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实训范文

时间:2023-03-07 13:00:46

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综合实践;软件过程;迭代开发

为了提高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献[1]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说提出了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在第6―7学期引入长周期的综合实训。为便于实施,该综合实训可按学期分成两段。其中第6学期的实训为期20周,如何开展全面的软件工程过程实践,是本文要探讨的对象。此实训将部分原在课堂讲授的理论课贯穿在实训中讲解,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软件开发项目,从而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与技术。为有效开展此实训,本文依据现有软件过程理论和经验,对实训中的软件过程进行探讨。

1概念与研究的必要性

软件开发过程是指在工业化环境(如软件公司、大型软件开发团队)开发软件的有先后顺序的一系列活动。它是将各种软件技术组织在一起的粘合剂,是合理高效开发软件产品的保证[2]。对软件过程的描述,往往包括过程模型、活动、角色、制品等方面。

软件工程综合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过程,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它与实际软件开发有以下几点不同:

1) 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学生为目标,后者以生产软件为目标。

2) 实践主体不同。前者为学生,后者为工作者。

3) 环境不同。前者在学校的模拟环境进行,后者处于具体的软件开发环境。

这意味着实训教学中应该采用接近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实际过程。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综合实训软件开发过程的原因。以下从软件开发过程模型、过程角色、主要活动及对学生的考核等几方面对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讨论。

2综合实训的软件过程模型

历史上,出现过多种软件过程模型,但大致可分为线性模型和迭代模型两类。线性模型也称瀑布模型,已被实践证实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的场景。迭代模型认为软件开发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比较符合软件复杂、易变的本质,是当今软件开发的主流思想。

在考虑实训教学软件过程模型的选取时,应以简单易行、便于软件技术学习、便于软件过程理解为出发点。单从简单易行的角度,采用瀑布模型比较有吸引力。瀑布模型的步骤和章法清晰,教学组织方便。但是,如果使用瀑布模型,对迭代过程的介绍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学生无法从实践中领会这一重要的过程思想。瀑布模型是一次性完成需求描述,然后做全面

设计。这不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软件架构、设计和编码方面的技术。如果采用迭代式模型,虽会令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变得复杂,但既可以领会瀑布模型的章法,也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弊端。对于本文所针对的长达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训,其教学目标是多维和综合的,既要在过程中传授显性知识,也要通过过程组织和实践指导传递隐性知识。如采用瀑布模型,会将开发过程理想化,而使很多隐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传播。因此长周期的综合实训采用迭代式过程模型更合理。

按照有关迭代开发经验[3],对于小型项目,以3周为一次迭代较合适。我们决定将20周的实训分为开始1周、结束1周、中间6次迭代18周。各次迭代的目标如表1所示。

表中,迭代1的任务是发掘和初步表述系统的主要需求,并设计系统原型;迭代2要完成系统的主要功能,约占全部功能的30%~40%;迭代3完成系统的全部功能;迭代4对系统架构进行优化,增加业务逻辑层;迭代5进一步优化系统架构,增加数据读写层;跌代6使用现有框架对系统进行重构。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早期迭代要着重于影响架构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的实现,从而一开始就为系统选择合理的架构。但在实训教学中,按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开发经验后引入架构设计知识。因此,前几次迭代较少涉及架构设计的细节,所完成的软件在架构方面是不成熟的。在后几次迭代中,通过对代码的重构逐渐完成软件架构的优化,从而让学生牢牢树立架构设计的理念。这是实训软件过程与实际软件过程的区别。

上述各次迭代的目标,也是系统开发的里程碑。教师检查各次迭代提交制品的同时,也考核了学生团队的成绩。

3综合实训过程中的角色

基于文献[4]及文献[5]的思想,软件工程综合实训学生团队应设置对等角色。即每个小组成员担任一种角色,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又是其他成员所负责工作的参与者。这既是实际开发团队的做法,也最适合学生的学习。

考虑到项目规模较小,实训时间较长,一个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5人一组,分别扮演组长、开发经理、计划经理、测试经理、技术支持经理等角色,各角色职责主要为[4]:

1) 组长:负责小组建设,让小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项目愿景,激励士气,维持纪律,安排任务,主持每周小组例会、成员互评等。

2) 开发经理:主持小组开发工作,包括需求、分析与设计、实现等过程。

3) 计划经理:负责带领小组制订项目计划和迭代计划,督促各成员按要求完成工作日志,制订项目周计划,整理项目周报,对计划进行跟踪,在例会或计划会议上通报项目进度。

4) 测试经理:负责测试计划的制订,编写测试用例,组织测试实施及管理,组织每日集成测试。

5) 技术支持经理:组织执行配置管理、变更控制、数据库管理及风险管理,培训本组成员正确使用工具软件,督促每日代码签入、签出。

上述角色职责涉及的各种活动,详见第4节说明。指导教师在实训中的角色是代表客户方提出对系统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开发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角色在一个项目中是固定的。但在实训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训练,可规定每两次迭代交换角色一次。这样在整个实训中,每人都可以担任三种不同的角色。这是实训过程不同于实际过程的地方。

4综合实训过程的主要活动及制品

依据文献[4]和文献[6],将学生在综合实训中的活动领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心开发域,包括业务分析、需求、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部署等;一类是核心支持域,包括团队管理、计划管理、配置管理、环境支撑等。各活动域的活动种类、制品及负责角色如表2所示,共有约30种活动。

上述活动涉及很多学生尚不了解的知识。对于其中适合讲授的显性知识,由专题主讲老师在过程中集中讲授;对于可以通过实践过程习得的隐性知识,通过实训指导书对有关活动的规范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需要集中讲授的知识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1) 项目辅导。介绍有关小组建设、小组沟通、工作理念、计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开发过程的纪

律、工作程序、会议等作具体的指导。

2) 软件开发过程。主要介绍软件开发统一过程(RUP),包括迭代开发方法,各种开发活动、角色及制品的含义,配置管理及风险管理等。

3) 数据库管理。结合项目和实训环境指导学生设计和管理大型关系型数据库。

4) 软件测试。结合项目介绍各种测试活动的要求、内容和组织实施办法。

5) 系统分析与设计。介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建模方法、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6) 程序设计技术。介绍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程序设计技术。包括Web应用开发、多层体系架构的实现、测试驱动的开发、应用程序框架设计与应用等内容。

在开展项目过程中,讲授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也是本实训过程与实际过程的不同之处。

5考核方式

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必须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给出成绩。由于该实训长达一学期,理论课学时较多,所对应的学分也较多。如果采用一次性考核,显然操作难度很大,也不利于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因此,本实训最适合分阶段考核,即对每次迭代进行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次迭代过程有关理论知识掌握,占40%,采用笔试方式考核;二是工作成果,占30%,以测试迭代产生的结果为依据;三是工作表现,占30%,通过统计考勤、学生互评及老师评价得到。每两次迭代完成,学生交换角色前,要求每位学生提交所担任角色工作的总结报告,作为单独的角色考核。由于角色是任选的,此考核学分可作为选修学分记入成绩表。

6结语

由于实训与实际软件开发不同,实训软件过程不能照搬实际开发过程。为了与当代流行的软件开发过程一致,也为了能循序渐进地教学,在实训中选择迭代式开发模型。项目小组的成员依次承担多种角色,并产生相应的制品。实训的考核以迭代为单位进行。按照这样的过程开展本文所述约30项实训活动,必将提高学生对软件工程知识的认识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大鹏,林国璋,张克军. 一种创新的独立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0(8):1-3.

[2] Roger S. Pressman.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 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2-49.

[3] Craig Larman. UML和模式应用[M]. 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20.

[4] Watts S. Humphrey. 小组软件开发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63-225.

[5] 微软公司. MSF Team Model v.3.1[EB/OL]. [2010-11-06]. /msf:17-19.

[6] Ivar Jacobson,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1.

On Software Proces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ZHENG Dapeng, XIAO Youqing, ZHANG Xiaoyan, ZHANG Shenyong

(Zhuhai Campu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519085,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hould adopt an itera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course targets, a training model of 20 weeks including 6 iterations was suggested. Students work in a team as 5 roles, respectively, team head, development manager, planning manager, test manager and technical support manager. Once two iterations completed, the members switch their roles. During the training, about 30 kinds of activities of business analysis,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design, implementation, testing, deployment, team management, plan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pport disciplines are practiced. Tests are carried to each student for every completed iteration and every undertaken role.

软件实训范文第2篇

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是成立于2005年的新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进程的推进,课程体系日趋完善。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理论多且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本系较大幅度地加大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软件开发设计实训”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由于软件工程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在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全国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的需求量激增的形式下,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和指导质量,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我校教改基金的资助下,依托软件工程教学团队,本文对将软件工程应用于“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1 选择适当的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实际系统。结合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采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方式组织软件开发。rup是风险驱动的、基于use case(用例)技术的、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的、可配置的软件开发流程。

rup分为初始、精化、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构造和交付四个阶段,各阶段涉及多种工作流【1】。rup的核心工作流主要包括:

需求捕获工作流:需求捕获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确立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和系统行为,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需求的焦点主要在初始和精化阶段,在精化阶段后期,需求捕获的工作量大幅下降。

分析工作流:分析的主要工作开始于初始阶段的结尾,和需求一样是精化阶段的主要焦点。精化阶段的大部分活动是捕获需求,分析工作与需求捕获在很大程度上重叠。

设计工作流: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位于精化阶段的最后部分和构造阶段的开始部分的主要建模活动。系统建模最初的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在分析活动逐步完善后,建模的焦点开始转向设计。

实现工作流:实现(实施)是关于把设计模型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过程。从系统分析师或系统设计师的角度看,实现工作流的重点就是完成软件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实现工作流是构建阶段的焦点。

测试工作流:测试是一项相当主要的工作。测试工作流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它开始于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而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是测试的焦点。测试是为了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与缺限,而不能证明程序无错。

rup就像一个元过程,通过对rup进行裁剪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开发过程,非常灵活,所以可以将其按本课程需要进行精简,从而把深奥的理论指导融入具体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中,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和增强在软件开发设计中自觉遵从软件工程思想的习惯。本课程使用的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集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

2 将有价值的软件工程知识引入课堂,教学采用项目贯通案例

为让学生在中小规模的实训项目中也能体会到较大型项目通常会用到的一些软件工程技术,让本课程更有实用价值,教师需要对学生补充一些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包括:设计模式、架构设计、类的持久化以及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实现以及文档的书写这四个方面。

为配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的介绍,教师采取“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2】,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一个完整的、规模适中、难易适度的软件项目案例。该案例需要通俗易懂而又具有实际意义,涉及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这样理解起来更为容易。以此案例完整的开发设计过程为主线,借助这个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进程、文档齐全的完整案例来将软件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着重展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运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开发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技术。

3 学生实践环节分小组按项目方式进行

由于在本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所以可以把学生仍然按照在“软件需求分析实践”课程中的各小组成员组成来进行项目分组,这样各小组便可将该课程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作为本课程的起点来进行,需求捕获工作流便只需粗略进行。由于本课程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工作流和设计工作流,对实现工作流和测试工作流也只作粗略涉及。

每个项目小组通常为3到5人,分组时采用了优势互补的方式,注意合理搭配,尽量让每组各个成员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并让其民主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内的组织和协调【3】。

教师的项目贯通案例教学分阶段间插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每介绍一个阶段的rup理论,就紧跟几次课的学生实践环节,如此交替进行,当教师的教学案例施教完毕,学生的项目也同步进行到最后阶段。

项目进行中模仿软件公司的例会形式,定期由项目小组长召开小组讨论会(如每周一次),对最近这段时间的项目进展情况和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开发设计阶段结束时教师均要求各小组给出相应的文档,且每个阶段完毕要进行一个模拟的里程碑式的评审(教师参与作为评审团的一员)【4】。

教师还应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最后课时中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个分析总结,并让各小组组长总结本组项目完成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活跃思维,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4 依托教学团队,理论及案例部分采用轮流授课法

笔者所在的软件工程系于2009年底成立了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团队兼顾了职称、学历、教学、科研的合理搭配,由有大型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提供指导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并让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积累项目经验。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均由该团队中选出。本课程所用的《软件开发设计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由各任课教师分工完成,每人负责完成一章内容。本课程每个教学班安排30人左右,各教学班的教师全程负责该班整个课程的实践指导环节。而理论及案例讲授部分的教学则采用轮流授课法,实施方案是每个阶段的课堂讲授由编写实训指导书的相应章节的教师对全体教学班集体授课,其他教师同时到场辅导。具体各阶段的课堂讲授内容安排如下:

1)rup总论以及课程概述

2)设计模式

3)常用的软件架构风格及适用情况分析

4)对象持久化与数据库设计

5)面向对象实现及文档编写与整理

对应进行的学生的各阶段实践任务如下:

1)按既定方式确定各小组成员和组长,并且重新审核各组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进一步完成分析模型,得出用例图,分析类图,序列图及协作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分析模型文档。

2)按照设计模式重新设计类。这一阶段学生需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实现设计模型中的具体设计类,具体要求学生:使用设计模式和机制;创建初始设计类;确定持久类;定义类可视性;定义操作;定义方法;定义状态;定义属性;定义依赖关系;定义关联;定义内部结构;定义泛化关系;解决用例冲突。二是完成用例实现的设计,主要设计模型内的协作关系,以设计类及其对象为基础,描述各个特定用例的实现和协作。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设计模型、类图和用例实现。

3)完成架构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要设计包结构,完成系统设计模型图的实现子系统、接口设计类及架构模型(组件图),重新审查用例模型,得出用例模型的架构视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子系统设计文档、接口设计文档及架构模型文档。

4)根据持久类以及数据库知识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包括字段编码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数据库设计文档。

5)本课程的最后阶段。完成实施模型(部署图);完成界面以及输入输出(报表等)设计;完成具体子系统的编程工作,并进行二次迭代重新审核前面的设计部分;整理测试报告;整理文档并编写软件使用说明书。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组件图、部署图、输入输出设计说明及具体子系统代码执行程序。

5 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

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中小型应用项目的软件开发设计。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重视实训过程,看重软件开发设计能力的提高,采用复合考核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项目验收答辩成绩组成。重点突出“会不会做”,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开发设计能力考核,同时注意防止轻视书写文档的观念。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软件开发设计技能的培养,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更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具体的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如下:

1)平时成绩*10%(考勤成绩*50%+小组开发设计工作中的合作精神表现*50%);

2)阶段考核成绩*60%(五个阶段,各阶段的能力表现及提交的文档各占20 %);

3)项目验收成绩*30%(项目文档汇总整理占50%,项目答辩50%)。

6 结束语

软件实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

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仅仅依据教学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实训模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实训中不断地找寻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使得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进行探索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才,为我国软件开发领域的不断前进做好人才保障。

1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模式的原因

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一课课程包含B/S结构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相关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等众多内容。计算机软件开发具有很高的难度系数,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该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很大。高职院校想要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成效,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那么,就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巩固,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训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应用项目训练将学生社会岗位需求的多项技术进行锤炼,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力[1]。

2实训项目设计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模式落实,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需要对什么项目进行实训,实训项目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实训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实训项目的选择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要与经济市场中企业岗位的开发项目相贴近,使得实训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想要实现以上内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使得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实训项目要来源于社会企业,对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学生现阶段学习层次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第一种就是将社会企业优秀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引入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中去,实训项目的实际落实后由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人员,与社会企业的优秀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共同承担,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良好的融合。第二种模式就是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人员送到社会企业实际岗位中去,到企业软件开发的第一线进行观摩学习,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学生的实训项目。无论应用何种合作方式,都需要将学生实训项目的确定与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相联系。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现阶段的软件开发能力毕竟十分有限,所以对于企业需求的软件项目不能没有变动的照搬,必需要进行截选或者适当的调整,将难度降低[2]。

3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基础,实训室建设的情况与实训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于实训室的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训专用教室,另一种就是公共软件开发实践机房。建设实训专用教室是开展实训教学模式的最佳方式,通过实训专用教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联系。在实训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实训学员的实训情况实时地进行了解,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教师统一性的对学员进行解答与相关理论指导,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深化学生的记忆。但是众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训专业教室,只能应用公共软件开发机房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落实。但是无论高职院校选用何种形式的实训室,都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求的就是实训室的硬件建设,在实训室内相关的设备要配置齐全,并且要保证所有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实训室内还需要配置投影仪和黑板,便于教师在实训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其次就是保证软件环境建设,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负责人员在实训教学开展前,需要对实训教学进行全面的规划,需要应用的软件必须要提前进行安装和调试。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是众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想要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仅仅依据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需要将理论知识的讲述与学生亲身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也就是应用实训模式。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研究力度,更深层次的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进行探索,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建波.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初探[J].电子制作,2014(02):65.

[2]夏雪飞,魏荣凯,腾达.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实训模式探索[J].电子制作,2013(22):7-9.

软件实训范文第4篇

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设立专业实训室.在建立校内实训室时,经费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有限经费条件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及专业班级人数来设置实训室的功能与数量,也可以与计算机其他专业共用实训室,来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利用率的效果.如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于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可以和计算机类其他专业共用实训室,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可以成立软件开发测试等实训室.在规划软件开发测试等实训室数量时,要充分考虑软件专业各年级的班级数量及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与特点.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一般都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期教学中会有整周的阶段性专业技能训练,要做到正常课程教学与阶段性实训不冲突,要有一定的实训室冗余.在规划实训室规模时,可以考虑专业学生班级人数成立大小不等的实训室.(2)成立软件工作室.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条件,创建软件工作室.软件工作室的成员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和校外周边地区软件企业的兼职教师,及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对软件设计与开发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软件工作室可以承接一定的软件项目,在专兼职教师带领下,与学生共同完成承接的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缓解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有偿或无偿对学生在软件项目开发整个流程及团队合作进行短期培训,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并为企业及学生双方创造更多价值.

2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在满足教学实践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在学院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并更新了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成立了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Java开发实训室、.NET开发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软件综合项目实训室和项目开发实训室(软件工作室).为了使实训基地发挥其作用,有序的开展各项实习实训活动,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在实训基地管理上还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师负责实训室软件环境运行维护,学生负责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如实训室卫生的打扫及实训室开关门,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训室软硬件的维护管理等工作.利用校内实训室资源成立了一个软件工作室,为了营造更真实的软件开发实践情境,更好地维护工作室的运营,工作室成员可以争取更多的软件设计客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工作室既要向企业展示自身的优势,如较强的技术实力等.在争取客户过程中,为工作室的员工提供了更多与企业进一步接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招收优秀的软件技术人员提供了便利.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软件技术专业与北大青鸟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青鸟软件技术专业,由我院和北大青鸟共同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共同为学生联系对口的实习岗位.在学习期间,由北大青鸟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培训,并带领学生参与到一些项目的开发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与北大青鸟的合作中,学生每年都可以参加北大青鸟组织的院校赛,并设立了奖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加比赛的热情.

3结束语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提升职业素质的基础保障,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软件实训范文第5篇

1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设立专业实训室.在建立校内实训室时,经费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有限经费条件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及专业班级人数来设置实训室的功能与数量,也可以与计算机其他专业共用实训室,来达到控制成本,提高利用率的效果.如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分为计算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于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可以和计算机类其他专业共用实训室,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可以成立软件开发测试等实训室.在规划软件开发测试等实训室数量时,要充分考虑软件专业各年级的班级数量及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与特点.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一般都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期教学中会有整周的阶段性专业技能训练,要做到正常课程教学与阶段性实训不冲突,要有一定的实训室冗余.在规划实训室规模时,可以考虑专业学生班级人数成立大小不等的实训室.

(2)成立软件工作室.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条件,创建软件工作室.软件工作室的成员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和校外周边地区软件企业的兼职教师,及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对软件设计与开发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软件工作室可以承接一定的软件项目,在专兼职教师带领下,与学生共同完成承接的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缓解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有偿或无偿对学生在软件项目开发整个流程及团队合作进行短期培训,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并为企业及学生双方创造更多价值.

2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在满足教学实践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在学院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并更新了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成立了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室、Java开发实训室、.NET开发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软件综合项目实训室和项目开发实训室(软件工作室).为了使实训基地发挥其作用,有序的开展各项实习实训活动,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在实训基地管理上还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师负责实训室软件环境运行维护,学生负责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如实训室卫生的打扫及实训室开关门,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实训室软硬件的维护管理等工作.利用校内实训室资源成立了一个软件工作室,为了营造更真实的软件开发实践情境,更好地维护工作室的运营,工作室成员可以争取更多的软件设计客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工作室既要向企业展示自身的优势,如较强的技术实力等.在争取客户过程中,为工作室的员工提供了更多与企业进一步接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招收优秀的软件技术人员提供了便利.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软件技术专业与北大青鸟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青鸟软件技术专业,由我院和北大青鸟共同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共同为学生联系对口的实习岗位.在学习期间,由北大青鸟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培训,并带领学生参与到一些项目的开发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与北大青鸟的合作中,学生每年都可以参加北大青鸟组织的院校赛,并设立了奖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加比赛的热情.

3结束语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提升职业素质的基础保障,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软件实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实训平台;SSH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实训平台需求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1.1 系统需求

通过在实训平台上模拟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可以熟悉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实践开发所积累的经验和传统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能够灵活的应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同时仿真模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利用实训平台统一管理实训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训平台中的实训由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组成。单项实训注重于软件开发环节中的特定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完成模块开发。综合实训是让学生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系统的完成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实训平台也要进行实训安排,并且对学生的实训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实训成果、实训进度控制等内容。

1.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由教学实训平台系统、文档管理系统、评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组成。

(1)教学实训平台系统。在教学实训平台系统中,学生和老师的分工都是基于角色来划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实训平台模仿实际的开发过程,教师可以对实训项目进行安排与管理。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在本系统中会引入软件企业规范的开发文档和开发标准,保证学生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时所用到的技术标准和开发流程是软件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中所真正用到的,提高实践过程的有效性。

(2)文档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实训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包括教师所提交的各种项目资料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提交的项目文档。

(3)评分系统。评分系统主要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绩进行打分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机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的客观部分的打分,和教师对任务主观部分的打分,通过教师和系统相结合的评估办法,对在学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成绩进行分析。

(4)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查找到软件实训过程中的技术文档,获得系统的帮助。该模块是首先需要有资料完备的知识库,然后在实训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的开发文档。同时为了提高知识检索的准确率,要能够对多个不同检索条件进行组合查询,对关键字能进行模糊查询,保证查询的数据量。最后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到当查询条件不严格时查询结果数量会非常大,这个时候对平台和数据库的负载都非常大,需要考虑到对结果的分段取出和显示。

图1

2 实训平台系统开发技术

2.1 选用技术

本平台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设计,实现选用SSH(Struts+Spring+Hibernate)开源框架,框架的系统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能在短期内搭建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Struts负责MVC的分离和业务跳转;Hibernate框架负责数据持久层;Spring负责Java对象的管理。分析时首先构建模型,然后将这些模型实现为Java对象,再编写的数据访问接口,并通过Hibernate来实现Java类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由Spring来管理Struts和Hibernate对象。SSH模型把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进行了分离。这样当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改变时,对另外的层次都影响较小,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本平台的开发后台数据库为MYSQL,WEB服务器选用的是Tomcat。平台的的运行环境为 Window XP以上,其他操作系统,如Linux也都支持。

2.2 开发工具

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开发工具有:

(1)MyEcpliese8.6。它集成了很多针对WEB程序开发的插件,还对SSH的类库进行了集成,可以加快开发效率。

(2)Dreamweaver和AptanaStudio。它们有所见即所得的优势,用来写HTML和JAVASCRIPT代码。

(3)SQLYOG。因为MYSQl自身本没有带图形界面的管理程序,每次都需要编写命令行语句操作数据库,所以使用第三方的数据库图形界面的数据库辅助工具可以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4)ROSE。用于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建模。

(5)Project。Project用于对进度进行控制管理。

3 实训平台系统开发

3.1 数据库的连接

在整个实训平台中,数据库的打开在系统中是很重要的,使用SSH框架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可以在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中配置,增加了灵活性,保护了数据库的安全。

class="org.springframework.orm.hibernate3.LocalSessionFactoryBean">

3.2 实训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点

在实训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

(1)当用户同时登录数过多时,对服务器会产生较大的负荷压力,实训平台的并发性控制将变的格外重要,如何保证系统能在多用户的情况下稳定运行,需要仔细设计方案。

(2)评分系统中如何设计好评分标准,提高自动评分的准确率,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评分系统的作用是本课题的难点之一。可以考虑多学科的结合,把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等科目的实际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评分设计。

4 小结

通过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学习符合行业标准的软件开发方法,培养个人的项目管理能力,提高个人与团队的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能为企业培养掌握软件开发规范与流程,能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在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技术成果,积累教学资源,通过平台系统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工作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唐飞岳.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IT实训平台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003):1785-1786.

[2]史玉珍,李波.基于.net的软件实训体系构建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1).

[3]杨杰明,刘志颖,田洪亮.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训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2(31):201-201.

作者简介:李唯(1978-),男,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 430205

软件实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企共建共享 “产业云”人才培养 实训模式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是山西唯一一个部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首个山西省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软件类人才需要有很好的理论基础、编程基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编程的能力综合起来,能很好完成实际项目,并能与就业企业很好地融合。同时软件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不断改善教学条件[1]。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就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传统教学环节(理论课――课堂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的环节上,增加综合实训环节,构建创新实习实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北大学软件学院采用将企业引入学校的方法,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了软件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1. 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中实训环节是培养软件类人才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将以前的知识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由于学校培养的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受雇于企业。企业既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又是合作的伙伴。为了使学校教育、企业两者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实现共同进步,双方受益。学院最早采用了“1+1”(专科)和“3+1”(本科)培养模式――即最后一学年,在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下,主要由校外实训基地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经过多年实践表明这种培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开阔学生视野、解决软件学院师资短缺问题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监管困难。为了确保实训、实习以及就业的质量,不得不不断增设新的校外合作的实训基地的数量,对于学校来说,校外基地的增加,学生分散的区域增多,给软件学院监控和管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难;

第二,实训质量难以控制。学生人数的增多使得每个合作基地相应的教学资源、具有实战经验的师资力量、学生管理等明显与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不适应,实训、实习与就业质量难以控制;

第三,受益面狭窄。从学院的角度来说,每年所做的事情就是选拔实习企业、监控实习质量、协调学生就业,如果从学院的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受益面可能是每一届大四的学生。而对于校内教学、校内学生、区域发展的受益则很少,不能将企业的优势引入学校,校内教学水平不能很好与企业接轨。同时,企业优秀真实的资源不能共享。这对于学院、学校等的发展来说,并没有为校内教学水平的提高积累资源,因为资源都储存在校外企业中,如果是在校内实训,可以实时录播企业的真实教学环节,供学生、教师学习,并可以让企业讲师参与日常教学,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的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样能很好地为校内教学发展积累资源。

基于以上因素,将企业引入学校,建设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基地是必要的,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促进学生、学院、企业的共同发展。

2. 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模式探索

2.1 “产业云”人才构建途径

产业人才云的方法就是形成产业界、教育界、政府、机构和个体从业者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可以快速、规模化、高质量培养产业所需合格人才。企业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群体,能了解最新需求的人才的要求,并且企业是新技术的拥有者,在企业参与指导下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即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起一座沟通学校与社会、专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高校则可以结合市场、企业的动态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进行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实现企业、教育、产业共同培养“人才云”,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具体如图1所示。

2.2 实训基地 “共享式”方法的建设

校企共享式实训基地的内涵在于“共享”,“共享”如何来进行,如何进行是最好的,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共享的方法:

“共享师资”的建设。实训基地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师资,将校外优秀企业引入校内,大四学生实训课程由实训企业负责,企业选拔采用公开课选拔的方式进行:进入实训基地的企业,需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公开课,学生自主报名听课,通过听课的学生反馈意见、教师评价及企业资格考查等等多项措施来选拔企业。

合作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一线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项目实践经验丰富,能快速让学生接受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并且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学生管理由学校负责,各自施展各自擅长本领,有利于水平发挥。同时利用其他时间,开设各种公开课,可以对有兴趣的校内老师和学生提供免费培训,让校内教师和优秀学生参与到实训辅导队伍中来,减轻实训企业的压力。这样不仅仅使软件学院大四的学生受益,其他年级的、其他专业的学生以及教师都可以受益,而且由于企业长时间在校内,还可以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对高校构建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知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共享式学习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正版软件环境、课程体系、精品课程资源、学习视频、源码、项目案例、书籍等,主要用来辅助实训或提供给学生自学。目前已经购买了很多正版的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具有公共性特征,是否适合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学生、中北大学学生和山西省高校其他学生的特点?基于此现象,采用了如下措施,进行“共享式学习资源”建设:

第一,个性化、本土化资源建设本实训基地希望利用录播教室对经典课程、知名IT人士讲座进行现场录播;并且鼓励学生录制各种学习心得和辅导教程,积累相关资源。

第二,资源的共享和开放: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网站建设,将上述所购、所建的资源进行公开和共享。同时采用P2P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有限的服务器硬件和网络带宽的压力。

第三,尽量录制微课视频,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第四,学习路线制定。根据相关技术特点、市场需求,参考企业实训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路线,方便学生利用已有资源自学。

行业间的“共享”。“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基地”既是人才培养的平台,服务于山西的高等教育,又通过技术培训、政产学研合作服务于各行各业。“共享”是校企的共享,也就是学校和企业共享,也是人才的共享。

实训基地通过举办各种免费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吸引山西省内企业参与,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需求,同企业合作实现毕业生订单式培养[2],甚至是将订单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提前到前三年的培养中,同时利用企业与市场接轨的优势,采用企业推荐就业的方式,将毕业生推荐给企业合作的就业单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且让学生学有所用,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单位的工作,并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增加就业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从事企业的项目建设,达到人才的共享;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地这个平台了解企业诉求,积极与政府沟通,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将政府惠企政策及时传达给各企业。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共赢。

“共享式”管理办法的建设。企业的管理模式与高校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比如培训企业的教学模式是“集中式培训”,也就是全天进行学习,高校的教学模式是“阶段性教学”,即“一周上一门课程几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这样的融合呢。我们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融入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如教学实行机房全天上课,讲授和实验同时进行,让学生实现“所见即所得,所学及所用”,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学校管理制度为主,融入企业的签到、签退制度,实行考试制度,但考试方式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3],教师采用高效的规范化方式管理,书写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地”运营管理体系。

3. “校企共享式实训基地”实训经验的推广

“实训基地”并不单单是为软件学院大四学生的实训服务的,而且将实训结果推广到中北大学以及山西省其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吸纳这些人群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即可以满足其他人群的需求,同时可以为中北大学软件学院“校企共享式实训基地”的建设积累经验,并且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将实训经验渗透到软件学院大一到大三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更早接触市场需求、企业的经验,让学习成果更早地具有社会化。

校企共建共享式软件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山西省高等学校软件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一套共享的实训与实习方法和相应的环境资源,可以节约学校的教学投资,减少学生省外实习的安全隐患,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软件相关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探索出一条,营造产业氛围,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和环境,提高软件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王增春,李刚峰. 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与教育, 2011(15).

[2] 宋.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广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管理,2009,11.

软件实训范文第8篇

1.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资源整合以省级计算机软件职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实现"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运作模式,建设期内在现有8间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改造3间,与企业共建3间,自建6间,校内实训室规模达17间,创新校内实训平台和体系.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资源整合,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条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2)创建工作室,面向社会服务利用实训基地条件,创建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承接一定的软件项目,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承接的项目,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承接项目,实际上就是为社会服务,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同时,工作室可以承接一定的周边区域的培训工作,实现工作室的运营.(3)深度校企合作软件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软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教师固有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专业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的充电,学习专业的新知识。先培训专业教师,再发专业教师去教学生,这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做法。与同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企业把项目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项目的开发,培训了专业教师,实惠了企业,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了共赢和长期发展局面。

2.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施

(1)实训基地的有效管理体制实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由地方政府指导,企业配合,学院大力支持,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下设软件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工作组、人力资源工作组、科学技术合作工作组以及基金设备工作组五个职能机构。各个部门相互支持,实现统一管理。从而保证实训基地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2)课程开发实现专业课程资源开发,包括实训项目开发和实训教材开发。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积累。在取得一定的成果时,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开发教材和教辅资料,适应本专业的发展。如,我们软件技术专业已经成功申报并建设了院级精品课程《JAVA项目实战》、《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软件实训范文第9篇

随着会计实训软件系统的迅速发展,提高会计软件实训教学质量成为我们会计教学的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会计实训软件的发展,阐述了会计实训软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提高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实训软件;人才培养方案;慕课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迅速推广和应用,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使用会计实训软件进行教学是会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专科还是在本科的办学层次上,都会有计划的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教学课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会计认知的能力并掌握其使用技能的的方法,但是这一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太少、训练目标和方法单一、综合性不强等等,随着会计教学本身不断的创新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会计实训软件教学,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对策。

一、当前会计软件实训系统的发展

1.会计实训软件的仿真性

各类会计实训软件大多数都模拟真实企业场景,还原会计软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网络上完成会计岗位的虚拟实习。所用原始凭证和数据材料甚至来自真实企业的全套业务。无论企业经济业务资料、业务单证界面、会计业务操作界面、会计岗位的管理和切换会计业务流程及角色都高度仿真。

2.会计实训软件的灵活性

在会计软件实训中,教师可事先设定学生学习的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可设定学生的作业,并自动记录检查完成情况及记分。有利于教师对整个实训教学进行必要的管理,使实训教学向着确定的目标进行并完成。

3.会计实训软件的扩展性

教师可自行新增课件或各种类型的实习企业相关资料,可自定义报表格式及计算方法以适应不同行业,实现报表的自动计算。

4.会计实训软件的易用性

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老师与学生的机器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只要有windowsIE浏览器即可,可实现跨机房、跨校区的应用。

二、当前会计软件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课时安排太少

当前会计老师虽然已认识到会计专业实践性很强,可是模拟实训课程时间安排还是太少,目前大多安排的课时是36学时,相当于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时间里,学生要利用会计实训软件系统从认识到熟练完成企业一个季度以上的会计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学生对各专业实训的业务流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实训的质量和效果。还有较为“聪明”的学生就选择偷懒,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拿到所需学分,达不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软件实训教学训练手段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会计软件实训系统都是针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需要,实训内容选择企业中某一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实训,采用单用户的方式进行模拟手工操作。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衔接还有很大差距。

3.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经验不足

会计软件实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除了需要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外,还需相应了解网络信息、数据库等相关的知识结构,这对指导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很高,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这些经验。

三、完善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方法

1.重视会计实训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指出:应以教育出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终级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行业需求为本位,以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强调学生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服务社会。所以在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按照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顺序,以模块的形势将会计实训软件与相关的理论课程作为有机的结合,适当提高课时量,注重各专业会计理论与实训软件教学的综合性,提升学生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

2.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教师培养

由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和会计实训软件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外,也必须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综合性知识,必要的时候还应该派教师到企业去,增加实际工作的经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3.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综合性

在会计实训软件教学过程中,除了各专业的单项实训外,还要与其他软件相互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实训教学。例如可采用人机对抗的方式,学生采取组队竞争模式去虚拟经营一家工业(商业)企业,在实训软件平台上通过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等模块,从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的角度去全面关注企业决策、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使学生亲临其境体验企业的真实运营环境,自主经营业务,拓展经营思路,训练学生在开放的平台发挥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共同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

4.会计实训软件教学的创新性

“互联网+慕课”这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格局。通过打造会计实训软件课程信息平台方式进行“慕课”的开发,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相互促进、相互交流,资源共享;通过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实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个性化的学习,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综上所述,在会计实训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掌握会计工作技能;应不断探索会计实训软件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培养符合现代化会计行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炜,吕志明.会计信息系统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文秦,用友ERP-U8(V8.61)财务软件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4).

[3]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软件实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的硬件技能逐渐被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取代,突显了操控这些硬件设备物流软技能的重要性。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往综合型技能人才方向转移,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与高校人才培养不完善矛盾突出,因此高职院校抓好物流软件实训是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软技能的必由之路。

1 高职物流专业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社会上需要的是综合的人才,我们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但要重视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构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企业岗位为导向。据2008―2010 届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达 87%,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达51%,一年后离职率达 45%。可见,本专业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离职率和专业相关度也较高,人才供需结构矛盾使得很多学生转行业。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多个岗位的理论与技能,增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满足企业的动态需求。

以技能培养为目标 。物流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是以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决定了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物流思想理念。物流学生的培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物流软件实训恰好是物流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物流思维下的物流操作技能。

2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特点

目前,代表性的物流软件有环众,中诺思,络捷斯特,星城软件,益达3D实训网等;其中中诺思专注于高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环众专注于中职物流软件应用与比赛,星城专注于广东技能鉴定认证,络捷斯特和益达3D实训网主要从事高职高专的物流实训室建设,益达3D实训网在物流3D仿真实训中有所创新。不管各学校最终选择哪些软件进行物流实训教学,但高职物流软件实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

物流理论知识为基础。物流理论课程应在软件实训前开设,高职学生必须在大二第二学期之前学习物流基础,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理论课程。在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引导下,学生在进行软件实训时能更主动和灵活,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软件操作而不是老师在教学生才能学,或者是,老师边演示学生边做。

业务流程为导向。物流软件实训是多个子系统或者众多模块之间的操作,软件操作的顺序必须以物流业务的流程为导向,孤立的数据处理学生难以明白操作的意义,类似的操作也难以独立完成第二遍。需要以完整业务流程的案例才能逐渐引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并达到学生真实模型物流运作流程的独立自主驱动软件实操技能。

培养操作技能为目标。物流软件实训是将物流的业务流程数据和信息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运营管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操作过程中,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是完成案例的前提,实训的目的,不单只是熟悉业务流程,更应该真实模拟仿真企业运作过程,应以学生独立完成案例为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多模块或多功能、多命令操作,学生之间分组配合完成一个案例的基本资料,仓储、运输、货代业务环节,软件模块功能操作,子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切换操作。

3 高职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分析

课程教学目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软件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前准备:

(1)编写模拟真实企业的物流软件教学讲义。讲义不仅要讲述软件的原理,应用课程安排、详细学习过程和任务、具体多样并富有代表性实例和数据资料。

(2)制定物流软件教学计划和课时,制作上机讲解PPT课件,形成完整的教学系统。

(3)录制物流软件操作基本流程示范视频,教师课前软件流程示范并录制课时教学视频,有利学生自主学习细节和课后回顾,毕竟软件操作只能在实训机房才能进行,课后不回顾讲难以掌握,下次实训也跟不上进度。

课程教学方法应用:

(1)个人独立案例完成训练。给学生分配一个唯一的区别码分配任务和考核实训情况。

(2)班级分小组案例比赛训练。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例如六小组每组五人,分工扮演部门角色仓储、运输、供应商、客户完成完整案例并计时任务完成详情评分比较优劣。

(3)小组内再分组或分部门实训。领导与分工协作能力,适应企业岗位团队合作需要。

(4)模范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承受公众压力,为今后适应企业内训打下心理基础。

(5)小组代表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沟通了解同学情况,培养信任和知人善任能力。

课程作业要求:

(1)形成规范的封面实验报告。尽可能的规范模式格式,接轨企业的管理要求,潜移默化的适应公司的管理规范。

(2)截图做实验过程记录。截图记载详细的实训数据和实验信息,能形成规范操作同时方便查阅和找出错误反思反省,省去重头操作一遍的麻烦。

(3)画流程图。包括实验流程实验示意图和物流软件操作命令步骤流程图示。

(4)写出实验总结。总结是学生整体回顾实训的效果,为下一次实训归纳掌握的技能与技巧,更好的完成软件物流流程的实训模拟,甚至提出建议,改善现状并有所创新的环节。

(5)描述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掌握物流流程与物流软件操作逻辑,是信息化手段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本质需要,是学生掌握软件操作和发现改进现行软件的途径。

(6)总结发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培养学生操作使用分析发现物流软件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物流运营流程的情况,具备思考创新能力。

(7)实验报告编辑按照规范来完成,物流软件和办公软件结合使用,要求学生娴熟操作物流软件同时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展示操作成果。

(8)实验过程记录以作业(电子档或纸质报告)上交。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资料依据。

课程考核。物流软件实训是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且各模块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学生进行考核:应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总结实训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判定,按60%、4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课程探索。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物流软件的实训教学,可以通过专周实训,校内培训课程或者到企业相应软件使用岗位实习。需要物流软件开发企业和物流软件使用企业协助开展。学生操作的软件就是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真实解决物流运营问题,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见识视野和对软件学习应用的信心。

4 结束语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科目,科学合理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将能得到其他实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实训成本低,组织实训方便,实训创新容易(包括咨询、形式和学生创造性等),实训实现可操作性强,实训教学普及效果好,企业信息管理需求和学生就业直接应用。同时这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宣传和普教途径,有效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系统产学研互动。

【参考文献】

[1]朱文涛.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208-211.

上一篇:职业技能实训范文 下一篇:动漫实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