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18:03:20

生物职称论文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1933年他向法兰克福大学提交了一篇名《宫廷人物:宫廷社会学、宫廷社会和专制君主的构建》的职称论文,使他获得了在德国大学任教的资格。但因纳粹上台而被迫开始了流亡生涯,他先是逃到法国,随后奔赴英国。1954年他成为英国莱斯特大学讲师,在其57岁高龄时才开始其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1962~1964年,在他正式退休后,他到西非成为加纳大学社会学教授,在此期间他收集了大量非洲艺术品。在1960年代中期,他在德国和荷兰担任客座教授。1978年到1984年他成为德国比勒费尔德跨学科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1990年死于阿姆斯特丹,享年93岁。诺贝特•埃利亚斯的职称论文最初写的并不是关于宫廷社会的题目,而是在阿尔弗雷德•韦伯指导下写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谱系》。这篇论文的写作提纲是在他死后在阿尔弗雷德的文件中发现的,主要探讨的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他对自然科学和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着力尤多。在他以后关于知识、科学和艺术的著述中这个主题反复出现,但这篇论文却并未完成。在1930年他成为卡尔•曼海曼的助手时,他中断了与阿尔弗雷德职称论文的合作计划,改变了他的研究主题,转而开始写作关于宫廷社会的职称论文。他向法兰克福大学提交了这篇关于宫廷社会的论文后便开始了流亡生涯,因此这篇论文一直没有发表。直到1960年代他退休后他才发现了这篇论文的打印稿,并在此稿基础上于1969年出版了德文版《宫廷社会》一书。那篇德文的职称论文现已遗失,它与该书的异同难以考究,不过该书的第一章《社会学与历史学》是为1969年出版该书而专门写的;关于散见书中的对社会学的批判和附录1等内容都是后来才写的。

二、诺贝特•埃利亚斯主要的社会学观点

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宫廷社会》一书中对宫廷社会的研究反映了他在后来的一些著述中表达的社会学观点,即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长时段的历史观。他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集中在《个体的社会》一书中,在书中他将个体的人置于社会与历史中来认识,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他认为“单个的人,从他出生之日起就被置于某种具有完全特定结构的职能序列中,他必须使自己适应这个职能序列,根据它来塑造自己,并且以它为出发点适时地发展自己”,而否定“天地初开,惟有一人,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已成年之人”,这样,人的本质便是社会关系的构成和历史的构成。埃利亚斯不同于同时代多数社会学家,他主张在长时段中考察社会发展,反对社会的静态研究;同时又反对社会发展的目的论,强调社会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区别。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孔德为代表的社会进化论影响很大,他们认为社会制度的发展同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着某种规律,人的自然特性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甚至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对此,埃利亚斯一方面采取了社会进化论的长时段研究传统,反对静态的社会研究,例如他反对他的主要竞争理论帕森斯的共时功能主义;另一方面他又否定了社会进化论的目的论和决定论,强调社会发展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区别,认为社会发展是能够走向倒退的。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和其长时段历史观使他提出了“构型”的概念,并在分析宫廷社会时频繁地使用这个概念。埃利亚斯的“构型”,是指“彼此相互依赖的个人之间的网络,网络之中的权力均衡始终处于变动不居的非均衡状态。”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首先强调人是处于相互依赖的网络,即社会关系之中的,网络由人构成,一旦形成便无法离开它;其次,强调了网络内部的不稳定性、变化性,因此网络或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动的结构,需要对此进行动态和历史的研究。这样,“构型”这个概念便整合了他的两个主要的社会学观点。他在《宫廷社会》一书中最早应用了这个概念来研究西欧尤其是法国的宫廷社会。

三、历史学与社会学的比较诺贝特•埃利亚斯

在《宫廷社会》中对宫廷社会的论述首先是从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对比开始的。作为社会学家的他研究的宫廷社会并不是他所处时代的宫廷社会,而是旧制度下尤其是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的宫廷社会,因此他的研究既是社会学的研究,也是历史学的考察,两者区别明显却也密不可分。他首先认识到了社会学研究的不足。他对宫廷社会的研究并非像普通社会学家那样对其作横切面的研究,而是将其放入较长历史时段中来考察,“社会结构的社会学考察如果离开许多国家宫廷社会的长期发展将是无任何意义的,”惟有如此才能解释“在构型中相互依赖的人们如何使统治者在少数人帮助下维持他们对压倒多数臣民的长期统治”这个问题。历史学的研究对此的解释是诸如路易十四之类的君主采取某些策略而维持了自己的权位,社会学的研究则将君主和臣民置于某种相互关联的网络中来考察,认为他们的地位是由某种社会结构决定的,但这种社会结构却正是个别君主策略长期发展的结果。这样,离开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学研究是目光短浅的、狭隘的。他对历史学研究的局限性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他认为历史学研究通常更强调事件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传统历史学(实证历史学)的研究将孤立的不可复制的资料置于研究的中心位置,缺乏系统的或可作证的架构。”即历史学的个别研究不能说明问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反问:“文献之类的原始资料难道就是历史的本质?”对他来说,没有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历史人物是很难评判的,只有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才能理解他们的价值和意义,这才是历史的本质。即缺乏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研究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因此,他认为对宫廷社会的研究必须将社会学与历史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即用“构型”理论来解释宫廷社会。他认为,“宫廷社会并不是一种独立于构建它的个人之外的现象;个人一旦构造了它,无论是国王还是仆人都不能独立于他们共同创造的社会之外。”因此法国宫廷社会这个“构型”由路易十四等君主构建后,在较长历史时期内维持着稳定,少数人长期维持着对多数人的统治。在诺贝特•埃利亚斯看来,个人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构型却是可以复制的,这就是构型形成后个人不能脱离它的原因。但构型并不是一个永远稳定的结构,其内部力量对比常有变化,一旦内部力量对比失衡构型便被打破;法国宫廷社会的终结便是构型内部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

四、宫廷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在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后,诺贝特•埃利亚斯接着论述了宫廷的形成及其社会地位。他指出,宫廷社会的这个“构型”是由国王、官员、仆人、顾问、侍从等人构成,国王自认为自己是以绝对权力统治着其他的人,国王是这些人等级、经济和职务升降的决定者,他们之间以某种等级制度和礼仪制度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宫廷社会的前身和范例是教会的显贵,阿维农教廷是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宫廷,而与之相竞争的则是意大利的各个王公的宫廷。但对宫廷的历史最为重要的则是法国宫廷的出现,因为在16世纪末以后的两个世纪中它一直是各国宫廷的楷模。关于宫廷的社会地位,他指出宫廷在17、18世纪的西欧国家是社会的代表和中心,正如近日城市和市民一样。由于在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国王和宫廷,便妨碍了我们对宫廷社会地位的认识。革命中革命者对宫廷批评最多的是其“奢侈”的生活方式,以此否定宫廷的社会价值,但在他看来宫廷并不是一种多余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的自我认同。宫廷的社会中心地位是与国王的绝对统治相联系的。在旧制度下,宫廷只不过是法国国王家庭的扩大版而已,而国王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旧制度的本质就是家天下,法王路易十四将国家视为他个人的财产,而宫廷就代表着他本人,宫廷是国王与臣民的媒介,是上传下达的必经之路。宫廷的社会学即是君主的社会学。在宫廷中国王的行为国家化,在宫廷之外国家的行为国王化。接着,诺贝特•埃利亚斯探讨了旧制度下法国宫廷社会的形成。他认为,法国的国王和大贵族从中世纪以来就存在着既斗争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面国王与贵族展开了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另一方面,他们都是贵族阶层,都希望能维持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到了17世纪,这两种倾向终于结合到了一起。由于旧贵族的衰落,国王便趁机将宫廷作为既保护又驯服贵族的工具。旧贵族只有进入宫廷依靠国王的庇护才能继续过着贵族式的生活,这样,宫廷贵族就取代了旧贵族;而国王只有将贵族赶进宫廷才能驯服,以保障自己的绝对权力。法国国王,尤其是路易十四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宫廷礼仪,来确定国王和宫廷贵族的这种新的社会地位。这样,就出现了宫廷社会。在宫廷社会中,无论是国王还是贵族,长期以来都在有意和无意中一直严守宫廷礼仪,原因就在于宫廷礼仪是对其权力关系的认同,是将他们联结为宫廷社会的纽带,他们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社会。宫廷社会的构型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论是国王还是仆从,都必须遵从宫廷礼仪,以维持自己在构型中的特定地位。即在某种程度上人的行为不具有自主性,社会构型和人们的地位决定了人们的行为。

五、宫廷社会的终结

最后,诺贝特•埃利亚斯还探讨了宫廷社会的终结。他首先分析了旧制度下宫廷社会的权力结构。他认为在旧制度下社会等级与权力并不能等同,出身于资产阶级的穿袍贵族虽然在社会等级上低于佩剑贵族,但垄断了政府中的要职;而佩剑贵族虽然在等级上高于前者,但只能垄断军事、外交和宫廷职务。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相互竞争,从而构成了宫廷社会的主要矛盾;他们在国王的干预下达成了权力的平衡,谁也不能在权力上超越对方,从而共同垄断了国家的权力,并都受制于国王。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了英国宫廷与法国宫廷的异同。他认为在17、18世纪英国宫廷与法国宫廷一样存在着上层阶级内部相互争夺地位和名声的斗争,但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并不像法国那样界限分明,并成为国王维系其权力的手段。英国独有的富裕的土地所有者阶层,即绅士阶层是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结合,该阶层并不热衷于争权夺利;英国革命后英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严格限制,宫廷并不是当时唯一的权力中心。因此英国宫廷的权力结构虽与法国宫廷类似但程度却不一样。这样,英国宫廷在英国革命后长期保持着稳定,绅士阶层也没有被毁灭,而法国的宫廷和贵族却因内部斗争和权力结构的僵化走向了灭亡。他指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国王拥有巧妙的政治手段,他与所有社会等级都保持着某种距离,既使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达成权力平衡,又使他们都受制于他;而到了路易十六时期,路易十六不再拥有路易十四的政治手段和权力,他不再充当权力斗争中仲裁人的角色,而是直接卷入了派系斗争。路易十六时期便形成了国王、穿袍贵族和佩剑贵族的权力三足鼎立的局面,任何一方都不能超越其他另一方,造成了权力结构(构型)的僵化,而不能融入新的血液。但随着近代化、商业化、城市化和中央集权化的发展,壮大的平民阶层对这样的权力分配越来越不满,而宫廷社会中的特权阶层虽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已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却因为宫廷社会这个构型的惯性使其仍然顽固地不肯放弃权力。虽然在路易十六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改革思想,但改革必会触犯到垄断权力的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在三方权力制衡的情况下改革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因此他指出正是“这个构型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换言之,社会结构的僵化和利益的固定化导致了革命的发生,并最终粉碎了这个构型自身。

六、结束语

国内学术界对诺贝特•埃利亚斯的认识主要限于《文明的进程》、《个体与社会》等著作,对其关于西方文明形成的进程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较为熟知。他在几乎所有主要著作中都论及了西欧宫廷社会或上流社会的行为举止与文明和社会的关系,其对宫廷社会的研究最早始于《宫廷社会》一书。因此该书奠定了其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并在西方学术界最早专门探讨了西欧宫廷社会。该书以“构型”理论探讨了西欧尤其是法国宫廷社会的形成过程,反映了诺贝特•埃利亚斯对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认识:他认为缺乏社会模型分析的历史学研究只是资料的堆积,不能说明问题;而缺乏长时段的历史研究的社会学研究则是目光短浅的,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结合起来才是理想的研究方法。因此,诺贝特•埃利亚斯在西方学术界开创了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对我国学术界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始于1992年,是国内最早的核心期刊评价工具,也是国内最权威的核心期刊工具,运用相当广泛。该评价体系每4年评1次,有效期4年,并出版目录。最近1版为2004年出版,共评选出1 798种核心期刊。基本上包含量所有学科的期刊,分属7大编75个学科类目。但是非中文期刊不被考虑收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非学术期刊,如文学作品类。

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入选的期刊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评选。科技期刊较“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比例大,例如生物医学类期刊前者2004年选取了499种,后者仅选取222种。该机构每年评1次,评上的期刊称号有效期为2年。这是统计源期刊最权威的说法,并具有核心期刊的意义,在国内的运用相当广泛。能够搜索到出版的目录,但目录出版很不及时。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始于1999年,至今出版核心期刊目录2次,最近1次是2004年,评选期刊736种。和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一样每4年评选1次,有效期4年。主要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大类的期刊,在国内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运用。也是核心期刊较权威的说法,但不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权威。有出版的目录。

四、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也被误译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 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评价的期刊学科范围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相似,并有较高的重复率。每年评选1次,有效期未公布。具有核心期刊的意义,是目前国内正在产生影响力的统计源期刊说法,但远不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影响广泛。有出版的目录。2004年调整后CSSCI来源期刊为461种,海外出版的期刊为17种,涉及的学科范围包括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社科总论、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人文、经济地理、环境科学等社会科学领域。

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涵盖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科学。核心库669种期刊,扩展库378种期刊。CSCD从1996年开始出版,每年出版光盘1套。但是运用不多,也难见其出版的目录。

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这种核心期刊说法目前缺乏公认性,国内运用较少,评选周期和有效期不祥,也难见其出核心期刊的目录。

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不是期刊性质的标准,而往往作为科研部门评价期刊性质的参考工具。其原因与评价体系过多,评价结果悬殊,各有自己的权威性和运用程度,谁更科学合理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前各高校科研处运用最多的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其次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未进入这3个目录的或者不予报销发表费用,或者评职称不予承认。又如四川省卫生厅将职称论文分为[8]A类期刊和B类期刊两种,其中A类期刊是指“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其余未被收录的正规期刊一律归为B类期刊,并要求评高职要求至少有1篇论文在A类期刊发表。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一、综合性科技期刊瓶颈分析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主要有三大支柱,即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以刊登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性期刊和以刊登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期刊。学术型期刊得益于我国科学研发水平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核心期刊,不少期刊在国际上颇具盛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而科普类期刊由于选题鲜活、深入群众生活、内容浅显易读,生动活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总体维持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也形成了不少知名品牌。相较之下,以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囿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发展却不尽乎人意。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滞后我国的综合性期刊普遍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基本上接受上级部门的单纯行政管理、扶持和干预,难以形成与科技发展同步的期刊质量管理机制,出版单位大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意识。此外,现行管理体制下科技期刊缺乏退出机制,大批低水准、低质量的期刊充斥市场,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合理布局和总体质量。

2.市场运作程度低下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所划拨的办刊经费往往比较紧张。由于办刊经费不足,导致杂志社人力资源长期短缺,造成编辑力量分散、资源无法集中的恶果。而封闭的办刊环境,使得大多数期刊均未考虑过疏通发行渠道、开拓广告客户,这进一步造成运作资金的匮乏。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锐意进取、处于市场化初期的杂志社而言,主管部门又缺乏应有的扶持力度,导致发行、营销和业务的拓展因资金链条断裂而无法进行。

3.期刊自我定位模糊面对如今的科技期刊格局现状,综合性期刊却定位模糊,摇摆不定。无论是精品学术路线还是大众科普路线,均面临学术性期刊和科普性期刊的强势竞争,既没有稳定的专家稿源,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仅仅停留在“科技部门的喉舌,职称论文的张贴版”阶段,在科技期刊市场化浪潮中显得尤为尴尬。

4.采编队伍能力匮乏由于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杂志社总体呈现出高级科技编辑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年龄与知识结构老化的局面。目前在编辑部基本找不到既善于策划、又懂得经营,且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在期刊界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仅靠有限的人才培养经费和计划经济所遗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适应杂志社自身的发展需求。

5.期刊内容质量较差行政管理、市场运作、自身定位和采编队伍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综合性科技期刊质量水平低下。编辑团队缺乏选题策划的意识与能力,而编辑部本身也不具备采访、调研的必要软、硬件。大多数期刊刊载的内容除了每月的上级部门下发的省内、市内科技大事和科技要闻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版面用于刊载职称论文。这样的杂志既不具有可读性,也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可言,仅仅作为某些行政人员养家糊口的工具和职称晋升的必要平台之一。由于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特殊行政属性,使得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既有别于国内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和科普性科技期刊,又不同于国外的主流科技期刊,因此要促进综合性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还需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因地制宜地在借鉴国内外科技期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制度体制上、运作机制上的全方位的创新。

二、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综合”之惑

据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共有50余种,其中省级以上综合性科技期刊24种,如《广东科技》等;地市级科技期刊20种,如《深圳特区科技》等;此外还有企业科技期刊10余种。绝大多数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内容上仍旧沿用“科技政策、科技动态、科技论文”三位一体的构架,将政策指导、科学普及和学术研究大杂烩式地杂糅在一刊之中。这种笼统的内容构架,使得杂志目标读者群模糊、没有核心诉求、品牌定位困难:枯燥的科技政策无法赢得普通读者的青睐;职称论文与专业学术论文相比,缺乏研发团队的集体精心耕耘,仅仅是个人“散户”的成果论述,难以让高端读者动心。所以,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也就因此而毫无头绪。当前国内的综合性期刊在定位上往往败于“综合”二字。既然是综合性期刊,就不能以偏概全,仅仅从学术或科普着眼;也不能一味求全,笼统地将科技政策、科技要闻、学术论文和科普软文硬塞入一刊之中。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关键在于理清定位的思路,生成最核心的媒介价值。

三、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突围战略

1.以一期多刊促品牌定位品牌建设,定位先行。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综合性并不是不加区分、不分良莠的将所有信息杂糅在一起,而是对不同类型的稿件、不同风格的行文按照不同的目标读者进行梳纳整理。“综合”即意味着杂志要实行双品牌乃至多品牌的媒介战略。从当前综合性科技期刊信息源来看,杂志可采用一期多刊的方式,将资讯性、指导性、宣教性信息和学术性信息分离开来,以打造品牌双星的方式,为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在微观定位上,上半月刊重点以大众化、科普化的视角,对该地区的科技政策和科技热点进行选题策划与解读,主要侧重于实现杂志的引导性、宣教性与资讯性,面向的是一般读者群体;下半月刊则致力于弘扬本地区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现各界的科研风采,主要侧重于实现杂志的学术性,面向的是行业专家、学者等高端读者群体。上下半月刊组成的品牌子刊,共同支撑综合性科技期刊这一母品牌的发展。

2.以CIS系统促品牌设计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企业识别系统)设计是目前企业界普遍采用的品牌形象识别设计方法,亦可借用于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讨论。CIS体系中包含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层次。在理念识别层面上,综合性科技期刊是党和政府科技工作的喉舌之一,既具有行政属性又具有媒介属性。其应当以“立志做科技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引导者”为核心理念,为活跃在各条科技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们提供资讯和学术交流平台,以媒介的力量指引全省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将党和政府的科技决策、前沿的科研成果以通俗浅显的方式传播给一般受众。在行为识别层面上,各杂志社亟待需要建立一套包括采编业务、发行业务、部门运作、奖惩机制、会议制度、培训制度、编外人员招募制度等在内的工作流程体系,使杂志社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工作。在视觉识别上,由于杂志实行一期多刊战略,因而在视觉设计上应当既体现区别,又富有共性,例如可通过主题色的差异加以区分。近年来,加强版面设计、优化视觉效果已成为科技期刊行业的共识。

3.以科技政策促选题策划媒介资源对媒介品牌的影响至关重要,独有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品牌化进程。绝大多数综合性科技期刊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下属单位,毋庸置疑地拥有在政策、政策解读上拥有绝对的垄断优势。以政策促选题,是当今综合性科技期刊应对学术性科技期刊、科普性科技期刊的利器。它意味着杂志的选题工作应当以政府决策为基调,充分发挥编辑部们的创新思维,以新政策的内容、新政策的解读、新政策的对策、新政策的科普等几个角度作为一般思路,充分发挥杂志信息垄断优势,打造与学术期刊、技术期刊、科普期刊截然不同的第四类科技期刊。对于下半月看而言,借力期刊垄断资源的具体途径包括:对本地政府扶持的科技项目加以充分利用;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通讯员,专职搜集稿件、对专家进行邀稿。此外,不少重点高校均设有学生科研计划,亦可择其优者进行科研成果论文刊登。

4.以整合营销促品牌传播如果一份杂志拥有了精确的品牌定位、系统的品牌设计和明晰的选题策划,便完成了“内功”的修炼。然而要想成为一份优秀的杂志,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整合营销策略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对综合性科技期刊而言,在发行渠道上可以采取以邮政发行、自办发行、零售发行“三位一体”为主导、以赠阅为辅的发行策略,用邮政发行、自办发行稳定发行市场,用零售发行延伸发行市场,借助星级酒店、机场、高档社区等场所,传播和塑造精品期刊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也要注意利用CNKI、万方、维普等网络数据库拓展杂志的阅读群体,并通过付费下载加杂志的销售收入。除了发行外,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期刊品牌进行传播,具体包括: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展开合作,刊登、播发杂志广告;积极利用科技主管部门的影响力各种机会举办、承办各类科技活动、学术论坛,拓展杂志在科技界影响力;打造杂志官方网站、博客、网络社区,为大众提供更便捷的资讯和沟通平台。

5.以衍生媒介促品牌延伸尽管综合性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但终有一日要经历品牌延伸的过程。未来其品牌延伸主要以媒介衍生物的形式进行,既可以从传统媒介延拓,如打造多个子刊、发行科普系列读本、权威行业调研报告等相关书籍;也可以向新媒体延拓,如制作电子期刊、手机杂志等,其品牌最终将向分众化、碎片化、多样化和集团化发展。

四、综合性科技期刊未来趋势展望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110米栏;科研状况;展望

110米栏是田径项目中技术性很强,动作较复杂,全身协调配合,对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110米栏运动科研是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部分,是推动110米栏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对1997-2007年我国110米栏运动科研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110米栏运动的科研状况与当前我国110米栏运动的竞技水平不相称。本文通过对1997-2007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110米栏运动的110篇文献的研究,旨在对我国110米栏科研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为今后我国110米栏的科学

一、结果与分析

1.110米栏科研论文的基本情况

(1)科研论文期刊分布与期刊刊载量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1997-2007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专业性期刊上刊载的有关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共72篇,平均6.5篇/年,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只有27篇,平均2.5篇/年;除此之外,学位论文和体育类科普读物如:《田径》、《新体育》、《中国体育教练员》等11年来发表110米栏运动相关文章38篇。从科研论文数量变化曲线看11年来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11年来有关110米栏运动的科研论文有72篇。科研论文涉及11种体育类核心期刊、3种中文类核心期刊和35种一般性专业期刊。体育类核心期刊刊载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最多的是中国体育科技,共7篇,约占总数量的30.43%,平均每年刊载论文0.64篇;体育类核心期刊11年来共刊载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23篇,约占总数的31.94%,平均每年刊载110米栏运动核心论文2.09篇。中文类核心期刊刊载110米运动科研论文4篇,约占总数的5.56%,平均每年0.36篇。一般性专业期刊发表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最多的刊物是体育科研、四川体育科学和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各3篇;11年来共发表IlO米栏运动科研论文45篇,约占总数的62.50%,平均每年发表4.09篇。除此之外,110米栏运动的学位论文有4篇,体育类科普读物11年来发表有关110米栏运动的文章有34篇。

(2)基金课题论文情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是体育科研领域的顶尖课题,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攻坚能力和水平。11年来我国110米栏运动共有7篇基金论文,即:河北省体育局奥运和全运会科技与服务项目、河北省体育局资助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子课题、上海市体育局《第9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攻关服务》科研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八运会田径目科技攻关》之子课题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研究生资助课题,占总数的9.72%,说明110米栏运动研究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不高,以自发性的科研为主。因此,增加110米栏运动基金项目是推动我国110米栏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

(3)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110米栏运动使用的研究方法,经统计共有4大类,8种。其中l篇论文使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有36篇,占总数的51.39%;使用2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4篇,占19.44%;使用3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7篇,占23.61%,使用4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论文有5篇,占6.94%。统计结果表明:使用1种方法的最多,其次是使用3种方法的。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中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会把学科推向更高的水准。110栏运动科研论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逐年增加,所研究的深度与科学化程度逐步增强。

从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看(见表2),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而实验法排到第五位。这说明110米栏科研论文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且落后,不能满足现阶段110米栏运动发展的需要,急待采用新的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4)科研论文内容分布情况。11年来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内容主要涉及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基本理论、生物力学、教学、心理、比赛和选材7个方面。科研内容居前三位的是技术基本理论、训练理论与方法和生物力学,分别占论文总数的62.50%、11.11%和8.33%,关于比赛、选材、教学和心理的研究不多分别占论文总数的4.17%、1.39%、2.78%和2.78%,场地、器材、服装、生理和营养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说明科研中理论性的、基础性的课题多,应用性的课题少。现代的竞技运动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110米栏运动在选材、营养、场地、器材、服装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2.作者情况分析

(1)作者的职称、学历情况。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因素,科研人员的素质与科研成果的大小与多少紧密相连。通过对1997-2007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72篇科研论文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有职称的44人,当中教授6人,占职称论文总数的13.64%;副教授16人,占36.36%;讲师18人,占40.91%;助教4人,占9.09%。而没有注明职称的却有28人,占科研总人数的38.89%。

在学历结构中,教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为零,50%具有硕士学位;副教授中12.5%具有博士学位,25%具有硕士学位;讲师中5.56%具有博士学位,22.22%具有硕士学位;助教中50%具有硕士学位。从这一学历结构比例看,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很有继续充电的必要,以优化科研队伍结构比例,增强科研队伍的实力。

(2)作者的单位情况。高等院校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特别是体育院系,虽然相对于综合院校来说为数不多,但科研力量比较雄厚,人才较多。从表3中可以看出,科研队伍的人员主要来自于体育院系和大学体育教学部的教师,他们占科研总人数的93.05%,但是缺乏来自运动训练第一线的人员,他们仅占科研总人数的2.78%。

(3)作者来源地区分布情况。我国110米栏运动的科研状况在区域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科研论文数量都不多,大致分布如下:河北12篇;广东和山东各7篇;安徽6篇;上海5篇;江苏和辽宁各4篇;山西3篇;湖南、福建、河南、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各2篇;北京、甘肃、吉林和广西各1篇。这也充分说明110米栏运动科研才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的不均衡和不稳定阶段。

二、结论与建议

1.1997-2007近11年来我国公开发表的专业性期刊上刊载的有关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共72篇,平均6.5篇/年,但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量占37.50%,一般刊物上占62.50%,因此,论文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2.11年来110米栏运动科研论文内容主要是技术基本理论、训练理论与方法和生物力学,而关于比赛、教学、选材和心理的研究不多,场地、器材、服装和营养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基金项目少,科研仍处于自发状态,这都反映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我国110米栏运动科研的一个薄弱环节。

3.110米栏运动科研队伍的人员主要来自于体育院系和工体部的教师,他们占科研总人数的93.05%,而缺乏来自运动训练第一线的人员,他们仅占科研总人数的2.78%。科研中理论性的、基础性的课题多,应用性的课题少,也正是科研队伍结构现状的具体表现。应鼓励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联合进行研究。

4.科研论文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且落后,不能满足现阶段110米栏项目发展的需要,急待采用新的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三、对110米栏运动科研的未来展望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因此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土地整理项目将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其中,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的经济收入;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因此,研究我市土地整理对未来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目概况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水较多,光照充足,小气候差距显着,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地气候特征。气温年平均为16.3℃,常年平均降水量约1373.6毫米,降水日年均约158.3天,相对湿度约82%,日照年均约1887.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四周群山环抱,地势由南向北渐次倾斜,地貌为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和河网平原组成,地理位置优越,公路交通便利,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水源以引运河水为主。适宜农业生产。土地均适宜稻、多种经济作物生长,水面适宜养殖鱼、虾、蟹。温度年季变化的影响较大,易出现旱涝、台风、冰雹、寒流等灾害性天气。项目区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有4万余人,项目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近年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46.75hm2,其中耕地703.56hm2~,园地178.98hm2,林地8.56hm2,其它农用地257.09hm2,城镇及工矿用地116.78hm2,水利设施用地0.38hm2,未利用土地7.56hm2~,其他土地73.84hm2~。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园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项目区的新增耕地有以下几个来源:通过对原有耕地进行整理,可以增加耕地52.68hm2;通过对农村道路整理,可增加耕地8.98hm2;通过对坑塘水面整理,可增加耕地8.04hm2;通过对农田水利用地整理,可增加耕地21.89hm2;通过对零星田坎进行整理,可增加耕地6.06hm2;通过对零星荒草地整理,可增加耕地1.15hm2;净增耕地率为5.39%。具体来说,土地整理效果表现在: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扩大了项目区灌溉面积,土壤质量有所提高,耕层厚度有所增加,能够较好地适应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了耕地产出率;通过土地平整,沟塘和荒地整理,农田水利配套和水土流失治理,道路林网建设,既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还可显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维护基本农田的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抗御洪涝和干旱灾害的能力。注重增施有机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形成完善田间道路、林网、沟渠配套的基础设施,真正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木成行、管相连”的农田生态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论文服务网,本站刊载大量环境管理论文范文格式,经济管理职称论文。供广大论文答辩需要者、经济管理评职称需要者参考。

3、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可新增耕地90.76hm2,按照整理后新增耕地数量,计算新增耕地效益。该效益的计算考虑当地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整理后,增加早地面积38.12hm2,增加水田面积51.64hm2。耕地农作物产量可增加1 500、1 500、750kv/hm2,可净增效益1672354元/hm2。项目区基础设施年运行费用。按工程施工费的5%考虑,项目区基础设施年运行费用为90.75万元/年。项目区年经济效益。经计算,项目区年经济效益为335.3万元/年。土地整理项目经济评价。项 目经济评价按动态分析法计算项目的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项目总投资为2563.78万元,年经济效益为356.40万元,经济分析期取30年,按12%的社会折现率计算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

4、社会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土地整理实施后, 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也就是说,土地整理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 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等) 所作贡献与影响的程度。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分析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防止单纯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项目与所在地区利益协调一致,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防止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和后果,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避免和减少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社会风险,提高投资效益。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90.76hm2,保障了农民的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土地整理调整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改善了生产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生态效益分析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药龙葵;茄胺;超声波;色谱;职称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PHS-3C精密pH计(北京精密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三博科技有限公司);SENCO R型旋转蒸发器(北京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AY120电子天平(日本岛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有限公司);甲醇、乙醇、氯仿均为分析纯。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称取龙葵样品,用v[Hcl]:v(乙醇)1:4溶液润湿24h后,龙葵与乙醇按1g:lOmL加入乙醇,在常温下采用超声波提取两次。过滤后合并滤液。滤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黄绿色固体。用0.5mol/L的HCl溶解甾体类生物碱粗提物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去氯仿层,水相用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到龙葵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

1.3 茄胺的制备

将含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定量取出并减压蒸干后,残留物用40mLv[Hcl]:v(乙醇)1:1溶解,在100度下水解,水解后将溶液中乙醇蒸馏去除,余液用氯仿萃取三次,取酸水层。经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并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茄胺的甲醇溶液。

1.4 色谱分析

经在紫外区全波段扫描确认标样茄胺在210hm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选定210hm作为茄胺的检测波长。色谱条件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流速为1.2mL/min。茄胺进样量20ug/mL-200 ug /mL时。进样量2(ug/mL)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结果

2.1 提取效果

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具有快速、简易、提取效率高的特点。依据这个原则,本文选择实验条件温度为:25度,乙醇浓度为95%。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茎叶内的茄胺的平均得率为0.42%,果实内的茄胺平均得率3.22%。称取3份龙葵果实样品,进行平行提取实验,计算茄胺产物的质量百分数以及同批样品的RSD值,结果表明,3个龙葵样品提出的茄胺平均质量分数为:2.53%,RSD值为:4.18%,证实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2.2色谱效果

本文选择水解1h的甾体类生物碱样品作为考查对象,在未添加磷酸的条件下,色谱峰峰形严重拖尾,随着酸度的加强,峰形开始锐化,至pH2.7时,甾体类生物碱和茄胺已完全离子化.峰形尖锐,两类色谱峰分离度高。

3 讨论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和手段,在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特别是从确有疗效的中草药中,寻找和开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不仅对促进人类的健康,而且对推进我国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葵是一年生草本,全草含澳洲茄碱、澳洲茄明碱、澳洲茄边碱等多种甾体类生物碱,它们的苷元主要为茄胺,生物碱含量以果实为最多,在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成熟后则消失。

龙葵含有丰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成分,具有消炎、抗菌、降压、抗癌等多种药用功能,但到目前为止,龙葵的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有关其活性成分研究的报导更是一片空白。上个世纪,有人采用国外提取茄属植物的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了龙葵中茄碱的甙元茄胺的含量,发现龙葵果实中茄胺含量明显高于全草含量,并在未成熟的青果实中发现茄胺含量甚至高达4.2%,但有关龙葵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总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在本文结果显示中,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提取龙葵甾体类生物碱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的优点。同时其重复性好、稳定性与回收率高。

高效液相色谱近年来以其绝对优势广泛用于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尤其是由非极性固定想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反液相色谱系统(RP-HPLc)的应用约占90%,非极性固定相主要是以硅胶为基质的硅烷化反相键和相。本文研究并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甾体类生物碱及其苷元茄胺的分析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10hm。流动相选择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进行紫外、红外、质谱分析,证实其为龙葵甾体类生物碱的苷元茄胺。

参考文献:

[1] 季宇彬,王宏亮,高世勇.龙葵碱对肿瘤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21(2):127-129.

赖亚辉.龙葵果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10,17(I):53-56.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龙葵;茄胺;超声波;色谱;职称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PHS-3C精密pH计(北京精密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三博科技有限公司);SENCO R型旋转蒸发器(北京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AY120电子天平(日本岛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有限公司);甲醇、乙醇、氯仿均为分析纯。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称取龙葵样品,用v[Hcl]:v(乙醇)1:4溶液润湿24h后,龙葵与乙醇按1g:lOmL加入乙醇,在常温下采用超声波提取两次。过滤后合并滤液。滤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黄绿色固体。用0.5mol/L的HCl溶解甾体类生物碱粗提物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去氯仿层,水相用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到龙葵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

1.3 茄胺的制备

将含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定量取出并减压蒸干后,残留物用40mLv[Hcl]:v(乙醇)1:1溶解,在100度下水解,水解后将溶液中乙醇蒸馏去除,余液用氯仿萃取三次,取酸水层。经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并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茄胺的甲醇溶液。

1.4 色谱分析

经在紫外区全波段扫描确认标样茄胺在210hm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选定210hm作为茄胺的检测波长。色谱条件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流速为1.2mL/min。茄胺进样量20ug/mL-200 ug /mL时。进样量2(ug/mL)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结果

2.1 提取效果

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具有快速、简易、提取效率高的特点。依据这个原则,本文选择实验条件温度为:25度,乙醇浓度为95%。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茎叶内的茄胺的平均得率为0.42%,果实内的茄胺平均得率3.22%。称取3份龙葵果实样品,进行平行提取实验,计算茄胺产物的质量百分数以及同批样品的RSD值,结果表明,3个龙葵样品提出的茄胺平均质量分数为:2.53%,RSD值为:4.18%,证实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2.2色谱效果

本文选择水解1h的甾体类生物碱样品作为考查对象,在未添加磷酸的条件下,色谱峰峰形严重拖尾,随着酸度的加强,峰形开始锐化,至pH2.7时,甾体类生物碱和茄胺已完全离子化.峰形尖锐,两类色谱峰分离度高。

3 讨论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和手段,在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特别是从确有疗效的中草药中,寻找和开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不仅对促进人类的健康,而且对推进我国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葵是一年生草本,全草含澳洲茄碱、澳洲茄明碱、澳洲茄边碱等多种甾体类生物碱,它们的苷元主要为茄胺,生物碱含量以果实为最多,在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成熟后则消失。

龙葵含有丰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成分,具有消炎、抗菌、降压、抗癌等多种药用功能,但到目前为止,龙葵的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有关其活性成分研究的报导更是一片空白。上个世纪,有人采用国外提取茄属植物的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了龙葵中茄碱的甙元茄胺的含量,发现龙葵果实中茄胺含量明显高于全草含量,并在未成熟的青果实中发现茄胺含量甚至高达4.2%,但有关龙葵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总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在本文结果显示中,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提取龙葵甾体类生物碱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的优点。同时其重复性好、稳定性与回收率高。

高效液相色谱近年来以其绝对优势广泛用于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尤其是由非极性固定想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反液相色谱系统(RP-HPLc)的应用约占90%,非极性固定相主要是以硅胶为基质的硅烷化反相键和相。本文研究并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甾体类生物碱及其苷元茄胺的分析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10hm。流动相选择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进行紫外、红外、质谱分析,证实其为龙葵甾体类生物碱的苷元茄胺。

参考文献:

[1] 季宇彬,王宏亮,高世勇.龙葵碱对肿瘤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21(2):127-129.

赖亚辉.龙葵果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10,17(I):53-56.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药龙葵;茄胺;超声波;色谱;职称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PHS-3C精密pH计(北京精密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三博科技有限公司);SENCO R型旋转蒸发器(北京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AY120电子天平(日本岛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有限公司);甲醇、乙醇、氯仿均为分析纯。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称取龙葵样品,用v[Hcl]:v(乙醇)1:4溶液润湿24h后,龙葵与乙醇按1g:lOmL加入乙醇,在常温下采用超声波提取两次。过滤后合并滤液。滤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黄绿色固体。用0.5mol/L的HCl溶解甾体类生物碱粗提物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去氯仿层,水相用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到龙葵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

1.3 茄胺的制备

将含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定量取出并减压蒸干后,残留物用40mLv[Hcl]:v(乙醇)1:1溶解,在100度下水解,水解后将溶液中乙醇蒸馏去除,余液用氯仿萃取三次,取酸水层。经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并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茄胺的甲醇溶液。

1.4 色谱分析

经在紫外区全波段扫描确认标样茄胺在210hm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选定210hm作为茄胺的检测波长。色谱条件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流速为1.2mL/min。茄胺进样量20ug/mL-200 ug /mL时。进样量2(ug/mL)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结果

2.1 提取效果

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具有快速、简易、提取效率高的特点。依据这个原则,本文选择实验条件温度为:25度,乙醇浓度为95%。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茎叶内的茄胺的平均得率为0.42%,果实内的茄胺平均得率3.22%。称取3份龙葵果实样品,进行平行提取实验,计算茄胺产物的质量百分数以及同批样品的RSD值,结果表明,3个龙葵样品提出的茄胺平均质量分数为:2.53%,RSD值为:4.18%,证实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2.2色谱效果

本文选择水解1h的甾体类生物碱样品作为考查对象,在未添加磷酸的条件下,色谱峰峰形严重拖尾,随着酸度的加强,峰形开始锐化,至pH2.7时,甾体类生物碱和茄胺已完全离子化.峰形尖锐,两类色谱峰分离度高。

3 讨论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和手段,在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特别是从确有疗效的中草药中,寻找和开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不仅对促进人类的健康,而且对推进我国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葵是一年生草本,全草含澳洲茄碱、澳洲茄明碱、澳洲茄边碱等多种甾体类生物碱,它们的苷元主要为茄胺,生物碱含量以果实为最多,在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成熟后则消失。

龙葵含有丰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成分,具有消炎、抗菌、降压、抗癌等多种药用功能,但到目前为止,龙葵的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有关其活性成分研究的报导更是一片空白。上个世纪,有人采用国外提取茄属植物的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了龙葵中茄碱的甙元茄胺的含量,发现龙葵果实中茄胺含量明显高于全草含量,并在未成熟的青果实中发现茄胺含量甚至高达4.2%,但有关龙葵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总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在本文结果显示中,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提取龙葵甾体类生物碱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的优点。同时其重复性好、稳定性与回收率高。

高效液相色谱近年来以其绝对优势广泛用于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尤其是由非极性固定想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反液相色谱系统(RP-HPLc)的应用约占90%,非极性固定相主要是以硅胶为基质的硅烷化反相键和相。本文研究并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甾体类生物碱及其苷元茄胺的分析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10hm。流动相选择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进行紫外、红外、质谱分析,证实其为龙葵甾体类生物碱的苷元茄胺。

参考文献:

[1] 季宇彬,王宏亮,高世勇.龙葵碱对肿瘤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21(2):127-129.

[2] 赖亚辉.龙葵果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10,17(I):53-56.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药龙葵;茄胺;超声波;色谱;职称论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phs-3c精密ph计(北京精密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北京三博科技有限公司);senco r型旋转蒸发器(北京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ay120电子天平(日本岛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有限公司);甲醇、乙醇、氯仿均为分析纯。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

称取龙葵样品,用v[hcl]:v(乙醇)1:4溶液润湿24h后,龙葵与乙醇按1g:loml加入乙醇,在常温下采用超声波提取两次。过滤后合并滤液。滤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黄绿色固体。用0.5mol/l的hcl溶解甾体类生物碱粗提物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去氯仿层,水相用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到龙葵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

1.3 茄胺的制备

将含生物总碱的甲醇溶液定量取出并减压蒸干后,残留物用40mlv[hcl]:v(乙醇)1:1溶解,在100度下水解,水解后将溶液中乙醇蒸馏去除,余液用氯仿萃取三次,取酸水层。经naoh溶液调节至ph为1o.5后,用氯仿萃取三次,合并氯仿萃取液,蒸干并用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茄胺的甲醇溶液。

1.4 色谱分析

经在紫外区全波段扫描确认标样茄胺在210hm处有最大吸收峰,因此,选定210hm作为茄胺的检测波长。色谱条件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流速为1.2ml/min。茄胺进样量20ug/ml-200 ug /ml时。进样量2(ug/ml)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结果

2.1 提取效果

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具有快速、简易、提取效率高的特点。依据这个原则,本文选择实验条件温度为:25度,乙醇浓度为95%。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茎叶内的茄胺的平均得率为0.42%,果实内的茄胺平均得率3.22%。称取3份龙葵果实样品,进行平行提取实验,计算茄胺产物的质量百分数以及同批样品的rsd值,结果表明,3个龙葵样品提出的茄胺平均质量分数为:2.53%,rsd值为:4.18%,证实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2.2色谱效果

本文选择水解1h的甾体类生物碱样品作为考查对象,在未添加磷酸的条件下,色谱峰峰形严重拖尾,随着酸度的加强,峰形开始锐化,至ph2.7时,甾体类生物碱和茄胺已完全离子化.峰形尖锐,两类色谱峰分离度高。

3 讨论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和手段,在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特别是从确有疗效的中草药中,寻找和开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不仅对促进人类的健康,而且对推进我国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龙葵是一年生草本,全草含澳洲茄碱、澳洲茄明碱、澳洲茄边碱等多种甾体类生物碱,它们的苷元主要为茄胺,生物碱含量以果实为最多,在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成熟后则消失。

龙葵含有丰富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成分,具有消炎、抗菌、降压、抗癌等多种药用功能,但到目前为止,龙葵的资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有关其活性成分研究的报导更是一片空白。上个世纪,有人采用国外提取茄属植物的工艺,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了龙葵中茄碱的甙元茄胺的含量,发现龙葵果实中茄胺含量明显高于全草含量,并在未成熟的青果实中发现茄胺含量甚至高达4.2%,但有关龙葵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总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在本文结果显示中,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提取龙葵甾体类生物碱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的优点。同时其重复性好、稳定性与回收率高。

高效液相色谱近年来以其绝对优势广泛用于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尤其是由非极性固定想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反液相色谱系统(rp-hplc)的应用约占90%,非极性固定相主要是以硅胶为基质的硅烷化反相键和相。本文研究并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甾体类生物碱及其苷元茄胺的分析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10hm。流动相选择乙腈:水为55:45(水相ph用磷酸调节至2.7),进行紫外、红外、质谱分析,证实其为龙葵甾体类生物碱的苷元茄胺。

参考文献:

[1] 季宇彬,王宏亮,高世勇.龙葵碱对肿瘤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21(2):127-129.

[2] 赖亚辉.龙葵果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10,17(i):53-56.

生物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09-5——2012-5自愿要求以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而无手术及药物使用禁忌症的妇女100例,按asa i~ii级。平均年龄19~40岁,孕期6~9周,体重39~65kg。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年龄、孕期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全身性疾病,无麻醉过敏及镇痛药、镇静药成瘾史。

1.2 麻醉方法 本组术前禁食6h,禁饮4h,入院后常规监测bp、spo2、hr、rr,室内常规设备有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药品和氧气以及麻醉机,开放静脉通路后,用丙泊酚400mg与2%利多卡因2ml混合液。a组缓慢静注丙泊酚1.5~2.0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b组先缓慢静注舒芬太尼1μg/kg,后以a组方法。两组术中如患者臀部扭动抵抗,影响手术操作时。酌情静注丙泊酚每次20~30mg。

1.3 镇痛标准 将术中镇痛效果分为三级:ⅰ级,显著,患者意识消失或安静自如;ⅱ级,有效,患者皱眉、握拳,双手有推卸动作;ⅲ级,无效,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喊叫。将术后宫缩分为三级:1级,无痛,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2级,轻痛,轻微下腹部疼痛;3级,重痛,明显下腹部疼痛伴坠胀感。

1.4 监测 术中连续监测bp、spo2、hr,评定镇痛效果。记录两组丙泊酚总量。记录:⑴清醒时间,是指用药至患者清醒,即能认清周围人,回答切题,定向明确。⑵离开医院时间,是指从清醒至离开医院的时间。离开医院指标:患者清醒,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能独立正常行走。观察术后宫缩疼痛及子宫出血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见表1,两组丙泊酚总量、清醒及离开医院时间和出血量见表2.

表1 两组镇痛药效果[例(%)]

由表1、2可见:b组术中镇痛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术后宫缩痛也比a组轻(p<0.01)。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

3 讨论

丙泊酚为新型的静脉物,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完全等特点。但丙泊酚镇痛作用较弱,对人流的手术刺激操作常难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单独应用时,剂量偏大。丙泊酚临床效果与给药量有明显关系,要想满足人流手术要求,丙泊酚用量要达3mg/kg。与本文的统计结果3.2mg/kg想接近。丙泊酚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表现明显。术后宫缩疼痛在患者清醒后由于丙泊酚药物浓度快速下降,常难达到有效的抑制。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作用强度为芬太尼的10倍,与芬太尼相同,舒芬太尼在血脑之间平衡很快,但其作用时间却是芬太尼的2倍。由于舒芬太尼是高选择性的u受体激动剂,故具有强有力的镇痛效果。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较单用大剂量丙泊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能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加强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减轻术后宫缩疼痛,出血量少,方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大大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真正实现了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装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职称管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