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05:52:04

煤矿考察报告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2006-02-05 10:12

考察报告-----记神东公司学习考察

神华新疆公司碱沟煤矿

常博

一、考察目的

根据神新公司的发展规划,结合公司的战略方针,将新建及扩建一批大型煤矿,全面提高神新公司的煤炭产量,使公司在新疆煤炭行业起到统帅地位。神新公司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采煤方法已有原来仓储式、滑移顶梁等采煤方法改进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煤炭回采率、工效都明显提高。但为更好实现矿井的高效及资本密集型发展,实现大型矿井群的形成,就神新公司的现状和发展而言,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必须在生产技术装备及管理思维开拓方面进行大的改进,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学习。

二、学习的经历:

此次学习主要是全面解放思想,有重点的进行蹲点式学习。

2006年1月5日由乌鲁木齐起程来到银川后转乘至神东公司。首先一路上的感觉是煤炭市场的供需热,焦煤的高需求量。从银川至神东公司一路上小煤窑及拉煤车繁多,而且众多小煤窑均打出了焦煤粒、焦煤粉出售,并有多处的“土”法炼焦煤坊。

1月5日夜间11点半左右来到神东公司,进入神东后一路上的感觉:第一,公司工业场地范围大,布置紧凑;第二,产量高,突破亿吨;第三,煤变油工艺的积极开拓,投资140多亿新建了煤变油项目;第四,公司各部门分工细致,对设备的存储、维修细化管理,说明了机械化的高度要求和发展;通过设备的良好保证促进了矿井的高产高效;第五,厂区规范、整洁、人性化发展,后勤服务管理的高要求与市场化发展。

到达神东后第二天,便来到神东公司下属的补连塔煤矿进行蹲点学习。补连塔煤矿是神华集团煤制油供煤基地中的一个大型现代化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南,属乌兰木伦镇所管辖。补连塔煤矿井田南北走向长度6.31~14.4Km,倾斜长6~14Km,面积130.9Km2。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优越。主采煤层厚度大、倾角0~3度、层位稳定、储量丰富,煤层瓦斯含量低(0~0.19m3/t),煤层埋藏浅、顶底板较稳定,易于管理,煤层属于中硬以上,韧性较好。煤层属于易自燃发火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煤系地层总厚187.3m,含煤系数10%,共含有煤层1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三层:1-2煤层平均厚度5.03m;2-2煤层平均厚度6.75m;3-1煤层平均厚度3.16m。井田地形总趋势为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平均海拔标高+1170m~+1125m之间。

补连塔煤矿具有两个综采自动化工作面及四个连采队。矿井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2005年矿井生产原煤1750万吨,2006年计划生产原煤2000万吨。矿井单工作面原煤生产约100万吨/月,连采队单面掘进量约2000~3000米/月。

矿井材料、设备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经辅运平硐至主运大巷通过工作面运输巷到达工作面。矿井煤炭运输通过工作面顺槽皮带经三、二、一部集运巷进煤仓再落至主井皮带运至地面原煤储装仓。矿井材料、设备及煤炭运输环节简单、运输能力大、运输方便、安全程度高。保证了矿井高产高效的实现。

矿井煤层构造简单,条件优越,煤层硬度大。井筒、主要大巷及工作面顺槽巷基本采用矩形断面,井筒、主要大巷采用锚喷支护,工作面顺槽巷采用锚杆支护及锚索辅助支护,局部破碎段采用锚杆锚网联合支护,支护效果较好,巷道断面在20m2以上。大断面巷道保证了材料、设备的整体下放,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能力。

矿井配备的是大采高长壁式自动化综采工作面,通过电脑软件程序实现了采煤机的割煤与液压支架的移架、前溜的推移连动。工作面采高5.2~ 5.3m。对采煤工作面的几点介绍:1、工作面工序:煤机割煤移架推溜、检修。工作面工序简单,劳动强度低,全面采用电脑控制,自动化管理。2、工作面班人数10人,负责工作面所有工序及标准化工作。人员配备少,节约劳动力,工效高。3、工作面设备多为进口设备,三机配套合理,设备运转平稳,停机率低。4、煤层条件好,煤质为褐煤,硬度大、裂隙少。工作面采后,顶板可随着支架前移可自行垮落充填采空区,顶底基本不留煤,煤炭回收率高。5、矿井通过皮带巷与材料运输巷的立交方式解决了相交问题。

矿井连采队工作面工序为:煤机割煤装入运煤车后经运煤车转入给料机破碎后经皮带运出。每个工序进尺约为15米,采用澳大利亚进口锚杆机进行支护打锚杆。工作面实现了先进的采掘一体化,工序简单、安全,工作面设备少。

此次考察同时参观了哈拉沟及榆家梁煤矿。哈拉沟煤矿单井单面年产千万吨,矿井职工人数不足百人,充分体现了高产高效 。榆家梁煤矿两个综采队,四个连采队,矿井实现了全国最长工作面360米,安装了210副液压支架。两个矿工作面皮带与串车组合一布置,均布置在进风顺槽,主要是减少了皮带司机的粉尘污染。这一点完全体现了矿井的人性化管理。

三、通过这次的参观考察,得到以下几点感触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感触:1、领导工作严谨、做事说话思路敏捷,管理严、要求高。2、设备先进、技术领先,工作面设备大型化、自动化,采用电脑系统程序管理。3、各单位职责划分明确。4、工作管理严格,从带班领导到班长,对工作都严格进行要求,做到设备停而人不停。5、工作细致:小到超前支护间、排距及平直的高要求,以及使用工具存放的规矩。大到设备的勤查、事故的快速处理。6、人员自觉性高,从更衣入井对时间的快要求,进入工作面各就其职,抓紧每一分钟进行生产。7、一专多能,工作面人员专有岗位,但对其余工序都能掌握,真正达到人少而效率高。8、井下区域规范,将各区域分到人头,确定责任,保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走世界化矿井之路。9、针对具体工作制定规章,以“安全及安全质量标准化、健康体系、环境治理、煤质”为基础进行安全生产,以南非的“NOSA”体系为要求进行人性化管理。总体而言可概括为“制度订的精,管理抓的严,工作做的细”。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护范围 残余吨煤瓦斯含量法 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 内错距 卸压角

中图分类号:G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54-01

引言

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对煤矿合理布置采掘接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准确划定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合理的布置采掘接续,不仅能有效的治理瓦斯,确保安全生产,同时也能节约大量的瓦斯治理工程,降低开采成本,减少瓦斯治理对生产的影响。

1.概述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四十八条,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开采设计依据的保护层有效保护范围等有关参数应当根据实验考察确定。目前我矿的生产安排需要对我矿东井西翼2#煤层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进行考察;按照我矿当前的采掘布局,选取120201工作面、120202工作面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的保护范围作为考察对象进行考察。

1.1 煤层情况

2#、7#煤层倾角在6°~10°之间,均为缓倾斜煤层,2#煤层平均厚度为1.5m,7#煤层平均厚度为1.4m,2#煤层与7#煤层的层间距约为25m。

1.2 2#煤层开采及7#煤层巷道布置情况

2#煤层布置有120201工作面和120202工作面均已回采完毕,平均采高为1.8m,120201工作面沿2#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其工作面倾斜长为650m,走向长(工作面长)为200m;120202工作面沿2#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其倾斜长为814m,走向长(工作面长)为200m。

120701工作面位于大湾煤矿东井西翼,第8勘探线与第9勘探线之间;该工作面以南为西翼集中皮带运输巷,其上部为120201工作面和120202工作面采空区,与其垂距约25米,工作面周围7#煤层均未开采。

2.保护范围的考察

2.1 沿走向方向保护范围及卸压角的确定

为考察2#煤层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保护范围沿走向方向的边界,在120701机巷内布置6个考察孔;考察孔的位置选取原则为距离预计被保护范围边界不超过10m。

考察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钻孔进入煤层后,每钻进1m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一次。通过考察,沿走向方向施工的6个考察钻孔依次分别在8m、6m、4m、2m、4m、6m位置,考察指标K1值有明显增大趋势;将考察指标有明显增大趋势位置的点作为开采保护层保护效果不充分的始点,标注在相关图件中,得出2#煤层沿走向方向对7#煤层保护范围的内错距为15.5m。如上图1所示:

根据图1可得tanδ5=25/15.5;因此得出δ5≈58°12′0″;取58°。

因此,经考察,我矿2#煤层开采后对7#煤层的保护沿走向方向卸压角δ5为58°。

2.2 沿倾向方向下山侧、上山侧保护范围及卸压角的确定

为考察2#煤层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保护范围沿倾向方向下山侧的边界,在120701机巷内布置10个考察孔;考察孔的位置选取原则为距离预计被保护范围边界不超过10m。

考察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钻孔进入煤层10m后只在钻孔孔底布置一个考察测试点。经过实际考察,从13#考察孔开始,考察指标K1值有明显增大趋势;将考察指标有明显增大趋势位置的点作为开采保护层保护效果不充分的始点,标注在相关中,不难看出2#煤层沿倾向方向下山侧对7#煤层保护范围的内错距为10.03m。如下图2所示:

根据图2可得:tanδ3=AC/CD;CD=BD-BC;BD=S2/COSα;

BC=AC*tanα;其中AC为层间距为25m,S2为内错距为10.03m,α为煤层倾角取8°。

因此得出δ3≈75°10′45″,取75°。

因此,经考察,我矿2#煤层开采后对7#煤层的保护沿倾向方向下山侧卸压角δ3为75°。

将上述考察过程应用于沿倾向方向上山侧保护范围及卸压角的确定,得出δ4≈75°10′55″,取75°。

因此,经考察,我矿2#煤层开采后对7#煤层的保护沿倾向方向上山侧卸压角δ4为75°。

3.保护效果的考察

3.1 残余吨煤瓦斯含量的考察

2014年2月18日至2月19日,我矿在120701轨巷、120701切眼、120701机巷内分别对2#煤层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沿走向方向、沿倾向上山侧、沿倾向下山侧的保护效果进行考察。共计施工5个考察钻孔,布置9个考察测试点,以考察2#煤层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的保护效果。

通过考察得出处于保护范围内的考察测试点残余吨煤瓦斯含量较低为2.25~2.92m3/t;处于保护范围边界的考察测试点残余吨煤瓦斯含量稍高为5.89~6.48m3/t;处于保护范围外的考察测试点残余吨煤瓦斯含量最高为8.41~9.44m3/t;因此,证明2#煤层开采后对下部7#煤层保护效果良好,保护范围的边界考察准确。

1.2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120701机巷、120701切眼、120701轨巷掘进期间,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经统计,120701机巷、120701轨巷、120701切眼在被保护范围内掘进期间区域验证指标K1最大值为0.31ml/g.min1/2,钻屑量S最大值为2.2Kg/m,从未出现过验证指标K1值及钻屑量S超标的现象。

4.结语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1978年,刚打倒“”的中国人意气风发,对外引资规模也飕飕地涨起来了。

从1977年秋国家计委提出“8年引进65亿美元”,跳到“8年引资180-200亿美元”的新计划,只用了半年。手头储备的项目不足,国家计委就给中央打了个报告,“让干部出去看看,落实引进规划”,这就重启了出国考察之门。

与世隔绝20年,许多人都是在1978年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身临其境地观察“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

当年对外部世界的热度,从中国社科院办的一份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上,也能窥见一斑。这份刊物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为主。

干部出访之集中,甚至给国外造成了压力。1980年有个统计,第四、五、六机械工业部与海军先后都派人到西德的同一家电池厂去考察,而日本名古屋市某厂则接待中国考察团达92个批次之多。

中国农业代表团在美国待了40天,参观了102个单位,包括农庄、渔港、农业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皆有名有姓,有见闻有观感。

被派到西欧的农业专家就更敬业了,虽然他们不理解欧洲人为什么要养瘦肉猪,却暗地里抓了把饲料,打听着养瘦肉猪的技术,甚至还数出荷兰生猪比中国生猪多了两条肋骨,作为技术指标。

正因为观察细致,情报准确,他们成了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考察路径:日本、东欧、西欧、港澳

各路“侦察兵”中,最核心的,是由中央直接派出的“正规军”。此时,纳入中央考察视野的,有美、日及西欧的发达国家,还有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

1978年春天,中央派出的4路人马相继出发。

以林乎加为团长的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考察战后日本的经济;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走访南斯拉夫;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团,对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研;副总理谷牧则带着经济团访问了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德国等西欧五国。

从代表团的名称看,考察方向显而易见,它们都冠以经贸之名。1977年9月邓小平在谈到学习外国时,主要提出两条:一是学习科学技术;二是学习科学管理――这是我们借鉴外国经验的大方向。从目的地来看,则暗示了改革开放的路径选择。

西方国家中,最先进入领导人视野的是邻国日本。国家经委考察团向汇报:在中国“”以前,日本经济和中国差不多,后来差距拉大,主要是我们在管理、技术上落后了。于是,当年就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次年又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举办管理干部研究班。

在东欧国家中,最先去探查的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早在1950年代,就摒弃了从苏联引入的计划经济模式,试行市场经济。过去我们一直批判它是修正主义,访南后,才又承认它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央代表团访南后,对南斯拉夫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印象深刻,就在国内也搞起了“贝科倍”(农工商联合体),在全国26个省、区的36个农垦单位试点,着实热闹了一番。

去香港的人回来以后,则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在宝安、珠海建设经济特区。1978年6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人听取汇报,原则上同意他们的提议,并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经济特区肇始于此。

西欧五国考察团团员、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杨波就总结说:改革开放其实是主要从香港拿到了资本,从西方拿到了科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有对东欧的借鉴。

现代化什么样

“现代化什么样?出去一看,噢,原来是这样!”在西欧五国考察团中,即使是1950年代出过国的,都没想到“腐朽的帝国主义”会发展得如此神速。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12人。中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

访问日本的人回来介绍: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连农民都穿毛料子。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的商品多达50万种。而我们呢,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商品2.2万种,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拥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还是大多数家庭的追求,农村仍有2亿人没解决温饱,“实在觉得很寒碜”。

有差距感是自然的,连邓小平都说:“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

不过,大多数回来的高层官员,不但没气馁反而信心爆棚。一是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现代化是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的。像日本、西德、丹麦以及东亚“四小龙”都只用了15年到20年的时间就富起来了。二是我们的改革不愁没钱花。1974年石油危机后,资本主义正处于萧条时期,产品、技术、资本过剩,“急于找出路”,争相要和中国做买卖。

知耻而后勇。这批“侦察兵”,在各自领域成了改革开放的“急先锋”。

大寨的思想乱了

1978年的考察报告,围绕经济和技术打转。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人的思想呢?较少见诸文字的是大寨在1978年夏天那场思想大震动。

这年夏天,中共昔阳县委第一副书记李喜慎,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参加中国农业考察团去美国考察了一个月。

他们回来向县里干部做了报告,美国社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李喜慎聊起美国见闻来就说:“美国这个国家真怪,州长做报告,下面人可以乱提意见。州长的老婆也不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工作。”

这下麻烦了,马上在干部思想上引起了震动。

在过去的宣传中,我们把资本主义和失业、饥饿、挨冻、工厂倒闭、抢劫、、环境污染等直接连在一起,什么不好,什么就是资本主义的,就是不提人家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现在有人去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美国看了一个月,眼见和过去听的宣传对不上号,而且反差如此之大,心理就承受不住了。

这个过去以批判资本主义闻名世界的地方,思想乱了,一系列观念正在动摇。这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事。

不过,也有不为所动的人。郭凤莲也向大寨领头人陈永贵做了详细汇报,讲到美国农业的大机械化。陈永贵细细听了,叹道:“好是好,咱没这个水平呀。就当是开开眼吧,资本主义这农业不简单哩!咱没人家那条件,咱们搞点小型机械……”

据当年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专程去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

1978年的官员出国考察,比一百年前的清末“五大臣出洋”,来得规模大得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更迅猛。这一次,中国的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这次会议是市安监局成为市政府直属部门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市性办公室主任会议,这也是在全市安全生产获得直辖以来历史上最好水平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此,我代表市安监局党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更好地适应当前和今后全市安全新形势和全市工作大局的迫切需要,部署新形势下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市安全生产获得历史最好水平,成绩可点可圈

刚刚过去的20*年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20*年,全市发生安全事故20*起,死亡2381人,同比减少278起、少死亡378人,分别下降12.2%和13.7%。事故死亡人数降幅比全国平均下降11.2%多下降2.5个百分点,比西部其他10个省市平均下降9.9%多下降3.8个百分点。

20*年,全市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3起,死亡56人,同比减少2起,少死亡35人,分别下降40%和38.5%,特大事故次数为直辖以来最低,比1997年—20*年年均9.8次减少6.8次,下降69.4%。并连续20个月杜绝了煤矿特大事故(1997—20*年年均2次),连续42个月杜绝了水上特大事故(1997—2003年年均2.14次)。特大以上事故次数降幅比全国平均下降30.1%多下降9.9个百分点。

实现了自20*年以来,事故逐年下降,扭转了直辖以来逐年上升势头。(1997年事故死亡2749人,2003年上升到3613人,20*年回落到2381人。20*年死亡人数比2003年减少1232人,累计下降34.1%)。

本届政府以来,特大事故每年分别为:2003年8次、20*年5次、20*年5次、20*年3次,平均每年5.25次,比直辖后1997—20*年每年平均11.67次下降55%,取得了直辖以来最好的成绩,实现了安全事故处于可控状态的目标。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全市各级安监系统的领导是构建平安重庆、取得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这一雄壮话剧的总导演,或者说是主角主演的话,那么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同志就是这出话剧的灯光、舞美、音响、场记等等。这几年我们唱好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的“大戏”,没有导演、没有主要演员固然是不行的,但是没有你们这些默默无闻在幕后工作的灯光、场记等同志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向长期以来为唱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这台“大戏”做出积极贡献的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安监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我也曾经给局其他班子成员讲过,没有大家的配合,没有大家的努力,全市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就是一句空话。过去的几年,我的脑子里就像计算机一样存储着全市的安全形势图像和资料,这些图像和资料像演电影一样,时时刻刻浮现在脑海中。直辖以来重庆市安全形势一直十分严峻,被列为国家重点监控的全国重灾区。20*年发生特大事故14起,事故起数位列全国第2位;2003年特大事故8起,事故起数位列全国第4位。先后发生石柱“9.25”、开县“12.23”、涪陵“6.19”、天原“4.16”、合川“7.20”、沙坪坝“10.1”,因此,一直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主要原因是,安全基础呈“倒三角形”,人们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安全法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救援体系未建立,安全隐患普遍,安全事故不断,具体表现在:

高危隐患——危机四伏

道路:防护栏不防乡村道;全市20万公里公路、乡道1.5万公里、危险路段7500公里、村道17.67万公里、农用车3.5万公里、122万驾驶人员。

水运:救生衣不救生;39个区县通航,有900艘运输船,渔业、农用船1万艘,2003—20*年都有40人以上事故。

煤矿:带血的煤炭屡禁不绝;35个产煤区县、15*个矿,实际生产能力4000万砘,产量为全国1.5%。2003年死亡446人,死亡率15%,为全国的4.5倍,平均每天死亡1.2人。

非煤矿山:遍山的陷阱。

消防:全市共有公共场所21784个(娱乐51*个、13714所学校、医院1465个、20层以上写字楼46个),60%通道不通,45%防火门不防火,60%消防设备不全。

危化:城区的毒气弹;全市共有3536家(生产182家、储存60家、经营2641家、运输377家、废物处置3家、使用273家);重庆化医17家;液化罐91万个。

烟花爆竹和民爆:防不胜防,群死群伤;全市共有烟花爆竹74家、民爆43家;炸药3.7万砘,雷管7000万枚;从业1.2万人。

学校:学生无班车,危房难改造;在校生900万人,住校生400万人,没有学生往返班车。

水库:洪水猛兽,非法小船;病险982座,占2765座的1/3。

地质灾害:险象环生,全国第一;隐患存在4000多处(重大2000处,库区1500处)。

下水道:毒气、燃气长龙。

建筑:无序竞争,设备缺陷;全市建筑企业共有3300家,从业170万人,建筑工程1万个。

化粪池:6000定时炸弹。

三个重点——三大隐患

中央在渝企业:监管失控、事故频发

市属重点企业:职责不清、瞒报漏报

进城农民工:培训空白、肇事受害

重庆11个行业(领域):即道路、水运、煤矿、非煤矿山、消防、危化、烟花爆竹和民爆、学校安全、病险水库、地质灾害、建筑都存在着不安全的现状。为了改变全市安全生产的滞后和不利形势,这几年我们知难而上,确定了一个目标:打造平安重庆。

2007年:稳定好转,基本遏制重特大,初步建成“平安重庆”,西部前列。

2010年:明显好转,有效遏制重特大,死人大幅下降,全国前列。

2*0年:根本好转,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平安重庆”。

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任务、措施、办法:

明确一个目标,建立考核体系;围绕三大主体,狠抓两个基础;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实三个专项整治;采取典型引路,实施“113”示范试点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实施8大监控体系(即:道路、水运、煤矿、危化、消防、建筑、下水道、气象);建立九大保障体系(即:法制保障体系、目标考核体系、监管执法体系、信息科技体系、监控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宣教体系、投资融资体系、安保互动体系);实施标本兼治,采取8大治本措施(即:建设“生命工程”,科学调配动力,以桥代渡,监测监控体系,壁式开采、金属支护,阻隔防爆,科技改造,预警预案)。

为实现这些目标措施,这几年,我们安监系统的广大干部累得不轻,有些同志说我是工作狂,说我有点铁石心肠,的确,为了全市安全生产的持续好转,与同志们来不及很细致的谈心、关心,照顾不够,但是回过头来看这几年我是很感动的。我们安监系统的同志可以欣慰地说,我们没有虚度这段时光,我们安监系统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的努力也没有白废,全国这么多省市、这么多城市都在大抓安全,有的抓起来了,有的没有抓起来,我们重庆抓起来了,实现了持续好转,并使安全生产形势首次处于可控状态。全市安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确发扬了愚工移山的精神,与事故斗、与不安全隐患斗、与死神斗,把重庆不安全的形势改了一个面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各区县(自治县、市)的安监干部职工都没有闲着,没有消极,大家都在努力去压事故、保安全,这一点帮了市局的忙,无数小的成就集合起来,就是我们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没有虚度这段时光,虽然身体累一点,脑子紧张一点,但精神是富足的。

二、进一步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希望

加快构建和谐平安重庆,关键要靠全体同志的努力。安监系统办公室付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辅助、决策、参谋、协调、为宗旨等方面,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办公室工作对工作要极端热忱、极端负责,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都要兢兢业业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工作做好,同时要心胸广阔,增进团结,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不纠缠,多谈心,多沟通,多合作、协作,不要互相拆台。

第二,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办公室工作在领导同志身边,工作的要求很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经常加班加点,我常说“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如果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完不成的。

一个人的生命过得是很快的,人真正干活的高峰就是30年,一晃就过去,我深有体会。虽然这些年大家都很累、很忙,但是忙也是一个机遇,过了这几年,想忙也没有机会了,所以说有活干也是幸运,大家一定要抓住大好时机,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这几年安监系统办公室的同志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虽然累,能够集中在为领导服务上、干正事上、干事业上,而且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取得了成效。记得我当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在看电影看到五、六十年代的劳动者,像王进喜等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精神非常好,精神上非常开朗、幸福,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和一种伟大的事业连在一起,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心里才踏实,所以我觉得精神的力量应该放在第一位。

第三,要有正派廉洁的作风

办公室工作权力不大,也不小,尤其是接触的都是领导同志,所以要特别注意廉洁自律问题,同时还要做到公道正派,要会审时度势,创新思想,思维、观念、理念。既要做到全局在胸,又要能处理、协调好上、下、左、右、对内、对外的关系,找到平衡点和最佳结合点,在工作上做到“全局在胸,典型在手”,以点推面,超前预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注意吃透上情,吃透下情,领会领导的思想意图,找准工作结合点,要做到大事不能糊涂。

第四,要有规范高效的工作

办公室工作一定要讲求规范和高效,规范是高效的手段,高效是规范的目的,办公室是“司令部”、“参谋部”,工作上要做到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并且能够高效有序的运转,而不是“拖、拖、拖”。规范、高效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市上下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教育活动,我们在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往往跟工作不够规范有很大关系,导致了运转的效率或者运转的环节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办公室必须高度重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问题。

第五,一定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在办公室工作随时面临新的形势,一定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做到开卷有益,终身学习。同时,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今年,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全市各厅局的干部到沿海考察,书记亲自布置了作业,考察结束后要求每人都写考察报告,后来我写的考察报告得到了书记的高度重视和称赞,并亲笔批示转发全市各级干部参阅,批示在《重庆日报》上发表。所以,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掌握熟练的写作方法,这是从事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工,这项基本工的提高无捷径,只有苦练,练能就熟,熟能生巧,巧能成精,精能成神,神能自如。

总之,做到了以上几点,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就大有希望。

最后,我代表局党组和其他局长对全市安监系统办公室全体同志长期以来为构建和谐平安重庆、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所做的贡献,对我们工作提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春节即将来临,提前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采煤方法考察报告

一、考察的目的和任务

由于豫焦能源公司对米东区24个九万吨小煤矿的进行重组,这24个小煤矿有多个小煤矿的煤层倾角都在45度以上,小煤矿整合后需要有一种高产高效的安全的采煤方法,借鉴米东周边地区在大倾角采煤方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便于公司对米东小煤矿重组后的技改项目的方案和设计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此,20xx年9月28日在公司总经理张全智的带领下一行共八人,赴艾维尔沟煤矿进行了考察,艾维尔沟煤矿对我们考察工作非常重视,热情接待了我们。艾维尔沟煤矿总经理就矿井基本情况向我做了简单介绍,我们听取了该矿安监部长的安全管理经验介绍,并到井下现场进行了考察。了解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的装备水平、配套能力、工艺选择,矿井的劳动组织、安全管理、自动化程度,以及借鉴矿井系统能力配套的创新思路和观念。

通过考察学习,我认为艾维尔沟煤矿的大倾角采煤方法和安全管理经验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可操作性强。

二、学习考察情况

艾维尔沟煤矿90万t/a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生产技术、在系统能力配套、工作面工艺选择、工序匹配、生产安全保障及科学管理等方面在疆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要学习了艾维尔沟煤矿工作面开采情况、矿井运输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90万t/a综采工作面设备技术参数确定。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1、运输巷沿5煤层顶板+2047m水平布置,断面形状为斜梯形,断面积为9.1m2。上帮采用锚网支护,顶部采用金属锚杆支护,下帮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间排距为1.21.2m。沿中线掘进,铺设皮带。

2、回风巷沿5煤层底板+2120m水平布置,断面形状为梯形,断面积10.5m2,前650m巷道采用锚网梁联合支护,锚杆间排距为2.02.0m。每5m在巷道上帮和顶板打一根长6m的锚索,650m至860m巷道采用架梯形棚支护,棚架支护间距为1m,860m以后巷道架拱形棚支护,棚距1m。回风巷铺设有24kg/m道轨,作为工作面运料等用。

3、开切眼沿5煤层顶板布置,断面形状为矩形,7.3m2.5m,断面为18.25m2,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巷道特征表表五

(二)、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采高、作业形式

1、采煤方法: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2、采煤工艺:前130m沿顶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3、采高确定:根据所选支架高度及煤层厚度等主要技术参数综合考虑,确定采高为2.4~2.6m,平均为2.5m。

4、作业形式:本工作面采用“三八工作制”、“两班采煤一班准备”,即中班、夜班生产,白班准备,每班工作八小时。中班、夜班各三个循环,循环进尺0.6m,日进度3.6m。

(三)、回采工艺

1、工艺流程:

班前准备割煤移架上行清浮煤推移输送机下一个循环

2、工艺说明:

(1)、割煤:严格执行下行割煤。采用mg200/500-qwd型采煤机从端头(52架左右)斜切进刀后上返割三角煤至机尾,然后下行割煤至机头,每次进刀0.6m。

(2)、装煤:采煤机自装。

(3)、工作面运煤:采用sgz730/2200中双链刮板输送机运煤,运输巷安装一台szz730/110中双链刮板转载机,两部胶带输送机运煤。

(4)、移架:

一般要求在采煤机上反清浮煤时距采煤机后滚筒5m处,带压擦顶顺次移架。

(5)、推溜:

严格执行上行推溜。采煤机向上返刀清浮煤15m以后,打开推移千斤顶,把输送机推向煤壁,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其余部分要求平、直,推输送机时动作不要过猛,推完输送机后及时将操作手把回复零位。

(四)、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采高按2.5m计算,煤的容重为1.35t/m3,正常采煤时回采率为95%。每一个循环为0.6m。

一个循环产量:m1=0.61022.51.35=206.55t

日循环产量:m2=206.556=1239.3t

月产量:m3=1239.325=30982.5t

年产量:m4=30982.512=371790t

月推进度:s=253.6=90m。

(五)设备配置

1、采煤机

采煤机选型主要考虑其截割功率和牵引力,参考25112工作面采煤机的工作状况,及回采经验,仍选用mg200/500-qwd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采高:2.0~3.5m

电机功率:2200+240+118.5kw

截深:630mm

牵引速度:6~10m/min

2、液压支架的主要技术特征:

(1).基本支架型号为zz4400/17.5/28

支撑高度:1750~2800mm

支撑宽度:1430~ 160omm

工作阻力:4400kn

支护强度:0.67~0.78mpa

(2).基本支架型号zz5800/18/35

支撑高度:1800~3500mm

支撑宽度:1430~160omm

工作阻力:5800kn

支护强度:0.67~0.78mpa

(3).过渡支架型号为zg5800/18/32

支撑高度:1800~3200mm

支撑宽度:1430~160omm

工作阻力:5800kn

支护强度:0.78~0.88mpa

(4).过渡支架型号为zg4800/17.5/28

支撑高度:1750~2800mm

支撑宽度:1430~160omm

工作阻力:4800kn

支护强度:0.67~0.72mpa

(5).安装布置如下:工作面共安装75组支架,初期安装66组,回采130m后增加至75组。支架配套明细如下:

前期安装:

1—6组:zzg5800/17/32型过渡支架(6组)

7—11组:zf4400/17.5/28型支架(5组)

12—62组:zf4400/16/26型支架(51组)

63—66组:zf4400/17.5/28型支架(4组)

后期安装:

67—72组:zf4400/17.5/28型支架(6组)

73—75组:zzg5800/17/32型支架(3组)

注:zzg5800/17/32支架底座比zz4400/16/26的高10cm。

(六)、运输设备

1.刮板运输机一部,其型号为sgz730/2200(中双链)

电机功率:2200kw

运输能力:700t/h

圆环链规格:2-φ2692毫米

链条中心距:120毫米

2.桥式转载机一部,型号为szz730/110,其技术参数如下:

电机功率:110kw

运输能力:700t/h

圆环链规格:2-φ2692毫米

链条中心距:120毫米

与皮带搭接长度:0~14米

自移系统:my800转载机迈步自移系统,并与ssj-800皮带机配套

3.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一部,型号为sj80。技术参数对应为:

电机功率对应为150kw

运输能力均为300t/h

带宽为800mm

带速均为2.0m/s

4.无极绳连续牵引车一部,型号sq-80,其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sq-80

绞车功率:110kw

滚筒直径:1200mm

最大牵引力:80kn

钢丝绳规格:619,φ22~24

公称绳速:双速0.67m/s,1.12m/s

对应坡度下牵引能力:15°,20t

运输距离:≤m

绞车体积:279016681635mm

三、感想与总结

通过与艾维尔沟煤矿领导的座谈和井下实际考察,我们认为豫焦公司三合煤矿、碱泉沟煤矿、长新煤矿具备装备综放开采的条件,在回采工艺的改型上要围绕以装备综放开采为主,同时兼顾具体煤层赋存特点,辅以其他适宜的采煤方法。?

1、三合煤矿、碱泉沟煤矿、长新煤矿开采煤层大部分为急倾斜特厚煤层,煤层厚度在8米至30米之间,具备装备综放开采的条件。对20m以上特厚煤层可以进行分层放顶煤开采。在综放工作面配套设备选择上,结合我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2、米东这24个小煤矿主要是对六道弯井田厚层边角煤柱、构造带内的厚煤层开采,可选用更轻型的综放设备进行综放开采,俗称小综放,以彻底取消落后的仓采方式,提高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和安全程度。?

3、综放工作面设备总体配套即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中工作面参数、顺槽尺寸和支护方式及各设备和采煤机、液压支架(包括端头支架、过渡支架)、前后部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胶带输送机以及辅助运输等设备之间能力匹配和相互联接关系,特别是工作面“三机”配套一定考虑最大不可拆件能否入井,要因地制宜地结合本矿井的实际煤层状况和生产系统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面的生产效能,实现高产高效为原则。?

4、采煤工艺转型也不能一蹴而就,因为任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无论在管理上、应用上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摸索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回采工艺转型之始,首先应在科研设计单位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最为适宜的矿井进行工业性试验,待取得经验后全面普及。?

5、要做好采煤工艺改型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放顶煤支架选择设计所需要的煤层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有效的巷道支护方式论证与试验、采掘支护等工艺必要的监测监控手段与设施、综放开采煤层防灭火技术及瓦斯治理技术措施及手段等,

6、要舍得投入,有投入才有效果。特别是在采掘机械设备配套、巷道支护、安全装备及质量标准化等方面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

7、公司每年都应定期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到外地先进矿井学习考察,以增长见识,借鉴和吸收外地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四、需解决的问题

1、艾维尔沟煤矿是一次采全高,支架稳定性好,结合三合煤矿、碱泉沟煤矿、长新煤矿的特点是不可能一次采全高,只能采用放综放,综放要特别注意防倒架、防煤矸滚落伤人的方法和设备,艾维尔沟煤矿在这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艾维尔沟煤只有前部防矸网,尾部没有防矸设施,还需进一步考察借鉴认证。

2、需要解决采空区煤炭自燃的问题。?

3、尽快解决掘进的问题,必须上综掘,上多大的综掘。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当年对外部世界的热度,从中国社科院办的一份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上,可以窥见一斑。这份刊物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五分天下。

干部出访之集中,甚至给国外造成了压力。1980年有个统计,第四、五、六机械工业部与海军先后都派人到西德的同一家电池厂去考察,而日本名古屋市某厂则接待中国考察团达92个批次之多。

回看1978年间的报告,那时的出国考察可谓“货真价实”。中国农业代表团在美国待40天,就参观了102个单位,包括农庄、养猪场、渔港、农业大专院校等,皆有名有姓,有见闻有观感。被派到西欧的农业专家就更敬业了,虽然他们不理解欧洲人为什么要养瘦肉猪,却暗地里抓了把饲料,打听着养瘦肉猪的技术,甚至还数出荷兰生猪比中国生猪多了两条肋骨,作为技术指标。正因为观察细致,情报准确,他们成了对外开放的“侦察兵”。

“实在觉得很寒碜”

各路“侦察兵”中,最核心的是由中央直接派出的“正规军”。1978年春天,中央派出的4路人马相继出发。以林乎加为团长的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考察战后日本的经验;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走访南斯拉夫;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团,对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研;副总理谷牧则带着经济团访问了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等西欧五国。其中西欧五国考察团是新中国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部级代表团,也是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一次访问。

在西欧五国考察团中,即使是1950年代出过国的,都没想到“腐朽的帝国主义”会发展得如此神速。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12人。中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代表团成员之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20年后提及这次出访,仍激动不已,他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三分之二!”

更让出访者没有想到的,是“被剥削阶级”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访问日本的人回来介绍:日本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全国平均每两户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连农民都穿毛料子。而我们呢,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拥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还是大多数家庭的追求,农村仍有2亿人没解决温饱,“实在觉得很寒碜”。

大寨一系列观念在动摇

回国后,谷牧带领的考察团立即向政治局会议汇报了出访情况,会议于下午3点召开,直至夜里11点才结束。这次汇报给政治局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一致同意,中国应抓住机遇,立即行动起来。1978年7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和邓小平的指示下,国务院在中南海怀仁堂报告厅召开了“四化建设务虚会”,研究如何利用新的机会引进西方技术和资本。从7月6日到9月9日期间,务虚会总共开了23次,一向很少参加国务院会议的参加了其中的13次。

这年夏天,中共昔阳县委第一副书记李喜慎,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去美国考察了一个月。他们回来向县里干部作报告,样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个过去以批判资本主义而闻名世界的地方,思想乱了,一系列观念正在动摇。不过,也有不为所动的人。郭凤莲也向大寨领头人陈永贵做了详细汇报,讲到美国农业的大机械化。陈永贵细细听了,叹道:“好是好,咱没这个水平呀。就当是开开眼吧,资本主义这农业不简单哩!咱没人家那条件,咱们搞点小型机械……”

据当年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专程去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1978年的官员出国考察,比一百年前的清末“五大臣出洋”,来得规模大得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更迅猛广泛。这一次,中国的门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今年国庆节,88岁的杨波去看望了他的老领导,94岁的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去年他进食时米粒呛到了肺里,严重损害了健康,“但是头脑还很清醒”。

杨波拿出两本小册子,竟然是1978年出访法国、比利时两地的行程表。

那一年,杨波的身份是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计委主任。当年5月,他和另外5位高级干部参加了谷牧率领的中国政府考察团,访问了法国、西德、瑞士、比利时、丹麦五国。新中国的高层领导人,第一次走向西欧,而他们也受到了元首级的接待。

对于这次出访,在杨波的简历中这样表述:“考察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经验,受到很大启发。考察团回来后向中央写了报告,为我国确立改革开放大略提供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参考材料”。

杨波向本刊记者掐指算起30年前那次出访西欧的省部级干部:原国家建委副主任彭敏、原农业部副部长张根生都已去世,北京市原副市长叶林,因身体原因已无法接受采访。还有两位一同出访的,是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广东省原副省长王全国。

“出发前在北京饭店,邓小平跟我们说,你们出去有三件任务: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我想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这些任务。”杨波后来历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委副主任、轻工业部部长等职。

西欧考察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杨波开始在山东发展交通。“以前只知道高速公路快,但到底有多快不知道。去了一看,德国的高速公路可以跑百八十公里!当时我们山东最好的路也就跑60公里。”

“如果没有开放,中国也会发展,但是会慢很多。”杨波想了想说,要想追上世界恐怕很不容易。

有人说,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酝酿了改革开放大局,“36天改变中国”。那么,又是什么促使决策者作出这样的改变?

出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千的

中央主要领导人听取了港澳经济考察团的汇报,原则同意他们提出的建特区的建议,并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

1978年对国外经验的系统考察和借鉴,其实由1977年年底开始,到1978年5月中央派出三个代表团出访时完全启动,至下半年出访东欧、邓小平出访日本及东南亚达到高潮。

最早的考察团是由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外贸部部长李强率领的赴英法代表团。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李先念给代表团下达的任务是:出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

后来袁宝华曾回忆说,这个代表团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外的企业管理情况,结论之一:当时欧洲的企业管理是与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

1978年2月,国家计委提出了庞大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计划。他们同时向决策者建议,“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

3月,全国科技大会,邓小平明确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这是对外开放的先声。但此时,国外到底是先进在什么地方?如何学习?在中国的决策者和精英中,仍不清晰。

在这种情况下,三个中央级的考察团被派往西欧、东欧和港澳,“那次对西欧的访问,加上同年其他几个代表团的出访,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总方针是起了作用的。”杨波说。

最早启程的是由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率领的港澳考察团。4月10日至5月6日,他们在香港、澳门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目的很明确:了解香港、澳门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

当时香港一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96亿美元,而中国内地1977年只有148亿美元。

考察团返回途经广州时,向、刘田夫等广东省党政领导介绍情况,这给正为逃港潮烦恼的广东领导很大启发。考察团建议宝安、珠海两县改为两个省辖市,改革农业、发展加工工业和旅游业。

考察团回京后,向中央提交了名为《港澳经济考察报告(汇报提纲)》的汇报文件,在强调先进科技的重要作用之外,第一次提出了在宝安、珠海建设特区。经济特区肇始于此。

6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人听取了港澳经济考察团的汇报,原则同意他们提出的建议,并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

后来广东省委也以港澳考察团的建议和报告为基础,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具体计划。

如果说,这第一路“侦察兵”促成了广东的大改革、大开放。那么另外两路考察团的成果,则直接影响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不是长江不勤奋,而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三分之二!”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杨波就曾随出访苏联、东南亚。不过,对于1978年的西欧之行,杨波还是觉得“大开眼界”。

联邦德国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电力公司的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5000万吨,只有2000职工。而在国内,产5000万吨煤需要8万人。

瑞士伯尔尼公司的一个水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12人。江西江口水电站装机2.6万千瓦,却用了298人。

法国马赛的索尔梅尔钢铁厂年产350万吨,有7000职工。武汉钢铁公司年产230万吨,有6.7万名职工。

联邦德国总统谢尔在总统府接见考察团时,指着旁边流过的莱茵河说,我们的莱茵河很勤奋。谷牧没有犹豫:我们的长江比莱茵河还长,但运量比莱茵河小得多,“不是长江不勤奋,而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让杨波在30年后念念不忘的是,考察团一行30多人,只有两名礼宾人员陪同。“要在国内接待这样一个外宾代表团,怎么也得十几个人。”杨波说,这是基于德国人严格的时间观念和高效率:有时候企业多介绍一些情况,礼宾人员立刻指出已经超过时间,并带着考察团到下一个地点。“我们一起去的国家建委李颢后来到深圳当书记,说时间就是金钱,我想和这次西欧考察多少有点关系。”

中国官员们还发现,外国人的宴会不劝酒,而且不喝烈性酒。

据驻外官员介绍,西欧国家都是在战后的15年至20年中发展起来的。“他们那时候连房子也没有,都住帐篷。所以我们看了以后,也很有信心,中国也能实现这样的发展。”

杨波说,除了看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西欧之行也让他们意识到体制的问题。后来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杨波发言表示,经济管理体制集中过多,统得太死,“一个大省一年能调动的钱就一个多亿,怎么安排?”

广东省原副省长王全国曾这样回忆这次西欧考察:“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

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三分之二!”

杨波也承认,西欧之行颠覆了他过去的一些认识,“过去说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就会阻碍技术进步,就不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但是西欧根本不是这样,而是千方百计发展科技,利用科技进行竞争。”

长达7小时的汇报

谷牧汇报后,、、李先念当场就在讲话中表示,是下决心采取措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候了。

考察团于1978年6月6日回国,10天后完成了考察报告。30日下午3点半到晚上11点多,谷牧用了7个多小时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考察情况。

考察团的汇报是具体而详细的。在农业部分,他们讲到了丹麦养猪站复合饲料的成分比例:竟然有大豆粉、肉以及骨粉。后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参考资料》刊发这部分内容,用了20多页A4纸。

几乎所有的元老和决策层都沉默不语

谷牧集中讲了三个问题:二战后西欧科技进步迅速,中国落后了很多,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值得借鉴;西欧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出路,看好与中国的关系;可以采用国际经济运作中许多通行的办法。

谷牧汇报后,、、李先念当场就在讲话中表示,是下决心采取措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候了。

随后,邓小平又单独听了谷牧的汇报。谷牧在1998年撰写的《中国对外开放的风风雨雨》中提到,邓小平听后说了三件事: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国外借点钱搞建设,要尽快争取时间。

报告对经济、科技乃至对外工作都提出了建议,包括扩大企业自等方面,这些都在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了体现。

“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些具体建议大都被中央采纳了。”杨波说,“据我所知,它在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杨波回到山东后,用了几个小时时间在全省主要干部大会上详细介绍西欧的见闻和思考。“开完会大家就围住我问啊,大家以前知道先进,没想到这么先进。”

7月6日到9月9日,国务院召开务虚会,就对外开放、引进技术达成共识。

随后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经济战线必须实行三个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

“对于对外开放没有太大争论,中央领导都认为要向世界学习。”杨波说,在对外开放中争议最大的,还是后来广东的特区。不仅地方负责人,包括主管这项工作的谷牧都受到很大压力。

至此,事实上开放大局已定,虽然还要经过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但邓小平等人以及一批高级官员,已经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及从外国发展经验中,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向东看

南斯拉夫和匈牙利提供了两条苏联模式之外的道路。

另一路由李一氓、于光远率领的东欧考察团就担负了这样的任务。1978年春天,他们造访了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回国后提交了《关于南斯拉夫计划工作的考察报告》。

与西欧考察报告不同,这个报告的结论更具政治意味:因实行市场经济而被认为是修正主义的南斯拉夫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共产党仍然是社会主义政党。

承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世界上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只是苏联计划经济一种。

8月,出访东欧,贝尔格莱德农工商联合企业等形式被引进国内。几乎在一个月内,全国有36个单位开始试点这种叫做“贝科倍”的经营体制。

多个考察团陆续被派往南斯拉夫,全面了解这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当时担任中国社科院院长的胡乔木访问南斯拉夫归来总结说:“资本主义制度不是一切都坏,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切都好。南斯拉夫的方针是吸收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好东西,排除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坏东西。”

这可以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萌芽。

随后,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又吸引了中国人的关注。与南斯拉夫市场化经济不同,匈牙利并不完全否认国家计划,而是改变了国家计划的形式。

“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计划只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主要比例,取消下达到企业的指令性指标,但国防工业等重点工业部门除外。其次是将国家投资预算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但规定信贷总额。

虽然都脱胎于波兰人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但南斯拉夫和匈牙利提供了两条苏联模式之外的道路。

选择的结果,看起来更接近匈牙利。南斯拉夫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经济困难,而且其完全市场经济理论让中国人感觉距离太大,以至于其后10年,“姓社姓资”的争论依然炙热。

1979年9月调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杨波说,改革开放其实是先从香港拿到了资本,主要从西方拿到了科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有对于东欧的借鉴。

杨波觉得,改革开放伊始最大的任务是补充基础。而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进一步讨论则要等到80年代末东欧巨变之后。那时,匈牙利的“新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彻底失败,苏联解体,中国真正开始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了。

先不要谈政治,先谈经济问题

因为企业家都想和中国考察团见上一面,联邦德国方面安排了紧密的行程,甚至用军用直升机争取时间,有时一上午走3家企业。

对于副总理谷牧率团到访,西欧五国给予了非常高的礼遇。除比利时外,其他4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都提前回国,到机场迎接。在比利时、丹麦,都是首相迎接并主持会谈,王室首脑在皇宫内设宴招待。

“西欧那时经济停滞,资本、设备、技术和产品都过剩,想找出路。”杨波说,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公布的10年规划和23年设想这时已传到国外,被西欧各国看作新的投资机会,“和法国总理巴尔会谈时,他说先不要谈政治,先谈经济问题。”

就是这个时候,各国纷纷向中国考察团许诺:法国大使说120个大项目中他们要10个;联邦德国黑森州州长说可以提供200亿,北威根州州长说当场就可以签50亿。

因为企业家都想和中国考察团见上一面,联邦德国方面安排了紧密的行程,甚至用军用直升机争取时间,有时一上午走3家企业。一个月时间,考察团在西欧五国参观了80多个各类机构。

1980年杨波带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介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许多企业家都很怀疑,怕到中国投资被没收。“有一个西德商人,就是那次考察时认识后到中国投资的,他当场站起来说,到中国投资很安全。”

为了打消外商的疑虑。邓小平在1979年访美时特意邀请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到中国投资。这位时年81岁的老人曾在20年代打破西方封锁与苏联做生意。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前两天坐在朋友的车里闲聊高涨的油价,恰巧经过西北大学,我不禁想起一个人,张伯声先生,此人被称 “中国石油英才之父”。他对中国石油地质业贡献很大,并与李四光同为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开山式的人物,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张伯声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五大学派中他们各居其一。大家都知道李四光,但知道张伯声的人却不多,笔者有些不平,今日有空,写一下张伯声先生对中国石油地质的贡献。

张伯声早年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习地质,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基于对自己学术生命的负责,他没有回繁华的京津,而是留守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之后,石油部门紧缺地质人才,看哪些高校能在两三年内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来,但很多高校因为缺乏教师和教材而表示有困难,谁都不敢接。张伯声先生倒是胆气十足,在西北大学开起了石油地质专修班。教师不够,他就多带课,有的课没人能教他就去教,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编写教材。为了编写讲义,他翻译了大量英德法的讲稿,并在四个月里掌握了俄文,翻译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并编写了有价值的讲义。为了国家的需要,张伯声把辛勤培养的二三四年级学生拱手让给了北京地质学院。几年时间里,西北大学地质系为新中国石油地质战线输送了几百名人才,这一批学生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地质人才。20世纪80年代曾做过统计,全国十五个石油勘探局中,有13个局的总地质师和8个局的局长都是西北大学这一时期毕业的学生。因此西北大学地质系也被人成为“中国石油英才之母”。 1956年,张伯声担任西北大学副校长,身患高血压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据说他担任学校的领导职务后,地质系的教师还曾在地址楼贴大字报,要求他回去继续当系主任。他一生为国家培养3000多名地质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伯声干的是实学,对催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有直接而实际的作用。早在40年代,他就参加过国民政府组织的黄河治本研究团,并完成了《黄河中上游考察报告》“地质”部分,50年代他在参加黄河中上游考察时发现了“黄土线”,为黄土“水成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一反“远在新第三纪上新世以前晋陕间黄河河道即已存在”的传统看法,这一新见解在1950年代末迅速被多数第四纪地质学者所接受。这使得张伯声重建了黄河发育史,堪称一项重大贡献。1950年,张伯声和冯景兰在河南实地考察时发现了著名的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在做实学的过程中,张伯声一直保持着实地考察的传统,即便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他依然拄着拐棍在秦岭等地进行地质考察活动。张伯声教授精力旺盛健康长寿,估计也得益于他经常在野外做考察活动练就的好身板。

学术方面,张伯声先生对国家贡献也很多,最大的学术贡献是他在大地构造学说和地球动力学方面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认为地壳结构呈规则的镶嵌状,其运动是波浪式的。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此也带动了采煤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有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采煤设备作为一种较为专用的机械,其所使用的环境较为恶劣,产品自动化技术要求较高。研究、运用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让采煤机电产品具有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整体优势,进而更好地提升煤矿生产安全和生产的效益。

一、综合采煤设备中机电一体发展现状

在全世界范围内机电一体技术及相应的产品是从上世纪的70年代末开始在煤矿生产中有了应用,而从80代之后,发达国家对于采煤设备的研制、开发有了长足进步,设备更加的趋向于自动化和大型化,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有了更好地提升,体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全国“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

但是,相比较于国外的先进设备,我国对于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处在较为初级的地步,综采设备机电一体化在煤炭行业起步时间不长。对于近年来的综采设备机电一体化除了引进,也进行着国产化的尝试。通过科研院所所制造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其中电气关键部分变频器由国外引进,部分电控设备采用引进技术。电液控制的液压支架国内还没有正式产品,均处于试验阶段。重型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微机控制的软启动系统正处于研制和试验中,不具备综采设备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

二、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矿生产重要性

综合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让电子技术、机械以及液压控制技术等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很好的提升煤矿机械的各种性能。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微电脑)控制装置(系统)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已很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煤矿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提采煤机的变频控制系统和提升机PLC系统操作,煤矿机械的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故障报警等。

煤矿机械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维护也将更加专业化。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不但涉及到煤矿生产安全,而且对煤矿影响巨大。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煤矿机械数量的逐年增加,应用和管理好这些价格昂贵的煤矿机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煤矿机电部门重要使命。

三、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提高员工使用机电一体化的水平

随着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在煤矿机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但其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在煤矿生产中,采煤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但影响着生产安全,也影响到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设备的安全。煤矿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的好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从而影响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好这些设备,使其发挥出较好的效益,必须对使用与维修维护这些设备的煤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水平。

2、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功能

3.2.1 提高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

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如冀中能源黄沙矿2009年投入使用的一整套薄煤综采设备由我国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微电脑控制,只要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输入程序,支架使会自动连续动作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工作面无人操作。

3.2.2 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

在煤矿生产中使用机电一体化采煤设备,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人工使用数量,提高了采煤产量,从而为煤矿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使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节电量就为30%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3.2.3 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

煤矿生产中使用机电一体化采煤设备,实现了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出现故障能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操作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多种在线监控和故障自诊,还有煤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3、其他应用

对于不少在国外生产的采煤机、输送机、综掘机等都使用了电子(微电脑) 控制的自动变速器,其可以很好的依照外负荷的变化情况自动改变传动系的传动比,进而能更好地改变功率,其充分的利用了电动机功率,更好地提高了能耗经济性,同时还简化了操作,让劳动强度得到降低,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提高作业人员操作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在综合机械化采煤机上采用电子(微电脑)控制,可实现无人操作,使机械能在危险地带或人无法接近的地点进行作业,也配备了无线遥控装置,可远程遥控也可微电脑编程控制。

结论

机电一体化在煤矿采煤设备中越来越重要,煤矿企业应提高相关员工的使用维护和应用水平,加强采煤设备管理,结合煤矿生产情况,对设备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改良,提升机电一体化采煤设备的各种功能,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岳巧珍.煤矿机电一体化及其发展方向初探[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2012(30).

[2] 李人凤. 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煤炭工业:赴美考察报告煤矿自动化.2011(03).

煤矿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冲击地压 煤矿 诱因 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98-1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现象,也是煤矿井下复杂动力现象之一,即地下煤层或岩层,由于开采和地质作用引起的煤岩体应力高度集中,积聚大量弹性变形潜能,当应力超过允许的极限状态时,造成瞬间大量弹性能的突然释放,使煤岩体急剧变形破坏和抛出,并发出巨大的声响、震动,造成巷道冒顶、片帮、堵塞,支架折断,设备破坏等情况,严重威胁井下安全生产,是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严重的灾害之一。

1冲击地压发生的诱因

1.1条件因素。冲击地压形成的原因可谓是复杂多变的,主要是煤岩中应力超过了“容忍度”,从而令煤岩瞬间被破坏产生的能量聚变;还有就是内因的突变造成的瞬间释放应变能。在攀枝花煤矿中的煤质是干燥、中硬的,其抗压强度达200kg/cm2。攀枝花煤矿的地质构造及其复杂,多年的开采令其强度增加,这就造成了煤岩体内能量集中,这是攀枝花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

1.2影响因素。调查发现攀枝花煤矿冲击地压全部500米以下,这说明煤层及顶板物理力学性质煤质中硬,脆性和弹性较强煤层易发生冲击地压。统计数据中能发现在开采处接近断层时冲击地压发生次数较多。攀枝花煤矿的冲击地压均都发生在四周采空的圆弧形形煤柱工作面内,这就证明了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在于断层。

2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控实证分析

2.1钻屑法

攀枝花煤矿在煤体中钻小直径钻孔,依照钻孔时产生的煤粉找到动力转移规律来进行冲击地压危险发生的检测,这种方法十分的简单和直观,适用于任意一个开采地。攀枝花煤矿根据大量的钻屑检测结果,将煤层冲击危险等级划分为四级:1无冲击地压直接危险;2有一般冲击地压危险;3有中等冲击地压危险;4有严重冲击地压危险。

2.2注水法

攀枝花煤矿采用科学的压力预注水来监控冲击地压,具体使用上令煤体湿润,这样就改变了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了弹性,增大了塑性,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煤层弹性能的集合,从而减缓冲击地压的骤发危险,在注水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降尘这样的改善工作环境的作用。根据工作面注水效果检测,钻孔最大深度为120米,最大水压为15.8MPa,注水流量为208.66(t),注水后含水率增加了35%,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煤体的冲击危险程度。

攀枝花煤矿大多数采用静压注水的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出注水量:Q=KTW=1.45×10353×1.39%=208.66(t)

其中K为富余系数或水量不均衡系数1.45;T为单个注水孔承担的湿润煤量t;W为合理的含水率增值1.39%;Q为每个注水孔的注水量t;

T=LSMr=42×20×8.5×1.45=10353(t)

其中L为带注煤体沿钻孔轴向的尺寸,m;S为注水孔的间距,m;M为煤层平均厚度,m;R为煤的密度,取1.45t/m3;

2.3观测法

根据研究和以往的经验来看,顶板岩层的断裂是致使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诱因,所以只要能够实时掌握顶板岩层的断裂就能够有效的降低冲击地压的威胁。通过观测法能够,从支架载荷增阻速率和地音参数的变化中加以判断。攀枝花煤矿通过观测支架载荷增阻速率和地音参数的变化及时的预测了生产场所的冲击地压,从而综合的预防了风险,并且成功的回采,可谓是一举两得,基本要在每最大距离为20米处布置监测点,这样数据才更为详实,如下:

2.4爆破法

攀枝花煤矿应用爆破法的原则就是在煤体的高应力带内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立钻孔,在爆破中尽可能的让能量具备弹性,这样能够令应力高峰带向内转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令冲击地压煤层的危险程度转移降到最低。技术上主要是将钻孔垂直的设立在煤壁之上,孔深设置为5米,间距在4米,每孔装药量均值为700克,瞬发引爆的安全距离为120米。

2.5支护强度的增加

冲击低压引起煤层威胁的工作场所必须将支护强度提高,这样才能够增加抗冲击变形的能力。例如攀枝花煤矿具体推行的单体液压支柱就极大的增加了支护的强度,在结构上也一定要保持支架间的结构,令稳定性能够提高。同时尽可能的在支架和煤壁之间配以金属网,这样能够降低煤体的冲能等,从而最大效能的提高安全性。

2.6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理念,尤其是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未经培训禁止上岗。攀枝花煤矿对于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安全教育可谓是做到了无孔不入,时时都在开展安全作业的学习,同时对于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令煤层危险程度降到了最低。

3结论

煤矿冲击地压对于实际当中的正常生产有着极大的危险,因此为了能够将其风险降到最低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文章根据攀枝花煤矿在实际生产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详尽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包括了钻屑法、地音联合观测法、煤层注水等科学的处理方法,极大的降低了煤矿冲击地压的危害,同时也提出了综合防治才是未来煤矿开采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信.四川省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和治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1986年.

[2]林韵梅主编.地压讲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

[3]孙礼春.俄罗斯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考察报告[J].煤炭科技;1996.

[4]唐民成主编.井巷掘进与支护[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

[5]王文星,岩体力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6]董礼,张中,闫庆峰.西安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

[7]陶春玉.孔庄矿水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苏煤炭:2003.

[8]耿献文等编.矿山压力测控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9]采矿设计手册.井巷工程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上一篇:总包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包装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