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

时间:2023-03-13 06:37:31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商业银行

一、贷款定价理论基础

贷款定价在金融框架中能够找到较多理论进行解释,比如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金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信贷配给理论与利率结构理论。然而笔者认为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信贷配给理论,因为它可以有效揭示在一个竞争的信贷市场上,除了供求关系以外,贷款风险程度将对贷款定价起决定作用。这里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超额贷款需求时,不通过提高利率手段增加存款供给、抑制贷款需求,进而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而是实行配给制度,满足部分借款人信贷需求的局部均衡。这是因为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对投资项目风险了解程度借款人要远胜于银行,当银行给出较高贷款利率时,借款人在高风险产生高收益的预期下其理性选择是参与高风险投资项目。所以,为确保借款者行为和银行利益能保持一致,商业银行一般不会通过高利率政策来维系信贷市场均衡。而是在稳健经营原则指导下,选择运用信贷配给方式发放贷款,力求在降低贷款风险和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二、贷款利率定价影响因素和主流贷款利率定价方法

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因素主要有银行资金成本、贷款风险补偿率、盈利目标、市场竞争程度等。一般而言,前三个因素对贷款定价的影响是正面的。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只能在市场价格上下正常弹性空间内调整贷款利率,因此,该因素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制定出一个对市场而言相对有效的价格。

笔者根据世界银行业贷款定价现状,总结出现阶段主流的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定价法、期权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Model)、利率上限定价法、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法、RAROC定价法。

其中,成本加成法是在发放贷款各种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基础上加上一定水平利差作为该笔贷款最低利率。等式表示: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十贷款费用率十风险补偿费率十预定利率差水平。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往往需要充分估计贷款的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

Merton(1974)首次提出期权理论能够用于贷款定价分析,在假设企业负债只有银行贷款且企业贷款时己将所有资产转移给银行时,贷款就可以看作是企业股东拥有一个以企业资产为标的的看涨期权,期限是债务期限,执行价格是公司债务到期值。这样,公司债务到期时,公司所有者便拥有一个选择权:是否偿还债务。公司所有者会选择哪一种做法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和债务到期值比较:如果公司资产市场价值大于债务到期值,企业股东就会行使期权,偿还债务;如果公司资产价值小于债务到期值,股东就会放弃期权,拒绝偿债。如果公司拒绝偿债,公司资产的控制权就转移为债权人银行,借款公司遭受的损失是期权费,由此可以看出,公司股东的权益可看作以公司资产为标的的看涨期权。因此,可以用B-S(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确定公司普通股价值,进而确定贷款价格。其基本思路是:设公司普通股价值S,公司资产价值V,期限为T的债务到期价值D ( D=L×(1+r)T,r为贷款利率;L为期初贷款额度),公司资产年收益率的标准差为c。代入B-S模型有S=V×N(d )-D×e-rfTN(d2);其中d1=,d2= d1-σT,N(d1)、N(d2)分别为标准正态分布在d1,d2处的累积密度函数值。又由于公司的初始资产V由普通股S和银行贷款L两部分构成,所以V=S+L,S=V-L=V×N(d1)-D×erfTN(d2),在V、L、r 、T都能够观察得到的前提下,可直接由该模型得到贷款利率r。

CAPM由夏普(William Sharpe)和林特纳(Jone Lintner)提出,讨论的是单一时期、无摩擦和完全竞争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中均衡价格确定问题,本质是给资产不确定性定价。该模型立足于资产组合选择理论,假定投资者对于预期收益、收益方差和协方差预测一致,他们以最优的方式按相同相对比例持有不确定资产,同时结合资产价格进行调整,使每种资产需求等于供给达到均衡,于是得到不确定资产预期收益率和不确定性之间数量关系:E(Rj)=Rf+βj(E(Rm)-Rf);E(Rj)是资产j的预期收益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E(Rm)是市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βj为资产j贝塔值,贝塔值是衡量证券j收益率对市场投资组合收益变动敏感度的比例指标。在混业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也可以拥有股票、债券等其他资产,贷款资产只是市场投资组合(包括股票、债券和贷款)中一项风险资产,由于商业银行会要求得到与该笔贷款资产贝塔值相对应预期收益率,所以这里可以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贷款定价。只需测算该笔贷款资产贝塔值,代入给定公式,就可求得银行对该贷款资产预期收益率。

利率上限定价法即无论市场利率如何变动,都对贷款合同规定一个利率上限,由于借款人支付的任何高于贷款利率上限的利息都将会返还给借款人,所以该利率上限实际为借款客户锁定了最高贷款成本,能够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

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法属"市场导向型"模式,同时考虑了市场利率风险和贷款本身违约风险。它首先选择某种基准利率作为"基价",然后针对客户贷款风险程度确定风险溢价。公式表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点数。基准利率应根据资金供求、资金成本、目标效益、竞争策略等因素确定。

RAROC(Risk一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核心原理是银行必须将收益与所承担风险直接挂钩。公式为:RAROC=(收入-运营成本-预期损失)/风险资本。分母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CAR)是从风险角度考虑的银行所需最低资本量,即"经济资本"指标,该指标等于非预期损失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贷款头寸L与违约率标准差σ之积(即L×σ)。

基于RAROC定价法是西方商业银行非常流行的贷款定价方法,其基本思想包括。若贷款头寸L,贷款利率r,为发放该笔贷款银行债务〔即占用存款)为D,债务成本为i,经营费用率c,预期违约率e,则收入R=r×L,运营成本OE=i×D+c×L,预期损失EL=e×L,那么RAROC= r×L-i×D-c×L-e×LCAR。又因可贷资金=自有资本+负债,即L=CAR十D,故D=L-CAR,代人上式RAROC=r×L-i×(L-CAR)-c×L-e×LL×σ=r×L-i×L-c×L-e×LL×σ+i=r-i-c-eσ+i,因此得到贷款定价r=i+c+e+σ×(RAROC-i),式中σ×(RAROC-i)为贷款银行资本溢价。RAROC贷款定价最大优点是充分考虑了银行各贷款项目(按贷款行业、地域等划分)风险度σ的不同,使贷款定价与其风险程度密切相关,有利于实现贷款价格与风险的配比,体现对不同风险程度贷款客户的区别待遇,进而解决贷款客户逆向选择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现状

认识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现状,笔者认为可从定价模式、定价技术两个角度展开:

首先在定价模式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基本都按统一指导,分级授权模式建立了贷款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分级授权分两类情况,一是在贷款利率制定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总行提供公式或者指导意见,分支机构根据参数自行计算确定贷款利率:而法人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则由总部统一设定利率浮动范围,各分支机构在上级行设定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贷款利率,超出浮动范围必须报上级批准。二是在授信额度方面,只要不超出利率浮动范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将单笔贷款额度授权给下级分支行,超过限额则要上报上级行,少数商业银行是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标准授权给下级分支行。

其次在定价技术方面,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商业银行采取逐笔定价方式,有的商业银行除采用逐笔定价外,还采用资金池式的综合定价或者两种定价方式相结合的定价技术。

(二)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问题分析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定价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真正意义上基准利率。不管采取何种定价方法,贷款基准利率水平的确定都是首要的。基准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利率,它应是整个利率体系中的一种典型而具体的利率,又应该是决定其他利率的参照系。迄今为止由于央行调整的存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基准利率的角色,所以人们也往往将存款利率与基准利率划上了等号。然而存款利率做基准利率在相关性方而有其固有缺陷,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可能在市场上通过公开、连续、广泛、集合的竞争性定价活动来确定。在货币当局掌控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只能根据若干因素“计算”出来。所以,从定价技术上来说,存款利率注定难以成为公开灵敏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工具。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

2、具体到贷款利率定价部门,其职能权限不甚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决策程序做指导。具体表现:一是利率定价参与部门分工不明确,缺乏集中统一管理,利率定价权分散,降低了定价政策的连贯性和统一性,难以从全局角度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收益;二是部分商业银行利率授权管理不完善,仍然存在个别业务利率审批程序不规范,个别部门利率定价权与执行权相重合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利率定价决策的规范程度与科学合理性。

3、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中仍然存在助长寻租现象客观因素。过去,国内商业银行没有贷款定价权,对借款人的借款资格和还款能力审查成为银行工作人员的一种权力,成为滋生寻租的客观因素。近年来,伴随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程序日趋规范,对信贷人员和其他有权审批人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也逐步建立,不具备还款能力的申请人不再容易获得贷款,然而由于我国银行尚未建立起科学的定价体系,在定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人情定价”和假公肥私现象,滋生寻租的客观因素仍没有消除。借款人通过“拉关系”、“做工作”,即使条件一般的贷款客户也能享受到优质信贷客户贷款利率,或者本该严格的信贷条件(如贷款时必须保持一定比率的结算存款)也能轻易被规避。

四、完善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议

(一)完善以单一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利率决定体系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核心,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而基准利率又是利率体系核心,是利率定价机制的关键,对其他所有市场利率都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确定单一基准利率对我国整个金融深化改革都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中央银行定期公布基准利率确定方法,给商业银行一个清晰的参照标的。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作并不是最合适的基准利率,所以对中央银行来说,仅仅确立基准利率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打破过去的“黑箱”,使得利率以公开,市场化的方式形成。这同时要求央行分支行应加强利率调控,规范金融机构利率行为,提高市场利率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促进金融机构定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二)继续强化商业银行逐级授权贷款定价管理体系的建设

为避免银行经理人利用手中掌握的资金定价权利,以牺牲银行股东利益为代价,低价让渡资金使用权利从中牟利。同时,为规范银行贷款定价行为,使贷款价格既受内在成本约束,又能贴近市场,商业银行有必要强化逐级授权的贷款定价管理体系建设。通过逐级授权,银行总、分、支行拥有不同的定价权限,既确保了贷款价格底限,又给予基层经理人员适当的谈判空间,使贷款价格能够更贴近市场。

(三)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和利率定价技术支持系统

健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必须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和必要技术支持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正确界定各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权责利关系,防止单个股东干预日常业务经营,真正确立受资本充足率约束的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第二,建立利率定价管理及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商业银行做好细化利率定价、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专业分工;第三,建立内部资本约束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资本预算和分配制度,以资本约束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的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形成收益激励与风险约束的平衡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来星.我国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对应的定价模型构建[J].武汉金融.2003(5)

[2]唐旭.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定价[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2)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刘新毅.利率市场化下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5(6)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比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21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31- 01

市场对利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需结合资金供求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市场因素,利用自主机制来进行利率定价工作。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围绕资金做好调整,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经济发展系统,有效巩固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1 中外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具体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掌管实际生活中的贷款处理工作,是以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为宗旨。我国商业银行重视贷款后的监管工作,而对于贷款利率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是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利率进行简单的变动,没有结合实际分析不同客户贷款的风险程度。因此,我国急需学习国外先进的利率管理理念和政策,具体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手段,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重要的历史任务。

1.1 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单一性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主体是存贷利差收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处于落后状态,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依赖于国家政策,银行在贷款信息搜集和风险预测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条件的制约,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自主定价能力较弱,主要根据央行具体业务规定,现实情况下,贷款利率多数维持在24%左右,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区间比较集中,自主定价的能力弹性较小,所获利润较低。我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在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已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1.2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银行业,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并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贷款定价政策。例如美国金融机构主要依靠联邦基准利率信息优化贷款利率,使其贷款定价政策与市场经济运行同步进行,保证各方面信息的准确性,为具体的放贷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保持在28%以上,利率上升幅度在50%以上。我国无论在经济来源还是信息搜集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发展水平。

2 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方面具体的应对措施

中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微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水平,主要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在信托业务、基金业务方面的创新和认识不足,并且很少经营;关于贷款领域的界定很不清晰,由于国家较高的可信度和经济实力,担保的大型项目在银行的贷款中占比过大,而中小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加上商业银行自身的保守,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投入较少,不利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由于行政命令的限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实现贷款利率的自我定价,导致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符合社会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充分预测未来的发展格局,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学习外国先进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经济新形势的银行发展战略,确保贷款利率的自主制定和有效规划,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总 结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在银行贷款利率上实行自主定价政策和自由化经营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对未来前景加以科学预测,牢牢掌握具体业务的自主经营,扩大经营范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全面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贷款利率;财务状况;多元线性回归

1.引言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承担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之一。其中,贷款业务又是其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对象如何选择?贷款利率如何确定?利率水平是否合理?信用风险如何控制?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尤为重要。各国商业银行普遍奉行的贷款经营方针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我国商业银行也遵循这一经营原则。因此在满足上述经营原则的前提下,贷款利率的确定即贷款定价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银行希望贷款利率高些,以弥补其成本、费用和风险损失,获得预期利润水平;但贷款利率又不能制定得太高,使借款者能按期偿还贷款,否则客户就会放弃银行,而向其他贷款人借款。银行在向客户发放贷款时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所制定的贷款价格也就必须更加合理,这样才能确保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存贷利差的缩小,这使得贷款的合理定价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何太山(1977)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位运用多变量分析法建立银行信用评分制度的学者。他从1975-1976年间从2家台湾地区的银行选择了55家信用良好客户和52家信用不良用户的资料,并从中随机选择30家企业为原始样本,得出了一个7变量的分析模型,对于原始样本和保留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3%和91%。饶雪超,胡奕明(2005)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调查表明:信贷人员对三张财务报表的信息比较关注,特别是长短期借款、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和业务利润等;财务比率方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受重视程度排名前三的指标,同时也比较关注盈利能力指标及反应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戴国强,吴许均(2006)选用沪市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贷款利率信息和相应的公司财务信息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近30个财务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企业的财务指标对贷款定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影响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财务指标的差异较大。胡奕明,周伟(2006)通过对1999—2002年有银行贷款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在信用贷款模型中,显著相关的财务变量只有2个,但都不合理。显著相关的控制变量是:企业规模(总资产/10000,再取对数)正相关(符合预期),RECUR[(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流动资产]正相关(不符合预期),没有发现信用贷款具有最强的敏感性。银行贷款数量、贷款保证形式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关系不是很明确;但是银行贷款,尤其是信用贷款与一些非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合理且相关的关系,这也是对戴国强、吴许均不足之处的弥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因素方面来看,存款利率、经营成本以及市场上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对贷款利率有影响,戴国强(2006)认为贷款利率定价同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资本报酬率以及低风险贷款占总贷款的比率等因素相关,李志辉(2005)利用我国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客户财务信息和违约数据,研究了企业财务信息与违约数据对贷款利率的影响系数;关于企业财务状况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学者均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2.研究假设

早期,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主要考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贷款,因而比较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后来,银行意识到能否偿还贷款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状况,因而开始关注借款企业的现金流。银行对借款公司的价值及信用程度的判定主要是从其业务能产生的现金流来作出估计。虽然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但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银行分析的项目主要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现金流量比率等。其中每一项目又包含若干指标。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指标同银行的贷款利率之间存在某种合理的相关关系。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重要标志。企业偿债能力低,不仅说明企业资金紧张,难以支付日常经营支出,而且说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到期债务,甚至面临破产危险。

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投资是否都得到合理的回报,评价企业管理的业绩,帮助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作者相关的决策。银行最为企业的债权人,必然会十分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可以分析企业的收益质量,了解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中资金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又称负债权益。资本结构说明债权人所提供资金占企业全部资金的比重,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受到自有资金保障安全和风险程度,以及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成产经营活动,增加盈利能力。资金结构决定企业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影响着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资金结构优化,企业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强,反之,资本结构不佳,企业偿债和抗风险能力就弱。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课考察可以得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增住房价格;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信贷现实博弈;实证回归模型

一、引言

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在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推动产业变革、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加剧了购买力和市场价格的矛盾、社会贫富差距。为此国家配套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措施,特别是以信贷市场的引导和跨期作用提高居民当前购买力,凸显了惠民政策落地的及时有效性。以资金来源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政策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要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其他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是运用住房公积金、住房售房款和住房补贴存款,为房改单位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和修葺自住住房而发放的贷款。

2.自营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商业银行运用自身的本外币存款,自主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即住房按揭贷款。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和个人自建房贷款等。

3.个人住房组合贷款。是指银行在为房改单位的职工发放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时,如果仍不足以支付购房款,又向借款人同时发放的部分自营性贷款。

银行商业按揭贷款的对住房刚性需求有以下三方面的强力支持:

1.融资支持。按揭购房的贷款数在我国一般可以为房价的70%~80%,购房者分月偿付给银行,可以缓解其经济压力;

2.投资支持。按揭使购房者可以将资金做多样化投资。例如:用贷款买房然后出租,以出租所得还贷,余款再做其他投资,使资金灵活运用;

3.信贷支持。银行作为按揭权人,是商品房按揭法律关系的主体,将着重审查购房者、开发商的资信,保险性较高。

按揭贷款购房适合大部分中低层收入的居民,或需要资金周转,不愿一次性支付房款的购房者,现已成为我国居民购房的首选方式。

与银行商业信贷比较,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特点为:

1.低存低贷。存款、贷款利率都低于商业银行对应利率,但其利差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2.覆盖面不足。合作楼盘有限,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且形成足够购买力的居民占比刚性需求者不多。

3.专业性管理、市场化运作不足,透明度较低。公积金长期贬值,在部分地区申请周期较长,结果不确定,制度、机制、人才尚在建设和完善中。

由此可见,住房公积金贷款能够支持住房需求,却难以成为我国居民购房的首选方式。

因此,本文从金融专业性和市场化运行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和作用。

二、建立新增住房价格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一)学者研究及本文假设

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对新增住房价格有影响,但影响是否显著,影响方向如何,却因立论侧重点不同而不同。部分学者认为利率不能显著影响房价(K·W·Chau,2003,理查德·M·贝兹、塞拉斯·J·埃利,2008,郭娜、翟光宇,2011,),部分学者认为利率是影响房价的显著因素(崔新明,2003,尚梅,2004,皮舜、武康平,2006,罗国兵,2007,彭建林,2009,孔行、刘国志,2010,张涛、龚六堂、卜永祥,2011),但影响方式为正相关、负相关或相互作用,影响周期为长期或短期,众说不一。

笔者认为,前人研究有众多可取之处,但多数研究偏重理论,没有考虑银行信贷博弈的核心要素:如议价能力、约束条款、操作时效等等,进而无法显现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将从信贷博弈的现实要素出发,研究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对新增房价的影响作用。

假设为完全市场环境,则住房价格能够代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平衡点。银行信贷既能够支持新增住房市场的供给者,即借款主体为新楼盘开发商,又能够支持新增住房市场的需求者,即借款主体为新增住房购买者(主要为刚性需求者,即首套房购买者)。则对于购买者主要为新增住房购买者的新楼盘开发商,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符合一般商业银行住房信贷准入条件的合规借款人,在此假设下研究住房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的影响,既有普遍操作指导作用,又有重大民生惠及意义。

因此,根据经济环境、供给、需求三类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的影响。

(二)数据选择及处理

1.数据选择

选取1999年至2011年的全国月度、季度、年度数据。

被解释变量为新增住房价格p,以住宅销售收入除以住宅销售面积得到。

解释变量中,环境因素为银行商业信贷利率i和GDP(环境因素既影响供给又影响需求),供给因素为住宅投资总额iv,需求因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y。

数据的选取即考虑到了主要影响住房价格的核心因素,又规避了供给、需求互为内生变量的遗留变量偏差等问题。数据来源为中宏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等。

2.数据处理

选用季度数据,对非季度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平滑平均等季度化处理。

(1)利率选择

银行信贷即可以支持住房的供给者开发商(以房地产开发贷款为主),也可以支持住房的需求者购房者(以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含按揭)为主)。现实行业惯例中,这两种贷款授信期限一般都在5年以上,利率都在基准或小范围上浮,特别是按揭贷款利率以根据政策导向下浮为主。因此本文选取市场竞争平衡后,行业广泛应用的长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并按季度实际执行天数进行加权平均。

(2)消涨处理

首先,以1998年为基期,将1999年至2011年的月度CPI季度化。

其次,对所有以价格表示的因素做消涨处理,得出各价格类要素的实际值(实际新增住房价格、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GDP,实际利率等)。

(3)季节调整。经过消涨处理的实际数据中,具有明显的季节趋势,通过Census-X12法进行了季度调整。

(4)变量平稳化。对季度调整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各项数据进行差分,分别得到p1、iv1、y1、gdp1、i1。

其中实际新增住宅价格p_sa、实际住宅投资总额iv_sa需二次差分后方平稳,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y_sa、实际gdp_sa、实际利率i_sa需一次差分后方平稳。

经过上述处理的数据,可建立结果值得信任的回归模型。

(三)模型建立及分析

2.回归结果分析

当置信系数为0.05时,显著影响本季度房价的因素为:

(2)上一季度和上一年度(前第四季度)的实际利率I1(-1)、I1(-4)。上一季度的利率影响为正,上一年度的利率影响为负,决定性因素为借款主体不同。

首先,当借款主体为房地产开发商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房价的影响表现在供给上,作用显著,方向为正,影响周期来自上一季度。原因是基准利率调整后,首当其冲影响正处在申请贷款核心环节、难以抽身而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影响其资金成本,其为保持利润,将成本转嫁,从而影响房价。

详细来讲,银行是高风险行业,为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历申请、调查、审查、审批、放款等核心环节,方能取得借款资金。一般房地产开发贷款金额巨大,情况复杂,授信全流程平均耗时约3个月,如中途遇基准利率调高,则会增加资金价格成本。因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3:3:3的惯例,普遍资金链紧张,且前期申贷的沉默成本逐渐累积,因此即使利率调高,成本增加,房地产开发商也不会因此而结束申贷,但极有可能通过增高房价,来转嫁成本,保持利润。因此在一个季度的影响期内,贷款利率对房价作用显著,而且方向为正。

同一市场上,当借款主体为购房者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房价的影响表现在需求上,作用显著,方向为负,影响周期来自上一年度(前第四季度)。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基准利率调整后,按行业惯例和合同约定,购房者已有的按揭贷款利率会自动调整,但一般在次年执行,因此对购房者成本的影响会滞后一年。如利率上调,增加购房者未来资金成本,有能力的理性消费者会选择提前还本,银行对住房需求的支持长期作用有部分会突然缩短甚至消失。因此在一个年度的影响期内,贷款利率对房价作用部分显著,而且方向为负。

第二,基准利率调整后,会影响有购买计划和部分购买能力的潜在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及行动时点。他们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判断,决定是否要提前或推后履行计划。如基准利率上调,一方面可能的信贷资金成本会增加,另一方面房价可能会上涨,不仅影响是否立即借贷的决定,更会影响是否立即买房的决定,因此可能会暂停购买计划、延迟消费,如基准利率下调,则可能加速潜在购房者买房的决心和行动。本文模型是针对新增住房价格、首套房贷款利率,则潜在刚性需求能否形成有效购买力,贷款利率是极其关键的敏感性因素。因此在一个年度的影响期内,贷款利率对房价作用部分显著,而且方向为负。

3.该模型的不足

由于模型设置、数据选取、研究能力等原因,该模型使用范围有限,最大的不足在于假设比较封闭。

(1)假设资金来源单一,不符合现实。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同时作为银行借款人的情形下,本模型更为有效,但目前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信贷已不再是单一的资金来源。本模型未考虑其他市场资金对新增住房价格的影响,从而可能夸大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作用。

(2)假设新增住房即为刚需或首套房,不符合现实。未考虑投资对房价的影响。在某些时期,投资动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

另外,因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仅仅14年,经历了萌芽到探索,这一段时期的数据可能并未常态化、平稳化,即使经过处理,但这46期的数据本身能否形成规律以供研究,尚需更多时日检验。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很多重要的因素无法量化,也会对研究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三、研究结论及民生建议

(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影响的显著,且根据影响周期不同而呈现不同方向,决定性因素为借款人不同

在0.05的置信系数下,当借款主体为房地产开发商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房价的影响表现在供给上,作用显著,方向为正,影响周期来自上一季度;当借款主体为购房者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房价的影响表现在需求上,作用显著,方向为负,影响周期来自上一年度(前第四季度)。

(二)建议提高政策性结构供给

2010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如“新国十条”、“房产税试点”、“央企推出楼市”、“囤地收回”、“保障房项目”等,效果在震荡中逐步体现。长期来看,中国的房价泡沫会被全国性市场消化,呈现与经济环境适应的平稳增长,不会出现类似日本、美国的房地产资金链断裂、金融体系崩溃,进而实体经济衰退的极端情况。

因此建议,可继续参考成功经验,如香港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面积控制、控制房屋空置率、提高住宅使用率、打击炒房等,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四、结语

中国的金融体系真正建立仅20余年。住宅市场化运行也不足15年,许多路径尚在探索当中,即使步履蹒跚,道路曲折,我们也应充满希望。促进社会发展,惠及民生落地,是金融存在的本质,亦是金融从业者的光荣职责。

在此特别感谢成都农商银行关心和支持我的各级领导,是你们教我关注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同时,肩负起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谢我的母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对手,感谢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注释:

①实际执行天数:无政策优惠时,计算以基准利率执行天数,有政策优惠时,计算下浮后基准利率执行天数.

参考文献:

[1]郭娜,翟光宇.中国利率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2011(3):43-50.

[2]张涛,龚六堂,卜永祥.资产回报、住房按揭贷款与房地产均衡价格[J].金融研究,2006(2):1-11.

[3]孔行,刘治国,于渤.使用者成本、住房按揭贷款与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J].金融研究,2010(1):186-196.

[4]崔新明.住宅抵押贷款的融资效应对住宅需求价格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3(6):83-93.

[5]皮舜,武康平著.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研究[J].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报,2006(12).

[6]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2007[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7]王金明,高铁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函数的动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4):69-74.

[8]魏学薛.我国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D].数量级学年会论文,2008.

[9]奚正刚著.金融创新与房地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谢经荣著.房地产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美]理查德·M·贝兹.房地产估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2]Eddie Chi-man Hui,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land supply and lease conditions on the housing market:A case of Hong Kong,Property Management,2004,p.127-154.

[13]Jacqui Daly,Consumer behaviour in the valuation of residential property: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UK,Ireland and Australia,Property Management,2003,p.295-314.

[14]Patrick Rowland,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borrowing on property investments,Journal of Property Finance,1996,p.98-100.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业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49

1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及意义

1.1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使商业银行遵循商业原则,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而不是由中央银行或者上级银行统一制定。贷款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利率的自主决策权,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对市场的未来趋势的预测来调节贷款利率水平,最终形成的贷款利率决定机制是: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贷款利率。

1.2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1.2.1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商业银行的责任和利益机制都会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既可以研究目前市场需求,推出各种贷款组合方式,还可以对贷款客户的风险和信用进行评,依据评级的结果实行分级的贷款利率,加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形成合理且规范的资产结构和市场行为。

1.2.2有利于提高央行的政策制定水平

央行一般定期研究金融市场的动态并合理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向,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金融的宏观调控。只有实现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央行实施的宏观政策的效果才能完全体现,其制定宏观政策的水平才能得到检验并进一步提高。

2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冲击

2.1.1贷款利率市场化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

国家放开贷款利率以前,业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来源一直为银行客户的存贷款利差。而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有的利润空间会缩小,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将出现下滑的走势。但因为银行市场的存贷具有时限性,商业银行的盈亏情况不会在很短的时期内就被改变,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贷款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盈亏情况带来的改变才能被充分显露。

2.1.2贷款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间业务竞争更趋激烈

贷款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银行的业务竞争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伴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各个商业银行将会有更大的战略调整空间,在争取客户资源方面,银行之间将展开更激烈的竞争。此时各个银行为了率先得到一定的客户资源,取得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就可能主动压低贷款利率,从而引起各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战”。

2.1.3贷款利率市场化造成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提高

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显著提升。商业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不同,每个银行客户的信誉也是不同的。有些客户在向银行贷款期间如果发生不良状况,在银行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还清相应贷款,就会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这表明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对于有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如果商业银行不能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范,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资产,给银行造成极大的经营风险。

2.2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2.2.1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潜在信用风险

信息不对称分为借贷前信息不对称和借贷后信息不对称。在正式形成一个借贷关系之前,无论从财力还是人力方面,商业银行想要完全知悉借款人的经济情况和信誉情况几乎都不可能做到。由于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但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自己利益不受损,对不同的借款人采用不同程度的贷款利率的做法只是在理论上合理,现实的可行性较低,故只能将风险状况以平均的方法来衡量。这种把风险状况平均的做法对高风险的企业是有利的,但对本身风险小的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高风险企业容易得到贷款,低风险企业贷款难度增大。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行为由此产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双方正式形成借贷关系之后,由于商业银行不能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和流向进行完全的监督,有可能触发一些自身信誉不佳的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如私自改变所贷资金的流向、为不按期偿还贷款有意隐瞒收入等行为。

2.2.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不足导致的信贷风险

我国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获得了贷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但在这一趋势下,贷款利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多数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2%的范围内浮动,商业银行之间在贷款定价上的能力和技术上差别不大。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情况与我国大不相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均在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有很大的可决策空间,但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能力还非常欠缺。随着国家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各家商业银行将会面临行业竞争的压力和挑战,这极有可能触发一些商业银行为了短期利益,进行不科学不合理的贷款定价,增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3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的影响

2.3.1贷款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激发银行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①研究背景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经历这十几年的发展,最后由今年10月24日中央银行“双降”落下帷幕,存款利率及贷款利率限制都已取消,利率市场化真正开始。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1997年6月取消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管制。1998年8月,国开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定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200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城市信用社、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范围扩大到(0.9―2),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为依据制定贷款利率。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增加,加大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程度扩大到70%,下浮依然保持在10%不变。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都可以下浮,下不设低。2006年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浮动范围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10月人民银行再次增加了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2年6月人民银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7月,再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人民银行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商业原则来自主决定贷款利率,自此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2014年11月人民银行下调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至6.15%;同时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75%;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2015年10月,人民银行下调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②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存款贷款利率差是我国商业银行以前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所以贷款定价模型的选择对我国商业银行显得尤为重要,若贷款利率定的太高,则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流向贷款利率低的银行,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无法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但若定的太低,得来的收入无法弥补相关贷款成本、及可能面临的风险,银行将发生亏损。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贷款利率基本模型

1、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借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是关键因素,还有如下因素:(1)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通货膨胀会使货币发生贬值,因此为了弥补借贷资金本息的价值损失,必须随着通货膨胀率来提高贷款利率。(2)平均利润率。利息产生于借贷资本向生产资本转化的这一过程中,是利润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当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利率会下降;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利率会上升。(4)国外利率。一般来说国外利率及其变动趋势会对本国利率产生示范效应,国外利率下降会降低本国利率水平或者抑制本国利率上升,反之亦然。一国对国外利率的敏感程度与它的开放程度成正比,一般越开放的国家,本国利率越容易受国外利率水平的影响。(5)利率的历史水平。每个国家其利率都具有较强的历史继承性,在进行利率调整时,可以把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从微观角度分析来看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贷款利率主要由风险水平、资金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水平、借款人拟定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等因素共同决定。

2、三种传统贷款定价模型

① 成本相加模型

成本相加模型是比较传统的定价模型,该模型认为成本加上目标利润决定价格,贷款利率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与贷款有关的费用率,如发放和管理贷款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发放给贷款人员的工资等;(2)筹集贷款资金的成本率;(3)贷款的风险溢价率,如果贷款发生违约则需要相应的补偿;(4)目标利润率,银行从每笔贷款中所获得的最低收益。

由以上分析可得:

银行贷款利率=贷款的管理费用率+贷款的资金成本率+贷款的风险溢价率+目标利润率

这种定价模型的特点:(1)采用这种模型定价,银行贷款的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会影响其定价结果的精确性,所以需要商业银行建立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相应的人才储备来计算出合理的风险溢价;(2)如果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模型定价,则其需要精确地计算出其运营成本,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有一个自身成本管理系统,用来精确地计算出其运营成本;(3)该模型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属于“成本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型对于处在垄断地位或者贷款需求旺盛时期的银行比较适用。

②价格领导模型

该模型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其操作步骤为:(1)选择一个基准利率;(2)根据客户贷款风险大小的不同确定相应的风险溢价;(3)根据风险溢价和基准利率来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水平。

由以上分析,该模型的贷款利率确定方法为:

银行贷款利率=风险溢价乘数×基准利率 或者 贷款利率=风险溢价点数+基准利率

这种定价模型的优点有:它是以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相应的贷款利率,属于以市场导向的模型。该模型结合了一般利率与贷款的风险程度来确定贷款利率,这样制定出来的贷款利率即考虑了贷款违约风险,同时又考虑了市场利率风险,因此基于此模型制定出来的贷款利率更具有合理性。缺点为:(1)基于这种模型进程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贷款本身的风险还有兼顾市场利率风险,使风险管理难度加大;(2)基准利率的选择在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基准利率的选择左右了该模型的合理性;(3)这种模型欠缺对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考虑。

③客户利润分析模型

该模型认为,商业银行贷款给客户其收益必须大于成本,至少不能亏本,不然不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时应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第一步要给客户设定一个目标利润,第二步要计算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的总收入、总成本以及银行的目标利润,以此来决定贷款利率水平。银行资本从每笔贷款中应该获得的最低收益为商业银行的目标利润。由以上分析,该模型的贷款利率的确定方法为:

银行贷款利率=(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一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中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贷款额

该模型的主要优点:(1)该模型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模型,它试图从客户与银行的交往中寻找出最优的贷款利率,充分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差别定价的个性化经营方法;(2)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即“二八法则”,该法则认为银行80%的利润是由20%的 “优质”客户带来的,因此,怎么区分 “优质”客户与“劣质”客户对由于商业银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通过这种差别贷款利率就能保留那些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的“优质”客户,又能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来弥补“劣等”客户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缺点为:(1)这种贷款利率确定方法比较适合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与银行经常打交道的客户,而对于新开户企业以及未来发展比较有潜力的客户不宜采用这种贷款利率确定方法;(2)这种贷款利率确定方法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计算以及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采用“分客户核算”的方式,又要做到“分产品核算”,这样做可以方便商业银行计算出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

3、RAROC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是其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盈利能力的强弱是银行成功的直观体现,传统的利润考核指标如资产收益率(ROA)和股权收益率(ROE),是银行账面利润的简单会计反映,没有剔除风险因素、资本成本等内容,故对银行真实盈利能力的反应有一定的片面性。RAROC作为一个充分考虑了风险的盈利性指标,其把收益对应的风险进行了扣除,在分子的收益中去掉了预期损失(类似于当期的成本),分母则是经济资本即非预期损失,两者的比即为银行最终追求的真实资本收益率。RAROC贷款定价模型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在评价其盈利能力时,必须把风险承担因素考虑进去,即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料到的损失折算为当期的成本,与银行的其他成本一起,来调整当期盈利水平,测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情况,并且把可能的最大损失作为资本准备,从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情况,使得商业银行获得的利润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其公式表示为:

RAROC=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

=总收入-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

该公式显示:分子为经过风险调整以后的收益,即收入结果减去风险成本、经营成本和资金成本等各类成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扣减风险成本,其在数值上即为预期损失;分母则属于风险资本,也即经济资本,其在数值上即为非预期损失或资本成本。RAROC的计算,最主要的便是对于经济资本、风险成本的计量,也就是要计算非预期损失以及预期损失的值。将 RAROC 公式中的收入替换为贷款收入,计算出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然后将给定的 RAROC 值带入,便可得到经过风险调整收益后的贷款利率,此即为RAROC 模型贷款定价过程。公式如下:

RAROC=

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贷款收入-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银行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RAROC贷款额度

RAROC 贷款定价模式的核心环节在于对资本成本的确定,即要正确合理的分配经济资本。每笔贷款的RAROC水平可以被用来与反映银行资金成本某种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相比较。如果 RAROC>最低收益率,那么贷款就被视为能为股东带来价值的增加。

该模型评价:RAROC模型利润中剔除了预期损失,用剔除风险的利润指标除以经济资本得到RAROC比率,然后根据给定的利润指标反推贷款利率,得到最终全面反映风险的利率水平;但是其中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的计算依赖于历史数据,忽视未来影响因素的变化,同时其定价利率在贷款期限内一成不变,没有考虑企业信用在贷款期限内的变化,故可能导致定价的高估或低估,使定价失去竞争力或使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

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分析

1、传统贷款定价机制的弊端

①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受阻止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限制,我国的利率没有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形成了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的错配。贷款利率没有正确的反映出资金的成本,使得资金流向了低收益部门,这些部门利用资金的低效率也使得银行的利润率下降,最终造成银行的“惜贷”现象。

②贷款利率体系僵化,造成了利率的敏感性降低

由于扭曲的贷款利率不能真正反映企业融资成本,造成了通过调整利息而影响投资规模的通道受阻。

2、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贷款利率模型选择

本文比较了传统的几种贷款定价模型并指明其优缺点,最后引入了RAROC模型。本文认为RAROC贷款定价模型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最佳选择之一,其理由有以下两点:①经济资本、违约损失以及违约率等这类风险量化因素被加入到 RAROC 定价模型中。最后确定的贷款利率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相匹配,综合考虑了贷款预期损失以及非预期损失等重要内容;②该贷款定价模型在使用中较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可以达到有效利用有限资本资源、对资本进行高效分配、提升银行效益性等目标,从而突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该模型,获得最低贷款利率的比较标准,进而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对贷款定价机制进行确定和调整时,必须顺应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对金融资源予以高效配置,在转变其经营行为的同时对客户和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本文通过比较三种传统的贷款定价模型以及RAROC模型,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RAROC贷款定价模型是最优选择。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7篇

摘 要 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设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上限,商业银行已拥有了较大的贷款定价权。由此,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对贷款进行定价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和提升贷款收益率成为商业银行奋斗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对贷款定价的模型做出综述,然后集合了大量文章针对目前我国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利率 信用评级

The summary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pricing

Abstract Since October 29th,2004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never set the upper limit of interest rate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commercial banks acquire more opportunity to price loan. Consequently, our commercial banks enter a new competitive period. In terms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 it is significant to how to price the commercial bank loan. The leading goal of commercial banks aims at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loan pricing and obtaining high yield of loan. Initially, it summarizes different kinds of loan pricing model. And, then, this paper give a brief summary concern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oan pricing.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terest rate of loan credit rating

一、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型

李可(2004)从成本加成贷款定价角度指出:任何一笔贷款的利率都应该包括以下四部分: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其定价的基本模型为: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贷款费用率+风险补偿费率+预定利率差水平[1]。

连玮(2005)从价格领导贷款定价方向认为:一些主要银行确立了统一的优惠利率,有时又称基准或参照利率――即对银行最值得信赖的借款客户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所收取的最低利率。贷款利率由以下几部分成:;

优惠利率(包括银行在所有经营和管理成本之上加收的预期利润),Rb;

由非优惠利率借款人支付的违约风险溢价,Rt;

长期贷款借款人支付的期限风险溢价,Rd;

向客户收取的实际贷款利率由以下公式确定:贷款利率=Rb+Rt+Rd。

向长期贷款收取期限风险溢价,是因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所面临的风险比发放相对短期的贷款的风险要大。贷款的风险溢价通常称为加价。银行可以通过降低或提高贷款的加价幅度,来扩充或收缩其贷款总量。运用现行多种不同的风险调整方法来确定风险溢价,是银行贷款定价中最困难的工作。科普兰建议根据下表确定贷款质量等级和风险溢价的关系[2]。科普兰贷款质量等级和风险溢价关系的建议

朱新蓉(2009)从成本―收益贷款定价角度认为:此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

(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3] 。

(2007)通过分析以上三个方面,最终得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型: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应以成本加成法为基础,结合客户综合贡献和市场竞争因素的调整。基本公式为:贷款价格=基本贷款利率+调整值=(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预期收益)/[BED×(1-营业税率)]+(客户综合贡献调整值+市场竞争调整值)[4] 。

二、 目前我国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

何勇(2008)经过研究发现:银行没有综合考虑到贷款定价的成本与收益。商业银行面临资产方和负债方变革的双重挑战,最为典型和直接表现是在激烈的信贷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在贷款尤其是优质贷款利率的定价上处于一种被动且弱势地位。

表中反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和上浮利率贷款分别呈逐年上升和下降趋势,2006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竟然超过上浮利率贷款11.72个百分点,高达40.75%,国有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也达到了31.52%,占比近1/3。区域性商业银行由于主要服务于在信贷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中小企业,同期上浮利率贷款的比重和利率上浮幅度和区间,都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下浮利率贷款则只占近1/4。

道理很简单,下浮利率贷款数额上升快,占比多,净利差就会收窄,信贷业务经营成本就会增加,即使信贷业务扩张得再快,经营利润也不会同步增加,盈利水平也不会相应上升[5]。

麦均洪(2006)通过分析推定: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没有建立定量化的定价系统。定价系统,以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当今国际银行界普遍采用的贷款定价模型来看,完善的贷款定价系统不仅需要对贷款业务管理的资金成本和非资金成本进行量化分摊,而且还必须能够对贷款项目的损失概率以及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处理。但是由于银行是复合型产品企业,往往很难准确地将其经营成本分摊到日常经营的各项业务上,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的粗放管理,在这方面尤其显得薄弱。在风险量化上,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对客户信用评级以及对贷款项目的风险分类起步较晚,分类标准也不完全统一,因而可用于量化和分析贷款风险的基础数据严重不足,对风险进行精确量化也就无从谈起[6]。

郭庆平(2006)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推敲出:贷款价格单一,贷款定价方式单一。“综合收益定价”虽然是商业银行贷款合理定价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只是雏形,受约束的因素较多。在调查中了解到,“综合收益定价”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追求的最佳贷款定价方法,也是那些理念较新、管理较好的商业银行正在试图逐步实现的定价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分支行全面地、精打细算地衡量内部整体成本与收益状况。部分商业银行提出,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客户与银行经营中各个环节给银行带来的成本和收益,通过综合考虑后,依据法定贷款利率,给出贷款客户适当的浮动点数,对收益大于成本的客户给予优惠,而对综合收益较差的客户执行上浮利率。但是,目前这种成本与收益的核算也仅仅是粗略的计算,没有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支撑,很难做到精细打算[7]。

从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来看,只有利率市场化,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商业银行才拥有决定贷款价格的权利。商业银行如何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加强贷款定价管理,保持并稳步扩大利差水平,创造更大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04.

[2]连玮.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3]朱新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85.

[4].商业贷款定价理论与实践.金融观察.2007.11:28-31.

[5]何勇.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的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3:61-68.

[6]麦均洪.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定价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参考.2006.71:20-21.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最优控制;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8-0013-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日益市场化。而许多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贷款定价的主要依据仍然是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还款能力,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1]。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是否进行浮动或浮动多少一般都缺乏规范、精细的标准,其利率浮动的幅度通常也不能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贷款项目风险程度[2]。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定量化的定价机制以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势在必行。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不是通过中央优化集中来决定的,而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分散决定的[3]。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主要有成本相加定价机制、客户盈利分析模式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考虑了贷款价格的短期优化决策或银行发放贷款的短视行为,即认为在信贷市场中,贷款定价在每个决策时期都是独立的,优化的目标为单个时期的利润最大化。实际上,贷款需求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变化,这种变化又会造成信贷市场的波动。因此,可用动态系统模型来描述商业银行贷款的定价机制。给定系统的这种动态性,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价机制实际上就是一个最优控制问题。

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首先向市场发出各自的贷款价格。企业根据市场上的贷款报价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接受某家银行的贷款,并通过信贷市场将这一信息反馈给银行,直至信贷市场供需平衡,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后,每家商业银行知道了信贷市场的市场出清价格,在下一轮定价中,商业银行会基于这些市场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贷款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因此,把信贷市场的竞价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反馈系统能够更好的描述这一机制。此动态反馈过程,可以通过图1来反映。

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的动态反馈性进行描述,并假设企业贷款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然后在这一假设基础上求出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需求的动态方程。将动态方程中的市场信贷需求作为状态变量,信贷价格作为控制变量,得到一个标准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并采用Matlab11.0对上述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和数值模拟。

二、系统方程描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一个企业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为方便分析,在此假设信贷市场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的,在我们的描述中,信贷市场的动态性将被考虑在内。然后我们在企业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描述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动态机制的最优控制理论模型。

(一)企业贷款投资收益最大化模型

假设信贷市场存在n家商业银行,在竞争性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供需平衡,市场正好出清。而商业银行产品差异仅为信贷价格间的差异,即商业银行之间仅仅能够通过贷款价格的调整来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假定商业银行i面临的信贷市场的需求函数,也即对应的企业i对贷款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qi是商业银行i面临的信贷需求,即企业i的贷款需求;ri是商业银行i的贷款价格,即贷款利率;ai,bi 为商业银行i发放贷款的需求参数;dij为不同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替代系数;rj为商业银行i以外的其他银行的贷款利率。

假定银行和企业用有相同的生产成本函数,假定都是线性的,即

其中,C(qi)为企业的生产成本,该函数包含了企业贷款的利息支出等费用。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ci对企业来讲是相同的值,对各商业银行来讲各不相同。

假定企业贷款的投资收益率为r,则企业向银行借款的利润最大化函数为:

其中,qi是r的函数。对式(3)中的企业投资收益率一阶求导,得到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最优条件,即:

解得:

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只有满足式(5)时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即企业满足该条件时企业才会向银行借款,也只有满足该条件时银行发放的贷款才会有需求。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r-ci)称为银行i的贷款调整因子或贷款调整强度。式(5)意味着银行只有按照该条件调整贷款时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商业银行贷款的最优控制模型

在目前使用的定价方法中,商业银行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单个时期内的最优,目标函数是单期利润最大化,即:max?仔■(t)。而长期最优意味着经营期内的利润之和最大化,即max■?仔■(t)dt。如果系统总是静态的或者只考虑单个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则各期的利润是独立的,此时单期利润的最大值之和等于利润最大值的和,即max■?仔■(t)dt = ■max?仔■(t)dt。然而,各期利润可能不是独立不相关的,所以各期利润之和的最大值应该大于各期最大利润的和,即max■?仔■(t)dt >■max?仔■(t)dt。在动态系统中,长期最优被用来研究最优控制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阐述最优控制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据上所述,使用长期最优控制考虑了系统动态性是更加合理的。在这一部分,最优控制问题将被描述成单个银行i进行长期最优决策的目标是使各期利润之和最大化,即:

目标函数式(6)受约束于式(5)。因此,式(5)和式(6)构成了商业银行长期贷款最优决策的最优控制系统。式(5)为状态方程,式(6)为目标函数。ri为控制变量,qi为状态变量。即:

式(7)即为反映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动态定价机制的最优控制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均衡解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三、模型求解与数值模拟

(一)模型求解

为了求解上述最优控制问题,我们构造如下汉密尔顿函数:

其中, λi(t)为协态变量。

式(8)两边对ri(t)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汉密尔顿函数的最优性条件:

式(9)两边对qi(t)求一阶导数得到汉密尔顿函数的共态方程:

汉密尔顿函数式(8)的横截性条件为:

通过对式(9)、式(10)求解,可以得到式(12)和式(13):

式(15)即为商业银行i贷款利率调整所需要遵循的动态方程。对其他n-1家银行进行类似分析,可得到一个n维动态系统。显然可以表示为n个微分方程,即为n家银行进行信贷价格调整的动态系统。若将有关参数代入,则可得到每家银行信贷定价的调整过程,通过其特征值还可以判断商业银行利率是否存在均衡。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只有两家银行,银行1和其以外的其他银行,即银行2。于是可将(16)式化为微分方程组:

化简上式得:

式(17)中,当r1'=0,r2'=0时,对应的方程组的解即为商业银行1和其他商业银行2进行信贷竞争的均衡利率 (r1*,r2*)。该均衡解满足:

通过对式(18)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二)数值模拟

在这一部分,我们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贷款定价进行数值模拟。首先,我们给定银行1和其他银行2的各项参数(如表1)。

将参数代入式(17),我们可以求动力系统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通过使用Matlab11.0我们求出动力系统的特征值为为0.0270和0.0030。有动态系统的奇点理论可知,当两个特征根同为正值时,是不稳定的。因而我们可以判断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不存在纳什均衡。

将参数代入式(18),可以得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不超过某个临界值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利率随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的增加而上升,而且商业银行1和2的利率基本相同。当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开始下降,且银行利率随着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而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将超过贷款投资收益率。

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当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在一定临界值之内时,表明社会经济处于正常的稳定运行状态,产品市场供需稳定,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稳步提高,商业银行贷款供需平衡,因此,银行利率随着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上升而上升。银行利率随着企业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而上升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运行逐渐出现失衡,此时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增加,因此,银行会提高利率对冲风险。预期还款可能性较高的优质企业虽然经营风险小,但是由于利润率偏低,不能获得正常的贷款;相反,预期还款可能性较低的高风险企业,反而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所以此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下降而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出现了“逆向选择”行为。同时,高利率会诱使企业从事高风险的项目,放弃从事低风险的项目,从而使得信贷市场出现 “道德风险”行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了一部分优质贷款,使得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银行的平均信贷风险,降低了预期收益率。这说明,即使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也会存在斯蒂格利茨所说的“道德风险”和 “逆向选择”。

四、结论

本文将信贷市场描绘成动态反馈市场,将贷款定价机制描述成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系统。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动态的、非线性的最优控制模型。并使用Matlab11.0进行了求解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并不存在纳什均衡点。而且,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供需平衡,贷款利率一般低于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并随着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的上升而增加。而当市场经济运行失衡时,企业贷款投资收益率降低,贷款利率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下降而上升,使得正常企业无法获得贷款,而高风险企业却因为不惧利息高而能够获得贷款,信贷市场便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丽滢,刘钟钦.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定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6(23):162-165.

[2]关大宇.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最优化模型设计[J].金融论坛,2006(3):52-57.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9篇

一、利率决定机制理论

利率决定的相关理论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二是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三是现代贷款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是指遵循古典学派利率理论的基本思路发展而来的利率决定理论。其中,古典学派主要指亚当?斯密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之间的所有早期经济学家,他们都坚持实物资本的供求决定利率的基本观点。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在接受这些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实物资本本身的供求关系又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指马克思、凯恩斯、希克斯、汉森以及弗里德曼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的利率决定理论,甚至对古典理论决定进行了批评或发展。这些理论都是现代利率决定理论的基石,没有这些理论的不断发展,就没有现在指导商业银行贷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与现代商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其中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理论又包括基于市场结构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基于风险定价的银行贷款利率决定理论等。

二、对贷款利率决定机制的影响因素

对于贷款利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时,不仅要考虑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的供求关系、供给各方的博弈情况,还要从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开放条件下影响国内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这主要包括汇率、国际利率水平等因素。

我国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平稳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种稳定的内在联系表明我国贷款利率水平不仅与当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大小有关,而且与前三个月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有关。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贷款定价;CAPM模型;期权定价模型;VaR;RAROC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2-0069-05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贷款业务,贷款业务的核心工作就是在对借款人的借款资格、借款用途和还款能力等方面审核的基础上对贷款进行定价。换言之,贷款定价就是制定出一笔贷款在一定的贷款期限、抵押和还款计划等条件下的贷款利率,最终使得贷款利率能够覆盖这笔贷款的风险,并使银行获取合理的利润。因此,合理的贷款定价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主要包括成本加成法、价格领导法、客户盈利分析方法等。这些贷款定价方法主要从银行贷款经营的成本收益角度出发来考虑定价问题,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贷款风险的量化和度量。随着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应数学工具和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经历了从主观到客观,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目前国外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坚实的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之上的,比如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期权定价模型、VaR和RAROC理论等等。本文主要评述这些现代金融理论在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的作用。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简介

马科维茨(H. Markovitz)在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的选择》一文中提出了证券组合理论,之后在60年代,William F. Sharp和John Lintner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该模型认为每种证券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蕴含着某种均衡的关系,在市场均衡时,一种证券的预期收益与其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国外最早由Pyle(1971)和et al. Hart(1974)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引入到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型之中。Eivind Bernhardsen and Larsen,kai(2003)又利用CAPM模型在贷款定价中加以应用。[2]

另外,假设银行对于贷款中的信用风险要求一定的风险溢价,类比CAPM模型可以得到(2)式:

(三)模型的评价

该模型利用CAPM模型构造出银行贷款的期望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以及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不过模型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模型没有考虑贷款的期限长短问题。第二,模型没有考虑到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银行贷款实际操作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出现信贷配给现象。第三,模型中 的估算较为复杂,且模型并未清楚的告知如何更好的计算不同贷款风险厌恶程度的 值。事实上,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很难对不同的贷款的 值作出精确的估计。

二、期权定价理论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一)欧式股票期权定价理论

对于不付红利的欧式看涨期权的定价问题,Fisher Black和Myron Scholes(1973)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模型的损益图见图1。[3]

(二)期权定价公式在银行贷款定价中应用

在Black-Scholes完成期权定价公式之后,R.C. Merton(1974)把Black-Scholes在期权定价中应用的期权定价技术(偏微分方程)应用于公司负债定价的求解,把一个公司的负债看作一个基于公司资产价值的或有权益。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银行贷款定价模型。[5]

模型假定:(1)MM定理成立。(2)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只有一种普通股和企业贷款,企业没有其他的未偿债务,企业资产可以顺利出售。(3)假设银行在时刻t=0时向企业贷出一笔期限为T的贷款,贷款当前的价值为F(V,T),即距到期时间为T时的贷款价值;在t=0时银行制定的连续复利风险贷款利率为i,不存在提前还款的情况;那么企业到期偿还的本金和利息为D,那么D=F(V,T)×eiT。(4)设V(T)为期限为T的贷款在t=0时企业资产的总价值,那么在贷款到期时将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是当到期日的企业的价值V(0)≥D时,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本息;二是当V(0)

Merton认为企业资产价值V(x)的变动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且对企业的股东来言,可以将这笔贷款看作是以企业资产为标的资产的看涨期权(见图2)。

(三)模型的评价

首先,这种模型巧妙的将企业贷款的损益图类比于股票期权的损益图,再将Black-Scholes在期权定价中应用的期权定价技术应用于公司贷款定价利率的求解,拓宽了我们考虑银行贷款定价的视角,有利于更好的认识银行贷款的内在关系。其次,从企业的损益图的角度来看类似于看涨期权的买方,而从银行的损益图的角度来看,则是看跌期权的卖方。[6]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最后,这种模型和CAPM模型的应用都难以较好的应用于定价的实践中去,但是模型可以从理论上揭示出许多贷款定价中不容忽视的要素,比如企业资产的风险、银企之间的博弈过程,等等。

三、在险价值VaR方法和RAROC方法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一)VaR方法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首先,VaR(Value at Risk)方法是指某金融工具或组合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和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所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7]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用到相对VaR(Relative VaR),即某项金融资产在一定的持有期和一定的置信度下相对于平均收益的损失,用公式表示为:

这样利用相对VaR就可以和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 CaR)联系起来,CaR是指用来弥补由风险造成的意外损失的资本。具体来说VaR和CaR存在这样的关系:例如在99%的置信水平下,银行一年的VaR是10亿元,那么也就是说,银行在一年内有1%的可能性发生超出平均收益的损失为10亿元,这就需要银行持有至少10亿元的风险资本才能保证银行破产的概率低于1%。虽然VaR和CaR的经济意义不同,但是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从图3中可以看出,预期损失是指损失的统计平均值;意外损失是指损失额超过平均损失额的损失,也就是在一定置信度下的VaR值;异常损失是指超过意外损失的最大损失。CaR包含了所有风险VaR之和,即CaR=市场风险的VaR+信用风险的VaR+其它风险的VaR。但是实际在针对贷款的情况进行计算CaR时,主要考虑其中信用风险的VaR。在国际大型银行中,仅有6%的银行在全面考虑了风险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将风险加总。

(二)RAROC方法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

在衡量银行的经营绩效时常常要用到经过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即RAROC方法(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RAROC),它是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能够对每笔业务的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并为每笔业务的风险配置一定数量的资本,从而能有效的防范银行业务的意外损失给银行带来的冲击。另外,这个指标还可以为银行信贷员开展业务提供一个参照系,如果有某项业务的回报率达不到RAROC的要求,则需要提高信贷产品的定价。这个方法可以在贷款定价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首先,RAROC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经风险调整后的收入=贷款额×贷款利率+银行收取的贷款费用-贷款预期信用损失-银行运营成本。预期信用损失=EDF×LGD×EAD,其中EDF为某项贷款的预期信用损失概率,LGD(Loss Given Default)为某项贷款在违约状态下的预期损失率,EAD为违约时的贷款余额;风险资本CaR是指在一定置信度下信用风险的VaR值;RAROC在此处为银行股东所要求的最低回报率。[8]

其次,通过图4可以清楚的看出贷款利率计算方法。利用RAROC公式可以解出贷款利率,这时贷款利率是在一定的RAROC值计算的,那么根据银行股东对股本收益率的要求不同,则计算贷款利率时也需要作相应的变动。

(三)对模型的评价

第一,它综合利用多种度量方法来度量和反映银行的贷款风险和收益。第二,它考虑到各种贷款之间的相关性,考虑到较为分散的贷款可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第三,模型的不足之处是它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它风险度量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计算往往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复杂的计算过程。这类模型较适用于对那些高端客户进行定价,否则只能给银行带来过多的经营成本。

四、现代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1.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贷款的基准利率来进行定价。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普遍是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下浮10%至上浮50%之间定价,很少有贷款的贷款利率上浮超过100%。其中,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超过100%的贷款比例仅占到0.42%,上浮幅度在50%-100%之间的仅占到1.9%;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超过100%的贷款比例仅占到0.07%,上浮幅度在50%-100%之间的仅占到0.45%。另外,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浮动-10%至50%的贷款份额越来越均衡,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越来越分散。这体现了不同业务、不同贷款定价体制下贷款利率制定的差别。

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制度环境逐渐完善。最早按照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8月1日制定的《贷款通则》, “贷款人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每笔贷款利率,并在借款合同中载明”。这样就限制了商业银行自身定价的灵活性。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的利率的管制逐步放松。比如,在2003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251号)。在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紧接着又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等等。这些改革将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操作规范,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进行贷款定价。

3.现代贷款定价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中国的银行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和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比如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及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等改革的实行,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从经营环境到经营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为现代贷款定价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商业银行将能够逐步采用当代先进的贷款定价方法。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利用最新的金融理论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进行分析,并将信贷风险的度量技术在贷款定价中加以应用。这些定价理论的新进展都是对传统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贷款定价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随着现代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技术将会被我国的商业银行广泛采用,必将使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更加稳健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Hull John C., 2002,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es. Fif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publication.

[2] Bernhardsen Eivind, Larsen Kai, 2003, Banks' pricing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lending. Economic Bulletin working paper, Volume LXXIV.

[3] Black Fischer, Scholes Myron,1973,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1.

[4] 邵宇.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Merton Robert C, 1974,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 29:449-470.

[6] Mason Robin, 1998, An options-based model of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4.

[7] Jorion Philippe, 2001, Value at Risk: The new benchmark for managing financial risk. Second edition, MCGRAW-HILL publication.

[8] 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Commercial Bank Loan Pricing Model Based on the Modern Financial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e in China

ZHANG Hai-peng

(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 loan pric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 loan, and its opera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asset quality and profits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 on the modern loan pricing models and its practice in China. These modern loan-pricing models are based on the modern financial theories: CAPM model, Option pricing model, VaR and RAROC model.

Key Words: Loan Pricing; CAPM Model; Option Pricing Model; VaR;RAROC

上一篇:道路护栏范文 下一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