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预防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22

煤矿灾害预防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井通风管理;矿井瓦斯抽放管理;防火管理;瓦斯监测监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时,瓦斯涌出到生产巷道空间,对井下生产活动造成安全威胁。不论瓦斯涌出量多少,一直是矿井生产中主要危险源,瓦斯灾害防治就成为矿井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搞好矿井瓦斯防治工作,就要提高认识,抓好四道防线建设工作。

一、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就是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每个干部职工对瓦斯的认识,特别是对瓦斯危险性的认识。掌握瓦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瓦斯爆炸的3个条件,瓦斯事故前的预兆、特点和规律,掌握灾害预防、事故抢险、矿山救护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通过提高认识,确立正确的安全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抽厚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构建“十六字”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生产。

二、四道防线管理工作

2.1加强通风和瓦斯抽放管理

2.1.1通风是排除瓦斯的最主要手段,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峒室等巷道都必须保证风量和风速,满足稀释瓦斯到《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界限,杜绝瓦斯事故。首先,对于采煤工作面应预防上隅角的瓦斯超限,保证工作面的风量。其次,各采区在开拓工作面时,应该先掘中部车场,避免造成掘进与工作面的串联通风及掘进工作面之间的串联通风。再次,应加强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掘进工作面通风是煤矿井下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点,特别是在更换、检修局部通风机或风机停止运转时,必须加强管理,通风部门与机电部门要协调好工作,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恢复工作时的安全。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停风造成的瓦斯积聚,必须使用“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供电线路和专用开关)“、两闭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局部通风机要挂牌指定专人管理理,严禁非专门人员操作局部通风机和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在停风前,必须先撤出掘进工作面的人员并切断电源。另外,在通风设施上,一定要搞好各种通风设施的动态管理,克服通风设施跑风、漏风等影响通风的问题;二是搞好盲巷、密闭等的动、静态管理,尤其要抓好通风设施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要达到质量标准化,确保通风系统完善、合理可靠,便于调整风量,把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浓度以下。

2.1.2矿井瓦斯抽放是消除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的治本措施,不仅减少和消除矿井瓦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威胁,且帮助解决矿井仅靠通风难以解决的问题,减少矿井通风负担,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预防性措施。首先,根据采掘工作面煤层的瓦斯参数,选择科学合理的瓦斯抽放方法。其次,依据煤层瓦斯参数和抽放方法,编制科学合理的瓦斯抽放设计指导生产。再次,做好井下瓦斯管路、抽放钻场等检查维护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抽放瓦斯计量的测定工作,提高瓦斯抽放率,保证安全生产。

2.2加强防火管理除了严禁带火种入井外,还要严格控制井下火源的产生。预防机械着火,主要是加强机械保护投入和日常管理,重点防范摩擦起火,提高机械检修质量,加强,杜绝设备不完好时运转;不能忽视托辊、堆煤保护和机电无油化等问题。预防电气着火:各种电气保护如接地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必须齐全、灵敏、可靠;是继电整定要科学、合理,确保非正常状态下保护动作;加强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各种电气设备防爆率达到100%;各种缆线严禁出现失爆现象,井下消防系统、消防材料和消防设施应规范齐全。

2.3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管理

通过定点和不定点,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手段,对瓦斯的状态形成一个可视网,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监测监控大体可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监测监控的重点是管好,用好现有安全监测监控,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风量、风速、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和监控;利用瓦斯断电报警仪、三专两闭锁等设施解决瓦斯超限时的断电停机、瓦斯超限报警、停风就断电的问题。同时,监测人员通过监视屏幕,不间断监视瓦斯动态情况。动态监测监控的重点是光学瓦检仪、便警仪的管理和使用。瓦检人员按规定要求检查、测试瓦斯等气体。专职瓦检员、班组长、跟班干部、下井领导都应参与瓦斯检查,坚强现场管理,关键是抓好包括静态设施设备在内的各类仪表、传感器的定期检查、校验工作,保证灵敏度、可靠性。安全监测监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应把井下各类风门的开闭状态纳入监测监控管理,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依靠先进的监测监控搞好瓦斯的动态管理。

2.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瓦斯管理队伍

搞好瓦斯管理必须有一支业务技术过硬的职工和管理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应抓好以下方面:健全机构,从人员上要不断充实,目的是健全和加强管理;是爱岗敬业、安全教育,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也是搞好思想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职工培训是队伍建设的基础,尤其是特殊岗位人员,如监测工、瓦检员、测风员等,对其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坚持备、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应该常抓不懈。

总之,只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瓦斯综合治理,一定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林泉.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6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2篇

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其灾害研究,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现状;预防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对煤炭的需求大,造成了过度地采掘煤炭资源现象的出现,非法采掘与技术上的不够先进造成了地质灾害的出现,这严重地威胁与损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经济稳定。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一)群发性

煤矿开采会打破原有地质条件的平衡,产生一系列地质变化,形成地质灾害。而地质灾害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是某一区域内地质条件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会有群发效应,造成严重的灾害后果。例如当煤矿开采引起地面塌陷时,往往不是一处发生塌陷,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面积地发生塌陷。

(二)衍生性

煤矿地质灾害的另一重要特点是衍生性。地质灾害的衍生性是指一个地质灾害会引发其它的一系列的次生地质灾害,从而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灾害链条。例如,当矿井下发生突水事故时,往往会引发地下水位的大范围下降,这又引起地表沉降和塌陷等地质灾害,从而使地面出现裂缝,破坏耕地和建筑,地面高度的变化又会使地表径流的流向发生改变,这样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对于矿区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三)持续时间的多样性

煤矿地质灾害的种类不同,发生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例如瓦斯爆炸、顶板冒落等灾害具有突发性,虽然持续时间短,但是强度高,破坏性大。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较长时间,具有渐发性。其他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持续时间上的多样性,给防灾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不可避免性和可预防性

由于煤矿的开采必然会对岩层的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引发地质灾害。由于科学水平发展程度的限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无法完全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煤矿的地质灾害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地质灾害是在开采活动对岩层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发,所以,可以控制开采活动对岩层的影响程度,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煤矿地质灾害分析

(一)煤矿地质钻探中的深孔问题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深孔钻孔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或对工具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施工初期会遇到困难,这对施工造成很多影响。为了能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就需对钻探技术、工艺和机具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能找到导致这些机具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采取相对应措施,促进开展过程顺利进行。煤矿与其它矿山开采有很大区别,它在开采过程中需高效快速地穿过煤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停留时间太长,那么很可能会增加工作危险系数,进而使施工更加艰难。在选择开采工具方面,工作人员需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在满足施工要求前提下,尽量选择性能优良的工具,并在使用这些工具时,一定要按照施工规范和要求,最大限度减少问题出现。选择钻机时,需留有一定空间。全液压动力头钻机优势虽然十分明显,但在深钻事故处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在进行深钻孔时,不能选择全液压动力头钻机。

(二)煤矿地质钻探中的瓦斯问题

a) 中国矿山地质结构非常复杂,且大部分为井下开采。瓦斯原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是煤矿层中一种气体,其密度相对较小,释放时会产生压力,因此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大量释放往往会造成爆炸及火灾等问题。科学开发利用瓦斯不仅有助于解决煤矿安全问题,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因此,煤矿地质钻探过程中,我们需加强对人们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引进新的施工技术和防治技术,这是提高瓦斯防治效果的关键所在。

b) 在瓦斯防治技术方面,企业可采取先抽取技术和钻孔抽取技术。它们是分别利用巷道泄压带及瓦斯抽放等来实现瓦斯事故防治。在进行地面钻孔抽取时,由于受到一定因素制约,不能大面积进行抽取,因此可在煤层尚没有开采前进行抽取,这样就能实现边开采边抽取,方便又实惠。

(三)煤矿地质钻探中的塌孔问题

a) 由于重大安全事故多次出现,人们对于煤矿地质钻探中的塌孔问题也越发关注。为了能降低钻探风险,要加大在煤矿地质及水文条件的预测和勘探技术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将其完善和提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塌孔风险。同时,为能避免因资料不全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在进行地质钻探过程中,应适当加大工作量。煤矿开采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以塌孔最为主要,对工程进步有非常大影响,且塌孔事故所造成影响非常大。

b) 造成塌孔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表现在岩层硬度差异。地质钻探工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硬度的岩层,其压力掌握不稳定,如果是相对较软岩层,其钻进速度就会过快,那么当遇到硬度高的岩层时,钻进过程中就会出现掉渣及堵塞现象,以上所述会造成塌孔事故出现,为能最大限度减少塌孔事故,提高钻探工作效率是关键。

c) 在进行钻探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有钻机旋转不够,孔内出水,且水的颜色不清,细小石块较多的问题,那么就应考虑是发生了埋钻现象。这时工作人员需马上旋转起钻,当返水逐渐减少、石块减少时,再渐渐下钻。如果旋转还是很费力,就需反复重复上述动作。经过多次反复,如果还是不能缓解现象,那就说明塌孔现象更加严重,这时工作人员需拔钻杆到安全位置,还需要注意简单注浆无法解决塌孔问题。

三、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策略

(一)科学地管理煤炭工作

近些年以来,因为不断地出现煤矿地质灾害,有关部门也引起了足够重视和关注,一些煤矿生产企业设置了煤矿生产管理内容,进而增强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预防工作的高效性。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都具备相应的属性,不存在绝对的偶然性与规律性,在日常实际生产中应当认真地遵循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坚决不允许乱挖和乱采。

(二)做好预测工作 减少矿井煤和瓦斯突出

认真地按照 《煤矿安全规程》 的相关要求采掘煤矿,创建瓦斯检查机制,实时地对瓦斯矿井积存与超限情况进行处理,坚决不允许携带点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选择安全火花、防爆型、安全型电器装置,在放炮前后要检测瓦斯。并且应当搞好相应的预防及预测策略:a) 实时关注固有不危险煤层或是威胁煤层发生的危险信号,发现险情需要迅速地将矿井工作者撤出;b) 在井田或煤田搞好煤层突出危险性的评价工作,对能够出现的临界深度进行圈定,对揭开煤层之前采取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三)注重采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具备条件的采掘区,采取边界需要借助充填式的采掘策略进行。采区边界拉伸变形位置有着比较大的变形值,不应当在相同区域布置多煤层采区边界,确保互相错开相应的距离,进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破坏影响与沉陷变形。倘若不留或少留煤柱,那么不但能够使资源回收效率得以提高,而且还能够使地表的移动变形情况减少。适宜地增加单采工作面使得大面积采掘与多煤层采掘的时空间距延长。

(四)加强宣传 增强广大员工的忧患观念

煤矿的上级主管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务必大力宣传煤矿地质灾害,让广大煤矿工人宣传预防观念,即使在自己眼前发生灾害,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宣传中提高员工的自身保护技能。另外,煤矿广大员工及各级领导还应当全面地把握自身煤矿特点,并且仔细地了解和认知一系列预防地质灾害的策略和方法。针对一部分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进而明确出现灾害的规律,最终更加有效地预防灾害。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再加上各个煤矿的地质环境存在差异,所以,在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聪.煤矿地质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4,03:30.

[2]崔建设.煤矿井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灾度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21:150-151.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瓦斯 粉尘 水 火 其它

1、预防瓦斯的措施

矿井瓦斯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首。低瓦斯矿井由于通风管理不善、瓦斯检测制度不严、思想麻痹等原因导致瓦斯事故的也是屡见不鲜。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杜绝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在矿井设计中首先采取必要措施,为施工和生产创造条件。

发生瓦斯爆炸的主要地点是采掘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易发地点是工作面的上隅角。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瞬时增加,如风量不足,不能及时冲淡排出瓦斯,经常导致瓦斯超限,如遇有引爆的火源发生瓦斯爆炸,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及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矿井虽为低瓦斯矿井,但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瓦斯的监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1、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个人巡检的瓦斯监测预防体系;

2、设计需配置矿井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按规定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采区、总回风巷道等进行全系统监测监控,实施超限报警;

3、加强通风管理,防止风流短路,防止瓦斯积聚;

4、根据规程规范标准选择设备防爆类型;

5、建立测风站,定期测风和分析调整矿井通风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

6、严禁和杜绝一切明火,防止引燃瓦斯和瓦斯爆炸。

2、粉尘综合防治和预防煤尘爆炸灾害

矿井生产产生的煤尘和岩尘,对矿井安全和工人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性。

1、采煤机和掘进机进行内外喷雾洒水割煤,可有效降低煤尘;

2、进行煤层注水后开采;

3、在爆破法施工的掘进工作面,坚持湿式打眼和爆破后喷雾洒水作业;

4、设计和掘进合理的通风断面,保证经济合理的通风速度,防止煤尘岩尘飞扬;

5、配置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在主要进风巷道、胶带输送机巷道、煤炭转载点、煤炭卸载点进行喷雾洒水;

6、定期冲洗巷道煤尘,定期粉刷巷道,降低岩尘和煤尘浓度,提高通风质量;

7、设置隔爆系统,如在采区和工作面顺槽内设置隔爆水袋。

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设置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采掘工作面温度和CO进行监测;

2、设计采用注氮防灭火,以防采空区遗煤自燃。本设计选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研制的MD-500型半移动膜式注氮机两套,一套使用,一套备用,配套监测系统一套;

3、配备阻化剂喷洒设备,预防工作面铺网顶板自燃和顺槽自燃,延迟采空区自燃,给注氮提供充足时间;

4、在井底车场设置消防材料库,配置足够的干粉和泡沫灭火器、砂石和密闭材料等;

5、在井下设置消防洒水管路系统,按规定设置消火栓;

6、在井下胶带输送机头和机尾硐室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7、设置矿井主扇风机反风装置和采区局部反风设施;

8、支护材料、风筒、胶带、电缆等均采用不燃或者抗静电阻燃产品。

4、预防水灾的措施

1、报告预测的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25m3/h,最大涌水量为485m3/h,“古河道”下开采。设计需按规程规范设置了水仓、水泵房和排水管路系统(小型矿井三二设置,即三台泵,一使一备一检修,二条管路,即二条管路,一使一备);

2、地面工业场地已按规定考虑了最高洪水位和地面排水系统,预防地面水灾;

3、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Ⅱ-Ⅱ类型划分),建议按水文地质中等简单,局部复杂矿井管理生产;

4、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相关规定和本设计的分析建议,严格留设各类安全煤柱和防水煤岩柱;

5、在“古河床”下开采煤层,应在获得长期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委托专家单位编制专门设计,并经过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后进行;

6、建议建立矿井长期水文观测孔和井下涌水量观测体系,进行长期水位观测和井下涌水量观测;

7、特别注意工作面开采在初次冒落和老顶初次垮落来压时,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和加强该期间的防治水;

8、建议设立工作面覆岩移动和破坏观测体系,坚持观测和分析顶板两带高度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指导放顶煤开采设计,控制工作面放顶煤和分层开采厚度和推进速度,保证开采安全性;

9、建立矿井地表移动观测体系,对地表出现的明显裂缝和较大孔洞及时进行封堵,防止地表水涌入;

10、对井田范围内的封闭不良钻孔进行启封重新扫、封孔;

11、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坚持“有疑必探”原则,进行探水、疏放水。尤其是接近断层部位和“古河床”下接近煤层露头部位;当水量、水压较大时,应设隔离煤柱;

12、建议委托专门单位,重新计算和确定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委托水文地质专家单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长期技术咨询服务;

13、建议对“古河床”下长壁分层开采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专门设计,指导生产。

5、其它灾害预防

1、顶板冒落是井下掘进和生产常见的灾害之一。在日常作业中,要坚持采取“敲帮问顶”原则,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2、部分采煤工作面顶板采用分层留皮管理,矿压具有其特点和规律,要加强矿压观测和总结,严防顶板大面积冒顶和矿压事故;

3、及时总结掘进工作面矿压规律,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防止掘进工作面冒顶塌方事故;

4、严格按照各种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作业,做好各种设备设施的检修检查工作,预防提升运输事故;轨道铺设要“平、直”;道床要够“厚、宽”;水沟要够“大、深”;

5、按规定选用防爆型设备、阻燃电缆,避免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

6、提高矿井抗灾能力的措施

在为矿井设计和配备了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提升系统、安全集中监测系统、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消防洒水系统、隔爆系统,配备了个体防护装备、巡检装备、井下消防设备列车和库房,并按规定配置了各种符合安全规定条件的设备、设施、器材等以外,矿井还需要做如下工作,以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1、与当地消防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签定服务合同;

2、配备矿山救护队和装备;保证常设人员稳定;

3、制定矿井井下避灾路线图和标志;

4、与当地气象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详细资料联系;

5、与当地政府和行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接受指导和监督检查;

6、聘请矿井地质、水文地质专家单位进行技术咨询;

7、聘请矿井开采专家单位进行技术咨询;

8、以务实、科学、求实的精神和作风,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和措施落实;

9、配合做好每两年一次的生产安全评价,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结束语:以人为本放首位,一旦发生事故,把保障煤矿工人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制定预防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继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坚强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质灾害特性;预防措施

中国的煤矿多是通过井工方式开采,而中国的煤层大多经受了地质构造作用,开采时很容易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常见的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害、瓦斯灾害、顶板灾害及地表沉陷灾害[1-3]。在很多情况下,煤矿地质灾害还会引起一些附加灾害,对矿井的破坏力极大。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措施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预防。为了更好地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应该认识到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本文围绕着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一些预防措施。

1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分析

认识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对于预防煤矿地质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地质灾害现场分析可以发现,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主要有破坏力强、发生机理不明确、持续时间不确定及防治困难。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1破坏力强

很多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时,都有着较强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大量瓦斯会突然涌入巷道,极大地增加了瓦斯爆炸的风险。若这些瓦斯遇到明火,则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破坏力。一方面瓦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对巷道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瓦斯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随着中国煤矿进入深部开采时代,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进入深部开采以后,若煤矿发生突水事故,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由于开采比较深,短时间内很难打通救援通道。更重要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完矿井内的积水。鉴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深矿井发生水灾后危害极大。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事故可以发现,煤矿地质灾害发生后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不仅会损毁井下的设施,还会造成井下人员伤亡。

1.2发生机理不明确

煤矿灾害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虽然尝试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机理进行分析,但是没有得出统一的认识。对于煤与瓦斯突出地质灾害就已有了十几种假说,但是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特定的突出现象。煤矿冲击地压(见图1)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虽然对于煤矿突水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较好的解释[4]。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a)煤矿地质条件具有不确定性;b)煤矿开采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一定的诱导作用。

1.3持续时间不确定

煤矿地质灾害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持续时间长,例如煤矿的地表沉陷和煤矿突水,有的持续时间较短,例如煤矿冲击地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持续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其不仅与煤矿的地质条件有关,还与煤矿的生产条件有关。例如冲击矿压发生后,还可能诱发煤矿长时间的矿震,对于这种情况很难定义其持续时间。

1.4防治困难

由于煤矿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灾害防治技术多是基于实践总结得到的,但在应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例如对于冲击矿压的巷道,通常采用加强支护,但加强支护的方式和形式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较典型的是,虽然A矿区已进行了大规模的冲击矿压治理,但仍时有冲击矿压发生,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

2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以上分析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一些特性,需要据此采取措施来预防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在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时应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及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2.1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

很多时候,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大的关系。为此,应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特别是在掘进和开采之前。由于煤矿开采的区域比较大,采用钻探的方法获取的地质资料比较有限,而且精度不高,还需要采用物探的方法进行精细化勘探。在勘探时要重点注意一些地质构造变化区,例如断层、陷落柱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区域等。在勘探完成后,要将地质构造异常区标记在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根据异常区的分布情况,估算这些区域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例如,采掘工作面在过地质构造、集中应力区、煤岩顶破碎区时,必须合理分析顶板岩性,然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如注浆、架棚、注浆锚杆等,提高破碎顶板稳定性,防止顶板受力失稳导致冒顶、垮落事故的发生[5]。

2.2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然而,现在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多是根据特定条件下的地质灾害事故分析得到的,并不是对所有的煤矿都具有适用性。为了使灾害防治技术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一些灾害防治技术进行总结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煤矿地质灾害。例如在防治冲击矿压时,有的煤矿采用水力压裂效果比较好,有的煤矿采用岩层注水比较好,而有的只能采用加强支护的方式。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导致采用的防治措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煤矿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否则不仅不会防治地质灾害,还会诱发地质灾害。

2.3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在煤矿开采时,开采方式对地质灾害有着一定的诱发作用。为此,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所谓开采方式就是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回采方式。对于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矿井,一定要避免孤岛工作面开采;对于瓦斯含量高的煤层,一定要降低煤层开采强度,以免诱发煤层瓦斯事故;地表有建筑物或山体时,一定要控制采高,以免诱发严重的开采沉陷事故。开采方式主要影响的是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形式,而岩层运动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前提。

3结语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总的来说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破坏力强、发生机理不明确、持续时间不确定及防治困难的特性。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及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研究可以为认识煤矿地质灾害及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振宏.煤矿地质灾害特性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3):178-180.

[2]靳韶毅.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1(1):50-51.

[3]李云飞.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技术措施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0,45(4):126-128.

[4]张皓莎.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矿业装备,2020(4):106-107.

[5]任晓娇.关于中国煤矿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0(5):12-13.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

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与地面工作环境相比,存在较多危险,一旦发生煤矿事故就会造成人员和经济的损害。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真正的原因是不良的煤矿井下通风。为了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做好井下通风工作,完善通风系统,有效预防潜在的灾害和事故。

1 煤矿井下通风的重要作用

1.1 除尘

煤矿井下的工作空间十分狭小,而且在煤矿挖掘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矿尘,当矿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矿尘过多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灾害,就会对矿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煤矿井下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矿尘的密度,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和灾害发生的几率。

1.2 排毒

煤矿生产在井下作业,施工现场存在很多有害物质,包括毒性较大、有爆炸性甚至有窒息性的气体。井下通风能够稀释有害气体的浓度,为矿井提供更多新鲜的空气。而且,矿工在井下作业需要的氧气要比正常环境下高20%,只有保证井下的良好通风,才能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1.3 降温

煤矿井下的温度会随着矿井挖掘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且井下本来就存在一些热源,矿井下的高温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所以在井下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增加风量,可以有效降低井下气温,保证矿工身体安全,减少煤矿事故发生。

1.4 控制瓦斯泄漏

煤矿漏风通道两侧的风压差异较大时,在煤矿采空区会发生瓦斯泄漏的现象。井下通风能够减小矿井内外风压差异,防止瓦斯涌出,从而降低煤自燃事故的发生。

1.5 控制发生火灾时的井下风流

煤矿井下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拖延施工进度,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井下的通风能够控制风流和烟流,表现为矿井内局部或全部反风和风流短路,对井下风流的有效控制能够防止火灾波及范围的扩大,保护救灾安全通道,从而使救灾人员能够有好地应对事故的发生。

此外,煤矿井下通风还能够对瓦斯泄漏、矿尘、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煤矿井下良好的通风系统是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2 煤矿井下不良通风系统与发生灾害的关系

对近年来发生的煤矿井下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灾害事故是由不良通风造成的,不良的井下通风系统有三种情况:通风系统不稳定、通风系统缺乏时效性、对通风系统管理不严,下面对其与灾害发生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2.1 井下通风系统不稳定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有些煤矿井下出现的问题包括:没有采取控制风流的有效措施,没有设置分区通风的区域,不重视对风桥的设置,应该密闭的区域没有建密闭墙。有些小矿井,只有单独和部分通风设备,根本无法满足井下正常通风的要求。通风系统不稳定会造成循环风、短路风、串路风和盲巷区的出现,如果瓦斯泄漏,就会发生灾害。

2.2 井下通风系统缺乏时效性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通风系统的时效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能。井下的风量和风压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进行通风系统对风的控制也要相应不停地变动,一旦通风出现异常,井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准确作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果缺乏时效性,就会导致风流短路或的瓦斯涌出聚集,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2.3 井下通风系统管理不严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部分煤矿单位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认为井下通风仅仅是简单的向下送风,造成井下炮灰长期积聚,有害气体超标,矿工在施工时很可能出现缺氧情况,不利于煤矿的井下作业。而且,一些煤矿单位没有科学设置针对有害气体的监控传感器,不能及时察觉问题的发生。由于对进行通风系统管理缺乏严密性,可能产生井下漏风的安全隐患,从而酿成灾害。

3 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的预防

3.1 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的原理

煤矿井下发生的灾害有两种类型:瓦斯爆炸和有害气体导致的人员中毒事故。为了创造井下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施工现场具有充足的新鲜空气,有效冲淡有毒物质,煤矿井下必须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改变风流方向,使风流按照规定方向流。同时能够将旧巷和采空区的有害气体排出,防止事故的发生。

3.2 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的预防作用

瓦斯爆炸会对煤矿施工单位和井下作业人员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以煤矿井下通风对瓦斯爆炸灾害的预防为例,具体说明井下通风对灾害的预防作用。

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第一,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16%;第二,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浓度超过12%;第三,足够能量的火源,即能引爆瓦斯,温度达到650℃。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有效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在煤矿井下实际的施工现场中,一般输送到井下的新鲜空气含氧量在20.9%左右,同时还需要保证矿工的正常呼吸,所以不能降低空气含氧量,可以利用井下通风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控制。

3.2.1 控制瓦斯的浓度。煤矿井下通风不良或者风量不足,就会使瓦斯浓度升高,一旦达到引发爆炸值,就会发生事故。而正常的通风能够增加井下风流的流动性和风量,带走混合瓦斯的气体,冲淡瓦斯浓度,预防事故发生。

3.2.2 杜绝火源。井下的火源存在较多,虽然可以对主要火源井下实施人为管理控制,但是如果对施工设施管理不善,就可能出现失爆,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火花或温度过高造成物体自燃等现象,都会引发瓦斯爆炸。虽然火源控制不易,但是良好的通风能够降低矿井内温度,吹灭小火源。同时,施工单位井下作业必须明确禁止火种的使用,严格要求下井的矿工携带火种或引发火源的物品,为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4 加强煤矿井下通风预防

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会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交事故报告,但是这类分析并没有找出发生灾害的本质原因,缺乏实际效用和针对性。煤矿生产施工单位对进行通风系统重视不足,对基本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或者只是单纯增加检测设备,比如增加了监控检测仪器的数量,但是检测的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对井下环境的人为监督检查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仍无法避免灾害的发生。

基本的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十分简单,井下的风点量少且布局合理,选择简单的通风方式,但是这种通风系统能够满足井下施工的要求,可以稳定控制井下的风流,提高灾害防御能力。通风不良会对煤矿生产造成安全隐患,是一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灾害的通风预防工作,保证井下施工的安全性,坚持以人为本,为矿工的身体健康着想,对原有通风系统加以改造和完善,充分发挥井下通风系统的作用,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的通风对改善井下的施工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井下灾害的发生,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建设,以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省强,吕友军.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3(05):151-152.

[2]陈小平.煤矿通风及其灾害预防[J].大科技,2012,22(14):231-231.

[3]何国强.论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起到的预防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5(16):256-256.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165-01

通过保证煤矿井下的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有效的预防以及避免安全事故以及灾害的发生,确保煤矿井下工作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行。井下通风与灾害的发生具有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好井下通风工作,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及预防灾害的发生,从另一方面确保煤矿井下通风的顺利进行。据相关专家的有效统计表明,煤矿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井下通风的不良而造成的,所以,良好的通风措施可以预防矿井事故发生,保证煤矿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1 煤矿井下通风的重要性

井下通风是指将新鲜的空气引进煤矿中,增加煤矿井下的氧气浓度,降低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煤矿井下通风的主要作用是:给井下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井下工作人员对氧气的需求;冲淡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调节井下的气候,为井下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经相关实践经验表明,对煤矿矿井进行通风是非常必要,且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井下工作人员在没有氧气的支持下,随时可能会丧失生命,同时,煤矿进行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如CO、CO2、NO2、HS、CH4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体征,如不及时的排除,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而且还危机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但煤矿井下受地温等因素的影响,其气候环境非常恶劣,及时的对其进行通风调节,可以进一步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生命健康,进而确保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如不进行通风就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以及生命的安全,所以,煤矿井下进行通风处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环节。

2 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原理分析

有害气体中毒以及瓦斯爆炸是煤矿井下最为常见的生产事故,而有效的矿井通风就可以避免这两种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井下通风设备以及系统可以通过对井下的风流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煤矿井下的风向按照指定的路线流动,有效的将有害气体引进采空区内,随着空气的排除,进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煤矿井下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风别是: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于12%;瓦斯浓度在5%-16%之间;存在可能引发的火源,气温大于650℃。在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够发生爆炸,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就能有效的预防并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氧气浓度过低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带来危险,所以在控制以及预防瓦斯爆炸的过程中主要以控制瓦斯浓度以及杜绝火源为主,避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井下作业时,如果通风情况不好,就会造成瓦斯浓度上升,如果通风情况良好,瓦斯浓度就会随着风流而降低浓度,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时刻做好井下通风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瓦斯浓度升高而发生爆炸。同时,煤矿井下存在有很多的火源,但是对主要的火源加以控制后,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此外,在煤矿井下进行施工作业时,应该尽量避免金属与金属间的摩擦,避免其摩擦产生的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火源的预防以及监测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瓦斯爆炸发生的几率,确保煤矿的正常生产以及正常运营。

3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措施

近年来,为了能够很好的适应机械化采煤的要求,煤炭企业管理部门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颁布关于煤矿发展的相关技术要求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将其作为建设新井、改造矿井技术以及开拓深延为基础依据。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煤矿生产集约化、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大量涌出等问题,遵循节能减风、综合治疗、对症下药的指导方针,对传统的煤矿通风设备以及系统进行优化设置以及改造,大力配合煤矿进行改进工作,其具体的实施优化方案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内容。

3.1 引进新的通风设备

1)为了适应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以及生产集约化的相关要求,1980年末,我国相继引进2K60和GAF系列的轴流式风机、G4-73和K4-73系列的离心式等风机。20世纪90年代初,依据国家的八五关项目,研发出FD型的对旋式风机。该系列的通风机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大煤矿企业中。

2)研制出离心式风机的调速装置,引进可控硅调速、液力、液力偶合器和变频调速装置。

3)加强通风机以及其相关的附属装置的管理工作,减少风硐、风机内部以及扩散塔的阻力损失和漏风,提高通风机运行效率。在对煤矿中老旧机进行优化改造中,应该查明通风机特性与通风网络风阻特性匹配差,使风机长期处于低效区运行等问题,提出一整套风机经济运行的办法,对老、旧风机进行多种方法的技术改造,如采取更换机芯、改造叶轮和叶片等办法提高风机运行效率。

3.2 采区通风系统优化布置

优化采区和工作面的通风布置,有效提高通风能力和排出瓦斯的效果。随着集约化生产和矿井向深部发展,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剧增,要求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通风能力迅速增大。在采区的通风系统布置方面,出现3条上山的布置方式,采区内有了独立的进风和回风上山,利于采区内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独立通风,提高采区的通风能力和风流的稳定性,也为保证采区的局部反风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脱险提供有利条件。在采煤工作面的通风布置方面,在常规的U型通风布置的基础上,提出了U+L型方式,改变了采空区的流场分布,有效地防止采煤工作面隅角瓦斯积聚,促进采空区瓦斯的排放。为了防止专用瓦斯排放巷瓦斯超限,又提出和采用了Y型的通风布置方式,单独供应新鲜风流直接稀释采空区涌出的瓦斯。此外,还采用了W型和Z型等布置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均取得较理想的通风效果,改善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条件,保证安全回采。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矿通风系统的提升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彰显,给煤矿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注意文中提到的几点内容,如引进新的通风设备、采区通风系统优化布置等措施,提高煤矿井下通风效率,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作,减少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国强.论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起到的预防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16):255-256.

[2]徐永超.论煤矿井下通风时对灾害发生起到的预防作用[J].地球,2013,19(12):1123-1124.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现代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索取之上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的索取手段也不断的得到发展,先进的技术方便了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采掘,而在自然资源中地质层资源是采掘最普遍的。而随着人类的繁衍,人口的剧增,导致了生活生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无限制的利用和开采,原先能够维持的人类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而这种发展方式最终会给人类自己带来灾难。因此现在人类在对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开始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际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的影响到自然环境,必然会导致相应灾害的发生,自然和人类的矛盾剧增最终的灾害则是会反作用到经济的发展上,反而影响了发展速度,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煤矿地质灾害影响到的是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煤炭产业的发展,这就会间接性的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因此,保护地质环境,避免煤矿地质的灾害是今后煤炭地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1 煤矿地质灾害原因分析

煤矿地质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灾害,不仅仅会威胁到采掘人员的安全,同时还会令经济受到损失,其主要产生的原因是人类采煤过程中的开采活动对地质造成了破坏,由于受到破坏的地质无法保持原有形态而产生变动形成的一种现象。煤矿区域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了地下水位人为性的下降、地表凹陷以及水土流失,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采掘煤矿过程中由于破坏了地质层的石头造成的。而煤矿常常发生的山体滑坡、地震以及瓦斯爆炸都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煤炭行业不仅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此外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煤矿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煤矿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煤矿地质灾害可以根据发生情况和发生时间不同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开采中潜在的灾害,第二种则是开采后的潜在威胁。无论是哪一种隐患都为煤矿的开采造成了影响,有些隐患的存在甚至是会危及开采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矿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另外地质灾害的产生范围较广,对于一些特殊煤矿区域,地质灾害会直接危及到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因此,文章通过以下论述对煤矿开采中经常会存在的一些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产生的具体原因相应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希望对隐患的消除有所帮助。

首先,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石头的不规则堆放,破坏了原来的山体的受力平衡,使得山体滑坡时有发生,这种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能够达到上亿元。另外,开采煤矿的行为掏空了地表以下的煤矿,导致周围地质环境的改变,平衡被打破,开采的过程中对于石头的破坏会造成地表发生移位,并且开采量以及开采深度越大,会遇到地下水脉,因此就会对地下水进行排除,这就对地下水分布造成了影响,导致了地下水枯竭。而水力坡的加大会造成地表下沉。

最后一点,也是经常发生在煤矿开采中的问题,矿井的突水现象,这也是一种突发性现象,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但后果却十分严重,并且会导致地质变动而产生地质灾害。矿井的突水是在多方因素影响下的共同结果,因此在开采前的勘探设计以及开采中的技术应用上都要将矿井的突水现象考虑进去。煤矿矿井突水会对煤矿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煤矿在开采完成之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因素会导致闭坑后的安全隐患。煤矿的突水会对矿井的正常生产活动产生影响,而煤矿的主要经济效益就来自于矿井的出煤量,若是生产环节出现问题,煤矿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受到影响。

煤矿开采完成后的矿井在闭坑之后若是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存在很多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矿井的开采范围其实是很大的,并且又由于是在地下,很多隐患的存在都是隐性的,开采后闭坑的矿井会产生一些地下裂缝,从而导致地表的坍塌,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时有发生的,由于地表坍塌造成的地表紧密度的改变会存在发生泥石流的隐患。地下开采在闭坑之后,地下裂缝会导致地面坍塌继而发生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都是发生在开采之后的,具有突发性,会诱使灾害再次发生。

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复杂的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集合造成的。由于煤炭需求量的增加,使得煤矿的开采幅度不断的加大,地压力就会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产生灾害。另一方面,开采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了开采过程中一系列的不规范行为,违章作业屡禁不止,这种重视开采量而忽视了环境以及资源储量管理的行为导致了相应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2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所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全民范围内宣传安全知识,让这些安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在人群中不断普及,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各个镇、县、市的政府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到防灾治灾的过程中来,全面了解灾情,防患于未然。其次,开采部门要合理的开采煤矿资源,不能没有节制的乱加开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环境负担,遵循《环境保护法》,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开采,煤矿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开采安全工作规划,在人群多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不一味的谋取眼前的利益而不求长远发展。而且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开采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流通,不能使得整个系统处于封闭的环境,保证通风性良好。

最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煤窑负责人员要定期的检查煤矿工程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开采地区的地质特点,根据地质特点来制定开采计划,确定不安全的开采因素,把灾害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制定不同的施工措施,按照施工步骤,严格施工。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废弃的矿山会造成环境压力,目前我国的关于煤矿开采地质灾害的防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关的措施政策还比较片面,只考虑了安全因素,而没有综合考虑煤矿开采后生态系统如何恢复的因素。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我国应该对废弃的矿地进行再次开坑,降低损失。

3 结束语

导致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开采幅度加大,使得地压力发生变化,引起灾害。一方面是因为开采体系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的制度来进行开采,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安全,违章作业,不加节制的开采,造成环境负担过重,资源损失大。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采掘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以及开矿当中的一些管理力度不够,对安全的重视度也不够导致煤矿采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不仅会造成人身安全问题,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不同煤矿的地质条件都是有区别的,导致煤矿地质灾害因素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张立民.浅谈加强煤矿地质工作预防安全事故[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井下通风;灾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灾害的发生,进而保证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井下通风与灾害防治是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通风工作做好了,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少发生灾害,有利于通风工作的顺利进行。早在我国的《天公开物》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当时的人们便已采用通心的竹子给井下通风,输送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虽然井下事故的发生有许多的原因,但是根据统计,许多重大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井下通风不良造成的。所以说,良好的井下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预防井下事故的发生。

1 煤矿井下通风的作用

1.1排毒

通风可以排出矿井下的爆炸性、毒性、和窒息性气体,或者是冲淡它们的深度,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研究显示,良好的井下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必须在20%以上。

1.2除尘

由于井下作业的场地并不空旷,所以在作业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矿尘,如果矿尘的浓度超过一定的值,会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灾害的发生,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而通风可以有效的降低井下粉尘的浓度。

1.3降温

随着作业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的温度也会不断的升高,再加上井下有许多的热源,也会不断的加高井下温度,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起重大的灾害。通风可以加大井下风量,直接有效的降低井内的温度,排出热量。

1.4防止瓦斯涌出和煤自燃

井下的采空区主要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如果有很大的差距,采空区内的瓦斯就会涌出,或者出现煤自然的情况。而通风可以有效的降低主要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距,防止瓦斯涌出和煤自燃。

1.5控制井下发生火灾时的风流

如果煤矿井下发生了火灾事故,通风可以通过控制风流进而控制烟流的范围,防止灾害扩大和有目的地保护避灾或救灾的路线,为救灾或有关人员争取时间。控制风流主要体现在可以控制全矿反风、局部反风及风流短路。

因此,煤矿井下通风可以防治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等灾害事故的发生,是预防灾害发生的基础。构筑可靠安全的通风系统,是预防灾害发生的一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重要策略。

2 不良井下通风系统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分析近些年来煤矿井下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不良的通风系统造成的。通风是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良的井下通风系统主要有三种,即不稳定的通风系统、缺乏时效性的通风措施及缺乏管理的通风系统,每种不良的井下通风系统与灾害频繁的发生有着重大的关系。

2.1不稳定的通风系统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不稳定的通风系统通常体现在应该分区域通风的地方没有分区通风,应该设有风桥的地方没有构筑风桥,应该密闭的地方没有建筑密闭墙等。一些独眼井的开采,只有单独或部分的通风设备,根本无法有效的控制风流。所以,不稳定的通风系统通常会形成串路风、循环风、短路风或盲巷区,从而导致瓦斯聚积,酿成灾害。

2.2缺乏时效性的通风措施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通风的时效性是指通风措施的及时有效。井下通风系统对于风的控制是经常变动的,所以井内风量与风压并不是时刻不变的,会随时的波动。当通风发生异常的状况时,通风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果行动的不及时,可能会造成通风系统混乱、瓦斯积聚或风流短路,从而酿成灾害。

2.3通风系统管理不严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一些煤矿的管理者对于通风系统的管理不严,在做通风工作的时候,只是往井下简单的送风,导致井下的炮烟长时间积聚,有毒气体超出限制,或者是严重缺氧。有些煤矿的井下通风设备甚至没有正确的设置有害、有毒气体的监控传感器,出现问题也不知道。通风工作管理缺乏严密性,科学性,井下漏风等情况严重,最终酿成重大的灾害。

3.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作用

3.1煤矿井下通风预防灾害发生的原理

井下灾害,主要包括瓦斯爆炸和有害气体中毒这两种事故,所以为了给井下工作人员提供足量的新鲜空气,将有害气体排出井下,并且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主要是指防止瓦斯爆炸),矿井利用通风设备设施及系统,通过控制矿井下的风流方向,让其按照规定的路线流动,排除旧巷和采空区中的有害气体,预防灾害的发生。

3.2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作用

煤矿井下通风可以有效的预防井下灾害的发生,下面以通风预防瓦斯爆炸为例,来具体的说明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作用。

瓦斯爆炸发生的基本条件有三个:(1)瓦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16%。(2)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以上。(3)存在可以引爆的火源(温度在650℃以上)。三个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所以,预防瓦斯爆炸,只要能遏制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即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输入井下的新鲜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在20.9%,虽然井下作业会消耗一部分的氧气,但是到达作业地点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也在19%以上,过低的氧气深度也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降低氧气浓度并不现实,通风对控制瓦斯爆炸的预防作用主要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上。

3.2.1控制瓦斯的浓度

当井下通风不足或不好时,瓦斯的浓度将急剧升高,瓦斯深度达到5-16%,就可能会引起爆炸。如果通风正常,风流将会带走井下一部分的瓦斯,稀释井内瓦斯的深度,这时即使井内的火源达到了燃点,也不会引发瓦斯爆炸。

3.2.2杜绝火源

引发瓦斯爆炸的火源最低温度是650℃,而井下可以引爆瓦斯的火源很多,虽然一些主要的火源可以人为的控制,但是如果井下作业的设备管理的不好,容易发生失爆的现象或者是金属碰撞、摩擦火花及自然发火都可以引爆瓦斯。虽然井下的火源不易控制,但是如果通风良好,可以有效的降低井内的温度,预防引发瓦斯爆炸的火源。

4 加强通风预防

煤矿井下灾害发生后,相关人员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习惯面面俱全的查找原因,用来警示后人吸取教训,但是这样并没有从灾害发生的本质上找原因,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作用不大。或者是煤矿管理者在装备上投入加大,而通风设施等一些基本的设施投入减少。比如增加监控检测仪器,虽然数量增加了,但是监测检查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反映某一点的情况,不能反映出全部,并且人为的检查又缺乏连续性,所以仍然容易造成灾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通风系统,它的主要特征是系统简单,即煤矿井下的风地点尽量要少,分布要合理,生产布局和通风方式的选择要合理简单。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稳定的控制井下的风流,抗灾害能力也越强。良好的通风系统还要容易操作。许多灾害发生的本质性原因是通风不好,为灾害的发生事先埋下了忧患。只有加强通风预防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遏制灾害的发生,对于指导煤矿实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整改,抓好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通风预防非常的重要。加强通风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防治灾害发生的客观需要。

结语

煤矿井下重大的灾害事故的发生与通风系统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系,不良的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灾害事故发生的温床,并且还可以使灾害扩大,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合理的通风系统,对预防煤矿井下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房万伟,谢景娜.矿井通风与重特大事故之间的关系[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01):102.

[2]关清安.浅谈优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J].西北煤炭, 2009(02):17-20.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复杂地质;预防;煤矿地质灾害

我国能源有70%以上取自煤炭,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煤矿灾害的发生已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煤炭开采不仅受到地面地质自然灾害的威胁, 更严重的是还遭受井下各种灾害的威胁,无论从灾害的经济损失, 还是从死亡的人数看,煤炭行业均占全国灾害损失的 1/10 以上。

复杂地质环境是引发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条件,一般情况下,复杂地质环境的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地质内风险发育的机率非常大,不利于地质的稳定性。复杂地质很容易受到地层性能、外力、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坏性较大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地质的稳定分布,同时增加了地表活动的风险性,体现了复杂地质的危险性。

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灾害分析

复杂煤矿地质条件,是指岩浆岩侵蚀煤层严重,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极不规律,呈鸡窝状,厚度变化大,多数不可采。因此,更好的开发利用有限煤炭资源,安全回收现有的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是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

地层、岩相等构造中含有比较剧烈的运动,如:断块、沉积等,对原有的地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引起了明显的地质灾害。结合复杂地质的表现,此类条件下最为常见的煤矿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1.1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煤矿地质中最常见的灾害,地面塌陷的直接影响因素是采空区。煤矿采空区中,暴露了大面积的地质面积,干预了地面的稳定性,再加上采空区安全防护的水平不足,即会引起大规模的地面塌陷。煤矿复杂地质中的地面塌陷问题,还受到岩石力学的影响,如:振动、渗透,都是引起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煤矿地质中的地面塌陷,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对周围的环境、土体以及生活区有明显的影响,降低了地质结构的稳定性[1]。地面塌陷是煤矿地质灾害中的主要表现,不仅破坏了煤矿安全开采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很容易引发风险事故。

1.2 煤与瓦斯突出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开采,很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此项地质灾害发生在一定深度的煤矿开挖中,集中在断层、褶皱等地层位置,煤与瓦斯突出风险发生时,有明显的征兆,降低了煤矿开采的安全风险,可以保护人员安全。煤与瓦斯突出中,复杂地质条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风险性。

1.3 矿井突水及淹井灾害

煤矿开采地层中的地质复杂,即可降低煤矿地层的稳定性,促使地层中出现诸多风险性因素[2]。例如:煤矿所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断层、岩溶等复杂地质,在多雨季节内,复杂地质在煤矿开采区囤积大量的水,导致矿井失去了正常的排水能力,形成了矿井突水及淹井的灾害,严重威胁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

2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

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从断层多少、褶皱大小和数目、火成岩侵入情况等方面分解若干指标,划分为简单、较简单、较复杂、复杂、极复杂五个类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灾害,具有毁坏性的特点,结合复杂地质条件,针对煤矿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2.1 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主要围绕治理地表下沉、沉降等问题展开,合理保护煤矿开采的环境[3]。上文中表明,煤矿中地面塌陷的直接原因是采空区的影响,所以采空区,提出预防地面塌陷的措施,落实“采注采”的方法,先在煤矿作业区域中开采中窄条,用于充当煤矿工作面,全面控制地层岩石的变化,维护地表的平衡,在此基础上,填充开采的窄条,预防采空区内的岩石发生断层,确保采空区稳定后,再开采剩余的宽条部分,规避煤矿开采中潜在的塌陷风险。

2.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中的预防措施,需要明确此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征兆,如:煤矿地层构造紊乱、地压过大、瓦斯涌出异常等,一旦煤矿开采中出现此类征兆,表明有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征兆,此时需要采取治理措施,快速疏散煤矿作业人员,保护煤矿作业现场[4]。煤与瓦斯突出预防中,应该严格按照煤矿作业的规范安排开采工作,杜绝煤矿开采现场潜在风险。

2.3 矿井突水及淹井灾害的预防措施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矿井突水及淹井灾害的预防措施有:(1)防: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提前做好防水的工作,预防矿井突水灾害,进而预防淹井灾害;(2)堵:当煤矿矿井面临强降水时,应加强堵水控制,以免矿井积水,提高煤矿现场的堵水能力;(3)疏:及时疏通煤矿矿井周围囤积的雨水,采用疏导的方式将雨水引流到安全的地方;(4)排:在煤矿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主动排掉矿井中的水,保护矿井安全;(5)截:配合矿井堵水,将雨水拦截在安全的位置,避免雨水流入到煤矿现场。通过上述方法,提高煤矿矿井安全的管控能力,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影响。

3 结束语

复杂地质是预防煤矿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因为复杂地质本身风险性高,所以增加了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难度。在预防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地质灾害时,还要结合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便于治理复杂地质条件中的灾害,加强煤矿工程的保护力度,改善地质条件,以此来降低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提高复杂地质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陈伟.常见地质灾害预防措施[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刘刚锋.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危险性[D].长安大学,2010.

[3]吕孟懿.奉节县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状况调查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

[4]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煤矿灾害预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特点;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开采程度不断加大,然而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伴随的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煤炭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矿业的发展,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何防治煤炭业的地质灾害成了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了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和类型,并针对煤炭煤矿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1.1 区域性

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地理位置、地质结构等自然条件的不同,每个地区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也不尽相同。因此煤矿地质灾害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它是每个特定区域自然现象的反映。例如:煤矿区矿井突发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岩溶发育的区域;煤矿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石灰石广阔的区域。

1.2 群发性

煤矿发生地质灾害是因为人们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基本平衡,引起地质层的剧烈运动,从而引起的一连串的地质灾害活动。地质灾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总是在同一矿区或同一时间段形成的一个灾害群,一个灾害发生会引起很多灾害发生。例如塌陷灾害、煤层自然灾害、井下突发水灾害等很有可能同时发生。

1.3 衍生性

地质灾害并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各灾害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一旦发生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从而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衍生性极大的增强了煤炭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并且灾害一旦发生,其他环节是不可控制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地面塌陷――地面裂开――破坏地面建筑物等。

2 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

2.1 山体滑坡灾害

由于煤矿企业管理不善,在开采过程中随意丢弃废弃的煤矸石等杂物,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杂物堆放在一起使地面支撑的平衡力受到破坏,容易诱发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据煤炭地质灾害研究局统计分析发现,每年,我国因山体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竟然高达数亿元。

2.2 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灾害是指地下煤矿被开采之后,原来的实心土地变成了空心,使开采区周围的土地失去了原来的支撑力,这样容易引起矿井周围的地面和地下岩层发生移动、变形,进而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灾害等。在我国煤矿区,由地面沉降引起的地质灾害非常严重。

2.3 矿井突水灾害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造成的灾害是比较普遍的,这是因为在进行井下开采活动时,井下岩层受到破坏,而使周围大量的水受到矿山的压力,通过断层或薄弱层渗入到开采工作区中。水量大、水流快、损失惨重是一般矿井突水灾害的特点,矿井突水灾害已经成为煤炭地质灾害的重大灾害之一。

2.4 煤矿瓦斯爆炸灾害

瓦斯爆炸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最常见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瓦斯主要吸附或游离在煤层缝隙之间,呈一种封闭的系统存在,稍不小心破坏它的封闭系统就会引起煤炭瓦斯爆炸灾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当煤层周围的地应力受到破坏,煤层发生移动或断层时,就会把瓦斯从煤层中释放出来与空气混合就会引起煤矿瓦斯爆炸。

3 煤矿地质灾害的诱因

煤矿地质灾害的诱因包括很多方面,下面总结了几点:

3.1 很多煤矿企业在煤炭开采、生产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开采工作工人员的安危,不严格遵循开采规则,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不遵循一定的开采工作顺序,造成了后续煤炭开采工作的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另外也给后期的煤炭开采工作造成了安全隐患。

3.2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开采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煤矿企业制定的各项开采规则来进行煤炭开采工作,另外煤炭开采工作人员缺乏对煤矿地质灾害的认识,不清楚煤炭发生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从而忽视了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预防工作,由于没有防备心理,极大的增强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炭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例如,很多开采工作人员随着不断增加煤炭的开采深度,只顾开采更深的煤炭,而忽视了煤矿周围地应力的改变,从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来处理,最终容易引发大面积的煤炭地质灾害。

3.3 很多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煤炭开采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使工作人员的开采工作不规范,由于煤炭企业不科学的管理和开采人员不规范的操作,容易引发煤炭地质灾害。例如,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完之后没有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回填,管理人员不科学的盲目指挥,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渣没有进行处理随意安放等。

3.4 不同的地区,对于开采煤矿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实际的煤矿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举例来讲,有些地区经常出现农民胡乱开采煤矿的现象。他们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没有安全意识方面的防范,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与问题。加上他们没有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由于乱采乱开导致地区性的环境与资源破坏,直接给开采地区留下安全性的隐患。

3.5 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很多煤矿开采企业在管理上存在问题,管理极为不规范,没有形成相应的煤矿开采规章制度,导致后期煤矿事故的发生。举例来讲,有些煤矿开采企业对于地区煤矿开采完之后,没有及时对于煤矿进行填充,加上管理人员盲目管理,盲目指挥,煤矿开导致的一些废水、废气、废渣无法进行排放。加上地质人员对于本地区的地质以及水位条件不甚了解,都是得煤矿灾害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4 如何防治煤矿地质灾害

4.1 加强科学管理水平

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与有关部门的审查与管理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提高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力度,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提高对于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重视程度,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于煤矿开采的管理力度。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都有着自身的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着偶然性的规律,因此,有关部门在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于这些基本的规律以及性质进行研究与了解。同时,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当地有关煤矿开采企业的行为,对于地区性的煤矿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禁止出现乱采乱挖现象。

4.2 弄清地质构造,健全煤矿通风系统

有些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于构造的运动引起的,例如断层运动等。因此,查明矿区范围内的构造情况,充分的掌握各种构造的特点、性质及活动的情况,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尽最大可能降低灾害的发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集体的煤矿,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和严格的瓦斯检查制度,禁止工人在矿井中使用明火等,更好的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做好煤矿地质灾害预防,弄清地质构造,健全煤矿通风系统是极为关键的举措。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煤矿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为煤矿开采企业以及有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煤矿地质灾害预防存在的问题,创新煤矿地质灾害预防策略,为我国在煤矿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许可.浅谈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3(14).

上一篇:畜牧业的作用范文 下一篇:矿井灾害防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