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17 06:19:12

事故反思

事故反思范文第1篇

校园踩踏事故,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学生在踩踏事故中受伤或死亡,频发的校园踩踏事故也因此被称为“教学楼里的矿难”。从湖南湘乡育才中学晚自习后发生的踩踏事故,到此前发生在新疆阿克苏第五小学的踩踏事故,再到如今的秦集小学,事故原因相近,暴露的问题也几乎一样。

不过,面对一再发生的校园踩踏悲剧,我们的反思也容易陷入常见的“套路”。人们比较容易想到两个方面的教训:一个在“硬件”层面,比如校园建筑质量不过硬,楼梯设计不科学等;另一个在“软件”层面,比如校园安全教育疏漏,校舍管理混乱等。这些分析固然都很有道理,但我觉得,这些校园踩踏事故背后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学生们在踩踏事故中表现出的无秩序。

反思校园踩踏事故中的秩序缺失,当然不是将板子打到这些孩子的身上,而是透过学生的行为选择,深度审视教育层面的问题。毕竟,学生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归根结底是由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

校园踩踏事件之所以发生,直接原因在于,最需要秩序的时候出现了拥挤和推搡,而身在现场的人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规则意识。虽然官方调查称,事故源于值班老师没有按时打开宿舍楼的大门,但不难想象的是,即便大门像往常一样正常打开,很多学生可能仍会跑着涌出宿舍楼。这种争先恐后,一部分源于孩子们顽皮的天性,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争”的哲学。

在很多国家,市民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律性很强,即便地震之后的疏散撤离也都秩序井然。但在我们这里,拥挤似乎已成一种常态,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盲目拥挤的场所。曾经还有人在网上发帖,抱怨中国乘客连坐飞机都要抢着挤进舱,似乎晚了就会没有座位一样。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种秩序意识的缺失,与我们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在家里,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力争上游”;在学校,我们的教育制度固化了“赢者通吃”的格局;在社会上,我们目之所及都是各种“唯恐人后”的场面。在邮局的窗口,即使只有三五个人,也可以看到你争我抢的场面;在马路上,某些车辆频繁变线,其目的仅是为了提前一个车位的距离;红绿灯切换的当口,很多人“宁抢一秒,不停三分”;在地铁上,很多家长甚至怂恿孩子争抢座位……处处“争先”的教育,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从容,也让秩序意识成了稀缺品。

每一起踩踏事故,都是我们反思秩序意识的良好契机。在追究校方的管理责任、追查校舍质量问题的同时,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也都应该检视一下自身的教育责任。如果我们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自觉遵守秩序,学会等待,懂得礼让,诸如踩踏事故等不必要发生的悲剧,或许就能够完全避免。

【原载2013年3月1日《燕赵都市报·燕赵观点》标题有改动】

事故反思范文第2篇

7月23日夜晚,同向行驶的两列动车在温州附近发生追尾事故,多节车厢脱轨坠桥,造成至少39人遇难,190多人受伤的惨剧。

相较于矿难,地震等灾难,这次事故导致的死伤人数并非最多,但是它在一夜之间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群情汹涌,纷纷质疑铁路部门。

铁路部门对这一事故的解释,是雷击导致停电。而在此之前,他们吹嘘自己列车的高效安全,傲立于世界。在救援工作中,他们更是显得拖沓混乱。此次事件中,国内舆论对铁路部门的批评较多,西方媒体的很多报道中,都直接翻译国内网络的内容。

这一事故中,微博是主要的舆论传播平台。微博让更多的人关心时事,并且愿意表达观点了。以前,商人、艺人及各种闲散人士,要么不关心时事,要么不公开议论时事。自从有了微博之后,他们很容易得到信息,而且自身也加入到了传播和评论的行列。更不用说,那些原本少有话语权的底层民众,他们有了发声的机会,他们的观点也很容易让更有话语权的人看到。

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微博。参与人数最多的,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用户基础雄厚,但是通常被认为年龄偏低,五花八门,不容易形成共同话题。网易微博奋起直追,有意放宽言论尺度。跟新浪微博广邀娱乐明星聚集人气不同,网易微博邀请了很多意见领袖。

因此,这起事故刚发生的时候,我去看网易微博,惊讶于满屏怨气。第二天再看新浪微博的时候,发现也是骂声一片了。随后我又在腾讯微博上看到90后自豪地宣布,他们同样心怀天下,并以统计图表证明,腾讯微博中更多热血之士。

很多传统媒体的记者都是活跃的微博用户,微博的舆论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传统媒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报纸顶住压力,进行大篇幅的报道和评论,质疑铁路部门草菅人命。甚至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在微博中展示他们如何勇敢地在节目中注入一些人道关怀和责任追问。

在这一事故中,过去的一套救援宣传话语几近破产,有网民为它设计了模板。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专家学者,明星演员,时髦青年,商界人士,甚至基层官员,都通过微博或网络论坛表达不满,甚至愤怒谴责有关部门。

这次舆论的“失控”,既是铁道部门的荒唐和冷血“逼”出来的,同时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相关部门应该改进自己的工作,彻底扭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事故反思范文第3篇

听话的孩子死了,淘气的学生反而获救

根据一些客轮遇险后抵达现场的其他船只船员回忆,“岁月”号沉没前,已经有不少船只在现场准备施救,但几乎看不到人跳船逃生。

“太奇怪了,”当时在现场的油轮船长文预植回忆,“客轮倾斜了45度以上,已经是不可能恢复的状态,但是没有人跳入海中。”他说,他的油轮16日9时23分抵达距“岁月”号200米处。当时,油轮已随时准备救援。“如果谁从船上跳下,就能得到救援,但是没有人从船上出来,让人焦急。”

另一艘油轮9时33分抵达距“岁月”号50米处,曾经鸣了几次汽笛,以提醒客轮,旁边有援救的船只。油轮船长玄挽洙说,两船相距50米,任何人穿上救生衣跳海,就可以被打捞上来,“我以为乘客们肯定会跳船,但没有任何动作,令人吃惊”。

一段由幸存者拍摄的现场视频显示,船体已严重倾斜,但船上学生仍平静地坐在船舱内,船员要求学生们待在原地、不要试图逃生。

幸存乘客中,不少人正是因为没有听到、或无视船方指令,反而获救,包括一些私自到甲板上抽烟的淘气学生;而多数学生却因为听从指挥而与客轮一同沉入海中。

美国人的困惑:

你们为什么不跑?

韩国沉船事故发生后,CNN派遣韩裔记者前往采访,坐在直播间的主持人有些不解:上船后不是都有演习吗?为何这些乘客都不知逃生,听从指挥,安静傻乎乎地呆在船舱房间,而不是到甲板上,放下救生艇呢?要知道,几十艘救生艇都没有被打开,无辜丧命的乘客,才是最让人痛心的。

在美国,游轮始航之前,船长都会有模拟演习,让乘客们穿上救生衣,到甲板上聚集,阐述如果发生意外时怎样逃生,如何自救。如果此沉船意外发生在美国水域上的话,这些乘客都可能获救的。

美籍韩裔记者在现场向主持人解惑:韩国臣民都遵纪守法,尤其是孩子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服从,听话的学生们在船上对船长发出的警示,自然是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含糊。可恨的是船长胆小怕事,甩下一船人不顾,早早逃生,剩下一群无首领的乘客。

在长幼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韩国社会,来自上级和权威的要求往往不会遭到质疑或挑战,不少乘客完全服从船方指令,可能因此失去逃生机会。

如果换成美国学生,可能创造性激情十足,会自发绞尽脑汁逃生,不会被大广播无厘头“呆在船舱里不要动”的命令吓住,或许境况就大大不一样了。

东方“服从文化”的劣根性

事故发生之后,船长李俊锡在逃生后隐瞒自己的身份,在附近的一家医院休息,其间还晾干被浸湿的纸币。李俊锡在事发当天下午5时40分接到警方救援指示后,才前往事发现场参加救援工作,但为时已晚。

李俊锡成为舆论炮轰的对象,韩国总统朴槿惠更指责船长抛弃乘客的行为“等同于谋杀,不能、也不应该得到饶恕”。

和船长不同,被救出而幸存的姜姓副校长上吊自杀,遗书显示,作为带领学生们修学出行的负责人,他为大批学生依旧生死不明深感内疚,只好以死谢罪,在天国去拯救那些孩子们。

如果船长不是怕死,早早弃船逃命,而是如姜校长般有责任使命感,如果孩子们不循规蹈矩,而是自发自救,灾难也许可以避免。

事实上,不仅是韩国,亚洲很多国家都奉行长幼尊卑有序的理念,服从长辈和权威的这一传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中国同样如此。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当中写道,丫鬟鸣凤的生命便被服从葬送。哪怕这“服从”会赔上自己或别人一生的幸福,但只有服从,才是他们选择人生出路的“第一要务”。

一名32岁母亲说,当听到“岁月”号船长和部分船员要求学生原地待命,自己却私下弃船逃生,“孩子们还怎么去相信大人?我不知道是不是还要告诉我孩子,遇到紧急情况听大人的话,还是说应该让他尽快逃离现场。”

事故反思范文第4篇

铁路职工铁路事故反思演讲稿

“4.28”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中断行车近22个小时。其伤亡之巨大、损失之严重,影响之恶劣,是近二十年来罕见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猝然的离去,面对着一张张落泪的面孔,面对着狼藉而又惨烈的事故现场……作为一名铁路人我的内心感到了深深地愧疚,揪的我心疼!

我一下子没有了春运期间作为一名铁路职工的光荣感,一种强烈的耻辱感、负罪感笼罩在我的心头。在我们不断反思事故根源,检查作业、思想漏洞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4.28事故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我们的身边会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惨剧?

铁路连续的大范围提速,动车组、“直”字列车的大范围开行,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于高速运行的列车,小小的一点问题都可能导致巨大的事故,我们扪心自问我们都准备好了吗?4.28的各种隐患我们已经完全杜绝了吗?仅与4.28事故发生相隔6天之后,某站又发生了错传限速里程数的险性事件,将调度命令限速公里数312km下成372km。若不是在调度复检中及时发现更改,那么又一个4.28就再次发生了!难道这就是安全了吗?4.28离我们很近,近到可以触手可及!

对于铁路系统来说,安全生产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不仅意味着标语、口号、保险带、提示卡、大检查……更意味着要深入人心,形成一种意识,并能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首先要讲科学,不能蛮干,不能想当然、凭感觉。我们铁路的规章,没有几条是可有可无的,太多的规章却是用鲜血书写的!

事故反思范文第5篇

总理表态:无论是发展还是建设都应该把人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7月28日,总理奔赴浙江温州,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认真听取多位遇难者亲属意见。在向遇难者亲属深深鞠躬之后,温总理明确表态,国务院已经组成独立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要对人民负责,得出的结论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随后,总理在事故现场会见中外记者,并强调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此前的7月2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情况汇报,针对当前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措施。会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从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等六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公众强烈关注“7・23事故”的背后:准公共机构面临全面信任危机

截至7月29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近200人受伤。事故伤亡人数不及2008年发生的“4・28”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72人死亡416人受伤),也不及在其前一天发生的京珠高速客车火灾事故(41人死亡6人受伤),但为何却引发了全社会和海内外舆论如此前所未有的关注呢?

有关专家指出,这至少反映了四方面问题:一是京沪高铁开通不久故障不断引发人们普遍的安全担忧。二是动车事故后挖坑埋车以及急于通车引发“漠视民生”的严厉批评。三是落马“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影响,其中包括铁路系统内部的垄断等。四是“郭美美事件”继续发酵引发准公共机构全面信任危机。“7.23”事故引起全社会如此高的关注和种种质疑有一个深刻背景,那就是在近年来的一系列公共事件中,政府以及包括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准公共机构,因不作为、乱作为乃至渎职违法,加上对突发事件总想“捂盖子”的处理方法,导致公众对其信任感严重流失。以至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一句“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成为网络流行语。官民之间的信任鸿沟之深可见一斑。

安全是最大民生,“7・23”事故带给执政者三大反思

一起车祸引起公众如此高的关注度,其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和普遍诉求,它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建设又有什么警醒和启示呢?

首先,公众对公正的极度渴求。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真正把公开公正、化解矛盾作为执政能力的基本出发点。公开透明是消弭事故负面影响、防止事件被恶搞、传谣的最好武器。但“7・23”事故发生后,铁路部门的表现却让人心寒,尤其是事故原因还没有搞明白的时候就来谈钱。这表明,政府部门的关注点和事故受害者诉求有严重偏差。而这种偏差在许多公共事件中都存在,正因如此,导致一些事件非但处理不好反而可能激化矛盾,结果就是公众与政府的互信越来越低。

其次,公众对安全的强烈呼唤。它提醒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公众需要的不仅是事故的合理善后,更需要社会生活中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广泛的,从食品安全到社会治安,从生产安全到交通安全,从环境安全到医疗安全……科学发展的第一位是“好”,第二位才是“快”,要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不遵从科学发展理念,不讲求发展质量,浮躁冒进,迟早是要出问题的。恰恰是这一系列安全事故,引发了“每个人都是风险时代的乘客”的普遍焦虑。

第三,公众对腐败的追问和不满。它警示我们的执政者必须正视改革停滞潜伏的危机。无论是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的“如果事故背后隐藏着腐败问题,将依法查处,毫不手软”,还是对铁路系统中近来一系列案件的查处,特别对拆分计划经济最后堡垒的铁道部的呼吁,背后都有一个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7・23”事故表明,改革的停滞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诸多社会危机的总根源。

与以往一些重大事故相比,“7・23事故”关注度之广、影响之深、牵出问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这背后既有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全面、深入传播的原因,也有社会矛盾长期累积难以找到发泄口的因素,更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发展理念偏离以人为本轨道的一次反思。以化解这次事故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为起点,各级执政者将不得不加快从深层次发展理念到政策行动的全面转型。首先,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其次,把改善民生切实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坚决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再次,把面对面化解矛盾作为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课。最后,把公开透明树立为最基本的工作原则。

8月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全国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议,强调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此前7月21日,张德江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对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目前,各地各部门已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重要部署,多省市都明确提出,要坚持重点整治,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安全生产工作。

一周声音

就业焦虑、身份焦虑、财富焦虑……

――《人民日报》从8月4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关注社会焦虑”。文章发问: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被焦虑所困扰?应该如何避免社会群体焦虑,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黑监狱”之所以打而不绝,离不开一些地方官员的现实利益需求。安元鼎是如此,昌平这个“黑监狱”也是如此

――8月4日的《新京报》社论说,将“黑监狱”一查到底,让那些幕后地方官员依法受到惩处,才能向社会表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可随意侵犯,“安元鼎”们才会在法治的权威面前消失。

这么个罚法,是要逼我关门啊

――这是云南省罗平县残疾商户张会全对当地工商部门的控诉。云南罗平县工商局给各科室、分局和工商所下达了罚没指标。在完成目标任务后,年底可以双倍领回风险金;否则将被扣钱。与此伴生的乱收费、乱罚款,困扰着全县的普通商户。

注册“幸福之城”就能垄断幸福吗?

事故反思范文第6篇

在现场可以看到,断裂的桥面长近200米,断成几截。断裂处钢筋在外,最长的一段桥体直接塌在地上,另外的几段斜靠在桥桩上。桥面上,断裂成碎块的混凝土将一台挖掘机埋了一半,而在桥下的东二环路上,断裂的桥面将一辆微型货车彻底压扁。“车都压扁了。至少有1名司机死在里面。”围观的群众说。

“当时只昕到‘轰’的一声巨响,我还以为是地震了。”家住小庄立交桥附近小坝东村的张先生说。 “我没有以为是地震发生,而是以为这里被炮弹击中了,接着感觉房子都在摇。”村民唐小姐补充道。

目击者朱先生说,当时桥上有一台挖掘机和几名工人正在进行拆桥作业。“挖掘机的‘头’在凿桥时,突然一声响,桥就断了。”该桥在拆除中除了东二环没有被封闭外,其他施工路段都是封闭的,如果东二环的施工路段被封闭,微型货车也不会被压扁了。附近的居民称,幸好当时不是下班高峰期,不然经过桥下的车辆会很多,后果将不堪设想。

9日22B寸许,身穿咖啡色夹克,骑着一辆电动车的徐师傅还在现场转悠,他脸色苍白。“太可怕了!如果晚出来一分钟,我就躺在下面了!”惊魂未定的徐师傅不停地感叹自己侥幸逃生。

徐师傅说,当时下层路面还有车辆和行人通行,只听到从右边不时传来挖掘机的作业声,没有任何人出来阻止车辆行驶,也看不见任何警示标志。“我刚走出匝道30米左右,只听到身后传来巨响,停车往后一看,整个匝道坍塌下来,周围灰尘弥漫。几秒钟后,开始听到有人呼救。”徐师傅被这惊魂一幕吓呆了。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派出110名抢险队员赶赴现场施救。由于事发现场立交桥塌陷面积较大,消防人员无法单独施工作业,只能配合施工单位,先对事发现场进行照明。事故发生后,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派出两条搜救犬进行搜救,同时,消防人员也通过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经过40多分钟的搜救,未发现有生命迹象。

每当听到“坍塌”二字时,耳畔似乎就响起一片哀声,一句“出事了”的背后总有一些生命离我们远去,令人寸断肝肠,扼腕痛惜。坍塌事故造成2死4伤,面对逝去的生命,愤怒自然不在话下。愤怒之余,看到有关方面紧急展开救援、处理善后等工作,心里却不是滋味,我相信,谁都高兴不起来。也不会为此而感动。

生命至上,可坍塌却屡屡发生。追问、反思,吸取教训,这些都是事后有关方面要做的事情。可这不都是如出一辙吗?过后,不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吗?一次又次的坍塌事故发生。难道坍塌是一道我们迈不过的“坎”?

按理,工程建设都有科学的设计、规划和严格的施工要求。这是事前防患于未然必须做的“保障”工作。类似悲剧发生总是很“突然”,但却又是可以避免的。可以避免而又没能避免,只能说明“坍塌”事故背后总有或多或少的人为因素“作崇”。说到人为因素,涉及方面广泛,难以一一罗列,但味道都是怪怪的。“利益熏熏”害死人,责任缺失同样会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足以让人警醒,悲剧却没能幸免。不难看出,我们仍然没能跳出“事后诸葛亮”的怪圈,教训只是教训而已。工程建设就是一道生命关口,在“带病”的情况下施工,生命就被忽视了,安全当然不能保证,悲剧也就不可避免。

坍塌,让生命如此之轻,谁的悲剧?这不只是悲剧主角及其亲属的悲剧,也是某个地方甚至整个社会的悲剧。自己给自己制造悲剧,这是何等的悲哀?生命又何以堪重,谁又该为此买单?善待生命是一种责任,人性的伟大正在于此。或许我们应该好好补上善待生命的这样一堂课。不然,总会自己给自己制造悲剧,人为设置生命之“坎”。又何谈尊重、敬畏生命呢?

事故反思范文第7篇

某火电安装公司在某地钢铁集团公司所属的自备电厂施工中对除氧器进行清扫时发生了一起多人中毒死亡事故,通过反思和分析,找出氮气泄漏至除氧水箱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而工作人员一系列的违章、违规则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本文谨以此次事故为鉴,建议建立起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坚决杜绝违章,以确保人身安全。

事故经过:某年3月1日,自备电厂首台125MW机组试运行期间,因为变压器故障停机消缺。3月2日,调试单位提出调试工程联系单,具体内容包括:(1)1号机炉停运后采用热炉放水余热烘干和充氮法进行防腐保养。汽包压力在0.5~0.8MPaB寸,热炉放水。然后从过热器充入氮气,当出、入口氮气含量平衡时,停止置换,当锅内氨压稳定在0.5MPa时,停止充氮并封闭。(2)利用本次停机、炉时间,对凝汽器和除氧器底部进行清扫。3月3日上午。调试单位将联系单递交给总承包单位现场项目部签收,由其下达自备电厂和火电安装公司分别执行。3月4日,火电安装公司汽机工区主任安排人员办理“热力检查工作票”,工作任务是:1号除氧器清扫,工作负责人为甲。3月5日上午9:00,工作票得到自备电厂运行人员许可。期间,工作负责人甲接到通知去外地。工区主任变更乙为工作负责人。3月5日14:40,工作负责人乙和5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乙向工作班成员A、B交代:“先打开人孔,通通风,清扫工作待我开完质量会后共同进行,打门时防止扳手滑落伤人”,随后就去参加会议。15:30,工作人员打开一侧人孔门通风(人孔门直径500mm,与通径50mm排氧门形成对流通风),约15:50,工作班成员A、B先后进入除氧水箱后当即晕倒,容器外的监护人员C扒在人孔向内探望时,也随即晕倒在地面,工作班成员D立即从附近借来碘钨灯向除氧器内观察,发现A、B两人躺在水箱内,随即让E喊人抢救,而在抢救人员未到达情况下,他又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入除氧水箱救人,而昏倒在水箱内。虽经现场及医院全力抢救,昏倒在除氧水箱内的3人终因中毒较深,抢救无效而死亡,参与抢救的人员也多人中毒。

事故原因分析:经现场调查取证,从除氧水箱连接的系统中监测到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现场充氮模拟实验证咀氮气泄漏至除氧器水箱中。除氧器水箱内聚集了高浓度的氮气和少量其它有害气体,是导致人员死亡的直接原因。而一系列的违章、违规则是导致人员死亡的间接原因。(1)在工作票已签发、许可后,由于工作负责人甲临时有事,更换为乙,反映出工作的随意性,且没有履行负责人变更手续,没有工作交接和记录,反映出指挥系统和具体工作人员对工作票执行过程中的不严肃态度。(2)在作业票中没有认真填写防止检修人员中毒、窒息、气体爆炸等的特殊安全措施,以及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必要安全措施。只是笼统地填写“进入除氧器各系统停运,排放除氧器水箱存水”,使安全措施的落实得不到有效控制。(3)工作票签发人虽具备工作票签发资格,但对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并不清楚就签字,根本没有起到部署、交待、审核把关的作用。(4)当工作票由检修人员在开工前一天送达运行班长后,运行班长应对工作票全部内容进行审核,必要时填写补充安全措施。确认无问题后记上收到工作票的时间并签名,审查发现问题应向工作负责人询问清楚,如安全措施有错误或重要遗漏。工作票签发人应重新签发工作票。但运行班长没有对工作票提出任何问题,对人员变更也未提出异议。按照《安规》要求,工作许可人、运行班长以及值班长在工作票的办理中应承担不同的职责,但此项作业由1名运行人员承担了3人的职能,相互的监督、把关功能完全失去。(5)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应将分工情况、安全措施布置情况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向全体工作成员交代清楚,方可下达开工命令。但工作负责人认为是个简单的清扫工作,仅简单地交代说等他回来再开始工作,显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且领导组织会议,让工作负责人脱离岗位,成为事实的管理性违章,使现场成为没有负责人的无序状态。(6)规程要求在容器内工作,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其中1人在外面监护。在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的情况下,则工作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2人在外面监护。监护人应站在能看到或听到容器内工作人员的地方,以便随时进行监护,而且监护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工作。但这次清扫工作既未按照规程要求在打开人孔门后有计划的布置好照明,又未能加强通风和落实具体的监护措施,以致延误抢救时间,导致事故扩大。(7)在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D在无防护措施和无监护条件下进入除氧水箱救人,反映出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风险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严重缺乏。(8)事故抢救时,由于企业没有防止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没有防止现场中毒的具体方案和相关的预案演练,而且现场缺乏通风器具,以致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致使3人死亡,多人中毒。

事故教训:(1)从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工作票中反映的问题来看,部分职工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控制责任不明。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日常的安全培训没有针对性,空洞、宏观的多,真正需要掌握的基本东西少;很多人不理解工作票中各级人员的责任和工作措施要求。②工地(工区、分场)一级组织的安全员和行政领导忙于事务,对生产组织注重任务量的简单完成。忽略职工的基本技能培训和锻炼,对管理手段的功能性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接受有效培训,对落实岗位责任的具体要求含糊。工作中缺乏指导。(2)事故抢救暴露出职工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意识和应急能力差,过去我们对硬性的、设备设施性的安全要求强调得多一些,对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关注得不够。忽略了对劳动保护的意识培养和措施完善,因此在安全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不充分的情况下从事作业,导致危害发生成为可能。(3)事故抢救同时暴露出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足,防范预案空白。应急预案包括企业对自然灾害以及针对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的防止重大生产事故发生的管理机制和相关措施,应作为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管理内容,但遗憾的是未能做到。(4)检修规程和相关专业措施不完善。在检修规程和相关安全措施中未明确规定:凡密闭容器和管道内使用氮气后,在进入之前应先充分通风换气,必要时在进入前进行空气中氧含量测定;对于必须进入高浓度氮(>90%)的环境进行抢险操作的,应戴好供氧式呼吸器:对于接触液态氮的操作应注意皮肤防护。

结束语:笔者认为:本次事故中虽然氮气泄漏至除氧水箱是直接原因,但如果在检修清扫的整个过程中人人都遵章守纪,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要消灭事故,重点和难点是杜绝违章;要少发生违章,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把现场工作的管理和运作从依靠能人转换到由能人出谋划策。依靠机制运行的轨道上来。同时落实好“三项措施”和危险点分析在安全管理中的功能发挥。建立职工违章档案,实施职工违章行为与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劳动报酬等有关要素结合的行为管理机制。开展遵守法规、遵章守纪、服从命令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营造一个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安全劳动、违章可耻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事故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安顺;伤亡;事故;反思;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rect cause of Guizhou Anshun " 9.11 " accident and exposed deep-seated problems, on the southern Power Grid Corp for a long-term mechanism " the accident made Five Prohibits " and the achievement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Anshun; injury accident; refle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事故情况

2011年9月11日,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10kV刘东线基建外包工程发生一起施工单位人身触电伤亡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

10kV刘东线新建工程共需新架10kV线路8.17公里,组立电杆140基。

9月11日上午,施工单位XX公司工作负责人王某带领王XX、郭X等共12名施工人员到达现场,计划开展10kV刘东线102号杆、103号杆的立杆工作。

7时30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开始102号杆的立杆施工。现场立杆地形为偏坡,采用钢抱杆从垂直于邻近10kV东屯线金齿支线方向立杆,当102号杆立好夯实牢固后,工作负责人王某目测,错误地判断了钢抱杆放倒时不会碰触金齿支线导线。

8时30分,王XX等人将钢抱杆向垂直于金齿支线方向放倒。在放倒钢抱杆过程中,王某在1号地锚处负责施放钢抱杆缆风绳。王XX和郭X在钢抱杆与1号地锚之间,有四人在2号地锚处抬绞磨,其他五人(因离施工点较远,不在图上标注)在作业点附近收拾工器具。

王XX施放缆风绳放倒钢抱杆时(由于缆风绳缠绕1号地锚上圈数过少),缆风绳从地锚处滑脱,造成钢抱杆直接倒在带电运行的10kV东屯线金齿支线39号杆至40号杆之间的C相导线上。缆风绳弹到王XX、郭X身上,两人触电倒地,王XX的身体、郭X的脚分别压在缆风绳上。

王某先用木杆挑开郭X的脚,使其脱离电源。随后,王某又试图挑开王XX身下的缆风绳,但未挑开,于是又去挑王XX的身体,挑动过程中王某的脚碰触到王XX的脚,导致王某触电倒地,其脸部与颈部接触到带电的缆风绳。(见图1)

图1:事故现场照片(抱杆倒下示意)

2.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

2.1事故直接原因

(1) 在与邻近带电线路施工安全距离不够的情况下,冒险作业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线路部分)(DL5009.2-2004)规定:整体组立杆塔与带电体的距离应大于倒杆距离。经现场调查,组立用的钢抱杆长度8.0m,新立的10kV 刘东线#102号杆杆高12m,电杆杆位与10kV东屯线金齿支线边相导线水平距离仅为4.8m,组立杆塔与邻近导线的安全距离达不到最低施工安全距离,施工人员在线路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冒险施工。

(2)施工人员采用错误的放倒钢抱杆的施工方法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没有测量钢抱杆与带电设备距离,在钢抱杆与邻近的带电线路施工安全距离不够的情况下,仍然采用直接向邻近的带电线路放倒钢抱杆的方法,导致钢抱杆碰触带电导线。

2.2事故间接原因

(1) 长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该工程共需组立140基电杆,事故前已组立102基,其中有39基不满足施工安全距离要求,新立杆与带电线路水平距离最近的仅0.98米,施工单位在3个多月的施工中,一直存在着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场施工队凭经验在与邻近带电线路施工安全距离不够的情况下冒险组织施工,未能得到及时的制止。

(2) 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技能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未对施工现场进行危害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未实际测量作业点与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在放倒钢抱杆过程中未采取防止碰触带电线路的安全措施。

(3) 业主、监理单位安全管理缺失

业主项目部对该工程的施工过程缺乏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不掌握,对施工分包单位无施工方案和施工四措施工、在10kV东屯线未停电冒险组立30多基电杆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有开展现场安全监督,没有发现和制止施工人员的长期冒险作业。

(4) 施工单位未履行承包商的安全责任

总承包单位未履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职责,未要求分包单位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四措,未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未签订安全协议,未对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未发现和制止施工分包单位的违章施工行为。

2.3事故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

(1)工程分包不规范

总承包单位在以84.6万中标后,以三个合同共65.77万元将工程肢解转包给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再以约48.6万元的计件价格转给民工队。项目经过层层转包,真正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仅占中标价的57.4%。

(2)工程管理混乱,以包代管

一是总承包单位同分包单位建立虚假施工项目部,该项目施工方案施工现场组织架构中除了项目经理是总承包单位人员外,其他11人都是分包单位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无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完全以包代管。

(3)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严重不足

一是施工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不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技能不足。二是现场人员没有经过基本的触电急救训练,无法正确地进行现场急救,导致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三是没有辨识邻近带电线路作业的危险点,未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3.对策

为解决基建工程人身安全突出问题,南方电网公司研究制定了加强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的“五个严禁”:

一、 严禁非法转包、违规分包;

二、 严禁以包代管;

三、 严禁“皮包公司”、挂靠和借用资质施工队伍承包工程和入网施工;

四、 严禁未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开工作业;

五、 严禁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并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

“五个严禁”是南方电网公司设定的基建安全管理“红线”,对清理整顿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理。

1、各级基建管理部门和业主项目部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业主管理缺失的,相关责任问题将通报人事和人力资源部门,在该部门管理的综合评价、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业绩考核评价中,进行量化扣分。对因分包管理不规范,引起安全事故的,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追究相关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实行问责、严肃处理。

2、对在南方电网公司内发生严重非法转包、违规分包等问题的承包商、分包商,记录企业资信档案,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处以招投标评分扣分、停止一定时期(视情况从3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等)参与南方电网公司基建工程投标和分包工程资格的处罚。

4.成效

南方电网公司在基建领域持续开展了非法违规转包分包及以包代管行为的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的范围,包括电源项目,主网、配网、城网和农网等电网项目,小型基建项目。主要清理检查的内容有:

1、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性,包括项目核准、立项、初步设计批复等。

2、项目设计、监理、施工等招投标的规范性。

3、项目合同管理的规范及执行情况。

4、落实基建安全“五个严禁”的情况。

5、重点检查分包管理情况,包括分包内容、分包性质、分包商资质、分包合同的审核,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审批流程、现场分包管理的定期监督等。

目前已形成了常态化检查机制,促使基层各单位都加大对分包管理的重视:南方电网公司总部每月组织两个专家组到各分子公司检查清理整顿工作;分子公司、地市供电局、业主项目部定期组织分包管理的自查;对16个存在严重分包管理问题的单位给予处罚。(见图2)

图2:2012年前三季度检查情况

自安顺“9.11”外包工程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南方电网公司正视存在的问题及深层面原因,制定基建安全管理“五个严禁”,建立健全了转包分包、以包代管清理整顿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基建领域转包分包、以包代管等行为的清理整顿工作,分层抽查,以点带面,基本杜绝了基建领域非法转包,规范了基建领域分包,促进了基建安全形式进一步好转。

事故反思范文第9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事故 反思

我国作为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煤大国,煤炭工业的地位空前提高,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有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急需解决:如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官煤勾结现象严重、煤矿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许多煤矿从业人员葬送了宝贵的生命,家破人亡;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使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成为当今法律人的一项重任。

一、 矿难频发的原因

(一)、两大主因

在我国的矿山行业,近几年出现了多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矿难的频发已经成为阻碍煤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些事故却都折射出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立法上的不足:立法指导思想落后;煤矿安全生产立法上存在概念疏漏;立法价值目标多元化、法律更新滞后及立法技术不完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之间不衔接、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等。执法上的不足:产权责任不清、行业准入制度及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因此,相关法律和法制的不足是导致矿难事故的两大主要原因。

(二)、采矿工人的安全意识不高

部分采矿工人文化素质较底,对于安全生产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高,在采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甚至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采矿技术和管理设备不够先进

我国的科技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和进步,但在采矿领域的一些技术和生产设备还有待提升,欠缺高水平的采矿技术人员专门指导,因此在采矿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采矿工作对地质的破坏性

由于矿产多存在于地质比较顽固或敏感地带,大量的采矿工程势必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当开采处的地质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的极限而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会带来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的矿难事故及防范

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煤矿安全事故有多种,其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冒顶事故透水火灾事故等危害最大,要预防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关键是要有好的通风系统,通风不出问题,对高瓦斯和瓦突矿井再采取抽放等相应技术管理措施,是可以预防事故发生的。对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采取相应的降尘防尘措施和消除火源,是可以防止火灾发生的。冒顶事故则要根据顶板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和实时检查处理有冒落危险的顶帮岩层,亦是可以防止的。对透水事故则要在搞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探放水措施,在适当部位修筑防水闸门硐室和建立完善的矿井排水系统,也是可以预防的。对火灾事故则要对火源如煤的自燃或引火物加强管理,再采取相应的防灭火技术与管理措施,也是可以避免的。

三、 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从体制上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和保障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矿难问题,就必须以立法手段加强监管,再以经济手段加以约束,从法律和制度上来进行监管。最后综合得出煤矿安全生产经验:立法先行;矿山安全监督独立;矿工举报,维护自身安全;严厉处罚,高额赔偿;重视安全培训;政府资金支持安全工作;先进的矿山救护队等。因此,完善煤矿安全法律体系、理顺矿产资源产权关系、健全行业准入及煤矿安全监察法律制度成为有效遏制矿难发生的必要手段。

(二)、加强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

有的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事故,可是突然间却接二连三出现事故,这往往就是企业放松了安全管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所致。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即使具备完成安全作业的能力,如果思想麻痹,缺乏正确的安全态度,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因此,生产现场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员工思想控制体系。具体要求是:要在班组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以舆论宣传征服人心,以强化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工作,并针对不同时期员工队伍中产生的松动情绪和麻痹思想,及时敲警钟,防止思想麻痹、事故冒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员工与伤残员工交谈,分析事故案例,以算“三笔账”(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的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账、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账)的方式,激发干部员工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如出黑板报、进行安全培训、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

(三)、努力提高开采技术和管理设备

有些事故是由于员工工艺操作技能不熟,操作方法不当造成。鉴于此,段、队、车间必须建立好安全技术防线,加强对员工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操作者一定要先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完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并使之有效运行。

生产现场的安全设备设施是员工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主要依靠,如管理不善,不仅影响生产进度,造成的事故危害也比手工操作更严重,抓好设备设施管理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渠道。基层领导应教育职工正确使用手工工具,严格按章操作,并加强对手工工具的维护和保管。在作业现场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具以及各种废料如放置不当、就会成为事故隐患。对在生产现场的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不能贪图方便,过量领存,随意乱放。

(四)、勘测地质,遵循规律,合理规划布局。

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提前规划,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对地质的破坏,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

采矿作为一项高难度高技术高风险的工程,开采过程中常有意外发生。我们要学习事故,总结矿难发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时刻深思,警钟长鸣。围绕本质安全的监管和事故防范等工作,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采矿工程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曦.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现存问题与原因探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06).

[2]韩洪.深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10).

事故反思范文第10篇

模板拆除施工是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环节之一,由于施工工艺复杂、现场环境多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中可能出现因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操作平台违规搭设、吊装提升操作不正确等情况,引发模板坍塌、高处坠落等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因此,对模板拆除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给予充分注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这对于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0年,天津市在建运河特大桥桥墩的承台加台模板要拆除,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承包合同,该项目由某建筑劳务公司负责施工。加台尺寸为8.8m×5.4m×2m,加台模板尺寸5.4m×2m,重约2 t,施工人员蔡云(化名)负责拆除相邻模板的螺栓,然后再用气割割除模板底部0.3 m的两根对拉杆。

随着工程的进行,当所有连接相邻模板的螺栓被全部拆除后,蔡云割掉了最后一根支撑模板的对拉杆,而根据操作规程,这本来是要等到模板被吊机提起后才能割掉的。吊车指挥员陈林(化名)看到模板发生倾倒,就立即用于推开蔡云,同时试图用手推住模板,阻止其倾倒。由于模板太沉,陈林被模板推到了承台边缘,落入基坑。而蔡云由于反应较慢,被模板压在下面。该事故造成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进行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直接原因

进行模板拆除,首先要利用汽车吊机大钩轻轻提着模板,防止模板倾倒,然后拆除模板与相邻模板的螺栓及对拉杆,最后将拆除的模板吊离至基坑边。

事故中起吊模板的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未受力,在这种情况下,蔡云违章作业,割除了维系模板稳定的最后一根对拉杆,违反了模板拆除最基本的安全操作规定,以致模板倾倒压身。

主要原因

工人入场后,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以致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作业队为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吊车指挥陈林未按规定,及时指挥将起吊模板的钢丝绳吊至受力状态,负指挥失当的责任,也是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间接原因

项目部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漏洞,现场监管不到位,对于施工现场潜在的事故隐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

事故发生后,项目部总结教训,提出并采取了防范措施。

首先,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细化工序流程。同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加强对进场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实施动态管理,项目部安全部门主抓,敦促作业队及时上报人员流动情况,以利于对新入场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绝不遗漏一人。依据安全技术专项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不照本宣科,务必使作业人员熟悉工艺流程及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违章操作,避免专项施工方案与现场实际施工“两张皮”的现象,从源头上根除安全隐患。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和监控。起重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后才能上岗。认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在作业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设起重指挥和监护人。

上一篇:重大交通事故范文 下一篇:火灾事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