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5:53:54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会议先由2009年度招收培养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龙岩学院、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永春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分别介绍合作办学工作情况及工作经验,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研究确定了2010年招生培养计划。

据悉,福建煤监局经过多方协商、深入调研思考,决定从2009年起按照“长期培养本科、中期培养专科、近期培养中专”总体规划和“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模式,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委托龙岩学院招收本科生、交通学院招收大专生、永春职专招收中专生。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经费从煤矿企业提取的安措费中先行支付,毕业后若服务于煤矿企业,则由煤矿企业支付,若服务于煤管部门,则由煤管部门支付。2009年我省招收培养煤矿安全专业本科学生35名、大专学生1 97名、中专学生100名,除永春职专招收的学生为在职、已受过培训的高中毕业生外,龙岩学院和交通交院均参加全国统招。从招生情况看,生源较好,报到率高;学生报到后,各方组织协调,及时举办了“三方协议”、“四方协议”签订仪式,组织市、县(区)行办领导与学生见面座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专业培养计划,落实好每个教学环节,聘请了有煤矿生产经验的资深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从高校中引进硕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分批次安排学生到采煤第一线实习,安排学生下井,参观地面工业广场和实验室、展览室,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和实际能力。学生思想较稳定,学习较刻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这些积极尝试及取得的成效,推动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是解决当前我省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我省煤炭工业长远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

会议就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专业技术培养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的要示,福建煤监局进一步明确,到2012年新一轮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时,年产6万吨以下的地方乡镇煤矿,至少要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3名以上:年产6万吨以上的地方乡镇煤矿,至少要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5名以上,并逐步实现从单一技术人员到技术小组负责技术工作的转变。通过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兴矿、科技强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而促进我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基础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力争早日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规划。会议明确,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在突出近期重点的同时,努力推动持续发展。强调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谋划:从近期看,2009年福建共招收本科和大中专学生332名;从中期看,要通过办好一、两批,带动三、五批,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相对稳定的中长期委托培养规划,计划用3―5年时间,培养1500名左右的煤矿专业学生:从长期看,将逐步推动三所院校由“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定向分配”向“开放式办学”、“自主择业”方式过渡,由本省招生扩大到面向全国招生,为海西煤炭工业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

三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会议要求,三所院校要增加教学资金和设备投入,建立1―2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充实师资力量,完善学生管理和考评制度,努力提高煤矿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每位学生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保证讲得出、用得上。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较多,给煤矿生产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解决煤矿机电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从而更加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比较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总结起来大致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电专业队伍难以稳定。

煤炭行业收入低,风险大,安全环境差,煤矿已对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失去吸引力和向心力,大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严重流失。由于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缺乏吸引力,很多矿井招不了专业的毕业生。煤矿只有进行自我培养人才,造成矿井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机电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队伍很难稳定。

(二)机电专业在岗人员素质低下。

机电专业在岗人员素质低下专业技术好的机电人才流失后,留下来的一部分青工和文化技术素质差的老工人,技术还不成熟,大部分年龄偏大,对技术的掌握不过硬,多重因素导致矿井整体机电队伍人员素质下降。由于矿井机电人员的流失,许多岗位人员青黄不接,企业无奈只好新招工人,大部分为农民协议工、轮换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低,没有好的出路才进了煤矿,有短时间打工挣钱的思想,也就不愿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煤矿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机构,教育培训搞了很多,经费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好。主要问题是培训方式落后;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一名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由于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隐患,结果是事故频发,危险不断。

(四)机电监察力度不够。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监察中,很少自己去动手打开开关、去检查各类保护、去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很少深入采掘工作面、机房、车间、区队发现问题;很少督促被检单位整改进行整改。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又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有差距,煤矿机电监察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力度不深,执行不力。

(五)超负荷生产与设备老化。

由于历史原因,安全装备和设备投入欠帐较多,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对这些在用的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没有更换。又由于利益的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这些设备中,主提升机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存在隐患很多。

(六)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但有相当多的矿井没有按标准去做,没有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只是做个样子,实际不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有的煤矿,因为人员紧张,没有建立相应的检查小组,管理流于形式。

二、 解决我国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

(一)矿领导要重视机电管理人才。

要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系统,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权。

(二)重视机电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

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全面编制全矿机电设备和配件的计划,新进设备必须三证齐全(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 ,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技术资料要求准确齐全。全面编制和审查汇总全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及大修计划,协助施工单位制定大型检修项目的检修方案并组织审批检修施工措施,特别要重视停产检修工作、参与大型设备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要落实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和员工分别由相应的上级部门领导进行考核的机制。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做到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要从煤矿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

(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

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业余培训为主,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化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建立、保管设备档案,办理设备调拨转移手续,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状态,编制审查设备购置、更新、改造、修理、配件计划,掌握大修资金的使用,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特别对采掘设备要做到四检制,即班检、日检、周检、月检。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

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创造条件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避免采用低设备投入、大量投入人员、点多面广、效率低下的人海战术,应走出恶性循环圈,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合理控制作业点和作业面个数,减少事故发生源的个数,真正实现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张思、 贤梁卫、 刘朝成.浅谈煤矿机电事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2]王娟.浅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和对应的措施[J].科技信息,2008.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1乡镇煤矿机电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自对煤矿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我市各乡镇煤矿均按规定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或配备了机电技术人员,但因各煤矿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错误认识,,对机电管理这一环节重要更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导致职能管理作用淡化,部门规范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2)对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煤矿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设备管理、机房硐室、机道、缆线吊挂、头面等达标率低。

(3)标准及规范管理不到位。标准把关不严,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项目标注不全,帐、卡、物不对应。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需定期测试的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淘汰报废处理。

(4)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设备老、旧、杂、脏或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不齐全,保护装置不灵敏或失效,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如: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反跑车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定期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甚至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无进行试验或记录不规范。电气设备没有做到“四有”,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机电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甚至缺少机电技术人员,导致技术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管理和指导生产。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煤矿专兼职机电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且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实操水平低,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机电培训针对性不强,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或过于简略,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

(8)资金不足。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工作量巨大,加上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职工素质和业务能力。随着矿井用电设备的增多,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要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故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使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

(2)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乡镇煤矿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基本上无法实现机械化采煤,如采煤机,大型高效分离设备和破碎与磨矿设备,以及全断面联合掘进机等产品均无法使用。但近几年,矿井不断进行技术改革,设备更新,局部机械化进程发展较快,如采煤液压单体柱的普遍使用、新式绞车、电瓶车、螺杆式空压等设备的使用,以及井下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等系统的投入使用等,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必须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积极开辟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鼓励职工参与安全技术革新、技术论文写作等,提高矿井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3)建立现代化矿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要适应现代化的矿井管理,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组织机构。由于矿井的规范化、装备的现代化、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矿井机电管理的复杂性、专业性大大增加,组织机构必须体现专业化管理和专家型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职能性建设和专业化培训,实现组织机构与矿井生产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相互融合。在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职工队伍的建设必须提前进行。现代化矿井面对的不仅是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职工队伍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水平,而其管理队伍、技术管理队伍及采掘队伍应该是知识型、专业型的。

(4)认真落实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机电设备管理的准则,是做好机电管理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并形成机制。从日常监管检查情况看,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5)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3结束语

综上,为提高乡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1.1机电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机电的专业性很强,一名新手只学习了专业理论后,需要在岗位上培训锻炼半年以上时间才能熟练。但有些煤矿企业急功近利,新招的工人只进行短时的培训,就匆匆上岗,给工作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结果造成很多安全事故。有些煤矿企业也专门建立了安全教育的培训机构,教育培训往往没少搞,经费也花了不少,但效果一直不好。主要表现为:培训观念落后,重视理论缺少实践,学与用分离;目标分散,教育形式枯燥,参加培训员工没有兴趣;考核不严格;只要来上课,人人都能过;培训走形式,虽然培训拿证了,但真正上岗时,依然缺少实际工作能力。

1.2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如今很多煤矿企业中,机电设备非常陈旧落后,经常带病运转,安全配套不够,与目前我国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由于煤矿企业工作环境比较差,湿度又高,空气灰尘较多,机电设备在矿井中实施存放、运输时,如果不采取防锈、防尘以及防潮等措施,则会加快机电设备的腐蚀与损坏;再加上操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事故发生。

1.3机电设备使用不按要求进行

一些矿井企业有大生产主义观念,重视生产忽略机电,只要机电设备能启动就行,电机只要能转就不会理会,野蛮使用设备,超能力生产,连轴转拼设备,机电设备维修时间没有保障,维修保养不到位,尤其在生产任务较重时,更加不安规程操作,设备运行状况严重恶化。

1.4机电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到位,标准掌握不够严谨,检查广度与深度不够,井下监察只看表面,不看关键工作与隐蔽工程,查不到实质的隐患。甚至有的监察人员查到隐患后,轻松放过、执法不严,或者是把隐患的单子开完就一走了之,既没有整改指导意见,也没有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没有反馈,同类的隐患经常出现,一直存在,给事故留下了不安全因素。

1.5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过少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一二十年都没有大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已经超出服务年限的煤矿机电设备仍然在使用,对照“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很多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参数已经达不到,但一直没有更新与替换。正是因为井下机电设备已经老化,新的设备却不能及时更新,最终产生煤矿机电安全事故。尤其在进行煤矿深度开采时,长期服役的老化设备显得力不从心,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2管理方法及整改措施

2.1设备综合管理及设备点检制

针对上述的煤矿设备存在的多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煤矿设备综合管理机制,就是在继承传统煤矿设备管理好的方面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以提高机电设备的综合效率与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为指标,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从技术、经济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实施综合研究与管理,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改造好机电设备,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装备素质,发挥设备最大的效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设备综合管理最大的特点可总结为“一生管理,两个目标,五个结合”。一生管理,是指设备从前半生的规划、设计、制造和安装,到后半生的使用、修理、改造、更新、报废全过程的寿命周期管理。两个目标,是指提高机电设备综合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其中寿命周期费用是当今国际上机电设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五个结合,就是坚持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本文采用的设备管理方法是点检制,点检制是点检员根据规定的标准和周期,对机电设备规定的部位定期检查,以便更早察觉设备的故障隐患与异常现象,立即采取防范措施,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点检是动态预防性的管理和维修的紧密结合,点检的类型可分为日常点检、精密点检与定期点检。设备的点检制通常采用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较多。通过点检制记录日常机电设备运行情况,并按照点检周期,提前产生出点检提醒,提醒操作人员完成点检任务。点检制的主要做法有“三位一体”点检制和“五层防护线”。“三位一体”是指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五层防护线”中的第一层防护线是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行为;第二层防护线是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行为;第三层防护线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行为;根据前三层防护线,对前三层点检中找到的问题,实施技术诊断与倾向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做出决策,这是第四层防护线;第五层防护线是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

2.2整改措施

2.2.1制定方案留住机电专业人才

企业的竞争实力最终看企业人才的实力,尤其煤炭企业引进和稳住专业人才不容易,因此煤炭企业要大力进行人才资金的投入,尽最大可能的把那些思想端正、有真材实料、对企业诚实守信的人留住。尽可能的创造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要提高技术熟练工人也是人才的意识,对这类工人给予照顾,解决生活困难,提高福利待遇,在提干、技师评聘与深造上,给以同等的机会;以企业大局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培养企业紧缺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一批机电设备方向的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机电专业技术卓越人才;开展有见效快有目标性的专业培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2.2.2增强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在各生产部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机电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煤炭生产是否正常开展。所以,对机电设备实施完善的综合信息管理显得不可缺少。开展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引进“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对整个矿上机电设备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管理,方便、快速、全面的掌握机电设备的情况,规范了机电设备的管理,规范了操作人员的管理。

2.2.3提高员工技术素养

必须掌握先进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才能展现先进设备的优势。因此,业务技术培训是煤矿机电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但要学习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今管理、使用和修理煤矿机电设备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要形式多样,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学用一致。

3结束语

总之,煤矿机电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要从基础方面抓起,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为中心,以经济杠杆为措施,认认真真的把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消灭煤矿机电安全事故的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我国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由最初的定性分析发展到了定量计算顶板应力和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择采场支护形式、选择采空区顶板的处理办法、决定控顶距离、选择支护形式、制定工作面日常顶板管理方案等。这些顶板管理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且从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目前对顶板事故的控制与预防,主要研究需控岩层的范围。采场需控制的岩层范围是指上覆岩层中运动对采场产生明显影响的那部分岩层,包括直接顶与老顶。从矿压控制的要求出发,直接顶是指在采空区已经冒落,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失去了传递力联系的那部分岩层;老顶则是由运动对采场产生明显影响的岩梁组成,每一岩梁由同时运动或近乎同时运动的一层或数层岩层组成,尽管岩梁会发生断裂,但其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始终能保持传递力的联系(包括规则垮落)。确定采场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是顶板控制设计的首要问题,其中包括各部分岩层的厚度和运动步距的确定。国内外特别是我国在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支护形式的选择、支架选型设计、高档普采工作面围岩关系、支护设计、特殊支护、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等。原西德学者G1Everling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原岩应力与开采深度之间的关系;原西德埃森采矿研究中心还对深部开采在采场周围及底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专门针对煤矿深井高地压坚硬顶板工作面围岩特性及其支护方法方面进行的系统研究较少,但有些专家学者也对深井开采的围岩控制做了研究,如杜计平和苏景春教授等对煤矿深井开采的矿压显现及其控制的研究,蒋金泉教授对采场围岩应力与运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付国彬和姜志方等对深井巷道矿压的研究,潘立友和钟亚平对矿井冲击地压的研究,靳钟铭和徐林生对煤矿坚硬顶板控制的研究以及陈炎光和钱鸣高对围岩控制的研究等等。有教授和学者已对矿山井下围岩力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缪协兴和钱铭高所建立的采场围岩整体结构与砌体梁力学模型,曹胜根做的采场围岩整体力学模型,魏锦平和靳钟铭做的关于坚硬顶板控制的数值模拟,吴洪词建立的采场空间结构模型及其算法,曲华和张殿振做的关于深井难采煤层上行开采的数值模拟。这些模型和算法的建立为工作面采场围岩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煤矿顶板推垮型事故原因

1)采煤方法落后。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没有使用壁式等正规采煤方法。仍采用一些传统的、原始的采煤方法。导致支护、顶板管理困难。

2)工作面管理技术差。

采煤工作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设计方案、规程措施,对工作面支护参数、作业循环、劳动组织作严格细致的要求安排。但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一些煤矿的作业人员任意改变支护参数、不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出现采煤、运输脱节、人员组织管理涣散等现象。给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工人操作不熟练。

地方煤矿的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低,很多还是文盲。他们大多数是过去的挖煤工、背煤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从业培训,流动性大。对井下单体液压支柱、刮板运输机等设备非常陌生。对井下支护、回柱、打眼放炮等作业操作程序一知半解,熟练程度不够、随意性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4)支护材料质量不高,支护强度不够。

地方煤矿原来一直使用传统的木支护。由于木料的各项指标不一致,在支撑力、使用寿命、支柱回柱方面会带来很大的问题,给井巷支护、采煤工作的生产留下大量的隐患。现在,大部分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已经使用了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但在主井、运输、回风等巷道,仍采用木支护。

5)工人在处理冒顶区、巷修的过程中,不严格执行相关的作业规程和操作程序,不设专人观山等,导致事故的发生。

6)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煤矿必须配备采煤、通风、机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全国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地方煤矿更不能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煤矿出现了无序开采、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工程质量不合格、工作面管理混乱等现象,给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不足,将是影响地方煤矿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7)煤矿业主认识不足。

一些煤矿负责人认为,煤炭生产是高风险行业,出事故是必然的。一年出一两起顶板事故,死一两个人也是正常的现象。这种思想,导致在日常的管理中,对一些常见的隐患,不会引起高度重视,也不会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事故发生后,也不会及时吸取教训。形成事故一次又一次发生的现象,有的煤矿几乎年年发生顶板事故。

8)“三违”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通过分析,其实大部分煤矿事故都是“三违”引发的。煤矿业主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违章指挥。井下工人由于无安全意识,或为了图方便、省事,不进行敲邦问顶、冒险蛮干、到采空区偷采煤柱、在更换支护设备、处理冒顶区、巷修的时候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酿成事故。

3煤矿顶板推垮型事故防治

3.1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认真编制作业规程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对于回采厚煤层、中厚煤层或顶板松软、破碎的薄煤层时,其回采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对顶板松软、不稳定、断层、裂隙较发育的煤层可选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法;对顶板较稳定的煤层可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

3.2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

《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3.3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

小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现场管理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应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领会后方可继续施工。日常工作中由安全员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工程验收小组月末组织验收时应严把质量关,坚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3.4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从这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大片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工作面。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从柱等,确保安全无事故。

3.5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5.1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一是地质构造破坏附近;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因此也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下面针对这四个区段产生冒顶的原因与特点,结合我县煤矿实际情况,提出七条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控顶距,工作面随采随支,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③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害牢,严防片帮。

④布置炮眼时,应使最小抵杭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装药量要适度、合理,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⑤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

⑥每班末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支架霉烂、歪斜、断梁折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⑦采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时,放炮前必须封塘,放炮后人员严禁进入封塘区内耙煤。

4总结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工学结合

项目:贵州省毕节市科技局项目毕科合「201342号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2017号

作者简介:刘世承,男,(1984-),汉族,本科,主要从事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

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的主要部分,约占7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煤炭行业生产、建设、技术管理人才短缺成为了制约煤炭行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问题。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高职院校煤矿主体专业萎缩,忽视了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致使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滞后、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煤炭企业人才要求等问题。

本文在已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宗旨,对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工业原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矿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学校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调整了课程部分内容,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教学体系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

1.1缺乏高职特色

一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可谓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只注重高等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虽然增加了实训环节,但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少足够的实训基地和具体的实训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没有体现高职教学的特色。

1.2教学体系单一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主要是面向煤矿地下开采,单一的专业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1.3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安排不合理

一些学校的教学以传统理论为主,部分内容较为陈旧,未能融人现代煤矿生产过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跟不上煤炭科技的发展。一些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整合与重组,存在重复教学或内容脱节的现象。

1.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由于过多地考虑煤矿实习安排较困难及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岗位实习安排时间较短,部分实践环节以参观代替实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真正锻炼。

1.5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对专业领域内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目标

根据对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结合教育部文件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确定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如下:

2.1教学结构模块化

教学体系呈现模块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采矿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和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模块。

2.2教学方法应体现高职教学特色

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应将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讨论式、行动导向、启发式等转换;教学手段要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实际操作的教学转换功能。

2.3校企合作

学校应根据积极与煤炭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正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传授煤矿生产过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4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选择职业的能力和范围,给教学计划的安排带来灵活性和机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职业创新能力。

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体会

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应在遵循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获取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煤矿开采技术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按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素质教育思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其课程教学体系总结如下:

3.1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前沿技术,融入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等三个模块。

(1)职业素质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课程。

(2)职业技术模块。①职业能力基础:工程制图、矿图与AutoCAD软件应用、机械基础、煤矿电工、矿山测量、煤矿地质、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等。②职业能力技术:井巷工程、矿山压力观测技术、煤矿开采方法、矿井通风、采掘运机械、煤矿矿井设计、煤矿安全技术、矿山环境保护及矿井救护、煤矿特殊开采方法等技术课程。

(3)职业拓展模块。①公共选修:社交礼仪、职业规划与设计等课程。②专业选修:结构复杂煤层开采方法、工程测量、煤矿企业管理、爆破技术、工业卫生技术、煤矿环境保护、煤炭深加工等专业课程。

3.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以认识实习、课程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践、职业技能鉴定为构成要素,合理安排实习项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部分,实验、实习、训练和设计四个方面内容。

3.3实验改革

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建设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把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4.成效总结

通过调研、分析,整理,我院初步构建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学校的资源,完成本专业所要求的公共课、职业基础

课、职业技术课的学习。

采用体验、活动、分享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施,提高了毕业生职场意识、发展了职业能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以来,相关用人单位及社会对我院毕业生反映积极。促进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就业率,基本体现了我院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国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0,(2):35-37.

[2] 薛朝晖,贺亚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41-43.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将来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极大提升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人力资源己经成煤矿企业最具有竞争力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工作开发力度,更加重视其方法的探讨。

1、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状况

人才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面对老矿资源枯竭给企业带来的困境和挑战,人力资源工作应当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人力资源工作虽然在煤矿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处。体现在煤炭的人才选用机制过于单一,专业人才仍然匮乏。同时,煤炭人力资源工作体制过于陈旧,具体表现为体制落后,造成人才流失;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造成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竞争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等诸多方面。此外,煤矿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欠缺长远规划。针对煤炭人力资源工作的现状,在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完善煤矿人力资源工作的建议

2.1创新人才选用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完善岗位制度。制度改革要深化,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岗位要求和岗位设置要明确。对于实际空缺的岗位,必须坚持先考试,再竞争上岗,招聘一定要公开、公正等选拔任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引才渠道,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主动外出招聘,网络招聘。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定期制度在人才市场信息,逐步变招工为招生的模式。

2.2革新人才工作体制,提升企业人才凝聚力

2.2.1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念。人才和知识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两大支点。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都是优秀人才,其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其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限制煤矿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优秀主体专业人才紧缺的客观现状,结合煤矿企业的特点,人事工作中应注意到“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优秀就是人才”,应把人才使用的眼光放宽,不拘泥于“科班”出身,如优秀技术能手、优秀工人技师等专业技能精湛的员工也应当纳入人才培养的范围。这样才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有利于人力资源工作有效进行。

2.2.2重视人才薪酬激励。提高人才薪酬待遇,让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自身的付出得到尊重、理解,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从目前形式来看,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创新的全新激励机制。工资仍是企业员工的最重要的需求,企业工作是员工工作目的获得相应的报酬。衡量员工价值最终体现在报酬的高低,这是标准之一,是员工心理需要被满足的一个必要方面。

2.2.3推行科学的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体制应对煤矿各个岗位职责任务目标进行分级、分类量化,制定量化考核评分标准,集中体现于职工的能力和业绩考核中。实行一月一考试,一总结,定期调整的制度。

2.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2.3.1设计育才不同路径。

按照不同提点人才的进行重点培养。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定期来企业举办研修班,将市场经济前沿的企业理论和案例着重讲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长期脱产培训,全面更新其知识结构的方法来培养需要的管理型人才。通过有计划安排参加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班。针对矿井急需的矿业专业、地测测量专业等主体专业,与各大高校联合培养,脱产进行学习深造的办法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2.3.2提供人才培训基地。实行专家代培制度。聘请一些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专家、老高工来担任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老师,在企业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让专家把关技术质量,让年轻技术人员主持项目,使他们得到有效的培养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再是送培在职研究生制度。企业每年选送几名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和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骨干攻读在职研究生,实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机电、矿业和经营管理方面专业的带头人。最后是职业技能鉴定制。对井下特殊工种作业职工实行技能鉴定制,定期对技术工人实行技术水平鉴定,重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

2.3.3建设企业人才流动平台。人才的交流是企业组织行为,而人才流动是人才自主行为。人才的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有利于激励人才动力,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有利于形成人才竞争,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因此,煤矿内部更要敢于实行人才开放流动的制度模式,敢于打破制度的束缚。煤炭企业需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最终加强人才配置合理化。

2.3.4加强复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环境的锻炼,丰富员工现场实践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只有打造复合型人才,使人才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才能有效地解决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难题。

3、总结

以上内容只是浅显的一些建议,初衷旨在改变煤矿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落后的现状,未来要让人力资源工作真正能在煤矿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通过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为煤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内在优势是人力资源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人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人力资源工作对于企业或组织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企业要高度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招纳各种人才。注重对人力资源工作,不但要引进优秀人才,更要注重对其培养,那么无论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未来都是很关键的。因此,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其真正成为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措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48-02

我国幅员广袤,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等相关原因,使得煤炭人均占有量低、浪费大及吨煤成本高,由此可见,改善煤矿采矿开采率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煤矿采矿技术属于一种能源开采方式,对该技术进行完善优化,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煤矿采矿技术应用

自全面角度而言,现阶段我国煤矿采矿技术已得到显著的发展,采矿技术、工艺系统变得越来越成熟,强化高产高效采矿技术的应用,建设不同层次的采矿技术机制属于现阶段煤矿采矿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1 充填开采

我国有着数量十分多的煤矿,各式各样充填采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十分广泛,现如今充填采矿技术的研发、推广更是获取了显著的成效。充填开采多被应用于水源底部、建筑物下方等区域,在应用该技术开展煤矿开采过程中,要选取相关材料对经开采过得煤矿空缺部位进行填充,作用于对作业面承载力进行缓解、改善,提升煤矿开出率。应用充填采矿技术,要对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地表下陷规律展开充分研究,要对地层、建筑物及地下水保护等所需科学开采系统及合理参数展开全面调研[1]。现阶段,该技术在应用期间要深入强化下述核心技术的研究:①沉降调节及其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②各类充填技术及组合充填技术的研究;③近水体开采设计,合理工艺参数等的研究。

1.2 空场开采

受一些煤矿存在地下深孔、大采场及阶段性出矿等特点影响,使得在煤矿开采期间经常要应用到空场采矿技术,空场采矿技术促使煤矿企业获取良好的采矿效率,经对采矿成本的合理控制,促进煤矿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见空场采矿技术具备相关煤矿企业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现阶段,空场采矿技术分别有全面采矿法、阶段矿房法、留矿法以及房柱法等。

1.3 崩落开采

崩落采矿技术是基于崩落围岩来开展的地压管理采矿技术,换而言之,伴随崩落矿石,强制或者自然崩落围岩填充采空场,从而实现对地压进行管理调节的目的。现阶段,崩落采矿技术分别有分段崩落法、阶段崩落法、单层崩落法以及分层崩落法等,这一技术现目前在我国煤矿采矿过程中时常得到应用,其采矿产量在地下采矿总量中占据很高的份额,且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2]。

2 优化煤矿采矿技术的措施

2.1 完善煤矿行业制度

自现阶段煤矿行业缺乏完善的行业制度出发,为了为煤矿采矿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一方面要逐步健全原本的煤矿行业制度,对煤矿企业工作目标、工作方向予以明确,提升企业每位成员对自身工作职责的有效认识;一方面要构建起针对的责任制度,明确合理分工,在企业每位成员对自身工作任务进行完成的基础下,不断对煤矿采矿技术进行规范。唯有在完善煤矿行业制度这一有效前提下,科学先进的煤矿采矿技术方可得以应用,方可切实意义上体现其效能。此外,还可组织各个煤矿企业在特定时间进行煤矿采矿经验交流座谈会,构筑企业相互监督,良性竞争的氛围,尽可能发挥新技术的作用,从而实现煤矿资源最优化,对社会需求额度予以满足[3]。

2.2 改善煤矿采矿技术

煤矿生产中采矿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环,煤矿采矿技术应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包括资源环境因素、工艺条件因素以及机械设备因素等,同时煤矿采矿技术应用还应当尽可能确保其安全性、高效性、高产性以及高回采率。自我国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现状出发,现阶段依旧面临着一系列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部分中小规模煤矿企业,更应提升对采矿技术的改善力度。煤矿采矿最首要的特征为地下作业,在采矿技术应用实践过程中,往往要牵涉到各式各样复杂的作业内容。就好比,在煤矿开采期间,掘进、通风机排水是逐层开展的,而如今采取的采矿技术而是分节的,对煤矿开采率构成了不利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各式各样新型采矿机械设备投入到煤矿生产中,研发高效集约化采矿技术俨然转变为煤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此一方面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能够显著改善煤矿生产效率、安全性。

2.3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属于解除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相关问题的根本,唯有在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下,方可企业体现出新型采矿技术的应用优势。同时,专业技术人才与采矿技术的改善、应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属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鉴于此,应当提升对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其对时下采矿技术的熟悉掌握程度,并为煤矿企业采矿技术的改善、应用作应有的贡献。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对企业员工开展理论结合实践的技术培训,还要对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素质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构筑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 煤矿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进入新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各式各样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定位技术等在煤矿行业得到推广普及,不断促进过去煤矿行业组织管理、生产工艺的发展革新[4]。一系列智能化采矿技术的应用,包括无人工作面、遥感采矿及无人矿井等,已逐步变成了可能。此外,智能化采矿技术的应用,不单单是属于新型采矿技术的应用,还牵涉诸多智能化机械设备及配套技术的研发。虽然现阶段我国智能化采矿技术仍旧处于发展阶段,但在不就将来势必会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

3.2 生态化

在煤矿生产开采期间,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生态污染,分别包括地下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严重时会对全面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进一步对人们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沉痛打击。鉴于此,达成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的生态化俨然转变为一项重要课题,应当在改善采矿技术是对煤矿生产周边环境予以更全面的保护,在获取煤矿生产良好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一并,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采矿技术朝无污染、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更充分地满足煤矿企业生态化需求[5]。

4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能源危机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当前的煤矿采矿技术俨然跟不上煤矿行业发展的脚步,未来煤矿采矿技术势必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安全化、生态化。煤矿行业属于我国十分重要的产业,其在国民生产总值、综合国力提升等方面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煤矿采矿技术应用,清楚认识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完善煤矿行业制度”、“改善煤矿采矿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积极促进煤矿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德昌.国内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品牌(下半月),2012,(2).

[2] 何永亮,王向东.采矿新技术对煤矿开采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 用,2012,(22).

[3] 王庚,刘作为,韦庆发.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 析[J].才智,2012,(11).

[4] 陈田林.我国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1,(7).

[5] 武岗.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问题和应对策略探析[J].科技与创新,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缺乏与煤矿土建部门的沟通煤矿机电安装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土建工程是煤矿机电安装的基础。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水平,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进度。但是,目前在我国煤矿机电安装的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常用的技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为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结合相关分析研究,对煤矿机电安装施工的常用技巧进行如下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煤矿机电安装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煤矿机电安装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作,因此,对于其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高,煤矿机电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掌握煤矿机电的各种参数,熟悉机电设备的产品说明和性能,了解机电设备的安装要求和核心技术,在正式安装前,做到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心中有数,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此外,在煤矿机电安装中,除了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大力度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保证煤矿机电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2]。

(二)在煤矿机电安装前,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科学的调度施工人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和合理的施工方案的指导。为了避免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方案指导而造成经济损失,在煤矿机电安装前,煤矿企业要综合分析机电设备的各种参数,通过论证其合理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增强机电设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煤矿机电安装的调度,使每个施工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机电安装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与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是介于土建工作和煤矿生产之间的一个环节,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因此,在煤矿机电工作安装中,必须做好与土建部门的沟通,使二者的信息达到一致,保证煤矿机电工作的顺利进行[3]。

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效果直接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因而最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必须针对我国目前煤矿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提高安装质量。与此同时,作为煤矿企业要加强机电安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指导工作,科学的调度施工人员;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以达到提升煤矿机电安装效果,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进而为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上一篇: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监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