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三农”兴“三农”

时间:2022-10-28 10:59:0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一、以园区为抓手,强力打造一流园区

进入新世纪后,云亭镇审时度势,抓住国际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本着节约资源、集约开发的原则,结合实际,开发建设云亭工业园区。五年内,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现有企业400余家,形成了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电子、建材装潢、金属制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05年工业开票销售达60.53亿元,利税总额6.3亿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5亿元。云亭工业园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裂变式发展,跳跃式前进,营造了客商最适宜的创业环境和发展载体,让投资者获得优厚回报,受到了中外客商的一致赞誉。

云亭经济的突飞猛进,靠的是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和加快推进。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开发思路已经落后,取得新突破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实现突破,推进工业园区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积极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环境吸引力。重点完善四大工程,即道路硬化工程,那巷路、黄思巷路、沈家浜路的绿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工业蒸汽复线工程。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按照“引进一只项目、配套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总体思路,确定以机械制造为重点,力争“十一五”期末机械行业占云亭镇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70%,比“十五”期末提高40个百分点。围绕建设江阴示范园区目标,将园区定位为城市工业园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三是发挥和放大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园区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功能较全、产业集聚效应较强、产业结构较优的优势和山湾开发建设的契机,通过现有企业和产品的牵线搭桥,加快与国际著名公司的合资合作,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同时积极引进投入大、产出强、用地少、贡献多的内资企业。四是强力营造一流的、最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任务抓住不放,进一步强化“比发展就是比环境,抓发展首先抓环境”的意识,细化、深化措施,一心一意抓发展,持之以恒抓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全面优化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力打造一流的最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二、以环境为依托,营造一流人居环境

坚持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营造一流人居环境,云亭镇党委、政府提出“策应、融合、对接”的城镇发展理念,按照江阴市委提出的集镇建设新要求,紧紧围绕城市吾攵山湾开发和生态林的建设,充分利用云亭镇区位、交通和山地资源的优势,加快拆迁建设步伐,加大集镇改造力度,加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在环境规划方面,坚持高起点。在江阴市宏观规划的框架下,制定云亭镇的规划,统筹镇、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对象不仅是村庄,也应当包括乡镇。如果乡镇没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难以想象村庄会有崭新的面貌。用发展的眼光,对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中小学校、卫生院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用国际的理念抓规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确立一个更高、更远、符合云亭实际的规划蓝图。目前,云亭镇已邀请吾攵山湾规划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集镇区25平方公里进行同步规划,真正做到与城市接轨。建设工程是百年大计,围绕“出精品、创特色、争一流”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品质为重,设计要精益求精,施工要一丝不苟,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制等制度,规范建设程序,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建一项工程,成一个亮点,让公众满意。

在环境管理方面,全方位加强集镇管理,制止乱搭建、乱设摊、乱停放、乱倒垃圾等行为,着力解决镇区行车难、停车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整治镇区环境卫生,继续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农村交通道路专项整治的成果。进一步深化综合执法机制,全面推进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三、以“十一五”规划为指针,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面对“十一五”规划铺开的壮丽画卷,面对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云亭镇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云亭镇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镇带村的发展阶段,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农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构建新体制、营造新风尚,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务求在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实效,推动经济社会在更高平台上又快又好发展。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自主创新置于真正优先的战略地位,使自主创新成为解决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的根本途径,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机制,建设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通过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从过多关注经济发展转向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解决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十一五”期间确保“两个增加”:一是确保百姓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去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城镇职工收入超过1500美元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以上;二是确保财政综合实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到“十一五”期末,财政收入预计为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00%。同时,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这一动力源泉,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作者系江阴市云亭镇党委书记)

上一篇: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工程 下一篇:银杏之乡的文明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