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15:48:54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课堂 效率 思考

有效教学不是看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学生懂科学、会思考、能合作、爱学习的生物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 1.课前

 1.1 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表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中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 1.2 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由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 2.课堂

 2.1 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能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2.2 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

 2.3 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七年级的生物教材有些内容难度较大,因为涉及到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知

识,但是学生还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遇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尽量讲得通俗,或者自己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用现象来“说话”,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另外,还可以用类比、联系实际现象等发那个发来解释一些抽象的知识。例如:七下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在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会从高密度的地方向低密度的地方扩散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加入你放学的时候乘公交车,车头很挤,但是车尾很松,你会往哪里走?这样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也避免讲得过深。

 2.4 讲练结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反馈练习是检验本堂课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课后布置练习往往不能落实,因此尽管课时有限,教师也要尽量合理安排,讲练结合,当堂反馈。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或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再作巩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初中的生物教材每一节后都有一份课后练习,但联系的设置不一定是讲完课后,我常常把它们穿插在课堂中,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适当利用后面的习题,这样不仅马上巩固,而且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有时我也会在一上课的时候就布置一些练习,用来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入新课。

 2.5 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改需要好的课堂气氛。师生在愉悦的情境下学新知,探奥秘,增本领,往往事半功倍。好的课堂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课堂气氛的调节,教师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幽默更有着不可缺或的效用。我在讲课的时候会适当的运用较通俗生动的语言,批评学生的时候尽量做到既提醒又不失风趣,这样能有效地打破课堂上的平板氛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学生爱上生物课堂。

 3.课后

 3.1 课后注意反思,不断改进

人要学会反思,才能不断进步。课后反思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的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充实自己,优化教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备一次课能上七次,因此有很多机会不断改进。每次上完课我会根据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再运用到后面上课的班级,而前面的班级我会利用后面的课时再进行补充。这样不停的上课--反思--改进,能是我的课堂越来有有效率。

除了课后反思外,我也会注意在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反思。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经常会有听课和研讨,我会很注意对比同一节课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我的有什么不同,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使自己不断进步。

 3.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初中生认知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常常出现"喜欢哪个老师,就把他的科目学好,讨厌哪个老师,就不学"这样的现象。而初中阶段我教了七个班,一年下来感触最深的是:哪个班风气正,和我的关系融洽,就很欢迎我去上课,课堂上能良好的互动,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得很好,课堂效率就很高,成绩也好;而哪个班纪律不好,课堂上经常被纠正批评,那么课堂气氛或者死气沉沉,或者闹哄哄,教学效果就很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担任班主任,课余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我有机会就和学生聊聊天,寻常问短,学生犯了错误也帮忙引导,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也就近了。一旦走进了学生的心里,那么驾驭课堂、提高效率就很轻松了。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小结;图表;口诀;多媒体;鼓励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75-01

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新教育改革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小结,教师希望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小结可以发挥归纳提升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因此,课堂小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小结。

一、运用图表直观展示知识框架

图表有直观展示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放入图表之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图表后,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繁多是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它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这三部分是初中生物课本的主要内容,涉及这三部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记住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块一块地去记忆,则会变得简单可行。比如,在教授关于“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就可用图表法给学生展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及DNA四者的联系。首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这些圆逐步内切。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学生从这四个内切的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所属关系,他们发现DNA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DNA就不会有染色体、细胞核及细胞的概念,所以学生非常注重DNA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在课堂上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结合自己刚才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完善这个图表,在每个圆旁边都标注上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运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就是生活知识的部分缩影。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口诀,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这些规律,比如关于气候、庄稼的口诀等。生物是生活知识的缩影,所以也可以运用口诀来进行总结,将生物知识转化为简短顺口的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顺口的口诀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利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诀窍,这28个字很好地总结了显微镜使用的要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总结非常容易理解,学生背熟之后就能根据口诀内容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节省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总结

多媒体设备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课堂小结手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用黑板给学生上课,黑板的面积有限,教师需要擦掉一部分内容再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免去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之前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让教师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简短复习,给学生进行分段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危害,就学校而言,学校开始要求教师重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这种观念应该改变,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课堂小结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变学生观念的手段。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给学生进行小结,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学习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使生物在学生心中变得与语数外等学科同等重要。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用药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时,可用李时珍的生平事迹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挖掘,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鼓励性小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多媒体小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图表与口诀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的知识。可见,生物课堂小结的手段很多,并且每种总结方式都很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决断,采用最佳的小结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生物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蒋炳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一些做法和体会[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直以来,学生总觉得复习课枯燥,缺乏新鲜感,课堂容易沉闷没有活力,为此我做了以下努力。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填空形式出示重点复习提纲和知识体系,相关图片与视频,典型试题等,以利于学生既能全面把握教材,又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多媒体的使用还利于使复习课变得不再枯燥,单调,易于集中学生精力和提高兴趣。

(2)选择恰当的材料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内容时,我引用了《悯农二》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诗句的导入使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如复习血细胞一节,讲到白细胞的功能时,可以形象的比喻白细胞在人体内就像像忠实的卫士。当人的体表或体内出现病菌时,它就与那些病菌进行生死搏斗,直到最后英勇献身。就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

(3)课前一题,创设中考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幻灯片出示上节课刚复习章节的往年精选试题,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巩固前面所学,复习完新内容之后及时做本节课的重点习题(习题以往年本章的各地中考题为主,以便使学生把握中考方向)。

二、记牢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意能力培养

记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记”一切就无从谈起。记忆的方法其实有多种,每个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记忆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会更好。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方面的知识,学生一直较难理解,我们利用农村学生家里很多种大棚的,利用家长为了提高产量是如何种植大棚蔬菜为例,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到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主要器官在叶,通过通风和浇水措施获得二氧化碳和水分等。近年来,中考题越来越灵活,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注重了知识的运用,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知识的足够理解,那么面对题目就会束手无策,当然无法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1)总结归纳,简化记忆法。学生需要掌握初中生物知识点很多,可是这些知识点又比较零散,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造成记忆力差,不容易掌握。因此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尤其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的方面。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归类法来增加记忆,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时,关于维生素缺乏时出现的症状,可以这样编顺口溜“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这样的方法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像血液循环复习时比较抽象,涉及到的结构也较多,选用总结法不但使内容简化还易于梳理记忆:血液循环路线不好记,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室连动,房连静,中间毛细血管交换功能少不了,房上室下,左右不相通”,这样联系在一起可以总结为“左主动"即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右被(肺)动”,即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

又如在复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前,抛出一句“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让同学考虑字面上的意思,再加上一些巨型蝌蚪、大脖子病患者等图片让学生彻底了解该激素的功能,这样以后学生一看到有关甲状腺激素的题目,脑中自然会浮现出鲜活的画面,记忆深刻。

(2)教会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表。生物课本里有许多图片,除了给视觉带来冲击力外,利用这些图片既可以帮助我们记牢知识又可以加强理解,同时又可以摆脱枯燥的文字,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利用课本的实验插图复述对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认识、区别及联系,(列图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格,呼吸作用相关实验表格)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就会有比较透彻的领悟。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列表进行有效的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一种方法。例如,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等内容容易混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种子的结构,血细胞的特点,植物的类群等,通过列表可以使相关知识一目了然,且有助于记忆。

(3)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复习知识。结业考试试题往往不单单考某一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交织的综合性题目,如果我们将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课堂中呈现一个知识点时,往往可以凭借其联系导出对其他知识的回顾,再由这些知识导出对下一个知识的探讨。如复习初二教材时就可以采用串联式构建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以“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为切入点,引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吸收什么气体、产生什么气体、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各器官产生的CO2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的?从而导出对“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和“废物的排出”等内容的复习,再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出发探索尿、汗液等废物排出异常引出“免疫与健康”、“传染病的预防”等知识。如此构建起的知识网络,既能巩固各部分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以血液循环为中心的所有知识实现灵活的迁移和应用。

四、直观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每年中考前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验练习时间短,学生又遗忘多,我们采用以下措施区解决这个问题

(1)利用顺口溜简化繁琐步骤:显微镜使用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玻片二滴水,三取内皮四展平,五盖玻片六吸染,表皮细胞镜下见。

(2)加强直观操作,反复播放操作过程,我们生物组利用一个老师解说步骤,一个老师严格操作演示进行录像的方法来突破,及解决了以往教师累忙,学生看不清的弊端,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直观效果。

五、贴近生活,加强应用

生物不仅仅只出现在生物的课堂上,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更多。近几年许多试题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贴近的,复习时应加以重视。例如,在复习生物与环境的有关知识联系到今年的旱情对小麦的影响;在复习到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为学生打个问号:在我们临淄,每到冬季有许多人用大棚种植蔬菜,为什么要经常通风?为什么要及时就拉起草苫子?为什么家长很担心连阴天或者雨雪天气?在复习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可以联系我省的加铁酱油的意义;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都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在复习中时常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即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问题,形成创新、独立的思考,从而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是问题的能力。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通过近年来的生物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成绩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尽可能的记住重要知识点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1.课前

1.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在备课的时候先根据课表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顺序。因此我备课时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中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1.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由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2.课堂

2.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能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2.2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七年级的生物教材有些内容难度较大,因为涉及到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知识,但是学生还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遇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尽量讲得通俗,或者自己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用现象来"说话",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例如:七上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中课本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制造了二氧化碳,但是对于"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这一现象学生没有接触过,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述又显得苍白,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用嘴对着澄清石灰水吹气,让学生观察现象,由于学生都知道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因此通过现象就能很容易理解澄清石灰水可以用来检测二氧化碳。

2.3讲练结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练习是检验本堂课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的学生,课后布置练习往往不能落实,因此尽管课时有限,教师也要尽量合理安排,讲练结合,当堂反馈。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或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再作巩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初中的生物教材每一节后都有一份课后练习,但联系的设置不一定是讲完课后,我常常把它们穿插在课堂中,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适当利用后面的习题,这样不仅马上巩固,而且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有时我也会在一上课的时候就布置一些练习,用来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入新课。

2.4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改需要好的课堂气氛。师生在愉悦的情境下学新知,探奥秘,增本领,往往事半功倍。好的课堂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课堂气氛的调节,教师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幽默更有着不可缺或的效用。我在讲课的时候会适当的运用较通俗生动的语言,批评学生的时候尽量做到既提醒又不失风趣,这样能有效地打破课堂上的平板氛围,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学生爱上生物课堂。

3.课后

3.1课后注意反思,不断改进。人要学会反思,才能不断进步。课后反思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的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充实自己,优化教学,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备一次课能上七次,因此有很多机会不断改进。每次上完课我会根据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再运用到后面上课的班级,而前面的班级我会利用后面的课时再进行补充。这样不停的上课-反思-改进,能使我的课堂越来越有效率。

3.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初中生认知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常常出现"喜欢哪个老师,就把他的科目学好,讨厌哪个老师,就不学"这样的现象。而初中阶段我教了四个班,一年下来感触最深的是:哪个班风气正,和我的关系融洽,就很欢迎我去上课,课堂上能良好的互动,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得很好,课堂效率就很高,成绩也好;而哪个班纪律不好,课堂上经常被纠正批评,那么课堂气氛或者死气沉沉,或者闹哄哄,教学效果就很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生物复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还应提高动手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创新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生物复习教学中,可以增强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优化教学效益,对生物学科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是整理思路的一种方法,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具有独特的特征:(1)焦点集中,主干发散。焦点在中央图形上,呈现树状结构,从中央向四周放射。(2)形式多样,直观易懂。在文字之外引入图形、颜色、线条,从而使零散琐碎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3)内容简洁,层次分明。树干的分支由一个个关键词所构成,内容要点简洁,导图是按照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层加工。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工具,将其运用在教学上,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地复习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1.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学生学习整体状况来看,多数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迫记忆大量的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思维导图对于迅速整理大量零碎的知识点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通过运用图形、线条甚至色彩等形式对生物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联想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单纯罗列知识点,沉闷、枯燥乏味的复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进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有了兴趣,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符号、图形,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己的个性,并大胆质疑,积极进行阅读、思考,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细微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学生掌握这一思维方法,就一定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画图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内容整理

将思维导图用于章节复习,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框架体系,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间的区别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章节内容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个大思维导图下进行学习,标记出重难点、易混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复习“被子植物一生”一章时,教师把本章的要点进行罗列、串联。被子植物一生从种子的萌发到植株的生长,再到开花结果有三部分内容,接着再由三部分内容展开,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细化知识点内容,种子的萌发包括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萌发的过程;植株的生长包括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开花结果包括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注意不同分支使用不同的颜色,同一个分支最好使用同一种颜色,如此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就能全面掌握“被子植物一生”这章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生物复习课是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性整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传统复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参考资料中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形成记忆,再结合相关习题练习巩固。八年级生物总复习时,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内容多,涵盖七下整本书,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知识,常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如何梳理生物圈中人的系统中各个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为本专题复习的关键。因此,今年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我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复习所得的精髓用直观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复习课上,先引出话题: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怎样才能构成人体?人体包括哪些系统?再顺着学生的答案继续提问: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怎样获得?又是怎样输送到身体的组织细胞利用的?哪些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这些问题均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回答,由此及彼,边听学生的答案边整理思维导图,学生回答完,不同章节的系统也就串联完成了(见上图)。这样从思维导图出发,理出各大系统要点,再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挖掘、拓展延伸,进行专题拓展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将不同系统内容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这样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并完善了原有的体系构架。总之,思维导图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问题中心,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内容的积累指明了学习方向,还易学易懂。形象直观的图示展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实现将几十页的书本知识内容压缩在几张图中,将繁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用词汇、线条、符号和图像等,把一些枯燥繁琐的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生动有趣的图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鼓励并发展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再对知识进行情境化、问题化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从而巩固其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66.

[2]邵贵瑜.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81.

[3]葛丽侠.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68.

[4]林小云.提升生物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福建教育,2015.09.

[5]张红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2017.04.

[6]陆桂玲.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7年第3期.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y Research o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Efficient Classroom

GE Yuanzhong

(Zhejiang Hangzhou Kangqiao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4)

Abstract For the problems in IT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in operation, proposed three strategies: Download resources to select and carefully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detailed instructional design, give full play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simulate some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re difficult to produce satisfactory experiment results of experiments,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conventional experiments. And several issue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efficiency; classroom

1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的几个问题

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软件、课件、图片和视频。这为我们的科学教学带来了方便,为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当的做法、想法,使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科教学不匹配,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资源下载,轻后期加工。互联网上资源众多,有许多现成的教学软件和视频。有教师将下载的课件直接使用,没有考虑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能力以及学习的现状,也没有考虑教学资源和自己教学风格的匹配情况进行加工和处理。

(2)重课件内容,轻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而忽视这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学生整节课面对视屏上不时变幻出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其他材料,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降低。

(3)重实验模拟,轻学生动手。有的教师不做演示实验,而更热衷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实验,认为多媒体实验点点鼠标就能得出结果,不会失败。这些不可能失败的实验缺乏真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将更淡漠。

2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三个策略

不能因为重视使用信息技术而忽视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2.1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媒体加工

学习者应该具有在中搜寻资料的技能,能有效地去整理和评价信息。不少教师能比较熟练地用百度搜索课件、试卷、提纲,这并不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全部。资源要获得效益最大,教师还要根据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下载的资源进行选择和精心加工。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由原来以课堂讲授式为主变为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采取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习惯性地沿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实质性的转变,那么信息技术水平再高超,高效课堂也难真正实现。因此,课堂必须从改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将这一能力传递给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重要的学习者。在课后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站,让学生能够上网自主寻找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根据课堂设计,并注重对媒体进行加工。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师不仅要能搜索、下载、整理、评价,而且能针对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对课件进行加工,根据自己的课堂设计,使上课的课件能和自己的课堂设计完美匹配。

如在设计八年级上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这一课的课件时,在网上能搜索的课件资源至少有一千个,相关的资料更是不计其数。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讲几个原子模型: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汤姆森的西瓜模型等等。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突出卢瑟福行星绕太阳模型的讲解。在课堂上,通过总结课件中的实验现象“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去猜想原子内部的结构。于是,对下载的课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重点突出卢瑟福的模型,在课件中有人物简介、有实验仪器和有a粒子的介绍、用动画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过程、对原子结构进行猜测分析等,而对其它模型就粗略一些。

根据课堂设计合理加工后的课件能很好地表达教学思想,教学的效果也比拿来就用要好得多。

2.2 根据教学目标加强整合设计

课堂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点,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分析,并对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做总体安排,信息技术是通过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种手段。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何种信息技术,以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量。在平时的复习课教学中,会碰到有些系统性很强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在一堂课的时间将所有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此时如能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系统进行网络化疏理,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比如浙教七下第一章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讲清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物距小于焦距(u<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f<u<2f)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u = f)不成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u = 2f)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虽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过学生实验,但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零碎、不连贯,能系统性地说出规律的学生很少。

在复习课上使用凸透镜成像课件,用鼠标移动蜡烛改变物距,就能很快就将这五种情况总结,而且能讲清楚一些重点:如物和像移动的同向性,物像之间的最短距离是4f,将凸透镜挡住一半是否能成完整的像,像的明暗怎么变化等等。

在复习课上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展现知识点,能帮助学生回忆、整理,并将知识点网络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这个课件在上新课的时候使用效率和效果就不会太好,教师讲起来快,但学生没有生活现象实际观察的储备,对教师的讲解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必定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这样做是否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基础知识作用,是否起到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学习情境是为顺利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而选择或创设的情形与环境。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不易激发联想,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信息技术形式灵活,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给学习情境的创设带来极大的便利。

比如浙教七下第四章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的课件,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火山爆发与强烈地震现象,有效地揭示了火山与地震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激发了同学们对地壳的激烈运动进行探究的强烈欲望。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倒计时软件,在课堂上的合理利用往往会使同学们更快地进入竞争状态,从而加快思维的速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强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能创设了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因此,教师应精心营造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3)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着重分析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发挥着这些优势,应用于教学当中。

如在上浙教七上第二章第五节《显微镜下各种生物》中显微镜的使用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显微镜基本构造图展示给学生,然后对照显微镜构造图解析显微镜各部件名称、作用及使用的方法、步骤,同时用文字配合教师的讲解;而后,可以用显微镜构造图来考核学生是否掌握。

这节课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带学生进入实验室,每人一个显微镜,教师一只手拿着显微镜,一只手指着显微镜的一个部位进行讲解,根据教师讲解,学生亲自动手摸索。

所以,不能不加选择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当中,更不能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盲目淘汰或闲置原有教学技术。①只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3 采用模拟实验优化实验教学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教学的基础是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现有条件难以产生满意实验效果的实验,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如浙教七下第四章第三节《地球绕日运动》,将阳光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做成动画,就能清晰而逼真地反映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布置学生课外到操场上做实验观察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之前能先播放一下课件,第二堂课根据课件和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评,效果会好很多。因为不放课件就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课后实验的整体感觉就会很差。

有的实验过程过程很短,学生来不及观察,这时可以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分解实验的动作、慢放、定格或重现等。

如浙教七下第二章第三节《力的存在》中的一副图“压力使网球拍变形”,许多同学对这副图提出疑问,不少同学还以为是球变成了半个。于是下载了一个“网球慢动作惊人唯美”的慢动作集锦,对书本上的图片做了一个很好(下转第223页)(上接第165页)的补充解释。

有的实验过程过程很长,学生没时间长期观察,这时可以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快放以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课中,可以下载不同天数的生锈蚀铁钉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对金属的锈蚀过程先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总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利用同课异构,互听、互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同的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比一比谁的课件更能实现教学目标,谁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

在上课前必须深入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及学习习惯,并根据学生个性情况修改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对学习现况分析,权衡利弊得失,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满足大多数学生。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目前,杭州拱墅区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好电子白板,以及利用好与之相关的软件,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 王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 Robert J.Marzano ,Debra J.Pickering.有效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知识点;高效;记忆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知识点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忆知识点上,因此,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从事多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了一些高效记忆知识点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编故事记忆法

自编故事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科学知识点用故事连贯起来,将故事情节存储于大脑中,再通过回忆情节素材达到记忆知识点的目的。在科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编故事的记忆方法来消化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名称以及位置关系时,我就自编了一个故事:水星(水星)上的一群人,为了寻找金子(金星),他们来了地球(地球)。为了方便寻找金子,他们放火(火星)烧毁了大片森林(森林是木头――木星),森林烧完后露出了大片土地(土星),这件事很快就被天王(天王星)知道了,他便派遣海王(海王星)来处理这件事,这件事最后才被平息。故事讲完了,学生对行星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也基本上记住了。

二、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把记忆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不但能够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靠。对于口诀记忆法学生并不陌生,如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百家姓、三字经等。小学科学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运用口诀记忆法。

例如,月相的变化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学中我采用了前人总结的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月时出现上弦月,月亮西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西面的天空;下半月时出现下弦月,月亮东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东面的天空。又如,教学显微镜的操作时我采用了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除此之外,像酒精灯和滴管的使用方法等都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

在口诀记忆法中还有一种是农谚记忆法。教学气象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农谚来判断气象的变化,如“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

三、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浮现的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时,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即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这两条性质由于十分接近,所以学生可以将其关联起来记忆,只要记住了电荷或磁极任何一个的性质,也就能联想记住另一个的性质。再如,学习小电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小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动能转化为电能,两者的能量转化虽然相反,但是内部构造却基本一致,了解这些之后学生记忆起来就可以做到由此知彼。

四、经验总结记忆法

总结经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总结经验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经验。利用自己或者他人总结的经验引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就是经验总结记忆法。

例如,学习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时,对于初学者来说识别串、并联电路有一定的难度,我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区别两种电路。1.路径法:直接根据所给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2.拆除法:从电路中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3.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此时还需运用路径法和拆除法进一步加以判别。

科学知识点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揣摩、多积累、多总结,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进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永春.显微镜操作规程口诀[J].中学生物教学,1998,(5):36.

[2]孙明军.浅谈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J].快乐阅读旬刊,2013,(15):116 .

[3]史建森.科学教学中的记忆法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69.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多种教学手段

生物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或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设置情景――导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直观教学手段和提供学生最前沿的生物学发展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平时不容易说明白的知识说清楚。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情况,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述,由于此图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学生很感兴趣,用带着欣赏的角度去识别鲜花的内外部结构及花粉受精路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特别强,对这个知识点学得主动,印象深刻。

二、精心设问――导思

新教材中能设计成探究情境的素材非常多,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应着力去挖掘这些素材,其教学策略应以努力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如学习激素调节这一节内容,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探究活动,生长激素发现每一步的设想、推断,验证推断是否正确的实验设计都由学生来思考、回答。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节内容,学生就能积极思考,思维活跃,感受到探索发现并取得成功的乐趣,效果显著。

三、拓宽思路――导议

老师在课堂上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就会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者的比较,光是在理论上罗列几点二者的差别,学生往往难以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巧设陷井,挑起矛盾,然后澄清是非,总结出正确的识别技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牢固掌握知识。

四、保证时间――导问

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环节都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所提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提问相应难度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得,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例如:七下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在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会从高密度的地方向低密度的地方扩散这一知识点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放学的时候乘公交车,车头很挤,但是车尾很松,你会往哪里走?由此想到气体的扩散呢?这样学生一下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也避免讲得过深。这种及时的、环环紧扣的提问,可产生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运用――导练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以及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选择、填空、识图、判断、简答)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

六、了解学情――因势利导

为准确了解学情,教师要经常询问所教班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教师还需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但要使同行能给自已提深刻的意见,教师还应有选择地去询问学校其他班学生、学生家长对自已课堂教学的意见。只有广纳意见,对学情的了解才会真实、准确,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一、关于能力

能力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在完成某种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既包括知识、技能、方法等显性能力,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能力;既包括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也包括日后拓展并在未来可能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

二、关于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进行学习、研究的重要手段。相比单纯的理论学习,实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行为教育,重视学生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理念高度吻合。学生在参与与科学研究活动高度仿真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懂得生物学习不仅仅是实验观察和操作,而且能提出疑问、验证推理、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塑造善于质疑、勤于实践、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积极心态和行为习惯。

三、能力本位下生物实验教学实践

不论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还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均认为教学是在一定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教与学对象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与学生的主体参与及师生的交互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教学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积极度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生物实验课以实验室为主要教学场所,以实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操作,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其教学特点有别于其他课型。接下来就以笔者所执教的《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谈谈本人对能力本位下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一节生物实验课,由此步入生物学微观世界。针对初一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的身心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节课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纪律,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显微镜的原理并不是教学重点,而应让学生通过多轮、多样的自主实践和反馈,达到熟练、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教学目的,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

展示若干教师课前精心搜集的“针孔里的骆驼队”、“眼睫毛上的跳水”、“大头钉上的棋盘”等微雕图片,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若干生物照片与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图片的对比,引入本课主题:探究生物学微观世界的工具——显微镜。

(2)任务引领,探究体验

任务一: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哪些结构与放大观察倍数有关?” 、“哪些结构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 、“哪些结构可以调节观察焦距?” 、“反光镜两面一样吗?”、“怎样才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五个问题,自主观察教材样图中显微镜的各个组成部件,并借助显微镜实物,采取抢答的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微观世界的欲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升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则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的情况及问题反馈的情况,对于显微镜的重要结构和关键知识点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强调。

任务二:尝试使用显微镜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按照书上的规范操作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自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合作实践,明确其原因,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操作,养成规范操作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段显微镜操作视频(含有若干典型性错误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纠错,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个操作步骤中的注意点再次强调,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3)拓展探究、延伸体验

针对教师提出的“不透明的材料能否观察到物像?”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科学推测,再利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分析帮助解决,教师补充并加以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再次练习使用显微镜,借助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反馈掌握显微镜的成像规律,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在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培养细心观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总结领会、升华体验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头细观察、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顺口溜的方式概括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指导学生课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并提出课后拓展问题“外界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我们眼睛的?”,提示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搜集、辨别、整理能力,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四、相关思考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记忆,妙语“记忆”,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36-01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思维的伴侣,是能力的载体,是创造的前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信息是教学的关键。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兴趣培养记忆法、比较、分类、归纳记忆法、类比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妙语"记忆法等等。本文将探讨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应用"妙语"记忆法。

"妙语"记忆法是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使用一些成语、诗词、谚语、广告词、浓缩语、雅称及顺口溜等,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迅速掌握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引言中使用"妙语"创设教学情景

在课堂设计的开场白使用"妙语",能培养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遗传变异时,使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就会使学生在刹时间被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容易的了解并记住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又如,在讲述一部分淀粉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时,可以使用"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词导出 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变化过程。这样对本节课来说就达到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就能使学生记住相关的知识。另外,在开场白中使用的妙语最好是较直观,不很抽象,专业化不太强,让学生一听就懂的谚语、顺口溜、广告词等。

2.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妙语"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妙语"记忆,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气氛达到高潮。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记忆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时,可采用谐音妙语,"携一两本单色书来"。其含义是"携"指缬氨酸、"一"指异亮氨酸、"两"指亮氨酸、"本"指苯丙氨酸、"单"指甲硫氨酸、"色"指色氨酸、"书"指苏氨酸、"来"指赖氨酸。植物必需7种元素(Fe、Mn、B、Zn、Cu、Mo、C1),可按谐音编成一句较易理解的话:烂铜(Cu)烂铁(Fe)等新(锌的谐音)朋(硼的谐音)友锰(猛的谐音)过绿(氯的谐音)木(钼的谐音).意为"破铜破铁等新朋友都比绿色的木头好"。又如.植物胚的几个组成(子叶、胚芽、胚轴、胚根),可按谐音编成"叶"(指子叶)压("芽"的谐音,指胚芽)住("轴"的谐音,指胚轴)根(指胚根),既"叶压住根"这一句滑稽可笑的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妙语,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已经理解,但又难以记忆的内容达到记忆的效果,让学生在记忆的问题上产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使用"妙语"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使用妙语记忆时,可以针对比较难理解知识点,通过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记忆,既作为课堂的结束语,同时也是将来复习相关知识的导线。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其中:"无"指双亲无病,"生有" 指所生子女之一有病 。在完成遗传病一节课的教学后 ,可以用"常隐白聋苯,色友肌,常显多并软,抗D伴显性,唇脑高压尿,特纳愚猫叫",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其意为:常隐白聋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白化病、聋哑病、苯丙酮尿症;色友肌-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常显多并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的有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D伴显性-抗维生素D是伴X显性遗传病;唇脑高压尿-多基因遗传病常见的有唇裂、无脑儿、原发生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特纳愚锚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特纳氏综合征、先天愚型、锚叫综合征。经过使用"妙语记忆"的方法,对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妙语回音中愉快的结束听课。

4.使用"妙语"强调相关知识

有的"妙语"的使用,要用相关的知识对所用的妙语进行解释,使学生能将"妙语"和相关的知识对号如座,并准确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例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记忆歌诀,消化过程:"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变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化成甘油脂肪酸";吸收过程:"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肠吸收六营养,水无维生进大肠",必须对营养物质和相关的器官及酶进行解释。又如显微镜的操作,要让学生有直观感,最好一边使用,一边讲 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十归箱"。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妙语"记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一些"妙语",培养科学的记忆习惯,提高学生记忆力,就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伟宏.《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引用博客

[2] 王旭雁.《巧说妙记》,《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3期

[3] 全柱尧.《生物学学习中的记忆方法》,《生物学教学》2004年第2期

上一篇: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