入,且故事情节、教学环节双线发展,思路清晰。轻松愉快的有效教学是我最为推崇的模式,但不是每课都能这样设计,要因文而定,紧扣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一些本来就有故事情节的,就可以直接按情节发展完成识字教学,连贯性较强,学生较好接受,而且一般故事都蕴含做人道理,在教学中育人,真是一举数得。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一直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事故案例分析篇5

原因分析

1、哈密公司#5、6锅炉电梯故障是造成本次人身事故的主要原因。

2、作业人员未认真判断轿厢是否到达使用层是造成本次人身事故的直接原因。

暴露的问题

1、电梯检修工作不到位,未完全解决电梯存在问题。

2、电梯门开启逻辑存在设计缺陷。

事故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浅析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农村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中使用典型案例,可以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当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1] [2] 

提高经济效益。

事故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典型生产事故案例;校企合作;案例库

学做一体、产教结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事实上,高职院校近几年都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体现,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1]。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依附包钢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加强学做一体、产教结合上下工夫,形成了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教学模式,并且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库。

一、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根据“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理论”的职业成长规律,加强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学习从单一的学校转变为学校与企业的双校,环境从单一的课堂转变为课堂与车间的双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生的角色从单一的学生转变成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2],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化验员、化工专业生产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对职业行动领域工作过程的跟踪调研,并吸收企业分析专家的建议,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现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将相关能力培养要求转化为学习项目,形成课程的典型学习项目,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操作,将学校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实现贴岗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方法

(一)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框架

结合学校特点,构建有本校特色的实训教学运行模式,研究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教学管理框架。通过调研包钢焦化厂,包钢技术中心,包钢化检中心,确定以备煤、炼焦、转鼓、小焦炉、煤质化检验为载体,构建教学、实训框架。

(二)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开展课程研究

根据职业能力培养中担当的作用不同,开展课程研究,文化课要以基本素质形成与专业够用为原则,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属性,精简理论性强的内容。

(三)遵循职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构建职业能力递进上升式运行模式

第一阶段:基础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走岗实习。见习性质的了解工作岗位。通过置身于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第一线,亲自了解企业的现实运行状况,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主要设备、布置方式等有一个总体了解,增强感性认识。第三阶段:贴岗实习,开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技能提升课。以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为依托,分别设计相应的实习任务,在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了解事故经过,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原因,最终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把课堂教学搬入工厂,研究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案例所涉及的技能点,进行案例工作任务的分解,独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实现贴岗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形成案例教学库

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对应教学目标,从生产案例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因此可形成教学案例库,它可把工厂搬入学校,在《煤质分析及煤化工产品检测》《炼焦生产操作》《工业分析》或相似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的编写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案例说明、案例背景、案例经过、案例的原因分析、确定原因、采取措施、分析路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及考评等内容。企业典型生产事故案例教学模式可实现现场案例与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工作结果评价与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当今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2]郑钢.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3(6):269-271.

事故案例分析篇8

【关键字】:应急预案、准备充分、覆盖全面、相互衔接、可读性

1、前言

建筑业是危险行业之一,虽然各参与人员下大力气预防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生产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目前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生产事故仍难于杜绝。既然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事故发生的紧急关头开展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为了确保救援行动开展及时、有效,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由于应急预案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多数施工企业的应急预案都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覆盖面不全、相互衔接不畅、可读性差等问题,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人体会,谈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编制预案前应做充足的准备

要使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前应做充足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资料搜集、事故分析、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等三方面内容。

2.1编制应急预案应搜集各方相关的信息资料,并通过分析,从其中筛选出对预案编写工作具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要素的编写依据,应搜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2.1.1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例如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周围环境、气象条件、工程概况、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2.1.2本企业相关资料,例如企业的应急人员技能、应急物质数量、应急设备的状况、事故案例等。

2.1.3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关政府部门预案,例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本市的《建设工程重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类型主要是坍塌、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火灾、中毒等事故。事故是应急管理的对象,要使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就得对施工企业的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确定企业经验范围内各工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及事故后果。例如以外架手架工程为例,编制前就应该对该工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发生原因、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如表1。

表1

工程名称事故类型发生原因事故后果

外架手架火灾违章操作起火、吸烟起火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坍塌连墙件设置不足,杆件锈蚀严重、超荷载等严重的,人员伤员,财产损失

2.3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是单位建立应急组织和应急物质装备保障系统的基础,是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依据。企业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质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有效性,应急预案制定前,应当对施工单位及各项目部的应急资源及能力做全面、客观的评估。

3、应急预案应能覆盖企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

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覆盖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有: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等。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具体的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按照事故类型分,施工项目部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包括: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等。

建筑施工企业公司一级应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项目部一级应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如图:

4、不同层次预案应相互衔接

施工现场某一事故发生时,如果事故影响较小,可能启动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理就可控制事故。但如果事故影响超出了现场处置方案的处置能力,就需启动项目部专项应急预案,如果项目部专项应急预案也不能控制事故,就要启动公司甚至政府一级相关预案。在依次启动不同层次预案的过程中,实际所面对的是同一个事故,因此不同的应急预案在应对事故的程序、处置方案、指挥协调、应急资源的配置等问题应相互衔接、平滑过渡,只有这样在对同一个事故的不同预案才能起到一个合力的作用,否则在启动不同预案时不但没能够使问题得到更好解决,而且有可能使事态更加严重。

建筑业与其它工业不同,不同的项目其产品结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管理人员都不同,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针对性,不同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都应根据本项目部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而项目部是因工程开工而组建,随工程结束而终止的,项目部的寿命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是一个临时性组织。项目的临时性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制定项目级的应急预案,相对于项目级应急预案的临时性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公司级的应急预案较相对固定,因此新组建的项目部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全面分析公司级的应急预案,以公司级应急预案为编制依据,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级的应急预案与公司级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在现场发生事故时事态才能得到有力控制。

5、预案内容应有较强的可读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人主要来自农村,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识别能力不强,而且其流动性又大,学习时间少,所以项目部在编制应急预案时更应该注意预案的可读性,应做到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特别是面向操作工人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应急组织、事故报告程序、处置措施等要素应尽量以图表的形式表达,例如表2(某一现场处置方案的处置措施)。只有做到应急预案易学、易懂、易掌握,使工人不需接受太多的培训就能掌握预案的内容,才能确保在工人频繁“流动”情况下,各现场处置方案仍能稳定地起到作用。

表2

紧急情况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触电1、迅速拉闸断电,用木棒等不导电的材料将触电者与触电线、电器部位分离。

2、将伤者抬到平整场地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救护。

3、拨打120,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人员报告。

高处坠落1、受伤人员或者最早发现人员大声呼救。

2、拨打120,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人员报告。

3、检查伤者的受伤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方式将伤者抬到平整场地按照相关救护知识进行急救。

6、结束语

上一篇:项目管理案例范文 下一篇:服务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