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3 14:03:42

人民币结算论文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1

2010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部分,自贸区的建成必将更进一步推动GMS经济合作机制的全面快速发展,次区域内的贸易往来将有一个爆发性增长,由此必然产生次区域内贸易结算与汇兑、投融资服务平台及次区域内金融政策协调等金融合作的需求,各成员国的合作也必将遵循区域经济由贸易一体化向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规律,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因此,对云南与GMS国家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云南省是我国最早开始实行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之一,早在1993年中国与次区域内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边境贸易就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南边贸企业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经过发展还成功探索出符合云南和周边国家特点的境内人民币转账和对开本币账户两种结算模式。至今为止,人民币跨境结算共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巩固三个阶段,在结算方式上也先后经历了人民币现钞结算、“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结算、商业银行结算以及电子化结算等多种形式。

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4年期间,以逐步推动商业银行与毗邻国家建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关系为主,逐渐启动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8年期间,这段时间内云南省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云南省被正式批准允许开展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时还进行了以人民币结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退税的试点,并采用了适合中缅和中越边境贸易的结算方式,大大增强了企业选择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积极性;2005年云南省的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金额实现27亿元,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贸易额占其边贸总额的比重高达85%;2006年,泰国北部与云南省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试验;2006年、2007年两年,云南省的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其边境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达到了90%以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成功经验为云南顺利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从2008年至今。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云南和广西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允许缅甸经济银行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农行和建行开立用于中缅边贸结算人民币往来账户;2010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与老挝发展银行签署边境贸易结算合作协议;2010年7月27日,云南省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云南省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341笔,结算金额达83.12亿元;2011年云南省全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5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01.1%。其中,资本项下结算结算额达78.7亿元,实现了零的突破;贸易项下结算额占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8.5个百分点,结算的地域范围也从2010年的8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包括欧美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③。此外,还在昆明挂牌实现了全国首次人民币与老挝基普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并成功推出了全国首例人民币对泰铢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建成和“十二五”期间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全面合作的启动,云南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概况

GMS国家是云南省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自2002年11月GMS领导人会议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框架报告以来,次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是被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亚洲第一大市场。012年第9期中旬刊(总第492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9,2012(CumulativetyNO.492)

(一)云南对GMS五国的边贸总量分析

首先,从云南省与GMS国家的进出口总额来看(表1),2002~2010年期间,云南对GMS五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235亿美元逐年增加到33.8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年均增速高达31.36%。云南对GMS五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所占当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19.02%上升到2009年的30.08%,2010年这一比例有所减少,但仍高达25.28%。也就是说,在云南省的对外贸易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部分是与GMS五国发生的;其次,从出口额的角度来看,云南对GMS五国的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2.9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38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33.475%;再从进口额的角度来看,2002年云南从GMS五国的进口总额为1.307亿美元,2010年则增加到10.42亿美元,增长了7倍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30.197%。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云南省全省的进出口总额双双下降,出口总额相比2008年下降了9.48%,进口总额下降了24.01%,外贸总量也因此比2008年缩减16.46%。但对GMS五国的进出口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出口增长了3.19%,进口增长了5.6%,进出口总额达24.12亿美元,占该年对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54%,占云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0.08%,大大缓解了云南省外贸出口下降的压力。云南与GMS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省经济发展影响的基本途径为:首先,通过合作项目来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如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减少贸易合作的运输成本,促进各方贸易的便利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其次,通过双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来有效的消除合作摩擦,增进合作,从而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再者,通过参与合作决策的途径影响云南经济的发展,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大嵋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通过参与国内决策过程,不仅可以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还能够将自身的利益诉求直接导入决策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得合作机制更加符合云南当前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拉动云南经济增长。首先,从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度④来看(表2),2002年云南与GMS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对GDP的贡献度为1.516%,到了2010年则上升到3.169%,年均增速达11.3%。其次,若以拉动度来表示GMS五国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则可以以云南与GMS五国的进出口额来表示经济交往情况,从而计算出云南与GMS五国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其中:外贸对GDP增长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GDP增长速度计算结果可知,2002~2010年期间,云南与GMS国家的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平均为0.12%,对于云南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言,这一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GMS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人民币结算体系障碍

首先,结算渠道不畅通。现行支付体系仅限于境内的支付系统和进行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国际结算,而不能满足人民币对GMS国家的国际结算,加之汇率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给银行和边境贸易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同时,现金结算还引发大量边贸交易资金脱离监管和无序流动的问题,为各类非法交易和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隐蔽的生存空间,从而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其次“,地摊银行”问题。“地摊银行”的大量存在为跨国洗钱犯罪和民间非法融资等提供了生存空间,加大了人民币反洗钱的难度。由于“地摊银行”的交易方式以现金为主,催生了巨额人民币跨境流动,加之其参与人员身份的复杂性和交易币种的多样性,极易为各类非法交易活动提供有效掩护,给我国构建边境和谐的市场交易秩序和交易关系带来了较大障碍,不利于监管。同时,由于大多数的“地摊银行”兑换点都可凭信用或房产证、实物资产等进行抵押,若代替商户垫付货款或前往银行办理汇款业务,在两日内不收利息,三日以上就要计收利息,“地摊银行”兑换点的流动性和民间化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银行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大湄公河次区域商业银行间的合作缺少完善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GMS国家的商业银行对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外贸、外汇等相关政策情况的了解不够及时和充分,且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不透明、业务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次区域的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的合作发展。其次,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全球布局的战略眼光,跨国经营的意识较为薄弱。目前,我国与GMS国家的金融合作层次较低,业务合作多限于银行汇票、边境结算凭证、委托汇款的边贸结算方式。云南省的商业银行除了在越南、缅甸、老挝设立了少数几个结算代办点外,目前几乎还未设立分行等高层次的金融机构,只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而能真正经营的国际业务很少,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营实力目前依旧十分薄弱的现实,也造成了云南省金融与经济—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脱节。

(三)政治因素的制约

虽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近些年来政治经济关系发展较为迅速,但国家间的合作意识不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GMS国家货币合作的进程,也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流通的节奏。以中国和越南的合作为例,目前中越两国官方至今未达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第一,中越两国的支付结算协议范围有限,目前中越银行间本币结算的范围仅限于边境贸易结算,但实际上中越两国居民的服务往来甚多,且对人民币跨境投资也有一定需求;第二,中越双方对边贸的政策态度不一,如越南边境贸易采用美元结算的出口退税率高于人民币结算约2个百分点,且越南政府承认部分“地摊银行”的合法地位并颁发营业执照等;第三,有关现行支付与结算的协议在具体执行中不顺畅,造成了边境地区的汇率汇兑业务和结算业务均由地下经济掌控,使得银行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等。

解决GMS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对策建议

影响和制约云南与GMS国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因素较多,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让人民币获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要继续加强同GMS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构建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控制人民币与泰、越、缅、老、柬的黑市交易,从而解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障碍问题。

(一)继续加强同GMS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应大力促进我国与GMS国家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双方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边境口岸建立两国的金融机构间人民币账户相互往来结算关系,大力开展人民币与外币的银行兑换业务,加速推进双边金融机构行试点及推广进程,尽快开通银行卡远程POS服务等,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边贸发展与边贸往来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可在边贸口岸开关之际成立临时的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点,从而满足口岸贸易发展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自身金融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并加大对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及教育力度,促进其适应现代化结算工作的需要。

(二)构建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2010年7月27日,国内首个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该服务中心被定位为云南省金融商贸的聚集地,欲将其打造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和人民币跨境资金融通中心等。昆明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使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顺利建成,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人民币结算问题,同时还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首先,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可促进区域内边贸往来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人民币结算,改变目前依靠“地摊银行”来实现货币兑换的现象,进而减少双方企业及边贸结算银行的汇率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可以尝试在云南省局部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实现区域内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即使尝试失败,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较为有限,如果试验成功则可进行推广应用。

(三)加强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合作

云南的银行业应当首先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全面贯彻、支持企业走出去及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外贸出口的合理资金需求应当给以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不断加大对有出口前景及替代进口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建设,理顺投融资渠道。同时,国际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变化都为金融机构的同业合作提供了创新空间,省内各银行、联社之间已在资产重组、委托贷款、联合贷款、银团贷款、信息交流、结算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往来与合作。云南银行业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在票据业务、融资、信息共享及防范支付风险等货币市场领域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四)创建健康有序金融环境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2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制度 外汇占款 出口 充分就业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从一般的货币国际化的理论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不断地成为政府、公众和学术届讨论的话题。中央政府也以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逐步渐次地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2008年10月,中俄两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将近2000亿美元的20年石油采购合同;2008年12月与韩国签订了金额约为27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而在东盟诸国,中国与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亿元人民币兑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200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共同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官方令人目不暇接的政策推动下走向了实质性步骤。

显然,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成功,能够成为像美元那样的国际上清算货币、储备货币,将会重新确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到各国央行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并得到铸币税利益,不仅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以及国际政治地位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政策的推出是否适宜?在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的条件下,在中国现有的要素禀赋和大量人口存量失业的硬约束下,在巨量的外汇占款面前,在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贸然地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是否是明智的?而作为人民币迈出了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的政策效果又是否显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额的增长呢?本文试就以上疑问作出分析,并辅以实证检验来佐证分析结论。

文章的结构如下:首先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然后结合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最后总结了结论:人民币国际化在现在过早地实施还缺乏现实的基础。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实证分析

从央行和财政部的政策意图上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优化汇率风险管理,减少货币错配。据估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会为企业降低2%~3%的换汇成本,那么如果这一政策果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有力地提振中国的出口额。而在考虑《办法》对出口的影响时,必须将实际有效汇率的因素剔除。此外,判断实际有效汇率(以贬值为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还需要注意“时滞”问题。

二、数据描述和回归估计模型

本文使用2009年1月份至2010年6月份的月度数据。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回归模型式为

其中是出口额,是迟滞一期的出口额。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为了研究政策实施对出口的影响,加入了虚拟变量,它以《办法》实施的2009年7月为界限,2009年7月前虚拟变量值为0,之后为1。是实际有效汇率和虚拟变量的交叉项。

如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出口,那么虚拟变量的系数将显著地异于0。

三、实证结果

下表给出了OLS的回归结果

***表示在1%的置信度下显著异于0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前的系数值符号为正(1.18),显著异于0。这表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会大大地促进出口贸易额。

下面着重关注虚拟变量前的系数。虚拟变量前的系数表明的是政策的实施会多大程度上刺激出口额。检验的零假设是。实证检验表明,虽然该虚拟变量的系数为正(135082.6),但t检验值只有1.135459,比较小,即使在10%的置信度下依然不能拒绝零假设(拒绝的概率是0.2784),即在统计上不显著异于0。即,政策的实施对出口额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交叉项前的系数在统计上也是不显著异于0的,交叉项对出口的影响也不是显著的。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并没有像政策制定者希望的那样,显著地提振出口。可能的原因是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低,在东南亚虽有“小美元”之称,但毕竟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对人民币的不偏好抵销了一部分汇兑成本降低带来的正面作用。另外,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降低了汇兑成本和风险,降低多少,成本降低的正面影响是否足够大,这些都值得商榷。比如香港的进口商进口大多是为了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反而转接了汇率风险,增加了汇兑成本。

参考文献:

[1]Kristin J. Forbes,Why do foreigner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

[2]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金融与经济.2009

[3]郑鸣等.汇率稳定.货币市场均衡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009

[4]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上海金融.2008

[5]华民,刘佳.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情况.2008

[6]华民.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其治理的方法.世界经济情况.2008

[7]华民.从越南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世界经济情况.2008

[8]华民.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情况.2008

[9]蒋云明,张爱武.外汇占款的流动性过剩效应.一个基于交易方程式的度量方法.财贸经济,2008

[10]华民.应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开放战略.学术界.2007

[11]何慧刚.中国外汇冲销干预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研究.财经研究.2007

[12]李治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13]何国华.西方货币国际化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7

[14]潘成夫.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实证分析.开放导报.2006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3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货币 中国贸易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

.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 mai 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

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六、结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各主要货币纷纷走上国际化道路。国际货币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周边贸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份额,通过商品输出,提高这些国家在其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有利于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及国民收入;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华光:对外贸易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构效应研究[j].甘肃金融,2010(4).

[2] 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3] 魏可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2).

[4] 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0(9).

[5] 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6] 张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

[7]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

[8] 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6.

[9] koo gi bo:人民币国际化与应对[z].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6).

[10] no sang chae:货币金融论[z].pakyoungsa,2006.

[11] hwang ji eun: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研究[d].庆熙大学,2010.

[12] 三星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性[z].seri经济focus,2009-05-06(第241号).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4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货币 中国贸易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主权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 Mai 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六、结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各主要货币纷纷走上国际化道路。国际货币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周边贸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份额,通过商品输出,提高这些国家在其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有利于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及国民收入;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华光:对外贸易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构效应研究[J].甘肃金融,2010(4).

[2] 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3] 魏可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2).

[4] 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0(9).

[5] 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6] 张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

[7]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

[8] 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9] Koo gi bo:人民币国际化与应对[Z].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6).

[10] No sang chae:货币金融论[Z].Pakyoungsa,2006.

[11] Hwang ji eun: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研究[D].庆熙大学,2010.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5

6月间总理访问英国时,除了带去300多亿美元的商业协议与合约,更重要的是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脚步越来越近。3月时,中国大陆已批准伦敦提供人民币的交易清算与结算,这次访英则是进一步确定由中国建设银行负责伦敦的人民币清算。而在3月,访问德国时,一纸协议也使法兰克福成为欧陆的人民币清算与结算中心。而随着中国大陆分配给法国巴黎800亿人民币QD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显见下一步就是谈巴黎的人民币清算与结算机制,再下来就是人民币离岸中心议题。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下,不仅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这些欧陆城市,全球各大金融中心对于离岸人民币区域中心的角色,均跃跃欲试。据中国银行的最新离岸人民币指数,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离岸人民币指数从2013年末的0.91%增至1.07%,显示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存款、债券、外汇交易等方面的运用继续稳步增长,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规模和范围继续扩大。为何人民币离岸中心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简单讲,庞大的商业采购合约固然吸引人,但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带来的商业利益、税收财源、就业机会则是源源不断,可长可久。对世界各大金融中心而言,随着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全球的分量与规模都处在快速上升期。台“中央银行”最近的人民币报告,也引述岛内学者的预测,认为最快到2020年时,人民币就能与美元同样享有国际主要准备货币的地位。

回头看看台湾。2012年8月底,两岸货币清算协议签订,等于确定台湾的人民币清算与结算机制,此进度远快于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这样的传统金融之都。去年2月6日人民币业务在岛内正式上路,开放一年多岛内人民币存款逼近3000亿元。两岸同文同种同源,台湾要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显然有着先天的优势,却也有特定的障碍关卡。台湾对大陆长年贸易顺差,较其他地区较易获得人民币供给。但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不仅仅只是吸收人民币存款,而是有没有能力吸引的人民币聚集台湾,即需要具有吸引其他地区人民币聚集台湾的能力。再进一步探讨吸引力的强弱,就会看到台湾受限之处。岛内虽然发行宝岛债,但目前规模只有121亿元人民币,且岛内换汇额度远不如其他人民币离岸中心。三四月间,岛内发生“太阳花学运”风波,两岸服贸协议中金融开放部分也受冲击。即使大陆对台湾释出善意,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但和两岸服贸协议捆绑的RQFII至今仍无法通行,也影响到未来台湾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甚至,未来即使有所进展,是否引发另一波“反中浪潮”亦属未知,这一非经济层面的因素,无疑是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大障碍关卡。今年海峡论坛金融分论坛上,两岸学者给出扩大两岸电商人民币业务结算规模、促进人民币存款规模、增加宝岛债发行量和交易量、丰富岛内金融市场人民币产品等等台湾争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议,但这些终究不是上策。正如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秘书长廖灿昌所言,台“立法院”应尽快通过服贸协议,使RQFII尽快入台,为台湾成为离岸人民币区域中心提供更多回流投资管道,唯此台湾才可说具有竞争的资本。

平心而论,台湾较伦敦、法兰克福、巴黎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先天优势不知多了多少,但如今,伦敦却俨然得到“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加持,法兰克福、巴黎也不遑多让,加紧进程。当全球都在想方设法分享中国大陆崛起带来的经济红利时,同文同种同源、深具先天优势的台湾却是往外推,不可理解,也不明智。或许,台湾该先想清楚,如何面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崛起吧。若持续不做心态上的改变,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恐怕会像昔日亚太营运中心一样,都只是谈谈而已。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6

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孕育和催生了货币,而货币又促进了丝绸之路上贸易的繁荣和发展。自“一带一路”的提出,五通建设中货币流通必将成为基础环节和重中之重。而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局势来看,中国尚不具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条件,通过借鉴货币国家化的历史经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是要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近几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断扩大,人民币也在不断地被周边国家和地区认可和使用,这些对于人民币区域化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人民币区域化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朱永福,2014)。例如,港澳台的人民币区域化属于高级区域,东亚属于人民币区域化的中级,而中亚五国地处于欧亚大陆中心,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其人民币区域化却属于初级。因此,加强推进中亚人民币的区域化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是至关重要的。国际上实现货币合作的实践经历有很多,并呈现出由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的趋势,而在这每一阶段里都有不同的代表区域,他们的实践也会给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例如高级货币合作阶段的欧洲货币一体化、非洲地区的货币合作,中级货币阶段的美洲的美元化、海合会,中初级的东亚货币合作等。目前中国在本币结算等方面开展了很多良好合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将这些良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广运用到的中亚各个国家,实现本币的兑换、结算,不但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将大大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人民币在中亚国家的区域化发展现状

(一)货币互换合作取得进展

人民币与中亚货币合作始于边境贸易本币结算,首次以双方货币作为边境贸易支付结算的协定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银行等签署的,此举将成为人民币与中亚货币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2011年,7亿和70亿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银行、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签署的。201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又与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续签了70亿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的批复》正式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批复》的正式出台标志着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关外”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试点区。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和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的试点,为人民币在中亚的流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

(二)人民币与坚戈正式挂牌交易

2011和2013年,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两家银行先后推出了人民币与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的现汇业务。而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仅降低了中哈货币间的汇率风险和兑换成本,而且有利于发挥出新疆在中亚地区间的核心区区位优势,更有利于带动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首个国家于2014年9月26日在哈萨克斯坦交易所,正式对人民币与坚戈进行挂牌交易,其中人民币清算行由中国银行。正是由于人民币与坚戈的正式挂牌交易,企业或个人便可以自由储备人民币或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这些有利因素将大大提高人民币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五国的使用交易范围,继续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货币合作。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迅猛发展

2009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正式启动。2010年,新疆不但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二批试点省区,同时全国首个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资格也落户新疆。2013年,中国实现了4630亿人民币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较去年上涨了57%,反映出国际人民币的使用程度在飞速增长,其中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跨境贸易人民结算量为62.32亿人民币。随着人民币与中亚货币合作范围及深度的全面发展,新疆人民币业务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新疆累计突破实现了1206亿元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名列边境八省区第二、西部十省区第一,其中新疆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跨境贸易人民结算量为18.35亿人民币。

人民币在中亚国家区域化的可行性实证分析

(一)理论基础

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借鉴利用Bayoumi和Eichengreen(1997)提出的最优货币指数测算法,根据各经济变量对两国汇率波动率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并将经济指标代入回归结果来构建OCA指数,以检验各国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指数越小则越倾向于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范爱军等,2014)。

(二)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与中亚五国作为研究对象,在Bayoumi和Eichengreen(1997)建立的OCA指数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与中亚五国进行OCA指数测算,时间跨度为1994-2013年。构建如下模型:EXit=α1Yit+α2Sit+α3Tit+α4Oit+μ。其中,i为国家,t为时间(苏春江,2013)。EX表示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扰动率,EX=STDEV(EXij1,,EXij12);Y表示经济规模差异,Y=lnGDPi-lnGDPj;S表示国家经济规模,S=ln[(GDPi+GDPj)/2];T表示两国双边贸易依存度,用两国进出口占本国进出口比重的差值计算;O表示两国相对开放度,用两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的差值计算。以上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及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网站。

(三)回归结果与OCA指数计算结果

本文采用Eviews6.0,使用面板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回归方程中各变量的系数值均是显著的,且拟合效果较好,该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按OCA模型的方法将解释变量回带到模型中得出的拟合值(因有负数无法比较,本文将取其绝对值)作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OCA指数,结果如表2和图1所示。

(四)模型结果分析

1.通过回归模型结果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的参数值均是显著的,且拟合度高,该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变量S的系数值为0.380085,变量Y的系数值为-1.902197,说明对象国的规模越大,汇率的波动幅度就越大,即中国与规模较小的国家构建货币区的可能性较大;变量T的系数值为-8.764228,变量O的系数值为-3.484532,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越密切、互补性越强,汇率越稳定。2.通过中国与中亚五国OCA指数(见表2、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OCA指数相对较低,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OCA指数较高。说明,中国可以先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建立次区域货币合作,然后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将其余两个国家纳入进来,形成中国与中亚五国货币合作的大区域,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带来更大的机遇。

人民币在中亚国家区域化的主要问题

(一)人民币结算量与跨境贸易量失衡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新疆省份层面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与中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却相对缓慢,2013年中国、中国新疆与中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仅仅占总结算量的1.35%和1.5%,而中国、中国新疆与中亚的贸易总额逐年上升(见表3),形成了一个人民币结算量与跨境贸易量严重失衡的局面。

(二)人民币跨境流出与流入失衡

目前,在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存在严重的失衡,流出量远远高于流入量,而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应对。根据刘文翠、李翠花(2013)的推算,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跨境人民币流动总量在2011年约为308.4亿元,其中,跨境人民币流出量为257.75亿元,占总流量的84%,跨境人民币流入量为50.67亿元,仅占总流量的16%,流出量是流入量的5倍多。长此以往,人民币将在中亚地区沉淀下来,日益庞大的人民币境外沉淀将影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不利于中亚人民币区域化的长期发展(朱永福,2014)。

(三)中亚五国区域内的人民币业务失衡

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无论在国土面积、经济总量都占有绝对优势,可以说,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来看,无论是跨境贸易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还是政策协议等,人民币区域化都呈现出哈萨克斯坦高于其他四国的局面。相比而言,由于自然条件、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和贸易联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吉、乌、塔、土四国跨境人民币业务较为滞后,但区域内均衡发展无疑将是未来人民币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

(四)卢布谋求传统地位且美元仍是主导货币

苏联时期中亚五国使用的是苏联统一货币卢布,在苏联解体初期,中亚各国仍使用卢布作为货币,一段时间之后中亚各国才开始创造和使用自己独有的货币。虽然卢布已不再是中亚国家的货币,独联体内部长期的贸易关系使得卢布在中亚国家仍占据重要位置。俄罗斯积极加强同中亚各国的经济金融合作,利用俄白哈关税同盟,谋求恢复其影响地位,再次推进货币领域一体化。尽管俄罗斯卢布和中国人民币在中亚国家的国际结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美元仍然扮演者主导货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中亚国家退出卢布区使用自己的货币开始,美元便自然而然的成为这块区域的主导货币。到目前为止,美元仍是中亚国家对外结算算的主要货币,同时美元也可以在中亚国家便利的进行兑换。

对策建议

(一)选择哈、乌、土三国作为重点推进国

人民币的区域化取决于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在多极化的货币体系中,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过高比例。由实证结果得出,中国可以先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建立次区域的货币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发展以及与其他两国的相互融合,最终以实现形成中国与中亚五国货币合作的大区域为目标。从实际贸易交易中,中国(新疆)与哈、乌、土三国的贸易量也远远超过与其他两国的贸易量,因此,将哈、乌、土三国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的重点推进国是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

(二)进一步扩大中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通过上文数据及实证显示,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的贸易量与人民币结算严重失衡,因此,应进一步扩大中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可以从交易产品上入手,选择一些市场需求广泛、产品附加值高的大宗商品和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等进行推广,还可以从交易对象入手,以诚信度、盈利能力、市场发展前景为标准,选择一些企业作为试点,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鲶鱼效应”带动其他企业参与人民币结算的主动性。

(三)建设和完善双边汇率形成机制并建立次区域汇率制度

目前虽然中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与坚戈的直接汇率挂牌,但由于市场规模小,仍采用的是按美元汇率进行套算。因此,我们要加快完善中哈双边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稳定汇率。同时促使中国与中亚其他四国建立双边汇率直接挂牌机制,进一步加强推进双边本币结算,促进和深化金融贸易合作。在实现双边汇率机制的同时,还可以构建一个单独的汇率区域,在该区域内设立汇率浮动率,而不仅仅是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变动。可以先建立中、哈、乌、土次区域的汇率制度,形成一个稳定的汇率机制,再逐步将其余两国纳入进来,推进整个区域的汇率稳定。

(四)增加中亚人民币存量并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

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和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的试点无疑为人民币“走出去”和“走进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实质作用,进一步增加中亚人民币存量和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1.有效地将人民币转化为现实购买能力的货币。货币互换协议可以有效地实现中亚各国金融体系的人民币注入,中亚各国的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借贷人民币,用于购买商品、服务、外汇,或者得到人民币出口信贷支持等贸易方式,有效地将人民币转化为现实购买能力的货币(许爱荣,2010)。2.扩大人民币在中亚的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人民币在中亚的直接投资规模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为推进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的发展不断做出努力,特别是《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手续,并加强了监管职责,使得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更加简便。但依靠企业自身推进人民币在中亚的直接投资还需国家给予配套支持措施:一是鼓励和推动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方案;二是鼓励企业在中亚使用人民币开展业务,推动人民币真正融入到中亚地区的金融市场中。3.鼓励境内金融机构向中亚提供人民币贷款。哈萨克斯坦国内存贷利率一直处于国际较高的水平,这无疑加大了哈萨克斯坦境内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在哈萨克斯坦外汇管理政策中明确指出是允许国内企业向非居民进行借款的,因此就增加了境内金融机构向中亚提供人民币贷款的可能性(谭明,2012)。2013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向哈萨克斯坦铜业阿克托盖融资公司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实现了全面的创新与突破,为今后中国金融机构向中亚企业贷款提供了参考模式和借鉴意义。4.继续推进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试点区创新。在现有的政策范围和业务基础上,继续鼓励试点区内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广泛吸纳中亚地区的人民币资金,促进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贷款业务的蓬勃发展,为跨境人民币提供投资平台,带动人民币双向流动。5.建立中亚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中亚区域内,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沟通合图1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历年OCA指数作,推动阿拉木图成为中亚表32006-2013年中国、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地区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中亚投资者提供人民币投融资的交易平台。中亚人民币离岸中心主要可以开展人民币的个人业务、债券业务、存贷业务等,积极创新人民币业务,为形成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建立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新疆早在2008年就明确提出将乌鲁木齐建成中亚区域金融中心。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新疆再次明确提出将中亚建成中亚地区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地处于亚欧地理中心,是中国衔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乌鲁木齐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其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在中国西部地区名列前茅。为促进和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历年来都比较重视新疆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优惠政策,以提高和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而2006年2月哈萨克斯坦正式成立了阿拉木图区域金融中心,这无疑会成为建立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的主要竞争阻力。但是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金融集聚的现实比较,乌鲁木齐相对于阿拉木图更具有强劲的优势。因此,加快推进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的建立更有利于实现提高人民币服务中亚地区的能力,更利于推动实现人民币在中亚的区域化。

参考文献:

1.朱永福.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区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范爱军,冯栋.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化路径探索的实证分析——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2014(3)

3.苏春江.东亚货币合作可行性的分析——基于OCA指数模型的估算[J].经济研究参考,2013(58)

4.刘文翠,李翠花.新疆与中亚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问题及建议[J].新疆财经,2013(1)

5.杨荣海,李宇.基于经济周期相似性的人民币与东盟货币合作分析[J].商业时代,2009(19)

6.李翠花.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区域金融合作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3

7.许爱荣.新疆边境口岸地区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设想——以中哈双边本币跨境结算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0(11)

8.谭明.中哈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分析与评估[J].吉林金融研究,2012(12)

9.王基.人民币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化发展分析[J].商业时代,2014(18)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7

关键词: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业务;澳门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3-0031-04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是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澳门将一如既往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可以预料,这一举措对澳门经济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进一步加快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为澳门金融业的人民币国际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背景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其长期目标是为实现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动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

(一)金融危机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国际背景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据权威研究机构估计,全球财富损失超过45万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美国C-DP的3倍,中国GDP的10倍。其祸根之一,正是美国拥有“美元”发行“特权”和超强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通过华尔街强大的金融功能,吸引境外美元支撑美国创纪录的贸易逆差、超常财政赤字和超前消费,最终让全球其他国家和人民为其买单。

为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改革的实质是扭转美元独大的局面,通过多元化来分散国际货币波动的风险。早在20世纪末,国际社会舆论就认为:21世纪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而至今,随着“金砖四国”即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的迅速崛起,特别是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中美国暴露出来的为实现其“胜利大逃亡”而采取的不负责任、损人利已行为,客观上要求中国等国的货币国际化,以降低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比重。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长期战略的现实需要

2008年底开始我国与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并决定从2009年4月8日将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种货币的国际化一般须经历三个阶段:贸易结算、金融交易计价、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与世界其他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两项政策实质上表示我国已经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并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国家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

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长远来看,是中国重大而长远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拥有强大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外汇储备多(现已超2万亿美元),特别是美元储备占比大约为80%,结果因美元贬值导致我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人口多资源少,外需依赖性大,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购买国外资源产品,缓解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压力意义重大。总之,如果人民币没有国际货币储备地位,中国就很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不可能真正拥有国际经济的决策权。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国拥有强大软实力的标志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也被国外学者所看好。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早在1999年就在德国《明镜》周刊发表文章,指出20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将肯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种货币:即美洲以美元为主,亚洲以人民币为主,其他地区则以欧元为主。2001年,德国前总理施密特预言,未来世界将可能有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同年,《远东经济评论》发表的题为《人民币的时代》的评论文章指出,在21世纪头几十年的某个时刻,随着人民币实现完全兑换,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世界上兑换频率第四高的一种货币,世界将获得一种新的全球性货币,人民币将会打破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平衡。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2002年指出,人民币具备成为亚洲各国的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2009年9月他更是进一步指出,2012年人民币就可望取代日元,人民币区域将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货币区域。

(三)稳中有升的人民币汇率是实施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现实基础

一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算通常都是用美元进行结算,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中间价)由改革初始的1美元对人民币8.11元升至1美元对6.8316元,升值幅度为18.71%。由于澳门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人民币对澳门元也有类似的升幅。对于未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目前各界尽管存在争论,但鉴于中国经济仍将持续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成为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影响

人民币在澳门受欢迎程度及地位日益提高,澳门的人民币业务不断深入,但由于人民币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单向交易性等原因,导致近几年澳门人民币业务发展速度呈现不断放缓态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澳门将一如既往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窗口作用。反过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澳门经济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进一步加快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基本情况

随着内地与澳门间的经贸联系日趋紧密,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特别是个人人民币业务于2004年11月在澳门正式实施以来,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人民币在澳门的受欢迎程度及地位日益提高,澳门人民币业务不断拓展。2004年11月底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963万元,2005年1月底达到1.05亿元,年底更跃升至4.34亿元,兑入兑出总额超过10亿元。

但是,我们发现,人民币在澳门的地位近几年并没有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虽然澳门到处都显示“欢迎使用人民币”,人民币近年来在澳门的地位没有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在流通方面,除了内地在澳旅游消费外,澳门没有出现人民币替代港币或澳币的趋

向,特别是人民币在澳门的存量规模仍然很小且增长速度下降。

从澳门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最强的M1(可视为交易货币或流通货币)来看,“其他货币”的份额由2003年的3.05%迅速上升到2006年9月的12.2%,但随后并没有因为这几年人民币升值而继续上升,反而不断下降(见表1),2009年6月甚至下降到3.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澳门货币供应量统计中,澳门币和港币均单列统计,但没有单列统计人民币,而是将人民币与美元、英镑、日元等货币归到“其他货币”一栏统计,不过,根据对澳门金管局1999年以来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其他货币”在澳门货币供应量Mt的比例变化,主要是由人民币引起的,而“非人民币的其他货币”在M-比例大约稳定在1%-2%之间。由此说明,从流通性最强的货币M。来看,近年来在澳门流通中的人民币并没有保持持续上升的地位,甚至还有所下降。人民币在澳门远没有取得通货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流动性相对较小的“准货币负债”中,“其他货币”的比重自从回归以来持续增长到2005年10月的23.6%之后,就停止了增长态势,反而开始逐渐就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年6月仅占20%(见表1)。同理,我们认为,“其他货币”在澳门货币供应量“准货币负债”的比例变化,也是主要由人民币引起的。由此可见,每年随大陆游客而流入的大量人民币,并没有在澳门沉淀下来。

从关于澳门货币供应量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人民币在澳门广泛接受,内地游客也占据澳门客源的半壁江山,人民币近几年也保持持续的升值,同时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澳门特区政府均大力推动澳门的人民币业务发展。然而,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从以上关于澳门货币供应量的数据分析来看,澳门人民币业务近4年来呈现出增长放缓的态势,人民币在澳门既没有在流通手段中获得相应的地位,也没有作为财富贮藏获得应有的地位。

(二)当前澳门人民币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民币近年来在澳门的流通和规模增长不尽如人意,也反映了澳门人民币业务运行中的一些难度。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银行的角度看,澳门人民币资金缺乏投资渠道。从理论和实务上分析,除了表外业务外,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与负债业务相匹配。然而,澳门银行开展个人人民币业务后可以吸收人民币存款,却不能以此来发放人民币贷款,也不能购买人民币债券,只能转存入清算行获取微薄的息差,由此导致银行吸收人民币存款的动力减弱,人民币存款利率自然就相对较低,结果是人民币存款难以持续上升。

第二,从企业和居民的角度讲,由于内地游客在澳门具有单向消费的性质,决定了人民币在澳门与内地之间的交易只是单向的,而且人民币在澳门内部的交易缺乏流动性,澳门企业和居民几乎不会为了流动性而持有人民币。澳门企业和居民为内地游客提供各类服务,单方面接受其消费的人民币,很少或许无须支付对方人民币。对于澳门所需要进口的各类产品,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个政策出台之前,却不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再有,澳门的企业和居民在本地的交易活动中,早已习惯了使用其法定货币即港币或澳门币,而不会选择人民币进行交易。可见,人民币在澳门尽管很受欢迎,但对澳门企业和居民来说,既无须为了外贸而持有人民币,也无须为了内贸而持有人民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在澳门明显缺乏流动性,也不能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因此,人民币在澳门这种单向易以及缺乏流动性的特点,是导致人民币在澳门的地位并没有随着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以及内地游客大幅增多而增加的根本原因,绝大部分人民币必然回流到内地。

第三,人民币在澳门存在一定程度的银行系统外的“体外循环”现象。业未纳入澳门个人人民币业务范围。众所周知,业是澳门的龙头产业,业的客户来源中有相当大比例来自内地,因此,业的人民币业务量相当可观,但由于受政策限制,业系统接受的人民币很可能没有转入澳门的银行系统,而是转出了澳门,或者在澳门迅速地兑换成其他货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影响

过去的历史表明,澳门与香港一样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重要平台。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上,港澳地区依然是重要平台。反过来,它也将对港澳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澳门人民币业务的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势必进一步扩大澳门人民币的流量和存量,为澳门金融业的人民币国际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将极大提高澳门人民币的流动性,扩大澳门人民币的业务规模。货币的根本职能是交易媒介,即流通手段。如前所述,澳门企业和居民无论是外贸还是内贸,都无须大量持有从内地流入的人民币,这是人民币业务近年在澳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有利于提升澳门人民币的交易功能,促进人民币在内地与澳门的双向交易中的地位。

澳门2008年从内地进口169.26亿澳门元,出口19.68亿澳门元,贸易逆差约150亿澳门元。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不断推进,澳门与内地的货物贸易结算货币将由目前的港币或美元,逐渐过渡到以人民币为主。同时,随着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人民币在澳门和内地的双向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民币在澳门的外贸活动中地位大幅度提升,又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澳门本地的内贸活动中地位大幅度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其结果是人民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将获得更好的发挥,从而将大大促进人民币在澳门流通规模和存量规模的扩大。

第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澳门金融业的人民币国际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面向的国家或地区不仅是澳门或香港,而是世界上所有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人民币走向国际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在该政策试点阶段,甚至比较长的时间内,非港澳地区的外商可能并不会如港澳商家一样,愿意并欢迎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和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之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外商获得人民币,以便在从中国进口时支付人民币;二是如何解决外商手中的人民币投资出路问题,以便他们在向中国出口时愿意接受人民币。

在内地人民币资本项目仍然管制不可兑换的情况下,为了防范和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澳门和香港金融业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个必然途径,澳门完全有机会参与到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市场中。同时,澳门银行业也可以凭借其地缘以及人民币业务优势,为海外进口商提供人民币融资。

三、澳门应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建议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有利于促进澳门经济金融业尤其是人民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以配合和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和实施。

第一,有步骤地推进澳门银行开展人民币资产业务。目前,澳门银行可经营人民币结算、汇兑等表外业务,也可经营人民币存款等负债业务,但人民币资产业务严重落后,各类业务相当不平衡,这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个较大的障碍。如果仍然限制澳门银行业的人民币资产业务,就可能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陷入个人人民币业务实施后出现的业务停滞的困境。为此,应有步骤地推进澳门银行将持有的人民币在本地投资,逐步扩大银行的人民币资产业务,包括允许向澳门本地甚至海外的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允许向澳门居民在珠海购房并提供人民币按揭贷款等。

第二,允许澳门银行、企业和居民购买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参与香港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第三,有效解决澳门人民币非银行系统的“体外循环”问题。特别是管理好澳门的业系统的人民币业务。2008年澳门业毛收入1098.26亿澳门元,当年澳门的大陆入境游客为1750万人次,约占澳门客源总数的58%人,据此估算,每年有500到600多亿澳门元的业毛收入来自于大陆。由此可见,每年都有数百亿元人民币进入澳门业系统。因此,将业系统的人民币纳入到银行系统,此举将大大促进澳门人民币业务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提高澳门人民币的流动性。

第四,为贸易结算的人民币在澳门与内地的双向流动提供技术保障。在清算安排方面,要在澳门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民币清算系统和回流系统,以适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第五,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强内地与澳门以及包括香港之间的紧密合作,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制度安排,防范金融风险,打击地下钱庄,完善反洗钱机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必然会增加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监管难度,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更加困难而重要。因此,在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过程中,必须关注澳门、香港的人民币流通状况,建立澳门、香港人民币管理的检测指标系统,以保障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的金融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开放粤港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探讨[J].南方金融,2007,(1).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8

关键词: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 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CNH) 人民币跨境结算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于2009年4月8日开展试点,2011年8月23日,进一步将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2012年6月全面铺开。来自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3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已突破2万亿元。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境内和境外这两个原本割裂的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境内的即期汇率必然对香港市场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汇率(NDF)和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产生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使得企业开始能够作为交易主体参与境内、外两个人民币市场中来,为境外人民币市场提供了大量人民币,改变了境内和境外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而NDF市场和CNH市场是境外OTC市场,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未来预期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响又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渠道传导至境内即期市场。

文献回顾

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信息传递和相互影响是金融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包括对信息传导机制的研究和对价格变化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分析。许多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传导机制的存在,不同金融资产如利率、汇率、股票、期货等的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存在着依存关系。

在境内和离岸外汇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Park(2001)研究发现汇改后韩元的NDF市场对即期市场有溢出效应。Misra和Behera(2006)认为卢比的即期市场和NDF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传导机制。王凯立和吴军奉(2006)对台币的研究也印证了双向传导机制的存在。任兆璋、宁忠忠(2005)利用协整方法发现NDF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幼渝、杨莹(2007)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发现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是国内远期市场。李晓峰、陈华(2008)则使用Granger检验和GARCH模型研究发现境外NDF市场对即期汇率市场有报酬溢出效应。但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2007)却发现NDF市场和即期市场之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对于特殊事件的研究方面,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黄学军、吴冲锋(2006)以及吕丹菲、张兵、冯锦霞(2009)都证明了汇改后人民币即期市场对NDF是信息溢出地。2006年10月的国家外管局禁止境内企业参与NDF市场,罗鹏宇等(2007)就此事件研究发现,禁止参与NDF市场改变了双向引导机制;李宪铎和黄昌利(2008)则认为即期汇率能引导12个月期限的NDF,但12个月期限的NDF不能引导即期汇率。

2009年开展实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毫无疑问对境内外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了影响。而针对这一事件发生后的人民币市场和NDF市场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境内即期人民币市场对境外NDF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还不多。而且此前大多数对NDF市场与即期市场的研究数据也多用的是2009年之前的,而对于开展跨境结算之后的即期汇率市场与NDF市场乃至CNH市场之间的关系影响研究还不多。

在实施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前提下,特别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实施后,境外人民币市场该如何建设值得重新探讨。本文拟从人民币跨境结算时间点出发,研究即期汇率市场和NDF市场、CHN市场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波动传导机制是否发生了改变。

人民币即期市场与NDF市场之间波动溢出关系实证研究

为了研究即期汇率与NDF和CNH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分别使用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检验的方法对即期汇率和NDF以及即期汇率和CNH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

根据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作用机制,NDF开展较多的是套期保值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1年期的NDF(NDF1)作为中期,1个月的NDF(NDF1M)和3个月的NDF(NDF3M)作为短期的研究对象,并令即期汇率数列为SPOT1。从图1中看到,四者的拟合程度较好,期限越短的NDF汇率与SPOT这个即期汇率的走势越相似,由此初步判断,NDF市场间存在波动的影响,可以依据此设定拟合模型。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展的2009年4月9日至2012年9月28日的数据,剔除国内即期与NDF因假期等因素的不匹配的数据,各有样本数据874个,数据来自于路透,数据分析软件为Eviews5.0。

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这两组数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滞后期选择规则使用AIC值和SC值最小规则。从图1中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各个汇率序列都存在趋势项和截距。做一阶差分后ADF检验数据已经平稳,SPOT1和NDF1、NDF1m、NDF3m均为I(1),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单位根的检验结果来看,各汇率序列均为不平稳序列,对各序列做一阶差分处理,然后再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经过观察各个汇率序列的时序图,均已平稳,不存在趋势和截距,令Dx为差分后的序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一阶差分后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各汇率数列均不存在单位根。根据协整理论,同阶单整的数列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分别对SPOT1和NDF1、NDF1M、NDF3M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二步法检验。以SPOT1和NDF1为例:首先构建模型SPOT1t=a+βNDF1t+εt,做回归方程得出残差序列,标记为ECM1,然后对残差序列ECM1做平稳性检验,以确定协整关系的存在,然后依次类推,结果如表3所示。

经检验发现,5%的显著水平下可以认为各个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SPOT1和NDF各个汇率序列具有协整关系。Granger(1987)指出,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则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此分别对SPOT1和NDF1、NDF1M以及NDF3M的Granger因果检验。

(三)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AIC和SC信息规则最小原则,经过验证,应选取滞后期为2,表4列举出了 SPOT1和NDF1、NDF1M以及NDF3M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

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发现:接受NDF1是SPOT1的Granger原因,接受NDF1M是SPOT1的Granger原因,接受NDF3M是SPOT1的Granger原因,也即NDF市场的中期市场和短期市场都对境内的即期市场的波动有引导作用。上述结论与汇改之后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引导境外NDF市场汇率的结论有所不同,这主要原因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改变了市场的供求状态,而这个事件又带给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图1中也可以看到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展后,境外NDF市场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要提前于境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提升。境外人民币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低估,人民币汇率尚未达到一个稳定的合理区间,而成为国际化货币币值稳定则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展这个举动放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NDF市场会先于即期市场发生波动,而这个波动又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传导至境内市场,影响到即期市场的汇率波动。

即期汇率和CNH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从2003年12月香港启动人民币试点至2010年8月16日之间,留存于香港银行业中的离岸人民币只能作为存款存放在指定的清算行,收取很低的稳定收益,市场流动性极差,导致CNH这个香港离岸市场汇率没有实际意义。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以人民币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从而使得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迅速发展。目前根据香港金管局统计,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于2012年4月底已达5107亿元,日交易量大约为60亿美元,其中90%的交易在香港市场完成。2012年6月27日,香港财资市场公会正式推出美元兑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定盘价),此定盘价将成为香港时间上午11时美元兑人民币(香港)的市场汇率基准,作为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产品定价的参考汇率。

本文选取2010年10月8日至2012年9月28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路透,剔除国内即期与CNH因假期等因素的不匹配数据,各有样本数据508个。二者的走势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SPOT1汇率与CNH1汇率二者拟合程度较好,可以进行回归分析。为了判断二者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首先对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仍然采用ADF检验方法对这两组数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滞后期选择规则使用AIC值和SC值最小规则。从表5中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各个汇率序列都存在趋势项和截距,而做一阶差分后ADF检验数据已经平稳,而且经检验得知二者为一阶单整,结果如表5所示。

(二)协整关系检验

依然采用Engle- Granger二步法检验,过程与上文相同,结果如表6所示。

SPOT1和CNH1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这两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此对SPOT1和CNH1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三)Granger因果检验

经过数据验证,因SPOT1和CNH1均为1阶单证,并且具有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根据AIC和SC最小的滞后期选择规则,本文选取滞后期为2,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表明,目前CNH1对于境内即期汇率SPOT1并无波动溢出影响,相反境内即期汇率SPOT1反而对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汇率有指导作用。CNH汇率虽然基本上相对于SPOT有溢价,但是却不是SPOT的引导原因。

这可能是由于CNH在离岸市场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NH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多少,而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境内即期汇率与CNH汇率之间的点差(依此点差开展跨境套利),因此CNH的波动会受到境内SPOT汇率波动的影响;其次,CNH市场启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盘活香港离岸人民币,增加其体外循环的流动性,而目前CNH的回流渠道不完善,境外离岸市场上的投资品种过少等问题,导致CNH的流动性远远不够,不能支持一个完整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因而其波动的影响也较小。

结论

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可以看到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境内即期市场和境外NDF市场之间的市场分割,并没有改变人民币即期汇率和NDF市场没有改变原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即期市场与CNH市场也存在着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则证明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以来,NDF市场已经成为境内即期市场的波动原因;虽然CNH表面上有溢价,但是因为受人民币存量和流动性的市场机制影响,导致CNH仍然受到境内即期汇率的引导。

结合现实来看,NDF市场目前发挥着境外人民币定价机制的作用,并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这个渠道将波动扩散到境内的即期市场,因此应该更加关注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的波动,防止境外汇率的非正常波动影响境内人民币汇率,影响境内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离岸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CNH汇率受即期汇率引导,因此要提高离岸市场人民币吸引力和活力,就必须提高离岸市场上人民币的存量和流动性,例如除了发人民币债以外,拓展人民币往来的多渠道,继续拓展离岸人民币产品,放开对香港非居民对人民币使用的限制等,目标是建立好人民币境外自由循环的机制,这才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大战略。

参考文献:

1.Park J.Information Flows between Non deliverable Forward(NDF)and Spot Markets:Evidence from Korean Currency[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1(8)

2.Misra S,Behera H.Non-Deliverable Forward Exchange Market:An Overview,Reserve Bank of India Occasional Papers,2006,27(3)

3.王凯立,吴军奉.台湾即期、远期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关联性研究―NDF市场关闭政策分析[J].经济论文(中国台湾),2006(1)

4.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汇率预期与人民币NDF汇率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5(12)

5.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6.李晓峰,陈华.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与境外衍生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8(5)

7.徐建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政研究,2007(9)

8.黄学军,吴冲锋.离岸人民币非交割远期与境内即期汇率价格的互动:改革前后[J].金融研究,2006(11)

9.吕丹菲,张兵,冯锦霞.离岸人民币NDF与境内即期汇率的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Vol.31,(4)

10.罗鹏宇.人民币远期汇率:境外引导境内[N].中国证券报,2007-6-12

上一篇:账户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结构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