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8 04:44:43

三农宣传方案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1篇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12年我县要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年底主推险种参保比例达70%以上。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根据文件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统一思想认识

“三农”综合保险是我县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一项创举,并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开展“三农”综合保险,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愿、企业承保,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的保障,对于农民抵御风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和新农合、新农保一样,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

2012年是实施“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第二年,任务更重,形势更严峻。一方面全县22个乡镇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面临扩面压力;另一方面,各乡镇需完成的必推险种增加为6种,总参保率要达70%以上。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并调整出台了奖惩措施,县委、县政府也已将它列为2012年17项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且文件要求在12月底前不折不扣限时完成。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尽早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明确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2年底,全县22个乡镇全面开展实施“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实现全县范围“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我镇属第二批实施乡镇,今年主推险种参保率达70%以上。

(二)主推险种

1、小额农村家庭财产险。

2、农村小额人身意外险。

3、务工农民小额保险。

4、村干部责任险。

5、计划生育手术安心险。

6、农业产业险。由东南社区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从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4个险种中挑选一个作为必推险种予以推广。

(三)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和方案制订阶段(2012年4月15日前)。组织开展宣传发动,制订2012年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并将实施方案报县农保办。

2、站所建设和人员选聘阶段(2012年4月底前)。完成办公场所的选定及有关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三农”工作站副站长和村级协保员选聘工作。

3、参保承保阶段(2012年5月-11月)。7月底前承保率要达到30%以上,9月底前达到50%以上,11月底前总参保率达到70%以上。

4、总结提升阶段(2012年12月)。按目标要求做好补缺补漏和年度考评迎检工作。

强化措施保障

1、加大宣传力度。“三农”综合保险是一项新生事物,前提取决于宣传力度是否到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投保参保积极性,必须充分依靠镇居两级组织和镇居两级干部。要通过召开社区干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三农”综合保险的目的意义、扶持政策和成功实践案例,尽量扩大宣传面,做到人人皆知,使之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2、多方筹集资金。文件规定,对参加“三农”综合保险的农户,原定3年保费贴补从50%递减为30%、15%的政策调整为3年内财政均按保费的50%给予贴补;社区在财力允许情况下,要尽量给予保费支持;要按照依法公开原则,开展“一事一议”收费办法;要积极探索自筹为主、贴补为辅的保费收缴机制,镇居两级干部联动,群策群力,进居入户动员群众自觉缴交保费。

切实加强领导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发展的精神,以全面提升保险对“三农”服务的保障能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切实做好全县“三农”保险办公室的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全县涉农保险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遵照“服务三农、因地制宜、节约成本、保证质量、依法合规”的基本原则,开展“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建设目标

在各乡镇(管委会)建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对于条件成熟的乡镇(管委会)可建立“三农”保险营销服务部;在行政村建立农村协保员网络。

(二)建设标准

在乡镇(管委会)建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应达到“十个一”的建设标准,即:确定一处办公场所、悬挂一块办公室标牌、配备一套办公设备、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工作台账、设置一个宣传信息栏以及选聘相应的工作人员。

办公场所由当地乡镇(管委会)负责协调解决,在其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新窗口,以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工作人员由所在乡镇(管委会)和人保公司各派驻一名,行政村协保员由当地乡镇(管委会)在各村委会指定;其他办公所需软、硬件设备由人保公司负责配备。该办公室受乡镇(管委会)和人保公司的双重领导。

“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至少要配备一套办公桌椅、固定电话、资料柜及其他办公用品;条件允许的乡镇(管委会),可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要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险承保、理赔等工作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要将所辖区内农户承保信息、报案信息、理赔信息等分别设置登记簿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工作台账;要在办公场所设置“三农”信息栏,及时中央、省、市有关支农惠农政策、开展“三农’保险情况和成效、“三农”保险赔付情况等内容;要做好本辖区内“三农”保险承保、理赔的协调、宣传和服务工作。

三、组织领导

县推进“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并负责全县“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启动阶段:由县金融办负责完成《县“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各乡镇(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建设标准,制定实施计划,统筹部署、加大宣传,确定办公场所,选聘办公室工作人员。各乡镇(管委会)、人保公司、金融办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迅速启动该项工作。

(二)创建实施阶段:根据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完成各乡镇(管委会)“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的建设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评估和总结,并迎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迅速启动。县金融办、人保公司及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手册等媒介开展保险知识和农业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了解农业保险;通过下乡召开村民农业保险座谈会、编印海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管委会)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迅速启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人保公司要结合我县实际,细化方案,尽快出台“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农业保险及“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多乡有网点、村村有人员”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格局。

(二)加强协调,做好配合。各乡镇(管委会)、各相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三农”的大局、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出发,充分认识建立农业保险网点服务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相互协作、组织推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抓好“三农”保险网点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人保公司要按照要求,积极筹备相关事宜,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广大农户切实有效地获得保险保障,有效发挥保险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深化涉农保险“,构建覆盖全镇农村人口的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三农”社会保障水平。

二、运作模式

将“三农”综合保险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单独的保险公司商业运作转为与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人保承保的政企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三、工作机制

成立镇“三农”保险工作站,每个村要设立“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并选聘1至3名协保员(3000人以下的村配1名,3000-6000人的村配2名,6000人以上的村配3名),做到层层有机构,村村有人员,为“三农”综合保险承保、理赔、宣传、咨询等工作提供协助服务。

四、推进险种

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央、省、市确定的农村住房、自然灾害公共责任、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综合等五项政策性涉农保险险种,同时根据农民在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保险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先行推出适合本地的“三农”综合保险险种。

具体推进项目及要求如下:

1、推广险种。主要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并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主要推广的险种包括:①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②小额农村人身意外保险,③村干部责任险,④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⑤务工农民小额保险,⑥露地蔬菜种植保险,⑦日光温室、大棚保险,⑧花卉苗木种植保险,⑨茶叶、果树种植保险,⑩烤烟种植保险,⑪鸡、鸭、兔养殖保险,⑫农民小额信贷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13个险种。

2、必推险种。①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②小额农村人身意外保险,③村干部责任险,④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⑤农业产业险(包括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花卉苗木种植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5个险种,各村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从5个险种中挑一个作为必推险种)。

3、其他险种。各村可根据地方特色有选择性的开办。

五、目标任务

6月底前完成挂牌成立“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站和组建一支农村协保员队伍,并完成业务培训,7月全面开展“三农”综合保险工作,9月底前必推险种完成承保面达到80%以上,至年底承保面力争达到90%以上。

六、扶持政策

为快速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保障水平,由市、区、镇三级财政给予政策支持。

(一)保费支持

采用递减式补贴模式,享受财政补贴政策,第一年保费市、区两级财政补贴50%,农民自主承担50%;第二年递减到30%,农民自主承担70%;第三年及以后按15%补贴,农民自主承担85%。

(二)经费支持

各村设立的村级保险协管员由镇政府、人保财险公司给予每人每月100元固定补贴(按各50%的比例分摊解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镇政府成立“三农”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水产站、劳动保障所、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三农”保险工作站,由“三农”保险工作站具体负责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规划、指导、检查、落实等工作。各村主干要指定专人具体抓。镇直各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工作机制的长效性。

(二)强化目标考评,确保实效。将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列入镇对村的考评内容,镇“三农”保险工作站将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各村“三农”综合保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并适时召开专题会,听取进展情况汇报。

(三)健全工作体系,做好服务。

1、健全工作机构。镇设立“三农”保险工作站,各村相应设立“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明确办公场所,挂牌服务。

2、配备工作人员,明确职责。镇工作站配备站长1人,由分管领导兼任,负责“三农”综合保险机构筹建、部门协调等工作;副站长1人,主要负责“三农”保险工作站日常工作,制订工作计划,部署和布置业务工作,公关协调,以及业务培训、受理报案、上报数据等工作;内勤工作人员1人,负责签单、资料整理、数据录入等工作。各行政村聘请的协保员负责“三农”综合保险政策宣传、动员投保、保费收取、资料收集等工作。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保财险支公司(以下简称财险公司)为主体,以“三农”保险“五公开、三到户”(即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为重点,在市、乡、村三级建立“三农”保险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保障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基本原则

㈠政府引导。通过制定农业保险政策,运用财政保费补贴等调控手段,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广大农户自愿投保,保险机构承保。

㈡自主自愿。农民和种植、养殖企业是农业保险的投保主体,享有自主投保的决定权。

㈢市场运作。按照市场化保险的规则投保、承保。

㈣协同推进。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协同有序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实现“市有领导小组,乡镇有办公室,村有服务站点”和“‘三农’保险覆盖率比上年增长10%”的目标。

㈠市“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㈡乡镇“三农”保险工作办公室。由各地依托乡(镇、办)经济发展办公室、财经所及涉农部门组建。乡(镇、办)分管农业的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财经所及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财险公司选聘一名专干,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㈢村“三农”保险服务站点。由开展“三农”保险业务的村建立。财险公司从村干部中选聘一名“三农”保险协保员,负责日常工作。

乡镇保险工作专干、村协保员在各乡(镇、办)和财险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选聘标准和程序由乡(镇、办)和财险公司共同确定。

四、实施步骤

㈠启动阶段(月20日以前)。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保险知识和“三农”保险政策,营造深厚氛围。

㈡实施阶段(月21日至月30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完成乡(镇、办)“三农”保险工作办公室、村“三农”保险服务站点的机构建设、人员选聘、制度建设等工作。

㈢验收阶段(月1日至15日)。各地各有关部门总结“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书面材料,于月5日前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地“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㈠明确职责。财险公司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各地开展“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推广相关险种,做好承保工作;与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具体险种防灾防损和灾后赔偿工作;迅速开展农业保险灾害损失的查勘、定损,做到应赔尽赔,足额到户。

农业、畜牧、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农民做好灾情疫情预防;向财险公司提供辖区内灾情疫情信息,协助做好承保前的风险评估、承保后的防灾防损以及灾后查勘定损工作;对种植业、养殖业保险数据进行监督、确认,协助确定损失程度及损失原因;积极引导、鼓励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者参加“三农”保险。

财政部门负责做好“三农”保险的财政政策统筹指导工作,落实“三农”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安排保费补贴资金预算,并根据承保进度及签单情况,及时拨付保费补贴资金。

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对气象原因造成的风险做出评估;配合财险公司建立“农保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和“农保灾前预警用户群组”,及时气象信息。

宣传部门负责农业保险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目的、意义、保险方式和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㈡完善措施。财险公司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险种归属、总量控制、差异管理、面向基层”的原则,加大对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人力、物力上确保配置到位。特别是财险公司,要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标的特点、工作质量和效果等因素,科学安排农业保险服务队伍工作经费并足额落实到位。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以稳定粮食生产、减少受灾损失、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为目标,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依法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和“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保障水平原则上以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为主的生理价值确定,农户自缴比例原则上要达到100%。

三、主要内容

(一)保险标的

凡符合下列种植规范的水稻(以下简称保险水稻),可作为保险标的:1.经过政府部门审定的合格品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2.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3.生长正常。

(二)保险责任

在保险期间内,由于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直接造成保险水稻的损失,损失率达到30%(含)以上时,保险公司按照约定负责赔偿:

(三)保险期限

自水稻秧苗在田间移栽成活返青后开始(直播稻从种植齐苗后开始),至水稻开始收割时止。

(四)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统一确定为每亩200元。

(五)保险费及保费补贴政策

每亩水稻保费为12元,按照现行政策性水稻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中央、省、县三级财政补贴70%(即政府补贴8.4元),农户自缴30%(即农户承担3.6元)。

(五)赔偿标准

保险水稻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水稻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及投保比例计算赔偿。

赔偿金额=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投保比例

损失率=单位面积植株损失数量/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数量

投保比例=保险面积/实际种植面积

保险合同载明的种植面积大于实际种植面积时,保险公司按实际种植面积计算赔偿;保险合同载明了投保比例的按约定比例计算赔偿;未尽事项以省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条款为准。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

四、时间安排

为确保全面完成年我镇的水稻保险指导性计划,具体时间安排为: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4月1日至5月5日)。一是做好各行政村协保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协保员全面掌握了解水稻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操作规程;二是各村要充分利用宣传横幅、宣传单、公开信、公告专栏等形式,开展水稻保险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户对水稻保险的认知度和投保积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6日至8月30日)。主要是由“三农”保险服务站按照水稻保险工作的运作模式进行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各村要召集各组组长会议,协保员及各组组长上门收取农户应交保费,并填写投保分户清单,将农户缴纳的保费和分户清单上交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汇总,早稻在5月10日前,以镇为单位统一交到县人保财险公司,同时镇“三农”保险服务站还要负责向人保财险公司提供电子版投保分户清单。

2.县人保财险支公司收到镇交来的政策性水稻保险分户清单和农户保费后,按照书面分户清单和电子版投保分户清单逐户核对无误后在清单上盖章确认,以镇或村为单位进行承保出单,各镇保险单和投保分户清单由“三农”保险服务站保管,随时准备接受农户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核实和检查。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引导、协同推进”的原则,镇成立镇“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郭连生任组长,曾新荣任副组长,陈新民、宁清、温达峰、章桦、曾春荣、刘晓言、卢小平、黄志坚、温爱平、廖添星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三农”保险服务站,由陈新民任站长,赖永生、温爱平、曾辉、李琼英为工作站人员。同时要求各村委会成立“三农”保险协办点,由各村委报帐员(或文书)任协保员。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保险意识。一是要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水稻保险工作,提高干部群众对水稻保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水稻保险工作的目的、意义、补贴政策、条款、操作办法等内容;三是农业、人保财险公司和“三农”保险服务部、站、点,要充分利用墙体广告、宣传横幅、资料、海报、专栏及当地集市日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水稻保险方面相关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对水稻保险的认知度和投保积极性。各村委会要将水稻保险政策进行张榜公示,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式,将水稻保险政策和运作模式耐心向村民做好宣传。镇“三农”保险服务站在5月10日之前,将各行政村水稻保险政策张榜公示照片交给县“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查。

(三)规范投保程序。各村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水稻保险覆盖面,做到投保程序规范。农户自缴部分保费由各村协保员上门收取,并以镇或村为单位统一交到县人保财险公司,投保程序要做到承保到户、收费到户、签单到镇、村,承保信息要及时在村进行张榜公布。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6篇

今天召开全区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文件精神,动员和部署我区各地切实做好农业普查工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非同以往,是在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部署之际,开展的一次直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提供战略参考依据的重要国情国力调查。是与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摸清二、三产业家底紧密配合的一次全国性家底大清查,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非同小可,将对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农业、农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区虽从经济结构看二三产业占了90%以上,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小,但从区域面积看农业仍占了很大的一块,全区仍有30万户本地农户和40多万外来人口散居在全区农村各地。所以各镇乡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区级机关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农民负责,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对新农村建设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卓有成效地抓好农业普查工作。刚才,夏素贞同志介绍了前期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各阶段工作,并就农业普查的区级试点方案进行了介绍说明。舒放毅同志就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作了安排,高桥镇还就如何配合搞好区级农普试点工作进行表态发言,都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代表区政府和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领会农业普查的重要意义

首先,本次农业普查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稳定的需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下大决心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研究解决好“三农”问题,首先是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决策无误。*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了当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为中央加强“三农”工作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重要作用。10年来,农村的情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20*年、20*年、20*年三个1号文件分别从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出台了惠及“三农”的多种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制定给我国的“三农”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党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开启了农村大建设、大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伟大历史征程。由此可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更具有不同于一般常规普查的意义和作用,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性时点上开展的一次战略性国情国力调查。

其次,本次农业普查是客观了解改革开放20多年农业、农村发展状况和演变趋势的需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变革,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使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农村的各项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具体而言,这些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收入来源多样化,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提高,消费能力持续增强;二是农民的农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农民非农化趋势更加明显,兼业情况十分普遍;三是农产品优质化率明显提高,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化迅速推广;四是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日趋成熟,经济组织快速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五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六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电网、道路、水利、通信等建设取得新的成果;七是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八是农村治理方式不断改进,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并村工作初显成效、新村建设有力推进。我们在看到这些积极变化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城乡差距在拉大。我们要通过这次普查,深入系统地了解我们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揭示农民收入、消费、就业、居住和农民素质的变化趋势,只有把情况摸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农业、农村形势,才能为新世纪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开展这次农业普查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本次农业普查,是探索和推行更加直接有效的“三农”政策的需要。自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出台了8个“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各项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到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从多取到多予、少取、放活。这一系列惠农政策效果究竟怎样?还需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形势的判断,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数据作为支撑,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是正确制定今后一个时期“三农”政策的基础。

总之,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国家、地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搞好农村发展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站在战略的高度,全力以赴,保证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二、正确把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

这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基本情况,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为指导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说来,要通过农业普查,切实搞好“四项服务”。

(一)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这次农业普查要着眼于全面摸清农业家底,深刻认识“三农”现状,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基本规模和主要特点,为正确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更加科学、更加详实、更加全面的基础性数据。

(二)为党和政府指导“三农”工作服务。这次农业普查,要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需要,既要反映微观生产经营活动,也要反映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既要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也要反映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为农业生产者和社会公众服务。要通过这次农业普查,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准确信息,帮助他们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趋势;为社会公众提供“三农”真实情况,引导各方面力量更加关爱农民和更加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四)为加强和改进农村统计工作服务。通过这次农业普查,进一步完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规范农村统计调查工作,构建新的农村统计调查平台,健全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和以其他方法为补充的统计调查制度。

三、全面落实农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足够的精力搞好各阶段工作。

农业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与配合,需要各级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和实施,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各镇乡街道和区级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共同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农业普查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参与部门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各地各部门都必须高度重视。从前段时间区农业普查办公室汇报情况看,二十二个镇乡街道均已成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但大部分镇乡街道的办公用房、办公经费和人员没有完全到位。各镇乡街道一定要本着精干效能的原则,尽快落实办公场地和工作人员,尤其是各镇乡街道的业务骨干必须在试点培训前到位,这是能否保障农普工作正常推进的关键。这次会议以后各镇乡街道党政领导都要定期听取农普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区农普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会同区农普办督促各地普查机构、经费、人员的“三落实”工作。

二是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同心协力做好普查前的各阶段工作。“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既然是城乡统筹,那我们就必须要知道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状况。如今城市和非农这块,经济普查已经清楚了,但“三农”的家底还不清。只有农业也弄清楚了才能统筹,才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才能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实现现代化。所以,农业普查不能只是统计局这样的专业部门的事,而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的大事。由于此次农业普查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方面。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不协调,都可能影响整个普查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全区一盘棋,统一行动,共同推进农业普查的各项工作。要把第二次农业普查作为全区的阶段性大事来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通力合作,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各阶段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普查还涉及到土地资源状况尤其是耕地面积的调查,国土资源部门要与统计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和土地变动调查等资料,通过普查与必要的核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完成这项任务。同时农林、国土、民政三部门一定要按照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要求,选派骨干力量充实区农普办力量,并于8月1日前到岗上班。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落实好农普联络员,以保持与区农普办的正常联系,联络员名单也应在8月1日前报区农业普查办公室。

三是要广泛深入宣传动员,为普查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和平时期重大的社会动员。要保证农业普查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各级《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舒放毅副部长讲话要求,要组织和领导好农业普查的宣传工作,要开展声势浩大、广泛深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查宣传,发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农业普查中来,要让他们真正了解这次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农业普查的有关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工作,确保普查数据源头的质量。

四、积极探索,切实搞好区级农业普查试点工作

农业普查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将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普查的成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区普查办要精心谋划,做好农业普查的试点方案和预案,做到“双保险”。特别是要对试点中的各环节工作都要认真斟酌,试点工作是对各地业务骨干的一次大练兵,直接关系到各镇乡业务人员能否真正掌握全国普查方案,因此就直接关系整个普查工作的质量。这次我区根据不同范围和区域的特点,选取高桥镇开展农普试点,很有代表性。参加试点同志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做到严格、规范、统一,确保达到演练方案、发现问题、锻炼队伍的目的,为普查工作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作为高桥镇和各试点村及试填表的单位,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积极配合区农普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区级试点的成功。原来区农普办汇报要单独开试点动员会和农普宣传工作会议,我们今天开了一个综合性的会议,但对试点工作我想再强调四点:

一是要配强骨干,认真参加全过程试点。各镇乡街道都要抽调强有力的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投入试点工作。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参加普查培训的业务骨干确定问题,参加下月区级试点的业务骨干原则上每镇乡街道为三人,人员的确定必须慎重考虑,不能出现来参加培训的同志回去后就不参加农业普查业务的现象发生,参加培训的同志必须是能承担今后业务工作重任的骨干。从现在到试点还有二十天左右时间,各一定要慎重选派好参加试点的业务骨干,这将作为农普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区农普办和高桥镇要精心组织,确保普查试点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工作一定要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工作,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和我区第二次农业普查区级试点方案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精心组织清查摸底和现场登记,严把质量关,圆满完成试点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切实为全区农业普查的正式开展提供经验和示范。高桥镇要克服困难,重点在后勤保障、宣传动员以及有关工作协调等方面要尽好职,发挥好东道主的作用。

三是要广泛开展试点宣传,取得面上宣传的经验。区级宣传部门和高桥镇政府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手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争取广大农村住户和企业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为面上开展宣传积累经验。

四是要认真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试点过程中,要勇于探索,积极实践,认真总结,及时发现农业普查正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保险对“三农”保障能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管理清晰、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遵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依法合规”的基本原则,开展“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职责

(一)建设目标

各镇(街道)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挂牌工作,同时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点,至2013年6月底构建起市、镇(街道)、村三级联网,覆盖全市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

“三农”保险服务站的办公条件及设施必须达到“五个一”的要求,即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一部固定的办公电话,一个有固定式样的标牌,一个保险信息栏,一套管理制度。

(二)主要职责

“三农”保险服务站(点)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做好辖区内政策性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服务,做好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加强基层政府部门与农民、保险公司的协作,从方便农户保险需求出发,积极拓展可集中统保的农村保险业务,协助拓展分散型农村保险业务,做好农村保户资源信息收集和相关统计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人员。“三农”保险服务站设置在镇(街道)农经中心,挂牌办公,各镇(街道)要具体确定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

“三农”保险服务站(点)从镇(街道)农经中心分管主任或农业技术骨干中选择兼职的保险指导员1~2名,从行政村级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员中选择村级兼职的指导员1名,通过镇(街道)、村两级保险指导员,组成政策性“三农”保险基层服务队伍。

(二)加强宣传,迅速启动。各镇(街道)、人保财险支公司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保险知识和涉农保险政策,让农民了解涉农保险。通过下乡召开村民保险座谈会、编印张贴墙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启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镇镇有网点、村村有人员”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

(三)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各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建立“三农”保险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分管领导亲自抓、专职人员具体抓、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格局,切实抓好“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人保支公司要按照要求进行业务指导,积极筹备相关事宜,营造良好环境,让广大农户切实有效地获得保险保障,有效发挥“三农”保险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8篇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试点县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农业、林业、人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墨江县设立了金融办,宁洱县、景东县由财政局代履行金融办职责,具体负责对“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

(二)深入调查研究

为扎实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试点县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研。墨江县多次组织涉及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乡镇调研,促进金融机构与基层、与群众直接交流,了解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掌握“三农”金融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县委县政府,为制定“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三)推进“三权三证”工作

试点县探索开展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宁洱县集体林确权185.4万亩,确权率99.8%,核发林权证33360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1179宗,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11000本;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6257户,承包面积28.9万亩;受理登记农村房屋产权证155宗2万平方米。墨江县完成5个乡(镇)、8个村、18903宗农村宅基地、299宗集体建设用地调查工作,去年底建立数据库,达到发证条件。景东县作为首批全省30个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创新重点推进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直走在前列,为抵押贷款提供了基础依据。

(四)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试点县根据省、市方案,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宁洱县制定《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逐步建立支持“三农”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墨江县制定《农村集体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撰写《银行业关于配合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及土地要素市场建设的金融情况分析》和《对墨江县“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调查报告》,着手起草《墨江县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目前已完成第四稿。景东县实施方案及工作制度也即将出台。

(五)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

金融机构推广金碧农卡、金穗惠农卡,发放农户联保、农户小额信用、林权抵押贷款等,加大对种养殖业、特色农业及其他农林牧副业的信贷扶持力度,逐步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截至2013年10月末,宁洱县涉农贷款余额12.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4.7%;墨江县涉农贷款余额15.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9.2%,其中“三权三证”贷款余额4393.8万元;景东县涉农贷款余额23.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3.3%,其中林权抵押贷款余额780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4.15亿元,贷款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在全省也位居前列。

(六)加强服务体系及信用体系建设

试点县成立支付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信用档案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宁洱县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124户,受理终端数75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墨江县15个乡(镇)均设立金融固定网点,累计布放POS机882台、ATM机(含CRS)63台,设立自助银行7个,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233个,实现乡村全覆盖;累计发放金碧惠农卡2万张,金穗惠农卡1.6万张;建立农户资信档案5.7户,评定信用村48个,信用户5.5户。景东县设立“惠农支付点”170个,实现县域全覆盖;累计发放金穗惠农卡2.1万张;建立农户资信档案7.1万户,评定信用户6.9万户、信用乡(镇)1个、信用村59个、信用组736个。

(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试点县加大信贷、结算等新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运用,巩固提升网点优势,增强服务功能。宁洱县创新信贷品种13个,其中农村创新金融产品6个;受理政策性玉米保险承保1万亩,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承保5万头。墨江县积极做好森林火灾保险、种植业保险(水稻、玉米保险)、养殖业保险等三类四项涉农保险,到位资金267.1万元。景东县开展能繁母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12年兑现补贴资金496.8万元,补贴5万头,全部实行一折通打入养殖户账户;2013年落实能繁母猪保险5万头。

(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支持“三农”

试点县挖掘民间资本力量,加快发展社区金融机构,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新生力量。墨江县组建了恒丰小额贷款公司、双龙小额贷款公司、钡星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2013年新成立金弋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景东县设立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2家,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万元和2000万元。宁洱县新设立奕通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

(九)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试点县创新建立“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的捆绑式投入机制,通过设立“三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加大贴息力度等方式,构建财政支持、银行放贷、风险担保相结合的新型支农金融发展新模式。墨江县协调回归兴昱投资公司向县信用社贷款2060万元,由财政贴息用于弥补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担保资金,全县担保资金3619万元。同时,积极参与普洱市绿色经济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在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预算安排绿色担保基金400万元。

(十)加强舆论宣传

试点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相关政策,使各级各部门了解“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县、乡金融部门广泛宣传“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举措,确保家喻户晓,取得预期效果。

二、“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为我市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一是缺乏明确的金融管理专门机构,试点县都把金融办内设在财政局,无单独的机构和编制。二是服务“三农”、投放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偏少,景东县无建行营业点,各试点县均无工行、中行网点,也没有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是现有涉农贷款担保公司规模小、实力弱,作用十分有限,景东县仅有一家贷款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仅1000万元;墨江全县担保资金仅3619万元。四是涉农保险规模有限,支农力度低,墨江县森林火灾保险、种植业保险(水稻、玉米保险)、养殖业保险等三类四项最主要的涉农保险,到位资金仅267.1万元。五是无任何一支向社会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设立的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种种因素导致现行农村金融服务难以覆盖更多的贫困群体,尚未形成分工协作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信贷、保险、担保、产业发展基金等多层次、多形式金融体系。

(二)“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缺乏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撑,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一是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但目前仍未出台相关抵押办法和具体实施细则,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无据可依。二是农房产权抵押与《物权法》相关规定存在冲突,影响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为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权能,《决定》刚刚指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目前该项工作在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中同样缺乏明确依据。三是国家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等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仍未放开,中央一号文明确规定“不得进入市场”。由于缺乏政策法律支撑,目前除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开展并基本完成外,其他工作均进展缓慢。农房产权办证普及率低,墨江仅办理20余户,宁洱155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尚处在建立数据库等前期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尚未开展。

(三)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农村实际需求融合不紧密,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一是农村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不丰富。宁洱县仅推出6个农村金融创新产品,景东县开发的支农金融产品多局限于贴息贷款项目,难以满足群众资金需求。二是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差。目前参与开展“三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其他商业银行仅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金融机构网点基础建设薄弱,难以延伸到边远山区,大部分乡镇仅有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水平和效率不高,给农户贷款带来不便,有效供给不足。三是涉农贷款资金分布严重不均衡。从全市来看,截至2013年6月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11.7亿元,占全市的63.4%,农行为24.5亿元,占全市的13.9%,农发行为22.6亿元,占全市的12.8%,余下所有机构占比仅为9.9%,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四)相关配套政策机制不到位

“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试点县的《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金融机构因贷款门槛过高而“放贷难”,农户因贷款条件不符或觉得信用贷款利率偏高而“借贷难”的矛盾,放贷和借贷陷入两难境地。仍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风险补偿政策,完善相关机制,以降低金融机构参与的风险,打破农民“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之间的障碍。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县级财政比较困难,难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县级金融机构发展缓慢,民间金融资本不活跃,民间金融机构支持“三农”能力较弱;县级普遍缺乏金融专业人才,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三、“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的政策建议

(一)各尽其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按照《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赋予县级政府更多金融调控权和监管权,明确县级金融办对“三农”金融服务的管理权,没有成立独立建制县级金融办的,尽快成立,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系,统筹推进“三农”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多管齐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应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性金融相结合,通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紧密合作,形成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引入和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适度增强金融市场竞争,使政府资本、银行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都能投入到“三农”中来。二是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适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促使地下金融浮出水面,从根本上激发出民间金融的爆发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三是设立政府农业引导基金,向社会公开发行或私募方式设立各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推动涉农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发展。

(三)多策并举,强化金融惠农政策机制体系

积极研究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切实推进促进农村重点资产、权益确权和流转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一是积极推进信用担保制度改革,重点在农户宅基地和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农户或集体林权、矿权、土地流转等方面做文章,以解决农村抵押物的范围太窄、价值太小的问题。二是尽快出台《“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方案要包括“三权三证”确权颁证、抵押贷款等政策意见及配套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快“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三是适当调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位置偏远农村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将涉农贷款情况纳入评价考核奖励,对各类金融机构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信贷投向,执行贴息、保费补贴,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措施,在税负公平的基础上加速促进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四是通过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外部担保的经济补偿机制、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巨灾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农村金融的政策性经济补偿,对“三农”贷款不良贷款或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四)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体系

一是积极引导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不断创新信贷模式,开发出更灵活,更适应农民需要的贷款品种。如为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可拓展教育类、培训类、创业类贷款,帮助农民自主创业;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可尝试推出大额联保农业贷款,以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植优秀农村民营企业;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农副产品储备、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质押等多种担保模式,满足“三农”金融需求。二是采取财政保费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各涉农保险机构在巩固能繁母猪、水稻、玉米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开发茶叶、甘蔗、橡胶、咖啡等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在做好农村财产保险的同时,推动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小额人身险和扶贫险发展,为农民提供多重风险保障。

(五)加强政银结合,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城市金融帮扶农村金融的机制,在信贷资金上、人员素质培训上进行支持,在乡镇行政村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站,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触角的延伸,协助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简化信贷审批流程,鼓励各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在巩固(乡)镇已有服务网点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银行、保险服务空白乡镇的网点设置工作,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结构需求。三是积极探索“六位一体”(农村信用社+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财政+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支农信贷服务模式,形成金融机构联动机制。四是多途径支持农村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确立其服务“三农”的主体地位,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五是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担保机构,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担保方法,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努力形成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为辅的农村金融横向互助联动、纵向充分竞争的立体服务格局。

(六)财政金融联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体系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机制,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二是尽快推进各地适合“三农”金融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户及农村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库,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三是完善农村金融法制建设,针对农村金融发展实际,制定出台《农村金融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促进农村金融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四是推动农村金融补偿机制建设,设立政府主导、财政出资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承担一定的贷款担保风险,消除金融机构怕风险、难处置、不敢贷的顾虑。积极争取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把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落实到位。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9篇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行动取得新突破

2012年启动“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以来,全省以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等“三权三证”为主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并取得了新突破,截止2013年末,全省以“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余额达191.13亿元,成为我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全省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截至2013年末,我省林权抵押贷款覆盖109个县(市、区),贷款余额133.21亿元,同比增长16.24%,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银行19家。林权证变成一张张“绿色信用卡”,为“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青山变金山”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是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居全国前列。我省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筹划早、工作扎实、发展较快。截至2013年末,全省14个州(市)开办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贷款余额为44.14亿元,涉及户数48930户,特别是1~12月累计发放贷款32.79亿元,经办金融机构有农信社、农行和村镇银行。

三是经济林木(果)权、观赏苗木抵押贷款全国首创。截至2013年末,我省在全国首创的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余额3.6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中信银行、农信社昆明市联社已发放观赏苗木抵押贷款1.15亿元。南涧县农信社“经济林木(果)所有权证抵押贷款”产品被列为“中国农村金融十大品牌价值榜创新产品”,富滇银行在宾川县的“金果贷”产品入选亚洲金融合作联盟金融实践优秀案例。

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突破。截至2013年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79亿元,比年初增加1.51亿元,增长5.39倍。

五是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抵押实现零突破。开远市建立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抵押登记和评估服务平台,该市农信社发放全省首笔小型水利产权抵押贷款,抵押贷款金额20万元。

六是专业合作社贷款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达8.38亿元,增长3.66倍,获贷的专业合作社达273家,带动农户114231户。

七是“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截止2013年末,全省农户贷款余额达1372.53亿元,比年初增长19.9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涉农贷款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2和6.2个百分点。全省涉农企业贷款余额3877.66亿元,比年初增长12.72%;各类涉农非企业组织贷款余额232.75亿元,比年初增长48.12%。林业贷款余额达160.33亿元,同比增长26.37%;农田水利贷款余额为450.87亿元,同比增长72.29%;农业龙头企业专项贷款370.09亿元,同比增长56.8%,连续三年累计专项融资816亿元。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发放支农再贷款39.95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10.36亿元。新增县域证券服务网点16个,3家农业企业签署“新三板”中介协议并开展挂牌筹备,太平洋证券发行的民生资产管理计划共为农业企业或个人融资50.2亿元,锦苑花卉等涉农企业参与发行云南省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4亿元。

八是“三农”保险产品居全国前列。全省开办中央、地方政策性农险产品和商业性农险产品17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覆盖了云南农业经济地位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牲畜,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实现全省林地全覆盖。2013年末,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44.55%,保费规模在西部12个省(市、区)排名第四,成为仅次于车险、企财险的第三大险种。保险业为2795.8万亩农作物,14.8万头牛、414.92万头能繁母猪等提供超过869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款支出6.05亿元,共使75.5万户(次)农户受益,成为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

九是农村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建立云南省支付结算综合业务系统共享平台。目前全省1247个乡镇消除了基础金融服务空白,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已为全省近419.45万户农户建立了电子信用档案,农村人均持卡超过0.7张,新增惠农支付服务点5265个,累计达15728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已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得到便利化的服务。全省农合机构共建立惠民服务支付点1.01万个,创新产品18个,新增ATM机、POS机等各类电子机具1.86万台,新发银行卡475万张,新增授信农户61.12万户。

十是“三农”和县域金融管理和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基本成立了金融办。全省共批筹小额贷款公司555家,较上年增加71家,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五位,实现了全省县域服务全覆盖,累放支农贷款248亿元。全省36家村镇银行全部开业,覆盖全省16个州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5.61亿元和80.44亿元,另有8家村镇银行通过中国银监会备案同意。富宁县成立了云南第1家农户自立服务社―中和农信富宁农户自立服务社,全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20万元,涉及农户1900多户。截止2013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815.86亿元和2796.25亿元。

二、创建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行动的新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光荣书记、纪恒省长、仇和副书记等省领导多次批示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2月17日,和段琪副省长在省金融办调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五小一股”金融事业的要求。2013年6月28日,召开了全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视频会议,6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部州市、明年试点范围覆盖全部县(市、区)及所有乡镇、三年取得重大成效”的工作目标。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有关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云办通〔2013〕41号)、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云政函〔2013〕115号)、实施“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的通知(云政办发〔2013〕128号),有力推动试点工作和便利化行动的开展。2014年3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和便利化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议,79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二是部门协调、协同联动。省金融办和省委农办联合召开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座谈会。省级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扩大“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范围的通知、“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重点县名单的通知、进一步做好2013年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年度通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监测制度的通知》,建立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专项监测统计制度。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发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三个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林业厅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141个,开发建立云南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及网络、语音查询台,成立了“云南林权交易中心”,编发《云南省林权社会服务体系规范手册》(试行);省农业厅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业务培训,争取各级财政资金371万元,在弥勒、勐腊、开远、剑川、沾益、鲁甸6个县(市)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三是州市党委政府积极部署、大力促动。各州(市)党委、政府积极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试点工作。昆明市早在2010年9月就陆续了一系列推进“三农”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文件,成立了昆明泛亚农村产权交易所,开启了我省“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序幕。2013年,德宏州成立了州长任组长,州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独立的州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出台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意见、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文件,州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750万元专项资金,召开全州“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工作启动会,州政府与各县(市)签订了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目标责任书。文山州制定《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抵押条例》,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三权”流转管理实施意见、“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暂行办法,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宣传培训。保山等州市县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程序按标准对认定的涉农贷款进行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四是试点县(市、区)抢抓机遇、务实主动。试点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及配套政策、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职责,推进落实。2013年7月19日,开远市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在所有乡镇(处)成立金融服务站,统一挂牌在各乡镇(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实施“银行下乡”、“保险下乡”工程,建立“三农”融资项目库,协调开展各项金融服务。富宁县在归朝镇率先设立了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的乡镇金融服务站和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并将在全县同步改革建立这一管理服务体制。试点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确权颁证和建立流转服务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登记、交易、抵押、评估、流转和融资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发展。

五是金融机构大胆创新、顺势行动。金融机构根据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情况、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产销周期特点,科学掌握涉农信贷投放节奏,积极开展以“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农户保证贷款、阳光富民贷款、金果贷、惠果通、高原特色农业贷款,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庄园经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特色品牌创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农信社在率先拓展农村产权质押融资的基础上,又创新“美丽家园贷款”、“红色信贷”等产品。

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全面推动。按照仇和副书记对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培训工作的指示,省金融办、省委农办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编辑出版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专题培训教材《城乡统筹与“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摘编了等中央领导对“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论述,梳理了11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部委出台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措施,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做法与启示,我省贯彻落实“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提出了我省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对策建议,汇编了我省的试点方案和农信社的三个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全部免费发放到州、市、县、乡镇和省级有关部门、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宣传推动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金融的二元制结构较为明显,城乡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短缺,农民缺乏抵押担保物,农村地区金融风险较大,造成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地处边境民族地区的云南农村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更为缺乏,农村贷款难、难贷款更为突出。

一是农村拥有庞大的资产但又严重缺乏可用于法律认定、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资产产权。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信用的根基是抵押物。截止2013年末,云南省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数达857.6万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4166万亩,流转面积625万亩;农村宅基地应发证1104.18万宗,需登记发证农村房屋843万户;集体林权确权面积2.7亿亩,流转林地面积2111.23万。除集体林权确权率达98.9%,95%的农民在第二轮承包中补、换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仅在6个县试点;农村宅基地发证率为56.9%;农村房屋需登记发证仅占需登记发证户数的3%。农村庞大的财产产权均未实现物有所值、值有所证、证被认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释放农村产权能够抵押融资的改革红利,重要前提是明晰量化产权,基础性工作是确权登记颁证,核心问题是“三农”缺乏与市场接轨的金融纽带,突出矛盾在于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及抵押物,作为农民最大财产的农房、承包地、宅基地由于产权不清晰、价值未量化,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原因,金融机构认可度极低,抵押融资渠道严重不畅,对“三农”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是支农信贷规模严重不足,农村资金回流城市现象仍较突出。截止2013年年末,云南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01.66亿元,贷款余额5008.1亿元,存贷比仅为58.91%,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达4815.86亿元,而贷款余额2796.25亿元,存贷比仅为58.06%,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比更低至23.42%,农村吸存资金外流严重。农村信用社因缺乏信贷规模,存贷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28个百分点,大量的存款无法投放出去。

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严重不足。2013年末,全省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办)银行业机构网点3.9家,保险公司中支及以下机构1.9家,证券营业部每个县(市、区)不到1家,大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集中在昆明和州市发达城市,县域以下特别是乡(镇)金融机构网点严重不足,很多乡(镇)仅有一家金融机构,行政村基本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山高路远的广大农民金融基本需求服务难以得到满足。

四是信贷成本高、风险大。由于金融机构办理农村信贷成本比较高,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三农”抵押贷款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抵押物处置机制未建立,部分地区建立了涉农贷款担保公司,但规模较小,担保实力较弱。

五是小额贷款公司未能享受相关税收政策。截至2013年末云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549家,覆盖127个县(市、区),累计发放贷款11.1万笔,902.62亿元,其中支农、支小贷款731.7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1.07%,使近4万农户、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受益,间接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21万个,有效发挥了普惠金融、草根金融“毛细血管”作用,成为云南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生力军。但云南小额贷款公司以非“正规”金融企业身份从事金融活动,从未享受过金融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也未享受到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目前税收主要包括营业税及附加税5.6%、企业所得税25%以及自然人股东分红个人所得税20%等,税收较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4年,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和我省“一心两区”联动发展总布局建设提速的有利时机,抓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的实现途径、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机遇,着力巩固发展“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主的“三农”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成果,着力实施“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着力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环境,为城乡统筹发展、信心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再立新功。一是加力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服务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优化环境,力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实现全面突破,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互助担保基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发债和到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扩大农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与比例,推出适合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人口较少民族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提高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加大实施“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的力度。坚持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向农村基层延伸服务网点,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便利化、县域金融服务便利化、农户小额贷款便利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便利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融资便利化、农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便利化、“三农”保险服务便利化、“三农”融资担保便利化、支付结算等基础服务便利化、金融知识宣传培训服务等10项便利化行动,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在乡镇设立金融服务站,搭建服务平台,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量,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三是加强协调督促指导。进一步加强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协调联动,推动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各州市加强对“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便利化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通过培训现场会、政策宣传解读会、融资项目库建设及与金融机构对接、交流等方式,让金融服务的阳光普照田间地头,使金融服务的雨露惠洒乡间村寨。

五、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启动《物权法》、《担保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从法律法规上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宅基地等农村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建立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将云南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重点试点地区,开展试点。

三是把云南纳入中央重点支持省区,对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给予补助。预计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需要工作经费30多亿元。

四是比照支持小微企业的做法,对身处农村的农信社金融机构单独安排“三农”信贷规模,对涉农信贷进行单独考核。

五是引导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对云南等西部省区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中小型民营银行给予倾斜支持。

六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将云南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鼓励类产业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

七是建议国家进一步支持云南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对农村产权抵押新增贷款给予风险补偿奖励和补贴。

三农宣传方案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坚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方针,以全面推动三农工作为重点,通过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强化措施、狠抓培训,全面实现市、区对三农工作作出的全新定位,努力营造一支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创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农业局局长

副组长:*农业局副局长

*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农业局办公室主任

*农业局科教法规科科长

*农业局信息宣传科科长

*农业局生产管理科科长

*农业局产业项目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组织协调组、培训工作组、宣传报道组三个工作组,按照职能分工开展相关工作。

三、工作阶段及时间安排

*区创业型农民培训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10月19日至10月23日)。由各科室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面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第二阶段:重要事项筹备阶段(10月24日至11月5日)。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划分,各科室按计划开展培训中涉及的重要事项和重点工作筹备,及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11月6日至11月8日)。按照具体工作方案开展培训。

四、工作任务和分工

本次培训在确保农业局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同步进行。现将工作任务明确如下:

(一)组织协调小组

组长:*

组成科室:办公室、产业项目科

职责:全面组织协调本次培训工作。负责完成各项接待、后勤保障工作。

责任人:**

职责划分:

1.细化工作方案

按照工作职责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各项工作。

2.接待工作

负责做好对培训专家、教授的接待及参训人员的食宿安排。

3.后勤保障

负责培训地点落实、车辆安排等后勤保障。

(二)培训工作组

组长:*

组成科室:科教法规科、生产管理科

责任人:**

1.细化工作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计划、措施,逐项抓好落实。

2.培训安排

负责邀请授课的专家和教授,确保培训高质、高效完成;负责确定参训人员,并落实到位;制定详细的培训、考察日程安排。

(三)宣传报道组

组长:李映宏

组成科室:信息宣传科

责任人:李映宏

1.细化工作方案

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工作计划、措施,逐项抓好落实。

2.信息采集、收集

负责做好培训期间信息、图片的采集、收集;信息做到及时报送、。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此次培训作为我局发展都市农业的一项特别举措。各责任科室、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除认真做好职责范围的各项工作外,还要统筹安排,相互配合,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坚持以“三化”化“三农”带动“三农”,服务“三农”的原则,大力实施“六抓”工程和“4210工程”是今后农业工作的重点。农民经纪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培养是大力实施“六抓”工程,有效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科室和全体工作人员要将此次培训工作融入到整体工作中,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日常工作与培训工作互相促进、同步开展。

上一篇:自媒体达人设计宣传方案范文 下一篇:工作宣传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