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23:57:24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GJB5000A 成熟度模型

1 概述

和CMMI类似[1],GJB5000A分为1-5级,依次代表了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的强弱。根据GJB5000A二级要求,需要包含如下6个过程域(PA):

需求管理(Requirements Management,ReqM);

项目策划(Project Planning,PP);

项目监控(Proje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PMC);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PPQA);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

测量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MA)。

下面将结合项目实施情况依次介绍需求管理(ReqM)和项目策划(PP)这两个较重要的过程域。

2 需求管理(ReqM)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管理项目的产品或产品部件的需求,并标识出这些需求与项目的计划和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性。

需求管理包括与任务交办方一起制定并维护软件任务书等用户需求,该用户需求是估计、策划、执行和跟踪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软件项目活动的依据。

需求管理过程主要可分为如下四个活动:

需求确认:项目组成员、任务交办方以及相关人员一起对需求进行分析,以确保对该需求的理解达成共识。

需求评审:组织需求评审以获得软件项目负责人及其他受影响的成员对需求的承诺。

需求变更控制:在软件项目开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需求变更。需求变更发生时,应当通过需求变更管理有效地控制变更。

需求跟踪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需求跟踪矩阵。需求跟踪矩阵分为正向跟踪和逆向跟踪两类。

3 项目策划(PP)

软件项目策划包括估计待完成的工作,建立必要的承诺并确定完成工作的计划。

项目策划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应该使用已经获得的项目实际进展数据,为即将开始的阶段实施策划,详细制定可执行、可跟踪、可测量的实施计划。

按照体系文件要求,项目策划首先应定义项目生存周期,完成项目估计,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数据管理计划、项目资源计划、培训计划,利益相关方参与计划,制定测量与分析计划,最终形成软件开发计划(SDP)。

3.1 软件开发模型的选型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要经历一个多阶段的研制周期,包括方案阶段、模样、初样、试样(正样)、定型等。一般选取软件基本型作为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基本型开发过程参考了瀑布型软件开发过程,规定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包括:系统需求与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联试及验收交付。列出了关键路径如图1,这些都是在项目策划(PP)和项目监控(PMC)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3.2 风险管理计划

项目策划除了要选取适合本项目的软件开发模型,还必须关注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在项目策划的初期,预计到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针对预计的风险拟定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和应对计划。同时在项目开展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跟踪。

4 结语

本文从软件项目管理方面来进行阐述。通过GJB5000A的实际工程使用,关注需求管理(ReqM)和项目策划(PP)这两个重点环节,对于需求管理介绍了需求跟踪矩阵,对于项目策划过程中重点介绍了软件开发模型的选用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维护。

参考文献: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维护;分析

社会中各行各业在利用计算机工作时,工作目标的实现均需要依赖相应的软件,而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工作效果,因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等均与其密切相关,实施管理及维护工作时,还应结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内容、特点等展开,以提升管理及维护效果。

1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

1.1明确管理内容

第一,技术人员的管理,在进行软件开发工作时,其基础作用的为技术人员,只有软件开发相关的技术人员全部具备时,开发工作方可有效开展,管理技术人员时,应对每名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出明确,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协作效果;第二,团队管理,在团队力量面前,个人力量微不足道,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时,团队管理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员应采取恰当的方法聚拢技术人员,引导其将聪明才智、精力等用于软件开发,发挥团队效应,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与时俱进的培训,持续的提升技术人员的软件开发能力[1];第三,用户管理,企业之所以进行软件开发,主要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关键,管理人员应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了解用户的需求,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1.2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制定管理措施时,可行性是必须要保证的,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体系。构建管理体系时,应广泛的收集各个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各技术人员自觉的遵守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2]。首先,构建科学的人才体系,面向社会招聘专业的、高素质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促使软件开发团队的不断壮大,同时,明确的划分各个岗位的职责,合理分工,发挥合作的作用。其次,构建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等,以制度约束工作人员,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最后,构建培训体系,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定期参与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技术外,还应包含知识、责任等多个方面,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计算机管理软件时,还可以依托相应的基础建立计算机软件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管理计算机软件过程中,以数据统计及实际数据分析为基础,经过汇总之后,形成完整信息,并依据信息开展管理工作。同时,所建设的管理平台还能够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管理。

2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

2.1工具模块化、设计语言合理化

在计算机软件使用过程中,维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开发期间,即应保证软件具备可维护性,保证软件开发质量的同时,尽量的将软件开发成本降低。模块化所具备的特点比较多,比如一个模块在进行变化时,只需更改此模块即可,并不会影响到其他相关模块。计算机软件工程工具实现模块化之后,可降低程序测量及测试的难度,而且可较为容易的发现序列错误,并及时的做出改正,提升软件运行的安全性。设计语言是软件开发时所需使用的,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可将维护工作的可行性提升,通常来说,程序语言包含三种,一种为低级语言,比如机器语言,理解难度比较大,一种为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相比,理解及维护的难度降低,第三种为第四代语言,此种语言中,编译程序及解释程序提供后,即可实现算法。

2.2构建科学的维护对策

维护对策的制定是维护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维护质量的保证,维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电脑使用过程中,软件、更新补丁等会不断的下载到电脑中,与此同时,病毒也可能被下载到计算机中,从而影响计算机的安全性,使用计算机时,应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工作,同时,杀毒软件也需定期更新;第二,计算机系统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增加系统中的冗余文件,再加上软件删除时的残留文件等,导致系统空间被大量占据,此时,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会变慢,也影响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通常,间隔3个月时即可进行一次系统重装,安装时,可快速格式化,并自动创建系统文件,即formatc:/q/u/s。慢格每6个月进行1次,以将磁盘上的文件信息彻底清除。Fdisk重新分区每年进行一次,将磁盘上的错误彻底修复;第三,用户应用计算机过程中,产生新的需求时即需要下载相应的软件,安装软件过程中,c盘为禁止安装位置,因为一旦安装进c盘后,即使软件卸载,但残余文件仍然会留在c盘中,占据c盘储存空间,增加计算机的运行负荷,通常,安装软件时,应选择c盘意外的磁盘。

2.3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

计算机软件工程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维护计划的制定也十分重要,通过维护计划的制定,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维护工作,提升维护效果。在制定维护计划时,预测、规避风险的对策,维护、检查软件功能的措施等均为计划中所包含的内容。测试计算机软件时,采用现代化的方法,提前预测问题,积极预防,最大限度的减少问题的发生可能,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

3结语

鉴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及维护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及维护人员应依据具体的软件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的管理及维护措施,保证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进而促进计算机运用领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瑶.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5:67-68.

[2]程红英.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与方法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8:313-315.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件;策划;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16-01

引言

嵌入式软件已经在我国航天导弹武器系统等尖端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GJB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已经并实施,航天嵌入式软件项目的研制过程逐渐要依据这个标准进行。软件作为航天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其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分系统级软件规模已经超过数万行。同时从事软件研制人员已经形成一个组织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紧密的团队,从任务书、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软件测试、交付和维护等环节,每个岗位可能涉及到多个人员。如何通过软件项目策划,保证软件研制流程明晰、可控、软件产品质量可靠,成为型号研制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 项目策划的目的

随着管理要求日益严谨,软件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和准确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利用软件策划帮助研制方提高研制进度管理的有效性,保证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共识。策划的目的是为执行软件工程和管理软件项目制定合理的计划,旨在使软件开发人员及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软件项目策划过程,使项目管理人员遵照过程实施项目策划活动、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及执行相关策划活动。

2 软件策划前提和输入

项目策划的前期,软件项目组成员要积极参加整个系统项目的早期策划活动,并在系统方案的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共同讨论方案报告,协商有关软件项目的目标、范围、进度、资源等,从而逐步了解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进度、功能等。同时对设计输入的任务书要进行认真评审,对其每项内容了如指掌,并纳入配置管理。参加项目策划活动的人员还要接受相关培训。

3 软件策划的规程

软件策划需经多个步骤,从而对整个项目阶段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根据输入的任务书和标准等,首先依据策划的主要内容,制定软件策划的工作计划,然后选择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确定软件开发阶段,其次就要进行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这是策划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工作量、成本和进度估计,最后形成软件开发计划。其中有多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策划的真实性和可执行性,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3.1 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WBS)是归纳和定义整个软件项目范围的一种最常用方法,它将一个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的几个部分或子项,以确保找出完成项目工作范围需要的所有工作元素。

工作分解结构是对软件工作产品和软件过程进行分解,以层次结构来组织软件项目的产品元素和活动元素,将项目的软件工作产品和软件过程分解为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元素。

WBS分解时,通常按照树型结构,不断将项目的最终目标分解到一些较小工作单元,直到这些工作单元可以被很容易地“控制”住为止。在划分任务时,任务的颗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颗粒度太大,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颗粒度太小,就会增加管理成木。任务的颗粒度最小可以到半天,最大到周,一般以小于3天为宜,也就是说项目经理能够在1周中至少检查2次成员的工作进展情况。适当的任务颗粒度便于监控,另一方而也有利于调整任务。当出现任务拖期时,可以比较灵活地重新安排人员接手其他人员的任务。

3.2 项目估计

根据WBS分解的项目内容进行项目估计,项目估计包括项目规模、工作量和成本的估计,这是整个策划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项目估计尽量准确,才能保证项目进度、质量能够受控。为了保证项目估计合理性,可采用下面措施:

1)借助历史数据。历史数据是“经验”的量化,通过和历史项目的数据对比,可降低估计的风险。在借鉴历史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要考察项目类型是否类似、生命周期模型是否类似等。

2)采用多种估计方法互相验证。在估计时可以采用多种估计方法,然后对多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其差异以判断合理性。

3)细分任务。任务拆分的越详细,就越容易估计,越容易和历史数据对比。内容任务要完备。估计时要识别出所有工作,不要有遗漏。

4)有估计经验的人参与估计。一方面要对参与估计的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积累估计经验。每次估计完成后,都要和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经过3-5次反复,则可积累估计经验,提高估计准确性。

多人分别估计并形成估计表,然后由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形成软件估计报告。

3.3 资源和管理计划

人力资源策划方面要包含完成软件开发项目必需的人员数量,姓名,指明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正式软件测试、软件产品评价、软件配置管理等分别所需的人员数目及总数。相应岗位若需通过相应岗位的培训考核,则还要制定培训计划。

项目负责人要确定软件项目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包含硬件设计人员、任务提出方、测试设备负责人、用户代表、评测机构等。从而协调制定相关的计划或关键点,描述利益相关方的权限和责任,以及与其它组织的关系。

基础设施资源的策划要同步进行,估计时参考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根据项目需求、工作产品的规模,考虑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目标环境或者这些环境的任何适当组合情况下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同时制定测试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数据管理计划、里程碑评审计划和沟通计划等。对上述计划确认后进行配置管理。

4 风险估计

标识风险源为项目研制过程中检查随时间而更改的状态提供了基础,直接显示出影响项目研制目标的各个因素。风险源来自项目的内部和外部。随着项目的进展,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风险源。项目策划阶段就要识别和分析风险,并制订风险减缓计划,才能进一步跟踪项目风险,及时消除各个风险源带来的影响。

5 形成软件开发计划

策划输出的果就是软件开发计划,根据WBS分解的结果,根据软件任务、任务的工作量、项目成本、任务之间的衔接关系、系统的约束条件和人员分配表等,得出项目的进度和关键路径,并得出软件项目预算,连同项目进度及网络图写入阶段软件开发计划,在形成项目计划过程中,如出现各项约束条件与任务进度冲突情况,需重新估计。软件开发计划应通过正式评审,从而保证具有相应约束力,并纳入管理和控制。

6 结论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转变观念是加强煤炭企业电子档案建设的根本途径。各级煤炭企业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把电子档案建设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电子档案建设同步发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与电子档案建设同步运作,企业内部职工培训计划与电子档案人员培训同时进行。要从人员上、资金上、设施上全方位的给予支持。

加强培训是提高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根本保证。现代化、数字化档案建设需要高技能型人才去支撑。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数字化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队伍建设,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确保电子档案建设正常发展。

规范体系是促进煤矿企业电子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企业档案管理要有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作保证,需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首先,要根据数字化矿井建设的要求,根据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的内容,在矿井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建立电子档案信息生成体系,使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档案信息经过分级筛选后能够自动生成,并转输到电子档案系统;其次是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的特点,建立以工区和机关科室为基本单位,以专职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对各种档案信息采取终端集中管理的体制;三是要完善电子档案信息公开、网站(页)建设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电子档案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档案信息的事件发生,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软件开发是促进煤矿企业电子档案发展的技术支撑。在软件开发方式上要按照国家标准,结合煤炭企业的自身特点,采取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研发。在软件开发范围上,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系统软件的开发,同时,还要加强音像档案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音像档案录入、保存和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库,促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本文作者:杨周锁作者单位: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办公室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12-02

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在全系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SG186工程”。[1]生产管理系统(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PMS)是其中的8大业务应用之一。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企业局域网将输、变、配各生产管理部门和一线班组整合在一起;可实现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科学化,办公无纸化,生产部门的业务流程规范化,各类设备的管理、维护标准化,从而使电网生产部门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2]

在国网“SG186”工程项目通过了部级评审后,[3]浙江省电力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简称为“浙电PMS”或“PMS”)也加快了开发应用步伐。浙电PMS以企业级应用为背景,采用PAM平台,实现了与电网共模及技术平台一体化;是企业ERP与生产管理信息整合的系统,[4]其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它涵盖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计划管理、调度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等关键业务,并实现了与GIS的集成。[5]

一、生产管理系统培训的工作流程

一个全新的生产管理系统(PMS)要想被广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所熟悉和掌握,还需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培训才能实现。为此,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正式将PMS培训项目作为一个指令性开发项目下达到了其下属的培训中心。由于PMS培训项目具有培训范围广、人数多、时间长等特点;故培训中心各部门领导非常重视,精心挑选了5位培训师组成了一个PMS培训团队,专门来负责此项培训任务。PMS培训团队根据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和ISO10015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仿照其培训工作流程图,[6]创建了浙电生产管理系统培训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中右边所示有四个阶段:确定培训需求阶段、设计和策划培训阶段、组织和实施培训阶段、评估和考核培训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前两个阶段合称为培训项目开发阶段。下面先对此培训项目的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进行简要回顾,最后再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培训项目的开发阶段――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是最大的培训需求

根据浙电PMS培训工作流程的规划,项目启动后PMS培训团队中的部分教师随各地市局的业务专家一起入驻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参与PMS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在PMS软件开发的同时,我们其余准备参与培训的教师也着手进行PMS培训项目的岗位需求调查和分析。通过对省公司运检部和各地市局生技部门的走访调查了解到省、地市一级的系统管理员及PMS高级专职约30人,他们需要涉及系统的角色、权限的设置和综合管理。县局级的系统管理员及PMS专职约200人,他们需要涉及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应用管理。基层的一线员工中需要使用PMS系统来进行流程管理和开票操作的主要为各生产部门的专职、主管、班组长等骨干员工,全省约有4600人。他们又可分为四大专业类别:主网输电类近800人;主网变电类约600人;配网供电类约2000人;配网变电类约1200人。可知,一个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换代所产生的培训需求是很大的。

按照岗位需求调查和结果分析,PMS培训团队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各自要求,并结合培训中心的机房条件,拟定了开办六个类别培训班的培训计划;并分别撰写了各自的PMS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在计划开办的各类培训班中,除了面向地市局系统管理员的PMS高级管理员培训班,是由开发PMS的软件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来进行具体培训外;对其余的主网、配网各类培训班,全部由PMS培训团队负责其培训课程、培训教材的开发,并完成各期培训班的教学实施和培训考核。

三、培训项目的实施阶段――围绕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培训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PMS培训团队拟定各专业类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为PMS的常用功能模块中与各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操作;培训时间均拟定为4天。由于主网、配网各专业类别的培训内容众多,知识跨度也较大,故对培训模块进行了分工;并确定了集中备课(制作PPT课件),采用案例教学法,围绕实际工作流程来讲解PMS各功能模块的应用等原则。关于教材开发,决定先用软件公司提供的PMS操作手册和一些应用实例作为临时教材;再分工编写输、变、配各专业的正式培训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曾多次邀请PMS开发人员来介绍各功能模块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具体操作;现场走访已开始将部分模块进行试点应用的相关地市局,了解PMS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外,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作了必要的准备。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期待已久的PMS培训正式开始了。根据省公司运检部的要求和PMS软件中各模块的开发进度,按照先管理层再生产层、先配网再主网的顺序陆续开办了各专业的PMS培训班。在培训的教学手段上,全部在网络机房上课;培训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先通过PPT课件来讲解此模块的功能框架、流程环节和注意要点;再以某一具体案例在PMS环境中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进行演示;然后要求所有学员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用户工号进入PMS环境,将所演示的案例流程再操作一遍;最后由培训师对各人的操作结果进行简要点评。由于培训中的案例均是来自于实际的工作流程,如操作票、工作票、缺陷填报单、停役申请单、年/月/周计划等表单的填报、审核、执行,直至归档等;故很受学员欢迎,可使他们在培训结束后,马上应用到生产管理中。

在培训进入第二年后,除了继续对生产岗位上的相关员工进行原计划的PMS多功能模块培训外,还根据基层员工的要求开设了对PMS单一功能模块的培训班、新开发模块的培训班和对原模块修改功能的补充培训班等等。随着国网公司通过省公司对各市县局的PMS实用化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后马上调整各培训模块的时间安排,增加了实用化评价指标考核部份的培训。总之,围绕企业的生产需要安排培训及随着企业的生产实际来修改培训计划,一直伴随着PMS培训的整个实施过程。

四、培训评估阶段――企业举办PMS应用竞赛是最好的培训质量检验

从PMS培训工作一开始,培训中心督导室就派人对各培训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在培训过程中又不定期地对各个培训师的课堂教学实行专家听课,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均要求学员填写“培训项目反应评估及改进意见书”,并在回收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下期培训班中能改进和提高。培训师之间也是互相听课,兼作辅导教师,既能熟悉PMS各功能模块间的关联情况,又能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在学习层的评估上,采用了操作和书面两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培训目标主要是在工作中使用PMS来进行各种工作流程的管理,故在平时的操作练习所填写的单子中各培训师均要求学员填上自己的姓名,以便教师给各人的操作进行评点和打分。另外,在各模块的培训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又布置了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员在每天的培训中抽空完成。培训结束前的书面考核采用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实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通报学员工作单位,不合格者要进行重学补考。

在开始PMS培训一周年时,为了推动各市县局的PMS应用,省公司运检部决定举办一次全省PMS应用竞赛。各市县局踊跃参加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预赛;PMS培训团队参与了决赛的出题、监考和批改工作。在培训进入第二年后,为了迎战国网系统的PMS应用竞赛,各地市局又进行了输、变、配专业的选拔赛,各推选出前三名来培训中心进行省公司的选拔赛,PMS培训团队又全程参与了出题、监考、批改和后期集训的教练工作。通过教练和选手的共同努力,国网浙江公司最终取得了国网系统27个省级参选单位的团体总分第二名,受到了国网公司的嘉奖;PMS培训团队也受到了省公司的表彰。这两次竞赛,特别是全员参与的市县局举办的预选赛,对PMS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好作用;国网竞赛的优异成绩也是对PMS培训项目最好的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

五、总结与反思

PMS培训从开始至今共举办各种专业类别的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学员约4600余人;除了尚在开办的少量深化应用班外,大规模的PMS培训已基本结束。但考虑到今年浙电PMS要与国网的PMS接轨,且国网的PMS将推出2.0新版本,故全省的PMS应用人员又将进行一轮新的培训。为此,笔者对近三年来的培训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现将经验和教训归纳如下:

对于与PMS培训相类似的大型培训项目,成立一个培训团队是必要之举。在PMS培训长达两年多的过程中,培训团队一直是PMS培训工作的核心;团队人员在培训内容、日常事务、对外沟通、竞赛考核上的分工负责有力地保证了培训过程和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

PMS培训开始前就派培训师参与PMS软件的开发过程,对其后的培训很有好处,既可了解PMS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功能的实现过程,又认识了软件公司、各地市局的专家人脉,为后面培训过程中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培训前对岗位需求的分析要细致,培训中要经常与基层保持沟通,努力围绕生产的需要来安排培训。

尽量少用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由于时间紧迫,浙电PMS培训项目采用了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从而给培训质量带来了许多不完整性。如以配网的计划模块来说,开始培训时只有周计划管理和月计划管理两个子模块;半年后,新增了季计划、年计划、停电计划三个子模块。到了第二年,为了与95598(即电力营销系统)贯通,[7]又将其中的周计划子模块作了颠覆性的修改;这些不断的变动对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是经常要发生的事情。作为大企业中的培训中心或培训机构,只有牢固树立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解读SG186工程[J].电力信息化,2007,(S1).

[2]顾治君,杨佳杰.PMS生产管理系统实施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1,(19).

[3]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项目通过部级评审[J].电力信息化,2010,8(3).

[4]叶臻臻.基于S电力公司ERP与PMS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5]钟一俊,周明磊.浙江电力GIS建设[J].电力信息化,2011,9(10).

[6]毕结礼.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助理、企业培训师)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406-407.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6篇

今年上半年以来,从外资企业中高级人才总体需求来看,在以下3 种行业呈现明显的人才稀缺现象。

矿业开发等人才短缺

过去的冷门专业,矿业需求职位呈现严重短缺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矿业开发项目的增多,国家能源开发力度加大以及随着加入WTO,国家对外国公司在能源开放上的政策影响,使得矿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时期已经到来。但与此同时,矿业作为中国的冷门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一些原来从事矿物能源的人才由于以前市场疲软已经转行,新生人才不能及时跟进,因此出现了人才的严重空档现象。因此,矿业开发、销售等人才已经成为外企中高级人才市场的短缺人才。相比之下,对于近年来热门专业的工程、石化、建筑类专业而言,随着奥运建设项目的增多,仍然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地铁、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成为需求热点。

专业软件开发与日语技术人才急需

随着北京市外包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力度加大以及相应政策的调整,IT 外包已经成为北京的朝阳发展产业,一些外资公司纷纷在京建立IT 的外包基地或发展外包产业,测试工程师、日语软件工程师、程序员等职位出现较大的人才需求潜力,这也是中国IT 良好发展的征兆。其中,比较突出的人才短缺出现在专业软件开发和日语技术人员方面,继印度之后,中国正逐渐成为新的IT外包基地,在中国市场上,既掌握软件开发,又熟练使用一门外

语,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突显稀有。www.省略 的招聘平台随时期待这些人才的登陆。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目前,国内金融证券业的高端人才从数量上已经不能满足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发展的要求,外资银行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寻求海外高端金融、证券类人才,新加坡等地的专业人才受到青睐。

中低端助理人才需求量大增

相对一票难求的中高端人才来说,中低端职位需求仍然是目前活跃在整个外企人才招聘市场的主力职位,并以3 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中低端助理性职位为职位需求主体,专业性需求基本也停留在5 年以下工作经验。对于初级职位来说,初级秘书、助理、会计、HR 等大众行业人才需求仍然很旺,占整体市场需求的62%;而市场、销售类人才需求虽然排在总需求量的第二位,却只占到11%;其次是日语专业需求占7.4%;IT/ 通讯类占7%;工业类占5.4%。

同时,中低端助理性职位人员需求将伴随着奥运会赞助商、合作伙伴的进入,将在2008 年初,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目前,众多奥运赞助商、合作伙伴已经从现在开始制定人才招聘和培训计划,个别进入奥运前期准备的公司已经在招聘人员当中,以待奥运期间胜任工作。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专业课;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宋胜利(1968-),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志锋(1978-),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21-02

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本的建设工作,也是全国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显得更重要。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要,需加大教材改革的步伐,这也是“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软件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教材的现状与背景分析

在招聘Java工程师时,80%的软件企业在招聘条件中直接要求必须具备Java、JSP、Struts、Spring、Hibernate技术以及一年以上的项目开发经验;15%的企业在招聘条件中没有直接提到需要Java、JSP、Struts、Spring、Hibernate技术,但是一般都要求具有三年以上大项目开发经验,其实也要求掌握这些技术;5%的企业要求比较专业的技术,即“小技术”。从企业的Java工程师招聘可以看出,几乎95%的企业都需要Java程序人员具备Java、JSP、Struts、Spring、Hibernate技术以及项目开发经验。所以,高校应当开设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并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经验。但是,当前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教材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着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不能满足软件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第二,教材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方面不突出。大多数教材主要介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没有项目指导,导致学生在学习完知识后还是对项目开发无从下手。

第三,缺乏理论指导。有的专业技术书只介绍项目开发过程,不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无法理解项目的内容。

为此,改变传统教材要求单一的状况,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引进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当前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在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项目经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软件开发人员。[2]

针对上述原因,特对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该研究在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并结合现有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按照“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要求,编著和出版适合需求的系列教材。

软件技术专业主要核心专业课程包括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Java Web框架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数据库应用技术等。传统的软件技术教程侧重于语法的解释,内容单调。而目前软件行业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时,应该具有一定的项目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经验,目前的教材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教材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文旨在对软件技术核心课程教材改革进行研究,以培养符合“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充分发挥软件学院培养面向市场的专业技术特色人才。[1]

经过探索性研究和实践,逐步推出一系列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不仅是当今软件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让学生掌握实用知识和技术、提高编程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的需要,同时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中对教材建设的核心要求。[3]

在专业核心教学改革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在注重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在阐述理论知识前,先介绍项目的开发以及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把一门专业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根据知识体系分解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知识点都用一个项目进行理论和实践结合讲解。该教学方法结合与此配套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培养了项目实践能力,同时也凸显教材改革的重要性。[3]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后集中开设实训课程。通过集中实训课程的训练,在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项目能力。在教学和实训两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采取项目组的形式,以项目组为单位,每组6~10人,每组成员间讨论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经过实践,这种“准员工”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配套教材的同步使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2,3]

近年来,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在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上一直在进行改革和探索。在“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Java Web框架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等课程教学中引进“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项目开发综合能力。

三、软件技术专业核心专业课教材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运用,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帮助下,推出了《Java程序设计与项目实训教程》(书中有2个大项目)、《JSP程序设计技术教程》(书中有4个大项目)、《JSP程序设计与项目实训教程》(书中有2个大项目)、《Struts2+Hibernate框架技术教程》(书中有2个大项目)、《Web框架技术(Struts2+Hibernate3+Spring3)教程》(书中有3个大项目)和《Java Web技术整合应用与项目实战》(书中有5个大项目)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贯穿“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相对传统教材,该系列教材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以《Struts2+Hibernate框架技术教程》教材为例介绍对教材建设改革的实施思路。本教材区别于传统教程,引进“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将项目开发贯穿始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教材设计了19个小项目和2个大项目。19个小项目是对重要知识点的应用练习。一个大项目是第4章的“基于Struts2框架的项目实训”,作为学习完Struts2知识后对Struts2框架的综合练习;另外一个是第8章的“基于Struts2+Hibernate框架的项目实训”,对Struts2和Hibernate框架进行整合训练。通过小项目的练习熟悉项目开发过程,并进一步了解基础知识;通过大项目的练习整合所学知识进而培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主要章节以及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Struts2框架技术入门,主要介绍Struts2框架的由来与发展、工作原理、核心组件、配置与使用以及应用实例。

第2章Struts2核心组件详解,主要介绍Struts2框架核心组件的使用、OGNL和标签库及其应用。

第3章Struts2的高级组件,主要介绍Struts2框架的国际化及其应用、拦截器及其应用、输入验证及其应用和文件上传、下载功能及其应用。

第4章基于Struts2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实训,通过该项目的练习实现整合前三章所学知识,同时培养项目实现能力。

第5章Hibernate框架技术入门,主要介绍Hibernate框架的由来与发展、工作原理、核心组件、配置与使用及应用实例。

第6章Hibernate核心组件详解,主要介绍Hibernate框架核心组件的使用。

第7章Hibernate的高级组件,主要介绍Hibernate框架关联关系及其应用、数据查询及其应用、事务和Cache和及其应用。

第8章基于Struts2与Hibernate的项目实训,通过该项目的联系整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使用本教材通过19个小项目和2个大项目的练习,学生在掌握Java Web框架技术的基础上,积累Java Web框架技术的项目开发经验,为今后工作奠定项目开发经验。

该实践教程既能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经验。

四、结语

在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采用上述基于“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系列教材,经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经历8~12个大相关项目的训练,既可积累项目经验又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满足软件企业需求的学生,提高学生就业信心和就业率,从而实现对“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的最佳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智.“质量工程”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及专业建设[R].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启动会,天津:2010-06-23.

[2]张志锋,刘育熙.JSP程序设计课程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1,(10):94-96.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项目管理

1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1.1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

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即减小开发风险)。

软件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维护全过程)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地完成软件交付用户使用。

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员的组织与管理,软件度量,软件项目计划,风险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能力评估,软件配置管理等。

1.2 cmm与cmmi

1.2.1 cmm的由来

cmm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matuirtymod—e1)的简称,是卡内基一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为了满足美国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于1986年开始研究的模型.并于1991年正式推出了cmm1.0版。cmm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衡量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和软件过程改进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cmm的评估结果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中国软件要国际化,软件企业必先规范化和规模化.提高软件过程能力,cmm为企业达到目的指出了一条有效途径。cmm也为应用单位和管理部门提供了选择,同时给予了管理软件承包商一种良好的手段。

1.2.2 cmm与is09000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标准is09000与cmm均可作为软件企业的过程改善框架。cmm仅仅适用于软件行业。而is09000的适应面更广,实际上is09000:2000版标准和cmm遵循共同的管理思想,is09000:2000版(iso9001)标准已经彻底解决了94版的制造业痕迹较重、标准按要素描述难于在软件行业实施的问题。

就内容来讲,is09001不覆盖cmm,也不完全覆盖is09000。一般而言.通过is09001认证的企业可达到cmm2级或略高的程度,通过cmm3级的企业只要稍做补充,就可较容易地通过is09001认证。粗略地说,is09001近似于cmm2.5级。

1.2.3 cmmi

cmmi是卡内基梅隆大学2001年9月推出的比较成熟的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集成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matuirtymod.elintegrated)。与原有的能力成熟度模型类似,cmmi也包括了在不同领域建立有效过程的必要元素,反映了业界普遍认可的“最佳”实践:专业领域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采购,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以及采购,主要是配合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内容采用。

cmmi的阶段表达方式继承了cmm的思想方法。将所有的过程域依照5个成熟度等级来组织,从低到高分别为:初始级(initial,第1级)、管理级(managed,第2级)、定义级(deifned,第3级)、定量管理级(quantitativelymanaged,第4级)和优化级(optimizing,第5级)。如图l所示:

1.3国防专用软件cmm二级介绍

国防专用软件要求其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国防专用软件cmm二级实施规范,定义了软件工程化管理涉及到的过程、活动与任务,是实施贯彻国防专用软件能力成熟度二级的方法、规范与组织管理的总纲.也是基于cmm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和依据。

国防专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将组织的软件能力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1级称为初始级,2级称为可重复级,3级称为已定义级,4级称为定量管理级,5级称为优化级。如图2所示:

具体介绍如下:

初始级(1级):从事软件项目工作人是的能力决定软件项目性能;解决问题的模式是“救火”式的;软件项目性能不可预测;软件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而非技术问题;软件管理完全不透明,仅通过某些杂乱无章的过程生产软件。初始级无关键过程域。

可重复级(2级):建立了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过程被文档化并得到遵循:有一个组织方针来指导项目建立管理过程;能重复以前项目的成功实践;项目管理到位。可重复级的关键过程域为需求管理、软件项目策划、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子合同管理。

已定义级(3级):它建立在软件项目管理的基础之上;为了控制一个过程,过程就必须是已定义的、已文档化的和已被有关人员理解的;组织已建立了一整套标准的软件过程,并且组织中的每个人和项目均能照此执行,已按妥善定义的过程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已被理解;整个软件过程中软件产品的生产是可视的;除了里程碑处外,在各开发阶段中设置了更多的检查点。已定义级的关键过程域为同行评审、组间协调、软件产品工程、集成软件管理、培训大纲、组织过程定义、组织过程焦点。

已管理级(4级):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阐述过程变化的具体原因。产品和过程被定量地管理,管理决策有客观测量为基础;管理者能在定量边界内预测性能:而且可以进行交互控制。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为软件质量管理与定量过程管理。

优化级(5级):识别并消除软件过程性能差的长期原因;持续不断地改进软件过程,关注连续过程改进,有纪律的过程改进已成为日常工作方式。优化级的关键过程域为过程更改管理、技术改革管理、缺陷预防。

2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管理

2.1需求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的结构体系如图3所示:

软件项目的开发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向.需求管理目的在于使开发的方向和客户一致。对客户本身的真实需求有统一的认识和评价。开发方和客户方共同对《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双方对需求达成共识后作出承诺,同时开发方和需求者共同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设法理解需求的含义。从各个项目参加者处求得对需求的承诺.共同评估各项需求对承诺的影响,并记录对需求的承诺。这一过程完成的文档包括《需求文档》和《需求管理计划》。

主要步骤有如下几步:

(1)项目经理先在项目内部组织人员进行非正式的需求评审,以解决明显的错误和分歧。

(2)邀请同行专家和用户一起评审需求文档,尽可能地使需求反映客户的真正意愿。

(3)开发方和客户对需求文档审核后签字,以产生法律效力。

2.2软件项目计划

为进行软件工程活动和软件项目管理所制定的合理的计划,包括预测、项目投入和工期,确定必要的承诺和执行等,经过软件项目计划过程后,我们将得到《项目估计表》、《项目生命周期文档》、《总体项目计划书》、《项目子计划》等文档。软件计划内容包括以下计划,但每项计划可分立也可合为一体:软件开发计划、sqa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软件测试计划、项目培训计划。

2.3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

为了保证软件系统在预期的工作量内按时保质地完成.需要定期对其主要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和调整。跟踪的对象通常有规模、工作量和成本、计算机资源、进度、风险和软件工程技术活动等。它的目标是为对照软件计划跟踪实际结果和性能.当实际结果和性能明显偏离软件计划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加以管理直至结束,对软件约定的更改应得到受到影响的组和个人的认可。

2.4子合同管理

选择合格的软件承包商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包括如何选择软件分包商,如何建立与分包商的约定,如何追踪和评审分包商的功效。这期间包括对软件子合同的管理,以及包括对合同的构成成分的管理,如子合同中含有的软件硬件及其他系统成分的管理。

2.5软件质量保证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域引入的动机是为了有一个相对独立于项目的成员,能够以第三方角色保证项目组成员遵守事先的约定。遵守作业流程以及对产品制定的标准和规则。使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客观了解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确保所策划的过程得以实施,从而支持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6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最后得到的文档包括《识别的配置项》、《配置管理系统》、《基线》、《变更请求》、《配置项的最新履历》、《配置项的状态》以及《配置审核结果报告》等文档。

3达到cmmi的基础和策略

要使管理过程高效.首先就要抓好项目管理,关键也就是抓好几个关键过程域。国防工业企业的软件开发要达到可重复级必须从思想、组织和技术三方面做好准备。

思想上的准备。首先是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及时且有效地控制。企业领导必须彻底认识到国防专用cmmi的重要性,以及其给企业软件开发能力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内心上、根本上保证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不但要求领导,也要求企业内所有人员提高认识,在企业内进行动员、学习和培训是必要的,这对全员统一思想,完成思想转换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企业项目人员构成合理.有具有相当权威的高层领导参与,有专职的部门设立,有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这些是在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上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证。实施cmmi,要建立软件工程过程组、系统测试组、软件质量保证组、软件配置管理组与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同时还需要优秀的实施顾问参与项目.提供优秀的实施计划方案。

技术上的准备,首先是对cmmi的研究,所有的开发人员尤其是高层的领导和开发人员必须对cmmi非常熟悉.不是只知道个大概或者基本概念,而要求领悟其内涵和精髓,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自发地尊重规范来进行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

4结束语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外包适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严重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出能够获得企业、市场认可的毕业生,已成为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作为重点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专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满足市场、企业对适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就必须解决好教育质量和特色的问题,使其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并着重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1着眼新兴行业,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挂钩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国软件人才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结构,橄榄中间就是本科毕业生,两头是高端开发人才和大批从事基础工作的低端技术人员。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处于热门时期,就业也相当不错,在各高校扩招计划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首选,从而形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结构在今天呈现了所谓“橄榄型”,在各高校各个相关专业设置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基本雷同的情况下,这部分毕业生必然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随着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对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使用1-2门外语的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特别是日本少子化和“团块世代”接近退休年龄,优秀软件开发人才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已经对日本的计算机和电子类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从而使日本软件开发企业将视线越发转向海外,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开发。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70.28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8.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2%。其中,仅只是对日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分析,今后3-5年内,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00%左右。而目前对日软件出口虽然占我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0%左右,但我国企业所承担的项目在整个日本可承包项目中只占到1-2%。为了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熟练使用日语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更是成为企业争相追捧的人才。

正是认识到这一状况,以IT人才需求趋势为依据,由教育部批准,我校与日本京都计算机学院以及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联合创办了以日语为第一外语,兼修英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专业,并在2000年招收了第一批计划内本科生,迄今为止已有六届毕业生。而2001年教育部批准36所高等院校成立软件学院,于次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可以说,我校是在全国的本科院校中率先开展了对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

2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听取企业意见,促进教学改革

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环境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积极的听取企业意见和声音,这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大有益处。

我院定期组织由院领导带队、教学负责人及专业老师参加的企业走访活动。先后走访了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用人单位。

并且,先后邀请了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人力资源部及技术部人员来校,通过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座谈,我们了解到,现阶段的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软件外包产业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软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软件作为对于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处理后,再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具体表征,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现实事物的抽象化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确立。为此,具有上述两方面能力的人才是软件产业所急需的。然而现阶段的软件人才培养对上述能力的养成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因此通过以下两点来促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第一、通过对从各企业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我们修改教学计划以及编制新教学计划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依据;第二、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现在我院实施的在专业教学中嵌入企业部分必要的培训课程,就是通过几年的办学中获取的用人单位意见以及在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今天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3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

3.1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校企双方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合作的,为了使合作规范化进行,特别是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2008年6月我院与天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暑期实习协议、联合培训协议;9月曹小红校长代表我校与日本TIS株式会社以及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在我院联合成立IT人才教育培训中心;12月我校承接的天津滨海新区与IBM“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计划”在我院正式开班。在这些协议中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在我校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嵌入企业必要的实训课程,以及在企业进行培训实习,对学校部分专业课可进行学分抵免。

3.3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

由我院提供场地、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企业提供教材、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的派遣,以及实训基地的经费。充分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3.4公开选拔学生

本着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共同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召开说明会,自愿报名,通过笔试、面试来择优录取参加校企联合实训课程的学生。

3.5保障学生就业

在学生完成实训课程后,根据企业录用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择优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

截止2010年5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专业09、10两届毕业生中共有195名学生参加了校企培训计划,占本专业全体学生的85%。28人被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公司录用;14人被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录用;13人成为北京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员工;9人进入福州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还有多名同学进入多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并有1名学生直接进入日本本土企业工作。全程参加校企培训的两届毕业生100%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多家用人单位在信息反馈中表示,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希望能够在今后继续招聘国际学院的毕业生。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推动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2]吴如林.校企合作机制的三个向度[J].江苏教育,2009,(15).

[3]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4]谢红标,章芸.构建良性校企合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软件开发培训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88-02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ew Breakthrough

ZHAO Xin-peng

(Liaon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ystem, to cultivate a lot of tal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odern society to talented person’s new requiremen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is also so.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ew breakthrough of.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ftware development; new breakthrough

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国内诸多学校为应对这一现状,纷纷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在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中,也具备诸多新突破。该文将从软件开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作用,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新突破的必要条件,以及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新突破的策略三个层面加以论述。

1软件开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作用

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操作平台与技术保障。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之时,不能忽略软件开发技术,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软件开发技术对计算机专业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源库的扩充。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库,具备多种开发模型,这能够丰富资源的内容及采集模式,为开展计算机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与传统教育的资源库相比,规避了教育资源库与数据库相脱离的现象,能够实现数据的再利用,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节约人工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快捷、高效、安全运用。

1.2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开发技术也是如此,积极利用该项技术,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软件的开发,对转变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观念有积极的意义,使之更为主动地吸纳新知识。对教育管理软件进行开发,能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在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之余,还能够实现对已用信息的存储。将教育管理软件在学校及教师间普及,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1.3促进计算机教学的灵活性开展

计算机专业开展软件技术开发工作,可以开发出辅助教学软件,这能够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开展,使高职院校教育凸显时代特色,与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紧密结合,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时间,具备学习自觉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自学能力,更好地获取所学知识。

1.4使计算机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学科分类,而进行软件开发所获得的学科分类软件,能够实现对各学科知识的细化与拓展。在计算机专业开发该学科软件,能够使计算机教学更具针对性,实现课程资源的有力整合,整个专业的知识系统更具条理性,知识层级更为清晰,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性也更为突出。应用学科分类软件,能够在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平台,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实现学生对完备知识系统的构建。在师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的体现,凸显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性。

2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新突破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学校教育改革的实施,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同样道理,高职院校出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的新突破,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笔者认为,可以简单地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备的师资力量,这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学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实施合理调配。对于院校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实现对教师的定期培训,以达到教师队伍合理建设的目的。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加强其对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以满足专业教学与软件实训的需求。

2.2具备良好的软、硬件设施

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之时,会应用到诸多软、硬件设施。如在软件开发技术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授课阶段,可能使用到公共实验室,也可能应用到专业实训室,正因如此,要注重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具备独立性的、较为完备的科室,为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需具备应有的实验设备与计算机软件。教育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具备很多软、硬件设施,唯有切实保障这些设施,才能实现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2.3将校内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自己的工作岗位,所以毕业前的一些实习工作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校内设立模拟公司,公司的相应领导由不同院校领导来担当。在学生经历一定阶段的学习之后,可以进入校内模拟实习公司来实习。除了具备校内实习公司之外,还应在学生学习的特定时间,安排他们去校外的实习基地去学习、实践。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使学生具备展现自身能力的地方,实现学生各项素养的提升。

3如何实现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体系的新突破

3.1开展软件实训活动

高职院校中,在培养人才的诸多方法中,可以采用软件实训的方法。与传统的软件教育相比,软件实训所做的,不是将以前的教育模式颠覆,而是对传统软件教育所做的必要的补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积累项目经验,提高动手能力,提升从业素质,追赶前沿技术。传统软件教育方式具备诸多优势,如学源充足,教材形成一定体系,师资力量强大,教育模式已然成熟。新的软件教育模式也具备自身优势,如技术具备前端性,优秀人才颇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能积累很多项目经验。采用软件实训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将传统软件教育与现实情况向结合,发挥最大的结合优势。

实行软件实训,可以采取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现这一实训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软件素养的提升,对编程于文档加以规范,以项目为软件实训工作的主线,软件的编写必须有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整体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使学生具备团体协作精神。

3.2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首先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极为重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使学生学到有效技能,应根据不同学科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实现对每学期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其次是对教学设计的注重,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课程设计有关。教师教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引--试--做--看--创新”的历程,而学生学习也是一个“不会--会--熟练--巩固--提高”的历程,要在不同学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最后是对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应结合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总体而言,有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企业实习考核三类。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综合论述可知,为实现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教学工作的长远开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现状,充分利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诸多有利条件,实现该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软件开发技术的与世界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朴京顺.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问题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1(8).

[2]胡艳维,吴新华.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大家,2011(17).

上一篇:汽车活动促销方案范文 下一篇: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