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07 06:24:34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问题;建议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如果企业要增长自身的经营利润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就需要企业在多方面做出努力,实现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这样才会使得企业长期稳定 的存在和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也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管理职能演变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经济管理职能。因此,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实际上具有的生产模式,并实行合理有效地产品竞争模式,控制经营成本,以便充分合理地运用企业现有的资源环境,促进企业经济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在此过程中现代企业还应当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需求,有效地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地管理制度

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忽视,没有加强对自身管理体系的管理。虽然在实践过程中,现代企业都或多或少的组建了符合自身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层缺乏对自身应有责任的重视程度,使得他们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缺乏有效地执行力度。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完善

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其具有的任丽丽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在实际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很难有效地实现。现代企业应当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完善相应的鼓励和限制措施,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自身企业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增强内部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如果不这样实施的话,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就会收到极大地削弱,人才流失现象会日益严重,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内部运作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更不用谈利润的最大化了。

(三)企业管理人手不够

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且进步很大,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还处在一个相对不完善的地步,导致经济管理相对落后,企业很难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中应对突发的危险因素和不良影响。基于此,我国企业在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中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制度,转变管理工作都得需要企业最高领导者决策的观念,使得管理分散开来,发挥企业内部员工的应有的作用和职能,避免管理制度的主观性。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建立充分有效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很好地规避不良因素的制约,缓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一)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

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从关注人的本性出发,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在企业管理进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地考虑企业员工的利益需求,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员工的办事效率,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员工产生极大的归属感,才能最大潜能的发挥企业员工应有的作用,推进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加大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性

在现代企业经济鏖战进程中,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要求的。因此,现代企业要从经济管理制度上推陈出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利用强有力的团队,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且,加大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性,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推进企业产品的研发和企业内部结构的完善。

(三)健全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

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建立充分有效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很好地规避不良因素的制约,缓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且进步很大,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还处在一个相对不完善的地步,导致经济管理相对落后,企业很难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中应对突发的危险因素和不良影响。基于此,我国企业在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中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人员制度,发挥企业内部员工的应有的作用和职能,避免管理制度的主观性。

(四)完善企业的信息服务制度

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快速的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完善相应的信息服务制度,既符合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也顺应着市场的发展需求。为了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潮流中立足,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药不断地改变经济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制度上的信息化,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工作。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以及竞争不断升温的前提下,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建立相对完善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对企业内部员工赋予人性关怀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因为,从实践上可以看出,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只有日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中立足脚步,才能在日益残酷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新型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会更好得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提升我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石玲.浅议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J].山西建筑,2008(2)

[2] 王朝.以企业文化管理构筑工程技术企业的灵魂[J].中国水运(下

半月),2008(9)

[3]李权夫.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本篇文章针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供电企业安全事故现状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安全制度管理精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精细化以及安全监督检查精细化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1前言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所指的即为在生产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环境秩序、物质条件,避免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电力设施损坏以及电网事故等各类不良灾害,确保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电力设备以及电网的使用安全。由于供电企业的工作与生产环境中隐藏着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放到对安全生产领域的精细化管理中,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供电企业安全事故现状及其原因

2.1安全事故现状

供电企业作为与用电用户接触最为密切的基层作业单位来说,同样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单位。我们经常会通过网络、报纸以及电视新闻中看到有关于供电企业的安全事故,其中比较多见的为作业触电、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以及打击砸伤等等。经过对以往供电企业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导致安全生产环节中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过于松散、安全管理的工作的执行力不够、安全管理的组织分工不够细致、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等等。

2.2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绝大多数的供电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电力安全规程》中的相关内容来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一些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完全按照主观想法进行操作,甚至还会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了应有的安全保护措施[1]。其次,供电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并不具备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意识,只是去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作业,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再次,供电企业仍然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总是将工程施工放到第一位,导致了供电企业的管理状态混乱。最后,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上到管理人员下到基层执行人员都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

3供电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3.1设计思路

安全精细化管理需要将工程理论、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职业健康理论等内容作为工作基础,并且还要考虑到企业当前的经营和管理现状,要协调好供电设备、工作人员以及自动化管理系统之间的复杂特点,要针对每一个管理环节做到全程监控与精心设计,争取将供电作业的整体方案调整到最优状态,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安全生产责任。除此之外,供电企业管理者还要将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转移到最前方,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安全生产过程的整个策划与设计环节中[2]。

3.2设计原则

(1)数据化原则。要用真实的数据信息来让供电企业的内部员工了解到怎样操作才是正确的;用真实的数据来为员工树立起明确的执行标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运用真实的数据来制定出供电企业的经营目标、供电管理计划以及工作环境;运用数据信息来辅助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操作性原则。将供电企业已有的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顺利的转换成为操作性措施,确保内部员工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3)细化原则。要将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细化为标准计分,并且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来决定好纵向或横向计划,并且要凸显出主要控制环节中的控制要点。

4供电企业安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

(1)安全制度管理精细化。对于新行业形势中的供电企业来说,规章制度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保证,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进行作业。供电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完善且科学化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能够确保供电企业朝向正确的经营目标所高效运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供电企业根据当前的行业环境来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安全管理模式。首先,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出规章制度的应用价值,要运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内部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详细的了解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安全管理标准的明确性与精准性,要让内部员工做到有章可循,深入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尽快形成一个奖惩分明的管理格局,要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来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

(2)安全教育培训精细化。首先,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要进一步落实理论教育,为内部员工多提供一些参与现场操作与实践训练的机会,要将安全规程中的内容落实到供电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供电企业应当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优秀的管理模式,让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基层职工牢记安全生产知识,人人都要做到熟练应用安全技术,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和甄别在作业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能力;其次,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完善安全培训的教育内容,根据工作者的喜好和想法来创新培训方法,充分运用好平时的早会、午休时间来开展一些简单的案例与考评活动,让职工定期参加《安全生产规程》的日常考评,并且将考试成绩与员工的薪资水平紧密的关联到一起,全面增强内部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3)安全监督检查精细化。供电企业中的安全监测机构要深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当中,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内部员工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贴心的去为基层职工解决生活与工作当中的困难。除此之外,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还要积极的同其他生产单位之间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要将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现状及时的上报给上级领导,并且要虚心接受和听取事故单位的意见与想法,要对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展开科学化的评估与判断,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对安全管理制度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念怀.为创建一流的股份制供电企业而努力奋斗[J].新华出版社,2016(02):105.

[2]张泽,王有辉.“入世”对发供电企业的影响[J].山西电力技术,2014(05):77.

[3]郑健.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注重七个结合[J].经营管理,2013(08):69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企业的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企业现用的管理制度中还不够完善,对于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因此无法让人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往往会发生人才闲置的情况。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对员工进行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的时候,无法真正的实现合理公正公平的科学分配,因此无法充分的激发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机制存在不合理目前,在很多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在激励机制的实施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激励机制的形式过于单一,在实施激励机制后没有明显的效果,薪酬制度也不够完善,奖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不够严谨,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这就导致了员工对于薪酬相当的不满意,从而也造成了企业人才严重流失。

3.文化建设缺乏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受到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中虽然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有提到过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却没有在内部形成具备系统化的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以往企业的某些内部领导层都普遍存在着浓厚的权利理念,这就导致在企业里面的内部员工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等级观念,而无法真正的实现人人平等,这也就导致了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工作气氛都无法达到较高的状态。与此同时,因为企业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受到这一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管理理念过于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此制度的基础上,再根据企业的自身综合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这就要求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进行加强,不断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让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准备。

2.优化和健全激励机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实际经营状况对薪资的分配制度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这样对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在对激励机制进行优化的时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针对员工的实际需求、激励的频度和激励的方式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尽量让激励机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积极作用。

3.建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意识和企业文化作为影响企业的发展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除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突出的指导作用之外,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思想行为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意识和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改变其传统的管理观念,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理念,把以人为本当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核心任务,将以人为本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每一位企业的员工都成为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充分的激发和调动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很大的可能会因为核心竞争力的不足而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就必须坚持不断的进行创新,争取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而加强和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断的进行创新,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文化人;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充分证明,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中国铁通作为一个新型基础电信运营商要想在飞速的社会发展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就必须创建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对内增强公司凝聚力,对外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铁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含盖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笔者以为,创建铁通特色的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营造“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群众文化、生活文化”等四大支柱文化,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以高尚的文化塑造人,以科学的文化鞭策人,用文化铸造企业灵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面,笔者结合中国铁通企业文化建设实际,试从具体操作层面论述如何营造四大支柱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营造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营造管理文化,就是要把文化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更新管理理念,由文化引导、价值认同取代传统的物质激励、制度控制等手段,满足和激发员工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情感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需求,从根本上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管理文化的重点是要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实施“12468”工程。

“1”是指形成一套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探索形成一套具有铁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即:“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以优秀员工创造管理品牌,以管理品牌推进规模发展,以规模扩展追求企业效益,以企业效益凝聚优秀人才”。

“2”是指制定两个条例。铁通成立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员工行为规范和文化手册,这对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实在有些不该。铁通总部层面应该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中国铁通员工行为规范》和《中国铁通员工文化手册》,把对员工行为的外部约束和员工情感的内部控制结合起来,使员工行为自觉、规范,使公司管理科学高效。

“4”是指用好四大载体。载体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铁通主要有四大载体,分别是中国铁通网站、《铁通信息》、中国铁通发展论坛和各类宣传栏,抓好这四大载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这些载体在形势任务教育中的阵地作用、沟通员工思想情感中的桥梁作用和展示公司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中的窗口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6”是指营造六种环境。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是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积极营造求实创新,勇于竞争的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环境;实现自我的成才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8”是指健全八项制度。管理能否出效益,关键是看管理制度的科学与否及落实力度。因此,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要积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财务计划管理制度、奖励惩罚制度;以及保证公司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领导干部责任制、职能部门责任制和员工岗位责任制。

二、营造精神文化,着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内容。

1.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一是建立企业理念识别(MI)。主要是进一步征集、提炼、宣传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并使之逐步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行为准则。二是建立企业行为识别(BI)。对内加强干部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和培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贯彻落实各项措施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干部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对绕市场调查、新业务研发等,组织开展营销宣传和公益性、文化性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三是建立企业视觉识别(VI)。就是要在对企业名称、品牌、标准字、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宣传口号、标语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办公用品、设备、旗帜、标识牌、服装、交通工具等进行统一应用,以达到提高企业形象,唤起员工认同的目的。

2.深化企业精神宣传。对中国铁通来说,以“学习创新、奉献创业、竞合创效、诚信创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是在集思广益听取广大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但要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还必须通过信息、杂志、网站等多种渠道,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简报、座谈会、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企业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精神,着力培养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使企业精神在实践中得以保持和发扬,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企业精神的内涵。

三、营造群众文化,着力提升员工的文化品位

营造群众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这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教育载体,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吸引员工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使员工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凝聚队伍,提高素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发生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在制度上、技术上和人力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细细分析,找到确切的解决方案,完善制度,弥补技术,培养人才,通过这些细致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我国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1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一些制度的陈旧,所采用的是多年前的制度,早已不适合现代化的供电企业,而部分供电企业也早已对此习惯,对新的、更适合的制度并没有强烈的欲望,反而选择了忽视或排斥,这也就造成了过去陈旧制度的延续;第二个是新的制度、更为合适的制度已经产生,但没有实际落实,或是落实力度小,被企业内部员工忽视,甚至完全装作没有看见,没有真正记在心上。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种种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1.2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相对于已经趋于发达的中心城市来说是落后的,有的县级供电企业使用的设备相对陈旧,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供电标准,不仅仅是效率,陈旧的设备在安全性上也相对较差,经常会出现问题,从而引起事故的发生。

1.3相关人才不足

任何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着大量的人才,对于安全性相对较差的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上尤其如此。它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以及用户的供电保证,更是减少事故,对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人才明显不足,且对员工的管理上,也出现了问题。首先,县级供电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招纳是不足的,没有良好的宣传力度,也没有对企业本身拥有的员工进行应做到的培养;其次,由于供电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上具有相对意义的垄断性[1]。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相对安逸,公司工作热情相对不高,员工缺少紧张性和危机意识。

2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措施

2.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完善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既需要政策上的落实,也需要企业自身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的提升。通过政策上的落实,可以强制性地让县级电力企业明白陈旧制度的危害,政府可以通过委派专业人才与县级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人才进行交流,根据该企业现有的设施以及不足制定合理的制度;也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可以通过文件、会议等活动,增强县级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增强员工自身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动性和问题发生时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2适时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对于供电企业的设备一定要适时地进行引进。供电企业的工艺设备、安全设施要跟上国际轨道,及时更新,不能使用过时的设备[2]。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设施是一种大趋势,它们的安全性更高,工作效率更快,引进这些设备,淘汰过时、陈旧的设备,从硬件上作出改变,对于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其次,要安排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安排,在每一个控制处,在每一个维修处都有足够的人手以及时解决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区域出现的问题,并安排人员以短周期的形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与养护,争取做到在问题出现但没有发生事故之前,就解决问题,将事故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2.3引进相关人才,提升员工素质

提升人员素质、强化执行力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保证[3]。在提升人员素质上,一是去扩大宣传,招纳相对专业的年轻人才入岗,也可以去引进有经验有能力且高素质的人才入职,可以采用适当的福利待遇等措施。二是对企业已有的内部员工进行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主要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深化认识,提高员工责任心从认识层面入手,开展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请到专家来开展教育课,或是观看相关题材的影片,让员工充分了解岗位的重要性,和如果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可以让员工在接受教育之后进行自我发言,或写出感受,针对每一个员工的上升进步,作出简单的鼓励,让员工的责任意识有所提升。(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能力制定合适的考核激励机制,从领导到下属员工,全部定期进行整体安全方面的考核,这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实际的操作能力测试,对于表现优异的,应该给予奖励,甚至树立模范,加大宣传;对于成绩屡屡不合格,且不愿上进虚心学习的,应该给予包括开除在内的处罚。奖惩分明,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

3结语

安全管理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说十分重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且可行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更能推动县级电力企业整体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杜茂.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4,09:240-241.

[2]行玉梅,张发红.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硅谷,2014,23:170+165.

[3]赵海民.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93-194.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政工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一个快速良性发展的企业,必然拥有非常得力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好是强化企业软实力最好的保证。但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一些硬性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导致了员工思想出现偏差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企业政工工作的存在是对人力资源硬性化方面的补充,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之处,使员工建立对企业的向心力并产生凝聚力。所以,不管是企业政工工作,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一个公司必不可少的。

一、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企业政工

企业政工的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的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改善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状况;使员工思想与企业发展思想保持一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想要良好快速的发展并保持有同行业的竞争力,对于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树立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还影响着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遵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企业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并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企业效益。所以,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做得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企业效益,促进企业蓬勃发展。

(三)二者关系

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持一致的。二者都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最终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相互渗透的。后者通过使用一些硬性规章制度来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但强硬的制度会使企业员工产生思想问题,进而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就需要企业政工工作的介入调和。而企业政工工作需要使用硬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那些自觉性和生产效率低下的员工进行规范。所以为了企业的高效发展,企业管理者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结合现状和难点

(一)过于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企业政工工作得不到落实

国家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企业单位也逐渐地对企业自身结构进行调整与重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为了追求迅速高效的发展,硬性的规章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成了必备,而这对企业员工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企业员工情绪消极且容易烦躁。如果企业不找出缓解员工情绪的方法手段,日久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实效性。造成企业员工情绪消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只重视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忽视了企业政工工作的落实。企业政工工作无法落实,就没办法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1]。

无论做任何事情,做的人保持积极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需要员工的积极性来促成的。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只在意员工是否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中,不重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样的管理制度,致使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减退并处于麻木的机械状态,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员工适当的鼓励,让员工保持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的效益增加。

大多数企业不重视企业政工部门的建设,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素质建设较差,阻碍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部门各自具有的独立性,不利于二者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政工部门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所以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由于部门的分割而存在着沟通上的问题。比如:企业政工部门主管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会考虑到部门的管理权限问题,致使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实施企业政工工作。再比如:部门所属员工的素质不同同样制约着二者的融合。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想融合,就需要企业和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思想素质,但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高低不同,直接影响了二者结合的深广度[2]。

三、对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点的解决策略

(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渗透企业政工工作

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问题多来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硬性制度。因为这些制度的实施时会对员工的个人利益产生影响,并且因为制度刚性太强在实施时往往容易导致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产生偏差,造成员工精神压力大情绪消极易怒易暴。这时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企业政工工作来防止员工思想波动和偏差。企业人力管理过程复杂繁琐,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所以这就要求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必须要跟上,即企业政工工作必须得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之前,企业政工部门需要对制度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做出分析,同时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继续加强员工思想巩固工作。

(二)企业政工工作应当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政工管理的有效展开的切入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庞大又繁杂,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员工的个人情况、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的具体情形等。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会加剧企业人事资源管理部门采用一系列更加强硬的规章制度以及解决措施,进一步地加大了对员工的约束力,引发企业员工的各种情绪问题。所以企业政工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并建立相应合理的奖罚制度,努力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便使企业快速地发展。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工作量加以绩效评比,增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

(三)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文化的实践

由于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一致,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将二者的工作有机地结合,可以让两个部门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首先,需要部门的员工摒弃各自为政的“门户之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去解决企业问题,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以先与企业政工部门进行商讨,让企业政工部门在管理制度实施之前,做好对员工政治思想的建设,有效地保障管理制度的实施[3]。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体现,是企业员工遵循的最基本信念。对于员工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刚性的约束,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柔性的约束。加强企业文化的实施,可以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鼓励、指导,让员工树立并坚持正面且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比如:企业在新员工入职时,就给新员工灌输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让员工谨记于心,通过实际的锻炼将企业文化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做可以在没有硬性规章的约束下都可以使员工对企业尽心尽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政工工作需要坚持人文理论

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就是人文理论,人文理论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政工工作才能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共同发挥最大效力。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知道员工的需求,然后根据所掌握员工的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举措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出发,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同样也会增加企业的价值效益。比如:某企业制定了如下标语:“我们要做到对顾客的负责,也要做到对员工的负责”“公司是我家,舒适要先发”等。这个制度既体现了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态度,也体现了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四、结束语

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二者联系紧密,二者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企业政工工作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亦可帮助企业政工工作更好地展开。所以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有效促进它们的结合,从而让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宁.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解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16- 117.

[2] 闫少华,李鄂.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18):268.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一、完善健全管理制度,“责”、“权”、“利”要有机结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坚持“法治”原则。要管理好油、气、水井及各种采油设备,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依靠严格的约束机制促进生产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岗位员工学习掌握、熟练运用,使各班组、岗位、工序的运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记录可查。生产工作要根据有关制度考核各班组夜间各岗位的生产管理情况。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基础干部要一件件去抓,一件件去落实,坚持始终如一,杜绝上级检查时就动一动抓一抓,上级放松就“任其自然”的工作被动状态。

“责”就是要严格执行生产管理制度,首先从值班干部做起,具体落实干部的生产管理责任制,干部分别对各站实行生产承包,并扎扎实实地做到行动到位,必须了解生产动态、传达布置有关生产工作任务、亲自检查落实、不当“二传手”。岗位工人要严格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严格交接班制度,实行“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本班出现的隐患问题,不交给下一班处理。

“权”就是作业区夜查小组对于重大隐患和“三违”现象均充分享有“先斩后奏”的权利,给予一定的权力,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利”就是给予一定的经济利益,用经济杠杆约束各岗位的操作行为。要认真落实重大生产隐患上报奖励制度,增强生产岗位的吸引力,对一线生产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

二、把岗位职责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从根本上夯实工作基础

人的因素在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一线管理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人数少,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因此,在生产管理中,要把对职工的职责教育放在第一位,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职工的整体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使每名职工都具备隐患防范能力,不但自己能保护自己,而且在工作当中结成互保网络,互相联系,互相监督,提高班组的整体凝聚力,为实现平稳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面,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干部要以身作则学习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本着“管生产必须懂生产”的原则,干部必须时刻走在学习生产技术知识的前列,做好表率作用,对生产管理知识、各种设备设施操作规范、处理措施以及其它生产技术常识等,要求职工会的、做到的,干部首先学会、做到,并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2、推行职工岗位教育效果评价

每周组织职工岗位教育效果评价活动,及时对岗位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集中贯彻,使职工对各种事故案例达到自主分析的水平,把发现的隐患当成事故对待,使职工的教育学习效果评价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教育的效果。促使职工在工作当中能自我约束,自觉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3、以点带面提升岗位知识掌握效果

要对班站长和技术骨干进行重点教育,对他们的生产管理方法、技术水平、事故隐患处理常识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增强他们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站上的特点去教育职工做好隐患防范。

4、生产管理要突出实用性

要将夜班教育作为重点,采取“吃小灶、防大错”的思路,在不同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换季教育,将一线生产管理易发事故及处理、预防措施、危害识别、常用操作规程等知识,通过天天练的形式灌输到每个夜班员工心中,做到心中有底,脑中有数。还可以通过开展新颖的活动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意识,每年可以考虑开展夜班员工技能大比武活动,使员工做到“十会”:即:会换皮带、会加盘根、会量油测气、会加热炉点火,会加法兰垫子,会更换分离器玻璃管,会碰泵、会画流程图、会油水井分析、会技术理论知识,让职工感觉到学有所用。

三、增强管理责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人的责任心和对知识掌握是控制隐患的关键,我们所有干部员工必须警钟长鸣,为了进一步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在预防措施上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干部员工的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的生产技能;三是加强监督各项责任制度,规范干部员工的管理。具体实施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重点工作。

1、严格巡回检查制度

要根据生产设备、设施、装置的危险程度和易发事故情况,对设备分别制定巡回检查路线,明确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便于职工操作,并在重点部位和设备上标注检查内容、注意事项、悬挂标志牌,岗位工人每天对这些危险点源进行巡检和危害识别,发现异常,立即整改,整改不了的立即上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值班干部要对这些部位的运行进行复查,实行“双保险”,确保检查效果。

2、把落实人的责任行为作为工作重点

值班干部在检查现场是否符合操作标准的同时,还要重点检查岗位人员的工作状况,对岗位人员思想情绪、精神状态、操作行为等情况,随时掌握岗位工人的技术动态,随时解决疑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发现违章及时制止,使物和人的隐患都得以整改消除,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同时有计划的在计量间、泵房、分离器、空冷器、罐区等重点要害部位安装智能巡检仪,将巡检情况直接输入微机系统,强制员工巡检,增强责任心。

3、提高基础工作质量,是实现生产管理有序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抓生产工作的同时,要树立起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工作质量不高,都会给生产经营工作埋下种种隐患。所以下大力气提高设备的生产管理运行质量,强化和完善物质采购渠道,提高岗位职工工作水平,强化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检查、以质量管理促进生产管理,能够较大程度地消除各种不适合因素。

4、与时俱进,积极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在新的生产工艺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候,作为生产管理人员,不能拘泥于旧有的管理工作套路。要积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新工艺、新产品应用到生产中,像采油站水套炉采用新式的点火枪取代原有的手工点火操作后,点火过程的安全隐患被有效避免,大大提高了一线生产安全性。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采油;生产管理;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生产工艺

1.完善健全管理制度,“责”、“权”、“利”要有机结合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岗位员工学习掌握、熟练运用,使各班组、岗位、各生产工序的运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有记录可查。工作要根据有关制度考核各班组生产各岗位的管理、教育情况。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基础干部要一件件去抓,一件件去落实,坚持始终如一,杜绝上级检查时就动一动抓一抓,上级放松就“任其自然”的工作被动状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落实生产必须坚持生产“法治”原则。要管理好油、气、水井及各种采油设备,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依靠严格的约束机制促进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责”就是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首先从值班干部做起,具体落实干部的责任制,干部分别对各站实行承包,并扎扎实实地做到行动到位,必须了解动态、传达布置有关工作任务、亲自检查落实、不当“二传手”。岗位工人要严格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严格交接班制度,实行“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本班出现的隐患问题,不交给下一班处理。

“权”就是作业区夜查小组对于重大隐患和“三违”现象均充分享有“先斩后奏”的权利,要承担生产工作的责任,就要给予一定的权力,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利”就是给予一定的经济利益,用经济杠杆约束各岗位的生产行为。要认真落实重大隐患上报奖励制度,增强生产岗位的吸引力,对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

2.切实加强员工的教育,从根本上夯实工作基础

A.一线干部要以身作则学习知识

本着“管生产必须懂生产”的基本原则,干部必须时刻走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前列,做好表率作用,对管理知识、各种设备设施操作规范、处理措施以及其它技术常识等,要求职工会的、做到的,干部首先学会、做到,并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B.一线职工要开展教育效果评价

每周组织职工教育效果评价活动,及时对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对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行集中贯彻,使职工对各种事故案例达到自主分析的水平,把发现的隐患当成事故对待,使职工的教育学习效果评价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教育的效果。促使职工在工作当中能自我约束,自觉执行操作规程,全面杜绝人的不作为。

C.要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育效果

要对班站长和技术骨干进行重点教育,对他们的管理方法、技术水平、事故隐患处理常识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增强他们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站上的特点去教育职工做好防范,使教育更加贴切,更加有针对性。

D.教育要从实用性出发

因此,在教育方面,要将职责教育作为重点,采取“吃小灶、防大错”的思路,在不同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换季教育,将生产管理易发事故及处理、预防措施、危害识别、常用操作规程等知识,通过天天练的形式灌输到每个职责员工心中,做到心中有底,脑中有数。

还可以通过开展新颖的活动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意识,达到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每年可以考虑开展职责员工技能大比武活动,使员工做到“十会”:即:会换皮带、会加盘根、会量油测气、会加热炉点火,会加法兰垫子,会更换分离器玻璃管,会碰泵、会画流程图、会油水井分析、会技术理论知识,使教育贴近生产实际,让职工感觉到学有所用。

3.增强管理责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人的责任心和对知识掌握是控制隐患的关键,我们所有干部员工必须警钟长鸣,把其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为了进一步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在预防措施上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干部员工的意识;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的知识应用;三是加强监督各项责任制度,规范干部员工的管理。具体实施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重点工作。

A.严格巡回检查制度

要根据生产设备、设施、装置的危险程度和易发事故情况,对设备分别制定巡回检查路线,明确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便于职工操作,并在重点部位和设备上标注检查内容、注意事项、悬挂标志牌,岗位工人每天对这些危险点源进行巡检和危害识别,发现异常,立即整改,整改不了的立即上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值班干部要对这些部位的运行进行复查,实行“双保险”,确保检查效果。

B.把人的责任行为作为工作重点

值班干部在检查现场是否符合标准的同时,还要重点检查岗位人员的行为,对岗位人员思想情绪、精神状态、操作行为等情况,随时掌握岗位工人的技术动态,随时解决疑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使物和人的隐患都得以整改消除,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同时有计划的在计量间、泵房、分离器、空冷器、罐区等重点要害部位安装智能巡检仪,将巡检情况直接输入微机系统,强制员工巡检,增强责任心。对隐患要积极采取措施,并深入分析存在的原因,让职工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只有实现了用事故的预防代替事故后的补救,才能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C.提高基础工作质量,是实现生产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抓工作的同时,要树立起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工作质量不高,都会给工作埋下种种隐患。所以下大力气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强化和完善物质采购渠道,提高岗位职工工作水平,强化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检查、以质量管理促进管理,能够较大程度地消除各种影响正常生产的因素。

D.与时俱进,积极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在新的生产工艺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候,作为管理人员,不能拘泥于旧有的工作套路。要积极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新工艺、新产品应用到生产中,像采油站水套炉采用新式的点火枪取代原有的手工点火操作后,点火过程隐患被有效避免,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班组技术培训;助推作用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07-02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企业之本,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发挥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助推作用是必要的,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企业之本,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曰益严峻,煤炭行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压力。

一、如何以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日益严峻,煤炭行业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压力,选煤企业也是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推进管理创新实现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具有先进性和个性特点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目前,企业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很多企业管理创新、市场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是―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引领管理、带动管理、创新管理、提升管理来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创造力、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活动的行为主体。真正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下的不是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而是劳动者,是人的素质。

(一)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高境界、高层次的管理,是―种前沿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全程管理,是内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应有之物,它不是存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附加物。 抓企业文化就是抓管理,就是抓效益,就是抓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只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才能表现出它的生命力。 离开管理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会形成文化和管理“两张皮” 现象。从我们淮北选煤厂的现实工作看,一些管理工作做得好,在于较好地运用了企业文化的 先进理念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各种管理要素的科学组合。

(二)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对管理理念、经验的,总结、整合和提升。管理理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源于管理的实际需要或实践经验,有着深厚的管理实 践基础,依靠管理工作或行为来支撑。科学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有人认为与生产经营是两张皮,企业文化只不过是装饰品而已,有了严格的制度约束,企业就能管理好。殊不知,制度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缺乏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引领,丧失了对传统思想的剖析和变革精神,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市 场发展需要的。

(三)企业文化是推进管理创新、提升水平的重要途径

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骨架,而企业文化则是管理的灵魂,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管理胸 风格和趋势。企业文化是更深层的管理制度。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制度从纸上和墙上转移到了员工的身上和行动,形成了企业文化,科学严谨的制度和具推动力的文化构成了企业管理的大厦。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用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来落实企业的价值观,使企业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企业理念固化于管理之中。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的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和作业单位,班组的建设和管理事关企业成败大局,所以班组培训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班组安全了,区队、科室才能安全,才能保证企业的整体安全。只有安全了,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一)班组培训工作现状分析

班前会培训不仅是区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班组培训的第一道关口。各基层单位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区队、科室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班前会模式召开班前会.对上个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辨识本班的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本班的安全生产,二是班组根据本月的培训重点和厂、区队的培训安排,制定本班组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实施,班组长、技能人才根据班组培训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本班组员工M行学习,并做好记录。培训中心根据年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定期内培,当内培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时,再组织班组长参加外培。三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师带徒、企业文化和班组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培训。

(二)班组培训存在的问题

班组培训存在不少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下几点问题:

一是班组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进行班组岗位和个人的培圳需求调查分析。

二是班组培训的主动性不强。现在班组培训是被动的培训,不是主动的培训,培训效果自然不好。

三是没有把现场培训作为班组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现场培训的作用。

当前,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煤炭市场持续处于低位状态,给煤炭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那么“信心”从哪里来,如何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形势任务教育的导向、鼓劲、展示、促进作用便是关键性因素之首。为此,要在应对危机挑战中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措施.不断推进。使之成为一把利器,在破难题、战危机、保生存、谋发展中提信心、聚合力。

五、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发展的途径

一要加强文化形势教育。文化形势任务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宣传,让干部员工及时了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了解煤炭行业动态,清醒认识企业和个人所处的发展环境,明白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发展机遇,对于干部员工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责任,增强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创新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煤炭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让干部员工充分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让干部员工明白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状况;二是描绘企业的发展蓝图,大力宣传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人人明晰企业发展的思路,总结企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机遇,展现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增强干部员工的工作信心;三是实事求是地说明企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让干部员工知道企业的家底。人人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人人落实岗位创效的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从而主动参与到破难题、战危机、保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去,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要采取多种形式。煤炭企业形势任务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运用教育的渗透性手段。要改变过去“我说你听”的方式,抛弃“填鸭式”教育的业传统做法,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使形势任务教育成为“能触及心员灵深处”的和广大员工乐于接受地的过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企业落的中心工作和具体实际,设计教强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要规范班组长岗前培训,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选煤厂企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在选拔班组长时,多侧重于能吃苦耐劳的人,所以搞好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尤其显得重要。通过系统的正规全面的培训,使班组长切实提高安全技术素质、领导艺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经考试合格获得班组长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正式上岗。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避免对员工采取发号施令多、感情投入少、沟通少的生硬管理手段,要重视员工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转换为员工自觉遵守和自觉执行的行为。通过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激发班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员工是班组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肯定他在班组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员工的经验和劳动,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有效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徐会振,浅谈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实效性,《中外企业文化》2015年12期

【2】樊信军,制度创新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瑚南经济》2016年03期

【3】张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培训效果《现代企业文化》2016年16期

生产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一、中小型财务管理理论的特点

价值管理体系属于一种管理控制系统。首先,要制定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总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围绕着企业的价值开展,如何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其次,要对于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再次,要选定一个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最基本的尺度;最后,要定期对企业所取得的绩效用合理评价制度去进行评价,以促进企业能够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的内部员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培训与宣传工作,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重视价值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自觉地去发展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要把价值管理体系融合到企业的管理阶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要在企业的全体员工中实行相应的绩效奖惩制度,企业员工所获得的报酬要与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关联。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已经开始正式成立了这种管理办法,倡导要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企业对于不同的员工要设定不同的收入制度、责任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设定。

二、如何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作用十分重要,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的投放于使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好账单的记录,而是要参与到主动的支配与管理企业资金的流动工作中去,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管理者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更要不断强化财务的知识,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强化企业整体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审计部门只有独立才能够保障其作用以及有效性,整个企业才能在资产的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上一篇:小公司规章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