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3:58:25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业系;顶岗实习;管理改革;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高等职业教育是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依据教育部下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2008年4月9日),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实现从学生到操作工人转变的过程。顶岗实习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矿业工程系自成立以来顶岗实习教学工作不断在改革中完善发展,毕业生以动手操作能力强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获得用人企业一致认可。但由于煤矿企业生产条件限制,使顶岗实习工作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改革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一、总结以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心理反差较大,不适应矿山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属于一种消费型生活,靠家长供养、没有危机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煤矿企业一线生产环境是靠劳动付出去换取劳动价值。大部分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即使是农村,也很少从事过体力劳动,对煤矿采掘一线的作业环境、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厌倦情绪自然产生,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违规、脱岗,缺勤、旷工现象时有发生。

2.岗位适应能力较差,沟通能力欠缺

从学校到煤矿,从课堂到采掘一线,有的同学对专业期望值较高,因此不能尽快适应煤矿企业的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部分学生缺乏沟通能力,不能很好地合作,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3.企业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校企双方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由系部专职指导教师制定,与企业方面缺少合作与沟通,使企业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使学生不能顺利完成相应岗位的实习任务,影响教学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大胆改革并以2013届毕业生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共108名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二、改革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模式

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管理职责

系部与实训基地的企业针对实践教学工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系部与企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也一样,在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开展顶岗实习教学工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受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并服从双重管理。学生被分配到煤矿矿企业各岗位后,实行“认师傅”制,师傅对学生负直接管理责任并评定学生实习过程成绩。系部的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并综合考评学生实习情况。

2.校企合作组建顶岗实习教师队伍,合作指导实习过程

学院首先引进有多年企业一线生产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其双师比例达到70%以上。矿业工程系按照学院兼职教师聘用条件选聘有生产一线经验的、能够胜任实践教学工作的煤炭企业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管理人员、行业专家能手组成了兼职教师库,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专兼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矿业工程系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顺利实施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校企合作进行顶岗实习课程建设,以岗定课、以证定课

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综合性实践过程,实习过程主要是完成专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相应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在教学实践中,首先编写实习材料发给学生。以采煤岗位和矿井通风岗位(群)等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所需决定课程内容,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要求决定课程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共同选取教学内容并编写实习任务书、实习手册和实习日志等实习材料,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按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上交实习材料和实习报告。实践证明,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2013届煤矿开采技术和矿井通风专业的毕业生实习材料完成质量较高,实习中表现较好,实习报告资料收集较全面,实习态度较端正。

4.做好学生实习前教育工作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心理干扰,消除心理障碍,如盲目自信心理、自卑心理和盲目从众的心理等等心理障碍。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如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正确评估自己,树立竞争的勇气等。教育学生认真学习企业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企业文化、采掘生产与通风技术。采矿类实习生要在煤矿企业采掘生产一线磨练成长,在实践中增长专业技能、增长管理才干和协作精神。

三、健全顶岗实习相关制度

通过顶岗实习实践证明,矿业工程系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好实践环节暴露出的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和学生实用技能差等问题,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是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根据学院教学制度结合矿业系专业特点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了顶岗实习有关制度(见顶岗实习系列制度)。

四、完善顶岗实习考核和评价机制

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对顶岗实习有明确的考评指标,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规范管理。通过“顶岗实习考核标准”实施双师双考核制(见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改革效果检验

经2013届毕业生教学实践验证,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在企业与系部双重管理下,学生观念转变较快,适应环境较快,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其促进作用。

2. 强调过程考核的双师双考核制,约束了学生日常行为,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经验,增强团队协作、沟通和岗位适应能力。

3. 毕业生对本届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满意度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认为岗位适应较快,应用技能较高。

4. 本届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达到90%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94.92%。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4月9日)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矿业特色;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40-02

目前中国以矿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近20所,其中90%拥有材料专业。材料类专业作为工业的基础行业,在矿山机械、耐磨材料、表面强化处理等矿业工程应用广泛的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1,2]

随着教育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在材料类专业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等院校逐渐将人才培养方向与科研领域扩展到矿业材料领域。矿业特色高校材料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本科生就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矿业特色高校的材料类专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政策,主要包括:发挥自身在矿业方向的特色优势进行专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在矿业系统的影响力为人才寻求出路,发挥自身在矿业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发展项目、吸引资金,转而投入到人才培养和建设方面。以上所有应对措施都离不开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本文旨在讨论在此环境下,校企合作模式对推进矿业特色材料类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且研究出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为此类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寻求更广的就业去向,丰富矿业特色高校材料类专业和煤矿类企业的沟通渠道与合作模式,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工作。[3-5]

一、在理论教学环节增加工程实践内容,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构建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所有高等院校均将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手段。我国材料类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分析方法”“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学”等多门材料专业基础课程中建有国家级精品课,可见此类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中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而作为专业特色类高校,人才培养如果沿袭知名院校的培养方法,在培养质量和培养能力上均处于落后阶段,培养出的学生竞争力就会偏弱,因此必须构建独特的专业知识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学习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知识体系,提高我校材料类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发挥我校教师年轻、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吸取国家级精品课程中的精华部分,充实到自身的授课过程中,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第二,基础知识授课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课程的知识体系加入工程实践内容的讲授,并辅以实验观察教学和实践动手教学,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第三,工程实际教学中加入矿山工程实际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工程实际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所学知识具体应用到矿山工程中,以加深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认识。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出的材料类学生具有矿业特色,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通过对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回访和对就业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我校材料类毕业生能够在工程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反馈信息良好,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二、实施3+1培养模式,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速对企业的适应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保证培养出优秀的且适合企业的人才是后续校企合作的保障。[6]目前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接收企业普遍反映学生适应能力差,而学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脱节较大。通过调研以及小规模的实践发现,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全日制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大学前三年将所有的理论课程结束,最后一年进行实践锻炼、生产实习以及盯岗实习等相关的实践锻炼类训练,提前将学生送到煤矿企业或相关类型工厂,在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实践操作。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工厂的指导师傅共同指导,选题方式可参考如下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工厂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题,工厂的指导师傅主要指导设计和操作,学校的指导教师辅助指导;二是根据工厂的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参与攻关,工厂的指导师傅辅助操作。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提前将学生和企业带入了磨合期,增加了双方双向选择的机会,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适应企业要求的同时,也促成了企业对学生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为双方将来的双向选择打下了基础,并且做出了时间的提前量,一旦双方均不满意,均有继续调整的时间。

三、定向培养,针对煤矿类企业需求培养专项技术人才

针对煤矿类企业,在矿山机械生产方面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矿山耐磨件的表面耐磨、耐蚀性能,矿山机械结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矿山设备表面强化处理工艺上均有针对性的人才需求。而作为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科背景下,学科方向的划分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矿业特色高校的材料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的人才输出。[7,8]

通过在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总结出如下几个措施:一是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新版的材料成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包括材料表面技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包括金属腐蚀与防护,无机非金属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入碳素工艺学等一系列针对煤矿企业的课程。二是针对性的毕业论文选题。要求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向矿山机械、矿山耐磨件、新型耐磨工艺以及石墨制品及其深加工方面倾斜,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了解将来在煤矿类企业所能够从事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三是针对性的实习环节。本科生实习实践环节是培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更为重要。黑龙江科技大学在让学生参观常规国有大型生产企业的同时,逐步向矿山机械类企业倾斜,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深刻了解此类企业的生产现状以及产品市场动态,真正做到供需所求。

四、成果服务于地方重点经济建设,寻求专项进行突破,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校企合作的技术成果不应局限于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应该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样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资金,利用就近的资源和成熟的技术进行产品的研发与成果的转化,既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也会获得社会的赞誉。所获得的效益继而投入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设中,实现良性循环。作为黑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石墨项目的开展与研发,给矿业类高校材料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良机。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具有采矿、选矿等雄厚科研实力的支持下,针对石墨资源可开展石墨的成型技术、石墨复合材料、石墨的提纯以及石墨改性等多方面材料类的课题,对于高校和企业均会有丰厚的成果回报。企业有兴趣,教师有动力,学生有方向,三位一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通过先期的实践及总结,校企合作模式对材料类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创新作用,对培养方案的优化及学校与社会的发展都有明显的支撑作用。校企合作模式在矿业特色高校的有效实施,对高校、企业、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娟.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30):84-85.

[2]邹本国.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人力姿源,2008,(7):506-507.

[3]王匀,李萍萍,杨继昌,等.工科研究生“ 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2006,28(1):85-86.

[4]罗文广,胡波,曾文波,等.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5-23.

[5]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2.

[6]宋作忠,刘兴丽,关凤岩.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54-157.

[7]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3.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一、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师生参与和知识技能检验过程,能否取得预想的实习效果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从宏观角度而言,是否有相关国家政策优惠进而调动煤炭企业的积极性以配合实习,学校是否高度重视实习教学环节并出台适当政策鼓励设置一定数量的校级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上适当倾斜以及实习时间点和实习天数的优化设置,是否出台相对灵活性的实习形式并配置对应的实习效果考核方式,如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以及集中分散统一形式等;从细观角度而言,学生是否将毕业实习实践课程与教学过程中专业必修课同等重视,教师是否全身心投入毕业实习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如何相互进行配合以达到毕业实习良好效果等。对于提到的宏观角度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较多说明和分析,此处主要从细观角度方面开展研究。

1.学生实习兴趣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习也不例外。现有的实多程序为:实习动员,教师带队实习,现场听课,井下参观,完成实习报告并考核完毕。模式化过程重而灵活性较少,学生主动性较低,造成有些学生甚至将毕业实习过程简单认为去煤矿现场搜集一些资料以完成后续毕业设计或现场观摩,忽略了借助实习机会进行现场实践的主要目的,从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习,部分学生在后期毕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也间接与此次被动实习有关,实习过程兴趣低。

2.学生在生产现场参与度少

毕业实多为集中实习,依据各矿业高校在每组人员数量及实习时间长短设置有所差异,通常为每组学生6~8人,现场连续实习2~4周。在现场实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一直在生产现场,但这期间参与现场相关活动较低,主要活动包括听报告,搜集矿井基本资料,并下井2~3次参观学习,为毕业实习实际参与度较少,不仅不利于保障毕业实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学生对工程实践收获的期望值,进而减弱了工程实践性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综合性培养效果。3.“教师-学生-企业”三者互动不高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和企业之间以及学生和企业之间互动较弱。目前我国部分院校与矿山企业共同实施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制度在保障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方面有一定成效,增强了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间的互动,但由于存在着“双师型”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对于大多数采矿工程毕业实习而言,在实习期间,教师与企业协调沟通实习时间和实习安排,教师将实习具体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与企业之间实践互动关系转变为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听课和下井,从而易造成教师是三者的中心,成为上述实习安排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同时也未设置学生与企业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实习互动环节,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效果.

二、“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1.教学方法的内涵

结合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细观角度方面存在的上述三大问题,提出一种探索性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法。如图2所示,贯穿该方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毕业实习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三部分:实习前的动态准备阶段、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以及实习后讨论总结阶段,可利用以下10个字进行归纳:即想、论、看、备、选、研、践、述、测和议,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工程实践积极性,提高毕业实习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增加现场实践机会,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教师和企业三者呈动态交流过程,以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

2.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1)实习前动态准备阶段。《礼记中庸》曾记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毕业实习也是一样,实习准备阶段工作是整个过程的基础环节。在学生准备去现场参加毕业实习期间,需要完成“一想、二论、三看、四备”四件事。其中“一想”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毕业实习需要完成哪些任务,通过毕业实习自己想学到哪些知识,对工程实践现场最感兴趣是哪一部分,前期专业理论学习中哪一部分还较欠缺,需通过现场实践弥补或了解清楚,如何将前期学过的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场部分串接起来等;“二论”是指将集中实习的几位学生召集起来,大家一起讨论上述疑问,并与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让学生寻求工程实践的兴趣点、实习关键点和疑难点;“三看”是指观看实习矿井宣传片以了解实习矿井基本情况,带领学生去采矿实验室观看教学模型以加深理解回顾重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再次学习相关专业课本,使学生将实习矿井、实习教学大纲、教学模型、专业课程之间关系初步联系起来;最后,“四备”是指启发学生在完成前三步的基础上,为实习现场工作任务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通过完成上述四步,使学生真正明白这次实习是“自己如何实现良好的实习效果”的出发点独立去思考和准备的,从而兴趣点高,有利于后期实习的顺利且深入开展。

(2)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工程实践参与度是能否取得毕业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但其落脚点和决定权在于学生。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都在煤矿生产现场,但由于我国井下生产地质条件复杂,赋存的不安全因素多、井下生产工序繁杂、生产过程节奏快等客观因素,煤矿企业普遍为毕业实习活动提供的下井次数有限。因此,实习过程中试图在学生下井数量上大幅增加是不现实的。在实习中全面互动阶段,学生在生产现场需要完成“选”、“研”和“践”三步。首先,让学生选择必要的、感兴趣的报告主题,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地质、设计、矿压、安全、掘进、开采、机电等方面不同主题,学生可以选择一部分、全部或者选择感兴趣同主题内容由不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多次讲解;同时,也包括学生选择哪部分主题先讲,哪部分内容后讲,把实习的重心移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引领人和服务者,为学生选择的各报告主题联系现场既懂理论又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这样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具有主动性,更有兴趣积极参与现场实践过程。其次,实习期间将传统的现场人员作报告转变为特定主题研讨会,而在空余时间安排一定次数的无主题研讨会。特定主题研讨会使现场工程人员和实习学生之间由常规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与探讨过程。研讨会之前带队教师将实习矿井部分基础资料分发给学生,鼓励和引导每位学生为不同主题研讨会认真准备问题,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多从矿井生产角度对这些问题解答,带队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从教学理论角度进行补充,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带队教师三者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自己对相关知识了解清楚,巩固了理论知识,逐步深入分析书本理论与现场工程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另外,无主题研讨会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现场资料、书本理论课程回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部分特定主题研讨会过程中未涉及的问题交流和探讨,结合学生需要和要求安排对应的次数,并将其贯穿于现场实习整个过程中。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工程图纸一直被看作是采矿工程师的语言,矿井整体布置、地质构造、采煤工作面布置、巷道支护方式等在图纸上都清楚表现出来。因此,研讨会上多结合现场工程图纸进行讲解,而对于文字性的生产地质资料等,主要作为研讨之前的基础资料了解学习,进而提高研讨实效性和精炼性,加强学生识图与绘图的能力。最后是井下实践,井下实践是现场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实验室教学模型、校内实验课程在生产现场的集中反映。在对矿井基本资料和相关图纸熟悉的基础上,通过井下实际观察和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以及现场真实心理感悟,让学生明晰设计工程图纸的严谨性以及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空间关系并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井下实物与图纸三者间无缝对接,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井下现场如此设计原图2“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方法因、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有更为优越设计方案,并可将这些问题和学生思考的结果加入无主题研讨会进行共同探讨。

(3)现场实习后讨论总结阶段。毕业实习效果的总结与讨论是整个毕业实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既是衡量或检验学生毕业实习成效的核心标尺,也是总结和思考本次毕业设计成功与不足之处的教学活动,可进一步优化毕业实习各环节或具体活动,为下一届毕业实习提供宝贵实践经验。将毕业实习讨论总结的研讨会安排在现场实习的最后阶段,包括三部分:“述”、“测”和“议”。首先是实习学生讲述,集中实习的每位学生进行口头汇报,讲述此次实习自己的主要收获、对生产现场的实践感触以及此次毕业实习对后续毕业设计最大帮助之处(除搜集整理的矿井基础资料外)。通过这种讲述方式,不仅有利于陈述者有效整理归纳实习成果,增强个人成就感,同时对于其他学生和带队老师而言,也能从讲述中学到很多知识。其次是考核检测,邀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让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此次实习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设计部分,结合图纸讲述设计遵循的规范和原理、生产现场选择采用现有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以及现场应用情况,这种方式看似考核,实际上是给学生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让每位实习学生都充满自信,带队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评分。最后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议论研讨此次毕业实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在为毕业实习画上句号之前的一次大范围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本次实习活动中的成功之处可保留强化,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可在下一届毕业实习中改进和优化。

三、效果评价

通过将师生互动过程控制实践教学法在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部分集中进行了试验探索,学生普遍反映该方法能够调动实习兴趣、提高实习期间自主性与学习意识、能够在巩固前期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对后续毕业设计帮助较大。但同时,实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煤矿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受井下复杂地质生产条件变化、临时性紧急工作安排以及因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特定主题研讨会出现延迟或与其他主题研讨会顺序调整。带队教师针对部分无主题研讨会过程中实习学生基本兴趣点、疑难点以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串接点没有充分了解和准备,导致研讨转变为常规的交谈等等。总体而言,从实习主体参与者:即实习学生、生产企业和带队教师反馈结果显示该方法实用性大,操作性强,有利于保障毕业实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5结束语

由于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人员提出新的要求。“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矿业类院校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实施等方面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构建了由课堂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四位一体的地质勘查课程综合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复合型和研究发展型人才提供了的保障,取得良好效果。作为具有行业特色的学校,在最后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前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了基础。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地下开采;空间概念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10504

收稿日期:20100820

基金项目:2009年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研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成云海,(1970-),男,山东新泰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层运动与矿山压力控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atial concept of

underground mining for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CHENG Yun-hai1,2,BAO Ming1,2

(1. Schoo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2. The MOE Key Laboratory of Coalmine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Min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cultivation models of coalmine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introduces a series of cultivation models: the promotion of the joint effects of school, college (department), teachers, students and mines;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link of spatial concept of underground mining in the combined teaching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classes, theoretic classes and internship. With the emphases of improvement laid on the links of internship and experiment, we are to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 internship bases and production & learning & research bas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on-the-spot internship, and to perfect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ion models so as to bring students closer to the reality at the scene.

Key words: coal mine; underground mining; spatial concept; cultivation

一、概述

煤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地下空间概念是采矿设计的前提,该概念指煤矿井下复杂的采场、巷道、硐室与地质构造的立体相互关系,该空间的运转,为实现矿井采煤掘进、提升运输、供电供水、一通三防等诸多功能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现行培养方法是,通过课堂讲解(辅以PowerPoint、专题短片等演示)-实验室模型观摩

-现场实习-设计应用的四级培养过程。其注重的是学生的采矿理论、采矿生产知识,尤其注重采矿理论如何应用于矿井生产。其知识点较多,涉及通风学、采矿学、提升运输、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机械等,是横向的培养。将各知识点融会应用,即在现场生产的实际应用则是纵向培养,体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采区设计和矿井开拓设计。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素质的基本训练等起着重要作用,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上述课

程的学习。由于学生缺乏矿井空间概念,使设计质量不高,与现场实际应用相去甚远,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

因此,大部分学生缺乏宏观与微观统筹的煤矿地下开采空间概念,不能深刻领悟教材,做不出高水平的采区设计和开拓设计,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不能迅速适应现场工作,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培养地下空间概念[1-5]。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的空间概念,迅速适应工作,是采矿教学亟待研究和现场急需落实的重要教研课题。为解决上面问题,形成有效的培养方式尤其重要[6-9]。

二、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存在问题与改进

矿井空间概念的培养,体现在学校、学院(系)、教师、学生、煤矿五位一体的合力作用,体现在实验课、理论课、实习三大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改进的着力点也主要从存在问题的实习、实验环节入手。

(一) 实验存在问题与改进

1. 存在问题

(1)实践证明,利用采矿实验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模型是缩小了的现场布置,因此难以让学生培养真正的现场空间感觉,实物同比例模仿现场有一定难度,这也是采矿实验模型教学不足之处。

(2)目前学生上实验观摩课,教育部要求每批学生不超过15人,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量(实验室听课时间和观摩时间)与质(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全面性及思考空间布置的依据等)难以保证,由于时间紧凑,工作量大,因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清理斜巷和竖井井底到达水平后,还要向下延续20m的竖井,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都不能理解,重复向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

(3)目前在相关高校都有较为齐备的实验室模型,如焦作的现代化矿井模型,但用过几年后,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影响教学质量。

2. 改进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利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资助等,进行了如下改进。

(1)建设等比例仿真多功能巷道

2009年,安徽理工大学在地面建设了矿井巷道与生产系统实物模型,如图1所示。

图2为巷道功能设计模块图,包括四个模块,即系统安装、断面形状、

监测系统、支护方式等,还含有交叉点(牛鼻子)、炮眼布置断面、轨道(含车场)等,使巷道断面设计、爆破设计、支护设计及巷道设备设施布置、观测系统等于一体。建立矿山压力地面实时监测系统,将煤矿井下各类巷道在地面建造,并安装机电设备和各种监测信号,形成一个大型实验环境,能完成十几项实验项目。

图2 巷道功能设计

以上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基本素质的提高等起着重要作用。

(2)加强实验观摩实习的量与质的过程控制

以实验观摩“现代化矿井模型演示系统”为例,按图3对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注重矿井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关系。

图3

(3)现有实验室模型完好率的管理完善

及时与厂家联系,对失修损坏模型进行维修;同时积极引进厂家提供的更稳定可靠的模型。

(二)现场实习存在问题与改进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针对以往存在问题,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了改进。

1.存在问题

(1)学校方面实习经费不足,在矿上实习时间不足,完不成下井次数;

(2)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但带队年轻实习教师缺乏现场经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空间概念;

(3)实纲已经趋于合理,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不到位,仅对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等书面资料做检查,过程细节不便落实,不能有效考核实习效果;

(4)接受实习的单位方面由于安全和生产压力巨大,很难积极配合和协助落实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安排尽量少的下井次数,即使下井也是快速通过,现场讲解少,更谈不上盯班;如果实习地点是普采面,那么综采采煤工艺就得不到实习;

(5)联系实习地点困难,难以安排住宿,甚至将住宿安排在村镇小宾馆,冬天冷,夏天热甚至蚊虫叮咬,学生到了就想返校,影响实习效果;

(6)煤矿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协助培养,水平高的工程师工作繁忙,不能给学生讲课,而其他的工程师讲课达不到理想效果,备课不充分,学校和矿方没有给现场讲课的工程师应有的讲课费,靠的是思想觉悟,致使达不到现场实习的预期效果;

(7)有些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时间正是补考时间,学生还要忙着补考,或者忙着考公务员、研究生,影响了实习效果。

2. 改进方法

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以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针对上述存在的七项问题,进行了如下改进:

(1)学校充分认识到了在现场实习培养空间概念的重要性,优先保障学生实习经费,增加实习补助,2010年增加40%,全部报销路费,改变原来仅在安徽省实习的惯例,可以到省外实习,派出部分学生到波兰交流实习;让学生到地表岩土工程与非煤矿山实习;

同时联系条件好的企业解决学生住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弥补了经费不足的困难;

(2)采矿工程系青年教师轮岗,制定了下实验室计划安排表,提高对矿井相关模型的熟悉程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其内容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新教师,迅速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矿工程系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去矿参加生产实习,每年安排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1年,数名年轻教师到矿挂职锻炼1年;

(3)学院建立实习检查制度,增加对实习的效果、安全等的管理;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教师带10名学生,并定期评选实习、毕业设计先进指导教师。

鼓励本科生学习现场技术,参与科学研究,对发表相关论文的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奖励1 000元,报销版面费;

(4)对现场企业配合不够到位等难题(问题的4~6条),做法如下: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系统的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已与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徐州、大屯、兖州等矿业集团18个生产矿井签订了学生实习相关事宜,建立了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实习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实习课程设置、实习规范等,构建系统的实习教学及管理体系,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完善和发展采矿工程学科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促进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建立产学研基地,一方面,在产学研合作育人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煤炭企业所具备的实习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可从实习单位选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习、实验的指导,并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综合情况。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由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5)针对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的做法是:

在现场工程师上课时,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要求带记录本,对重要的图进行手工绘制,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和积累系统资料的习惯;

由学生来制定下井的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一次下井,自己确定下井观察内容;

每个学生分头收集不同的专业资料,形成压力传递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要独立考虑、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

每次下井前提出不少于20个问题,提前查资料,在下井前的晚上回答问题,有利于学生下井将书本知识与现场实际生产设计相联系;

按标准评学生作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差合理分配,认真考核实习质量,使学生自我加压;

实习时让学生总结矿上技术材料,这是学生普遍缺少的技能,同时也正是一项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

(三) 理论教学的完善

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为此近年来通过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纸质、电子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注重课堂讲解,以实际工程案例引发学生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从空间角度处理问题的习惯。

另外,加强设计指导,经常与学生探讨一些相关问题,使指导具有针对性。

三、小结

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快实验室、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有许多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了高水平的专业文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使学生培养更接近了现场,缩短了学生成才的时间。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的工作是:开放模型实验室,反复强化学生的矿井立体概念;建设大型液压加载模拟实验架,提高学生对岩层结构与岩层运动的空间认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巷道、采场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进行煤矿井下的立体仿真设计(含动画演示);利用三维数字电影、四维数字电影演示采矿立体系统等让学生对井下实景有真实感受[10,11]。

参考文献:

[1] 桑玉军.煤炭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35-137.

[2] 魏希三,熊伟,加雄伟.矿山安全生产培训系统设计[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30(2):98-101.

[3] 汪理全,梁学勤,张吉雄. 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9(1):43-46.

[4] 郭保华.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陕西煤炭,2007(5):25-27.

[5] 姜福兴.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03,12(3):64-65.

[6] 李学华,万志军,朱清.国际性采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67-68.

[7] 邵登陆,岳宗洪.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J]. 中国矿业, 2008,17(9):99-102.

[8] 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煤炭经济研究,2010,30(2):92-94.

[9] 何廷峻,汪佑武.高校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1):103-105.

[10] 夏艳华,白世伟.层状地质体与地下工程开挖三维可视化[J].岩土力学,2004,25(12):76-80.

[11] 熊祖强,丁明,赵辉. 采矿工程专业虚拟实习及教学技术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544-547.[责任编辑:吴晓红 李 丽]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煤炭高校 实践教学 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Co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ternship Teaching Reform

YANG Shuzhao

(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ternship for coal, companies take into account the safety of students unwilling to accept students' internships, as well as internships and other targeted poor and ineffective problem, "Trinity"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That is, to watch mine mining model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the mine space; into the well feeling, reproducing real mine; gymnastics training exercises to enhanc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Three-stage step by step, Trin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achieve the co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ternship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reform, shap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alents economic conditions.

Key words Coal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internship reform

煤炭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实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矿业工程学科中的采矿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离开实习环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无从做起。因此,实习教学不仅决定教学质量,而且实践教学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要比理论教学更直接,不可替代。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结构转型异常艰巨复杂,经济持续滑坡,形势严峻。煤炭企业基于对自身经济,特别是学生入井安全保障考虑,不愿接受学生到矿实习,甚至拒绝学生入井实习等。代之而来的煤炭高校实习难、学生逃避实习和实习效果差等问题浮出水面。单一的煤矿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煤炭高校转型的需要,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基于此,作者以毕业实习为例,在分析目前煤炭高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工程类本科学生实习“三位一体”实习改革新思路,三步走,三到位,以适应变化了的煤炭发展新形势,培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1 矿业工程专业实习模式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实习的现状

(1)单一的毕业实习模式。目前大部分煤炭高校毕业实习一直沿袭的是过去的模式,即,必须在煤矿井下实习,时间四周。实习矿井由学校老师利用个人社会关系联系,学生安全由学校负全责,矿方只提供实习地,允许查阅资料,其他事宜自行解决。然而,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矿井超过三分之二,加之经济形势的不断下滑,煤矿生产任务艰巨,基于安全考虑,绝大多数矿井不接收学生实习,即使同意实习也只接受部分学生分批入井,原则上一人一次,与实纲要求相去甚远,学生实习处于尴尬境地。

(2)顶岗实习的局限性。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属井下作业,水、火、瓦斯和顶板等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煤矿规程规定新工人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才能入井见习,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毕业实习仅四周时间,只能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熟悉熟悉井下工作环境,对矿井空间有个初步认识念。个别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允许与其签订就业合同的学生顶岗实习,显然这违反规程规定,学校不鼓励这样做。因此,顶岗实习不适合在煤炭企业进行。

(3)实习无针对性,效果差。由于安全的原因,学生在矿实习时间不超过十天,仅相当于认识实习。资料收集方面,矿方只提供基本资料,技术资料及图纸等不许拷贝,几十个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基本一样,几乎无助于毕业设计,造成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实习效果很差。

1.2 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目前,煤炭高校本科毕业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取实验和课程没计两种方式进行。课本实验属验证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而且实验学时又少,不及理论学时的六分之一。验证型实验是在教师设定好“假说”和准备好仪器的前提下由学生完成的实验,主要考察的是操作技能,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作为独立实践环节,题目缺乏工程背景,与煤矿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教学方法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能力。此外,毕业设计也是由教师给定题目,学生按照设计指导书一步一步去完成,很难达到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煤矿技术进步了,课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的技术需要。

(2)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从评价体系来看,煤炭高校注重对学生最后提交的作业或实践(实验)报告的考核,是一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上,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考核标准,如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均采取相同的成绩评定办法,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依据相同,不具合理性。

(3)校内实操设备匮乏,实践教学条件不达标。由于煤炭高校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经费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开支上,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的经费少,造成校内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先进的大型没备难以购买,设备套数不足,一人一组的实验通常是二三人一组,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训场所面积小,安全问题大量存在,不能满足学生合作团队完成的项目。学校大部分设备是上世纪的落后产品,有的只能用作参观,不能启动;有的仅是个演示仪器,学生实际操练形同虚设。

(4)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一线工程实践经验。一些煤炭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管理的要求,师资力量明显较为薄弱,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上岗工作,理论和技能都不能达到任教老师的标准和要求。授课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接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学术训练,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缺乏,加上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较少,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丰富: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的配置与分配不合理,实践操作带领教师短缺,教师群体的整体实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准,与教学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2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2.1更新实践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今年国家提出升本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大部分煤炭高校具有工程背景,培养学生掌握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构建、完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个人对国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质量意识,坚持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实习实践教学上,要以应用技术为核心,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找准学校在行业经济中占据的位置。

2.2建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单一滞后的实习模式

实践教学是工程类煤炭高校的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消除安全危险对实习的壁垒,剔除实习针对性差和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改变单一下井为重点的毕业实习模式,将毕业实习分三阶段进行,环环相扣,改革实践教学。

(1)第一阶段,观看矿井系统模型并辅以多媒体视频,历时一周。结合矿业工程各专业实习特点,分批集中参观并讲解演示矿井开采系统模型,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对照模型分系统介绍,逐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矿井空间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要集中实习学生观看矿井开采系统多媒体视频,反复对照模型空间,思考各大系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实习矿井的概貌和开采特点。模型及多媒体实习周结束时,要对实习学生分组逐一考核,考核地点选在模型实验室,考核采取让学生对照模型讲解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

(2)第二阶段,实操演练,历时一周。实操基地选在校企结合的大集团公司所办的培训基地或技校。培训基地用的实训设备,一般是矿井退下来的二手设备,比较齐全。在这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感受各种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要注意的操作规程要领,特别要求学生要掌握各种监测监控设备的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包括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检测光学仪器的使用。这一阶段,学生实操要重点学会矿井阻力测定方法、矿井顶板位移测定、突出矿井瓦斯基本参数测定,以及割煤机、综掘机和液压泵站等设备的操作。考核考评应在实操基地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井下各种设备的实操技术。

(3)第三阶段,入井参观,历时一周。这一阶段,先邀请所实习矿井技术人员讲述矿井概况及安全注意事项,后入井参观学习。入井实习要由矿井技术人员带领,熟悉井下各大系统及设备,重点是生产和通风系统。一般要求学生至少下井一次即可,既不耽误矿井正常生产,也减轻矿井对学生安全担忧的压力。实习必须有针对性,要求结合毕业设计题目收集资料和图纸,最好能咨询相关问题。考核考评应在学校进行,重点是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资料收集。

2.3实习教学应尝试“导师”制,全过程跟踪指导培养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经济条件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工程背景下的煤炭高校实践教学也应尝试实行实习“导师”制,这里的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导师制,主要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学生从大四第二学期安排好该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由该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阶段、渐进式拟定学生的实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在实习期间一直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填写学生实习跟踪手册,这在较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发生安全及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实现了全过程监督和培养。

2.4 实习及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改进

长期以来,煤炭高校实习实践考评考核体系一直重理论考试成绩,对实操实训不考核或仅做参考,造成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差,到企业一年甚至二年后才逐步掌握实操技能,因此,改进现行煤炭高校实践教学考评考核体系势(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8页)在必行。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证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改注重学习成绩、实习结果考核为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考核,重实操能力培养和实操过程表现,营造创新环境活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思路、创新观点,创新方法。

(2)不同的实习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应有所不同。对模型参观和演示实习注重考察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空间想象力,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实习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重点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能力。实习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总结

煤炭高校具有工程背景,属应用技术类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深入分析实践教学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法滞后和教学模式单一,以及工程背景双师缺乏和学生实操能力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实施“三位一体”实习方法,规避因学生人身安全困扰毕业实习质量和效果的问题,建议实习教学尝试“导师”制,全过程跟踪指导培养,改革实践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适应经济条件下应用技术型大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D2013019)

参考文献

[1] 吴金刚,杨书召.工程教育背景下煤矿瓦斯防治实践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3(1):58-71.

[2] 叶志攀,金培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科教育研究,2007(2):74-77.

[3] 陈莉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3(1):17-32.

[4]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6.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of High Vocational Mine Safety Professionals

Xiao Jiaping;Zhou Bo

(①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uainan 232001,China;

②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

摘要: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为了满足当前煤炭行业对“一通三防”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毕业生角色转换时间,突出高职类学生“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毕业生在煤矿现场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检验,表明该体系的制定是可行的,为我国其他高职类院校制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依据。

Abstract: This paper sums up innov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mb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mine safety professionals of 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or covering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one ventilation three defenses" talented person in current coal industry,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hortening role conversion time of graduates, outstanding vocational students'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Through testing graduates'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in coal mine sit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and provided the basis of formulating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China's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类 创新型 实验教学体系

Key words: vocational;innovative;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49-02

0引言

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煤矿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类煤矿专业中它是“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综合性。既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实践内容紧紧围绕煤矿现场实际,可以大大减少煤矿企业培训时间和资本。所以,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1传统实验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势必煤矿需求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年我国煤矿产量达到2500Mt,2008年达到2700Mt,2009年首次超过3000Mt,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扩大,煤矿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匮乏就日渐凸显。煤矿现场急需煤炭院校输入大量煤矿专业类人才,这样促使院校扩招人数的增多与教学资源的匮乏矛盾日趋严峻,尤其表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跟不上,尤其体现在传统的实践观念和陈旧的实验设备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我国传统教学理念还是偏向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在教学中课时偏少,重视程度不够,培养的学生必然重知识轻实践从而导致学校和煤矿现场的脱节。

1.2 动手能力不够大多数实验设备只能看不能用,即使用也只是老师用,学生看,老师演示流程,学生只做实验报告的情形。

1.3 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煤矿现场实际实验设备都是煤矿上的淘汰设备,煤矿现场都已不用,如有的学校还在用过滤式自救器,而煤矿现场都已用隔离式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等。

1.4 实验教师师资偏低目前,我国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往往比较偏向理论研究、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上,从而导致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受到严重影响,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师不得不投入到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

1.5 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实质作用大多数实践教学基地是煤矿生产企业,企业只管生产,学校只管教学,相互交流很少,所谓实践教学基地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为了满足当前煤炭安全行业对“一通三防”人才的需求,培养煤矿安全专业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毕业生角色转换的时间,突出高职类学生“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我院煤矿安全专业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2.1 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与现场接轨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煤矿安全设备更新越来越快,过去陈旧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准确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场的需要,如自救器已由原来的过滤式改为现在的隔离式和压缩氧式,风表已由原来的机械式改为电子翼轮式等,尤其煤矿现场的监测监控设备发展更为迅猛,原来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跟不上煤矿现场快速发展的步伐,迫使学校更新实验条件与现场接轨。如我校安全实验室引进两百多万元的最新实验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等。在矿井通风方面包括矿井通风教学模型、矿井通风多参数测定仪、空气湿度计、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矿井通风模拟巷道等;防火方面包括均压通风教学模型,煤自燃倾向测定仪,气相色谱分析仪,防火束管监测系统等;矿山救护方面包括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自动苏生器、人体模型、救护通讯设备等;瓦斯防治方面包括光干涉瓦斯检定器、便携仪、智能瓦斯爆炸演示系统、瓦斯抽放四参数测定仪、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突出危险预报仪、瓦斯放散初速测定仪、瓦斯吸附装置等;防尘方面包括粉尘采样器、直读式粉尘测量仪、煤尘爆炸指数测定仪、光电煤尘测尘仪、分散度测定仪、煤尘爆炸实验装置;监测监控方面建立了煤矿仿真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这些仪器设备有的是煤矿现场正在使用,有的已经超前煤矿现场,大大改善了实验实训环境。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针对煤矿安全专业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要做到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实验相互兼顾,不断更新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最基本的实验,让学生首先掌握煤矿现场基本器材和仪器的使用,并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的主动的熟悉和掌握。

2.2.1 启迪式实践教学它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例如“CO浓度的测定”的实验,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CO浓度不准超过24ppm,实验时,老师用点燃的香烟向10L的氧气袋吹一口烟气,然后将氧气袋再充满空气,开始测定CO浓度,测得浓度大约为300ppm,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12倍左右,而人体肺部没有氧气袋大,所以香烟吸入肺部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还有通过提问引导实验内容,如“实验室的密度怎么测定”,这样很自然的引导大气参数的测定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影响空气密度的主要因素,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的仪器,如干湿球温度计、空盒气压计、湿度计等使用方法。还有引导学生改装实验装置提高学生深思考,勤动手的习惯,但在改装时一定要征求实验教师的同意,并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学习“单管倾斜压差计测定巷道通风阻力”实验后,引导学生能不能测定管道模型上通风机风压,这样学生可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如在风机前后两端管道上各打两空,用两组单管倾斜压差计和皮托管各自测出风机前后的全压,全压的差值就是风机的全压。该实验即能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手的好习惯,又能通过分组讨论提出不同见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拓宽了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

2.2.2 煤矿现场电教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插播与本实验课有关的电教片如“煤与瓦斯突出典型事故十二例”、“入井须知”、“自救器的使用”等,真实再现该实验课在煤矿现场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该实验设备在煤矿现场的重要性,如瓦斯检定器的使用,如果操作不熟练,结构原理不熟悉,造成测定方法有误,测定值不准,根据测定的结果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得当,有可能引起瓦斯超限甚至瓦斯爆炸等严重后果,这样增强学生认识本实验课在现场重要性,必须熟练掌握。

2.3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学校一方面聘请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同时积极鼓励广大专业课教师深入煤矿现场,进行教师的现场再培训、现场再教育,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我院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2.3.1 鼓励实验课教师取得煤矿现场高级工种证过去的实验课教师大都是中级工种,现在学生在校考取的工种也是中级工,作为高职类实验教师显然不能适应现在实践教学,这就促使实验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对煤矿现场设备性能和操作更加熟悉。

2.3.2 鼓励实践课教师取得煤矿工种考评员证书积极鼓励实验课教师参加考试,取得煤矿工种考评员证书,这样他们不但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接触到煤矿工人的工种培训,充分了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煤矿工人实践能力的差距,并能在以后实践教学中得到及时更正,跟上现场技术水平的步伐。

2.3.3 积极鼓励实践课教师到生产设备厂家观摩学习设备生产厂家是实验仪器设备的源头,同时也是煤矿现场设备的提供者,到生产设备厂家观摩学习,熟悉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同时还能了解该设备在煤矿现场应用的动态,这对充实到实践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2.3.4 鼓励实践课教师到煤矿企业一线调研我校教师每学期都安排专业课实验课教师到煤矿现场,了解煤矿安全的新设备,新工艺,积极运用到课堂上,淘汰陈旧的专业知识。如局扇,过去用的是JBT系列和BKJ系列局部通风机,现在煤矿现场都使用对旋式局部通风机,这种风机体积小、风压高、噪音低、性能可调、坚固防爆,具有JBT系列和BKJ系列局部通风机无可比拟的优点。

2.4 举办“最佳一节实验课”增强师生互动为了培养学生现场动手能力和操作标准水平,学院每年都开展“实践杯”―“教师实验实训最佳一堂课” 实践教学公开课活动,活动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开展全院性的实践教学“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对全体实践老师实践教学的一次大检阅。

2.5 鼓励学生取得专业工种针对煤矿安全专业毕业生去向,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相应工种的技能证,该专业计划在第五学期就专门列出两周取证培训,培训该专业相对应的工种如瓦斯检查工、瓦斯抽放工、救护工、防突工、局扇司机等,学生足不出户就提前拿到煤矿企业的职业资格证。

2.6 举办技能大赛实验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例如“矿井风速测定”实验课时,将风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风时的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学生有可能兴趣不高,收获甚微。若为此开展测风竞赛如我院举行的“动感杯”―“矿井风速测定比赛”则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提前就开始了解风表工作原理,测风时的注意事项,并能熟练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7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关系理顺,建立工学交替的“校中矿”、“矿中校”关系,学校大力开展面向煤矿企业的技术服务,大力实施岗前及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并抽出现场技术大拿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一线和安全管理部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8 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到续约生产单位顶岗实习,进行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把技术大拿当做师傅,虚心请教学习真本领,技术大拿对学生也按照生产一线工人严格要求,学生和煤矿现场工人一样遵守煤矿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淮南矿业集团的“二十条红线”,“ 手指口述”等,使之逐步达到独立上岗,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这样才能拿到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合格证书。

3效果检验

根据毕业生信息反馈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矿业集团等用人单位对我院煤矿安全专业毕业生青睐有加,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用人单位反映我校的毕业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并勇于探索优秀品质,甚至有的毕业生作为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已经成为合格的班队长,区队长。表明我校通风与安全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果已开始显现。

4结语

我院煤矿安全专业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纵向、横向、全方位立体型的人才培养,使该专业实验教学没有盲区,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培养兵头将尾、能工巧匠,使学生真正成为好工人、好技师、好班长、好队长,对高职类煤矿安全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针对实践教学弱化的现状必须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现场应用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为煤矿安全行业提供优秀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洋,陈新霞.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与有关问题反思[J].中国市场,2010,(26).

[2]毛新.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3]许放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矿 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 校园活动 生产实践

引言

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相比大学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较强职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技能人才,这一特殊性质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要向企业发生倾斜。在这一性质的影响下,企业文化的进入、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模拟工作环境,实现“上岗零距离。”

我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职业院校应当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培养职业技能,传授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法中同样得到了强调,是专业技能之外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员工的基本素质可能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因而,本文以煤炭绩效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研究了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高度同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1在校园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文化的进步,作为企业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中职校园的整治与建设力度得到了有效强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推动健康文化教育的良好风气在校园环境中逐渐形成。由于相关的组织、社团逐渐壮大,职业生涯协会、学生就业协会、市场调研协会等等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逐渐萌芽。教育工作者所要做到的就是把我机会,在相关学生组织中选取适当对象,合作开展有助于渗透企业道德与职业文化的校园活动。诸如与职业协会联合组织模拟应聘竞职大赛;组织“人生理想与职业道德”征文竞赛;展开“我为矿山,甘洒热血”主题演讲比赛等具有煤炭背景多样化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参加活动,置身于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交织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获得一个有效的自我教育机会,感受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在求职、就职过程中的重要性。

煤炭行业内的成功个体无疑是可以作为典范与榜样,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在组织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尽可能聘请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学者以及领域内的专家来校进行报告,讲座等等。例如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赵伯碧;中科院院士,煤炭专家宋振骑;重煤集团总经理杨镜璞等煤炭行业内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体,都乐于为培养年轻一代煤炭人贡献一份力量。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本集团的全国煤炭劳动模范如:王三泉、朱建华、梁先印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在校园活动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一步步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

2在生产实践中灌输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在校园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内化,转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下意识的行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才能转化为学生素质的一个要素,进而转化为生产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实习激活,锻炼在校生、毕业生就业初期的融入能力与衔接能力。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生产实践能为学生内化职业道德提供有效帮助。

生产实践的整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实地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为了让在校生、毕业生能够顺利的融入行业,融入企业,同时最快速度适应自己的工作,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结束时的假期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就进的工矿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个阶段的工作应当以参观学习为主,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观摩,带领学生观摩掘进生产现场,全程学习下井采煤的过程。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同时也帮助他们熟悉实际生产的工作环境、操作方法、生产流程等工作要点。同时对相关的煤电公司也可以进行适当了解。诸如在国民经济环境下煤矿企业的实际地位、煤矿安全知识、煤矿企业特有的文化等等。

进而,在第二学年的学习和实习穿行,陆续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解除半独立的辅技工作或者辅助的生产操作。这样的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企业发展方向与生产质量和员工们对安全规程、职业道德、岗位职责、行业规范、等诸多元素实际上是血肉相连的。同时,学生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也对企业特有的文化产生了感性的认识。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毕业生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们塑造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理想的最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锻炼职业技能,以便顺利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的第一次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身投入实际生产实践,完全独立的解决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毕业生切实融入角色,实习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召开实习生研讨会或者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理解,同时,为学生们从心理上接受岗位职责履行、生产操作制度提供轻松的环境。

学校还与煤炭行业各工矿企业用人单位密切联手, 帮助毕业生顺利克服并越过职业生涯初期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诸多困难; 同时, 进一步对毕业生提供技术支持和以矿业安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最大可能地缩短他们适应职业岗位乃至社会环境的磨合期。通过“校企联动”, 毕业生充分感受到了母校和单位给予的温暖, 有效地扼制了不安心工作而“跳槽”的现象, 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结语

通过文章中的论述与分析,不难发现,校园活动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元素,是煤炭企业渗透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理想媒介,而生产实习则是一种更加直接的灌输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方法。相关院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开拓思维,善于创新,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学生在校期间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文清,企业文化渗透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素质教育,2010.7

[2]李圣杰,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企业文化的探讨[J],中州煤炭,2010.8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1)积极动员,树立正确的实习观。目前高校通常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来组织毕业实习,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警惕性,而且安排过于笼统,不能满足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需要。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可以将实习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目的、实习任务等,合理打印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便于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的实习时间,以免盲目跟从。与此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动,讨论实习的方式、方法,实习的管理过程,并可建立反馈机制等。这样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激发学生对毕业实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以积极主动、高度重视的心态认真来对待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2)由集中安排的方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5]传统的集中统一方式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等,但其弊端也不容小觑: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实习效果差。现阶段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日益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小企业的管理难度,又便于学生深入了解部门内的工作流程,进而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概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由于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往往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例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准备,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三心二意、不能高质、高效的完成实习。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安排实习进程,在暑假和寒假期间提前有序地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6]在时间上保证实习的长效性,在过程上保证实习的分步性和合理性。

2.规范和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

(1)建立校、院、系、带队教师四级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应重视大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健全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实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学院相关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有责任心、理论知识扎实且富有现场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实习,譬如可以是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带队,这样既有利于为学生解答各种现场疑问,又有利于锻炼学校的青年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此外,青年教师更容易融入到学生中,能及时获取实习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保障实习的进度和高效性。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管理模式。[7]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意外状况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比如采煤工作中所遇的各类突发状况,往往需要矿上的技术人员来解答,针对这种现象,校方可以事先与企业沟通好,或者制定相关协议,请求给予帮助。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向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相关领导请教。通过这种有效的引导,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理解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尽早地融入相应的社会工作环境之中。

(3)健全实习反馈机制、量化实习考核制度。基于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轻视以及毕业实习在本科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对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实行量化式管理。量化式考核制度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由学校制定实习过程中的“量化考核表”;二是合理分配实习成绩在毕业设计中的权重。[8]“量化考核表”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品德态度、遵纪情况、团队合作、勤学好问、安全意识、合理化意见、实习记录等多方面,相关专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添加具体的指标作为补充。认真做好实习生实习成绩的反馈,建立企业、带队教师双向反馈机制。[9]带队教师应该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实习情况,在实习结束后结合学生所做的实习报告和企业相关领导、负责人对学生所做出的详细评价,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成绩,来反映个人毕业实习的完成情况。在实习结束后,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反映到实习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中。可以根据学校或者专业的情况适当加大其在毕业设计成绩中的权重,这样不仅可以变相的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毕业实习,保证了实习的质量,也可以在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之间得到一个很好的权重比例,以达到双赢模式。另外,带队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出总结,并且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学校和学院,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

3.扩大毕业实习的广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范畴、工程应用领域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涵盖了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土木、矿业、交通、机电、食品、医药、航空等各个学科领域。但是,最初的安全工程却是以矿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毕业生实多以煤矿为基地,少数人选择其他行业作为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被统一安排到煤矿进行毕业实习,这样就遏制了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拓展实习生的实习选择渠道,同多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实习面的广度,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自主选择,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拓宽毕业实习的广度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学生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必须合理规划和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基地。[10]首先,必须建立满足多方位需求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涵盖安全工程的不同领域,如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建筑安全、机械制造以及钢铁冶金等。其次,建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长效机制。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都是靠个人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无法保证其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通过学校和政府的相关辅助积极拓展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且签订相关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与基地的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样在为学生提供实习保障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为企业培训骨干领导和精英人才,力争达到双赢的互利模式。最后,要保障实习基地充足的经费来源,学校在自己提供部分经费的基础上,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这样既可以减少学校的财政压力,又保障了毕业实习的高质高效进行。

4.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实习在此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科阶段安全工程教育的培养计划,高校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力争形成学校严格管理、政府严密监督、企业积极配合、实习与毕业紧密联系的最佳毕业实习模式,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或者再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实践基础。

煤矿业毕业实习总结范文第10篇

实践教学标本模型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煤矿地质》是采煤、通风、地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煤矿建井及生产的地质因素,解决煤矿开拓与开采中的地质问题。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煤矿地质不仅是新建矿井,矿井可持续发展以及预防水、火、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指导煤矿日常生产、设计、施工的重要根据。可靠的地质资料是进行矿井设计的有效保证。因此,煤矿地质在煤矿生产中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只有充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煤矿地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煤矿地质》实践性教强,只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活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观察,积累实际资料,才能进行归纳、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指导实践。如果离开实践教学,仅靠课堂上的抽象“讲授”,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更谈不上掌握了。如,我们在讲矿物这一节,要让学生认识一种矿物,只是从理论上讲形态和性质,讲某种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等等,虽然讲这一种矿物或特性讲的很详细,但学生仍然很迷茫,分不清。如果我们拿着矿物岩石标本对照矿物讲特性,让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对同类矿物岩石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特征明显,易记易分辨。同时,在教学中,应用现有模型或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让学生培养立体概念,增强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各种图件的想象力和立体概念,加强教学实践,也是上好该课,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1.制作和利用标本、模型上好每一节课。标本、模型是《煤矿地质》课的重要教学工具,利用标本和模型也是强化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教学时对于标本和模型可采用辨讲边演示的方法。比如,矿物、岩石教学中,让学生先看,总结特征并发现各种矿物、岩石的不同之处,再给以指导讲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断层一节是,利用自制的教学模型给学生现场演示,并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在自制的模型上量出断层的几个要素,弄清正、逆断层的本质区别。此外,对各种图件及其空间概念结合煤矿实际进行讲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和接受。

2.上好制图实践课,组织好现场教学。《煤矿地质》教学的矿井地质部分,配置了许多图件图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这一思维手段来认识和理解各种地质现象,还要求老师教会学生学会将各种挂图复原到实际状态的问题,教师要力求将每一步怎样做交给学生,并让他们动手绘制,一遍不行,就多遍重复绘制,直到掌握为止。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看一看,老师在讲一讲,才能实现由形象到抽象的飞跃,因此,组织好《煤矿地质》课的现场教学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必要手段。例如:地质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矿井三大基本图件。

3.组织好现场野外实习。现场实习及野外实习时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煤矿地质》课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野外实习的工作的特点,准备好实习工具、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并强调安全常识,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在实习阶段,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先观察、描述,然后老师再讲解,更正学生的错误判断。形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例如:判断断层的存在标志,确定断层两盘相对动向与断层面的产状,必须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野外实践中。根据断层本身的复杂性,去粗取精,才能准确地鉴别断层性质。这些活动分小组进行,然后比较各小组的准确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学习效果,强化课堂知识的记忆,对学好这门课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煤矿地质》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井下空间的限制,对认识、了解、掌握各种地质情况带来了不少障碍,为此,在教学实习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实习计划。实践教学必须按照大纲和教材统一安排,决不是越多越好。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组织教学、实习,让课堂实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教边习,下一步现场实习积累知识,掌握要领,且不可不切实际地盲目教学。

2.边教学边积累,为实践教学奠基。实践教学开头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在现有条件下逐步开展.采用边教学边制作一些标本、模型和挂图。在平时的教学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就为真正的现场实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3.教学实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讲授。必须结合授课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任课教师必须在确定前做好充分的调查。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点进行。同时结合将来就业的煤矿企业地质构造特征进行,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煤矿事业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昆,王向阳.煤矿地质[J].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阎 璋.煤矿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3]吕炳森.对授好“煤矿地质”课的探讨[G].煤炭高等教育,2002,(4):121-122.

[4]曾勇,郭英海.突出精品意识加强“煤矿地质学”课程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06,5(3):108-109.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毕业实习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