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7 11:44:50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范文第1篇

1 苗木采购

1.1 采购时间及要求

3月上旬至4月份,从江苏、山东及以北区域购苗。苗高2.0~4.0m,土球直径为其胸径的8~10倍,土球高度少于土球直径10cm。主梢明显,无竞争枝;塔形树冠,无严重偏冠。层次分明,主枝平展,枝条分布均匀对称,无缺枝断层;枝下高在20~25cm,不秃腿。树干较直立,无明显机械损伤;包装牢固,土球基本完整;叶色正常,无主要病虫害。要求苗木为实生移植苗。

1.2 苗木运输

装车时轻拿轻放、不散坨,单株之间相互不能挤压,交错码放。

运输途中苗木用苫布覆盖,封严车厢,起苗不超过24小时,运输不超过36小时,保证苗木不失水;树冠用草绳捆拢,防止运输及搬运过程中主梢及侧枝受损。

2 囤苗技术

2.1 卸车、囤苗

卸车时轻拿轻放,保证土球不散。捆好包装以防松散,不能损伤枝条,尤其是不能折断主尖。卸车后将苗木直接摆放于平地,树木直立,若囤放时间较长,应将捆拢的草绳解开并取下,使树冠间有15~20cm的间隙;土球与土球之间用沙灌严。随卸车随摆放随灌细沙随浇水,最的土球用细沙培严,覆沙要超过土球。

2.2 养护、管理

2.2.1 风障搭建:风障搭建于迎主风方向(一般为西北两侧);距离囤植树木0.5m处,每隔2m竖1竹竿且要入土30cm,横向2道竹竿、间隔2m,彩条布的高度应超过树高,竖向支撑应用铅丝、木楔拉紧加固。

2.2.2 水分管理:囤苗期间视天气情况及时进行叶面喷水,每天喷水2次(注意不漏喷囤苗区中心的树木),视沙的干湿进行浇水使沙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保证发出新芽不受损、不落针。

2.2.3 囤苗期限:长出新根尖前。

3 栽植技术

3.1 选地、整地

根据小气候选地,选择西北方向有山的山前台地作圃地,土层厚度大于1m,且有浇水条件,周围无化工、石灰生产等污染源,有可供车辆行驶的道路,有劳动力可供使用;不可选重茬地栽植。土地整理做到栽植地平整,无低洼、叠起。

3.2 打点、挖坑

根据苗木规格及培养年限确定栽植株行距如下:

挖坑规格:挖坑直径较备栽苗土球大20cm左右,深度较其深10cm。在栽植穴底施入有机肥,将有机肥与种植土混合后施入。

3.3 栽植

4月15日左右,囤苗起苗当天栽植。按购苗时所做标记,将苗木划分等级后按序摆放于坑边。在原土痕处(土球根际处)用漆画栽植线。入坑前解除土球包装物,若土坨不完整可入坑后再解包装,要求在保证土球不散的前提下将包装物取出坑外。根据土球厚度,适当填土至所需深度,将苗放入坑中央、调整树冠方位(注意生长弱的部位面向南面栽植),使原土痕与坑面持平;然后回填土至坑深的1/2~1/3,在土坨与栽植地土壤衔接处踩实,再填至满穴并踩实,最终填土厚度不超过原土痕;栽植苗木的同时,做出畦埂。栽植完毕,将捆拢树冠的草绳解开并取下。

4 栽后管理技术

4.1 初期管理

4.1.1 支撑:栽后立即用草绳或线绳三点拉线支撑,一定在浇第1次水之前完成,支撑点在苗高的2/3左右处,要求绳拉紧、不松动。以后随时检查支撑牢固程度,若发现松动或断绳,及时加固支撑。

4.1.2 浇水:栽后立即灌水1次,3天内浇第2次水,1周内浇第3次水。苗木栽植后,晴天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对树冠进行2次喷水,水量不可过大,待长势完全恢复正常有新芽发出时停止。3次水后,待地表土壤干皮及时封坑,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浇水(扒去表层土,如果观察内部土壤潮润,但用手握紧时不能成团时,需及时浇水)。9月份以后要控水,促枝条木质化,增强越冬能力。11月中下旬浇防冻水,浇足浇透。

4.1.3 深度调整:栽后浇上几次水后,若发现苗木下沉,造成栽植过深,应及时清除畦表土,恢复原栽植深度。

4.2 中后期管理

4.2.1 撤掉防寒物的同时浇返青水:定植后次年起,每年3月下旬,撤掉防寒物,结合浇第1次返青水进行施肥。3m以下的苗木每株施有机肥1000g、以N为主复合肥200g,3m以上的苗木每株施有机肥1500g、以N为主复合肥400g。施肥时开环形沟,沟深20cm,施肥后将沟及时填平进行浇水。

4.2.2 整形:苗木正常生长后,每年3月中下旬至8月份牵引枝条、补充树冠空缺;对于无主尖或主尖不明显苗木,待上层发出新枝后用竹杆绑缚、培养主尖,对于主干顶梢的竞争枝,应回缩修剪至分生枝处。

4.2.3 病虫害防治。枯梢病: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于4~5月份喷洒植株的叶、梢、枝,发病轻的地方可喷1~2次,用药间隔期为15天;发病重的地方每隔10天喷1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颈腐病:发病初期及时防治,首先用小刀在病斑横竖划几下至木质部,然后在伤口处均匀涂抹果腐康原液。梢枯病:在新梢(春梢和秋梢)刚抽梢时和新梢已抽出一半时用75%百菌清、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间隔1周,连喷3次防治。

4.2.4 中耕除草:适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忌积水。

4.2.5 防寒:栽植后2年,每年11月中旬单株雪松搭三角架,彩条布进行防寒,在植株南面留口(占整株防寒物的1/3),下部彩条布用土压实封严。

4.2.6 雪害预防:下大雪时,要及时除掉树冠上的积雪,防止压断侧枝。

5 苗木出圃技术

5.1 拢冠

用草绳自下而上捆拢树冠。

5.2 土球规格

土球直径为干径的8~10倍,土球厚度少于土球直径10cm。起出的土球为苹果状。

5.3 包装

用草绳缠紧,包装基本牢固。

5.4 运输

生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电系统;加热炉;PLC控制;液压传动

1 轧钢生产在国内外的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跃发展,为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来,板带热轧技术获得很大进步,除了传统的热连轧外,还有紧凑式热带轧机生产线、主要用于不锈钢生产的炉卷轧机、无头轧制以及薄带直接铸轧生产线等。

2010~2020年关键技术有连续化生产流程发展迅速,普遍实现了与连铸工序的热衔接;生产流程中的工序间的融合与交叉成为先进轧材生产技术的重要特征。

2 板带热轧生产的工艺流程

板带热轧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坯料准备、加热、轧制、精整。

热轧带钢坯料有扁钢锭、初轧板坯、连铸板坯和锻坯。优选连铸板坯。坯料尺寸(长、宽、厚度)对轧机的生产率、坯料的成材率和钢板的力学性能有直接影响。坯料尺寸选择的原则是厚度在保证压缩比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小,宽度尽可能大,长度尽可能接近坯料的最大允许长度。

坯料在加热前,要对其表面缺陷进行清理,如坯料热状态下的火焰清理、冷状态下的火焰清理、机械加工清理、风铲铲销、电弧清理和砂轮研磨等。

2.1 加热

加热坯料的目的提高轧件塑性,降低炸就爱你变形抗力。此外加热高合金钢可以使钢中的化学成分得到均匀扩散,加热温度一般在1150~1300℃,视钢种不同、控制轧制要求不同而异。合理的加热工艺制度能保证轧机效率,钢不过热、过烧、脱碳,防止轧低温度钢造成材料缺陷和断辊事故等。

加热板带钢所使用的加热炉有连续炉、室式炉和均热炉。

2.2 轧制

轧制是钢板成形阶段,分除鳞、粗轧、精轧三个阶段。除鳞是利用某种方法将坯料在加热时产生的鳞,即氧化铁皮除掉,以免压入钢板表面形成表面缺陷。目前除鳞方法使用最多的是高压水除鳞。粗轧是将除鳞后的坯料展宽到所需要的宽度,同时进行大压缩延伸。精轧除将粗轧后的轧件继续延伸外,主要是控制质量,包括厚度、板形、表面质量、性能的控制。

2.3 精整

精整工艺随着钢种不同而异,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碳素钢、低合金钢精整工艺,通常有轧后冷却、矫直、翻钢、画线标识分类等。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强化冷却、缓慢冷却等多种冷却方式。

3 轧钢车间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

配电系统是由多种配电设备(或元件)和配电设施所组成的变换电压和直接向终端用户分配电能的一个电力网络系统。

4 板带热轧中的电气设备

在一条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轧线上,可以不用一个人,就能把一块钢坯轧制成带钢成品。在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工业中常用的电气设备。在加热炉中,利用热电偶高温计测温反馈给PLC来控制直流电机再决定汽包中冷却水的流速;在汽包上有压力传感器,液位计来保证设备安全;推出钢时,利用液压控制,而液压缸的伸缩距离又由液压缸中的磁尺所反馈给PLC得到。除鳞中只用到压力泵和供油系统。轧制过程中利用轧制压力的反馈,板型(厚度、宽度、凸度等)的反馈控制,即ACG和AWG等控制系统,其中利用X射线等通过衰减的计算来计算厚度,所得差值反馈给前轧机进行压下或抬高轧辊,利用CCD图像传感器检测板带宽度并进行反馈控制。卷曲是由直流电机高速旋转带动卷筒旋转来卷曲的。此外,在轧线上经常看到的还有高温计,热检等检测设备。

4.1 加热炉

加热炉是一个复杂的热工设备,它由胰腺癌几个基本部分构成:炉膛与炉衬、燃料系统、供风系统、排烟系统、冷却系统、余热利用装置、装出料设备、检测及调节装置、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炉膛是由炉墙、炉顶和炉底围成的空间,是对钢坯进行加热的地方。炉墙、炉顶、炉底通称炉衬。

4.2 除鳞和轧制

钢铁在高温状态下被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铁皮(鳞皮)。在轧制前如果不能将这层氧化铁皮除去,在轧制过程中它们会被轧辊压入到带钢表面,影响其表面质量。残留的氧化铁皮也会加速轧辊的磨损,降低轧辊的使用寿命。如带钢需要酸洗时,残留的氧化铁皮会增加酸洗的难度,增加酸耗。因此,在钢坯轧制前,必须除去表面的氧化铁皮。利用高压水的机械冲击力来除去氧化铁皮(高压水除鳞)的方法是目前最通行有效的作法。

钢铁的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这是生产钢材最常用的生产方式,主要用来生产型材、板材、管材。分冷轧、热轧。轧制有热轧和冷轧两种。

4.3 现场电机的运转

现场电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带动轧机旋转和风机等运行的直流电机;另一类是扎线上的带动棍道旋转加上带动油泵、水泵的交流变频电机。有时带动油泵、水泵的电机也用直流电机。

4.4 精整(卷曲)

精整是轧钢线上最后的阶段,精整卷曲是为了让板带卷曲时或卷曲后板带之间的空隙变小,降低板带的松卷程度。一台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卷曲机构也是由PLC控制,首先是卷曲机前的热检,将热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PLC,然后由PLC确定板带所在位置,进而控制卷曲机运行。卷曲的结构并不复杂,电动机带动卷筒高速旋转,由PLC控制的液压缸推动助卷辊,使板带卷的相对比较紧凑,最后由液压设备推动卸卷小车卸出钢卷。

5 结束语

对于一个生产车间来说,特别是轧钢车间,对电气设备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同时对设备的电气控制是很严格的。电力分配,变压器运行、整流电路、PLC的运行、加热炉温度的控制、轧辊的速度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液压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磁阀伺服阀的关断、AGC、AWC等控制系统等等,都需要电气设备的参与。

从轧钢车间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气设备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气设备的研究以及应用仍在不断的更新,所以,这,值得我们去为之探索。

参考文献

[1]袁建璐,陈敏.轧钢机械设备维护[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2]戚翠芬.轧钢原料加热[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永全,孙焕德.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与硅钢生产[J].宝钢技术,2004.

[4]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蔡乔方.加热炉[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生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栝楼 生产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67-02

一、种根培育

1.圃(场)地选择

选择效能便利、地势平坦、通风、透光、向阳的砂性湿润土壤作为苗圃地。

2. 整地

2月中旬-3月下旬,开畦挖沟,畦宽5m,最好是在畦上两边挖两条宽26cm、深16cm的槽沟,施入腐熟人粪、猪肥、菜饼等有机肥作基肥并覆土平畦。一般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3000kg左右或饼肥250-300kg,过磷酸钙30-50kg,钾肥15kg,硼肥0.5kg。

3. 搭建棚架

一般按4m×4m挖穴立柱,各柱横纵都用直径3.6mm的钢绞线连架拉好,并用直径0.13mm左右的钢丝在钢绞线上按孔径1m织成网状,最后在棚面上覆盖孔径30cm的塑料网。

4. 选种

在上年9-10月选择长势旺盛、稳产高产正常结果的中壮年栝楼滕上橙黄色、短柄的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并要求种仁饱满、无病虫突破口的种子留存下年春季播种。

5. 播种时期

清明至谷雨,即在春季的4月份。

6.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进行处理,因栝楼种皮坚硬,如不处理则种子发芽较慢且不整齐。一般将种子用50%多菌灵200倍消毒4-5h,清洗后放入清洁的水中,浸种42-44h,然后洗净种子表面粘液,用湿沙混匀,放在20-30℃温度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后即可播种。

7. 播种方法

先在畦面两边施过基肥的外侧挖浅穴,行距5m、株距2m,每亩66个,然后每穴放3-4粒处理过的种子,覆盖细土2-3cm,并浇水保质苗床土壤湿润。

8. 伸蔓期管理

选留主蔓和一个侧蔓,引导藤蔓爬上棚架。藤蔓上架后控主蔓,促进植株快速生长。

9. 中耕追肥

幼苗期一般每亩浇施三元复合肥10kg,每期座果后结合中耕,浇施复合肥15kg。

10. 去雄

植株进行生殖生长期后,应根据雌雄花朵的形状,按10:1的比例进行雌雄株的筛选,选定后将雄株做标记,把多余雄株连根拔除淘汰。

11. 保温越冬

冬季栝楼地上部分枯死,对地下块根可采用覆盖稻草的方法进行保暖越冬或挖取块根,进行大田种植。

二、大田种植

1. 园地选择

气候温暖、光照柔和、土层深厚、土壤湿润、较肥沃的砂质壤士,不宜选择低洼地和盐碱地栽培。栝楼最适宜的土壤为土质疏松、土壤湿润、透水通气良好、PH值6.2~7.5之间的砂质壤土,其土层浓度要求在50cm以上,栝楼根深可达1.2 m,生长范围可达15m2,根趋肥性较强。

2. 园地整理

在2月中旬,整平土地,每亩按株行距5m×6m挖穴22个,长1m×宽0.8m×深0.6m的土穴,穴中填入20cm的砂性土,一是防水肥流失;二是增强土壤通气性,然后在穴的四周上散石灰100g,作消毒处理,再施入有机底肥20kg左右,如腐熟畜肥、垃圾肥、菜饼等,盖土3cm待植。

3. 搭建棚架

3.1 材料

钢筋水泥柱(250cm×8cm×8cm)和细钢丝。

3.2 立柱密度

一般5m×6m立柱,细钢丝按0.2m×0.5m扎。

3.3 棚架的要求

搭建的棚架必须牢固,防止大风吹倒,柱与柱之间用钢丝拉紧;棚架的高度适当,一般在1.8m×2.1m左右;棚顶用细钢丝或尼龙绳织成0.2m×0.5m的网状,确保果实悬挂。

4. 块根点播

4.1 块根标准要求

宜选用3~5年生健壮的、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栝楼块根,直径以3-6cm为宜。挖根时注意多挖雌株的根,少挖雄株的根,雌雄株比例按5-10:1要求挖取,然后将种根切成6-10cm的小段,切口蘸上生根剂或草木灰,于室内通风干燥处晾放一天,待切口愈合后下种。

4.2 点播时间

在“秋分”至“立冬”期间为宜。

4.3 点播密度

每亩22株(即5m×6m左右)为宜,其中3-4个雄块根。

4.4 栽植

每穴放入二个雌块根(为了提高当年产量,到第二年取出一个移空地),复土20cm,稍加压紧,浇水保湿,确保块根快速发芽成苗。

5. 园地管理

5.1 适时排灌

栝楼点播后如土壤干燥,在离块根10-15cm的地方开穴(开沟)浇水,切不可浇蒙头水,以防烂根。雨季要注意防涝,及时排除积水。

5.2 引苗上架

春季出苗后,每株留一条健壮的主蔓和侧蔓。用草绳或塑料绳引导预留的主蔓和侧蔓向棚架生长,。

5.3 摘芽疏蔓

棚顶上的主蔓长至1.5-2m时应及时摘芯,适当摘芽疏蔓。7-8月高温多雨季节必须及时将多余的腑芽摘除,一般9月份后开花结的果,收获前不能成熟,无经济效益,9月份新长出的侧芽、花蕾一律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

5.4 人工授粉

在田间雌雄比例失调、气候不正常、昆虫量减少等情况下,必须进行人工授粉。

5.5 合理施肥

以掌握“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忌用速效氮肥,以每亩施栏肥2000kg,磷钾肥50kg为宜。追肥应远离栝楼根茎,否则易造成肥害。4月中旬(蔓长出30cm时)每亩可施用饼肥30kg或腐熟人畜肥80kg,施后覆盖。5月中旬(花蕾现蕾可巧施促花肥)每亩施复合肥4kg,将肥施于沟穴内填平覆盖,每期开花座果后,根据座果情况,每亩施复合肥5-10kg。

5.6 合理套种和轮作

种植栝楼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套种,一般套种的农作物都是低杆耐荫的经济作物。通常情况下种植的经济作物是花卉、苗木、生姜等。在特殊的季节可以进行蔬菜的间种,如秋末及初冬时节。栝楼进行种植生产时,常常是多年种植在一个固定的穴位中。这种种植方式非常容易使栝楼发生种根早衰和病虫害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才取每年挖出种根,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更换位置进行栽植。

三、病虫防治

1. 防治原则

种植栝楼的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采用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防治的过程中要注重环保方针,注重保护环境,使植物的生长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近年来,为了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常用的防治措施是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互结合的方法。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积极的进行药效的试验,坚决杜绝国家禁用药物的使用。逐渐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使病虫害对栝楼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不断促进栝楼的丰产优质。

2. 农业防治

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冬季需要对种植的园区进行清理,深翻冻土。在早春需要对土壤进行浅耕,而且在其生长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中耕除草。种植过程中采用的施肥方法是挖穴或开沟施肥,并且灌水封闭,使土层中的害虫幼体还有羽化的虫体死亡,可以大大的降低虫口的密度。

3. 化学防治

3.1 蔓枯病

蔓枯病发病以后会形成椭圆形的斑,斑的主体呈现灰褐色边缘褐色,发病的后期会出现溢出胶状物的情况。叶片上也逐渐出现接近圆形的病斑,表现出灰褐色,还会出现一些轮纹和许多小黑点,同时阳光下发病的叶片会出现萎缩。

防治方法:发病前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也可用高浓度的多菌灵、代森猛锌等药剂涂茎。

3.2 白粉病

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状霉斑,并向四周蔓延,连接成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斑,其上布满白色粉状物。最后导致叶片枯干,至秋季霉层上产生散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50%可湿性硫磺粉3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

3.3 根结线虫病

此病是栝楼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病原线虫危害根部,造成整块地绝产。

防治方法:晒土,将栝楼园上层的土壤翻晒几次,深约20cm,均可起到消灭或减弱线虫数量的作用。土壤处理:结合晒土进行全面的土壤药剂处理,石灰50~100公斤/亩。种根处理:选健壮无病虫伤害的种根,晒干后种植。

3.4 黄守瓜

有黄足黑守瓜、黄足黄守瓜,成虫取食栝楼的叶和嫩茎,幼虫在土中取食为害栝楼块根,在6月前后的成虫、幼虫危害期喷药防治,药剂可用50%的辛硫磷500~800倍、2.5%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3.5 蚜虫

在蚜虫孵化期和无翅胎生蚜进行防治效果最佳,即栝楼展叶、抽稍期用0.6%杀虫素1250倍液或5%高渗吡虫啉4000倍液;开花座果期使用1%苦参素1200倍液喷雾防治。

3.6 瓜绢螟

该虫是栝楼危害最严重的虫害。在5-10月连续危害,以幼虫咬食叶片和幼果为主,应掌握在幼虫1-2龄高峰期施药。药剂可用5%氟虫睛2500倍或18%杀虫双水剂4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采收包装

当果实表面有白粉色变成橙黄色时分批采摘,使用专门离清洗机器进行种子清洗分离,晒干。捡去杂质瘪籽,包装贮藏。

五、感官要求

1.外形

外表平滑,呈扁平椭圆形(长11-16mm,宽6-9mm),四周有宽约1mm的边缘,顶端较尖,有种脐,茎部纯圆或较狭。

2.色泽

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仁膜灰绿色,内质白色。

3.气味

符合栝楼籽特有的气味,无异味。

4. 质地

富油性。

参考文献

[1]丁晓东.王风明.丁莉华.扬林风. 冀西山区中药材――栝楼生产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2006,08:32-33.

[2]何旦.孙婷.刘鹏. 药用植物栝楼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08,04:67-69.

[3]刘三云.马利强.记者 张淑会.平山栝楼栽培项目通过省级鉴定[N]. 河北日报,2006-01-05006.

生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质量管理

商品混凝土一般都是用作商业用途,可以进行商品的出售也可以购买,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效率,水泥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省12%左右,并且商品混凝土还能够明显的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为环境的污染状况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

一、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的特点

1、商品混凝土即拌即用及原材料的影响作用

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无论是哪一种因素都会对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再加上对商品混凝土的产品质量的检测相对滞后性,使得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愈加严重[1]。由此可见,必须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技术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这是避免质量问题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也能够切实的保障混凝土的质量的达标。商品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各种原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比例具体条件,在配比之后进行搅拌之前,需要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各项性能以及混合后的变化等情况进行提前的预测,因为商品混凝土不能进行长时间的储藏,只能现拌现用,具有实效性、即时性的特点,所以需要在充分的了解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保持其即拌即用的特性。商品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性能主要会受到各种原材料的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以及配比存在差异就会使生产的混凝土存在不同,比如混凝土中的原材料砂石骨料等具有比较大的地方特色,性质不是很稳定,质量也不好控制,这些都需要在原材料进场之前进行严格的检测,使其性能保持稳定。

2、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环境的影响

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中,生产人员的流动性一般都比较大,这是由行业特点来决定的,同时相关的生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呈现除了高低不平的情况,但是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中丰富的生产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生产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这种人员流动的频繁性以及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就会对混凝土的质量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质量水平也会难以控制,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商品混凝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与管理对于其生产技术的提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环境的影响作用也是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发展特点之一,商品混凝土的结构以及强度、耐久性等能力既受所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还会很大程度上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环境的湿度或者温度等等,因此在混凝土的生产以及存放环节都需要对周围的环境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避免因为环境的因素致使其自身性能发生改变,影响使用,存放时间也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否则商品混凝土中产生的问题将会逐渐严重,最终影响质量的发挥。

二、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完善措施

1、质量优化与成本优化管理

混凝土的核心问题是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密实度越高,强度越高、耐久性越高,所以无论是任何的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规范都是围绕着混凝土密实度这个问题展开的[2]。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优化的初级阶段可以遵循JGJ55-20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为控制基准,或者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混凝土生产程序的调整,并且找出同等的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中混凝土和易性最好的配合比,这种质量的优化控制在提升泵送以及施工条件的同时在原有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更大的发展进步。此外,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也值得注意,在构成因素发生改变是需要保持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比如C30标准值的混凝土中总胶凝的含量减少时,就会使砂的含粉量或者含泥量发生改变,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状态发生变化,影响施工。在质量管理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成本优化管理,主要是根据混凝土的不同种类的配合比的成本进行挑选,使其既适合施工建筑又能够达到节约投入的效果,在挑选的同时需要结合混凝土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考虑。

2、商品混凝土掺合料生产技术

商品混凝土掺合料生产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首先应该激发剂复合技术,复合激发剂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水泥熟料、硫酸激发剂和钾、钠等碱金属盐[3]。在外加剂使用的技术中,在混凝土掺合料的生产中需要加入不同量的成核剂以及引气剂,这样会使混凝土更加容易进行搅拌操作,而且能够达到均匀搅拌的效果,其次是掺合料使用之前的预处理技术的应用,这一步骤能够起到提高掺合料质量的作用,比如在使用粉煤灰之前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活性炭所含有的活性,就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此外还有助磨剂技术,矿物类型中的掺合料需要保持较小的体积,这时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助磨剂来提高掺合料的研磨率,还应该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性能来制作掺合料,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提高这一生产技术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油料消耗管理

油料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中的作用与原材料的消耗材料作用相似,具有必不可少的地位,在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之中主要依靠罐车或者泵车等进行移动,每日的油耗数量一般都是以吨为单位来计算的,数量非常大,所以在生产技术的提升过程加强对油耗的控制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当前一般都是使用加油卡的形式来进行耗油管理,在罐车司机加油过程中要将加油的数量、公里表显示数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有利于月末时对罐车的油料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泵车一般都会在工地加油,需要专门的小货车为其送油,为了确保油量的准确需要调度室、送油司机以及泵车司机进行签字确认,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的找到责任人进行处理。

4、加强商品混凝土废品的回收利用

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中,废品的出现率占到产品的2%,过去企业将废品随意废弃堆放,污水随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4]。在废品的处理过程中,混凝土生产企业往往会因为处理不当与地区的居民发生矛盾,企业通过承包土地的方式进行废品的掩埋,在当前人们对环保的观念不断提升之后,许多企业也都认识到了噪音、废水、粉尘等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在节能环保两方面提高重视,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比如使用水循环回收利用系统来降低水耗,也可以对混凝土的残余料进行有效的分离和回收利用,采取混凝土砂石分离器对废品进行分离,既可以节约用电也可以节约废品处理成本。

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技术属于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类型,生产企业需要不断的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提升,从多位立体的管理模式上对混凝土的生产销售进行严格的控制,增强商品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服务意识,既有利于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也能够促进生产企业的科学、持续、安全的发展进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天增.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4,08:177-178.

[2]唐孝政,张彦胜,张静,向光会.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63-65.

[3]徐明华.试论商品混凝土生产中常见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3,05:141+143.

生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醋酸乙烯;乙炔法;乙烯法

中图分类号:TQ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048-02

1 概述

醋酸乙烯(VAc)又称醋酸乙烯酯,无色透明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具有强烈气味的液体,但却不溶于水,可以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醋酸乙烯可用于生产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醋酸乙烯世界的需求量巨大,其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2 醋酸乙烯生产技术概况

现阶段世界上醋酸乙烯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工艺路线有乙烯法、乙炔法等。早期人们制取醋酸乙烯主要采用乙炔法。随着醋酸乙烯生产技术的进步,乙炔法的弊端凸显,人们逐渐采用乙烯法。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醋酸乙烯都由这两种方法生产,其中乙烯法占据着主导地位。

2.1 乙炔法

2.1.1 电石乙炔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电石和水反应从而生成乙炔,乙炔和醋酸在特定的条件下,经过催化剂的催化,生成醋酸乙烯。这一系列的生产过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乙炔的生成和乙炔的净化,二是醋酸乙烯的合成和醋酸乙烯的精制。

20世纪30年代,Wacher公司利用固定床反应工艺首次实现利用电石乙炔气相法工业化生产醋酸乙烯。20世纪60年代,流化床催化技术研发成功。乙炔气相法制取醋酸乙烯的工艺得到完善。然而,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催化剂会随着操作时间而老化,相应的反应温度也会因此而逐步升高,所以催化剂需要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使用电石乙炔法生产醋酸乙烯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成本比较高,国外已经在逐步淘汰这种技术。

2.1.2 天然气乙炔法。20世纪60年代Borden公司与Blawkeox公司共同研发出Borden生产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天然气乙炔作为制取醋酸乙烯的原料。这种技术的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氧化天然气来制取乙炔并利用合成气制取醋酸,二是利用乙炔和醋酸生成醋酸乙烯。天然气中本身含有的乙炔的量十分有限,所以乙炔的制取需要经过天然气的氧化裂解来生成。整个生产过程首先要经过天然气脱硫和氧化裂解,然后对乙炔进行提浓与净化,最后是醋酸乙烯合成与精制。

2.2 乙烯法

2.2.1 乙烯液相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钯基催化剂,让醋酸与乙烯反应并生成醋酸乙烯。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称氯化钯和乙酸钠在加压密封并通入乙烯的冰醋酸溶液时会发生反应并在一定时间后生成醋酸乙烯。随后英国、德国的一些公司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取了各自的专利,在这些公司中以英国的ICI公司最具代表性。英国ICI等公司先后建成了利用乙烯液相法的工业装置并投产。后来因为这种方法采用的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会强烈腐蚀生产装置,极易造成设备毁损,以至于设备的利用时间短,生产成本偏高。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ICI等公司逐渐停止使用这种方法的生产装置。目前该法已被

淘汰。

2.2.2 乙烯气相法。

(1)Bayer法和USI法。20世纪60年代末期,Bayer-Hoechst公司和USI公司分别成功地研发出了Bayer法和USI法生产醋酸乙烯的工业技术。利用Bayer法和USI法生产醋酸乙烯其生产流程基本一致,不同点在于这两种方法所使用的催化剂。利用Bayer法生产醋酸乙烯,它的每台反应器的年产能在50kt/a以上。该工艺广泛应用于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新建装置,其催化剂以Pd、Pt为主,以二氧化硅为载体。而利用USI法生产醋酸乙烯,其催化剂为Pd-Au/Al2O3。目前世界上采用这种方法的公司不多,这种方法的整个流程可以分为合成和精制两个部分。

(2)Halcon法。20世纪80年代,Halcon公司成功研发出醋酸乙烯的Halcon法。这种方法是用煤作为原料生成醋酸乙烯的。其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以煤为原料生成合成气,合成气羰基合成甲醇,甲醇与合成气羰基合成醋酸,醋酸与甲醇酯化得到醋酸甲酯,醋酸甲酯通过羰基化反应生成亚乙基二乙酸酯(EDA),然后再经热裂解生成醋酸乙烯和醋酸。这种方法实现了以单一原料煤生产醋酸乙烯的突破。

(3)Antage工艺。2001年,Celanese公司研发出了新的固定床VAn-tage工艺,这种新工艺在催化剂方面做了重大改进,醋酸乙烯的收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方法在随后对新加坡的生产装置进行相应的改造中体现出它的优势。改造后的生产装置在不增加额外投资的情况下,生产能力提高了两成。

3 发展趋势

3.1 催化剂的持续改进

醋酸乙烯的生产离不开催化剂,催化剂是生产的关键因素。所以一直以来有关学者对催化剂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工作,他们在为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使用效率等方面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催化剂的持续改进仍然是醋酸乙烯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2 新的原料路线的持续优化

自从可以以单一煤为原料生产醋酸乙烯以来,人们寻找新原料制取醋酸乙烯的尝试从未停止过。比如三菱瓦斯化学公司曾经提出了以甲醇和CO反应生成乙醛,以醋酸甲酯和CO反应生成醋酐,这两种原料按Celanese法合成醋酸乙烯,虽然该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由于在醋酸乙烯的合成中产生大量的循环醋酸,而这又成为限制其工业化的一个瓶颈。在新的原料路线的持续优化的过程中,人们还曾把醋酸乙烯的上下游产品相结合以实现联合装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所以新的原材料路线的持续优化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3 装置规模的大型化

大规模大型化的装置不但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还有利于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还能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结论和建议

目前,乙炔法和乙烯法是生产醋酸乙烯的主要方法,其中乙烯法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乙炔法采用的装置投资高、污染大,但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致使乙炔法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仍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建议在资源丰富(水、电、煤等)且生产电石的地区利用电石乙炔法生产醋酸乙烯及其下游产品,以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在考虑新建生产装置时要特别注意适当的经济规模,同时还要结合国内外醋酸乙烯发展方向,做到全面发展,以规避和减少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姚逸民.化工百科全书(2)[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2]李宗会,李保华,刘永杰,等.醋酸乙烯生产技术发展动向[J].化学工程师,2005,122(11):

26-28.

[3]武金锋.醋酸乙烯技术发展[J].化学工业,2010,(8):24-26.

生产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花生;安全;生产技术

1辽西花生生产概况

1.1生产现状

花生在辽宁省是重要农作物之一,每年花生的种植面积均在13万hm2以上。辽西地区丘陵比较多,沙质土壤广泛,气候干旱少雨,不管是地势还是气候环境都适宜花生的生长,因此花生在辽西地区是优势作物。花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不仅促进了辽西地区的农作物经济发展,也使辽西地区成为了东北花生生产和进出口的核心基地。

1.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省内花生生产迅速,增加了种植效益,但是还有几点明显缺点存在,一是花生品种单一,混杂严重;二是欠缺高端的栽培技术,没有安全、配套的生产技术,农药化肥达不到标准等;三是花生种植缺少轮作,从生长环境上直接制约了更好的发展;四是农药残留问题严重。这4点不仅使辽西地区花生生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更制约了辽西地区花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改变目前的现状,首先需要改善以上4点,阻止辽西地区花生生产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技术展示平台,从而带动全省花生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1]。

2花生安全生产技术

2.1栽培环境和茬口的选择

选择远离交通干道、无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含钙质和有机质多的砂壤土,不宜种植在土壤黏重的地块上或盐碱地、涝洼地。花生忌重茬、迎茬,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豆类作物倒茬,否则会造成枯萎病与线虫病的感染。以粮谷作物、蔬菜、地瓜和棉花等作物茬口为好。实行轮作以避免因重茬而导致肥料匮乏、病虫害频发和土壤中有害毒素积累过多而降低花生产量和品质。

2.2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品种

花生是在沙壤土中进行种植的,轮作换茬种植的花生较好,在结合花生生长环境的同时,对花生的综合性质进行研究,选择高产、高抗的优质品种进行播种,才可以保证高产[2]。

2.3缩垄增密,合理密植

种植前合理调整垄距,最好控制在45cm左右。合理密植,按照花生生长的最高密度进行种植,一般以22000株/667m2为宜,这样可以更好地接受光合作用,并且保证所有花生苗都可以充分吸收到土壤中的养分,这也是实现花生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2.4严格种子处理程序

2.4.1播前晒种

播种前要选择晴天时候进行种子晾晒,主要就是为了加快种子内部的生理代谢,提高种子发芽率。晾晒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翻晒,时间最好在2~3d,才能保证种子晾晒均匀。晾晒的时候要避开水泥场和石板,因为这两种在太阳下很容易产生高温而损害种子幼芽。

2.4.2发芽试验

于剥壳前进行,取有代表性的种子,混合均匀后进行发芽试验,每份样本为50或100粒种子,重复3~4次。花生发芽势要在80%以上,发芽率要在95%以上,方可用于播种。

2.4.3药剂拌种

为防止地下害虫对花生的危害,提高出苗率,应使用花生专用型种衣剂进行拌种。

2.5加强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花生大丰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有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一是查苗补种,对于缺苗或者死苗去除后,立即催芽补种,补种必须用原种,出苗后施入少量氮肥,以促进根系强壮;二是随着花生苗的生长,也会长出很多杂草,所以需要尽早把杂草清除,并适当疏松土壤,保持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充足。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在雨后晴天及时预防,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2.6.1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密植等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增施有机肥,科学控制肥水和田间管理等措施,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3]。通过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会更佳。

2.6.2化学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病情况和最佳防治时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或利用植物源、生物源等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2.7适时收获

掌握花生的成熟期,适期收获。采用良好的收获方式,防止花生荚果在收获时受损或破裂。收获后迅速干燥。当花生叶色变黄,部分茎叶枯干后,可进行收获。刚收获的花生应避免堆放,及时摊开,要晾晒降水,促成后熟,将荚果含水量降至安全贮藏限度(8%~9%以下)。

作者:李明慧 单位:锦州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丹,洪晓燕,张万民,等.2011年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2(3).

[2]马寅斐.花生品种加工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

生产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481.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45

1 蔬菜安全生产对于生产环境的要求

蔬菜安全生产对于基地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满足其安全生产的条件,生产出来的蔬菜就无法达到安全标准。

一是蔬菜安全生产基地必须远离可能会其造成污染的源头,主要包括工矿企业、垃圾场、医院等。蔬菜生产基地不能紧邻公路主干道,如果一定要在公路周边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可以距离主干公路40米以外建立;二是蔬菜安全生产对于土壤和水源都有一定的要求,重金属土壤严禁开展蔬菜安全生产工作。水源有污染的地方更要杜绝蔬菜生产。同时要注意蔬菜灌溉水的水源问题,必须符合标准,严禁废水、污水等流入蔬菜园区;三是要做好蔬菜基地清洁卫生工作,发现带病菜叶及病株,及时带离田间。做好蔬菜排灌工作,做到排灌分渠。

2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

蔬菜在其安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务必谨慎,使用不当就会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容易对蔬菜产生药害,还容易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一是蔬菜安全生产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即使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混配剂也不允许,必须严格按照《蔬菜生产禁用农药》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开展蔬菜农药使用,保证蔬菜安全生产。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和《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规定。其他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必须按照《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规定执行;二是要想保证蔬菜的安全生产,施药方式很关键,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提倡在苗期生长前期和中期施用农药,到了生长后期建议控制施用或者不施用。使用农药后,要达到一定的安全间隔时间才可以进行采收和销售工作,保证食用安全;三是加大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和使用,促进蔬菜安全生产。

3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

一是蔬菜安全生产在肥料选择上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微肥合理使用。在蔬菜生长的中后期,建议使用无公害复合肥,其中以蔬菜专用复合肥为主,配合使用多元复合肥。蔬菜肥料使用经常出现偏施氮肥的情况,要引起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氮肥;二是很多农户在使用垃圾肥和粪肥栽培蔬菜时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这是不科学也不可取的,无论是垃圾肥还是粪肥都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正常使用;三是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复合肥,这些肥料不但可以改良土壤环境还可以增加地力,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4蔬菜安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4.1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

很多农户发现一种农药好用后,就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其实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农药,病虫害就会产生抗药性,甚至变得更加顽强,造成恶性循环,为此不建议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

建议根据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采取交叉用药,避免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问题。

4.2盲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很多菜农缺乏安全意识,意识不到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错误地认为毒性越高,效果就越好。对高效低毒农药缺乏认识,不按照农药使用标准使用农药,把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蔬菜生产上,容易导致人畜中毒。

建议普及蔬菜安全生产农药使用常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4.3随意混用农药,不讲究科学用药

把两种或芍忠陨系呐┮旌鲜褂茫错误地认为任何农药都能混用,混合种类越多越好,不讲科学用药,不但达不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而且降低了药效,引起作物药害和毒性增强。

建议有关部门普及农药使用常识,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讲座。

4.4随意加大农药剂量

农户为了追求更好的防治效果,盲目认为在农药配制上,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增加用药浓度,就可以发挥更好的防治效果。结果不仅产生严重的农药浪费,而且会使作物发生药害,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建议引导农户必须按照说明书使用农药,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农业部门。

4.5不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蔬菜最后一次喷洒农药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采收和食用,有的农户见虫就治,用药后不久便采收,这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严重者可造成中毒或死亡。

建议当地农业相关部门把好关,引导和监督农户开展蔬菜安全生产。

5结语

蔬菜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积极开展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普及蔬菜安全生产知识,保障人们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和连,张百俊.我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5).

[2]徐光曙,耿继光,张洁,赵忠荣.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03).

生产技术范文第8篇

一、原理与方法

造型蔬菜瓜果抓住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心理,通过人为创意生产出五角星、心形、正方形等形状各异的黄瓜、西瓜等特色瓜菜,既富有创意,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又有美好寓意,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从而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造型瓜菜在栽培技术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其生产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种是通过人工培育特色品种,任其自然生长而成。如各种奇形怪状的玩偶南瓜、飞碟瓜、长柄葫芦、巨型南瓜,以及彩色甜椒、紫色番茄、绿熟番茄等,都属特菜系列,能通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组合、拼盘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性,现已在各地的观光、采摘园中普遍应用。

另一种是在蔬菜瓜果生产过程中采用模具成型、刻字、雕刻或修剪等人工成型方法。如在南瓜上雕刻“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相关文字图案,当南瓜、葫芦等果实老熟后就成为人工艺术品。再比如前几年曾一度引起市场轰动的方形西瓜,其选用的品种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也是圆形或椭圆形,在西瓜栽培过程中,利用模具成型就可使其长成方形。模具一般为方形有机玻璃容器,依据瓜的大小一般长40厘米、宽25厘米,旋转螺口可调节。在模具的压力下,西瓜逐渐变成方形。随着西瓜的生长,适当调宽模具,如此进行2~3次,即可长出色泽均匀、瓜形端正的方形西瓜,西瓜七成熟时撤除模具,八到十成熟时采收即可。

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艺术葫芦的生产,以天台山佛教代表人物济公等的形象为模型,采用圆雕范模工艺模式,利用模具人工成型,使葫芦自然生长成各种人物造型的工艺美术品,稍稍加工后即栩栩如生,成为造型蔬菜瓜果的极致与典范。

还有盆栽瓜菜,对瓜菜整个植株株型进行人工造型,如采用适宜的品种,通过人工整枝、打顶等措施,即可得到用于矮化观赏的盆栽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草莓等。

一些彩色的野菜类观赏蔬菜,与观赏草花已无多大区别,也适宜造型后作盆景栽培观赏和食用;还有生产制作番茄树等高大的造型,有点类似园林绿化的造景,适宜观光采摘园种植。

二、造型黄瓜生产技术

第四届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上的心形和五角星形的造型黄瓜也很有创意,这些造型蔬菜一眼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会误认为是畸形瓜,但将这些特色黄瓜按截面竖直切下摆放在盘子里,就能够得到一颗颗翠绿的心形、五角星形黄瓜,通过摆放造型,使之产生“心心相印”等的寓意,可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这种外形特殊的心形、五角星形黄瓜其实就是普通的水果黄瓜,种植时其温度、湿度、肥、水、病虫害管理等均采用常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塑料模具人为生产而成。一般掌握在相对低温、黄瓜旺盛生长期进行,待小黄瓜长到手指般粗细时,套上专用心形、五角星形模具(一般为比较结实的食品级塑料模具,长短粗细等类似黄瓜本身,并配有插销开口、2个活动的合页,可打开一半的模具,以便于取出成型的黄瓜),让它按人们预定的形状生长。黄瓜在正常膨大过程中受模具挤压变形,一般7~10天就可以长成目标形状,到时只要打开模具取出黄瓜即可。如温度较高,则黄瓜生长速度快,且黄瓜套上模具后温度高、湿度大,造型黄瓜的品质和外形均会受到影响,成品率就会降低;温度低时黄瓜生长速度慢,套模具黄瓜就比较容易成型。用各种类似模具的外框,还可生产其他造型蔬菜,但心形、五角星形黄瓜除了外形特别外,味道并不受影响,且套上模具后还可避免受到所喷洒农药的污染,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瓶装西瓜生产技术

西瓜坐稳后,在其比瓶口小时就直接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瓶里(根据西瓜成熟时的大小,瓶子类似西瓜形状并稍大些,两端开口,一头有瓶盖,另一头在生长时可透气降温、便于固定,采收后起到底座的作用),用绳子、钩子把瓶子吊起来固定,西瓜就在瓶子里生长膨大。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瓶子、西瓜的位置,西瓜成熟后就直接留在瓶子里一起采收上市。为便于套瓶吊瓜等田间操作,一般采用中小型西瓜品种,立式、网架栽培。这种瓶装西瓜生产方法与前几年在西瓜、甜瓜、葡萄等的柄上套标签等的做法异曲同工,能起到防伪的作用(因为标签或瓶子只能在果实小的时候套上去,果实膨大后就不可能再放进去了,因此只能由生产者完成)。塑料瓶能在生产过程中及采收后起到支撑保护西瓜的作用,能改善西瓜生长发育所处的小环境条件,最后还能成为商品的外包装。

“把西瓜装在瓶子里生长,白天瓶子内温度明显偏高,晚上降温后,能增加西瓜生长小环境的温差,提高西瓜的品质;而且采用吊瓜栽培,西瓜受光均匀,无阴暗面,外观一致性好。”衢江区林氏精品西瓜合作社负责人翁有良社长如是说。

瓶装西瓜所采用的瓶子是用食品级的PVC制成,把西瓜装进去可以避免农药残留等污染,防止虫咬瓜斑的发生,外形生长均匀一致,一般单瓜重3公斤左右,比较适中。瓶装西瓜采收后外面再配以漂亮的外包装,俨然是一件艺术品,商品性大大提高,可当作礼品出售,售价也就自然上去了。

瓶装西瓜生产技术的关键是瓶子与西瓜品种相匹配,应掌握在早春温度相对低些时进行装瓶操作,避免瓶内温度过高影响瓜的正常生长,以提高成品率。

温馨提示: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瓜菜产品特点,进行艺术造型,形成创意、休闲、观光农业,能够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可以逐步培育形成新的产业。目前造型黄瓜、瓶装西瓜均已有批量生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种创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以上产品本身的食用品质等并无大的改变,而生产过程中因模具、劳动力等额外增加了成本,且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容量与认知度可能有限,如原先流行的方形西瓜现在就已基本绝迹了,因而大家要根据市场情况量力而行、适量生产。

生产技术范文第9篇

木塑复合材料与越来越稀少的实木相比:具有木材和塑料的复合功能,不吸水、不发霉、耐老化、耐酸碱、拒虫害、易着色、易加工、无毒、无味等特性;各项性能指标可与硬木相媲美,外观、手感与天然木材相似,可锯、可刨、可钻、握钉力强;可根据客户要求研制及生产个性化产品,如色彩等;可100%的回收再利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经济环保的新材料;可以替代外运货物木质包装材料和铺垫材料;也可以用于门窗框、建筑模板、地板、家具、汽车配件及交通护栏等的生产。

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木塑制品在市场上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木塑复合制品年产量已接近10万吨(50%用于地板、15%用于门窗、15%用于护栏、20%为其他产品),产值超过8亿元人民币。据预测,至“十一五”结束,我国的木塑年产销量有望突破50万吨,产值有可能超过50亿元人民币;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木塑产量有望赶上美国。

本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技术以聚烯烃类塑料及木质纤维为原料,采用先进的一步法生产工艺,不造粒;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特殊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良好的混炼效果、塑料与木粉分散均匀;机器下料速度快,产量大幅提高;加工助剂大量减少;产品表面光洁,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综合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材料可100%回收利用。

中国林业科学院新开发了先进的一步法生产工艺,相对于原有工艺不再需要造粒,故加工更简单,成本相对更低。同时开发了发泡工艺,降低板材密度使得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和高效。主要有木塑复合发泡室内用踢脚线、室外地板等。该生产技术属于投资小,效益好的精细化工类项目。

生产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问题;质量控制;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混凝土技术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控制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二、现阶段混凝土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施工方自行拌和的桥梁混凝土存在原材料重视不足、配合比优化不够、生产质量控制不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桥梁混凝土的质量。

1、原材料重视不足

目前,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泥一般为甲控材料,均为国内知名品牌,品质较为稳定。但掺合料和减水剂大多为业主方提出技术指标,施工方自主选择材料。施工方在选择的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保供和价格方面考虑较多,对性能指标是否优良以及稳定性考虑相对较少。实际上性能优良的原材料往往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和胶材用量,其性价比更有优势,更为重要的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砂石料级配、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和含碳量、减水剂固含量和减水率等的波动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响应迟钝。这些指标存有波动时,虽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其对混凝土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另外,大方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储备、检测和施工工期存在矛盾,往往前两者让步于施工工期。

2、生产质量控制不严

混凝土拌和生产过程中,施工配合比在理论上应根据理论配合比在考虑砂、石料含水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出,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是根据达到实验室试配的坍落度来实现的,至于实际混凝土中的用水量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未知的。混凝土中水与胶凝材料发生水化反应是形成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在拌和物中以游离形式存在是保证和易性、满足施工性能的关键。参与水化的用水量(水灰比)的多少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抗渗透性、碳化性、收缩性、抗冻性等);游离形式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和易性,对施工工艺性能有很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用水量既反映水灰比的大小,又反映浆骨比的大小,因此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具有实际意义。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在混凝土生产、应用的过程中,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应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各项质量指标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在混凝土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应用的过程中,要实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粉煤灰、骨料等。对原材料的监管主要就是保证这几种原材料的质量。

2、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比影响很大,而混凝土中主要材料的比例不同必然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同,因此,在施工前就要根据施工建筑的结构强度需求设定混凝土主要原料的配比,并在之后的施工中坚持贯彻这一标准;对混凝土的生产进行不定时的抽检,并落实责任制,切实保障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混凝土生产机械的工作状态,一旦机械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进而对施工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另外,机械故障会导致混凝土供应紧张,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4、混凝土成品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生产完成后,要对混凝土成品进行检测,对其中各项基本材料的含量比例,混凝土硬结后的结构强度、抗压性、密实度进行检测,切实把好混凝土应用的最后一道关。

四、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

1、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生产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管理、配合比的设计、搅拌控制、科学浇筑与验收等等。

(1)原料质量管理。为了控制生产成本,不同地区企业应该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原料,但是不同成本材料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标准:

①粗骨料碎石需选取质地较硬的圆棱少孔石料,根据碎石大小分类存储、放置。

②砂料则应选择粒型圆润、级配科学的砂砾,这样才能控制其用水量,通常江砂要优于河沙。水泥方面要选择质量相对稳定,能够与混凝土相匹配的水泥类型,目前,P.O42.5级水泥,P.O52.5级水泥等都受到了欢迎和使用,这些水泥的使用能有效提升混凝土质量。当前,矿渣微粉、粉煤灰等都已经用来生产高质量混凝土,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2)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其成本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外加剂的选择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要在确保质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优化配比,要尽可能控制坍落度损失与沁水问题。对于坍落度问题,可以优化混凝土的配比,科学控制砂率,通过提高单方用水量、水泥量等提升其坍落度,或者通过掺入萘系与保坍型氨基系减水剂、复合缓凝剂等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对于泌水问题,则应该控制外加剂的掺入量,增加砂率,而且要控制单方用水量在180kg/m3以下,或者通过添加粉煤灰等方面来控制沁水问题的出现。

(3)科学拌合调节。要培养并提高混凝土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的生产专业水平,特别对于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有准确的目观能力、预测能力等等,混凝土搅拌机负责人需要参照搅拌机械电流变化来预测其坍落度,并及时关注混凝土生产概况,以及各种信息,来对应调整混凝土拌合用料。

(4)加强浇筑与验收管理。浇筑管理与验收管理是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必须主动协助监理方切实负责混凝土的抽检工作,做好试压块的留置标识与混凝土养护等方面工作。例如:对于和易性不佳的混凝土可以退料处理,本着最小坍落度泵送原则来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混凝土。

(5)加强原料标示管理。原料标识工作管理非常重要,必须设置专业的材料员进行专门管理,要确保各个料罐都依照顺序编号,明确不同罐内的材料类型,防止出现不同材料混装的现象,有必要在各个料罐口设锁,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预防材料无用所带来的麻烦,原材料管理必须专人把握和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生产加工的质量。

2、生产组织管理

生产管理部需要严格参照销售运输计划实施生产,并做好原料的及时、准确供应工作,对于关键生产项目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引入信息技术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积极加强生产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其高效、高水平运行,经常核对混凝土外加剂计量系统,确保一切生产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起来。

3、运输管理

运输是商品混凝土生产管理关键又重要的环节,必须做出细致、认真的管理。企业要设置专门的调度员,负责及时掌握不同客户施工所在地的交通条件状况,同现场泵送工要保持畅通联系,减少由于交通运输不通畅引发的混凝土失效、质量下降问题,重点加强特殊天气,例如:雨天、雾天等要注重交通运输的安全,要分配两人负责轮流值班运输,适度缓速行驶,并维持运输车辆的平稳性,防止由于路滑地湿引发的交通事故问题,同时,混凝土成功运输施工地后要及时清洗整理车辆,防止污染城市交通道路。

4、浇筑管理

浇筑也是体现企业细致到位服务、展现混凝土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浇筑管理,要求浇筑施工时,企业人员统一服装,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依照规则浇筑施工,本着服务到家、服务到位的原则来展示自身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才能赢得工程施工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发展途径

开展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标准的改革(抗裂组分),努力提高骨料级配质量,针对水胶比影响抗压强度、密实度和施工性,浆骨比影响耐久性和施工性,在保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从提高耐久性而言,严格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可减少混凝土温度收缩、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材料术语标准JGJ/T191-2009规定:“预拌混凝土是指在搅拌站生产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交付时处于拌合物状态的混凝土”。不言而喻,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质量控制方面看,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是一个可以致命的问题,在产品交付时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商品混凝土企业必须从社会责任感和产品信用度去深刻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确保质量达标;另一面看,预拌混凝土是以半成品(拌合物)的状态进入工地,其结构质量形成与施工条件、浇筑、振捣工艺操作、养护、成品合格控制密切相关,形成最终的产品质量。高质量混凝土结构,需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原材料供应商、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检测与建筑质量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创造。

开展当代混凝土发展与特点宣传与技术交流,施工技术交底,对产生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从人员、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方面达到共识、关注和把控,实施质量和服务双联动,从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入手,对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可追溯性、运输、现场质量控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克服和抑制各种不利于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源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确保混凝土耐久性,才能真正体现质量控制的社会效能和效益。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质量是工程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混凝土生产技术的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琳,廉慧珍.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J]建筑技术,2009,10(5):12―31.

[2]常振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3]吴昱娟.广州市某区结构混凝土强度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孙其臣.冲击弹性波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5]张红亚.冻结深立井钢筋混凝土井壁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上一篇:生态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命伦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