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0:06:54

评价管理论文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文阅读检测的特点之一,是要求阅读者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去分析阅读材料,一方面通过语言接受文章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解读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技能进行表达,这就要求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皆要具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结构意识、评析意识。

评析意识系指阅读者在获取阅读材料的信息后,思维不停留在语言表层的感性理解上,而是用自己的经验、并能对材料观照、归纳、推理,得出不同层次的理性判断。这种能力既包括对字、句功能的评析,也包括对整个语言单位的思想内容进行评析和从审美角度进行鉴赏。由于“评析”的概念十分宽泛,为使高考语文检测能与教学大纲衔合,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对评价能力检测范围及量度作了基本界定。其中语言评析能力体现于《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要求的前五点之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能够把握文中关键的语句”;内容及写作技巧的评析能力主要体现于6、7两条:“能够把握、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能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这几条要求,都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如单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评析中心思想、主题等,很容易由于作品的多义性和作者主观色彩产生见智见仁的分歧,影响检测的科学性。而作者的观点、立意及采用的表达技巧,则有很强的客观性。这样,评析题从读写双向交流角度检测的特点,也就比其他能力检测更为显著。

作者主体因素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影响,一般来说源自两方面,一是作者身世、经历、地位、文化素质、思想水平等内在因素,它往往是无声无痕不自觉起作用的,是潜在性因素;另一方面是作者写作原因、写作目的、意图、写作条件、环境等,是直接性因素。这些因素有些直观地表现在语言运用中,有些不能从语言表象中分析出来,即表现为非语言性因素。例如要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含蓄,光凭文章提供的语言材料就难以奏效。

评析中的非语言因素还来自“读”的方面,阅读者获取语言信息后,有个分析、理解的加工过程,即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阅读效果。本文语文应该是语言与思维辩证统一的学科,然而“五四”以来的语文教学现况,却是语文局限在静态语言学和文章学的范围内,既淡化了语言与生活的联系,也淡化了语言与思维科学的联系,对此朱绍禹教授有段极为深刻的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和思维同等重视是众多国家的现状,也是世界性的趋势。而在我们,有过文道关系之争、读写地位之争、讲练比重之争、语言因素与文学因素之争,唯独很少涉及语言和思维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的讨论,这足见我们对这一关系语文科根本性质问题认识的不足。”(转引自《语文思维培育学》)为促进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高考语文题包含了一定比例的思维科学成分,尤其是选择题型,不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探索解题思路,就无从得出正确的答案,正是这种导向作用,语文界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都逐渐明确了思维科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探讨两者关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检测的重要课题。

影响评析能力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读者的综合文化素质。阅读检测,也是对学生的综合性检测,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不可能脱离它的载体而凭空存在,在对语文承载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评析时,与信息相关的知识也就影响评析的进程和结论。科技说明文阅读刚出现时,众多的语文教师惊愕于语文考卷竟然出现与语文教学不相干的自然科学材料,这种惊愕也说明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缺陷。高中毕业生,难道不应该读懂给普通人看的科技说明文吗?出现结合语文课以外、而在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必须掌握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试题,正是语文命题面向生活、立足实际、面向运用的进步,是体现语文工具性本质的创新,也是加大选拔考试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成功尝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以上三方面的非语言因素,并非均衡、平行起作用,往往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但为了便于分析某一因素的作用,提醒学生不可忽视“语言”外的该种技能,我们还是将它们分开解析。

先看涉及作者主体因素的评析题: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摘自1991年全国统考语文卷)

这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描叙的是托尔斯泰的坟墓,正文没有说明当天是什么日子。正文内容不足以解题,只不过提供了个暗示:那天作者见到了“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为什么这天有这么多人来呢?作者的副标题是“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没直接表明写作目的,再看[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作者是1928年去的,联系托尔斯泰的出生年月,可以推断,作者正好赶上托翁的100周年诞辰纪念,“特殊的日子”的“特殊”之处,在于那年正好是托尔斯泰的百年祭,作者写作目的正在于此。

假如此题不联系作者的写作时代、写作动因,就难以得到正确答案,据广东公布的资料,这道2分题广州市考生平均得分为0.37分,绝大多数考生如坠云中雾里,原因是没有从语言外的因素去寻求解题思路,一味在文字上钻牛角尖,诸如答“参观印象深,所以‘特殊’”、“表示不同寻常”等。

再谈谈思维因素的影响,评析必须用的思维知识,即逻辑知识主要有给概念下定义、判断、推理、归纳、论证等。这些逻辑基本知识多年前曾在语文课本中以知识短文形式出现过、反被撤下,目前学生的思维知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本文仅就几个突出的问题设例,说明评析能力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用简短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说明语词、句子意义,是阅读题中常见的题型。这一思维过程,即是逻辑学中的“定义”过程,定义规则最基本的要求是“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相应相称”,文中的概念,必须与有关题目中的定义项相符。两者内涵、外延要相应一致。高考卷的命题学者,常在材料与该材料的“同义词”是否完全一致上布题,既考语言能力,也考思维能力。

例如:

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和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同一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C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D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选自1984年全国统考语文卷)

D项的“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与材料的“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语义抵牾,歪曲了文意,可以率先排除。

A、B、C三项后半句的表述语义基本相同,前半句话,是命题者设计的对文中“同源”的解说。三项中哪一项正确呢?先看A,把“同源”定义为“同一祖先”,不同洲域的人类怎么能共一个祖先呢?显然不当。B定义为“同一个种族”,那么就不包括其他种族吗?也不当。C的定义“人类所有种族”则与“同源”相应相符,C为正确项。据江西南昌资料,这题的得分率不到0.2,考生不明命题角度是最重要的失分原因。

利用对概念进行定义时容易出现的定义过宽、过窄、拨高、概念偷换等思维错误设计迷惑项是制题的常用方式。

高考卷阅读评析题,离不开逻辑推理,所谓推理,是从给予的阅读材料出发,推出一个或几个对材料的判断,检测阅读者正误甄别能力。如: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以上文字为什么能够简单几笔就勾勒出杨柳的美丽可爱?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因为抓住了春天杨柳叶芽的特点,把新芽生动地比喻为一串串嫩绿的珠子。

B.因为描摹了杨柳柔美的动态,用S线来形容柳条在春风中的飘摇,新鲜贴切。

C.因为概括出了西湖岸边独有的春天的杨柳的特色。

D.因这形象比较具体,杨柳的数量、颜色、形状、动态等都涉及了。

(1988年广东省高考试卷)

不恰当的一项是C,全句是对湖岸柳树的描绘,这是江南共有性的景象,而推导出的C项却把这一景象说成“西湖岸边独有”的景象,“独有”缺少推理依据,与材料矛盾,不合逻辑。这道题是从思维干扰的角度设计的。

最后谈谈综合性的知识对评析的影响,如:

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A、B、C、D、E略)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选自1993年全国语文高考统考试卷)

阅读材料从头到尾未出现“氧化现象”字样,到底F是否正确,不具备有关化学知识的人无法回答,只有掌握“普通有机物质分解出二氧化碳就是出现了氧化现象”的知识,才能判定F项正确。这是中学化学课的基础知识。

上文关于“人类出于同源”的理解,也涉及历史知识,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必须打破“语文检测只考语文知识”的框框,学会辨析命题意图,运用综合知识,完全技能答卷。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在化学教学评价的诸多方面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其重心所在,其评价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实施,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从以下诸方面作相应改革和优化: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化学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教学目标的分类基本上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该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例外,它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也主要反应在以上三大领域。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需要全面的化学教学评价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认知目标的评价,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把难以量化的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基本排除在被评价目标之外,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严重脱节。这种现象是与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的先进教学思想极不适应的,化学创新教学在目标上的多元性要求化学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和其教学目标相吻合的、而不是脱离的,即中学化学创新教学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等情感状况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中学化学创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理应要求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与之相对应,惟有如此才能使全面的化学教学评价落到实处。一般说来化学创新教学的常用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试(笔试)。在化学创新教学的诸多教学评价方法中考试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当我们在大力呼唤创新能力、倡导创新教学的同时又大肆批评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不利于化学创新教学开展的时候还论及考试,或许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其实考试与化学创新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排斥,而问题的关键是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不好的考试会阻碍创新而好的考试会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服务。为体现创新精神、引导化学创新教学实施,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化学考试进行改革,对试题要以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为指导,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增大主观题的比重。常见的试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种,在化学考试的试题类型中常见的客观性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见的主观性题型主要有计算题、论文题等等。两种类型虽各有长短,但比较而言主观性的试题在测量学生的组织综合能力、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要在化学考试的试题中适当增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2)开发体现创新精神的新题型。在当前的化学考试的试题中,一般情况下以化学知识立意的试题较多,以能力立意的试题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体现创新精神,引导化学创新教学的开展,在化学考试中可尝试开发以下类型的试题:①“开放性和情景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指试题的条件是开放的、内容是开放的、思维过程是开放的以及结论是开放的试题,这种试题可以有效地提供给学生自由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化学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很有好处。②“跨学科知识”型试题。综观当今的许多重大学科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所以我们的化学试题要注重开发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试题,以此加强化学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该种试题类型的开发与当今刚刚推广的全国高考的“3+X”模式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证明浓硫酸的脱水性就是这种题型的极好的例证。

2.档案袋评价法。该法是适应化学创新教学对化学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而采用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化学档案袋,然后将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所有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行为和成果都一一记录在案,主要包括一些化学学习策略卡、化学小论文、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尤其是家庭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以及一个很好的化学解题思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从档案袋中反映出来。

3.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等等。对于化学教学目标中难以量化的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等一些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从评价的标准来分通常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形式。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性,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后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发其继续前进的斗志;相对评价法是以某一集合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再把被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来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该集合中的相对位置,它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发展不利;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的评价,由于是跟自我相比较,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所以较绝对评价法更能体现出它的激励性,它的这一特点对化学创新教学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三种评价标准的不同优缺点可以看出,化学创新教学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是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速度达到化学创新教学的目标,慎重运用相对评价法,大力提倡以往化学教学评价中常常缺少的个体内差异评价。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他人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形式。在目前的化学教学评价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他人评价,教师是对学生打分数的权威,学生只有处于被动地被评价者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现代教学评价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人开展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化学创新教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做好他人为主的外部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使二者达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评价在化学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统率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当今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弊端及其对开展化学创新教学的阻碍作用,从而增强我们对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历史责任感。最后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探讨化学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从而能够让它发挥出它的重要功能,把我们的化学教学尽快引导到化学创新教学的轨道上来,能够在创新教学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刘知新,王建成.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农产品物流统计的滞后,已经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快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农产品物流统计综合评价体系。因此,构建了农产品物流的综合评价体系,共14个一级指标,88个二级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全貌。期望综合评价方法对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意义

我国农产品物流统计无论是统计思想还是统计的主要内容,都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现存指标在内涵和外延都与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概念相差甚远,缺乏系统、综合地反映农产品物流活动运行和整体优化状况。政府统计部门还未建立起与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同步或相适应的农产品物流统计体系。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相关统计数据缺失严重,使得研究和建立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和跟踪监测体系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使我们对农产品物流的理解始终处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由于缺乏量化依据,很多思路建立在定性认识水平上,很难在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形成上产生实质性影响。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因不掌握市场需求而存在盲目性。

农产品物流活动必须以信息为先导,只有信息流畅通,才能带动商流与物流齐头并进。但我国目前统计信息的各自为政,加剧了农产品物流业的条块分割,削弱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整合能力,最终成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及时、准确、科学地提供农产品物流统计信息,应加强农产品物流统计和调查,以全面及时地反映农产品物流业状况和变动情况,准确掌握物流业的规模和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物流政策和发展规划服务,为企业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服务,为正在蓬勃发展的农产品物流业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建立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综合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二、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考虑到单个物流组织的成本最小化,同时也应考虑到农产品物流活动全行业所带来社会总物流成本最小化,应当是在考虑整体利益的基础上,谋求农产品配送成本的最优化。

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框架,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关注重点,指标体系包括共14个一级指标,88个二级指标。

Y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X1:农村公路网络密度;X2:通公路的村占该地区村总数的比例;

X3:农村机动力运输量占总运输量的比重;X4:该地区高速公路长度占公路总长度比;

X5:该地区高等级公路长度占公路总长度比;X6:农产品“绿色通道”数量;

X7: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占比;X8: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网络密度;

Y2:农产品物流装备状况

X9:农产品物流设施老化程度;X10:农产品物流设备的标准化程度;

X11:农产品物流设备的机械化程度;X12:农产品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X13:箱式货车数量占比;X14:箱式冷藏车数量占比;X15:冷冻库占仓库总数量比;

X16:农产品冷藏运量占农产品运输量比;X17:保鲜库、冷藏库占仓库总数量比;

Y3: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

X18:农产品加工转化率;X19:采摘技术水平;X20:冷冻保鲜技术水平;

X21:包装技术水平;X22:自动装卸技术水平;X23:仓储技术水平;

X24:检测技术水平;X25:物流中心技术的综合化水平;

Y4:农产品交易方式

X26: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X27:公开的竞拍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

X28:订单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例;X29: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农产品交易总量比;

Y5:农产品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

X30:农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X31:农产品物流联盟的稳定性;

X32: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专业性;X33:农产品物流企业协作化程度;

X34: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水平;

Y6:农产品物流供给能力

X35:农产品年运力;X36:农产品集装箱运力;

X37:农产品收购网点密度;X38:农产品批发交易网点密度;

Y7:农产品物流需求

X39:农产品货运量;X40:农产品周转量;X41:农产品商品和物资库存量;

X42: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量;

Y8:农产品物流成本

X4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低;X44:农产品物流成本稳定性;X45:农产品市场交易费用;

X46: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整个农产品成本比;X47:农产品交易的成功率;

Y9:农产品物流效益

X48:农产品加工增值率;X49: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产品产值比;X50:农产品产品库存率;

X51:农产品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

Y10:农产品物流效率

X52:农产品物流周转速度;X53:往返载货率;X54: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X55:物流设施利用率;X56:物流中心配送效率;

Y11: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X57:准时交货率;X58:商品完好率;X59:交货合格率;X60:订单满足率;

X61:采购计划完成率;X62:供货计划完成率;X63:交货农产品新鲜度;X64:客户满意度;

Y1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X65:农产品信息共享率;

X66:农产品信息集中度;

X67:农产品信息传递的通畅性;

X68:农产品信息传递准确性;

X69:农产品信息传递及时性;

X70:农产品信息利用价值率;

X71:网上定单率;

Y13:农产品物流绿色化

X72:绿色加工配送中心占配送中心比例;

X73: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X74:再生资源利用率;

X75: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X76:产品退回再生率;

X77:可替代资源的利用率;

X78:废弃物集中处理比例

X79:集装箱使用率

X80:车辆尾气平均排放达标率

Y14:农产品物流软环境

X81:农产品跨地区销售受限程度;

X82:市场交易规范化程度;

X83:经营环境竞争公平性;

X84:法律制度的完善性;

X85:政府服务的高效性;

X86:物流各方遵守交易契约的信用度;

X87:道路运输行业发生重特大事故概率;

X88: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组织的协作性;

三、农产品物流综合评价方法简介

物流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对物流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而农产品物流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更少。对农产品物流的绩效评价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主成分法、因子评估法、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聚类法,功能系数法,平衡计分法、效用理论法、AHP法、数据包络分析、灰色关联度评估法两阶段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法,集成方法(可拓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

参考文献

[1]李红启,宏观物流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03,Vol4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当前,又提出了一个发展优质教育的问题。何为优质教育,我认为优质教育就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优质,归根到底是看这个国家学生的发展是否优质,离开了学生的发展谈教育的优质,就没有了根!

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

1.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但过分强化应试;

2.强调统一,但缺乏个性;

3.学生学习勤奋,但指令性负担过重;

4.尊敬师长,但缺乏教学民主。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也包括教育传统。只要我们发扬中国教育的传统优点,克服积弊,吸取世界各国教育的长处,就一定能创造出优质的教育。

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什么?

1.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央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已经到位,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同时中央还认识到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说,中央还确立了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方针政策。

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基本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都有显著的发展。此外,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改革也不断有新的突破。

2.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优质学校,他们真心实意地想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办学,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努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他们在课程结构、德育工作、学校管理、教学过程等领域不断有所创新,取得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深得社会的赞誉。尽管这样的学校现在为数还不多,他们的改革还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且尚不彻底,工作进展很艰苦,但是他们真正代表着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3.从中国教育的总体情况来说,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计划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全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仍然为“应试”而奋斗,学生依旧为考分而学习。就拿高中设置选修课程来说,在198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重点高中教学计划》中该项计划就已经被提出来,但至今有几所中学开设了?有的甚至连规定的必修课程都没有开全!

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如此之重,许多学生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一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孩子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学得这么累、这么苦,价值何在?学生没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哪来个性发展?哪来创造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有学习结构的改变,即不仅有指令性的学习任务,还应该有指导性的学习任务(至少占1/3),要给他们自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中国素质教育的进程还远远没有到位,中国学生的片面发展,其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教育何谈优质?何谈兴国?

评价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搞“应试教育”,中央不愿意,地方不愿意,学校的校长、老师也不愿意,学生和家长更不愿意,但是为什么就是摆脱不掉“应试教育”的束缚?中国的教育改革为何如此艰难?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何在?我认为现在阻碍中国教育优质化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教育目标决定评价制度,但是评价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会对教育目标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评价制度的改革重点是高校招生制度。现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围绕着高考转的。在中国,实际上指挥教学的是“高考”!

由于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伴随出现的升学竞争是正常的,因此这不是形成“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通过这种竞争,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使人片面发展。现在是片面择优导致了片面追求。中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的主要弊端是:

1.片面择优,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2.重知识的记忆性考查,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3.分数决定一切,一次考试“定终身”;

4.招生权力过于集中,高校和考生都缺乏自。

高校招生制度不改革,课程计划、大纲教材、教学过程的改革就不能实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改变学习方式的计划都无法实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在南京师大附中主持了改革高中课程结构的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十多年来,我越来越感到,评价制度不改,其他方面的改革难以落实和深化。改革和完善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对于优化中国的基础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高考制度决不仅仅是选拔学生,它对我国的教育制度、人才素质都将产生全面的深刻的影响。中央应该花大力气抓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至少应该像抓课程改革那样抓评价制度的改革。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关键

结合我国的情况,吸取国外的经验,我对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有如下建议:

1.建立全面择优的招生体系。单凭一次高考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弊端太多。高考是文化考试,这是必要的,但不能是唯一的。评价制度,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择优选才的原则,否则,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无法落实。德育和体育在评价录取学生的工作中没有地位,文化考核有其局限性。片面择优的招生制度是导致学校、家长只抓文化学习,忽视德育、体育的根本原因,这从根本上阻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校录取学生的条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高中阶段在校的学习成绩,或是高中会考成绩。会考应该实行社会化,由经过国家批准的考试机构承办,每年可举行若干次,至少半年一次。学生可申请多次参考,以成绩最好的一次为准。这也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有效实行学分制。(2)高中阶段的活动表现包括参加社会活动、道德素养、社会服务的表现和能力。自己的特长,在某些方面取得的特殊成绩也是对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全面导向。(3)高考成绩。

2.高考实行社会化。高考由国家认定的专门考试机构负责承办,学生可直接向考试机构申请考试,考试成绩直接发给学生本人,作为学生申请高校的证明之一。

3.取消全国性统考。首先高考可以分散到省级。中国如此之大,情况如此不平衡,统一试卷实在无此必要。中央决定大原则,具体高考可由省负责进行,这也有利于各省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各高校介绍及本人条件直接向报考学校提出申请。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若干所学校(5~10所),向其提供有关资料,由各大学自行录取。这样,就不会再产生因填报志愿的原因而被不合理淘汰的现象。

4.关于高考科目,教育部关于“3+X”的方案是可行的。其中“3”是指语、数、外三门必考的基础科目,这是共性;“X”是指由高校根据报考专业和考生特长,可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中选择两门,属较高要求,是一个变量,反映了个性。“3+X”方案的本质特点是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相结合。这样的结构,既对高校选才有利,又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至于过重。这样既有利于中学实行新课程计划,又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在有的省实行的“3+大综合”或“3+大综合+1”方案,不是好方案,背离了教育部“3+X”方案的初衷,不但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与新课程计划相矛盾,这对学生选择志愿范围限制过大,又令高校选拔学生困难,弊端甚多,不可取。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价值链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BSC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方面内容。

平衡记分卡相关内容简介

540)this.width=540"vspace=5space="15">

540)this.width=540"vspace=5space="15">

平衡记分卡财务方面的指标与传统的财务衡量指标类似,一般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方面指标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情况,是企业追求的结果,是另外三个非财务方面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非财务指标不是对财务指标的取代,而是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如表1所示,客户方面是指企业从客户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经营效果,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内容。将客户方面纳入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和战术,进而产生满意的财务绩效。内部运营方面是指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评价企业运营状况。内部业务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内因,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顾客满意、实现股东价值都要以内部经营过程为基础。学习发展方面是从企业的学习发展角度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学习发展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成功基础,此方面的衡量主要以员工为基础,主要标准有:员工掌握技能的能力和获取战略信息的能力等。平衡记分卡全面考虑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保持率、合格品率、雇员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结果指标,又包括了动因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能促使企业扩大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这里,利润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而客户满意度作为它的动因指标。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短期指标,如成本、利润等指标,又包括了长期指标,如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外部评价指标,又包括了内部评价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通过对客户的调查而得到的,反映了外部人员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外部评价指标。而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企业内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内部评价指标。

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客观评价指标,又包括了主观评价指标。如利润、投资报酬率、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均是依据数据计算出来的,是一种客观指标。而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主观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主观指标。

运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记分卡在保险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新格局。按WTO协议约定,5年过渡期后,我国保险市场将完全开放,与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外,还应加强监管、调整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应在调整产品结构、管理服务水平等内部业绩动因上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反馈。

保险业是特殊的行业。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和转移风险的机制,保险产品是在未来给予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承诺,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保险费率的厘订涉及对未来损失分布的正确预测;保险合同的解读需要一定的金融与法律知识,而这些将导致保险消费者的信息劣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突出及保险产品无形化的特征,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困惑。除了需求动机外,影响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保险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这要求保险公司将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所以有人认为买保险就是买服务。从上述保险业具有的独特之处来看,单一的财务评价方法侧重评价过去,过于重视短期财务结果,缺乏预测性,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动因,无法反映保险业竞争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等决定性因素。而平衡记分卡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目标,还引入了三个基本非财务目标,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能够真实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保险业特点,运用平衡记分卡为国内保险业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

由表1可知,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是从平衡记分卡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出发而建立的。首先,根据四个方面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分析其关键成功因素。从关键成功因素出发,分析反映和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业绩指标。但是这些关键业绩指标都是滞后指标,还要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业绩指标实现的因素驱动指标,即领先指标。

保险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注重衡量的行业,其特点是从做出某一决定到取得相应成果之间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例如,评估风险和决定费率是保险业务的核心,但是直到理赔提出和解决之后,这些工作的效率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平衡记分卡只包括滞后指标,将无法为管理层希望早日获得成功指标提供信息;也不能促使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成功的驱动因素上,也就无法指导员工的工作,更不能实现未来的成功业绩。所以,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结合对于激励和衡量保险公司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空缺,并不代表没有领先指标,而实际上,三个非财务指标整体构成了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

表1的指标体系只是针对一般保险公司而建立的,在对具体的保险公司建立指标时,应根据公司的特点和战略目标建立适合该公司的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体系。另外,平衡记分卡中的四个方面及其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公司战略及其企业特点适当增减。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平衡记分卡的内容和指标,这样才能适应实际情况,保证企业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发展。

传统的绩效评价都是以财务分析为主,单一的财务评价体系只为企业提供了有限的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更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保险公司绩效,本文引入平衡记分卡,结合我国保险业现状及行业特点试建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综合了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并强调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把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避免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以牺牲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的10项指标,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我国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精华:一是吸取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层层分解的思想;二是吸取了平衡计分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的思想,体现了全面综合管理的理念。但笔者认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时,按规模大小把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型。有人认为,企业规模不同,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也不同。但笔者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对绝对指标及企业净利润有影响,而该绩效评价体系中除了个别非财务指标外都为相对指标,使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了可比性,因此划分企业规模在绩效评价方面没有任何意义。

2.虽然把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但还不够,具体表现为非财务指标数量太少,权重太小。

3.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适宜的指标权重,而是笼统地把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80%,把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定为20%,有“一刀切”之嫌。

4.财务指标以传统的会计利润为中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充分吸收EVA的思想。EVA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业界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企业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EVA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期内摊销,更好地体现了配比原则。它的突出贡献在于既要考虑债务成本,又要考虑资本成本,只有当企业净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时才真正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5.操作方法过于繁琐。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具体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导致其获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从根本上违背了管理的本质。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战略管理思想的应用

笔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依据,由于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此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进行了修正。这套管理方案注重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战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业而不按规模提供指标数值。

2.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如IT行业由于自身技术含量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应加大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3.运用EVA的思想,把资本成本放在与债务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时又注意应用的简洁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润”代替“会计利润”,有效利润=税后净利润-Σ(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投资人将资金投于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得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报,所以只有当税后净利润超过投资人把钱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称之为有效利润。有效利润的计算公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够精确,但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简洁易行的特点,方便了它在企业中的推广,如EVA的计算公式精确入微,但由于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反而妨碍了它的推行。

为了清晰阐述“有效利润”这一概念,现举例如下:某制药企业于2000年3月4日设立,设立之日A投资20万元,B投资26万元,C投资50万元。2002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资14万元,新加入的D投资10万元,又知2002年全年该企业实现税后净利润30万元,假设2002年银行存款利率为10%,求2002年该企业的有效利润。

有效利润=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万元)。

由于用有效利润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利润,所以一些与利润有关的指标计算公式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投入资本×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权益。

4.加强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避免“利润陷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论证单一目标的谬论时指出:目前关于目标管理的大部分生动的讨论都着眼于寻找一个正确的目标。这种寻找不仅会像寻觅点金石一样徒劳无益,而且必定是有害的,会产生误导。管理企业就是平衡各种各样的要求和目标。鉴于此,新方案对非财务指标更为重视,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标总数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状况、市场实力、内部经营管理、创新与发展,不再把指标分为评价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而是把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列示,防止了次优化行为的产生,如公司为了得到较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减少了对优质顾客的赊销,以致带来大量销售收入的流失。本方案可以消除这种次优化行为,有利于管理者从总体上把握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所有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此方案不仅是一种测评体系,还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取得突破性竞争业绩的管理体系。

5.在目前国家仅公布国有资本金绩效数据的情况下,新方案的实施可以其为依据,并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求得财务指标的最后分数,非财务指标的计算以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为准。但是该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现举例说明如下: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公式为:实际分数=实际值÷标准值×权重。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此公式正确,但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值越小得分应越高,用此公式计算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另外,当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畸高时,会导致最后总分大幅度增加,掩盖情况不良的指标,从而给管理者造成一种假象。如右表中流动比率的实际值过高,仅此一项的分数就达到75分,掩盖了其他不良指标。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①改进实际分数的计算公式。当实际值>标准值为理想时,实际分数=[1+(实际值-标准值)÷标准值]×权重。②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报告中给出了单项指标的评分等级,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问题时不仅注意总体,而且顾及了个体,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与效益分析——企业选择的可行方案

产生信息是一个耗用成本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耗费,而人们真正能够有效利用的只是数量有限的信息。超过了这个限度,人们就会感到信息过量,从而限制了他们制定决策的有用性。我国的企业过多地看重信息产生的效益而忽视了使用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应引起重视。在选择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中、高级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都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并且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经济秩序,同时,经济越发展会计也越重要,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执业行为和执业规范。因此社会对他们的评价要求越来越高,就知识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法律、税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的技能知识。知识更新能力,就是及时掌握法规的变化,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无此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但是,现代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银行金融知识、公文写作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生产业务知识、数理统计知识、外语读写知识,涉外经贸知识;了解交通地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广告公关知识等。增强管理技巧,做到知识与能力兼备、技能与技巧并举。

二、关于会计人员能力的评价

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监督、预测、决策和管理的功能,评价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履行其职责。评价时主要侧重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自律能力、职业执法能力、监督能力、决策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对从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侧重评价职业自律能力、职业执法能力、监督能力、决策能力。

1.职业自律能力。会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钱、财事务,控制着企业的费用开支,管理着企业的货币资金,如果没有很强的职业自律能力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会计人员要经常自觉学习有关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自律意识,保证会计事项的处理客观公正。

2.职业执法能力。指会计人员抵御诱惑,遵纪守法的能力。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是一个集许多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一身的职业,掌握着一个单位全部的钱财事务,会计人员一旦丧失职业执法能力将给企业和本人带来很大的损失。

3.监督能力。《会计法》在共计七章五十二个条款中,涉及会计监督的专门章节达九条之多,可见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也属于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而注册会计师的职能是查错防弊,进行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实现审计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更侧重:

1.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专业判断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2.对客户的责任。与其他职业相比,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尤为重要,他们的过失可能给成千上万人造成损失。对客户的责任看其是否保持职业谨慎,保证执业质量,按时按质完成委托业务;是否负有保密义务;是否不合理收费等,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信誉,赢得社会公众的尊重和信任。

3.职业执法能力。要求审计人员首先必须做到熟知和掌握《审计法》以及其它相关法规,吃透法律法规条文精神。同时要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抵御诱惑,处理每一事项必须合法、合规,保持法律的严肃性方面,表现出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

4.职业道德。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所应遵循执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对同业的责任等,是否存在以败坏道德为代价去承揽业务等。

5.质量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把制度落实到每个人、每个部门和每项业务。

三、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

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秩序混乱,将会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对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评价着重在于:

1.是否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会计人员如果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会使单位利益受损,单位的损失最终将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每位员工身上,会计人员因此也会身受其害。会计人员泄露商业秘密将对整个会计职业的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使会计职业信誉“受到怀疑”,整个行业的利益将会蒙受损失。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到不在工作岗位以外的场所谈论,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而且要抵制住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除法律规定或经单位规定程序批准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单位内部的会计数据和相关资料,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保持必要的警惕,防止无意泄露。

2.是否执业谨慎,信誉至上。诚实守信,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同时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3.是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评价会计人员是否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从业。审计人员是否遵循《会计法》、《审计准则》和执业规范程序实施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违反会计准则及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经济业务事项,是否按照规定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反映。

总之,熟悉法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依法办理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关键;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搞好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保护债权人、投资者、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操守教育,建立操守档案。尤其应对曾经做假、造假、违规的会计人员建立职业操守档案。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会计造假手段五花八门,造假的单位各显神通,正因如此,那美伦美奂的会计报表上一串串令人心惊的假数字让多少债权人倾囊相助;让多少投资者掏尽腰包;让多少领导们功成名就;也让多少昔日风光无限的公司一下子成为秋风落叶。大量的事实证明做假造假、几乎都与会计秩序有关,与会计人员的“配合”有关,与会计人员低下的职业道德和淡漠的法制观念有关,在利益驱动下,他们或任意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收入,或私设小“金库”,或造假证、做假账,从中套取、贪污国家资财。至于隐瞒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偷逃国家税金,挖国家墙角,更是不胜枚举。

建立操守档案迫在眉睫。包括:(1)财会人员是否和其他人员伪造、编造、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的以及设立帐外帐的;(2)财会人员是否对明知是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对明知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经政策、财经法规、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予以办理,情节严重,造成国家和单位重大经济损失的;(3)财会人员是否参与策划或知情不举,截留、隐瞒各种收入,侵占集体权益的;(4)财会人员是否违反单位规定私自接受他人礼品(金)或者索要钱财,构成贪污或受贿的;(5)财会人员是否不接受财务、审计监督或隐匿、谎报、拒绝提供会计信息或资料的。

四、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评价

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会计人员综合能力评价有不同的要求,事实上,几千年的会计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生产关系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会引起会计职能的变化,除了如实地反映、核算外,如今的会计还参与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评价等功能。会计人员相应地形成了会计核算层次、会计管理层次、财务管理层次和企业决策而四个层次。而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决策者三个层次的人员都已脱离了会计核算工作,他们更多地从事企业内部的综合、协调、创造、企业资本运作的组合和组织实施上。而这四个层次的会计人员在我国都统称为财会人员。那么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评价的标准应该有所区别。

对会计核算人员评价指标就是不做假账;对会计管理人员评价指标是将国家财政制度的规定与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变成企业内控制度加以贯彻实施;对财务管理人员评价指标是分析企业资金运转,保持企业最佳财务状况,研究企业最大资金承受能力;对财务决策人员的评价指标是准确判断企业未来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充分理解企业运作思路,对我国引入的经济理论、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形成的基础数据差异进行分析、筛选,减少差异,提高预、决策的准确性。

所以说,评价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既包括反映监督能力,也包括管理决策能力,具体体现在:

1.信息资源的综述能力;信息资源是许多决策的成败关键,企业产品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市场经营信息化都与财务数据有着紧密联系,不同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不同的,但是其核心资源都是财务,而会计人员就是提供核心资源的主体,他可以直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建议。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准确地借助于财务数据反映单位的经济信息。

2.分析协调、判断决策能力。虽然会计人员的工作以主内为特色,但有些涉外业务活动是需要财务人员参与的,如筹集资金,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有可能会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和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发生关系,方方面面的关系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除沟通协调、政策理解、分析判断、管理控制、文字表达能力外,还应包括陈述和表达观点、开展辩论的表达能力;开展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经验和总结能力;对人和社会的价值以及调查和判断的理解,作出价值判断结论的能力;对社会上各种思潮、各类现象、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经济政治社会冲突具有宽广意识;具有对行为进行判断的基本知识;具有对科学、艺术、文学的欣赏常识;培养调查研究、抽象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具有广泛的交际能力和与他人协调、处理和解决冲突的调解经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及领导组织能力。

五、关于会计人才评价的方式

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要求决定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方式也各不相同。对会计核算层次人员建议采用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税务会计形成性考核,会计岗位考核,问卷调查考核,日常工作表现考核等对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财会工作任务、工作规范程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工作业绩、后续教育、职业道德、工作与工作表现、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对会计管理层次、财务管理层次和企业决策三层次人员建议通过综合评价方式,评价他们是否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崇高信念的工作抱负;责任感就是兢兢业业、从大局出发,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也可以借助一些量化指标进行。

量化指标采用百分制计分办法,用扣分或评分的方法逐条逐项进行(另有若干加分因素)。其中60%(财会业务工作情况)以财务部门考核为主,40%(职业道德、诚信等)以相关部门或业务单位、财税部门为主。

对财会人员的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一次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反复评价往往就具有代表性。因此,建议通过向不同的评价主体如上级领导、同行、信息使用者询问、局域网上匿名评价等方式反复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则最终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为保证其连续、有效性,对每位会计人员奖罚并存,至少进行三年的跟踪评价。

六、提高会计人员评价效果的措施

1.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与会计人才评价有效结合

职业会计人员要不断及时地更新知识,特别是经济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培养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强化对职业的理解,经受职业训练,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基础。所以后续教育首先应注重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也是职业会计人员是否成功的评判根本。会计属专门职业,只有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才具备了会计坚实的内涵。其次,注重充实与会计相关领域的知识,尤其应积极学习企业的管理技能与经营概念、深入理解公司的政策、了解各部门的动作情形、建筑产品的特点及生产作业流程。再次,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创新意识;最后,加强理财技能的教育,也是评价人才基本功的因素之一。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投融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由国家单一投资主体,变成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许多个体投资者,纷纷投资小水电,作为投资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关心的是有没有钱可赚,作为电网,通过市场的竞争,竞价上网,电价低质量高的电站成为首选。

因此,小水电如何面对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迎接电力体制改革,如何进行财务评价,才能更准确更合理地反映小水电站的优劣,做好上级主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参谋,推动小水电的健康发展,是小水电财务评价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一个亟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1小水电财务评价方法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执行的《评价规程》采用的是还贷期反推电价或新电新价,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反推电价过高不能被市场所接受,过低不利于小水电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按静态投资,现行上网电价和贷款条件测算最大还贷能力和资本金,资本金比例不得小于规定的20%,并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最大还贷能力和资本金测算,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

2借款偿还期和年运行费

按有关文件规定,50MW以下的小型水电站贷款偿还期仅6年(从施工第1年开始),而50MW及以下的小水电站施工期也要2年~4年,还款期仅4年~2年,一般情况下,按现行上网电价是还不清贷款的。从目前一些地方的小水电建设情况来看,银行认为小水电的收入稳定、回收可靠,不存在大的投资风险,还贷期可以长些,甚至有些银行投资的电站出现了每年只要求还利息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财务评价时没有必要对还贷期做硬性规定,应由市场来决定,即由业主、银行根据项目的还贷能力和各方的期望值协商确定,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实际情况。

小水电年运行费包括发电成本中的修理费、工资及福利和其它费用。在《评价规程》中职工福利按工资总额的14%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保险金、劳保统筹、住房基金等过去没有的费用,现在也应运而生了,按有关文件,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0.25%,工资总额的17%和10%左右,这些都应计入小水电的年运行费用中。

3财务评价主要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及贷款偿还期等主要指标,并以财务净现值、静态回收期等为辅助指标。将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ic进行比较,当FIRR≥ic时,即认为该水电项目具有盈利能力,在财务上可以考虑接受。

众所周知,财务评价主要是考察项目本身获利多少,是否具有财务生存能力。从笔者最近参与的几个小水电项目财务评价来看,由于项目的融资方式较好,按现行电价和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计算,这些项目的还贷能力和资本金分红率均能被各方股东所接受,但就是财务内部收益率达不到财务基准收益率的要求。项目在计划部门审批时受到质疑。如果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财务基准收益率的要求,则需要反推上网电价,而反推的上网电价,电网又不能接受。这样一些相对较好的水力资源被闲置而浪费。笔者认为,财务评价方法中无需同国民经济评价一样,设置一个类似社会折现率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因为投资者也无需从什么行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另外,同一行业的建设项目外部条件也千差万别,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水资源量、利用程度差异均较大,各不相同,也很难定出一个全国都适用的数值,即使是某一地区,亦因贷款利率、物价指数的变化而非一恒定性。可以断言,计算出来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的项目并非实际盈利能力差的项目,常会出现一些看好的小水电,而财务内部收益率达不到财务基准收益率的要求。因此建议在修订有关财务评价的规范时,不宜以此做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对于单一水电项目,应当以投资者可以接受的最低项目融资成本作为项目可行的依据。即使要保留财务基准收益率这一参数,有关部门也应加强测算工作,并随银行贷款利率和经济政策的调整而调整,定期公布。目前这一工作相对滞后,如《评价规程》仍为10%,而现在银行5年期以上贷款年利率为5.76%,较制定《评价规程》时的电力行业贷款利率11.6%,已下降了5.84%,显然财务基准收益率10%已不合理。从目前来看,财务基准收益率以5年以上贷款利率5.76%加1~2个百分点的风险系数(约7%~8%)小水电建设项目就会有利可图。

4尽快组织并完成《评价规程》的修订工作

首先应尽快组织《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的修订工作,使之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小水电项目,财务评价结果已成为项目决策的决定因素。通常情况下,小水电项目只要财务评价可行,国民经济评价亦会可行,而且《评价规程》采用的影子电价法,任意性较大,从已完成的项目来看,几乎没有国民经济评价不可行的项目,如采用煤油火电替代方案做国民经济评价,实际上是电源的优选问题,它涉及水、火、核电及其它能源在某一地区的资源配置问题,应是电源规划应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对小水电可只进行财务评价,并按此结论,确定项目在经济上可行与否。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按《三峡移民工程稽察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三峡移民工程稽察对象为三峡工程库区有关县(区、市),包括县(区、市)内所有使用移民资金的项目和单位。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农村移民安置、县城(城市)迁建、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业项目复建、环境保护、滑坡治理。

2三峡移民工程稽察评价的内容和任务

根据三峡移民工程稽察目标要求,评价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

(1)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包干(简称“双包干”)执行情况评价。重点分析完成的移民任务是否与完成的移民资金匹配,是否存在投资缺口。

(2)移民工程总体进度评价。移民搬迁安置进度是否满足三峡枢纽工程进度要求,与控制目标的差异程度。目前评价的重点是135m水位线下移民进度是否能满足枢纽工程二期蓄水需要。

(3)移民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评价。包括移民工程实体质量是否合格、基础设施功能性质量和移民安置质量是否达到移民规划预定的目标。

(4)移民资金使用管理评价。主要是指移民资金的使用效果,如移民资金使用是否及时、安全和有效。

(5)国家的法规和三峡移民政策执行情况(简称“合规性”)评价,在实施中是否出现走样变形的情况。

3三峡移民工程稽察评价的参照系

参照系是管理控制目标,是三峡移民工程稽察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包括国家和各行业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三峡移民规划的安置标准、移民任务量、包干投资等。由于移民工程的复杂性,稽察评价分析主要分为包干投资、规划任务、流程、水位和年度计划等五大参照系,具体规定了库区各县(区、市)移民工程建设要满足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的要求。

由于包干投资、规划任务、流程、水位和年度计划等五大参照系的控制目标和重点不同,单独运用均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须综合运用五个参照系就可避免这一点。规划指标是总量匹配分析的标准,流程进度是阶段性移民任务的控制标准,水位进度是水位以下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的控制标准,年度计划是年度移民任务的控制标准。

在实施过程中,规划任务、流程进度规划属长期或中长期计划,随实施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是正常的,关键要利用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变更确认,避免不合理变更,并使合理变更成为参照系的组成部分,以免评价结果失真。

4三峡移民工程稽察评价分析方法

评价分析方法主要有:匹配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标准对照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及专家打分法,以下重点阐述匹配分析法和差异分析法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

4.1匹配分析法

匹配是指完成的移民任务与使用的移民资金应协调一致,或称使用了多少移民资金就应该完成多少移民任务。匹配分析是指在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实际使用的移民资金完成的移民任务与包干的移民资金应完成的移民任务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协调一致的一种分析方法。

4.1.1匹配分析方法的基础

(1)移民工程实物量与移民任务在效用上是可比的

在将移民工程实物量转换为移民任务的前提下,移民工程实物量和移民任务可比。移民任务既有按淹没实物指标确定的,也有按迁建规划指标确定的;移民工程实物量是用移民补偿投资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形成的,由于固定资产的不可复原重置性和建设中扩大规模及提高标准,导致移民工程实物量与移民任务不同比。要使两者之间可比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货币量可比;第二是在移民安置效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能够进行功能补偿。如移民建房100m2的砖混结构房屋与淹没前200m2的砖木结构房,对移民而言,效用是相同的,则认为两者是可比的。

(2)工程实物量形成过程中与工程使用资金的对应关系

形成具备移民安置效用的实物量要通过建设过程来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实物量与资金是否对应是进行匹配分析的另一个前提。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移民工程项目处于前期阶段,实物量未形成,但需要支付前期费用,匹配分析无意义;

②当移民工程项目处于在建阶段,实物量正在形成,支付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与工程实物量可直接利用两者任务完成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③当移民工程项目完建进入使用阶段,实物量已经完成,支付的试运行费用通过待摊处理后可与实物量进行匹配分析。

因此,当工程处于在建状态时,由于要分摊前期发生费用,实物量与资金的匹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工程的进展会越来越小,到竣工验收阶段会趋于一致。由于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占总投资比例很大,这种差异对匹配分析结果影响不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移民实物量与使用资金的对应关系是复杂的。如施工单位垫资,拖欠工程款,使移民工程实物量与使用的移民资金不对应。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有一个保证系统,即建设工程项目施行监理,并严格按监理计量签证进行支付,才可用货币计量工程实物量进度。

4.1.2计算方法

(1)匹配系数法

用累计完成的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与包干的移民任务和移民资金进行比较,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匹配。计算公式为:

匹配系数=(实际完成移民任务量÷包干移民任务)÷(实际完成移民资金÷包干移民资金)

若对迁建项目而言

匹配系数=(实际移民任务量÷计划任务)÷(实际投资÷预算投资)

此种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库区县(区、市)移民工程总体、大类的“双包干”执行情况的评价,评价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移民工程有效实物量的量测和由项目到大类进行汇总核算时进度权重系数。

(2)重编预算法

对实际完成的移民工程量,采用包干补偿价格(1993年5月基准价格)编制预算,与该项目实际完成的移民投资(静态)进行比较,计算投资差额,这种方法相当于对移民工程按移民补偿标准进行一次评估,按评估值与实际完成值之差的大小衡量匹配程度。计算公式为:

投资差额=已完移民工程实际投资额-已完移民工程包干预算

这种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量测项目投资缺口的大小,适用于以移民资金为主的在建移民工程项目。

4.1.3应用匹配分析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进行比较分析时,要注意目标值是否进行过调整,如有,则要以经批准的调整值作为目标值。随着比较层次从项目、科目、大项、大类的变化,还要注意包干投资对应范围的变化,目标值应作相应的调整。

(2)由于迁建项目建设状态、结构的差异,实物量与资金流量之间的对应是一个变数,只要在误差范围内,应确定为合理的,因此,应将匹配比例系数确定在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2差异分析方法

差异是指实际执行情况与参照系控制标准的差异。差异分析是通过计算差异程度和趋势分析,找出差异原因,提出纠正差异的措施,主要适用于进度偏差和投资偏差的分析。移民工程的进度和投资产生差异主要原因有:

(1)价格。如建筑材料、劳动力价格等变化,还包括国家政策调整对移民补偿的影响。

(2)结构。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实施的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属系统外因素;二是规划考虑不周造成的属责任主体系统外部因素;三是随意调整计划,挤占挪用移民资金造成的属责任主体内部调整问题。

(3)效能。包括进度效能、投资效能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4.2.1差异分析法常用分类及内容

差异分析的方法关键在于确定已完移民工程计划投资、拟完移民工程计划投资、已完移民工程实际投资三个参数。差异分析的前提是能够量测迁建项目在某一时点的计划投资、完成投资、完成实物量。分析方法常用的有横道图法、表格法和S形曲线法,分述如下:

(1)横道图法

用横道图法进行差异分析,是用不同的横道标识已完成移民工程计划投资、拟完成工程计划投资和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横道的长度与其金额成正比。该方法形象、直观,但反映的信息量少,适用于较宏观层次的比较分析。

(2)表格法

对已完成工程计划投资、拟完成工程计划投资,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等项用列表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活、适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便于计算机辅助,因此在稽察评价中广泛采用。

(3)S形曲线法

选择时间和费用作为坐标轴,分别表示出已完成工程实际投资、拟完工程计划投资、已完工程计划投资三条投资曲线,可以进行差异分析。但该方法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三条投资参数难以计算,一般不适宜进行稽察评价。

4.2.2差异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逐步确定参照系控制指标的允许偏差值,使偏差分析更具有操作性。

(2)进度偏差和投资偏差两者密切相关,应综合运用,才能正确判断偏差的方向。

(3)偏差分析对项目的计划系统和实物量的量测要求较高,目前三峡移民工程中许多项目还不具备直接量测条件,需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从而影响偏差分析的应用范围。

(4)差异分析因参照系统的不同和评价单元的不同可分为多层次,进行多因素分析,如在进度差异分析中可分为总进度差异、流程进度差异、水位进度差异、年度计划差异等。

5结语

评价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考试与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新的考试与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讲新课前让学生先自学

讲授新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情况先自学教材,自学后进行评价测试,这就是“不教先评”。“不教先评”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情绪。

“不教先评”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在每个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或按教材中编排的单元,或按某一主题自行组织单元。既可以按照教材单元编排的顺序,也可以共同商量确定单元教学的顺序。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布置一个单元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学。低年级要求要明确,布置任务要细致。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在教完汉语拼音以后,布置学生在预习单元教材时做到“读、标、圈、划”。读,熟读课文;标,标出自然段;圈,圈出自己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划,划出自己喜欢的或不懂的句子。最后,进行教学前评价测试,教师分析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测试中反映的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针对性备课和教学。

“不教先评”符合中小学生心理需求,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要求自主,喜欢探究和冒险是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首先面对教材,自学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学习方法安排自己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自学以后进行评价测试,使学生看到自己自学的成果,展示了自己学习的能力,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不教先评”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首先面对教材,自己学习,使学生消除依赖思想,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就如同第一次是朋友开车将你接到家中做客,第二次,让你自己走过去,你不一定认识路。倘若第一次你就是按照朋友告诉的门牌号码,自己一路问人走过去的,第二次再叫你去他家,一定不会不认识路的。

“不教先评”提高了教学针对性,节省了教学的时间;通过评价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将单元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所有学生通过自学都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师教学中不需要多花工夫的部分。第二是一部分学生掌握,一部分学生未掌握的内容,这是必须提供个别教学的部分,个别教学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同学间相互提供。第三是学生自学都未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即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这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评价分析以后,教师整合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进行针对性备课和讲课,讲学生的共性疑难、讲本单元的关键、讲需要拓展的内容。

“不教先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首先面对教材,使学生在自学中学会了学习。

均分激励,共同进步

“均分激励,共同进步”是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形式,每4—6人一组(中学最佳效果是4人)进行分组。每次考试评价以后,以小组平均分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并将小组平均分在班上公布,且表扬绝大多数小组。

“均分激励”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传统的考试评价片面放大了分数竞争的作用。班级同学之间的不良竞争,使学生心态扭曲、心胸狭隘,恶化了学生人际心理环境。“均分激励”由于每个组员的进步都会给别人带来进步,别人的进步也会导致自己的进步,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均分激励”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均分激励”使学生学习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使得学习小组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利益的共同体。由于以小组平均分作为每个组员的成绩,因此成绩好的同学会觉得光是自己成绩好不行,必须尽力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差的同学也会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必须认真学习,尽快把成绩赶上去。实验班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学习成为经常发生的、自然而然的事。

用小组平均分作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它是成绩册中学生学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平时测试评价成绩乘以60%(有时实验班级自定比例),加上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学习态度、进步程度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进行的综合评分,即为成绩册中该生的学期平时成绩。

教前教中教后三次评价

第一次是教学前评价。教学前评价是指学生自学教材后,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备课)之前的评价。它使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备课提供依据。教学前评价消除了教师“不讲不放心”的顾虑。让教师看到学生自己学习的潜能,为教师由衷欣赏学生、不断表扬学生提供了基础。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更加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次是教学中评价。教学中评价是指,该单元教学课时数进行到一半,且教完本单元内容时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如果学生已提前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就可以提前结束本单元教学,带领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下阶段学习。如果学生学习进展情况正常,则根据评价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备课,组织教学。如果学生学习情况很差,则教师势必对评价工具进行反思,看其是否合理和科学;对教学进行反思,大幅度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所剩一半课时,对前面的教学进行补救。教学中评价起到及时调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行为的作用,促进教学处于良性循环。

上一篇:材料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