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6 06:36:29

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设计管理;内部控制运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管理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理论及实务界也掀起了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潮,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的构想。刘明辉教授(2001)提出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治理控制、管理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文化。阎达五、杨有红教授(2001)提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应该抓住关键因素,有步骤、分重点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关键因素包括:健全管理机构、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强化预算管理等。朱荣恩教授(2001)提出,单位内部控制可由三部分组成,即组织结构、人员管理、业务程序,并且认为当前重点是要加强企业业务程序的内部控制。郑石桥博士(2003)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机制的组成部分,即融合于管理机制之中的内部控制。谷祺、张相洲教授(2003)认为。内部控制是由制度、市场、文化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系统。杨雄胜(2006)认为,培养单位员工的忠诚是现代内部控制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了员工积极性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章铁生(2007)在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国际实践与启示一文中认为,我们可以根据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借鉴有关信息技术控制模型,发展出我国实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模型。

国内外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主要对内部控制框架的目标、要素、程序等有关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一个简洁、实用、有效、统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研究。因此,笔者提出了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管理模式。

一、“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构想

所谓“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评价活动,进行科学的策划、组织和协调,从而使内部控制达到完善、高效发挥作用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融合型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嵌入式内部控制方法

推行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管理模式。要做到“一个观念”、“一个方法”、“三个管理”。

1所谓“一个观念”,就是要树立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活动融合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各种管理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以便使各种管理活动都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不单独制定。但要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既可以避免内部管理制度的重复制定,又可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2所谓“一个方法”,就是采用将内部控制嵌入各种其他管理活动的技术方法。内部控制不是附加的。而是嵌入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当内部控制嵌入企业的基层组织并成为企业核心部分时是最有效的。控制应该是“嵌入式”的而不是“流于表面”的。

3所谓“三个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完善。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以及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否到位进行三位一体的管理,其目的就是促使单位的内部控制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管理操作模式构建

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构想如下:以融合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嵌入式的内部控制方法,统领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运行、内部控制评价三大管理,目的是使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评价更加有效。

二、“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的设计管理

(一)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结合已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企业应着重确立风险意识。企业发展中存在着经营亏损甚至经营实体破产等风险。因此。应将风险意识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设立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点,并采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化解、风险预警及风险报告等措施防范风险。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已有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内部控制的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已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即将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操作细则,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我国所有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准确理解内部控制定位,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财政部已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等已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同时。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的说明,这将有利于准确理解和具体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位及内涵。尤其是2007年财政部新制定并广泛征求意见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的。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行将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的运行管理

(一)内部控制运行全员覆盖管理

按照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要求,内部控制运行中人人都是施控主体,人人又都是施控对象。尤其是治理层,高管层,管理层首先带头垂范。要充分发挥制度管人,民主监督,权利制衡等有效方法,不允许有任何例外人员置身于内部控制活动之外;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积极性(学习型生态)。积极营造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确保内部控制网结和网眼纲举目张。

(二)内部控制运行全业务覆盖管理

按照嵌入式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要求,所有的业务活动都应该置于内部控制的效能之下。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要主次分清,区别对待。对于重点业务和重点部位要重点从细控制,对于一般业务和一般部位可以从简控制,以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可有效防范风险之目的。要充分利用管理信息化技术(IT)平台的优势。积极构建嵌入式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全业务的适时控制及适时评价,确保单位各项业务的健康有序进行。

(三)内部控制运行信息反馈管理

良好的信息沟通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也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几乎存在于所有社会经济领域,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大量的信息失去时效性,同时信息不对称为舞弊者实施并掩饰其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克服信息不对称,加强信息沟通反馈,是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沟通反馈信息系统应能确保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规定、它们如何生效,以及他在控制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员工应知道他所负责的活动是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的;员工还应拥有在组织中向上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组织及时掌握营运情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四)内部控制运行的修正管理

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之后,不能保证一劳永逸,还需要经常的“呵护”。因为组织已有的内部控制一般都是为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而设计,因此可能会对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能力。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今天也许能有效发挥作用,但不能保证该控制明天或明年仍然有效,因此要定期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评测与修订。

(五)内部控制运行的奖惩管理

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激励机制设计要对各层次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激励机制设计也是一种使员工主动不舞弊的控制措施,是高层次的内部控制。它的基本逻辑是,人要用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时。会有一个思想上的自我平衡过程。当他认为自己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时,采用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企业能够以业绩为基础。合理地确定报酬结构,使员工有一种公平感,则大多数人要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自我平均就无法做到,从而也就会大大减少错误和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业绩评价激励机制是一种使员工主动不舞弊的控制措施,是高层次的内部控制。

四、“三位一体”内部控制评价管理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管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可靠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

企业主要领导要大力倡导和支持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或指定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涉及诸多经济内容的系统工程,而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可行的监督检查制度能较好地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正常、有序地运行。

(二)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评审的主力军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贯穿整个经济实体管理的系统,所有部门、岗位都在其中充当着角色。内部审计也不例外。而且。内部审计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充当着重要的监控角色,既要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督促执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使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指导和检查

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对单位内部控制有着规范和指导作用。同时,财政部门就有关内部控制而进行的各项检查及验收工作等。又能从外部有效地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促进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2篇

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能实现医院资产的最优化配置。因此,本文就以资产清查为契机完善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医院资产内部管理水平。

关键词:

资产清查;医院;内部控制;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变得越来越完善,因此,注重医院资产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以资产清查为重要契机进行全面审查,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1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

1.1管理人员方面

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清查的重要性,仅对临床方面的管理比较重视,从而导致医院资产出现流失问题,甚至降低资产清查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清查工作人员只是形式化地完成相关工作,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出医院当前的资产情况,并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同时,很多资产变动没有得到及时登记,如调拨、竣工、报废等方面,没有进行入账,从而影响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效性。

1.2业务部门方面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都会在年末时,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但是,内部检查、外部审计的标准与要求等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完成的复审程序也不一样,从而导致部分审核条例得不到真正落实。例如:财务部门在进行资产的重新核算时,对维修保养、主要使用部门进行的审查力度较大,而其他方面的审查不够深入,从而导致账实不符情况出现,最终导致医院每年资产盘点都存在一些理不清的问题。又如:某个设备是临床部门在使用,但已经停用一年,各相关部门没有及时登记;某个工程竣工时没有及时进行竣工结算,最终影响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

1.3制度落实方面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医院加强资产清查,是医院资产内部管理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但是,很多医院存在新旧制度衔接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等多种问题,从而影响医院资产内部管理现代化发展。例如:财务人员必须学习各种现代财务管理知识、信息化设备、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等,并注重新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落实,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资产清查的可靠性。但是,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审核时,仍然采用旧制度,或者是按照旧制度进行清查,最终影响资产清查的全面性。

1.4存货方面

当前,医院的资产清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固定资产;第二,存货。而在存货这方面存在有账实不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会议用药、民政用药、备用急救药和报损药等,这些导致和电脑系统里存货与实际存货不符,财务把金额调了,而电脑实物数量专管部门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其次,管理高低值耗材材料的部门,新旧软件的衔接不到位。管理电脑耗材的相关部门,给财务部门的票据传输上有时间差距,从而影响医院清查准确性。

2实际工作中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大执行力度

在利用资产清查这个契机的情况下,医院想要有效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必须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提高对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才能避免会计信息出现误差,从而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加大资产清查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注重财务核算、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全面落实,并保证医院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的顺畅性、协调性,对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有着极大作用。当前,医院采用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第一,统一领导;第二,机制管理。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种财务活动的开展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资产清查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决策、执行和监督这三个方面加强重视,促进其一体化发展,才能确保各种上报核算资产信息的准确性,最终达到监督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目的。另外,在进行资产的核算、清查时,医院管理人员加强重视程度,几个部门的工作才能快速推进:第一,资产管理部门;第二,财务部门;第三,审计部门。在各部门协同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医院资产清查工作效率。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层层分解责任的方式,发挥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医院各部门对资产清查的认识,还能提高他们对资产内部控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在利用现代信息软件进行财务审核的基础上,如金蝶财务软件、信息化资产系统等,实现各部门财务信息有效衔接[2]。例如: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可以针对各个部门,如采购部门、临床科室、内科、外科等,建立资产使用情况明细账,以通过科室台账的方式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最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2.2全面落实各种新规章制度

当前,医院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国家对医院资产清查、内部控制管理等都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医院必须全面落实各种新规章制度,注重新旧制度之间的良好衔接,才能为医院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同时,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负责资产调动、分配等工作时,必须注重协作性,及时进行登记,才能避免资产使用情况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最终提高医院资产清查的可靠性,对于提升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实效性有着极大作用。例如:财务软件在升级以后,库房工作人员、各科室人员应快速熟悉其操作流程,并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才能提高资产清查的可靠性。同时,存货方面的信息,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登记、补充、调整等,以在各种药物采购、领取等以后,保证其账实相符。

2.3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注重其相关机制的优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各部门工作质量,最终促进医院更快、更好发展。当前,需要优化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有:第一,购置前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和及时审批,相关科室必须严格进行审核、准备相关材料,才能提高购置计划的科学性;第二,各种资产的购置,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以选择出最合适的供应商;第三,各种设备、仪器等在使用时,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如临床科室成套设备的使用,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维修与保养,并及时填写维修记录,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资产清查的可靠性。

3结束语

在医院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资产的清查工作,保证审核时相关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方志宏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吴丹.关于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4(8):128.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收费;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门急诊收费处作为窗口单位,在各医疗机构中有着双重身份,即收费窗口和服务窗口。每天要接待大量病人,接触大量现金、票据,对医院门急诊收费的监督管理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其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优化内控环境、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乃至推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都具重要的意义。

对如何加强门急诊收费的内部控制管理,笔者有以下见解:

一、建立电子信息化收费系统控制制度

在收费系统程序设计中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对权限及密码口令加以控制,设置收入日报表、预交金报表、病人费用分户账等报表。在收费员缴款报表中应设置收费缴款汇总报表,用于监控每个收费员的缴款情况。财务人员根据每个收费员上交的个人缴款日报与缴款汇总报表相核对,如果当天有收费员没有上缴收入,应及时追查原因并作挂账处理。设置这种报表能有效地监控收费员的缴款情况,及时发现挪用现象。

二、建立严格的现金及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POS)结算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医院收费部门来说,现金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大,收费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现金,所以对于加强和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强化业务流程及定额备用金的控制。

近年来,刷卡交易的病人群体不断壮大,POS交易数量在医院结算中快速增加,对于POS机使用的监管也成为财务监控的重点。

第一,收费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需在医院的收费系统生成当天个人收入日报表,并根据收入日报表的现金数目上解现金。对POS结算的银联单应统计是否与日报表上的刷卡金额相符,连同日报表一起交财务稽核。

第二,财务稽核应先以POS结算汇总单入手,POS结算汇总单能为每位收费员提供带有交易笔数、交易合计金额的结算汇总单,统计出每位收费员在该结算期间的POS交易金额,以此来确保现金缴款的准确性。

第三,财务稽核人员应不定期对收费岗位的现金进行盘查,确保实物、现金与财务账相符,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收费环节隐患。

三、加强和完善门急诊收费票据的使用与管理体系

收费票据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门急诊收费票据由各收费员从财务科领出,财务科根据各收费员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管理。在收费系统中设置票据号码,已使用的每个票据号码都能在收费系统中查到相关的收费记录。在缴费报表上设置收费起止号码、作废号码,财务科票据复核员根据缴款报表就能清晰地复核收费员使用票据的连续性。对收费员已使用完的票据要及时进行核销,要求收费员用完一箱领用一箱,不得积压。

四、建立严格收入退付管理制度

门急诊收费员办理病人退费时,应收回有经办医师(或经办科室、药房药师)注明退费原因及签名同意退费的原已缴费的收费票据、处方单据等资料,填写退休申请单,并由相关人员证明签名确认方可退款。如属半退费的重开票据,需在作废票据上注明重开号码并要证明人签名确认方可退费。退费收回的单据应在缴款报表上注明作废号码,并附在收费存根联上视同作废票据报账。

财务稽核人员复核退费资料是否手续齐全,并在收费系统核对作废记录是否与退费资料相符;核对POS结算发票的退费应遵循“卡里来卡里去”的原则,避免“银联卡、医保卡套现”现象的发生。

五、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对账制度。

财务科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每月月底结账前一定要做到事先核对,包括收费系统的收入汇总表与财务总账收入核对,及时发现收费员有无按时上交收入报表,以确保当月收入的真实性;核对POS刷卡业务银行账与出纳日记账,及时发现收费员刷卡收入是否顺利到账,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冀东.试论医院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J].卫生经济研究,2012(2).

2.韩炜.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六个关键控制点[J].经济师,2012(12).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管理

一、有关组织内部控制管理

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是将风险防范、监管得力作为目的,并以专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为其基础,经过建立过程间的控制流程、把握其中的关键步骤与要素,用流程化的形式呈现出其运营中的管理规范。根据分析,作为一个组织,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如下:(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管理过程实施的基础,一般其包括管理架构,机构设置,权限分配和责任分配、人力规划、自身文化等。(2)控制管理活动。控制管理活动是根据自身的风险,去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和行为,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及未雨绸缪做好应急准备。(3)风险划分。风险划分,也可叫做风险评估,是一个团体组织去面对各种情况,进行识别、加以分析,在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中的风险,正常划分各类风险,以安排相应的对策。(4)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管理和控制在实施中经行的各类监督,检查其风险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其中实施的缺陷和不足,这样就可立即纠正。(5)内部沟通。组织是由人来组成的,沟通成为一个团体企业组织及时、有效地收集和传递与内部交流的各类信息,保证信息能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结合。

二、房产管理处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必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管理是组织在以实现内部经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分工,作为组织来保证各个职能部门和部门人员之间对于业务活动合理的组织、调节和制约的措施和方法,它是用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权责,最终达到一个完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互为依照的控制管理的一个统称。内部控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加强管理,实现最终的管理控制目标的一项高效的方式,对于一个企业其非常重要,对于房产管理处这样一个职能组织也是如此。

房地产所占的土地,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资源,其属于国家所有。而房产管理处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贯彻来执行国家和市级有关房屋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对全区乃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以及负责房改资金的归集管理,编制全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管理,同有关部门做好廉租住房项目、资金安排并监督实施、指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的审查,并负责全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编制全区城市房屋拆迁规划和年度计划,还有就是核发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裁决拆迁纠纷等,由此看到其房产管理处的工作十分繁杂,而房子作为一个关乎老百姓民生问题,其任务也是尤其重要的。作为房产管理部门这样责任和任务这么重大的一个部门,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是刻不容缓的,只要内部管理得当,对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重大。

三、我国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的现状

(1)我国部分地区的房产管理处的内控意识薄弱,执行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为内部人员观念不足,限制了服务意识。对于大多数的房管工作人员来说,房管处的工作作为政府部门行驶其职责,有部分所在岗位干部职工对于“金饭碗”的思想仍旧抱有侥幸心理,其欠缺竞争意识,对于形势把握不够;还有一些人员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态度冷漠,对于群众欠缺耐心的指导;有的存在不勤政、有贪污受贿行为,依着关系去办事的行为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了房产管理部门的形象。(2)房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不健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的房产管理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对于控制环境、财务制度、控制过程等方面均有许多的不健全之处。例如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协调少,各自为政比较多;甚至有些人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把时间和心思可能放在其他地方上,严重缺少主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意识。(3)房产管理内控制度其行为主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经常国家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于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根本不能及时理解消化,再加上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许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与国家要求的优秀服务有很大距离。(4)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房产管理处工作繁琐,虽然经常有新的制度出现,但是许多都浮于人事,大多数制度高挂庙堂,制度约束和监管性不大。例如,当某些干部被提升后.其没有在其岗位中工作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对于管理一知半解或者管理不善,再者还有可能工作考核不到位,对于下级人员只有最终考核,缺少过程中的对细节的探究和考核。

四、完善我国房产管理处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1)建立合理对路的用人体制。作为房产管理部门,在干部的提拔选择上,需要打破原来的制度框架。一定要树立“公平、公正、竞争”的观念,在选择上要坚持重视品德、重视能力和政绩的用人原则,在工作实际中,根据岗位去选择人员,争取发挥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对于个人考核要坚持民主和组织审查相结合,不定时的对于各级干部进行考核,根据情况可以选择性建立一些对于中层干部管理条约和政策,根据成绩,对于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百姓拥护的干部给予表扬和嘉奖。相应的对于工作成绩不明显、能力也不显著的干部,组织和上级可进行培训帮助使其能迅速提高,而对于工作成绩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进行合理调整,最终使整个用人制度达到积极向上、相互团结、求真务实的风貌和意识。(2)建立健全规范的服务体制。作为国家职能部门,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无论处于什么时候,都需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房产管理工作是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的,最终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主动去协调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团结在人民群众周围。工作人员要时刻具有服务意识,努力扩宽服务的渠道,最终提高服务的质量,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的工作人员要勇于承诺,服务好每个一个需要的人,进一步也要善于变通,要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意识。老弱病残,要积极采取亲自上门服务;也要善于树立个,遇到特殊情况要特殊办理;工作人员还需具有按需服务的意识,方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除此之外,对于大众要敢于公开办事程序过程、收费情况、服务情况。某些站点可以设立群众举报邮箱,采取责任追究制,增加群众的对过程的理解,完善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加强服务质量,树立始终服务于民的理念,最终使我们的房产管理效率更高。(3)完善房产管理的督查机制。国家部门就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监督制度是房管部门科学发展的外在动力。部门工作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以此提高和改正错误手段。完善监督体制有主要在以下几点:第一是采取完整的内部监督体制,各个部门要坚持不定时利用各种方式对各个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加以检查,使其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第二是大众监督,要敢于面对媒体,经常可邀请各类媒体到服务工作中采访和报道,从而每一个服务人员能尽心地做好服务工作;第三是设立监督员,让监督员到大众去,多听人民群众的真心话,探求大众的需求,这样尽快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改正;第四是多邀请社会各界来监督。听取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房管处工作的意见,这样多向结合,从而完善了房产管理的监督体制。(4)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面向大众的部门,一是要多树立宣传典型,突出房产管理工作中的新人新事,营造个个争先的良好环境;二是奖励业绩突出的人员,对于服务人员中,群众呼声高人和事,不管是什么职务,只要其成绩显著,就应该奖励,从而鼓舞人员的士气;三是要建立情感激励机制,作为领导或者管理者,要对每个人都热情、坦诚。作为管理者,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有集体观念和组织观念,团结于每个工作人员周围,最终加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使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到最大化,房产管理内部的控制管理才最有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张自影.杜会化服务[J].大学图书馆的时代使命.2009(9)

[2]刁松龄.谢艳伶.大学图书馆为外向型民营企业信息服务之探索[J].2007(2)

[3]李雁.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企业导报.2009(8):90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5篇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国的历史、政治背景和经济基础不同,其内部控制制度也各有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不断建立完善法规体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修订更新。由于过去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比较片面,更主要的是观念、体制所限,我国普遍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范围比较狭隘,基本以内部牵制制度和“一支笔审批”等形式出现。许多单位虽然建立了名称各异、以财务会计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控制只针对基层员工,而管理决策层不受约束。重大事项处理程序不规范,导致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大股欺小股”现象时有发生。甚至管理决策层故意违规,编造谎言欺瞒广大投资人及债权人,使经济秩序遭受严重干扰,同时产生诚信危机。二是由于对单位内外部环境未做深入全面的调研,目标不明确,任务与岗位未做针对性的细分或未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操作性差,造成权责不清,大事小事推诿扯皮,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切实有效地得到落实。三是对规则的执行程度、效果未作认真严肃的督察,执行不执行一个样,或不能善始善终,或习惯于老套路及迁就个人意愿,把个别人情关系及利益置于广大公众利益之上,损公肥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制度本身未适当融入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未形成诚信实干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协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对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应对。

二、对内部控制实质的理解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其实质的认识及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不同体制试验者、不同阶层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什么是内部控制实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针对资本市场暴露的弊端,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并公开披露内部控制制度。早在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就指出了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的区别,提出两套不同的控制内容及程序。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我们认为,应将会计控制视为一个在一定环境下可独立控制的系统,但它又不能离开管理控制单独存在,否则其控制效力无法保证。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紧密关联。会计控制是管理控制的子模块之一。以会计控制为主的控制模式,其独立性、控制力度是受管理决策层制约的。战略目标及其实施途径一经确定,会计控制并无选择的余地。所以应更注重管理控制及管理决策层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决定性作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种规定是有中国特色的,责任明确但在实践中缺乏互动性。这就为个别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会以利己的控制模式来取代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必须抓住实质性环节和关键性人物,其责权设置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及不可替代性。

从微观控制即单位内部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单位为保证自身对社会的有用性、为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外风险而设置的,在日常运转中应遵循的管理质量标准。它具有权威性、公开性、公正性,从单位最高层至最基层都无一例外地要遵守。从宏观控制角度讲,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社会公德、各项法律规范被遵守,保障单位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维护单位正常秩序,它是微观管理通向宏观管理的第一道闸门。这就是内部控制的实质。

三、内部控制规范实质重于形式的宏观治理及微观对策探讨

从宏观上讲,要取得改革的成功,要提高各类单位的管理水平,首先要规范政府官员行为,突出法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地位,摆正法与权的关系。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的,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改革完善决策机制及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制度创新,加强宏观综合治理力度。由此可看到中央对正本清源、改变政府作风,引导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健康发展的决心和措施。发展经济与政治战略目标相互协调,保证社会稳定,让公众从发展中看到希望。这些措施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完善的前提,而规范的、现代意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又是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具体化,填补了我国微观管理制度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是规范单位法人行为的迫切需要。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6篇

一般的理论认为,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描述应该采用“交易循环法”。此法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将企业经济业务分成若干业务循环,再了解各循环内的内部控制并进行相应的了解记录。所谓交易循环法也称切块审计法,是指将密切相关的交易种类或帐户余额划分为同一块,作为一个业务循环来组织安排审计工作的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在了解内部控制上,其实质就是将内部控制系统划分成若干业务循环子系统,然后再针对每一业务循环子系统进行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描述。然而,我国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从“内部控制结构”入手去了解和描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例如,《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分别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个方面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准则的这种规定无疑是告诉人们,在审计实务中应将内部控制系统划分成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子系统,并且,内部控制的了解、描述也应该分别按这三个子系统进行。这样,我们的审计理论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内部控制了解、描述的业务循环法与内部控制了解、描述的结构分析法是两种方法还是一种方法?如果是两种方法,那么,哪一种方法更科学?如果两种方法都科学,为什么《准则》强调要求注册会计师只能采取“结构分析法”?如果是一种方法,又如何理解对内部控制同时按照两个标志(业务循环、结构要素)所作的划分?显然给职业界的人士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一、“两种方法”的理解

把对内部控制了解、描述的业务循环法与结构分析法作为两种方法看待,理解上并无困难。因为无论是业务循环法还是结构分析法都是对同一事物(内部控制)所作的不同划分。审计实务中,人们不可能在一次审计中对同一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作重复的了解、描述:要么按照业务循环来进行,要么按照内部控制结构来进行,这是“两种方法”的基本观点。单独对“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所进行的理解、阐述,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一旦把它们和理论的或实务的有关方面联系起来,其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凸现。

把业务循环法作为了解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无疑是对内部控制结构分析理论的一种排斥。因为在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按结构分析理论划分的内部控制结构要素将会变得毫无实际意义,失去了应用价值的结构分析理论充其量也只能是供理论家们孤芳自赏的一种“纯理论”。

把结构分析法作为了解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无疑可以将内部控制的结构分析理论应用得淋漓尽致。但这样一来,却与其后的审计程序(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发生了矛盾和冲突。现代审计理论认为按照业务循环进行实质性测试是一种科学的审计方法,为了与实质性测试的业务循环法相匹配,符合性测试也应该按照业务循环来进行。了解、描述内部控制是符合性测试的基础,如果内部控制按照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进行了解和描述,符合性测试必然会失去按照业务循环来进行的条件。把业务循环法和结构分析法作为两种方法看待,存在种种矛盾,因此,“两种方法”的理解并不科学、合理。

二、“一种方法”的理解

“一种方法”最可能的理解是对内部控制按业务循环法、结构分析法递进划分后再进行了解、描述。所谓把内部控制按业务循环法、结构分析法进行递过划分,也就是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首先可以按照业务循环进行划分,划分后的每一业务循环都包含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因此,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描述实际上只要从每一业务循环入手,分别对每一业务循环中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进行了解和描述就可以了。例如,有的文献就认为“了解收入循环的内部控制结构时,应分别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要素进行考虑。”

“一种方法”的这种理解,表面上看可以有效地解决“两种方法”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但仔细考虑之下,“一种方法”的这种理解依然存在着问题。内部控制结构分析理论把内部控制按照其结构划分成三个要素,每个要素都是单独作为一个完整的子系统加以考虑的。其中控制环境、会计系统这两个要素,人们应该将其作为两个完整的系统加以研究、评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控制环境这个要素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的,如果将其分裂开来,纳入每一业务循环之中,认为每一业务循环中都应包含着可能是不同的控制环境这一要素,这不仅有违结构分析理论的本意,而且于理也不通。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控制环境所包含内容的考察找到答案。结构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控制环境应由以下部分构成:(l)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2)组织结构;(3)董事会;(4)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5)管理控制方法;(6)内部控制;(7)人事政策和实务;(8)外部影响。很明显,控制环境的这些构成内容只能是针对整个企业而言,不能将其分配到每一业务循环之中。因此,上述“一种方法”的考虑显然也不能成立。

三、一种合理的解释

业务循环理论、结构分析理论都有其合理的内核,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了解和描述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吸收业务循环理论、结构分析理论两者的合理内核才能产生一种科学的了解内部控制的方法。这种科学的方法不是将业务循环理论与结构分析理论简单地组合,而是有机地融合。其具体思路是:

1.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描述。例如有的文献就认为“有关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的问卷通常可用于整个客户”。通过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应能满足注册会计师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的要求。通过对会计系统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应能识别和理解以下事项:(1)被审计单位交易和事项的主要类别;(2)各类主要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过程;(3)重要的会计凭证、帐簿记录以及会计报表帐目;(4)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

2.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程序按照业务循环进行了解和描述。因为控制程序主要涉及:(2)交易授权;(2)职责划分;(3)凭证与记录控制;(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5)独立稽核等内容。由于“审计人员了解控制程序这一要素,比了解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要素,更强调特定单项控制程序与特定认定之间的直接关系。”所以,这些应该是以后符合性测试的主要内容(如果需要),而且这些内容本身就包含在不同的业务循环之中。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7篇

财政部曾于2001年11月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号——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后又在2002年2月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形式予以。导致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准则项目的征求意见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对象、内容、范围等存在着许多重大争议。本文综述了《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争议,并提出有关探讨。我们认为,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许多争议不仅涉及到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和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在更深层次上也反映出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少差异。对有关争议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开展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一系列问题,也为会计界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及实务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性质的界定

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形成于《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在总则部分已经把“管理建议书”和专门接受委托的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了区分,表现为“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内部控制专门进行审核,并提出管理建议,不适用本公告”。中国证监会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界定也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变化到“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内部控制评审报告”。于是,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对涉及内部控制的专门性鉴证业务的规范既有别于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中的“管理建议书”,同时在制订《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时又和中国证监会最初提出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议书”的要求存在规则制订时间上的差异。因为《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的立项起草工作从2000年底开始,当时关注的是证监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新要求。由于在我国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框架下无法对“评价”进行明确的性质界定,同时考虑到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涉及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而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又早已存在对内控鉴证服务的潜在定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规则制订初始便将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界定为“审核”。

根据美国的会计服务框架,审核(examination)与审计的区别通常在于对象不同。例如,审核对象可以是未来的会计信息(即盈利预测审核)或内部控制结构。但审核在取证范围上同样是广泛的,保证程度为高水平,意见表述形式为积极式,在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没有限制的(Arens和Loebbecke,1997)。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使得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从一开始就非常沉重,加之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因此我国在征求意见稿的形成以及征求意见过程中对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责任尤为敏感。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指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结构远未具备一定基础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从事该项业务风险过大,且成本极高,责任过重;另一方面,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尚未充分建立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执行此项业务缺乏必要的尺度和标准。相应地,征求意见稿对内部控制的保证程度、意见表述形式以及报告的分发使用方面也是争议不断。

在这种争议之下,我们查阅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的证券公司审计与会计指南为依据,我们发现:其保证程度较低,并以消极保证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对报告的分发和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以下是从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的有关摘节:

“……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未必已披露出按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制定标准属于重大缺陷的所有内部控制事项。……在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按照上述界定所指的重大缺陷。”

“本报告仅供贵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的自律组织]以及其他遵照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17a-5条(g)款对已登记证券经纪与交易商进行监管的监管机构使用。本报告并不希望、也不应被除了上述特定主体以外的其他任何方面使用。”

从上述示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未施加很重的压力和责任。显然这与SEC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标有关。由此可见,关于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定性争议,关键在于我们有必要了解报告需求者和使用者的政策制订初衷。从最早的“管理建议书”形式要求考虑,或许监管者希望借助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发现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在对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进行定性时,可以采取“审核”以外的、其他性质的业务报告类型,在合理保护会计服务行业发展的前提下提供能够满足报告使用者需求的有效供给。当然,这个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框架的重构,另一方面也有待于各有关方面的共同探讨和协调。

内部控制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运用控制测试评价控制风险,最终确定检查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实施相应的实质性测试。在此过程中,对内部控制作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合理确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那么这种目的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是否一致呢?从目前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来看,并不仅仅局限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往往还涉及到确保经营效果和效率以及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将审核范围限定在“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上的做法,即使在形式上也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分歧。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将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限定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上,那么“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涉及到的内控评价”与“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能否实现目标上的统一?在《内部控制审核(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观点认为这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即内部控制评价中内部控制是“结果”,而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是“手段”。但是我们在参考了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之后发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因此其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目的似乎与我国会计界及有关政策制订部门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以下为一份向SEC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有关段落的示例:

“在计划并实施对X公司(以下称”贵公司“)20X1年度(会计期末为12月31日)的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贵公司包括确保证券资产安全的控制措施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目的是为了在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

根据这段表述,美国证券监管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显然在于强化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并相互加强的。另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SEC的内部控制报告示例中,有以下说明:

“如果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报告应当对注册会计师所关注到的缺陷做出描述,并指明这些缺陷将不会影响针对会计报表做出的审计报告。”

上述报告示例中的措辞体现出SEC要求的、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评价与其会计报表审计相联系的协调性。我们认为,SEC的这种政策取向有助于明确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即这种内控评价报告是为了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而不是对内部控制提供可信性保证,因此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促使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进一步地(或实质性地)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相关控制及其对会计报表的潜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便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协调与形成。第三,能够在注册会计师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其作用。SEC的这种观点对于独立审计准则制订部门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将该界定与SEC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格式与内容进行比较,我们认为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差异,因此提出可以考虑对《独立审计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做出适当修订。

关于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含义的界定

我国会计界对内部控制的性质、内容、结构体系等的讨论在近年来开展得尤为热烈,在探讨证监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上则争论得更加激烈。首先,何为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没有一套适用于各种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的完整内控?这是征求意见稿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争议。事实上,不同组织形式的会计主体之所以需要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该主体的特定控制目标,各主体的控制目标差异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具体做法的差异,此外,内部控制还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因此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a)。还有相当一部分观点提出,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主体,对于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管理风格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存在差异的,相应地,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就显得缺乏必要了。

其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般指内部控制设计上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这一点的争议主要在于设计合理与执行有效的标准是什么。财政部已于2001年6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而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总体思路,这只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开始(刘玉廷,2001),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尚待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建立。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即使在证监会于2001年1月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的界定。除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上的不完备性,被评价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由谁制订,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或其他有关部门,同样是一个重大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在目前阶段尚难以解决,我们认为,可考虑待我国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后,由有关方面共同探讨、协调,以便确定公认、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否限于会计相关控制,还是扩展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根据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的提法,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稽核控制等。显然,这些内容中已经包含了会计相关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如环境控制中的治理结构控制、管理思想控制、员工素质控制等。而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定位上采用了“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的意见,并不包括组织结构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等内容。相应地,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上采用财政部的标准与采用证监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的执业水平而言,将内部控制评价范围限定在会计相关控制方面还是合理的,如果要对会计控制以外的其他控制做出评价,则有必要考虑自身的胜任能力和法律责任。因此,征求意见稿在总则部分强调了对“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这一点显然与目前证监会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构成了一项主要争议。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时点与时段之争

内部控制的评价应针对某一时点还是某一时间段(期间)?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持续运行的,不存在仅在某一时点上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某一时点上的内控没有任何意义。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反映出在评价当日那个时点上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但作出该时点内控是否执行有效的结论并不意味着仅仅考察该时点,而是需要考察一个合理期间内的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面对特定委托要求其对一定期间的内控做出评价时,也可以接受委托,但应当评估有关风险和成本因素。吴水澎等(2000b)认为,应“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整个年度的审计与报告”,理由是某一时点有效的内部控制不能保证年度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或企业在整个经营期间内守法经营。潘秀丽(2001)认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期间,应当与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且准备公布的会计报告所覆盖的期间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为准。”Arens和Loebbecke(1997)指出,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时间范围应由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共同商定,同时应考虑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在目前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中,我们没有发现对评价涉及的时间范围所做出的要求。

我们认为,一方面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目标和功能是有限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法规以及保证经营效率与效果等目标并不能过分依赖于内部控制的外部鉴证来完成,更多的责任仍在于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努力实现其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对整个年度的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其成本是极其高昂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参考了SEC的内部控制报告范例,发现注册会计师针对的是特定时点的内部控制,且往往与其所审计会计报表期间的期末资产负债表日相一致。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内部控制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仅给企业带来机遇,也给企业带来挑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实现快速发展,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防错纠弊、防范风险、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信息等措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它对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企业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企业造假及内部控制失控的重大恶性事假,引起我国高度重视。2008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意见稿)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意见稿),一系列制度的,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带来跨越式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起步较晚,无论是思想意识、制度建设以及内控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够

在我国,一些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企业往往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收支不平衡、费用支出混乱等现象,无法反映企业真实情况,之所有存在这些情况,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够占了很大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管理者重视生产和销售,而忽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当前,部分企业当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缺乏制度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内部控制管理无法有效地执行。同时,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差错,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无法及时解决财务问题,无法保证企业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实施,影响企业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限制企业发展。

(三)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大多都审查和监督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对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只注重监督职能,而弱化了服务的职能。另外由于内部审计往往将企业经营者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而企业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在经营者的授权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履行其职能,使内部控制管理审计职能流于形式。

(四)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部分企业评估员工工作能力往往依赖于业绩完成情况,未能做到在员工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导致财务会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在自己任务完成情况上弄虚作假,使得财务报告出现各种漏洞,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面临着严峻形势, 必须从思想意识、制度建设及执行、内部审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不断地提高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我们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又要在行动予以落实,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企业要加强宣传,定期举办讲座培训,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同时,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真实运营情况,建立科学有效而又系统化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二)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和机制

我们要根据企业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企业要及时更新原有的管理观念和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执行力度,保证有效地统一财务管理的权利分配,确立相关负责人,分工明确,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三)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应对内部审计的职责及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在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基础上,将整个内审工作的重心从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相结合,实现对企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评价,及时发现并且制止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四)重视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培养

为了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高度重视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派遣优秀员工学习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加强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执行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现代企业中如何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4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9篇

确保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有力的内部控制约束,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严格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执行,杜绝各种违法经营、非法获利以及财务舞弊等行为的发生。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可靠。电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制定,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决策制定的科学合理,必须以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作为前提。因此,这就要求通过有力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实现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内部管理体系的运转效率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机遇稍纵即逝,企业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基于内部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进而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都有制度遵循与约束,进而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可靠,避免各种资产流失以及违规挪用现象的发生。此外,通过内部控制管理,还可以实现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电力企业资产的效能发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当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基础环境有待改善,特别是一些电力企业由于对内部控制管理重视不足,因而未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涵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没有健全统一的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再加上组织结构体系设置的不完善,造成了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不高的问题。即便是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完整性较差,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不高。其次,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ERP系统还处于初步建立和有待完善阶段,由于各电力企业内部执行标准存在差异,导致电力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执行的效果不佳。

三、强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同时,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自上而下的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并对企业的金字塔形式的管理组织层次向扁平化的方向改造,通过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与执行效率,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

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主要包括企业的权责分配、预算控制管理以及财务控制等几方面。在企业内部的权责管理体系上,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权责分配控制、交易授权控制;在制度和流程控制方面,重点完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层次合理、功能齐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在预算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预算编制、审批、考核、分析以及改进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在财务运行机制方面,重点是强化筹资、投资、资金运营以及收益分配等管理制度。此外,应该重点提高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风险评估。由于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很容易造成企业在经营发展阶段出现风险问题,风险因素对于企业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强化企业的风险评估控制管理,针对企业在经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重点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形成风险识别、评估分析以及防范控制管理措施。

(三)健全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质效,应该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EPR系统的使用效率,突出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首先,在EPR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上,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构建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平台,确保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在横向以及纵向之间的联系沟通。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该注重各种内部控制管理职能的整合,尤其是将电力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项目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物资等管理职能全部整合入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第三,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该重点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避免造成信息外露等问题发生。

四、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资金密集、业务环节复杂、投资建设项目多样的特点,合理的制定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重点在内控环境建设、风险管控、内部控制监督以及信息沟通等几方面,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与效率。

内部控制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资金;内部控制;成本预算;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资金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要素,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且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通过完善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那么,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一、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含义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通过进行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而且可以提高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保证经济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对资金的利用、投资、回收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使其成为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系统的体系。根据控制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会计控制主要内容有: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等;管理控制主要内容是:保证经营方针的正确性、决策的执行力、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实现经营目标等。

二、现代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授权批准职能

授权批准主要就是对企业内部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经济业务处理的权限。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内部部门或员工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必须通过授权批准后方可进行,否则就不能进行处理。授权批准有两种形式:一是一般授权,就是对一般经济业务进行授权批准,一般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明确化,另一种是特别授权,就是对特别经济业务进行授权批准。在进行授权批准时,优先进行一般授权,当某项经济业务超过授权数量时,使用特别授权批准。实行授权批准职能,不仅可以避免弄虚作假和限制,而且可以保证企业既定方案的执行,提高工作效率。

(二)预算及成本控制管理

预算和成本控制是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预算控制主要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投资等,要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详细的预算编制、预算计划和预算执行,主要有三点要求:一是根据企业经济管理目标进行预算编制;二是预算执行时,要经过授权批准后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预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三是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性。现代成本控制管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粗放型成本控制,即只依靠减少及合理运用材料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个是集约型成本控制,即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技术及产品工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实物资产控制管理

实物资产控制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做好资产安全保管工作。主要是采取限制接近的方法,即严格控制与实物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相关资料的接触,比如说现金、存款、有价证券、账目等,除出纳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一律不理,保证资产的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做好实物资产监察工作。要定期对照账目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保证实物资产的正确性,一旦发现不符,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对资产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管,避免出现内部人员贪污等问题。

(四)风险控制管理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主要有三点:第一,经营风险控制。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患。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广,内容多,且受市场的影响,所以企业经营活动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影响,直观的来看就是企业利润的变化,给企业带来风险,所以企业要做好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第二,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是指举债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风险。企业资金中除了企业自身拥有的资产外,一般还有部分借入资产,这会给企业自身资金的盈利能力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借入的资金在归还的时候一般都有利息,如果到期无法偿还,就会存在让企业财务陷入困境甚至有破产的可能,所以采取相关措施防范筹资风险。第三,投资风险控制。主要是企业进行投资时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在进行投资前,要对市场行情、投资回报等做好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然后选取最佳投资方案,降低投资风险。

三、展望

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多样的问题,无论采取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规范的资金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切实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开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除了要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现代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能外,还要做好三点工作:一是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和现代化管理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培养管理人员表达沟通能力,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调动各部门共同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齐心协力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三是企业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学习最新现代管理理念,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改革。

四、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企业资金内部控制基本含义、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及主要职能三方面对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内涵做了深入的分析,但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比较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相关企业要在充分掌握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要不断的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切实提高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惠凤.谈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内涵[J].管理观察,2011(11).

[2]沈茂松.浅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J].财经界,2010(12).

上一篇:内部控制审计范文 下一篇:智能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