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5:53:54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会议先由2009年度招收培养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龙岩学院、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永春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分别介绍合作办学工作情况及工作经验,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研究确定了2010年招生培养计划。

据悉,福建煤监局经过多方协商、深入调研思考,决定从2009年起按照“长期培养本科、中期培养专科、近期培养中专”总体规划和“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模式,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委托龙岩学院招收本科生、交通学院招收大专生、永春职专招收中专生。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经费从煤矿企业提取的安措费中先行支付,毕业后若服务于煤矿企业,则由煤矿企业支付,若服务于煤管部门,则由煤管部门支付。2009年我省招收培养煤矿安全专业本科学生35名、大专学生1 97名、中专学生100名,除永春职专招收的学生为在职、已受过培训的高中毕业生外,龙岩学院和交通交院均参加全国统招。从招生情况看,生源较好,报到率高;学生报到后,各方组织协调,及时举办了“三方协议”、“四方协议”签订仪式,组织市、县(区)行办领导与学生见面座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专业培养计划,落实好每个教学环节,聘请了有煤矿生产经验的资深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从高校中引进硕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分批次安排学生到采煤第一线实习,安排学生下井,参观地面工业广场和实验室、展览室,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和实际能力。学生思想较稳定,学习较刻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这些积极尝试及取得的成效,推动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是解决当前我省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等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我省煤炭工业长远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

会议就2010年全省煤矿安全专业技术培养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的要示,福建煤监局进一步明确,到2012年新一轮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时,年产6万吨以下的地方乡镇煤矿,至少要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3名以上:年产6万吨以上的地方乡镇煤矿,至少要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5名以上,并逐步实现从单一技术人员到技术小组负责技术工作的转变。通过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兴矿、科技强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进而促进我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基础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力争早日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是进一步落实工作规划。会议明确,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在突出近期重点的同时,努力推动持续发展。强调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谋划:从近期看,2009年福建共招收本科和大中专学生332名;从中期看,要通过办好一、两批,带动三、五批,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相对稳定的中长期委托培养规划,计划用3―5年时间,培养1500名左右的煤矿专业学生:从长期看,将逐步推动三所院校由“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定向分配”向“开放式办学”、“自主择业”方式过渡,由本省招生扩大到面向全国招生,为海西煤炭工业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

三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会议要求,三所院校要增加教学资金和设备投入,建立1―2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充实师资力量,完善学生管理和考评制度,努力提高煤矿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每位学生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保证讲得出、用得上。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1乡镇煤矿机电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自对煤矿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我市各乡镇煤矿均按规定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或配备了机电技术人员,但因各煤矿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错误认识,,对机电管理这一环节重要更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导致职能管理作用淡化,部门规范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2)对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煤矿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设备管理、机房硐室、机道、缆线吊挂、头面等达标率低。

(3)标准及规范管理不到位。标准把关不严,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项目标注不全,帐、卡、物不对应。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需定期测试的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淘汰报废处理。

(4)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设备老、旧、杂、脏或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不齐全,保护装置不灵敏或失效,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如: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反跑车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定期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甚至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无进行试验或记录不规范。电气设备没有做到“四有”,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机电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甚至缺少机电技术人员,导致技术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管理和指导生产。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煤矿专兼职机电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且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实操水平低,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机电培训针对性不强,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或过于简略,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

(8)资金不足。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工作量巨大,加上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职工素质和业务能力。随着矿井用电设备的增多,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要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故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使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

(2)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乡镇煤矿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基本上无法实现机械化采煤,如采煤机,大型高效分离设备和破碎与磨矿设备,以及全断面联合掘进机等产品均无法使用。但近几年,矿井不断进行技术改革,设备更新,局部机械化进程发展较快,如采煤液压单体柱的普遍使用、新式绞车、电瓶车、螺杆式空压等设备的使用,以及井下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等系统的投入使用等,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必须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积极开辟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鼓励职工参与安全技术革新、技术论文写作等,提高矿井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3)建立现代化矿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要适应现代化的矿井管理,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组织机构。由于矿井的规范化、装备的现代化、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矿井机电管理的复杂性、专业性大大增加,组织机构必须体现专业化管理和专家型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职能性建设和专业化培训,实现组织机构与矿井生产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相互融合。在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职工队伍的建设必须提前进行。现代化矿井面对的不仅是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职工队伍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水平,而其管理队伍、技术管理队伍及采掘队伍应该是知识型、专业型的。

(4)认真落实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机电设备管理的准则,是做好机电管理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并形成机制。从日常监管检查情况看,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5)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3结束语

综上,为提高乡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将来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极大提升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人力资源己经成煤矿企业最具有竞争力因素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工作开发力度,更加重视其方法的探讨。

1、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状况

人才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面对老矿资源枯竭给企业带来的困境和挑战,人力资源工作应当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人力资源工作虽然在煤矿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处。体现在煤炭的人才选用机制过于单一,专业人才仍然匮乏。同时,煤炭人力资源工作体制过于陈旧,具体表现为体制落后,造成人才流失;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造成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竞争机制不健全,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等诸多方面。此外,煤矿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欠缺长远规划。针对煤炭人力资源工作的现状,在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完善煤矿人力资源工作的建议

2.1创新人才选用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完善岗位制度。制度改革要深化,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岗位要求和岗位设置要明确。对于实际空缺的岗位,必须坚持先考试,再竞争上岗,招聘一定要公开、公正等选拔任用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引才渠道,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主动外出招聘,网络招聘。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定期制度在人才市场信息,逐步变招工为招生的模式。

2.2革新人才工作体制,提升企业人才凝聚力

2.2.1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念。人才和知识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两大支点。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都是优秀人才,其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其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限制煤矿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优秀主体专业人才紧缺的客观现状,结合煤矿企业的特点,人事工作中应注意到“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优秀就是人才”,应把人才使用的眼光放宽,不拘泥于“科班”出身,如优秀技术能手、优秀工人技师等专业技能精湛的员工也应当纳入人才培养的范围。这样才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有利于人力资源工作有效进行。

2.2.2重视人才薪酬激励。提高人才薪酬待遇,让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自身的付出得到尊重、理解,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从目前形式来看,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煤矿企业建立科学、创新的全新激励机制。工资仍是企业员工的最重要的需求,企业工作是员工工作目的获得相应的报酬。衡量员工价值最终体现在报酬的高低,这是标准之一,是员工心理需要被满足的一个必要方面。

2.2.3推行科学的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体制应对煤矿各个岗位职责任务目标进行分级、分类量化,制定量化考核评分标准,集中体现于职工的能力和业绩考核中。实行一月一考试,一总结,定期调整的制度。

2.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2.3.1设计育才不同路径。

按照不同提点人才的进行重点培养。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定期来企业举办研修班,将市场经济前沿的企业理论和案例着重讲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长期脱产培训,全面更新其知识结构的方法来培养需要的管理型人才。通过有计划安排参加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班。针对矿井急需的矿业专业、地测测量专业等主体专业,与各大高校联合培养,脱产进行学习深造的办法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2.3.2提供人才培训基地。实行专家代培制度。聘请一些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专家、老高工来担任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老师,在企业一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让专家把关技术质量,让年轻技术人员主持项目,使他们得到有效的培养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再是送培在职研究生制度。企业每年选送几名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和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骨干攻读在职研究生,实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机电、矿业和经营管理方面专业的带头人。最后是职业技能鉴定制。对井下特殊工种作业职工实行技能鉴定制,定期对技术工人实行技术水平鉴定,重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

2.3.3建设企业人才流动平台。人才的交流是企业组织行为,而人才流动是人才自主行为。人才的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有利于激励人才动力,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有利于形成人才竞争,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因此,煤矿内部更要敢于实行人才开放流动的制度模式,敢于打破制度的束缚。煤炭企业需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最终加强人才配置合理化。

2.3.4加强复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工作环境的锻炼,丰富员工现场实践经验,提升综合能力。只有打造复合型人才,使人才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才能有效地解决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难题。

3、总结

以上内容只是浅显的一些建议,初衷旨在改变煤矿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落后的现状,未来要让人力资源工作真正能在煤矿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通过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为煤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内在优势是人力资源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人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人力资源工作对于企业或组织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企业要高度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招纳各种人才。注重对人力资源工作,不但要引进优秀人才,更要注重对其培养,那么无论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未来都是很关键的。因此,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其真正成为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煤矿煤层开采已经逐渐转入深部开采。矿井的延伸开采,对煤矿机电的性能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深部开采地温和压力的不断增加,造成巷道、泵房、变电所等场所底鼓变形严重,导致管路、电缆受挤压,都给机电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影响。本人根据多年的煤矿机电管理的工作经验,首先总结一些当前常见的矿井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供煤矿管理者参考。

一、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专业队伍难以稳定,在岗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对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失去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得大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严重。造成矿井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机电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机电专业队伍不稳定。由于矿井机电人员的流失,许多岗位人员青黄不接,煤矿无奈只好新招工人,这些人大部分是临时工、协议工、轮换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好的出路才进了煤矿,存在有短时间打工挣钱的思想,不愿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

煤矿教育培训搞了很多,经费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方式落后,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一名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技术,由于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进行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结果是事故频发,危险不断。 (三)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规定,每个矿井应建立17种基本机电理制度,但相当多的矿井并没有按标准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有的规章制度虽然建立了,也只是做个样子,华而不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同时,一些机电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掌握不好,检查深度广度不够,查不到实质的隐患。有的查到隐患后,执法不严、轻松放过,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一走了之,既无整改指导意见,也不跟踪落实,埋下安全事故的种子。

(四)机电监察力度不够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监察中很少自己去动手打开开关,去检查各类保护,去翻阅各类记录资料;很少深入采掘工作面、机房、车间、区队发现问题;很少督促被检单位整改。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又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五)设备更新、装备改造、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部分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设备管理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没有足够的检修保养时间。使得部分矿井重产出轻投入,装备投入不足,该提的维简、安技措、大修资金不到位,设备投入改造力度不大,设备新度系数低、隐患多。

二、改善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煤矿机电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要舍得人才投资,在提拔晋升、待遇福利上给予较多关爱,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创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系统,授予机电部门职权,实行统一管理。

(二)重视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考核

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对机电设备能起到控制、使用、维护和管理作用,我们要做好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从企业长远大局出发,培养一批高级技师、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采用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进行强化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对所有职工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广大技术员自发学习机电业务知识。

(三)认真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要从煤矿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完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让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四)提高机电安全监察员的整体素质 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对煤矿进行地毯式的逐台设备、逐线、逐面地全面监察,不折不扣地按《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监察,不留情面,该停的坚决依法停下来,决不手软。要用铁脸面、铁心肠、铁手腕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以身作则,摆正监察与被监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

(五)努力增加装备设施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扎实地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编制全矿机电设备和配件的计划,新进设备必须三证齐全,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技术资料要求准确齐全。全面编制和审查汇总全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及大修计划,协助施工单位制定大型检修项目的检修方案并组织审批检修施工措施,参与大型设备安装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同时,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创造条件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合理控制作业点和作业面个数,减少事故发生源的个数,真正实现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缺乏与煤矿土建部门的沟通煤矿机电安装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土建工程是煤矿机电安装的基础。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煤矿机电安装的技术水平,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进度。但是,目前在我国煤矿机电安装的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常用的技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为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结合相关分析研究,对煤矿机电安装施工的常用技巧进行如下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机电安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煤矿机电安装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煤矿机电安装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作,因此,对于其施工人员的要求也高,煤矿机电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掌握煤矿机电的各种参数,熟悉机电设备的产品说明和性能,了解机电设备的安装要求和核心技术,在正式安装前,做到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心中有数,保证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此外,在煤矿机电安装中,除了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大力度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保证煤矿机电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2]。

(二)在煤矿机电安装前,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科学的调度施工人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目前我国煤矿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在煤矿机电安装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和合理的施工方案的指导。为了避免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方案指导而造成经济损失,在煤矿机电安装前,煤矿企业要综合分析机电设备的各种参数,通过论证其合理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增强机电设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煤矿机电安装的调度,使每个施工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机电安装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与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

煤矿机电安装是介于土建工作和煤矿生产之间的一个环节,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安装的效果,因此,在煤矿机电工作安装中,必须做好与土建部门的沟通,使二者的信息达到一致,保证煤矿机电工作的顺利进行[3]。

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在我国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效果直接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因而最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必须针对我国目前煤矿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提高安装质量。与此同时,作为煤矿企业要加强机电安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指导工作,科学的调度施工人员;加强煤矿机电安装部门和土建部门之间的沟通,以达到提升煤矿机电安装效果,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进而为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福建煤监局成立于2005年11月,目前只有18名监察员,没有分局。然而,这几年,福建煤监局通过以实现管理强矿为目标,立足国家监察职能,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促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逐年提升。2005年以前,福建省每年的煤矿死亡人数均在百人以上,2008年煤矿发生各类死亡人数22人,与2005年绝对数相比,死亡人数下降77.9%,百万吨死亡率下降84.2%,为0.98,首次实现了1以下。

0.98,让记者探析一下这历史性突破的背后……

严格规范执法促整改

福建煤监局安全监察处处长朱石福用一句话总结了该处工作:“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有成效,去年罚没款缴交率100%,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及时性和威慑力。”安全监察处编制为6人,现有干部6名。全省合法煤矿达335个,可谓点多、面广、线长。“监察员一年有半年以上时间在基层跑。我们经常一下矿井,就顾不上吃饭,更谈不上休息。”朱石福说,前几天,他们去永定县一煤矿监察,监察员早上7点多从福州市出发,下午3点多才到煤矿,从井下取证出来已是晚上7点多,再制作现场执法文书、整理现场反馈意见,到晚上10点才完成工作。这种情况对于福建煤监局的监察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发现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对事故性质的认定、证据材料分析等,对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都要拿出原先收集到的证据进行验证,并及时与事故调查组沟通、协调,直到达成共识。”事故调查处处长丁实江介绍,对于每一起事故,监察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取证,拍照存档,建立动态数据库。待事故调查报告出来后,监察员再对其进行严格审核。

为确保委托调查的每起事故调查处理客观公正,并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实效,该局建立了事故调查跟踪指导责任人制度,对每一起事故都确定一名跟踪指导责任人,全程跟踪事故调查进展情况,对事故调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指导,对不同看法之处及时加强沟通协助分析,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做到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处罚裁量平衡适度,避免了不同地方处罚裁量轻重悬殊现象。

不仅在事故查处方面,福建煤监局还制定了严密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丁实江告诉记者,他们还建立事故矿井监察和现场处理责任落实制度,对事故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解剖式的安全监察,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基层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督促整改,避免在事故调查期间矿井仍“带病运转”或简单停产一段时间就恢复生产。

2008年,福建煤监局还健全规范和完善接待、登记、审批、核查、处理、反馈等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专人负责,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严格保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举报案件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数字看似枯燥,却着实意义重大。今年1~4月份,福建煤监局累计对33个煤矿进行监察执法,共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39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108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予以行政处罚11件。2008年,福建煤监局累计监察执法煤矿115矿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87条;下达(制作)各类执法文书304份;及时对19家煤矿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行政处罚19起,分别作出警告、停产整顿、罚款和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其中暂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7本,累计实施经济处罚193.458万元。

严标准重服务上水平

“被县里确定为示范矿井后,我们就对照标准化建设标准,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造井下各系统设施和地面生产、生活设施。现在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看到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自己也觉得很踏实,值得!”永定县鑫源五矿矿长陈志强对记者说。

陈志强告诉记者,该矿在县里列入示范井时,他不太情愿,一是觉得标准有点“苛刻”,二是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资太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福建煤监局、县、镇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常到矿上指导工作,他们推着我们向前走,现在准备从三级提升到二级标准。”

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永定县鑫源五矿。从2006年开始,福建煤监局就开始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并陆续到永安、永定和龙岩新罗区召开标准化现场会,使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8年4月份,福建煤监局组织全省各产煤市(县、区)和福煤集团原煤生产单位的1 60多名代表,深入福煤集团所属4个示范矿井,现场参观煤矿综合安全监控系统、职工人井智能考勤系统、井下瓦斯监测、采煤面单体液压支柱、以钢代木支护以及煤矿“三条线”建设、“三推行”工作等开展情况。,

据悉,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福建省又有111个矿井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计划,占全省煤矿总数的33.17%。目前,各产煤设区市正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进行验收,到年底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的达标矿井可达171个,占全省煤矿总数的51.04%。

在煤矿延期换证工作中,福建煤监局监管人员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他们将办证换证的法律法规、审批标准、审批流程、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全部制版上墙,在本局网站公布,编印1000份《延期换证工作材料汇编》,免费发放基层和企业参照执行:同时,派出由业务骨干、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宣讲团,深入龙岩、三明、泉州三个重点产煤市,举办8场专题讲座,专门就延期换证工作的方案、标准及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指导和宣传,有1000多名基层煤行办工作人员和煤矿业主、管理人员参加了讲座。

针对延期换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煤监局先后4次召开由省经贸委能源处、福煤集团、市(县、区)煤行办、中介机构及煤矿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解说工作,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积极化解工作困难和问题;专门设立办证服务大厅,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主动加压,增加工作量,热心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确保企业少走弯路,节约工作成本。

福建煤监局综合处处长戴文鹏告诉记者,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开民意、广纳民言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矿情,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煤监局法定审查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腾出2个月的时间让企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快审批进度,确保在本

局的工作环节不拖延,为煤矿企业节省时间和办证成本,减少对全省煤矿正常生产的影响。

在强化监察执法的同时,福建煤监局还专门聘请煤矿安全专家,组织技术骨干和专家深入矿区进行现场复查,免费为企业“会诊”,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福建煤监局还定期将全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暂扣等管理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江辉告诉记者,他们纪检监察部门主动介入,并深入基层主动向基层管理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宣传、介绍福建煤监局的纪律要求和廉洁承诺,还加强与特邀廉政监督员、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代表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跟踪掌握本局人员在办证过程中的廉洁行为。同时,主动参与办证审查和现场核查工作,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科技人才助力发展

“今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省网络集成联网之后,借助网络系统还可实现视频会议功能、远程监察功能、办理日常事务功能以及信息上传下达功能等。”戴文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就等于为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工作配备了“千里眼”,设置了“电子警察”。

据悉,至今年底,福建省所有矿井都将安装好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运行。福建省政府在“十一五”安全专项规划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各级分控中心平台建设,并结合福建煤矿实际,提出在全省煤矿安装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的要求。各级政府也加大对煤矿安装监控系统资金扶持力度,如新罗区政府制定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激励和奖罚制度,给予9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奖励5万元,4-9万吨/年矿井奖励4万元等;永定县政府投入620万元扶持全县54家煤矿62个独立生产系统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截至4月15日,福建省已有137个矿井安装了监控系统,85个矿井实现了与省级监控中心模拟环境的联网,其中有72个矿井进行了网络链路测试,实现正常运行的矿井有42个。

戴文鹏认为,这些矿井的监控系统不仅发挥着安全保障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经开始显现。如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避开用电高峰抽水来节约电费的做法,使企业节约了经营成本;龙岩市北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在放炮期间安全进出作业面,为一线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福建煤监局要求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控系统建设的日常监管,督促各分控中心、各煤矿企业加强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值守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监控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确保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目前,福建省正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对监控系统的装备技术、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福建煤监局还加快推进矿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矿山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煤老板到处挖专业技术人员,有挖国有煤矿的、有挖乡镇煤矿的,还有的跑到贵州、四川等地去挖人,年薪基本在12万元以上,可还是不理想,目前还是有一些煤矿没有按要求配齐专业技术人员。”

针对福建省煤矿技术人才缺口大、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福建煤监局牵头组织龙岩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永春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深入各重点产煤市(县、区),调研全省煤矿技术人才需求和培养情况,进一步摸清我省煤矿专业人员的现状、结构、专业需求及日常培训情况,分析当前人才紧缺的根本原因,研究解决长期阻碍福建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5月4日,福建煤监局和福建省安监局与三所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龙岩市煤管局局长张少华在签约仪式上感叹地说,“此举将大幅度提高全省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储备量和应用型人才总量。”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矿山机械安全技术现状

我国煤矿的安全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安全生产的状况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改善,但是灾害事故还是不时的见诸于报端。据有关专家统计,全球煤矿灾难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就在我国,为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按照常理,采用煤矿机械设备生产会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的。那么,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中势必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矿山机械存在的问题

再好的机器也需要人来操作。为此很多煤炭企业专门成立了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机构,这样的培训虽然隔三差五的就举办,看似自上而下都很重视,企业更是投入大量的经费来进行运作,奇怪的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这体现在培训方式上不能与时俱进,培训内容不够新颖,甚至与现实完全脱钩,注重理论,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不致用,影响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学了也没多大作用,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意识,再加上教育形式的枯燥无味,接受培训者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把培训视为走走过场而已,虽然最后拿到了培训合格证,但实际能力和业务水平还是停留在原先的层面上。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在某些企业领导者那儿并不被看重。打着节约成本的旗号,只注重产出,在装备的更新换代上投入不足,对于设备的维修和改进不舍得进行投资,导致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系数低,存在隐患多。一些矿主视矿工的生命为儿戏,因为系统设备不可靠,安全设施不到位,才频频发生矿难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在部分矿井中依然存在着大量无“MA”标志设备,有些甚至是国家三令五申明令淘汰的装备,供电设备低劣,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欠缺,采掘设备落后,虽然节约了成本,但也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最关键的就是加大了矿工的操作危险率。

因为煤矿的工作环境较差,并且危险系数较高,虽然收入相对于其它行业稳定,但还是难以受到机械专业人才的青睐,很多这样的专业人才不愿到煤矿一线工作,使煤矿缺乏相应的专门人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的参与,再好再先进的设备也如同一堆废铁,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一些煤矿在机械设备不愿更新的一个原因。有的响应国家号召,更新了设备,就需要自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但这些人一旦掌握了专业技术之后,往往迫不及待的跳槽,进入了其它行业或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欠缺,容易流失,导致人才结构的不稳定,不合理。

对于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规范,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但一些矿工随意操作,使设备超负荷工作,既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极易让设备出现故障,影响生产,同时也造成了安全隐患。所以加强管理很重要,但很多煤矿对设备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系统完善的管理要求,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基础管理薄弱,技术管理更是一片空白,当然更谈不上计算机管理了,这严重影响了煤矿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工作,提高煤矿机械开采设备的综合管理势在必行。

矿山机械安全对策与措施

从哲学的观点上来讲,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整个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对于煤矿机械开采设备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加以梳理与解决。抓住重点了,就可以事半功倍,突出难点并解决难点了,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在对机械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革新时,首先要提高安全可靠性,安全生产是各行各业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目标和任务。更新老化设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机械开采设备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造,对达不到标准的设备要坚决不用。通过对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提高效能以及加强管理和落实责任来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效率。其次要注意工作环节的科学合理,表现在要抓住三个重点,其一就是要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发现违规操作的严肃处理;其二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保养,发现隐患立即解决,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矿工的生命安全不受影响;其三就是注重设备的更新,能通过修理解决就进行修理,严重老化的,修理也没用实用价值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弃用,不能凑凑合合,为了效益和减少投入而拿矿工的生命做赌注。

没有资金做后盾,说了也只是白说。要目光长远,认识到煤矿生产对机机械开采设备的要求与日俱增,要做到与时俱进,同国际接轨,就需要有效的加大对机械开采设备资金投入,采用市场最先进的机械开采设备,在选型和运行进行优化升级,只有提高设备质量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提高安全系数,也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矿工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所以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才能切实的谈及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才能切实的提高主设备的可靠性能。

科学管理是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体现科学管理,也就是事前要有计划,中间要认真落实,最后要做好总结,通过查找不足,为以后的工作完善提供经验。需要改进的加以改进,需要发扬的坚持进行。做好管理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没有制度的保障,就难以达到管理想要的效果。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首先要组建有活力有远见有知识有水平的领导班子,然后制定出协调平衡,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制度,保养维护制度,员工考核制度等。制度一旦确定,就要落实责任,人人按照制度要求执行,要注重对员工的定期考核,促使相关人员的机械开采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结论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煤矿企业;采煤效率;传统采煤技术;现代采煤技术;煤炭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15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835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及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消耗量也在不断攀升。我国是煤炭资源消耗大国,因此对煤炭生产的需求量要求较高。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煤炭市场仅201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就达到17.27亿吨,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技术以达到科学、合理使用,实现资源优化利用。本文将结合传统采煤技术中存在的影响提升采煤率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现代煤矿企业采用的现代采煤技术。本文将着重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采煤率,促进采煤自动化,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煤炭资源长远可持续利用。

1 影响传统采煤率的因素分析

结合现阶段煤炭应用的形势以及煤炭开采需求来看,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下面是对传统技术下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总结:

1.1 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机械化水平不足

在我国传统采煤技术中,主要是依靠人工开采。人工开采过程中没有依托信息平台,使开采过程中缺乏准确的数据及信息依靠。同时就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来看,也存在一定的缺失,没有实现采煤机电一体化,在采煤技术中整体缺乏对电气自动化的认识和应用。缺乏专业的综采工作远程监控,无法实现采煤过程动态监控,不利于控制调整采煤进度。其机械化水平不足无法实现煤层的自动切割,且无法根据煤层的软硬程度进行自动调整,不利于采煤效率的提升。

1.2 煤矿开采秩序缺乏有序性,小型煤矿发展困难

目前传统采煤中以小型煤矿居多,但小型煤矿具备的资金储备不多,且专业技术人员应用不足,对新型采煤设备的应用缺乏专业指导,造成采煤率较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由于采煤率不高、采煤成本偏高,在采出煤质量区分时很难实现明确的质量划分,给销售管理带来困难,使消耗增高、产能降低。这种无序性对小型煤矿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的制约影响,因此在进行小型煤矿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煤矿合并,改善发展现状,以促进煤矿企业长远发展。

1.3 煤炭开采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不够

传统采煤技术应用过程中,开采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适应新型采煤机械运用。由于采矿人员自身能力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够,且煤矿企业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造成煤炭开采人员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缺乏一定安全意识,且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相关制度的认识不足,对自身作业要求较低,自我学习能力和约束

能力差,对提升煤矿开采率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现代煤矿企业采煤技术分析

现代煤矿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研究中,认识到传统采煤技术的不足和限制性影响,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采煤技术进行煤炭开采至关重要。目前煤矿企业主要应用的采煤技术包括以下三种:

2.1 气化开采技术

气化开采技术是目前煤炭开采技术中的创新技术,为第二代采煤技术,兼具采煤、气化、建井三种功能,且为绿色洁净能源。该技术主要是对地下煤进行操作,通过对煤化学作用的利用产生可燃气体,然后将煤里的能量有效获取,这个过程是物理转为化学的采煤技术。气化开采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能够对矿井进行继续开采,使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技术能够应用于开采过程复杂的煤矿,以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气化开采清洁功能在于能够利用其产生的甲醇或甲烷原料气对矿井中残渣进行有效清理,这个过程既具有清洁性,也减小出现坍塌的危险系数。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2.2 深矿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技术是一种要求较多、开采效率较高的采煤技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布置井巷,严防瓦斯泄漏和瓦斯爆炸,使井下保持通风。如图1所示:

图1 Y型通风示意图

同时要对低压冲击进行防治,使矿压控制在一定标准内。该技术的应用过程要对深矿井应力场分布进行调查和确定,并进行采煤装置的设置。只有全面掌握深矿井的周边环境以及变化情况才能更好应用掘井技术和支护技术,达到高效检测深井及采煤目的。

2.3 水利开采技术

水利开采技术是利用水射流方式达到煤层切割目的的采煤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射流泵作用,使水射流对煤层切割,将煤炭变成煤水混合物。为达到煤水混合物的有效分离,要通过水力(气产生的力)使其到达地表,然后进行分离技术应用。在利用水力的过程中要注意钻孔技术的应用,同时与采煤和水力有机结合,提高单井采煤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另外,应用该技术还要注意气蚀问题,因此要对射流泵进行最佳参数设置,控制煤颗粒的最低悬浮速度。

3 提升采煤率的有效对策

3.1 信息化平台建立

为有效促进现代煤矿企业采煤率的提升,首先要实现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以实现准确把握煤层厚度以及实现自动切割。信息化指导下能够对采煤过程应用的设备进行远程动态监控,便于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技术调整和准确控制,促进煤炭资源开发更加科学。信息化平台下可以对采煤机械以及矿井内的安全情况实时监控,避免发生煤炭开采安全事故。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地压冲击进行控制。结合信息化手段,利用现代技术促进煤炭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煤矿企业的采煤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3.2 现代机械化的应用和提升

现代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和创新是提升采煤效率的直接对策,在煤矿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机械化化水平至关重要。例如,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进行井巷检测,进一步检测深矿井的采煤情况,在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采煤技术实现自动化。现代采煤技术还包括岩层定向水力压裂技术,对煤层软硬程度及岩层定向水力情况进行准确处理;倾斜深孔爆破技术是采煤过程中一种顶板快速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顶煤采收率达到有效增加的目的,并能够实现不影响施工进程而进行顶煤破碎,促进煤炭开采工序更加合理,在缩短采煤时间的同时提升采煤率。再如,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对综采配套设备实行重型化处理,促进连续采煤机作业,在提高生产的同时促进采煤率的提升。

3.3 综采工艺技术的应用

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是常见的一种煤矿综采工艺,其主要针对一些复杂的煤层工作面或环境条件恶劣的煤矿开采面制定的煤矿综采工艺技术,主要适用于和形状不规则的煤层机械化开采,采用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技术进行煤矿开采的煤层工作面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双滚筒采煤机,根据滚筒螺旋的旋转次序和方式确定采煤机的工作模式,其主要运行模式是从中部斜切进刀且单向割煤方式;第二,要根据采煤层的实际情况,加大采煤机的开采深度,以便适应开采,保证开采作业正常进行;第三,煤矿开采设备便于整理和运输,随着我国煤矿综采技术与综采设备的发展,设备的轻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因此,轻型化的开采机械设备,不仅便于运输整理,还可提高煤炭的采集工作效率。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主要适用于一些相对稳定、顶板状态良好、少断层、煤层坡度较缓的煤层,一般在设计开采工艺时都是采用超长的采煤工作面,同时配备2台采煤机。此外,对于刮板输送机的设计工艺,一种是把刮板输送机设置在同一个采煤面上,分别用来切割采煤面的上半部分煤层和下半部分的煤层;另一种则是把中间巷道作为运输巷道,然后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煤面上各配备1台刮板输送机,形成相向运输。对于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层工作面的确定,不仅与煤层工作面的地质环境因素、输送机长度有关,还与煤炭的日生产能力相关,因此,煤层工作面长度的合理控制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煤炭的产量以及生产效率,根据实地考察以及对煤炭生产能力的评估设计合理的生产工作面长度,有利于减少工作面的转移次数,从而达到高效率生产。

3.4 规范采煤产业秩序

针对现阶段我国采煤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规范采煤产业秩序十分必要,以促进采煤企业长远发展。在采煤环节中,加大对煤炭的集约化开采,促进煤炭综合开采效率的提升。达到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单井采煤率,并保证安全系数达标。在信息自动化控制下达到高效管理,促进煤矿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产业秩序的规范包括对采煤――运输――销售三个环节的综合管理,因此对此工作流程控制来看,要加强控制力度,避免出现重复作业,降低工作效率。规范产业秩序要对每个细节都进行科学管理,包括煤炭运输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例如,在对专业的机械进行维修时,要通过专业的机械维修员进行处理,杜绝操作人员行技术管理,避免出现作业工序紊乱,影响采煤工序的正常进行。

3.5 注重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现代煤矿企业的竞争实力与人才竞争实力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提升采煤率要注重人才的培训和引进。目前我国采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足,因而要对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以促进整体煤矿企业中采矿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采煤人员的职业素养的职业道德也十分必要,结合相关绩效考核方式,促进自身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提升工作效率。现代煤矿企业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帮助采煤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采煤相关制度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意识,以更好服务于采煤作业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现代煤矿企业的采煤效率,结合现代已经掌握的采煤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创新采煤技术,达到有效提升采煤效率的目的,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在提升采煤效率的对策应用中,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提升煤炭资源开采效率的重要方法,能够对煤炭开采过程实施动态远程监控,为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煤炭开采效率的提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能够对井下以及煤岩进行高速技术处理,缩短煤炭开采时间的同时,实现煤炭开采优化,进而提升采煤效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以通过综采工艺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提高采煤率的目的。综采工艺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煤炭运输整理效果,合理评估煤炭生产能力,并合理进行煤炭开采和后续应用,达到高效生产目的。规范有序的产业秩序对提高采煤率也有着积极影响,保证采煤――运输――销售全过程有序规范高效,促进采煤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最后是对采矿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保证人才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保证采矿效率提升的重要前提,以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在今后的煤矿资源开采中,煤矿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先进理念,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在信息技术以及手段的应用下,实现科学、有序、有效采煤,促进我国能源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同时促进我国煤矿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耀明.浅析矿山机电设备在现代煤矿企业中的运用[J].能源与节能,2012,6(11).

[2] 白林国,王兆祥,毛维龙.煤矿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10(10).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近年来陕西省煤炭产量持续增加,但在目前煤炭经济下行背景下,煤矿生产仍然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本文从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两方面统计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省发生的70起煤矿事故,系统分析了煤矿生产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陕西;煤矿事故;统计;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1前言

陕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和生产大省,现有各类煤矿523处,从业人员近19万人,煤矿安全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近十年来(2006年1月至2015年11月),陕西省原煤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4年突破了5亿吨(见表1),且安全形势基本较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百万吨死亡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2015年降到了0.1以下。但在当前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任务依然艰巨。2014年5月14日,中煤大海则煤矿发生溜灰管坠落事故,死亡13人;2015年7月6日,韩城桑树坪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人;2016年1月6日,神木刘家峁煤矿发生井下坍塌事故,死亡11人。惨重的教训时刻敲响着安全的警钟。系统分析已发生事故的原因,对于改善陕西煤矿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陕西省近三年煤矿事故统计

本文详细统计了陕西省近3年(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发生的70起煤矿事故(见图2),共死亡94人,其中运输事故21起(占总事故的30.0%)、死亡22人(占总事故的23.4%);瓦斯事故3起(4.3%)、死亡9人(9.6%);顶板事故27起(38.6%)、死亡29人(30.9%);机电事故8起(11.4%)、死亡9人(9.6%);火灾事故1起(1.4%)、死亡2人(2.1%);放炮事故1起(1.4%)、死亡2人(2.1%);其他事故9起(12.9%)、死亡21人(22.3%)。在这七类事故中,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均较多,合计占总数的68.6%和64.3%,是威胁陕西煤矿安全最严重的两类事故。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事故17起(24.3%)、死亡35人(37.2%);国有地方煤矿16起(22.8%)、死亡16人(17.1%)乡镇煤矿37起(52.9%)、死亡43人(45.7%)。其中,乡镇煤矿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在三类煤矿中均最多。在这70起事故中,一般事故共发生67起(95.7%)、死亡74人(78.7%);较大事故2起(2.9%)、死亡7人(7.5%);重大事故1起(1.4%)、死亡13人(13.8%)。

3陕西近年煤矿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

3.1煤矿生产系统特点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及开采方式的多样性,煤矿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受到煤矿固有风险、人的不安全行为、恶劣环境及管理不当等多因素的影响,且生产过程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性。由于煤矿井下存在多种危险源,某种危险源在引发事故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他危险源的影响,有的会与其他危险源共同作用增大事故发生概率[3]。

3.2陕西煤矿生产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虽然目前陕西煤矿安全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统计近年来已发生的煤矿事故,总结出影响陕西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1)煤矿地质构造复杂,赋存规律性差,导致某些矿区发生瓦斯事故、冲击地压、冒顶、煤自燃的危险性较大。应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和设施,加强通风管理,做好煤尘防爆、自然发火的预防措施,严格落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维护和使用。(2)全省小煤矿数量依然偏多,且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差,采掘技术落后,安全投入不足,事故隐患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应积极推行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3)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全省煤矿从业人员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且煤矿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采矿、机电、地质、测量、通风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制约了陕西煤炭安全生产与发展。以后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提高员工的素质。(4)安全监察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全省煤炭管理专业人员不到总数的20%,人数少任务重,导致煤矿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隐患重重[1]。应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的比例,加强煤矿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且避免流于形式。(5)部分矿长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违规现象普遍存在[4]。加之当前煤炭经济下行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压力,导致大部分煤矿效益下降,安全投入减少,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治理。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矿长责任制,强化煤矿主体责任落实督查。

4结论

统计分析了陕西省2013年1月~2015年11月发生的70起煤矿事故,结果表明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是陕西省主要的煤矿事故类型,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均较多,且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形式最严峻。陕西省煤矿安全状况近些年有了很大好转,但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赋存规律差、小煤矿偏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监管力量不足、经济下行带来较大压力等原因,煤矿生产仍然存在很多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应综合采取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监察监管力度,推行科技兴安、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煤矿主体责任落实等措施逐步提高陕西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姜锋副省长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陕政通报,第19期.

[2]陕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3]杨大明.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级模型及应用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

[4]邓奇根,王燕,刘明举,等.2001~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煤矿安全,2014,33(9):73-75.

煤矿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工学结合

项目:贵州省毕节市科技局项目毕科合「201342号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2017号

作者简介:刘世承,男,(1984-),汉族,本科,主要从事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

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的主要部分,约占7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煤炭行业生产、建设、技术管理人才短缺成为了制约煤炭行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问题。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但由于各种社会因素,高职院校煤矿主体专业萎缩,忽视了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致使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滞后、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化煤炭企业人才要求等问题。

本文在已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宗旨,对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工业原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矿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学校学习借鉴了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调整了课程部分内容,增强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教学体系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

1.1缺乏高职特色

一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可谓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只注重高等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虽然增加了实训环节,但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少足够的实训基地和具体的实训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没有体现高职教学的特色。

1.2教学体系单一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主要是面向煤矿地下开采,单一的专业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1.3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安排不合理

一些学校的教学以传统理论为主,部分内容较为陈旧,未能融人现代煤矿生产过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跟不上煤炭科技的发展。一些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整合与重组,存在重复教学或内容脱节的现象。

1.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由于过多地考虑煤矿实习安排较困难及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岗位实习安排时间较短,部分实践环节以参观代替实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真正锻炼。

1.5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对专业领域内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目标

根据对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结合教育部文件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确定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如下:

2.1教学结构模块化

教学体系呈现模块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采矿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和本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程和拓展课程四大模块。

2.2教学方法应体现高职教学特色

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应将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讨论式、行动导向、启发式等转换;教学手段要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实际操作的教学转换功能。

2.3校企合作

学校应根据积极与煤炭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正对性地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传授煤矿生产过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4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选择职业的能力和范围,给教学计划的安排带来灵活性和机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教学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职业创新能力。

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体会

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应在遵循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获取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煤矿开采技术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按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素质教育思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其课程教学体系总结如下:

3.1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前沿技术,融入煤炭行业的技术标准,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等三个模块。

(1)职业素质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课程。

(2)职业技术模块。①职业能力基础:工程制图、矿图与AutoCAD软件应用、机械基础、煤矿电工、矿山测量、煤矿地质、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等。②职业能力技术:井巷工程、矿山压力观测技术、煤矿开采方法、矿井通风、采掘运机械、煤矿矿井设计、煤矿安全技术、矿山环境保护及矿井救护、煤矿特殊开采方法等技术课程。

(3)职业拓展模块。①公共选修:社交礼仪、职业规划与设计等课程。②专业选修:结构复杂煤层开采方法、工程测量、煤矿企业管理、爆破技术、工业卫生技术、煤矿环境保护、煤炭深加工等专业课程。

3.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以认识实习、课程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践、职业技能鉴定为构成要素,合理安排实习项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部分,实验、实习、训练和设计四个方面内容。

3.3实验改革

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建设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把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4.成效总结

通过调研、分析,整理,我院初步构建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学校的资源,完成本专业所要求的公共课、职业基础

课、职业技术课的学习。

采用体验、活动、分享式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施,提高了毕业生职场意识、发展了职业能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以来,相关用人单位及社会对我院毕业生反映积极。促进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就业率,基本体现了我院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国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0,(2):35-37.

[2] 薛朝晖,贺亚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41-43.

上一篇: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监理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